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1570A - 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1570A
CN1231570A CN98110769A CN98110769A CN1231570A CN 1231570 A CN1231570 A CN 1231570A CN 98110769 A CN98110769 A CN 98110769A CN 98110769 A CN98110769 A CN 98110769A CN 1231570 A CN1231570 A CN 1231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eceiver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0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8110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31570A/zh
Publication of CN1231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1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69Arrangements for system physical machines management, i.e. for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 H04B7/18571Arrangements for system physical machines management, i.e. for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for satellites; for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现有该类装置其电磁辐射对使用者脑部等部位构成危害。本发明采用了将受话器和向基发信的天线分置于不同位置的方案,可使脑部等指定部位受到的电磁辐射功率降低99%以上,达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彻底解决了电磁辐射危害问题。可用于包括移动电话、无绳电话、CT2、CT3、无线集群通讯、移动卫星通信、无线本地接入、个人通讯(PHS)等的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中。

Description

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本发明一般来说,涉及一种可以手持或头戴等方式使用的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特别是具有很低辐射潜在危害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现有的便于手持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主要包括手持式移动电话手机(例如GSM手机或CDMA手机)、无绳电话手机、对讲手机(对讲机)、个人通信系统手持机等,分别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移动电话系统、无绳电话、CT2、CT3、无线集群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无线本地环(接入)系统、个人通信系统(PHS)等。这些装置具有在使用者和基站或基台、基座(以下简称“基”)间进行双向通讯的功能。每一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包含有能完成双向无线通信的无线部件和附属的电子、机械部件,主要有无线电接收和发送部分,包括可直接接收基发来的信息的收信机、可发送直接供基接收的信号的发信机及其天线,以及存储控制部分,与使用者交换信息的显示部分、控制键盘和开关、受话器(扬声器或耳机)、送话器(麦克风),另外一般还有电源。这种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一般有易于手持使用的外形,其主体部件为内部装有上述收、发信机及存储控制部分的手机体,该手机体通常可具有一个为人所熟知的类似长方体的手机外形。手机体上还可有至少一个可活动部件,可用来遮盖和暴露位于手机体表面的键盘或显示装置。上述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通常在手机体上安置有收信和发信天线,或收发双工天线。该天线有置于手机体的外壳之内的,例如倒F天线;也有采用可伸缩天线,通过天线座固定于手机体内,而天线的一端可在使用时伸出手机体的外壳。上述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已经广泛地使用,其机械和电子结构在许多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有详细的描述。例如,由田万成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的“移动通信设备”一书,对多种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有较详尽的描述。
一般地说,上述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在手持通信使用时靠近使用者耳部。因而其发送直接供基接收的信号的发信天线也就很靠近使用者及其耳部和脑部。近年来,有关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有报道,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可以引起实验动物的脑癌。尽管对人的影响是否可以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尚未有定论。但是,使用移动电话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特别是对敏感的脑部的潜在危害,是毋庸置疑的。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危害主要来源于其上述的发信机发射天线。而现有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上述天线在使用时通常距脑颞侧仅3~5厘米左右,天线伸出部分也紧靠颞侧,因而使得颞侧脑部受到较强的辐射。虽然有关机构建议,使用移动电话时,应尽量保持其天线离开头部7厘米以上,但因便携移动手机的体积较小,加之受话器音量有限,使用者很难做到这一点。
为降低天线辐射对脑部的危害,已尝试采用了天线屏蔽技术,或者使用定向天线,以降低天线朝向脑部一侧的辐射强度。例如市场上已可以购买到采用天线屏蔽技术的移动手机。然而这些技术方案实际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其重要原因是,移动手机相对于基站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和移动的,这就要求手机须采用全向辐射天线,才能以较低的平均功率消耗维持良好的通信效果。而屏蔽和定向发射天线往往会降低基站接收的信号强度,这将导致天线辐射功率的反馈性增强,其结果不仅不能降低脑部受到辐射的强度,还会增加耗电量。另外已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使用防辐射卡片,例如市场上新近推出的一种手提电话磁场处理器。这类卡片一般贴在手机外壳对应于天线机内部分的位置,据称可阻挡或消除大部分电磁波辐射(例如上述磁场处理器据称可消除50-80%的电磁波辐射)。如果真是这样,也就导致前述定向天线同样的后果。并且,我们知道,移动电话用电磁波波长一般在33厘米(900兆赫),对小于这个尺度的物体,电波有良好的绕射作用,正如讲话时的声波可绕过面前的书本一样。因此,使用防辐射卡片,其尺寸一般不可能较大,达到33厘米左右,其效果最多仅可降低紧贴卡片后面的很小的空间的电磁辐射强度,起不到降低电磁辐射对人脑以及整个人体的潜在危害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大降低,或至少在需要时能大大降低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电磁辐射对使用者脑部,或者使用者及其周围敏感部位、装置或电子装置的危害、干扰或潜在危害和干扰的新的技术方案,以及根据这种技术方案设计和制造的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上述的电子装置的例子,包括使用者体内的电子装置,例如心脏起搏器,也包括使用者周围的电子装置,例如办公室的电脑等设备,或者当使用者在医院时他周围的医疗设备,或其他场合下周围对电磁辐射敏感的设备。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方案是,采用包括下面将要描述的设计在内的特殊设计方式,使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受话器(或和送话器),与直接与基通信的发信天线,在使用时分别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其中发信天线处于远离使用者脑部、或者远离使用者身体、甚至远离使用现场的位置,而毋需改变使用者手持手机靠近头部通话使用的习惯,从而降低发信天线的较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特别是脑部的危害。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具有便携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两个部分。两部分间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相互连接或通信。两部分可以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或者至少在使用中可以放置在不同的位置,而最好在不使用时可以放置在一起。其中第一装置便于使用中以手持或其他方式靠近使用者头部进行通话;第一装置包含有受话器,还可包含有送话器,送话器和受话器最好分开安置在第一装置的两个部位上,例如分别靠近两端,使得适宜地以手持或其他方式使用第一装置时,靠近头部的第一装置的送话器的话音接收部位和受话器的喇叭部位同时分别靠近使用者的口部和耳部。第二装置可在通话使用中放置在远离使用者头部、身体或使用者周围的位置。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第二装置上安置有在使用中直接与基通信的发信机天线,或发信机天线连同发信机部分。这样,在使用该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通话时,由于位于第二装置的直接与基通信的发信天线可以随第二装置移至距指定的头部或其他敏感位置较远的地方,就能大大降低其电磁辐射对指定部位的危害或潜在危害,甚至降低至指定部位所承受的辐射能量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例如,保持发信天线辐射功率不变,当天线靠近头部时,例如距脑部平均5~7厘米,这是使用通常的移动手机时天线距脑部的距离,令此时到达脑部的电磁辐射功率为1个单位;采用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含有直接与基通信的发信天线的第二装置,在使用时,可以移至远离脑部等指定部位的地方,例如,移至伸手可及的位置,就可以达到距脑部70厘米或更远。按照电磁辐射能量在空间的传播特性,经过并不十分复杂的计算,可以知道,这时脑部等指定部位承受的电磁辐射功率仅有1%单位或更低,其相对危害较原先的1单位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即使在本发明的一个优先选择的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采用无线电通讯的方法传递信息,这样,使用中靠近头部的第一装置中需要有与第二装置通信的无线电发射天线,由于使用中第一装置离第二装置的距离远较其距基的距离近得多,即使对于在无绳电话系统这样具有较近的手机与基(基座单元)间的距离的情况,依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第一装置距第二装置的距离仍可仅及其距基的距离的十几分之一,或几十、几百分之一。因而第一装置的天线发射可以选用远低得多的功率,即可以维持良好的同第二装置的通信。这样,由使用时靠近头部的第一装置本身辐射的能量对脑部等特定部位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即可以降至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可以采用导线连接而相互通讯。其连接导线优先采用软弹性导线,特别是容易拉伸和复原的软弹性螺旋导线。导线端头与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的连接,可以采用固定的连接方式,最好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采用插头一插座的连接方式连接,可随意地将连接导线插上或拔下。其中,导线与第一装置的连接位置,最好位于当第一装置靠近头部通信使用时的下部,也就是靠近送话器的位置。在导线连接的进一步改进中,在连接导线的一端或其附近,可设一卷线装置,用于将连接导线收卷和放出。该卷线装置最好具有自动收卷功能,例如依靠弹性力的自动收卷,或者是依靠电动驱动的自动收卷。导线上还可以设置线控器,用以控制导线的收放,改变扬声器功率,产生挂机或摘机信号等。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也可以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其中,一个优先希望选用的无线通讯方式是无线电通讯方式。该方式中,第一装置上设置一个无线电发信机或发射器及其天线,用于发射含有欲传递的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设置在第二装置上的相应的无线电收信机或接收器接收,由此建立由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的信息传输。也可以进一步建立由第二装置指向第一装置的直接的无线电信息传输:由设置在第二装置上的无线电发信机或发射器及其天线,发送无线电信号,供设置在第一装置上的相应的无线电收信机或接收器接收;或选择间接的信息传输方式:由第二装置的向基发送信息的发信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至基,基再发送相应信息由第一装置的接收基的信息的收信机接收。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无绳电话系统。采用无线电通讯的方式,尤其适宜于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相距较远,特别是不在同一现场的情况。
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的无线电通讯方式的一种本发明希望采用的改进是,所述的第一装置的向第二装置发送信息的发信天线的发射功率或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信息的发射功率设计成可以被连续或者阶跃地改变,以适应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处于不同距离的情况或不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均能以较低的发射功率维持良好的通信状态。可以通过在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上设置控制装置或储存控制信息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控制。可通过设置于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上的开关或按键来启动这种控制。例如,发射功率可以被控制在至少低、中、高三种档位之一,分别对应于第二装置位于手边,因此距离很近,和位于附近几米、十几米的中等距离,以及位于较远的距离(不在现场)。对于最后一种情况,该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特别适用于现场不宜使用通常的移动通信装置的地方,例如有敏感医疗电子仪器的医院病房。这时,可将发射供基接收的信号的辐射功率较强的第二装置放置在远离病房的其它地方,例如车上或其他房间内。
上述天线发射功率的改变,也可以依第二装置收到的所述的第一装置发来的信号或第一装置收到的所述的第二装置发来的信号的强弱,或者依据基接收到的第二装置发来的控制信号的指示,或通信信号的质量或强弱与预先设定的标准的差异而反馈地被由基发向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的控制信息所控制,或由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两者之一发向对方的控制信息所控制,使得所述的发射信号强度处于满足一定通信质量要求下的最低水平。
由于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二装置可以放置在选定位置,因此它相对于第一装置可处于选定方向上。这允许本发明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采用无线电通讯时,优先选用定向天线或选择性屏蔽天线,作为第一装置的与第二装置通讯的发射天线,或第二装置的与第一装置通讯的发射天线,由此进一步降低使用时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天线辐射的总能量,降低其耗用功率,并进一步降低第一装置的辐射危害。
由于通话使用时第一装置的受话器部位需靠近耳部,而耳部位于大脑的下部。这样,如果按照通常的移动手机将发信天线安置在手机使用时的上部并以天线的突出或伸出机壳的部分指向上方的方式安置,发信天线将很靠近对电磁辐射较敏感的大脑。因而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装置上的发信天线或发射天线,最好设置在第一装置的通话使用时远离使用者耳部的下部或下端位置,即下置式天线安置,并且最好按使天线的伸出或突出机壳部分(包括第一装置的可活动部件的外壳)指向远离使用者耳部的方向,通常是沿第一装置的长径向下或斜下的方向,的方式(下指式)安置,以使天线尽量远离脑部敏感位置,进一步降低可能的辐射危害。此外,由于本发明使用时,最多可能的情况是第二装置位于第一装置的偏下方(例如手持第一装置通话时把第二装置放在桌面或置于衣袋等处),下置的或下指的天线安置,可使第一装置的天线更靠近第二装置,有利于通信。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再一种希望选用的无线通讯方式是光通讯,例如采用红外光通讯。可以采用由第一装置指向第二装置的单向的红外光信息传输,在第一装置上设置一个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信息,由第二装置上设置的相应的红外接收器接收。也可采用由第二装置指向第一装置的红外信息传输,在第二装置上设置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信息,由第一装置上设置的相应的红外接收器接收。也可将以上两者结合,建立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直接的双向信息传输。
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的双向无线通讯联系,也可以是上述光通讯和无线电通讯的结合。例如,在第一装置指向第二装置的通讯中采用红外光,而同时在第二装置指向第一装置的通讯中采用无线电。或者相反,前者采用无线电,后者采用红外光。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中,最好设置存储有用户的识别信息的存储器装置。利用该识别信息,除了基的信号以外,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仅接收并处理来自对方的发送信号。例如,在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彼此发送给对方的信号中,可包含有预先指定的识别信息,接收该信号的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将其中的识别信息与上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识别信息作比较,依据预先设定的标准,决定是否开始进一步的对该信号的接收和处理。类似地,增加存储指示信息,可用于决定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如何处理接收到的信号。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便携的第一装置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头戴式或挂耳式,以便使用时可像耳机一样戴在头上,或挂在耳部或钩在外耳道内。最好设计成易于手持的形状。例如,可设计成具有已知手机的传统构形。这时,第一装置有一个手持时贴近掌心的背面,和与背面相对的正面,背面和正面通过呈平面或曲面的侧面部分相延续。所述的第一装置上的送话器和受话器最好分别安置在正面长轴方向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其中,受话器(扬声器)最好安置在手持时虎口指向的上端部位,而送话器(麦克风)相应安置在手持时靠近手腕的下端部位。为便于手持使用,第一装置最好制成两端略向正面弯曲的形状,或整体制成类似电话听筒的弧形。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便携的第二装置的外形最好设计成易于手持的形状。例如,可设计成具有已知手机的传统构形。或者,设计成类似手表的腕戴式构造,或设计成套筒式而可将第一装置装入其中,或其他方便携带的形状。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装置上,可以包含有一个包括拨号键、控制键等通信操作键在内的键盘,或非通信操作键的键盘,也可以包含有显示器;其第二装置上也可以有类似的键盘或显示器或键盘和显示器。第二装置上设置有键盘、特别是包含有通信操作键的键盘、和/或显示器,较传统的仅在通话时靠近头部的手持机上设置键盘和显示器,能更方便在通话使用的同时操作功能键和阅读显示内容。
由于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包含有在使用时分处于空间不同位置的两个组成部件(装置),因而可在这两个组成部件(即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上各安置收信天线,组成空间分集接收的收信天线对或天线组(3个以上),用于在通讯中采用空间分集接收,提高收信效果。
下面进一步分类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类实施方案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包含有送话器和受话器,分别用于接收使用者在通信时的话音信息和向使用者传送通信对方的话音信息。而所述的第二装置包含有直接与基通信的收信机、发信机及其天线。第一装置可具有一个如前所述的传统手机或电话听筒的外形,适用于使用时手持第一装置使其受话器靠近使用者耳部和送话器靠近使用者口部。该第一装置的这种外形较一般的头戴式的带有话筒的移动手机耳机更适合手机使用者的习惯。
根据前述的键盘和显示器的安置位置,该类实施方案可分为三种实施例:一种是包含有用于通信的操作键的键盘或键盘和显示器仅安置在第一装置上;另一种是所述的键盘或键盘和显示器仅安置在第二装置上;再一种是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上都安装有所述的键盘或键盘和显示器。
该类实施方案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的联系,可以采用如前所述的导线连接或无线通讯的方式。其中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选用如前所述的无线电通讯或红外光通讯,或者无线电通讯和红外光通讯的结合。采用无线电通讯的本方案的一个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是,所述的第二装置的向第一装置发信的无线电发信机,由第二装置的向基发送信息的发信机代替,或者,所述的第二装置的接收第一装置发来信号的无线电收信机,由第二装置的接收基的信息的收信机代替,由此可简化第二装置的结构。可以采用改变频率、强度或识别码(识别信息)等方式控制不同来源和传递方向的信息的发射和接收。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二类实施方案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含受话器,还含有直接接收由基发送的通讯信息的收信机系统。而第二装置有直接与基通信的发信机天线及发信机。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两者中至少一个包含有送话器。使用该类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时,由基发来的信号,被所述的第一装置的收信机接收,经适当处理后,其中的话音信息送至受话器供使用者收听;而由所述的送话器接收的话音信号经适当处理后,送至所述的第二装置的发信机,通过发信机天线发送出去直接供基接收,由此构成无线通信链路。该类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装置可以优先地制成如前所述的易于手持的外形。备选的方案是,也可制成如前所述的免手持的头戴式或挂耳式。采用头戴式或挂耳式的第一装置时,该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键盘和显示器最好安置在第二装置上,便于使用。
该类方案的键盘和显示器仍可采用前述的其他方式安置。
本类实施方案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的联系,可以采用如前所述的导线连接或无线通讯的方式。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采用如前所述的无线电通讯或红外光通讯,或无线电和红外光通讯的结合。例如,可在第一装置上设置红外发射器,第二装置上设置相应的红外接收器,构成由第一装置指向第二装置的红外传输路径;而在第一装置上设置无线电接收机,用于接收由设置在第二装置上的无线电发射机或发信机发来的无线电信号,构成由第二装置指向第一装置的无线电传输路径,由此建立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的双向通讯联系。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时,可如前所述将存储有用户的识别信息的存储器安置在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上。利用基于存储于该存储器的用户识别信息的判则,可使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在相互通讯中识别对方。
该类实施方案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的无线电通讯方式的一个进一步的改进是,第一装置的接收第二装置发来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接收机或收信机,由第一装置的直接接收基的信息的收信机代替,和/或,第二装置的向第一装置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信(发射)机由第二装置的向基发送信息的发信机代替,以简化结构。类似地,为避免不同途径的收、发信息干扰,可以采用如前所述的改变频率、强度或信息中包含的识别码(识别信息)的方法收、发不同信息。
该类实施方案的再一个改进是,省去由第二装置指向第一装置的直接信息传输途径及其相应的收、发信(射)机,而由基中介,由第二装置的发信机发射信号,经基接收和处理后,由基发射相应的信号给第一装置的接收基的信息的收信机接收,建立由第二装置指向第一装置的间接的信息传输,这样可进一步简化结构,并特别适用于在无绳电话、CT2、CT3、PHS等系统中应用。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三类实施方案中,一种实施例是,第一装置含有受话器,以及直接接收由基发来的通信信息的收信机系统,并且还包含有向基发送信息的发信机系统部分结构。所述的发信机系统部分结构可以是包括除发信机天线以外,或者除发信机天线及其近端的低通、功放部分以外的所有发信机部分结构。而所述的第二装置包含有上述的发信机系统的天线部分,或者包括天线及其近端的低通、功放部分。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两者中至少一个安装有送话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以如前所述的导线连接方式相连。使用时,所述的第一装置的收信机接收来自基的信号,经适当的处理,将其中的声音信息送至受话器;同时,由所述的送话器接收的话音信号通过所述的第一装置上的发信机系统部分结构的处理,生成含有通信信息的欲发射的电信号,再经由连接导线,将此电信号送至所述的第二装置上的发信机天线发送出去,供基接收,由此形成无线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的收信机和发信机可通过天线转换开关而共用一个所述的位于第二装置上的天线。或者,可利用分别位于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上的收信机和发信机(收发双工)天线,组成分集接收天线对,使第一装置上的收信机可采用空间分集的方式接收基的信号。可以在第一装置上,也可在第二装置上安装键盘和显示器。本实施例中,第一装置除可以制成如前所述的便于手持的形状外,也可制成如前所述的头戴式或挂耳式。
第三类实施方案的另一种实施例是,第一装置含送话器、受话器、接收基发来信息的收信机系统和一个发信机系统。第二装置含有一个收信机和一个发信机。使用时,第一装置的发信机可以发送较弱的无线电信号供第二装置的收信机接收,后者将接收到的信号经适当处理,以较高的功率由第二装置的发信机发射,供基接收。第二装置的发信机也可发射供第一装置的收信机接收的信号,建立交互的信息联系。
该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可视需要安装键盘和显示器。
该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以制成如前所述的各种外形。
该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是,所述的第二装置的收信机简化为无线电接收器,它接收所述的第一装置的发信机发射的较弱的电信号,将之送入所述的第二装置的发信机部分,再以较强的功率发射出去,供基接收;所述的第二装置的发信机部分,也可以是仅将所述的信号经适当放大后再发射出去的无线电发射器。或者,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的第二装置的收信机和发信机合并成一个单一的无线电接收一放大一发射装置,即无线电转发器或中继器。这时,所述的第二装置作为第一装置的发信机发射的信号的中继站,将该信号加以放大后再发射供基接收。本实施例中,第一装置的发信机发射的供第二装置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功率,最好可以依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在使用中相距的远近,采用前述的功率控制方法来控制其强弱。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最佳实施方式,该实施例的再一种改进是,所述的第一装置的发信机系统制成具有也可发射较强的能被基直接接收的信号的功能的发信机系统。这种发射功能可以通过改变发射信号的发射功率及改变识别信息来实现。这种发射功能最好设置为可通过一开关或按键来控制其启动。即,启动此功能时,第一装置可独立作为一移动通信终端装置,而未启动时,它与第二装置配合作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这样有助于灵活使用。
第三类实施方案的再一种实施例是,第一装置包含有送话器、受话器、接收基发来信息的收信机系统,以及生成欲向基发射的电信号的发信机系统部分结构,该电信号被送入一个位于第一装置的红外发射器,该红外发射器将该电信号转变为红外信号发射出去,由所述的第二装置上设置的一个相应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并转变为电信号,再由设置在第二装置上的所述的无线电发射机或发信机将该电信号发射出去供基接收。
基于该实施例的一个改进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含有一个完整的发信机系统,包括天线,该发信机系统的工作状态可以选择将其输出的欲向基发送的电信号直接送至天线发射出去供基接收,或者仅仅送至所述的红外发射器以红外光发射出去,供所述的第二装置接收。最好可以利用开关或按键控制上述工作状态的转换。
该实施例的第一装置可以制成如前所述的各种外形。
该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可视需要安置键盘和显示器。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装置的第四类实施方案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各自含有送话器、受话器,可接收基的信号的收信机系统,可发射直接供基接收的信号的发信机系统,以及键盘和显示器等。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均有各自作为独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直接与基进行双向通信的功能。在该类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装置被设计成还具有可以发射功率较低的供第二装置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功能。这种功能可以通过在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上安装的控制装置或储存的控制信息的控制来实现,并可通过按键或开关来启动或关闭该控制。例如,控制装置中可包含有电子开关,可控制第一装置的不同信号发射途径,或利用控制信息直接控制待发射信号的功率和包含的识别码,来实现上述的不同的发射功能。在所述的第一装置处于发射功率较低的供第二装置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状态时,第二装置被相应控制为可接收该信号,并以较强的功率将该信号或其相应的信号发射出去供基接收的状态。上述的第一装置发射的供第二装置接收的信号,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可利用所述的第一装置的发信机发射;再一方案是由所述的第一装置上另行设置的发射机发射;而上述的第二装置接收所述的第一装置发射的信号的功能,可优先地利用所述的第二装置的收信机完成,或由另行设置于第二装置上的接收机完成。
该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是,第二装置接收到第一装置发来的信号后,可再反馈发射给第一装置以适当的信号。该反馈信号可由所述的第二装置的发信机发射,该发信机优先选用较小的功率发射该信号;也可由另行设置在第二装置上的无线电发射机发射。第一装置可利用其收信机或另行设置的一个无线电接收机接收该信号。
该实施例的上述各方案中,第一装置发射的供第二装置接收的无线电信号,可以按照前述的各种功率控制方法进行适当的控制,以维持在良好通信条件下较低或最低发射功率。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控制其功率。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装置的第四类实施方案中,再一种实施例是,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采用如前所述的导线连接方式连接。该便携移动通信装置被设计成可通过按键或开关控制,将第一装置的发信机输出的欲发向基的电信号,通过导线送至第二装置的发信机或发信天线,由第二装置的发信天线发射出去供基接收;以及使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均可独立与基进行双向通信。
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装置的第四类实施方案中,另一种实施例是,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采用红外光进行通讯。利用安装在该两个装置上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可实现两装置间的交互红外通讯;或者该两装置间采用红外与无线电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讯。其无线电收信机和发信机可以是另行设置在该两个装置上的收信机和发信机。也可以利用该两装置上设置的与基通信的收信机和发信机接收和发射。
本类实施方案的各实施例中,可利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上的各自的收信天线作分集接收,例如频率分集接收,特别是利用分置于两装置上的接收天线组成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对,作空间分集接收。
本类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装置可以制成如前所述的各种外形。
本类实施方案中,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采用有线的或无线的特别是无线的通讯方式通信时,最好利用适当的用户识别信息和指示信息对该两装置接收的信号进行识别和判定,以确认是否是对方发来的信号及判定信号的性质或内容。该用户识别信息和指示信息可储存于安装在该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上的存储器中。它们可附加在被发射的信号中,在接收方接收时被用来与接收方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比较和识别。
本类实施方案中,一种优先选用的实施例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采用完全相同的主体结构,例如,完全相同的电子结构及其控制方式,最好采用完全相同的结构,这样便于以相同的方式制造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本类实施方案的最佳实施例,也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之一,是在前述的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采用完全相同的主体结构,两装置间以无线电信号相互通信,每个装置设计成通过控制装置或控制信息的控制,例如,通过如前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既可处于与另一装置配合共同作为一个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状态,此时,作为第一装置的一个装置仅发射较低功率的供第二装置接收的无线电信号,后者可将此信号接收并经处理,再以较强的功率发射供基接收;也可处于作为独立移动通信终端而与基相互通信的状态,以便灵活地使用。
为便于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在不使用或待机时可放置在一起以更加便于携带,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可设计成适宜于彼此配合放置在一起的构造。例如,可把其中一个装置制成中空或内凹的套、盒状,适宜于另一装置放入其中,特别是制成第一装置可放入套筒状的第二装置这样一种配合构造;或者在两装置上设置连接彼此的易于连接和脱卸的连接装置;或者安装磁性装置使其彼此吸引;或者两装置具有彼此相合而可贴放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上的外形配合构造,等等。为便于第二装置在使用中的非手持放置,可在第二装置上设置一平面或基座结构,以便适宜于摆放在桌面等处;或设置挂钩、夹子等结构,以便其可随意挂置或夹持于其他物体上。
以上的各类及各种实施例仅仅是作为许多可选择的实现本发明的方案的部分例子。显然,依据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及核心技术方案,以及已列出的各种实施方案,利用该领域的公知技术,可以设计出更多的包括细节上变化的其他方案,此处不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装置1为便携的至少包含有受话器3的本发明的第一装置;装置2为便携的至少具有发射天线6的本发明的第二装置,其中发射天线6可发射直接供基(基站)8的收信天线9接收的通信信号7。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通过连接导线直接连接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进行单向或双向的通讯,图1(5)示意两装置间的单向或双向的通讯。
第一装置在优选的一种实施例中,被制成具有通常的手机外形,使用时它被手持靠近头部,而第二装置可以置于远离头部的位置。由此,使用本发明时,较强的第二装置的电磁波发射源发信天线6也远离头部,从而构成较小的对头部和身体的危害。
根据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各自是否带有直接与基通信的收信机和发信机及其天线,本发明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可进一步划分为如前所述的四类实施方案。根据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连接或通讯方式,以及键盘、显示器等在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上的安置与否,上述各类实施方案可有包括如前所述的各种实施例在内的多种实施方案。下面仅对几种有代表性的实施方案(例)作进一步介绍。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类实施方案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采用红外光通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根据该实施例,第二装置2包括由接收单元201,天线单元209,天线开关211,调制与解调单元203,基带处理单元206等构成的收信机系统,它接收来自基的无线电通讯信号;还包括由发送单元202,天线单元209,天线开关211,调制与解调单元203,基带处理单元206等构成的发信机系统,它发射直接供基接收的无线电通讯信号。该实施例中,包含有键盘在内的操作单元212位于第二装置上,提供使用者手动操纵该便携移动通信装置的挂机、摘机、拨号和其他功能。第一装置1上的操作单元112包含一些其他功能键和开关,可提供便捷的通断、重拨号、挂机、音量控制等。显示单元214位于第二装置上。第二装置上设置有红外光发射器215和红外光检测器216,与设置在第一装置上相应的红外光检测器115和红外光发射器116相对应,提供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的双向信息传递功能。第一装置上设置有送话器101和受话器102,提供使用时该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与使用者进行声音信息交换的功能。此外,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还各自包含有电压源,对通信过程(包括收信和发信)进行控制的CPU单元及存储器单元。在这个实施例中,该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使用过程可以这样描述:远处基(基站)发来的电磁波信号,经由第二装置的收信机系统接收,转变为电信号,该电信号在CPU控制下,生成显示信号送至显示单元214、欲传递给第一装置的信号送至红外光发射器215并转变为红外光发射出去,由第一装置的光检测器115检测接收,经CPU和音频处理单元105处理,生成音频电信号送至受话器(扬声器)102,作为话音输出。使用者手持被制成手机形状的第一装置,将位于第一装置正面一端的受话器靠近耳部接听话音信息。同时,第一装置的正面另一端的送话器(MIC)101靠近使用者口部接收其话音信息,将其转变成电信号,经音频处理单元105和CPU处理送至红外光发射器116,后者将作为红外光信号的话音信息发射出去,由第二装置的红外光检测器216检测接收,经CPU等处理,最终形成待发送的电信号由第二装置的发信天线209发射出去,供基接收。这样就完成了双向通信功能。
该实施例中,如果把光发射器和光检测器对215-115、216-116换成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对,就构成本发明的第一类便携移动通信终端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类实施方案中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原理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包含有接收基的信号的收信机系统,受话器,送话器,显示器及控制键盘等。第二装置2主要包含有发送供基接收的信号的发信机系统。两装置间通过导线连接相互通信。其工作过程如下:收信功能由第一装置1完成:从天线101接收来自基的RF信号经RF放大、第一混频、滤波、第一中放、滤波、第二混频、第二中放、鉴频去加重1∶2扩展、驱动器、受话器104,输出话音,其中本振信号由锁相环频率合成器提供,逻辑单元109控制接收过程。话音信号由送话器103接收,送至发送音频单元处理,生成待发送信号,待发送信号通过连接导线由第一装置送至第二装置2,在第二装置上经调制、倍频、功放(由APC单元作自动功率控制)等过程,最后待发射信号通过发信天线201发射供基接收。仍由锁相环频率合成器提供调制信号,逻辑单元209控制以上过程。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类实施方案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包含有接收基的信号的收信机系统和一个发信机系统,受话器,送话器,显示器及控制键盘等。第二装置2主要包含一个收信机和一个发信机及其天线和控制单元。该便携通信终端装置的使用过程可以这样描述:由远处基(基站)发来的电磁波信号,经由第一装置的收信机系统接收,转变为电信号,该电信号在CPU的控制下,一方面生成显示信号送至显示单元,另一方面经音频处理单元处理,生成音频电信号送至受话器(扬声器)102,作为话音输出。使用者将位于第一装置上的受话器靠近耳部接听话音信息。同时,第一装置上的送话器(MIC)101靠近使用者口部接收其话音信息,将其转变成电信号,经音频处理单元和CPU等处理由发信机的发信单元将包含话音信号的电信息经发信天线发射出去,由第二装置的收信机接收,经控制单元等处理,最终形成待发送的电信号由第二装置的发信单元通过发信天线发射出去,供基接收。这样就完成了使用者与基间的双向通信功能。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类实施方案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装置1和第二装置2具有相同的主体结构,包括相同的电子结构及其控制(软硬件)结构,各有收、发信机系统,受话器,送话器,键盘,显示器等。该装置有两种工作状态:第一种状态时,第一装置处于其收信机系统能直接接收基的通信信息和其发信机系统发射供第二装置接收的电信号的状态,而第二装置处于其收信机系统能接收第一装置发来的上述无线电信号和其发信机系统能发射直接供基接收的通信信号的状态;第二种状态时,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处于各自均可作为独立的移动通信终端而直接与基通信的状态,此时,其各自的收发信机系统均直接与基通信。

Claims (28)

1.一种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包含便携的使用时可分放不同位置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受话器和送话器的所述第一装置制成手持机的外形,因而使用者可以手持第一装置靠近头部进行通话;所述的第二装置包含有可直接接收基(站)发射的信息的收信机系统,和可直接发射供基接收的信号的发信机及其发信天线,因而该第二装置可在使用时被放置在离开头部等指定部位的位置,其收信机系统接收基的信息,并将其处理,送至该第一装置的受话器,输出话音信息;而该第一装置的送话器可拾取使用者的话音信息,转变为电信息送至该第二装置的发信机,通过发信天线发射出去供基接收。
2.一种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包含便携的使用时可分放不同位置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装置包含有受话器,以及可直接接收基发来的信息的收信机系统,第二装置包含一个可直接发射供基接收的信息的发信机及其发信天线,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中至少一个包含有送话器,因而使用时该第一装置可靠近使用者头部而第二装置可放置在远离头部等指定部位的位置,并且第一装置的收信机系统可接收基发来的通信信息,将其中的话音信息送至受话器以声音输出,一个安置在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的送话器可拾取使用者的话音信息,转变为电信号,送至所述的第二装置的发信机,通过发信天线发射供基接收。
3.一种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包含便携的使用时可分放不同位置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装置包含有受话器,以及可直接接收基发来的信息的收信机系统,还包含一个发信机系统的至少部分结构;第二装置至少包含一个可直接发射供基接收的信息的发信天线;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中至少一个包含有送话器,因而使用时该第一装置可靠近使用者头部而第二装置可放置在远离头部等指定部位的位置,并且第一装置的收信机系统可接收基发来的通信信息,将其中的话音信息送至受话器以声音输出,安置在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的一个送话器可拾取使用者的话音信息,转变为电信号,送至所述的第一装置的发信机系统的部分结构,该发信机系统部分结构将其转变待发射给基的电信号,通过该第二装置或第一装置上的发信天线发射供基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具有完整的收、发信机系统,其中的发信机系统可以发射功率较高的直接供基接收的通信信号,和/或,可以发射较低功率的供所述的第二装置接收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二装置具有一个可对第一装置发来的信号进行转发的无线电转发器及其发射天线。
6.一种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包含便携的使用时可分放不同位置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装置包含有受话器和送话器,以及可直接接收基发来的信息的收信机系统,和一个可发射直接供基接收的通信信息的发信机及其发信天线;第二装置包含有受话器和送话器,以及可直接接收基发来的信息的收信机系统,和一个可发射直接供基接收的通信信息的发信机及其发信天线;在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上的还安装有控制装置或储存有控制信息,该控制装置或控制信息可控制该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使用时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一:在第一状态时,该第一装置的收信机系统可接收基的信息,将其中的通话话音信息送至第一装置的受话器,以语音输出,和第一装置的送话器可接收语音输入,将其作为通话信息,送入第二装置的发信机,连同其他通信信息由其发信天线发射,直接供基接收;在第二状态时,该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可各自作为独立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利用其收、发信机系统和受话器、送话器实现使用者和基间的双向信息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具有相同的主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具有已知手持话机的外形,因而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手持该第一装置靠近头部进行通话。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具有已知手持话机的外形,因而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手持该第一装置靠近头部进行通话。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具有已知手持话机的外形,因而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手持该第一装置靠近头部进行通话。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具有已知手持话机的外形,因而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手持该第一装置靠近头部进行通话。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具有已知手持话机的外形,因而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手持该第一装置靠近头部进行通话。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具有已知手持话机的外形,因而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手持该第一装置靠近头部进行通话。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设置有连接导线,因此信息或者数据可在它们之间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光发射装置,同时另一个设置有相应的光接收装置,因此信息或者数据可在它们之间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至少一个装置具有向另一装置发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信机或发射器及其发射天线,同时另一装置有相应的无线电收信机或接收器及其接收天线,因此信息或者数据可在它们之间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两装置中的一个装置具有向另一装置发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信机或发射器及其发射天线,和一个光接收器,同时另一装置有相应的无线电收信机或接收器及其接收天线,和一个相应的光发射器,因此信息或者数据可在它们之间双向传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的用于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传输信息或者数据的无线电发信天线是定向天线或选择性屏蔽天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的用于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传输信息或者数据的无线电发信天线是定向天线或选择性屏蔽天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还设有控制装置或储存有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传输信息或者数据的无线电发信机或发射器的发射功率连续或阶跃地改变。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还设有控制装置或储存有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传输信息或者数据的无线电发信机或发射器的发射功率连续或阶跃地改变。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传送信息的无线电发信机及其天线或无线电收信机及其天线,即是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的向基发送信息的发信机及其天线或接收基的信息的收信机及其天线。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传送信息的无线电发信机及其天线或无线电收信机及其天线,即是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的向基发送信息的发信机及其天线或接收基的信息的收信机及其天线。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18至2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上的发信天线或发射天线以在通话使用时下置的或其突出或伸出第一装置的机壳的部分指向下方或斜下方的方式安置在第一装置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18至2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包含有拨号键、控制键等功能键在内的键盘和/或显示器,至少被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装置上。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18至2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两者中至少一个装置具有存储有用户的识别信息的存储器装置,该识别信息可用来对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间传输的信号进行识别。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18至2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至少各有一收信天线,它们组成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对或天线组,可以空间分集方式接收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13、18至2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便携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其附加的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具有可使彼此配合而放置在一起的构造或装置。
CN98110769A 1998-04-08 1998-04-08 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Pending CN12315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8110769A CN1231570A (zh) 1998-04-08 1998-04-08 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8110769A CN1231570A (zh) 1998-04-08 1998-04-08 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1570A true CN1231570A (zh) 1999-10-13

Family

ID=522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0769A Pending CN1231570A (zh) 1998-04-08 1998-04-08 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3157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1606A1 (fr) * 2000-11-18 2002-05-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lephone mobile dont le combine et le telephone hote sont separes susceptible d'etre utilise comme pda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associe
CN104104416A (zh) * 2013-04-02 2014-10-15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中显示通信链路方向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6374994A (zh) * 2016-09-14 2017-02-01 西安远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卫星电话语音通信终端及方法
CN101253787B (zh) * 2005-08-22 2017-04-26 尼西姆·塞拉 用于降低从蜂窝电话天线发射的辐射效应的蜂窝通信系统
US10531401B2 (en) 2014-03-20 2020-01-07 Xiaomi Inc.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1606A1 (fr) * 2000-11-18 2002-05-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lephone mobile dont le combine et le telephone hote sont separes susceptible d'etre utilise comme pda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associe
CN101253787B (zh) * 2005-08-22 2017-04-26 尼西姆·塞拉 用于降低从蜂窝电话天线发射的辐射效应的蜂窝通信系统
CN104104416A (zh) * 2013-04-02 2014-10-15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中显示通信链路方向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US10531401B2 (en) 2014-03-20 2020-01-07 Xiaomi Inc.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CN106374994A (zh) * 2016-09-14 2017-02-01 西安远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卫星电话语音通信终端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59882B1 (en) Induc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5113428A (en) Cordless telephone headset
CA2027586C (en) Cordless loud speaking telephone
US4905270A (en) Vehicular hands-free telephone system
JP2918510B2 (ja) 携帯用無線電話機
US7308231B2 (en) Computer mouse with bluetooth hand-free handset
CN1961500A (zh) 便携式无线装置
JPH07226807A (ja) 赤外線ポート付電池パックを備えた無線式送受話器
GB2382952A (en) Wireless headset communication
JPH05235855A (ja) ハンドフリー電話装置
WO1996021307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03056790A1 (en) Multifunction digital wireless headset
CN101253787B (zh) 用于降低从蜂窝电话天线发射的辐射效应的蜂窝通信系统
US7010311B2 (en) Wireless node multiple handset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EP1670283A1 (en) Bluetooth headset
WO2002056572A1 (en) Cell phone - hand set combination unit
CN110536203B (zh) 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231570A (zh) 便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WO2001029979A1 (en) Docking station for cellular telephone
US20020102947A1 (en) Cell phone -hand set combination unit
WO2000056051A1 (en) Cellular telephone with reduced radiation exposure
GB2463610A (en) Integrated device for local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US20030054784A1 (en) Infrared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000018393U (ko) 안테나가 내장된 목걸이줄을 구비한 휴대폰
JPH1174951A (ja) 無線式携帯電話機に接続する子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