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1266A - 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51266A
CN118151266A CN202410507556.3A CN202410507556A CN118151266A CN 118151266 A CN118151266 A CN 118151266A CN 202410507556 A CN202410507556 A CN 202410507556A CN 118151266 A CN118151266 A CN 118151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transparent substrate
optical film
reduc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075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orbest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orbest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orbest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orbest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075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51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51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1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涉及防眩光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透明基片、多个第一减光层以及第二减光层,透明基片具有承载面;多个第一减光层间隔开设于透明基片的承载面上,每个第一减光层的侧壁面设有导光膜;第二减光层设于透明基片的承载面上,且包裹住每个导光膜;其中,每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光膜之间限定出光通道,导光膜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第二减光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减光层。本申请可以避免该光线折射进入第二减光层造成光强损耗,从而提高光萃取率,提高显示画面的对比度;第二减光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减光层,宏观上能够表现出等效的渐变折射率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的反射总量,有效提升防眩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眩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各种便携式电子终端和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电脑,会议电子平板等,已经极为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实际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受到“眩光”的影响。“眩光”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防眩光”是指当光经过屏幕或者物体表面时,发生一定程度的漫反射,减弱镜面反射,以此减弱射入人眼的光强,从而减轻或者祛除不适感。
相关技术会在显示模组的光学膜片内设置光学颗粒,该光学颗粒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雾度来增加漫反射,通过控制颗粒大小和密度等方式来调整雾度大小,但光学颗粒的颗粒分布不均和颗粒过大,使得显示模组容易产生雾度不均匀和闪点的现象,实际对于防眩光的作用有限,并不能显著改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显示模组的光学膜片内设置光学颗粒,但光学颗粒的颗粒分布不均和颗粒过大,使得显示模组容易产生雾度不均匀和闪点的现象,实际对于防眩光的作用有限,并不能显著改善显示效果。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包括:
透明基片,所述透明基片具有承载面;
多个第一减光层,多个所述第一减光层间隔设于所述透明基片的承载面上,每个所述第一减光层的侧壁面设有导光膜;
第二减光层,所述第二减光层设于所述透明基片的承载面上,且包裹住每个所述导光膜;
其中,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光膜之间限定出光通道,所述导光膜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减光层,所述第二减光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减光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两个导光膜之间限定出光通道,且导光膜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的设计,可以避免该光线折射进入第二减光层造成光强损耗,从而提高光萃取率,提高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另一方面第二减光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减光层,宏观上能够表现出等效的渐变折射率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的反射总量,有效提升防眩光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光层内设有吸光层,所述吸光层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减光层的高度,且所述吸光层高于所述第一减光层高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减光层的上表面相抵;
其中,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光膜和所述吸光层高于所述第一减光层高度的部分共同限定出所述光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环境光从斜下方射进第二减光层时,会被间隔设置的吸光层遮挡并吸收掉,从而进一步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的反射总量,提升防眩光效果。
另外,该吸光层也分将相邻的两个光通道分隔开,避免相邻的两个光通道出现串光的问题,这能提高光学膜片在显示画面的对比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减光层的上表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凸面和第二凹面;
所述第二凸面与所述第二凹面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凸面朝与所述透明基片垂直的方向凸设,所述第二凹面朝与所述透明基片垂直的方向凹设,所述第二凹面处于所对应的所述光通道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凸面朝与透明基片垂直的方向凸设,可以增加吸光层高于第一减光层部分的高度,从而最大化吸光层的吸光面积,提高抗环境光性能。
而第二凹面朝与透明基片垂直的方向凹设,并与第二凸面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增加环境光在第二凸面和第二凹面的漫反射,提升防眩光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光层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凸面;
所述第一凸面朝与所述透明基片垂直的方向凸设,且所述第一凸面与所述第二凸面对应。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基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发光源,且相互间隔开;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容置槽正对于所述光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减光层靠近所述透明基片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正对,且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共同容纳所述发光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第一容置槽直接对准光通道,可以实现更直接的照明效果,提高光线利用率,确保光线均匀分布在显示区域。
通过将发光源安装在在与光通道对应的容置槽中,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光线的传播路径和分布,从而提高显示质量,同时也便于来的维护和更换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容置槽的顶部安装有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用于滤除与所述发光源出射光线不同的环境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光片能有效过滤掉与发光源出射光线波长不同的环境光,减少与发光源出射光线波长不同的环境光的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比度,改善视觉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膜片和多个发光源;每个所述发光源与所述光学膜片的光通道正对。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导光膜在每个第一减光层的侧壁面上;
将每个第一减光层对应粘接于透明基片的承载面上,且多个所述第一减光层间隔开分布;
形成第二减光层在透明基片的承载面上,所述第二减光层包裹住每个所述导光膜,且在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光膜之间限定出光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形成导光膜在每个第一减光层的侧壁面上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形成通孔在第一减光层的中心;
在所述通孔内制作吸光层,且所述吸光层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减光层的高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一方面两个导光膜之间限定出光通道,且导光膜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的设计,可以避免该光线折射进入第二减光层造成光强损耗,从而提高光萃取率,提高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另一方面第二减光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减光层,宏观上能够表现出等效的渐变折射率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的反射总量,有效提升防眩光效果,改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光学膜片;100、透明基片;110、承载面;120、第二容置槽;210、第一减光层;211、第一凸面;220、第二减光层;221、第二凸面;222、第二凹面;300、导光膜;400、吸光层;500、滤光片;20、发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如图1所示,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10包括:透明基片100、多个第一减光层210和第二减光层220。
透明基片100具有承载面110,该透明基片100作为整个结构的支撑,应具有良好的光透过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在实际执行中,该透明基片100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聚碳酸酯)或者玻璃。
多个第一减光层210间隔设于透明基片100的承载面110上,每个第一减光层210的侧壁面设有导光膜300。
第二减光层220设于透明基片100的承载面110上,且包裹住每个导光膜300和第一减光层210。
其中,每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光膜300之间限定出光通道,导光膜30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220,第二减光层220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减光层210。
在实际使用时,发光源20设于透明基片100背离第二减光层220的一侧,外界的环境光射向第二减光层220的表面。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导光膜30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220,这为该发光源20的光线从光通道全反射出射提供了条件。
换言之,两个导光膜300之间限定出光通道,且导光膜30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220的设计,这样可以避免该光线折射进入第二减光层220造成光强损耗,提高光萃取率。
而第二减光层220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减光层210,宏观上能够表现出等效的渐变折射率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10的反射总量,有效提升防眩光效果。
综上所述,一方面两个导光膜300之间限定出光通道,且导光膜30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220的设计,可以避免该光线折射进入第二减光层220造成光强损耗,从而提高光萃取率,提高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另一方面第二减光层220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减光层210,宏观上能够表现出等效的渐变折射率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10的反射总量,有效提升防眩光效果,改善显示效果。
在实际执行中,可以在每个第一减光层210内均匀设置第一弥散颗粒,在第二减光层220正对于第一减光层210的区域内均匀设置第二弥散颗粒,若干第一弥散颗粒在第一减光层210内的平均折射率大于若干第二弥散颗粒在第二减光层220内的平均折射率(未图示)。
基于反射光的干涉原理,光线入射到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第二弥散颗粒和第一弥散颗粒的表面会发生干涉相消,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环境光的反射率,从而提升光学膜片10的减反射效果,进而提升显示画面质量。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减光层210内设有吸光层400,吸光层400的高度高于第一减光层210的高度,且吸光层400高于第一减光层210高度的部分与第二减光层220的上表面相抵。
其中,每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光膜300和吸光层400高于第一减光层210高度的部分共同限定出光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吸光层400结构细微,人体肉眼无法察觉,因此,其不会影响视觉感受,不会在视觉前一道一道的细纹,在实际执行中,该吸光层400可以采用黑色TPU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当环境光从斜下方射进第二减光层220时,会被间隔设置的吸光层400遮挡并吸收掉,从而进一步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10的反射总量,提升防眩光效果。
另外,该吸光层400也分将相邻的两个光通道分隔开,避免相邻的两个光通道出现串光的问题,这能提高光学膜片10在显示画面的对比度。
如图3所示,在实际执行中,吸光层400高于第一减光层210高度的部分处于第一减光层210的中心。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减光层220的上表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凸面221和第二凹面222。
第二凸面221与第二凹面222交错设置,第二凸面221朝与透明基片100垂直的方向凸设,第二凹面222朝与透明基片100垂直的方向凹设,第二凹面222处于所对应的光通道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凸面221朝与透明基片100垂直的方向凸设,可以增加吸光层400高于第一减光层210部分的高度,从而最大化吸光层400的吸光面积,提高抗环境光性能。
而第二凹面222朝与透明基片100垂直的方向凹设,并与第二凸面221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增加环境光在第二凸面221和第二凹面222的漫反射,提升防眩光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减光层210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凸面211。
第一凸面211朝与透明基片100垂直的方向凸设,且第一凸面211与第二凸面221对应。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面211有助于降低因环境光引起的反射和眩光。
如图4所示,光学膜片10用于配合发光源20使用,为了实现更好的安装发光源20,光学膜片10可以为如下至少一种结构形式:
其一:透明基片10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发光源20,且相互间隔开,每个第一容置槽正对于光通道。
其二:透明基片10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发光源20,且相互间隔开,第二减光层220靠近透明基片10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容置槽120,第二容置槽120与第一容置槽正对,且第二容置槽120与第一容置槽用于共同容纳发光源20。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容置槽直接对准光通道,可以实现更直接的照明效果,提高光线利用率,确保光线均匀分布在显示区域。
通过将发光源20安装在在与光通道对应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中,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光线的传播路径和分布,从而提高显示质量,同时也便于来的维护和更换工作。
当然,发光源20不安装于与光通道对应的容置槽中,而是只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对应的设置方式也应当被允许。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置槽120的顶部安装有滤光片500,滤光片500用于滤除与发光源20出射光线不同的环境光。
本实施例中,滤光片500能有效过滤掉与发光源20出射光线波长不同的环境光,减少与发光源20出射光线波长不同的环境光的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比度,改善视觉体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10和多个发光源20,每个发光源20与光学膜片10的光通道正对。
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学膜片10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610、步骤620以及步骤630。
步骤610、形成导光膜300在每个第一减光层210的侧壁面上。
本步骤中,导光膜300可以通过涂覆、喷涂或者精密打印技术在第一减光层210的侧壁面上形成。
该导光膜300应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如透明度高、折射率适中,以确保有效的光导引。
步骤620、将每个第一减光层210对应粘接于透明基片100的承载面110上,且多个第一减光层210间隔开分布。
本步骤中,粘接可以使用光学胶水或其他透明粘合剂进行,要确保粘接强度和长期的稳定性。
确保每个第一减光层210的位置准确,对齐与透明基片100的承载面110,该第一减光层210包括但不限于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PC(聚碳酸酯)。
步骤630、形成第二减光层220在透明基片100的承载面110上,第二减光层220包裹住每个导光膜300,且在每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光膜300之间限定出光通道。
本步骤中,第二减光层220可以通过涂层、成型或其他适宜的制造技术形成。
第二减光层220应选择能够有效包裹导光膜300并具有良好光学性质的材料,该第二减光层220包括但不限于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PC(聚碳酸酯)。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导光膜30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220,这为该发光源20的光线从光通道全反射出射提供了条件。
换言之,两个导光膜300之间限定出光通道,且导光膜30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220的设计,这样可以避免该光线折射进入第二减光层220造成光强损耗,提高光萃取率。
而第二减光层220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减光层210,宏观上能够表现出等效的渐变折射率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10的反射总量,有效提升防眩光效果。
综上所述,一方面两个导光膜300之间限定出光通道,且导光膜30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减光层220的设计,可以避免该光线折射进入第二减光层220造成光强损耗,从而提高光萃取率,提高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另一方面第二减光层220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减光层210,宏观上能够表现出等效的渐变折射率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10的反射总量,有效提升防眩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导光膜300在每个第一减光层210的侧壁面上之前,制作方法还包括:
形成通孔在第一减光层210的中心。
在通孔内制作吸光层400,且吸光层400的高度高于第一减光层210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当环境光从斜下方射进第二减光层220时,会被间隔设置的吸光层400遮挡并吸收掉,从而进一步降低环境光在光学膜片10的反射总量,提升防眩光效果。
另外,该吸光层400也分将相邻的两个光通道分隔开,避免相邻的两个光通道出现串光的问题,这能提高光学膜片10在显示画面的对比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基片(100),所述透明基片(100)具有承载面(110);
多个第一减光层(210),多个所述第一减光层(210)间隔设于所述透明基片(100)的承载面(110)上,每个所述第一减光层(210)的侧壁面设有导光膜(300);
第二减光层(220),所述第二减光层(220)设于所述透明基片(100)的承载面(110)上,且包裹住每个所述导光膜(300)和所述第一减光层(210);
其中,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光膜(300)之间限定出光通道,所述光通道用于实现光的全反射传输,所述导光膜(30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减光层(220),所述第二减光层(22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减光层(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光层(210)内设有吸光层(400),所述吸光层(400)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减光层(210)的高度,且所述吸光层(400)高于所述第一减光层(210)高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减光层(220)的上表面相抵;
其中,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光膜(300)和所述吸光层(400)高于所述第一减光层(210)高度的部分共同限定出所述光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400)高于所述第一减光层(210)高度的部分处于所述第一减光层(210)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光层(220)的上表面包括:第二凸面(221)和第二凹面(222);
所述第二凸面(221)与所述第二凹面(222)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凸面(221)朝与所述透明基片(100)垂直的方向凸设,所述第二凹面(222)朝与所述透明基片(100)垂直的方向凹设,所述第二凹面(222)处于所对应的所述光通道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光层(210)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凸面(211);
所述第一凸面(211)朝与所述透明基片(100)垂直的方向凸设,且所述第一凸面(211)与所述第二凸面(221)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片(10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间隔开,且每个所述第一容置槽正对于所述光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减光层(220)靠近所述透明基片(10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容置槽(120),所述第二容置槽(120)与所述第一容置槽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120)的顶部安装有滤光片(500),所述滤光片(500)用于滤除与发光源(20)出射光线不同的环境光。
8.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和多个发光源(20);
每个所述发光源(20)与所述光学膜片的光通道正对。
9.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导光膜(300)在每个第一减光层(210)的侧壁面上;
将每个第一减光层(210)对应粘接于透明基片(100)的承载面(110)上,且多个所述第一减光层(210)间隔开分布;
形成第二减光层(220)在透明基片(100)的承载面(110)上,所述第二减光层(220)包裹住每个所述导光膜(300),且在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光膜(300)之间限定出光通道。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导光膜(300)在每个第一减光层(210)的侧壁面上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形成通孔在第一减光层(210)的中心;
在所述通孔内制作吸光层(400),且所述吸光层(400)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减光层(210)的高度。
CN202410507556.3A 2024-04-25 2024-04-25 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8151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07556.3A CN118151266A (zh) 2024-04-25 2024-04-25 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07556.3A CN118151266A (zh) 2024-04-25 2024-04-25 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1266A true CN118151266A (zh) 2024-06-07

Family

ID=91291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07556.3A Pending CN118151266A (zh) 2024-04-25 2024-04-25 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5126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7682B2 (en) Lighting member,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lighting member
US7758229B2 (en)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10302837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222165B1 (ko) 반사분광도광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광모듈과 액정모니터
CN110914746A (zh) 用于超薄直射式背光的光学透镜
JP7224460B2 (ja) 照明装置
CN102313174A (zh) 面光源装置
CN101655213A (zh) 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
CN111509105B (zh) 发光元件、发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
CN203849450U (zh) 一种导光板
CN102354014A (zh) 具支撑肋的导光板与使用其的显示模块
US20190204684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9613752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210373225A1 (en)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front light source module thereof
CN114280843A (zh) 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
CN101614370A (zh) 照明装置及采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13156707B (zh) 面光源装置和平板显示装置
KR2021000403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확산판
US20110292684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surface illuminan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706044A (zh) Led背光模块
CN112180497A (zh) 一种玻璃导光板与玻璃扩散板融合背光结构
CN208459732U (zh) 一种高效增亮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CN118151266A (zh) 一种防眩光的光学膜片、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4924344A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214375370U (zh) 一种玻璃导光板与玻璃扩散板融合背光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