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7399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57399A
CN118157399A CN202311654851.3A CN202311654851A CN118157399A CN 118157399 A CN118157399 A CN 118157399A CN 202311654851 A CN202311654851 A CN 202311654851A CN 118157399 A CN118157399 A CN 118157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urface
coil end
coil
annular member
stato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548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梶本升吾
浦野广晓
土屋侑生
池田雄太郎
中川英树
吉冈健太郎
成泽优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157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7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马达,恰当地对马达的线圈端部进行冷却。马达具备定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及线圈。马达具备收容定子的壳体。马达具备将定子铁芯的轴的轴向上的第一端面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密封的绝缘性的第一环状构件。线圈具有从第一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内壁面具有在径向上与第一线圈端部相向的第一内壁面和在轴向上与第一线圈端部相向的第二内壁面。第一环状构件具备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介于第一线圈端部与第一内壁面之间。第一环状构件具备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介于第一线圈端部与第二内壁面之间。第一部分具备朝向第一线圈端部喷射制冷剂的多个第一孔。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马达中,在壳体内部收纳有定子。在将定子铁芯的轴向端面与壳体的内表面密封的环状的构件配置有多个喷射孔。能够分别从多个喷射孔朝向线圈端部喷射制冷剂。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1112531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存在通过使马达小型化而使线圈端部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近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有可能难以保证线圈端部与壳体的绝缘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马达具备定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及线圈。马达具备收容定子的壳体。马达具备将定子铁芯的轴的轴向上的第一端面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密封的绝缘性的第一环状构件。线圈具有从第一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内壁面具有在径向上与第一线圈端部相向的第一内壁面和在轴向上与第一线圈端部相向的第二内壁面。第一环状构件具备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以轴为中心的圆筒形状,并介于第一线圈端部与第一内壁面之间。第一环状构件具备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介于第一线圈端部与第二内壁面之间。第一部分具备朝向第一线圈端部喷射制冷剂的多个第一孔。
制冷剂可以为各种制冷剂,例如也可以为冷却油。另外,制冷剂既可以为水等液体,也可以为包含气体等的流体。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利用绝缘性的第一环状构件的第二部分来提高第一线圈端部与壳体的第二内壁面之间的绝缘性能。能够利用第一环状构件来实现将第一线圈端部冷却的功能和将第一线圈端部绝缘的功能。能够使马达体格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马达1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定子20等的侧视图。
图3A是图1的区域RA处的概略放大图。
图3B是图1的B-B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图3C是图1的C-C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通过图1的中心面CP的V-V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马达201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马达301的概略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转子11:旋转轴20:定子21:定子铁芯22:线圈21e1:第一端面21e2:第二端面22e1:第一线圈端部22e2:第二线圈端部30:壳体30w1:第一内壁面30w2:第二内壁面30w:内壁面41:第一环状构件41_1:第一部分41_2:第二部分H1:第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也可以是,多个第一孔位于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接的部分和第一端面之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二部分将从第一孔喷射的制冷剂引导到第一线圈端部侧。由于能够使到达第一线圈端部的制冷剂的量增加,因此,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第一环状构件也可以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可靠地提高第一线圈端部与壳体的第二内壁面之间的绝缘性能。
也可以是,线圈具备在外表面施加有绝缘覆膜的多个分段线圈。也可以是,在第一线圈端部,多个分段线圈各自的端部从绝缘覆膜露出。从绝缘覆膜露出的分段线圈的端部与由绝缘覆膜覆盖的部分相比容易产生与壳体的第二内壁面的短路。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一环状构件的第二部分来提高从绝缘覆膜露出的分段线圈的端部与壳体的第二内壁面之间的绝缘性能。
第二部分也可以具有以轴为中心的环形形状。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以轴为中心的周向的整体提高绝缘性能。
定子铁芯也可以具备定子铁芯内周面,所述定子铁芯内周面形成以轴为中心的圆柱形状的开口。具有环形形状的第二部分的径向的内侧端也可以在径向上位于比定子铁芯内周面靠外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对第二部分阻碍马达的旋转部分的动作这个情况进行抑制。
具有环形形状的第二部分的径向的内侧端的厚度也可以比第二部分的径向的外侧端的厚度小。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第二部分的前端比基部细的形状。由于能够削减前端侧的重量,因此,能够抑制施加于第二部分的基部的弯曲力矩。能够抑制第二部分的折断、振动的产生。
也可以是,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内壁面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二部分与第二内壁面的距离最小化。能够实现马达体格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也可以是,马达还具备从第一线圈端部向轴向突出的多个电力线。也可以是,第二部分具备多个电力线贯通的至少一个贯通孔或切口。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存在多个电力线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地配置第二部分。
也可以是,还具备绝缘性的第二环状构件,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将定子铁芯的位于第一端面的轴向上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面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密封。也可以是,线圈具有从定子铁芯的第二端面突出的第二线圈端部。也可以是,壳体的第一内壁面在径向上与第二线圈端部相向。也可以是,壳体的内壁面还具有在轴向上与第二线圈端部相向的第三内壁面。也可以是,第二环状构件具备: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具有以轴为中心的圆筒形状,并介于第二线圈端部与第一内壁面之间;以及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从第三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介于第二线圈端部与第三内壁面之间。也可以是,第三部分具备朝向第二线圈端部喷射制冷剂的多个第二孔。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二环状构件来实现第二线圈端部的冷却和第二线圈端部的绝缘这多个功能。能够实现马达体格的小型化。
也可以是,还具备绝缘性的第二环状构件,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将定子铁芯的位于第一端面的轴向上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面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密封。也可以是,线圈具有从定子铁芯的第二端面突出的第二线圈端部。也可以是,壳体的第一内壁面在径向上与第二线圈端部相向。也可以是,壳体的内壁面还具有第三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在轴向上与第二线圈端部相向。也可以是,第二环状构件具有以轴为中心的圆筒形状,并介于第二线圈端部与第一内壁面之间。也可以是,第二环状构件具备多个第二孔,所述多个第二孔朝向第二线圈端部喷射制冷剂。也可以是,第二环状构件不介于第二线圈端部与第三内壁面之间。根据上述结构,与第二线圈端部相比,能够进一步重点地将第一线圈端部绝缘。
实施例1
(马达1的构造)
在图1中示出本实施例的马达1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在图2中示出定子20、第一环状构件41、第二环状构件42的侧视图。在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了壳体30、转子10、旋转轴11的记载。另外,利用假想线记载了壳体30的内壁面30w及供给口30p。此外,在图1及图2中,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另外,x轴方向为旋转轴11延伸的方向。坐标关系在以后的图中也同样如此。
马达1搭载于电动车辆。在电动车辆中包含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在电动车辆中,该马达1既可以被用作产生用于使车辆行驶的动力的行驶用马达,也可以被用作通过再生制动力、发动机的剩余动力而进行发电的发电机。在电动车辆中,马达1被搭载成z轴的负向与重力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马达1具备与旋转轴11垂直的中心面CP。中心面CP是通过定子铁芯21的轴向的中心的面。马达1具备相对于中心面CP为面对称的构造。因此,在本说明书中,以后,主要对相对于中心面CP为+x方向侧的构造等进行说明。
马达1主要具备转子10、定子20、壳体30、第一环状构件41、第二环状构件42。转子10具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而支承于壳体30且能够进行自转。转子10固接于旋转轴11。
定子20具有定子铁芯21及线圈22。定子铁芯21为由层叠钢板等构成的大致环状构件。在定子铁芯21的轴向(x方向)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端面21e1,在另一端形成有第二端面21e2。在定子铁芯21卷绕有构成线圈22的绕组。线圈22的第一线圈端部22e1从第一端面21e1沿轴向突出。线圈22的第二线圈端部22e2从第二端面21e2沿轴向突出。
另外,定子铁芯21具备中心轴CA。定子铁芯21的中心轴CA与旋转轴11的中心轴是共同的。定子铁芯21具备定子铁芯内周面21i。定子铁芯内周面21i形成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圆柱形状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内部配置有转子10。
在图3A中示出图1的区域RA处的概略放大图。线圈22具备多个分段线圈22s。此外,在图3A中记载了多个分段线圈22s的一部分。另外,在图3A中,利用侧视图示出多个分段线圈22s,利用剖视图示出其他部分。分段线圈22s在外表面施加有绝缘覆膜26。在第一线圈端部22e1配置有多个分段线圈22s的端部ED。端部ED从绝缘覆膜26露出。如图3A所示,在使对应的一对分段线圈22s的端部ED彼此抵接的状态下对其前端进行焊接。由此,在端部ED的前端形成有焊接部22m。
另外,多个分段线圈各自的端部ED也可以由绝缘体27覆盖。在图3A中,利用假想线记载了绝缘体。绝缘体27可以为各种绝缘体,例如也可以为浸渍树脂、粉体涂装。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端部ED的绝缘性能。
另一方面,在第二线圈端部22e2并未配置分段线圈的端部。另外,在第二线圈端部22e2,分段线圈由绝缘覆膜覆盖。因此,在第二线圈端部22e2并未形成焊接部。即,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第二线圈端部22e2的形状不同。
在图1中,壳体30是收容转子10及定子20的构件。壳体30将定子20的周围覆盖。在壳体30的侧面形成有后述的供给口30p。另外,在壳体30的底部配置有未图示的冷却油积存部。壳体30的内壁面具备第一内壁面30w1、第二内壁面30w2、第三内壁面30w3。第一内壁面30w1是在径向上与第一线圈端部22e1相向的面。换言之,第一内壁面30w1将第一线圈端部22e1的外周包围。第二内壁面30w2是在轴向上与第一线圈端部22e1相向的面。换言之,第二内壁面30w2位于第一线圈端部22e1的+x方向。第三内壁面30w3是在轴向上与第二线圈端部22e2相向的面。换言之,第三内壁面30w3位于第二线圈端部22e2的-x方向。此外,由于壳体30的基本结构能够利用公知的以往技术,因此,省略此处的详细说明。
第一环状构件41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第一环状构件41具备第一部分41_1及第二部分41_2。使用图3A,对第一环状构件41的第一部分41_1进行说明。第一部分41_1具有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第一部分41_1介于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第一内壁面30w1之间。第一部分41_1的第一端部41e1与定子铁芯21的第一端面21e1连接。另外,第一部分41_1的第二端部41e2与壳体30的第一内壁面30w1连接。由此,第一部分41_1将第一端面21e1与第一内壁面30w1之间密封。此外,也可以是,在第一端部41e1与第一端面21e1的连接部及第二端部41e2与第一内壁面30w1的连接部形成有用于提高密闭性的各种构造(例如:密封槽)。
在第一部分41_1与第一内壁面30w1之间形成有空间SP1。空间SP1是以旋转轴11为中心的环形形状的空间。第一部分41_1将第一线圈端部22e1的周围包围。换言之,第一部分41_1在径向上与第一线圈端部22e1相向。
第一部分41_1具备多个第一孔H1。多个第一孔H1是用于朝向第一线圈端部22e1喷射冷却油的孔。多个第一孔H1位于第一端面21e1与连接部分41c之间。连接部分41c是第二部分41_2与第一部分41_1连接的部分。
使用图3B,对多个第一孔H1进行说明。图3B是图1的B-B线处的概略剖视图。图3B是通过多个第一孔H1的中心的剖视图。多个第一孔H1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第一环状构件41。如图3B所示,多个第一孔H1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排列。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八个第一孔H1。多个第一孔H1的开口部的形状为圆形。多个第一孔H1全部具备相同的第一开口面积。
使用图3A-图3C,对第一环状构件41的第二部分41_2进行说明。图3C是图1的C-C线处的概略剖视图。图3C是通过第一部分41_1的一部分及第二部分41_2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A中,利用假想线示出定子铁芯内周面21i。第二部分41_2从第一部分41_1的连接部分41c向径向内侧突出。另外,第二部分41_2介于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第二内壁面30w2之间。如图3C所示,第二部分41_2也可以设置在周向的整体。在该情况下,第二部分41_2具有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环形形状。另外,第二部分41_2也可以沿周向局部地设置。例如,由于齿轮、逆变器配置的关系等设计上的各种情况,有时会在周向上局部地产生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第二内壁面30w2的距离较小的区域。在该情况下,仅在该区域设置第二部分41_2即可。由此,能够选择性地提高期望的区域的绝缘性。
内侧端41_2i位于第二部分41_2的径向的内侧端部。内侧端41_2i位于比定子铁芯内周面21i靠径向外侧距离D1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转子10、旋转轴11的旋转动作被第二部分41_2阻碍的事态。
外侧端41_2o位于第二部分41_2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外侧端41_2o具有厚度T1。另外,内侧端41_2i具有厚度T2。厚度T2比厚度T1小。由此,能够实现第二部分41_2的前端比基部细的形状。由于能够削减前端侧的重量,因此,能够抑制施加于连接部分41c的弯曲力矩。能够抑制第二部分41_2的折断、振动的产生。
如图1及图3C所示,在第一线圈端部22e1配置有电力线361-363。电力线361-363是与U、V、W相的各相线圈的一端连接的引线。电力线361-363从第一线圈端部22e1向轴向(+x方向)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电力线361-363为铜制的母线。并且,第二部分41_2具备供各个电力线361-363贯通的贯通孔TH1-TH3。由此,能够防止电力线361-363与第二部分41_2的干涉。
使用图1、图2、图4、图5,对定子铁芯21进行说明。图4是图2的IV-IV线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通过图1的中心面CP的V-V线处的概略剖视图。定子铁芯21为圆筒形状的构件。如图2所示,定子铁芯21具备环状通道50r、第一通道50c1、第二通道50c2。
如图5所示,环状通道50r是以绕定子铁芯21一周的方式沿圆周方向形成的槽。环状通道50r的上表面开放。通过利用内壁面30w将该开放的上表面覆盖,从而形成流路。环状通道50r与壳体30的供给口30p连通。
另外,如图2及图4所示,多个第一通道50c1是在定子铁芯21的外周面形成的隧道形状的流路。在图2中,利用虚线记载了多个第一通道50c1及第二通道50c2。多个第一通道50c1从环状通道50r延伸至+x方向的第一端面21e1。多个第一通道50c1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相互等间隔地配置。同样地,多个第二通道50c2具备与多个第一通道50c1同样的形状。多个第二通道50c2从环状通道50r延伸至-x方向的第二端面21e2。
以上,主要对相对于中心面CP为+x方向侧的构造进行了说明。并且,相对于中心面CP为-x方向侧的构造与相对于中心面CP为+x方向侧的构造相同。即,具备将定子铁芯21的第二端面21e2与壳体30的第一内壁面30w1之间密封的第二环状构件42。在第二环状构件42与第一内壁面30w1之间形成有空间SP2。第二环状构件42具备第三部分42_3及第四部分42_4。第三部分42_3具有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第三部分42_3介于第二线圈端部22e2与第一内壁面30w1之间。第三部分42_3具备朝向第二线圈端部22e2喷射冷却油的多个第二孔H2。第四部分42_4具有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环形形状。第四部分42_4从第三部分42_3向径向内侧突出。另外,第四部分42_4介于第二线圈端部22e2与第三内壁面30w3之间。在此,省略相对于中心面CP为-x方向侧的构造中的其他说明。
(动作)
对马达1的动作进行说明。积存在冷却油积存部的冷却油经由未图示的泵及供给管而流入到壳体30的供给口30p。供给到供给口30p的冷却油流入环状通道50r。流入的冷却油在环状通道50r内沿圆周方向流动(参照图2及图5、箭头A0)。然后,冷却油分别流入多个第一通道50c1,并沿+x方向流动(参照图2、箭头A1)。同时,冷却油分别流入多个第二通道50c2,并沿-x方向流动(参照图2、箭头A2)。到达了多个第一通道50c1的+x方向端部的冷却油被排出到空间SP1而到达第一环状构件41。同样地,到达了多个第二通道50c2的-x方向端部的冷却油被排出到空间SP2而到达第二环状构件42。
使用图3B,对冷却油的喷射状态进行说明。由于空间SP1内完全被冷却油充满,因此,会对冷却油施加压力。分别从多个第一孔H1朝向第一线圈端部22e1喷射冷却油。在图3B中,利用矢量JS1示出从多个第一孔H1喷射的冷却油的流量。
(效果)
对以往的课题进行说明。在线圈端部与壳体内壁面之间的绝缘性能较低时,有时会在两者之间放电。因此,为了保证绝缘性能,需要在某种程度上确保线圈端部与壳体内壁面的绝缘距离。由于壳体的体格增大,因此,存在向车辆等的搭载空间的问题、成本增加的问题。并且,该问题在线圈导体在线圈端部从绝缘体(例如:绝缘覆膜)露出的情况下显著。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技术中,绝缘性的第一环状构件41具有具备环形形状的第二部分41_2的构造(参照图3A)。并且,使第二部分41_2介于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壳体30的第二内壁面30w2之间。由此,由于能够利用绝缘体将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第二内壁面30w2的放电路径阻断,因此,能够提高两者之间的绝缘性能。与不使第二部分41_2介于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壳体30的第二内壁面30w2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第二内壁面30w2的绝缘距离ID,因此,能够实现壳体30的体格的小型化。另外,即使在分段线圈22s的端部ED从绝缘覆膜26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二部分41_2来保证绝缘性能,因此,能够减小绝缘距离ID。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中,使多个第一孔H1位于第一端面21e1与连接部分41c之间(参照图3A)。由此,能够向由第一端面21e1和第二部分41_2夹着的空间喷射冷却油。能够利用第二部分41_2将从第一孔H1喷射的冷却油引导到第一线圈端部22e1侧。例如,如虚线的箭头A3所示,通过利用第二部分41将沿轴向喷射的冷却油弹回,从而能够到达第一线圈端部22e1。由于能够使到达第一线圈端部22e1的冷却油的量增加,因此,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实施例2
在图6中示出实施例2的马达201的概略剖视图。图6是与实施例1的图1相同的部位处的剖视图。对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1中共同的结构标注共同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说明。另外,在实施例2中特有的结构通过用200号段示出附图标记而进行区别。
第一环状构件41的第二部分41_2与第二内壁面230w2接触。由此,能够使第二部分41_2与第二内壁面230w2的距离最小化。相比于实施例1中的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第二内壁面30w2的绝缘距离ID(图3A),能够减小实施例2中的绝缘距离ID200。
同样地,第二环状构件42的第四部分42_4与第三内壁面230w3接触。因而,能够使第四部分42_4与第三内壁面230w3的距离最小化。能够实现马达体格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具备同样的形状及功能的第二部分41_2及第四部分42_4配置在两线圈端部侧。因而,能够在两线圈端部保证同等的绝缘性能及冷却性能。另外,由于能够在第一环状构件41和第二环状构件42中使部件共同化,因此,能够实现成本削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相比,第二环状构件342的形状不同。对在实施例3和实施例1中共同的结构标注共同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说明。另外,在实施例3中特有的结构通过用300号段示出附图标记而进行区别。在图7中示出实施例3的马达301的概略剖视图。图7是与实施例1的图1相同的部位处的剖视图。
实施例3的第二环状构件342具备第三部分342_3。然而,并不具备与实施例1的第四部分42_4对应的部分。因此,第二环状构件342并不具有介于第二线圈端部22e2与第三内壁面30w3之间的部分(参照区域R300)。换言之,在从轴向(x方向)观察时,第二环状构件342与第二线圈端部22e2不重叠。
(效果)
第一线圈端部22e1具备从绝缘覆膜26露出的端部ED。另一方面,第二线圈端部22e2由绝缘覆膜26覆盖。因此,与第二线圈端部22e2相比,第一线圈端部22e1容易产生与壳体30的内壁面的短路。在本实施例的技术中,能够利用第一环状构件41的第二部分41_2而使第一线圈端部22e1的绝缘性比第二线圈端部22e2的绝缘性高。能够进一步重点地对第一线圈端部22e1进行绝缘。另外,第二线圈端部22e2由绝缘覆膜26绝缘。因此,相比于第一线圈端部22e1与第二内壁面30w2的绝缘距离ID,能够使第二线圈端部22e2与第三内壁面30w3的绝缘距离ID300较小。能够有助于马达301整体的体格的小型化。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为例示,并不对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中包含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方案。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能够单独或通过各种组合而发挥技术有用性,并不被限定于申请时的权利要求记载的组合。另外,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例示的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实现其中的一个目的本身具有技术有用性。
(变形例)
第一孔及第二孔的开口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能够设为各种形状。另外,第一孔及第二孔的数量、配置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的形态,能够设为各种形态。
贯通孔TH1-TH3的形状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也可以为切口形状。切口形状也可以具有开口部连通至内侧端41_2i的部分。由于能够经由连通部将各个电力线361-363收纳在切口部分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组装的麻烦。
也可以省略覆盖多个分段线圈22s的端部ED的绝缘体27。在该情况下,虽然在端部ED成为导体露出的状态,但能够利用第二部分41_2来保证绝缘性。
第二部分41_2的内侧端41_2i的形状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也可以具备肋壁。

Claims (11)

1.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具备:
定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及线圈;
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定子;以及
绝缘性的第一环状构件,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将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的轴向上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密封,其中,
所述线圈具有从所述第一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
所述内壁面具有在径向上与所述第一线圈端部相向的第一内壁面和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线圈端部相向的第二内壁面,
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具备: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以所述轴为中心的圆筒形状,并介于所述第一线圈端部与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以及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介于所述第一线圈端部与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具备朝向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喷射制冷剂的多个第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部分和所述第一端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环状构件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线圈具备在外表面施加有绝缘覆膜的多个分段线圈,
在所述第一线圈端部,所述多个分段线圈各自的端部从所述绝缘覆膜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以所述轴为中心的环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具备定子铁芯内周面,所述定子铁芯内周面形成以所述轴为中心的圆柱形状的开口,
具有所述环形形状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的内侧端在径向上位于比所述定子铁芯内周面靠外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马达,其中,
具有所述环形形状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的内侧端的厚度比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的外侧端的厚度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内壁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备多个电力线,所述多个电力线从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向所述轴向突出,
所述第二部分具备所述多个电力线贯通的至少一个贯通孔或切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备绝缘性的第二环状构件,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将所述定子铁芯的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轴向上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面之间密封,
所述线圈具有从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第二端面突出的第二线圈端部,
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内壁面在径向上与所述第二线圈端部相向,
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面还具有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二线圈端部相向的第三内壁面,
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具备:
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具有以所述轴为中心的圆筒形状,并介于所述第二线圈端部与所述第三内壁面之间;以及
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从所述第三部分向所述径向内侧突出,并且介于所述第二线圈端部与所述第三内壁面之间,
所述第三部分具备朝向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喷射制冷剂的多个第二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备绝缘性的第二环状构件,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将所述定子铁芯的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轴向上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面之间密封,
所述线圈具有从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第二端面突出的第二线圈端部,
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内壁面在径向上与所述第二线圈端部相向,
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面还具有第三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二线圈端部相向,
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具有以所述轴为中心的圆筒形状,并介于所述第二线圈端部与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
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具备多个第二孔,所述多个第二孔朝向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喷射制冷剂,
所述第二环状构件不介于所述第二线圈端部与所述第三内壁面之间。
CN202311654851.3A 2022-12-06 2023-12-05 马达 Pending CN1181573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95121 2022-12-06
JP2022195121A JP2024081472A (ja) 2022-12-06 2022-12-06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7399A true CN118157399A (zh) 2024-06-07

Family

ID=91279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54851.3A Pending CN118157399A (zh) 2022-12-06 2023-12-05 马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86847A1 (zh)
JP (1) JP2024081472A (zh)
CN (1) CN11815739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81472A (ja) 2024-06-18
US20240186847A1 (en) 2024-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72866B1 (ja) 回転電機
JP2019154146A (ja) 回転電機
US20170237306A1 (en) Electric machine for a motor vehicle, coil carrie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motor vehicle
EP3913772B1 (en) Rotor,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vehicle
US4027184A (en) Pumped single-pass return liquid metal collector with reversed current path for acyclic machines
CN115603484A (zh) 一种轴向磁场电机及定子冷却结构
CN118157399A (zh) 马达
JP2019161948A (ja) 回転電機
CN110277867B (zh) 马达以及风扇马达
JP2019205244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270635B2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7171987B2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CN118117804A (zh) 马达
EP4142122A1 (en) Electric motor
US12034353B2 (en) Electric motor
EP4102688A1 (en) Electric machine and motor
US4289984A (en) Liquid cooling of an electric machine rotor winding
EP4142118A1 (en) Electric motor
KR20220045315A (ko) 모터 커버 구조
EP4322381A1 (en)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US20230063496A1 (en) Electric motor
JP6980070B1 (ja) 回転電機
CN221009901U (zh) 电机和车辆动力系统
CN118017749A (zh) 马达
JP2019161796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