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3030A - 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3030A
CN1213030A CN 97114163 CN97114163A CN1213030A CN 1213030 A CN1213030 A CN 1213030A CN 97114163 CN97114163 CN 97114163 CN 97114163 A CN97114163 A CN 97114163A CN 1213030 A CN1213030 A CN 1213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components
building block
main body
plate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141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原武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71141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13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213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3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板块,在板块主体的顶面埋设有凹型联接部件,该建筑板块内部设置有筒体,该筒体从上述凹型联接部件的底面延伸至板块主体的底面,在上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凸型联接部件。在沿上下设置上述建筑板块后,使保持于上层建筑板块的筒体内部的凸型联接部件下降,将其与下层建筑板块中的凹型联接部件嵌合,由此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可以较短的时间进行施工,并可获得具有较大强度的结构物,另外可形成美观的外表面。

Description

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该建筑板块用于形成建筑物的围墙,外墙,内墙,隔墙,护壁,以及土木建筑物等混凝土结构物。
过去,在建造上述的结构物的场合,组装模板,在其中内灌注混凝土后,拆除模板,根据需要粘贴瓷砖等装饰部件,或形成砂浆终饰层。另外,还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即采用混凝土部件或预制混凝土,将增强钢筋穿过其中空部而对其进行累砌。
但是在上述的采用模板的方法中,按照上述方式,必须进行模板的组装和拆卸的作业,另外在表面要求美观的场合,由于采用瓷砖等部件进行装饰作业,从而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和劳力,另外施工本身要求熟练,于是会产生近年来的施工人员不足、施工费用较高、工期延长的问题。
另外,在采用上述的混凝土部件或预制混凝土的方法中,由于在确定这些部件的位置时要耗费时间,从而施工效率较低,另外由于对较重的部件进行操作,这样在施工时会产生危险等不利情况。另外多数情况下最终形成的墙或护壁将混凝土的本身露出,因此如果在累砌后放置很久,则该墙或护壁会处于下述的状态,在该状态由于机动车等排放气体等造成的空气污染或湿气,而附着霉菌或苔,从而其表面变黑,因此不仅使美观造成破坏,而且很难将其去除。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该建筑板块可在无需熟练工人的技术或劳力的情况下,以较短的时间进行施工,并可获得具有较大强度的结构物,另外可形成美观的外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建筑板块的特征在于:在该板块主体的顶底面或内面上设置有一对联接部件,该联接部件用于将上下叠置的建筑板块相互连接,该对联接部件中的一个形成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形成凸型联接部件。
另外可采用下述形式,即上述联接部件中一个联接部件构成箱形的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构成柱状凸型联接部件。在此场合,上述一对联接部件中的每一个预先构成凹型联接部件,此外其中一个联接部件按照原样构成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联接部件按照以伸出的方式将另一凸状部件固定于凹型联接部件上的方式构成凸型联接部件。
此外,作为另一形式,上述建筑板块还设置有筒体,该筒体从凹型联接部件的底面延伸至板块主体的底面;在该筒体的内部设置凸型联接部件,该凸型联接部件用于与下层的建筑板块中的凹型联接部件嵌合。
还有,本发明的建筑板块也可为下述的形式,即在上述凹凸型联接部件的接触面中的任何一个或与板块主体相邻的板块主体的接触面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面上具有连接板。另外,在板块主体的内侧也可设置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用于与相对的建筑板块或临时部件连接。再有,在板块主体的横向端面附近也可设置用于连接沿横向相邻的建筑板块的连接部件或连接板中的一者或两者。
再有,本发明的建筑板块的板块主体不必限于平面状的板状,其也可为L形,还可为曲面形,上述板块主体还可由支架构成。另外,在板块主体的外侧与内侧中的任何一侧或两侧还设置有隔绝板,另外在板块主体的表面也可设置有装饰板。
本发明的建筑板块的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下述的建筑板块,在该建筑板块中,在板块主体的顶底面或内面上设置有一对联接部件,该联接部件用于将上下叠置的建筑板块相互连接,上述一对联接部件中的一个构成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构成凸型联接部件;通过以端面之间嵌合的方式将上层建筑板块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上,将凹型联接部件与凸型联接部件嵌合,从而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具体来说,使用下述的建筑板块,在该建筑板块中其中一个联接部件构成箱形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联接部件构成凸型联接部件;将凹型联接部件与凸型联接部件嵌合,从而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或者使用下述的建筑板块,在该建筑板块中,在板块主体的顶面埋设凹型联接部件,该建筑板块内部设置有下述的筒体,该筒体从上述凹型联接部件的底面延伸至板块主体的底面,在上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凸型联接部件;在沿上下设置建筑板块后,使设置于上层建筑板块的筒体内部的凸型联接部件下降,使其与下层建筑板块中的凹型联接部件嵌合,从而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或者,使用下述的建筑板块,在该建筑板块中,在板块主体的顶底面或内面上设置有一对联接部件,该联接部件用于将上下叠置的建筑板块相互连接,其中一个联接部件构成箱形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联接部件构成柱状凸型联接部件,在上述凹凸型联接部件的接触面中的任何一个或与板块主体相邻的板块主体的接触面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面上具有连接板,从而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在上述的任何一种方法中,也可通过设置于板块主体内面的连结部件,将相对的建筑板块或临时部件相互连接。另外,还可通过设置于板块主体的横向端面附近的连接部件或连接板,将沿横向相邻的建筑板块相互连接。此外,也可通过板块主体中的临时部件进行累砌。再有,还可将填充材料填充于相对的建筑板块之间。
下面参照附图仅仅通过实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建筑板块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建筑板块处于累砌状态的透视图;
图3为累砌在一起的建筑板块的竖直剖面图;
图4为凸型联接部件的一个实例的透视图;
图5为用于说明通过凹型联接部件和凸型联接部件对上下建筑板块进行连接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17为凹型联接部件和凸型联接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8~20为用于说明相对的建筑板块的连接方法的透视图;
图21,图22为用于说明左右的建筑板块的连接方法的透视图;
图23为累砌形式的另一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4为L形建筑板块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5为具有曲面的建筑板块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6为通过支架构成的建筑板块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7为从内侧看到的具有隔绝板的建筑板块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图28为具有隔绝板的另一建筑板块处于累砌状态的主要部分剖开后的透视图;
图29,图30为具有隔绝板的另一建筑板块处于累砌状态的剖面图;
图31为建筑板块与和其相对的临时部件的连接方法的透视图;
图32为采用辅助部件以相对方式砌筑建筑板块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3~39分别为第1种连结具的说明图;
图40~44分别为第2种连接具的说明图;
图45为图5所示的凹凸型联接部件的变换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6为用于说明应用图17所示的连接方法的连接方法的剖面图和背面图;
图47~52分别为第3种连接具的说明图;
图53为表示通过附加部件加强所连接的上下建筑板块的方法的剖面图;
图54为附加部件的透视图;
图55为表示通过上述附加部件的加强方法的透视图;
图56为表示沿上下、左右连接建筑板块的方法的剖面图;
图57为下述部件的透视图,该部件用于通过设置于板块主体内面的凹连接部件连接上下的建筑板块;
图58为建筑板块的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9为表示通过设置于板块主体内面的凹连接部件连接上下建筑板块的另一方法的透视图。
图1~3所示的建筑板块P中的板块主体1为矩形平板状,在其顶面1a设置有2个凹型联接部件2,该凹型联接部件2沿横向延伸,其用于与上层的建筑板块相连接,在板块主体1内部设置有筒体3,该筒体3从凹型联接部件2的底面延伸至板块主体1的底面,在筒体3的底部设有用于与下层建筑板块相连接的凸型联接部件4。此外,在左右的横向端面1b,1b上设有相互嵌合的凹型连接部件5和凸型连接部件6,该凹型连接部件5和凸型连接部件6用于与左侧或右侧建筑板块P相连接。此外,凹型联接部件2也可位于板块主体1的整个长度范围内。
在板块主体1的内面1c的上下两个位置设置有凹型连结部件7,该凹型连结部件7沿板块主体1的横向延伸。此外,在板块主体1的内面1c的上缘形成凹阶形部1d,在其下缘形成有凸阶形部1e。这些阶形部1d,1e可在相对的建筑板块P之间浇注作为填充材料的混凝土时防止混凝土漏到外部,并且可很好地传递上下建筑板块P之间的应力,它们可按照板块主体1的厚度,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虽然在图中表示的是连接左右建筑板块P的凹型连接部件5和凸型连接部件6、以及设置于板块主体1内面的凹型连结部件7埋设于单独成形的成形制品中以便提高尺寸精度的使用场合,但是也可在板块主体1中直接形成凹凸部。
如图3所示,为了累砌建筑板块P,首先在基础B中浇注混凝土,但是在浇注混凝土前后,在规定位置埋入凹型联接部件2或埋入基础锚固件8。在此场合,也可按照图示方式,预先将板块主体1的下缘上的凸阶形部1e切去,而使下缘保持平齐,还可在基础B中形成下述的槽,该槽的形状与凸阶形部1e的形状相对应。在埋入凹型联接部件2的场合,在板块主体1的内部预先设置凸型联接部件4。在采用基础锚固件8的场合,L形固定板8a通过基础锚固件8的顶部固定,可通过板块主体1下方的凹型连接部件7,借助固定螺栓8c将嵌入上述凹连接部件7的燕尾槽中的楔块8b固定于L形固定板8a上。
通过将其中一个凹型连接部件5以滑动方式嵌入另一凸型连接部件6中,便可将左右建筑板块P相互连接。另外,虽然按照图示实施例,凹型连接部件5和凸型连接部件6均设置于板块主体1的横向端面,但是它们也可设置于板块主体1的端部边缘附近的内侧面上。
相对的建筑板块P之间的连接通过下述连接杆9实现,该连接杆9的两端形成有燕尾形榫块9a,该楔块9a与板块主体1的内面中的凹型连接部7嵌合。此外,为了对建筑板块P之间的间距进行细微调节,在连接杆9之间连接有螺丝接头10。
在按照上述方式设置第1层建筑板块P后,以相同方式按顺序累砌第2层,第3层建筑板块P。通过将凸型联接部件4插入嵌合于凹型联接部件2中,便将上下建筑板块P相互连接。
在图2中,虽然建筑板块P的横向端部边缘接缝按照非连续直线的交错方式累砌,但是也可按照将建筑板块P沿上下并排设置,从而形成直通接缝的方式累砌。另外,如图1所示,在下述场合,也可按照任意方式累砌,该场合指埋设于板块主体1顶面的凹型联接部件2沿板块主体1的横向延伸,或者埋设有多个横向宽度较窄的凹型联接部件,根据需要按照与上述凹型联接部件相对应的数量增设凸型联接部件。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在板块主体1的内面1c,使附加部件11跨过上下连接的建筑板块P,可防止因连接边界所产生的弯矩或剪切力,使上述联接部件受到损坏。此外,如果通过支座12支承附加部件11,当在附加部件11上作用有应力时,则可获得使附加部件11的位移受到约束的效果。因此,支承座12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合的形式,其可用于在附加部件11上作用有较大应力的场合。支承座12通过螺栓或锚固件等部件固定于壁面上。
如果累砌完毕,在相对的建筑板块之间灌注作为填充材料的混凝土,最后形成围墙,外墙,内墙,隔墙,护壁等建筑板块P形成的结构。另外,在下述场合无需进行表面装饰施工,该场合指预先在建筑板块的外表面1d上直接由板块主体1的本身材料形成装饰层,或通过粘贴另一材料的装饰板等方式形成装饰层。
上面对采用本发明的建筑板块的累砌方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下面对用于连接上下建筑板块P的凸型联接部件和凹型联接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3,在下层建筑板块P的顶面埋设有凹型联接部件2。该凹型联接部件2由燕尾槽2b以及侧壁2a构成,上述燕尾槽2b形成于板块主体1的下挖位置,上述侧壁2a设置于上述燕尾槽2b和开口之间。凸型联接部件4保持于从凹型联接部件2的底面2c延伸至板块主体1的底面的筒体3内部。上述筒体3分为上部3a和其宽度大于该上部3a的下部3b,在该筒体下部3b中接纳有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13。另外,上述筒体下部3b的内部宽度与上述凹型联接部件2的侧壁2a的间距基本相等。轴14穿过主体13,该轴14的底端固定有旋转固定部件15,轴14的顶端形成有螺旋开槽或十字孔等形状的凹部,该凹部用于通过螺丝刀等工具在轴14顶端对轴14进行旋转。
如图4(a)所示,旋转固定部件15为燕尾榫形,其相对轴14在两处形成有圆锥台15a。另外,如图4(b)所示,旋转固定部件15通过其螺纹部15c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主体13上,在规定旋转位置,旋转固定部件15中具有较小尺寸的边的侧面15b与主体13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
下面参照图5所示的实例,对通过上述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将上下建筑板块P连接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例中,采用了与轴14的顶部以螺纹方式连接的螺母16,将作为固定件17的销或螺纹部15c穿过轴14以便使主体13保持不动。上述轴14上也可固定螺母或板等部件以便代替上述销。首先,将上层的建筑板块Pb放置于下层的建筑板块Pa上。接着,通过下述方式将主体13插入下层的建筑板块Pa的凹型联接部件2中,该方式为:将位于上层的建筑板块Pb的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螺母16下压而支承于凹型联接部件2的底面20c上。将主体13插入下层建筑板块Pa的凹型联接部件2中。在此状态下,在将轴14旋转90°,使旋转固定部件15转动后,旋转螺母16旋转,轴14上升,从而将下层的建筑板块Pa的凹型联接部件2和上层的建筑板块Pb的凸型联接部件4固定。另外在设置有固定部件17的场合,如果在主体13的外部设置螺纹环15d,而不在旋转固定部件15上设置螺纹部15c,旋转系止部件15可产生旋转。
另外,在于板块主体1中埋设凹型联接部件2之前,如果通过螺栓分别将两侧壁2a之间连接,以便防止其开口附近产生变形,则在主体13上作用有较大的应力时可抵抗该应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使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13和筒体3的筒体底部3b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因此,可吸收将凹型联接部件2或筒体底部3b埋设于板块主体1中时产生的位置偏差。另外主体13的形状除了为长方体以外,还可为圆柱形或椭圆形,在此场合筒体底部3b也可为与主体13相对应的形状。此外,旋转固定部件15的形状除了为图4(a)所示的形状以外,还可为其它适合的形状。在此场合,凹型联接部件2的形状必须与上述旋转固定部件15的形状相对应。比如,如图10所示,凹型联接部件2为箱形,其顶部20h可与图4(a)所示的旋转固定部件15的顶面5f相接触,根据需要可设置圆锥台15a。另外,筒体底部3b和主体13也可为沿板块主体1的横向延伸的长方体的形状,可在多处分别设置旋转固定部件15、与其相对应的轴14,以及筒体底部3b。还有,根据筒体底部3b的形状,该筒体底部3b也可不为预制部件,其可直接在板块主体1中成形。
按照图6所示的实施例,凸型联接部件4由其分别为圆柱形的头部20,轴部21,主体部22,以及设置于主体部20上面的弹簧23构成。另外,在主体部22的外缘面和凹型联接部件2的侧壁2a上分别加工有可以螺纹方式配合的凸螺纹22a和螺纹2e。但是,侧壁2a上的螺纹2e与设置于一般圆形孔内侧面的凹螺纹不同,其沿纸面的上下方向延伸。因此,设置于主体部22上的凸螺纹22a的凸部仅仅与侧壁2a的螺纹2e局部相接触。于是,最好两个螺纹2e,22a中的凸部的高度大于槽的深度。
如图6(a)所示,待连接的上述凸型联接部件4借助弹簧23保持在筒体底部3b内部。在进行连接时,从筒体3的开口插入其轴具有较大长度的螺丝刀,将其嵌入凸型联接部件4头部的凹部20a中,推压该凸型联接部件4,直至主体部22的凸螺纹22a与凹型联接部件2的螺纹2e相接触。接着,如果使凸型联接部件4旋转,使凸螺纹22a和螺纹2e以螺纹方式配合,直至头部20的底面20b与筒体底部3b的肩部3c相接触,则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相互嵌合,如图6(b)所示,从而便将2个建筑板块Pa,Pb相互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上述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嵌合完毕时,在凸型联接部件4的头部20和筒体底部3b之间,以及在凸型联接部件4的轴部21与筒体底部3b之间具有如图所示的间距4a,4b的场合,即使在分别埋入于每个建筑板块Pa,Pb中的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沿建筑板块Pa,Pb的前后方向产生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仍可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可顺利嵌合。
另外,按照上述方式,由于凹型联接部件2的侧壁2a的螺纹2e沿纸面上下方向延伸,即沿建筑板块P的横向延伸,这样凸型联接部件4沿建筑板块P横向的位置偏差完全不会产生。此外,也可将多个凸型联接部件4嵌合于一个凹型联接部件2上。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凹型联接部件2也可为圆筒形,设置于其侧壁2a上的螺纹2e可为一般的凹螺纹。在此场合,凹螺纹的材料成本较低,但是在按照图6(a)所示的方式进行连接的场合,由于沿建筑板块P的横向的间距4a,4b只能取很小,这样在工厂进行产生时,必须正确地确定凹凸型联接部件的位置。
图7表示了又一个实施例。图7(a)为上层建筑板块Pb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Pa上的状态剖面图,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尚未相互嵌合。通过借助螺丝刀等操作工具从上述状态推压轴14的方式,将凸型联接部件4下压,这样在设置于轴14上方的凸螺纹14a与设置于筒体顶部3a的螺纹3d相接触时,旋转嵌入凹部14b中的螺丝刀等操作工具。于是,借助空转的螺纹14的作用,设置于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25底部的凹凸部25a与设置于凹型联接部件2的侧壁2a的凹凸部2f嵌合,从而两个联接部件2,4相互嵌合。图7(b)表示上下建筑板块Pa,Pb相互连接的状态。此时,最好至少凹凸部25a,2f中的一个的局部为弹性体。
图8表示另一实施例。如图8(a)所示,凸型联接部件4由接纳于筒体3底部3b的主体26以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其顶部的轴27构成。另外,由于开设于轴27的外缘的螺纹与开设于顶部3a的内缘的螺纹以螺纹方式配合,这样可将轴27保持于筒体3的内部。主体26为柱状,其下半部开设有中空部26b以便减轻重量,但是上述主体26也可为非中空的实体。另外,在主体26中的相对的两个外侧面形成有凹部26b。
凹型联接部件2为下述的箱体,该箱体包括下述的孔,该孔用于接纳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26的下半部,上述箱体底面具有筒体3的开口,上述凹型联接部件2埋入板块主体1的顶面1a。此外,在将凸型联接部件4插入到凹型联接部件2的内部的规定位置时,在与上述主体26中的凹部26b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部28,该凸部28相对上述箱体的内侧面突出,并可产生弹性变形。
因此,在将上层建筑板块Pb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Pa上后,从上层建筑板块Pb的筒体3开口插入螺丝刀,旋转轴27,使凸型联接部件4下降,将主体26的下半部嵌入下层建筑板块Pa的凹型联接部件2的孔内,则凹部26b和凸部28会相互嵌合。接着,通过螺丝刀使轴27沿相反方向旋转,使主体26稍稍提起,则两个联接部件2,4会牢固嵌合,从而上下建筑板块Pa,Pb按照图8所示方式连接。
按照上述实施例,由于在通过上下建筑板块Pa,Pb的连接边界29,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26与凹型联接部件2的侧面和筒体底部3b的内侧面相接触时,凹型联接部件2上的凸部28以及插入该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主体26上的凹部26b按照沿板块主体1的纵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这样在连接边界29处承受正负弯矩时通过两个联接部件2,4相互连接的上下建筑板块Pa,Pb会有效地发挥作用。
按照图9所示的实施例,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反,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凹部26b与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26中的凸部28相嵌合,上述凹部26b和凸部28按照沿上下建筑板块Pa,Pb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联接部件2,4在联接部件的横向,即建筑板块的内外方向的两侧相嵌合,这样在连接边界29处承受正负弯矩时,两个联接部件2,4也可有效地发挥作用。此外,如图9所示,上述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凸部28也可采用单独的钢制弹簧等其它的材料。另外,按照上述方式,与设置于凹凸型联接部件中的任何一个上的凸部28相对应的凹部26也可为图7所示的凹凸部25a,2f。
上述结构的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采用合成树脂,铁,非铁金属,陶瓷,橡胶等材料形成。另外,为了增加强度,上述联接部件2,4中还可添加碳素纤维或玻璃纤维,它们可为借助通过树脂等固定纤维本身的方式形成或通过上述的复合材料等形成。另外,在采用不同的材料形成必要部分后,也可通过埋设等方式将上述必要部分成整体形成于必要位置。此外,为了使凹型联接部件2在筒体3的外缘,在埋设时与板块主体1的材料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该凹型联接部件2上也可设置凸缘,凸肋,凹槽等凹凸部。
图10表示又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31的底部分为2个相互平行的支腿,每个支腿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1a,在主体31的顶部固定有螺栓形连接轴32,在该连接轴32中以螺纹方式拧入有头部33。此外,由于2个支腿以抵抗其弹性的方式压入内部尺寸较窄的筒体3的底部3b中,这样如图10(a)所示,凸型联接部件4便可保持于筒体3内部。
在将上层建筑板块Pb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Pa上后,从上层建筑板块Pb的筒体3的开口插入操作工具,使凸型联接部件4下降,从而使头部33与筒体底部3b的肩部3c相接触。此时,主体31的底部支腿上的凸部31a在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凹部2h内部放开。但是在此状态下,在凸部31a和凹部2h之间保持有一定间距。接着,当通过操作工具使凸型联接部件4的头部33旋转时,便将主体31提升,如图10(b)所示,这样凸部31a与凹部2h的顶壁20h紧密贴合。按照上述方式,两个联接部件2,4便相互嵌合,从而便将上下建筑板块Pa,Pb相互连接。
按照图10所示的实施例,可通过对凸型联接部件中的主体头部进行沿轴向的引出操作,从而将其主体提升,而下面对采用相同操作使上述主体上升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
按照图11所示的实施例,在主体34的顶部固定有螺栓形的连接轴35,沿轴向引出操作用的头部36以螺纹方式与上述连接轴35以螺纹方式相配合。在主体34的底部设置有翼片状嵌合弹簧34a。该嵌合弹簧34a作为翼片夹持于筒体3内部,从而使凸型联接部件4保持于筒体3内部。在连接建筑板块Pa,Pb时,当下推凸型联接部件4,嵌合弹簧34a嵌入下层建筑板块Pa的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凹部2h时,嵌合弹簧34a便释放开,如图11(b)所示,这样翼片扩张。接着,当通过将操作工具插入凸型联接部件4中的头部36的操作孔36a中的方式旋转该操作工具时,便将主体34提升,嵌合弹簧34a的前端与凹型联接部件2的凹部2h的顶壁相接触。此外当向上拉动上述弹簧34a规定距离时,两个联接部件2,4相互嵌合,这样便将上下建筑板块Pa,Pb相互连接。
按照上述方式,在连接建筑板块之前,凸型联接部件4在主体34的嵌合弹簧34a的弹性的作用下保持于筒体3的内部,但是为了防止主体34的底部在传送过程中滑出后,相对板块主体1伸出,如图11(a)所示,可在头部36上设置弹簧36b,以便顶住筒体3的内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需要也可采用上述方式。
本发明采用的凹型联接部件和凸型联接部件的形式不必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其可采用各种形状。
按照图12所示的实施例,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37底部的两个支腿37a的前端朝向内侧弯曲,与该形状相对应,凹型联接部件2上的凹部38也为朝向箱底凹入的形状,并且在支腿37a的内外面,凸部38的外面和凹型联接部件2的箱内面分别形成有止动爪,这样两个联接部件2,4的啮合范围增加,两个联接部件2,4的止动力加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弹簧37,该弹簧37b用于防止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37的顶部发生偏移。
按照图13所示的实施例,在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39的底部设置有扩大部39a,在凹型联接部件2的孔中形成有凸部40,由于分别形成于上述扩大部39a斜面和凸部40顶端上的止动爪相啮合,这样便将两个联接部件2,4相互嵌合。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设置有用于防止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39的顶部产生偏移的弹簧39b。
按照图14所示的实施例,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孔为燕尾槽孔状,设置于朝向其底部扩大的斜面上的止动爪21,与设置于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1底部的两个支腿41a外面上的止动爪相嵌合,从而所插入的凸型联接部件4与凹型联接部件2相嵌合。在本实施例中,也设置有用于防止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1的顶部产生偏移的弹簧41b。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于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2底部内部的凸部42a在弹簧42b的弹力的作用下,嵌入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凹部2j中,从而两个联接部件2,4相互嵌合。
按照图16所示的实施例,在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3的顶部设置有穿过主体43的楔形嵌合孔43a。至少主体43中的底部由弹性材料形成,其由切槽43b分成两个支腿43c。另外,在每个支腿设置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凸部,该支腿43c在夹持状态保持在筒体3的底部3b。此外,在凹型联接部件2中形成有空腔,该空腔用于以可将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3的底部释放开的形状接纳该底部。
如果将上层建筑板块Pb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Pa上,从上层建筑板块Pb的筒体3的开口插入操作工具,向下推压轴44使凸型联接部件4下降,则如图16(b)所示,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3的支腿43c释放开,在凹型联接部件2的孔中张开,其凸部与凹型联接部件2的凹部相互嵌合。
在上述状态下,虽然两个联接部件2,4相互嵌合,但是凸型联接部件4不与上层的建筑板块Pb相嵌合。因此,在设置于板块主体上的楔形通孔45与上述主体43中的嵌合孔43a相连通时,将楔块46打入上述相连通的孔,便可将两个建筑板块Pa,Pb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3的支脚43c的形状由主体43的材料的弹性确定。另外凹型联接部件2的空腔的形状也由其确定。根据主体43的材料,可省略切槽43b。
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与前面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7嵌入凹型联接部件2中,但是上述两者不具有相互嵌合机构。为此,主体47的底部与下层的建筑板块Pa通过下述方式相嵌合,该方式为:与前面附图相同将穿过凹型联接部件2的楔块48打入。主体47的顶部与上层建筑板块Pb通过穿过筒体底部3b的螺栓47相嵌合。按照上述方式,也可通过主体47将上下建筑板块Pa,Pb连接。
下面对相对的建筑板块的连接进行描述。将相对的建筑板块连接的目的在于以经济的方式设计前面描述的凹型联接部件和凸型联接部件,以及保持相对的建筑板块之间的间距。与已有的模板施工方法不同,按照本发明,为了埋设建筑板块,不能以穿过建筑板块的方式设置连接杆。
因此,作为本发明的连接方法,其第1方法是:按照根据图1~图3所描述的方式,在板块主体1的内面设置凹型连结部件7,将固定于连接杆9的两端的燕尾形榫块9a嵌入上述部件7中的燕尾槽中。或者,可在连接杆9的两端采用根据图4所描述的旋转固定部件15,按照图1~图3的方法进行施工。
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于设置板块主体1的内面1c的凸型连结部51。连接杆52两端构成具有燕尾槽的凹型连结部件53。同样在此场合,如该图的下方所示,也可同时采用具有燕尾槽的凹型连结部54。
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板块主体1的内面1c设置有沿上下方向的凹型连结部件55。同样在此场合,可采用相对板块主体的内面伸出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型连结部件56。
连结部件也可为设置于板块主体内侧的适合位置的固定形式。图20表示上述固定式连结部件的一个实施例。如该图所示,在此场合包括有下述第1方法和第2方法,该第1方法指:将与作为连接杆的螺丝接头57以螺纹方式连接的环状连接件58与下述L形杆状连接部件56嵌合,上述连接部件56的一端锚固于板块主体1的内面,而其另一端露出,上述第2方法指:将与连接杆60两端以螺纹方式连接的连接件61与螺纹杆状连接部件59以螺纹方式连接,上述连接部件59锚固于板块主体1的内面1c。
在前面已通过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对用于连接左右建筑板块P的连接部件设置于板块主体的横向端面上的场合进行了说明,另外作为其应用,图19公开了槽状凹型连接部件62和T形凸型连接部件62a,而图21则表示其它的实施例。第21(a)表示下述状态,在该状态,图4所示的燕尾形榫块或与该楔块类似的燕尾形榫块插入下述凹型连结部件7中的燕尾槽中,该凹型连结部件7埋设于板块主体1内面1c,将燕尾形榫块63上的螺栓64穿过其前端设置有钩形部的平板状连接件65a,并通过蝶形螺母66固定。当将该连接件65a与和该连接件65a保持反对称关系的连接件65b组合时,如图21(b)所示,上述连接件中的相应钩形部相嵌合,这样即使在两者之间作用有拉应力或压应力的情况下,它们仍不会脱开。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5a,65b通过凹连接部件7固定于板块主体1上,但是也可借助直接埋入板块主体1中的螺栓和螺母,并通过蝶形螺母66将连接件65a,65b固定。而在采用埋入螺母的场合,可采用螺栓。作为上述应用实例,在建筑金属器具中包括有在窗中使用的窗扣件和公知的钩状连接件。
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左右建筑板块通过下述方式连接,该方式为:在板块主体1的内面1c的凹型连结部件7中形成有缺口7a,将扒钉状连接件67以插入板块主体1的缺口7a的方式而实现跨接。另外,也可在连接件67的中间部附近开设插入通孔,将图21所示的燕尾形榫块63上的螺栓64穿过上述孔,并通过蝶形螺母66将该螺母固定。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以举例的方式对板块主体呈矩形的建筑板块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采用的建筑板块的形状不必为长方形,另外也不必限于具有一种形状的建筑板块结构。如图23所示,建筑板块还可为十字型建筑板块P1,改良的十字型建筑板块P2,凸字型建筑板块P3等,此外可将这些建筑板块与矩形状建筑板块P组合并连接。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沿横向的连接边界不是连续的,这样可提高弯曲应力的抵抗性能,或可形成各种形状。
另外,虽然上述建筑板块中的板块主体均为平板状,但是可采用L形板块主体,并通过上述的各种联接部件、连结部件、连接部件形成建筑板块,将这些建筑板块连接而形成建筑物等结构。图24表示用于角部的L型建筑板块P的一个实施例。该图所示的建筑板块P用于内角部,也可用于反L型的外角部。
此外,本发明的建筑板块不必限于平面的板状体,其也可为图25所示的将圆筒沿纵向切断而得到的形状,其可用于外角部或内角部,可将该建筑板块组合而用于形成罐的外壁等。再有,装饰层68不必限于内凹弯曲面,其也可形成于外凸弯曲面。
图26为又一实施例的建筑板块P的透视图。在本实施例的建筑板块P中,在由上下支承板71和与该支承板71相连接的支架72构成的框架上设置有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网73。上述支承板71为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形成的截面呈コ字形的槽形导轨状,在顶部的支承板71的顶面,即板块主体的顶面并排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凹型联接部件2。上述支架72为棱柱状,其内部设置有筒体、、接纳箱、凸型联接部件。因此,可通过前面已描述的各种凹型联接部件和凸型联接部件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此外,由于插入支承板71的一端的棱柱体形成凸型连接部件74,而该支承板71的另一端形成凹型连接部件,棱柱体通过蝶形螺母75固定于左右支承板71之间,这样可将左右建筑板块连接。还有,可通过连接杆76将相对的建筑板块连接。
另外,网73和支承板71也可通过冲压加工而成整体成形。此外,支承板71和支架72的横截面形状不必限于コ字形,其也可方管形、圆管形或L字形。此外,支架型建筑板块还可为图24所示的L型,图25所示的圆筒型。
一般来说,在与土木建筑有关的结构物上,经常安装有各种隔绝板。这种隔绝板的安装是按照下述顺序这样进行的,在安装好模板后,浇注主体混凝土,待其硬化后,通过在适合位置开设孔,将锚固件插入该孔中,通过粘接剂将其固定,安装隔绝板,在其上敷设外墙材料等,但是上述劳动强度和工期较长。特别是,由于外墙材料的敷设是在内侧进行施工,这样具有不能指望在狭窄的地方进行确实的施工的缺点。由于按照上述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劳力,另外作业本身需要很熟练,这样会产生近年来施工人员不足、施工费用较高、延误工期的问题。
此外,由于具有水气、冷气或热气的液体、气体和固定的储存池或化学制品、放射能、噪音和电波、振动防止部件的安装,必须隔绝受其它物体等的影响的结构物也按照与上述的相同的方法进行施工,这样会产生下述问题,即确实不能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储存能量会产生泄漏,结构物的使用期限会受到影响,结构物的施工费用较高,延误工期。
图27~图30表示用于针对上述的问题而安装有隔绝板的建筑板块的实施例。
在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板块主体1的内面1c上除了具有可直接使用的凹型连结部件7部分以外,还附加有隔绝板F。具有隔绝板F的建筑板块P的累砌方法与参照图3所描述的累砌方法相同,其唯一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在将连接杆9与相对的建筑板块P连接后,在与凹连结部件7相对应的隔绝板空隙部F1中填塞发泡性或实体形状的隔绝板Fa。
隔绝板F设置于板块主体1上的方法可通过下述方法实现,该方法包括:使板块主体1材料流入隔绝板F中,或将隔绝板F与板块主体粘接,通过螺钉固定、钉子固定等合适的方法设置。隔绝板F还可设置于板块主体1的表面,在其上还可固定装饰板。
在图28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前述的建筑板块P的内面设置有隔绝板F。该隔绝板F的功能是对从具有水气、冷气、或热气的液体,气体,固体材料中放出的能量进行隔绝,其适合采用目前所使用的隔绝部件。隔绝部件等目前多用于住宅,贮藏库等中。此外,本发明还可将放射能,电波,振动防止部件,太阳发电板等安装于壁面上而进行使用。
建筑板块的表面也可为混凝土表面或板块主体本身材料的表面,但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美观性,也可在建筑板块上设置过去所采用的瓷砖、玻璃、自然石、竹、木材和砖、陶瓷、网等装饰板E,还可使用前述的隔绝板。
隔绝板F本身的材料显然可采用前述的装饰板中所采用的材料,以及铁、非铁金属、树脂、水泥板、橡胶、纸、皮等,除了上述的材料以外,其还可采用由碳素、玻璃、芳族聚酰胺等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形成的纤维制成的纺织布、无纺布、网等,另外还可采用上述材料的复合体等。因此,装饰板与隔绝板可根据建筑板块的目的,而分别采用合适的上述材料,另外它们可复合形成不同材质的隔绝板,或共同采用前述的装饰板。
按照上述方式,可采用各种方法对建筑板块放置于下层的建筑板块上时的砌缝F2进行处理。即,其第1种方法是:使隔绝板F的端面之间按照原样接触。第2种方法是:涂敷粘接剂、发泡性粘接剂、遇水或其它液体会发生反应的制品中的任何一种,或通过夹持密封等砌缝材料Fb,使其遇前述的水或液体后发生反应,而实现防水或粘接,如果在施工现场,则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防水、粘接。此外,第3种方法是:沿纵向在上下相接触的隔绝板F中形成切开空间,按照上述第1方法或第2方法在隔绝板F接触后,填充下述的填充材料Fc,从而可提高防水性能或粘接性能,该填充材料Fc指与前述的发泡材料、砂浆、树脂、橡胶、铅、铝等板块主体或隔绝板溶液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的混合物。另外,砌缝或切开空间的位置不必限于建筑板块中的凹凸阶形部1d,1e的位置,其也可错开地设置于适合的位置。
图29为表示在相对的建筑板块P中的相应的内面侧设置有隔绝板F后,按照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进行累砌,在建筑板块P之间填充有填充材料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0为3块建筑板块P并排设置场合的剖面图,它表示在图29中的2块建筑板块P中间还加设有一块建筑板块G的状态。如图所示,与外侧的建筑板块P相同,中间板块G在一侧或两侧具有:沿上下方向连接的联接部件,根据需要设置的用于沿横向连接的连接部件,以及与相对的建筑板块进行连接的凹型连结部件。在外侧建筑板块P之间也可设置2个以上的中间建筑板块G,上述隔绝板F也可设置于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中间建筑板块G左右侧的填充材料C不必限于相同的材料,可填充左右不同的填充材料。另外,在设置有多个中间建筑板块G的场合,上述的各种建筑板块的材质可相同,也可不同,另外还可省略一个连结部件。
对于施工方法,也可采用与上述图3中的建筑板块P相同的方法。即,首先设置图中下层左外侧的建筑板块P与下层的中间建筑板块G,之后通过连接杆将中间建筑板块G中的左侧的凹型连结部件与左外侧建筑板块P中的凹型连结部件连接。对于右侧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施工,但是该右侧也可首先进行施工。
下面进行横向连接,同样对于该作业,连接杆的作业是先进行还是横向连接的作业后再进行由建筑板块P确定。即,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连接部件,则先进行横向连接作业,如果采用图21,图22所示的连接部件,则可对上述横向连接作业是先进行还是后进行中的一种进行选择。另外如图所示,为了使建筑板块G的连接面保持良好的一致性,还可根据需要在中间建筑板块G的上下端面设置凹凸砌缝Ga。
按照上述方式,对左右外侧建筑板块P与中间建筑板块G进行累砌,当达到规定层数时,在建筑板块之间填充填充材料。根据建筑板块的目的,也可不填充填充材料,而保持中空状态。另外,上述的建筑板块P与隔绝板F的材质也可用于中间建筑板块G和隔绝板Fg。
在通过连接杆确定建筑板块P的位置后,与图27、图28所示的隔绝板同质或不同质的2次隔绝板Fa采用型材或发泡材料填充。此外,不言而喻,在图1~图26所示的建筑板块P的表面或内面中任何一个或两者上可根据需要设置隔绝板。
下面对用于将建筑板块和与其相对的建筑板块或临时部件之间连接的连接件分别设置于相对面的场合进行说明。由于对于连接相对的建筑板块用的连接件,已根据图2和图3进行了说明,故在这里仅仅对建筑板块与临时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
在图31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一侧通过其表面经过装饰处理的建筑板块P砌筑,而其无需美观的另一侧架设有模板80。该模板80通过设置于模板外侧的圆管81支承。在通过眼睛形垫片82将圆管81与连接杆9连接后,在建筑板块P与模板80之间浇注混凝土,此时可使两者保持适合的间距。之后在混凝土施工完毕之后,拆除上述模板80。
另外,在图31中,根据需要在建筑板块P的内面设置有隔绝板F。在此场合,也可按照原样设置具有规定尺寸的隔绝板F,但是为了提高隔绝效果,最好采用隔绝小片Fa将上述隔绝板F设置于建筑板块P内面1c的整个表面。上述隔绝板4不仅可设置于建筑板块P的内面1c,也可设置于建筑板块P的表面侧,或设置于建筑板块P的两个侧面。另外,上述隔绝板F也可适用于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
在图32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侧均通过其表面经过装饰处理的建筑板块P砌筑形成。建筑板块P为可以自立方式累砌的结构,但是由于在凹型联接部件和凸型联接部件的连接状态为接近销连接的状态的场合,上述连接部分会产生前后位移,这样在此场合采用辅助部件。作为辅助部件的圆管的施工比如可按照下面的方式进行。首先,设置管基础91。之后,使纵向圆管92与建筑板块P相接触,并立于管基础91上,在规定的建筑板块P之间的砌缝位置架设间隔件93,之后架设横向圆管94,通过固定部件95将它们固定。按照上述方式,沿横向和在上方进行辅助部件的临时作业。此外,辅助部件的临时作业也可从横向圆管94开始进行。
辅助部件可不必限于圆管的形式,其可也从方形,H形,L形等适合的形状中进行选择,根据需要也可仅仅在一侧设置辅助部件,根据辅助部件和连接件的种类,还可省略间隔件。此外,建筑板块按照根据图3进行描述的方法进行累砌。
在本发明的建筑板块中,板块主体为混凝土浇注形成的制品或与其类似的制品,特别是在相对的建筑板块之间进一步浇注混凝土的场合,由于有利于将可能受到限制的建筑板块的厚度减小,故最好在板块主体内部埋设钢筋,增强纤维等增强材料。板块主体除了混凝土以外,可由网、金属网、纺织布、无纺布、木材、铁、非铁金属、石、陶瓷、革等建筑材料制成。作为装饰层,除了采用单独的砂浆饰面以外,还可采用大理石,花岗岩等形成的张贴石面,瓷砖贴面,或水磨石饰面和上述的建筑材料。
此外,在联接部件、连接部件和连结部件采用不同的材料形成的部件的场合,其材料可采用各种合成树脂、各种金属材料,但是特别是联接部件的材料可根据结构物所要求的抗拉强度、预计的联接部件之间的位置偏移量等要素从合成树脂中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另外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是在板块主体的顶面形成有凹型联接部件,在底面形成有凸型联接部件的场合,但是也可为与前述场合中的上下相反设置的场合。
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在板块主体1的内面1c上越过连接的板块P的边界添加附加部件11,利用在边界部分产生的弯矩或剪切力,可防止连结部件被破坏。
以上实施例所说明的连接用的每个部件仅仅为其中的一个实例,其可采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知的其它的部件来代替。比如,虽然对在连结部件或连接部件中采用燕尾槽、燕尾形榫块的实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燕尾槽也可由C形槽替换,上述燕尾形榫块也可由其截面呈T形的型材代替,此外,可通过将L形型材的另一端埋入建筑板块的内面,从而形成由壁和L形型材构成的C形固定部。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33~39所示的实施例为第1种,在该实施例中,借助人手将凸型联接部件下压,使其与凹型联接部件嵌合,之后通过对任何一个进行操作,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在图33所示的实施例中,将上层建筑板块Pb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Pa上,之后借助操作工具将通过弹簧23保持于筒体3中的凸型联接部件4下压,然后通过操作工具使头部20产生旋转,从而使螺纹轴101上升。螺纹轴101穿过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100,由于将其底端的圆锥部102提升,则主体100的底部的支腿部分103张开,这样张开的支腿部分103便与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锥形面相接触,如图33(b)所示,从而便将两个建筑板块Pa,Pb连接。另外,主体100由弹性材料形成。
同样在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将上层建筑板块Pb放置于下层的建筑板块Pa上,之后通过操作工具将通过弹簧23保持于筒体3内的凸型联接部件4下压,然后通过操作工具使头部20旋转,使螺纹轴101上升。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100的前端与螺纹轴101的前端通过固定部件104固定,这样如图34图(b)所示,由弹性材料形成的主体100在凹型联接部件2中膨胀,从而将两个建筑板块Pa,Pb连接。
在图35所示的实施例中,同样将凸型联接部件4下压,之后通过操作工具使螺栓105旋转。由于螺栓105从穿过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106的管107中通过,另外以螺纹方式与固定于管107前端的螺母108相配合,这样随着螺栓105的旋转,管107的底部的弯曲部分107a在凹型联接部件2中张开,从而如图35(b)所示,便将两个建筑板块Pa,Pb连接。另外,在图35(a)下层建筑板块Pa中,符号Δh所示的部分也可为中空部。
在图36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36(a)所示,将上层建筑板块Pb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Pb上,之后将凸型联接部件4下压,将设置于轴前端的爪部件111插入凹型联接部件2中。然后,借助操作工具使凸型联接部件4的轴110旋转。在轴110上加工有螺纹,与其相配合的板112和爪部件111分别压靠于台阶面113,113上。此时,当板112旋转时,不能实现上述压靠动作。因此,为了不使板112旋转,可在板112上设置弹簧12a,使其与壁面的摩擦力增加,或使板112呈非圆板的形状,这样也可使板112与壁面嵌合。此外,也可在不设置板112的情况下,通过板115与爪部件111实现固定。
在图37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了袋体。即,如图37(a)所示,在凹型联接部件2上形成扩大凹部120,袋体130安装于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a的底部。填充管131从袋体130通到筒体3的顶部。在将上层建筑板块Pb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Pa上后,如图37(b)所示,通过上方的填充管131将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a下压,将其插入凹型联接部件2中。然后,通过填充管131灌注填充材料C,图37(c)所示,袋体130在扩大凹部120中膨胀。由此,便两个建筑板块Pa,Pb连接。在该图中,标号122为随着填充材料的灌注将空气排出的排气孔。另外,建筑板块Pb与凸型联接部件4的连接也可这样进行,即在填充管131的头部加工螺纹,按照图33~图36所示的方式通过螺母将它们固定。
在图38所示的实施例中也采用了袋体。在本实施例中,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a采用不同或相同的柔性材料,袋体130通过上述材料与主体4a成整体成形。另外,在凹型联接部件2的内面上形成有凹凸部。其连接顺序与前述的场合相同,将上层建筑板块Pb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Pa上,之后通过上方的填充管131将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a下压,将其插入凹型联接部件2中,然后,通过填充管131灌注填充材料C,这样如图38(b),袋体130在凹型联接部件2中膨胀,并与壁面上的凹凸部相嵌合。此外,也可通过下方的填充管121灌注填充材料,其注入间隙中。另外,袋体130也可为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形成的单独部件。
图39所示的实施例表示将板块主体的接触面或凹型联接部件与凸型联接部件的接触面的局部加热熔化之后,进行冷却结合的连接方法,或通过粘接剂连接的方法。首先,与前述方式相同,上层建筑板块Pb的底面与下层建筑板块Pa的底面相接触。之后,如果从建筑板块Pb上方通过手或操作杆将固定于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4a的上方的手柄140h下压,如图39(b)所示,主体4a与凹型联接部件2嵌合。由于具有阳极140b和阴极140c的电线140a穿过主体4a,这样在主体4a与凹型联接部件2嵌合的状态,当电流流过在下层建筑板块Pa的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凸部140d露出的电线140a的端子140g时,则电流会流过上层建筑板块Pa的电线140a,并且电流会流过埋设于主体4a中的上方的电热板140i,140i与底端的电热板141i,411i,141i,从而会产生热量。电热板可采用公知的镍铬耐热合金线或采用由橡胶或硅与碳素粒子的混合物形成的电热板(用于地毯等中)。如果电热板发热,由于筒体底部4e与凹型联接部件2通过树脂形成,这样与电热板140i,140i的接触部分140j,140j和与电热板141i,411i,141i的接触部分受热熔化而处于粘接状态,如果切断电流,进行冷却,则上述接触面相互粘接,从而凹型联接部件2与凸型联接部件4相互连接。
可对本实施例进行各种变换。比如,如根据图16进行说明的方式,如果在建筑板块的筒体的轴44中设置电线,将轴44朝向下方下压,使凹凸型联接部件相互连接,则无需手柄140h。另外,也可以相互接触的方式使凹型联接部件2与主体4a嵌合,并通过主体4a下方的电热板142i进行连接,或省略凸部140d。另外,在凹凸型联接部件2,4为其它材料的场合,其与电热板的接触面上可形成树脂层。此外,建筑板块之间的接触面上也可设置电热板。还有,也可采用粘接剂代替上述电热板。再有,还可在横向端面上采用电热板或粘接剂连接板。
图40~44所示的实施例为第2种,凸型联接部件埋设于板块主体底部中,在其连接部相对底面伸出,在板块主体的底面,凹型联接部件埋设于与凸型联接部件相对应的位置,由此便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在图40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具有与图8和图9的场合相同功能的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其不同之处在于:凸型联接部件4的埋设部分151埋设于板块主体的底部,为了加强该部分,根据需要设置有合适形状的锚固凸缘152。此外,在凹型联接部件2中设置有与凸型联接部件4相对应的底板。另外,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凸部28为单独件。
图41所示的实施例为图7的应用实例。埋入建筑板块顶部的凹型联接部件2的内侧面,在与凸型联接部件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沿水平方向的止动爪153或沿竖向的止动爪154,与这些止动爪相对应,在凸型联接部件4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的止动爪155或沿竖向的止动爪156。凸型联接部件4为中空状,从而可产生弹性变形。另外,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止动爪153,155也位于两侧。
在图42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具有与图13和图14的场合相同的功能的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在图42(b)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图42(a)中的两个联接部件2,4的半个部分。根据需要在凹型联接部件2上设置有止动爪157,158,159,在凸型联接部件4上根据需要分别设置分别有止动爪160,161,162。
图43和图44所示的实施例是通过两个动作进行连接的。该实施例中的凹型联接部件2为箱形,其开孔部170的底部呈梯形扩张,从而形成燕尾槽形的凹部171,箱的局部切开,以便设置导入通道172。凸型联接部件4中的主体部173的前端也具有呈梯形状的扩张的燕尾形榫状凸部174。因此,当在板块主体Pb的底端伸出的凸型联接部件4的主体173从下层建筑板块Pa的导入通道172插入凹型联接部件4的开孔部170内部,并且沿板块主体1的横向方向移动时,上述凸部174与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凹部171嵌合,通过上述凹凸部之间的嵌合作用,便可将上下建筑板块Pa,Pb连接。如果采用上述方法,由于在将沿横向邻接的建筑板块进行连接时,不能采用图1所示凹凸型连接部件5,6,这样可采用图43所示的月牙锁175,176,或采用后面所述的在板块主体的内侧面将左右建筑板块连接的方法。在图43所示的实施例中,凹月牙锁175与凸月牙锁176通过燕尾形榫177、螺栓178和蝶形螺母179固定于凹型连结部件7上,但是也可不通过凹型连结部件,而直接将螺栓和螺母固定于板块主体上。其连接方法是这样的,使相邻的建筑板块的横向端面相接触,之后使凸月牙锁176旋转,其前端嵌入凹月牙锁175的孔中,通过螺母176将其固定。另外,作为其它的方法,也可采用窗框中所用的公知的窗扣件。
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为前述图5所示的凹凸型联接部件的变换实施例,其去掉了筒体底部3b,凸型联接部件4以露出方式与凹型联接部件2嵌合,从而将上下建筑板块Pa,Pb连接。
图46所示的实施例为前述图17所示的连接方法的应用实例。凸型联接部件4的顶部固定于板块主体中,在其前端附近开设有用于让楔块180插入的适合形状的孔。楔块180可为锥状,钩状,杆状,弹簧状等适合形状。其施工顺序按照下述方式进行。首先,当将建筑板块Pb放置于建筑板块Pa上时,在建筑板块Pb的底面伸出的1个或2个以上的凸型联接部件4嵌入位于建筑板块Pa的顶面的凹型联接部件2中。接着,使楔块180通过设置于建筑板块Pa中的板块主体1和凹型联接部件2或建筑板块Pa中的孔181,将其固定于凸型联接部件4中的孔内。在此场合,孔181为椭圆状,在通过该孔181对与建筑板块Pa,Pb的表面的垂直方向进行调整后,通过螺母182将其固定。由于在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型联接部件4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进行上述的调整。在建筑板块Pa,Pb的内面产生差别场合,可在它们之间设置垫片183。另外在上下建筑板块Pa,Pb连接很牢固的场合,可采用与图2中的附加部件11相同的连接杆184。上述的上下建筑板块的位置调整可采用在前面已描述的或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的连接方法进行。
图47~图52所示的实施例为第3种,板块主体的顶面或底面中埋设有凹型联接部件4,在现场凸状部件以伸出的方式位于板块主体的顶面或底面中的任何一个面上的凹型联接部件中,这样便形成凸型联接部件,该凸型联接部件与另一建筑板块中的凹型联接部件相嵌合,从而实现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除了可顺利地对建筑板块进行搬运和保管以外,可仅仅通过将上层建筑板块吊下的方式与下层建筑板块连接。
图47所示的实施例为图8、图9、图40所示的联接部件的应用实例,它们中的每个部件的功能、材质等均相同。凹型联接部件2为具有相同形状的联接部件,其分别埋设于板块主体1的顶面和底面的1个地方或2个地方。凸状部件4’中的凹部200的朝向与中心线a在边界处的朝向不同,而这样做是为了使在与凹型联接部件2嵌合时不致脱落。如图47(b)所示,将凸状部件4’嵌入上层建筑板块Pb中的凹型联接部件2中而形成凸型联接部件4,之后将该凸型联接部件4与下层建筑板块Pa中的凹型联接部件2嵌合,这样便将上下建筑板块Pa,Pb连接。
图48所示的实施例为图47和图14所示的联接部件的应用实例。在该实施例中,下层建筑板块Pa与上层建筑板块pb中所采用的凹型联接部件2的形状是不同的。按照上述方式,即使建筑板块顶面与底面采用的凹型联接部件2不同,仍可采用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形状的凸状部件4’形成凸型联接部件4。
图49所示的实施例为图16所示的联接部件的应用实例。本实施例中的凹型联接部件2和凸状部件4’的水平横截面为圆形。
在图50所示的实施例中,凸状部件4’中的主体210由顶部211和底部212两个单独的部分构成,顶部211通过其外缘的凸螺纹与底部212上的凹螺纹相配合。上述部件的材质可相同,也可不同。上述的凸状部件4’以螺纹方式与设置于板块主体底部的凹型联接部件2’相配合,从而形成凸型联接部件4。另外,当将凸型联接部件4中的底部212与下层建筑板块中的凹型联接部件2嵌合时,凹部213与凸部214相嵌合,这样便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在图51所示的实施例中,上层建筑板块Pb中的凹型联接部件2’的内壁上没有设置螺纹,其与凸状部件4’的顶部211之间形成有填充空间,凹型联接部件2’上开设有使该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填充孔215。在将凸状部件4’的顶部211插入上层建筑板块Pb的凹型联接部件2’中后,从上述填充孔215向上述填充空间214灌注填充材料C,这样硬化的填充材料C便与凸状部件4’的顶部211的凸螺纹211a啮合,凸状部件4’便固定于凹型联接部件2’中。除了为参照图37进行说明的材料以外,上述填充材料C还可采用粘接剂。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凸型联接部件4的凹部216嵌合的凹型联接部件2的凸部217可为单独件。
在图52所示的实施例中,凸状部件4’的顶部211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凹型联接部件2’的内面。另外,凸状部附4’的底部212具有弹性的支腿部分220,其前端的止动爪与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止动爪222处于嵌合状态,这样便将凸型联接部件4和凹型联接部件2连接。
另外,也可不采用作为预制部件的凹型联接部件2’,而在直接设置于板块主体上的凹型联接部件2’上设置凸状部件4’。
上面就本发明的联接部件的形状和功能,从第1种至第3种的实施例以列举方式进行了说明。虽然在这里不能将这些联接部件的全部组合列出,但是显然可采用进行适当组合的形式的联接部件。
前面已经参照图2和图3,对通过建筑板块的内面的凹连接部件使附加部件沿跨过上下建筑板块的方向设置的方式,对抵抗建筑板块之间的弯矩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以列举其它的实施例的方式对该增强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53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于附加部件300底端的爪300a与下述的爪302嵌合,该爪302设置于用于形成下层建筑板块Pa的内面的凹型连结部件的燕尾槽的部件301中。因此,该附件部件300同时用作上下层建筑板块Pa,Pb的联接部件,在两个建筑板块Pa,Pb的内面的连接边界处承受正负弯矩时,可对附加部件300的底端沿上下的移动进行约束,其可抵抗建筑板块Pa,Pb所接受的弯曲应力。
另外,也可不采用凹凸型联接部件2,4,而仅仅采用附加部件300,另外可同时采用凹凸型联接部件2,4以及附加部件300。
在两个建筑板块Pa,Pb的表面设置有贴满有瓷砖的装饰层M。另外,在通过埋设于嵌入凹连接部件7中的燕尾槽中的燕尾形榫303内部的螺栓304,将附加部件300固定于板块主体1上时,如果采用吊环螺母305固定时,还可通过吊环螺母等部件,借助连接杆306在该螺母的孔眼处将相对的建筑板块连接。
另外作为抵抗较大的弯矩的方法,可采用图54和图55所示的方法。此场合中的附加部件310通过燕尾形榫311和蝶形螺母312固定于上层建筑板块Pb的凹型连结部件7中,并且与板块主体1的内面紧密贴合,但是还可在附加部件310的下方,在与图8所示的凸型联接部件相同的柱状体中设置凹部313。通过插入下层建筑板块Pa中的凹型连结部件7’的燕尾槽中的燕尾形榫314和蝶形螺母315,与图8所示的凹型联接部件2相同,可将具有凸部316的没有底部的箱体317设置于板块主体1的内面。
另外,也可不采用凹连接部件7,7’中的任何一者或两者,而直接通过螺栓等部件将附加部件310,箱体317安装于板块主体1上。
如果将附加部件310嵌入下方的箱体317中,则附加部件310中的凹部313以及箱体317中的凸部316相互嵌合。因此,即使在上下建筑板块Pa,Pb的连接边界处具有较大的负弯矩的情况下,由于附加部件310与上下建筑板块Pa,Pb内面紧密贴合,凹部314与凸部316相嵌合,这样可抵抗上述弯矩。另外,在附加部件310中沿上下方向的中间形成有阶形部318,这样在附加部件310嵌入箱体317中时,如果该阶形部318与箱体317顶面319相接触,则特别是在承受正弯矩时,可对附加部件310朝向下方的移动进行约束。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给出的是在板块主体内面设置1个或2个凹连接部件或燕尾形榫的实例,但是本发明不必限于该方式,如图56所示,也可沿竖直方向设置1个或2个凹连接部件和燕尾形榫,在此场合,其顶底端设置有箱体317与附加部件310,另外根据需要设置有连接杆。此外,也可在板块主体上方设置沿水平方向的凹型连结部件,在其下方设置沿竖直方向的燕尾榫。按照上述方式,对每个部件可设置1个或2个,并且可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进行组合。
另外,图56表示还沿横向将建筑板块连接的方法。即,在建筑板块P的两侧或一侧的侧面上设置其凸型连接部件62a,在其底端设置凸型联接部件4。在另一建筑板块P的侧面上设置槽形凹型连接部件62。此外,在板块主体的中间顶面设置凹型联接部件2。在将相邻的建筑板块P连接时,凸型连接部件62a与其下方的凸型联接部件4嵌入凹型连接部件62的槽中。于是,凸型联接部件4与凹型联接部件2通过弹性方式连接。在此场合,累砌方法限定为交错式。另外,如果在凹型连接部件62的顶端设置凹型联接部件2,则可累砌形成连续的砌缝。因此,通过对多组凹凸型联接部件进行组合,借助累砌的方式,可累砌形成各种砌缝形状。另外,也可采用下述单独的建筑板块,该建筑板块顶端设置具有凹型联接部件2的凹型连接部件62和凸型连接部件62a。
图57所示的实施例也是采用设置于板块主体内面的凹型连结部件对上下建筑板块进行连接的。在这里专门设置了附加部件320,该部件320形成有其柱状主体部的底端呈梯形状的扩大部320a。另外,插入图中未示出的凹型连结部件中的燕尾槽中的燕尾形榫321的螺栓322穿过附加部件320而通过蝶形螺母323固定,从而附加部件320固定于板块主体上。在这里专门设置了下述的固定部件324,该固定部件324设置有接纳附加部件320的扩大部320a的凹部324a。于是,当附加部件320嵌入固定部件324a中时,通过两者的凹部324a与扩大部320a的嵌合作用,便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虽然上面参照图53~图57对附加部件进行描述,但是这些附加部件也可具有连接上下建筑板块的功能。
图5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建筑板块P的透视图。该实施例中的建筑板块P在下述的框架上设置有金属网或合成树脂形成的网343,该框架由上下支承板341,以及与该支承板341连接的支架342构成。上述支承板341为其截面呈コ字形的槽形导轨状,其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形成,在顶部的支承板341的顶面,即建筑板块P的顶面上并排形成有开口的凹型联结机构344,另外在底部的支承板341的底面上,在与上述凹型联结机构344相对应的位置上通过螺栓346固定有凸型联结机构345。插入支承板314的一端的矩形柱347形成与左右建筑板块连接的凸型连结机构,而上述矩形柱的另一端形成凹型连结机构,上述矩形柱347通过根据需要而设置的槽347a,借助蝶形螺母348固定。另外,相对的板通过连接杆9连接。此外,网343与支承板341可通过冲压加工而成整体成形。
图59所示的连接方法为图51中的连接方法的应用实例。凸型联接部件4的底部350为柱状,其上设置有凹部350a,但是还可设置凸部350b。另外,凸型联接部件4的顶部360为柱状,其上突设有肋360a。凹型联接部件2为没有底部的箱体,在其中空部21的内面设置有凸部371。此外上述凹型联接部件2通过凹型连结部件7,借助燕尾形榫381与蝶形螺母382,按照上述方法固定于板块主体1的内面。另一方面,凹型联接部件2’是有底的箱体,同样通过燕尾形榫与蝶形螺母被固定于板块主体1’的内面上。
下部350中的凸部350b插入将凸型联接部件4的底部350设置于下方的建筑板块Pa上的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凹部中,直至与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箱体的顶面372相接触,当上述凹部350a与凹型联接部件2中的凸部371嵌合时,便将两个连接具2,4固定。接着,使上方的建筑板块Pb下降,将设置该建筑板块Pb上的凹型联接部件2’插入突出的凸型联接部件4的顶部360中,当从浆液灌注孔361灌注填充材料,并且该材料硬化时,上下凹型联接部件2,2’便通过凸型联接部件4固定,从而便将上下建筑板块Pa,Pb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也可预先将凸型联接部件4的顶部360通过将中空部填充材料的方式固定于凹型联接部件2’中,之后将其底部350插入凹型联接部件2中。
图54~59用于对第1种~第3种的联结部件的一个实例进行说明,显然可根据建筑板块的使用目的进行各种选择,按照上述方式,可同时采用第1种~第3种的联接部件,也可单独采用第1种~第3种的联接部件。另外,还可设置隔绝板或装饰板。因此,显然本发明可按照根据现场青况,以有选择地进行组合的方式使用参照图1~图59描述的技术,本发明还可在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适合的变换。
按照上述方式,由于本发明的建筑板块可简单地进行累砌,另外建筑板块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这样本发明的建筑板块特别适合用于建筑物的围墙,外墙,内墙,隔墙,护壁,以及土木建筑物等混凝土结构物中的结构中。
另外,通过在板块主体上增设隔绝板可节省能量。
本发明的建筑板块的施工方面的优点在于:由于联接部件、连结部件和连接部件相互嵌合,这样可在不采用工具或辅助材料以及无需熟练工人的情况下,简单快速地将上下、左右和相对的建筑板块相互连接,另外由于可以较高的精度进行正确地累砌,这样经济效益较高。

Claims (20)

1.一种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在该板块主体的顶底面或内面上设置有一对联接部件,该联接部件用于将上下叠置的建筑板块相互连接,该对联接部件中的一个形成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形成凸型联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联接部件构成箱形的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构成柱状凸型联接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联接部件中的每一个预先构成凹型联接部件,其中一个联接部件按照原样构成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联接部件按照以伸出的方式将另一凸状部件固定于凹型联接部件上的方式构成凸型联接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筒体,该筒体从凹型联接部件的底面延伸至板块主体的底面;在该筒体的内部设置凸型联接部件,该凸型联接部件用于与下层的建筑板块中的凹型联接部件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联接部件构成箱形联接部件,而另一个联接部件构成柱状联接部件,在上述凹凸型联接部件的接触面中的任何一个或与板块主体相邻的板块主体的接触面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面上具有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在板块主体的内侧设置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用于与相对的建筑板块或临时部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在板块主体的横向端面附近设置用于连接沿横向相邻的建筑板块的连接部件或连接板中的一者或两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板块主体为L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板块主体为曲面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板块主体由支架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在板块主体的外侧与内侧中的任何一侧,或两侧设置有隔绝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板块,其特征在于,在板块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装饰板。
13.一种建筑板块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下述的建筑板块,在该建筑板块中,在板块主体的顶底面或内面,设置有一对联接部件,该联接部件用于将上下叠置的建筑板块相互连接,上述一对联接部件中的一个构成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构成凸型联接部件;通过以端面之间嵌合的方式将上层建筑板块设置于下层建筑板块上,将凹型联接部件与凸型联接部件嵌合,从而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下述的建筑板块,在该建筑板块中其中一个联接部件构成箱形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联接部件构成凸型联接部件;将凹型联接部件与凸型联接部件嵌合,从而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下述的建筑板块,在该建筑板块中,在板块主体的顶面埋设凹型联接部件,该建筑板块内部设置有下述的筒体,该筒体从上述凹型联接部件的底面延伸至板块主体的底面,在上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凸型联接部件;在沿上下设置建筑板块后,使设置于上层建筑板块的筒体内部的凸型联接部件下降,使其与下层建筑板块中的凹型联接部件嵌合,从而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下述的建筑板块,在该建筑板块中,其中一个联接部件构成箱形凹型联接部件,而另一个联接部件构成柱状凸型联接部件,在上述凹凸型联接部件的接触面中的任何一个或与板块主体相邻的板块主体的接触面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面上具有连接板,从而将上下建筑板块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于板块主体内面的连结部件,将相对的建筑板块或临时部件相互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于板块主体的横向端面附近的连接部件或连接板,将沿横向相邻的建筑板块相互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板块主体中的临时部件进行累砌。
20.根据权利要求13~1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填充材料填充于相对的建筑板块之间。
CN 97114163 1997-09-30 1997-09-30 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 Pending CN1213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114163 CN1213030A (zh) 1997-09-30 1997-09-30 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114163 CN1213030A (zh) 1997-09-30 1997-09-30 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3030A true CN1213030A (zh) 1999-04-07

Family

ID=5172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14163 Pending CN1213030A (zh) 1997-09-30 1997-09-30 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1303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233B (zh) * 2009-06-22 2012-07-25 福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塑料制间隔调整装置
CN103890291A (zh) * 2011-03-14 2014-06-25 阿迪塔兹公司 用于结构框架建筑物的模块化内部隔断
CN117449467A (zh) * 2023-12-22 2024-01-26 西南石油大学 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及楼板装配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233B (zh) * 2009-06-22 2012-07-25 福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塑料制间隔调整装置
CN103890291A (zh) * 2011-03-14 2014-06-25 阿迪塔兹公司 用于结构框架建筑物的模块化内部隔断
CN103890291B (zh) * 2011-03-14 2017-05-31 阿迪塔兹公司 用于结构框架建筑物的模块化内部隔断
CN117449467A (zh) * 2023-12-22 2024-01-26 西南石油大学 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及楼板装配方法
CN117449467B (zh) * 2023-12-22 2024-03-08 西南石油大学 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及楼板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2630A (zh) 建筑模板
CN1924212A (zh) 一种现浇钢筋砼成孔用构件
CN1948654A (zh) 一种保温墙板制造及其墙体构筑方法
CN1320227C (zh) 建筑物预制组件和应用所述预制组件架设建筑物墙壁的方法
CN1175967C (zh) 加劲肋空心管成型工具
CN1926291A (zh) 包括具有纤维增强压缩混凝土板和发泡塑料板以及孔的金属壁柱的一体固定型模板体系
CN1213030A (zh) 建筑板块及其连接方法
CN1167863C (zh) 一种双向肋钢筋砼填充用轻质管
CN1704216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00344849C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175155C (zh) T型小型砌块及其成型设备和成型方法
CN100344847C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661183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162296A (zh) 专门用于地、墙、顶或家具覆面的平板或者建筑构件,用于生产这些平板或建筑构件、其固定件的方法
CN100344848C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273706C (zh) 一种胎模构件
CN100344846C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661184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648387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280495C (zh) 一种钢筋砼填充用空心管
CN1661180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2844306Y (zh) 一种现浇砼填充用空心胎体
CN1648383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661177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648385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190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