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659735A - 车辆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659735A
CN119659735A CN202411072879.0A CN202411072879A CN119659735A CN 119659735 A CN119659735 A CN 119659735A CN 202411072879 A CN202411072879 A CN 202411072879A CN 119659735 A CN119659735 A CN 119659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tation
protrusion
steering devic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0728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昌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9659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659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01Mechanical components or aspects of steer-by-wi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maingro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01Mechanical components or aspects of steer-by-wi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maingroup
    • B62D5/005Mechanical components or aspects of steer-by-wi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maingroup means for generating torque on steering wheel or input member, e.g. feedback
    • B62D5/006Mechanical components or aspects of steer-by-wi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maingroup means for generating torque on steering wheel or input member, e.g. feedback power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B62D5/0469End-of-strok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转向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壳体本体部和从壳体本体部的内侧表面突出的壳体突出部;旋转轴部,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第一旋转部,安装在旋转轴部上,并且根据旋转轴部的旋转而旋转;第二旋转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部上,并且在与第一旋转部接触时旋转;第三旋转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部上,在与第二旋转部接触时旋转,并且当与壳体突出部接触时其旋转被限制;和螺栓部,安装在旋转轴部的端部上,并且被配置为支撑第三旋转部。根据本公开,车辆转向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旋转部、第二旋转部和第三旋转部被配置为在沿旋转轴部的旋转方向旋转时传递旋转力,使得它们之间没有间隙,并且可使摩擦分布的发生率最小化。

Description

车辆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转向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限制旋转轴部的旋转的车辆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线控转向(steer-by-wire,SBW)系统是电信号型智能转向系统,该系统使用电信号传输和控制驾驶员的转向意愿,而无需驾驶员的方向盘与车辆车轮之间的机械连接。
SBW系统包括转向反馈致动器(steering feedback actuator,SFA)和道路车轮致动器(road wheel actuator,RWA),转向反馈致动器是向驾驶员提供方向盘的反作用力的致动器,道路车轮致动器是通过将驾驶员的转向意图传输至车轮来移动车轮的致动器。SFA和RWA仅通过电线连接而无需机械连接。因此,SBW系统需要限制其旋转方向的结构。在相关技术中,使用导螺杆结构来限制转数。
相关技术中的导螺杆结构具有的问题在于,难以根据注塑成型的塑料衬套的公差来管理直线度。另外,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塑料衬套与螺母之间的间隙,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分散,并且在使用钢螺母的情况下,会产生撞击声。另外,由于需要用于方形衬套的组件,壳体加工成本增加并且需要额外的工艺。
同时,当在极低温度下评估摩擦时,在使用塑料材料的情况下,可能会由于收缩而引起挤压现象并且增加摩擦。另外,由于转向中制动力矩的增加,需要将其设置为具有高强度。因此,需要改进这一点。
本公开的相关技术在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20-0047871(2020年5月8日公开,并且名称为“用于在线控转向系统中限制转向角度的装置”)中被公开。
发明内容
各种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装置,其能够限制旋转轴部的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车辆转向装置可以包括:壳体,具有壳体本体部和从所述壳体本体部的内侧表面突出的壳体突出部;旋转轴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第一旋转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并且根据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而旋转;第二旋转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旋转部接触时旋转;第三旋转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接触时旋转,并且当与所述壳体突出部接触时所述第三旋转部的旋转被限制;和螺栓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的端部上,并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第三旋转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部可以包括:第一旋转本体部,具有中空形状的第一旋转中空部,所述第一旋转本体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并且根据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而旋转;和第一旋转突出部,从所述第一旋转本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旋转部的一侧突出,并且在根据所述第一旋转本体部的旋转而旋转时,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接触时旋转所述第二旋转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部可以包括:第二旋转本体部,具有中空形状的第二旋转中空部,并且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从所述第二旋转本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侧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一旋转部接触;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从所述第二旋转本体部朝向所述第三旋转部的一侧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三旋转部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部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旋转相对部,分别从所述第二旋转中空部所在的所述第二旋转本体部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朝向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三旋转部的一侧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部可以进一步包括: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或所述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旋转部或所述第三旋转部接触时是弹性可变形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可以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被配置为围绕所述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和所述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可以包括:第一弹性部,被配置为围绕所述第二旋转相对部;和第二弹性部,从所述第一弹性部延伸,并被安装为与所述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或所述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的外侧表面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旋转部可以包括:第三旋转本体部,具有中空形状的第三旋转中空部,并且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第三旋转突出部,从所述第三旋转本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旋转部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二旋转部接触;和第三旋转止动部,从所述第三旋转本体部的外侧表面突出,根据所述第三旋转本体部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当与所述壳体突出部接触时所述第三旋转止动部的旋转被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辆转向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旋转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之间,以及在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第三旋转部之间,以允许所述第二旋转部和所述第三旋转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部分别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辆转向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容差件,所述容差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转向装置,车辆转向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旋转部、第二旋转部和第三旋转部被配置为在沿旋转轴部的旋转方向旋转时传递旋转力,使得它们之间没有间隙,并且可使摩擦分布的发生率最小化。
此外,根据本公开,弹性件安装在第二旋转部上,并且第二旋转部设置在第一旋转部与第三旋转部之间,使得可以通过减轻接触时的冲击来减小车辆的NVH(Noise,Vibration,and Harshness,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
此外,根据本公开,有可能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可以被设计成具有最佳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主要结构的装配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的截面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旋转部的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旋转部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中旋转轴部沿一个方向的旋转的操作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中旋转轴部沿另一个方向的旋转的操作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在该过程中,为了描述的清楚和方便起见,附图中示出的线的厚度或者组件的尺寸可被放大。
此外,下面要描述的术语是通过考虑它们在本公开中的功能来定义的,并且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或实践而改变。因此,这些术语应基于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来定义。
图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主要结构的装配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5的截面图。图7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旋转部的立体图。图8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旋转部的立体图。图9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中旋转轴部沿一个方向的旋转的操作立体图。图10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中旋转轴部沿另一个方向的旋转的操作立体图。
参考图1至图10,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1可包括壳体100、旋转轴部200、第一旋转部300、第二旋转部400、第三旋转部500和螺栓部600。
壳体100可包括壳体本体部110和壳体突出部120。壳体本体部110在其内部空间中可包括第一旋转部300、第二旋转部400、第三旋转部500和螺栓部600。
壳体突出部120可以在壳体本体部110的内侧表面上以从其突出的方式形成。壳体突出部120可设置在壳体本体部110的内侧表面上的第三旋转部500的旋转路径上。
旋转轴部200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100的壳体本体部110上。旋转轴部200连接至在车辆转向装置1中安装的蜗轮900的轴,并且可随着蜗轮900的轴的旋转而与轴一起旋转。
旋转轴部200与蜗轮900的轴啮合,并且可随着蜗轮900的旋转而与轴一起旋转。
第一旋转部300、第二旋转部400和第三旋转部500可安装在旋转轴部200的外侧表面上。参考图3,第一旋转部300、第二旋转部400和第三旋转部500可沿着旋转轴部200的纵向方向从下至上安装在旋转轴部200的外侧表面上。
形成为呈角形形状(angular shape)的容纳部210可形成在旋转轴部200的端部(相对于图3的下端部)的外侧表面上。形成为呈平面形状等并在旋转轴部200的外侧表面上、并且安装在旋转轴部200上的第一旋转部300,可以安装在容纳部210上。
第一旋转部300可压入旋转轴部200的容纳部210中并与其接合。旋转轴部200可与第一旋转部300一起旋转。
螺栓部600可安装在旋转轴部200的端部(相对于图3的下端部)上。安装在旋转轴部200的端部上的螺栓部600可防止第一旋转部300脱落。
第一旋转部300可安装在旋转轴部200上,并且可根据旋转轴部200的旋转而旋转。第一旋转部300接合至旋转轴部200的容纳部210,并且可与旋转轴部200一起旋转。
第一旋转部300可包括第一旋转本体部310和第一旋转突出部320。第一旋转本体部310具有形成为中空形状的第一旋转中空部311,并安装在旋转轴部200上,并且可随着旋转轴部200的旋转而旋转。
第一旋转中空部311偏心地形成在第一旋转本体部310的一侧(one-sided)(相对于图4为右侧),并且可被安装在旋转轴部200的容纳部210上。第一旋转中空部311可形成为与旋转轴部200的容纳部210的角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第一旋转中空部311形成为与旋转轴部200的容纳部210的角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使得可以防止滑动现象。第一旋转本体部310可压入旋转轴部200的容纳部210中并与其接合。
第一旋转突出部320可形成为从第一旋转本体部310朝向第二旋转部400的一侧突出,并且在根据第一旋转本体部310的旋转而旋转时与第二旋转部400接触,使得第一旋转突出部320可以旋转第二旋转部400。
第一旋转突出部320可以在其旋转时与第二旋转部400的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接触,从而旋转第二旋转部400。
第二旋转部400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部200上,并且可在与第一旋转部300接触时旋转。第二旋转部400可在与第一旋转部300接触时旋转,并且可与第三旋转部500接触。第二旋转部400可设置为与第一旋转部300间隔开。
第二旋转部400可包括第二旋转本体部410、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和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第二旋转本体部410具有形成为中空形状的第二旋转中空部411,并且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部200上。
第二旋转中空部411偏心地形成在第二旋转本体部410的一侧(one-sided)(相对于图4和图6为右侧),并且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部200上。旋转部700可安装在第二旋转中空部411的内侧上。
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可以从第二旋转本体部410朝向第一旋转部300的一侧(相对于图4朝向下侧)突出,并且可以与第一旋转部300接触。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可以在与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突出部320接触时沿第一旋转突出部320的旋转方向而旋转。第二旋转部400可以由于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的旋转而旋转。
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可以从第二旋转本体部410朝向第三旋转部500的一侧(相对于图4朝向上侧)突出,并且可与第三旋转部500接触。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在与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突出部320接触时旋转,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可以沿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的旋转方向而旋转。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在旋转时,与第三旋转部500的第三旋转突出部520接触,以旋转第三旋转部500。
第二旋转部400还可以包括第二旋转相对部440。第二旋转相对部440可形成为分别从形成有第二旋转中空部411的第二旋转本体部410的一个表面(相对于图4的下侧表面)和另一个表面(相对于图4的上侧表面),朝向第一旋转部300的一侧和第三旋转部500的一侧突出。第二旋转相对部440可形成在第二旋转本体部410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上,并且在形成有第二旋转中空部411的部分上,使得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本体部310和第三旋转部500的第三旋转本体部510可形成为具有小的接触表面。
第二旋转部400可进一步包括弹性件450。弹性件450可安装在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和/或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上,并且当弹性件450与第一旋转部300和/或第三旋转部500接触时可弹性变形。弹性件450可安装在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和/或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上,以减小当弹性件450与第一旋转部300和第三旋转部500接触时产生的NVH(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
弹性件450可以由包括橡胶、硅树脂等的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
参考图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450可形成为环形的形状,并且围绕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和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弹性件450可形成为能够被形成为环形形状的带状类型,并且可上下围绕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和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
参考图8,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450可以包括第一弹性部451和第二弹性部453。第一弹性部451可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围绕第二旋转相对部440。第一弹性部451可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围绕被形成为从第二旋转本体部410的一侧(相对于图8的下侧表面)和另一侧(相对于图8的上侧表面)中的每一个突出的第二旋转相对部440。即,第一弹性部451可包括围绕第二旋转相对部440的下侧和上侧的两片。替代地,第一弹性部451可围绕第二旋转相对部440的下侧和上侧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弹性部453可从第一弹性部451延伸,并且可被安装为与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和/或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的外侧表面接触。可以使用粘合方法将第二弹性部453连接至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和/或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的外侧表面。
第三旋转部500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部200上,并且在与第二旋转部400接触时旋转,并且当与壳体突出部120接触时第三旋转部500的旋转可被限制。第三旋转部500可设置为与第二旋转部400间隔开。
第三旋转部500可包括第三旋转本体部510、第三旋转突出部520和第三旋转止动部530。第三旋转本体部510具有形成为中空形状的第三旋转中空部511,并且安装在旋转轴部200上。
第三旋转中空部511可偏心地形成在第三旋转本体部510的一侧(one side)(相对于图4和图6为右侧),并且可安装在旋转轴部200上。旋转部700可安装在第三旋转中空部511的内侧上。
第三旋转突出部520可以从第三旋转本体部510朝向第二旋转部400的一侧突出,并且可以与第二旋转部400接触。第三旋转突出部520可与第二旋转部400的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接触,并且可沿着第二旋转部400的旋转方向而旋转。
第三旋转止动部530可以从第三旋转本体部510的外侧表面突出,并且可根据第三旋转本体部510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当与壳体突出部120接触时第三旋转止动部530的旋转被限制。第三旋转止动部530可形成在第三旋转本体部510的外侧表面上,以能够沿着第三旋转本体部510的圆周方向与壳体突出部120接触。第三旋转止动部530可形成为从第三旋转突出部520延伸。
第三旋转止动部530当与壳体突出部120接触时,第三旋转止动部530的旋转可以被限制,从而限制旋转轴部200旋转超过360度。
壳体突出部120可形成为在第三旋转止动部530的旋转路径上从壳体本体部110的内侧表面突出。壳体突出部120的位置可以沿着壳体本体部110的圆周方向调整,以限制第三旋转止动部530的旋转角度。
第一旋转部300、第二旋转部400和第三旋转部500可以全部由包括钢材料的材料制成。第一旋转部300、第二旋转部400和第三旋转部500由包括钢材料的材料制成,使得可以保持其结构具有高刚性和高强度。
在本公开中,旋转轴部200被描述为被配置到3个部分,诸如第一旋转部300、第二旋转部400和第三旋转部500中。然而,旋转轴部200可被配置为包括堆叠在第一旋转部300与第三旋转部500之间的多个第二旋转部400。
螺栓部600可安装在旋转轴部200的端部(相对于图4的下端部)上,并且可支撑第三旋转部500。螺栓部600可沿着旋转轴部200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图4的上下方向)接合至旋转轴部200的端部。螺栓部600可形成为在其外表面上具有螺纹,并且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法接合至旋转轴部200。螺栓部600的头部可形成为具有比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中空部311的内径更大的直径,并且支撑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本体部310,使得螺栓部600的头部可防止第一旋转部300脱落。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转向装置1可进一步包括容差件800。容差件800可介于旋转轴部200与第一旋转本体部310的第一旋转中空部311之间。
容差件800可具有中空的圆柱形形状,并且可以通过切割其一侧来形成。容差件800可安装在旋转轴部200的端部(相对于图4的下端部)上,并且可与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中空部311的内侧表面接触。容差件800可由包括金属材料的材料制成。
在大于设定值的力施加在旋转的旋转轴部200、并且被传递至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本体部310的情况下,容差件800可以防止第一旋转部300被损坏。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转向装置1可进一步包括旋转部700。旋转部700可设置在旋转轴部200与第二旋转部400之间,以及旋转轴部200与第三旋转部500之间。旋转部700可允许第二旋转部400和第三旋转部500相对于旋转轴部200分别旋转。
旋转部700可将旋转轴部200与第二旋转部400、以及旋转轴部200与第三旋转部500彼此分离开。第二旋转部400和第三旋转部500可通过旋转部700相对于旋转轴部200分别旋转。
即,旋转部700设置在旋转轴部200与第二旋转本体部410的第二旋转中空部411之间,以及在旋转轴部200与第三旋转本体部510的第三旋转中空部511之间,使得旋转部700可限制旋转轴部200的旋转被传递至第二旋转部400或第三旋转部500。旋转部700可以防止第二旋转部400和第三旋转部500随着旋转轴部200的旋转而旋转。
旋转部700可包括旋转本体部710和旋转法兰部720。旋转本体部710可形成为中空的圆柱形形状,并且可分别设置在旋转轴部200与第二旋转部400之间,以及在旋转轴部200与第三旋转部500之间。旋转本体部710可分别设置在旋转轴部200与第二旋转本体部410的第二旋转中空部411之间,以及在旋转轴部200与第三旋转本体部510的第三旋转中空部511之间。
旋转法兰部720可由平板制成,该平板形成为在旋转本体部710的端部(相对于图4的下端部)处具有比旋转本体部710的外径更大的直径,并且可与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本体部310接触,或者可与第二旋转部400的第二旋转本体部410、或第二旋转部400的第二旋转相对部440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转向装置的操作可参考图9至图10进行描述。
参考图9,其示出了在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1中,旋转轴部200沿一个方向(相对于图9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旋转轴部200在壳体100内沿一个方向(相对于图9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部300也可以沿着旋转轴部200的旋转方向而旋转。
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突出部320可根据第一旋转部300的旋转而与第二旋转部400的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接触。通过与第一旋转突出部320接触的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第二旋转部400还可以沿着第一旋转部300的旋转方向而旋转。
第二旋转部400的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可根据第二旋转部400的旋转而与第三旋转部500的第三旋转突出部520接触。通过与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接触的第三旋转突出部520,第三旋转部500还可以沿着第二旋转部400的旋转方向而旋转。
根据第三旋转部500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三旋转部500的第三旋转止动部530,可通过与壳体100的壳体突出部120接触而使得第三旋转止动部530的旋转被限制。第三旋转止动部530通过与壳体突出部120接触而可以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小于360度。因此,可以限制旋转轴部200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角度(转向角度)。
参考图10,其示出了在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转向装置1中,旋转轴部200沿另一个方向(相对于图1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当旋转轴部200在壳体100内沿另一个方向(相对于图1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部300也可以沿着旋转轴部200的旋转方向而旋转。
第一旋转部300的第一旋转突出部320可根据第一旋转部300的旋转而与第二旋转部400的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接触。通过与第一旋转突出部320接触的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420,第二旋转部400还可以沿着第一旋转部300的旋转方向而旋转。
第二旋转部400的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可根据第二旋转部400的旋转而与第三旋转部500的第三旋转突出部520接触。通过与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430接触的第三旋转突出部520,第三旋转部500还可以沿着第二旋转部400的旋转方向而旋转。
随着第三旋转部500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三旋转部500的第三旋转止动部530,可通过与壳体100的壳体突出部120接触而使得第三旋转止动部530的旋转被限制。第三旋转止动部530通过与壳体突出部120接触,可以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小于360度。因此,可以限制旋转轴部200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角度(转向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转向装置1,车辆转向装置1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旋转部300、第二旋转部400和第三旋转部500被配置为在沿旋转轴部200的旋转方向旋转时传递旋转力,使得它们之间没有间隙,并且可使摩擦分布的发生率最小化。
另外,根据本公开,弹性件450可安装在第二旋转部400上,并且第二旋转部400可设置在第一旋转部300和第三旋转部500之间,使得可以通过减轻接触时的冲击来减小车辆的NVH(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
另外,根据本公开,有可能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装置1,该转向装置可以被设计成具有最佳尺寸。
尽管出于说明性目的公开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技术方案中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转向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壳体本体部和从所述壳体本体部的内侧表面突出的壳体突出部;
旋转轴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第一旋转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并且根据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而旋转;
第二旋转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旋转部接触时旋转;
第三旋转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接触时旋转,并且当与所述壳体突出部接触时所述第三旋转部的旋转被限制;和
螺栓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的端部上,并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第三旋转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部包括:
第一旋转本体部,具有中空形状的第一旋转中空部,所述第一旋转本体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并且根据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而旋转;和
第一旋转突出部,从所述第一旋转本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旋转部的一侧突出,并且在根据所述第一旋转本体部的旋转而旋转时,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接触时旋转所述第二旋转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旋转部包括:
第二旋转本体部,具有中空形状的第二旋转中空部,并且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
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从所述第二旋转本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侧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一旋转部接触;
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从所述第二旋转本体部朝向所述第三旋转部的一侧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三旋转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旋转部进一步包括:
第二旋转相对部,分别从所述第二旋转中空部所在的所述第二旋转本体部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朝向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三旋转部的一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旋转部进一步包括:
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或所述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旋转部或所述第三旋转部接触时是弹性可变形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被配置为围绕所述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和所述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
第一弹性部,被配置为围绕所述第二旋转相对部;和
第二弹性部,从所述第一弹性部延伸,并被安装为与所述第二旋转一侧突出部或所述第二旋转另一侧突出部的外侧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旋转部包括:
第三旋转本体部,具有中空形状的第三旋转中空部,并且安装在所述旋转轴部上;
第三旋转突出部,从所述第三旋转本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旋转部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二旋转部接触;
第三旋转止动部,从所述第三旋转本体部的外侧表面突出,根据所述第三旋转本体部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当与所述壳体突出部接触时所述第三旋转止动部的旋转被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进一步包括:
旋转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之间以及在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第三旋转部之间,以允许所述第二旋转部和所述第三旋转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部分别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进一步包括容差件,所述容差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部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之间。
CN202411072879.0A 2023-09-19 2024-08-06 车辆转向装置 Pending CN1196597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30124609A KR20250041776A (ko) 2023-09-19 2023-09-19 차량용 조향 장치
KR10-2023-0124609 2023-09-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659735A true CN119659735A (zh) 2025-03-21

Family

ID=90730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072879.0A Pending CN119659735A (zh) 2023-09-19 2024-08-06 车辆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50091637A1 (zh)
EP (1) EP4527717A1 (zh)
KR (1) KR20250041776A (zh)
CN (1) CN11965973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2526A (ja) * 1999-03-26 2000-10-03 Koyo Seiko Co Ltd 車両用操舵装置
JP5880953B2 (ja) * 2012-03-22 2016-03-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操舵装置
US10239552B2 (en) * 2016-10-14 2019-03-2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Rotation control assembly for a steering column
KR102634449B1 (ko) 2018-10-25 2024-02-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Sbw시스템의 조향각 제한장치
JP7155877B2 (ja) * 2018-10-30 2022-10-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操舵装置
DE102019111992A1 (de) * 2019-05-08 2020-11-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omechanische Lenkungsanordnung
DE102021206069A1 (de) * 2021-06-15 2022-12-15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Lenkvorrichtung mit einer Endanschlageinrichtung und Steer-by-Wire Lenksystem mit einer solchen Lenk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527717A1 (en) 2025-03-26
KR20250041776A (ko) 2025-03-26
US20250091637A1 (en) 2025-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13266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8813901B2 (en)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JP529400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9078118A1 (ja) 自在継手、伸縮リンク及びサスペンション
JP2008120213A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
US20180216720A1 (en) Reducer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KR20110076112A (ko)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CN119659735A (zh) 车辆转向装置
JP2010177039A (ja) 回転コネクタ
CN115103965B (zh) 轴承组件
CN112918554B (zh) 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牵引连杆引导组件的制造方法
KR102238980B1 (ko) 스티어 바이 와이어 장치
JP717775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1970290B1 (en) Center take-off rack-and-pinion steering apparatus
KR20240159304A (ko) 조향 장치
CN113825690B (zh) 线控转向型转向设备
JP2015096408A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
KR20240177107A (ko) 조향 장치
US20250153763A1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KR20140135328A (ko) 자동차 조향축의 잠금장치
CN111846070A (zh) 平衡车
KR20140037445A (ko) 전동식 조향장치의 동력 전달 부재
CN223100810U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US20220136564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of steering apparatus
WO2022070620A1 (ja) 車両用の可倒式ルーフマウント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