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2328A - 低温商品陈列柜 - Google Patents

低温商品陈列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2328A
CN1222328A CN 98119203 CN98119203A CN1222328A CN 1222328 A CN1222328 A CN 1222328A CN 98119203 CN98119203 CN 98119203 CN 98119203 A CN98119203 A CN 98119203A CN 1222328 A CN1222328 A CN 1222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downstream side
temperature
upstream side
side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1192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轰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981192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22328A/zh
Publication of CN1222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2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温商品阵列柜,可延长除霜间隔时间。这种低温商品陈列柜将多个冷却器直列配置在低温商品陈列柜主体的冷却通道内,并具有对各冷却器进行除霜的除霜装置。在直列配置的多个冷却器上分别设有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除霜装置从除霜运转状态复原的复原温度,下流侧冷却器的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的设定温度比上流侧冷却器的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的设定温度低,这样可使下流侧冷却器的除霜运转早结束,早恢复冷却运转。

Description

低温商品陈列柜
本发明涉及低温商品陈列柜,详细而言,是关于抑制冷却器结霜的技术。
近年来,在超级市场等大规模零售店中,销售精肉、鲜鱼以及冷冻食品、冰淇淋等各种食品。这些食品被存放、陈列在冷藏或冷冻商品陈列柜(以下统称低温商品陈列柜)内,以便进行适当的温度控制,并使顾客容易拿取。
低温商品陈列柜具有存放食品的商品陈列柜主体,以及由压缩机或减压装置、冷凝器、冷却器等所构成的冷冻机;构成由冷却器用送风机向商品陈列柜内的食品供冷气的结构。
这种低温商品陈列柜,在运转中冷冻机的冷却器会结霜。因此,虽使用热气或除霜加热器进行除霜,但用户希望在超市开店时,尽可能不要进行这种除霜运转。为了满足用户的这种要求而将冷却器大型化,并且尽可能延长除霜间隔时间。
但,在现有的结构中,即使能够延长除霜间隔,但冷却器大型化就要相应延长除霜运转所需的时间。因此,有人提出例如将大型化的冷却器分成两部分,分别在这两部分冷却器上附设除霜加热器等除霜装置,以缩短除霜时间的方案。但是,在将两个冷却器上下直列地设置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冷却通道内的情况下,存在着例如下流侧冷却器的霜或冰落在上流侧冷却器上,使上流侧冷却器的除霜时间延长的问题。
又,为了延长除霜间隔,而将冷却器之上流侧的散热片间距加大。但是,现有的结构是将液态制冷剂导入冷却器的冷气的下流侧,依次流向上流侧,再从冷却器的冷气的上流侧导出,由于是这种结构,故存在着在冷却器之狭窄的散热片间距的最上流侧结霜,使冷却能力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状况而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使多个冷却器上的结霜均匀,同时能延长除霜运转的时间间隔的低温商品陈列柜。
为了解决这个课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温商品陈列柜是将多个冷却器直列配置在商品陈列柜主体的冷却通道内,而且设有对各冷却器进行除霜的除霜装置,这种低温商品陈列柜在所述直列配置的多个冷却器上分别设有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除霜装置由除霜运转状态复原的温度,并将下流侧冷却器之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的设定温度设定得比上流侧冷却器之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的设定温度低。
本发明所述的另一种低温商品陈列柜是将多个冷却器直列配置在陈列柜主体的冷却通道内,而且设有对各冷却器进行除霜的除霜装置,这种陈列柜是将主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设在所述冷却通道内的排出口附近,用以检测除霜装置对上流侧冷却器进行除霜时,由除霜运转状态复原的温度,并在下流侧冷却器出口附近设置辅助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以检测除霜装置对下流侧冷却器进行除霜时,由除霜运转复原的温度。
本发明所述的又一种低温商品陈列柜是将多个冷却器直列配置在陈列柜主体的冷却通道内,而且设有对各冷却器进行除霜的除霜装置,这种陈列柜是在所述冷却通道内设有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除霜装置对下流侧冷却器进行除霜时,由除霜运转状态复原的温度,还设有延时计时器,用以计算下流侧冷却器从复原开始到规定时间的延迟时间,在用该延时计时器计时的时刻使上流侧冷却器从除霜运转状态复原。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各种低温商品陈列柜中,所述除霜装置均为除霜加热器。
在这些发明中,因下流侧冷却器的除霜运转比上流侧冷却器的除霜运转完成得快,可使完成了除霜运转的下流侧冷却器进行冷却运转,可缩短除霜运转的时间。
结果,因上流侧冷却器保持较长的除霜运转时间,即使有较多的霜或冰从下流侧冷却器上溶化、掉落到上游侧冷却器上,也基本能使上流侧冷却器确实地进行除霜。
本发明所述的再一种低温商品陈列柜是将多个冷却器直列配置在商品陈列柜主体的冷却通道内,该低温商品陈列柜是这样构成的,即上流侧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比下流侧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大,而且将液体制冷剂导入上流侧冷却器的上流侧,从其下流侧导入下流侧冷却器之下流侧,再从其上流侧导出。
在本发明中,因经过上流侧冷却器及下流侧冷却器后被加热的制冷剂由下流侧冷却器的上流侧导出,故冷却器之狭窄的散热片间距的最上流侧的散热片表面温度上升,于是可抑制这部分结霜,延长除霜间隔。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藏商品陈列柜之纵断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冷冻循环和控制系统之概略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冷藏商品陈列柜的纵断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的冷冻循环和控制系统之概略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及实施例4的冷藏商品陈列柜的纵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冷藏商品陈列柜的纵断面图。
图7是实施例5的冷却器之正视图。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冷藏商品陈列柜的纵断面图。本实施例的冷藏商品陈列柜1为前面敞开的多层开放式陈列柜,而且是由设置在室外的冷却装置供应液体制冷剂的分体型。在商品陈列柜主体3的开口上设有分为4层的陈列架5,同时在陈列架5的前部形成有内层气幕(以A方向的箭头表示其流向)和外层气幕(以B方向的箭头表示其流向)。
在商品陈列柜主体3上,以包围陈列架5的方式形成冷却通道7,在该冷却通道7的下部设有冷却器用送风机9,在垂直部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配置有上流侧冷却器11及下流侧冷却器13,由这些装置和冷气吸入口15及冷气排出口17构成冷却风循环供给机构。
又,在商品陈列柜主体3上,以包围冷却通道7的方式形成送风道21,在其内部设有未图示的形成气幕用的送风机,该送风机和空气吸入口23及空气排出口25构成气幕产生机构。图中,31是用于检测上流侧冷却器11的出口侧温度之第1出口侧温度传感器(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33是用于检测下流侧冷却器13的出口侧温度的第2出口侧温度传感器(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此外,上流侧冷却器11的冷却散热片间距比下流侧冷却器13的冷却散热片间距大。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陈列架5周围的冷气由冷却器用送风机9从冷气吸入口15吸进冷却通道7内之后,通过两个冷却器11、13而被冷却至规定温度,再由冷气排出口17吹向陈列架5。又,产生气幕的空气,由气幕用送风机从空气吸入口23吸进送风通道21内,然后从空气排出口25向空气吸入口23吹出。
图2是显示实施例1的冷冻循环及其控制系统之概略结构图。如该图所示,冷冻循环由冷藏商品陈列柜1一侧的两个冷却器11、13及与这些冷却器对应设置的第1、第2电动膨胀阀37、39,以及冷却装置41一侧的压缩机43、冷凝器45、盛液器47等构成。图中,49是设在冷却装置41内的冷凝器送风机,51-58是流通液体制冷剂或气体制冷剂用的制冷剂配管。符号100为除霜装置。来自压缩机43的热气体不经过冷凝器45而直接被导入两个冷却器11、13内,利用该热气体去除附着在冷却器11、13上的霜。81、83为除霜用电动膨胀阀。
在冷藏商品陈列柜1内,设有商品陈列柜侧的控制装置(下称ECU)61,用于对冷却器用送风机9、第1及第2电动膨胀阀37和39、以及除霜用电动膨胀阀81、83进行驱动控制。商品陈列柜侧ECU61是由CPU、输出入接口部、ROM、RAM、以及定时计数器等构成,其输入接口部与第1、第2出口侧温度传感器31、33等各种传感器相连接。
另外,在冷却装置41内设有冷却装置侧的ECU63,用于对压缩机43及冷凝器用送风机49进行驱动控制。冷却装置侧ECU63是由CPU、输出入接口部、ROM、RAM以及定时计数器等构成。又,陈列柜侧ECU61和冷却装置侧ECU63利用通信线65连接,互相传递、接收信号。
下面对实施例1的作用进行说明。当冷藏商品陈列柜1与冷却装置41连接,冷冻循环开始运转时,如图2所示,盛液器47内的气体制冷剂如实线箭头所示经制冷剂配管58而被吸入压缩机43内。气体制冷剂在压缩机43内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后,经制冷剂配管51流入冷凝器45,在冷凝器45内流动时进行冷凝、液化。然后,一部分液体制冷剂从制冷剂配管52分流到制冷剂配管53,通过安装在制冷剂配管53上的第1电动膨胀阀37减压,然后流入上流侧冷却器11。此外,剩余的液体制冷剂从制冷剂配管52分流至制冷剂配管55,并通过安装在制冷剂配管55上的第2电动膨胀阀39减压,然后流入下流侧冷却器13。液体制冷剂在两个冷却器11、13内蒸发、气化后,经制冷剂配管54、56、57流回到盛液器47内,经盛液器47贮存后,再通过制冷剂配管58被吸入压缩机43。
两个冷却器11、13的表面温度,随着液体制冷剂气化因气化潜热而降到零度以下,对从冷却片之间通过的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冷却器用送风机9在商品陈列柜主体3内沿A箭头(图1)所示方向进行循环,将陈列架上的商品冷却至规定温度。
如果持续进行这种冷却运转则会在两个冷却器11、13上结霜,故须按适当的时间间隔进行除霜运转。该除霜运转过程参照图2:关闭第1、第2电动膨胀阀37、39,打开除霜用电动膨胀阀81、83,使热气按虚线箭头所示方向流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除霜装置100所进行的除霜运转,根据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31、33输出的信号而停止。下流侧冷却器13的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33的设定温度比上流侧冷却器11的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31的设定温度低,这样,下流侧冷却器13的除霜运转比上流侧冷却器11的除霜运转完成得快。即,因下流侧冷却器13的设定温度TS2比上流侧冷却器11的设定温度TS1低规定值(例如3℃),故由于除霜装置100的热气流入,使下流侧冷却器13的温度较早达到设定温度TS2。于是,商品陈列柜侧ECU61收到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33发出的信号后,便关闭除霜用电动膨胀阀83,同时打开第2电动膨胀阀39。这样,下流侧冷却器13的除霜运转较早完成,而且在完成的同时下流侧冷却器13恢复冷却运转。
由于上流侧冷却器11的设定温度TS1比下流侧冷却器11的设定温度高规定值(例如3℃),因此,在达到该设定温度之前,除霜装置100的热气一直流入。达到设定温度时,除霜运转结束得比下流侧冷却器13的迟。在这种情况下,商品陈列柜侧ECU61收到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31发出的信号后,关闭除霜用电动膨胀阀81,同时打开第1电动膨胀阀37,这样,所有的除霜运转结束,冷却运转复原。
这样,上流侧冷却器11就保持较长的除霜运转时间,因此,即使有较多的霜或冰从下流侧冷却器13溶化、滴落在上流侧冷却器11上,上流侧冷却器11也能确实进行除霜。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冷藏商品陈列柜的纵断面图,图4为冷冻循环及其控制系统之概略结构图。如这些图所示,实施例2的冷藏商品陈列柜1的总体结构也和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只是把利用热气的除霜装置去掉,而在两个冷却器11、13的下部(上流侧)分别附设由商品陈列柜侧ECU61进行通电控制的除霜加热器71,73。
下面对实施例2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第1、第2出口侧温度传感器31、33,在正常运转时,同实施例1一样是对两个冷却器11、13进行温度控制,但在除霜时是作为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使用。冷藏商品陈列柜1经过规定时间的运转后,商品陈列柜侧ECU61根据内装计时器的数值开始对两个冷却器11、13进行除霜。在进行这种除霜运转时,压缩机43停止运转,除霜加热器71、73通电。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两个冷却器11、13间的复原温度不同。即,下流侧冷却器13的复原温度TR2比上流侧冷却器11的复原温度TR1的设定值低(例如3℃)。因此,通过向除霜加热器71、73通电,使下流侧冷却器13的温度早达到复原温度TR2。结果,商品陈列柜侧ECU61收到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33发出的信号,切断向除霜加热器73的电流,同时驱动压缩机43,关闭第1电动膨胀阀37,打开第2电动膨胀阀39。这样下流侧冷却器13的除霜运转早结束,在结束除霜运转的同时使下流侧冷却器13恢复冷却运转。
因上流侧冷却器11的复原温度TR1高1个规定值(例如3℃)。故在达到该复原温度之前继续向除霜加热器71通电。达到复原温度时比下流侧冷却器13的除霜运转结束得迟。在这种情况下,商品陈列柜侧ECU61收到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31发出的信号,切断向除霜加热器71的电流,同时打开第1电动膨胀阀37。至此,除霜运转全部结束并恢复冷却运转。
这样,因上流侧冷却器11保持较长时间的除霜运转,即使有较多的霜或冰从下流侧冷却器13溶化,滴落在上流侧冷却器11上,也能使上流侧冷却器11确实进行除霜。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冷藏商品陈列柜的纵断面图。如该图所示,实施例3的冷藏商品陈列柜1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两个冷却器11、13没有附设出口侧温度传感器,而在冷却通道7内的冷气排出口17附近配置有吹出温度传感器(主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81,在下流侧冷却器13的下流设有辅助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83。此外,这些温度传感器81、83都与商品陈列柜侧ECU61的输入接口部连接。
以下说明实施例3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主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81用于控制正常运转时的两个冷却器11、13的温度。如上所述,当冷藏商品陈列柜1运转了规定时间之后,陈列柜侧ECU61开始对两个冷却器11、13进行除霜,在停止压缩机43运转的同时,向除霜加热器71、73通电。又,当辅助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83测出下流侧冷却器13的下流温度达到规定值时,商品陈列柜侧ECU61将下流侧冷却器13从除霜状态恢复到正常运转。接着,当主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81测出的温度达到规定值时,将上游侧冷却器11从除霜恢复到正常运转。在该实施例中,辅助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83的设定温度比主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81的设定温度低。这样,就不需要设置检测冷却器11、13温度用的传感器,通过检测冷却通道7内流动的空气温度,便能进行控制。
下面,说明实施例4,因其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故省略图示。在实施例4中,在商品陈列柜侧ECU61内设有延时计时器(未图示),构成如下结构,即,下流侧冷却器13从除霜恢复到正常运转后,达到规定时间时,上流侧冷却器11也从除霜恢复到正常运转。这样,同实施例3一样,因上流侧冷却器11比下流侧冷却器13的除霜运转时间长,附着在入口侧冷却片上的较多的霜或冰也能确实溶化、滴落,故冷却风能顺畅地流通。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冷藏商品陈列柜的纵断面图,图7为冷却器的正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在实施例5的冷藏商品陈列柜1中,在冷却通道7的垂直部设有单1的冷却器91。冷却器91被分成上流侧冷却器93及下流侧冷却器95。上流侧冷却器93的散热片间距比下流侧冷却器95的散热片间距大。而且,由制冷剂管97输送的制冷剂被导入上流侧冷却器93的上流侧93a,从其下流侧93b导入下流侧冷却器95的下流侧95a,再从下流侧冷却器95的上流侧95b导出。
根据图7的结构,一般说来霜附着最多的部位是散热片间距变窄的下流侧冷却器95的上流侧。当该部分附着有霜时,会阻塞空气的通路。在本实施例中,在霜附着最多的下流侧冷却器95的上流侧,如图7所示通过上流侧冷却器93及下流侧冷却器95之后的热制冷剂从制冷剂管97通过,从而使这部分的散热片表面温度上升。因此,抑制了在这部分结霜,可延长除霜间隔。
以上对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例如,在所述各实施例中,本发明是用于多层开放式冷藏商品陈列柜,也可用于具有玻璃门等的冷藏或冷冻商品陈列柜等。又,实施例2~4中,除霜装置是采用除霜加热器,但也可以采用向冷却器供热气等方法。此外,关于低温商品陈列柜的具体结构和温度传感器的配置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也可做适当的变更。
在本发明中,因下流侧冷却器的除霜运转比上流侧冷却器的除霜运转完成得快,可用从除霜运转复原的下流侧冷却器进行冷却运转,以缩短除霜运转时间,又因上流侧冷却器保持较长时间的除霜运转,即使有较多的霜或冰由下流侧冷却器溶化、滴落在上流侧冷却器上,也可使上流侧冷却器确实进行除霜。
此外,在所述本发明的再一种低温商品陈列柜中,经过上流侧冷却器及下流侧冷却器之后的热制冷剂从下流侧冷却器的上流侧导出,故使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狭窄的最上流侧的散热片表面温度上升,抑制了在该部分结霜,可取得延长除霜间隔的效果。

Claims (5)

1.一种低温商品陈列柜,将多个冷却器直列配置在所述低温商品陈列柜主体的冷却通道内,并且具有对所述各冷却器进行除霜的除霜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列配置的多个冷却器上分别设有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除霜装置从除霜运转复原的温度,并将下流侧冷却器的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的设定温度设定得比上流侧冷却器的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的设定温度低。
2.一种低温商品陈列柜,将多个冷却器直列配置在所述低温商品陈列柜主体的冷却通道内,并且具有对所述各冷却器进行除霜的除霜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通道内的排出口附近,设有主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测出所述除霜装置对上流侧冷却器进行除霜后、从除霜运转状态复原的温度;在下流侧冷却器出口附近设有辅助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除霜装置对下流侧冷却器进行除霜后、从除霜运转状态复原的温度。
3.一种低温商品陈列柜,将多个冷却器直列配置在所述低温商品陈列柜主体的冷却通道内,并且具有对所述各冷却器进行除霜的除霜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通道内设有复原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除霜装置对下流侧冷却器进行除霜后,从除霜运转状态复原的温度,并设有用以计测所述下流侧冷却器从复原开始的规定时间的延时计时器,在根据该延时计时器所计的时刻,使上流侧冷却器从除霜运转中复原。
4.权利要求1~3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低温商品陈列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装置为除霜加热器。
5.一种低温商品陈列柜,将多个冷却器直列配置在所述低温商品陈列柜主体的冷却通道内,
其特征在于:上流侧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比下流侧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大,并且将液体制冷剂导入所述上流侧冷却器的上流侧,从其下流侧导入下流侧冷却器的下流侧,再从所述下流侧冷却器的上流侧导出。
CN 98119203 1997-09-25 1998-09-08 低温商品陈列柜 Pending CN1222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119203 CN1222328A (zh) 1997-09-25 1998-09-08 低温商品陈列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0430/97 1997-09-25
CN 98119203 CN1222328A (zh) 1997-09-25 1998-09-08 低温商品陈列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2328A true CN1222328A (zh) 1999-07-14

Family

ID=5226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119203 Pending CN1222328A (zh) 1997-09-25 1998-09-08 低温商品陈列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2232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5016A (zh) * 2014-02-07 2015-08-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低温陈列柜
CN112984911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5016A (zh) * 2014-02-07 2015-08-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低温陈列柜
CN112984911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12984911B (zh) * 2019-12-16 2022-09-20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99381B2 (en) Tandem refrigeration system
US7461515B2 (en) Sequential hot gas defros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595215A (zh) 风冷冰箱的除霜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708340B (zh) 一种蒸发器使用方法
CN107853929A (zh) 一种生鲜食品售卖保鲜的方法和设备
CN1752677A (zh) 冰箱
KR20160118748A (ko) 증발기 입출구 온도차에 의한 제상주기 결정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상시스템
CN1090746C (zh) 低温展示柜的除霜装置
CN1340686A (zh) 商用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
CN102997558B (zh) 冰箱
GB2514622A (en) Improvements to a refrigerator that uses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as a thermal store
US430409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rosting cooling elements in an open type freezer chest
CN1222328A (zh) 低温商品陈列柜
JP3649875B2 (ja) 低温ショーケース
CN202267298U (zh) 化霜冰箱
CN1112887C (zh) 低温商品陈列柜
JP4435226B2 (ja) 冷凍装置
US11719474B2 (en) Refrigeration cabinet having two evaporator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08139137A (zh) 冰箱
JP2005180719A (ja) 冷蔵庫
CN106403454A (zh) 冰箱
CN218672806U (zh) 一种节能减排型冷藏库
CN211451511U (zh) 一种顶置直冷节能玻璃冷冻展示柜
CN102967075B (zh) 具有多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器具及其工作方法
CN107270631A (zh) 一种冰箱的化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