CN1267791A - 旋转泵 - Google Patents

旋转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7791A
CN1267791A CN 00103262 CN00103262A CN1267791A CN 1267791 A CN1267791 A CN 1267791A CN 00103262 CN00103262 CN 00103262 CN 00103262 A CN00103262 A CN 00103262A CN 1267791 A CN1267791 A CN 1267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wash plate
center cavity
rotation
live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032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钟大
尹在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267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7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由驱动轴的偏心旋转,旋转斜板转换穿梭运动,将输入压缩空间的流体吐出的旋转泵,与作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接触而发生耗损的旋转斜板的滑瓦和第一、第二底板及第一、第二槽形构件,由耐磨损的特殊钢制成,即使发生磨损也便于替换。将旋转斜板的运动转换为穿梭运动的驱动轴的偏心构件在驱动轴本体上另外装上,由轴承支撑上述偏心构件,并靠弹性向一侧紧密相接,使偏心构件随旋转斜板的穿梭条件流动,减轻旋转斜板的负荷。

Description

旋转泵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驱动轴的偏心旋转运动转换为旋转斜板的穿梭运动,将气体或液体加以压缩的旋转泵(Gyro-pump),特别涉及一种旋转泵,其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相接触而发生磨擦的部分采用耐磨损的特殊钢制成,以抑制磨损。一旦发生磨损及时替换,以延长旋转泵的寿命,并且由轴承支撑驱动轴的偏心构件,便于制造,以弹性方式来紧密固定上述轴承。根据旋转斜板的穿梭条件,偏心构件随之变位,使驱动轴的旋转灵活,可延长旋转斜板和驱动轴的寿命。
作为旋转运动体,带有多个叶扇的真空泵的使用范围为1~3kg/cm2,而每次旋转时,因叶扇的磨擦面积过大,引起磨擦热、出现磨损现象及接点破损,无法高速运转,并使之缩短机械寿命。
由曲轴和活塞组成的活塞式泵,主要用于3kg/cm2以上的压力,活塞在上死点和下死点之间进行穿梭运动,排出输入汽缸内部的流体,而活塞排出流体后恢复到原位时,不能供应流体,造成流体供应的效率下降,须另备储油箱,才能稳定地供应流体。
而且,上述活塞式泵的活塞在上死点和下死点之间进行穿梭运动,既会造成流体的脉动现象,又会导致严重的噪音。为了减少上述脉动现象,需要装上多个汽缸,致使泵的结构复杂,体积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于1990年10月29日办理了专利并获取韩国专利公告号第90-8015中,提出了一种由旋转斜板穿梭运动来连续吸入、吐出流体的旋涡运动式泵。
上述现有技术的旋涡运动式泵,如图1至图4所示,在汽缸形状的中央腔体1的两侧组装上第一、第二部件2、3,在上述中央腔体1的内径里装上轴瓦4,两侧半球形状的滑瓦(shoe)5和凸出的旋转斜板(swash plate)6装在上述轴瓦4内部,可摇动,在上述旋转斜板6的滑瓦5的中央形成槽孔7,在该槽孔7里插入有驱动轴8的偏心构件9,将槽钉10插入上述旋转斜板外周面上形成的凹口13,在槽钉10上的缝隙11内插有隔板12。
上述隔板12的两端分别设有穿通的吸入口14和吐出孔15,该吸入口14和吐出孔15和与其相对应的上述第一、第二部件2、3的吸入口16、16a和吐出口17、17a紧密组装。
从而,在现有技术中,组成旋涡运动式泵的上述驱动轴8旋转时,两端的滑瓦5与上述第一、第二部件2、3的内侧凹入的曲面18、18a滑动相接,上述旋转斜板6就进行穿梭运动(nutation movement),旋转斜板6进行穿梭运动时,旋转斜板6的两端侧面按序与上述第一、第二部件内侧具有圆锥形状并凸出的倾斜面19、19a相接触,以此来压缩通过上述中央腔体1的吸入口20、第一、第二部件2、3的吸入口16、16a以及上述隔板12的吸入口14输入内部的流体,再经上述隔板12的吐出孔15、第一、第二部件2、3的吐出口17、17a以及中央腔体1的吐出口21往外排出。
在图4a、4b和4c中详细地显示出上述旋转斜板6的穿梭运动。由于上述驱动轴8的偏心构件9旋转,使旋转斜板6进行穿梭运动,在此过程中,如图4a所示,旋转斜板6上部右侧紧接着第二部件倾斜面19a上部,形成线接触面,同时上述旋转斜板6的后面左侧紧接着第一部件2的后面倾斜面19的中央部位,形成线接触面。
由于上述驱动轴8驱动上述旋转斜板6进行穿梭运动,上述两个线接触面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图4b所示,由于驱动器8驱动上述旋转斜板6进行穿梭运动,上述两个线接触面也随之变位。旋转斜板6上部紧接着第二部件倾斜面19a上部,形成线接触面,同时上述旋转斜板6的后方左侧紧接着第一部件2的后方倾斜面19的中央部位,形成线接触面。
随着上述旋转斜板5的穿梭运动,如图4C所示,上述旋转斜板6的后方右侧紧接着上述第二部件倾斜面19a后方上部,同时上述旋转斜板6的左侧下部紧接着上述第一部件倾斜面19下部。
如上所述,被驱动的上述泵,以上述旋转斜板6两端出现的两个线接触面为准,向穿梭运动方向的整个空间里流入的流体处于被压缩并待吐出的状态,由于上述旋转斜板6的穿梭运动,上述被压缩的流体往外吐出,线接触面在经过上述隔板12的吸入口14的刹那间形成的空间22处于真空状态,外部流体经上述吸入口14吸向内部,再经过上述隔板12的吐出孔15往外排出,如此由旋转斜板6的反复穿梭运动,连续供应流体。
然而,现有技术的泵,在上述旋转斜板6进行穿梭运动时,上述旋转斜板6两端的滑瓦5与上述第一、第二部件2、3内部凹入的曲面滑动相接,会出现上述滑瓦5及上述第一、第二部件2、3内部曲面18、18a的严重磨损现象,而且与上述旋转斜板6相接触的上述第一、第二部件2、3的各倾斜面19、19a也会被磨坏,长时间使用,泵的流体压缩性能下降,流体供应不顺畅,从而造成泵的寿命缩短的问题。
不仅如此,替换主要消耗部件,即旋转斜板6和第一、第二部件2、3,不但要为此付出相当一笔替换成本,而且被替换部件的体积大,也给运输和替换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此外,上述驱动轴8的偏心构件9与驱动轴为一同制成的一体构件,不易制作。而且不管旋转斜板6的穿梭运动的条件如何,上述偏心构件9总是绕一定轨迹偏心回转,若旋转斜板6与上述与其上紧接着的各个倾斜面19、19a之间发生误差,则无法及时减少这种误差,旋转斜板6与倾斜面19、19a不能紧密地相接,从而造成流体吐出不顺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泵,其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相接触,而易磨损的部分采用耐磨损的特殊钢制成,以抑制磨损,并且,即使磨损了也可将其随时替换,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泵,将驱动轴的偏心构件与驱动轴本体分开,它们为分体构件,上述偏心构件由轴承来支撑,制作方便,并将上述轴承以弹性方式紧密固定,使偏心构件随旋转斜板的穿梭条件而变位,使驱动轴的旋转顺畅,可以延长旋转斜板和驱动轴的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所提供的旋转泵包括:驱动轴,其从外部装置传输回转动力,产生偏心旋转;中央腔体,具有汽缸形状,具有可让流体输出输入内部空间的吸入部和吐出部,并在内径面周围形成曲面,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外周面滑动相接;旋转斜板,其圆板形状的两端装有一双半球形状滑瓦,扣于上述中央腔体内径里,其外周面与上述中央腔体的曲面紧密接触并随上述驱动轴的旋转将上述驱动轴的偏心旋转转换为穿梭运动;第一终端板,其中央穿有槽钉,使上述驱动轴贯穿并旋转,并与上述中央腔体一侧结合得随时扣上或拆下,可封住上述中央腔体的一侧;第二终端板,其与上述中央腔体另一侧结合得随时扣上或拆下,可封住上述中央腔体的另一侧;第一、第二底板,其中央贯穿有组装孔,形成有倾斜面,使其一侧与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一侧相紧密接合,并在上述第一、第二终端板的内侧固定得随时扣上或拆下;第一、第二槽形构件,其中央穿通,使上述驱动轴贯穿并旋转,其穿通的内侧周围扣住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一个滑瓦,形成与上述滑瓦的轨迹相同球面的槽孔,使与该滑瓦的外面滑动相接,并在上述第一、第二底板的组装孔上固定得可随时扣上或拆下;滑瓦,上述旋转斜板进行穿梭运动时,输入上述中央腔体的吸入部的空气被压缩,向吐出部吐出,在上述旋转斜板的外周面用组装件固定住,并封住上述旋转斜板,以及隔板,设在上述中央腔体吸入部及吐出部之间。
上述组装件包括:圆锥形状的组装件一端横向形成缝隙,可加夹进上述隔板的固定钉;为了夹住上述固定钉,内部一端形成有一定深度的凹槽,并带有横向的槽口,在槽口中心插进上述隔板的槽形部;固定在上述旋转斜板的凸起部的盖头。
上述旋转板的特征包括:在两侧端形成的滑瓦可随时扣上或拆卸,上述旋转斜板为半球形状,半球的中间穿有槽孔,使上述驱动轴可贯穿,与上述半球相对的对侧形成有夹住上述旋转斜板的槽形部。
上述中央腔体内周面还装有夹住上述旋转斜板的轴瓦,上述轴瓦为圆环形状,其内径周围形成曲面,可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外周面滑动相接,轴瓦的预定位置上穿有与中央腔体的吸入部及吐出部相对应的吸入孔及吐出孔。
本发明第二方案所提供的旋转泵包括:驱动轴;中央腔体,具有可让流体输出输入内部空间的吸入部和吐出部;轴瓦,其内径面周围形成有曲面,并位于上述中央腔体内周面;旋转斜板,其夹在上述轴瓦,即夹在中央腔体内径,随上述驱动轴的旋转将上述驱动轴的偏心旋转转换为穿梭运动;第一终端板,其一侧形成的倾斜面与上述中央腔体一侧面结合得可随时扣卸,封住上述中央腔体一侧;第二终端板,其与上述中央腔体另一侧面结合得可随时扣卸,封住上述中央腔体另一侧;滑瓦,在上述旋转斜板的外周面以组装件来固定住,并封住上述旋转斜板,以及隔板,设在上述中央腔体的吸入部及吐出部之间,其在上述旋转斜板进行穿梭运动时将输入上述中央腔体的吸入部的空气加以压缩并向吐出部吐出。
上述驱动轴特征包括:带有螺纹的外壳本体,其一端向前方开着口,一侧形成有与上述收容空间相通的通道,在上述通道的入口形成斜度;偏心构件,在上述外壳本体壳套组装得可旋转;支撑件,包进轴承外壳的轴承组装于上述偏心构件一端,上述轴承外壳装在上述壳套内部,并将以一定斜度支撑上述偏心构件;固定件,将上述支撑件的轴承外壳包进在上述本体壳套内部,靠弹性将上述轴承外壳向一侧方向紧密固定住。
上述驱动轴的上述偏心轴上还装有密封装置(seal),其装于上述轴承外壳一侧。
上述固定件包括:收紧钉,包在上述壳套通道,收紧上述轴承外壳;弹性构件,其提供弹性使上述收紧钉与轴承外壳紧密相接;固定钉,其在上述通道的螺纹扣住而支撑上述弹性构件的一端。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所提供的旋转泵是将上述两项方案相接合而成的。结构包括:有螺纹的壳套本体,其一端形成向前方开着口,并一侧形成有上述收容空间和相连通的通道,并在上述通道的入口形成斜度;偏心构件,其在上述本体的壳套内部以斜度装上,而上述本体旋转时将旋转斜板转换为穿梭运动;支撑件,其包在轴承外壳的轴承组装在上述偏心构件的一端,上述轴承外壳装于上述壳套内部,以斜度支撑上述偏心构件;固定件,其将上述支撑件的轴承外壳包在上述本体壳套内部,以弹性将上述轴承外角向一侧方向收紧固定;中央腔体,具有汽缸形状,并具有吸入部和吐出部,以便流体输出输入内部,内径面主位形成曲面,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外周面滑动相接;旋转斜板,其圆板形状的两端带有一双滑瓦,在上述中央腔体内径里包住,外周面与上述中央腔体的曲面上接触,随驱动轴的旋转,将上述驱动轴的偏心旋转转换为穿梭运动;第一终端板,其中间穿有槽孔,以上述驱动轴贯穿旋转,与上述中央腔体一侧结合得随时扣上或拆下,可封住上述中央腔体的一侧;第二终端板,其由圆板形状形成,在中间凸出有槽形部,以包住上述驱动轴偏心构件的端部和上述滑瓦,内侧凹陷有装入部,装入第二底板,外周面的预定位置对着中央腔体的螺丝孔穿有多开扣孔;第一、第二底板,其中央贯穿有组装孔,形成有倾斜面,使其一侧与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一侧相紧密接合,并在上述第一、第二终端板的内侧固定得随时扣上或拆下;第一、第二槽形构件,其中央穿通,使上述驱动轴贯穿并旋转,其穿通的内侧周围包住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一个滑瓦,形成与上述滑瓦的轨迹相同球面的槽孔,使与该滑瓦的外面滑动相接,并在上述第一、第二底板的组装孔上固定得可随时扣上或拆下;滑瓦,上述旋转斜板进行穿梭运动时,输入上述中央腔体的吸入部的空气被压缩,向吐出部吐出,在上述旋转斜板的外周面用组装件固定住,并封住上述旋转斜板,以及隔板,设在上述中央腔体吸入部及吐出部之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现有技术的旋转泵的分体结构透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旋转泵的组装正面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旋转泵沿A-A线的剖视图,显示出流体的流向;
图4a、4b、和4c为显示现有技术的旋转泵的压缩流体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旋转泵的分体正面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中央腔体的正面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中央腔体的侧面剖视图;
图8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旋转斜板的分体正面剖视图;
图9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旋转斜板的侧视图;
图10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第一终端板的正面剖视图;
图11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第二终端板的正面剖视图;
图12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第一、第二底板的正面剖视图;
图13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第一、第二槽形构件的正面剖视图;
图14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隔板和组装件的分体斜视图;
图15为图5所示旋转泵的组装正面剖视图;
图16为显示流体从图5所示旋转泵加以压缩再排出过程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旋转泵的分体正面剖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旋转泵的驱动轴的组装正面剖视图;
图19为图17所示旋转泵的组装正面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旋转泵的分体正面剖视图;
图21为图20所示旋转泵的组装正面剖视图。
图中主要部件标示符号说明:
25:旋转斜板            28:中央腔体          35:第一终端板
36:第二终端板          39:隔板              41:滑瓦
43:组装件              44:盖头              45:第一底板
46:第二底板            49:第一槽形构件      50:第二槽形构件
70:轴瓦                73:驱动轴            74:偏心构件
78:轴承                79:腔体              80:支撑件
81:轴承外壳            82:固定件            88:收紧杆
89:弹性构件            90:固定螺旋桨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旋转泵的分体正面剖视图。如图所示,将旋转斜板25转换为穿梭运动的驱动轴26,与腔体一侧端形成预定角度的偏心构件27以倾斜连结。
如图6及图7所示,装有旋转斜板25的中央腔体28的内径29为汽缸形状,腔体的一侧凸出,形成与上述内径29相连通的吸入通道30的吸入部31,使流体输向内部,上述吸入部31的一侧凸出,形成与内径29相连通的吐出通道32的吐出部33,将输入内部的流体往外排出。
上述内径要以凹形的曲面34形成,使上述旋转斜板25进行穿梭运动。
上述吸入部31和吐出部34相接近,最好互相以直角凸出。上述吸入通道30和吐出通道32要确保具有足够的直径,以顺畅供应或吐出液体,并其直径与汽缸形状的内径大小成正比。
上述中央腔体28的两侧周边每隔一定距离形成有多个螺丝孔37,固定住第一、第二终端板35、36。上述吸入部31和上述吐出部33的各末段穿有扣孔38,使吸入部31和吐出部33与排管扣住固定。
上述吸入通道30和上述吐出通道32之间的内径面上设有横向凹口40,上述吸入通道30和上述吐出通道32相封住隔离。
如图8及图9所示,装在上述中央腔体28的内径29并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25为圆板形状,而在中间两侧凸出有凸起部40,上述凸起部40两端装上可扣上或拆卸的一双半球形状滑瓦41。
上述旋转斜板25向中心方向形成有切开一定幅度的切开部42,使扣住固定上述隔板39,上述切开部42插入于上述凸起部40内部。上述切开部42的内侧端两侧形成凹陷,扣住组装于隔板39的组装件43的盖头44。
上述旋转斜板25的上述凸起部外侧周围采用带弹性的缓冲构件47,以便当外周面和两侧面分别相接上述中央腔体28和第一、第二底板45、46倾斜面45a、46a时,提高其紧着性。
上述旋转斜板25的凸起部40的中间部穿有槽孔48,使上述驱动轴26的偏心构件27插入。
在上述凸起部40装上可扣上或拆卸的一双半球形状滑瓦41,与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滑动相接,因此件易引起严重磨损,故由耐磨的特殊钢材料制成。上述特殊钢材应采用耐磨损、不易生锈,且热传导率较低的特殊钢材。上述滑瓦41可从上述凸起部40扣上或拆卸,即使频繁地接触而造成耗损,也可即时维修替换。
上述滑瓦41为半球形状,半球的中间穿有组装孔51,使上述驱动轴26的偏心构件27贯穿,与上述半球相对应的侧面形成有扣住上述旋转斜板25的凸起部40的端部的槽形部52。
在上述中央腔体28一侧固定有第一终端板35,封住中央腔体28的一侧。上述第一终端板35,如图10所示,为圆板形状,中间穿有槽孔53,使上述驱动轴26的偏心构件27贯穿,在内侧面凹陷处具有装入第一底板45的装入部54,外周面预定位置穿有多个扣孔55,与上述中央腔体28的螺丝孔37相对应。
上述第一终端板35的扣孔53形状应以外侧直径宽于内侧的直径,以免阻碍上述偏心构件27的旋转。
在上述中央腔体28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终端板36,封住中央腔体28的另一侧。上述第二终端板36,如图11所示,为圆板形状,中间凸出处有槽形部56,扣住上述驱动轴26偏心构件27的端部和上述滑瓦,在内侧面凹陷处具有装入第二底板46的装入部57,外周面预定位置穿有多个扣孔58,与上述中央腔体28的螺丝孔37相对应。
如图12所示,在上述第一终端板装入部54和上述第一终端装入部57装有与上述旋转斜板25的两端以线相接触的第一、第二底板45、46,上述第一、第二底板45、46也如同上述滑瓦41一样由特殊钢材制成,以便发生磨损现象,及时替换。
上述第一、第二底板45、46为圆形状,其中间贯穿着上述驱动轴26的偏心构件27,可偏心旋转,穿有组装孔59,使后述的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插入固定,凸出形成圆锥形状的倾斜面45a、46a,使其一侧与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25的一侧以线相接触。在上述倾斜面45a、46a的预定位置形成有夹进上述隔板39的凹头60、60a,上述凹头60、60a朝向组装孔59、59a中心形成。
在上述第一、第二底板45、46的组装孔59、59a以可扣上或拆卸的型式装上扣住上述旋转斜板25的滑瓦41并与上述滑瓦41的球面滑动相接的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
因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与上述滑瓦41滑动相接,和滑瓦41一样会发生严重磨损。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也由特殊钢材制成,最好由耐磨损的超轻合金制成。
如图13所示,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的中间穿通,贯穿上述驱动轴26的偏心构件27,其贯穿的内侧面周围形成具有与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25的滑瓦41轨迹相同的球面61、61a之槽也62、62a。
在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与上述球面61、61a相对应的侧面设有,与凸装于上述第一、第二终端板35、36的组装用钉63,用以正确设定期组装位置的两个以上的位置设定凹头64、64a。在凸装的第一、第二终端板35、36的钉63上组装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的位置设定凹64、64a,自动设定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的组装位置,并上述曲面61、61a和上述滑瓦41的球面也相一致。
在上述旋转斜板25的切开部42插入组装件43,可组装封住上述中央腔体28的吸入通道30和吐出通道32的隔板39。上述组装件43,如图14所示,包括扣住固定上述隔板39的固定钉65;将上述固定钉65扣在内部,插入固定于上述旋转斜板25切开部42的盖头44。
上述固定钉65为圆锥形状,一端形成有纵向缝隙66,可夹住上述隔板39。
上述盖头44的一端部凹陷出预定深度,可扣住固定钉65,并在凹陷的中央形成有纵向切开的凹槽67之槽形部68,可插入上述隔板39
上述隔板39封住上述中央腔体28的吸入通道30和吐出通道32,上述隔板39的底面为曲面39a形状,可与上述滑瓦41紧密接触。
如上所述,上述中央腔体28可做出具有汽缸的功能,然而若其内径29的曲面34被磨坏,必须更换中央腔体28。为了避免出现此钟情况,在上述中央腔体28内径,可附加装上轴瓦70,它呈圆环形状,在其内径周围形成曲面69,以便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25外周面滑动相接,并在应对中央腔体28预定位置的吸入部31和吐出部33分别穿有吸入孔和吐出孔。
即使上述轴瓦70的曲面69被磨坏,更换上新的轴瓦70即可,以免替换中央腔体28。
根据如上所述,图15示出本发明提供的旋转泵的组装状态图。
由上述驱动轴26的旋转,偏心构件27进行偏心运动,上述旋转斜板25即进行穿梭运动。在此上述旋转斜板25的外周面与上述中央腔体28的曲面34或轴瓦70曲面69滑动相接,上述旋转斜板25的外周面与上述中央腔体28的曲面34或轴瓦70曲面69滑动相接,上述旋转斜板25的两侧连续地与上述第一、第二底板45、46的倾斜面45a、46a以线接触。
上述旋转斜板25进行穿梭运动供应流体时,旋转斜板25两侧的滑瓦42与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的曲面滑动相接,因而上述一双滑瓦41和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的曲面均出现严重磨损,并与上述旋转斜板25的两侧相接触的第一、第二底板倾斜面45a、46a也出现严重磨损现象。
然而,上述旋转斜板25的滑瓦41和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以及上述第一、第二底板45、46都是由耐磨的超轻合金或特殊钢材制成的,可大幅减低磨损现象。
此外,长期使用上述泵,上述滑瓦41和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以及第一、第二底板45、46会被磨坏,此时将上述泵拆下来,替换磨坏部分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不但替换部分少,而且上述磨坏部件均小型,替换方便。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泵,在中央腔体28两侧组装第一、第二部件71、72,在上述中央腔体28内部装上将驱动器73偏心构件74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75,在上述旋转斜板75的外周面用组装件固定有隔板76,封住中央腔体28吸入通道和吐出通道,在上述旋转斜板75的两侧滑瓦77插入固定由上述驱动轴73驱动的偏心构件74旋转时上述旋转斜板75进行穿梭运动,使上述旋转斜板75的两侧连续地与上述第一、第二部件71、72倾斜面以线相接,将经上述中央腔体28的吸入通道供应的流体加以压缩,再经吐出通道排出。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泵中,将驱动轴26的偏心构件74与驱动轴73分开,上述偏心构件74由轴承支撑,并将上述轴承78以弹性方式来紧接固定住,偏心构件74根据旋转斜板75的穿梭条件而转变位置,使驱动轴73的旋转更加灵活。
如图18所示,上述驱动轴73包括:驱动轴本体79;偏心构件74,在上述本体79上以预定角度倾斜组装;支撑件,用轴承78支撑上述偏心构件74;固定件82,用弹性方式将上述支撑件的轴承外壳81向一个方向紧接固定。
在上述驱动器73的偏心轴上另加装于上述轴承外壳81一侧的密封装置(seal)83,封住上述本体79和偏心构件74连接部分,即轴承外壳81,避免轴承润滑油的泄露。
在上述驱动器26本体79的一端,以斜度的型式形成带有收容空间84的壳套85,以便在内部包往上述偏心构件74和支撑上述偏心构件74的支撑件81。上述壳套85的前方开着口,一侧形成通道86,与上述收容空间84相连通,在上述通道86的入口设有螺纹87。
上述支撑件80的轴承78装于上述偏心构件74的一端,支撑偏心构件74,上述轴承78被包进轴承外壳81内,上述轴承外壳81装于上述壳套85收容空间84内部,以斜角度的型式支撑上述偏心构件74。
上述轴承78和在内部包进上述轴承78的轴承外壳81,根据偏心构件74的形状,可变形为各种样子,至于其具体样子,此处省略说明。
上述固定件82包括;收紧杆88,包于上述壳套通道86,用于收紧上述轴承外壳81;弹性构件89,提供弹性,使上述收紧杆88可收紧上述轴承外壳81;固定钉90,通过螺纹87扣住上述通道86。
在壳套85的上述固定件82的另一端可另设置固定螺丝91,以便在与上述收紧杆88相对应的位置上,一定程度地收紧轴承外壳81。
上述固定螺丝91和上述固定件82在两侧同时收紧轴承外壳81,既可坚实固定轴承外壳81,又可根据旋转斜板的穿棱条件,使上述偏心构件41位置随之转变。
如上所述,驱动轴73的结构组装如图18所示,适用上述驱动器73的旋转泵如图19所示。
如图19所示,上述旋转泵,中央腔体28,装于上述中央腔体28两侧的第一、第二部件71、72以及进行穿棱运动的旋转斜板75的汽缸组装部与现有技术的相同。
然而,不同的是,在上述驱动轴73,支撑件80的轴承78支撑另外形成的偏心构件74,并在上述壳套81内部以斜角度的型式组装,上述支撑件80的轴承外壳81由装于上述壳套85通道86的固定件82向一侧方向紧密接合着。
因此,上述偏心构件74组装于上述驱动轴73本体,根据旋转斜板75的穿梭运动可转动,将流体加以压缩,顺畅供应,使得旋转斜板75进行穿梭运动时,旋转斜板75两侧与上述第一、第二部件71、72的各倾斜面紧密地以线相接触。
下面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将上述已说明的两项实施例相结合,是最为理想的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旋转泵,图20为其分体正面剖视图,以偏心构件74为界,左侧为驱动轴分体图,右侧则为将流体加以压缩供应的汽缸部分的局部图。
上述驱动轴73包括:本体79,其一端形成有前方开着口,并一侧形成有上述收容空间84和相连通的通道86,并在上述通道86的入口以斜度形成有螺纹87的壳套85;偏心构件74,在上述本体79的壳套85内部以斜角度接上,而上述本体79旋转时将旋转斜板25转换为穿棱运动;支撑件80,包在轴承外壳81内的轴承组装在上述偏心构件74的一端,上述轴承外壳81装于上述壳套85内部,以斜角度支撑上述偏心构件74;固定件82,将上述支撑件80的轴承外壳81包在上述本体79壳套85内部,以弹性方式来将上述轴承外壳81向一侧方向收紧固定。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实施例内的各要素,而在此省略其结构及功能。
由上述驱动器73驱动旋转斜板25进行穿梭运动,将流体吸入吐出的汽缸部分包括:中央腔体28,具有汽缸形状,并形成有吸入部31和吐出部33,以便流体输出输入内部,内径面主位形成曲面34,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25的外周面滑动相接;旋转斜板25,圆板形状的两端带有一双滑瓦,包住在上述中央腔体28内径里,其外周面与上述中央腔体28的曲面上接触,随驱动轴73的旋转,将上述驱动轴73的偏心旋转转换为穿梭运动;第一终端板35,其中间穿有槽孔53,以上述驱动轴73贯穿旋转,与上述中央腔体28一侧结合得可随时扣上或拆开,可封住上述中央腔体28的一侧;第二终端板36,由圆板形状形成,在中间凸出处有槽形部56,以包住上述驱动轴73的偏心构件74的端部和上述滑瓦41,内侧凹陷处有装入部57,装入第二底板46,外周面的预定位置对着中央腔体28的螺丝孔37穿有多开扣孔58;第一、第二底板45、46,其中央贯穿有组装孔59、59a,形成有倾斜面45a、46a,使其一侧与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25的一侧相紧密接合,并在上述第一、第二终端板35、36的内侧固定得可随时扣上或拆下;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其中央穿通,使上述驱动轴73贯穿并旋转,其穿通的内侧周围包住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25的一个滑瓦41,形成与上述滑瓦41的轨迹相同的球面61、61a的槽孔62、62a,使与该滑瓦41的外面滑动相接,并在上述第一、第二底板45、46的组装孔59、59a上固定得可随时扣上或拆下;滑瓦41,上述旋转斜板25进行穿梭运动时,输入上述中央腔体28的吸入部31的空气被压缩,向吐出部33吐出,以在上述旋转斜板25的外周面用组装件43固定住,并封住上述旋转斜板25的,以及隔板39,设在上述中央腔体28吸入部31及吐出部33之间。
至于上述汽缸部分的详细结构及功能,已在上述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在此省略说明。
如上一样,可将另外的带有曲面69的上述轴瓦70装在上述中央腔体28内径,以免上述中央腔体28的频繁替换。
图21为上述实施例的旋转泵组装正面剖视图。如图所示,驱动轴73的偏心构件74由支撑件80支撑,上述支撑件80的轴承外壳81以固定件82的弹性来紧密相接,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25的两侧连续地与上述第一、第二底板45、46的倾斜面45a、46a以线接触,将经过中央腔体28的吸入通道30供应的流体加以压缩,再经吐出通道32顺畅排出。
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25的各滑瓦41与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紧密相接,上述旋转斜板25的两侧与上述倾斜面45a、46a紧密相接,上述滑瓦41和上述第一、第二底板45、46及上述第一、第二槽形构件49、50以耐磨损的特殊钢超轻合金制成,较滑动摩擦磨损更低。
由于各部件的重量轻,即使在上述部分发生磨损,也能方便地替换部件。
综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旋转泵,其旋转斜板进行穿梭运动时易磨损的部分用特殊钢另外制成,减少磨损,上述特殊钢用久了磨损,就替换磨损的部分,而上述替换对象的体积和重量较以前现有技术中的缩小了,可方便地进行交替工作。
具有可确保长时间使用泵的优点。
而且驱动轴的偏心构件与驱动轴本体分开来,驱动轴更简便,上述偏心构件靠固定件的弹性与驱动轴紧密结合,随旋转斜板的穿梭条件加以流动,大大减轻旋转斜板的重量负荷,由紧密线接触来灵活供应流体。

Claims (9)

1.一种旋转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驱动器,从外部装置传输回转动力产生偏心旋转;
中央腔体,为让流体输出输入内部空间形成汽缸形状的吸入部和吐出部,并在内径面周围形成曲面,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外周面滑动相接;
旋转斜板,圆板形状的两端装有一双半球形状滑瓦,扣于上述中央腔体内径里,其外周面与上述中央腔体的曲面紧密接触并随上述驱动轴的旋转将上述驱动轴的偏心旋转转换为穿梭运动;
第一终端板,其中央穿有槽钉,使上述驱动轴贯穿并旋转,并与上述中央腔体一侧结合得随时扣上或拆下,可封住上述中央腔体的一侧;
第二终端板,与上述中央腔体的另一侧结合得随时扣上或拆下,可封住上述中央腔体的另一侧;
第一、第二底板,其中央贯穿有组装孔,形成有倾斜面,使其一侧与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一侧相紧密结合,并在上述第一、第二终端板的内侧固定得随时扣上或拆下;
第一、第二槽形构件,其中央穿通,使上述驱动轴贯穿并旋转,其穿通的内侧周围扣住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一个滑瓦,形成与上述滑瓦的轨迹相同球面的槽孔,使之该滑瓦的外面滑动相接的,并在上述第一、第二底板的组装孔上固定得可随时扣上或拆下;
滑瓦,上述旋转斜板进行穿梭运动时,输入上述中央腔体的吸入部的空气加以压缩,往吐出部吐出,以在上述旋转斜板的外周面用组装件固定住,并封住上述旋转斜板,以及隔板,设在上述中央腔体吸入部及吐出部之间。
2.一种旋转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驱动轴,产生偏心旋转:
中央腔体,形成有流体可输出输入内部空间的吸入部和吐出部;
轴瓦,其内径面周围形成有曲面,并位于上述中央腔体内周面;
旋转斜板,其夹在上述轴瓦,即夹在中央腔体内径,随上述驱动轴的旋转将上述驱动轴的偏心旋转转换为穿梭运动;
第一终端板,其一侧形成的倾斜面与上述中央腔体一侧面结合得可随时扣卸,封住上述中央腔体一侧;
第二终端板,其与上述中央腔体另一侧面结合得可随时扣卸,封住上述中央腔体另一侧;
滑瓦,在上述旋转斜板的外周面以组装件来固定住,并封住上述旋转斜板,以及隔板,设在上述中央腔体的吸入部及吐出部之间,其在上述旋转斜板进行穿梭运动时将输入上述中央腔体的吸入部的空气加以压缩并向吐出部吐出;
上述驱动轴特徵包括:带有螺纹的外壳本体,其一端向前方开着口,一侧形成有与上述收容空间相通的通道,在上述通道的入口形成斜度;
偏心构件,在上述外壳本体壳套组装得可旋转;
支撑件,包进轴承外壳的轴承组装于上述偏心构件一端,上述轴承外壳装在上述壳套内部,并将以一定斜度支撑上述偏心构件。
固定件,将上述支撑件的轴承外壳包进在上述本身壳套内部,靠弹性将上述轴承外壳向一侧方向紧密固定住。
3..一种旋转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结构包括;有螺纹的壳套本体,身一端形成有前方开着口,并一侧形成有上述收容空间和相连通的通道,并在上述通道的入口形成斜度;偏心构件,其在上述本体的壳套内部以斜角度装上,而上述本体旋转时将旋转斜板转换为穿梭运动;支撑件,其包在轴承外壳的轴承组装在上述偏心构件的一端,上述轴承外壳装于上述壳套内部,以斜度支撑上述偏心构件;固定件,其将上述支撑件的轴承外壳包在上述本体壳套内部,以弹性来将上述轴外角向一侧方向收紧固定;
中央腔体,具有汽缸形状,并具有吸入部和吐出部,以便流体输出输入内部,内径面主位形成曲面,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外周面滑动相接;
旋转斜板,其圆板形状的两端带有一双滑瓦,在上述中央腔体内径里包住,外周面与上述中央腔体的曲面上接触,随驱动轴的旋转,将上述驱动轴的偏心旋转转换为穿梭运动;
第一终端板,其中间穿有槽孔,以上述驱动轴贯穿旋转,与上述中央腔体一侧结合得随时扣上或折下,可封住上述中央腔体的一侧;
第二终端板,其由圆板形状形成,在中间凸出有槽形部,以包住上述驱动轴偏心构件的端部和上述滑瓦,内侧凹陷有装入部,装入第二底板,外周面的预定位置对着中央腔体的螺丝孔穿有多开扣孔;
第一、第二底板,其中央贯穿有组装孔,形成有倾斜面,使其一侧与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一侧相紧密接合,并在上述第一、第二终端板的内侧固定得随时扣上或拆下;
第一、第二槽形构件,其中央穿通,使上述驱动轴贯穿并旋转,其穿通的内侧周围包住上述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一个滑瓦,形成与上述滑瓦的轨迹相同球面的槽孔,使与该滑瓦的外面滑动相接,并在上述第一、第二底板的组装孔上固定得可随时扣上或拆下;
滑瓦,上述旋转斜板进行穿梭运动时,输入上述中央腔体的吸入部的空气被压缩,向吐出部吐出,在上述旋转斜板的外周面用组装件固定住,并封住上述旋转斜板,以及隔板,设在上述中央腔体吸入部及吐出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斜板的中间形成有槽孔贯穿的凸起部,以上述驱动轴穿通,上述凸起部两侧组装有可扣上或拆下的上述滑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上述组装件包括:固定钉,圆锥形状的组装件一端横向形成缝隙,可加夹进上述隔板;槽形部,为了夹住上述固定钉,内部一端形成有一定深度的凹槽,并带有横向槽口,在槽口中心插进上述隔板;盖头,固定在上述旋转斜板的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上述轴瓦包括:为圆环形状,其内径周围形成曲面,可与进行穿梭运动的旋转斜板的外周面滑动相接,上述轴瓦的所定位置穿有与中央腔体的吸入部及吐出部相对应的吸入孔和吐出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件包括:收紧钉,包在上述壳套通道,收紧上述轴承外壳;弹性构件,提供弹性,使上述收紧钉与轴承外壳紧密相接;固定钉,在上述通道的螺纹扣住而支撑上述弹性构件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驱动器(73)偏心轴上另加装于上述轴承外壳(81)一侧的密封装置(seal)8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上述滑瓦为半球形状,在半球的中间穿有上述驱动轴贯穿的组装孔,在与上述半球对应的一侧形成有包住上述旋转斜板的凸起部的槽部。
CN 00103262 1999-03-18 2000-03-20 旋转泵 Pending CN12677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990004313 1999-03-18
KR994313 1999-03-18
KR994314 1999-03-18
KR2019990004314 1999-03-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7791A true CN1267791A (zh) 2000-09-27

Family

ID=26634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03262 Pending CN1267791A (zh) 1999-03-18 2000-03-20 旋转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6779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5201A (zh) * 2011-08-17 2012-01-04 谌章堰 星轮轴向柱塞高压泵
CN106150956A (zh) * 2015-04-24 2016-11-23 株式会社扎伊洛 陀螺泵
CN110332999A (zh) * 2019-08-14 2019-10-15 安徽方达药械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计接泡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5201A (zh) * 2011-08-17 2012-01-04 谌章堰 星轮轴向柱塞高压泵
CN106150956A (zh) * 2015-04-24 2016-11-23 株式会社扎伊洛 陀螺泵
CN110332999A (zh) * 2019-08-14 2019-10-15 安徽方达药械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计接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42C (zh) 回转式压缩机
CN1255630C (zh) 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
CN1105830C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592820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199013C (zh) 斜盘型无级变速器
CN1354325A (zh) 可变容压缩机
CN1961154A (zh) 旋转式流体机械
CN1922424A (zh) 防泄漏电磁阀
CN1099847A (zh) 涡式压缩机
CN1862018A (zh) 线性压缩机及其润滑油泵
CN1509378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324240C (zh) 气密压缩机
CN1137097A (zh)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CN1436935A (zh) 空气供给装置
CN1283920C (zh) 往复式压缩机的可靠性提高结构
CN1975168A (zh) 涡卷压缩机
CN1527905A (zh) 双容量压缩机
CN1342247A (zh) 涡卷型压缩机
CN1777753A (zh) 封闭式压缩机
CN1734093A (zh) 余摆线泵
CN1690490A (zh) 关闭真空室开口的关闭阀和方法
CN1637296A (zh) 压缩机
CN1267791A (zh) 旋转泵
CN1097242A (zh) 涡旋压缩机的止回阀
CN1670370A (zh) 具有固定倾角的斜盘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