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7646A - 电子昆虫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昆虫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7646A
CN1207646A CN96199582A CN96199582A CN1207646A CN 1207646 A CN1207646 A CN 1207646A CN 96199582 A CN96199582 A CN 96199582A CN 96199582 A CN96199582 A CN 96199582A CN 1207646 A CN1207646 A CN 1207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rrow orifice
insect
inner chamber
trapping devic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9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理查德·J·克拉克
唐纳德·W·希尔德布兰特
格斯·劳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hitemil Mikko Gold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BASF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hitemil Mikko Gold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hitemil Mikko Gold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iled Critical Whitemil Mikko Gold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207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7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2Killing insects by electr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2Killing insects by electric means
    • A01M1/223Killing insects by electric means by using electrocu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A01M2200/012Flying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诱捕飞行昆虫或其它昆虫的电子诱捕器(10)。苍蝇被紫外线光源(14)引向诱捕器(10),然后接触第一导电栅网(17)。电子栅网(17)击晕苍蝇,使之通过窄的狭口(13)掉进下面的容器(28)。靠近狭口(13)的是第二导电栅网(22),它阻止昆虫从容器(28)逃脱。

Description

电子昆虫诱捕器
本发明涉及诱捕苍蝇和其它昆虫的电子装置。
对诱捕和杀死室内的苍蝇和其它常见的飞行昆虫,已经使用各种各样的装置和方法。这些装置和方法在全过程运行中是被动式的装置,例如捕蝇纸、人工操作的苍蝇拍和用电来杀死的电子昆虫杀灭器等。
现有技术的电死装置有许多缺点。对需要高电压的装置来说,支承栅网必须通过带有较小空隙的外防护栅网加以保护,以避免手指和其它物件插入,这就限制了吸引苍蝇的有效紫外线光的数量。此外,在这种装置中的栅网通常安装有比较昂贵的自动电源运行记录装置,以避免万一它们敞开或被瞎摸弄时的无意(或有意)接触。此外,当昆虫电死时,会发出干扰谈话或近处其它活动的噼啪声。
在美国专利第4959923号中试图用现有技术处理这些问题。该专利提供用于诱捕飞行昆虫的不同类型的电子诱捕器。当苍蝇还被紫外线光源引向诱捕器时,它们就接触一个具有彼此间隔的反向电压交变区的低导电栅网,电流击晕昆虫,但没有杀死它们,这就使昆虫突然下降(或落下)掉在诱捕器底部的捕蝇纸上。
然而,在昆虫密度很高的地方,要使上述系统非常有效,捕蝇纸就必须频繁地更换。
此外,已经使用可以击晕昆虫的电线或电网,将爬行昆虫例如蟑螂保留在顶部敞口的笼子或水池内,避免它们从容器的侧壁爬出。
因此,需要有一种改进的电子昆虫诱捕器,以避免这种频繁的操作。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连接在电源上的电子昆虫诱捕装置。该装置的外壳,具有一个内腔、穿通一个面的一个孔口及内腔下部的一个狭口。此外,至少有一种昆虫引诱剂,这种引诱剂最好是一种在内腔中提供光线的光(最好是紫外线光)源。
设置在内腔中并可连接在电源上的第一导电结构,用于使昆虫失去能力,例如击晕昆虫。设置在狭口附近的第二导电结构,它也能连接在电源上。还有延伸在狭口下面的可拆装地连接在外壳上的容器。第二导电结构将昆虫保留在容器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狭口包括由一个窄的间距分隔开的两个斜壁。第二导电结构包括许多电栅网,至少一个栅网设置在一个斜壁上,而另一个栅网设置在相对的斜壁上。这样,狭口在内腔与容器之间形成一条窄通道,该通道(横穿间距)的尺寸最好小于大约0.5英寸(1.27厘米)。这样,狭口和第二导电结构相配合将昆虫保留在容器内。
在一种推荐形式中,容器是一个上端能容易地安装在外壳下部边缘上的袋(例如塑料垃圾袋)。设置袋是为了容纳通过狭口落下的昆虫。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省去第一导电结构。此外,在内腔的里面可以涂以光滑的材料例如润滑油、润滑脂和硅油等等,使昆虫从内腔下落,掉进捕获它们的容器中。
第一导电结构可具有伸进内腔的凸出部分(例如直径为0.05英寸至0.125英寸(0.127cm至0.318cm)的缠绕的导线)。最好还有一个用于将电流变换成有效形式的装置,以激励第一结构具有定时循环的脉冲电流,并有至少可以部分地透过紫外线光的壁(紫外线光源在壁的一侧上,而内腔中的第一导电结构在壁的相反的一侧上)。
诱捕器的形状使得紫外线光将昆虫诱引进内腔。第一导电结构击晕昆虫,但通常不杀死昆虫。昆虫通过狭口掉进袋中。由于狭口基本上被连续活动的击晕区围绕,第二导电结构就阻止昆虫通过狭口向上逃出容器。
安装本发明的装置,能诱捕和聚集许多不同种类的有害昆虫,它们包括家蝇(在家庭中、食品加工区以及在家禽饲养场的变质蛋上传播疾病的一种普遍的讨厌东西)、虻(马蝇)、骚扰血蝇、(在牛群中传播疾病)、牛蝇、水虻、麻蝇、粉蝇、拟步甲虫、(危害木材和其它关家禽建筑物),等等。
本发明的操作不用高电压电死昆虫,这样,它具有第4959923号专利那个系统的优点。但是,本系统具有很大的容量,不再需要捕蝇纸。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昆虫活着掉进袋中,并试图往上从狭口面逃离第二电栅网。较小尺寸的狭口诱使昆虫试图爬于第二栅网(然后爬上狭口),这就再次击晕昆虫。这样连续地进行,直到昆虫再无意且无力试图逃逸为止。然后昆虫将饥饿(或窒息)而死亡。若袋的尺寸较大,该系统就不需要频繁地日常维护。
认真设计狭口间隙的大小,最好使它大于1/8英寸(0.318cm),小于0.5英寸(1.27cm)  (最好是3/8英寸(0.953cm)),苍蝇就有足够的空隙通过狭口掉下,且通常不会堵塞狭口。此外,昆虫还不能容易地逃逸。令人惊异的是,狭口的大小范围使昆虫落下有足够的空隙,但又不是大得允许昆虫容易地避开第二电栅网。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
(a)上述那种诱捕昆虫特别是飞行昆虫的装置,它在操作中相对无噪声,并且可以在昆虫很多的地区使用;
(b)上述那种诱捕昆虫特别是诱捕飞行昆虫的装置,它减少频繁的日常维护,并无需粘附纸例如捕蝇纸;
(c)上述那种诱捕昆虫的装置,它运行有效,同时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而从环境观点看化学杀虫剂不甚理想,且昆虫还具有耐药性倾向;
(d)当装置不用那种电死昆虫从而使虫体部分散离装置的电栅网时,可在食品暴露区所用的装置;以及
(e)使用上述那种诱捕器诱捕昆虫的方法。
下面的叙述将使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与优点更加明白。下面的叙述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苍蝇诱捕器透视图所示为已卸下前面板且某些部位剖开的情况;
图2是前面板的透视图;以及
图3是本发明的示意剖面图,在图中,袋已经安装在图1所示外壳的下部,而图2所示的前面板已放置得靠近外壳的前面。
本发明的苍蝇诱捕器有一个外壳(均标以标号10),该外壳带有内腔11、通过外壳正面的孔口12及内腔11下部的狭口13。至少还有一个连接在外壳10上的紫外线光源14(例如三盏15瓦的紫外线灯)。这些紫外线灯最好设置在过了外壳10的盒15中,盒15的前面是栅板27,该板是能使紫外线光透进内腔的一块纯丙烯酸塑料。当栅板18安装在外壳10的前部时,还能通过前栅板18的狭槽19看见紫外线光。
在栅板27的前面安装有第一导电金属丝栅网17,它能悬挂在外壳的顶部或侧边(图中未显示)。栅网最好通过缠绕0.093英寸(0.236cm)(或在0.05至0.125英寸(0.127至0.318cm)之间选择)的不锈钢导线17而具有36伏的交流(“A.C”)电脉冲。如美国专利第4,696,126号或4,959,923号中所述交替变换正负电荷且带有电脉冲的导线,在此一并作为参考,以说明此种栅网及它们的操作方法。
导线缠绕的形状使苍蝇能吸在栅网上(这样苍蝇更能接触栅网),这就为给定电压提供更强的打击力,使苍蝇迷失方向。栅网最好5秒为一个周期,其中1秒接通而4秒断开。狭口13上部呈漏斗状21(如图3中最佳显示的那样),它有前斜板26A和后斜板26B(见图1)。这些斜板沿诱捕器长度方向伸展,并在狭口窄的部位处在斜板下端之间限定一个窄的间距。
邻接狭口的是第二导电结构22。如图3所示,它可以连接在电源24上(还要注意,电源24也能由导线25或用其它方法连接在紫外线光源上)。
在可供选择的一个装置中(未显示),可以供应110/120伏/60赫兹或选择220/240伏/50赫兹的电流给三条电线使用。来自电源的一条电线可连接在供紫外线灯泡用的普通变压器和起动机上。第二条电线将电流供应到电路板上变换成如上所述的36伏/300-360赫兹的脉冲电流。第三条电线可送电到变压器(或变压电路板),以便发出连续的14到36伏/50或60赫兹的交流电。另一种选择是配以适当的变压器而用电池组提供电流。
本发明的诱捕器还有具有内部空间的容器(袋)28,用于收集通过狭口落下的昆虫。靠近袋28的上端是橡皮圈(或改用绳索)29,用于把袋捆得环绕在外壳的凸缘30上。
第二导电结构22最好是两组印刷电路栅网,每个栅网包含4条水平设置的电线22A。这些电线的电工钢片可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印刷电路板不是带负电荷就是带正电荷。狭口处的电压可定为14至36伏/50或60赫兹的交流电压。一旦昆虫已经通过狭口落入袋中,就足以阻止进入口袋的大多数昆虫逃离。
狭口处的限幅是本发明的重要方面。如果限幅太大,昆虫例如苍蝇容易逃脱。要注意的是,一旦苍蝇落入袋中,它们不仅仅为寻找食物而离开口袋,还由于在内腔11中的紫外线光多少也引诱它们试图通过狭口逃出口袋,因此,狭口不能太大是很重要的。
此外,如果狭口太窄,它可能阻塞较大的昆虫(例如蛾)。上述大约1/8英寸(0.318cm)到大约0.5英寸(1.27cm)的范围,是大多数常见的有害飞行昆虫通常能自由通过而不致阻塞狭口落入袋中且不容易逃脱的范围,专业人员将能容易地确定与导电栅网相配合的适当的狭口大小,用来将所关心的昆虫保留在容器内。
栅板18安装在外壳10上,电源连接在电路上,以便激活栅网(也激发紫外线光)。通过孔口19吸引的昆虫进入内腔并被引向能透过辐射线的壁27。当昆虫接触两相邻的导线16时,足够的电荷通过昆虫并击晕它们(但没有杀死它们)。然后,它们将通过漏斗下落,并通过狭口跳进或落入袋28中。当它们充分地恢复活力试图逃脱时,连续激活的栅网22再次击晕它们。一旦在袋28中已经集聚了足够数量的昆虫后(比用完捕蝇纸片需要更长的时间),袋可以卸下并腾空(例如通过松开橡皮圈29或者有绳索时解开绳索29)。这种系统在农业和畜牧业场所(例如养牛场的牛棚,禽舍和马厩等)是最有效的。其它可能使用之处是商用厨房(例如餐馆等)以及配以适当尺寸的容器用在家庭中。在许多其它场合中使用也是很有效的。
为了检验该系统,我们首先在家蝇密度较大的密闭试验室中运作了上述类型的诱捕器。24小时后,已经诱捕了室内大约90%的苍蝇。
然后,我们在禽舍试验了本发明。运作14天后,一只容量55加仑(208升)的垃圾袋(袋是接上的容器)大半袋装了诱捕到的昆虫。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上面叙述的各个推荐实施例的同时,已经陈述了上述的各部件。对专业人员来说,应该明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许多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本发明。例如,狭口以圆筒形(而不是以两壁)形成。另外,紫外线光源无需置于单独的盒中。
此外,如图3所示,在栅板27上可以设置绞链31,以便栅板能够向前转动,从而能从装置的前面更换紫外线灯泡14。另外,尽管紫外线光是推荐的引诱剂,但其它引诱剂也可以使用,例如可以使用其它的光或已知的化学引诱剂(例如外激素)。还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收集容器(例如盒子)来代替袋。
如上所述,尽管已经结合诱捕飞行昆虫一起基本上说明了本发明诱捕昆虫的方法,但还要明白,为了诱捕昆虫,有无栅网击晕昆虫,它均能与适合的引诱剂例如外激素或紫外线灯光一起使用,例如在禽舍中诱捕与苍蝇一起出现的拟步甲这种较大的有害昆虫。
所以应注意,权利要求确定本发明的全部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适于连接在电源上的电子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它包括:
一个外壳,其中具有内腔,该外壳还有通过外壳进入内腔的孔口以及在内腔下面的狭口;
组成装置一部分的引诱剂,它能将飞行昆虫吸引进内腔;
设置在内腔中并能连接在电源上使昆虫失去能力的第一导电结构;
延伸在狭口下面可拆装地连接在外壳上的容器,以便容纳从内腔通过狭口的昆虫;
设置在狭口附近的第二导电结构,它也能连接在电源上,并与狭口相配合将通过狭口的昆虫保留在容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引诱剂是能在内腔中提供紫外线光的紫外线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结构包括许多电子栅网,至少有一个栅网设置在狭口的一侧,而另一个设置在狭口的相反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设置的栅网至少在一个水平方向上横离狭口不大于0.5英寸(1.27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是一个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结构具有伸进内腔的导电凸出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凸出部分被直径在0.05英寸(0.127cm)至0.125英寸(0.318cm)之间的导线环绕。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捕装置,还包括将电流转换成有效形式的装置,它激励第一结构具有定时循环的脉冲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捕装置,还包括与外壳接合的壁,该壁至少可以部分地透过紫外线光,紫外线光源在该壁的一侧上,而第一导电结构在该壁的相反一侧上。
10.适用于连接在电源上的电子昆虫诱捕装置包括:
一个外壳,其中具有内腔,该外壳还有通过一个壳面进入内腔的孔口以及在内腔下面的狭口;
组成装置一部分的引诱剂,它能将昆虫吸引进内腔;
设置在内腔中并能连接在电源上的第一导电结构;
延伸在狭口下面可拆装地连接在外壳上的容器,以便容纳从内腔通过狭口的昆虫;
设置在狭口附近的第二导电结构,它也能连接在电源上。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形状使得引诱剂能将昆虫吸引进内腔,第一导电结构能击晕昆虫并使昆虫通过狭口掉进容器中,第二导电结构能阻止已经掉进容器的昆虫从容器逆行通过狭口逃脱,狭口的大小还与第二导电结构配合而能阻止通过狭口的昆虫从容器逆行再通过狭口逃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的形状使得引诱剂能将飞行昆虫吸引进内腔,第一导电结构能击晕飞行昆虫并使飞行昆虫通过狭口掉进容器,第二导电结构能阻止已经掉进容器的飞行昆虫从容器逆行通过狭口逃脱,狭口的大小还与第二导电结构配合而能阻止飞行昆虫从容器逆行通过狭口逃脱。
12.诱捕昆虫的方法,包括将电源供应给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装置以提供带电的诱捕装置,并使该带电的诱捕装置能有效地诱捕昆虫。
13.诱捕昆虫的方法,包括将电源供应给权利要求10所述的诱捕装置以提供带电的诱捕装置,并使该带电的诱捕装置能有效地诱捕昆虫。
14.诱捕飞行昆虫的方法,包括将电源供应给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诱捕装置以提供带电的诱捕装置,并使该带电的诱捕装置能有效地诱捕飞行昆虫。
15.适用于连接在电源上的电子昆虫诱捕装置包括:
一个外壳,其中具有内腔,该外壳还有通过一个壳面进入内腔的口以及在内腔下面的狭口;
组成装置一部分的引诱剂,它能将昆虫吸引进内腔;
延伸在狭口下面可拆装地连接在外壳上的容器,以便容纳从内腔通过狭口的昆虫;
设置在狭口附近且也能连接在电源上的导电结构;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形状使得引诱剂能将昆虫吸引进内腔,导电结构能阻止已经掉进容器的昆虫从容器逆行通过狭口逃脱,狭口的大小还与导电结构相配合而能阻止昆虫从容器逆行通过狭口逃脱。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结构包括许多电子栅网,至少有一个栅网设置在狭口的一侧,而另一个设置在狭口的相反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设置的栅网至少在一个水平方向上横离狭口不大于0.5英寸(1.27c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是一个袋。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诱捕的昆虫是飞行昆虫。
20.诱捕昆虫的方法,包括将电源供应给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诱捕装置以提供带电的诱捕装置,并使该带电的诱捕装置有效地诱捕昆虫。
CN96199582A 1995-12-08 1996-12-06 电子昆虫诱捕器 Pending CN12076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6933995A 1995-12-08 1995-12-08
US08/569,339 1995-1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7646A true CN1207646A (zh) 1999-02-10

Family

ID=2427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9582A Pending CN1207646A (zh) 1995-12-08 1996-12-06 电子昆虫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2000501605A (zh)
KR (1) KR19990071985A (zh)
CN (1) CN1207646A (zh)
AU (1) AU1280597A (zh)
NZ (1) NZ325000A (zh)
WO (1) WO199702046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8239A1 (en) * 2015-12-09 2017-06-15 Richard Naylor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insect infestation
CN109310075A (zh) * 2016-07-11 2019-02-05 宝洁公司 昆虫诱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8576B2 (ja) * 1999-05-18 2006-07-19 株式会社エルム 昆虫捕殺装置
GB9922641D0 (en) 1999-09-25 1999-11-24 Piper Anthony G S Fly trap
TW201216845A (en) * 2010-10-26 2012-05-01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 Inc Mosquito apparatus with solid state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USD818559S1 (en) 2016-05-20 2018-05-22 Ecolab Usa Inc. Insect trap
EP3927156A4 (en) * 2019-02-22 2023-05-31 Watts, Kevin Bradley INSECT TRAPPING DEVICE
WO2022187875A1 (en) * 2021-03-02 2022-09-09 Du Plessis Christoffel Johannes An electric shock device
KR102519805B1 (ko) * 2022-09-06 2023-04-11 대한민국(질병관리청장) 정확한 분석이 가능한 매개모기 자동 분석 장치
KR102519804B1 (ko) * 2022-09-06 2023-04-11 대한민국(질병관리청장) 메쉬형 전극판을 갖는 매개모기 자동 분석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48833A (en) * 1976-01-14 1980-11-30 Amcor Bm Insect electrocution device
US4696126A (en) * 1984-05-07 1987-09-29 S. C. Johnson & Son, Inc. Method of trapping flying insects
GB8503326D0 (en) * 1985-02-08 1985-03-13 Birch & Co Ltd H A Killing insects
US4959923A (en) * 1989-04-14 1990-10-02 S. C. Johnson & Son, Inc. Electronic insect trap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8239A1 (en) * 2015-12-09 2017-06-15 Richard Naylor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insect infestation
CN109310075A (zh) * 2016-07-11 2019-02-05 宝洁公司 昆虫诱捕装置
CN109310075B (zh) * 2016-07-11 2022-03-15 宝洁公司 昆虫诱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501605A (ja) 2000-02-15
NZ325000A (en) 1999-10-28
AU1280597A (en) 1997-06-27
KR19990071985A (ko) 1999-09-27
WO1997020460A1 (en) 1997-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96126A (en) Method of trapping flying insects
US6327810B1 (en) Pest trap
CN1046436A (zh) 电子昆虫捕捉器
US20070144056A1 (en) Insect Erradication Apparatus
CN1207646A (zh) 电子昆虫诱捕器
CN111480632A (zh) 一种蝗虫监测诱捕仪及其使用方法
US653017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to attract and kill flies in outdoor environments
CN110881448A (zh) 一种农业大棚内用双吸引灭虫装置
JP2002125563A (ja) 飛翔性害虫駆除用複合トラップ
KR101621958B1 (ko) 농업용 해충 포획장치
EP0160950B1 (en) Improved trap for houseflies
JPH11276053A (ja) ネズミ捕殺方法、及び連続自動ネズミ捕殺装置
CN217591860U (zh) 一种用于农用植物保护用的夜间灭虫装置
CN2250638Y (zh) 组合式害虫诱杀装置
CN212545210U (zh) 一种蝗虫监测诱捕仪
GB2354693A (en) Vermin trap
CN221179000U (zh) 一种用于椿象的诱捕装置
KR101041708B1 (ko) 해충포획장치
CN217523702U (zh) 一种自动诱杀甘薯小象甲的装置
CN218389531U (zh) 一种鼠害防治用投药盒
JP3759299B2 (ja) 昆虫誘引忌避装置
CN211861560U (zh) 一种简易型林业用防逃逸害虫诱捕器
CN113749071B (zh) 一种自清洁集虫盘的灭虫灯
CN210054364U (zh) 一种电子灭虫灭蚊器
CN213587238U (zh) 一种林业诱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