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75873A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75873A
CN118175873A CN202311674554.5A CN202311674554A CN118175873A CN 118175873 A CN118175873 A CN 118175873A CN 202311674554 A CN202311674554 A CN 202311674554A CN 118175873 A CN118175873 A CN 118175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light emitting
bank
displa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45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裕智
金容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75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758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ome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显示设备,包括被划分成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透射区域和非透射区域;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中的晶体管;设置在晶体管上方的平坦化层;设置在平坦化层上并具有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的第一堤部;设置在第一堤部的侧部以及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上的阳极电极;覆盖阳极电极的一部分并具有分别与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对应的第三开口区域和第四开口区域的第二堤部;分别设置在由第三开口区域和第四开口区域暴露的阳极电极上的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设置在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上的阴极电极;和设置在阴极电极上方的封装层,以改善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效率偏差。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2月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2-0170748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进入信息时代,以视觉方式表达电信息信号的显示设备领域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正在持续进行研究以提高各种显示设备的性能,例如,薄厚度、轻重量和低功耗。
代表性的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液晶显示(LCD)设备、场发射显示(FED)设备、电润湿显示(EWD)设备、有机发光显示(OLED)设备等。
由有机发光显示设备表示的电致发光显示设备是自发光显示设备,因此不需要单独的光源,这与液晶显示设备不同。因此,与液晶显示设备相比,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可以被制造成具有轻的重量和小的厚度。此外,由于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不仅在由于低电压驱动引起的功耗方面是有利的,而且在颜色实现、响应速度、视角、对比度(CR)方面也是有利的,因此期望在各种领域中使用。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通过在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的两个电极之间设置多个有机层来配置发光二极管,每个有机层包括发光层。例如,当空穴从阳极电极注入至发光层中并且电子从阴极电极注入至发光层中时,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以形成激子并发光。
同时,继续努力使作为显示区域的外围的边框区域减小,以在显示设备的相同区域的情况下使有效的显示屏尺寸增加。
然而,在与非显示区域相对应的边框区域中,设置有用于驱动屏幕的布线和驱动电路,因此在减小边框区域方面存在限制。
发明内容
按照技术的发展,显示设备可以提供图像捕获功能和接近感测功能以及图像显示功能。为此,显示设备需要包括诸如摄像装置的光接收设备或接近传感器。接收设备需要在显示设备的前表面上接收光,因此它需要被安装在有利于接收光的位置中。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摄像装置(摄像装置透镜)和接近透镜安装在显示设备的前表面上以被暴露。因此,增加了显示设备的边框,或者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中形成凹口部分或孔,从而在其中安装摄像装置透镜或接近传感器。如上所述,当在显示设备中设置接收前表面的光以执行所确定的功能的光接收设备例如摄像装置或接近传感器时,存在的问题在于显示设备的前表面的边框增加或者显示设备的后表面的设计受到限制。
因此,本公开内容要实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在该显示设备中,光接收设备(例如,摄像装置或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后面,使得需要接收来自前表面的光的光接收设备不暴露于前表面。
同时,为了确保透射区域,可以应用使与光接收设备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数目减少的技术。然而,通过这样做,在与光接收设备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与剩余的第二显示区域之间可能存在效率偏差。
因此,本公开内容要实现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确保第一显示区域中的透射区域并改善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效率偏差。
此外,本公开内容要实现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改善了清晰度和色彩感的劣化并改善了视角。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不限于上面提及的目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理解上面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透射区域和非透射区域;晶体管,该晶体管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中;平坦化层,该平坦化层在晶体管上方;在平坦化层上的第一堤部,该第一堤部包括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阳极电极,该阳极电极在第一堤部的侧部、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上;第二堤部,该第二堤部覆盖阳极电极的在第一堤部的侧部上的一部分并且包括第三开口区域和第四开口区域,第三开口区域与第一开口区域交叠,并且第四开口区域与第二开口区域交叠;在第三开口区域中的阳极电极上的第一有机层以及在第四开口区域中的阳极电极上的第二有机层;阴极电极,该阴极电极在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上;以及封装层,该封装层在阴极电极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透射区域和非透射区域;第一发光二极管,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在非透射区域中并且是发射光的主发光区域;第二发光二极管,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在第一发光二极管周围并且是发射光的辅助发光区域;在主发光区域与辅助发光区域之间的主反射性发光区域,该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反射从主发光区域发射的光;以及在辅助发光区域周围的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反射从辅助发光区域发射的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与第一显示区域相比透光性较低;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晶体管;平坦化层,该平坦化层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晶体管上;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第一堤部,该第一堤部包括第一开口区域,使得第一堤部包括第一顶表面和从第一顶表面延伸至平坦化层的第一侧表面;连接至晶体管的阳极电极,该阳极电极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在第一堤部的第一侧表面上并且接触第一开口区域中的平坦化层的第一部分;第二堤部,该第二堤部在阳极电极的第一部分上方,该阳极电极的第一部分在第一堤部的第一侧表面上,第二堤部包括与第一开口区域交叠的第二开口区域;在第二开口区域中的阳极电极的第一部分上的第一有机层;以及阴极电极,该阴极电极包括在第二堤部的第一侧表面上并且在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一部分。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他详细事项包括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在该显示设备中,光接收设备位于显示面板后面,使得需要接收来自前表面的光的光接收设备不暴露于前表面。因此,减小了显示设备的前表面的边框,并且可以改进显示设备的前表面设计。
根据本公开内容,当光接收设备位于显示面板后面时,在与光接收设备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中附加地确保透射区域,以通过显示面板将光从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令人满意地透射至光接收设备。因此,可以提高光接收设备的图像质量。
根据本公开内容,可以改善第一显示区域的清晰度和色彩感的劣化,并且可以改善第一显示区域中的发光效率和视角。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效果不限于上面例示的内容,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更多的各种效果。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其他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域的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部分A的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子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显示区域中的非透射区域和透射区域的截面结构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截面结构的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发光区域的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显示区域的与非透射区域相对应的发光区域的视图;
图9是示出图1的部分A中的发光区域的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区域的视图;以及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区域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本公开内容的优点和特性以及实现优点和特性的方法将变得清楚。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将以各种形式实现。示例性实施方式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提供,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本公开内容的公开内容和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附图中示出的用于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数目等仅仅是示例,并且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似的元件。此外,在本公开内容的以下描述中,可以省略对已知相关技术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内容的主题。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包括”、“具有”和“由……组成”的术语通常旨在允许添加其他部件,除非这些术语与术语“仅”一起使用。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对单数的任何引用都可以包括复数。
即使没有明确说明,部件也被解释为包括普通误差范围。
当使用诸如“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靠近……”的术语来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除非该术语与术语“紧接”或“直接”一起使用,否则在这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定位有一个或更多个部件。
当元件或层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另一层或另一元件可以直接置于其它元件上或直接置入其间。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个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他部件区分开。因此,下面提到的第一部件可以是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概念中的第二部件。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似的元件。
为了便于描述,示出了附图中所示出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并且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所示出的部件的尺寸和厚度。
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彼此粘附或组合且可以以技术上不同的方式互锁和操作,并且实施方式可以彼此独立地或彼此相关联地实施。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各种详细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DP和接收外部光的光接收装置150。
显示面板DP是用于向用户显示图像的面板。
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元件、驱动显示元件的驱动元件、以及将各种的信号传输至显示元件和驱动元件的布线。可以根据显示面板DP的类型以不同方式限定显示元件。例如,在显示面板DP是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元件可以是电致发光元件,该电致发光元件包括阳极电极、有机层和阴极电极。例如,在显示面板DP是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元件可以是液晶显示元件。
在下文中,尽管假设显示面板DP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但是显示面板DP不限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同时,显示面板DP可以被配置成包括基板、基板上的多个绝缘膜、晶体管层和发光二极管层。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多个子像素和用于驱动多个子像素的各种信号线。信号线可以包括多个数据线、多个栅极线、多个电力线等。此时,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可以包括位于晶体管层上的晶体管和位于发光二极管层上的发光二极管。
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区域DA是在显示面板DP中显示图像的区域。
在显示区域DA中,可以设置有配置多个像素的多个子像素和用于驱动多个子像素的电路。多个子像素是配置显示区域DA的最小单元,并且可以在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设置显示元件。多个子像素可以配置像素。例如,可以在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设置包括阳极电极、有机层和阴极电极的电致发光元件,但是不限于此。此外,用于驱动多个子像素的电路可以包括驱动元件和布线。例如,电路可以由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栅极线、数据线等配置,但是不限于此。
非显示区域NDA是不显示图像的区域。
非显示区域NDA是弯曲的,以便不从前表面看到,或者由壳体(未示出)阻挡,并且也被称为边框区域。
尽管在图1中,示出了非显示区域NDA包围四边形显示区域DA,但是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的形状和布置并不限于图1中示出的示例。也就是说,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具有适合于包括显示装置100的电子装置的设计的形状。例如,显示区域DA的示例性形状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圆形、椭圆形等。
在非显示区域NDA中,可以设置用于驱动显示区域DA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各种布线和电路。例如,在非显示区域NDA中,可以设置将信号传输至显示区域DA的多个子像素和电路的连接线、面板内栅极(GIP)线、或者诸如栅极驱动器IC或数据驱动器IC的驱动IC,但是不限于此。
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各种附加元件以产生各种信号或驱动显示区域DA中的像素。用于驱动像素的附加元件可以包括逆变器电路、多路复用器、静电放电电路(ESD)等。此外,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与除了像素驱动功能之外的功能相关联的附加元件。例如,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提供触摸感测功能、用户认证功能(例如,指纹识别)、多级压力感测功能或触觉反馈功能的附加元件。以上提及的附加元件可以位于连接至非显示区域NDA和/或连接接口的外部电路中。
同时,参照图1,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和第二显示区域DA2,但是不限于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显示装置100的平面图中,第二显示区域DA2围绕第一显示区域DA1。
光接收装置150是接收光(例如,外部光)以执行确定的功能的装置。例如,光接收装置150可以包括相机和接近传感器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光接收装置150是要求光接收的装置,但是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DP后面(下方)。例如,光接收装置15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DP的观看表面的相对侧。例如,光接收装置150不会暴露于显示装置100的前表面。因此,在用户查看显示装置110的前表面时,看不到光接收装置150。
在此,位于显示面板DP后面(下方)的相机是前置相机,该前置相机捕捉前方受摄体,并且也可以视为相机镜头。
光接收装置150可以设置成与显示面板DP的显示区域DA交叠。例如,光接收装置150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
在此,显示区域DA中的与光接收装置150交叠的区域被称为第一显示区域DA1,并且其他区域被称为第二显示区域DA2。因此,光接收装置150的位置可以与显示区域DA的第一显示区域DA1交叠。换言之,光接收装置150可以位于显示区域DA的第一显示区域DA1中,而不位于第二显示区域DA2中。第一显示区域DA1是与光接收装置150交叠的区域,使得显示区域DA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率需要优于不与光接收装置150交叠的第二显示区域DA2的透射率。
为了改善与光接收装置150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率,第一显示区域DA1和第二显示区域DA2可以具有不同的分辨率、不同的子像素布置结构、不同的每个单位面积的子像素的数目、不同的电极结构、不同的线路结构、不同的电极布置结构、或者不同的布线线路布置结构。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例如,第一显示区域DA1中每个单位面积的子像素的数目可以小于第二显示区域DA2中每个单位面积的子像素的数目。因此,第一显示区域DA1的分辨率可以低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分辨率。例如,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每英寸像素数(PPI)为400或更高,但是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PPI可以为200或更高,但是不限于此。
作为位于显示面板DP下方而不暴露于外部的光接收装置150,相机被称为下部显示相机(UDC)。作为光接收装置150,IR传感器也被称为下部显示IR传感器(UDIR)。然而,本公开内容不仅仅适用于上面描述的UDC模式或UDIR模式。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情况下,边框宽度可以更小,并且不需要制造凹槽型显示面板110。此外,由于光接收装置150,在设计上没有任何限制,使得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同时,即使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光接收装置150位于显示面板110的后面,光接收装置150仍需要正常地接收光并且执行确定的功能。此外,即使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光接收装置150位于显示面板110的后面并且与显示区域DA交叠,光接收装置150仍需要正常地接收光并且执行确定的功能。此外,图像需要正常地显示在显示区域DA中。
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具有改善与光接收装置150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率的结构。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域的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部分A的视图。
在图3中,与图2相比,另外示出了第二显示区域DA2的一部分和像素结构。
参照图2和图3,显示区域可以包括与光接收装置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DA1和作为其余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DA2。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与光接收装置150交叠。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包括非透射区域NTA和透射区域TA。如上面所描述的,在UDC模型和UDIR模型中,第一显示区域DA1包括用于显示的发光区域,即非透射区域NTA,以及其中光接收装置150接收光的透射区域TA。
透射区域TA是包括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部分区域,并且当不透明配置例如阴极电极被去除时,外部光线可以透射至光接收装置。例如,透射区域TA可以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形状,并且也被称为孔区域。
此外,非透射区域NTA是包括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其他部分区域,并且晶体管层的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层的发光二极管可以设置在非透射区域NTA中。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包括其中提供有多个子像素SP1_1、SP1_2、SP1_3,SP2_1、SP2_2和Sp2_3的像素区域;以及其中设置有各种信号线的布线区域。
当透射区域TA由非透射区域NTA包围时,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包括多个分离的透射区域TA,但是不限于此。
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多个第一子像素SP1_1、SP1_2和SP1_3可以设置在像素区域中。此外,例如,第一子像素SP1_1、SP1_2和SP1_3可以包括第一-第一子像素SP1_1、第一-第二子像素SP1_2和第一-第三子像素SP1_3。
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多个第二子像素SP2_1、SP2_2和SP2_3可以设置在像素区域中。此外,例如,第二子像素SP2_1、SP2_2和SP2_3可以包括第二-第一子像素SP2_1、第二-第二子像素SP2_2和第二-第三子像素SP2_3。
例如,第一-第一子像素SP1_1和第二-第一子像素SP2_1可以是红色子像素。
例如,第一-第二子像素SP1_2和第二-第二子像素SP2_2可以是绿色子像素。
例如,第一第三子像素SP1_3和第二-第三子像素SP2_3可以是蓝色子像素。
例如,第一-第一子像素SP1_1和第二-第一子像素SP2_1以及第一-第三子像素SP1_3和第二-第三子像素SP2_3可以具有圆形或多边形形状,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第一-第二子像素SP1_2和第二-第二子像素SP2_2可以具有椭圆形形状或基本上矩形形状,但是不限于此。
在图3中,作为示例,示出了一个第一-第一子像素SP1_1、两个第一-第二子像素SP1_2和一个第一-第三子像素SP1_3聚集以形成一个第一像素,以及一个第二-第一子像素SP2_1、两个第二-第二子像素SP2_2和一个第二-第三子像素SP2_3聚集以形成一个第二像素。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此外,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第一像素和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的第二像素中的每一个具有菱形形状,但是不限于此。
此外,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第一像素可以设置成由四个透射区域TA包围,但是不限于此。
从图3可以看出,应理解,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第一像素具有比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的第二像素更低的每英寸像素数(PPI)。因此,可以改善与光接收装置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率。
如上面所描述的,在本公开内容中,为了保证透射区域TA,可以减少与光接收装置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像素的数目。然而,通过这样做,会引起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效率偏差。具体地,在第一显示区域DA1和第二显示区域DA2的边界处的可见度会成为问题。
因此,在本公开内容中,可以应用侧镜(SM)结构,其中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子像素SP1_1、SP1_2和SP2_3中,在发光层的侧表面上添加镜状阳极电极。因此,提高了第一显示区域DA1的光提取效率,以减小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效率偏差和可见度差异,以及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透射区域TA与非透射区域NTA之间的可见度差异。通过这样做,改善了清晰度和色感的劣化,并且另外地确保了其中光接收装置接收光的透射区域TA,以改善光接收装置的图像质量。
此外,在本公开内容中,还在SM结构中添加了分隔件,以形成具有第一SM结构和第二SM结构的双SM结构,以提高发光效率并改善视角。如上面所描述的,由分隔件形成的双SM结构形成在透射区域TA附近的第一子像素SP1_1、SP1_2和SP1_3的外部,以改善颜色视角。在SM结构之间,大的第一SM结构用于提高发光效率,并且小的第二SM结构可以用于改善视角。
此时,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每个发光区域分别对应于第二子像素SP2_1、SP2_2和SP2_3。相比之下,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除了主发光区域之外,由SM结构添加反射性发光区域,使得与第一子像素SP1_1、SP1_2和SP1_3相比,每个发光区域可以扩大。SM结构将参照图7A和图7B至图9进行详细描述。
图4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子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参照图4,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设置在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子像素SP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120、驱动晶体管Td、扫描晶体管Ts、存储电容器Cst等。
此时,发光二极管120可以包括像素电极、公共电极以及位于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多个有机层。像素电极设置在每个子像素SP中,并且公共电极可以公共地设置在多个子像素SP中。例如,像素电极是阳极电极,并且公共电极可以是阴极电极。作为另一示例,像素电极是阴极电极,并且公共电极可以是阳极电极。此外,例如,发光二极管120可以是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量子点(QD)发光二极管。
驱动晶体管Td是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120的晶体管,并且可以包括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第三节点N3等。
例如,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节点N1可以是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节点,并且可以电连接至扫描晶体管Ts的源极节点或漏极节点。此外,驱动晶体管Td的第二节点N2可以是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节点或漏极节点,并且可以电连接至发光二极管120的像素电极。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三节点N3可以电连接至供应驱动电压EVDD的驱动电压线DVL。
例如,扫描晶体管Ts由扫描信号SCAN控制,并且可以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节点N1与数据线DL之间。扫描晶体管Ts根据从栅极线GL供应的扫描信号SCAN而导通或截止,以控制数据线DL与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节点N1之间的连接。
此外,扫描晶体管Ts通过具有导通电平电压的扫描信号SCAN导通,以将从数据线DL供应的数据电压Vdata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节点N1。
使扫描晶体管Ts导通的扫描信号SCAN的导通电平电压可以是高电平电压或低电平电压。使扫描晶体管Ts截止的扫描信号SCAN的截止电平电压可以是低电平电压或高电平电压。例如,在扫描晶体管Ts是n型晶体管时,导通电平电压是高电平电压,并且截止电平电压可以是低电平电压。作为另一示例,在扫描晶体管Ts是p型晶体管时,导通电平电压是低电平电压,并且截止电平电压可以是高电平电压。
例如,驱动晶体管Td和扫描晶体管Ts中的每一个可以是n型晶体管或p型晶体管。
此外,存储电容器Cst可以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存储电容器Cst充入与存储电容器Cst的两端的电压差相对应的电荷量,并且在预定的帧时间期间保持两端的电压差。因此,在预定的帧时间期间,对应的子像素SP可以发射光。
存储电容器Cst可以是有意设计在驱动晶体管Td外部的外部电容器,而不是作为存在于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节点与源极节点(或漏极节点)之间的内部电容器的寄生电容器。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子像素SP还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晶体管,或者还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电容器。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显示区域中的非透射区域和透射区域的截面结构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截面结构的视图。
参照图5,显示面板DP的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包括透射区域TA和非透射区域NTA。显示面板DP的第二显示区域DA2可以视为非透射区域NTA。
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的层压结构和透射区域TA的层压结构以及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层压结构。
首先,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层压结构如下。
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在基板SUB上方设置晶体管层TRL,并且可以在晶体管层TRL上方设置平坦化层PLN。此外,在平坦化层PLN上方设置发光二极管层EDL,并且可以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方设置封装层ENCAP。
此外,在封装层ENCAP上方设置触摸传感器层TSL,并且可以在触摸传感器层TSL的上方设置钝化层PAC。
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在晶体管层TRL上,可以设置各种晶体管,例如针对每个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和扫描晶体管,并且还可以设置用于形成晶体管的各种绝缘膜。各种绝缘膜可以包括有机膜和无机膜。
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可以在晶体管层TRL上设置各种布线,例如数据线、栅极线或驱动电压线。
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针对每个子像素的发光二极管120可以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例如,可以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设置配置发光二极管120的阳极电极、多个有机层和阴极电极。
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在触摸传感器层TSL上,可以设置触摸传感器,并且还可以设置形成触摸传感器所需的触摸缓冲膜和触摸绝缘膜。
接下来,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的层压结构与不包括SM结构的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层压结构基本上相同。
参照图5,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中,晶体管层TRL被设置在基板SUB上方,并且平坦化层PLN被设置在晶体管层TRL上方。此外,发光二极管层EDL被设置在平坦化层PLN上方,并且封装层ENCAP可以被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方。此外,触摸传感器层TSL被设置在封装层ENCAP上方,并且钝化层PAC可以被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层TSL上方
发光二极管120易受湿气或氧气的影响。例如,封装层ENCAP抑制湿气或氧气的渗透,以抑制发光二极管120暴露于湿气或氧气。封装层ENCAP可以由一个层或多个层形成。
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中,在晶体管层TRL上,可以设置诸如用于每个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和扫描晶体管的各种晶体管,并且还可以设置用于形成晶体管的各种绝缘膜。这里,各种绝缘膜可以包括有机膜和无机膜。
此外,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中,可以在晶体管层TRL上设置诸如数据线、栅极线或驱动电压线的各种布线。
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在发光二极管层120上,可以设置每个子像素的发光二极管120。例如,配置发光二极管120的阳极电极、多个有机层和阴极电极可以被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例如,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中,阳极电极可以具有侧镜(SM)结构,其中,发光层的侧表面具有镜形状。此外,将分隔件添加至SM结构以具有由第一SM结构和第二SM结构组成的双SM结构。
此外,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中,触摸传感器TS可以被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层TSL上,并且还可以设置形成触摸传感器TS所需的触摸缓冲层和触摸绝缘膜。
此外,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的层叠结构如下:
参照图5,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晶体管层TRL被设置在基板SUB上方,并且平坦化层PLN可以被设置在晶体管层TRL上方。此外,发光二极管层EDL被设置在平坦化层PLN上方,并且封装层ENCAP可以被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方。此外,触摸传感器层TSL被设置在封装层ENCAP上方,并且钝化层PAC可以被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层TSL上方。
例如,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不在晶体管层TRL上设置多个晶体管和布线。然而,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形成晶体管所需的各种绝缘膜可以被设置在晶体管层TRL上。这里,各种绝缘膜可以包括有机膜和无机膜。
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每个子像素的发光二极管120不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也就是说,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缺少发光二极管120来增加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的光透射率。例如,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阳极电极、多个有机层和阴极电极不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仅阳极电极、多个有机层和阴极电极中的一些可以被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例如,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仅有机层或仅阳极电极可以延伸以被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层EDL上。
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触摸传感器不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层TSL上。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触摸缓冲膜和触摸绝缘膜可以被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层TSL上。
参照图5,在金属材料层与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DA1和第二显示区域DA2的非透射区域NTA中的绝缘材料层之间,金属材料层不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然而,在金属材料层与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DA1和第二显示区域DA2的非透射区域NTA中的绝缘材料层之间,绝缘材料层延伸至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
换句话说,金属材料层被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与第二显示区域DA2的非透射区域NTA中,但不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绝缘材料层可以被共同地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非透射区域NTA、第二显示区域DA2的非透射区域NTA和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中。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此外,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可以与光接收装置150交叠,并且可以通过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将外部光传输至光接收装置150。因此,为使光接收装置150正常操作,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区域TA的透射率可能需要高。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发光区域的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显示区域的与非透射区域相对应的发光区域的视图。
图6示出了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NTA和透射区域TA的一部分。
在图6中,为了便于描述,未示出触摸传感器层,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层。
图7A示出了其中不应用本公开内容的SM结构的比较实施方式的发光区域,以及图7B示出了其中应用本公开内容的SM结构的实施方式的发光区域的示例。
图8示出了图6中所示的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NTA和与其相对应的发光区域的一部分。
参照图6和图7,第一显示区域的基板SUB可以被划分为非透射区域NTA和透射区域TA。晶体管层TRL、平坦化层PLN、发光二极管层EDL、封装层ENCAP和钝化层PAC可以被设置在基板SUB上方,该基板SUB被划分为非透射区域NTA和透射区域TA。
在透射区域TA中,可以不设置基板SUB和晶体管层TRL的一些配置,但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首先,将描述在第一显示区域中所包括的非透射区域NTA的层叠结构。
基板SUB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10a、第二基板110b和层间绝缘膜110c。层间绝缘膜110c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基板110a与第二基板110b之间。如上所述,基板SUB由第一基板110a、第二基板110b和层间绝缘膜110c配置,并且层间绝缘膜110c被配置成抑制湿气渗透。例如,第一基板110a和第二基板110b可以是聚酰亚胺(PI)基板。
在晶体管层TRL上,可以设置各种图案131、132、133和134,各种绝缘膜111a、111b、112、113和114,以及用于形成晶体管诸如驱动晶体管Td的各种金属图案TM、GM和135。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晶体管层TRL的层叠结构。
多缓冲层111a被设置在第二基板110b上,并且可以在多缓冲层111a上设置有源缓冲层111b。
可以在多缓冲层111a上设置金属层135。
金属层135可以用作遮光件,并且可以是遮光层。
可以在金属层135上设置有源缓冲层111b。
可以在有源缓冲层111b上设置驱动晶体管Td的有源层134。
有源材料层AM可以被设置在有源缓冲层111b上与驱动晶体管Td的形成位置不同的位置处。例如,有源材料层AM可以是第一存储电极,但不限于此。
可以在有源层134上设置栅极绝缘膜112。
此外,驱动晶体管Td的栅电极131可以被设置在栅极绝缘膜112上。此时,栅极材料层GM可以被设置在栅极绝缘膜112上与驱动晶体管Td的形成位置不同的位置处。例如,栅极材料层GM可以是第二存储电极,但不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栅极材料层GM可以将存储电容器与活性材料层AM一起配置并且可以通过接触孔电连接至金属层135。
层间绝缘膜113可以被设置在栅电极131和栅极材料层GM上。
驱动晶体管Td的源电极132和漏电极133可以被设置在层间绝缘膜113上。
例如,源电极132和漏电极133可以通过设置在层间绝缘膜113和栅极绝缘膜112中的接触孔电连接至有源层134的一侧和另一侧。
有源层134与栅电极131交叠的部分为沟道区域。源电极132和漏电极133中的一个连接至有源层134中的沟道区域的一侧,并且另一个连接至有源层134中的沟道区域的另一侧。
钝化膜114可以被设置在源电极132和漏电极133上。
平坦化层PLN可以位于晶体管层TRL上方。
平坦化层PLN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化层115a和第二平坦化层115b。第一平坦化层115a由基于PI的材料形成,并且第二平坦化层115b可以由基于光学亚克力的材料形成。也就是说,UDC模型或UDIR模型中的像素收缩问题主要由第二平坦化层115b的排气引起而不是由第一平坦化115a引起,使得仅第二平坦化层115b由基于光学亚克力的材料配置。但是,其不限于此。
第一平坦化层115a可以被设置在钝化膜114上。
连接电极125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平坦化层115a上。
例如,连接电极125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平坦化层115a中的接触孔电连接至源电极132和漏电极133中的一个。
第二平坦化层115b可以被设置在连接电极125上。
发光二极管层EDL可以位于第二平坦化层115b上方。
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发光二极管层EDL的层叠结构。
阳极电极121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平坦化层115b上。例如,阳极电极121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平坦化层115b中的接触孔电连接至其下方的连接电极125。
第一堤部118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平坦化层115b上。
例如,第一堤部118可以由丙烯酸基树脂或环氧基树脂配置,并且具体地,可以由光学亚克力配置。第一堤部118可以是第三平坦化层或光学亚克力层。
第一堤部118的与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可以是开口的。
例如,第一堤部118可以包括通过移除(打开)与第一子像素的主发光区域相对应的部分而获得的第一开口区域OA1和通过移除与辅助发光区域相对应的部分而获得的第二开口区域OA2。第一开口区域OA1可以具有比第二开口区域OA2的宽度大的宽度。也就是说,第一开口区域OA1的宽度比第二开口区域OA2的宽度较宽。例如,当以平面视角观看时,第一开口区域OA1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并且第二开口区域OA2可以具有部分切除的环(圆环)形状,但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第二开口区域OA2可以具有完整的环形状。
第一堤部118可以包括顶表面和侧部。
第一堤部118的顶表面是位于第一堤部118的顶部处并且基本上与基板SUB平行的表面。
第一堤部118的侧部可以是从第一堤部118的顶表面延伸至第一堤部118的侧表面的表面。第一堤部118的侧部可以具有预定的锥角。例如,第一堤部118的侧部可具有30°到65°的锥角,但不限于此。
阳极电极121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堤部118的顶表面和侧部上以及第二平坦化层115b上。例如,阳极电极121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第二开口区域OA2以及第一堤部118的顶表面和侧部上。
此外,例如,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中的阳极电极121可以与第二平坦化层115b接触。
此外,例如,阳极电极121可以包括第一区域121a(例如,第一部分)和第二区域121b,第一区域121a具有基本上与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基板SUB的表面平行的表面,以及第二区域121b从第一区域121a延伸,使得表面具有相对于基板SUB的预定角度。例如,阳极电极121的第一区域121a可以对应于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也就是说,阳极电极121a的第一区域121a在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中。阳极电极121的第二区域121b(例如,第二部分)可以对应于第一堤部118的侧部。也就是说,阳极电极121的第二区域121b在第一堤部118的侧部上。阳极电极121的第二区域121b是具有侧镜形状的部分,并且可以配置SM结构。阳极电极121的SM结构可以配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中。配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SM结构是第一SM结构,并且配置在第二开口区域OA2中的SM结构可以是第二SM结构。换句话说,第一SM结构被称为大SM结构,并且第二SM结构可以被称为比大SM结构较小的小SM结构。例如,第一SM结构形成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并且第二SM结构可以形成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
第一堤部118在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之间可以配置分隔件118',该分隔件118'划分(分离)第一SM结构和第二SM结构。同时,非发光区域可以通过分隔件118'在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和辅助发光区域之间形成。例如,可以将非发光区域形成为分隔件118'的宽度。此时,非发光区域可以被称为第一非发光区域。
例如,配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第一SM结构形成主反射性发光区域。由第一发光二极管120a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第一SM结构从阳极电极121的第二区域121b反射以形成环形的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因此,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效率。
此外,例如,配置在第二开口区域OA2中的第二SM结构形成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由第二发光二极管120b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第二SM结构从阳极电极121的第二区域121b反射以形成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包括在左侧的、第二SM结构旁边的第一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和在右侧的、第二SM结构旁边的第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但不限于此。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遵循主发光区域或主反射性发光区域的轮廓,并且可以具有连续的环形状或不连续的环形状。在不连续形状的情况下,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以中间不连续的形状将主发光区域或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的轮廓包围。第二SM结构比第一SM结构更靠近传输单元,使得距透射区域TA的距离比距主反射性发光区域的距离更短,以增大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透射区域TA中的视角。
如上所述,在本公开内容中,在SM结构中添加分隔件118',以形成具有第一SM结构和第二SM结构的双SM结构,从而提高发光效率并且增大视角。
同时,参照图7A,应当理解,在其中不应用本公开内容的SM结构的比较实施方式中,仅存在一个发光区域。参照图7B,应当理解,在其中应用本公开内容的单个SM结构的实施方式中,在发光区域周围的SM结构的旁边存在反射性发光区域。此外,在其中应用本公开内容的双SM结构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应当理解,主发光区域周围存在主反射性发光区域、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因此,尽管每英寸像素减少,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效率也可以被提高。
参照图6和图8,阳极电极121从第二区域121b延伸以包括具有基本上与基板SUB的表面平行的表面的第三区域121c。第三区域121c可以对应于第一堤部118的顶表面。
如上所述,在一个子像素中,第二平坦化层115b和第一堤部118可以包括与第一开口区域OA1间隔开的至少一个接触孔。因此,第一发光二极管120a和第二发光二极管120b的驱动晶体管Td和阳极电极121可以通过接触孔电连接。
可以在覆盖阳极电极121的同时设置第二堤部116。
第二堤部116可以覆盖阳极电极121的第二区域121b和第三区域121c。
第二堤部116的与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可以是开口的。
例如,第二堤部116可以包括通过移除(打开)与第一子像素的主发光区域相对应的部分而获得的第三开口区域OA3和通过移除与辅助发光区域相对应的部分而获得的第四开口区域OA4。第三开口区域OA3可以具有比第四开口区域OA4的宽度大的宽度。也就是说,第三开口区域OA3的宽度比第四开口区域OA4的宽度较宽。例如,当以平面视角观看时,第三开口区域OA3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并且第四开口区域OA4可以具有部分切除的环(圆环)形状,但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第四开口区域OA4可以具有完整的环形状。
第二堤部116可以包括顶表面、侧部和底表面。
第二堤部116的顶表面是位于第二堤部116的顶部的表面,并且可以基本上与基板SUB平行。此外,第二堤部116的顶表面可以对应于第一堤部118的顶表面(例如,与第一堤部118的顶表面交叠)。
第二堤部116的侧部可以是从第二堤部116的顶表面延伸至第二堤部116的侧表面的表面。第二堤部116的侧部可以具有预定的锥角。例如,第二堤部116的侧部可以具有30°至65°的锥角,但不限于此。第二堤部116的侧部可以对应于第一堤部118的侧部(例如,与第一堤部118的侧部交叠)。
第二堤部116的底表面可以对应于阳极电极121的第一区域121a的、与阳极电极121邻接的表面。第二堤部116的底表面的宽度等于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宽度和第二开口区域OA2中的宽度。尽管其未示出,但是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堤部116的底表面的宽度可以不同于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宽度和第二开口区域OA2中的宽度。例如,第二堤部116的底表面在第二开口区域OA2中的宽度可以小于其在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宽度。
此外,第二堤部116的底表面对应于主发光区域与主反射性发光区域之间的第二非发光区域或对应于辅助发光区域与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之间的第三非发光区域。第三非发光区域可以包括在第二开口区域OA2左侧的第二堤部116的底表面旁边的第3-1非发光区域和在第二开口区域OA2右侧的第二堤部116的底表面旁边的第3-2非发光区域,但不限于此。然而,第二开口区域OA2的宽度,即,第二堤部116的底表面的宽度,被设计成不同于其在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宽度,使得每个子像素中的波导可以变化。因此,除了辅助发光区域之外,还可以存在至少一个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和至少一个非发光区域,例如,第二非发光区域或第三非发光区域。
因此,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子像素可以具有多个发光区域和多个非发光区域。每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的宽度可以具有“主发光区域>主反射性发光区域>辅助发光区域、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的关系。每个子像素的非发光区域的宽度可以具有“第一非发光区域>第二非发光区域>第三非发光区域”的关系,但不限于此。
第二开口区域OA2具有比第一开口区域OA1的宽度小的宽度,并且第一堤部118的侧部的锥角更大。由于用于稳定地层叠发光二极管120的处理效率的原因,第二堤部116的底表面的宽度在开口区域OA1和OA2中的每一个中可以是不同的。
设置在第一堤部118中的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可以具有比设置在第二堤部116中的第三开口区域OA3和第四开口区域OA4的宽度大的宽度。因此,第三开口区域OA3和第四开口区域OA4可以位于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中。
例如,阳极电极121的一部分可以由第三开口区域OA3和第四开口区域OA4暴露。第二堤部116可以由基于PI的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
例如,第一有机层122a和第二有机层122b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堤部116的第三开口区域OA3和第四开口区域OA4中,并且被设置在第三开口区域OA3和第四开口区域OA4的附近。因此,第一有机层122a和第二有机层122b中的每一个可以被设置在通过第二堤部116的第三开口区域OA3和第四开口区域OA4暴露的阳极电极121上。例如,第一有机层122a被设置在第二堤部116的第三开口区域OA3中,并且第二有机层122b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堤部116的第四开口区域OA4中。
第一有机层122a和第二有机层122b可以被设置在第三开口区域OA3和第四开口区域OA4中,但不限于此。它们中的一些也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堤部116的顶表面和侧部以及第三开口区域OA3和第四开口区域OA4上。
阴极电极123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有机层122a和第二有机层122b上。
第一发光二极管120a可以由阳极电极121、第一有机层122a和阴极电极123配置,并且第二发光二极管120b可以由阳极电极121、第二有机层122b和阴极电极123配置。
例如,主发光区域可以由设置在第三开口区域OA3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120a形成。此外,例如,辅助发光区域可以由设置在第四开口区域OA4中的第二发光二极管120b形成。
如上所述,主发光区域和辅助发光区域可以由分隔件118'划分。
封装层ENCAP可以位于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层EDL上方。
封装层ENCAP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封装层ENCAP可以包括第一封装层117a、第二封装层117b和第三封装层117c。
例如,第一封装层117a和第三封装层117c由无机膜配置,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由有机膜配置。例如,在第一封装层117a、第二封装层117b和第三封装层117c中,第二封装层117b是最厚的并且用作平坦化层。
第一封装层117a被设置在阴极电极123上方,并且可以被设置成与第一发光二极管120a和第二发光二极管120b最邻近。
第一封装层117a可以由可以经受低温沉积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并且例如,可以由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氮氧化硅SiON或氧化铝Al2O3配置。在低温气氛下沉积第一封装层117a,使得在沉积工艺期间,可以抑制包括易受高温气氛影响的有机材料的第一有机层122a和第二有机层122b的损坏。
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形成为具有比第一封装层117a的面积小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形成为暴露第一封装层117a的两端。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用于增强外来材料覆盖和平坦化性能。例如,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由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乙烯或碳氧化硅(SiOC)的有机绝缘材料形成。例如,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由喷墨方法形成,但不限于此。
即使其未示出,为了抑制封装层ENCAP的塌陷,一个或更多个坝可以被设置在封装层ENCAP的倾斜表面的端部处或其附近。一个或更多个坝可以被设置在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之间的边界中或者在边界的附近中。
例如,包括有机材料的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仅位于最内部主坝的内侧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不设置在所有坝的上部上。相反,包括有机材料的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被设置在主坝和次坝之间的至少主坝的上部中。例如,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被定位成延伸至主坝的上部。替选地,例如,第二封装层117b可以被定位成通过穿过主坝的上部而延伸至次坝的上部。
第三封装层117c可以形成在其上形成有第二封装层117b的基板SUB上方,以覆盖第二封装层117b和第一封装层117a的上表面和侧表面。
例如,第三封装层117c可以最小化或阻止外部湿气或氧气渗透到第二封装层117b和第一封装层117a中。例如,第三封装层117c可以由诸如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氮氧化硅SiON或氧化铝Al2O3的无机绝缘材料配置。
即使其未示出,触摸传感器层也可以被设置在上述封装层ENCAP上方。
黑矩阵BM和滤色器CF可以被设置在封装层ENCAP上方。例如,可以在封装层ENCAP和黑矩阵BM之间设置触摸传感器层,例如触摸电极或桥电极。
黑矩阵BM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NTA中,排除包括主发光区域或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的发光区域。
相反,滤色器CF可以被设置成与包括主发光区域或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的发光区域相对应。当第一发光二极管120a和第二发光二极管120b发射白光时,需要用于实现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滤色器CF。然而,当第一发光二极管120a和第二发光二极管120b本身实现红色、绿色和蓝色时,滤色器CF不是必需的。
例如,钝化层PAC可以被设置成覆盖黑矩阵BM和滤色器CF。钝化层PAC可以由光学亚克力的有机绝缘膜配置。
在下文中,将描述包括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透射区域TA的层叠结构。
参照图6,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NTA中的基板SUB和各种绝缘膜115a、115b、117a、117b、117c和PAC的一部分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透射区域TA中。
例如,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NTA中的第一基板110a、层间绝缘膜110c、第一平坦化层115a、第二平坦化层115b、第一封装层117a、第二封装层117b、第三封装层117c和钝化层PAC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透射区域TA中。
然而,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NTA中,除了绝缘材料之外,具有电特性或不透明特性的材料层(例如,金属材料层或半导体层)可以不在第一显示区域的透射区域TA中设置。
例如,与晶体管和半导体层134相关的金属材料层135、131、AM、GM、132、133和125可以不在透射区域TA中设置。此外,第一发光二极管120a和第二发光二极管120b可以不在透射区域TA中设置。此外,触摸传感器层中包括的触摸传感器金属和桥接金属可以不在透射区域TA中设置。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图9是示出图1的部分A中的发光区域的视图。
除了主反射性发光区域、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之外,图9中所示的发光区域EA1和EA2可以与图3的子像素SP1_1、SP1_2、SP1_3;SP2_1、SP2_2和SP2_3基本对应。
参照图9,显示区域可以包括与光接收装置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DA1和作为剩余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DA2。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与光接收装置交叠。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包括非透射区域NTA和透射区域TA。
透射区域TA是包括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部分区域,并且当不透明配置例如阴极电极被移除时外部光可以透射至光接收装置。例如,透射区域TA可以是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并且也可以被称为孔区域。
非透射区域NTA是包括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另一部分区域,并且在非透射区域中可以设置有晶体管层的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层的发光二极管。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包括其中存在多个子像素的像素区域和其中设置有各种信号线的布线区域。
当透射区域TA被非透射区域NTA包围时,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的透射区域TA,但不限于此。
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像素区域中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第一发光区域EA1。
例如,第一发光区域EA1可以包括第一-第一发光区域EA1_1、第一-第二发光区域EA1_2和第一-第三发光区域EA1_3。
在第二显示区域DA2的像素区域中可以有设置多个第二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第二发光区域EA2。
例如,第二发光区域EA2可以包括第二-第一发光区域EA2_1、第二-第二发光区域EA2_2和第二-第三发光区域EA2_3。
例如,第一-第一发光区域EA1_1和第二-第一发光区域EA2_1可以是红色发光区域。
例如,第一-第二发光区域EA1_2和第二-第二发光区域EA2_2可以是绿色发光区域。
例如,第一-第三发光区域EA1_3和第二-第三发光区域EA2_3可以是蓝色发光区域。
在图9中,作为示例示出了一个第一-第一发光区域EA1_1、两个第一-第二发光区域EA1_2和一个第一-第三发光区域EA1_3被聚集以配置一个第一发光区域EA1。此外,一个第二-第一发光区域EA2_1、两个第二-第二发光区域EA2_2和一个第二-第三发光区域EA2_3被聚集以配置一个第二发光区域EA2。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此外,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设置的第一-第二发光区域EA1_2和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设置的第二发光区域EA2中的每一个具有菱形形状,但不限于此。
此外,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设置的第一-第二发光区域EA1_2可以被设置成被四个透射区域TA包围,但不限于此。
如从上述图3可见,应当理解,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设置的第一像素具有比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设置的第二像素低的每英寸像素(PPI),使得可以提高与光接收装置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的透射率。然而,通过这样做,导致了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效率偏差。
因此,在本公开内容中,将SM结构应用于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第一子像素,以在主发光区域周围形成主反射性发光区域。通过这样做,提高了亮度效率,从而改善了锐度和色感的劣化,并且附加地确保了其中光接收装置接收光的透射区域TA,从而改善了光接收装置的图像质量。
此外,在本公开内容中,在SM结构中添加分隔件以形成具有第一SM结构和第二SM结构的双SM结构,从而在主发光区域周围形成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因此,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效率偏差和可见性差异以及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透射区域TA和非透射区域NTA的可见性差异减小,并且发光效率和视角可以改善。
如上所述,在第二显示区域DA2中,第二-第一发光区域EA2_1、第二-第二发光区域EA2_2和第二-第三发光区域EA2_3中的每一个可以与第二子像素对应。然而,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除了主发光区域之外,还通过双SM结构添加了主反射性发光区域、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因此,第一-第一发光区域EA1_1、第一-第二发光区域EA1_2和第一-第三发光区域EA1_3与第一子像素中的每一个相比可以扩展。例如,第一-第一发光区域EA1_1、第一-第二发光区域EA1_2和第一-第三发光区域EA1_3可以包括主发光区域周围的主反射性发光区域、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
同时,例如,主发光区域和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在第一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形成,例如,在第一-第一子像素、第一-第二子像素和第一-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形成。例如,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不在其中第一-第一子像素、第一-第二子像素和第一-第三子像素彼此相对的第一子像素的一部分中形成,而是可以在与透射区域TA相对(例如,面向透射区域TA)的第一子像素外部处形成。然而,不限于此。因此,主发光区域和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具有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以及完整的环形形状,而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具有部分被切除的环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第一-第一子像素、第一-第二子像素和第一-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可以形成第一SM结构。相反,在其中第一-第一子像素、第一-第二子像素和第一-第三子像素彼此相对的第一像素中,即,在第一-第一子像素、第一-第二子像素和第一-第三子像素中,可以不形成第二SM结构。可以仅在与透射区域TA相对的第一像素外部处,即,仅在第一-第一子像素、第一-第二子像素和第一-第三子像素外部处形成第二SM结构。
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在主发光区域周围存在环形的主反射性发光区域,使得第一显示区域DA1的发光效率比相关技术提高得更多。因此,在保持相关技术的光接收装置的功能的透射区域的同时,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图像质量差异可以得到改善。
同时,在SM结构中,子像素的尺寸越小,发光区域与阳极电极的侧锥体之间的间隔就越小,以提高光提取效果和光视角效果。这是根据阳极电极侧镜的反射率的增加的效果。如本公开内容所述,当子像素被设计为更小以靠近于透射区域TA时,例如,当具有小尺寸的第二发光二极管被设置成靠近于透射区域TA的位置时,在透射区域TA附近形成的SM效果可以更强。因此,可以减小由作为相关技术的非发光区域的透射区域TA引起的效率偏差。
每英寸像素(PPI)越高,亮度视角的增加率就越高。例如,在150PPI中,红色、绿色和蓝色亮度视角分别增加4.0%、14.8%和21.9%;并且在250PPI中,红色、绿色和蓝色亮度视角分别增加7.0%、13.8%和18.1%。此外,例如,在350PPI中,红色、绿色和蓝色亮度视角分别增加15.7%、23.8%和29.7%;并且在450PPI中,红色、绿色和蓝色亮度视角分别增加25.5%、29.7%和40.0%。
此外,当阳极电极的侧锥体在透射区域TA附近增大时,亮度视角可进一步显著增大,使得即使在倾斜期间也可以减小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图像质量差异。例如,在红色亮度视角下,当阳极电极的侧锥体角为30°时,150PPI、250PPI、350PPI和450PPI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为约-1%、0%、0%和-6%。在45°的侧椎体角下,150PPI、250PPI、350PPI和450PPI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为约0%、0%、1%和-2%。在60°的侧椎体角下,150PPI、250PPI、350PPI和450PPI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为约4%、6%、15%和26%。在高角度下显示出高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例如,在绿色亮度视角下,当阳极电极的侧锥体角为30°时,150PPI、250PPI、350PPI和450PPI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为约2%、0%、2%和0%。在45°的侧椎体角下,150PPI、250PPI、350PPI和450PPI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为约7%、6%、6%和8%。在60°的侧椎体角下,150PPI、250PPI、350PPI和450PPI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为约15%、14%、24%和30%。在高角度下显示出高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例如,在蓝色亮度视角下,当阳极电极的侧锥体角为30°时,150PPI、250PPI、350PPI和450PPI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为约1%、0%、1%和9%。在45°的侧椎体角下,150PPI、250PPI、350PPI和450PPI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为约6%、6%、10%和24%。在60°的侧椎体角下,150PPI、250PPI、350PPI和450PPI的亮度视角增加率为约23%、18%、30%和40%。在高角度下显示出高的亮度视角增加率。
例如,当阳极电极侧镜的高度相对于发光二极管的宽度的比率增加时,SM性能得到改善,以提高光提取效率。
同时,例如,当第二SM结构和第一SM结构的尺寸比为1:3时,第二SM结构的亮度视角可以是第一SM结构的亮度视角的至少两倍高。特别地,由于在高角度下出现高亮度视角,因此可以有效改善在倾斜期间由用户感受到的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图像质量差异。
同时,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上述子像素(或发光区域)的形状或结构,而是可以应用于将参照以下附图详细描述的各种形状或结构。
图10是示出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区域的视图。
除了发光区域EA的形状之外,根据图10的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与根据图1至图9的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配置。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图10示出了第一显示区域DA1的一部分。
参照图10,显示区域包括与光接收设备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DA1和作为剩余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与光接收设备交叠。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包括非透射区域NTA和透射区域TA。
非透射区域NTA是包括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另一部分区域,并且晶体管层的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层的发光二极管可以位于非透射区域中。例如,透射区域TA可以具有圆形或椭圆形。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包括存在多个子像素的像素区域和设置有各种信号线的布线区域。
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像素区域中,可以设置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发光区域EA。
例如,发光区域EA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发光区域EA2和第三发光区域EA3。
例如,第一发光区域EA1可以是红色发光区域。
例如,第二发光区域EA2可以是绿色发光区域。
例如,第三发光区域EA3可以是蓝色发光区域。
尽管在图10中示出了聚集一个第一发光区域EA1、一个第二发光区域EA2和一个第三发光区域EA3来构成一个发光区域EA的示例,但不限于此。
例如,第一发光区域EA1和第三发光区域EA3被设置成彼此相对以具有半圆形状,并且第二发光区域EA2与第一发光区域EA1和第三发光区域EA3相对以具有另一半圆形状,但不限于此。
第一发光区域EA1和第三发光区域EA3可以被配置成与第二发光区域EA2相对,但不限于此。
第一发光区域EA1和第三发光区域EA3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发光区域EA2的面积,但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在本公开内容中,SM结构被应用于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第一子像素,以在主发光区域周围形成主反射性发光区域。
此外,在本公开内容中,在SM结构中添加分隔件以形成具有第一SM结构和第二SM结构的双SM结构,从而在主发光区域周围形成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
例如,主发光区域和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包括在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发光区域EA2和第三发光区域EA3中的每一个中。此外,例如,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未设置在其中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发光区域EA2和第三发光区域EA3彼此相对的发光区域EA中,而是可以形成在发光区域EA的与透射区域TA相对的外侧处。然而,它不限于此。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区域的视图。
根据图11的本公开内容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具有与根据图1至图9的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除了发光区域EA_1和EA_2的形状之外的配置基本相同的配置。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图11示出了第一显示区域DA1的一部分。
参照图11,显示区域包括与光接收设备交叠的第一显示区域DA1和作为剩余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与光接收设备交叠。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包括非透射区域NTA和透射区域TA。
此外,非透射区域NTA是包括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的另一部分区域,并且晶体管层的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层的发光二极管可以位于非透射区域中。例如,透射区域TA可以具有圆形或椭圆形。
非透射区域NTA可以包括存在多个子像素的像素区域和设置有各种信号线的布线区域。
在第一显示区域DA1的像素区域中,可以设置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发光区域EA_1和EA_2。
根据图11的本公开内容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混合两种类型的子像素。例如,第一类型的子像素可以对应于图9的第一子像素,而第二类型的子像素可以对应于图10的子像素。
因此,例如,在发光区域EA_1和EA_2中,与第一类型的子像素相对应的第一类型的发光区域EA_1和与第二类型的子像素相对应的第二类型的发光区域EA_2可以混合。
第一类型的发光区域EA_1可以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1、第一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1和第一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1。
第二类型的发光区域EA_2可以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2、第二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2和第二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2。
例如,第一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1和第二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2可以是红色发光区域。
例如,第一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1和第二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2可以是绿色发光区域。
例如,第一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1和第二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2可以是蓝色发光区域。
在图11中,一个第一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1、两个第一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1和一个第一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1被聚集来构成一个第一类型的发光区域EA_1。此外,一个第二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2、一个第二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2和一个第二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2被聚集来构成一个第二类型的发光区域EA_2。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在本公开内容中,SM结构应用于第一显示区域DA1的第一类型的子像素和第二类型的子像素,以在主发光区域周围形成主反射性发光区域。
此外,在本公开内容中,在每个SM结构中添加分隔件以形成具有第一SM结构和第二SM结构的双SM结构,从而在主发光区域周围形成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
例如,主发光区域和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包括在第一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1、第一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1、第一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1和第二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2、第二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2和第二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2中的每一个中。此外,例如,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未设置在第一类型的发光区域EA1中,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1、第一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1和第一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1彼此相对(例如,面向彼此),但是可以形成在第一类型的发光区域EA_1的与透射区域TA相对的外侧处。然而,它不限于此。此外,例如,辅助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未设置在第二类型的发光区域EA2中,其中,第二类型的第一发光区域EA1_2、第二类型的第二发光区域EA2_2和第二类型的第三发光区域EA3_2彼此相对,但是可以形成在第二类型的发光区域EA_2的与透射区域TA相对的外侧处。然而,它不限于此。
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可以描述如下: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被划分成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透射区域和非透射区域;晶体管,所述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所述非透射区域中;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设置在所述晶体管上方;第一堤部,所述第一堤部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上并且具有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阳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上;第二堤部,所述第二堤部覆盖所述阳极电极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相对应的第三开口区域和第四开口区域;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分别设置在由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和所述第四开口区域暴露的所述阳极电极上;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层和所述第二有机层上;以及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阴极电极上方。
所述第一开口区域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三开口区域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第四开口区域的宽度。
当在平面透视图中观看时,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可以具有圆形,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区域和所述第四开口区域具有部分被切除的环形。
所述第一堤部可以包括顶表面和所述侧部,并且所述侧部可以从所述第一堤部的所述顶表面延伸至侧表面。
所述阳极电极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堤部的顶表面和侧部上并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中的所述阳极电极可以与所述平坦化层接触。
所述阳极电极可以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中与所述平坦化层接触;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堤部的所述侧部接触;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从所述第二区域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堤部的所述顶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之间的所述第一堤部可以构成分隔件。
所述阳极电极、所述第一有机层和所述阴极电极可以构成第一发光二极管,并且所述阳极电极、所述第二有机层和所述阴极电极可以构成第二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可以形成主发光区域,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可以形成辅助发光区域,并且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可以形成在所述主发光区域周围。
所述主发光区域可以对应于所述第三开口区域,以及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可以对应于所述第四开口区域。
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周围的所述第一堤部的所述侧部中的所述阳极电极可以形成所述主发光区域周围的主反射性发光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开口区域周围的所述第一堤部的所述侧部中的所述阳极电极可以形成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周围的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
非发光区域可以由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与所述辅助发光区域之间的所述分隔件形成。
所述第二堤部可以包括顶表面和侧部以覆盖所述阳极电极的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堤部的顶表面可以对应于所述第一堤部的顶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堤部的侧部可以对应于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
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和所述第四开口区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中。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像素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所述非透射区域中;以及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像素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述第一像素可以由多个第一子像素构成,以及所述第二像素可以由多个第二子像素构成。
所述第一像素的每英寸像素(PPI)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像素的每英寸像素。
在所述第一像素中,辅助发光区域、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形成在所述主发光区域周围,并且所述第二像素可以仅形成在所述主发光区域中。
所述主发光区域和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形成在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以及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和所述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未形成在所述第一子像素中,而是可以形成在与所述透射区域相对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外侧处。
所述主发光区域可以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具有环形,以及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和所述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可以具有部分切除的环形。
在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可以设置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周围的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中的所述阳极电极,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区域周围的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中的所述阳极电极可以未设置在所述第一像素中,而是可以设置在与所述透射区域相对的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每一个的外侧处。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光接收设备,所述光接收设备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交叠。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被划分成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透射区域和非透射区域;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非透射区域中并形成主发光区域;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周围以形成辅助发光区域;主反射性发光区域,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形成在所述主发光区域与所述辅助发光区域之间;以及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所述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形成在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周围。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光接收设备,所述光接收设备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交叠。
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堤部,所述第一堤部设置在所述非透射区域中并且具有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
第一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阳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和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中;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在由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相对应的第三开口区域暴露的所述阳极电极上;以及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层上。
第二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阳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堤部的另一侧部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中;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在由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相对应的第四开口区域暴露的所述阳极电极上;以及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有机层上。
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周围的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中的所述阳极电极形成所述主发光区域周围的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并且设置在所述第四开口区域周围的所述第一堤部的另一侧部中的所述阳极电极形成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周围的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
非发光区域可以由在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与所述辅助发光区域之间的所述第一堤部形成。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提供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仅是出于说明目的,而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公开内容。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应当基于以下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在其等效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当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Claims (31)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被划分成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透射区域和非透射区域;
晶体管,所述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中;
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设置在所述晶体管上方;
第一堤部,所述第一堤部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上并且具有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
阳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上;
第二堤部,所述第二堤部覆盖所述阳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上的部分并且具有第三开口区域和第四开口区域,所述第三开口区域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交叠,并且所述第四开口区域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交叠;
在所述第三开口区域中的所述阳极电极上的第一有机层以及在所述第四开口区域中的所述阳极电极上的第二有机层;
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层和所述第二有机层上;以及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阴极电极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三开口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开口区域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所述显示设备的平面图中,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具有圆形,并且所述第二开口区域和所述第四开口区域具有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堤部包括顶表面,并且所述侧部是所述第一堤部的从所述第一堤部的顶表面延伸的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阳极电极在所述第一堤部的顶表面、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以及所述平坦化层上,并且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中的所述阳极电极与所述平坦化层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阳极电极包括:
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中与所述平坦化层接触;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接触;以及
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从所述第二区域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堤部的顶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堤部的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之间的部分是将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分开的分隔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一区域的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中的第一部分、在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一部分上的第一有机层、以及所述阴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一部分;以及
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一区域的在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中的第二部分、在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二部分上的第二有机层、以及所述阴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二有机层上的第二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是主发光区域,并且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是在所述主发光区域周围的辅助发光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主发光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并且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对应于所述第四开口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阳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上的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周围并且是在所述主发光区域周围的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并且所述阳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上的在所述第四开口区域周围的第二部分是在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周围的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与所述分隔件对应的非发光区域在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与所述辅助发光区域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堤部包括覆盖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顶表面和侧部,所述第二堤部的顶表面与所述第一堤部的顶表面交叠,并且所述第二堤部的侧部与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交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在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中,并且所述第四开口区域在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中。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像素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非透射区域中;以及
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像素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由多个第一子像素构成,并且所述第二像素由多个第二子像素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的每英寸像素PPI小于所述第二像素的PPI。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在主发光区域周围包括辅助发光区域、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并且所述第二像素包括主发光区域,而不包括辅助发光区域、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和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主发光区域和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被包括在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并且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和所述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在所述第一子像素中的面向所述透射区域的第一部分周围,而不在所述第一子像素中的面向其他第一子像素的第二部分周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主发光区域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具有环形,并且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和所述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具有部分切除的环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阳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上的第一部分在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第一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一开口区域周围,并且所述阳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堤部的侧部上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开口区域周围并且在所述第一子像素外部且面向所述透射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光接收设备,所述光接收设备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交叠,而不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交叠。
22.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被划分成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透射区域和非透射区域;
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非透射区域中并且是发射光的主发光区域;
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周围并且是发射光的辅助发光区域;
主反射性发光区域,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形成在所述主发光区域与所述辅助发光区域之间,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反射从所述主发光区域发射的光;以及
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所述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形成在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周围,所述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反射从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发射的光。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光接收设备,所述光接收设备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交叠,而不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交叠。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在所述非透射区域中的第一堤部,所述第一堤部包括第一开口区域和第二开口区域。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
阳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包括在所述第一堤部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上的第一部分;
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在所述阳极电极的由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交叠的第三开口区域暴露的第一部分上;以及
阴极电极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一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
所述阳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堤部的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上的第二部分;
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在所述阳极电极的由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交叠的第四开口区域暴露的第二部分上;以及
所述阴极电极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有机层上的第二部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阳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堤部的第一侧部上的在所述第三开口区域周围的第一部分是在所述主发光区域周围的主反射性发光区域,并且所述阳极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堤部的第二侧部上的在所述第四开口区域周围的第二部分是在所述辅助发光区域周围的辅助反射性发光区域。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堤部的在所述主反射性发光区域与所述辅助发光区域之间的部分是非发光区域。
29.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相比透光性较低;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晶体管;
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所述晶体管上;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第一堤部,所述第一堤部包括第一开口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堤部包括第一顶表面和从所述第一顶表面延伸至所述平坦化层的第一侧表面;
连接至所述晶体管的阳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堤部的第一侧表面上并且接触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中的所述平坦化层的第一部分;
第二堤部,所述第二堤部在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一部分上方,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堤部的第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堤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交叠的第二开口区域;
在所述第二开口区域中的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一部分上的第一有机层;以及
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包括在所述第二堤部的第一侧表面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一部分。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堤部还包括第三开口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堤部包括第二顶表面和从所述第二顶表面延伸至所述平坦化层的第二侧表面,
其中,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堤部的第二侧表面上并且接触所述第三开口区域中的所述平坦化层的第二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堤部在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二部分上方,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堤部的第二侧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堤部包括与所述第三开口区域交叠的第四开口区域。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在所述第四开口区域中的所述阳极电极的第二部分上的第二有机层,
其中,所述阴极电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堤部的第二侧表面上并且在所述第二有机层上。
CN202311674554.5A 2022-12-08 2023-12-07 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81758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170748 2022-12-08
KR1020220170748A KR20240085650A (ko) 2022-12-08 2022-12-08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75873A true CN118175873A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47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4554.5A Pending CN118175873A (zh) 2022-12-08 2023-12-07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96662A1 (zh)
KR (1) KR20240085650A (zh)
CN (1) CN11817587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85650A (ko) 2024-06-17
US20240196662A1 (en) 2024-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2502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dummy pixels in a non-display area
US1074161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367759B2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through-hole in display area
CN110007808B (zh)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电致发光显示器
US10770515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lor filters
CN108231834B (zh) 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6568180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CN111682048B (zh) 透光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
KR20180078657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2022010245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180004861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KR102626690B1 (ko) 표시장치,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포함한 헤드 장착형 디스플레이
CN11236622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00081980A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US11934599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04516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072745A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한 개인 몰입형 표시장치
CN11517262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7850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crack resistant structure
US2023027665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690275A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2021004352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8175873A (zh) 显示设备
CN114464650A (zh) 显示设备
JP2018116769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