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55243A - 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555243A CN118555243A CN202411025887.XA CN202411025887A CN118555243A CN 118555243 A CN118555243 A CN 118555243A CN 202411025887 A CN202411025887 A CN 202411025887A CN 118555243 A CN118555243 A CN 1185552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monitoring screen
- environment
- access
- environment monit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97 bl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涉及环境信息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当录像设备与环境监测屏的连接方式为自动连接时,循环的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最后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连接方式可靠,降低了因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连接中断导致用户无法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环境的环境信息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境信息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屏通常用于实时地获取并显示公共区域或者污染源附近的环境信息,以便于用户针对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或预防措施,例如开启空气净化装置、开启空调、加湿或者除湿等。在相关技术中,可以将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连接,以便于用户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
但是,受到硬件连接或网络影响,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有时会发生中断,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连接中断后,则录像设备无法继续获取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进而用户无法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用以解决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中断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录像设备、至少一个环境监测屏、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设备;
所述录像设备包括第一物理串口、第一网络接口;
所述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所述监测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所述环境监测屏包括显示器、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所述环境监测屏用于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处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所述第二物理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物理串口对接,以建立所述环境监测屏与所述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一物理链路;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对接,以建立所述环境监测屏与所述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二物理链路;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被设置于各所述监测区域,且分别接入所述录像设备,且同一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应同一通道号,所述通道号是预先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的;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所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并将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发送至所述录像设备;
所述录像设备,用于响应于接入配置指令,识别所述接入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
所述录像设备,还用于针对各所述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所述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则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其中,所述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确定接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一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所述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向所述接入信息中的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所述接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所述环境监测屏响应于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所述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录像设备,所述录像设备包括第一物理串口、第一网络接口;
所述录像设备,用于接收环境监测屏发送的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处监测区域的多类环境信息,以及接收图像采集设备发送的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所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被设置于各所述监测区域,且分别接入所述录像设备;所述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所述监测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所述环境监测屏包括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串口与所述第二物理接口对接,以建立所述环境监测屏与所述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一物理链路;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口与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对接,以建立所述环境监测屏与所述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二物理链路;
所述录像设备,用于响应于接入配置指令,识别所述接入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
所述录像设备,还用于针对各所述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所述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则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同一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应同一通道号,所述通道号是预先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的;
其中,所述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确定接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一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所述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向所述接入信息中的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所述接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所述环境监测屏响应于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所述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环境监测屏发送的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处监测区域的多类环境信息,以及接收图像采集设备发送的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所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被设置于各所述监测区域,且分别预先接入所述录像设备;所述录像设备包括第一物理串口、第一网络接口;所述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所述监测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所述环境监测屏包括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串口与所述第二物理接口对接,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的第一物理链路;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口与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对接,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的第二物理链路;
响应于接入配置指令,识别所述接入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所述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所述监测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所述环境监测屏包括显示器、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
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
针对各所述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所述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则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同一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应同一通道号,所述通道号是预先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的;
其中,所述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确定接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一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所述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向所述接入信息中的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所述接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所述环境监测屏响应于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所述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响应于配置指令,识别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然后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针对各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连接,则循环的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最后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当录像设备与环境监测屏的连接方式为自动连接时,录像设备会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也就是说,若物理串口接入和网络接入中的其中一种接入方式发生中断,可以立即切换通过物理串口接入和网络接入中的另一种接入方式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用户仍可以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方式可靠,降低了因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连接中断导致用户无法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环境的环境信息的可能性。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将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物理连接的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通过物理串口接入录像设备时录像设备的配置界面的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通过物理串口接入录像设备时环境监测屏的配置界面的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通过网络接入录像设备时的配置界面的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通过网络接入录像设备配置成功的界面的示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GUI界面进行配置的示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web界面进行配置的示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通过自动接入录像设备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GUI界面进行叠加配置的示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web界面进行叠加配置的示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规则配置的第一种示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方式配置的示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规则配置的第二种示例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规则配置的第三种示例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的第一种示例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的第二种示例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的交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
串口:全称串行通信接口或串行通讯接口,是一种常用于电子设备间通讯的全双工扩展接口,涵盖了多种具体的接口标准和形式,如RS-232、RS-485等。
RS-485:英文全称为Recommended Standard 485,是一种标准的串行通信协议,是工业领域常用的通信标准之一,能够实现长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DVR:数字视频录像机,英文全称为Digital Video Recorder,可以与模拟摄像机或网络摄像机连接,具有视频存储、视频回访、远程访问等功能;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通常指的是桌面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包括窗口、按钮、菜单、图标和文本框等元素,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式来与软件进行交互。
环境信息是指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数据,反映了环境的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气压、污染物浓度、声音水平、风速风向等。在办公楼室内或者办公楼外的公共区域,通常是用环境监测屏获取并显示环境信息,工作人员需要先读取环境监测屏上显示的信息,然后才能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实时地向查看录像设备的相关工作人员反映环境信息,并且需要其他工作人员到办公楼室内或办公楼外的公共区域等需要获取该环境的环境信息的现场才能获取环境信息。为了实时通过录像设备监测环境信息,并了解当前环境的环境信息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将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连接,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录像设备查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
但是现有技术中,受到硬件连接或网络影响,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有时会发生中断,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连接中断后,则录像设备无法继续获取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进而用户无法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
为了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中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首先提供了一种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录像设备100、至少一个环境监测屏200、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设备300;
录像设备100包括第一物理串口101、第一网络接口102;
环境监测屏200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监测区域中设置的环境监测屏200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环境监测屏200包括显示器203、第二物理接口202和第二网络接口201,环境监测屏200用于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监测屏200所处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显示器203用于显示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第二物理接口202用于与第一物理串口101对接,以建立环境监测屏200与录像设备100之间的第一物理链路;第二网络接口201用于与第一网络接口102对接,以建立环境监测屏200与录像设备100之间的第二物理链路;
图像采集设备300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分别接入录像设备100,且同一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300对应同一通道号,通道号是预先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的;图像采集设备300用于采集所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并将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发送至录像设备100;
录像设备100,用于响应于接入配置指令,识别接入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200;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
录像设备100,还用于针对各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则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200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200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300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其中,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确定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300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通过第一物理链路建立与环境监测屏200之间的数据链路;
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向接入信息中的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接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环境监测屏200响应于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环境监测屏200之间的、基于接入信息中的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当录像设备与环境监测屏的连接方式为自动连接时,录像设备会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也就是说,若物理串口接入和网络接入中的其中一种接入方式发生中断,可以立即切换通过物理串口接入和网络接入中的另一种接入方式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用户仍可以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方式可靠,降低了因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连接中断导致用户无法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环境的环境信息的可能性。
下面将对上述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中,录像设备100是指具备存储、管理和回放视频资料的功能的设备,示例性的,录像设备100可以为DVR。同一录像设备100上可以连接分别设置于不同监测区域中的多个环境监测屏200和多个图像采集设备300,如图2所示,设置于监测区域1的图像采集设备1、设置于监测区域2的图像采集设备2、设置于监测区域3的图像采集设备3分别接入录像设备1。
为了确保将属于同一监测区域的环境监测屏与图像采集设备接入录像设备,用户会预先在录像设备100中预先为各监测区域分配通道号,通道号可以是数字、文字或其他可以唯一标识监测区域的描述,不同监测区域的通道号不同。示例性的,监测区域1的通道号为“环境1”,监测区域2的通道号为“环境2”,又一示例中,监测区域1的通道号为“A”,监测区域2的通道号为“B”,这都是可以的,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将设置于某一监测区域中的环境监测屏或图像采集设备接入录像设备时,会建立为该监测区域分配的通道号与环境监测屏的对应关系、通道号与图像采集设备的对应关系并由录像设备维护上述对应关系。
以图2为例,假设为监测区域2分配的通道号为通道号1,为监测区域2分配的通道号为通道号2,为监测区域3分配的通道号为通道号3,则录像设备1中维护有通道号1与环境监测屏1的对应关系、通道号2与环境监测屏2的对应关系、通道号3与环境监测屏3的对应关系,通道号1与图像采集设备1的对应关系、通道号2与图像采集设备2的对应关系、通道号3与图像采集设备3的对应关系。
监测区域可以是指开放式的室外环境,也可以是指封闭的一个房间。示例性的,对各办公室的环境信息进行监测,办公室1为监测区域1,办公室2为监测区域2。同一监测区域中的环境监测屏的数量和图像采集设备的数量均是由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设定的,图1和图2所示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的结构示例图,并不对环境监测屏的数量和图像采集设备的数量进行限定。
环境监测屏的传感器可以是集成于环境监测屏,也可以是独立于环境监测屏的传感器,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定。
环境监测屏可以通过物理串口接入录像设备,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入录像设备。物理串口可以是RS-232,也可以是RS-485,也可以是其他物理串口,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网络连接可以是有线网络连接,也可以是无线网络连接。
为了提升传输速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物理串口为RS-485接口,环境监测屏通过RS-485接口接入录像设备。
考虑到便携性和灵活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中,网络接口为无线网络接口,环境监测屏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录像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建立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物理链路后,并不能立即通过物理链路进行数据传输,还需要通过配置实现数据链路后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进行配置的过程参见下文,此处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在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时,需要先通过录像设备的物理接口(或网络接口)与环境监测屏的物理接口(或网络接口)进行对接,实现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物理链路,然后对环境监测屏进行配置实现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
下面将结合附图,分别以RS-485接入和无线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第一物理链路和第二物理链路的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将温湿度屏(即本申请中的环境监测屏)通过RS-485接入录像设备时,需要先通过录像设备后面板中的3A、3B接口(第一物理接口)和数据线将温湿度屏的正负极(“+”表示温湿度屏的正极,“-”表示温湿度屏的负极,即本申请中的第二物理接口)与录像设备建立第一物理链路。
环境监测屏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录像设备时,并不需要如图3所示通过数据线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物理连接,而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建立第二物理链路,示例性的,可以采用蓝牙技术、Wi-Fi技术和2.4GHz无线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技术进行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进行配置实现数据链路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通过第一物理链路建立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的过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温湿度配置”和“接入配置”,在录像设备的环境监测屏接入配置界面中对建立物理链路的环境监测屏进行配置,例如,配置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采用的协议为“x”、环境监测屏对应的通道号为“通道号1”、环境监测屏的地址为“地址1”,以及对环境监测屏的校验方式为“无”,在配置后进行保存,即在录像设备中保存了该环境监测屏的接入信息。
如图5所示,若用户在环境监测屏的系统配置界面中选择物理串口1接入环境监测屏,在上文中建立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物理链路后,则可以配置环境监测屏的地址以及校验方式等接入信息,示例性的,配置环境监测屏的地址为“地址1”,环境监测屏的协议为“x”,校验方式为“无”,在建立数据链路时,录像设备确定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然后对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的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用户在环境监测屏配置界面中输入要接入的环境监测屏的IP地址、管理端口(即端口号)、协议类型、用户名和密码以及密码确认,录像设备向该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环境监测屏响应于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基于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示例性的,在图6所述的环境监测屏配置界面中输入环境监测屏的IP地址为“191.15.1”、管理端口为“8000”、协议类型为“xxxx”,关联监测环境为“环境1”,则在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后,会在如图7所示的环境监测屏接入配置界面中显示已经和录像设备建立数据链路的环境监测屏的型号、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等,以及显示设置环境监测屏的环境(即监测区域)的名称,例如环境为“环境1”、型号为“XY”、IP地址为“191.15.1”、管理端口为“8000”、协议类型为“xxxx”。
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之前,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之间并不能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录像设备向该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身份验证信息以及环境监测屏响应于身份验证信息向录像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是指通过透传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示例性的,可以采用sdk(Software DevelopmentKit,软件开发工具包)透传的方式。
环境监测屏在接收到身份验证信息时,基于环境监测屏自身的基本信息对身份验证信息中的进行校验。示例性的,环境监测屏校验用户名是否与自身用户名相同,密码是否与该用户名对应。
在校验通过后,向录像设备发送应答消息,应答消息中包括环境监测屏的IP地址、型号、协议类型等。
可以理解的是,录像设备可以接收到环境监测屏发送的应答消息,则表示录像设备发送至环境监测屏的身份验证信息是正确的,可以建立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的数据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当环境监测屏资源有限时,也可以将第一监测区域中的环境监测屏移动至第二监测区域中,实现换绑,在进行换绑操作时并不需要重新输入环境监测屏的信息,可以通过修改环境监测屏对应的通道号来实现换绑。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用户可以在图7所示的界面中选中环境监测屏列表中的某一环境监测屏,点击“修改”按钮,在图6所示的界面中通过更换管理关联监测环境来进行换绑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用户可以通过GUI界面或者web界面实现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的配置。如图8所示,用户可以通过GUI界面选择“接入配置”和“环境配置”,下拉选择框选择环境监测屏接入的监测区域为“环境1”,接入方式为“无线接入”,还可以选择录像设备的模式为“双室双刻”,表示同一录像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两个环境监测屏来监测两个监测区域中的环境信息,用户配置完成后可通过点击“应用”按钮完成当前配置或者点击“返回”按钮结束当前配置。在录像设备的配置界面中,还可以对温湿度信息等环境信息进行配置,以及在录像设备接入图像采集设备时通过“画中画配置”实现画中画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录像设备的模式不仅仅可以为“双室双刻”,也可以为“单室单刻”,表示同一录像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一个环境监测屏来监测一个监测区域中的环境信息,还可以为“X室X刻”,表示同一录像设备可以同时连接X个环境监测屏来监测X个监测区域中的环境信息,X表示与同一录像设备建立连接且设置于不同监测区域中的环境监测屏的个数。
如图9所示,用户也可以通过web界面远程控制录像设备,在“高级配置”中通过下拉框选择环境监测屏所要监测的监测区域为“环境1”,选择接入方式为“无线接入”,在完成配置后通过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配置。还可以远程通过“环境配置”、“画中画配置”、“温湿度配置”对监测区域、视频画面、温湿度阈值等进行配置。
为了便于用户在下次配置时的操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用户选择接入方式完成配置后,录像设备将根据用户的配置在闪存中对应保存与录像设备建立连接的环境监测屏的连接方式和基本连接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文中录像设备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而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建立的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录像设备获取环境监测屏返回的信息报文的方式也不相同。示例性的,录像设备与环境监测屏通过RS-485连接时,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环境数据,并将环境数据转换为适用于RS-485通信协议格式的数据,然后将转换后的数据通过RS-485总线发送至录像设备端的接收缓冲区内,录像设备通过缓冲区接收数据并进行解析得到环境信息;录像设备与环境监测屏通过无线连接时,录像设备是通过协议透传的方式获取相应的信息报文,并解析信息报文对应节点信息得到环境信息。
进一步的,录像设备解析信息报文得到环境信息的方式也不相同。示例性的,若采用RS-485连接方式,录像设备在获取到信息报文后,录像设备对信息报文的报文位数进行解析,报文字段中头部数据校验后,第2~3位为PM2.5信息,第4~5位为CO2信息,第10~11位为温度信息,第12~13位为湿度信息,随后按照各自的转换逻辑转换为相应的环境信息。若采用无线连接,录像设备在获取到信息报文后,录像设备对信息报文的结构体进行解析,结构体的各节点分别表示不同的环境信息,各节点的数字表示该节点对应的环境信息的参数值,示例性的,信息报文的结构体中存在节点1和节点2,节点1的数字为25,节点2的数字为45,节点1表示温度信息,节点2表示湿度信息,则录像设备解析信息报文后得到温度为25℃,湿度为45%。
为了降低连接中断的可能性,用户可以选择环境监测屏自动接入录像设备,录像设备会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示例性的,假设接入方式自动连接,录像设备先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未成功接入,则会自动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若仍未成功接入,则会返回重新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若还未成功接入,则重新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直到成功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在录像设备与环境监测屏建立连接数据链路后,可能存在录像设备无法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获取环境监测屏返回的信息报文的情况。
因此,为了便于录像设备可以正常获取环境信息,在接入方式为自动连接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录像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无法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若数据链路为通过第一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若数据链路为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并通过新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由于物理串口接入具备稳定性强的特点,其传输速度受网络影响较小,因此,考虑到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时,录像设备优先选择物理串口接入作为接入方式。
下面以物理串口接入为RS-485接入、网络接入为无线接入为例,结合附图对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时的接入流程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流程开始,用户配置接入方式为“自动连接”,录像设备的闪存中保存接入方式为“自动连接”的配置文件,录像设备启动后从闪存中读取当前配置的接入方式,若当前配置的接入方式为“自动连接”,则先采用RS-485的接入方式建立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的连接,校验RS-485地址是否匹配,地址校验成功并从缓冲区成功读取环境信息,则成功建立数据链路,若地址校验未成功或未成功从缓冲区读取环境信息,则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建立数据链路,校验无线连接相关配置项是否通过,若接收到环境监测屏返回的设备信息以及成功获取环境信息时,则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成功建立数据链路。若录像设备并未接收到环境监测屏返回的设备信息或者未成功获取到环境信息,则返回从录像设备的闪存中重新读取接入方式。若录像设备的闪存中保存的接入方式不是“自动连接”,则按照固定配置方式接入(即本申请中的物理串口接入或网络接入),并保存配置文件。在“自动连接”的情况下,如果录像设备在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获取环境信息的过程中无法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则会尝试进行另一种接入方式建立数据链路和获取环境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一个环境监测屏至多可以监测一个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且同一个监测区域中的环境监测屏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时,需要确定该环境监测屏是否已经与其他录像设备建立了数据链路,以及确定该监测区域中的环境监测屏的数目是否超出限制。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了一个通道号,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区域的通道号对应的环境监测屏的数目来确定该监测区域中设置的环境监测屏的数目。以一个监测区域中仅能设置一个环境监测屏为例,如图11所示,用户在配置待接入环境屏(即环境监测屏)的信息后(即输入环境监测屏的地址等信息),首先根据录像设备的闪存中已经保存的接入录像设备的环境监测屏的地址等信息,确定待接入屏是否已经存在,若待接入屏已经存在,则向用户发送“该屏已添加,请修改相关信息”的提示,然后结束接入;若录像设备的闪存中不存在该待接入屏的相关信息,则确定是否存在该监测区域的通道号对应的环境监测屏来确定待接入环境(监测区域)是否和其他屏绑定(确定该监测区域是否存在环境监测屏),在待接入监测区域已经与其他屏绑定时,向用户发送“xx环境已和屏x绑定,请修改”的提示信息,然后结束绑定;若确定待接入监测区域未和其他屏绑定,则按照用户所选择的配置方式将待接入环境屏接入录像设备。
当接收到用户修改绑定环境的指令(换绑指令)时,返回执行确定待接入环境是否与其他屏绑定的步骤,在未接收到用户修改绑定环境的指令时,结束绑定流程。
为了便于通过录像设备将环境信息和视频画面同时展示给用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到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后,可以将环境信息与该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同时展示给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监测区域中只设置了一个图像采集设备时,是直接将该监测区域的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叠加至该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中,得到叠加视频并展示。
而若同一监测区域中设置了多个图像采集设备,在将环境信息与原始视频叠加时,是获取该区域内所有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然后将各原始视频拼接同一画面中,得到目标原始视频,进一步将该监测区域内的环境监测屏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叠加至目标原始视频中。示例性的,假设监测区域中放置图像采集设备1、图像采集设备2和图像采集设备3,采集到的视频画面分别为画面1、画面2、画面3,在将目标原始视频和多类环境信息叠加显示后如图12所示,各环境监测设备采集到的画面与环境信息显示在同一显示窗口中。
用户还可以对环境信息叠加至原始视频的叠加效果进行配置。用户可以通过GUI界面实现叠加配置,如图12所示,用户在管理界面中通过叠加配置选项对环境1(对应上述监测区域)的多类环境信息和原始视频的叠加效果进行配置,粗实线框表示监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细实线框、细虚线框和粗虚线框表示在该框内可以叠加显示用户想要叠加显示的内容。例如,细实线框表示日期,则在将日期与原始视频叠加时,在细实线框内显示时间信息,细虚线框表示温湿度,则在细虚线框内显示目标监测区域的温湿度信息,粗虚线框表示空气指标,例如PM2.5和CO2浓度,则在该粗虚线框内显示PM2.5和CO2浓度的数值。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以通过拖动各框在原始画面中的位置来改变环境信息在叠加视频中的位置。用户也可以配置叠加视频中所叠加的信息的属性。例如,可以配置显示日期的格式为“年月日”,配置时间格式为“24小时制”,配置叠加内容的属性为“不透明、不闪烁”,配置叠加字体大小为“32×32”。
在用户配置完成后,在保存配置前还可以预览当前配置后的展示效果,若用户选择“返回”,则不保存当前配置。
如图13所示,用户也可以通过web界面远程实现叠加配置。用户在叠加配置界面中可以选择监测区域,并对所要叠加显示的信息进行配置。例如,选择监测区域为“监测环境1”,若当前时间为2024年3月18日,星期一,下午2点56分,在图13中勾选显示日期和显示星期,并配置日期格式为“年月日”,时间格式为“24小时制”,则在图13中左侧粗实线框表示的原始画面中叠加显示“2024-3-18 星期一 14:56”,“无信号”表示录像设备无法获取到采集该画面的图像采集设备返回的原始画面。
用户还可以配置叠加画面中所叠加的信息的展示效果。例如,可以配置叠加内容的属性为“不透明、不闪烁”,配置叠加字体大小为“32×32”。
用户还可以在“字符叠加”中输入或选择所要叠加显示的内容,例如,选择框1表示温室度信息为“温度:27℃.湿度:25%”,勾选选择框1,则在左侧原始画面中叠加显示“温度:27℃.湿度:25%”。用户在配置完成后,通过点击“保存”来保存当前配置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录像设备在获取到多类环境信息和目标原始视频后,可以立即进行叠加,也可以是在接收到用户的叠加指令后进行叠加。下面以接收到用户的叠加指令后进行叠加为例,对环境信息与原始视频的叠加流程进行说明。
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即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后,获取同一监测区域中的环境监测屏发送的环境信息与图像采集设备发送的原始视频,在接收到用户的信息叠加指令后将环境信息与原始画面进行叠加显示,若未接收到用户的信息叠加指令,则结束。
录像设备获取到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后,不仅仅可以将环境信息展示给用户,还可以基于环境信息进行报警等措施。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入方式包括无线连接或RS-485连接或者自动连接,当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的接入方式为无线连接或者自动连接时,系统还包括路由器或交换机,实现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数据交换与传输。当录像设备在接收到异常环境信息时,录像设备还用于将异常环境信息进行异常上报至用户终端。
基于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录像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报警配置指令,接收通过报警配置界面输入的报警规则、通道号以及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并将接收到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和报警规则记录为接收到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
其中,报警配置界面包括用于输入报警规则的规则控件、用于输入通道号的通道控件、用于输入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联动控件;
报警规则是用户预先根据经验设置的,示例性的,报警规则是指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不符合预设条件。示例性的,假设环境信息为温度和湿度信息,报警规则可以是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第一温度阈值或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湿度大于等于预设第一湿度阈值或者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湿度阈值;也可以是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第一温度阈值或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或湿度大于等于预设第一湿度阈值或者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湿度阈值。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用户可以在环境监测配置界面中对报警规则进行配置,在启用温度监测报警时,在规则配置中选择“大于等于”,数值设置为40℃,表示监测区域的温度在大于等于40℃时会进行报警;在启用湿度监测报警时,规则配置中选择“区间之外”,设置最小值为20%,最大值为95%,表示监测区域的相对湿度在小于20%或大于95%时进行报警。
用户还可以在报警配置界面中对不同通道号的报警规则进行配置,以及对报警联动方式、联动图像采集设备进行配置。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若监测区域设置有6个图像采集设备,在发生异常环境信息时联动方式包括常规联动和视频联动,在常规联动中用户可以选择进行声音报警或者将异常环境信息进行上传,在视频联动中用户可以选择在报警时上传哪个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视频画面,例如可以选择图像采集设备2采集到的视频画面,便于用户后续根据所上传的视频画面对发生异常环境信息进行溯因推理。
可以理解的是,报警规则中还包括对环境信息进行监测的时间范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监测的时间范围。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用户可以在环境监测配置界面中对选择所要监测的环境为环境1,设置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日均是0点~24点全天监测,点击保存后,将这一设置保存在录像设备的闪存中。用户也可以通过点击“删除”按钮删除用户选定的某一天所设置的时间范围,也可以通过点击“全部删除”按钮删除星期一到星期日设置的所有时间范围。
每一天对环境信息进行监测的时间范围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示例性的,用户可以如图16所示设置每一天均是0点~24点全天监测,也可以如图17所示,用户选择对环境2进行环境信息监测时,设置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和星期六是0点~24点开启环境监测监测,星期二是0点~14点开启环境监测,星期四是12点~24点开启环境监测,星期日不对环境2的环境信息进行监测。
报警策略是用户预先设置的,示例性的,报警策略可以是不报警、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记录报警日志等。
录像设备还用于,响应于通过数据链路获取到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确定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
其中,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为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
若环境信息满足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报警规则,则获取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并将获取到的录像发送至预设报警中心。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流程进行说明。报警流程开始时是将环境监测屏通过无线连接接入(即网络接入)到录像设备,然后设置环境信息阈值,并配置监测时间、联动方式等(即配置报警规则和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当监测到出现异常环境信息时,进行报警并记录报警日志,然后继续对环境信息进行监测,若未出现异常环境信息,则不进行报警及记录日志,直至监测结束。
在一些场景中,录像设备中除了接入环境监测屏外,还可以接入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拍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并发送至录像设备,在该情况下,同一监测区域中的环境监测屏和图像采集设备对应同一通道号。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后,按照接入信息所指示的接入方式建立数据链路并获取环境信息,当用户启用叠加的情况下,将环境信息叠加到绑定的视频通道中(即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在用户启用异常报警并配置异常阈值和异常联动方式后,在环境信息数据发生异常时进行报警并记录报警信息。
而由于环境监测屏通常会显示自身的时间,若环境监测屏自身的时间错误,则可能会导致录像设备的时间与环境监测屏中显示的时间不一致,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录像设备还用于,基于预先设置的校时规则,对环境监测屏的时间进行校时。
其中,基于预先设置的校时规则对环境监测屏的时间进行校时,可以是按照预先设置的校时频率以录像设备的系统时间为参照,对环境监测屏的时间进行校时,例如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校时,或者每隔2分钟进行一次校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接收到用户的校时指令后,对环境监测屏进行校时。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用户对报警规则、通道号以及联动图像采集设备进行配置后,使得录像设备可以在发生异常环境信息时进行报警,便于用户针对异常环境进行处理。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进行说明。参见图18,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时,当接入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为网络接入(即图中的无线接入),则通过添加环境监测屏的IP地址、端口、用户名和密码建立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若成功建立,则在界面中显示环境监测屏的IP地址、端口、协议和连接状态等,如果通过无线接入能够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则确定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启用校时的指令,并对环境监测屏进行校时。如果未成功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或者不能成功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获取环境信息或未开启校时,则结束。
当接入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不是网络接入而是物理串口接入,则通过环境监测屏的地址进行配置和校验建立数据链路,若成功建立,则确定是否可以通过物理串口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并在可以通过物理串口成功获取环境信息时,自动开启校时,进而对所接入的环境监测屏进行校时。若未成功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或者不能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则结束。
当接入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时,先确定是否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接入方式建立数据链路,如果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接入方式,在成功建立数据链路后确定是否是可以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并自动开启校时,进而对所接入的环境监测屏进行校时。若不是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方式建立连接,或者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接入方式未成功建立或不能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接入方式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则确定是否采用网络接入的接入方式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如果是,后续步骤与前述接入方式为网络接入的步骤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否则结束。如果接入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不是自动接入、物理串口接入,也不是网络连接,则结束。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可以直观地看到发生异常环境信息的环境的情况,在一些场景中,录像设备中除了接入环境监测屏外,还可以接入图像采集设备,用户还可以控制录像设备将视频画面与环境信息进行叠加显示。如图19所示,环境监测屏接入录像设备时,当接入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为无线接入(即网络接入),则通过添加环境监测屏的IP地址、端口、用户名和密码建立数据链路,若成功建立,则在界面中显示环境监测屏的IP地址、端口、协议和连接状态等,如果通过无线连接能够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则确定是否接收到将环境信息叠加显示的指令,并在接收到叠加显示的指令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叠加显示在该环境对应的视频画面中。确定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启用校时的指令,并对所获取到环境监测屏进行校时(即同步给屏校时)。如果未接收到环境信息叠加的指令,则确定是否开启校时,若不启用校时,则确定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删除屏的信息的指令或者不启用环境信息叠加的指令或者修改接入方式的指令,若收到,则控制录像设备断开与该环境监测屏的当前连接,并清除叠加的环境信息,并结束。
如果不能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则结束。
当接入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不是无线接入而是物理串口接入,则通过环境监测屏的地址进行配置和校验建立数据链路,若成功建立,则确定是否可以通过物理串口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并在可以通过物理串口成功获取环境信息时,确定是否接收到将环境信息叠加显示的指令,然后在接收到叠加显示的指令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叠加显示在该环境对应的视频画面中,物理串口接入的连接方式自动开启校时,对环境监测屏进行校时。若未成功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或者不能成功获取环境信息或者未接收到将环境信息叠加显示的指令,则结束。
当接入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不是无线接入或者物理串口接入,而是自动接入时,先确定是否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方式建立数据链路,如果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接入方式,在成功建立连接后确定是否是可以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并自动开启校时,进而对所获取到的环境信息进行校时。若不是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方式建立数据链路,或者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接入方式未成功建立数据链路或不能采用物理串口接入的接入方式成功获取环境信息,则采用无线连接的接入方式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数据链路,如果是,后续步骤与前述接入方式为无线连接的步骤相同,不再赘述;否则结束。如果接入方式不是无线接入、物理串口接入,也不是自动接入,则结束。
若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通过无线连接的接入方式未成功建立数据链路,则可以通过修改或添加屏的相关信息(IP地址、端口、用户名和密码等)尝试重新建立,确定是否可以成功建立连接,若成功接入,则在界面中显示环境监测屏的IP地址、端口、协议和连接状态等,若不能成功接入,则结束。
另外,当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采用任一接入方式成功建立连接后,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删除屏的信息的指令或者不启用环境信息叠加的指令或者修改接入方式的指令,则控制录像设备断开与该环境监测屏的当前连接,并清除叠加的环境信息。
基于上述内容,图19所示的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接入流程可以如图20所示的交互图表示。首先,用户向录像设备发送接入指令,接入指令中包括用户从物理串口接入、无线接入和自动接入中选择的接入方式,录像设备按照接入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与环境监测屏之间进行接入信息校验,校验成功后表示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连接成功,若接入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为无线接入或者是自动连接时是以无线接入的方式连接的,则录像设备向用户显示环境监测屏的状态为“在线”,并向用户展示连接成功的环境监测屏的信息。当用户启用环境信息叠加时,录像设备通过协议以及命令交互获取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录像设备在接收到环境监测屏返回的环境信息后,将环境信息与视频画面叠加显示,并向用户显示叠加显示后的画面。用户还可以通过图形用户交互界面或者网页用户交互界面拖动环境信息叠加的位置,录像设备将环境信息按照用户拖动的位置正常叠加到视频画面中向用户展示。用户还可以通过录像设备配置报警阈值及报警联动方式,录像设备将用户配置的报警阈值及报警联动方式下发至环境监测屏,环境监测屏在获取到环境信息后,若超出报警阈值,则触发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和环境信息通过录像设备上报至用户,以便用户进行处理。当用户断开录像设备与环境监测屏的接入或者用户通过网页用户交互界面删除环境监测屏时,录像设备断开与环境监测屏的连接,录像设备不再接收环境信息,并且之前叠加的环境信息在到达保留时间后清除,该保留时间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的,例如60秒。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录像设备,用于接收环境监测屏发送的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监测屏所处监测区域的多类环境信息,以及接收图像采集设备发送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所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图像采集设备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分别接入录像设备;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监测区域中设置的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环境监测屏包括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通过第一物理串口与第二物理接口对接,以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一物理链路;通过第一网络接口与第二网络接口对接,以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二物理链路;
录像设备,用于响应于接入配置指令,识别接入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
录像设备,还用于针对各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则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同一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应同一通道号,通道号是预先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的;
其中,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确定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通过第一物理链路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向接入信息中的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接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环境监测屏响应于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基于接入信息中的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录像设备,当录像设备与环境监测屏的连接方式为自动连接时,录像设备会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也就是说,若物理串口接入和网络接入中的其中一种接入方式发生中断,可以立即切换通过物理串口接入和网络接入中的另一种接入方式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用户仍可以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方式可靠,降低了因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连接中断导致用户无法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环境的环境信息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录像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报警配置指令,接收通过报警配置界面输入的报警规则、通道号以及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并将接收到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和报警规则记录为接收到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报警配置界面包括用于输入报警规则的规则控件、用于输入通道号的通道控件、用于输入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联动控件;
响应于通过数据链路获取到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确定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为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若环境信息满足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报警规则,则获取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并将获取到的录像发送至预设报警中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录像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无法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若数据链路为通过第一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若数据链路为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并通过新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包括:
若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一个,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若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多个,将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各图像采集设备的原始视频拼接在同一画面中,得到目标原始视频;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目标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方法包括:
接收环境监测屏发送的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监测屏所处监测区域的多类环境信息,以及接收图像采集设备发送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所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图像采集设备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分别预先接入录像设备;录像设备包括第一物理串口、第一网络接口,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监测区域中设置的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环境监测屏包括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通过第一物理串口与第二物理接口对接,以建立与环境监测屏的第一物理链路;通过第一网络接口与第二网络接口对接,以建立与环境监测屏的第二物理链路;
响应于接入配置指令,识别接入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监测区域中设置的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环境监测屏包括显示器、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
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
针对各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则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同一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应同一通道号,通道号是预先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的;
其中,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确定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通过第一物理链路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向接入信息中的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接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环境监测屏响应于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基于接入信息中的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当录像设备与环境监测屏的连接方式为自动连接时,录像设备会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也就是说,若物理串口接入和网络接入中的其中一种接入方式发生中断,可以立即切换通过物理串口接入和网络接入中的另一种接入方式建立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用户仍可以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环境监测屏与录像设备的连接方式可靠,降低了因环境监测屏和录像设备的连接中断导致用户无法通过录像设备查看监测环境的环境信息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报警配置指令,接收通过报警配置界面输入的报警规则、通道号以及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并将接收到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和报警规则记录为接收到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报警配置界面包括用于输入报警规则的规则控件、用于输入通道号的通道控件、用于输入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联动控件;
响应于通过数据链路获取到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确定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为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若环境信息满足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报警规则,则获取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并将获取到的录像发送至预设报警中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无法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若数据链路为通过第一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网络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
若数据链路为通过第二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
通过新的数据链路从环境监测屏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包括:
若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一个,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若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多个,将来自于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各图像采集设备的原始视频拼接在同一画面中,得到目标原始视频;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目标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录像设备、至少一个环境监测屏、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设备;
所述录像设备包括第一物理串口、第一网络接口;
所述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所述监测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所述环境监测屏包括显示器、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所述环境监测屏用于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处监测区域的环境信息,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所述第二物理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物理串口对接,以建立所述环境监测屏与所述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一物理链路;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对接,以建立所述环境监测屏与所述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二物理链路;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被设置于各所述监测区域,且分别接入所述录像设备,且同一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应同一通道号,所述通道号是预先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的;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所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并将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发送至所述录像设备;
所述录像设备,用于响应于接入配置指令,识别所述接入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
所述录像设备,还用于针对各所述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所述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则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其中,所述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确定接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一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所述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向所述接入信息中的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所述接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所述环境监测屏响应于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所述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录像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报警配置指令,接收通过报警配置界面输入的报警规则、通道号以及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并将接收到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和报警规则记录为接收到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所述报警配置界面包括用于输入报警规则的规则控件、用于输入通道号的通道控件、用于输入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联动控件;
响应于通过数据链路获取到所述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为所述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若所述环境信息满足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报警规则,则获取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并将获取到的录像发送至预设报警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录像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无法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若所述数据链路为通过所述第一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若所述数据链路为通过所述第二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并通过所述新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录像设备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包括:
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一个,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多个,将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各图像采集设备的原始视频拼接在同一画面中,得到目标原始视频;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所述目标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5.一种录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录像设备包括第一物理串口、第一网络接口;
所述录像设备,用于接收环境监测屏发送的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处监测区域的多类环境信息,以及接收图像采集设备发送的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所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被设置于各所述监测区域,且分别接入所述录像设备;所述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所述监测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所述环境监测屏包括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串口与所述第二物理接口对接,以建立所述环境监测屏与所述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一物理链路;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口与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对接,以建立所述环境监测屏与所述录像设备之间的第二物理链路;
所述录像设备,用于响应于接入配置指令,识别所述接入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
所述录像设备,还用于针对各所述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所述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则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同一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应同一通道号,所述通道号是预先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的;
其中,所述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确定接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一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所述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向所述接入信息中的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所述接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所述环境监测屏响应于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所述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录像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报警配置指令,接收通过报警配置界面输入的报警规则、通道号以及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并将接收到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和报警规则记录为接收到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所述报警配置界面包括用于输入报警规则的规则控件、用于输入通道号的通道控件、用于输入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联动控件;
响应于通过数据链路获取到所述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为所述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若所述环境信息满足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报警规则,则获取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并将获取到的录像发送至预设报警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录像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无法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若所述数据链路为通过所述第一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若所述数据链路为通过所述第二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并通过所述新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包括:
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一个,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多个,将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各图像采集设备的原始视频拼接在同一画面中,得到目标原始视频;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所述目标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9.一种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环境监测屏发送的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处监测区域的多类环境信息,以及接收图像采集设备发送的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所处监测区域的原始视频;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被设置于各所述监测区域,且分别预先接入录像设备;所述录像设备包括第一物理串口、第一网络接口;所述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所述监测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所述环境监测屏包括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串口与所述第二物理接口对接,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的第一物理链路;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口与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对接,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的第二物理链路;
响应于接入配置指令,识别所述接入配置指令所指示的接入方式、通道号以及环境监测屏;所述环境监测屏被设置于各监测区域,且各所述监测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数量不超过预设数量阈值,所述环境监测屏包括显示器、第二物理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
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网络接入,获取通过网络配置界面输入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身份验证信息;若识别到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或物理串口接入,获取通过串口配置界面输入的物理串口地址;将通过配置界面输入的信息以及识别到的接入方式和通道号记录为识别到的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
针对各所述环境监测屏,读取记录的所述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接入方式为自动接入,则循环地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和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同一监测区域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应同一通道号,所述通道号是预先为每个监测区域分配的;
其中,所述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确定接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所处监测区域的物理串口地址;若确定的物理串口地址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物理串口地址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一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数据链路;
所述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包括:向所述接入信息中的IP地址、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发送所述接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接收到所述环境监测屏响应于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反馈的应答消息,则通过所述第二物理链路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协议类型所指示的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报警配置指令,接收通过报警配置界面输入的报警规则、通道号以及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并将接收到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和报警规则记录为接收到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所述报警配置界面包括用于输入报警规则的规则控件、用于输入通道号的通道控件、用于输入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联动控件;
响应于通过数据链路获取到所述环境监测屏采集到的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对应的报警规则信息,其中,所述环境监测屏所对应的通道号为所述环境监测屏对应的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若所述环境信息满足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报警规则,则获取所确定的报警规则信息中的各联动图像采集设备的录像,并将获取到的录像发送至预设报警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无法通过所建立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若所述数据链路为通过所述第一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网络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
若所述数据链路为通过所述第二物理链路建立的,则执行通过物理串口接入所述环境监测屏的步骤以建立与所述环境监测屏之间的新的数据链路;并通过所述新的数据链路从所述环境监测屏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包括:
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一个,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若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数目为多个,将来自于所述接入信息中的通道号对应的各图像采集设备的原始视频拼接在同一画面中,得到目标原始视频;将获取到的环境信息与所述目标原始视频叠加展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025887.XA CN118555243B (zh) | 2024-07-29 | 2024-07-29 | 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025887.XA CN118555243B (zh) | 2024-07-29 | 2024-07-29 | 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55243A true CN118555243A (zh) | 2024-08-27 |
CN118555243B CN118555243B (zh) | 2024-10-01 |
Family
ID=9244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025887.XA Active CN118555243B (zh) | 2024-07-29 | 2024-07-29 | 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55524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56102A (ja) * | 2003-08-04 | 2005-03-03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環境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
CN102186228A (zh) * | 2011-04-27 | 2011-09-14 | 南京农业大学 | 一种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畜禽设施福利养殖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US20140237079A1 (en) * | 2013-02-20 | 2014-08-21 | Novatel Wireless, Inc. | Dynamic quality of service for control of media streams using feedback from the local environment |
US20230140789A1 (en) * | 2021-11-03 | 2023-05-04 |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 Robust network connectivity leveraging edge compute |
CN117938741A (zh) * | 2024-01-29 | 2024-04-26 | 福州城投新基建集团有限公司 | 交换机的wan口和lan口复用切换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2024
- 2024-07-29 CN CN202411025887.XA patent/CN1185552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56102A (ja) * | 2003-08-04 | 2005-03-03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環境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
CN102186228A (zh) * | 2011-04-27 | 2011-09-14 | 南京农业大学 | 一种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畜禽设施福利养殖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US20140237079A1 (en) * | 2013-02-20 | 2014-08-21 | Novatel Wireless, Inc. | Dynamic quality of service for control of media streams using feedback from the local environment |
US20230140789A1 (en) * | 2021-11-03 | 2023-05-04 |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 Robust network connectivity leveraging edge compute |
CN117938741A (zh) * | 2024-01-29 | 2024-04-26 | 福州城投新基建集团有限公司 | 交换机的wan口和lan口复用切换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55243B (zh) | 2024-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70185277A1 (en) | Automation system user interface | |
JP4403335B2 (ja) | ビデオ処理機器の保守支援システム | |
US20160283074A1 (en) | Infinite recursion of monitors in surveillance applications | |
CA2976682A1 (en) | Automation system user interface | |
US20100097471A1 (en) | Automated way to effectively handle an alarm event in the security applications | |
US20200136846A1 (en) |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live sharing and smart monitoring | |
CN116089228A (zh) | 设备状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15046110A (ja) | デバイス管理装置、デバイス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バイス管理システム | |
US7839299B2 (en) |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method, and remotely controlled device | |
CN118555243B (zh) | 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和环境监测屏接入方法 | |
CN118590601B (zh) | 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录像设备及环境信息显示方法 | |
CN107018360A (zh) | 一种ipc的添加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R100716767B1 (ko) | 유비쿼터스 기반의 개방형 기계 원격제어·감시시스템 | |
JP2013101462A (ja) | 監視装置 | |
CN108471516B (zh) | 基于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视频图元客户端监控方法和系统 | |
CN110958147B (zh) | 一种物联网设备互联策略配置系统 | |
JP2008085776A (ja) | 監視システム | |
JP3215057B2 (ja) | 監視装置 | |
JP4084263B2 (ja) | 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 | |
CN114419826A (zh) | 一种消防预警处置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介质 | |
JP7443010B2 (ja) | 防災監視設備の物件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 |
CN112367367B (zh) | 图像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217135593U (zh) | 视频分析预警装置 | |
JP7474039B2 (ja) | 防災監視設備の物件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 |
KR102183905B1 (ko) | 중계장치를 통해 클라이언트로 네트워크 카메라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중계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