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2764A - 一种可使人做“水上滑雪”运动的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使人做“水上滑雪”运动的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32764A CN1232764A CN 98107583 CN98107583A CN1232764A CN 1232764 A CN1232764 A CN 1232764A CN 98107583 CN98107583 CN 98107583 CN 98107583 A CN98107583 A CN 98107583A CN 1232764 A CN1232764 A CN 12327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upport
- pushing plate
- skiing
- surf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使人能够在水上实现仿滑雪运动的水上运动器具,该运动器具基本上可由具有一定浮力的滑水板和撑水系统组成,当人处立在滑水板之上双臂带动撑水系统做类似于滑雪动作的前后往复的拉推运动时,撑水系统将自动地向人及整个运动器具提供较明显的前行动力,使人及整个运动器具较快速地前进,从而创造一种新的运动方式——“水上滑雪运动”。该撑水系统亦可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水上动力推进工具。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使人在水上做仿滑雪运动的水上运动器具,其可简称为“水上滑雪”器,也可简称为一种新式滑水器。
滑雪是能够使人得到全面锻练并为人们喜爱的一项运动,但由于场地和气候等多方面原因,其普及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训练滑雪运动员时所采用的旱地滑雪器具也难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获得普及。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使人们在普通的水域之上能够进行“水上滑雪”锻练和运动的器具,从而也创造一种新的运动和娱乐方式——“水上滑雪”运动。
本滑水器具基本上可由滑水板和撑(推)水器二大部分组成,其中的撑(推)水器可由撑水杆、浮脚、推水板等部分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1-11对本滑水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做比较具体的说明。
如附图1、2等所示:
滑水板(1)可由具有一定浮力的外型较细长的前行阻力较小的一块或多块浮板结构组成,其作用是以其自身所具有的浮力载浮其上面的滑水人员,并在滑水的过程中与滑水人员一同前进。为使滑水人员能够更稳好地立于滑水板之上和在滑水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滑水板,在滑水板之上可设供滑水人员的左、右脚方便有效地踏卧于其中的凹窝等,结构(2)、(3)、(22)、(23),采用单块浮板的结构形式时,整个滑水板之上可相对应地成对设左、右脚凹窝结构(2)、(3),采用双浮板即左右二套滑水板的结构形式时,在左、右滑水板(4)之上可分别相对应地分设左脚凹窝结构(2)和右脚凹窝结构(3)。凹窝结构底部的后端可适当高于前端,以使滑水人员更好地立于其上。分别如附图1、2等所示。
撑水器的作用是通过自身的特殊结构在滑水人员的臂力等力量的作用下不断地向滑水人员及其脚下的滑水板提供推进力,从而使滑水人员与滑水板及整个滑水器具一同运动前进。其工作原理为:当滑水人员的左、右手分别持握左、右撑水杆(5)的前顶端部分并使整个撑水杆(5)做由上向下和由前向后的运动时,撑水器浮脚(6)上的可变角度推水板结构系统在撑水杆(5)的下底端部分所施的向下和向后的力量的作用下较迅速地向下翻转,并使处于浮脚(6)下端的各推水板结构(7)均处于与漂浮在水面上的细长形状的浮脚(6)近相垂直的角度位置。这样,当撑水杆(5)与浮脚(6)及整个撑水器系统在立于滑水板(1)上的滑水人员的臂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做向后运动时,各推水板结构(7)均会以最大的垂直结构面积一起向后推水,使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产生最大可能的向后的推水阻力,从而也就会使滑水人员及其脚下的滑水板(1)受到反向的向前的最大可能的推进力的作用,并以可能的较大速度向前运动。当撑水杆(5)在手臂的作用下又做向前与向上的运动时,撑水杆(5)的下端就会拉动整个推水板结构系统较迅速地向上翻转,并使浮脚下端的各推水板结构(7)均处于与浮脚所浮处的水平面近相平行的角度位置,使推水板结构(7)及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产生最可能小的前行阻力,从而更好地与滑水人员及滑水板一起向前运动。通过撑水器上述的这种向后退时推水阻力可自动明显提高和向前进时滑水阻力又可自动明显减小的阻力退大进小的特性,人们可象滑雪运动那样站在水中的滑水板之上左、右手分别持握一套撑水器的撑水杆的前顶部分,双臀不断地做向下,向后和向前、向上的反复运动,从而也带动左右二套撑水器不断地做后退与前进的反复运动,并在这种连续的反复运动中不断地向滑水人员提供前行的推动力,如此,滑水人员与整套滑水器系统一起协调配合,就可很好地自由地实现水面上的“滑雪运动”。如附图3所示。
浮脚(6)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使整个撑水器系统始终自然地浮处于水面之上,另一方面,其亦应具有一定的浮力,以使滑水人员的双臂、双手在做向下和向后运动时,对整套撑水器系统所可能产生和施加的较大一些的向下的作用力不会使浮脚(6)等结构系统完全地或过多地沉入水中而影响整个滑水运动的高效进行。
整个可翻转式推水板结构系统之上除包含下端的推水板(7)还包含中间部分的翻转轴结构(8)以及上端等位置处的一系列连动拉杆结构(9)等结构部分。当整个撑水器系统只有一个推水板结构(7)时,撑水杆(5)的下端部分可通过转轴等结构(10)与推水板上端的拉杆结构(9)直接相连;当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同时采用若干个推水板结构(7)时,撑水杆(5)的下端部分可通过转轴等结构(10)与中间位置的推水板结构(7)之上的拉杆结构(9)直接相连,而其它推水板结构上面的拉杆结构(9)则可通过拉杆结构(11)等结构以转轴等结构形式与中间位置的推水板系统上面的连动拉杆(9)直接或间接地相连接,以实现各推水板结构系统的翻转运动。如附图3中所示。
根据需要在每套撑水器结构系统上也可采用双浮脚的结构形式,即在同一撑水器系统中设左、右二个浮脚结构(6),相应地推水板(7)及运动拉杆(9)、(11)等结构则可基本上处于左、右二浮脚结构之间的空间位置中,其它方面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也可与单浮脚的撑水器结构系统基本相近同。
本滑水器的撑水器系统还可采用下述的较简化的结构形式,即撑水杆的下端并不直接与连动拉杆(9)等结构相连,而通过转轴(12)等结构直接推撑或拉动浮脚结构(6)后退或前行,连动拉杆(9)、(11)等结构可省掉不用,推水板(7)摆动端的前后,上下的摆动运动过程,通过浮脚结构(6)前后运动时水的反推阻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不同来自动产生和完成。如附图4、5等中所示的情况。
首先,在各推水板(7)的上端可仍设翻转轴(8)等结构,在浮脚结构(6)上加设使各推水板(7)无法通过重力竖直垂线继续向前——向上翻转运动的限位杆等结构(13),当滑水者拉动撑水杆(5)并带动浮脚结构(6)等一起向前运动时,推水板(7)的下端受水的反向阻力的作用将自动向后——向上做翻转运动,使其自身的迎水面积和迎水阻力同时自动地大大减小,使滑水者能够较轻松地拉动撑水杆(5)——浮脚(6)——推水板(7)等整个结构系统一起前行;当滑水者通过撑水杆(5)以较快的速度推动浮脚等结构系统向后运动时,水的反推阻力又将迅速使各推水板结构(7)做向下和向前的翻转运动,但当推水板(7)翻转致与浮脚结构(6)大致相垂直的角度位置时,将被限位杆等结构(13)推止停动,此时各推水板(7)在水中将具有较(最)大的迎水面积和迎水阻力,同时整个撑水系统也将产生最大的和较大的退行阻力,从而使滑水者及整个滑水系统获得反向的较大的前动推力和较大的前进速度。通过上述运动过程的不断反复作用,滑水者及整个滑水系统在水上可实现较自由较迅速的仿滑雪运动。如附图4等所示。
上述原理的撑水器系统的各推水板(7)的翻转轴结构(8)也可在浮脚上与水平面相垂直地设置,同时在每一翻转轴(8)之上可左右对应地设左右二个推水板(14)、(15),与每个推水板(14)、(15)相对应,在浮脚上与翻转轴(8)横向相呼应地设左、右限位杆等结构(16)与(17),与翻转轴(8)纵向相呼应地设限位杆等结构(18)。与前述的运动过程相类似,当滑水者拉动撑水杆(5)及整个撑水系统在水中前行时,左右推水板(14)、(15)二侧未固定的一端在水的反向阻推力的作用下将均较迅速地从二侧向后,向中间位置转动,并停止于设于中间位置的纵向限位结构(18)的位置处,此时左、右推水板(14)、(15)均顺置于浮脚系统之上,整个撑水系统在水中所受的前行阻力可很小,从而可实现较迅速的前移;当滑水者通过撑水杆使整个撑水器系统做较迅速的退行运动时,顺置于中间位置的其二侧摆动端可均设有能使其易于分别向左、右二侧回动开启的开启弧面(!9)的左、右推水板(14)、(15)的摆动端在水的反推力的作用下可较迅速地分别向左、右二端分别摆动,并分别停止定位于横置的限位结构(16)、(17)所限定的位置处,此时各推水板可均具有最大正面迎阻水面积,从而在水中也可产生最大的推水阻力……。通过整个撑水系统的不断的前后往复运动和其在水中前行时所受的阻力将自动地明显减小,而较快速地退行时又可迅速地自动明显增大的特性,滑水者及整个滑水运动系统可不断地获取较大的前行推力,在水中实现较迅速地前进与滑行。如附图5等中所示。
上述工作原理的每一撑水器系统亦可采用双浮脚或多浮脚的结构形式,左右相对应的每组推水板亦可设于浮脚二侧或浮脚之间的位置处,从而使该撑水器系统可具有更多数量的推水板,同时该推进系统的各推水板也可均处于较深的或所需要的水下位置处,使其能够产生更大的推水动力,从而使该撑水器系统可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效率可较高,功率可较大的一般意义的新的水上推进器工具系统。如附图6等中所示。
根据需要本滑水器上还可采用一种较更简易的撑水器结构系统。该简易撑水器结构系统的推水板、浮脚、撑水杆等各结构部分可均并合为一彼此间再无明显相对位置变化的一个整体结构,其在水中运动阻力后退时明显增大,前进时明显减小的特性可通过浮脚潜水深浅的变化和浮脚下端前后坡面与水平面及浮脚运动平面间夹角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进退运动阻力可较明显地不同来实现。
在上述简易撑水器系统下端的浮脚结构部分(6)的下端可设若干起推水板作用的可与浮脚结构(6)的进退运动平面近相垂直的结构面(20),该结构面在浮脚结构(6)向后运动时会推动较大面积及体积的水体一体向后运动从而使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产生较大的退行阻力,与若干结构面(20)相对应的若干与浮脚结构(6)的进退运动平面间夹角较小的结构面(21)在浮脚结构向前运动时只会产生较小的破水阻力。另外,在滑水运动中当撑水器结构系统在受到向后的推力作用时,也会同时受到较明显的向下的推力的作用,从而使撑水器下端的浮脚结构(6)下潜,吃水加深,整个撑水器的退行阻力也随之进一步加大,当撑水器结构系统在受到向前的拉力作用的时候,也同时易会受到较明显的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从而使浮脚结构(6)上浮,吃水变浅,整个撑水器的前行阻力也随之进一步减小。如附图7所示。
在采用较窄的单体滑水板结构形式时,为使其在左、右摇摆的情况下,站立于其上的滑水者能始终具有较好的站立稳定性,可使滑水者所直接踩踏的结构板块成为可摆动的结构形式。如附图8所示:
滑水者所直接踩踏的左、右踏板结构(22)、(23)可相对独立于整个滑水板结构(1),并在左、右踏板结构(22)、(23)的前后二端的一定高度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前后转轴结构(24)、(25)、(26)、(27),四个转轴的轴座均设于滑水板(1)的适当位置处之上,当整个滑水板结构体在水中左右摆动时,即使其所侧倾的角度较大,通过四个转轴结构(24)、(25)、(26)、(27)的调节,左、右踏板结构(22)、(23)的踩踏平面在滑水者的主动调节下,仍可均保持基本上处于水平的位置状态,从而使站于其上的滑水者不致因为直接所采踏的部分的较大倾斜而导致产生整个人体的不由自主的不易控制的较大角度的左右倾斜。滑水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左、右脚高低位置的主动变化来适应和控制左右摆动的滑水板,而使人体能始终处于一种较好的动平衡状态,同时,在滑水板结构的下端等位置处还可以加设能明显降低单体滑水板(1)左、右摇摆速度的纵置的结构板(28)。
为进一步增加滑水板的稳定性,使初学滑水运动的人员和其它适应和控制能力较弱的人员也能很好地进行滑水运动,还可在滑水板较靠前端位置等位置处的左右二端分别加设固定的或可拆装式的左、右浮脚结构(29)、(30),左右浮脚结构(29)、(30)间可相离较大的空间距离,以使整个滑水板结构的漂浮及滑行稳定性尽可能地大一些。如附图9所示。
根据需要还可采用可分可合的滑水板结构形式,即可使左右二块滑水板可方便地相结合,也可方便地相分离。合则为一块滑浮板,分则为左右二块滑浮板,以供滑水者选择使用。
根据需要在各种形式的滑水板之上均可加设固定的或可拆装形式的可供滑水者短时或长时坐靠使用的凳椅(31)等结构,该凳椅的位置和结构形式当不仿碍滑水者以站、蹲等姿态自由地进行滑水运动。该凳椅可采用方便起落及方便有无等结构形式。如附图10等中所示。
该滑水器的撑水系统还可与滑水板结构相结合,从而可省掉撑水系统中的浮脚等结构。其具体的结合方式可为:将推水板等结构浮架在特设的滑水板的适当的特定的位置之上,通过撑水杆(5)等结构直接推拉推水板(32)等结构以轴承滚轮(33)或其它滑动等方式依附于滑水板(4)做前后不断的往复运动,从而可省掉撑水系统中独立设置的浮脚等结构,使整个滑水器的结构得到简化,同时也使推水板(32)等结构所设置的位置的可选择性更强。上述推水板等结构在滑水板之上直接设置的结构方式亦可发展应用于普通的船舶及其推进器系统方面。上述情况如附图11中所示。
根据需要本滑水器的滑水板系统还可为其它船艇式的结构形式,而其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也可被用于船艇等其它水上运动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可使人做水上“滑雪运动”的器具。该器具能够使人们在水上做仿滑雪等形式的运动和锻练,它基本上可由具有一定浮力的滑水板及可提供动力的撑水系统组成,当人处立或蹲坐于滑水板之上双臂带动撑水系统做类似于滑雪动作的前后往复的拉推运动等运动时,撑水系统将自动地向人及整个运动系统提供较明显的前行动力,并使他(它)们较迅速地前进。从而创造出“水上滑雪”等新的运动和娱乐方式。该器具可简称为“水上滑雪”器,也可简称为一种新式滑水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滑水器,其特征是滑水板(1)可由具有一定浮力的外型较细长的前行阻力较小的一块或多块浮板结构组成,其作用是以其自身所具有的浮力载浮其上面的滑水人员,并在滑水的过程中与滑水人员一同前进。为使滑水人员能够更稳好地立于滑水板之上和在滑水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滑水板,在滑水板之上可设供滑水人员的左、右脚方便有效地踏卧于其中的凹窝等结构(2)、(3)、(22)、(23),采用单块浮板的结构形式时,整个滑水板之上可相对应地成对设左、右脚凹窝结构(2)、(3),采用双浮板即左右二套滑水板的结构形式时,在左、右滑水板(4)之上可分别相对应地分设左脚凹窝结构(2)和右脚凹窝结构(3)。凹窝结构底部的后端可适当高于前端,以使滑水人员更好地立于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滑水器,其特征是撑水器的作用是通过自身的特殊结构在滑水人员的臂力等力量的作用下不断地向滑水人员及其脚下的滑水板提供推进力,从而使滑水人员与滑水板及整个滑水器具一同运动前进。其工作原理为:当滑水人员的左、右手分别持握左、右撑水杆(5)的前顶端部分并使整个撑水杆(5)做由上向下和由前向后的运动时,撑水器浮脚(6)上的可变角度推水板结构系统在撑水杆(5)的下底端部分所施的向下和向后的力量的作用下较迅速地向下翻转,并使处于浮脚(6)下端的各推水板结构(7)均处于与漂浮在水面上的细长形状的浮脚(6)近相垂直的角度位置。这样,当撑水杆(5)与浮脚(6)及整个撑水器系统在立于滑水板(1)上的滑水人员的臂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做向后运动时,各推水板结构(7)均会以最大的垂直结构面积一起向后推水,使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产生最大可能的向后的推水阻力,从而也就会使滑水人员及其脚下的滑水板(1)受到反向的向前的最大可能的推进力的作用,并以可能的较大速度向前运动。当撑水杆(5)在手臂的作用下又做向前与向上的运动时,撑水杆(5)的下端就会拉动整个推水板结构系统较迅速地向上翻转,并使浮脚下端的各推水板结构(7)均处于与浮脚所浮处的水平面近相平行的角度位置,使推水板结构(7)及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产生最可能小的前行阻力,从而更好地与滑水人员及滑水板一起向前运动。通过撑水器上述的这种向后退时推水阻力可自动明显提高和向前进时滑水阻力又可自动明显减小的阻力退大进小的特性,人们可象滑雪运动那样站在水中的滑水板之上左、右手分别持握一套撑水器的撑水杆的前顶部分,双臂不断地做向下,向后和向前、向上的反复运动,从而也带动左右二套撑水器不断地做后退与前进的反复运动,并在这种连续的反复运动中不断地向滑水人员提供前行的推动力,如此,滑水人员与整套滑水器系统一起协调配合,就可很好地自由地实现水面上的“滑雪运动”,如附图3所示。
浮脚(6)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使整个撑水器系统始终自然地浮处于水面之上,另一方面,其亦应具有一定的浮力,以使滑水人员的双臂,双手在做向下和向后运动时,对整套撑水器系统所可能产生和施加的较大一些的向下的作用力不会使浮脚(6)等结构系统完全地或过多地沉入水中而影响整个滑水运动的高效进行,
整个可翻转式推水板结构系统之上除包含下端的推水板(7)还包含中间部分的翻转轴结构(3)以及上端等位置处的一系列连动拉杆结构(9)等结构部分。当整个撑水器系统只有一个推水板结构(7)时,撑水杆(5)的下端部分可通过转轴等结构(10)与推水板上端的拉杆结构(9)直接相连;当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同时采用若干个推水板结构(7)时,撑水杆(5)的下端部分可通过转轴等结构(10)与中间位置的推水板结构(7)之上的拉杆结构(9)直接相连,而其它推水板结构上面的拉杆结构(9)则可通过拉杆结构(11)等结构以转轴等结构形式与中间位置的推水板系统上面的连动拉杆(9)直接或间接地相连接,以实现各推水板结构系统的翻转运动。如附图3中所示。
根据需要在每套撑水器结构系统上也可采用双浮脚的结构形式,即在同一撑水器系统中设左、右二个浮脚结构(6),相应地推水板(7)及运动拉杆(9)、(11)等结构则可基本上处于左、右二浮脚结构之间的空间位置中,其它方面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也可与单浮脚的撑水器结构系统基本相近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式滑水器,其特征是本滑水器的撑水器系统还可采用下述的较简化的结构形式,即撑水杆的下端并不直接与连动拉杆(9)等结构相连,而通过转轴(12)等结构直接推撑或拉动浮脚结构(6)后退或前行,连动拉杆(9)、(11)等结构可省掉不用,推水板(7)摆动端的前后,上下的摆动运动过程,通过浮脚结构(6)前后运动时水的反推阻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不同来自动产生和完成。
首先,在各推水板(7)的上端可仍设翻转轴(8)等结构,在浮脚结构(6)上加设使各推水板(7)无法通过重力竖直垂线继续向前——向上翻转运动的限位杆等结构(13),当滑水者拉动撑水杆(5)并带动浮脚结构(6)等一起向前运动时,推水板(7)的下端受水的反向阻力的作用将自动向后——向上做翻转运动,使其自身的迎水面积和迎水阻力同时自动地大大减小,使滑水者能够较轻松地拉动撑水杆(5)——浮脚(6)——推水板(7)等整个结构系统一起前行;当滑水者通过撑水杆(5)以较快的速度推动浮脚等结构系统向后运动时,水的反推阻力又将迅速使各推水板结构(7)做向下和向前的翻转运动,但当推水板(7)翻转致与浮脚结构(6)大致相垂直的角度位置时,将被限位杆等结构(13)推止停动,此时各推水板(7)在水中将具有较(最)大的迎水面积和迎水阻力,同时整个撑水系统也将产生最大的和较大的退行阻力,从而使滑水者及整个滑水系统获得反向的较大的前动推力和较大的前进速度。通过上述运动过程的不断反复作用,滑水者及整个滑水系统在水上可实现较自由较迅速的仿滑雪运动。
上述原理的撑水器系统的各推水板(7)的翻转轴结构(8)也可在浮脚上与水平面相垂直地设置,同时在每一翻转轴(8)之上可左右对应地设左右二个推水板(14)、(15),与每个推水板(14)、(15)相对应,在浮脚上与翻转轴(8)横向相呼应地设左、右限位杆等结构(16)与(17),与翻转轴(8)纵向相呼应地设限位杆等结构(18)。与前述的运动过程相类似。当滑水者拉动撑水杆(5)及整个撑水系统在水中前行时,左右推水板(14)、(15)二侧未固定的一端在水的反向阻推力的作用下将均较迅速地从二侧向后,向中间位置转动,并停止于设于中间位置的纵向限位结构(18)的位置处,此时左、右推水板(14)、(15)均顺置于浮脚系统之上,整个撑水系统在水中所受的前行阻力可很小,从而可实现较迅速的前移;当滑水者通过撑水杆使整个撑水器系统做较迅速的退行运动时,顺置于中间位置的其二侧摆动端可均设有能使其易于分别向左、右二侧回动开启的开启弧面(!9)的左、右推水板(14)、(15)的摆动端在水的反推力的作用下可较迅速地分别向左、右二端分别摆动,并分别停止定位于横置的限位结构(16)、(17)所限定的位置处,此时各推水板可均具有最大正面迎阻水面积,从而在水中也可产生最大的推水阻力……。通过整个撑水系统的不断的前后往复运动和其在水中前行时所受的阻力将自动地明显减小,而较快速地退行时又可迅速地自动明显增大的特性,滑水者及整个滑水运动系统可不断地获取较大的前行推力,在水中实现较迅速地前进与滑行。
上述工作原理的每一撑水器系统亦可采用双浮脚或多浮脚的结构形式,左右相对应的每组推水板亦可设于浮脚二侧或浮脚之间的位置处,从而使该撑水器系统可具有更多数量的推水板,同时该推进系统的各推水板也可均处于较深的或所需要的水下位置处,使其能够产生更大的推水动力,从而使该撑水器系统可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效率可较高,功率可较大的一般意义的新的水上推进器工具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式滑水器,其特征是根据需要本滑水器上还可采用一种较更简易的撑水器结构系统,该简易撑水器结构系统的推水板、浮脚、撑水杆等备结构部分可均并合为一彼此间再无明显相对位置变化的一个整体结构,其在水中运动阻力后退时明显增大,前进时明显减小的特性可通过浮脚潜水深浅的变化和浮脚下端前后坡面与水平面及浮脚运动平面间夹角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进退运动阻力可较明显地不同来实现。
在上述简易撑水器系统下端的浮脚结构部分(6)的下端可设若干起推水板作用的可与浮脚结构(6)的进退运动平面近相垂直的结构面(20),该结构面在浮脚结构(6)向后运动时会推动较大面积及体积的水体一体向后运动从而使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产生较大的退行阻力,与若干结构面(20)相对应的若干与浮脚结构(6)的进退运动平面间夹角较小的结构面(21)在浮脚结构向前运动时只会产生较小的破水阻力。另外,在滑水运动中当撑水器结构系统在受到向后的推力作用时,也会同时受到较明显的向下的推力的作用,从而使撑水器下端的浮脚结构(6)下潜,吃水加深,整个撑水器的退行阻力也随之进一步加大,当撑水器结构系统在受到向前的拉力作用的时候,也同时易会受到较明显的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从而使浮脚结构(6)上浮,吃水变浅,整个撑水器的前行阻力也随之进一步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式滑水器,其特征是在采用较窄的单体滑水板结构形式时,为使其在左、右摇摆的情况下,站立于其上的滑水者能始终具有较好的站立稳定性,可使滑水者所直接踩踏的结构板块成为可摆动的结构形式。如附图8所示:
滑水者所直接踩踏的左、右踏板结构(22)、(23)可相对独立于整个滑水板结构(1),并在左、右踏板结构(22)、(23)的前后二端的一定高度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前后转轴结构(24)、(25)、(26)、(27),四个转轴的轴座均设于滑水板(1)的适当位置处之上,当整个滑水板结构体在水中左右摆动时,即使其所侧倾的角度较大,通过四个转轴结构(24)、(25)、(26)、(27)的调节,左、右踏板结构(22)、(23)的踩踏平面在滑水者的主动调节下,仍可均保持基本上处于水平的位置状态,从而使站于其上的滑水者不致因为直接所采踏的部分的较大倾斜而导致产生整个人体的不由自主的不易控制的较大角度的左右倾斜。滑水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左、右脚高低位置的主动变化来适应和控制左右摆动的滑水板,而使人体能始终处于一种较好的动平衡状态,同时,在滑水板结构的下端等位置处还可以加设能明显降低单体滑水板(1)左、右摇摆速度的纵置的结构板(28)。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式滑水器,其特征是为进一步增加滑水板的稳定性,使初学滑水运动的人员和其它适应和控制能力较弱的人员也能很好地进行滑水运动,还可在滑水板较靠前端位置等位置处的左右二端分别加设固定的或可拆装式的左、右浮脚结构(29)、(30),左右浮脚结构(29)、(30)间可相离较大的空间距离,以使整个滑水板结构的漂浮及滑行稳定性尽可能地大一些。
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式滑水器,其特征是根据需要还可采用可分可合的滑水板结构形式,即可使左右二块滑水板可方便地相结合,也可方便地相分离。合则为一块滑浮板,分则为左右二块滑浮板,以供滑水者选择使用。
根据需要在各种形式的滑水板之上均可加设固定的或可拆装形式的可供滑水者短时或长时坐靠使用的凳椅(31)等结构,该凳椅的位置和结构形式当不仿碍滑水者以站、蹲等姿态自由地进行滑水运动。该凳椅可采用方便起落及方便有无等结构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1等所述的新式滑水器,其特征是该滑水器的撑水系统还可与滑水板结构相结合,从而可省掉撑水系统中的浮脚等结构。其具体的结合方式可为:将推水板等结构浮架在特设的滑水板的适当的特定的位置之上,通过撑水杆(5)等结构直接推拉推水板(32)等结构以轴承滚轮(33)或其它滑动等方式依附于滑水板(4)做前后不断的往复运动,从而可省掉撑水系统中独立设置的浮脚等结构,使整个滑水器的结构得到简化,同时也使推水板(32)等结构所设置的位置的可选择性更强。上述推水板等结构在滑水板之上直接设置的结构方式亦可发展应用于普通的船舶及其推进器系统方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新式滑水器,其特征是根据需要本滑水器的滑水板系统还可为其它船艇式的结构形式。而其整个撑水器结构系统也可被用于船艇等其它水上运动工具之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107583 CN1232764A (zh) | 1998-04-20 | 1998-04-20 | 一种可使人做“水上滑雪”运动的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107583 CN1232764A (zh) | 1998-04-20 | 1998-04-20 | 一种可使人做“水上滑雪”运动的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2764A true CN1232764A (zh) | 1999-10-27 |
Family
ID=5219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8107583 Pending CN1232764A (zh) | 1998-04-20 | 1998-04-20 | 一种可使人做“水上滑雪”运动的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32764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0274A (zh) * | 2010-06-03 | 2010-09-15 | 易学愚 | 水上滑板 |
CN101898494A (zh) * | 2010-07-19 | 2010-12-01 | 陈国英 | 两栖渔游艇 |
CN102616356A (zh) * | 2012-04-08 | 2012-08-01 | 夏凤义 | 往复式桨叶装置船舰 |
CN102632983A (zh) * | 2012-04-08 | 2012-08-15 | 夏凤义 | 往复式桨叶装置在船舰体的应用 |
CN104085509A (zh) * | 2014-07-25 | 2014-10-08 | 孙清杰 | 一种水面滑行装置 |
-
1998
- 1998-04-20 CN CN 98107583 patent/CN123276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0274A (zh) * | 2010-06-03 | 2010-09-15 | 易学愚 | 水上滑板 |
CN101830274B (zh) * | 2010-06-03 | 2013-08-07 | 易学愚 | 水上滑板 |
CN101898494A (zh) * | 2010-07-19 | 2010-12-01 | 陈国英 | 两栖渔游艇 |
CN102616356A (zh) * | 2012-04-08 | 2012-08-01 | 夏凤义 | 往复式桨叶装置船舰 |
CN102632983A (zh) * | 2012-04-08 | 2012-08-15 | 夏凤义 | 往复式桨叶装置在船舰体的应用 |
CN104085509A (zh) * | 2014-07-25 | 2014-10-08 | 孙清杰 | 一种水面滑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19137B1 (en) | Containerless sheet flow water ride | |
AU714278B2 (en) | Boat activated wave generator | |
US5947788A (en) | Radio controlled surfboard with robot | |
EP3403915B1 (en) | Watercraft with manual propulsion system | |
US8388402B2 (en) | Submersible water toy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 |
WO201311668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nd stabilizing a wave generator traveling through a body of water | |
Guisado | Art of Surfing: A Training Manual for the Developing and Competitive Surfer | |
CN1232764A (zh) | 一种可使人做“水上滑雪”运动的器具 | |
US20120184162A1 (en) | Human/Water Propelled Buoyant Skis | |
JP2724314B2 (ja) | 双胴船型足踏式推進船 | |
CN108860498B (zh) | 一种便携折叠式划水板 | |
CN2764715Y (zh) | 鱼尾式单体滑水运动器 | |
CN2880663Y (zh) | 滑水鞋 | |
JP6898691B2 (ja) | 人力推進ボート | |
CN201371929Y (zh) | 水上溜冰鞋 | |
CN220483515U (zh) | 多功能水上划板器材 | |
CN2749781Y (zh) | 双体滑水运动器 | |
JP6741376B2 (ja) | 人力推進ボート | |
CN101565092A (zh) | 休闲娱乐健身运动仿生鱼 | |
CN203005727U (zh) | 水面自行车 | |
CN201961510U (zh) | 一种水上娱乐装置 | |
GB2539876A (en) | Water Walker | |
CN86108911A (zh) | 流体动力学主动式四肢并用滑水装置 | |
CN87201215U (zh) | 橹推进摇摆式水陆两用游乐船 | |
CN2608412Y (zh) | 人力滑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