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6203B - 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6203B
CN110536203B CN201910745909.2A CN201910745909A CN110536203B CN 110536203 B CN110536203 B CN 110536203B CN 201910745909 A CN201910745909 A CN 201910745909A CN 110536203 B CN110536203 B CN 110536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headset
signal
control signal
human body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59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6203A (zh
Inventor
张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459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62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6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6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05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蓝牙耳机与移动终端通过蓝牙连接,蓝牙耳机包括:耳机壳体;接收电极,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耳机壳体外表面,以用于与人体相接触;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内,并与所述接收电极相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可穿戴设备发射并通过人体传输至所述接收电极的控制信号;耳机芯片,所述耳机芯片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内,并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送给所述耳机芯片,所述耳机芯片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该蓝牙耳机通过外部可穿戴设备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对信号的质量要求不高。

Description

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牙耳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蓝牙耳机,一般佩戴在头部,所以每次调整播放功能例如暂停、播放、下一曲、上一曲,顺序播放、随机播放、音量增加、音量减小等功能时,需要抬手定位摸索操作组件(包括触摸按钮或者按键),动作幅度很大,而且由于触摸按钮或者按键比较小不容易,寻找时间也比较久,操作不方便;
无论入耳式还是挂耳式,在触摸按压耳机时均会给耳朵施加受力,容易造成耳朵不适或者耳机佩戴不牢等问题;
操作方式较为复杂:考虑到蓝牙耳机的大小或者重量问题,按键或者触摸按钮往往只有一个,因此能够识别的手部动作只有按压这一个二维动作,所以在多种功能切换的时候,经常需要复杂的操作组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包括:
耳机壳体,
接收电极,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耳机壳体外表面,以用于与人体相接触;
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内,并与所述接收电极相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可穿戴设备发射并通过人体传输至所述接收电极的控制信号;
耳机芯片,所述耳机芯片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内,并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相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送给所述耳机芯片,所述耳机芯片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支架;
发射电极,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一外露的表面,以用于与人体相接触;
设备芯片,所述设备芯片设置于所述支架内;
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发射电极、所述设备芯片电连接;
所述设备芯片用于控制所述信号发射模块通过所述发射电极以及人体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外部蓝牙耳机,以控制蓝牙耳机执行相应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控制系统,
包括:蓝牙耳机和可穿戴设备:
所述蓝牙耳机包括:
耳机壳体,
接收电极,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耳机壳体的外表面,以用于与人体相接触,
信号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内,并与所述接收电极相连接,
耳机芯片,所述耳机芯片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相连接;
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支架;
发射电极,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一外露的表面,以用于与人体相接触;
设备芯片,所述设备芯片设置于所述支架内;
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发射电极以及所述设备芯片电连接;
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发射电极、人体将信号发送至所述蓝牙耳机,以使所述蓝牙耳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如前所述的蓝牙耳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由外部可穿戴设备发射并通过人体传输至所述蓝牙耳机。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如前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输入信号;
将所述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并发射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信号经人体传输至外部蓝牙耳机,以使蓝牙耳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如前所述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可穿戴设备接收输入信号;
可穿戴设备将所述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并发射所述控制信号;
可穿戴设备将所述控制信号经人体传输至蓝牙耳机;
蓝牙耳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在对蓝牙耳机进行控制操作时,不需要通过直接对蓝牙耳机本身进行触摸式接触操作,而是利用外部可穿戴设备来控制蓝牙耳机,能够避免由于直接按压耳机造成耳朵不适或者耳机佩戴不牢的问题,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相关技术中,当人体通信用来传输音频等要求高信噪比的信号时,由于人体上的高频噪声很容易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耦合进入信号接收端。为了提高音质,一般采用增大人体电极面积的方法解决,这样会导致耳机增重,影响美观,不利于微型化。而本方案仅传输简单的控制命令,故对信号质量要求并不高,能够充分发挥人体通信的连接方便、不易受外界干扰、低功耗、无频段干扰、对外辐射小等优点等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利用人体通信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可穿戴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利用人体通信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移动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 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 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 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 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移动终端。
在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需先了解人体通信这个技术名词。人体通信(intro-body communication,IBC)就是通过人体作为信号传输介质,由于人体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使得较之现有无线通信技术有着连接方便、不易受外界干扰、低功耗等特性。
IBC系统由一系列发射器和一个接收机组成。
不同的方式通过人体来发送和接收信号,它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方法:电容信号耦合和电化信号耦合。电容信号耦合是指利用发射器端的震荡让人体产生电场,并由接收器检测电场的变化,从而实现通信,信号由发射机电极间的电位控制。在电化信号耦合信号由流过人体的电流控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耳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蓝牙耳机在现有技术的蓝牙耳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包含了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的蓝牙模块,以使蓝牙耳机与移动终端通过蓝牙连接,以及用于实现播放功能的扬声器等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详细说明本申请中涉及改进的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蓝牙耳机100包括:耳机壳体101、接收电极102、信号接收模块103和耳机芯片104。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具体而言,接收电极102至少部分外露于耳机壳体101外表面,以用于与人体相接触。
可选的,接收电极102直接贴设在耳机壳体101的外表面,凸露于耳机壳体101外表面。
可选的,在耳机壳体101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凹槽,凹槽的形状与接收电极102的外形相适配,接收电极102设置于凹槽内,可以部分凸露于耳机壳体101的外表面,不仅能够使接收电极102与人体接触,而且可以更好地固定接收电极102,相比较直接贴于耳机壳体101,更不容易掉落。接收电极102也可以与耳机壳体101的表面持平或者略凹,但是能够使接收电极102外露于耳机壳体101即可。
当耳机壳体101置入耳朵内时,外露在耳机壳体101外表面的接收电极102可与耳朵相接触。
如图1所示,接收电极102为片状结构,贴设于耳机壳体101外表面,接收电极102靠近耳机壳体101位于耳朵内的一侧。
如图2所示,接收电极102为围设于耳机壳体101的外表面的环形结构,以使得耳机壳体101置于耳朵内时接收电极102至少部分与耳朵保持接触。可选的,接收电极102靠近耳机壳体101位于耳朵内的一侧。
接收电极102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铝或者合金。接收电极102 可以采用粘胶方式固定于耳机壳体101的外表面。
具体而言,信号接收模块103设置于耳机壳体101内,并与接收电极102相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可穿戴设备200(后面详细介绍)发射并通过人体传输至接收电极102的控制信号。
具体的,信号接收模块103与接收电极102电性连接。
将耳机壳体101放入耳朵内,接收电极102与人体相接触。
具体而言,耳机芯片104设置于耳机壳体101内,并与信号接收模块103相连接。
信号接收模块103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送给耳机芯片104,耳机芯片104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指令可以是包括歌曲选择、耳机开关、暂停、播放、下一曲、上一曲,顺序播放、随机播放、音量调节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蓝牙耳机100与移动终端的通信可以通过蓝牙协议进行,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无线通信协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通信内容例如可以为语音通话信息、歌曲信息甚至控制信号等内容的传输,一方面蓝牙耳机100 通过蓝牙模块接收移动终端的歌曲信息、音频信息并进行播放,另一方面,当蓝牙耳机100接收可穿戴设备200通过人体传输的控制信号所对应的指令,需要向移动终端发出控制信号时,同样也是通过蓝牙模块发送,进而由移动终端接收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牙耳机100,设置用于与人体相接触的接收电极102,用于接收外部可穿戴设备200发射并通过人体传输至接收电极102的控制信号的信号接收模块103,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的耳机芯片104。将蓝牙耳机100与控制的结构即可穿戴设备200分开设计,在对蓝牙耳机100进行控制的时候不需要通过直接对蓝牙耳机100本身进行触摸式接触操作,而是利用外部可穿戴设备200来控制蓝牙耳机100,能够避免由于直接按压耳机造成耳朵不适或者耳机佩戴不牢的问题,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相关技术中,当人体通信用来传输音频等要求高信噪比的信号时,由于人体上的高频噪声很容易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耦合进入信号接收端。为了提高音质,一般采用增大人体电极面积的方法解决,这样会导致耳机增重,影响美观,不利于微型化。而本方案仅传输简单的控制命令,故对信号质量要求并不高,能够充分发挥人体通信的连接方便、不易受外界干扰、低功耗、无频段干扰、对外辐射小等优点等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耳机100还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检测蓝牙耳机 100是否入耳的检测件;检测件与耳机芯片104相连接,以用于将检测数据传输至耳机芯片104。
具体的,如图1所示,检测件包括触控传感器105,触控传感器105 至少部分凸露于所述耳机壳体101的外表面,以用于与人体(耳朵)相接触。
在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传感器105的工作原理前,需先了解触摸屏的基本工作原理,即两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就会形成电容,形成的电容与两个带电导体的距离成反比、面积成正比,也就是说,当两个带电导体在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其形成的电容会逐渐增大。
具体地,当手指触摸在触摸屏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讲,电容是直接导体,会影响电路整体电容特性,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人体的电路感应工作。也就是说,当手指和触摸屏接触时,触摸屏电容会发生变化,此时,控制IC通过检测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触摸。
可选的,触控传感器105可以是触摸屏、柔性屏、柔性触控显示屏等可以感应到电容变化的元器件。该触控传感器105在未与耳朵接触或者人体其他部位接触时,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容不会发生改变,当耳机放入耳朵时,耳朵会与触控传感器105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通过读取触控传感器105中电容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耳机是否放入耳朵中。
可选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件可以为红外线传感器等结构。
当检测件检测到耳机置于耳朵内时,耳机才能播放音乐,避免耳机不在耳朵内时还在播放音乐,造成用户体验差的同时还浪费电源,在耳机置于耳朵内时才能播放音乐还可以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200。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可穿戴设备200包括支架201、发射电极202、设备芯片204 以及信号发射模块203。
具体的,发射电极202至少部分外露于支架201的一外表面,以用于与人体相接触;
设备芯片204设置于支架201内;
信号发射模块203,信号发射模块203与支架201固定连接,并分别与发射电极202以及设备芯片电连接;
设备芯片204用于控制信号发射模块203通过发射电极202以及人体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外部蓝牙耳机100,以控制蓝牙耳机100执行相应的指令。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设备芯片204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发射模块203发射控制信号,信号发射模块203发射控制信号至发射电极202,控制信号通过发射电极202、人体发送至外部蓝牙耳机100,以控制蓝牙耳机100执行相应的指令。
参阅图3和图4,图4为图3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 201包括环状本体2011,环状本体2011可戴于人体的手指或者腕部。
发射电极202设置于环状本体2011的内表面20111。具体的,发射电极202也为环形结构,贴合于环状本体2011的内表面20111。当环状本体2011戴于人体的手指或者腕部时,位于环状本体2011的内表面的发射电极202与手指或者腕部相接触,以实现发射电极202与人体相接触。
如图3所示,图中示意出信号发射模块203设置于环状本体2011 内部。具体的,在环状本体201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图未示),设备芯片204和信号发射模块203均设置于容纳腔内。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图3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射电极202为一个首尾不相连的呈弧形的片状结构2021,沿着环状本体2011的内表面20111设置。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射电极202包括多个不连续的片状结构2021,所有的片状结构2021沿着环状本体2011的内表面20111 设置,且所有的片状结构2021之间电性连通。具体的,在环状本体2011 内部设置有连接所有的片状结构2021的连接件2022,连接件2022可以为电路板,或者其他可以导电的环形结构。
发射电极202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铝或者合金。发射电极202 可以采用粘胶方式固定于环状本体2011的内表面20111。
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200可穿戴于人体的手指或者腕部,或者贴于人体的某个部位,例如手臂、胳膊、手背等地,通过设备芯片204 接收控制信号然后控制信号发射模块203发射控制信号,信号发射模块 203发射控制信号至发射电极202,控制信号通过发射电极202、人体发送至外部蓝牙耳机100,以控制蓝牙耳机100执行相应的指令。
参阅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1包括弹性片2012,弹性片2012的一侧设有发射电极202,以用于与人体接触。
设备芯片204和信号发射模块203均设置于弹性片2012内,在弹性片2012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图未示),以容置设备芯片204和信号发射模块203。
为了将可穿戴设备200固定于人体皮肤同时使得发射电极202与人体相接触,在弹性片2012设有发射电极202的一侧还设置有具有粘性的粘合件206,粘合件206与发射电极202的平面同平面,以使可穿戴设备200固定在人体皮肤上同时使得发射电极202与人体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200可以粘合在人体不同的位置,优选的,粘合在眼睛可以看到的地方,而且比较便于操作的地方,例如手臂、手背等位置。
如图3和图8所示,可穿戴设备200还进一步包括设于支架201的有操作组件205;
操作组件205与设备芯片204相连接,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信号,并将输入信号发送给设备芯片20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组件205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按键,通过检测用户按压按键的动作获取用户的输入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组件205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的触摸按钮 2051(触摸按钮2051实际上是看不到的,在这里用虚线只是为了表示触摸按钮2051的区域),通过检测用户的触摸动作获取用户的输入信号。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控制系统。具体而言,包括如前所述的蓝牙耳机100和可穿戴设备200。请一并参阅图10、图11和图12,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利用人体通信的示意图,图11是图 10中的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中的可穿戴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而言,可穿戴设备200通过发射电极202、人体将控制信号发送至蓝牙耳机100,以使蓝牙耳机100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在发射电极202与人体相接触、接收电极102与人体相接触的条件下,设备芯片204控制信号发射模块203发送控制信号,信号发射模块203发射控制信号至发射电极202,控制信号通过发射电极202加载到人体上,再通过人体传输至接收电极102,接收电极102上的控制信号传递至信号接收模块103,信号接收模块103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送给耳机芯片104,耳机芯片104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备芯片204根据预设的控制指令直接控制信号发射模块203发送控制信号。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备芯片204接收用户的输入信号,并将用户的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发射给信号发射模块203,信号发射模块203发射控制信号至发射电极202。用户的输入信号可以是通过检测用户对操作组件205进行的操作获得,涉及的操作例如可以是按压相应的按键或者触摸相应的触摸按钮205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应的指令可以是包括歌曲选择、耳机开关、暂停、播放、下一曲、上一曲,顺序播放、随机播放、音量调节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的蓝牙耳机100、移动终端300以及可穿戴设备200组成的通信系统间的信号传输关系如前所述,此处不予赘述。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控制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200和蓝牙耳机100,可穿戴设备200可穿戴于手指或者腕部,或者贴于身体的某个部位,例如手臂、胳膊、手背等地,通过设备芯片204接收控制信号然后控制信号发射模块203发射控制信号,信号发射模块203发射控制信号至发射电极202,控制信号通过发射电极202、人体发送至外部蓝牙耳机100,以控制蓝牙耳机100执行相应的指令。
第一方面,现有的蓝牙耳机将操作组件205设置于耳机,需要抬手去耳朵边摸索操作组件205,由于人眼睛也看不到,操作组件205又比较小不容易摸索到,寻找时间也比较久,操作非常不方便,相比较而言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可以戴在人眼睛看得到的地方,使得摸索非常方便,操作也很方便;
第二方面,现有的蓝牙耳机将操作组件205设置于耳机,无论是入耳式还是挂耳式,在触摸按压耳机时均会给耳朵施加受力,容易造成耳朵不适或者耳机佩戴不牢等问题,相比较而言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 200避免了触摸按压耳机上的操作组件给耳朵带来的不适感或者导致耳机佩戴不牢的问题;
第三方面,现有的蓝牙耳机将操作组件205设置于耳机,操作方式较为复杂,具体的,考虑到蓝牙耳机的大小或者重量问题,按键或者触摸按钮往往只有一个,因此能够识别的手部动作只有按压这一个二维动作,所以在多种功能切换的时候,经常需要复杂的操作组合。相比较而言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可以设置多个触摸按钮2051或者按键,触摸按钮2051或者按键的数量越多,则能够实现的功能越多,操作起来越方便;
相关技术中,当人体通信用来传输音频等要求高信噪比的信号时,由于人体上的高频噪声很容易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耦合进入信号接收端。为了提高音质,一般采用增大人体电极面积的方法解决,这样会导致耳机增重,影响美观,不利于微型化。而本方案仅传输简单的控制命令,故对信号质量要求并不高,能够充分发挥人体通信的连接方便、不易受外界干扰、低功耗、无频段干扰、对外辐射小等优点等特性。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利用人体通信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移动终端,蓝牙耳机100与移动终端300通过蓝牙连接,以实现播放移动终端中的音频或者实现电话语音的功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前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蓝牙耳机的控制方法。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1、接收控制信号;
其中,控制信号由外部可穿戴设备200发射并通过人体传输至蓝牙耳机10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100设置有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接收电极102,可穿戴设备200发射的控制信号经由人体传输至接收电极102被蓝牙耳机100接收。
进一步的,在S101接收控制信号之前还包括:
检测接收电极是否与人体相接触。
当接收电极102与人体相接触,控制信号才能够传输至蓝牙耳机 100,因此可以在接收控制信号之前增加检测接收电极102是否与人体相接触的步骤,以使控制方法更加精准有效。如果为是,则进入S101,如果为否,则继续检测接收电极102是否与人体相接触或者程序停止。
S102、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将耳机壳体101放入耳朵内,实现接收电极102与人体相接触,信号接收模块103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送给耳机芯片 104,耳机芯片104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本实施例中在对蓝牙耳机100进行控制操作时,不需要通过直接对蓝牙耳机100本身进行触摸式接触操作,而是利用外部的可穿戴设备200 来控制蓝牙耳机100,能够避免由于直接按压耳机造成耳朵不适或者耳机佩戴不牢的问题,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相关技术中,当人体通信用来传输音频等要求高信噪比的信号时,由于人体上的高频噪声很容易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耦合进入信号接收端。为了提高音质,一般采用增大人体电极面积的方法解决,这样会导致耳机增重,影响美观,不利于微型化。而本方案仅传输简单的控制命令,故对信号质量要求并不高,能够充分发挥人体通信的连接方便、不易受外界干扰、低功耗、无频段干扰、对外辐射小等优点等特性。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S103与图14实施例相同。
S101接收控制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S103、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入耳。
在本步骤中,蓝牙耳机100设有用于检测蓝牙耳机100是否入耳的检测件,检测件可以采用触控传感器105,该触控传感器105在未与耳朵接触或者人体其他部位接触时,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容不会发生改变,当耳机放入耳朵时,耳朵会与触控传感器105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通过读取触控传感器105中电容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耳机是否放入耳朵中。检测件也可以采用红外线传感器等器件。
S104、如果为是,则确定蓝牙耳机处于可播放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检测蓝牙耳机100是否入耳的检测件,如果为是的话,确定蓝牙耳机100处于可播放状态,接下来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200控制蓝牙耳机100开始播放、暂停、进入下一曲、返回上一曲、音量大、音量小等程序,具体包括S101、S102。如果为否,则可以再次检测蓝牙耳机100是否入耳或者程序停止。
通过检测蓝牙耳机100是否入耳使得耳机不在耳朵内时无法播放音乐,这样一来可以提醒用户耳机可能没有入耳,同时还避免耳机不在耳朵内依然播放音乐导致浪费电源的问题,在耳机置于耳朵内时才能播放音乐还可以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前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S201、接收输入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200设有操作组件205,操作组件205 接收用户的输入信号,并发送给设备芯片2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200的设备芯片204可以接收例如红外线、语音等输入信号。
S202、将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并发射控制信号。
可穿戴设备200中的设备芯片204将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并控制信号发射模块203将该控制信号发射出去。
S203、控制信号经人体传输至外部蓝牙耳机,以使蓝牙耳机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信号发射模块203发射出去的控制信号到达发射电极202,发射电极202强控制信号加载在人体,并经人体传输至蓝牙耳机100。
在S201接收输入信号之前还进一步包括:
检测发射电极202是否与人体相接触。只有当发射电极202与人体相接触后,控制信号才能通过人体传输至蓝牙耳机100,设置步骤检测发射电极202是否与人体相接触可以使控制方法更加精准有效。如果为是,则进入S201,如果为否,则再次检测发射电极202是否与人体相接触或者程序停止。
本实施例中,在对蓝牙耳机100进行控制操作时,不需要通过直接对蓝牙耳机100本身进行触摸式接触操作,而是利用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200来控制蓝牙耳机,能够避免由于直接按压耳机造成耳朵不适或者耳机佩戴不牢的问题,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相关技术中,当人体通信用来传输音频等要求高信噪比的信号时,由于人体上的高频噪声很容易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耦合进入信号接收端。为了提高音质,一般采用增大人体电极面积的方法解决,这样会导致耳机增重,影响美观,不利于微型化。而且本方案仅传输简单的控制命令,故对信号质量要求并不高,能够充分发挥人体通信的连接方便、不易受外界干扰、低功耗、无频段干扰、对外辐射小等优点等特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前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申请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301、可穿戴设备接收输入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200设置有操作组件205,通过操作组件205接收用户的输入信号,并将输入信号发送给设备芯片2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200的设备芯片204可以接收例如红外线、语音等输入信号。
S302、可穿戴设备将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并发射控制信号。
设备芯片204将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并进行发射。
S303、可穿戴设备将控制信号经人体传输至蓝牙耳机。
可穿戴设备200的设备芯片204发射的控制信号发射至发射电极202,发射电极202将控制信号加载在人体上,经由人体传输至蓝牙耳机100,具体的。传输至蓝牙耳机100的接收电极102,再传输至蓝牙耳机100的信号接收模块103。
S304、蓝牙耳机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信号接收模块103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送给耳机芯片104,耳机芯片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其中,指令可以是包括歌曲选择、耳机开关、暂停、播放、下一曲、上一曲,顺序播放、随机播放、音量调节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例如,当蓝牙耳机100在播放的过程中,用户想要换下一曲,在可穿戴设备上发出下一曲的操作信号,可穿戴设备200检测到用户的操作产生带有更换下一曲的指令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经人体传输至蓝牙耳机100,蓝牙耳机100根据控制信号执行更换下一曲的指令。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8,图18为本申请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S301至S304与图17实施例中的S301 至S30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301可穿戴设备接收输入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S305、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入耳。
在本步骤中,蓝牙耳机100设有用于检测蓝牙耳机100是否入耳的检测件,检测件采用触控传感器105,该触控传感器105在未与耳朵接触或者人体其他部位接触时,触控传感器105的电容不会发生改变,当耳机放入耳朵时,耳朵会与触控传感器105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通过读取触控传感器105中电容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耳机是否放入耳朵中。
S306、如果为是,则确定蓝牙耳机处于可播放状态。
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入耳,如果为是,则确定蓝牙耳机处于可播放状态,当确定蓝牙耳机处于可播放状态之后,实施可穿戴设备200对蓝牙耳机100的下一控制过程,下一控制过程具体包括S301至S304。
在一些场景中,蓝牙耳机在播放、下一曲、上一曲、音量大、音量小等这些指令执行完毕之后均开始播放的动作,实际上都可以实施首先确定蓝牙耳机100属于是否能够播放的状态,如果能够播放才播放,不能够则不播放。
具体的,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S301至S304与图17实施例中的S301至S30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当蓝牙耳机执行完更换下一曲的指令后,蓝牙耳机 100进入播放音乐的程序,在进入播放音乐的程序之前进行判断蓝牙耳机100是否处于可播放状态,方法如下:
S304、蓝牙耳机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之后还包括:
S307、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入耳;
S308、如果为是,则确定蓝牙耳机处于可播放状态;
S309、蓝牙耳机进入播放程序。
这样设置使得耳机不在耳朵内时无法播放音乐,可以提醒用户耳机可能没有入耳,同时还避免耳机不在耳朵内依然播放音乐导致浪费电源的问题,在耳机置于耳朵内时才能播放音乐还可以提升耳机的续航能力。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通过接收输入信号,将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发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通过发射电极202、人体发送至蓝牙耳机 100,以控制蓝牙耳机100执行相应的指令。在对蓝牙耳机100进行控制操作时,不需要通过直接对蓝牙耳机100本身进行触摸式接触操作而是利用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200来控制蓝牙耳机100,能够避免由于直接按压耳机造成耳朵不适或者耳机佩戴不牢的问题,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相关技术中,当人体通信用来传输音频等要求高信噪比的信号时,由于人体上的高频噪声很容易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耦合进入信号接收端。为了提高音质,一般采用增大人体电极面积的方法解决,这样会导致耳机增重,影响美观,不利于微型化。而本方案仅传输简单的控制命令,故对信号质量要求并不高,能够充分发挥人体通信的连接方便、不易受外界干扰、低功耗、无频段干扰、对外辐射小等优点等特性。
有关研究表明随着信号频率的上升,大部分活组织或器官的介电常数大幅下降,同时电导率显著提高,意味着人体通信应在较高的频率上进行,以减小通信过程中信号的衰减。然而,频率提高时,信号的波长会相应变短,当波长接近人的身高时,人体会作为射频天线向周围发射电磁波,造成通信信号的耗散,甚至导致通过空气耦合的信号逐渐超过通过人体耦合的信号,过高频率的信号也不适宜用来进行人体通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信号频率选取在10kHz~100MHz这一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与外部移动终端通过蓝牙连接,所述蓝牙耳机包括:
耳机壳体,
接收电极,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耳机壳体外表面,以用于与人体相接触;其中,所述接收电极为围设于所述耳机壳体的外表面的环形结构,以使得所述耳机壳体置于耳朵内时所述接收电极至少部分与耳朵保持接触;
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内,并与所述接收电极相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可穿戴设备发射并通过人体传输至所述接收电极的控制信号;
耳机芯片,所述耳机芯片设置于所述耳机壳体内,并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相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送给所述耳机芯片,所述耳机芯片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所述蓝牙耳机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蓝牙耳机是否入耳的检测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耳机芯片相连接,以用于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所述耳机芯片;
所述检测件包括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耳机壳体的外表面,以用于判断耳机是否与耳朵相接触。
2.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可戴于人体的手指或者腕部;所述环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
发射电极,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一外露的表面,以用于与人体相接触;其中,所述发射电极贴合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表面,当所述环状本体戴于手指或者腕部时,所述发射电极与手指或者腕部相接触,以实现所述发射电极与人体相接触;
设备芯片,所述设备芯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信号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发射电极、所述设备芯片电连接;
所述设备芯片用于控制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射控制信号,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射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发射电极,所述控制信号通过所述发射电极、人体发送至外部蓝牙耳机,以控制蓝牙耳机执行相应的指令;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与所述设备芯片相连接,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信号,并将所述输入信号发送给所述设备芯片;所述设备芯片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并转换成所述控制信号发射给所述信号发射模块。
3.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以及移动终端,所述蓝牙耳机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蓝牙连接,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发射电极、人体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蓝牙耳机,以使所述蓝牙耳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其中,所述设备芯片控制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射控制信号,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射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发射电极,并通过人体传输至所述接收电极,进而传递至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送给所述耳机芯片,所述耳机芯片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指令包括歌曲选择、耳机开关、暂停、播放、下一曲、上一曲,顺序播放、随机播放、音量调节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由外部可穿戴设备发射并通过人体传输至所述蓝牙耳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蓝牙耳机是否入耳;
如果为是,则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可播放状态。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输入信号;
将所述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并发射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信号经人体传输至外部蓝牙耳机,以使蓝牙耳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3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可穿戴设备接收输入信号;
可穿戴设备将所述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并发射所述控制信号;
可穿戴设备将所述控制信号经人体传输至蓝牙耳机;
蓝牙耳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穿戴设备接收输入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入耳;
如果为是,则确定蓝牙耳机处于可播放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指令包括歌曲选择、耳机开关、暂停、播放、下一曲、上一曲,顺序播放、随机播放、音量调节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CN201910745909.2A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536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5909.2A CN110536203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5909.2A CN110536203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6203A CN110536203A (zh) 2019-12-03
CN110536203B true CN110536203B (zh) 2020-09-04

Family

ID=68663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5909.2A Active CN110536203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62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9378B (zh) * 2020-02-28 2023-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035088A (zh) * 2020-08-31 2020-12-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智能穿戴设备控制无线耳机的方法
CN112543446B (zh) * 2020-12-02 2023-04-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近场通信的交互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1650A9 (en) * 2010-12-01 2012-07-26 Sonomax Technologies Inc. Advanced communication earpiece device and method
CN206775493U (zh) * 2017-06-01 2017-1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无线耳机通话手环
CN108777854A (zh) * 2018-05-25 2018-11-09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实现高质量传输立体声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52437U (zh) * 2017-12-05 2018-07-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通话手环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1650A9 (en) * 2010-12-01 2012-07-26 Sonomax Technologies Inc. Advanced communication earpiece device and method
CN206775493U (zh) * 2017-06-01 2017-1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无线耳机通话手环
CN108777854A (zh) * 2018-05-25 2018-11-09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实现高质量传输立体声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6203A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6203B (zh) 一种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9571612B2 (en) Wrist phone with improved voice quality
US1063082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20010024507A1 (en) Cellular telephone,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with voice communication unit
US20050181826A1 (en) Handheld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mobile in music-playing operation
KR100936393B1 (ko) 스테레오 블루투스 헤드셋
TWI664778B (zh) 導電蓋體、殼體元件和終端
CN113810809B (zh) 一种传感器模组和耳机
US10826171B2 (en) Conductive cover assembly of terminal and terminal
CN10141483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噪音消除方法
CN108882084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电量均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834013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电量均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649671B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及可穿戴式设备
CN210807543U (zh) 耳机收纳盒装置
WO2019201217A1 (zh) 电子设备
EP1569425A1 (en) Handheld PDA wirelessly connected to mobile phone and capable of playing MP3 music. Music is interrupted if incoming call is received.
CN110165451B (zh) Btb连接器的固定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649706B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及可穿戴式设备
CN108711894B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及可穿戴式设备
US20230327329A1 (en) Wireless wearable device
CN115377676A (zh) 天线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JP4575411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体通信端末および移動体通信方法
CN117202030A (zh) 声音输出装置、音频设备及声音输出控制方法
CN117374573A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7374572A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