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5786C - 自动条件交接技术 - Google Patents

自动条件交接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5786C
CN1205786C CNB988085429A CN98808542A CN1205786C CN 1205786 C CN1205786 C CN 1205786C CN B988085429 A CNB988085429 A CN B988085429A CN 98808542 A CN98808542 A CN 98808542A CN 1205786 C CN1205786 C CN 120578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ing
data
bit
over
ce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8085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2273A (zh
Inventor
加莫·耶尔拉-迈拉
汉纽·埃萨拉
汉纽·哈帕加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272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2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57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57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H04L2012/5604Medium of transmission, e.g. fibre, cable, radio
    • H04L2012/5607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H04L2012/5609Topology
    • H04L2012/561Star, e.g. cross-connect, concentrator, subscriber group equipment, remote electron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出的交接装置包括一个交接处理器、一个存储循环复现元内的交接数据的数据存储器和一个存储控制交接的指令的控制存储器。这种交接装置还包括一个条件监视块,它配置成有选择地从数据存储器读取交接数据,指示某个循环再现比特或比特组合的状态。根据从控制存储器读取的某个指令,交接处理器在条件监视块指示某个循环再现比特或比特组合处在一个预定第一状态时从某个第一源读取而在条件监视块指示这个循环再现比特或比特组合处在一个预定第二状态时从某个第二源读取一定的交接数据。

Description

自动条件交接技术
本发明涉及具有与外部通信系统连接的接口的交接装置(cross-connect),这些接口受交接装置内的内部控制电路控制。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这种性质的、控制电路的工作取决于与外部通信系统的连接是否正常的装置。
图1a示出了蜂窝无线系统内的一个基站网,它包括一个基站控制器(BSC)100和多个基站收发信台(BTS)101。基站控制器100还与一个这里未示出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连接。为了能在它们之间传输数据,基站控制器100和基站收发信台101通过构成基站网内的所谓传输系统的一些连接相互链接。对于一个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蜂窝无线系统的标准通常并不规定需在基站网内采用的传输方法,而只是定义了传输方法能实现的功能。在GSM中,两个基站收发信台之间或基站收发信台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接口按标准所定义的那样称为Abis接口。传输方法可以是一个例如2Mbit/s或1.5Mbit/s的PCM连接(脉冲编码调制;ITU-T G.703和G.704)、SDH连接(同步数字体系;ITU-T G.774.03)、ATM连接(异步传送模式;ETS 300 371)、ISDN连接(综合业务数字网)或HDSL连接(高密度数字用户线路)。物理连接可以是普通的铜线、光缆或微波无线链路。
在图1a所示系统的基站收发信台和基站控制器内,与传输系统的连接是通过一个交接装置102来实现的。一个基站收发信台内的交接装置102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单元(TRU)。交接(cross connecting)是指在交接装置内可以将安排在各帧内的进站数据送至出站方向,使得数据比特在这些帧内的位置可以加以改变。基站收发信台的交接装置“摘下”传输系统帧内一定比特和时隙给基站收发信台,也就是说,将在一定时隙到达的与这个具体基站收发信台有关的数据送至这个基站收发信台,而将离开这个基站收发信台去向基站控制器的数据与指配给这个基站收发信台的一些时隙相配合。交接装置还可以对进站的数据执行添加、放大或其他操作后再送至出站方向。在将交接装置与基站收发信台配置在同一机架内或者就配置在基站收发信台紧邻时,基站收发信台就构成了一个小型单元,从而可以很方便地修改和扩展基站网。
分配给一个基站收发信台的传输容量取决于它含有多少个TRX(收/发)单元103。TRX构成了一个对终端设备104的无线接口,TRX单元的数量决定了基站收发信台能处理多少路同时进行的语音或数据连接。基站网的不同部分可能所需的传输容量也不同,这取决于基站网的拓扑结构。在树形基站网中,最靠近基站控制器的连接需要的容量最大。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传输系统是所谓的点对点连接,一个给定的GSM基站收发信台直接与基站控制器通信、再通过它与交换中心通信。然而,在例如2Mbit/s PCM的情况下,一个只具有一个TRX的基站收发信台所需的业务容量与整个传输带宽相比是很小的。通常,为一个TRX在一个PCM帧(6至8个语音和信令信道)内的2.5个时隙,或160kbit/s。因此,点对点连接往往要浪费容量,很不经济。但是,点到点连接利用现有的ISDN连接倒可能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想法,这样可以利用冗余的点到点连接实现对网络的备份支持。
通过链接基站收发信台(所谓多站链结构)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传输频带。在这样的链接中,几个基站收发信台按时分方式共享同一个传输媒体,从而较好地利用了传输容量。因此,在基站收发信台内可进行时隙配置时,这种在基站收发信台内的综合交接功能确实是很有用的。
环形网用来保证网络重复。基站收发信台连接成环,使得从每个基站收发信台至BSC始终在环的两个方向上都有一个传输连接。通常,这些连接中有一个是活动的(active)。网络监视利用每个基站收发信台在环的两个方向上发送的状态比特,或所谓的领示比特,来实现。一个领示比特的状态的改变表示有一个网络故障。在这个点,基站收发信台内的交接切换到后备连接。网络同步数据也利用各自的状态比特发送。切换应尽量快,使得网络操作即使是在有故障情况下也不致使呼叫拆线。一个GSM呼叫可以在传输连接中允许有500ms的中断,通常不会导致呼叫拆线。
图1b示出了在一个GSM基站收发信台内的现有技术的交接配置。它有两个独立的传输单元110和111。这两个传输单元具有一个遵从GSM标准的“对外”Abis接口,也就是对基站控制器或另一个基站收发信台(未示出)的接口。此外,两个传输单元还具有一个至基站控制器的管理连接。其中一个传输单元还接至基站收发信台内的内部总线,以便将与基站收发信台处理的语音和信令连接关联的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给基站收发信台的TRX单元(未示出)和相应将来自TRX单元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给基站控制器。在现有技术的实现中,交接装置内的传输单元110和111是完全独立的,各自具有各自的内部交接总线。这两个传输单元通过Abis接口互连,如图1b所示。
在以后的蜂窝无线系统中,平均信元长度将比较短,从而信元数将多于今天的,使得传输系统能处理较多的基站收发信台,而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交接将比现在的更为复杂。提供传输媒体的操作装置将不必与运行蜂窝无线系统的操作装置相同。这样,运行蜂窝无线系统的操作装置必需能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传输可能性尽量方便、高效地实现基站收发信台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传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传输系统故障快速、有效、可靠地作出响应的基站收发信台交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在交接装置内以硬件监视传输系统的状态比特、根据可观察到的状态比特的状态改变实现交接的改变这种方式来达到的。
本发明的交接装置包括一个交接处理器、一个存储循环再现元内的交接数据的数据存储器和一个存储控制交接的指令的控制存储器。这种交接装置的特征是:
它包括一个条件监视块,用来从所述数据存储器有选择地读取交接数据,指示某个循环再现比特或比特组合的状态变化;以及
所述交接处理器配置成根据从所述控制器读取的某个指令在所述条件监视块指示某个循环再现比特或比特组合的状态有改变时从某个第一资源读取一定的交接数据,而在所述条件监视块没有指出某个循环再现比特或比特组合的状态有改变时从某个第二源读取一定的交接数据。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条件交接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征是它包括下列步骤:
a)读出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的交接数据的某个部分,将它的值与从先前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的交接数据的相应位置读出的值进行比较;
b)检测所存储的交接数据的这个部分的值在循环再现之间是否有改变;
c)从控制存储器读取一个条件交接指令,这个指令含有至少两个交接数据源的信息;以及
d)如果在步骤b检测到值有改变,选择在交接指令内规定的一个第一源作为交接源,而
e)如果在步骤b检测到值没有改变,选择在交接指令内规定的一个第二源作为交接源。
在本发明的这种结构性解决方案中,交接和传输连接所需的各种功能分散配置到几个在本专利申请中称为传输单元的部分以模块化方式实现。分散配置应理解为单个传输单元可以建立一个基站收发信台的所有传输连接,但可以按照容量要求增添一些单元,而这些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这些单元通过称为母板上的一个并行总线共同交接,这个总线将传输单元互连在一起,作了备份,有利于可靠性的提高。从基站控制器看来,这些传输单元构成了一个可控的整体。每个传输单元实现某种标准的传输接口。
随着GSM的业务量的增加,还出现了在同一个基站收发信台要配备不同的传输接口的需求。因此,这种新的基站方案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类型的传输单元。在一个传输单元内,有一个给定的第一部分实现传输接口,将接收到的需交接的数据从传输系统内使用的格式变换成交接装置内使用的内部格式。数据以这种格式写到互连传输单元的交接总线上。传输单元的其他部分用来实现至少是交接、单元控制、与其他传输单元的同步和对基站母板的接口这些功能。一个传输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印刷电路板。下面,所谓“专用部分”是指实现传输接口的部分,而“通用部分”是指交接和总线接口块。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些功能块以外,传输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功能块。
传输单元内的专用部分用来使基站收发信台内的交接装置适合基站网的传输系统,它例如可以是一个PCM、HDSL或ISDN系统。最好,专用部分还包括对于诸如铜线、光缆或无线链路之类不同物理传输媒体的适配电路。
在通用部分内,将所有通过交接总线传送的数据存入数据存储器。通用部分的交接电路内其中有一个块是条件监视块,用来按预置的条件从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的数据读出一定的领示比特。一个领示比特的状态如果有改变,就意味着传输系统内有一个故障,从而改变条件监视块内状态寄存器的状态。控制交接处理器操作的指令考虑到处理器的操作取决于状态寄存器比特的情况。当交接处理器在一个指令的控制下检测到状态寄存器有改变时,它以与检测到状态寄存器没有改变时不同的方式执行指令所规定的交接操作。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a示出了一个已知的基站网;
图1b示出了一个已知的基站收发信台交接装置;
图2示出了一个可采用本发明的交接装置;
图3较详细地示出了图2中所示部分;
图4较详细地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另一部分;以及
图5较详细地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部分。
图2示出的是基站收发信台内交接装置的新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这种交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输单元200。它可以具有多个传输单元,这取决于所要求的传输连接的质量和数量。每个传输单元200包括一个通用部分202和一个专用部分20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传输单元是在一个含有通用部分202和专用部分204所需的必要物理接口和功能块的电路板上实现的。这些传输单元都电连接到基站收发信台的内部双重交接总线上。这些传输单元还可以接到基站收发信台的收/发单元TRX所用的数据总线上。在基站收发信台的TRX单元都接到数据总线上的典型实施例中,至少要有一个传输单元必需接到数据总线上,以保证TRX单元与基站收发信台外的传输连接之间能通过传输单元进行通信。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TRX也可以接到交接总线上。
除了图2中所示出的交接总线和数据总线以外,基站收发信台还可以包括其他控制和同步各传输单元操作的总线。在这样一个实施例中,传输单元还接到这些总线上。
每个传输单元200内的专用部分204包括至少一个双向外部传输连接206,可以是例如一个PCM、SDH、ATM、ISDN、HDSL或其他连接。RRI(无线电中继接口)型的专用部分最好直接接到基站收发信台内微波无线电装置的外部单元上。在一个交接装置中,各传输单元专用部分内的这些外部传输连接可以全都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一个传输单元可以具有用于两种或更多种传输连接的接口。专用部分204与通用部分202之间的数据业务量在所有的传输单元内最好基本相同,而与外部传输连接的类型无关。一种有利的方案是在专用部分与通用部分之间提供N个标准容量(如2.048Mbit/s)的连接,其中N选择成使得专用部分与通用部分之间的传输容量至少等于接至专用部分的各传输连接的总容量。
图3较为详细地示出了本发明的交接装置内的传输单元的专用部分300,这个专用部分用来发送和接收PCM信号。它有一个N信道线路接口电路301,在接收时用来调整接收信号电平和从数据中提取和再生定时信息。根据应用情况,线路阻抗可以是75ohm、120ohm(E1)或100ohm(T1)。在发送时,线路接口电路301使数据适合可以是同轴电缆或双绞线的传输媒体。传输线路由一个N信道帧调整电路303逻辑上终接。在接收时,电路303对线路编码(例如:高密度双极性码3,HDB3;交替标志倒置码,ATI;或者二元8零替换码,B82S)进行解码,利用数据流中的帧同步字锁定到帧相位上。此外,帧调整电路303还包括其他一些功能,例如:处理开销数据,对信道信令解码,管理T1HDLC消息,处理各种告警信息等。最后,专用部分将数据流以时钟信号与数据分开、一个帧的开始用本身的信号指示的形式送至通用部分。在出站的方向上,以相反的次序执行上述这些步骤。
无论传输接口的容量是2.048Mbit/s(E1)还是1.554Mbit/s(T1),帧调整电路303总是提供一个对通用部分的N×2.048Mbit/s接口。这是通过在帧调整电路303内缓存内部数据再将数据置入帧调整电路303与通用部分202之间连接所用的E1帧结构。因此,如果在传输中采用容量较低的T1帧结构,那么在E1帧结构内的“额外”时隙就用伪数据来填充。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专用部分的其他应用,对通用部分的接口始终是N×2.048Mbit/s。
图4示出了传输单元的通用部分202的基本电结构的简化形式。通用部分包括一个交接电路231,通常它是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下面将称为交换电路。此外,通用部分还包括振荡器232、微处理器233和交接总线接口234。与专用部通信的发送块235a和接收块235b配置在交换电路231内。交换电路231还包括交接处理器236、数据存储器(DM)237、控制存储器(CM)238等。数据存储器237用作暂时存储出站数据,即从交接总线通过交换电路流至发送块的数据,以便重新安排的中间数据存储器。微处理器233控制整个通用部分的操作。
通过交接总线接口234通用部分接至交接装置的交接总线,它的数据结构遵从一定的总线协议。交接总线上的数据安排在具有某种规则形式的帧内。交接总线上的每个帧依次存入交接电路231的数据存储器DM。交接处理器XC从数据存储DM读取数据,例如每次一个字节,再将这些数据写入通向传输单元的专用部分的发送块235a。一个称为“粒度”的术语用来定义在一个写操作中能独立管理的最小数据量。如果粒度是1比特,这就意味着能独立地控制将从数据存储器DM读出再写入发送块235a的每个比特而与其他比特无关。从控制存储器CM读取的指令字确定从数据存储器DM读出的数据再写入发送块235a的次序。
一个GSM呼叫按现有技术需要在传输系统内占用16kbit/s的容量,相应于一个PCM传输系统帧内的两个比特(按照G.703和G.704,在这种传输系统中,PCM帧每秒重复8000次,因此每帧一个比特相当于8kbit/s的容量)。然而,在本发明的交接装置中,有益地制订了所谓半速率GSM连接,每个表示恰好为8kbit/s的传输容量。由于交接必需能独立处理这些连接,而且有益地制订了在交接中遵从标准G.703和G.704的信道关联信令(CAS),因此粒度必需为1比特。
为了提供本发明的背景知识,下面将简要地说明交接装置中的各种交换类型。B型是最简单的交换类型,对于每个出站比特,它能指出需从哪个位置连接这个比特。如果粒度为1比特,而传输连接遵从G.703/G.704,交接能力就为8kbit/s。如果采用上述信道关联信令(CAS),通过在与CAS信道相应的时隙内规定一个64kbit/s的连接,交换电路也可以交换这信令。虽然本发明的交换电路可能主要用于不同CAS的GSM系统,但是为了为GSM基站系统是一个固定网的一部分而这个固定网的信道必需用CAS信令接通的情况作好准备,在交换电路内支持CAS的交接是有益的。
Y型可用来规定条件交换。粒度可以是32kbit/s或64kbit/s,这也取决于是否要交换CAS。条件交换是指某个出站信息元(比特、部分字节或字节)可以从两个可供选择的源,即入局数据中的两个可供选择的位置连接。Y型交换用于环形网的基站,这种基站原则上可接收传输系统从两个不同方向传来的相同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内的交接装置可从中选择某个方向传来的数据加以发送(或发送给基站内的TRX单元)。在一定条件满足时改变数据源。虽然有这样的条件交换,也知道实现的方式,但是本发明涉及的是交换装置怎样判断条件交换的条件是否满足和应怎样改变连接。
C型交换可用来执行对一些信道的数字总合,根据需总合的源的数量和需总合的是否为CAS信道,交换能车可以是16kbit/s、32kbit/s或64kbit/s。确定需总合的源和控制总合的指令的详细情况可参阅本申请者与本申请同时递交的专利申请“交接处理器的指令体系”(“Instruction architecture of cross-connecting processor”)。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交接装置内的交换电路的简化方框图。为了简明起见,图中只示出了交换电路内的一些块。接收块501-508接收来自传输单元内的专用部分(未示出)的数据,将数据通过一种缓存结构509发送给交换总线接口510。接口510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到交换总线上,写在交接总线的帧结构内分配给这个传输单元的位置。从交换总线读出的所有数据成帧地存入数据存储器511,可由交接处理器512、交换电路的微处理接口513和条件监视块514从那里读取。读取是通过读取口执行的,在数据存储器511内有两个这样的读取口。读取口515由交接处理器512单独使用,因为在这个例示情况下必需在交换电路的16.384MHz时钟频率信号的每个时钟沿从数据存储器读取数据。另一个读取口516由微处理器接口513和条件监视块514时分共享,而条件监视块具有使用读取口516的优先权。
微处理器接口513与条件监视块514之间有一个读写连接,通过这个连接与微处理器接口513连接、控制本传输单元操作的微处理器可以读取条件监视块514内的存储单元的内容和将内容写入这些单元。此外,条件监视块514与交接处理器512之间有一个读连接,通过这个连接交接处理器512可以读取条件监视块514内的存储单元的内容。条件监视块可以存有一定数量的条件,使得交接总线上的数据能按这些条件加以监视。为了避免条件监视块过大,条件数应予限制。合适的上限是128个条件。
一个条件包括一个比特地址、一个定义寄存器和一个条件状态寄存器。此外,每个条件必需有一个一定的计数器。比特地址标明了交接总线帧结构内需监视的比特。因此,比特地址的长度由交接总线帧结构的比特数确定。在导致本发明的开发性工作中,所用的交接总线帧包括13,824个比特(54个块,每个块32个时隙,每个时隙8个比特),因此比特地址的长度必需是14比特(214=16384)。定义寄存器利用一定的码值来确定与处理每条件有关的特定要点。例如,一个定义寄存器值可以规定有关条件是否由交换电路或与微处理器接口连接的微处理器更新,这里所谓“更新”是指交换电路或微处理器监视由条件指示的比特,有必要时对检测到这个比特的状态改变作出响应。定义寄存器内的某个码值还可以指出所监视的比特是普通数据、Sa比特(G.703/G.704E1帧的零时隙内的某个国家应用比特)还是一个CAS信令比特(G.703/G.704E1帧内的某个信道关联信令比特),和针对所述比特的滤波程度。定义寄存器的容量例如可以是每个条件4比特。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条件的条件状态寄存器的容量只是1比特,它的值指出在比特地址规定的位置检测这个比特的“建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建立”是指一直要到相继N次检测到一个与条件状态寄存器内的不同的值时才改变条件状态寄存器的值。次数N指表示滤波程度。需要一个条件专用计数器来对改变条件状态寄存器内的值以前相继检测到多少个偏离比特值进行计数。
利用条件监视块514,交换电路能独立监视通过基站内的任何交接接口进入的数据比特的状态。监视仅在交接总线后进行,这样就也能监视通过交接装置内其他传输单元进入的数据。
利用比特地址就能将任何条件引向任何交接总线帧块内的任何时隙和比特。此外,还能为奇编号帧内的Sa比特和CAS比特设置监视。可以采用三级或六级滤波监视每个比特,也就是说状态信息只是在相继三次或六次检测到改变的比特状态后才加以改变。
在一个传输单元内比特监视有两种主要的用法。第一,将领示比特状态数据用作Y型交换的条件。在一个环形基站网的这种重复情况下,设置执行Y型交换的交接,监视在两个传输方向上的领示比特。通常,在传输连接都正常起作用时,在进行监视的交接装置中,从两个传输方向到达的受观察的领示比特的值是一致的,因此交接装置可以任意选择来自其中一个传输方向的数据进行交换。这时的选择是保留选择,也就是说,交接装置就选原用的传输方向。如果来自原选传输方向的领示比特的状态改变,而来自另一传输的方向的同一比特的值保持不变,交接装置就开始连接来自“备用”传输方向的数据。由于监视领示比特的状态是交换电路的操作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这种切换在领示比特状态信息改变时可以非常迅速地执行。应该指出的是,一个领示比特的值改与相应状态信息改变不是同一件事,为了避免由于传输路径上的比特差错而使连接来回切换使用了三级或六级滤波。
第二,在根据对环形或链形网内的同步比特的监视的快速同步源切换中可以采用以交换电路的硬件实现的比特监视。所谓的主控时钟比特(MCB)和环路时钟比特(LCB)确定实现同步的接口和是否按系统的主控时钟进行操作。实际上,交换电路设置成对同步比特进行监视,如果同步比特的状态改变就向微处理器发送一个中断信号。此后,微处理器从交换电路读取状态信息,可能还执行同步源切换。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用六级滤波。在希望监视数据比特中的固定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这种交换电路内的比特监视功能。
在交换装置内对领示比特和MCB/LCB比特的监视传统上利用轮询原理和软件滤波以软件方式实现。这在有许多与不同条件有关联的Y型连接的情况下可观地加重了微处理器的负担。因此,用交换电路实现比特监视就明显地减轻了微处理器的负担。第二个优点是,在Y型连接中源切换时间非常短,甚至不到400μs。类似,处理器检测MCB/LCB状态信息也很快,因为这是由中断请求引起的。
如果条件数量最大为128,而比特地址的长度为14比特,那么条件源RAM,即含有比特地址的RAM,其容量为128×14=1792比特。最好在RAM内实现比特定义,因为它会有50,000个逻辑门,可实现用一些寄存器才能提供这种容量的存储。
条件以与交换总线帧同步地循环读取,使得所有128个监视事件均匀地发生在交接总线时间(如125μs)内。监视周期最好用交接总线的块和时隙计数器来保证。对于每个条件来说,首先是读取比特地址和定义寄存器的内容。如果条件是在定义寄存器内规定的由微处理器执行的更新,那么条件监视块就什么也不用做。由微处理器更新用于遵从一个对交接电路透明的条件的Y型连接。如果所监视的比特是普通数据或一个Sa比特,就每次都读取条件源RAM的内容,而在CAS的情况下,就都在第16次时读取。对于交换电路是可见的CAS在16个帧的时间内始终保持固定。此后,在由条件源RAM指示的存储器位置读数据RAM。如果定义是Sa比特,那么就将比特2判读为确定帧是否为偶编号帧,如果是就拒收。
从数据RAM读取了所监视的比特后,就将它的状态与条件状态寄存器内的值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值一致,就不再采取什么措施。如果不同,读取为所述条件所设的所谓条件滤波RAM的值。将这个值加1,除非它是最大值,在这种情况下它便改变为1。这个最大值取决于所用的滤波是三级还是六级。如果滤波RAM的值为2(或者在六级滤波时为5),它将再增加1,但还是不改变条件状态寄存器的值。因此,与这个条件配合的条件状态寄存器的值并不是立即改变的,而是只是在所监视的比特的状态在相继的3个或6个循环都已改变时才改变。所以,为了实现三级滤波,需要一个3×128bit的RAM作为条件滤波存储器。
以上说明了条件状态寄存器值怎样取决于条件监视块执行的读操作的情况。条件交接在交接处理器从控制存储器读取了一个具有所谓Y型的指令后才真正执行。这个Y型指令为某个出站字节或字节的一部分规定了至少两个可供选择的源(即字节或字节的一部分在从交接总线上读取的帧结构内的位置)和至少一个与值决定哪个源接至出站字节或字节的一部分的条件状态寄存器相配合的条件。Y型指令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可参阅本申请者与本申请同时递交的专利申请“交接处理器的指令体系结构”(“Instruction architecture of cross-connecting processor”)。它的主要部分包括标明这是一个Y型指令的类型标识符,指示可供选择的各数据源在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的帧内的位置的位置标识符,以及指示对所述Y型连接有影响的条件的条件标识符。这种指令还可以含有固定数据或比特模式,根据某个条件值写入出站字节或字节的一部分来代替从数据存储器读出的比特模式。这种指令还可以规定某个条件值能使从数据存储器读出的比特图与包含在指令内的固定数据进行逻辑运算。指令在控制存储器内的地址确定了受所述条件交接影响的发送接口和时隙。
按照在这个专利申请内揭示的独创性思想,条件监视块也可以不监视单个比特而监视多比特组合,例如一个字节的一部分、字节,甚至是几个字节。然而,如果希望同时监视一个比特组合中的所有比特,那么条件状态寄存器必需比上述的大,因为条件状态寄存器必需为每个所监视的比特准备一个状态比特。这增加了所需交换电路的复杂性。监视几个比特的另一种方式是对所监视的这些比特执行一个简单的逻辑操作,而所述操作的结果是一个比特,或者在监视大量比特的情况下是少得多的比特。逻辑操作的结果与比特数相同的条件状态寄存器值相比较,情况与上述一个监视比特与条件状态寄存器的1比特值相比较类似。
当然,在下面给出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这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修改。例如,本发明并不要求交接数据必需成帧地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为了实现条件监视,数据以循环再现方式存储就足够了,也就是说,所监视的每个比特或比特组合以某种规律出现在数据存储器内,使得条件监视块能在它们出现时始终或间隔地对它们进行读操作。其实,条件监视块越经常读一个比特或比特组合,发现这个比特或比特组合的状态改变也越快。

Claims (9)

1.一种包括一个交接处理器、一个存储循环再现元内的交接数据的数据存储器和一个存储控制交接的指令的控制存储器的交接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交接装置还包括一个条件监视块,用来从所述数据存储器有选择地读出交接数据,指示某个循环再现比特或比特组合的状态变化;以及
所述交接装置配置成根据从所述控制存储器读取的某个指令在所述条件监视块指示所述循环再现比特或比特组合处在一个预定第一状态时对一定的交接数据执行某个第一交换操作,而在所述条件监视块指示所述循环再现比特或比特组合处在一个预定第二状态时对所述交接数据执行某个第二交换操作。
2.权利要求1的交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数据存储器配置成成帧存储交接数据,而所述条件监视块配置成读取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的每一帧的某个比特。
3.权利要求2的交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条件监视块包括一个存储从数据存储器读取的帧内某个比特的值的条件状态寄存器,而所述条件监视块配置成对已经检测到在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的N个相继帧内的所述比特值不同于存储在所述条件状态寄存器内的值作出响应,其中N为一个正整数,指示所述比特的状态改变,因此所述状态监视块还配置成只是在对于N个相继帧保持不变后才将所述比特的新值存入条件状态寄存器。
4.权利要求1的交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和第二交换操作是相对位于存储在所述数据存储器内的循环再现元内的一个第一数据源和一个第二数据源规定的,而所述交接处理器配置成从所述指令读取所述第一源和所述第二源的地址。
5.权利要求1的交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交接装置还包括一个提供与一个微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处理器接口,使得所述条件监视块执行的选择读取操作可以由与所述处理器接口连接的一个微处理器控制。
6.一种在一个包括一个交接处理器、一个存储循环再现元内的交接数据的数据存储器和一个存储控制交接的指令的控制存储器的交接装置内实现条件交接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读取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的交接数据的某个部分,指示它的状态;
b)从控制存储器读取一个含有至少两个交接数据源的信息的条件交接指令;以及
c)如果在步骤a指示的是一个预定第一状态,就对在交接指令中所规定的源的一定交接数据执行某个第一交换操作,而
d)如果在步骤a指示的是一个预定第二状态,就对在交接指令中所规定的源的一定交换数据执行某个第二交换操作。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a重复N次,其中N为一个正整数,保持先前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的交接数据的所述部分的值不变,只是在所有N次读取的数据的所述部分的值都与先前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的交接数据的所述部分的值不同时步骤a才指示状态改变。
8.一种在蜂窝无线系统内包括一个基站控制器、至少一个基站和一个将它们链接在一起的传输系统的基站网,其特征是所述基站网还包括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基站内的一个符合权利要求1的交接装置。
9.权利要求8的蜂窝基站网,其特征是所述基站网具有环形拓扑结构,使得所述基站具有两个传输连接,而所述交接装置配置成利用条件交接选择所述两个传输连接中的一个传输连接作为交接数据的源。
CNB988085429A 1997-08-26 1998-08-26 自动条件交接技术 Expired - Lifetime CN12057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973506 1997-08-26
FI973506A FI103453B1 (fi) 1997-08-26 1997-08-26 Automaattinen ehdollinen ristikytkent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2273A CN1272273A (zh) 2000-11-01
CN1205786C true CN1205786C (zh) 2005-06-08

Family

ID=8549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8542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05786C (zh) 1997-08-26 1998-08-26 自动条件交接技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526290B1 (zh)
EP (1) EP1010298B1 (zh)
CN (1) CN1205786C (zh)
AU (1) AU8980798A (zh)
DE (1) DE69830243T2 (zh)
FI (1) FI103453B1 (zh)
WO (1) WO199901361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1457A1 (en) 2007-10-31 2009-04-30 Raze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upling a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s
US7346347B2 (en) 2001-01-19 2008-03-18 Raze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providing WLAN service in a fixe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69881A1 (de) * 2008-09-25 2010-03-31 Deutsche Telekom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Übertragung digitaler Mehrträgersigna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82246B1 (fr) 1991-10-07 1993-12-31 Matra Communication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 communication, a transmission de signaux numeriques.
JPH06165242A (ja) * 1992-10-26 1994-06-10 Philips Electron Nv 通信システム
FI92449C (fi) * 1992-12-29 1994-11-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Häiriötön kytkeytyminen aikajakoiseen väylään
ES2070739B1 (es) 1993-04-30 1997-06-01 Alcatel Standard Electrica Dispositivo de conversion de interfaces.
FI932373A0 (fi) * 1993-05-25 1993-05-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Basstation foer cellulaert radiosystem samt cellulaert radiosystem
JP3231210B2 (ja) * 1995-03-03 2001-11-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5794149A (en) * 1995-12-29 1998-08-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ase station controlled handoff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930714A (en) * 1996-10-24 1999-07-27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CDMA inter-mobile switching center soft hand-of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I103453B (fi) 1999-06-30
WO1999013618A2 (en) 1999-03-18
AU8980798A (en) 1999-03-29
FI973506A (fi) 1999-02-27
FI973506A0 (fi) 1997-08-26
US6526290B1 (en) 2003-02-25
DE69830243T2 (de) 2005-10-13
DE69830243D1 (de) 2005-06-23
EP1010298B1 (en) 2005-05-18
FI103453B1 (fi) 1999-06-30
EP1010298A2 (en) 2000-06-21
WO1999013618A3 (en) 1999-06-03
CN1272273A (zh) 2000-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4677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同时进行的呼叫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A2257876C (en) Multiple application switching platform and method
US6775303B1 (en)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within 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FI100212B (fi) Suurinopeuksinen datasiirto matkaviestinverkoissa
CA1221757A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acket bus for transmission of asynchronous and pseudo-synchronous signals
US4413338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inter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asynchronous data processing terminals
US4922484A (en) ISDN remote switching unit for accommodating analog and digital lines
JPH08510604A (ja) セルラー無線システムの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及びセルラー無線システム
WO1997030555A9 (en) Multiple application switching platform and method
CN1253705A (zh) 电信网络中信令的实现
WO2011009402A1 (en) Universal service transport transitional encoding
SE522663C2 (sv) Sätt för lokal dirigering av anrop i ett kommunikationssystem och kodomvandlare därför
CN1205786C (zh) 自动条件交接技术
AU3175093A (en) A uniswitch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units which are distributed locally and which are connected by means of physical links
CA1243787A (en) Variable bandwidth switching system
CN107995082B (zh) 一种业务卡管理方法、主控卡及分布式网关
US4477899A (en)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time division/packet transformation function
US6621830B1 (en) Variable rate subscriber bus
FI103451B (fi) Ristikytkentälaitteen osan kolmitilainen lähtö
EP090803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pping e1 telecommunications signals onto a subscriber bus
US5875191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pping telecommunications signals onto a subscriber bus
US20040174891A1 (en) Byte-timeslot-synchronous, dynamically switched multi-source-node data transport bus system
FI103452B (fi) Ristikytkentälaitteen väyläarkkitehtuuri
EP1121783B1 (en) Switching means of a circuit switched network
KR0171760B1 (ko) 디지털 전전자교환기의 cdl과 ssw의 통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NETWORKS 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20080718

Owner name: NOKIA AND SIEMENS NETWORK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200807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718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Ltd.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718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Corp.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NETWORKS OY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Shanghai) Co.,Ltd.

Assigno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31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conditional cross-conn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Open date: 20001101

Record date: 20120514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s Ltd.

Assigno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31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conditional cross-conn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Open date: 20001101

Record date: 20120514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01101

Assigne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Ltd.

Assigno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49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conditional cross-conn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0820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01101

Assigne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Beijing) Co.,Ltd.

Assigno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49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conditional cross-conn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0820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01101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Shanghai) Co.,Ltd.

Assigno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31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conditional cross-conn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20514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01101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s Ltd.

Assigno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31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conditional cross-conn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2051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