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8407A - 刺激宿主抗肿瘤防御机制 - Google Patents

刺激宿主抗肿瘤防御机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8407A
CN1218407A CN97194500A CN97194500A CN1218407A CN 1218407 A CN1218407 A CN 1218407A CN 97194500 A CN97194500 A CN 97194500A CN 97194500 A CN97194500 A CN 97194500A CN 1218407 A CN1218407 A CN 1218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on
ifn
tumor
administration
can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4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40C (zh
Inventor
迈克尔·格拉德·托文
托马斯·詹姆斯·凯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arma Pacific Pty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arma Pacific Pt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PN97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PN976596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Pharma Pacific Pty Ltd filed Critical Pharma Pacific Pty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853,29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6361769B1/en
Publication of CN1218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8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9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A61K38/21Interferons [IFN]
    • A61K38/212IFN-alph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9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A61K38/21Interferons [IF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通过口粘膜接触给哺乳动物投用治疗有效量的干扰素以治疗哺乳动物肿瘤性疾病的方法。所投用的干扰素的量小于在经胃肠道外途经给药时诱发病理学反应的量。

Description

刺激宿主抗肿瘤防御机制
本发明涉及通过口腔粘膜投用干扰素刺激哺乳动物宿主抗病理学条件的防御机制的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是适用于治疗肿瘤性疾病的方法。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
α干扰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包括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的骨髓性白血病、低级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在内的各种血液恶性病变,以及诸如肾细胞癌、黑色素瘤、类癌肿瘤和与爱滋病相关的卡波西氏肉瘤之类的实体瘤(Gtutterman,J.U,Proc.Natl.Acad.Sci.USA,1994 91:1198-1205)。通常,α干扰素(IFN-α)的抗肿瘤效果经胃肠道外注射给药时往往要在数百万单位的高剂量下才能看到。α干扰素是一种还包括β和ω干扰素的Ⅰ型干扰素。虽然有许多给药途径通常可用于Ⅰ型干扰素给药,包括静脉内、皮下、肌肉内、局部和损伤部位内注射,但是,一般不使用口服途经给药,因为人们认为干扰素是一种因蛋白水解酶失活的并且在胃肠道内不能以其天然形式被吸收的蛋白质。确实许多研究在口服给药之后在血液中没有检测到干扰素(Cantell and Pyhala,J.Gen.Virol.,1973 20:97-104;Wills等人,J.IFN Res.,1984 4:399-409;Gilson等人,J.IFN Res.,1985 5:403-408)。
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关于作为鼻腔喷雾剂或液体口服制剂给药的低剂量干扰素在治疗各种病症(特别是感冒)中的效果的报导。一系列专利说明书描述了使用低剂量口服给药的异源干扰素治疗牲畜的感染性鼻气管炎("运输热")、治疗猫白血病,以及治疗其他病症,增强疫苗的效力;改善食物利用效率;和预防牛泰勒氏梨浆虫病。分别参阅美国专利No.4,462,985、澳大利亚专利No.608519、澳大利亚专利No.583332和美国专利No.5,215,741。另外,美国专利No.5,017,371揭示了以这种方式用干扰素治疗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在这些专利说明书中,所用的干扰素都是借助Cantell的方法制备的,加在磷酸盐缓冲盐水中以每磅体重0.01至5IU的剂量给药的人干扰素。虽然这些说明书中都提议如此低剂量的干扰素经口咽粘膜,优选以适合与口腔粘膜长时间接触的形式给药对治疗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病症可能是有效的,但有关治疗运输热、猫白血病、犬细小病毒感染及泰勒氏梨浆虫病以外病症的实验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轶事性的。具体地说,没有在任何适合人类肿瘤的动物模型中提出这种治疗的适当的对照试验。
相反,在此公开的发明的基础是用有关经口腔粘膜给药的干扰素治疗肿瘤疾病的效力的动物模型进行的首次对照研究。
本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口腔粘膜接触给哺乳动物投用治疗有效量的干扰素以治疗哺乳动物肿瘤疾病的方法。干扰素的给药量小于经胃肠道外给药时诱发病理反应的量。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的骨髓性白血病、低级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癌样肿瘤、宫颈癌、包括卡波西氏肉瘤在内的肉瘤、肾肿瘤、包括肾细胞癌、肝细胞癌、鼻咽癌、血液恶性病变、结肠直肠癌、恶性胶质瘤、喉乳头状瘤、肺癌、结肠癌、恶性黑色素瘤在内的癌症、以及包括恶性脑肿瘤在内的脑肿瘤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通常可应用于治疗非病毒病原学的肿瘤。
口腔粘膜给药可以包括以单次量完成有效量干扰素的给药,或者可以在足以引发宿主防御剌激作用的期间里,以相当于单次量的多次较小剂量干扰素完成有效量的给药。同样,可以在足以引发宿主防御剌激作用的时间里连续地完成相当于单次量的有效剂量干扰素的给药。
实践中,该方法的干扰素用药量从大约1500、优选5000 IU至大约20×106IU,更优选从大约1×104IU至20×106IU,最优选从大约1×104IU至20×106IU,条件是所选择的剂量不诱导如本文限定的胃肠道外的病理反应,或者少于经胃肠道外给药时诱导病理学反应的剂量。这些剂量范围一般是指人体内的均质α干扰素。就另一种类型的干扰素而言,诱导病理学反应的剂量可能不同于在人内由均质α干扰素诱导病理学反应的剂量。用特定类型的干扰素治疗病人的医生将能够很容易地确定适于待治疗病人的剂量范围。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适合口粘膜给药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干扰素。该组合物可以作为溶液、片剂、锭剂、凝胶、糖浆、糊剂或控释口腔粘膜给药系统提供。该组合物可以非必选地包含缓冲剂、稳定剂、增稠剂、吸收增强剂和增粘剂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药物组合物是以单位剂量形式提供的,其中所述单位剂量形式含有大约1500 IU,优选5000 IU到大约20×106IU的干扰素,更优选含有大约1×104IU到大约20×106IU的干扰素,最优选含有大约1×104IU至1×106IU干扰素。
实践中,本方法可以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或者作为化疗或放疗的辅助疗法,或者选用其他细胞因子(白介素-2、12或15)或干扰素诱导剂。
本方法是利用选自α、β、γ、ω和共有干扰素的Ⅰ型或Ⅱ型干扰素,优选重组IFN-α来完成的。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现在将仅仅参照下述的定义和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本文中提到的全部专利和出版物均明确地并入,以供参考。定义
本文所说的“干扰素”是指包括那些通常被命名为α、β、γ和ω的干扰素在内的Ⅰ型或Ⅱ型干扰素,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包括共有序列混合物。干扰素可从各种商业来源得到,并且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干扰素可以来自天然的来源,但优选的是重组产品。就本发明的目的而言,术语“干扰素”还包括具有干扰素活性的多肽或其片段,以及在诸如美国专利No.5,582824、5,593,667和5,594,107中揭示的,例如为了在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性质的条件下提高稳定性而引入了顺序变体的嵌合或突变形式的干扰素。
干扰素可以非必选地与干扰素合成和释放的诱导剂同时给药。诱导剂可以与干扰素一起给药,也可以分别给药。例如,干扰素的诱导剂包括诸如poly I:C之类的多核苷酸;优选的是使用低分子量的、可口服给药的诱导剂。适用的诱导剂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例如双二乙氨乙基芴酮Tilorone(美国专利No.3,592,819;Albrecht等人,J.Med,Chem.,1974 17:1150-1156)和喹诺酮衍生物Imiguimod(Savage等人,Brit.J.Cancer,1996 74:1482-1486)。
本发明的方法和组合物可以非必选地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疗法结合、用于治疗特定病症,并且值班医生或兽医能够选择适合该条件的其它疗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哺乳动物肿瘤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干扰素给药。这种肿瘤病症可能是转移的癌。
虽然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不用其他药剂同时进行治疗的情况下使用,但是,预计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案在下述情况下将是特别有用的:
a)作为按标准方法进行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之后的辅助治疗;
b)用于治疗对干扰素敏感的肿瘤,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常规的化疗或放疗结合起来使用;以及
c)用于治疗抗干扰素的肿瘤,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最优选与常规的化疗或放疗结合起来使用。
上述诸方法的目的是诱导和/或维持疾病的缓解。“与其他治疗结合”指的是在放疗或其他化疗之前、期间和/或之后完成干扰素给药。最适宜的方法将决于下文讨论的各种因素。
具体地说,预期本发明的方法将优先与至少一种选自下列一组的治疗结合使用,这组方法包括使用抑制细胞生长的药物、一种或多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又具有与干扰素不同的作用机制的细胞因子、抗血管生成剂及增强干扰素活性的药剂进行的化学治疗。优选的第二种细胞因子是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或白介素-15(IL-15);优选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是AGM-1470[(氯乙酰)-氨基甲酸(3R-(3α,4α(2R*,3R*),5β,6β))-5-甲氧基-4-(2-甲基-3-(3-甲氧基-2-丁烯基)-1-氧杂螺(2,5)辛-6-基酯];强化干扰素药效的方法优选高温或精氨酸丁酯。
与干扰素结合给药的优选的细胞生长抑制剂包括但不只限于环磷酰胺、顺式铂氨、卡铂、卡美斯汀(BCNU;N,N-双(2-氯乙基)-N-亚硝基脲)、氨甲喋呤、阿霉素、α-二氟甲基乌氨酸和5-氟尿嘧啶。
对这种方法敏感的肿瘤病包括但不只限于对IFN-α经胃肠道外高剂量给药有反应的癌,例如血液恶性病变,如多发性骨髓瘤、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的骨髓性白血病、低级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诸如肾细胞癌和黑色素癌之类的实体瘤、癌样肿瘤或与爱滋病有关的卡波西氏肉瘤,特别是非病毒病原肿瘤。
在制备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时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用于IFN的载体和赋形剂。在Remington:The Science andPractice of Pharmacy(19th ed.,Mack Publishing Co.,Easton,PA,1995)及其较早的版本中教导了有代表性的配制技术。1FN配方可以包括稳定性增强剂(如美国专利No.4,496,537所介绍的甘氨酸或丙氨酸)和/或的一种或多种载体(如载体蛋白质)。例如,为了给人治病,通常使用药品级人血清白蛋白,并且可非必选地使用磷酸盐缓冲盐水作为稀释剂。在IFN的赋形剂是人血清白蛋白时,人血清白蛋白可以来源于人血清,也可以是重组源的。在正常情况下所用的血清白蛋白是同源的。
IFN可以借助任何使IFN与受体的口粘膜腔接触的方式给药。因此,人们将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任何具体类型的配方。本说明书介绍深入口粘膜腔的IFN给药;这可以通过液体、固体、气溶胶、以及滴鼻剂或喷雾剂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包括但不只限于液体、气雾剂、糖浆、锭剂、含片和喷雾剂配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理解制剂的粒度对气溶胶或喷雾剂的配制可能至关重要,并且知道适合用于调整粒度的方法。
一个方面,以每日一次的剂量完成干扰素给药。另一方面,干扰素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以多次低剂量方式给药,以使总效果相当于单次高剂量的给药。实现这种给药方式的一种途径是借助附着在或植入到口粘膜腔中并为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或受控地释放相当于单次高剂量干扰素设计的装置提供的。
有代表性的适合口粘膜给药的干扰素配方包括下列制剂(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片剂:右旋糖BP 45%;白明胶BP 30%;小麦淀粉BP 11%;羧甲纤维素钠BP 5%;卵白蛋白BPC 4%;亮氨酸USP 3%;丙二醇BP2%;和1×106IU的IFN-α2。片剂可以原样使用并让它在口中缓慢地溶解,也可以溶解在水中并且在需要时含在嘴里与口粘膜保持接触。
干扰素软膏可以象在美国专利No.4,615,184中介绍的那样由甘油45%、羧甲纤维素钠2%、柠檬酸盐缓冲液(PH4.5)25%、加至100%的蒸馏水,以及1×106IU的IFN-α2制备。干扰素软膏可以粘附在口颊粘膜上。
同样,含漱液或糖浆可以借助在市售的嗽口液或止咳糖浆中添加所需量的干扰素来制备。
在上文提到的特定剂量范围内,在任何个别病例中最佳治疗方案取决于所涉及病症的性质、疾病的阶段、前期治疗、正在继续的其他治疗、该哺乳动物的一般健康状况、治疗对象对干扰素的敏感性等因素,因此任凭医生或兽医考虑所有这些情况自行处理。疗程长短当然将随被治疗的病情变化,例如,缓慢生长的癌(如前列腺癌)的治疗将涉及不同于快速生长的癌(如肝细胞癌)的疗程。
本文所揭示的有效剂量是经胃肠道外途径给药时在哺乳动物体内不产生病理学反应的剂量。病理学反应可以是急性的、慢性的或累积性的,并可以由血液化学,例如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或其他组织学参数的变化体现出来。本文所用术语“病理学反应”包括发烧、不适、或类似流感的症状之类的不良的副反应;血管反应(如静脉炎);以及在注射部位的局部炎症。从个体对干扰素敏感性的差异来看,这些反应在病人群体中有很大不同。一种鉴别经口粘膜治疗时可接受的低剂量干扰素的简单试验是依据病人的年龄、体重、症状、病程等因素给病人注射公认可接受的剂量,并确定注射是否产生在此定义的病理学反应,在注射部位的局部刺激作用是最容易判断的标准。如果没有不良反应,相同的剂量就可以经口粘膜给药。如果有不良反应,则应以较低剂量重复实验,直至找到无病理学反应的剂量为止。
对于许多病人来说,预期经口粘膜给药的剂量将与按现已批准的胃肠道外给药议定书已知允许使用的有效剂量差不多是一样的。因此,就具体的病例而言,可接受的干扰素低剂量可以从每天大约1500IU,优选5000IU至大约20×106IU。更优选的剂量是从每天大约1×104IU至大约20×106IU干扰素,最优选从每天从大约1×104IU到大约1×106IU干扰素,条件是该剂量在经胃肠道外给药时不诱发病理学反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总剂量可以在同样时间里以多次低剂量方式给药,甚至可以从附着在或植入到口粘膜的控释装置以连续或脉动方式给药。干扰素合干扰素配方
小鼠IFN-α/β
小鼠IFNα/β(Mu IFN-α/β)是由新城疫病毒(NDV)诱导的C243-3细胞的培养基制备的,并且象以前介绍的那样(Tovey等人,Proc.Soc.Exp.Biol.and Med;1974 146:809-815)纯化。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制剂具有4×106国际单位(IU)/ml的滴度并且具有5×107IU/mg蛋白质的比活性,这是象以前介绍的那样(Tovey等人,Proc.Soc.Exp.Biol.and Med;1974 146:809-815)在受疱疹性口腔炎病毒(VSV)攻击的小鼠929细胞上检测的结果。该制剂比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小鼠IFNα/β国际基准制剂(G-002-9004-5411)进行标准化处理。
人IFN-α1-8
重组的人IFN-α1-8(Hu IFN-α1-8;BDBB批号CGP35269,Ciba-Geigy,Basel,Switzerland)象以前介绍的那样(Meister等人;J.Gen,Virol;1986 67:1633-1643)制备并纯化的。在研究中使用的制剂象以前介绍的那样(Tovey等人;Nature,1977 267:455-457)在受VSV攻击的同源的人WISH细胞上具有70×106IU/ml的滴度,而在异源的鼠L929细胞上具有1×106IU/ml的滴度。该制剂比照NIH人IFN-α国际基准制剂(G-023-901-527)和小鼠IFNα/β标准(G-002-9004-5411)进行标准化。该IFN制剂的比活性为2×108IU/mg蛋白质。
重组小鼠干扰素-α
重组小鼠干扰素-α购自Life Technologies公司。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制剂(批号HKK404)在受VSV攻击的小鼠L929细胞上检测时具有具有6×106IU/ml的滴度和6×108IU/mg蛋白质的比活性(Tovey等人;Proc.Soc.Exp Biol Med.,1974 146:406-415)。
重组小鼠干扰素-β
重组小鼠干扰素-β购自R&D Systems公司。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制剂(批号1976-01S)在受VSV攻击的小鼠L929细胞上检测时具有具有3.2×104IU/ml的滴度和8×106IU/mg蛋白质的比活性(Tovey等人;Proc.Soc.Exp Biol Med.,1974 146:406-415)。
重组小鼠干扰素-γ
重组小鼠干扰素-γ购自R&D Systems公司。本研究所用的制剂(2580-03SA)在受VSV攻击的L929细胞上检测时具有2×105IU/ml的滴度和1×107IU/mg蛋白质的比活性(Tovey等人;Proc.Soc.ExpBiol Med;1974 146:406-415)。
所有的干扰素制剂同时在相同的鉴定中滴定,并比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小鼠干扰素α/β国际基准制剂(G-002-9004-5411)进行标准化处理。
小鼠干扰素α/β和重组小鼠干扰素两者均在给药前用FerimmuneTM赋形剂重新配制。
赋形剂
干扰素制剂用含有牛血清蛋白质(BSA)的磷酸盐缓冲盐水(PBS)稀释。将牛血清血蛋白成分V(RIA级,无免疫球蛋白;药品批号A7888;Sigma,VSA)以100μg/ml的最终浓度溶解在PBS中(pH7.4)并过滤除菌(0.2μ,Millex-GV,Millipore,USA)。
在本文中介绍的实验中,使用专有赋形剂稀释干扰素制剂。所用的赋形剂(FerimmuneTM,Pharma Pacific)是以片剂形式供应的,其组成如下:
    %w/w     mg/片
右旋糖(葡萄糖)BP**     44.67***     55.84
明胶BP**     30.06     37.58
小麦淀粉BP**     11.31     14.14
羧甲纤维素钠BP**     4.96     6.20
卵白蛋白BPC**     4.03     5.04
亮氨酸USP     3.00     3.75
丙二醇BP     1.88     2.35
葡聚糖40**(作为葡聚糖40注射BP)     0.06     0.08
磷酸钠BP     0.03     0.04
氯化钠BP     0.01     0.01
酸式磷酸钠BP     0.01     0.01
总计     100.02     125.04
**在无水基础上计算的
***推导自:
右旋糖(葡萄糖)BP(无水的)      44.64%
葡萄糖BP(作为葡聚糖40注射剂)  0.03%
将一片溶解于1.5ml磷酸盐缓冲盐水中,以16,000g离心15分钟,然后无菌过滤(0.2μ,Millex-GV,Millipore,USA),并在使用前在4℃下贮存。每天在使用前制备赋形剂。干扰素递送系统
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用P20 Eppendorf微量移液管将5μl结晶紫施加到正常成年小鼠的每个鼻孔中,这将导致染料几乎立即分布到口咽腔的整个表面上。在施加染料后约30分钟,口咽腔的染色仍很明显。采用同样方式施加带125I-标记的重组干扰素α1-8,获得基本上相似的结果。所以,这种给药方法被用在所有的后续实验中。
就本说明书中介绍的动物实验目的而言,人们将会清楚地理解,有关IFN给药途径的表述“口粘膜”或“口咽”或“鼻内/口”或“鼻内加口”或“in/or”都是指深入鼻腔的IFN制剂给药,以使它迅速分布到口粘膜腔内,即受体动物的口和咽部内,以便与该腔的粘膜衬接触。
Friend红白血病细胞
E.Affabris,Rome博士获得了Friend红白血病细胞(FLC)的抗IFN-α/β克隆3C18,并且作了详细介绍(Virology,1982,120:441-452)。借助活体内继代移种法保留这些细胞。简单地说,借助腹膜内注射(ip)给DBA/2小鼠接种大约100LD50的3C18细胞,一周后从小鼠腹腔中收获肿瘤细胞并计数,然后再次用100LD50的3C18细胞给其他小鼠接种。用这种方法重复继代移种60至100次。业已发现,在第60至第100次活体内继代移种所用的3C18细胞对肝和脾脏具有高转移性(Gresser等人,Int.J.Cancer,1987,39:789-792)。在有IFN-α/β存在的条件下活体外培养活体内继代移种的细胞证实了抗干扰素性的表型(Belardell等人,Int.J.Caner,1982 30:813-820)。
本发明的干扰素组合物对在我们的实验室中分离的L1210淋巴淋瘤细胞的L1210R6克隆(Gresser等人.,1974,干扰素和细胞分化.Ⅸ.抗干扰素的L1210细胞:特征和来源,J.Nat.Cancer Inst..52:553-559)和来源于接种过化学致瘤剂1-2二甲基苯并蒽的小鼠的EL4可移植肿瘤(Gorer,P.A.,1950,Br.J.Cancer,4:372-381)也是活性的。
动物
在这项研究中所用的小鼠是从无特异病原体的群体(IFFACREDO,France)获得的。这些小鼠按照EEC标准圈养在无特异病原体的动物试验室内(位于Institut FederatifCNRS,Villejuif)。
干扰素的生物检定
按照常规方法检定干扰素。简单地说,样品(20μl)用80μl包含2%热灭活的胎牛血清(FCS)(Gjbco,France)的Eagle氏极限基本培养基MEM(Gibco,France)稀释,并且用多道移液管(Finnpipette,Labsystem,50-300μl)添加到微量滴定板(Falcon,批号3072)的每个孔中。将WISH或L929细胞(2×104细胞/孔)添加到包含2%FCS的100μl MEN中并在含5%CO2的空气气氛(Forma 3029 CO2孵箱)中在37℃下孵化过夜。然后用装有10倍物镜的Olympus IM GLDW倒置显然微镜检查细胞的毒性征象。然后,从1∶10稀释开始以包含2%FCS的总体积为200μl的Eagle氏MEM对未呈现可检出毒性的样品进行连续的加倍稀释,其方法是用多道移液管将100μl稀释材料归入每孔包含100μl新鲜的含2%FCS的Eagle氏MEM的微板上。同时还制备NIH人IFN-α的参考标准(G-023-901-527)或NIH Mu IFN-α/β的参考标准(G-002-9004-5411)的适当的连续加倍稀释液。然后,在适当的环境中用100μl包含2%FCS的Eagle氏MEM将WISH或L929细胞(2×104细胞/孔)添加到每块板上,并在含有5%CO2的空气环境中在37℃下保温过夜。然后检查细胞单层的毒性征象并且没有任何显著的毒性,将培养物抽吸出来并用200μl含有2%FCS和100TCID50的VSV(WISH细胞为2×10-4VSV23,或L929细胞为10-5VSV23)的Eagle氏MEM替代。然后,将这些板在包含5%CO2的至气气氛中在37℃下保温过夜。然后,用Olympus IM VLWD倒置显微镜检查细胞单层有无特异病毒的细胞病变作用。干扰素的滴度是由给出50%抗特异病毒细胞病变效应的稀释度的倒数确定的,并且以国际参考单位/毫升(IU/ml)表示。实施例1:经口粘膜给药的干扰素在受Friend红白血病细胞攻击的小
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
为了确定IFN-α经鼻内/口(in/or)途径给药是否提高受高转移性FLC细胞攻击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0天用1×105个FLC在静脉内(ⅳ)攻击数组7-8周令的雄性DBA/2小鼠(每组6只)。
每组小鼠用104IU加在10μl BSA-PBS中的多种小鼠IFN-α亚型(Mu IFN-α)的混合物或除省略病毒诱导剂外以同样方式生产并纯化的等体积的IFN模拟制剂经in/or途径治疗,每天两次,连续治疗10天。在与纯化的Mu IFN-α制剂进行平行检测时,模拟的IFN制剂不呈现可检测的IFN活性。结果示于表1。
                            表1
    治疗 攻击后存活天数 平均存活天数
    1     模拟MuIFN-α  9,9,10,10,10,10     9.6±0.2
    2     MuIFN-α104IU  28,31,36>100>100     31.7±2.3**
**只就死亡的动物进行计算
每天两次104IU的Mu IFN-α经口粘膜给药显著地增加了注射FLC的小鼠的存活时间。事实上,5只小鼠中有2只被有效地治愈,因为尽管仅仅在20天后就停止IFN-α治疗,但它们在受到2×104LD50的FLC攻击后仍存活达100天。关于受2×104LD50的FLC感染并经口粘膜给药用103IU重组Mu IFN-β或103IU重组Mu IFN-γ进行治疗的数组10只成年DBA/2小鼠的对照试验结果是类似的。实施例2:用注射了Friend红白血病细胞的小鼠进行的较大批量的经
口粘膜给药的低剂量干扰素-α抗肿瘤活性试验
为了证实实施例1的结果,进行了较大批量的试验。第0天给150只8周令雌性DBA/2小鼠静脉注射1×104FLC(2×104FLC LD50)。以10μl体积经in/or给药途径用指定类型和剂量的IFN给小鼠进行治疗,每天两次,连续治疗10天。每个治疗组中有10只小鼠。结果扼要地示于表2。
                        表2
    治疗    剂量     赋形剂 平均存活天数
    1     无     -     无     9.5±0.2
    2     模拟MuIFN-α     -     BSA/PBS     9.6±0.2
    3     MuIFN-α   104IU     BSA/PBS     29.4±25.6%*
    4     MuIFN-α   103IU     BSA/PBS     11.6±0.2
    5     MuIFN-α   102IU     BSA/PBS     10.3±0.2
    6     HuIFN-α1-8   104IU     BSA/PBS     18.2±0.8
    7     HuIFN-α1-8   103IU     BSA/PBS     13.1±0.8
    8     HuIFN-α1-8   102IU     BSA/PBS     11.±0.5
IU:国际参考单位
BSA/PBS:溶解在PBS中的BSA,100μg/ml,pH7.4
MuIFN-α:鼠IFN-α亚型的天然混合物
Hu IFN-α:单一的重组人IFN-α异型
*:在这组中一些动物在治疗后100天仍然活着
在静脉注射FLC的小鼠中,经in/or途径给药的IFN-α呈现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某些经IFN治疗的小鼠确实可以看作是治愈了,因为它们在4至5个FLC细胞就足以杀死动物的系统中在接种100,000个FLC之后仍能存活100天以上。
在这个模型中,单一重组IFN-α亚种的纯制剂、IFN-α1-8、多种IFN-α亚型的天然混合物、Mu IFN-α、重组鼠IFN-β和重组鼠IFN-γ在经in/or途径给药时均呈现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这明确地意味着观察到的经口粘膜给药的IFN制剂的抗肿瘤活性确实是由于这些制剂中的IFN成分。实施例3:干扰素的给药途径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经in/or途径给药的IFN的效果与经常规途径给药的IFN的效果进行比较。在第0天给8周令雌性DBA/2小鼠静脉注射1×105个FLC(2×104FLC LD50)。用按指定途径给药的104IU的Mu IFN-α(在实施例2中确定的最佳剂量)给小鼠进行治疗,每天两次,连续治疗10天。每个治疗组有6只小鼠,并且在每种情况下Mu IFN-a的赋形剂都是加在PBS中的BSA。结果扼要地示于表3。
                            表3
    治疗     途径     平均存活天数
    1     无     9.6±0.2
    2     Mu IFN-α     鼻内/口     30±25.85%*
    3     Mu IFN-α     口     18.5±2.0
    4     MuIFN-α     胃     13.5±1.3
    5     MuIFN-α     皮下     23.5+1.6
    6     MuIFN-α     肌内     23.7±1.8
    7     MuIFN-α     静脉内     25.0+1.2
    8     MuIFN-α     腹腔内     26.7±4.1
IU:国际参考单位
BSA/PBS:力在PBS中的BSA,100μg/ml,pH7.4
*:该组中某些动物在接种FLC细胞后100天仍然存活
经口粘膜(或in/or)途经给药如果不是更有效至少是与通常使用的胃肠外途径(如静脉注射(iv)、肌肉注射(im)和皮下注射(sc))同样有效的。事实上in/or途径与腹腔注射(ip)同样有效,后者被认为是在治疗静脉注射FLC的小鼠时最有效的给药途径。相反,直接经口腔实施同样剂量的IFN给药似乎比鼻内和口腔结合给药的效果差,而通过导管直接将IFN导入动物的胃中效果则差得更多。实施例4:口粘膜给药的干扰素对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式的影响
已知IFN-α在蛋白质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诱导许多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式。有人认为这些蛋白质提供有用的IFN作用标志。
我们评价了通过in/or途径给药的IFN对三种IFN诱导的蛋白质(即I类MHC抗原、LY 6A/E抗原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表达式的影响。
在经腹腔给药仅20 IU Mu IFN-α就在外围血液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上显著增加H-2-Kd抗原表达式的条件下,经in/or途径用高达20,000 IU的Mu IFN-α治疗DBA/2小鼠(H-2 Kd)并不显著地增加外围血液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粒细胞上的H-2-Kd表达式。单核细胞上的表达式确实略微受到抑制。
同样,通过in/or途径用高达20.000IU的Mu IFN-α治疗小鼠对Ly6A/E抗原的表达式没有显著的影响,而该抗原表达式在经胃肠道外途径用Ⅰ型IFN治疗后在各种淋巴样细胞的表面上被显著增强(Damout等人.,J.Immunol.,1986,137:201-210)。通过in/or途径用200或20,000 IU的Mu IFN-α或Hu IFN-α1-8获得相似的结果。
用只有20 IU的Mu IFN-α经腹腔注射治疗Swisss小鼠或DBA/2小鼠,结果是在外围血液单核细胞或脾细胞两者中2'-5'-寡腺苷酸合成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相反,在同一实验中通过in/or途径用高达20,000IU的Mu IFN-α治疗小鼠没有显著地增加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的表达式。另外,经in/or途径用200或20,000IU的Mu IFN-α或MU IFN-α1-8进行治疗在开始IFN治疗后长达10天的时间里任何时候对2'-5'-寡腺苷酸合成酶的活性都没有显著影响。实施例5:口粘膜给药后干扰素的生物利用率
为了检验IFN的生物利用率和药物动力学,用125I可能标识到最高比放射性的高单次剂量重组IFN-α来治疗药物-血液体积比最有利于这些研究的小鼠。
将70×106IU Hu IFN-α1-8的纯制剂重新溶解在1.4ml的PBS中,并且象Mogensen等人介绍的那样(Int.T.Cancer,1981,28:575-582)采用Hunter和Greenwood介绍的改良氯胺T法(Nature,1962,194:495-496)进行碘处理。
125I标记的Hu IFN-α1-8(批号CGP35269-1)在受VSV攻击的人体WISH细胞上检测时呈现2×107IU/ml的生物学活性,而在受VSV攻击的小鼠L929细胞上检测时呈现1×106IU/ml的生物学活性。
6至7周令的雌性Swiss鼠用相当于1×106鼠IU的2×107IU125IHu IFN-α1-8(1.0369×107cpm/小鼠)经iv、ip注射或经in/or途径治疗。在指定的时间点,每组杀死3只鼠,收集血液并确定体积。分离并收集动物的肾、肝、肺、脾和胃/食管,打上印迹,并称重,精确到±1.0μg。利用γ-计数器分别确定每个样品的放射性。然后,借助离心(800g×10分钟,4℃)分离全血,收获血清,记数并在-80℃下冷冻。然后,如上所述利用标准的生物检定法在人体WISH细胞和小鼠L929细胞上检测血清的IFN/含量。然后,借助亲和层析法分离存在于血清样品中的放射性物质,并借助SDS-PAGE法进行分析。
在每只鼠静脉注射1.0369×107cpm带125I标记的Hu IFN-α1-8之后5分钟,在动物的外围血液中检测到非常高水平的放射性(>2×106cpm/ml)。在第15分钟和30分钟,存在于全血中的放射性两逐步降低。腹腔注射1.0369×107cpm的125I HU IFN-α1-8之后5分钟,在动物的外围血液中检测到的放射性的水平大约比静脉注射后检测到的低20倍。在注射后第15和30分钟的放射性水平逐步增加。在经in/or途径完成125I IFN-α1-8给药后第5、10或15分钟在动物血液中检测到的放射性水平显著低于在腹腔注射相同剂量带放射标记的IFN之后的给定时刻经定时间检测到的放射性水平。就所有三种给药途径而言,经in/or完成带125I标记的IFN-α1-8给药后,在血清中检测到的放射性水平比在全血中检测到的高。与同样体积的血清相比,每毫升全血中检测到的放射性水平较低反映出在去掉全血中细胞成分之后计数的血清有效体积较大。
采用上述的标准生物检定法检测研究中所有的小鼠血清样品以确定有生物活性的IFN存在,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的时间点上,静脉或腹腔注射125I Mu IFN-α1-8的所有动物的血清中都有容易检测的有生物活性的IFN。反之,在经in/or途径完成IFN给药后在任何试验的时间点在所有动物的血清中都没有检测到带生物活性的IFN,尽管在这些动物的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放射性存在。
为了确定在经125I Mu IFN-α1-8治疗的动物血清中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是否确实代表天然IFN,样品用蛋白质A-G琼脂糖进行免疫沉淀,以便将存在于样品中的免疫球蛋白沉淀出来,用亲和纯化的多克隆抗干扰素-α的抗体处理后再次进行免疫沉淀。然后,对样品进行上述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
对静脉或腹腔注射125I MU IFN-α1-8后血清中放射性物质进行的SDS-PAGE分析揭示出一条均匀的迁移带,其中电泳迁移率与未注射125I MU IFN-α1-8的完全一致。估计该物质的表现分子量约为20000道尔顿,它与天然的Hu IFN-α1-8的分子量完全相符。完全相符。反之,来自经in/or用125I Mu IFN-α1-8治疗的小鼠的血清样品无一包含任何表观分子量与天然IFN的分子量相似的物质,既使在每个凝胶上加入完全相同量的放射性物质。
带放射标记物质的组织分布揭示:在静脉注射125I Mu IFN-α1-8后5分钟,动物的肾脏中有非常高水平的放射性,在肝、肺和脾脏中也有高水平的放射性。随后发现存在于这四个器官中的放射性水平在15和30分钟逐渐降低。相反,在15和30分钟时,胃中的放射性水平逐渐增高,达到与静脉注射后30分钟时动物血清中存在的放射性差不多的水平。
借助腹腔注射完成125I Mu IFN-α1-8给药导致在15分钟内受检的所有组织中放射性均达到峰值水平,接下来在第30分钟降低。类似地,经in/or途径完成125I Hu IFN-α1-8给药导致在15分钟后被研究的所有组织中的放射性均达到峰值水平,30分钟时存在的放射性水平有些下降。经in/or途径完成125I Hu IFN-α1-8给药后存在于胃/食管中的放射性水平比在任何其他器官中检测到的水平高一个数量级,而且显著高于借助静脉或腹腔途径完成同样剂量的带放射标记的Hu IFN-α1-8给药后存在于这些组织中的放射性水平。实验例6鼻内/口内给药后干扰素的药物动力学
为了准确地测定Hu IFN-α1-8的药物动力学,以每只小鼠1.0369×107cpm的剂量用125I HU IFN-α1-8经iv、ip或in/or途径给小鼠治疗,并在24小时期间内的一系列时间点测定在全血和血清中存在的放射性水平。
静脉注射后存在于小鼠血液中的125I标记的Hu IFN-α1-8的药物动力学曲线十分接近对数清除曲线。这个结果与以前利用密切相关的分子(即重组人αA/D(Bg1))进行的小鼠研究(Bohoslawed等人;J.IFN Res.,1986,6:207-213)的结果相符。根据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计算出的生物可利用物质的量也与人αA/D的那个量相似。静脉注射125I HU IFN-α1-8后观察双相对程清除曲线(其为通过肾脏清除的物质的特征),结果与实施例6的结果一致。腹腔注射后,带125I标记的IFN-α1-8的药物动力学与以前报导的肌肉注射IFN的结果十分相似。
静脉或腹腔注射带125I标记的IFN-α1-8后,在所有动物的血清中存在很容易检测到的有生物活性的IFN。
因为Friend红白血病细胞(FLC)经静脉注射后对肝和脾脏都表现出很高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性,所以Friend红白血病模型构成非常严格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前试验。使用该模型得到的结果确实是采用胃肠道外途径注射IFN-α治疗人类肿瘤的基础。因此,在这项研究进行的全部试验中,所有末经治疗的和用对照制剂治疗的动物均在10至11天死亡。如果不作治疗,仅仅注射4或5个FLC细胞就会杀死小鼠。相反,,某些经口粘膜途径用鼠IFN-α治疗的动物在接种105个FLC后仍然存货100天以上,并且可以认为它们已被治愈。
的确,根据以前的工作判断,经口粘膜途径给药的IFN-α似乎比经胃肠道外给药的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或氨甲喋呤更为有效,后一途径仅使注射FLC的动物存活时间增加几天(Gresser等人,J.Natl.CanerInst.,1988,80:126-131)。顺式铂氨、长春新碱、阿霉素、博来霉素或表鬼臼毒吡喃葡糖苷等其他药物则对这种肿瘤无效(Gresser等人,J.Natl.Caner Inst.,1988,80:126-131)。
同样,经口粘膜途径给药的IFN-α在抗FLC方面似乎比全身给药的IL-1β、IL-2和TNF-α等其他细胞因子更为有效,这些细胞因子在该模型中只表现出很小的活性。
以前的工作已显示,在该模型中胃肠道外给药的IFN是最有活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而且即使肿瘤已经转移到肝中才开始IFN治疗也是有效的(Gresser等人;Intl.J.Caner,1987,39:789-792)。目前的结果表明IFN经口粘膜途径给药同样有效,甚至更有效。
在淋巴瘤确诊后开始治疗时,每天将IFN-α与单次剂量的环磷酰胺一起注射与只用其中任何一种药剂治疗的动物相比显著地增加了患淋巴瘤的AKR小鼠的存活期(Gresser等人;Eur.J.Cancer,1978,14:97-99)。在各种临床前动物肿瘤模型中也已报导了成功地用IFN-α/β和BCNU、顺式铂氨(cis-DDP)、氨甲喋呤、阿霉素和α-二氟甲基乌氨酸进行联合治疗。还报导了采用5-氟尿嘧啶(5-FV)和IFN的联合疗法在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时是十分有益的(Ernstoff等人;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89,7:1764-1765)。然而,其他一些已报导的研究则显示当IFN治疗与环磷酰胺(Marguet等人,Int,J.Cancer,1983,31:223-226;Lee等人,Biochern.Pharmacol.,1984 33:4339-3443)、阿霉素(Blackwill等人,Cancer Res.,1984 44:904-908)或5-FU(Marquet等人,1985 109:156-158),即那些已证明与胃肠道外IFN治疗联合使用可发挥有利作用的药物结合反而降低了抗肿瘤活性。使用本文描述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试验出IFN与其他化学疗法的组合。
白介素-1(IL-1)与IFN-α/β结合的疗法对注射了FLC的小鼠可产生协同抗肿瘤效果(Belardell等人,Int.J.Cancer,1991 49:274-278)。同样的疗法对Eb淋巴瘤的转移性变体(pll-R-Eb)也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而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药剂都没有效果(Gabriele等人,Invasion Metastasis,1993 13:147-162)。在所有受试的细胞因子中,已发现IL-1在与I型IFN胃肠道外给药治疗结合时是最有效的。
将血管生成抑制剂AGM-1470[(氯乙酰)-氨基酸(3R-(3α,4α(2R*,3R*),5β,6β))-5-甲氧基-4-(2-甲基-3-(3-甲氧基-2-丁基)环氧乙基-1-氧杂螺(2,5)辛-6-基脂]与IFN-α/β一起给药的联合疗法与单独用其中任何一种药剂的疗法相比显著地增加了抗肿瘤效果(Brem等人,J.Pediatric Surgery,1993 28:1253-1257)。
业已发现,高体温将提高IFN-α/β对Lewis肺癌的抗肿瘤作用(yerushalmi等人,Proc.Soc.Exp.Biol.Med.,1982 169:413-415)。精氨酸丁脂也已表明可增强IFN-α的抗肿瘤作用(Chany and Cerutti,Int,J.Cancer,1982 30:489-493)。对于给定类型和剂量的IFN比较经口粘膜途径给药与系统给药(静脉注射)两者所获得的保护程度,结果表明在某些病例中IFN经胃肠道外给药比口粘膜给药或多或少地更有效一些,而在另一些病例中则不然。
生物标志试验研究的结果非常清楚地表明三种受试的生物标志(I类MHC抗原、Ly6A/E抗原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都没有充分地反映出经口粘膜途径给药的IFN-α所呈现的非常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继腹腔内(ip)注射少至仅20 IU的IFN-α之后开始的所有试验中观察到三种IFN诱导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式中都有非常显著的增加,而多达20,000IU的IFN-α经口粘膜途径给药后却没有任何可测量的效果,两者之间的反差是显著的。
虽然我们不能排除在较早的或中间的时间点上有可能观察到对一种或另一种生物标志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IFN影响这些蛋白质的基因代码的转录,因此人们在IFN治疗后只有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可能看到对这些生物标志的影响。
另外,虽然我们不能排除在用IFN-α经口粘膜途径治疗后观察到对许多其他IFN诱导的蛋白质之一的全身性影响,但这似乎不可能,因为这将意味着差动调节某些IFN诱导的基因的表达式。然而,完全有可能在IFN-α经口粘膜途径给药后在局部(例如在鼻淋巴细胞中)观察到对IFN生物标志的影响。
与对所研究的生物标志没有可检测的影响相符,即使在用高达20,000IU的IFN-α治疗的动物中也没有观察到对任何在IFN经口粘膜给药治疗期间所监测的血液学或血液化学参数的一致影响。
在带125I标记的IFN-α1-8经口粘膜给药之后在动物的全血和血清中都发现容易检测到的带放射性标记的物质。这些结果与以前研究的结果(即在口服大量的未带标记的IFN后在动物的血清中仍未检测出IFN)恰好相反。但是,经口粘膜给药后在全血和血清中检测出的放射性物质是无生物活性的。此外,SDS-PAGE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物质是低分子量的,并且很可能反映继IFN在胃和小肠中消化之后对降解产物的吸收作用。在口粘膜给药后带放射性标记的物质的组织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胃中的放射性水平明显地高于受检验的任何其他器官。我们的结果十分清楚地表明:即使口粘膜给药后带生物活性的IFN不被吸收,这种疗法仍能在体内发挥有统计意义的抗肿瘤活性。
虽然不希望使观察到的有益作用拘泥于任何已提出的机制,但我们的结果意味着经口粘膜给药的IFN借助目前尚不明确的新机制发挥其抗肿瘤细胞的作用,这种机制不包括外源给药的IFN的直接作用,或内源性IFN的诱导作用。没有可检水平的循环IFN或没有可检水平的受试的三种生物标志都支持这一观点。似乎这种机制至少可以部分地借助刺激鼻咽腔和口腔周围丰富的淋巴样组织发挥作用。因为我们已证明经口粘膜给药的IFN在效力上至少与全身给药的IFN相差无几,所以我们的试验结果强有力的支持在治疗肿瘤病时借助口粘膜途径完成IFN给药。这对于IFN的临床应用可能有重要意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确看出,虽然为了清晰和便于理解已对本发明作了相当详尽的描述,但是不脱离说明书中公开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以对本文描述的实施方案和方法作出各种修饰和改动。

Claims (65)

1.治疗哺乳动物肿瘤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口粘膜接触给哺
乳动物投用治疗有效量量的干扰素,所述的量是从大约1500IU
至大约2×106IU,所述的量小于当经胃肠道外给药时诱导病理
学反应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有效量的干扰素是按单次量投
用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有效量的干扰素是在不诱导病
理学反应的情况下在足以引起相当于单次量的治疗反应的时间
里以多次较小剂量投用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的剂量是在不诱导病理
学反应的情况下在足以引起相当于单次量的治疗反应的时间里
连续投用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的总剂量是从大约
5000IU到大约20×106IU干扰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每天的剂量是从大约1
×104IU到大约20×106IU。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每天的剂量是从大约1
×104IU到大约1×106IU。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结合的放射治疗
或化学治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投用其他细胞因子或干扰素诱导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包括I型干扰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选自IFN-α、IFN-β、
IFN-ω、共有INF及其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IFN-α包括重组IFN-α。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包括Ⅱ型干扰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Ⅱ型干扰素包括γ-IFN。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肿瘤病是非病毒病原学的。
16.治疗哺乳动物多发性骨髓瘤、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的骨髓性白血病、低级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癌样肿瘤、肾肿瘤、包括肾细胞癌、肝细胞癌、血液恶性病变、结肠直肠癌、恶性胶质瘤、肺癌、结肠癌、恶性恶性黑色素瘤在内的癌症,以及包括恶性脑肿瘤在内的脑肿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口粘膜接触给哺乳动物投用治疗有效量的干扰素,所述量从大约1500IU到大约20×106IU,所述量小于胃肠道外给药时诱发哺乳动物病理学反应的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的有效剂量是以单次量给药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有效量的干扰素是在不诱导病理学反应的情况下在足以引起相当于单次量的治疗反应的时间里以多次较小剂量给药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的剂量是在不诱导病理学反应的情况下,在是以引起相当于单次量的治疗反应的时间里连续给药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的总剂量是从大约5000IU到大约20×106IU干扰素。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的剂量是每天从大约1×104IU到大约20×106IU干扰素。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的剂量是每天从大约1×104IU到大约1×106IU干扰素。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结合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投用其他细胞因子或干扰素诱导剂。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包括Ⅱ型干扰素。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选自INF-α、IFN-βIFN-ω、共有IFN,及其混合物。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α-IFN包括重组α-IFN。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包括Ⅱ型干扰素。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素包括γ干扰素。
30.干扰素在制备适合经口粘膜接触治疗哺乳动物肿瘤病的药剂中的应用,该药剂包括治疗有效量的干扰素,所述量是从大约1500IU到大约20×106IU,所述量小于经胃肠道外治疗时诱发哺乳动物病理学反应的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肿瘤病是多发性骨髓瘤、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的骨髓性白血病、低级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癌样肿瘤、宫颈癌、包括卡波西氏肉瘤在内的肉瘤、肾肿瘤、包括肾细胞癌、肝心包癌、鼻咽癌、血液恶性病变、结肠直肠癌、恶性胶质瘤、喉乳头状瘤、肺癌、结肠癌、恶性恶性黑色素瘤在内的癌症,或包括恶性脑肿瘤在内的脑肿瘤。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剂包括单次量的干扰素。
33.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剂包括不诱导病理学反应但足以引发相当于单次量的治疗反应的多个小剂量的干扰素。
34.根据权利要求30-3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剂在一段时间里提供虽不会诱导病理学反应但足以引发相当于单次量的抗肿瘤反应的干扰素剂量的连续给药。
35.根据权利要求30-3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剂包括另一种细胞因子或干扰素诱导剂。
36.根据权利要求30-3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剂适合于大约1500IU至大约20×106IU干扰素的给药。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剂适合于每天大约1×104IU至大约20×106IU干扰素的给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剂适合于每天大约1×104IU到大约1×106IU干扰素的给药。
39.根据权利要求30-3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剂包括另一种用于同时、分别或相继治疗的治疗剂。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应用,其中治疗剂选自细胞生长抑制剂、抗肿瘤剂和抗血管生成剂。
41.根据权利要求30-4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干扰素是Ⅰ型干扰素。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应用,其中干扰素选自IFN-α、IFN-β、IFN-ω、共有IFN和其混合物。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应用,其中Ⅰ型干扰素是α-IFN。
44.根据权利要求30-4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干扰素是Ⅱ型干扰素。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应用,其中Ⅱ型干扰素是IFN-γ。
46.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应用,其中干扰素是重组物。
47.根据权利要求30-4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肿瘤病是多发性骨髓瘤、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的骨髓性白血病、低级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癌样肿瘤、肾肿瘤、包括肾细胞癌、肝细胞癌、血液恶性病变、结肠直肠癌、恶性胶质瘤、肺癌、结肠癌、恶性恶性黑色素瘤在内的癌症、或包括恶性脑肿瘤在内的脑肿瘤。
48.刺激哺乳动物抗肿瘤反应的干扰素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适合与口粘膜接触的治疗有较量的干扰素,所述的量从大约1500IU至20×106IU,所述的量小于经胃肠道外给药时诱导病理学反应的量。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在单位剂型中包含大约5000IU到大约20×106IU的干扰素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大约1×104IU至大约20×106IU的干扰素。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大约1×104IU到大约1×106IU的干扰素。
5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肿瘤病是多发性骨髓瘤、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的骨髓性白血病、低级淋巴瘤、皮肤T细胞瘤、癌样肿瘤、宫颈癌、包括卡波西氏肉瘤在内的肉瘤、肾肿瘤、包括肾细胞癌、肝心包癌、鼻咽癌、血液恶性病变、结肠直肠癌、恶性胶质瘤、喉乳头状瘤、肺癌、结肠癌、恶性恶性黑色素瘤在内的癌症,或包括恶性脑肿瘤在内的脑肿瘤。
53.根据权利要求48或52所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单次量的干扰素。
54.根据权利要求48或52所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不诱导病理学反应但足以引发相当于单次量的反应的多份较小剂量的干扰素。
55.根据权利要求48至5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在一段时间内提供不诱导病理学反应但足以引发相当于单次量的抗肿瘤反应的干扰素剂量的连续给药。
56.根据权利要求48至55中任何一项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另一种细胞因子或干扰素诱导剂。
57.根据权利要求48或5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另一种适于同时、分别或相继治疗的治疗剂。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治疗剂选自细胞因子、抗种瘤剂和抗血管生成剂。
59.根据权利要求48至58中任何一项的组合物,其中干扰素是Ⅰ型干扰素。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干扰素选自IFN-α、IFN-β、IFN-ω、共有IFN和其混合物。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组合物,其中Ⅰ型干扰素是IFN-α。
62.根据权利要求48至5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干扰素是Ⅱ干扰素。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Ⅱ型干扰素是IFN-γ。
64.根据权利要求59或6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干扰素是重组物。
65.根据权利要求48至6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肿瘤病是多发型骨髓瘤、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的骨髓性白血病、低级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癌样肿瘤、肾肿瘤、包括肾细胞癌、肝细胞癌、血液恶性病变、结肠直肠癌、恶性胶质瘤、肺癌、结肠癌、恶性恶性黑色素瘤在内的癌症,或包括恶性脑肿瘤在内的脑肿瘤。
CNB971945004A 1996-05-09 1997-05-05 干扰素在制备用于治疗哺乳动物肿瘤病的药剂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8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PN9765A AUPN976596A0 (en) 1996-05-09 1996-05-09 Stimulation of host defence mechanisms
AUPN9765 1996-05-09
US08/853,292 US6361769B1 (en) 1996-05-09 1997-05-09 Stimulation of host defense mechanisms against viral challeng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8407A true CN1218407A (zh) 1999-06-02
CN1151840C CN1151840C (zh) 2004-06-02

Family

ID=25645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945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840C (zh) 1996-05-09 1997-05-05 干扰素在制备用于治疗哺乳动物肿瘤病的药剂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997858A (zh)
CN (1) CN1151840C (zh)
ZA (1) ZA9739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6782A1 (en) * 1995-02-07 2003-02-06 Arthur M. Krieg Immunomodulatory oligonucleotides
US6239116B1 (en) 1994-07-15 2001-05-29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oundation Immunostimulatory nucleic acid molecules
US20030108519A1 (en) * 1996-05-09 2003-06-12 Pharma Pacific Pty Lt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high dose in terferon
US7041301B1 (en) * 1997-11-07 2006-05-09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terferon immunotherapy
US20030022854A1 (en) 1998-06-25 2003-01-30 Dow Steven W. Vaccines using nucleic acid-lipid complexes
US20030153083A1 (en) * 2000-01-31 2003-08-14 Alexei Shir Selective killing of cells by activation of double-stranded rna dependent protein kniase-pkr
US6818787B2 (en) * 2001-06-11 2004-11-16 Xenoport, Inc. Prodrugs of GABA analogs,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WO2003059377A1 (en) * 2002-01-10 2003-07-24 University Of Florida Treatment for intracranial tumors
AU2003230947A1 (en) * 2002-04-17 2003-11-03 Baylor College Of Medecine Nor-1 and nur77 nuclear receptors as targets for anti-leukemia therapy
CA2498319A1 (en) 2002-09-09 2004-03-18 Nautilus Biotech Rational evolution of cytokines for higher stability, the cytokines and encoding nucleic acid molecules
CA2648077A1 (en) * 2006-03-31 2007-11-08 Schering Corporation Parenteral low dose type 1 interferons for bladder canc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01236A (zh) * 1980-08-22 1982-07-15
US5286748A (en) * 1981-01-05 1994-02-15 Eby Iii George A General method of shortening the duration of common colds by application of medicaments to tissues of oral cavity
US4605555A (en) * 1984-09-20 1986-08-12 Sun Star Kabushiki Kaisha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keratosic disorder of skin and mucosa
ZA878295B (en) * 1986-11-06 1988-05-03 Amarillo Cell Culture Co. Inc. Treatment of immuno-resistant disease
US5017371A (en) * 1988-01-06 1991-05-21 Amarillo Cell Culture Company,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reducing side effects of cancer therapy
JP2704546B2 (ja) * 1989-04-04 1998-01-26 光利 太良 Atll治療用吸入剤
EP0563177A1 (en) * 1990-12-14 1993-10-06 Schering Corporatio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lpha interferon to treat lung malignanc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40C (zh) 2004-06-02
US5997858A (en) 1999-12-07
ZA973987B (en) 199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841C (zh) 干扰素在制备刺激防御机制或免疫反应的药物中的应用
US6207145B1 (en)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high dose interferon
CN1151840C (zh) 干扰素在制备用于治疗哺乳动物肿瘤病的药剂中的应用
JP2006306898A (ja) 二次性免疫不全症の治療法
CN1154508C (zh) 干扰素在制备刺激宿主防御机制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259104C (zh) 口粘膜细胞因子组合物及其应用
KR100399500B1 (ko) 숙주방어메카니즘또는면역반응을자극하기위한구강점막투여용인터페론조성물
CN1060788A (zh) 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的协同
RU2694210C1 (ru) Препарат рекомбинантного интерферона-альфа собаки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в терапии природных вирусных инфекций собак
RU2121364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ЛИОФИЛ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ПРЕПАРАТА НА ОСНОВЕ РЕКОМБИНАНТНОГО α-2-ИНТЕРФЕРОНА ПРОТИВ ВИРУСНЫХ БОЛЕЗНЕЙ ПЛОТОЯДНЫХ
US20030108519A1 (en)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high dose in terferon
CN1546662A (zh) 具有靶向活性的重组半胱天冬酶-6基因及其抗肿瘤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