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47173A - 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用途和疫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用途和疫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47173A
CN118147173A CN202410579280.XA CN202410579280A CN118147173A CN 118147173 A CN118147173 A CN 118147173A CN 202410579280 A CN202410579280 A CN 202410579280A CN 118147173 A CN118147173 A CN 118147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na
pedv
vaccine
protein
m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792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惠英
敖翔
朱家杭
王召阳
王诗倩
黄圣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8147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47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包括依次连接的5’UTR、S蛋白编码序列、3’UTR、poly A;所述S蛋白编码序列如SEQ ID NO.6或SEQ ID NO.1所示。疫苗有效性试验表明,本发明的PEDV‑S mR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发明通过实施SPF级Balb/c小鼠动物试验评价了PEDV‑S mRNA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最低以2μg mRNA疫苗剂量免疫两次(间隔三周),可诱导小鼠体内产生高水平的PEDV S蛋白特异性IgG抗体,且血清抗体对异源的G2a型PEDV毒株具有高水平的中和滴度。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mRNA的用途、疫苗。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用途和疫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用途和疫苗。
背景技术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猪肠道冠状病毒性疾病,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发病,新生仔猪发病后病情最为严重,主要症状为严重呕吐、腹泻、精神抑郁和食欲减退,最终因严重脱水和消瘦而死亡,发病仔猪的死亡率高达80%~100%。自从2010年以来,PEDV G2类群变异毒株广泛流行,其致病性和传播性均高于原有毒株,使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PED的病原,属于冠状病毒科、α冠状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多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PEDV病毒颗粒中的结构蛋白包括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膜糖蛋白(Membrane glycoprotein,M)、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和核衣壳蛋白(Nucledocapsid protein,N)。S蛋白作为PEDV主要的表面蛋白,负责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并介导病毒的进入,能够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是疫苗开发的重要靶点。
目前尚没有治疗PEDV感染发病猪群的特效药物,接种PED疫苗是防控PED传播流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养殖场中广泛使用PED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接种免疫,两种疫苗对于防控PED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PEDV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较低,通常需要多次接种以加强免疫效果;而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返强和产生新型重组毒株的风险。此外,PEDV毒株在流行过程中不断重组变异,可能导致传统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的关键抗原不相匹配,进而导致疫苗免疫保护效力下降。据研究,我国具有多个亚群的PEDV共存,推测毒株变异可能是导致传统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周期相对较长,难以满足快速应对新型毒株的要求。总体而言,目前常用的PED传统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不够理想,PED依然是对生猪养殖业危害最大的动物疫病之一,研发新型高效的PED疫苗,更好地支持PE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具有突出的优势:一是免疫效果良好,能够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是十分安全,其生产过程不涉及活病毒,其体内过程无逆转录和毒株返强风险;三是研发和生产迅速,mRNA疫苗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修改疫苗序列以应对新型病原,在应对新发突发疫情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现有技术:CN113274491A公开了一种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的RNA疫苗及其构建方法,该方案采用含有5’UTR、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S蛋白、终止密码子、3’UTR以及polyA核酸的序列合成RNA疫苗。该案采用的原始S蛋白的编码序列制备mRNA;在本案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于编码PEDV S蛋白的mRNA疫苗,如果不对S蛋白编码序列进行脯氨酸突变和密码子优化,其表达量、稳定性等均不够理想。
本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针对S蛋白氨基酸序列和编码蛋白的mRNA疫苗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设计和优化,得到性能更为优异的PEDV mRNA疫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本发明选取PEDV的S蛋白作为抗原,设计构建了PEDV-S基因mRNA疫苗。本发明以GenBank数据库中G2b型PEDV CH/GDYJ/03/2021毒株的S基因序列(GenBank:MZ161075.1)为基础,对S蛋白引入了两个脯氨酸突变(I1076P、L1077P),对S蛋白基因编码序列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并在序列前端添加了T7启动子、5’端非翻译区(5’UTR)和Kozak序列,后端添加了3’端非翻译区(3’UTR)和多聚腺苷酸尾(Poly A)序列,构成了mRNA疫苗模板DNA序列。将该序列连接在质粒载体上构成了重组质粒pUC57-PEDV-S。将该重组质粒进行酶切线性化后,以共转录方式转录获得mRNA,并用LNP(Lipid nanoparticle)包装技术包装,制成了猪流行性腹泻mRNA疫苗。
疫苗有效性试验表明,本发明的PEDV-S mR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发明通过实施SPF级Balb/c小鼠动物试验评价了PEDV-S mRNA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最低以2μg mRNA疫苗剂量免疫两次(间隔三周),可诱导小鼠体内产生高水平的PEDV S蛋白特异性IgG抗体,且血清抗体对异源的G2a型PEDV毒株具有高水平的中和滴度。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mRNA的用途、疫苗。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包括依次连接的5’UTR、S蛋白编码序列、3’UTR、poly A;
所述S蛋白编码序列如SEQ ID NO.6或SEQ ID NO.1所示;
或,
所述S蛋白编码序列与SEQ ID NO.6或SEQ ID NO.1的同源性达到90-100%。
在上述的mRNA中,所述mRNA的序列如SEQ ID NO.3或SEQ ID NO.5所示。
采用如上所述的mRNA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疫苗的用途。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疫苗,含有如上所述的mRNA以及脂质体,所述mRNA包裹在脂质体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mRNA疫苗设计方面
本研究以PEDV的S蛋白作为靶抗原,选用的S蛋白源自中国近年流行的G2b亚群的PEDV毒株,与当前流行毒株的匹配性较高;结合结构生物学研究,将第1076位的异亮氨酸和第1077位的亮氨酸均突变为脯氨酸,使S蛋白能够稳定在融合前构象并进一步提升了蛋白表达量。通过搭配使用特定的5’ UTR、3’ UTR和Poly A序列,并对S蛋白进行密码子优化设计,所构建的mRNA疫苗序列能够支持mRNA疫苗在细胞中实现高效表达,并实现良好的动物免疫效果。
(2)mRNA疫苗生产方面
本发明采用较为便捷的共转录方法,基于线性化的模板质粒转录生产mRNA,使用成熟的LNP包装工艺制备mRNA-LNP疫苗,保障了mRNA疫苗的质量和递送效率。该疫苗的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活病毒繁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疫苗,本发明的mRNA疫苗能够有效缩短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周期,为防控各种PEDV毒株所导致的暴发流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3)mRNA疫苗效果方面
本发明的mRNA疫苗能有效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小鼠免疫试验表明,接种该mRNA疫苗的小鼠产生了针对PEDV-S蛋白的高水平IgG抗体,该抗体针对异源的PEDV G2a亚群毒株具有高滴度的中和活性,表明该疫苗具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保护能力;该mRNA疫苗还能同时有效提高小鼠IFN-γ和IL-4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安全性试验表明,该mRNA疫苗在合理的接种剂量下对小鼠具有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中重组质粒pUC57-PEDV-S-A的质粒图谱;
图1B为实施例1中重组质粒pUC57-PEDV-S-B的质粒图谱;
图2为实施例2中重组质粒线性化酶切产物的电泳鉴定图;
图3A为实施例2中转录加帽后mRNA的电泳鉴定图;
图3B为实施例2中表达的S抗原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图4为实施例3中LNP-mRNA粒径分析结果;
图5为实施例4中表达的S抗原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图6A为实施例5中SPF小鼠免疫后21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图6B为实施例5中SPF小鼠免疫后35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图6C为实施例5中SPF小鼠免疫后21天和35天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对比结果;
图7为实施例5中SPF小鼠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图8A实施例5中SPF小鼠免疫后细胞因子(γ干扰素)水平结果;
图8B实施例5中SPF小鼠免疫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水平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mRNA疫苗模板质粒的构建
猪流行性腹泻mRNA疫苗模板序列包含以下元件:T7启动子、5’端非翻译区(5’UTR)、S抗原蛋白编码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和多聚腺苷酸(Poly A),Poly A尾结构下游连接有质粒线性化的酶切位点(BsaI)。将以上序列通过两端的EcoRI和HindⅢ酶切连接位点连接至pUC57克隆载体。
mRNA疫苗中的S蛋白编码序列以G2b型PEDV流行毒株的S基因序列(GenBank:MZ161075.1)为基础,对S蛋白引入两个脯氨酸突变(I1076P和L1077P),并在3’端加入6×His标签。对S蛋白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和进一步设计,替换掉序列中出现猪的稀有密码子;在规避EcoRI、HindIII、BsaI等特定酶切位点和不利基序的前提下,修改序列以适当提升第三位碱基是G或C的密码子的含量(GC3%),同时兼顾全序列GC分布的均衡性。本发明设计出PEDV-S-A、PEDV-S-B两条S蛋白编码序列,作为PEDV mRNA疫苗中的S抗原蛋白编码序列。
mRNA疫苗的DNA模板序列和重组质粒pUC57-PEDV-S-A(质粒图谱如图1A所示)和pUC57-PEDV-S-B(质粒图谱如图1B所示)委托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和构建。对该质粒的转化子菌株进行扩增培养,使用无内毒素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Cat.#DP103-03)提取质粒,使用NanoPhotometer®N50 超微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质粒浓度和纯度,合格后-20℃保存备用。
PEDV-S-A mRNA疫苗的模板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PEDV-S-A mRNA疫苗转录后对应的mRNA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PEDV-S-B mRNA疫苗的模板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PEDV-S-B mRNA疫苗转录后对应的mRNA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PEDV-S-A和PEDV-S-B模板序列所包含的T7启动子序列为:
TAATACGACTCACTATAAG。
PEDV-S-A和PEDV-S-B模板序列所包含的5’UTR序列为:
AGGAAATAAGAGAGAAAAGAAGAGTAAGAAGAAATATAAGAGCCACCGCTAGCCTCGAGGCCACC。
PEDV-S-A和PEDV-S-B模板序列所包含的3’UTR序列为:
CTGGTACTGCATGCACGCAATGCTAGCTGCCCCTTTCCCGTCCTGGGTACCCCGAGTCTCCCCCGACCTCGGGTCCCAGGTATGCTCCCACCTCCACCTGCCCCACTCACCACCTCTGCTAGTTCCAGACACCTCCCAAGCACGCAGCAATGCAGCTCAAAACGCTTAGCCTAGCCACACCCCCACGGGAAACAGCAGTGATTAACCTTTAGCAATAAACGAAAGTTTAACTAAGCTATACTAACCCCAGGGTTGGTCAATTTCGTGCCAGCCACACC。
poly A序列为50-150A,优选为100A,PEDV-S-A和PEDV-S-B模板序列所包含的polyA序列为: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优化后的PEDV S蛋白mRNA编码序列PEDV-S-A如SEQ ID NO.6所示;
优化后的PEDV S蛋白mRNA编码序列PEDV-S-B如SEQ ID NO.1所示;
优化后的PEDV-S-A和PEDV-S-B的S蛋白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实施例2 mRNA的体外转录
1.质粒pUC57-PEDV-S的酶切线性化
将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质粒用FastDigestBsaI(IIs型,Thermo Scientific,FD029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酶切,反应体系如表1:
表1 线性化酶切反应体系
组分 用量
目的基因质粒 5 μg
10×Digestion Buffer Ⅱ 5 µL
FastDigestBsaI酶 5 µL
RNAase-free ddH2O 补充至50 µL
总体积 50 µL
将酶切体系混匀后瞬时离心,37℃反应30 min,再65℃反应5 min以灭活内切酶。用1%核酸凝胶以150 V电泳20 min鉴定质粒酶切效果。
结果如图2所示,目的条带约7000 bp,与预期大小一致。
使用胶回收试剂盒(E.Z.N.A.® Gel Extraction Kit,购自OMEGA BIO-TEK)回收经酶切线性化的质粒,使用NanoPhotometer®N50 超微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质粒浓度和纯度,合格后-20℃保存备用。
2.mRNA的转录
使用mRNA转录试剂盒(诺唯赞,T7 High Yield RNA Transcription Kit(N¹-Me-Pseudo UTP)),以线性化质粒为模板,按照产品说明书转录mRNA,体外转录反应体系如表2。
将除T7 RNA Polymerase Mix外的组分和GAG帽类似物Cap101(购自沧州威克欣生化科技有限公司,Lot: 230222A)振荡混匀,短暂离心收集于管底后,加入T7 RNAPolymerase Mix,用移液器轻轻混匀各组分,再次短暂离心后37℃孵育4 h。反应结束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2 μL DNase I,37℃孵育30 min以消化体系中的DNA模板。
表2 体外转录反应体系
组分 用量
10×Transcription Buffer 2 µL
N1-Me-Pseudo UTP Solution(100mM) 2 µL
ATP Solution(100mM) 2 µL
CTP Solution(100mM) 2 µL
GTP Solution(100mM) 2 µL
Cap-101(100mM) 2 µL
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1U/µL) 0.4 µL
T7 RNA Polymerase Mix 2 µL
线性化模板 1 μg
RNAase-free ddH2O 补充至20 µL
总体积 20 µL
3.mRNA的纯化与鉴定
使用氯化锂纯化法纯化mRNA产物,具体步骤如下:取30 μL DEPC水加入上述转录体系中,然后加入22.7 μL 8M LiCl(DNase/RNase free)将LiCl调节至工作浓度2.5 M,并将体系置于-20℃孵育30 min。之后将体系内液体转移至1.5 mL EP管,15,000×g离心10min后弃去上清,加入1 mL 70%的乙醇溶液,上下颠倒数次以洗涤RNA团块,随后15,000×g离心10 min。重复上述洗涤步骤。根据所得RNA团块的大小,加入适量体积的DEPC水,室温孵育5 min以充分溶解RNA,然后用移液器吹打数次得到mRNA溶液。最后使用NanoPhotometer®N50 超微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mRNA浓度和纯度,合格后-80℃保存备用。
将纯化后的mRNA与2×RNA上样缓冲液1:1混匀,随后将混合液用70 ℃金属浴热变性10 min,再冰浴5 min。使用变性RNA核酸凝胶电泳(180 V,10 min)验证mRNA产物,结果如图3A所示,目的mRNA大小约为4000 bases,与预期相符。
通过体外细胞转染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验证纯化得到的PEDV-S-A和PEDV-S-B mRNA产物是否能在细胞内有效表达PEDV S蛋白。
1. mRNA的细胞转染和制样
转染前至少12 h,取生长状况良好的HEK-293T细胞,加入胰酶分散后均匀铺在12孔板内,置于37℃ CO2培养箱中培养约12 h。在显微镜下检查细胞的增殖情况,以确保其密度在70%至90%之间。在转染前更换新鲜的DMEM培养基,并添加2%的胎牛血清以维持较好的细胞状态。
取1支1.5 mL无菌离心管,加入100 µL Opti-MEM培养基,再加入1 µg纯化的PEDV-S-A和PEDV-S-B mRNA产物并轻轻吹打混匀。在稀释的mRNA中加入2 µL mRNA Boost试剂并轻轻吹打混匀,再加入2 µL TransIT-mRNA试剂,轻弹管壁混匀,室温静置孵育2-5 min以形成复合物,即包有脂质体的PEDV-S-A和PEDV-S-B mRNA。将混合液逐滴加入12孔板的细胞中,留1孔不加作为阴性对照。轻晃孔板混匀液体,继续置于37℃ CO2培养箱中培养。
转染24 h后,弃去12孔板中的细胞上清液,用PBS缓冲液洗涤底层细胞一次,随后向孔中加入细胞裂解液(RIPA裂解液+1%蛋白酶抑制剂,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冰上裂解细胞1 h。随后收集裂解后的细胞,在4℃条件下以12,000 rpm离心15 min,取上清液按1/4比例加入5×SDS蛋白电泳上样缓冲液,混匀后室温放置10 min。
2. Western blot鉴定mRNA-LNP表达S蛋白
首先使用10%的SDS-PAGE胶对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条件为恒压80 V电泳30 min,随后恒压120V电泳60 min。电泳完成后将蛋白转膜至PVDF膜,条件为恒流250 mA转膜90 min。转膜后用5%脱脂奶粉4℃过夜封闭PVDF膜,之后用PBS缓冲液洗膜3次,每次5min。加入用PBS缓冲液稀释10000倍的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购自亚科因(abbkine)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室温孵育1 h。之后用PBST缓冲液洗膜3次,每次10 min。加入20000倍稀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室温孵育1 h。之后用PBST缓冲液洗膜3次,每次10 min。最后用PBS洗涤1次,并使用SuperKineTM增强型ECL发光液(购自亚科因(abbkine)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照说明书进行ECL发光操作。
结果如图3B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了PEDV-S-A mRNA和PEDV-S-B mRNA的试验组中均出现了约180 kDa的明显的条带,与预期一致。在转染与鉴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PEDV-S-B mRNA的条带更深,结果表明PEDV-S-B mRNA在细胞内的表达量较高,推测该mRNA序列可能在二级结构、胞内半衰期、翻译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选用PEDV-S-B mRNA进行后续的mRNA-LNP疫苗包封以及动物试验。
实施例3 mRNA-LNP疫苗的制备
对于实施例2中所获得的mRNA,使用LNP包装技术进行包装,制备mRNA脂质体纳米颗粒疫苗。将各脂质组分按阳离子脂质:DSPC:胆固醇:DMG-2000=50:10:38.5:1.5的比例溶于无水乙醇,将mRNA溶于50 mM的醋酸缓冲液(pH5.0),随后将醇相和水相按1:3的比例用微流控系统进行混合包裹,获得制剂后用Tris等缓冲液稀释,并进行透析换液和超滤浓缩,将所得制剂加入蔗糖保护液后,用0.22 μm滤膜过滤除菌,得到mRNA疫苗LNP制剂,置于-80℃保存备用。
使用动态光散射法检测mRNA疫苗LNP制剂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使用电泳光散射法测量LNP制剂的Zeta电位,使用荧光染色法检测LNP制剂中mRNA的包封率。结果如图4所示,制剂的粒径均值为76.0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2;其Zeta电位为-3.7 mv,包封率约为96.8%。
实施例4 S蛋白的表达验证
通过体外细胞转染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验证PEDV-S-B mRNA疫苗LNP制剂是否能在细胞内有效表达PEDV-S蛋白。
1.mRNA制剂的细胞转染和制样
将实施例3所得的mRNA疫苗制剂转染HEK-293T细胞以验证能否表达S蛋白。在转染前至少12 h,用胰酶消化生长状况良好的HEK-293T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待HEK-293T细胞生长至80-90%时进行转染。转染前将培养基更换为新的含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向6孔板中的HEK-293T细胞中每孔加入2.5 µg或5 µg mRNA疫苗制剂,直接进行转染。
转染24 h后,弃去6孔板中的细胞上清液,用PBS缓冲液洗涤底层细胞一次,随后向孔中加入细胞裂解液(RIPA裂解液+1%蛋白酶抑制剂,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冰上裂解细胞1 h。随后收集裂解后的细胞,在4℃条件下以12,000 rpm离心15 min,取上清液按1/4比例加入5×SDS蛋白电泳上样缓冲液,混匀后室温放置10 min。
2.Western blot鉴定mRNA-LNP表达S蛋白PEDV-S-A
首先使用10%的SDS-PAGE胶对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条件为恒压80 V电泳30 min,随后恒压120V电泳60 min。电泳完成后将蛋白转膜至PVDF膜,条件为恒流250 mA转膜90 min。转膜后用5%脱脂奶粉4℃过夜封闭PVDF膜,之后用PBS缓冲液洗膜3次,每次5min。加入用PBS缓冲液稀释10000倍的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购自亚科因(abbkine)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室温孵育1 h。之后用PBST缓冲液洗膜3次,每次10 min。加入20000倍稀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室温孵育1 h。之后用PBST缓冲液洗膜3次,每次10 min。最后用PBS洗涤1次,并使用SuperKineTM增强型ECL发光液(购自亚科因(abbkine)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照说明书进行ECL发光操作。
结果如图5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2.5 μg和5 μg PEDV-S mRNA疫苗制剂后,细胞成功表达出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在180 kDa附近出现明显条带,表明本发明制备的mRNA疫苗可以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出PEDV的S蛋白。
实施例5 mRNA疫苗的有效性试验
1.试验分组与免疫
为验证PEDV-S-B mRNA疫苗的免疫效果,实施了SPF级Balb/c小鼠动物试验。将36只6周龄的Balb/c雌鼠随机分为4组。第1组的8只小鼠接种2 μg PEDV-S-B mRNA疫苗,第2组的8只小鼠接种10 μg PEDV-S-B mRNA疫苗,第3组的10只小鼠接种20 μg PEDV-S-B mRNA疫苗,第4组的10只小鼠接种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所有分组首次免疫3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
2.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
通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间接ELISA 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深圳真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经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IgG抗体进行检测。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和第35天,经小鼠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并制备血清。参考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对血清稀释至合适浓度并加入对应ELISA板中,依次加入酶联标记物和显色液,显色终止后使用酶标仪读取450 nm处的吸光度,同时记录630 nm处的吸光度作为参比波长。检测结果如图6A、图6B、图6C所示,结果表明PEDV-S-B mRNA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小鼠产生了高水平体液免疫反应,免疫20 μgPEDV-S-B mRNA疫苗的小鼠血清S蛋白特异性IgG抗体的OD450nm最高,且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现剂量依赖性升高。加强免疫后IgG抗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免疫剂量组与PBS组相比,IgG抗体的OD450nm差异均极显著(p<0.001)。
3.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检测
通过中和试验,分析小鼠初次免疫mRNA疫苗后第35天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培养实验室保存G2a型PEDV毒株并制备病毒液,将病毒液与等体积的不同稀释度的小鼠血清在37℃中和作用1 h后,加入至Vero细胞中,逐日观察Vero细胞病变情况直至稳定,观察4 ~ 5天并统计数据。在对照试验有效的前提下,如病毒与血清混合液接种Vero细胞未出现细胞病变,则表示该稀释度的血清具有中和病毒能力。使用Reed-Muench方法计算各组小鼠待测抗体的中和效价,结果如图7所示,免疫20 μg PEDV-S-B mRNA疫苗的小鼠针对G2a型PEDV的中和效价最高,达到1:322(8.33log2),最低2 μg免疫两次的异源中和抗体水平为1:58(5.86log2);表明PEDV-S mRNA疫苗可诱导高水平的体液免疫。
4.淋巴细胞因子的检测
通过qPCR方法,分析小鼠初次免疫mRNA疫苗后第35天的细胞免疫反应。随机处死免疫10 μg PEDV-S-B mRNA剂量疫苗组和PBS缓冲液对照组的小鼠各3只,使用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液试剂盒(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调整脾脏淋巴细胞密度至2×106/mL,然后将细胞接种至6孔板。在37℃、5% CO2条件下培养细胞2 h后,加入本实验室自制的PEDV GD-C灭活病毒液以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在37℃、5% CO2条件下继续培养6 h后收集细胞。使用RNAfast200总RNA极速抽提试剂盒(购自上海飞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总RNA,并将RNA样品使用Hiscript III RT SuperMix forqPCR(+gDNA wiper)(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反转录成cDNA,使用ChamQUniversal SYBR qPCR Master Mix(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试验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4的基因表达水平,以细胞中GAPDH基因为内参,每组设3个重复,以2-△△Ct的方法对qPCR结果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如图8A和图8B所示,10 μg PEDV-S-B mRNA疫苗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IFN-γ mRNA表达量的是PBS组的1.57倍;10 μg PEDV-S-B mRNA疫苗组IL-4 mRNA表达量的是PBS组的1.40倍,表明免疫mRNA疫苗有效激活了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
上述各项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表达PEDV-S蛋白的mRNA疫苗免疫小鼠后,可以有效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诱导产生的高水平中和抗体对异源G2a PEDV毒株具有高水平的中和滴度。
实施例6 mRNA疫苗的安全性试验
为评价PEDV-S-B mRNA疫苗的安全性,实施了SPF级Balb/c小鼠动物试验。将36只6周龄Balb/c雌鼠随机分为4组,向小鼠后肢肌肉注射接种mRNA疫苗。第1组的8只小鼠接种2μg PEDV-S-B mRNA疫苗(低剂量组),第2组的8只小鼠接种10 μg PEDV-S-B mRNA疫苗(中剂量组),第3组的10只小鼠接种20 μg PEDV-S-B mRNA疫苗(高剂量组),第4组的10只小鼠接种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所有分组首次免疫3周后以相同剂量进行加强免疫。免疫后24h检查小鼠注射部位变化,每日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和食欲等行为表现。
初次免疫24 h后,观察小鼠腿部注射部位无异样,与PBS组相同。初次免疫后以20μg高剂量组小鼠竖毛较明显,且小鼠竖毛程度与mRNA疫苗剂量呈正相关,但竖毛情况在免疫48 h后消失,小鼠恢复正常。加强免疫后,各组小鼠竖毛情况与初免时类似。
PEDV-S-B mRNA疫苗的安全性试验表明,高剂量的PEDV-S-B mRNA-LNP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鼠的生长,但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小鼠不良影响微小且能快速恢复。
结果分析:
1.通过对PEDV-S-A、PEDV-S-B两条S蛋白的密码子优化措施来看,在密码子优化策略一致、优化具体结果不同的情况下,两条mRNA转录序列在转染细胞后的蛋白表达水平方面存在差异;说明制备合适的PEDV-S mRNA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需要反复试验才能得到在胞内半衰期、翻译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的mRNA。
2.如不考虑ELISA试验材料方法差异,仅从ELISA抗体水平数据来看,CN113274491A的图3展示了其IgG抗体的OD450nm水平为0.8左右,其表2记载的中和抗体为1:320-1:480(其图4中和抗体约为1:104-1:181);根据本发明试验数据,在血清稀释20000倍(常规为稀释500倍即可)时,抗体OD450nm达到2-2.5,才能支撑中和抗体数据达到1:64-1:512。
所以从抗体水平来说,本发明的抗体水平明显优于现有技术。
3.本案采用的是异源攻毒(攻毒为PEDV G2a,疫苗源为PEDV G2b),其抗体水平达到非常优异的水平,可以预期,如果本案采用同源攻毒,其抗体水平会更高。
4.疫苗有效性试验表明,本发明的PEDV-S mR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发明通过实施SPF级Balb/c小鼠动物试验评价了PEDV-S mRNA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最低以2 μg mRNA疫苗剂量免疫两次(间隔三周),可诱导小鼠体内产生高水平的PEDV S蛋白特异性IgG抗体,且血清抗体对异源的G2a型PEDV毒株具有高水平的中和滴度。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既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5’UTR、S蛋白编码序列、3’UTR、poly A;
所述S蛋白编码序列如SEQ ID NO.6或SEQ ID NO.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NA,其特征在于,所述mRNA的序列如SEQ ID NO.3或SEQ IDNO.5所示。
3.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RNA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疫苗的用途。
4.一种疫苗,其特征在于,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RNA以及脂质体,所述mRNA包裹在脂质体中。
CN202410579280.XA 2024-05-11 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用途和疫苗 Pending CN118147173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47173A true CN118147173A (zh) 2024-06-0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Qu et al. Circular RNA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and emerging variants
CN111218458B (zh) 编码SARS-CoV-2病毒抗原的mRNA和疫苗及疫苗的制备方法
US10653769B2 (en) iDNA vaccin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WO2023227124A1 (zh) 一种构建mRNA体外转录模板的骨架
CN110951699A (zh) 表达犬瘟热病毒结构蛋白的重组狂犬病病毒及其应用
CN114940999B (zh) 一种基于1083骨架的疫苗制备方法
CN116284272B (zh) 一种广谱抗牛科病毒性腹泻病毒的mRNA疫苗及其应用
CN116024237A (zh) 一种用于预防裂谷热的mRNA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18147173A (zh) 一种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用途和疫苗
CN113248576A (zh) 一种针对冠状病毒的核酸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A2431938A1 (en) A novel vaccine formulation consisting of dna vaccine inactivated virus
CN116904489B (zh) 一种鸭坦布苏病毒核酸疫苗及应用
CN116024269B (zh) 一种冠状病毒假病毒颗粒的制备方法
RU2578160C1 (ru) Иммуно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е сред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для индукции специфического иммунитета против вируса эбола (варианты)
CN114591406B (zh)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重组vp2蛋白及其在疫苗中的用途
US20230227844A1 (en) Cell-mediated sars-cov-2 vaccines, and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WO2022195900A1 (ja) 組換え麻疹ウイルス
US20230398200A1 (en) Modified chikungunya viruses and sindbis viruses and uses thereof
Li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a novel chimeric virus–like particle vaccine against virulent NDV and IBDV challenge
KR101560793B1 (ko) 비병원성 전염성낭병 변이 바이러스 및 이의 백신으로써의 용도
CN116676312A (zh) 一种编码A27L保护性抗体的mRNA及其应用
CN117070523A (zh) 一种编码A33R保护性抗体的mRNA及其应用
CN117257929A (zh) 狂犬病毒mRNA疫苗及其应用
CN116042656A (zh) 一种猴痘病毒mRNA疫苗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6685347A (zh) 编码嵌合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重组载体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