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9721A - 冷却液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液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9721A
CN118139721A CN202180103449.9A CN202180103449A CN118139721A CN 118139721 A CN118139721 A CN 118139721A CN 202180103449 A CN202180103449 A CN 202180103449A CN 118139721 A CN118139721 A CN 118139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ant
cooling liquid
region
pipe
trea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34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川原康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mg Mori Seij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mg Mori Seiji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mg Mori Seij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mg Mori Seij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39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9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冷却液处理装置具备:第1箱(31),其具有底部(32);和第1配管(71),其与底部(32)连接,排出冷却液。在底部(32)规定有周缘区域(210)和供第1配管(71)开口的中央区域(220)。冷却液处理装置还具备: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其以在周缘区域(210)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其设置于在俯视时隔着中央区域(220)而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相对的位置,以在周缘区域(210)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以及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其向如下方向喷出冷却液:在俯视时从周缘区域(210)朝向中央区域(220),并且,避开中央区域(220)中的第1配管(71)的开口部。

Description

冷却液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21448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积存含有油泥的冷却液的冷却液箱。在箱底面的中央部区域设置有筒状的整流壁,在该整流壁与箱的内周面之间划分设置有环状流路。在箱内设置有用于在环状流路中使冷却液呈回转流流动的两个喷出喷嘴。
另外,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2958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冷却液净化装置,该冷却液净化装置具备:水槽,其积存冷却液;吸入管,其位于水槽的中央部,抽吸冷却液;以及两个喷射用喷嘴,其朝向水槽的周壁喷出冷却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44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29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所公开这样,公知有机床等所使用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在这样的冷却液处理装置中,存在冷却液所含有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堆积在箱内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产生利用手工作业清扫箱内的需要,因此,冷却液处理装置的维护需要很大的劳力和时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液处理装置,该冷却液处理装置解决上述的问题,且可从箱内高效地排出油泥或切屑等异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具备:第1箱,其具有底部和从底部的周缘立起的侧部,第1箱能将冷却液积存在底部的上方的由侧部围着的位置;和第1配管,其与底部连接,从第1箱内排出冷却液。在底部规定有:周缘区域,其沿着底部的周缘环绕;和中央区域,其配置于周缘区域的内侧,第1配管在中央区域开口。冷却液处理装置具备:第1冷却液喷出部,其配置于周缘区域的上方,以在周缘区域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第2冷却液喷出部,其配置于周缘区域的上方,设置于在俯视时隔着中央区域而与第1冷却液喷出部相对的位置,以在周缘区域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以及第3冷却液喷出部,其配置于周缘区域的上方,向如下方向喷出冷却液:在俯视时从周缘区域朝向中央区域,并且,避开中央区域中的第1配管的开口部。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利用冷却液从第1冷却液喷出部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的喷出使底部的周缘区域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从而能够使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从周缘区域向该周缘区域的内侧的中央区域移动。而且,从第3冷却液喷出部向如下方向喷出冷却液:在俯视时从周缘区域朝向中央区域的方向,并且,避开中央区域中的第1配管的开口部,从而能够使堆积在中央区域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紊乱,使该油泥向第1配管的开口部汇集。由此,能够从第1箱经由第1配管高效地排出油泥或切屑等异物。
另外,优选的是,第3冷却液喷出部具有喷出冷却液的冷却液喷出口。冷却液喷出口在上下方向上在距侧部的下端部的距离小于距侧部的上端部的距离的位置处开口。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冷却液喷出口在更接近底部的位置处开口,因此,能够使堆积在底部的中央区域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更大的紊乱。
另外,优选的是,第3冷却液喷出部设置于向上方与底部分开的位置。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能够抑制在底部的周缘区域上形成的冷却液的回转流由第3冷却液喷出部阻断。
另外,优选的是,第3冷却液喷出部朝向斜下方向喷出冷却液。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从第3冷却液喷出部朝向底部喷出冷却液,因此,能够使堆积在底部的中央区域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更大的紊乱。
另外,优选的是,第3冷却液喷出部具有冷却液喷出口,该冷却液喷出口以水平方向上的开口长度比上下方向上的开口长度大的方式开口成扁平状,喷出冷却液。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可使从第3冷却液喷出部喷出的冷却液沿着底部的表面更平面状地流动,因此,能够使堆积在底部的中央区域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更大的紊乱。
另外,优选的是,在周缘区域中以第3冷却液喷出部为界而规定有:上游侧区域,在上游侧区域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靠近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方向流动;和下游侧区域,在下游侧区域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远离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方向流动。在俯视时,在设想了连结第3冷却液喷出部与中央区域中的第1配管的开口部的直线的情况下,第3冷却液喷出部向朝向中央区域的由直线和下游侧区域夹着的范围的方向喷出冷却液。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使底部的中央区域上产生沿着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向的冷却液流动,从而能够使堆积在中央区域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紊乱。
另外,优选的是,在周缘区域中以第3冷却液喷出部为界而规定有:上游侧区域,在上游侧区域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靠近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方向流动;和下游侧区域,在下游侧区域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远离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方向流动。在俯视时,在设想了连结第3冷却液喷出部与中央区域中的第1配管的开口部的直线的情况下,第3冷却液喷出部向朝向中央区域的由直线和上游侧区域夹着的范围的方向喷出冷却液。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使底部的中央区域上产生相对于冷却液的回转流逆行的方向的冷却液流动,从而能够使堆积在底部的中央区域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紊乱。
另外,优选的是,冷却液处理装置还具备被供给冷却液的第2配管和第3配管。第1冷却液喷出部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与第2配管连接,第2冷却液喷出部与第3配管连接。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针对第1冷却液喷出部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一次性地供给冷却液,因此,能够将冷却液处理装置设为简易的结构。
另外,优选的是,冷却液处理装置还具备设置于经由第1配管从第1箱排出的冷却液的流路上的过滤器。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能够利用过滤器回收经由第1配管从第1箱排出来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
另外,优选的是,冷却液处理装置还具备:第2箱,其积存从机床主体排出的冷却液;和泵,其朝向第1冷却液喷出部、第2冷却液喷出部以及第3冷却液喷出部加压输送积存在第2箱的冷却液。
根据如此构成的冷却液处理装置,能够利用从积存从机床主体排出的冷却液的第2箱向第1箱的冷却液返回用的泵高效地排出油泥或切屑等异物。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从箱内高效地排出油泥或切屑等异物的冷却液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使用了图1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的机床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第1箱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第1箱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沿着图3中的双点划线V-V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的第1箱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冷却液喷出部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的第1冷却液喷出部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5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对相同或与其相当的构件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的系统图。图2是表示使用了图1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的机床的后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10用于机床100。机床100是通过使旋转的刀具与工件接触来进行工件加工的加工中心。机床100是利用由计算机进行的数值控制使工件加工用的各种动作自动化的NC(数控:Numerical Control)机床。
此外,使用本发明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的机床并不限于加工中心,既可以是通过使刀具与旋转的工件接触来进行工件加工的车床,也可以是具有车削功能和铣削功能的组合机床、或可进行工件的附加加工(AM(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加工)和工件的去除加工(SM(减材制造: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加工)的AM/SM混合机床。
机床100具有机床主体110和冷却液处理装置10。机床主体110进行工件的加工。
机床主体110具有:主体罩,其划分形成工件的加工区域120,并且,构成机床100的外观;刀具保持部(刀具主轴),其用于在加工区域120中保持刀具;以及工件保持部(工作台),其用于在加工区域120中保持工件。
冷却液处理装置10附设于机床主体110。冷却液处理装置10是用于处理机床主体110中的工件加工所使用的冷却液的装置。向冷却液处理装置10引导随着工件加工而从机床主体110排出来的冷却液,积存该冷却液。冷却液处理装置10使来自机床主体110的冷却液清洁并向机床主体110再次供给清洁的冷却液。
首先,对冷却液处理装置10的系统构成进行说明。冷却液处理装置10具有切屑输送机11。切屑输送机11将在加工区域120中随着工件加工而产生的切屑和冷却液向机床100的床身外排出。
切屑输送机11具有罩体19和输送装置(未图示)。罩体19构成切屑输送机11的外观。罩体19形成供输送装置配置的内部空间。在罩体19设置有切屑接收口13和切屑排出口16。
切屑输送机11还具有滚筒过滤器42。滚筒过滤器42收纳于罩体19。滚筒过滤器42设置于从切屑输送机11朝向随后出现的第2箱21的冷却液流动的路径上。
滚筒过滤器42具有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的圆筒形状。中心轴线101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滚筒过滤器42被支承为可在罩体19的内部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旋转。滚筒过滤器42通过被传递来自输送装置(未图示)的动力而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旋转驱动。
切屑输送机11以切屑接收口13在加工区域120的正下方开口的方式相对于机床主体110进行定位。在切屑排出口16的下方配置有用于回收切屑的切屑料斗。
从加工区域120排出来的切屑和冷却液经由切屑接收口13被接收到罩体19内。切屑由输送装置(未图示)朝向切屑排出口16输送,由切屑料斗回收。冷却液通过从滚筒过滤器42的外部进入该滚筒过滤器42的内部而被过滤。由滚筒过滤器42过滤而清洁的冷却液从滚筒过滤器42的内部向随后出现的第2箱21排出。
冷却液处理装置10还具有第1箱31和第2箱21。第1箱31和第2箱21由可积存冷却液的箱体构成。
切屑输送机11收纳于第2箱21。切屑输送机11设置于在俯视时与第2箱21重叠的位置。第1箱31以相对于切屑输送机11另外设置的形态设置。第1箱31设置于在俯视时不与切屑输送机11重叠的位置。
第2箱21具有底部22和侧部23。底部22配置于第2箱21的底。底部22例如在俯视时具有矩形形状。侧部23从底部22的周缘立起。侧部23的下端部与底部22连接。在位于底部22的上方的由侧部23围着的位置形成有可积存冷却液的积存空间20。
第2箱21具有箱高度Ha。箱高度Ha与侧部23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相对应。
图3是表示图1中的第1箱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图1中的第1箱的立体图。
参照图3和图4,第1箱31具有底部32和侧部33。底部32配置于第1箱31的底。作为代表性的例子,底部32在俯视时具有矩形形状。底部32与水平面平行地配置。侧部33从底部32的周缘立起。侧部33的下端部与底部32连接。在位于底部32的上方的由侧部33围着的位置形成有可积存冷却液的积存空间30。
第1箱31还具有顶部34。顶部34配置于第1箱31的顶。顶部34在上下方向上与底部32相对。顶部34以可相对于侧部33的上端部拆装的方式安装。顶部34构成封堵侧部33的上端开口部的盖体。
第1箱31具有箱高度Hb。箱高度Hb与侧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相对应。第1箱31的高度比第2箱21的高度高。箱高度Hb比箱高度Ha大(Hb>Ha)。
如图4所示,侧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Hb比连结俯视的情况的底部32的周缘上的离得最远的两点的直线的长度Bmax大(Hb>Bmax)。Bmax与在具有矩形形状的底部32中配置于对角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长度相对应。
侧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Hb也可以比连结俯视的情况的底部32的周缘上的离得最远的两点的直线的长度Bmax的1.2倍还大(Hb>1.2×Bmax)。侧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Hb既可以是连结俯视的情况的底部32的周缘上的离得最远的两点的直线的长度Bmax的2倍以下(Hb≤2×Bmax),也可以是1.5倍以下(Hb≤1.5×Bmax)。
底部32也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配置。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侧部33的上端部的高度一致的情况下,侧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Hb以底部32的最低的位置为基准而成为从该位置的底部32的周缘立起的侧部3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底部32的俯视时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形状,例如,既可以是除了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L字形状。用于决定长度Bmax的连结底部32的周缘上的离得最远的两点的直线也可以在底部32的周缘上的离得最远的两点之间通过在上下方向上没有投影到底部32的位置。
第1箱31的底部32的面积比第2箱21的底部22的面积小。第1箱31中的冷却液的容量比第2箱21中的冷却液的容量大。第1箱31中的冷却液的容量也可以是第2箱21中的冷却液的容量以下。
冷却液处理装置10还具有第1流路51、第2泵62、以及过滤器41。
第1流路51是冷却液流动的通路,由钢管或软管等配管构件构成。第1流路51与第1箱31连接。第1流路51在第1箱31与随后出现的分支部56之间延伸。第2泵62和过滤器41设置于第1流路51的路径上。第2泵62设置于第1流路51的比过滤器41靠冷却液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
第1流路51包括第1配管71。第1配管71与第1箱31连接。第1配管71与底部32连接。第1配管71相对于底部32的连接部71p在底部32中向积存空间30开口。第1配管71的连接部71p在底部32中呈圆形的开口部。第1配管71使第1箱31与第2泵62之间相连。第1配管71从第1箱31内(积存空间30)排出冷却液。
第1箱31以在底部32的下方形成空间37的方式构成。更具体而言,第1箱31还具有垫板36和多个柱部35。垫板36置于供冷却液处理装置10设置的工厂等的地面。柱部35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柱部35的上端部与底部32连接,柱部35的下端部与垫板36连接。多个柱部35以相互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空间37形成在底部32与垫板36之间。
第2泵62配置于空间37。第2泵62具有马达72、轴76、叶轮73、冷却液流入部74、以及冷却液流出部75。
马达72设置为第2泵62的动力源。马达72通过被供给电力而输出以假想上的中心轴线102为中心的旋转运动。叶轮73在中心轴线102的轴向上与马达72分开地设置。轴76在中心轴线102的轴线上延伸,在其两端处与马达72和叶轮73连接。轴76向叶轮73传递从马达72输出的旋转运动。叶轮73接受来自轴76的旋转运动的传递而以中心轴线102为中心旋转。
冷却液流入部74在第2泵62的中心轴线102的轴向上的端部处开口。在冷却液流入部74连接有第1配管71。冷却液流出部75在向该中心轴线102的半径方向外侧与中心轴线102分开的位置处开口。在冷却液流出部75连接有配管,该配管构成第1流路51,朝向过滤器41延伸。
第2泵62以轴76(中心轴线10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姿势配置于空间37。
过滤器41可去除在第1流路51流动的冷却液所含有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作为一个例子,过滤器41由利用离心力使冷却液和冷却液所含有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分离的旋风分离式过滤装置构成。过滤器41也可以以由第1箱31支承的形态设置。
随着第2泵62的驱动,在第1流路51形成冷却液的流动。在第1流路51流动的冷却液通过过滤器41,从而去除冷却液所含有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由此,经由第1流路51供给已清洁的冷却液。
冷却液处理装置10还具有第2流路52、冷却液喷出装置46、以及第1泵61。
第2流路52从第1流路51分支。来自第1流路51的冷却液向第2流路52流通。第2流路52是冷却液流动的通路,由钢管或软管等配管构件构成。第2流路52在分支部56处借助各种配管接头与第1流路51和随后论述的第3流路53连接。第2流路52在分支部56与冷却液喷出装置46之间延伸。
冷却液喷出装置46朝向工件的加工点喷出冷却液。冷却液喷出装置46设置于刀具主轴,是从保持到刀具主轴的刀具T的刀尖喷出冷却液的主轴通孔规格的冷却液喷出装置。
第1泵61设置于第2流路52的路径上。第1泵61朝向冷却液喷出装置46送出冷却液。
冷却液处理装置10还具有第3流路53、喷嘴部47、第4流路54、以及流量调整部66。
第3流路53从第1流路51分支。来自第1流路51的冷却液向第3流路53流通。第3流路53是冷却液流动的通路,由钢管或软管等配管构件构成。第3流路53在分支部56与喷嘴部47之间延伸。
喷嘴部47配置于具有圆筒形状的滚筒过滤器42的内部。喷嘴部47喷出从第3流路53供给的冷却液。喷嘴部47朝向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旋转的滚筒过滤器42喷出冷却液,从滚筒过滤器42去除油泥或切屑等异物。
第4流路54从第3流路53分支。第4流路54向第2箱21引导来自第3流路53的冷却液。第4流路54是冷却液流动的通路,由钢管或软管等配管构件构成。第4流路54在分支部57处借助各种配管接头与第3流路53连接。第4流路54在分支部57与第2箱21之间延伸。
流量调整部66设置于第4流路54的路径上。流量调整部66构成第4流路54中的冷却液流动的阻力。
流量调整部66由单向阀构成,该单向阀一边构成第4流路54中的冷却液流动的阻力,一边容许冷却液从分支部57朝向第2箱21流动,另外,限制冷却液从第2箱21朝向分支部57流动。流量调整部66并不限定于上述单向阀,例如,也可以由以在分支部57侧具有相对大的流路面积、在第2箱21侧具有相对小的流路面积的方式管路缩颈而成的节流部构成。
冷却液处理装置10还具有第5流路55和第3泵63。第5流路55在第2箱21与第1箱31之间延伸。第5流路55是冷却液流动的通路,由钢管或软管等配管构件构成。
第3泵63设置于第5流路55的路径上。第3泵63经由第5流路55从第2箱21朝向第1箱31送出冷却液。第3泵63设置于第2箱21。第3泵63是将积存到第2箱21的冷却液抽上来并朝向第1箱31送出的汲取泵。第3泵63设置于第5流路55的靠第2箱21侧的端部。
在这样的结构中,第2箱21、第5流路55、第1箱31、第1流路51、第3流路53以及第4流路54构成了按照所列举的顺序连接成环状的冷却液的循环路径。通过使第3泵63和第2泵62运转,冷却液在该循环路径中循环。在此期间内,冷却液通过过滤器41,从而能够使向第2箱21和第1箱31积存的冷却液清洁。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图1中的第1箱31的构造。图5是表示沿着图3中的双点划线V-V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的第1箱的剖视图。
参照图3和图5,第1箱31还具有引导部38。引导部38配置于第1箱31内的积存空间30。引导部38设置于底部32上。引导部38沿着俯视的情况的底部32的周缘延伸。引导部38沿着底部32的周缘引导随后论述的冷却液的回转流。
引导部38由竖立设置于底部32上的板材构成。引导部38在俯视的情况下一边弯曲一边延伸。引导部38在俯视的情况下呈从底部32的中央朝向周缘凸起的弯曲形状。引导部38在俯视的情况下设置于具有矩形形状的底部32的四角。引导部38在底部32的彼此相邻的角部之间分割开。
在底部32规定有周缘区域210和中央区域220。周缘区域210沿着底部32的周缘环绕。周缘区域210在底部32的周缘的周向上呈环状延伸。周缘区域210的周向与底部32的周缘的周向相对应。中央区域220配置于周缘区域210的内侧。第1配管71(连接部71p)在中央区域220开口。
在图5中示出有构成周缘区域210与中央区域220的边界的边界线200。周缘区域210规定在侧部33和引导部38与边界线200之间。周缘区域210一边将侧部33和引导部38与边界线200之间的长度(宽度)保持一定,一边呈环状延伸。中央区域220规定在由边界线200围成的范围。第1配管71(连接部71p)在中央区域220的中心位置处开口。第1配管71(连接部71p)也可以在偏离了中央区域220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处开口。
冷却液处理装置10还具有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
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配置于第1箱31内的积存空间30。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各冷却液喷出部由可喷出冷却液的配管构件构成。
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设置于向上方与底部32分开的位置。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配置于周缘区域210的上方。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向周缘区域210投影的位置。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以在周缘区域210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
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设置于向上方与底部32分开的位置。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配置于周缘区域210的上方。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向周缘区域210投影的位置。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以在周缘区域210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
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朝向沿着周缘区域210的周向的同一方向(图5中所示的俯视时是顺时针方向)喷出冷却液。
利用冷却液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的喷出而在周缘区域210上形成有冷却液向沿着周缘区域210的周向的一方向(图5中所示的俯视时是顺时针方向)回转的回转流。
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设置于在俯视时隔着中央区域220而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相对的位置。中央区域220在俯视时位于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与第2冷却液喷出口171之间。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设置于在周缘区域210的周向上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分开的位置。
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各冷却液喷出部设置于在水平方向上与引导部38相对的位置。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各冷却液喷出部也可以设置于在水平方向上与侧部33相对的位置。
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分别具有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和第2冷却液喷出口171。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和第2冷却液喷出口171各冷却液喷出口由可喷出冷却液的开口部构成。
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和第2冷却液喷出口171各冷却液喷出口朝向周缘区域210的周向开口。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和第2冷却液喷出口171朝向沿着周缘区域210的周向的同一方向(图5中所示的俯视时是顺时针方向)开口。
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和第2冷却液喷出口171在同一高度处开口。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和第2冷却液喷出口171各冷却液喷出口在上下方向上在距侧部33的下端部33t的距离小于距侧部33的上端部33s的距离的位置处开口。
图6是表示第1冷却液喷出部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的第1冷却液喷出部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剖视图。
参照图3、图5、图6以及图7,冷却液处理装置10还具有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
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配置于第1箱31内的积存空间30。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由可喷出冷却液的配管构件构成。
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设置于向上方与底部32分开的位置。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配置于周缘区域210的上方。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向周缘区域210投影的位置。
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向如下方向喷出冷却液:在俯视时从周缘区域210朝向中央区域220,并且,避开中央区域220中的第1配管71(连接部71p)的开口部。
在图5中示出有将随后论述的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沿冷却液从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喷出的喷出方向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280。投影区域280首先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向周缘区域210投影的位置,接着,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向中央区域220投影的位置。投影区域280通过在上下方向上未向第1配管71(连接部71p)的开口部投影的位置。
如图5所示,在周缘区域210中,以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为界而规定有:上游侧区域210j,在该上游侧区域210j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靠近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的方向流动;和下游侧区域210k,在该下游侧区域210k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远离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的方向流动。在上游侧区域210j中,冷却液从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朝向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流动。在下游侧区域210k中,冷却液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朝向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流动。
在俯视时,设想了连结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和中央区域220中的第1配管71(连接部71p)的开口部的直线230。在该情况下,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向朝向中央区域220的由直线230和下游侧区域210k夹着的范围的方向喷出冷却液。投影区域280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向中央区域220的由直线230和下游侧区域210k夹着的范围投影的位置。
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具有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由可喷出冷却液的开口部构成。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朝向中央区域220开口。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朝向中央区域220的由直线230和下游侧区域210k夹着的范围开口。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冷却液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的喷出使底部32的周缘区域210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从而能够使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从周缘区域210向该周缘区域210的内侧的中央区域220移动。
此时,在用于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冷却液喷出由单一的冷却液喷出部进行了的情况下,产生将冷却液从该冷却液喷出部喷出的喷出量设定得较大的需要。由此,存在如下担心:上下方向的回转流与积存空间30中的冷却液流动叠加,堆积在底部32上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向积存空间30扩散。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冷却液喷出由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进行,因此,能够消除这样的担心。
冷却液的回转流的势头在中央区域220变弱,因此,可能产生油泥或切屑等异物残留在中央区域220的位于第1配管71的开口部的周围的部分的现象。相对于此,从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向在俯视时从周缘区域210朝向中央区域220的方向喷出冷却液,从而能够使中央区域220中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紊乱,使这些异物向第1配管71的开口部汇集。另外,冷却液从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的喷出位于避开中央区域220中的第1配管71的开口部的方向,因此,能够防止已汇集到第1配管71的开口部的异物再次扩散。
因而,能够利用冷却液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以及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的喷出从第1箱31经由第1配管71高效地排出油泥或切屑等异物。
另外,在从第1箱31排出的冷却液流动的第1流路51上设置有过滤器41。由此,能够利用过滤器41回收经由第1配管71从第1箱31排出来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另外,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设置于向上方与底部32分开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底部32的周缘区域210上形成的冷却液的回转流由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阻断。
如图6和图7所示,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朝向斜下方向喷出冷却液。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朝向斜下方向开口。根据这样的结构,从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朝向底部32喷出冷却液,因此,能够使堆积在底部32的中央区域220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更大的紊乱。
如图3所示,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在上下方向上在靠近侧部33的下端部33t而不是靠近侧部33的上端部33s的位置处开口。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与侧部33的下端部33t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Hb1比侧部33的上端部33s与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Hb2小(Hb1<Hb2)。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在更接近底部32的位置处开口,因此,能够利用冷却液从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的喷出使堆积在底部32的中央区域220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更大的紊乱。
如图6和图7所示,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以水平方向上的开口长度Da比上下方向上的开口长度Db大的方式开口成扁平状(Da>Db)。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呈横长的长圆形状的开口。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使从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喷出的冷却液沿着底部32的表面更平面状地流动,因此,能够使堆积在底部32的中央区域220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产生更大的紊乱。
冷却液处理装置10具有配管构件191。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在配管构件191中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一体地设置。
配管构件191具有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以及连接部192。连接部192由朝向上方开口的有底的筒体构成。在连接部192的内周面设置有用于连接随后论述的第2配管150的螺纹部。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由筒体构成,该筒体与连接部192连通,从连接部192的外周面朝向该连接部192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在从连接部192的外周面突出的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的顶端处开口。
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由筒体构成,该筒体与连接部192连通,从连接部192的外周面朝向该连接部192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设置于在连接部192的外周面的周向上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分开的位置。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在从连接部192的外周面突出的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的顶端处开口。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的开口面积比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的开口面积小。第3冷却液喷出口181的开口面积也可以是第1冷却液喷出口161的开口面积以上。
如图3和图5所示,冷却液处理装置10还具有第2配管150和第3配管140。向第2配管150和第3配管140供给冷却液。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与第2配管150连接。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与第3配管140连接。
经由第5流路55向第2配管150和第3配管140各配管供给来自第2箱21的冷却液。第2配管150和第3配管140各配管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进入第1箱31内的积存空间30。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配管构件191的连接部192)与第2配管150的下端部连接。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与第3配管140的下端部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经由第2配管150对第1冷却液喷出部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一次性地供给冷却液,因此,能够将冷却液处理装置10设为简易的结构。
此外,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也可以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分体地设置。
图1中的第3泵63使积存于第2箱21的冷却液经由第5流路55和第2配管150朝向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和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加压输送,经由第5流路55和第3配管140朝向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加压输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冷却液相对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以及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的供给利用从积存从机床主体110排出的冷却液的第2箱21向第1箱31的冷却液返回用的第3泵63,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油泥或切屑等异物。
图8是表示图5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参照图8,在本变形例中,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向朝向中央区域220的由直线230和上游侧区域210j夹着的范围的方向喷出冷却液。投影区域280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向中央区域220的由直线230和上游侧区域210j夹着的范围投影的位置。如本变形例所示,冷却液从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喷出的喷出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在底部32的中央区域220上形成的冷却液的回转流逆行的方向。
若对以上进行了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10的构造进行总结,则本实施方式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10具备:第1箱31,其具有底部32和从底部32的周缘立起的侧部33,可将冷却液积存在底部32的上方的由侧部33围着的位置;和第1配管71,其与底部32连接,从第1箱31内排出冷却液。在底部32规定有:周缘区域210,其沿着底部32的周缘环绕;和中央区域220,其配置于周缘区域210的内侧,第1配管71在该中央区域220开口。冷却液处理装置10还具备: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其配置于周缘区域210的上方,以在周缘区域210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第2冷却液喷出部170,其配置于周缘区域210的上方,设置于在俯视时隔着中央区域220而与第1冷却液喷出部160相对的位置,以在周缘区域210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以及第3冷却液喷出部180,其配置于周缘区域210的上方,向如下方向喷出冷却液:在俯视时从周缘区域210朝向中央区域220,并且,避开中央区域220中的第1配管71的开口部。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冷却液处理装置10,能够从第1箱31内高效地排出冷却液所含有的油泥或切屑等异物。
应该认为此次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点都是例示,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味和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适用于机床所使用的冷却液处理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冷却液处理装置;11、切屑输送机;13、切屑接收口;16、切屑排出口;19、罩体;20、30、积存空间;21、第2箱;22、32、底部;23、33、侧部;31、第1箱;33s、上端部;33t、下端部;34、顶部;35、柱部;36、垫板;37、空间;38、引导部;41、过滤器;42、滚筒过滤器;46、冷却液喷出装置;47、喷嘴部;51、第1流路;52、第2流路;53、第3流路;54、第4流路;55、第5流路;56、57、分支部;61、第1泵;62、第2泵;63、第3泵;66、流量调整部;71、第1配管;71p、192、连接部;72、马达;73、叶轮;74、冷却液流入部;75、冷却液流出部;76、轴;100、机床;101、102、中心轴线;110、机床主体;120、加工区域;140、第3配管;150、第2配管;160、第1冷却液喷出部;161、第1冷却液喷出口;170、第2冷却液喷出部;171、第2冷却液喷出口;180、第3冷却液喷出部;181、第3冷却液喷出口;191、配管构件;200、边界线;210、周缘区域;210j、上游侧区域;210k、下游侧区域;220、中央区域;230、直线;280、投影区域。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液处理装置,其具备:
第1箱,其具有底部和从所述底部的周缘立起的侧部,所述第1箱能将冷却液积存在所述底部的上方的由所述侧部围着的位置;和
第1配管,其与所述底部连接,从所述第1箱内排出冷却液,
在所述底部规定有:周缘区域,其沿着所述底部的周缘环绕;和中央区域,其配置于所述周缘区域的内侧,所述第1配管在所述中央区域开口,
所述冷却液处理装置还具备:
第1冷却液喷出部,其配置于所述周缘区域的上方,以在所述周缘区域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
第2冷却液喷出部,其配置于所述周缘区域的上方,设置于在俯视时隔着所述中央区域而与所述第1冷却液喷出部相对的位置,以在所述周缘区域上产生冷却液的回转流的方式喷出冷却液;以及
第3冷却液喷出部,其配置于所述周缘区域的上方,向如下方向喷出冷却液:在俯视时从所述周缘区域朝向所述中央区域,并且,避开所述中央区域中的所述第1配管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具有喷出冷却液的冷却液喷出口,
所述冷却液喷出口在上下方向上在距所述侧部的下端部的距离小于距所述侧部的上端部的距离的位置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设置于向上方与所述底部分开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朝向斜下方向喷出冷却液。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具有冷却液喷出口,所述冷却液喷出口以水平方向上的开口长度比上下方向上的开口长度大的方式开口成扁平状,喷出冷却液。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周缘区域中以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为界而规定有:上游侧区域,在所述上游侧区域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靠近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方向流动;和下游侧区域,在所述下游侧区域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远离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方向流动,
在俯视时,在设想了连结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与所述中央区域中的所述第1配管的开口部的直线的情况下,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向朝向所述中央区域的由所述直线和所述下游侧区域夹着的范围的方向喷出冷却液。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周缘区域中以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为界而规定有:上游侧区域,在所述上游侧区域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靠近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方向流动;和下游侧区域,在所述下游侧区域中,冷却液的回转流向远离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的方向流动,
在俯视时,在设想了连结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与所述中央区域中的所述第1配管的开口部的直线的情况下,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向朝向所述中央区域的由所述直线和所述上游侧区域夹着的范围的方向喷出冷却液。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液处理装置还具备被供给冷却液的第2配管和第3配管,
所述第1冷却液喷出部和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与所述第2配管连接,
所述第2冷却液喷出部与所述第3配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液处理装置还具备设置于经由所述第1配管从所述第1箱排出的冷却液的流路上的过滤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液处理装置还具备:
第2箱,其积存从机床主体排出的冷却液;和
泵,其朝向所述第1冷却液喷出部、所述第2冷却液喷出部以及所述第3冷却液喷出部加压输送积存在所述第2箱的冷却液。
CN202180103449.9A 2021-08-20 冷却液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8139721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9721A true CN118139721A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27814B2 (ja) ドライ研磨装置
JP6844970B2 (ja) 研磨装置
US10561970B2 (en) Filtration device
US20090250082A1 (en) Conveyor debris was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6454599B2 (ja) 研磨装置
EP1894671B1 (en) Apparatus of treating grinding water for processing periphery of eyeglass lens
JP2017094946A (ja)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
JP2010162613A (ja) チップ処理装置およびチップ処理方法
CN118139721A (zh) 冷却液处理装置
JP7068036B2 (ja) 気液分離機構
WO2023021700A1 (ja) クーラント処理装置
CN108687566B (zh) 清洗装置和清洗方法
JP3129588U (ja) クーラント液浄化装置
CN118139720A (zh) 冷却液处理装置
CN113001411A (zh) 磨床用磨削液过滤装置
JP2007154705A (ja) プレエアクリーナ
JP2006312770A (ja) 洗浄装置
CN113001412A (zh) 磨床用磨削液过滤装置
EP4029834A1 (en) Grinding water treatment device for eyeglasses lens processing
WO2023021698A1 (ja) クーラント処理装置
WO2023021699A1 (ja) クーラント処理装置
KR102575573B1 (ko) 유수분리조 청소용 절삭유정제차량
JPH06210198A (ja) 固形体回収装置
KR102552813B1 (ko) 원심 비중분리형 정제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절삭유 정제차량
JP2006123030A (ja) 高圧液噴射式切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