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8279A - 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8279A
CN1188279A CN97120203A CN97120203A CN1188279A CN 1188279 A CN1188279 A CN 1188279A CN 97120203 A CN97120203 A CN 97120203A CN 97120203 A CN97120203 A CN 97120203A CN 1188279 A CN1188279 A CN 1188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unit
memory storage
data
main frame
control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0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并川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to CN97120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8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88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能容易而准确改写主机或与其相连接的各外部设备的程序用存储器的内容,其利用菊花链方式把多台外部设备连接到传真机上,在传真机和外部设备内设置有为存储控制程序所用的第1快闪存储器、以及第2快闪存储器,在传真机中设置有插座部,在该插座部内安装已存储了控制程序的ROM,ROM内的控制程序被传送到传真机的第1快闪存储器和各外部设置的第2快闪存储器内。

Description

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传真机和微机等进行信息处理所用的主机,以及在该主机上连接外部设备而构成的信息处理装置。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处理装置的使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若要把一台设备做成能适应各种使用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则其成本将提高。因此,采取另一种做法,即在具有基本功能的主机上,根据需要再连接各种外部设备。
在这里,主机若以传真机为例,则外部设备可以是实现多线路化的调制解调器、扫描器和打印机等。
但是,在这种系统中的主机和各外部设备中,分别安装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的存储器、主机和各外部设备分别按照存储器内的程序进行工作。并且,当控制程序版本升级时,由维修人员用手工操作方式把信息处理装置和各外部设备中安装的存储器更换成已存储了版本升级后的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在使用可改写的快闪存储器作为程序存储器的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例如通过公用线路网从服务中心传送控制程序数据,以此来改写快闪存储器。
但是,由维修人员以手工操作方式来更换主机和各外部设备中的存储器,其操作很繁杂。尤其在连接许多台外部设备的情况下,更换作业非常麻烦。另外,利用公用线路网等来改写快闪存储器的方法,虽然能避免更换存储器的麻烦,但有可能产生程序数据传送错误,出现可靠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机以及与其连接的各外部设备的程序用存储器的内容能容易而能准确地改写的主机及信息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机,其用于进行信息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外部设备,该外部设备具有可改写控制程序用的第1存储装置;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通过连接装置向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传送控制程序数据。
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部,用于可装卸地安装已存有控制程序的第2存储装置,上述传送装置把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程序传送到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
一种主机,其用于进行信息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具有可改写第1存储装置的外部设备;
安装部,用于安装已存有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通过连接装置把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
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在外部设备内设置有可以双方向读写的第3存储装置;上述传送装置通过该第3存储装置来传送程序。
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在外部设备上设置有可以双方向读写的第3存储装置,上述传送装置通过该第3存储装置来传送数据。
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是快闪存储器。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主机可以连接多台外部设备,
对主机和外部设备设置有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的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
对主机还设置有:
安装部,用于可装卸地安装已存有控制程序的第2存储装置;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把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程序,传送到主机或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
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主机连接多台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是菊花链方式。
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部设备上设置有可以双方向读写的第3存储装置,上述主机的传送装置通过第3存储装置向外部设备传送数据。
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存储装置具有:
上装区,用于存储从外部设备向主机侧传送的数据;以及
下装区,用于存储从主机向外部设备侧传送的数据。
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是快闪存储器。
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机具有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用于输入表示控制程序传送目的地的信息;上述传送装置在向外部设备传送控制程序时,根据输入的信息,也一并传送表示控制程序送目的地的信息。
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具有为连接主机或主机侧的其他外部设备所用的第1连接装置、以及为连接与主机相反的一侧的其他外部设备所用的第2连接装置。
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当从主机或主机侧的外部设备传送来控制程序时,根据表示传送目的地的信息来判断是在本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改写控制程序,还是把程序传送到下一台外部设备。
采用所述的发明,在进行信息处理用的主机中,配备了:
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这样的外部设备,即其中具有可改写控制程序用的第1存储装置;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通过连接装置向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传送控制程序数据。
采用所述的发明,在进行信息处理用的主机中,配备了:
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具有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的外部设备;
安装部,用于安装已存储了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把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数据,通过连接装置传送到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
采用所述的发明,在信息处理装置内,对主机可以连接多台外部设备,对主机和外部设备设置了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的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在主机中设置了:
安装部,用于安装(便于装卸)已存储了控制程序的第2存储装置;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把已装在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程序传送到主机或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
所以,根据本发明,控制程序数据通过连接装置从主机被传送到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因此,即使连接多台外部设备,也不需要对每台外部设备分别更换第1存储装置。
根据本发明,已装在主机的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数据,通过连接装置被传送到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因此,即使在改写多台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的控制程序时,也只要把已存储了控制程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安装到主机的安装部上即可。
根据本发明,安装在主机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数据被传送到主机和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因此,在改写控制程序时,只要把第2存储装置安装到主机的安装部上即可。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本发明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所以能获得以下效果。
根据所述的发明,即使连接多台外部设备,也能容易而准确地改写各外部设备的程序用存储器的内容。
根据所述的发明,即使连接多台外部设备,只要把第2存储装置安装到主机的安装部上,也能容易而准确地改写各外部设备的程序用存储器的内容。
根据所述的发明,可以容易而准确地改写信息处理装置或与其相连接的各外部设备的程序用存储器的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传真机和外部设备的方框图。
图2是为了说明传真机和多台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动作所用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传真机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外部设备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在传真机F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外部设备Gn上具体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作为具有第1线路L1的主机的传真机F上连接了具有第2线路L2的外部设备G1。并且,通过传真机F侧的第1线路L1和外部设备G1侧的第2线路L2,可以同时进行2路通信。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1条线路的传真机F,通过连接作为选购件的外部设备G1,可以扩充成2条线路的传真机F。
再者,在外部设备G1上可以连接另外的外部设备G2,在该外部设备G2上可以再连接其他外部设备Gn。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传真机F可以用菊花链方式依次连接多台外部设备Gn。
首先说明具有第1线路L1的传真机F。
在第1CPU(中央处理机)1上,通过总线B1连接:
第1快闪存储器(flas h EEPROM:快闪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用作第1存储装置,其中存储3进行下列控制的程序,即用于控制传真机F整体的动作、以及在与外部设备G1中的DPRAM26之间进行的数据传送;以及
暂时存储各种信息的第1RAM(只读存储器)3。
另外,第1快闪存储器2内的控制程序用于控制由传真机F进行的通信处理等通常处理。
第1NCU(网络控制单元)4具有多种功能,例如,能对与第1线路L1的连接进行控制,同时能检测出与对方局的电话号码相对应的拨号脉冲的发出和振铃。
第1调制解调器5对收发的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读取部6读取原稿上的图像。记录部7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由上述读取部6读取的图像数据等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操作部8具有各种操作键,例如输入电话号码等用的数字键、以及使传真通信动作开始用的开始键等。
由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部9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编码/译码器10对由上述读取部6读取的图像进行编码,以便发送,并且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译码。作为连接装置的第1连接器27通过总线B1来与第1CPU1进行连接。该总线B1具有:传送地址信号用的地址总线、传送数据用的数据总线、以及发送下列控制信号用的控制总线,即控制中断信号和占线(Busy)信号等的第1CPU1所用的控制信号。该总线Bi的结构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
第1掩模ROM(只读存储器)11内存储以下两种控制程序:一种用于控制第1快闪存储器2内的数据改写处理;另一种用于控制与外部设备G1的DPRAM26之间的数据传送。
作为安装部的插座部12用于安装作为第2存储装置的ROM13,ROM13中存储了版本已升级的程序。
电源开关14用于接通或断开传真机F的电源。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第1CPU1、第1掩模ROM11和第1RAM3构成传送装置。
下面说明具有第2线路L2的外部设备G1。
在第2CPU21上,通过总线B22连接:
第2快闪存储22,它作为第1存储装置,其中存储对以下两种动作进行控制的程序:一种是外部设备G1整体的动作;另一种是对该外部设备G1中的DPRAM26的数据读写动作;以及
第2RAM23,用于暂时存储各种信息。
第2NCU24具有下列功能,例如能对与第2线路L2的连接进行控制,同时能检测出与对方局的电话号码相对应的拨号脉冲的送出以及振铃呼叫。第2调制解调器25对收发的数据进行调制的解调。
可以双方向读写的DPRAM(双通道随机存取存储器)26,设置在外部设备G1内。该DPRAM26具有上装区26a和下装区26b这两个存储区。DPRAM26通过总线B22来与第2CPU21进行连接。该总线B22也和上述传真机F侧的总线B1一样,具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而且其结构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
作为连接装置的第2连接器28通过总线B21来与DP RAM26连接。该总线B21也和上述总线B1、B22一样,具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第2连接器28以及与该连接器28相连接的总线B21形成可以全双工通信的结构。并且,对上述传真机F侧的第1连接器27和该第2连接器28加以连接,可以在传真机F和外部设备G1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外部设备G1作为传真机F的附属设备由该传真机F进行控制。另外,外部设备G1具有第3连接器29。连接器29作为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其他外部设备G2,通过总线B22与第2CPU21连接。该第3连接器29也是可以令双工通信的结构。
再者,外部设备G2也和上述外部设备G1一样,具有第2连接器28、第3连接器29和DPRAM26。例如,若外部设备G2是扫描单元,则在结构上可以设置用于读取图像的读取部来代替外部设备G1中的第2NCU24和第2调制解调器25。然后,把该外部设备G2的第2连接器28连接到外部设备G1的第3连接器29上,即可在两台外部设备G1和G2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以后同样地可以在终端的外部设备Gn上依次连接各种外部设备。
上述DPRAM26中的上装区26a用于存储从外部设备Gn侧向传真机F侧传送的数据。下装区26b用于存储从传真机F侧向外部设备Gn侧传送的数据。并且,传真机F和外部设备G1之间的通信通过该DPRAM26进行。该传真机F的第1CPR1和外部设备Gn的第2CPU21,其控制的动作分别是:把应当传送到对方去的信息写入到该DPRAM26内,以及读出由对方写入的信息。具体来说,传真机F读出外部设备G1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在下装区26b内写入数据。外部设备G1读出外部设备G1的下装区26b内的数据,在外部设备G1的上装区26a内写入数据。其结果,在传真机F和外部设备G1之间进行通信。再者,与传真机F连接的第一台外部设备G1读出第2台外部设备G2中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把数据再写入到外部设备G2的下装区26b内。
第2掩模ROM31内存储下列两种控制程序:一种用于控制第2快闪存储器22内的数据改写处理;另一种用于控制在与外部设备G1相连接的其他外部设备Gn和传真机F之间的通过DPRAM26的数据传送。
下面说明DPRAM26的上装区26a和下装区26b的内部结构。
在DPRAM26的上装区26a和下装区26b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管理区和数据区。数据区是用于存储实数据的区,管理区是用于存储与数据区内的实数据有关的信息的区。该管理区具有状态区和栈号区等。
状态区用于存储表示数据区状态的信息。栈号区用于存储栈号,该栈号用于判断数据区内的数据是否是对本装置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传真机F可以用菊花链方式依次连接多台外部设备Gn,在这种结构中,传真机F,在读取与传真机F直接连接的外部设备G1中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即从外部设备Gn侧传送来的数据时,必须判断该数据的发送目的地是哪一台外部设备Gn。并且,传真机F在把数据写入到上述外部设备G1中的DPRAM26的下装区26b内时,也就是说向外设备Gn侧传送数据时,必须在该数据中表示出被作为该数据发送目的地的外部设备Gn。
另一方面,各外部设备Gn,在读取被写入该外部设备的DPRAM26的下装区26b内的数据、即从传真机F传送来的数据时,必须判断该数据是否是以该外部设备为发送目的地。并且,各外部设备Gn,在把数据写入到该外部设备本身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内时,即向传真机F侧传送数据时,必须在该数据中表示出该数据的发出源地是该外部设备本身。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根据本实施方式进行以下动作。并且,在这里,如图2所示,按照在传真机F上连接多台外部设备G1~Gn来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例如,传真机F,在向数据的目的地第n号的外部设备Gn传送数据的情况下,当把数据写入到连接的第1台外部设备G1内的DPRAM26的下装区26b内时,把“n-1”作为栈号写入到该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第1台外部设备G1当读出其本身的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时,若栈号区内的栈号为0,则可判定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是以本设备为目的地的数据。但是在上述情况下实际上栈号区内的栈号为“n-1”,所以,外部设备G1可判断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是以其他外部设备为目的地的数据。然后,外部设备G1把已读出的数据写入到外部设备G2中的DPRAM26的下装区26b内,该外部设备G2被连接在与传真机F相反的一侧(下装侧)。这时,外部设备G1把“n-2”写入到外部设备G2的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该“n-2”是对前面读出的栈号“n-1”再减少1而得出的值。
这样,伴随着从传真机F发送的数据经过多台外部设备Gn向终端的外部装置Gn侧传送,各外部设备中的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所写入的栈号每经过一台外部设备减少“1”。于是,在第n台外部设备Gn中的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写入栈号“0”。因此,第n台外部设备Gn在读出其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时,根据“0”这一栈号,可以识别出下装区26b内的数据是以外部设备Gn为目的地的数据。
另一方面,例如,在某外部设备Gn  (从传真机F算起的第n台外部设备)向传真机F传送数据的情况下,当把数据写入到该外部设备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内时,把栈号“0”写入到该上装区26a的栈号区内。若与上述外部设备Gn的传真机F侧(上装侧)相连接的外部设备Gn-1,读出外部设备Gn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则把该被读出的数据写入到外部设备Gn-1的DPRAM26的上装区26a内。这时,外部设备Gn-1对已读出的栈号“0”增加“1”,使其变成“1”,并将其写入到该外部设备本身的上装区26a的栈号区内。
这样,伴随着从某外部设备Gn发送的数据经过多台外部设备Gn向传真机F侧传送,在各外部设备Gn中的上装区26a的栈号内所写入的栈号每次增加“1”。因此,在直接与传真机F相连接的外部设备G1中的上装区26a的栈号区内写入栈号“n-1”。所以,传真机F在读出该外部设备G1的上装区26a内的数据时,根据“n-1”这一栈号可以识别出数据的发送源地是与传真相连接的第n台外部设备Gn。
通过进行以上动作,外部设备Gn可以正确而且容易地识别出是从传真机传送到本外部设备的数据,还是传送到其他外部设备的数据。并且,传真机F可以正确而且容易地识别出从外部设备Gn传送来的数据是从哪一台外部设备Gn发送来的数据。
下面说明在下列情况下的动作,即把存有版本已升级程序的ROM13安装到传真机F的插座部12上,把已升级的程序从该ROM13传送到传真机F或者外部设备G1~Gn的第2快闪存储器22内。图3的流程图表示传真机F所进行的动作;图4的流程图表示外部设备G1所进行的动作。并且,图3的流程图和图4的流程图是并列进行的。
首先,当接通传真机F的电源开关14时,判断在接通该开关的同时是否按下了操作部8的某数字键(S1)。在没有按下任一数字键的情况下,起动第1快闪存储器2内的通常的程序(S2),执行通常的动作(S3)。这时,在各外部设备Gn中,也起动第2快闪存储器22内的通常程序,执行通常的动作。在上述S1中,若在电源接通时按下了数字键,则判断该数字键是否为“0”  (S4)。若按下数字键为“0”,则起动第1掩模ROM11内的程序(S5),开始进行为改写传真机F的第1快闪存储器2内的程序所需的处理。
也就是说,首先擦掉第1快闪存储器2的内容(S6)。接着把已插入到插座部12内的ROM13内的已升级版本程序数据传送到第1快闪存储器2内(S7)。
然后,判断程序数据是否被正常传送(S8)。在正常传送程序数据的情况下,在显示器9上显示出例如“改写已正常结束。”等信息(S9),该处理即告结束。在未能正常传送程序数据的情况下,在显示部9上显示出“改写错误”等信息,该处理结束。
在上述S4中,若被按下的数字键为“0”以外的数字,则起动第1掩模RO M内的程序(S11),开始进行为改写外部设备G1的第2快闪存储器22内的程序所需的处理。
也就是说,首先等待在外部设备G1中的DPRAM26的下装区26b的状态区成为“1”  (S12)。即根据该状态区是否为“1”,来判断在下装区26b内是否也可以写入数据。
若下装区26b的状态区为“1”,则把ROM13内的程序数据写入到下装区26b的数据区内,同时,把栈号值写入栈号区内,该栈号值是从在上述S1中按下的数字键值中减去“1”所得到的值。例如,当按下数字键“2”时,为了把数据发送目的地定为外部设备G2,从该值“2”中减去“1”所得的值,即“1”被作为栈号写入。也就是说,按下的数字键的值被作为数据的目的地,同时,该数字键的值与从传真机F开始依次连接的外部设备Gn的序号相一致。
接着,为了表示在下装区26b的数据区内数据的写入已经结束,在下装区26b的状态区内写入“0”,表示数据区的数据是有效的(S14)。这时,从传真机F通过DPRAM26向外部设备G1的第2CPU21输出中断信号。根据该信号来起动外部设备G1的第2掩模ROM31内的程序。
于是,如果外部设备G1,下装区26b的栈号区内的栈号为“0”,那么,就对下装区26b内的程序数据进行改写并存储到第2快闪存储器22内。另外,如果外部设备G1,下装区26b的栈号区的栈号为“0”以外的数字,那么,就把下装区26b内的程序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G2内。另外,该外部设备G1所进行的动作待以后说明。
下面,等待下装区26a的状态区变为0(S15)。也就是说,当在外部设备Gn侧程序数据的改写结束时,表示程序数据改写结果的信息从外部设备Gn侧依次向传真机F传送,最终被写入到外部设备G1的上装区26a内。并且,随着表示改写结果的信息的写入,表示数据区的数据状态的状态区被改写成“0”。
当上装区26a的状态区被改写成“0”时,上装区26a的数据区的数据(表示程序数据改写结果的信息)被读入传真机F内(S16)。然后,转移到上述S8的处理,和上述方法一样地判断程序数据的传送是否正常。
下面利用图4的流程图来说明外部设备G1所进行的动作。
若中断信号从传真机F通过DPRAM26被输入到连接的第1台外部设备G1的CPU21内,则起动第2掩模ROM31内的程序(S21)。通过对该程序的起动,首先确认DPRAM26的下装区26b的状态区为“0”(S22),然后判断线号区的栈号是否为“0”(S23)。当栈号不为“0”时,可判定不是以外部设备G1为目的地的数据,栈号被减去“1”(S24)。接着,下装区26b的数据被传送到第2台外部设备G2的下装区26b内(S25),该处理结束。这时,来自外部设备G1的中断信号被输入到外部设备G2的CPU内。所以第2台外部设备G2以后的外部设备Gn也进行与图4的流程图相同的动作。
当栈号为“0”时,可判断出是以该外部设备为目的地的数据,于是擦掉该设备的第2快闪存储器22的内容(S26)。然后,下装区26b的数据区的程序数据被传送到第2快闪存储器22内(S27)。传送结束后,为了释放下装区26b,在下装区26b的状态区内写入“1”(S28)。
接着,在确认上装区26a的状态区为“1”之后(S29),程序数据的传送结果被写入该上装区26a的数据区内(S30)。这时,在上装区26a的栈号区内,为了表示数据的发送源地而写入“0”。
接着,在上装区26a的状态区内写入“0”,表示数据区的数据是有效的(S31),处理结束。这时,中断信号从外部设备G1向传真机F的第1CPU1内输出,根据该信号,由传真机F进行图3的S15以后的动作。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作用和效果。
(1)在作为主机的传真机F内设置有用于安装ROM13的插座12,在该ROM13内存储有版本已升级的控制程序。并且,安装在该插座12上的ROM13内的控制程序被传送到传真机F的第1快闪存储器2、以及按菊花链方式与该传真机F相连接的多台外部设备Gn的第2快闪存储器22内。因此,即使在传真机F上连接多台外部设备Gn的情况下,只要把ROM13安装到传真机F的插座12上,就可以容易而且准确地改写传真机F和各外部设备Gn的第1快闪存储器2和第2快闪存储器22的程序内容。所以,和过去不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作业来对每台外部设备更换程序存储器。
(2)如果把ROM13安装到插座部12上,那么,只要在接通电源时按下某一数字键,即可很容易地开始程序改写处理。因此,不需要设置专门的键和开关等用来使程序改写处理开始。而且,很容易指定要改写程序的对象设备,其方法是在接通传真机F的电源的同时,用数字键按设备号码。因此,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指程序改写对象设备时出现差错。
(3)在程序改写处理时,传真机F和外部设备Gn根据按下的数字键号码来判断程序的发送目的地。并且,若程序的目的地是传真机F,则改写传真机F本身的第1快闪存储器2的程序;若程序的目的地是外部设备Gn,则把程序数据连同表示目的地外部设备Gn的栈号一起传送到连接的第1台外部设备G1内。另一方面,外部设备Gn根据收到的栈号来判断传送来的程序是否是以本设备为目的地,若是以本设备为目的地,由改写本设备的第2快闪存储器22的程序;若不是以本设备为目的地,则把程序传送到下一台外部设备Gn内。由于进行这样的动作,所以,程序可以准确地被传送到以菊花键方式与传真机F相连接的各外部设备Gn。
(4)程序的改写结果被显示在传真机F的显示部9上。因此,能够准确地确认程序的改写是否正常。
(5)在传真机F上,只要设置一个插座,即可以菊花链方式连接多台外部设备Gn。因此,即使要增加外部设备Gn,也只需在终端的外部设备Gn上连接新的外部设备即可。所以传真机F的结构简单。另外,从传真机F向外部设备Gn的数据传送、以及从外部设备Gn向传真机F的数据传送,均通过设置在各外部设备Gn内的DPRAM26来进行。因此,不管连接多少台外部设备Gn,均可简单地而且高效率地在这些外部设备Gn和传真机F之间传送数据。
(6)在外部设备Gn中,DPRAM26、2个连接器28、29、以及与数据传送有关的软件均可通用。也就是说,外部设备Gn相对于传真机F无论连接在第几台的位置上,均可始终根据栈号是否为“0”7来判断是否是以本设备为目的地的数据。因此,外部设备Gn,可以通用的要素很多,所以,能够降低外部设备的成本。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以下更改后具体实施,在此情况下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a)与传真机F相连接的外部设备,备有打印机和扫描器等各种设备。例如,外部设备如果是打印机,那么,可以设置记录部来代替图1所示外部设备G1中的第2NCU24和第2调制解调器25。如果连接这种外部设备,那么,可以把由传真机F接收的图像数据传送到该外部设备上并打印出来。再者,如果外部设备是扫描器,那么,可以设置读取部来代替图1所示的外部设备G1中的第2NCU24和第2调制解调器25。如果连接这样的外部设备,那么,可以把由该外部设备读出的图像数据传送到传真机F内,从传真机F发送出去。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栈号每次增加和减少“1”。但可以更改为每增加和减少2以上的数值。并且,外部设备在开始把数据从本设备传送到传真机F去时,使栈号从“0”开始。但可以更改为“0”以外的数值。与此相对应,外部设备把用于判断数据是否以该外部设备为发送目的地时所用的栈号的值改为“0”以外的值。
(c)可以更改为:当从传真机F向外部设备传送数据时使栈号值增大;当从外部设备向传真机F传送数据时使栈号值减小。
(d)可以把DPRAM26更改为:从第1CPU1向第2CPU21传送数据的第1FIFO(先进先出)存储器、以及从第2CPU21向第1CPU1传送数据的第2FIFO存储器。
(e)外部设备不一定是布置在传真机F的外部,也可以布置在传真机F的内部。
(f)作为信息处理的主机,不仅限于采用传真机F,也可采用个人计算机等设备。
(g)可以更改为:当接通电源时,在按下数字键的同时按下“#”键,以指定程序的传送目的地。若这样按下2个地方的键,则可以防止在接通电源时误按下数字键而造成故障。另外,这种键的组合不仅限于“#”和“数字”的组合,也可以是“*”和“数字”等的组合。另外也可以是“#”、“*”和“数字”的组合。
(h)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传真机F上设置了插座部12,在插座部12上插入版本已升级的ROM13,向外部设备Gn传送数据。但该结构也可以更改成:在外部设备Gn中的某一台内设置插座部12,向传真机F或其他外部设备Gn传送数据。
(i)也可以用LED(发光二极管)或蜂鸣器等来报告数据传送结果。
另外,从上述实施方式中吸取的权利要求项目以外的技术思想及其作用和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主机,具有装卸方便的安装部,该安装部用于安装已存储控制程序的第2存储装置,上述传送装置把已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程序传送到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
[2]本发明的主机,在外部设备内设置了可以双方向读写的第3存储装置(26),上述传送装置通过该第3存储器(26)来传送程序。
[3]本发明的主机,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是快闪存储器。
[4]本发明的主机,在外部设备中设置了可以双向读写的第3存储装置(26),上述传送装置通过该第3存储装置来传送数据。
[5]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对主机连接多台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是菊花链方式。
[6]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在外部设备内设置了可以双方向读写的第3存储装置(26),上述立机的传送装置通过第3存储装置向外部设备传送数据。
[7]上述[5]或[6]的信息处理装置第3存储装置具有用于存储从外部设备向主机侧传送的数据的上装区、以及用于存储从主机向外部设备侧传送的数据的下装区。
[8]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是快闪存储器。
[9]上述[5]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主机具有用于输入下述信息的输入装置(8),该信息表示控制程序的传送目的地,上述传送装置在向外部设备传控制程序时,根据输入的信息,一并传送表示控制程序传送目的地的信息。
[10]上述[5]的信息处理装置,其外部设备具有:与主机或主机侧的其他外部设备相连接所用的第1连接装置、以及在主机的相反一侧连接其他外部设备所用的第2连接装置。
[11]上述[9]的信息处理装置,在结构上其外部设备在从主机或主机侧的外部设备传送来控制程序时,根据表示传送目的地的信息,来决定在本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改写控制程序,还是将该控制程序传送到下一台外部设备内。
[12]一种外部设备,它被连接到主机上,其中备有:
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控制程序,以及
改写装置,用于在第1存储装置中改写从主机传送来的控制程序。
这里,改写装置由本外部设备的CPU和掩模ROM构成。
[13]一种上述[12]的外部设备,在把来自其他外部设备的数据向主机侧传送时,对随同数据一起被传送的栈号加上一个规定值,在把来自主机侧的数据向其他外部设备传送时,从随同数据一起被传送的栈号上减去一个规定值。
若按[1]~[13]来做,则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14]一种记录媒体,其中存储程序,该程序用于控制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各种装置。
这样可以提供已记录了程序的记录媒体,该程序由计算机执行,用于控制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各种装置。再者,所谓记录媒体是指可以读出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磁记录装置的记录媒体、光磁记录装置的记录媒体等,只要是可以记录计算机程序的任何媒体均可。具体的记录媒体包括:软磁盘、硬磁盘、光盘、光磁盘、相变光盘和磁带等。

Claims (14)

1,一种主机,其用于进行信息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外部设备,该外部设备具有可改写控制程序用的第1存储装置;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通过连接装置向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传送控制程序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部,用于可装卸地安装已存有控制程序的第2存储装置,上述传送装置把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程序传送到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
3,一种主机,其用于进行信息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具有可改写第1存储装置的外部设备;
安装部,用于安装已存有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通过连接装置把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在外部设备内设置有可以双方向读写的第3存储装置;上述传送装置通过该第3存储装置来传送程序。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在外部设备上设置有可以双方向读写的第3存储装置,上述传送装置通过该第3存储装置来传送数据。
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是快闪存储器。
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主机可以连接多台外部设备,
对主机和外部设备设置有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的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
对主机还设置有:
安装部,用于可装卸地安装已存有控制程序的第2存储装置;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把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第2存储装置内的程序,传送到主机或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主机连接多台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是菊花链方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部设备上设置有可以双方向读写的第3存储装置,上述主机的传送装置通过第3存储装置向外部设备传送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存储装置具有:
上装区,用于存储从外部设备向主机侧传送的数据;以及
下装区,用于存储从主机向外部设备侧传送的数据。
11,如权利要求7~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改写的第1存储装置是快闪存储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机具有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用于输入表示控制程序传送目的地的信息;上述传送装置在向外部设备传送控制程序时,根据输入的信息,也一并传送表示控制程序送目的地的信息。
13,如权利要求8~1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具有为连接主机或主机侧的其他外部设备所用的第1连接装置、以及为连接与主机相反的一侧的其他外部设备所用的第2连接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当从主机或主机侧的外部设备传送来控制程序时,根据表示传送目的地的信息来判断是在本外部设备的第1存储装置内改写控制程序,还是把程序传送到下一台外部设备。
CN97120203A 1996-11-26 1997-10-31 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88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7120203A CN1188279A (zh) 1996-11-26 1997-10-31 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5105/96 1996-11-26
CN97120203A CN1188279A (zh) 1996-11-26 1997-10-31 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8279A true CN1188279A (zh) 1998-07-22

Family

ID=5175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0203A Pending CN1188279A (zh) 1996-11-26 1997-10-31 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82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137B (zh) * 2006-12-21 2015-01-14 英特尔公司 非易失存储器的高速接口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137B (zh) * 2006-12-21 2015-01-14 英特尔公司 非易失存储器的高速接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3915C (zh)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控制系统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251866C (zh) 记录装置、半导体装置及记录头装置
CN1227855C (zh) 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及信息信号控制方法
CN1193290C (zh) 打印装置、接口装置以及打印装置控制方法和接口装置控制方法
CN1241106C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48876A (zh) 闪速存储器的数据管理设备和方法
CN1237733A (zh) 使用多台打印机的打印
JP2001273267A (ja) Simd型プロセッサー、並列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複写機、プリンター、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スキャナー、並列処理方法、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1041298A (zh) 打印材料容器的存取
CN1871573A (zh) 外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它的主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及其程序
CN101030186A (zh) 接口电路、使用该接口电路的系统装置、数据接口方法
CN100346285C (zh) 处理器芯片与存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641568A (zh) 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固件自动配置系统及方法
CN1448889A (zh) 图像输出装置
CN1251064C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终端和存储装置的处理方法
CN1542630A (zh) 通用串行总线存储装置和控制装置
CN1708120A (zh) 动画编辑系统
CN182521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盒体
CN1722775A (zh) 具有程序升级功能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509441A (zh) 外部连接设备、主设备及数据通信系统
CN101038572A (zh) 数据传送装置及数据传送系统
CN1122224C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数据的系统
CN1672411A (zh) 图象再生装置、图象保持装置及图象再生系统
CN130265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88279A (zh) 主机和信息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150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