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3717A - 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其育苗盘或容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其育苗盘或容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3717A
CN1253717A CN99117332A CN99117332A CN1253717A CN 1253717 A CN1253717 A CN 1253717A CN 99117332 A CN99117332 A CN 99117332A CN 99117332 A CN99117332 A CN 99117332A CN 1253717 A CN1253717 A CN 1253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air
root
container
d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17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15C (zh
Inventor
黄国彦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ZHENGCHA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ZHENGCHA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ZHENGCHA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53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3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9Receptacles for seed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2009/003Receptacles consisting of separable sections, e.g. for allowing easy removal of the pla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植物幼苗的培育方法和为实施该方法而专门设计的装置。使植物根端接触空气时,正处于生物S型生长曲线中的指数生长结束区段,从而能更有效地使根暂停生长,促进了分根的发生。苗株植于上下开口、下部大而往上逐渐缩小并带有底网的容器内,容器的深度可由优化设计来确定其最佳值。育苗盘和容器装置下方可设有盛水底盆,底网带有一组有毛细作用的支撑脚插入底盆内。容器腔体可由多片侧壁围成,实现上下取苗。提供了更好的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装置。

Description

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其育苗盘或容器装置
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植物的培育方法和为实施该方法而专门设计的装置。具体说来是一种性能更好的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为育苗盘或容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改良农作物品质,增高单位面积产量,缩短育苗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在世界范围内温室的利用逐渐增加。与温室育苗、栽培、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是育苗盘一类栽培容器的应用。近年来,荷兰、日本、美国等逐年增加栽培设施,使用穴盘、钵等容器的育苗、栽培方法日渐普及。传统的育苗盘穴、钵、盆等生长容器是底部小,逐渐向上增大(见图2)。植物幼苗在穴盘、钵、盆等容器内及移植后生长不均匀、缓慢,造成农林园艺作物栽培者和农民利润的重大损失。虽然一些穴盘、钵等容器的生产厂家想尽办法克服这些影响植物生长的缺点,但是至今仍无法解决因传统设计而带来的根本问题,。
自古以来,种植、栽培植物的传统容器的形状都是上大底小,大家已习以为常,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通常用的传统型育苗盘穴、钵、盆等生长容器都是底部小,逐渐向上增大(图2)。这种形状设计主要是为方便由容器上部取出苗或植物。其实,这样的设计忽视了植物根的自然生理机能,由于容器的内壁角度不适当,对植根的正常发展,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造成根缠结和卷根、抑制了根的分歧和发展,不但在容器内生长迟缓,移植后也影响生长,导致生长慢而不均,产量、品质均降低。
在欧美,最近为克服这种缺点,在传统的容器内侧壁刻上纵沟或加大排水孔等,但成效不大。市场上也出现在容器内壁涂敷上具毒性的药剂,以防止缠根的做法(因根端触及侧壁或底部感到毒性时中止生长)。此法虽可中止根的生长,但其中止时期与植物根部S型生长曲线的指数曲线部分未端不吻合,未能达到短时间生产优良苗的效果。另外,购买药剂(化学涂料)价格高昂亦为其缺点。
图2所示为传统型的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的形状,底部小而逐渐向上增大,其容器内壁6的向下倾角度小于90度。这种设计是造成植物根缠结和成螺旋状卷根的原因。在传统型的育苗盘穴内种子发芽时,根端首先垂直地向下生长,其根为达成S型生长曲线而延缓根的分歧,根端到达穴底后继续延长,在穴底部周围形成螺旋状环绕,使根分歧和子分歧的发生率低并且慢得很多。在底部内周
伸长的主根分出来的分根根端接触容器侧壁时,因根向下伸长的弯曲角度小于90度而不往下伸长,却向傍边横方向弯曲伸长(当圆形盘穴、钵等容器内壁为90度时)或向上方弯曲伸长(容器内壁为90度以上角度时),从而构成混乱的缠根(见图2中所示向上的根7和缠绕的根8)。植物的根端非常敏感,可探知1度以下的角度,即使将穴盘孔穴或钵的形状作成四角、六角、八角等,除触及转角处以外仍成90度以上的角度而不能发挥作用。
这是因为根的生理特性是根端向阻力最少限制的方向发展,即便自然根的发展趋向是向下。这就是传统型育苗盘穴和盆等容器违反自然原理的错误及人工加上的限制。每一植物根在传统的育苗盘孔穴或钵等容器内完成S型生长曲线时,浪费了生长时间,根的分歧时间延缓,生长缓慢。在日照时间较短且低温的地区栽种植物时,尤须注意这种传统型育苗盘、钵、盆等容器的缺点———根缠结,根分歧少,生长慢。
植物根在传统型的育苗盘穴、钵、盆等容器内,多数被强迫向上长或往傍边弯曲造成根部缠结,大部份分枝的根继续延长而靠近穴腔底部附近形成螺旋状卷根。所以盘穴、容器里的生长介质(如营养土)9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缠根集中于容器底部不能利用容器上部的生长介质,这不但浪费穴盘孔穴空间、生长介质、肥料等,也延误植物在容器内的生长和移植后的生长,造成生长不整齐的结果。这种缠根跟象、对小孔穴育苗盘穴内栽培的花苗类特别严重。如塞子苗(Plugs),插枝(Cuttings),幼苗(Seedlings)等在传统型的育苗盘穴内留一段较长的时间,就会产生严重的根缠结。这特别地对塞子苗盘(PlugTrays)很突出,因塞子穴盘种各个盘穴的体积较小。
幼苗根部能有适当的发展方向是很重要的,苗根的正常生长状态(垂直向下伸长扩大)是苗株移植后根的发展及植物生长的基础。由于传统型的育苗盘穴影响移植后的根部发展,该问题必须以生物科技方法来解决。
生物科技能克服传统容器育苗栽培方法的缺点。本专利申请的发明人黄国彦博士(Dr.Barney K.Huang)基于植根生理的新发现,研究开发出一种“空气整根育苗、栽培法”,以改进植物根基部,消除根缠结和卷根,防止根的老化,使根能精力充沛地生长,从而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更优良的幼苗、植物,能增加农林园艺作物产量、改进品质,提高温室设施的利用率,节约生长介质、能源和肥料,并促进实现全自动化移植、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空气整根育苗盘的设计,还利用了植物嫩叶的特性,即当植株被自育苗盘的敞口底部拖出或推出时,植株的群叶可簇合在一起得以顺利通过育苗盘的口。该特征使植株容易自育苗盘的敞口底部移出,从而有利于实现全自动化移植以节省劳力。空气整根概念导致开发出独特的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以及简便的自动化移植装置,正如本专利申请的发明人黄国彦博士在美国专利第5,179,800号,第5,254,140号,第5,298,041号和第5,573,558号中所公开的那样。空气整根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具有一敞口底部,该敞口底部带有一可取走的网格板(或称网底、网状物等)。空气整根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的底部大而往上逐渐缩小,以克服传统型底部小而逐渐向上增大的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的固有缺点。
大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空气整根的植株,无论是在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内还是移植之后,其生长性能优良,并且对经过空气整根的各种作物苗株均能有效地实现全自动化移植。但是直到最近,基于植物根部生长数据的计算机优化设计技术还未能与空气
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的设计相结合,其原因是获得植物根部生长信息的困难性,以及由于设计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正需要这样的信息,正如本发明所公开的那样。由于为定性和定量之目的而观察和测定植物埋在地下的根部的实际生长机理是很困难的,因而即便在作物科学、园艺科学或林学领域,关于该主题几乎没有什么资料可供利用。此外还由于这样的事实,即众多的栽培者,农民,研究人员以及相关机构,一概认可市场上可获得的传统型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而不考虑如果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的设计正确的话,将对他们的利润或研究结果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申请号为9621763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曾公布了一种栽种苗木、花草用的“空气整根式花盆”,利用空气整根原理,由一筛网将盆体内的钵腔分为上下两腔,上腔内装栽种植物的营养土,下腔为空腔,并通过盆侧面的通气孔与大气相通。其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花盆盘根问题,使盆内营养土充分利用,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方案并未包括确定花盆内壁倾角和筛网以上部分深度的技术,这使空气整根效果受到影响,并且这样的结构不能实现全机械化自动化移栽,更不能自动浇水。此外该技术方案仅限于花盆,不能用于育苗盘。
发明的目的:
现有的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其育苗盘或容器装置尚有作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例如需要有确定育苗盘或容器的内壁倾角和深度的技术方法,需要更明显的整根效果,需要能自动浇水等。又如,目前很多栽培者和农民拥有自己的移植机械设备,但这些移植机械设备是为使用传统型的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而设计的。然而他们想使用空气整根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以前和现在需要,并且将继续需要提供这样的空气整根育苗盘穴、钵和盆等容器,它们不但能对苗株进行空气整根,并且苗株还能从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的顶部移出。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性能更好的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其育苗盘和容器装置,以全面改善性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技术方案:
一般植物由地上部分(Shoots;植叶)和地下部分(Roots;植根)构成。地上部分在地面上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影响,而地下部分则在地面下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影响。依植物种类、时期或季节,地上部分呈现为芽、叶、茎、主杆、支杆、枝、分枝、花、果实等。地下部分或植根系统使植物固定在生长介质(如土壤)上,植根系统包含主根、支根、分根、根毛、根端等部分,其功能是搜寻吸收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和水份。一般而言,分根数量较分枝数量多。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比例(Shoot-Root Ratio;植叶根比),依植物种类、生长阶段、成长时期而稍异。但总的说来,其上下部分比例基本保持一定。因此较大的植根导致较大的植叶物。
植物生长可分为不连续生长时期(发芽与发根时期)及连续生长时期(叶、茎、根的伸长和扩大或成长时期)。不连续生长时期内的生长是连续的。一般生物(包括人、动物、植物在内)的连续生长则依S型生长曲线进展。
为深入了解生物生理机能,先就S型生长曲线加以说明。生物一生生长的时间与大小的关系,如图3所示呈S字形状。以人的生长为例,婴儿时期生长比较慢(图3中S型生长曲线的下部),其大小(重量或高度等)的增加随时间而加速,至十几岁增加最快,其增加呈指数曲线(如图S型生长曲线的中间部分),到二十几岁时生长速度减缓以至停止(S型生长曲线的上部),至老年时甚至略减其大小(S型生长曲线未端)。人和其他动物只有一条连续生长曲线,不会中途中止生长。
植物则不同。每一片叶或每一支根均有各自的S型生长曲线描述其连续生长,植物的总生长为各自S型生长曲线的总和。也就是说,重叠累积个别的S曲线而呈S型总生长曲线。连续的生长时期开始于缓慢的生长。生长率逐渐增加并按指数曲线加速,然后生长率逐渐衰退到慢生长期直到生长停止。因此,连续的生长停止后,不连续生长周期再一次开始。应注意每一个植叶和植根都跟随S型曲线而生长。更应注意的是,植根与植茎和叶不同,根的生长能在生长曲线的任何部分被暂停,从而促使不连续生长周期提早开始。也就是说,根的生长可适时暂停,从而可促成和加速分根生长。利用这种特性的空气整根技术与运用电子计算机求出最优化设计组合,可育成无缠绕根的优良苗和作物,以缩短育苗时间而促进大量生产。
图3为植根的生长曲线(根的长度与生长时间的关系),具体是7棵番茄单个幼苗根在60小时内生长的状态。其中植根#1是最老的根,展示S型生长曲线上部及未端,也就是慢生长期直到生长停止部分。植根#2是第二老的根,展示从按指数生长结束到慢生长,也就是S型生长曲线的上部。植根#3展示从指数的生长到慢生长的S型曲线转变部分。植根#4处于青年期,展示S型生长曲线的中部,呈指数生长区段的全部。植根#5和#6各自处于S型生长曲线的下部也就是由慢生长进入指数的加速生长部份。植根7是最新而年轻的根,展示慢生长开始的片段。这表示植物和根生长系统的连续生长时期依照S形生长。这是包括人和动物所有生物在内的生长规律的体现。
容器内生长中的植物根若长出或露出容器外、触及较乾燥的空气而萎缩则暂时停止生长。这种现象可称为“空气整根”。本发明的“空气整根育苗法”是以适当的方法使植物根端接触空气,暂时中止其生长而防止老化并增加根的分歧和发展,加速植物生长。为较好地实施该方法,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生长容器(育苗盘和容器装置)。这就需要了解植根生理学,并将生物科技与计算机设计分析及计算机最优化技术相结合,以决定育苗盘穴、钵、盆等容器的最佳形状、内壁角、深度和底部开口大小。没有这种形状,空气整根法不能发挥其最大效果。
植物根在这种容器内,适度地产生空气整根现象,可短时间内培育成不缠根的优良苗及植物,可使作物增产、改善品质、促进移植的全自动化和温室设备的有效利用、也可节省生长介质、肥料、水、能源等。
图1所示为空气整根育苗盘的一盘穴、或钵、盆等容器及网底的横断面。为解决容器内侧壁角度问题,容器5呈上小下大的形状,底部设有网状物4(底网4)、使植物根易触及空气。底网4亦有支持孔穴内生长介质使根部完全发育的功用。图1可与图2所示传统穴盘孔穴、钵、盆等容器(上大下小)内的根部分歧(1与8)、介质利用(2与9)、及植叶生长(3与10)等相比较,县见其效果。
种子播在孔穴中央位置,发芽后一支主根垂直向下伸长,依S型生长曲线生长。其生长达指数曲线部分的未端时,根端刚触及底网和空气,因空气整根效应根的连续生暂时停止。由于此根仍年轻生长旺盛而时间尚短,便开始不连续生长,在孔穴上方产生数支新根(分根)向四方横向伸长。分根的根端伸长触及侧壁时,因向下生长角度大于90度,故分根均向下伸长,即依S型生长曲线的规律而生长。这些分根根端生长达指数曲线部分的未端,刚达底网4而接触空气,又因空气整根效应而暂停连续生长,分根呈不连续生长而又产生数支新根(再分根),如图1所示。如此,上述主根、分根、再分根的生长过程一再重现,最短时间内在孔穴内可充满按正常方向伸长的根群,并有效地利用生长介质2及孔穴空间。如前面所提及,通常植物地上部与根部之比例基本保持一定,因此根大量生长则地上部亦成比例发展。以本发明的空气整根法培养无缠根的优良苗,由孔穴底观察可发现密集的白色根端,移植后各根端随即向下伸长为新根而有利植物快速生长。除此之外,空气整根不需花钱购买化学剂并且毫无毒性。
从上述分析可知,对为实施本发明的空气整根育苗方法而专门设计的装置,即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必须考虑以下重要因素。
A.适当的容器内壁角:为使根适宜地向下发展,基本的问题是容器内壁与成长根的交叉角度。底部大而逐渐地向上减小(图1)可使向下角度大于90度,这样则所有根会适宜地向下发展。
通常有这样的误解,既如果容器底大而顶小(如图1),则植株难以从容器内移出来。其实,即使是带有大嫩枝的植株,也容易从敞口的容器底部移出而不损伤嫩枝。这也是植物的自然特性,即当植株被从容器底部拉出时,植株的簇叶3会倾向于合拢在一起而无困难地穿过较小的孔。植物的这种特性使植株容易自容器的开口底部移出并可实现移植过程的全自动化。这并不一定要移出设备(如机械式移出机)。植有植株的空气整根育苗盘或容器的另一个优点是放入箱内运输时,不用担心植株会象在传统育苗盘或容器中那样自盘穴或容器顶部大的开口脱出。
基于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的上述优点,可用计算机优化设计容器内壁角并结合以实验验证,从而让植株也能象在传统育苗盘或容器中那样自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的顶部移出。
B.适当的容器深度和底部开口大小:基于上面提到的发现,这点是很明确的,既育苗盘和容器的深度和底部开口大小、是与能否有效利用根的S型生长曲线中指数段、实现在最短时间内的优质生长相关的重要因素。原则上深度和大小之决定,依植物根的增长达指数曲线后,即是S型生长曲线中间部的末期时,其根端刚达网底而接触到空气为准;此时根部暂时停止生长,可避免中老年代的迟缓生长时期,而促进不连续生长期的开始使新根(分根)产生,并依测定多种类苗根的生长曲线所得数据再由计算机分析求得最适合的大小尺寸。
基于上面提到的S型生长曲线指数生长部分的有效利用,空气整根育苗盘穴和容器(图1)必须决定其最适当的容器深度和底部开口的尺寸。也就是说最适当的容器深度要和指数的生长结束区段相配合。这样向下发展的根1接触底网4时正是指数的生长结束区段而暂停根的生长,促进分根的发生。分根向下发展接触底网4时,也正是指数的生长结束区段从而暂停生长,促进子分根的发生。如此重复空气整根、则达到S型曲线的指数部分的有效利用,而S型曲线的慢生长及无生长区段可消除。因此植物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长成最大的根部。如上所述,植物的植叶和植根的比例通常保持不变,比较大的植根造成比较大的植叶物。这正是空气整根育苗法能增加农、林、园艺作物产量明显改进品质之原理。
目前在欧美加日各国,蔬菜、烟草、花苗等移植作业仍为机械化农业须突破的最大瓶颈,尚待解决克服的课题仍不少。温室用移植机在作用原理上大都为由穴盘下方向上推苗株,再在穴盘上方抓起苗株而移植。这种移植机构甚复杂,故障多,漏植不少,且价格高昂,尚未推广。大田用移植机仍在半自动阶殷,作业者坐在移植机后部,用手取出穴盘中苗,放入移植机供苗口。这样的方式速度慢而漏植多,费劳力大。本发明还能促进全自动移植,突破蔬菜、树木类移植作业机械化的最大瓶颈。
总之,本发明中的方法技术方案是:使植物根端接触空气,暂时中止其生长而防止老化并增加根的分歧和发展,加速植物生长。更进一步,使植物根端接触空气时,正处于生物S型生长曲线中的指数生长结束区段,从而能更有效地使根暂停生长,促进子分根的发生。更进一步,是将苗株植于上下开口、下部大而往上逐渐缩小并带有底网的容器内,容器的深度由优化设计来确定其最佳值,从而使苗株根系端抵达容器底部底网的深度与S型生长曲线的指数部分的结束端相吻合,从而有利于产生新的分岐和加速新根的生长。所说的优化设计最好为电子计算机优化设计。
实施空气整根方法而专门设计的装置的结构是:
盘穴、钵、盆等容器呈底部大并逐渐向上缩小的形状,顶部和底部开口,底部还设有可移去的底网或设有带支撑物的底网。盘穴、钵、盆等容器的侧壁用以保持植物生长介质,底部设有可移去的底网使植物根在底部易触及空气,实现空气整根,并保持植物生长介质。盘穴的底网与盘穴底部易于附着和分离。
育苗盘包含有多个均等隔开排列的植株盘穴,每个植株盘穴呈底部大并逐渐向上缩小的形状。
最好具有倾角经最优化设计的、植株可由育苗盘和容器的上开口及下开口移出的盘穴或容器的侧壁。最优化设计最好为计算机优化设计。
盘穴或容器的侧壁由可以由上到下逐渐变薄以使盘穴和容器的开口上小下大。
底部设有的可移去的底网可以具有多个支撑脚而使育苗盘和容器装置离开地面,从而底网下面的空气能自由流动促进空气整根。
盘穴或容器的侧壁下部开可设有气流开孔,使空气自由流动促进空气整根。
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的下方可设有一可分离的或连为一体的盛水底盆,底网带有一组有毛细作用的支撑脚插入底盆内,从而通过毛细管作用使盛水底盆内的水或营养液自动供给空气整根的根系。
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的腔体可由多片侧壁围成,从而可实现由上开口移苗。多片侧壁可在下部铰接。
底网与育苗盘或容器装置的底部可通过凸、凹缘而可拆卸地组合在一起。
套合于育苗盘的底网可具有支架,并有盛水底盆。
育苗盘上部可四周环绕有凸缘,便于上方灌水和重叠起来。
发明的有益效果: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性能更好的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其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可全面改善性能,具体说来以下特点更为显著:
1.消除缠结卷根,增加适当导向的根分歧。
2.增强处于生长强势的根的生长,缩短植物育苗和成长时间。
3.增加烟叶,园艺及农业作物和林产植物的生产量并提高品质。
4.提高温室设备的利用率,节省生长介质,能源和肥料。
5.减少空气和水的污染并改良环境,为绿色工业带来革命性的改进。
6.促进全自动移植,突破蔬菜、树木类移植作业机械化的最大瓶颈。
7.搬运空气整根苗时有底网支持而不会脱落,可保证其品质。
8.适用面广。
图面说明:
图1是本发明空气整根育苗盘穴、钵、盆等容器与网底的横断面图。其顶部小,逐渐地向底部增大,根不缠结而分歧多,植物生长快,能有效利用容器内的空间和生长介质。
图2是传统型的育苗盘穴、钵、盆等容器的横断面图。其底部小,逐渐地向上增大,根缠结而分歧少,植物生长慢,不能有效利用容器内的空间和生长介质。
图3是番茄幼苗根在60小时内的生长曲线,表示根的长度与生长时间的关系。7株幼苗的根各示其S型生长曲线的部分节段。
图4是本发明带可移支架底网的空气整根育苗穴盘装置系统的横断面图,表示通过升降水或营养液的液位而灌水或晾乾根端实现空气整根功能的操作原理。
图5是本发明带可移支架底网和储水或营养液底盆的空气整根自给吸水钵、盆等容器的横断面图。
图6是图5中可移自给吸水支架底网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带可移支架底网和储水或营养液底盘的组合式空气整根自给吸水钵、盆等容器闭合后的透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本发明组合式空气整根自给吸水钵、盆等容器开启时的透视图。
实施例:
图4所示为本发明育苗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有多个均等隔开排列的盘穴11,每个盘穴11的内腔上小下大,顶部和底部开口,故较易实现移植的全自动化。育苗盘上部四周环绕有凸缘12,以便育苗盘重叠起来运输及由上方灌水。可分离的支持底网13套合于育苗盘底部,起进行空气整根和保持生长介质于育苗盘的盘穴内之作用。育苗盘与底网13的结构易于套合和分离。
全自动移植时,首先卸下底网13,把育苗盘放在全自动移植机的标动架内。如此育苗盘与移植机成一体,成为移植机的供苗装置的一部分。育苗盘可全自动地前后左右移动,单个穴腔或多个穴腔对准移植机射苗管口后,由上往下推苗(或用真空方式从底部往下吸苗)而完成种植作业。由于移植机构简单、不采用抓苗方式而故障少、漏植亦不多,移植机造价亦较廉。本发明的育苗盘可由孔穴下方取苗以符合植物的自然特性(苗由下被拉,其叶簇自然叠合,易通过狭窄空间)而不伤苗,且易提高移植速度。当寄送或搬运空气整根苗时,因孔穴11上小下大并有底网13的支持,故搬运中不会脱落,可保证质量。如欲取苗则拆下底网摇动穴盘,便很轻易由底部脱落。由于经计算机优化设计决定了盘穴的内壁角,从而也可自上口取苗,使农民可以利用现有的移植机。
任何育苗盘之每一孔穴内生长介质的量有限,育苗期间需要自动灌水,保持生长介质14有适当而均匀的含水量,绝不能弄乾。例如可由上部用喷雾器撒水,或由根部灌水。图4表示空气整根育苗盘11和具有支架15的、可分离的底网13,以及灌水构件16。由变动水位17来灌水和进行空气整根:在低水位时进行空气整根,在高水位时自动向根部灌水,灌水周期由气候而定。
本发明的空气整根原理可进一步应用于花钵、盆的新设计,以使花卉增产并改进品质。图5是另一实施例,即空气整根自给灌水花钵、盆的结构和根生长的情形。花钵、盆的体部18的内部是顶部小逐渐地向底部增大。其下部有储水底盆19,其中经常保持一定水位。底盆19的上部有空气流通口20,使空气能流通,可促进空气整根。支持底网21夹于钵、盆体部18与底盆19之间以进行空气整根。图5所示空气整根花钵、盆的支持底网21带有一组支撑脚22插入底盆19内,以毛细管作用自给供水。当然也可由花盆上方或从空气流通口20浇水,则底盆19可容纳多余的水。支持底网21也可插入传统型的钵、盆等容器内使用,可改进其生产效果。
图7和8为另一实施例。图7为组合式空气整根自给灌水花钵、盆闭合后的形状。图8为组合式空气整根自给灌水花钵、盆开启时的形状。花钵、盆体23由多片侧壁24构成。各片侧壁24的颜色和形状,依花钵、盆闭合后的形状而定。闭合后的花钵、盆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或多角形等。花钵、盆体23也可由不同颜色的侧壁片24构成,以增加美观。侧壁片24的下部在点25处铰接,从而全部侧壁片24的顶部可由夹子29夹合在一起。组合时把绞接的侧壁片24插入容水底盆26内,并放入支持底网27后,闭合侧壁片24,夹紧上部便形成空气整根自给灌水花钵、盆。此时容水底盆26的侧壁自然地与侧壁片24的下部结合在一起,成为花钵、盆的整合体。底盆26与支持底网27之间有空气流通口28,使底网27下部的空气能流通,以促进空气整根。放开夹子29,打开侧壁片24,就能自上部移出种植土和植株。图中30为有毛细作用的支撑脚。该实施例不但能进行空气整根,而且能让空气整根后的植株从容器的上口移出。
当然,在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空气整根方法及装置,也能以上述实施例之外的其他方式来实行。因此,以上实施利仅为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而本发明的范围不受所举实施例的局限。

Claims (16)

1、一种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其特征是使植物根端接触空气,暂时中止其生长而防止老化并增加根的分歧和发展,加速植物生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其特征是使植物根端接触空气时,正处于生物S型生长曲线中的指数生长结束区段,从而能更有效地使根暂停生长,促进子分根的发生。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其特征是将苗株植于上下开口、下部大而往上逐渐缩小并带有底网的容器内,容器的深度由优化设计来确定其最佳值,从而使苗株根系端抵达容器底部底网的深度与S型生长曲线的指数部分的结束端相吻合,从而有利于产生新的分岐和加速新根的生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优化设计为电子计算机优化设计。
5,一种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盘穴、钵、盆等容器呈底部大并逐渐向上缩小的形状,顶部和底部开口,底部还设有可移去的底网或设有带支撑物的底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说育苗盘包含有多个均等隔开排列的植株盘穴,每个植株盘穴呈底部大并逐渐向上缩小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倾角经最优化设计的、植株可由育苗盘和容器的上开口及下开口移出的盘穴或容器的侧壁。
8,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其盘穴或容器的侧壁由上到下逐渐变薄以使盘穴和容器的开口上小下大。
9,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其底部设有的可移去的底网具有多个支撑脚而使育苗盘和容器装置离开地面。
10,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盘穴或容器的侧壁下部设有气流开孔。
11,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其下方设有一可分离的或连为一体的盛水底盆,底网带有一组有毛细作用的支撑脚插入底盆内。
12,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腔体由多片侧壁围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多片侧壁在下部铰接。
14,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底网与育苗盘或容器装置的底部通过凸、凹缘而可拆卸地组合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上下取苗式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套合于育苗盘的底网具有支架,并有盛水底盆。
16,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上下取苗式空气整根育苗盘和容器装置,其特征是育苗盘上部四周环绕有凸缘。
CNB991173325A 1998-10-29 1999-10-28 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其育苗盘或容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2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181,731 1998-10-29
US09/181,731 US6357180B1 (en) 1998-10-29 1998-10-29 Push-pull root air-prunting tray and container systems
CA002389143A CA2389143C (en) 1998-10-29 2002-06-05 Push-pull root air-pruning tray and container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3717A true CN1253717A (zh) 2000-05-24
CN1147215C CN1147215C (zh) 2004-04-28

Family

ID=32991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1733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215C (zh) 1998-10-29 1999-10-28 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其育苗盘或容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357180B1 (zh)
JP (1) JP2000201539A (zh)
CN (1) CN1147215C (zh)
CA (1) CA2389143C (zh)
TW (1) TW52990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9852A (zh) * 2011-08-29 2012-03-14 镇江盛弘景观植物有限公司 一种根部微环境控制用育苗托盘
CN102379224A (zh) * 2011-08-29 2012-03-21 镇江盛弘景观植物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苗期根部生长用育苗托盘
CN105724038A (zh) * 2016-03-29 2016-07-0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育苗移栽方法及其专用配套设备
CN107347613A (zh) * 2017-06-29 2017-11-17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新型育苗容器
CN110313391A (zh) * 2019-08-16 2019-10-11 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 一种浅水空气整根的育苗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9300B2 (en) * 2001-01-24 2004-08-24 Tagawa Greenhouses, Inc. Plant growing system to maximize transplant yield
WO2002100159A2 (en) 2001-06-08 2002-12-19 Tagawa Greenhouses, Inc. Operational system for transplanting growing plants
US7308775B1 (en) 2001-08-15 2007-12-18 Forrest Keeling Nursey, Inc. Method of accelerat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rees via enhanced root development
US6691456B2 (en) * 2001-11-27 2004-02-17 Ronald Vahrmeyer Container for cut flowers
US6862844B1 (en) 2003-09-08 2005-03-08 David J. Rubicz Plant pot including a removabe base
EP1632133A1 (en) * 2004-09-03 2006-03-08 Rockwool International A/S Substrate for plants comprising quantification means
CA2645772A1 (en) * 2007-12-05 2009-06-05 Tagawa Greenhouse Enterprises, Llc Collapsible sup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2026539B (zh) * 2007-12-14 2015-02-11 W·洛夫赖斯 通过增强的根发育加快树木生长和发育的方法
US20090277081A1 (en) * 2008-03-10 2009-11-12 Georges John 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ltivating a tree
US20100071255A1 (en) * 2008-09-25 2010-03-25 Shimon Zilbershlag Infestation tester for small insects
US8112937B1 (en) * 2011-06-11 2012-02-14 Byerley Jr Lester Natural growth terrarium pla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00A (en) * 1870-03-01 Mathias ludlum
US515032A (en) * 1894-02-20 Flower-pot
USRE16690E (en) * 1927-07-26 Transplanting pot
US726766A (en) * 1902-11-04 1903-04-28 Wilhelm Schaefer Flower-pot.
US1534508A (en) * 1918-04-17 1925-04-21 Earp-Thomas Oswald Charles Apparatus for testing soil or seed
US1636625A (en) * 1926-05-11 1927-07-19 James W Conrad Method of starting and transplanting plants
US4106235A (en) * 1976-08-09 1978-08-15 Smith Walton J Horticultural improvements
IE48541B1 (en) * 1978-08-28 1985-02-20 Ingerstedt Sven Ake Method of growing plants
US4216622A (en) * 1978-09-19 1980-08-12 Hackney Howard U Jr Plant container
US4497132A (en) * 1981-11-09 1985-02-05 Board Of Regents For The Oklahoma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s Acting For And On Behalf Of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Air-root-pruning container
US4850136A (en) * 1987-09-14 1989-07-25 Vollers Gary L Plastic horticultural box
GB8920034D0 (en) * 1989-09-05 1989-10-18 Pilkington Plc Propagation block
US5298041A (en) * 1991-01-22 1994-03-29 Barney K. Huang Plant tray with detachable bottom
US5179800A (en) * 1991-06-14 1993-01-19 Huang Barney K Self-watering air-producing plant tray system
US5241784A (en) * 1991-08-26 1993-09-07 Henry Elona I Plant root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air root pruning
EP0758524A1 (en) * 1995-08-11 1997-02-19 Chong-Loung Houng Seedling tray and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US5983565A (en) * 1996-11-21 1999-11-16 Chu; Chienyoung Plant pot with root pruning effec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9852A (zh) * 2011-08-29 2012-03-14 镇江盛弘景观植物有限公司 一种根部微环境控制用育苗托盘
CN102379224A (zh) * 2011-08-29 2012-03-21 镇江盛弘景观植物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苗期根部生长用育苗托盘
CN105724038A (zh) * 2016-03-29 2016-07-0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育苗移栽方法及其专用配套设备
CN107347613A (zh) * 2017-06-29 2017-11-17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新型育苗容器
CN110313391A (zh) * 2019-08-16 2019-10-11 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 一种浅水空气整根的育苗方法
CN110313391B (zh) * 2019-08-16 2021-10-12 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 一种浅水空气整根的育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389143A1 (en) 2003-12-05
CA2389143C (en) 2007-02-20
TW529902B (en) 2003-05-01
US6357180B1 (en) 2002-03-19
CN1147215C (zh) 2004-04-28
JP2000201539A (ja) 2000-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215C (zh) 空气整根育苗方法及其育苗盘或容器装置
CN103430805B (zh) 一种桃树二主枝一中心干形整形栽培方法
KR102049704B1 (ko) 딸기재배포트를 이용한 실내 체험용 화분딸기 재배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수확한 딸기
JP3559896B2 (ja) 底面灌水法を用いた植物栽培装置
CN103535213B (zh) 一种育苗穴盘及其播种方法
CN107182686A (zh) 一种桃树的增产栽培方法
CN107296015A (zh) 一种烟蚜茧蜂产品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5850647A (zh) 一种榉树丛生培育方法
CN107409854A (zh) 一种促进植物健康成长的林业用育苗设备
CN107409670A (zh) 一种烟草漂浮育苗拔株膜下移栽方法
CN207665720U (zh) 一种海绵板水培育苗装置
CN109429853A (zh) 一种软枣猕猴桃绿枝扦插育苗方法
CN107197746A (zh) 一种杉木野外优异资源的繁育方法
CN106818225A (zh) 一种猕猴桃嫩砧嫁接快速育苗法
CN203661703U (zh) 一种育苗穴盘
CN108207513A (zh) 一种可移动火龙果种质保存栽培箱及保存方法
CN108184590A (zh) 一种人参种质资源保存及种子种苗繁育方法
CN103749129B (zh) 一种红花天料木无性快繁方法
CN109429757A (zh) 一种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试管苗的室内嫩枝嫁接方法
CN109729854A (zh) 一种绣球荚蒾(木绣球)扦插繁殖方法
JP2000350525A (ja) 定植用里芋苗の増殖育成方法
JP2007300805A (ja) 根菜類の筒栽培法及び根菜類栽培体
CN206611938U (zh) 蔬菜盒子
CN206686838U (zh) 一种供水稻萌芽期和苗期水培试验的用具
CN115336525B (zh) 一种竹类植物水培盆景的培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U CHA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UNMING ZHENGCHA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412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41210

Address after: 650200, Yunnan, Kunming Jinqiao Garden (Venus overpass next to) south district nine, room 243, Zhou Guokun turn off

Patentee after: Zhu Chang

Address before: 650200 No. 1 Shuangqiao Village, Yunnan, Kunming

Patentee before: Kunming Zhengcha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