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44879A - 对象移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对象移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44879A
CN118244879A CN202211658154.0A CN202211658154A CN118244879A CN 118244879 A CN118244879 A CN 118244879A CN 202211658154 A CN202211658154 A CN 202211658154A CN 118244879 A CN118244879 A CN 118244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gesture
target object
prese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81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静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244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448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对象移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响应于检测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在本公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实现了根据手部姿势和手部运动来控制对象的移动,且实现了对象的“裸手”控制,提升了对象移动控制的灵活性,提升了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的互动体验。

Description

对象移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扩展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象移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这也是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通过将三者的视觉交互技术相融合,为体验者带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等。其中,提升扩展现实场景中操作的智能感,成为一种主流。
相关技术中,扩展现实场景可以基于用户对操控手柄等操控设备的控件操作,实现对扩展现实场景中有关对象的移动控制等。这种对对象控制方式的互动感不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对象移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实现了根据手部姿势和手部运动来控制对象的移动,且实现了对象的“裸手”控制,提升了对象移动控制的灵活性,提升了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的互动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象移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所述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所述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响应于手部姿势由所述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象移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所述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所述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检测模块,用于响应于手部姿势由所述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移动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案,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响应于检测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实现了根据手部姿势和手部运动来控制对象的移动,且实现了对象的“裸手”控制,提升了对象移动控制的灵活性,提升了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的互动体验。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移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部关键点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部姿势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部关键点对应的弯曲度指示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移动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移动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移动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8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移动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8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移动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8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移动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8D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移动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移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移动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移动控制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移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象移动控制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该方法进行介绍。
对本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概念或者名词概念进行相关说明:
AR:AR布景是指至少一个虚拟的对象叠加在物理布景或其表示之上的模拟布景。例如,电子系统可具有不透明显示器和至少一个成像传感器,成像传感器用于捕获物理布景的图像或视频,这些图像或视频是物理布景的表示。系统将图像或视频与虚拟对象组合,并在不透明显示器上显示该组合。个体使用系统经由物理布景的图像或视频间接地查看物理布景,并且观察叠加在物理布景之上的虚拟的对象。当系统使用一个或多个图像传感器捕获物理布景的图像,并且使用那些图像在不透明显示器上呈现AR布景时,所显示的图像被称为视频透传。另选地,用于显示AR布景的电子系统可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显示器,个体可通过该显示器直接查看物理布景。该系统可在透明或半透明显示器上显示虚拟的对象,使得个体使用该系统观察叠加在物理布景之上的虚拟的对象。又如,系统可包括将虚拟的对象投影到物理布景中的投影系统。虚拟的对象可例如在物理表面上或作为全息图被投影,使得个体使用该系统观察叠加在物理布景之上的虚拟的对象。具体的,一种在相机采集图像的过程中,实时地计算相机在现实世界(或称三维世界、真实世界)中的相机姿态参数,根据该相机姿态参数在相机采集的图像上添加虚拟的对象的技术。虚拟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三维模型。AR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接在现实世界上进行互动。
MR:MR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扩展现实场景信息,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例如,将计算机创建的感官输入(例如,虚拟的对象)与来自物理布景的感官输入或其表示集成在模拟布景中,一些MR布景中,计算机创建的感官输入可以适应于来自物理布景的感官输入的变化。另外,用于呈现MR布景的一些电子系统可以监测相对于物理布景的取向和/或位置,以使虚拟的对象能够与真实对象(即来自物理布景的物理元素或其表示)交互。例如,系统可监测运动,使得虚拟植物相对于物理建筑物看起来是静止的。
VR:VR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技术,计算生成一种虚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本文中提到的虚拟现实至少包括视觉感知,此外还可以包括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还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实现虚拟环境的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仿真,使用户沉浸到模拟的虚拟现实环境中,实现在诸如地图、游戏、视频、教育、医疗、模拟、协同训练、销售、协助制造、维护和修复等多种虚拟环境的应用。
虚拟现实设备,VR中实现虚拟现实效果的终端,通常可以提供为眼镜、头盔式显示器(Head Mount Display,HMD)、隐形眼镜的形态,以用于实现视觉感知和其他形式的感知,当然虚拟现实设备实现的形态不限于此,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小型化或大型化。
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虚拟现实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类型:
电脑端虚拟现实(PCVR)设备,利用PC端进行虚拟现实功能的相关计算以及数据输出,外接的电脑端虚拟现实设备利用PC端输出的数据实现虚拟现实的效果。
移动虚拟现实设备,支持以各种方式(如设置有专门的卡槽的头戴式显示器)设置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通过与移动终端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由移动终端进行虚拟现实功能的相关计算,并输出数据至移动虚拟现实设备,例如通过移动终端的APP观看虚拟现实视频。
一体机虚拟现实设备,具备用于进行虚拟功能的相关计算的处理器,因而具备独立的虚拟现实输入和输出的功能,不需要与PC端或移动终端连接,使用自由度高。
对象,扩展现实场景中进行交互的对象,受到用户或机器人程序(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程序)的控制,能够在扩展现实场景中静止、移动以及进行各种行为的对象,例如虚拟直播场景下的用户对应的虚拟人。
以VR场景为例,如图1所示,HMD为相对较轻的、在人体工程学上舒适的,并且提供具有低延迟的高分辨率内容。虚拟现实设备中设置有姿态检测的传感器(如九轴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虚拟现实设备的姿态变化,如果用户佩戴了虚拟现实设备,那么当用户头部姿态发生变化时,会将头部的实时姿态传给处理器,以此计算用户的视线在虚拟环境中的注视点,根据注视点计算虚拟环境的三维模型中处于用户注视范围(即虚拟视场)的图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使人仿佛在置身于现实环境中观看一样的沉浸式体验。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佩戴HMD设备并打开预定的应用程序时,如视频直播应用程序时,HMD设备会运行相应的虚拟场景,该虚拟场景可以是对真实世界的仿真环境,也可以是半仿真半虚构的虚拟场景,还可以是纯虚构的虚拟场景。虚拟场景可以是二维虚拟场景、2.5维虚拟场景或者三维虚拟场景中的任意一种,本公开实施例对虚拟场景的维度不加以限定。例如,虚拟场景可以包括人物、天空、陆地、海洋等,该陆地可以包括沙漠、城市等环境元素,用户可以控制虚拟场景中的有关对象在该虚拟场景中进行移动,还可以通过手柄设备、裸手手势等方式来对虚拟场景中的控件、模型、展示内容、人物等等对象进行交互控制。
正如以上提到的,若是基于手柄设备控制扩展现实场景中的虚拟对象的移动,显然控制不够智能化,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控制体验,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可以基于手势操作和手部运动来控制对象移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实现了对目标对象的“裸手”控制,且提升了控制过程中的互动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该方法进行介绍。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移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对象移动控制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电子设备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
其中,目标对象可以为显示在扩展现实场景中任意具有移动属性的对象,比如,可以为上述提到的人物、控件、模型等。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拍摄用户手部的手部图像,比如,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中的摄像头拍摄视线范围内的手部图像等,根据手部图像识别手部姿势,在本实施例中,可基于图像识别方法识别得到手部姿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预先定义手部关键点,比如,如图3所示,根据用户手部关节点的位置定义手部关键点,识别用户手部的手部关键点位置,根据手部关键点位置识别手部姿势。
其中,可根据预先定义的标识控制目标对象的手部姿势,来设置手部关键点的位置关系,从而,可根据手部关键点位置识别手部姿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是控制目标对象的手部姿势与第一预设手指的弯曲度,以及第一预设手指和第二预设手指的指间距离有关,比如,第一预设手指为食指,第二预设手指为拇指,则如图4所示,预设选择手势为食指和拇指距离较大(比如大于等于3cm),食指弯曲度较小,预设选中手势为食指弯曲度较大,且食指和拇指指间重合(或者是食指和拇指指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cm)等。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手部关键点位置,确定用户手部中第一预设手指的弯曲度,比如,如图5所示,可以将第一预设手指的手指关键点0和1所在直线,与第一预设手指的手指关键点2和3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作为第一预设手指的弯曲度(图中仅示出了手指关键点0和1所在的直线,以及手指关键点2和3所在的直线)。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手部关键点位置,确定第一预设手指的指间关键点和第二预设手指的指间关键点的关键点距离,以便于根据关键点的距离确定手部姿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识别到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时,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以便于对该目标对象进一步的进行移动控制,其中,预设选择手势为预先定义的标识“选择”目标对象的手势。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直观的指示目标对象的选择过程,确定手部姿势对应的手部控制方向,确定位于手部控制方向的控制对象为目标对象。其中,手部控制方向可以根据预设选择手势下手指的位置确定等,比如,如图6A所示,若是预设选择手势为“抓取手势”时,则对应的手部控制方向可以为拇指和食指的中心点位置对应的方向等。
当然,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手部控制方向也可以根据某根手指的部分关键点的位置来确定等,比如,如图6B所示,若是预设选择手势为“抓取手势”时,则对应的手部控制方向可以为食指的最后2个关节对应的关键点位置确定等,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手部指示方向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来确定,在此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在确定手部姿势对应的手部控制方向后,确定位于手部控制方向的控制对象为目标对象,其中,该目标对象可以理解为在手部控制方向下距离用户手部最近的一个可移动的对象。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给用户选择目标对象的直观的指示,可以显示与手部指示方向对应的方向指示模型,其中,方向指示模型以用户手部的实时手部位置为起点,并根据手部指示方向延伸显示。在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时,在扩展现实空间中显示方向指示模型,其中,方向指示模型用于指示手部姿势的手部控制方向(即手部指示方向),确定位于方向指示模型指示的手部控制方向的控制对象为目标对象。
其中,方向指示模型用于直观的指示当前手部姿势对应的手部控制方向,从而,用户可以调整手部位置来选择其想要选中的目标对象。其中,方向指示模型可以为任意可实现方向指引功能的模型,包括但不限于“射线轨迹模型”、“抛物线模型”、“贝塞尔曲线模型”等,其中,继续参照图6A和图6B,该方向指示模型为“射线轨迹模型”,以手部所在位置为起点沿着手部指示方向延伸,便于用户获知当前手部姿势在扩展现实场景中对应的对象选择方向等。
步骤202,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则确定目标对象被选中,从而,开始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以便于根据手部运动信息控制目标对象的移动。其中,手部运动信息可通过摄像头拍摄手部图像,根据手部图像计算像素位移,根据像素位移进行到世界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根据转换结果来确定手部运动信息。其中,手部运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手部的运动位移、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选择目标对象的直观感受,在目标对象被选中后,可以控制目标对象显示为选中状态,其中,该选中状态下的目标对象与非选中状态下的目标对象的显示在视觉上具有明显区别,选中状态对应的显示方式可以根据场景需要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对目标对象高亮显示、在目标对象上方显示“选中”的文字提示等方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若目标对象为“立方体”,则在“立方体”被选中后,可以显示为“高亮”状态(图中以灰度值的提升标识“高亮”状态),以提示用户当前已经选中了该“立方体”。
步骤203,响应于检测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从而,在视觉上用户手部移动会带动目标对象的移动,大大提升了在扩展现实空间中对目标对象的移动互动体验。
其中,可根据预设的检测周期周期性的确定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即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可理解为当前的检测周期内用户手部相对上一次检测到的用户手部之间的运动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的方式不同,在手部姿势由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时,根据用户手部的移动控制目标对象的显示位置的变化,在视觉上实现一种通过手部控制目标对象移动的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其中,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单独执行,也可以结合执行,即不同实施例之间的移动控制方式可以共同执行,下述仅仅针对每个可能的实施例进行单独说明: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获取手部在垂直面上的运动信息,当运动信息包括第一位移信息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对象根据第一位移信息移动,其中,垂直面在扩展现实空间中与用户视线方向垂直,即面对用户视线的平面为垂直面(通常为扩展现实空间中的xy平面),即在本实施例中,响应于获取到第一位移信息,控制目标对象根据第一位移信息移动,其中,该第一位移信息包括移动距离以及移动方向等,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面上伴随用户手部的左右移动而移动,在视觉上实现了一种手部“牵引”目标对象移动的效果。
举例而言,若是预设选中手势为如图8A所示时,检测用户的当前手部运动信息,若是当前手部运动信息为在垂直面上向右方移动,则控制对应的目标对象也向右方跟随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获取手部在垂直面上的运动信息,其中,垂直面在扩展现实空间中与用户视线方向垂直,在运动信息包括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以用户手部为旋转中心控制目标对象根据旋转角度旋转移动,也即是说,在本示例中,即使用户在预设选中手势下手部不移动但是原地旋转,也可以控制目标对象的显示位置的变化。
举例而言,若是预设选中手势为如图8B所示时,检测用户的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在运动信息包括旋转角度的情况下,比如,用户手部向右旋转30度,则控制目标对象以用户手部为旋转中心向右旋转30度,从而,在视觉上实现了一种对目标对象“放风筝”式裸手控制的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根据手部运动信息对目标对象向用户手部移动的速度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获取手部在深度方向上的第二位移信息和移动速度信息,其中,深度方向与用户视线方向一致,即深度方向可理解为扩展现实空间中z轴方向,根据第二位移信息和移动速度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可以实现目标对象在xy轴上的移动之外,还可以实现对目标对象在z轴上的移动控制,多轴的移动控制在视觉上给用户一种“科技感”较强的对象移动效果。
其中,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在移动速度信息满足预设匀速运动条件的情况下(比如,运动加速度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认为满足预设允许运动条件),控制目标对象根据第二位移信息和移动速度信息匀速移动。
举例而言,如图8C所示,根据当前检测到的当前手部运动信息获取手部在深度方向上运动时,若是手部为匀速运动,则控制目标对象根据第二位移信息匀速向手部运动方向移动,当获取到下一次检测到的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时,若是下一次检测到的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应的也为手部在深度方向上运动,且手部为匀速运动,则控制目标对象根据第二位移信息进一步匀速向手部运动方向移动,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手部的不断反复“拖拽”运动,实现目标对象匀速向手部靠近的视觉效果,其中,目标对象的移动速度可以和手部的移动速度信息成正比,在视觉上实现一种伴随用户手部的不断“拖拽”运动,目标对象逐渐移动到手部的效果。
在移动速度信息满足预设加速运动条件的情况下(比如,运动加速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认为满足预设加速运动条件),确定第一当前手部位置,并控制目标对象加速到达或者是直接切换至第一当前手部位置显示,即在视觉上实现物体快速达到用户手部所在位置的视觉效果。
举例而言,如图8D所示,根据当前检测到的当前手部运动信息获取手部在深度方向上运动时,若是手部为加速运动,则控制目标对象由当前显示位置切换到第一当前手部位置显示,即在视觉上实现当用户手部加速运动时物体快速达到手部,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瞬间抓取”的效果。
当然,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在深度方向上手部运动,均为向扩展现实空间的外部运动的情况,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手部运动为向扩展现实空间的内部运动的情况下,在移动速度信息满足预设匀速运动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对象根据第二位移信息和移动速度信息,向远离手部方向匀速移动,在移动速度信息满足预设加速运动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对象加速向远离手部方向加速移动。
由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于用户手部的手部姿势变化以及手部运动信息,即可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多种移动控制,包括对目标对象在x、y、z三轴的移动控制,实现了用户手部“裸手”牵引目标对象显示的视觉效果,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应用在“游戏场景”中的场景搭建中等。由此,通过手势操作即可实现目标对象由选中到移动的显示的过程,无需操作手柄设备等,扩展了在扩展现实场景中的操作方式,且提升了操作智能感。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响应于检测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实现了根据手部姿势和手部运动来控制对象的移动,且实现了对象的“裸手”控制,提升了对象移动控制的灵活性,提升了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的互动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满足更多场景下对目标对象的移动需求,还可以基于更丰富的手势以及手部运动,实现对目标对象多样化的灵活移动控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对对象的移动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901,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选中姿势变换为预设旋转控制手势,检测手部在垂直面上的旋转信息。
其中,预设旋转控制手势可以为任意预先定义的标识“旋转”控制的手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手部姿势由预设选中姿势变换为预设旋转控制手势时,可以检测手部在垂直面上的旋转信息,该旋转信息包括旋转角度等。即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手部姿势由预设选中姿势变换为预设旋转控制手势,则“锁死”目标对象的中心点在xy轴上的坐标,控制目标对象以原地旋转的方式进行运动,具体旋转角度等根据手部在垂直面上的旋转信息确定,其中,旋转信息包括旋转速度、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902,响应于检测到旋转信息,控制目标对象根据旋转信息旋转。
响应于检测到该旋转信息,控制目标对象根据旋转信息旋转,从而,实现了目标对象的原地旋转的视觉效果,目标对象在进行旋转运动时,可以目标对象的中心点作为旋转中心。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手部姿势由预设旋转控制手势变换为预设释放手势,其中,预设释放手势为预先定义的标识“释放”目标对象的手势,确定目标对象在旋转之前的初始显示方向,控制目标对象根据初始显示方向显示,即在视觉上控制目标对象“旋转归零”。
其中,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目标对象距离较远影响交互体验,还可以检测手部的实时手部位置,在对应的实时手部位置上显示目标对象的预设关联模型,其中,该预设关联模型可以为目标对象的“等比缩小”模型,也可以为目标对象对应的其他任意预设模型等,比如,仅仅为一个“圆球”模型等,通常预设关联模型在视觉上和目标对象具有对应关系,用户可在视觉上感受到预设关联模型为目标对象的“影子”模型。
为了强化预设关联模型在视觉上和目标对象的关联关系,在整个“拖动旋转”移动的过程中,在预设关联模型与目标对象之间,实时显示预设关联模型与目标对象的关联动画,其中,关联动画可根据场景需要灵活设置,例如可以为“映射投影”动画,也可以为“气泡发射”动画等。
举例而言,如图10所示,其中,目标对象为“立方体1”,预设旋转控制手势为食指和拇指“捏合”,其他三指展开,则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选中姿势变换为预设旋转控制手势,跟随用户手部的实时手部位置,在对应的实时手部位置上显示目标对象的预设关联模型,其中,预设关联模型在图中为等比缩小的“立方体2”,其中,“立方体1”和“立方体2”之间显示有关联动画,图中的关联动画为“立方体1”和“立方体2”之间的“映射动画”,从而达到操控手中物体的同时可以操作远处物体的视觉效果。图中的旋转状态下“立方体1”的透明度较高,选中状态下“立方体1”为“高亮显示”。
在检测到用户手部的手部姿势由所述预设旋转控制手势变换为预设释放手势后,不再显示“映射动画”和“立方体2”,恢复“立方体1”到初始显示状态(包括初始显示方向),该初始状态可以理解为“立方体1”在预设旋转控制手势旋转控制之前的显示状态。
或者,在检测到用户手部的手部姿势由预设旋转控制手势变换为预设释放手势后,不再显示“映射动画”和“立方体2”,控制“立方体1”的显示为预设旋转控制手势旋转控制后的显示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手部姿势由所述预设旋转控制手势变换为预设收起手势,其中,预设收起手势为预先定义的标识“收起”的手部姿势,确定手部的第二当前手部位置,控制目标对象切换至第二当前手部位置显示,即通过预设收起手势可以实现对目标对象的“收起到手部显示”的视觉效果。
举例而言,继续以图10所示的场景为例,如图11所示,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旋转控制手势变换为预设收起手势(图五个手指收回且呈蜷缩状),则可以将目标对象移动到用户的第二当前手部位置显示,比如,可以将“立方体2”实体化显示,远处的“立方体消失”。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可基于丰富的手势以及手部运动实现对目标对象执行旋转、收回等更多样化的移动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在扩展现实空间中对目标对象的控制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对象移动控制装置。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移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电子设备中对象移动控制。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1210、检测模块1220、移动控制模块1230,其中,
确定模块1210,用于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
检测模块1220,用于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
移动控制模块1230,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对象移动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其实现原理与对象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具体参考图1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3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3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1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1300可以包括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1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器1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3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1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301、ROM 1302以及RAM 1303通过总线1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305也连接至总线13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13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13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13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器1308;以及通信装置1309。通信装置13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13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13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13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器1308被安装,或者从ROM 13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3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响应于手部姿势由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响应于检测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实现了根据手部姿势和手部运动来控制对象的移动,且实现了对象的“裸手”控制,提升了对象移动控制的灵活性,提升了在扩展现实空间中的互动体验。
电子设备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3)

1.一种对象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所述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所述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
响应于手部姿势由所述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所述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包括:
在手部姿势为所述预设选择手势时,在所述扩展现实空间中显示方向指示模型,其中,所述方向指示模型用于指示手部姿势的手部控制方向;
确定位于所述方向指示模型指示的手部控制方向的控制对象为所述目标对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获取手部在垂直面上的运动信息,其中,所述垂直面在所述扩展现实空间中与用户视线方向垂直;
响应于获取到所述运动信息,在所述运动信息包括第一位移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对象根据所述第一位移信息移动,和/或,
在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以手部为旋转中心控制所述目标对象根据所述旋转角度旋转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获取手部在深度方向上的第二位移信息和移动速度信息,其中,所述深度方向与用户视线方向一致;
根据所述第二位移信息和移动速度信息,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位移信息和移动速度信息,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包括:
在所述移动速度信息满足预设匀速运动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对象根据所述第二位移信息和所述移动速度信息匀速移动;
在所述移动速度信息满足预设加速运动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当前手部位置,并控制所述目标对象加速到达或者切换至所述第一当前手部位置显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手部姿势由所述预设选中姿势变换为预设旋转控制手势,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当前中心点位置;
检测手部在垂直面上的旋转信息;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旋转信息,根据所述旋转信息控制所述目标对象以所述当前中心点位置为旋转中心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手部姿势为预设旋转控制手势时,检测手部的实时手部位置,在对应的实时手部位置上显示所述目标对象的预设关联模型,
其中,在所述预设关联模型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实时显示所述预设关联模型与所述目标对象的关联动画。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手部姿势由所述预设旋转控制手势变换为预设释放手势,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旋转之前的初始显示方向;
控制所述目标对象根据初始显示方向显示。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手部姿势由所述预设旋转控制手势变换为预设收起手势,确定手部的第二当前手部位置;
控制所述目标对象切换至所述第二当前手部位置显示。
10.一种对象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扩展现实空间中的手部姿势为预设选择手势,在所述扩展现实空间中确定与所述预设选择手势对应的目标对象;
检测模块,用于响应于手部姿势由所述预设选择手势变换为预设选中手势,检测当前手部运动信息;
移动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根据所述当前手部运动信息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移动控制处理。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对象移动控制方法。
CN202211658154.0A 2022-12-22 对象移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8244879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44879A true CN118244879A (zh) 2024-06-25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04513A1 (en)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Providing Computer-Generated Experiences
US10921879B2 (en) Artificial reality systems with personal assistant element for gating user interface elements
US11023035B1 (en) Virtual pinboard interaction using a peripheral device in artificial reality environments
EP2558924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user input using a camera
US10976804B1 (en) Pointer-based interaction with a virtual surface using a peripheral device in artificial reality environments
US20200388247A1 (en) Corner-identifiying gesture-driven user interface element gating for artificial reality systems
US10852839B1 (en) Artificial reality systems with detachable personal assistant for gating user interface elements
CN110717993B (zh) 一种分体式ar眼镜系统的交互方法、系统及介质
US11023036B1 (en) Virtual drawing surface interaction using a peripheral device in artificial reality environments
CN115494951A (zh) 交互方法、装置和显示设备
CN118244879A (zh) 对象移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40028130A1 (en) Object movement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WO2024131405A1 (zh) 对象移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40153211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terminals and storage media for display control based on extended reality
Bai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Free-hand gesture-based interaction
CN117572994A (zh) 虚拟对象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631810A (zh) 基于虚拟现实空间的操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641025A (zh) 基于虚拟现实空间的模型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899456A (zh) 二维组件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632391A (zh) 基于虚拟现实空间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30405475A1 (en) Shooting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space
CN117636528A (zh) 基于虚拟现实空间的投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765207A (zh) 虚拟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687499A (zh) 虚拟对象交互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640919A (zh) 基于虚拟现实空间的图片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