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9079C - 治疗骨病的膏药 - Google Patents

治疗骨病的膏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9079C
CN1259079C CNB031240763A CN03124076A CN1259079C CN 1259079 C CN1259079 C CN 1259079C CN B031240763 A CNB031240763 A CN B031240763A CN 03124076 A CN03124076 A CN 03124076A CN 1259079 C CN1259079 C CN 12590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s
powder
osteopathy
ointment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240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1668A (zh
Inventor
陈再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Xuemi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31240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59079C/zh
Publication of CN1541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1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90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90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治骨病疗效显著的骨病宁膏,以克计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和14700克食用植物油炸煎成的油状液和9410克铅丹混合而成的膏状物,此膏状物和如下重量的细粉混合组成;所述的原料为:山豆根118克、苦参118克、金雀根118克、木槿皮118克、木芙蓉花118克、皂角剌118克、当归(尾)118克、川芎118克、丹参118克、大黄118克、桑寄生118克、栀子118克、续断118克、骨碎补118克;所述的细粉为:乳香粉18克、没药粉18克、珍珠粉18克、血竭粉60克、山柰粉60克、丁香粉30克。本发明外用贴敷,适合治疗骨髓炎、骨坏死、骨折、骨结核、骨质增生等多种骨病。

Description

治疗骨病的膏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骨病的外敷中药,特别是膏药。
                    背景技术
骨病种类很多,包括骨髓炎、骨结核、骨坏死、骨肿瘤、骨伤、脉管炎、骨质增生、颈、胸、腰椎病等等。治疗骨病按学科有中、西医疗法,按给药途径有药物口服、针剂注射、药剂特别是中药外敷,另外还有一些物理疗法等。
药物口服,通过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将药物带到全身及至病所,起到治疗疾病之目的;针注,是将药物通过注射进入人体组织内,经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直接注入静脉血管中参与血液循环,将药物带到全身直至病所,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口服和针注,统称为“血流给药”。而按中医所说的“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道理,在治疗疾病这个范围内,还有一个区域,是服药、打针所难能见效的。所谓不通,是指气血不通。气血通畅了,也就不痛了。疏通气血,中医一向来采用行气活血的方法,也多采用药物口服。但很少有人想到,气血流动不畅,是血流给药的一大障碍。故只有止痛片、止通针可以收到暂时止痛之效,但它只止痛而不能治病,原因是止痛剂的止痛作用,是通过麻痹神经实现止痛的,故止痛剂也称痛觉阻断剂。止痛剂的止痛作用有一定的时间性,超过了药物的止痛时间,除了少数疾病疼痛的周期性过后可不需再用药,而多数的痛证是连续性的,故止痛药物的止痛作用过后,其痛又复至,因为它没有解决“不通”的问题。只有彻底解决“不通”,才能达到“通则不痛”。
要解决不通,血流给药(服药打针)是甚难凑效的。中医外用药是非血流给药的一种治疗途径,是用于治疗痛症(痹症)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传统外用药,又由于受传统理论的束缚,限制了其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比如:1、“热病寒治”、“寒病热治”是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多在内服汤剂中体现,辩证准确其效颇佳。而这种辩证原则也常常被延用到外用药中,故传统外用药的配制也非寒即热。但人体皮肤组织的生理功能,既恶寒凉也恶温热。寒凉药作用于皮肤有阴凉感,温热药作用于皮肤有温热感,一旦接触到疮(创)面均可引起剧痛、水肿、糜烂,令人难以忍受,唯有平性,则无此等反应。故而传统膏药,只贴皮肤不敷疮(创)面。
2、所谓:“以毒攻毒”说,持此说者以为一些顽疾之所以难愈,是因毒太深、太重,或非以极毒药物难以胜其毒,因此,在外用药中掺入如汞、砷、轻粉、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斑蝥之类,用于杀灭寄生虫、梅毒螺旋体等或用于镇痛。实践证明,有许多顽疾并非毒太甚,而是未曾认识疾病内在的矛盾而产生误解。掺入毒性药物的外用药也只能贴皮肤不敷疮(创)面,无疑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3、消炎、抗菌,将侵害人体的致病菌予以杀灭,是现代医学的共识。然而,大凡能被用来杀灭致病菌的药物,多亲疏不分,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的组织细胞。中医的清凉解毒法一味用清凉,殊不知,清凉之性不一定都能解毒。在外用药中以中医的“扶正祛邪法”,虽是个尝试,而实践的结果却成了抗菌消炎的佼佼者。
如上面所述,有些疾病的治疗,靠药剂口服、注射难能凑效,采用中药外敷的非血流给药途径,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该法应用中受到一些传统理念的束服,又限制了其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在骨病医治方面,采用中药外敷,并突破传统理念,探索并尝试新的外敷药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积累,研制生产出医治骨病具有良好效果的中药外敷剂型,实践证明是完全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医治一些骨病采用药剂口服、注射难能凑效的问题,为此而提供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骨病的膏药,下称骨病宁膏,这种膏药对治疗骨髓炎、骨折、骨结核、椎体位移等骨病具有良好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骨病宁膏采用的技术方案,其特殊之处是以克计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和14500~14900克食用植物油炸煎成的油状液和9280~9540克铅丹混合而成的膏状物,此膏状物和如下重量的细粉混合组成;
所述的原料为:山豆根118克、苦参118克、金雀根118克、木槿皮118克、木芙蓉花118克、皂角刺118克、当归(尾)118克、川芎118克、丹参118克、大黄118克、桑寄生118克、栀子118克、续断118克、骨碎补118克;
所述的细粉为:乳香粉18克、没药粉18克、珍珠粉18克、血竭粉60克、山柰粉60克、丁香粉30克。
本发明的骨病宁膏,其制备方法为:
(1)、将乳香、没药、珍珠、血竭、山柰、丁香粉碎成细粉后过筛,各取所述重量,混合;
(2)、将所述重量的原料酌予碎断,与14700克食用植物油同置锅内炸枯,去渣,过滤,滤出之油状液于锅内熬至滴水成珠;
(3)、取铅丹9410克,加入步骤(2)所得油状液内搅均成膏,将此膏浸泡于凉水中;
(4)、取出步骤(3)于凉水中的膏体,用文火熔化后,于其中加入步骤(1)所混合的细粉,搅匀;
(5)、可以将步骤(4)所得膏料分摊于托布层上,制成1000张外敷膏药。
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和铅丹可以不限于所述重量,二者可成比例增加或减少。
本发明的骨病宁膏,经浙江省药品分析研究所检测分析,并由该所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本骨病宁膏与其检测结果一致的质量控制项目;此检测分析结果及质量控制项目,由浙江省药品分析研究所于2000年9月28日以(2000)浙药研字第199号文件报告,并于此文件的附件中给出①本骨病宁膏质控项目的起草说明,其中包括:“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及相应薄层色谱照片;②本骨病宁膏的质控项目,其中包括:“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测定方法”等内容。测定结果中包括:本发明所述的每张外敷膏药中,浸出物不少于5.0%(重量),血竭素(C17H14O3)不少于0.6mg;由此而提出本发明的骨病宁膏的质控项目中,所述的每张膏药,浸出物不得少于5.0%,血竭素(C17H14O3)不得少于0.6mg。由于本骨病宁膏,包含多种原料,并在制备(包括油炸)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物理化学变化,以目前的检测手段,要彻底分析出膏中所含成分及其含量,几乎不可能,(2000)浙药研字第199号文件中,仅给出浙江省药品分析研究所当时选定的几个项目的测定结果。
本骨病宁膏,经申请人多年探索、研制、试用,并证明具有良好效果后定型,成为本发明所述的这种骨病宁膏。
本发明的骨病宁膏,经浙江中医学院药学系作安全试验(实验日期:93年11月15日至98年12月20日),结论为:“本品皮肤试验和皮肤过敏试验均未见水肿和红斑出现,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证明也未见毒性反应。”
本发明的骨病宁膏,其功能与主治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修复骨、肉破坏,用于急慢性骨、肉(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的局部治疗,消除血肿,愈合创(疮)伤,消炎、止痛等。其用法为: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禁忌:孕妇慎用。注意事项:贴敷后,皮肤出现奇痒和密集皮疹等过敏反应者,立即停止使用,1~3天症状可自然消失。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规格:包括每张净重10~20克(不限)。
本发明的骨病宁膏,在临床试用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这与本发明以下有关性状及药理作用有关系:
1、摒弃了在外用药中的“热病寒治,寒病热治”的习惯,寒温互制,成为平性或称“中”性,对皮肤无刺激性。
2、摒弃了在外用药中所有含毒药物,取无毒者或历史上认为“小毒”加以去毒后用之。
3、以“扶正祛邪”达到“清热解毒”抗感染之目的,摒弃了清凉解唯一用清凉药的习惯。
4、“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各种局部炎症、伤痛的重要法则,它有修复微循环,改善病灶局部血供的作用。
5、“拨毒排浓”、“去腐生肌”使疮面窦道、瘘管排泄畅通,清除坏死脱落组织及小死骨,消除水肿,减轻病灶内的胀力。
6、芳香渗透,使药物的作用由体表渗入骨骸之中,避用耗气伤血之品。
本发明的骨病宁膏,对由脓液、小死骨及坏死脱落组织引起的各类骨髓炎(包括骨结核和淋巴结核),血供不良造成的无菌性骨坏死,劳损,风湿引起腰腿痛,肢体关节痛及肩周炎,网球肘,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均有良效。
下面例举本用发明骨病宁膏治疗有良好效果的几个典型病例。
                        例一
苏川江,男,12岁,四川省营山县清源镇石板村苏海全之子。患左胫骨血源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形成假关节,对位成角,其间嵌有孤立死骨一枚。经人介绍于96年8月15日来申请人处求治。但其家长见我处设备简陋而转至浙江萧山某中医院(该院院长为其老乡)住院医治,耗资万余元作了清创术,骨不连依然存在。后再到杭州一设备一流的中外合资医院,耗资3万余元做骨移植手术,但术后骨植株坏死并感染严重而无法收拾被该院推诿请出。其家长想不通找到浙江省卫生厅告状,厅领导告诉他:“你儿子的病是国际性的医学难题,可能治好也可能治不好,状告医院又有什么用?你当初找的那家专科医院为什么不在那里治疗?我看你还是到那家陈再璋的医院,在那里很有可能解决你儿子的问题……”他如梦初醒,98年3月16日再次携儿来我院。他不敢提起曾来过这里,但被我院医务人员认出,并查到了原始病历和当初拍的X光片。但此时病情比当时要复杂多了,征得病人家长同意后,配合手术给予治疗。
手术在硬膜外腰麻下进行,从左胫骨中段前侧进入,原存内固定钢板螺丝暴露,拆卸不锈钢,显露已坏死的骨植株,取下。清创,清扫脓液及坏死组织冲洗净,填入洁霉素。由于曾经多次手术,创腔邻近无可充填肌瓣,皮肤缺损只作半敞开缝合,外敷以本发明骨病宁膏围裹手术病灶区,包扎,石膏托帮扶固定,隔日换本膏药1次。中药内服每日1剂。另头孢霉素4克,加入5%G.N.S内静滴,每日1次,以防手术引起全身性感染。
术后一周,换本膏药3次,体温、血象均正常,停用大输液和抗生素。其中每次换膏药,均可见多量的脓血性分泌物渗出约50ml左右。创腔已被新生肉芽所填充,形成4处窦道。第16天第8次换膏药,脓性分泌物减少,其中1处窦道已愈合。第28天第14次换膏药,4处窦道已愈合3处,仅剩下1个窦道。第32天第16次次换膏药,4处窦道已全部愈合,分泌物消失,患者露出了笑容。愈合后的手术创口,炎症已被彻底控制,观察1周,病情稳定,决定予以出院,嘱于半年后再作骨移植术。
                        例二
徐志豹,男,49岁,住杭州市德胜新村26幢4单元501室,电话:0571-85360670。患腰椎1、2、3、4椎体结核,椎体严重侵蚀伴4/5椎体滑移。之前先后经浙医大附属某院、杭州市某中西医结合医院等治疗回绝后又经杭州市某院住院治疗1月余。其病情不但无好转,反而日益加重,以致发高热、腰部剧痛伴双下肢阵发抽搐,寝食不宁,逐日消瘦频危。2001年12月15日救护车送来我院。入院时不时抽搐呻吟,叫苦不迭,不能坐立,体温39.2℃。经初步检查后收住病房即着手治疗,在腰椎的病灶局部贴骨病宁膏,服用中药。用药后仅3个多小时,腰部疼痛开始缓解,抽搐的次数骤减,体温逐渐下降。第2天晚间开始进食并沉睡3天(因为一个多月来已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实在疲惫不堪)。经本膏药贴敷治疗50天后,腰痛和抽搐完全消失,能自行坐立,下地行走锻炼,经X光拍片复查,被结核菌蚕蚀的腰椎大部分被修复,白细胞总数、血沉指标基本正常,体重由42Kg增至58Kg,决定出院带药回家善后治疗。2002年3月26日复查,被破坏的腰椎已基本修复。患者激动地写来感谢信,信中写到:“……骨病宁膏药,对我而言,实在是神奇,太神奇了!”
                        例三
谢仲天,男,34岁,浙江天台坦头镇榧树村人。串胸椎结核伴巨大寒性脓疡,腰背疼痛剧烈,夜不能安寐,日不思饮食,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转宁波某院,杭州浙医大某院等长时间抗痨治疗(雷米丰、利福平、链霉素等治疗)无效,病情不断加甚,直至发高热不退而被院方推辞出院。经人介绍于97年1月16日来我院,患者一见到申请人陈再璋立即跪地求救:“陈院长救救我!”此时患者发烧,神志模糊不清继而不省人事。申请人安扶他上床,进行初步检查即予住院,着手治疗,在其背部贴敷骨病宁膏,配合中药煎服,当晚患者剧痛缓解,神志转于清醒,第2天即开始退烧并能进食、安睡。2月5日患者突然从口中吐出多量脓血,其寒性脓疡从食管后壁穿过食管吐出,但未出现食管瘘,幸免了食管瘘的发生。32天后因患者经济困难提出出院,院方勉强同意他提前出院带药回家继续治疗。97年3月22日患者来我院复查,病体已基本康复,遂激动地写了《死里逃生》的感谢信。注:治疗前的X光胸片,见胸椎3、4、5、6、7、8骨质破坏并相互融合,其间可见巨大寒性脓疡阴影;治愈后的X光胸片,见寒性脓疡阴影已消失,胸椎椎体已基本修复愈合。
                       例四
韩高杰,男,40岁,浙江三门南溪人。患者于91年因车祸致右股骨骨折。经当地医院接续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92年3月经上海某医院行股四头肌肌腱延长术,术中感染,而致右膝关节医源性化脓性开放型关节炎,右髌骨下滑至膝关节下方,关节正前侧形成一6×8cm椭圆形溃疡面,屈膝时在溃疡面的中央部可窥见关节腔,脓性分泌物渗出。该院骨科张某某主任劝韩截肢,韩不愿而要求出院另求他医,这位张主任说:“你出院也是治不好的,如不截肢能把你医好,你来找我,我给你一万元,如不截肢能把你医好,这位医生要得诺贝尔奖了。”韩不信其说,出院后先后曾到江苏乡下、西安大雁塔、山西稷山县、北京吉水潭医院等求治无效,在求愈无望之际,他的亲戚找到一张85年的《经济生活报》于92年12月15日慕名来我院。韩见到申请人即问:“我这条腿还保得住吗?”申请人的回答是:“光要求保住你的腿,这要求并不高,问题是保住后恢复功能就比较难了,恐怕要采取第2次手术。”韩说:“只要保住就可以了,其它我没有要求。”
治疗:骨病宁膏将整个膝关节包裹,每日1换,配合中药每日1剂,治疗3个月而愈。93年4月2日出院。
临出院时韩说:“陈院长,你治疗效果这么好,为啥不去做广告?你快去做广告,钱由我来出!”还说:“我要去向那位张主任要一万元钱了!”
                       例五
孟倩,女,10岁,浙江临安夏禹桥镇人,1992年3月20日因车祸削去了右侧整块臀大肌,骨盆双髋臼及两耻骨上下支等6处骨折,乙状结肠和泌尿道被撕裂,大量失血,昏迷。经当地人民医院抢救,行腹盆腔清创术,肛门和膀胱造瘘,右臀部清创植皮等。大量输血,并在大量液体中加入先锋霉素,每周输全血200ml,后来改用菌必治,先锋必,抢救整1个月。仍昏迷不醒,持续高热不退。转杭州浙医大附属儿童医院又抢救1个月零7天。仍未脱险。右臀创面两次植皮失败,盆腔及膀胱严惩感染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骶髂部相邻3处窦道形成,与盆腔相通,脓性分泌物向外流溢,于92年5月27日转来我院。
入院时神志模糊,瞳孔放大,对光反射迟钝,体温39.2℃。肤色苍白,血色素3g,白细胞总数12200,血沉94mm/h。尿检脓球(++++),右臀部巨大椭圆形创面覆盖着厚层纱布,绿色脓液渗透纱布,骶髂部相邻3处窦道与盆腔相通。X光片示,骨盆6处骨折,骨折线清晰存在。
病情垂危,立即签发病危通知,并采取骨病宁膏将整个两侧臀部和小腹部完全包裹,呈短裤状,每日1换,3日即体温下降,排出大量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生长旺盛,色泽鲜红,精神好转,神志清楚,能讨食吃。1周后体温下降达37℃以下,创面形成3处皮岛有5分硬币大小,周边出现2cm白色愈合带,血色素上升到6g,尿检脓球(++),未再输血。从此,病情日见好转,小便复通撤除膀胱插管,创面3处皮岛不断扩大并连成一片与周边白色愈合带融合,仅42天即告创面愈合,血色素上升到9g,能自己起床下地行走。白细胞总数6200,血沉7mm/h,尿检脓球(一),骶髂部3处窦道愈合。X线片复查,骨盆6处骨折亦愈合,观察1周病情稳定而出院,嘱半年后再作肛门复位术。患儿家长说:“说起来象是神话一般!陈院长救了我女儿一条命!”出院后不断传来消息,他的孩子“已能唱歌跳舞了,又与以前一样恢复了少年的活力”。
                       例六
陈永强,男,11岁,浙江东阳樟树村人,1982年11月5日患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孤立死骨形成,骨皮质翘起,经当地及金华、杭州浙医大附属某院等医治均无好转。1983年4月26日慕名来我院,用骨病宁膏治病两个月后拍片复查,病理性骨折已接续,见孤立死骨复苏与骨干融为一体,翘起之骨皮质增粗并倾向骨干。骨病宁膏治疗4个月拍片复查,见翘起之骨皮质已与骨干融为一体,仅留有纵形一线之骨密度减低区。经用骨病宁膏治疗6个月后拍片复查,患者之右股骨骨髓炎完全愈合如初,撇开病史,仅从X光片看,已看不见骨破坏的痕迹。可见骨病宁膏不仅善于修复软组织,同样能修复骨破坏。已孤立的死骨复苏,骨修复得如此完美,被视为当今的一大奇迹。
                        例七
吴英,女,6岁,浙江兰溪市二轻局干部吴伟良之女,患左桡骨远端和第3掌骨结核已1年半。在兰溪、金华、杭州等10多所医院,长期服用雷米丰、利富平、注射链霉素等无效,于1982年11月23日慕名来我院,初诊时左前臂及手背漫肿,桡骨远端和手背大脓包各一个,色泽晶莹,波动感,即予切排,排出脓液约50ml。X光拍片示:左桡骨远端和第3掌骨膨大呈气囊样改变,骨皮质变薄。
停用抗痨西药,用骨病宁膏外敷,初用每日1换,切口愈合后3日1换,中药内服每日1剂。治疗2个月后于83年1月25日X光拍片复查示:左桡骨远端和第3掌骨结核,见膨大的气囊样缩小。83年3月24日经治4个月后,X光拍片复查示:骨破坏已基本修复,愈合后的骨塑形正常,骨小梁清晰。
                       例八
周云君,女,19岁,浙江富阳了岸村人,1987年6月30日因车祸致双下肢多发性骨折(双股骨和双胫腓骨骨折),经驻杭某部医院抢救脱险并接续双股骨和左胫腓骨骨折,唯右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后感染了绿脓杆菌,炎症未能控制,右小腿形成巨大疮面,其间可见死骨和不锈钢裸露。89年9月5日转入我院。
入院时,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憔悴。右小腿大面积疮面,绿色脓液渗透着厚层的纱布,取去纱布见到裸露的不锈钢和已脱落的死骨,捡去死骨,清洗疮面,围包以骨病宁膏,每日1换,待炎症有所控制,择期清创拆除不锈钢。
89年10月6日行清创术,术后骨病宁膏治疗至90年2月27日,创口愈合,观察1周,病情稳定,嘱于半年后再作右胫骨移植术,并予出院。
                       例九
郭永兴,男,69岁,杭州钢铁厂退休职工,右小腿下1/2直至整足皮肤溃疡10余年,同时有糖尿病、血丝虫病橡皮腿、伴下肢静脉曲胀。先后经杭州10余家医院和上海两家大医院就诊,都劝郭截肢,郭不愿。1995年7月20日慕名来我院,接受骨病宁膏外敷治疗,仅42天即告治愈。
                       例十
王林樟,男37岁,浙江嵊州市北樟乡北樟村人,患左小腿下2/3环周型皮肤溃疡18年。
患者于1967年8月某日因邻村着火,王赶赴火场救火,由于火墙倒塌压着下半身,致双下肢烧压混合伤,送往宁波市某院抢救,右下肢因气性坏疽,当时就被全截。左下肢小腿烧伤80%,深度烧伤1/3以上,绿脓杆菌感染化脓糜烂,3次植皮失败。因久治不愈该院主治医师劝其再截肢,王不愿,1983年元月29日慕名来到我院。由于贫病交加,久病气血大伤,面色苍白,血色素仅6g。X光拍片示:左胫腓骨骨干增粗,系侵蚀性骨髓炎;左小腿下2/3环周型皮肤溃疡。经骨病宁膏外敷,每日1换,中药十全大补汤调治,每次换膏药时均见大量脓性分泌物渗出,疮面色泽由淡红色,逐日见肉芽生长旺盛渐变鲜红色,第12天见疮面3处皮岛形成5分硬币大小,边缘出现白色愈合带,随着皮岛的日见扩大,3处皮岛逐渐连接覆盖整个疮面而愈合,踝跗部疮面深陷处最后愈合,治疗全程整3个月。观察1周,病情稳定,嘱咐相关注意事项后,予以出院。
以上治例在申请人处均存有相关照片,历历在目,本文中略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骨病宁膏,以克计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和14700克食用植物油炸煎成的油状液和9410克铅丹混合而成的膏状物,此膏状物和如下重量的细粉混合组成;
所述的原料为:山豆根118克、苦参118克、金雀根118克、木槿皮118克、木芙蓉花118克、皂角剌118克、当归(尾)118克、川芎118克、丹参118克、大黄118克、桑寄生118克、栀子118克、续断118克、骨碎补118克;
所述的细粉为:乳香粉18克、没药粉18克、珍珠粉18克、血竭粉60克、山柰粉60克、丁香粉30克。
具体制备方法为:
(1)、将乳香、没药、珍珠、血竭、山柰、丁香粉碎成细粉后过筛,各取所述重量,混合;
(2)、将所述重量的原料酌予碎断,与14700克食用植物油同置锅内炸枯,去渣,过滤,滤出之油状液于锅内熬至滴水成珠;
(3)、取铅丹9410克,加入步骤(2)所得油状液内搅均成膏,将此膏浸泡于凉水中;
(4)、取出步骤(3)于凉水中的膏体,用文火熔化后,于其中加入步骤(1)所混合的细粉,搅匀;
(5)、可以将步骤(4)所得膏料分摊于托布层上,制成1000张外敷膏药。
                      实施例2
与例1区别的是,食用油为14900克,铅丹为9540克,其它与例1的相同。
                      实施例3
与例1区别的是,食用油为14500克,铅丹为9280克,其它与例1的相同。

Claims (2)

1、治疗骨病的膏药,其特征是以克计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和14500~14900克食用植物油炸煎成的油状液和9280~9540克铅丹混合而成的膏状物,此膏状物和如下重量的细粉混合组成;
所述的原料为:山豆根118克、苦参118克、金雀根118克、木槿皮118克、木芙蓉花118克、皂角剌118克、当归尾118克、川芎118克、丹参118克、大黄118克、桑寄生118克、栀子118克、续断118克、骨碎补118克;
所述的细粉为:乳香粉18克、没药粉18克、珍珠粉18克、血竭粉60克、山柰粉60克、丁香粉30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病的膏药,其特征是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为14700克,铅丹为9410克。
CNB031240763A 2003-04-29 2003-04-29 治疗骨病的膏药 Expired - Lifetime CN125907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240763A CN1259079C (zh) 2003-04-29 2003-04-29 治疗骨病的膏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240763A CN1259079C (zh) 2003-04-29 2003-04-29 治疗骨病的膏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1668A CN1541668A (zh) 2004-11-03
CN1259079C true CN1259079C (zh) 2006-06-14

Family

ID=3432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24076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59079C (zh) 2003-04-29 2003-04-29 治疗骨病的膏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5907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0761B (zh) * 2013-11-28 2016-09-07 吴正龙 一种可治疗骨刺的药剂
CN104042702B (zh) * 2014-06-11 2016-09-21 陈菊元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粉末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2741B (zh) * 2017-12-18 2021-03-26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 一种治疗骨与关节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1668A (zh) 2004-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9723B (zh) 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药膏的制备方法
CN104258278A (zh) 骨伤灵喷雾剂
CN103565969B (zh) 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的中药组合物
CN102228586A (zh) 一种促进骨伤骨折愈合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23081B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及跌打损伤的青草油
CN1259079C (zh) 治疗骨病的膏药
CN103585585A (zh) 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5483B (zh) 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9849A (zh) 一种足浴用藏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406702B (zh) 治疗鹤膝风的中药制剂
CN102218094B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04179B (zh) 一种治疗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446A (zh) 一种外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47090B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滑膜炎及关节腔积液的外敷中药组合物
CN104013880B (zh) 一种治疗腹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3437B (zh) 一种具有清除体内毒素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7214A (zh) 一种治疗疥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1288760B (zh) 一种治疗阑尾炎的外用药
CN101322787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
CN104189866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外用中药酒
CN1331981A (zh) 跌打镇痛药
CN104208552A (zh) 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
CN104013732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病的软胶囊
CN109847037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药枕及方法
CN107693639A (zh)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U XUEM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ZAIZHANG

Effective date: 201405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12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1 Dengyun Road No. 413 Orthopaedics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Liu Xueming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1 Dengyun Road No. 413 Orthopaedics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Chen Zaizhan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