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3176A - 用以在纺纱加捻过程中生产捻线的装置以及纤维喂给管 - Google Patents

用以在纺纱加捻过程中生产捻线的装置以及纤维喂给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3176A
CN1263176A CN 00101878 CN00101878A CN1263176A CN 1263176 A CN1263176 A CN 1263176A CN 00101878 CN00101878 CN 00101878 CN 00101878 A CN00101878 A CN 00101878A CN 1263176 A CN1263176 A CN 1263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pipe
twisting
fibrous material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018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贝克曼
K·-J·布洛克曼斯
I·菲尔兹
R·格雷斯
S·克洛斯
G·斯皮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mann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Volkmann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991023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1026293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99051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9905184C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mann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Volkmann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263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31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一整体化的纺纱加捻过程中生产捻线的装置,它含有一倍捻锭子,并在加捻过程中所形成的纱线气圈内部至少设有两个纺纱转杯,用来产生待加捻的单纱,被开松的纤维材料各通过所设置的、仅在纱线气圈或导纱管的范围内在结构上被中断的纤维喂送管而输入到纺纱转杯中,纤维喂送管连接在纤维材料开松单元上,其特征在于:纤维材料开松单元到单个纤维材料开松装置具有共同的传动部件,用来共同传动两个开松单元;纤维开松装置至少有一个部分设置在倍捻锭子的下方。

Description

用以在纺纱加捻过程中 生产捻线的装置以及纤维喂给管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在一整体化的纺纱加捻过程中生产捻线的装置,它含有一倍捻锭子,并在加捻过程中所形成的纱线气圈内部至少设有两个纺纱转杯,用来产生待加捻的单纱,被开松的纤维材料是通过连接在纤维材料开松单元上的各个纤维喂给管来喂入纺纱转杯的。
在德国专利DE 43 31 801 C1所述的这种装置中,为了产生两根单纱起见,开松的纤维材料被引到设在一倍捻锭子内部的两个气流纺纱转杯中。因此这两个纺纱转杯主要具有在一普通倍捻锭子前面所设置的喂纱筒子的功能,也就是借助这两个纺纱转杯所产生的单纱在下一道工序中以同样的方法来进行加工,如同从两个喂纱筒子中所拉出的单纱进行加捻一样。
德国专利DE 43 07 296 C1说明了一普通的倍捻锭子,其中有一可流动的介质,例如由一气流所载送的开松的纤维材料被喂入到在加捻过程中所发生的纱线气圈内部在直径方向上位于两对面位置的空间内。
德国专利DE 37 34 544 C2对在纤维开松单元与一气流纺纱转杯之间所设的喂送通道是这样处理的:它与一直线具有一微小的偏离和倾斜。通道的第一段的纵向截面沿着纤维输送方向是逐渐缩小的,从而使载送纤维的气流加速,同时也使漂浮在气流中的纤维加速,从而不仅使它们拉直而且互相平行。由于纤维的惯量比空气大,因此在第一段的纵向截面内达不到与载送空气相同的速度。由于此原因,在第一段以圆锥形缩小的纵向截面上经过一个钝角之后连接一基本上呈圆柱形的纵向截面,其中空气的速度基本不变,而纤维在此纵向截面内则以减速而通过。因此纤维在它与空气速度相适应的过程中有可能静止在其位置上。为此,纤维喂送通道应这样来构成,使纤维在其从纤维材料开松单元到纺纱转杯的途中尽可能地不掉头而通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DE 43 31 801 C1中所述的那种装置以使其尽可能节省空间,使得在一给定的机器长度上尽量多装几个包括所需的纤维材料开松单元在内的整体化或组合式的纺纱加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采用一具有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置。
为了保证纤维材料可靠地喂入到纺纱转杯中,权利要求5-8中的各个特征或总体角度观察的特征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把纤维喂送管制成弯曲形能使包括两个开松单元在内的纤维材料的开松装置具有特别小的结构。
本发明也涉及一藉抽吸气流通过管道来输送纤维材料的弯曲的纤维喂送管。为了保证紧密相邻的纤维材料加工装置之间的纤维输送不发生干扰起见,按本发明建议采用一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管道。
下面借助于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一在其锭子中组合有纺纱转杯的倍捻锭子的透视图;
图2表示一摘要的、并以局部截面表示的倍捻锭子;
图3表示一按本发明所用的纤维喂送管的截面图。
图1作为组合式倍捻机的一部分摘要地表示一以外壳2代表的单独的倍捻锭子A。倍捻锭子或外壳2的中心轴相对于竖直方向成68°-76°,最好是72°的角度而倾斜地设置在以片段表示的机架1上。通过倍捻锭子的倾斜安装,能在外壳端盖2.1取下后方便地进行操作和维护,以及使机器的总高度降低。
在倍捻锭子A的前面设有一纤维材料开松装置B,它含有两个基本上示意表示的纤维材料开松单元3,它借助一通常的喂入罗拉4把纤维条FB从条筒5中拉出。在两个喂入罗拉4的后面各设有一纤维材料开松辊,对于左侧所示的开松单元3而言,它是用一个开松辊7示意表示的。
在纤维材料开松装置B的外壳6内设有两个驱动电动机(图中未表示),当然是其中之一用以传动两个喂入罗拉4,而另一个用以传动两个开松辊7。
每一开松单元3各通过一纤维喂送管8而连接到倍捻锭子A或外壳2上,以便按图2所示的方式把开松的纤维材料输送到设在倍捻锭子内部的气流纺纱转杯9中。两个在倍捻锭子内轴对称设置的纺纱转杯在图中仅表示出其中的一个,也就是位于左侧的纺纱转杯9。
在图2中特别用截面方式表示的带有整体的纺纱转杯9的倍捻锭子B涉及一通常的组合式纺纱加捻系统,如同在DE 43 31 801 C1中所述那样。
这种已知的采用倍捻锭子的纺纱加捻过程,其基本思想在于:在捻线锭子中通过旋转的纱线气圈而导入的纤维材料直接以至少两根单纱来生产一捻线。纤维材料是这样喂入纺纱转杯的,即它一方面不干扰气流,另一方面有足够的空间来在由纱线气圈所限定的空间内设置更多的气流纺纱转杯或者以分离的气流来输入纤维材料的纺纱装置。从纺纱转杯输出的两根单纱一同穿过锭子空心轴和纱线气圈,于是这两个纺纱转杯及其传动机构占据了在通常的倍捻方法中迄今所用的给纱筒子所占的位置。
关于图2,用于每一纺纱转杯9的纤维材料通过穿过纱线气圈或一个与纱线气圈相应的导纱管10a所构成的外壳曲线而输入到锭子内。两个纺纱转杯在电气上是以与倍捻锭子的转向相反的方向而驱动的。两根单纱f1和f2从各个纺纱转杯向上拉出而输送到倍捻锭子的空心轴10内。通过锭子空心轴10向下引导的纱线接着经过通常的(未表示的)导纱通道以径向继续向外输送,并沿着随同锭子轴一起旋转的导纱管10a向上掉头而引到位于外壳2.1中心点上方的一个中心孔内,接着再通过一换向罗拉11而引到输出装置12,然后输送到一通常的纱线卷绕装置C上。
如果不采用导纱管10a,则气圈纱也能沿着倍捻锭子中通常的气圈限制器来进行引导。
在这已知的纺纱加捻过程中,不论是气圈纱线或导纱管10a,在其上部当每转一转时将使每一通过喂送管8而输入的纤维流切断一次,纤维流是通过紧接着的纤维材料输送通道13而直接喂入纺纱转杯9的。
开松的纤维材料的输送或喂入到气流纺纱转杯9是按照DE 43 31 801C1藉助在纺纱转杯区域内通过一穿过锭子空心轴的抽吸管所建立的负压来实现的,抽吸管的外部端口与一抽吸源相连接。抽吸管的内部端口是这样引导来与空气通道相连接的,即在纺纱转杯的纤维材料喂送管中,在纤维喂入方向上建立一个负的使纤维喂入到纺纱转杯的压力梯度。
对此还须指出,本发明并不涉及组合式或整体化的纺纱加捻装置的概念和结构,而仅涉及纤维材料喂入到由倍捻锭子A的外壳2所包围的空间内有关的安排的概念。
这个概念主要在于:单独的倍捻锭子A是这样在最狭窄的空间内来安排纤维材料开松装置B的,即一方面应保证可靠地把纤维材料喂入设置在倍捻锭子内部的纺纱转杯中,而另一方面要保证构成一尽可能简单的到达倍捻锭子的通道;在这里另一方面还要使纤维材料开松装置具有尽可能少的传动部件。
到达倍捻锭子的优化通道是这样来实现的,即单独倍捻锭子A的中心轴相对于竖直方向有一定角度的下倾,以便在取下外壳端盖2.1之后能获得一到达倍捻锭子的尽可能不受干扰的通道。由于倍捻锭子的倾斜位置是在用来安装纤维材料开松装置B的空间的下方,而它的两个开松单元3借助纤维喂送管8连接到倍捻锭子A的外壳2上的直径两对面的位置上。为此,两根纤维喂送管8各具有一弯曲段,它的方向改变角度α的数量级为95°-105°,而且其管子中心线的曲率半径r的数量级为30-40mm。为了保证由纤维喂送管8输送的纤维流能优化地到达,纤维喂送管在其圆弧弯曲区域内应处于这样的情况,即在开始弯曲处的管子内径最好是8mm,而在弯曲的末端最好是6mm。直径的减小可按线性地或有级地来实行。
纤维喂送管8这样的尺寸设计,特别是在圆周弯曲区域内,能在除在弯曲处所产生的释放涡流和二次流动,尤其是在弯曲部分的内侧,当纤维输送时所出现的广泛的负效应。

Claims (14)

1.用以一整体化的纺纱加捻过程中生产捻线的装置,它含有一倍捻锭子,并在加捻过程中所形成的纱线气圈内部至少设有两个纺纱转杯,用来产生待加捻的单纱,被开松的纤维材料各通过所设置的、仅在纱线气圈或导纱管(10a)的范围内在结构上被中断的纤维喂送管而输入到纺纱转杯中,纤维喂送管连接在纤维材料开松单元上,其特征在于:纤维材料开松单元(3)到单个纤维材料开松装置(B)具有共同的传动部件,用来共同传动两个开松单元(3);纤维开松装置至少有一部分设置在倍捻锭子(A)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倍捻锭式(A)以其中心轴与竖直方向成倾斜地安装在纤维材料开松装置(B)的上方居中之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如下:倍捻锭子(A)的中心轴以68°-76°的角度,最好是以72°与竖直方向成倾斜地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倍捻锭子(A)具有一外壳(2)和一外壳端盖(2.1),端盖上设有一偏心开孔(2.2),并在其外侧装有一纱线换向罗拉(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喂送管(8)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有一圆周弯曲;管子的方向改变角度α是介于95°-105°之间,并且管子中心线的曲率半径(r)保持在
Figure A0010187800021
的比例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方向改变角度α的数值为98.8°。
7.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子中心线的曲率半径(r)具有一数量级30-40mm,最好是3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喂送管在弯曲范围内其内径有一从8mm到6mm约有级的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纺纱转杯(9)是与倍捻锭子(A)的中心轴成轴对称地设置的,而纤维喂送管(8)是连接在倍捻锭子(A)的外壳(2)上在直径方向上两对面之外。
10.用于借助压缩空气或抽吸空气流通过管子来输送开松的纤维材料的纤维喂送管,它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具有圆周弯曲,其特征在于:其弯曲角度或方向改变角度α介于95°-105°之间,并且管子中心线的曲率半径(r)保持在 的比例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纤维喂送管,其特征在于,曲率半径(r)具有30-40mm的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纤维喂送管,其特征在于曲率半径(r)具有35mm的数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纤维喂送管,其特征在于弯曲角度或方向改变角度α具有98.8°的数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纤维喂送管,其特征在于在弯曲范围内,管子的内径具有一从8mm到6mm的缩减。
CN 00101878 1999-02-06 2000-02-04 用以在纺纱加捻过程中生产捻线的装置以及纤维喂给管 Pending CN12631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9102330.0 1999-02-06
EP99102330A EP1026293A1 (de) 1999-02-06 1999-02-06 Fasereinspeisungsrohr für aufgelöstes Fasermaterial
DE19905184A DE19905184C1 (de) 1999-02-09 1999-02-09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Zwirns in einem integrierten Spinn-Zwirnprozeß
DE19905184.4 1999-0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3176A true CN1263176A (zh) 2000-08-16

Family

ID=2605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01878 Pending CN1263176A (zh) 1999-02-06 2000-02-04 用以在纺纱加捻过程中生产捻线的装置以及纤维喂给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0226742A (zh)
CN (1) CN126317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226742A (ja) 2000-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0826B (zh) 气流纺纱装置
EP0051470B1 (en) Improvements in staple spinn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and in ring spinning frame
CN1882728B (zh) 并条-头道粗纱联合机和用于从纤维组中制造粗纱的方法
CN1109523A (zh) 生产股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362549A (zh) 生产包芯纱的装置
EP0375242A2 (en) Manufacture of roving
US4434611A (en) Pneumatic twisting spinning apparatus
CN103215701A (zh) 一种改善涡流复合纺纱成纱结构的方法
CN101126185A (zh) 具有多级凝聚牵伸单元的细纱机
US4823545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CN102656302B (zh) 具有假捻装置的环锭纺纱机
CN1083022C (zh) 生产加捻的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US10533267B2 (en) Textile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ving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1158068B (zh) 旋流纺纱机及其纺纱方法
US460618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pun yarns of various constructions
CN1263176A (zh) 用以在纺纱加捻过程中生产捻线的装置以及纤维喂给管
CN111519288A (zh)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US6311468B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wisted yarn by an integrated spinning and twisting process as well as fiber feed tube
EP133868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tion of a multi-component fancy yarn
US10329693B2 (en)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CN113215689A (zh) 一种纺纱方法以及具有这种方法的纺纱设备
CN116113733A (zh) 用于引入假捻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纺纱机
WO2021100061A1 (en)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of double twister yarn uses cheese yarn as raw material
US10378126B2 (en)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CN112921454A (zh) 一种加捻卷绕分离式环锭纺纱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284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