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9514A - 初装载反应堆心 - Google Patents

初装载反应堆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9514A
CN1229514A CN96180456A CN96180456A CN1229514A CN 1229514 A CN1229514 A CN 1229514A CN 96180456 A CN96180456 A CN 96180456A CN 96180456 A CN96180456 A CN 96180456A CN 1229514 A CN1229514 A CN 1229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rod
control rod
territory
lateral are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80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田亚纪子
配川胜正
山中章广
成田健味
山下淳一
小山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riority to CN96180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29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229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9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初装载反应堆心的中央区域内,配置多个单位装载构型。每个单位装载构型由1条低浓缩度燃料(7),2条高浓缩度燃料(8)和1条高浓缩度燃料(9)构成正方形的单位单元,用4个十字形的控制棒(3)把该单位单元的周围围起来。各个单位装载构型的低浓缩度燃料(7),相互邻接地构成正方形的第1控制单元(2a)。与各个单位装载构型内的低浓缩度燃料(7)斜向相邻的高浓缩度燃料(9),相互邻接地构成正方形的第2控制单元(2b)。当用对角线(L1)把构成单位装载构型的高浓缩度燃料(9)分成控制棒一侧区域和反控制棒一侧区域时,存在于控制棒一侧区域内的Gd燃料棒的条数,比存在于反控制棒一侧区域内的Gd燃料棒的条数多2条以上。由于具备本构成,故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拔出第2控制单元(2b)的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

Description

初装载反应堆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沸水式核反应堆(以下,简称为BWR)的初装载反应堆心。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初装载反应堆心的释放燃耗深度,必须提高反应堆心的平均浓缩度。为此,在装入了平均浓缩度不同的多个燃料组件的初装载反应堆心中,燃料组件间的浓缩度差增大,平均浓缩度高的高浓缩度燃料组件(以下,叫做高浓缩度燃料)和平均浓缩度低的低浓缩度燃料组件(以下,叫做低浓缩度燃料)的核特性之差变大。在该特性之差大的高浓缩度燃料和低浓缩度燃料邻接的情况下,将发生热中子从热中子通量高的低浓缩度燃料向热中子通量低的高浓缩度燃料的流入。因此,高浓缩度燃料的燃料棒的输出上升,燃烧初期的最大线性输出密度MLHGR(Maximum Linear Power Heat Generation Ratio)和最小限度输出比MCPR(Minimum Critical Power Ratio)变得狭窄,改善热方面的余裕成了一个课题。
为了改善热方面的余裕,现有技术尽可能对称地在燃料组件的横截面上配置含有氧化钆的燃料棒(以下,叫做Gd燃料棒)。
在为了使初装载反应堆心高燃耗深度化而提高反应堆心的平均浓缩度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剩余反应度,在把控制棒长时间地插入到反应堆心中后再拔出来。因此,装入该控制单元的燃料组件,在横截面上的控制棒一侧的输出变得比反控制棒一侧的输出小的状态下燃烧,控制棒一侧的燃料棒的燃烧变慢。把这种情况叫做控制棒履历效果。因该控制棒履历效果的影响,在现有的初装载反应堆心中,不能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特别是在第2循环中在控制单元中使用高浓缩度燃料的情况下,热方面的余裕很狭窄。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为了高燃耗深度化而提高平均浓缩度,且在第2循环中在控制单元中使用高浓缩度燃料的初装载反应堆心中,提供可以确保热方面的余裕的初装载反应堆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在具备外形实质上是正方形,平均浓缩度不同的多个燃料组件,和十字形的多个控制棒的初装载反应堆心中,用1个平均浓缩度最低的第1燃料组件和3个平均浓缩度比该第1燃料组件高的第2燃料组件构成正方形的单位单元,在该单位单元的4个角上各配置一个上述控制棒来构成单位装载构型,把多个该单位装载构型设于反应堆心的中央区域,同时在各个单位装载构型内把与第1燃料组件斜向相邻的第2燃料组件,用其对角线划分成控制棒一侧区域和反控制棒一侧区域的情况下,使存在于控制棒一侧区域中的含氧化钆燃料棒的个数比存在于反控制棒一侧区域中的含氧化钆燃料棒的个数多2条以上。
为了研究本发明的效果,解析性地求解在第2循环中构成控制单元的高浓缩度燃料的局部峰值因数。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比较例的单位装载构型。本比较例,如下述图2所示,具备1个低浓缩度燃料7,2个高浓缩度燃料8,1个高浓缩度燃料9a。低浓缩度燃料7相当于上述第1燃料组件,高浓缩度燃料8和9a相当于上述第2燃料组件。图5中当用对角线L1把高浓缩度燃料9a分成控制棒一侧区域和反控制棒一侧区域时,控制棒一侧区域的Gd燃料棒10的个数为4条,反控制棒一侧区域的Gd燃料棒10的个数为10条。
用图5的比较例,对2种情况,解析性地求解燃耗深度20GWd/t时的与高浓缩度燃料9a内的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局部峰值因数。第1是到燃耗深度20GWd/t(相当于第2循环末期)为止未向反应堆心中插入控制棒3的第1比较例。第2是到燃耗深度10GWd/t(相当于第1循环末期)为止未向反应堆心中插入控制棒3,之后到燃耗深度20GWd/t之前在反应堆心中插入控制棒3,在20GWd/t从反应堆心中拔出控制棒3的第2比较例。
第1比较例的解析结果示于图6,第2比较例的解析结果示于图7。其中,与上述轴方向垂直的截面,表示把燃料组件的燃料有效长度在轴方向上进行24分割时,从下端开始2/24~10/24的截面。如图6和图7所示,由于控制棒履历效果的影响,第2比较例一方的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比第1比较例有所上升。此外,如图7所示,控制棒一侧的拐角的局部峰值因数变为最大。
其次,用后述的图2所示的本发明,与第2比较例同样地操作控制棒,解析性地求解燃耗深度20GWd/t的与轴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局部峰值因数,结果示于图8。当用对角线L1把高浓缩度燃料9分成控制棒一侧区域和反控制棒一侧区域时,控制棒一侧区域的Gd燃料棒10的个数为10条,反控制棒一侧区域的Gd燃料棒10的个数为4条,这两个区域的Gd燃料棒的条数差(以下,叫做Gd燃料棒差)为6条。这与图5的比较例的Gd燃料棒的分布相反。
由图8可知,倘采用本发明,则与第2比较例比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即,采用在高浓缩度燃料9内的控制棒一侧区域比反控制棒一侧区域多配置Gd燃料棒10的办法,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从由高浓缩度燃料9构成的控制单元中拔出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确保热方面的余裕。特别是,为了抑制其大小将成为最大的控制棒一侧的拐角的局部峰值因数,把Gd控制棒10配置在从高浓缩度燃料9的外侧开始数第2层的控制棒的拐角上是有效的。
其次,用图17说明Gd燃料棒差与上述局部峰值因数的抑制效果的关系。图17在横轴上示出了改变高浓缩度燃料9内的Gd燃料棒10的位置,用控制棒一侧区域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n1和反控制棒一侧区域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n2之差n1-n2定义的Gd燃料棒差,在纵轴上示出了燃料棒输出的最大值。但是,在对角线L1上存在Gd燃料棒的情况下,则作为控制棒一侧区域和反控制棒一侧区域的Gd燃料棒的条数各加上0.5条。
如图17所示燃料棒输出的最大值从Gd燃料棒差为1条附近开始下降,当变为3条以上时大体上呈现出饱和的倾向。从该倾向可知,采用使Gd燃料棒差为2条以上的办法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料棒输出的最大值。因此,采用使Gd燃料棒差为2条以上的办法,就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确保热方面的余裕。另外,更为理想的Gd燃料棒差的范围是表现出上述饱和倾向的3条以上。
图17并没有示出Gd燃料棒差的上限。但是,Gd燃料棒差是有上限的,约为燃料组件内的总燃料棒数的1/3。其理由如下。Gd燃料棒可以配置在除燃料组件的最外周以外的位置上。因此,不可能把比图18所示的燃料组件还多的Gd燃料棒配置到控制棒一侧区域。在图18的情况下,Gd燃料棒差为19条,大约为总燃料棒数74条的1/4。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初装载反应堆心的实施例1的1/4横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1的横剖面图。
图3是图2的高浓缩度燃料的轴方向上的浓缩度和氧化钆的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的燃料组件的局部切开斜视图。
图5是比较例的单位装载构型的横剖面图。
图6示出了第1比较例的局部峰值因数的解析结果。
图7示出了第2比较例的局部峰值因数的解析结果。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局部峰值因数的解析结果。
图9是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2的横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3的横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4的横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初装载反应堆心的实施例2的横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5的横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6的横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7的横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8的横剖面图。
图17是Gd燃料棒差与局部峰值因数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8是Gd燃料棒差的上限的说明图。
优选实施例
以下,用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初装载反应堆心的实施例1的1/4横剖面图。该反应堆心由208个低浓缩度燃料7,304个高浓缩度燃料8和360个高浓缩度燃料9,合计872个燃料组件构成。低浓缩度燃料7的平均浓缩度比高浓缩度燃料8的平均浓缩度低。高浓缩度燃料8和9的平均浓缩度相等。
在从反应堆心的外侧数比第2层往内侧的中央区域上,配置有多条图2所示那样的单位装载构型。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1的横剖面图。本单位装载构型用1个低浓缩度燃料7,2个高浓缩度燃料8和1个高浓缩度燃料9构成正方形的单位单元,用4个十字形的控制棒3把该单位单元的周围围起来。在图1的反应堆心内装入了128个单位装载构型。
在反应堆心的中央区域内,各个单位装载构型的低浓缩度燃料7被配置为相互邻接地构成正方形的第1控制单元2a。此外,与各个单位装载构型内的低浓缩度燃料7斜向相邻的高浓缩度燃料9,则被配置为相互邻接地构成正方形的第2控制单元2b。即,构成第1控制单元2a和第2控制单元2b的4个单位装载构型,分别被配置为对第1控制单元2a和第2控制单元2b的中心旋转对称。
图1的反应堆心,具备29个第1控制单元2a和32个第2控制单元2b。在第1循环中,把控制棒3插入到第1控制单元2a中,在第2循环中主要把控制棒3插入第2控制单元2b中。
构成单位装载构型的的各个燃料组件,燃料棒6被配置成9行9列(9×9)的正方形,在其内部,配置2条流有水的粗口径的挤水棒(water rod)5。2条的挤水棒5配置到可以配置7条燃料棒的区域内。
实际的燃料组件,如图4的局部切开斜视图所示,由上部固定板4a,下部固定板4d,通道固定器4b,衬垫4c,挤水棒5(未画出),燃料棒6,元件盒(channel box)4等构成。安装在上部固定板4a的一个拐角处的通道固定器4b用来把燃料组件固定到控制棒上。因此,从单个燃料组件来看的话,控制棒一侧区域相当于存在着通道固定器一侧的区域。
构成图2的单位装载构型的高浓缩度燃料9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4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内配置10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内配置4条,其条数差(Gd燃料棒差)为6条。此外,高浓缩度燃料8内的Gd燃料棒的条数为15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内配置5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内配置10条。
图3示出了在图2的高浓缩度燃料9的轴方向上的浓缩度和氧化钆的分布。高浓缩度燃料9,由在燃料有效长度的全长上含有铀燃料不含氧化钆的燃料棒A~D,和在燃料有效长度的全长上含有铀燃料,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在1/24~22/24的范围内含有氧化钆的Gd燃料棒G,和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边开始,在1/24~15/24的范围内含有铀燃料不含氧化钆的短长度的燃料棒E,和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在1/24~15/24的范围内含有铀燃料,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在1/24~8/24的范围内含有氧化钆的Gd燃料棒F构成,各个燃料棒的条数如图3所示。
燃料棒A~D和Gd燃料棒G在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的0/24~1/24的下端区域和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的22/24~24/24的上端区域内,装入了天然铀(浓缩度0.711wt%)。燃料棒A~D,在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的1/24~22/24的范围内,分别装入了4.9,4.4,4.0,3.1wt%的铀燃料。Gd燃料棒G,在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的1/24~22/24的范围内,装入了4.4wt%的铀燃料和7.5wt%的氧化钆。Gd燃料棒F,在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的1/24~8/24的范围内,装入了4.4wt%的铀燃料和7.5wt%的氧化钆,在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的1/24~15/24的范围内,装入了4.4wt%的铀燃料。短长度的燃料棒E,在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的1/24~15/24的范围内,装入了4.9wt%的铀燃料。
高浓缩度燃料9将图3的燃料棒进行组合,使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的1/24~15/24的区域内与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平均浓缩度大约为4.59wt%,使从燃料有效长度的下端开始的15/24~24/24的区域内与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平均浓缩度大约为4.56wt%。
此外,图2的低浓缩度燃料7,在有效长度的下端区域和上端区域内装入了天然铀燃料而不含氧化钆,其平均浓缩度比高浓缩度燃料8和9都低。
倘采用本实施例,由于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变成为比2条大的6条,故如图17所示,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拔出第2控制单元2b的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所以可以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特别是采用把Gd燃料棒配置到从高浓缩度燃料9的外侧数第2层的控制棒一侧的拐角上的办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控制棒一侧的拐角的局部峰值因数。另外,由于在输出比较高的反应堆心的中央区域上的燃料组件的装载构型大体上是均一的,故可以降低反应堆心内的径向峰化,这对确保热方面的余裕也有好处。
此外,作为本实施例的高浓缩度燃料8,可以用仅仅含有铀燃料的铀燃料组件(以下,叫做铀燃料),或者含有钚燃料的MOX燃料组件(以下,叫做MOX燃料)。此外还可以把2个高浓缩度燃料8换成为铀燃料和MOX燃料。在这种情况下,含有铀和钚的平均浓缩度只要比低浓缩度燃料7高就可以。
其次,用图9说明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2。图9示出了实施例2的横剖面图。构成本单位装载构型的高浓缩度燃料9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6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11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5条,Gd燃料棒差为6条。此外高浓缩度燃料8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2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6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6条。
在本实施例中,也采用使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为比2条大的6条的办法,与图2的实施例1一样,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拔出第2控制单元2b的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
如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示,与单位装载构型内的高浓缩度燃料8的Gd燃料棒差的大小无关地,采用使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为2条以上的办法,可以抑制由控制棒履历效果所产生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
其次,用图10说明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3。图10示出了实施例3的横剖面图。构成本单位装载构型的高浓缩度燃料9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2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7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5条,Gd燃料棒差为2条。此外高浓缩度燃料8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3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3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10条。
在本实施例中,也采用使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为2条的办法,与图2的实施例1一样,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拔出第2控制单元2b的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
其次,用图11说明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4。图11示出了实施例4的横剖面图。除低浓缩度燃料7,高浓缩度燃料8和9之外,还使用了中浓缩度燃料组件(以下,叫做中浓缩度燃料)14。中浓缩度燃料14的平均浓缩度比高浓缩度燃料8和9低,比低浓缩度燃料7高。
高浓缩度燃料9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2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10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2条,Gd燃料棒差为8条。此外高浓缩度燃料8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3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3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10条。中浓缩度燃料14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5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2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3条。
象本实施例那样,即便是在单位装载构型中设置中浓缩度燃料14的情况下,也采用使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为比2条大的8条的办法,与图2的实施例1一样,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拔出第2控制单元2b的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
图12示出了把图11的单位装载构型配置到反应堆心的中央区域的本发明的初装载反应堆心的实施例2的1/4横剖面图。在本反应堆心中,第1控制单元2a,第2控制单元2b,低浓缩度燃料7和高浓缩度燃料9与图1的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把高浓缩度燃料8的一部分换为中浓缩度燃料14,在反应堆心的中央区域内装入172个高浓缩度燃料8和132个中浓缩度燃料14。
其次,用图13说明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5。图13示出了实施例5的横剖面图。在构成本实施例的单位装载构型的4个燃料组件内,3个高浓缩度燃料8和9,与图9的实施例2是相同的,低浓缩度燃料7不同。本实施例的低浓缩度燃料7把燃料棒6配置成8行8列(8×8)的正方网格状,在内部可以配置4条燃料棒的区域上配置了1条粗口径的挤水棒5。
在本实施例中,也与图9的实施例2一样,采用使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为比2条大的6条的办法,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拔出第2控制单元2b的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
象本实施例那样,即便是用形状不同的燃料组件构成单位装载构型,采用使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为2条以上的办法,也可以抑制因控制棒履历效果所产生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
其次,用图14说明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6。图14示出了实施例6的横剖面图。构成本实施例的单位装载构型的4个燃料组件的形状,与图13的低浓缩度燃料7的形状相同。在图14中,15是从装入反应堆心时就含有钚的MOX燃料。MOX燃料15具有不含氧化钆的燃料棒16和含氧化钆的Gd燃料棒17。燃料棒16的一部分和Gd燃料棒17的一部分含有钚。当然,Gd燃料棒17还可以作成为不含钚的构成。
高浓缩度燃料9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3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8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5条,Gd燃料棒差为3条。此外,MOX燃料15内的Gd燃料棒17的条数为13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5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8条。
象本实施例那样即便是燃料组件的形状变了,采用使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至少为2条以上的办法,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拔出第2控制单元2b的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把2条含钚的MOX燃料15和2条不含钚的低浓缩度燃料7和高浓缩度燃料9配置为互相斜向相邻,但也可以把MOX燃料一方置换为高浓缩度燃料8。
其次,用图15说明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7。图15示出了实施例7的横剖面图。构成本实施例的单位装载构型的4个燃料组件,如图2的实施例1一样,把燃料棒配置为9×9的正方网格状。在其内部设有1个水箱13。水箱13占有可以配置9条燃料棒的区域,燃料组件内的燃料棒的条数为72条。
本实施例的高浓缩度燃料9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2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9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3条,Gd燃料棒差为6条。此外高浓缩度燃料8内的Gd燃料棒10的条数为13条,在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10条,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配置3条。
在本实施例中,也与图2的实施例1一样,采用使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为比2条大的6条的办法,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拔出第2控制单元2b的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
其次,用图16说明本发明的单位装载构型的实施例8。图16示出了实施例8的横剖面图。构成本实施例的单位装载构型的高浓缩度燃料8和9与图2的实施例1是相同的,低浓缩度燃料7不同。低浓缩度燃料7把挤水棒5配置在从燃料组件的中央偏向一方的位置上。
象本实施例那样,即便是挤水棒从燃料组件的中央偏向一方,采用使高浓缩度燃料9的Gd燃料棒差为2条以上的办法,即便是在第2循环结束后拔出第2控制单元2b的控制棒3,也可以抑制控制棒一侧的局部峰值因数的上升,可以充分地确保热方面的余裕。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倘采用本发明,即便是为了高燃耗深度化而提高平均浓缩度,而且,即便是在第2循环中在控制单元内使用高浓缩度燃料的初装载反应堆心中,也可以确保热方面的余裕。

Claims (9)

1.一种初装载反应堆心,具备外形实质上是正方形,平均浓缩度不同的多个燃料组件,和十字形的多个控制棒,其特征是:
用一个平均浓缩度最低的第1燃料组件和3个平均浓缩度比该第1燃料组件高的第2燃料组件构成正方形的单位单元,
在该单位单元的4个角上各配置一个上述控制棒来构成单位装载构型,把多个该单位装载构型设于反应堆心的中央区域,
同时在各个单位装载构型内把与第1燃料组件斜向相邻的第2燃料组件,用其对角线划分成控制棒一侧区域和反控制棒一侧区域的情况下,使存在于控制棒一侧区域中的含氧化钆燃料棒的个数比存在于反控制棒一侧区域中的含氧化钆燃料棒的个数多2条以上。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装载反应堆心,其特征是:上述多个单位装载构型被配置得使各个单位装载构型内的与上述第1燃料组件斜向相邻的第2燃料组件相互邻接地构成正方形的控制单元。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初装载反应堆心,其特征是:在上述控制棒一侧区域内存在的含氧化钆燃料棒的个数,比在反控制棒一侧区域内存在的含氧化钆燃料棒的个数,多3~19条。
4.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初装载反应堆心,其特征是:与上述第1燃料组件斜向相邻的第2燃料组件,在从上述控制棒一侧区域内的外侧数第2层的拐角上,备有含氧化钆的燃料棒。
5.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初装载反应堆心,其特征是:在与上述第1燃料组件斜向相邻的第2燃料组件以外的2条第2燃料组件内,至少是一条含有钚。
6.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初装载反应堆心,其特征是:上述燃料组件把燃料棒配置成9行9列的网格状,在该燃料组件的内部的可以配置7条燃料棒的区域上配置2条粗口径的挤水棒。
7.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初装载反应堆心,其特征是:上述燃料组件把燃料棒配置成9行9列的网格状,在该燃料组件的内部的可以配置9条燃料棒的区域上配置1个水箱。
8.一种初装载反应堆心,具备外形实质上是正方形,含有钚的多个第1燃料组件,和外形实质上是正方形,不含钚的多个第2燃料组件,和十字形的多个控制棒,其特征是:
使2个上述第1燃料组件和2个上述第2燃料组件相互斜向相邻地构成正方形的单位单元,
在该单位单元的4个角上各配置一个上述控制棒来构成单位装载构型,把多个该单位装载构型设于反应堆心的中央区域,
同时在把上述第2燃料组件内平均浓缩度高的一方,用其对角线划分成控制棒一侧区域和反控制棒一侧区域的情况下,使存在于控制棒一侧区域中的含含氧化钆燃料棒的个数,比存在于反控制棒一侧区域中的含含氧化钆燃料棒的个数多2条以上。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初装载反应堆心,其特征是:上述多个单位装载构型被配置得使各个单位装载构型内的上述平均浓缩度高的第2燃料组件相互邻接地构成正方形的控制单元。
CN96180456A 1996-09-04 1996-09-04 初装载反应堆心 Pending CN1229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80456A CN1229514A (zh) 1996-09-04 1996-09-04 初装载反应堆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80456A CN1229514A (zh) 1996-09-04 1996-09-04 初装载反应堆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9514A true CN1229514A (zh) 1999-09-22

Family

ID=5127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80456A Pending CN1229514A (zh) 1996-09-04 1996-09-04 初装载反应堆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2951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7713C (zh) * 2003-02-25 2007-05-23 西屋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建立核反应堆堆芯燃料组件装填模式的方法
CN1328730C (zh) * 2004-12-03 2007-07-25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堆芯装载方法
CN101226782B (zh) * 2007-10-19 2012-03-28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压水堆核电站百万千瓦机组首循环堆芯装载方法
CN109585037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芯
CN109994233A (zh) * 2019-04-08 2019-07-0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模块式小型堆的部分低泄漏装载换料方法
CN114446497A (zh) * 2022-02-17 2022-05-0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基于方形燃料组件的超高通量反应堆堆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7713C (zh) * 2003-02-25 2007-05-23 西屋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建立核反应堆堆芯燃料组件装填模式的方法
CN1328730C (zh) * 2004-12-03 2007-07-25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堆芯装载方法
CN101226782B (zh) * 2007-10-19 2012-03-28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压水堆核电站百万千瓦机组首循环堆芯装载方法
CN109585037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芯
CN109585037B (zh) * 2017-09-28 2024-05-03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芯
CN109994233A (zh) * 2019-04-08 2019-07-0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模块式小型堆的部分低泄漏装载换料方法
CN109994233B (zh) * 2019-04-08 2022-02-2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模块式小型堆的部分低泄漏装载换料方法
CN114446497A (zh) * 2022-02-17 2022-05-0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基于方形燃料组件的超高通量反应堆堆芯
CN114446497B (zh) * 2022-02-17 2024-04-1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基于方形燃料组件的超高通量反应堆堆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4432C (zh) 原子反应堆堆芯和原子反应堆运转方法
CN1006338B (zh) 燃料组件和核反应堆
CN1197275A (zh) 沸水型核反应堆堆芯及其控制方法
JP3531011B2 (ja) 燃料集合体及び原子炉
CN1229514A (zh) 初装载反应堆心
JPH07101237B2 (ja) 燃料集合体及び原子炉
JP2000019280A (ja) 軽水冷却型原子炉の炉心および同原子炉の運転方法
EP1149387B1 (en) Control rod
JPH04143694A (ja) 燃料集合体
CN1898752A (zh) 包含富集铀且不含钚的压水式核反应堆用组件
TW201312589A (zh) 燃料棒間具有不同間距的核燃料組件
US5207979A (en) Nuclear fuel assemblies and reactor cores including them
JP2931573B2 (ja) 燃料集合体
US9984776B2 (en) Fuel assembly for a nuclear boiling water reactor
JP2713983B2 (ja) 原子炉用燃料集合体
EP0230613B1 (en) Nuclear fuel assembly
FI71624C (fi) Saett att utbyta braensle i en laettvattenkokarreaktor.
JP7437258B2 (ja) 燃料集合体
JP4800659B2 (ja) 増殖炉になり得る高転換比のabwr炉心
JP2966877B2 (ja) 燃料集合体
JP2002189094A (ja) 沸騰水型原子炉用燃料集合体
EP0389219B1 (en) Nuclear fuel assemblies and reactor cores including them
JP3309797B2 (ja) 燃料集合体
JP2656279B2 (ja) 沸騰水型原子炉用燃料集合体
JPH0713663B2 (ja) 燃料集合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