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336A - 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和冷冻装置的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和冷冻装置的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336A
CN1183336A CN97120600A CN97120600A CN1183336A CN 1183336 A CN1183336 A CN 1183336A CN 97120600 A CN97120600 A CN 97120600A CN 97120600 A CN97120600 A CN 97120600A CN 1183336 A CN1183336 A CN 1183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alue
fixed
scope
continu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0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148C (zh
Inventor
金井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2959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1886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5940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0956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3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1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3/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r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or other apparatus, other than vehicles
    • G07C3/14Quality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电器的检查工序适当地组合在装配线中以判定电器好坏的方法。因为将电器的检查线组合在装配线中,可以达到可以大幅度缩短产品生产所需时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和冷冻装置的检查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电器的系列装配线上的检查线中,用于对电器的好坏进行判定的方法和装置。
目前,空调装置等电器在制造时,是经过装配线将其最终组装完成之后,再在别的检查场所对其性能进行检查。例如在空调装置的场合,假如制冷循环的状态不稳定,就不能对空调机的制冷能力和制暖能力进行适当的检查,而装配线上又没有使制冷循环达到稳定所需的充足的时间。
因此,现有的空调机等电器的性能检查需要在装配线以外的另一个系统中进行,从而导致检查过程的时间延迟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将电器的检查工序适当地组合在装配线中,对电器的好坏进行判断的方法。
本发明是在电器的系列装配线中设置的检查线对电器的好坏进行判别的方法中,将上述电器进行一定时间的模拟运行之后,根据测定的物理量的值对上述电器的好坏进行判断;同时,还根据是否在根据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的值而得到的所定的范围之中来进行上述好坏的判断。上述所定范围可以设定为以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对上述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加以修正后的值的范围。上述所定范围也可以设定为对以上回测定的物理量为中心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连续物理量的最大变化量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此外,上述所定范围还可以设定为对以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上述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和/或对以上回测定的物理量为中心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连续物理量的最大变化量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另外,对上述所定的范围,可以预先设定所定的上限值和所定的下限值,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的值中可以不包括判定为否定的值。另外,从上述电器的动作开始到对上述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时间超过上述的一定的时间时,可将上述所定范围用二次曲线进行校正。
另外,在设置在具有以制冷剂压缩机为中心的制冷循环的电器的系列装配线中的检查线对电器的好坏进行判别的方法中,根据使上述电器的制冷循环模拟运行一定时间之后测定的物理量的值来对上述电器的好坏进行判断同时,还根据上述测定的物理量是否落于对以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上述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可以使用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和对以上回测定的物理量为中心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连续物理量的最大变化量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进行上述好坏的判断。又,上述物理量可以使用上述制冷循环中的低压侧的压力和上述制冷剂压缩机中流过的电流。对上述所定的范围,可以预先设定所定的上限值和所定的下限值。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的值中可以不包括判定为否定的值。又,从上述电器的动作开始到对上述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时间超过上述的一定的时间时,可将上述所定范围用二次曲线进行校正。另外,上述一定时间可以根据在检查线上移动的电器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确定。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的检查装置中,包括将上述制冷循环中低压侧的压力测定用的压力检测装置;对上述制冷剂压缩机中流过的电流测定用的电流检测装置;和判断制冷循环是否异常的判断装置,上述制冷循环在低电压下起动运转开始一定时间后,至上述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压力稳定之前的压力和电流分别由上述压力检测装置和电流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判断装置则根据这些压力和电流的检测值是否在根据在此之前分别测定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检测值而得到的所定的范围中来判断异常。
另外,在具有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蒸发器和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按制冷运转和制暖运转进行转换用的制冷剂流路转换阀的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的检查装置中,包括将上述冷冻循环中低压侧的压力测定用的压力检测装置;对上述制冷剂压缩机中流过的电流测定用的电流检测装置;判断制冷循环是否正常的判断装置,上述冷冻循环在低电压下起动运转开始一定时间后,至上述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压力稳定之前的压力和电流分别由上述压力检测装置和电流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判断装置则根据这些压力和电流的检测值是否在根据在此之前分别测定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检测值而得到的所定的范围中来进行是否异常的判断;和在对制暖运转的是否异常判断之后,再对制冷运转的是否异常进行判断的,对上述制冷剂流路转换阀进行控制的管理装置。此外,对上述所定的范围,可以预先设定其所定的上限值和所定的下限值。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的值中可以不包括判定为否定的值。此外,从上述电器的动作开始到对上述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时,可以将上述所定范围用二次曲线进行校正。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相应的空调机检查系统的一例的简图。
图2为包括室外机EX、室内机和配管配线装置PD的空调机结构的框图。
图3为台车机构的一例的简图。
图4为机器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5为台车控制装置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6为检查系统的处理系统的一例的框图。
图7是检查站ST1~ST4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8是检查站ST5~ST6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9是平时检查时检查站控制器执行的检查处理的流程简图。
图10是室外机与模拟室内机相连时制冷设备的制冷循环的结构简图。
图11是室外机与模拟室内机相连时制冷设备的制冷循环一例的莫利尔线图的曲线图。
图12是制冷循环的能力(低压压力和消耗电流)与异常时的变化的对应关系的图表。
图13是某时间段中连续测得的电流值的若干个采样值的变化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14是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随环境变化判定基准移动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为方位判定处理的一例的部分流程图。
图17为作为方位判定处理的一例的剩余部分流程图。
图18为循环刚停止后检查线的状态简图。
图19为循环刚停止后检查站ST1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20为循环刚停止后检查站ST2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21为循环刚停止后检查站ST3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22为循环刚停止后检查站ST4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23为循环刚停止后检查站ST5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24为循环刚停止后检查站ST6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25为循环刚停止后综合判定装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所示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作为空调机(电器)装配线中的工序的一个例子。又,在该工序中使用的检查系统可对作为空调机的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外机进行检查。而且,此工序也可对若干个能力不同的机种的室外机的能力进行检查。
图中,传送带CV将多个(本例中为25台)台车CD沿图中的左旋的方向以步进为单位顺序运送,其传送的形式是例如移动6秒钟之后停止12秒钟。
又,在台车CD的下侧的传送带CV的内侧,搭载有模拟的室内机(后面将加以说明),该室内机在固定于厚板状的托板(图中略去)上的室外机EX搭载到台车CD上后,与之相连接。在该托板上搭载的室外机EX,是由装配线(图中略去)的上道工序传送来,导入传送带CV,在传送带CV的进入口的部分搭载到台车CD上。而台车CD的供电是借助在传送带CV上附设的滑动触头(图中略去)取得,该电能被供给室内机和室外机EX。不仅如此,室内机和室外机EX利用配管配线装置PD与管道,信号线和电力线相连接。
图2为由室外机EX、室内机和配管配线装置PD组成的空调机的结构图。
图中,室外机EX由压缩机MP、四通阀MF、室外热交换器MX、风扇MM、毛细管MC、调制器/过滤器MD、手动阀MV1、MV2、储存器MA和控制单元MD构成。
室内机DM由室内热交换器MI、贯流式通风机MK和控制器MS构成。
配管配线装置PD由将室内热交换器MI的EC侧与室外机EX的手动阀MV1连接用的手动阀NV1和大口径的配管PM1、将室内热交换器MI的P侧与室外机EX的手动阀MV2连接用的手动阀NV2和小口径配管PM2、与将室外机EX的控制器MD和室内机DM的控制器MS连接用的信号线PL构成。
如上结构的检查线中,在传送带CV的作用下台车由进入口前进两步即到达操作人员OP1的待机站,在该操作人员OP1的操作下,将台车CD的配管配线装置PD的配管PM1,PM2和配线PL与室外机EX相连接。此后,台车CD在传送带CV的传送下,前进一步即到达配置有最初的检查站ST1的位置。在该检查站ST1,对室外机EX的绝缘耐压进行试验。这里,所谓绝缘耐压试验即将所的高电压加在室外机EX的电力端子上(图中略去),对绝缘电阻和耐压进行试验检查。
此后,在传送带CV作用下,台车CD前进两步即到达配置有第二号检查站ST2的位置。在该检查站ST2进行室外机EX的低电压起动试验。这里所谓的低电压起动试验,即将比如额定电压85%的电压加上对室外机EX的压缩机MP是否起动进行试验。再者,此时空调机的运转模式被设定为制暖运转。
其后,在传送带CV作用下,台车CD再前进四步即到达配置有第三号检查站ST3的位置。在该检查站ST3对室外机由取暖运转开始60秒后的制暖能力的数据进行收集。这里所谓的制暖能力数据的收集,即对压缩机MP的电流消耗、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测定。在该检查站ST3对制暖能力数据收集后,对四通阀MF进行转换,将室外机EX的运转模式转换到制冷运转。此时使压缩机MP以50Hz的频率同步转动,压缩机MP不用停止,可平滑地从制暖运转模式转换到制冷运转模式。
在传送带CV作用下,台车CD再前进五步即到达配置有第四号检查站ST4的位置。在该检查站ST4对室外机EX从制冷运转开始78秒后的制冷能力的数据进行收集。这里所谓的制冷能力的数据收集,即对压缩机消耗的电流和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测定。
此后,在传送带CV作用下,台车CD再前进一步即到达配置有第五号检查站ST4的位置。在该检查站ST5,开始进行将流入模拟的室内机DM中的室外机EX的制冷剂进行回收的制冷剂回收1。由该制冷剂回收1开始制冷剂回收用的自动装置(图中略去)将小口径的配管PM2的手动阀NV2关闭,而开始实施由室外热交换器MX将制冷剂回收的抽空过程。
在传送带CV作用下,台车CD再前进三步即到达配置有第六号检查站ST6的位置。在该检查站ST6,继续进行由检查站ST5开始的抽空过程直到结束。即自动装置将大口径的配管PM1关闭使制冷剂的回收结束,其后使压缩机MP的运转停止。
接着,传送带CV使台车CD再前进两步,即,使台车CD到达操作人员OP2待机的位置,在操作人员OP2的作用下进行综合判定。此后,在传送带CV作用下台车CD前进一步到达操作人员OP3待机的位置,操作人员OP3将配管配线装置PD从室外机EX上卸下。
此后传送带CV向前走两步,此时台车到达传送带CV的出口,由台车CD上将室外机EX与托板一起卸下,将其引入装配线的下道工序。
而且,在操作人员OP1的旁边配置有投入监视装置PC1,向操作人员OP1显示在当前的台车上所搭载的室外机EX的型号,配管的连接形式,配线的连接形式等等。这里,上述显示用的数据存放于后面将要述及的机器信息处理装置中。
而在操作人员OP2的旁边配置的综合判定装置PC2,可以向操作人员OP2显示对当前台车CD上所搭载的室外机EX进行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从而可对操作人员OP2的判定作业起辅助作用。这里上述显示用的数据存放于机器信息处理装置ID之中。
图3所示为台车CD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中,台车CD上搭载有安装在托板PL上的室外机EX,配管配线装置PD,控制装置CC和在检查站ST1~ST6之间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换的无线通讯部(下面将加以说明)的天线AT。而且,在托板PL上设有存储室外机EX固有的各种信息的机器信息处理装置ID(比如,由IC卡等构成)。
图4为机器信息处理装置ID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如图所示,控制器CCa用于对该机器信息处理装置ID的动作加以控制,存储器MMa则用于对安装于托板PL上的室外机EX的固有信息加以存储。这里,固有信息包括室外机EX的种类信息,型号信息,机身识别信息,各检查站ST1~ST6参照用的检查类型,作为检查结果显示的检查数据,和作为性能判定结果显示的判定值等。其中,检查数据和判定值是在检查站ST2、ST3、ST6被写入机器信息处理装置ID中的,其他数据则是在将室外机EX搭载到托板上时被存入存储器MMa中。
无线通讯部IOa用于在检查站SR1~ST6和控制器CCa之间进行固有信息、检查数据、和判定值等各种数据的交换。而在各个检查站ST1~ST6中,根据上述固有信息进行检查,将其结果写入机器信息处理装置ID中。
图5所示为台车CD的控制装置CC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所示,控制器CCb用于对控制装置CC的动作进行控制,无线通讯部WRa用于和检查站ST1~ST6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换。并且,该无线通讯部WRa与天线AT(见图3)相连。另外,各检查站ST1~ST6向控制器CCb发出根据固有信息进行检查和动作的指令,而控制器CCb根据上述指令进行检查或动作,必要时将相应的检查结果与检查站ST1~ST6应答。此外,检查站ST1~ST6将由控制器CCb得到的检查结果写入机器信息处理装置ID中。
滑动部SD用于与在传送带CV上付设的电力线LL相接触,以向室外机EX供电;它借助于转换器SWa,与3根配线L1,L2,L3中任一适当地连接。且配线L1,L2,L3借助于配管配线装置PD与室外机EX相连接。这里电力线LL提供若干个系统的电力(两相交流(100V,200V)三相交流(100V,200V))等,控制器CCb利用转换器SWa根据由检查站ST1~ST6提供的固有信息的形式与配管L1,L2,L3相连接,供给室外机EX必要的电力。
室外机的接口电路IFa用于和室外机进行各种数据交换,它借助开关SWb与配线L2,L3相连接。因此,仅在开关SWb处于“ON”的状态时控制器CCb可与室外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即,假如搭载机型为室外机EX中装有微处理器的变流器空调机等时,在控制器CCb和室外机EX间必须要进行数据交换时,开关SWb应处于开“ON”的位置。而,假如搭载的机型为利用电源的供电/关断对室外机EX的压缩机MP的运转而进行控制时,该开关SWb应处于关“OFF”的位置。
图6所示为检查系统的处理系统的一个例子。
如图所示,检查站ST1~ST6、投入监视装置PC1、综合判定装置PC2、总括装置PC3和操作监视装置PC4借助总线SB相连接,并借助该总线SB进行各部分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
总括装置PC3用于对利用该检查系统的检查站ST1~ST6,投入监视装置PC1和综合判定装置PC2的动作作统一控制,且利用该检查系统对于检查过的室外机EX的所有的机型,按所定的样品数将检查结果的履历的信息加以存储。
而且,总括装置PC3中,具有以总线SB相连接的检查站ST1~ST6、投入监视装置PC1、综合判定装置PC2、总括装置PC3和操作监视装置PC4等所有装置可共同存取的存储器,定义为共有存储器,并借助该共有存储器可对各装置间的动作形式加以设定。
操作监视装置PC4,设置于比如为品质管理部门所用的办事处等中,用于向检查系统输入各种必要的信息。而当该操作监视装置PC4将输入的信息写入上述的共有存储器中时,需要该情报的检查站ST1~ST6,投入监视装置PC1,或判定监视装置PC2就可以迅速地得到需要的信息。
图7所示为检查站ST1~ST4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中控制器CCc用于对检查站ST1~ST4的动作进行控制,限位开关LSa用于对在检查位置有没有台车CD加以检测,无线通讯部WRb用于与台车CD的控制装置CC的无线通讯部Wra之间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而无线通讯部IOb用于和固有信息处理装置ID的无线通讯部IOa之间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图8所示为检查站ST5,ST6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中控制器CCd用于对检查站ST5,ST6的动作加以控制,限位开关LSb用于对检查位置有没有台车加以检测,无线通讯部WRc用于和台车CD的控制装置CC的无线通讯部WRa之间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而无线通讯部IOc和固有信息处理装置ID的无线通讯部IOa之间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各种数据的交换。同时制冷剂回收自动装置部RB用于将流入模拟室内机中的室外机EX的制冷剂加以回收。
图8对平时检查时检查站ST1~ST6的控制器CCc,Ccd所实施的检查处理加以概括地表示。
控制器Ccc,CCd将由于传送带CV作用下移动的任一台车CD以限位开关LSa,LSb检测出(处理101),由固有的信息处理装置ID读出必要的检查模式的信息(处理102)。这里因检查模式的信息与各检查站ST1~ST6相对应的值,分别被相应于检查站ST1~ST6存储,控制器CCc,CCd需将必要的检查站ST1~ST6的检查模式的信息读出。
其后,与读出的检查模式信息相对应的,起动程序信息等检查用数据由总括装置PC3读出,并将该读出的检查用数据通知台车CD的控制装置CC(处理103)。
这样,因控制装置CC根据被通知的检查用数据使室外机EX动作,各检查站ST1~ST6也进行相应的检查动作(处理104),取得检查数据。
其后,各检查站ST1~ST6在将检查结果所得到的检查数据写入固有信息处理装置ID的同时(处理105),根据需要,将该检查数据和被检查对象室外机EX的识别信息一起通知综合判定装置PC2。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由制暖运转开始到制冷循环稳定之前的过渡期间中所得到的压缩机MP消耗的电流和制冷剂压力对室外机EX的制暖能力加以判定,而根据由制冷运转开始到制冷循环稳定之前的过渡期间中所得到的压缩机MP消耗的电流和制冷剂的压力对室外机EX的制冷能力加以判定。
以下对该室外机EX的制暖能力和制冷能力的判别原理加以说明。
首先图10表示为室外机EX和模拟的室内机D_M相连接处于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循环的略图。
由压缩机MP送出的高压高温的气体状的制冷剂,借助管道PP1被送入室外热交换器MX,经风扇MM(参见图2)冷却凝集成液体状的制冷剂,通过管道PP2送出。
该液体状的制冷剂通过管道PP2,减压用的毛细管MC,送往管道PP4,再被送入室内热交换器MI中进行蒸发,从外部吸收热量,成为气体状的制冷剂,通过管道PP2返回压缩机MP,再次被压缩。
此时的莫利尔线图的一个例子如图11所示。图中的曲线SC表示饱和液体曲线。
图11中冷冻循环中状态顺序沿点A,点B,点C,点D变化。但由点A,点B,点F成的三角形(以斜线表示)的边AF的长度与压缩机MP的热功当量相当,根据该热功当量的大小可对压缩机MP制冷循环时的能力进行判定(即判定制冷能力)。
当压缩机MP在同一条件下运行时,如压缩机MP出现异常即其输出压力低时,点B的位置在绝对压力坐标值P1的点A与点B的连线上下降,其结果边AF的长度发生变化。
同样,当压缩机在同一条件下运行时,点A和点F的距离随压缩机MP消耗的电流而相应地变化,作为其结果,边AF的长度也发生变化。
这样因随制冷循环中低压侧压力的变化和消耗电流的变化,边AF的长度发生变化,根据测定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压力即D点的压力和压缩机MP消耗的电流,可以对压缩机MP的热功当量,即制冷循环正常运行时的能力进行判定并可以进行预测。而制冷循环中高压侧的压力因为随压缩机MP的输出周期发生相应的脉动,故在能力测定时不采用。
本发明人注意到上述问题,经反复试验得到了制冷循环能力(低压压力和消耗电流)和异常变化的对应关系。图12表示了该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图中所谓“上升”包括仅根据趋势判定(下述)吸收程序变化。图中“上升”、“下降”、“小”等,为NG(下述)所不能识别的。具体地说,在[1.][2.]中,作为实际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为没有对这两个物理量(低压压力和消耗电流)进行测定或漏掉对其中某个量进行测定。
以上可知,对室外机EX在制冷运转时压缩机MP消耗的电流,和制冷循环中低压压力的测定可用以判定室外机EX的制冷能力,且同样对制暖运转时压缩机消耗的电流和制冷循环中低压压力的测定可以用来对室外机EX的制暖能力进行判断。
可是,由于室外机EX运转时所测出的压缩机MP消耗的电流和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时的环境温度等环境的变化或运转时间的长短,故上述检查系统的环境温度等的偏差,使对于某个室外机EX判定时适用的判定基准值,不能简单应用到对于室外机的判定上。
比如,由于天气和室外温度的变化,检查系统所放置的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也不断地变化,并且,其变化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因此直接采用固定的基准值当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本发明人采用了以下的判定方法,下面将对其加以说明。
图13所示为在某个时间段中连续测得的若干个电流采样值的变化的一个例子。这里,将作为判定对象的机器的电流值的采样值看作判定对象值Sn,过去测得的电流采样值则顺序记为S(n-1)~S(n-9)。以这种方法,根据参考数据S(n-1)~S(n-9)就可以算出判定对象值Sn的判定基准值。
首先,求出参考数据S(n-1)~S(n-9)的最小值Si和参考数据S(n-1)~S(n-9)的最大值Sx,并算出其最小值Si和最大值Sx的中间值Sm。
此后,由中间值Sm减去(Sx-Si)/2乘上所定系数K1所得到的值GI设定为判定基准的最小值,而将中间值Sm加上(Sx-Si)/2乘上所定系数K所得到的值GX设定为判定基准的最大值。
这样,首先算出相应于判定对象值Sn的判定基准的范围。
其次,由前一个采样值的参考数据S(n-1)的变化分量确定判定基准。
算出参考数据S(n-1)~S(n-9)各个采样间隔的变化分量,提取其最大值(以下叫做最大变化分量),将该最大变化分量乘上所定的系数K2,作为判定对象值Sn和参考数据S(n-1)的变化分量的判定基准。
这样,作为判定对象值Sn的判定基准,是由判定对象值Sn的前一次值的变化分量来确定的判定基准,对始终在变动的检出值(压缩机MP的消耗电流和压力)是否为适当地值,可以进行相当确实的判定。
又,以下对这种根据过去所测得的测定值(参考数据)将判定基准算出的判断处理称为趋势判定。
图14所示为利用综合判定装置PC2对室外机EX作判定处理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对同机种判定动作,则使连续的次数存储用的计数器C的值加1(处理201)。而,在机种变更时则将计数器C的值初始值,置0。
此时,对是否根据运转时间使判定基准值作指定的移动进行检查(判断202)。当判断的结果为“YES”时,对移动到检查站的制暖运转时间或制冷运转时间是否比规定值T1要长进行检查(判断203)。这里规定值T1取为,比如由检查站ST2移动到检查站ST3所需的基准时间的2倍。
当判断203的结果为“YES”时,相应于此时的制暖运转时间或制冷运转时间,以趋势判定处理(后述)进行为确定适用的判定基准值移动的偏置值Oft的,根据时间长短程度的判定基准移动处理(处理204),并计算出偏置值Oft。而当判断202的结果为“NO”时,或判断203的结果为“NO”时,不进行处理204。此时偏置值Oft的值为0。
以下,对是否根据环境条件使判定基准值移动进行检查(判断205)。当判断205的结果为“YES”时,检查环境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判断206)。作判断206时,当由压缩MP的温度的上一个采样值的变化分量超过所定值时,或干球温度的变化分量超过所定值时,或湿度超过所定值时,即判定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又,作为该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判定的基准,仅用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当然也可用任意两个或三个全用作为基准。
当判断206的结果为“YES”时,以趋势判定处理作计算适用的判定基准值所乘系数Ka,Kp的环境变化程度判定基准移动处理(处理207),得到系数Ka,Kp。而当判断205的结果为“NO”时,或判断206的结果为“NO”时,不进行处理206。此时系数Ka,Kp的值均置为1。
以下,对计数器C的值是否大于所定值XC(=9)进行检查。在检查的机种发生变化时和开始作业时等,判断208的结果为“NO”,对同一机种的数据是否存储在总括装置PC3中进行检查(判断209)。当判断209的结果为“NO”时,可以由总括装置PC3得到与此时的检查对象的室外机EX的检查模式相应的初始判定基准值,利用该初始判定基准值对测定值进行判定的初始判定处理(处理210)。
而,当判断209的结果为“YES”时,根据总括装置PC3得到上次的数据,将上次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可以实施下述的趋势判定处理(处理211)。
并且,当判断208的结果为“YES”时,利用参考数据实行对室外机EX进行判定的趋势判定处理(处理212)。
图15所示为根据环境变化程度判定基准移动处理(处理207)的一例。
图中,首先,输入包括作为判定对象的室外机EX的压缩机温度Yc、干球温度Yd和湿球温度Yw(处理221);将压缩机温度Yc、干球温度Yd,和湿球温度Yw分别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压缩机温度Yc’、归一化干球温度Ya’和归一化湿球温度Yw’(处理222)。
其次利用归一化压缩机温度Yc’,归一化干球温度Yd’,和归一化湿球温度Yw’计算出和前一个采样值的差分值dYc’,dYd’,dYw’(处理223),将上述差分值dYc’,dYd’,dYw’用于进行所定的神经元网络计算(处理224),得到系数Ka,Kp(处理225)。
此时,神经元网络计算是用于算出相应于差分值组dYc’,dYd’,dYw’的系数组Ka,Kp的运算。比如,在进行许多差分值组和系数组的关系的计算时,该许多差分值组和系数组的关系在神经元网络的状态下收敛,神经元网络可以特别设定与差分值组相对应的系数组。这样,将差分值组输入神经元网络即可得到必要的系数组。
图16和图17所示为进行趋势判定处理(处理212)的一例。
首先将所定数目“9”代入确定参照数据数量的常数Rm中(处理301)将变化量判定用的数据D_g所定值“1.5”代入(处理302),根据参考数据的最大/最小幅度判定用的数据H_g以所定值“1.2”代入(处理303),将设定实施所定的滤波运算的标志F_f置位(处理304),将规定最小幅度的数据H_w代入所定值“0.5”(处理305),在规定参考数据中所保留的数据范围用的数据X_f以所定值“1.5”代入(处理306)。
这样,初始设定结之后,输入判定对象的数据D(处理307),计算出上次采样的参考数据和对象数据D的差分值dD并加以存储(处理308)。
以下,将参考数据中的差分值顺序算出,得到差分值的最大值M_d(处理309)。并且,算出参考数据中的最大值X_a和最小值N_a(处理310),根据下式(i)算出判定幅度的最小值D_min和最大值D_max(处理311)。
D_min=(X_a+N_a)/2-((X_a-N_a)/2)×H_g
D_max=(X_a+N_a)/2+((X_a-N_a)/2)×H_g    (i)
其次,对标志F_f是否置位进行检查(判断312),判断312的结果为“YES”时,根据下式(ii)进行将判定幅度修正的滤波处理(处理313)。
D_min=(D_min+D_min’×Cf)/(Cf+1)
D_max=(D_max+D_max’×Cf)/(Cf+1)    (ii)
这里D_min’为上次采样时计算出的判定幅度的最小值,而D_max’为上次采样时计算出的判定幅度的最大值。Cf为滤波器处理的系数。此外,当判断312的结果为“NO”时不实行处理313。
以下,对计算出的判定幅度是否比数据M_w小进行检查(判断314),判断314的结果为“YES”时,判定幅度是所定的最小值,对计算出的判定幅度的最小值D_min和最大值D_max进行修正(处理315)。而当判断314的结果为“NO”时,不实行处理315。
以下,当以最小值D_min和最大值D_max确定的判定幅度比系数Ka或Kb规定的倍率大时,对最小值D_min和最大值D_max进行修正(处理316),不仅如此,修正之后的最小值D_min和最大值D_max的值还分别加上偏置值Oft,对最小值D_min和最大值D_max作再次修正(处理317),根据下式(iii)对对象数据D进行判定(处理318)。此外,当该式成立时,对象数据D可判定为NG。
dD>Md×D_g  且
D_min>D     或
D_max<D     (iii)
其后,对判断结果是否“OK”进行检查(判断319),判断319的结果为“YES”时,将此时作为判定对象的室外机EX其判定结果为“OK”通知总括装置PC3(处理320),而判断319的结果为“NO”时,将作为此时的判定对象的室外机EX的判定结果为“NG”通知总括装置PC3(处理321),并且,显示该判定结果以通知操作者OP2(处理322)  。
以下,对此时的对象数据D是否作为参考数据被存储进行判断(判断323)。进行判断323时,如果对象数据D不超过由判定幅度的中心到最小值D_min和最大值D_max的差分值乘上数据X_f所得到的值的范围时,即判定对参考数据进行存储。以这样方式作对象数据D是否作为参考数据存储的判定,因为原来的数据不断变动,具有尽可能将该变动状态在参考数据中进行反映的意图。
判断323的结果为“YES”时,将该机种的参考数据加以更新(处理324),该处理结束。又,判断323的结果为“NO”时不实行处理324。
且,以上的判定处理是对制暖运转时的电流值和压力值和制冷运转时的电流值和压力值分别进行,对各自的测定值对于室外机EX的能力是否合适根据图12所示的对应关系加以判定。
在本实施例中,因用上述方式对对象数据D进行是否合适的判断,可相应于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判定动作。
可是,因为午休等原因装配线停止时,该检查线也同样停止。刚停止的状态如图18所示。
此时,因为操作者OP1,OP2,OP3分别休息,移动到别的场所,因此,包括位于带式运输机CV的输入口的台车CD在带式运输机CV的运送方向上有3台台车CD,没有经操作者OP1将其配管配线装置PD与室上机EX相连接。
因此,本实施例中,生产线的停止操作即为停止后立即进行的下述的循环停止动作。
即,配管配线没有连接的物品回到检查完全没有进行的原来的位置。而一度被检查过的物品不再进行同样的检查。并且,综合判定在该循环时不进行,生产线起动时已检查结束的物品由操作者进行检查,转到下一工序。
此时检查站ST1的处理如图19所示。
由总括装置CP3发出该循环停止的通知后(判断411的为“YES”),将计数器C的值初始化设定为1(处理412)。其次,检查计数器的值是否为2,3,4中某个值(判断413),判断413的结果为“NO”时,对连接有配管配线的台车CD进行所定的绝缘耐压的检查(处理414)。但当判断413的结果为“YES”时此时对台车CD不实行处理414。
此后等待下一辆台车CD的检出(处理415),当检出下一辆台车CD,计数器C的值增加(处理416),检查该计数器C的值是否大于25(判断417)。判断417的结果为“NO”时返回判断413,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但当判断417的结果为“YES”时动作结束。
图20所示为该场合检查站ST2的处理的例子。
当总括装置CP3发出循环停止的通知时(判断421的结果为“yes”),即将计数器C的值初始化置1(处理422)。其次检查计数器C的值是否为4,5,6中的一个(判断23),当判断423的结果为“NO”时,对连接有配管配线的台车CD进行所定的低电压起动试验(处理424)。但判断423的结果为“YES”时,此时对台车CD不实行处理424。
此后,等待下一辆台车CD的检出(处理425)。当检出下一台车CD时,计数器C的值增加(处理426),检查该计数器C的值是否大于25(判断427)。当判断427的结果为“NO”时返回判断423,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但当判断427的结果为“YES”时动作结束。
图21所示为该场合检查站ST3的处理的例子。
当总括装置“CP3发出循环停止的通知时(判断431的结果为“YES”),将计数器C的初始化置1(处理432)。其次检查计数器C的值是否为8,9,10中之一(判断433),判断433的结果为“NO”时对连接有配管配线的台车CD进行所定的制暖能力数据采集处理(处理434)。但当判断433的结果为“YES”时,此时对台车CD不实行处理434。
此后,等待下一辆台车CD的检出(处理435)。当检出下一辆台车CD时,即增加计数器C的值(处理436),检查该计数器C的值是否大于25(判断437)。当判断437的结果为“NO”时返回判断433,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但当判断437的结果为“YES”时动作结束。
图22所示为该场合检查站ST4的处理的例子。
当总括装置发出循环停止的通知时(判断441的结果为“YES”),将计数器C的值初始化置1(处理442)。其次检查计数器C的值是否为13,14,15中之一(判断443),判断443的结果为“NO”时,对连接有配管配线的台车CD进行所定的制冷能力数据采集处理(处理444)。但当判断443的结果为“YES”时,此时对台车CD不实行处理444。
此后,等待下一辆台车CD的检出(处理445),当检出下一辆台车CD时,计数器C的值增加(处理446),检查该计数器C的值是否大于25(判断447)。当判断447的结果为“NO”时,返回判断443,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但判断447的结果为“YES”时动作结束。
图23所示为该场合检查站ST5的处理的例子。
当总括装置发出循环停止的通知时(判断451的结果为“YES”),将计数器C的值初始化置1(处理452)。其次检查计数器C的值是否为14,15,16中之一(判断453),判断453的结果为“NO”时,对连接有配管配线的台车CD进行所定的制冷剂回收1的动作(处理454)。但当判断453的结果为“YES”(文中误为NO)时,此时对台车不实行处理454。
此后,等待下一辆台车CD的检出(处理455),当检出下一辆台车时,计数器C的值增加(处理456),检查该计数器C的值是否大于25(判断457)。当判断457的结果为“NO”时,返回到判断453,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但判断457的结果为“YES”时,动作结束。
图24所示为该场合检查站ST6的处理的例子。
当总括装置发出循环停止的通知时(判断461的结果为“YES”),将计数器C的值初始化置1(处理462)。其次检查计数器C的值是否为17,18,19中之一(判断463),判断463的结果为“NO”时,对连接有配管配线的台车CD进行所定的制冷剂回收2的动作(处理464)。但当判断463的结果为“YES”时,此时对台车不实行处理464。
此后,等待下一辆台车CD的检出(处理465),当检出下一辆台车时,计数器C的值增加(处理466),检查该计数器C的值是否大于25(判断467)。当判断467的结果为“NO”时,返回到判断463,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但判断467的结果为“YES”时,动作结束。
图25所示为该场合综合判定装置CP2的处理的例子。
当总括装置CP3发出循环停止的通知后(判断471的结果为“yes”),将一直等待由总括装置CP3发出解除循环停止的通知(判断472的结果为“NO”环),不进行判定处理。
可是,如以上所述,从室外机EX的运转开始到制冷循环达到稳定状态以利用此时压缩机的消耗电流和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压力来表示室外机EX的能力,需要,例如在制冷运转时,6分钟左右的时间。
但,为使检查工序能迅速进行,因不能确保到制冷循环稳定所需的时间,就需要在到制冷循环稳定的过渡时间中对室外机EX的能力进行判定。
假如室外机EX的能力发生异常时,过渡期间中压缩机的消耗电流和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压力,因可以与稳定期间的值同样对发生的变化来以试验来确认,即使在过渡期间中也可用测定它们的消耗电流和压力的方法来对室外机EX的能力进行判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制冷运转开始78秒后,制暖运转开始60秒后,分别对消耗电流和压力进行测定,利用该测定值对趋势进行判定,故到进行该测定的时间可以适当地设定。
如上所述,本发明由于将电器的检查线组合在装配线中,可以得到使产品出厂所需时间大幅度缩短的效果。

Claims (18)

1.一种在电器的系列装配线中设置的检查线中对电器的好坏进行判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电器进行一定时间的模拟运行之后根据测定的物理量的值进行对上述电器的好坏的判断同时,还根据是否在根据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的值而得到的所定的范围之中来进行上述好坏的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所定的范围,预先设定其所定的上限值和所定的下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的值中不包括判定为否定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电器的动作开始到对上述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时间超过上述一定的时间时,将上述所定范围用二次曲线进行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所定范围是对以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上述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所定范围是对以上回测定的物理量为中心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连续物理量的最大变化量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所定范围是对以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上述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和/或对以上回测定的物理量为中心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连续物理量的最大变化量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
8.一种设置在具有以制冷剂压缩机为中心的制冷循环的电器的系列装配线中的检查线中对电器的好坏进行判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电器进行一定时间的模拟运行之后根据测定的物理量的值进行对上述电器的好坏进行判断,同时,还根据上述测定的物理量是否在根据对以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以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上述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和对以上回测定的物理量为中心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中连续物理量的最大变化量进行修正后的值的范围进行上述好坏的判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物理量是上述制冷循环中的低压侧的压力和上述制冷剂压缩机中流过的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所定的范围预先设定其所定的上限值和所定的下限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的值中不包括判定为否定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电器的动作开始到对上述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时,将上述所定范围用二次曲线进行校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定时间根据在检查线上移动的电器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确定。
14.一种具有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上述制冷循环中低压侧的压力测定用的压力检测装置;
将上述制冷剂压缩机中流过的电流测定用的电流检测装置;
和判断制冷循环是否异常的判断装置,在上述制冷循环在低电压下起动运转开始一定时间后,且上述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压力稳定之前的压力和电流分别由上述压力检测装置和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判断装置用于根据它们的检测值是否在根据在此之前分别测定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检测值而得到的所定的范围中来判断制冷循环是否异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冻装置和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所定的范围,预先设定其所定的上限值和所定的下限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冻装置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面测得的连续的所定数目的物理量的值中不包括判定为否定的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冻装置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电器的动作开始到对上述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时,将上述所定范围用二次曲线进行校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冻装置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装置还包括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按制冷运转和制暖运转进行转换用的制冷剂流路转换阀,和
在对制暖运转的异常判断之后,再对制冷运转的异常进行判断的对上述制冷剂流路转换阀进行控制的管理装置。
CN97120600A 1996-10-18 1997-10-16 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和制冷装置的检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1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295939A JPH10118861A (ja) 1996-10-18 1996-10-18 電気機器の良否判定方法
JP29594096A JP3609560B2 (ja) 1996-10-18 1996-10-18 冷凍装置の検査装置
JP295940/96 1996-10-18
JP295939/96 1996-10-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336A true CN1183336A (zh) 1998-06-03
CN1095148C CN1095148C (zh) 2002-11-27

Family

ID=2656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0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148C (zh) 1996-10-18 1997-10-16 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和制冷装置的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824921A (zh)
EP (1) EP0837309A3 (zh)
CN (1) CN1095148C (zh)
ID (1) ID1861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8319C (zh) * 2004-01-21 2009-0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设备诊断装置、冷冻循环装置、流体回路诊断方法
CN101387678B (zh) * 2008-10-28 2011-07-06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致冷组件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5073335A (zh) * 2013-04-12 2015-11-18 Ntn株式会社 生产设备
CN109461227A (zh) * 2018-11-08 2019-03-1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巡检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12173A (zh) * 2018-11-15 2019-04-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故障评价及诊断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7310A3 (en) * 1996-10-18 1999-03-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Quality test system for electric appliances
KR100274249B1 (ko) * 1998-04-11 2000-12-15 윤종용 에어컨 실내기의 소음 검사 장치
DE29912824U1 (de) * 1999-07-22 2000-01-27 Liebherr Hausgeraete Prüfung von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en
KR100326126B1 (ko) 1999-08-05 2002-02-27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성능검사방법
US6370891B1 (en) * 1999-12-30 2002-04-16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er performance test system
US6882949B2 (en) * 2000-12-29 2005-04-19 Kenro Laboratory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heat pumps
US9766112B2 (en) * 2004-04-14 2017-09-19 Bunn-O-Mati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beverage apparatus before shipment
US7562536B2 (en) * 2005-03-02 2009-07-21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ense and control compressor operation in an HVAC system
CN112432802B (zh) * 2020-11-26 2021-07-23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空调标准机进行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8677A (en) * 1978-01-30 1980-04-15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a sensor
IT1097654B (it) * 1978-08-02 1985-08-31 Eurodomestici Ind Riunite Itmetodo e impianto per il collaudo di articoli prodotti in grande serie
US4510576A (en) * 1982-07-26 1985-04-09 Honeywell Inc. Specific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measuring device
JPH01124743A (ja) * 1987-11-10 1989-05-17 Toshiba Corp 冷凍サイクルの試験方法
JPH0652224B2 (ja) * 1988-08-26 1994-07-06 株式会社東芝 冷凍サイクルの試験方法
US5042265A (en) * 1990-07-16 1991-08-27 American Standard Inc. Controlling HVAC test functions
US5394866A (en) * 1991-03-05 1995-03-07 Aradigm Corporation Automatic aerosol medication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s
IT1257203B (it) * 1992-05-29 1996-01-10 Merloni Elettrodomestici Spa Sistema automatico di collaudo funzionale per apparecchi elettrodomestici
DK0578146T3 (da) * 1992-07-09 1995-12-04 Elpatronic Ag Fremgangsmåde og apparat til afprøvning af flasker for forurenin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8319C (zh) * 2004-01-21 2009-0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设备诊断装置、冷冻循环装置、流体回路诊断方法
CN101387678B (zh) * 2008-10-28 2011-07-06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致冷组件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5073335A (zh) * 2013-04-12 2015-11-18 Ntn株式会社 生产设备
CN105073335B (zh) * 2013-04-12 2017-07-07 Ntn株式会社 生产设备
US10569374B2 (en) 2013-04-12 2020-02-25 Ntn Corporation Production facility
CN109461227A (zh) * 2018-11-08 2019-03-1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巡检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12173A (zh) * 2018-11-15 2019-04-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故障评价及诊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48C (zh) 2002-11-27
EP0837309A2 (en) 1998-04-22
ID18611A (id) 1998-04-23
US5824921A (en) 1998-10-20
EP0837309A3 (en) 1999-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149C (zh) 电器的检查系统
CN1095148C (zh) 电器好坏的判定方法和制冷装置的检查装置
CN1060275C (zh) 通用生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65721C (zh) 油量检测器、制冷设备和空调器
CN1304911C (zh) 提高机器生产率的系统及其方法
TWI231133B (en) Test syste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est method thereof
CN100342382C (zh) 用于发电厂的操作支持系统
CN1230267A (zh) 用于可再入生产线加工的调度系统和调度方法
CN110216530B (zh) 一种板材磨削装置及磨削方法
CN101053136A (zh) 消耗的室内功率量的管理系统
CN1862259A (zh) 检查基准设定装置及方法、以及工序检查装置
CN1655325A (zh) 工序和质量关系的模型生成装置及模型生成方法
CN110073396B (zh) 数据处理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815250A (zh) 基板检查装置、基板检查方法、检查条件管理系统及部件安装系统
CN101078913A (zh) 后验控制与多传感器融合方法及中央空调节能控制装置
CN103087909A (zh) 一种核酸检测反应台及核酸检测系统
CN106053997A (zh) 一种电子产品自动检测及自动老化系统
CN1223910C (zh) 透镜加工管理系统
CN1530867A (zh) 能量评价支援系统及能量评价支援方法
CN110260455A (zh) 空调机组除尘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8018984U (zh) 一种小型锂电芯自动检测分选设备
CN1610835A (zh) 改进的集成电路老化方法和设备
CN114372980A (zh) 一种工业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553598A (zh) 一种单板故障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5496098U (zh) 一种全自动abs齿圈缺陷视觉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127

Termination date: 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