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7170A - 一种天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7170A
CN118137170A CN202410430740.2A CN202410430740A CN118137170A CN 118137170 A CN118137170 A CN 118137170A CN 202410430740 A CN202410430740 A CN 202410430740A CN 118137170 A CN118137170 A CN 118137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lens
antenna structure
fee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307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威
董建
徐梦非
冀岩琦
许国平
杨飞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307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371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37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71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结构,涉及射频天线技术的领域。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包括套设在透镜本体上的透镜罩、轨道组件、至少两个滑动组件和至少两个馈源振子,透镜罩用于同心套设在透镜本体上,轨道组件设置在透镜罩上,且轨道组件沿透镜罩所在的球面分布,馈源振子一一对应设置在滑动组件上,滑动组件被配置为,位于轨道件上滑动,分别带动各对应的馈源振子移动,以调整各馈源振子发射的波束的角度。通过控制滑动组件,可以单独调整各馈源振子发射波束的方向,提高天线结构的功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天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多波束天线(Multi Beam Antenna)是一种能够产生多个独立波束的天线系统,常用于卫星通讯、雷达和无线通信领域。现有多波束天线有透镜式、反射面式和相控阵式等三种基本形式。
现有技术中透镜式多波束天线包括透镜、反射板和多个馈源振子,多个馈源振子均设置在反射板上,反射板朝向透镜设置,以使馈源振子朝向透镜发射波束,现有天线结构中的馈源振子安装在同一块反射板上,反射板则通过驱动机构来实现位置调整,以此实现波束的下倾角和方向角的调整。
然而,现有天线结构的结构在使用时各馈源振子只能同时且同向移动,使得现有天线结构使用不便,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结构,能够使天线结构中各馈源振子独立调整发射波束的角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透镜组件、轨道组件、至少两个滑动组件和至少两个馈源振子;
所述透镜组件包括透镜本体和同心套设在所述透镜本体上的透镜罩;
所述轨道组件设置在所述透镜罩上,且所述轨道组件沿所述透镜罩分布;
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组件上,所述馈源振子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上,且各所述馈源振子均朝向所述透镜本体的球心发射波束;
所述滑动组件被配置为,沿所述轨道组件上滑动,以带动与其对应的所述馈源振子移动,以调整所述馈源振子发射的所述波束的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轨道本体和至少一个换向轨道;
所述轨道本体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换向轨道均位于所述透镜罩内,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三轨道与所述透镜罩的内侧壁连接;
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中至少一者沿所述透镜罩的纬线分布,所述第二轨道沿所述透镜罩的经线分布;
所述换向轨道转动设置在所述透镜罩上;
所述换向轨道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透镜罩转动,以连接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中的一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所述第三轨道位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上方,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至少两个滚轮;
所述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滚轮对称夹设于所述轨道组件两侧,以滚动带动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轨道组件移动;
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滚轮一侧与所述馈源振子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所述滚轮的数量设置为至少四个,四个所述滚轮两两成组设置在所述轨道组件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所述透镜罩内侧壁上开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组件位于所述轨道槽内,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轨道槽内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还包括安装组件和安装支架;
所述透镜罩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用于与预设安装位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支架;
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均通过螺栓与所述透镜罩连接,所述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所述安装支架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安装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透镜罩,以使所述透镜罩夹设在所述安装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上具有支撑筋。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通过设置透镜罩、轨道组件、至少两个滑动组件和至少两个馈源振子,透镜罩用于同心套设在透镜本体上,轨道组件设置在透镜罩上,且轨道组件沿透镜罩分布,馈源振子一一对应设置在滑动组件上,滑动组件被配置为,滑动连接在轨道组件上,位于轨道组件上滑动,以带动与其对应的馈源振子移动,以调整馈源振子发射的波束的角度,通过设置滑动组件和轨道组件,使各馈源振子可位于透镜罩任一位置处发射波束,通过控制滑动组件,可以单独调整各馈源振子发射波束的方向,使天线结构中各馈源振子能够独立调整发射波束的角度。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本申请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表示图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表示图2中轨道组件、滑动组件以及馈源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表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透镜罩;101、轨道槽;
200、轨道组件;210、轨道本体;211、第一轨道;212、第二轨道;213、第三轨道;220、换向轨道;
300、滑动组件;310、支撑板;320、滚轮;
400、馈源振子;
500、安装组件;510、连接支架;
600、安装支架;
700、支撑筋;
800、固定组件;810、连接板;820、夹持板;830、紧固螺杆;840、调节杆;
900、天线杆。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所说,相关技术中透镜天线中的馈源振子只能同时且同向移动,使得现有透镜天线使用不便,功能单一。
多波束天线(Multi Beam Antenna)是一种能够产生多个独立波束的天线系统,常用于卫星通讯、雷达和无线通信领域。这些独立波束(称为元波束)可以合成一个或几个成形波束,以覆盖特定的空域。
现有多波束天线有透镜式、反射面式和相控阵式等三种基本形式。现有技术中以龙伯透镜作为透镜式多波束天线中的透镜,并由馈源振子产生独立波束,以增强天线的信号辐射范围。但是,现有龙伯透镜天线中的馈源振子均安装在同一块反射板上的,反射板则通过驱动机构来实现位置调整,以此实现波束的下倾角和方向角的调整。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透镜罩、轨道组件、至少两个滑动组件和至少两个馈源振子,透镜罩用于同心套设在透镜本体上,轨道组件设置在透镜罩上,且轨道组件沿透镜罩分布,馈源振子一一对应设置在滑动组件上,滑动组件被配置为,滑动连接在轨道组件上,位于轨道组件上滑动,以带动与其对应的馈源振子移动,以调整馈源振子发射的波束的角度,通过设置滑动组件和轨道组件,使各馈源振子可位于透镜罩任一位置处发射波束,通过控制滑动组件,可以单独调整各馈源振子发射波束的方向,使天线结构中各馈源振子能够独立调整发射波束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5示意出了天线结构中各部件的简略示意图,天线结构中其余部件的具体结构不限于图1至图5的例示。且图1至图5中X箭头、Y箭头和Z箭头所示方向在三维空间内两两垂直。
另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到的下倾角为馈源振子发射波束的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方向角为馈源振子发射波束的方向在水平面内与预设零度基线之间的夹角。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结构,包括透镜组件,透镜组件包括透镜本体(附图未示出)和同心套设在透镜本体上的透镜罩100。
天线结构还包括轨道组件200、至少两个滑动组件300和至少两个馈源振子400。
透镜本体可以是通过支撑架体与透镜罩100连接,透镜本体与透镜罩100的连接方式为该领域内的相关技术,本申请对此不做赘述,并且透镜本体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也不做限制。
轨道组件200设置在透镜罩100上,且轨道组件200沿透镜罩100所在的球面分布。
滑动组件300滑动连接在轨道组件200上,馈源振子400一一对应设置在滑动组件300上,且各馈源振子400均朝向透镜本体的球心发射波束。具体的,图1和图3中M点所示为透镜罩100和透镜本体的球心。
滑动组件300被配置为,沿轨道组件200上滑动,分别带动各对应的馈源振子400移动,以调整各馈源振子400发射的波束的角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滑动组件300和轨道组件200,使各馈源振子400可位于轨道组件200上任一位置处朝向透镜本体发射波束,轨道组件200又沿透镜罩100所在的球面分布,相当于各馈源振子400可位于透镜罩100所在球面任一位置处发射波束,通过控制滑动组件300,可以单独调整各馈源振子400发射波束的方向,提高天线结构的功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轨道组件200包括轨道本体210和至少一个换向轨道220。
轨道本体210与透镜罩100的内侧壁连接,轨道本体210沿部分透镜罩100球面的经线和纬线分布。
换向轨道220转动设置在透镜罩100上,在透镜罩100球面的经线和纬线交点处的轨道本体210间断;
换向轨道220被配置为,设置在轨道本体210在透镜罩100球面的经线和纬线交点处,并通过转动,连接位于透镜罩100球面的经线上的轨道本体210和位于透镜罩100球面的纬线上的轨道本体210,以使各滑动组件300滑动至轨道本体210和换向轨道220上的任一位置处。
具体实现时,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轨道本体210包括多个第一轨道211、多个第二轨道212以及多个第三轨道213。
第一轨道211、第二轨道212、第三轨道213均与透镜罩100的内侧壁连接,滑动组件300位于第一轨道211、第二轨道212、第三轨道213和换向轨道220中的一者上滑动。
第一轨道211和第三轨道213中的一者位于透镜罩100的大圆上,即图3中XY所在的平面上,且沿大圆的周向间隔设置,具体的,图3所示为第一轨道211在沿XY平面上的透镜罩100的大圆周向设置,且首部的第一轨道211和尾部的第一轨道211连线的圆弧路径为180度圆弧。
第一轨道211和第三轨道213中的另一者位于透镜罩100平行于大圆的小圆上,且沿小圆的周向间隔设置。如图3中小圆所在的平面为XY平面在Z方向上的平行面,且图3所示为第三轨道213在小圆上周向设置,且首部的第三轨道213和尾部的第三轨道213连线的圆弧路径为180度圆弧。
多个第二轨道212位于透镜罩100的经线上,且沿透镜罩100大圆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使第二轨道212位于第一轨道211和第三轨道213之间。
第二轨道212的两端均设置有换向轨道220,位于第二轨道212一端的换向轨道220被配置为,通过转动,连接第二轨道212与第一轨道211和第三轨道213中的一者,以使各滑动组件300滑动至第一轨道211、第二轨道212、第三轨道213和换向轨道220上的任一位置处。
换向轨道220为夹角为圆弧型轨道,且换向轨道220的弧度为第二轨道212与相邻的第一轨道211或第三轨道213之间的弧度,以使换向轨道220能够通过转动连接第二轨道212与相邻的第一轨道211或第三轨道213。
具体的,为了保证换向轨道220的正常转动,换向轨道220和与换向轨道220相邻的第二轨道212之间具有间隙,避免换向轨道220在转动时出现卡死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若其中一个滑动组件300位于其中一个第二轨道212上,通过转动该第二轨道212两端的换向轨道220,连接该第二轨道212与其相邻的第一轨道211和第三轨道213,可使该滑动组件300从该第二轨道212上,滑动至相邻的第一轨道211或第三轨道213上,实现滑动组件300位置的改变,从而改变滑动组件300上馈源振子400发射波束的角度。
例如,馈源振子400通过滑动组件300在第二轨道212上移动时,此馈源振子400发射波束的方向角不变,下倾角改变;当馈源振子400通过滑动组件300在第一轨道211或第三轨道213上移动时,此馈源振子400发射波束的下倾角不变,方向角改变。能够较为方便地根据现场需求,单独改变某一个馈源振子400发射波束的角度,提高天线结构的实用性,使天线结构的功能增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滑动组件300包括支撑板310和至少两个滚轮320。
滚轮320转动连接在支撑板310上,滚轮320夹设于轨道本体210和换向轨道220的两侧,以滚动带动支撑板310移动。其中,第一轨道211、第二轨道212、第三轨道213和换向轨道220均为T型轨道,有效防止滚轮320脱落,提高滚轮320滚动的稳定性。
支撑板310背离滚轮320一侧与馈源振子400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滚轮320夹设在轨道本体210和换向轨道220的两侧,通过控制滚轮320转动的方向,进而带动支撑板310移动,从而使馈源振子400相对于轨道本体210和换向轨道220移动。此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的维护。
为了提高滚轮320的稳定性,参照图4所示,滚轮320的数量设置为至少四个,四个滚轮320两两成组设置在轨道本体210和换向轨道220的两侧。
如此,能够使使各滚轮320均匀分散受力,提高各滚轮32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各滚轮320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板310移动的稳定性,透镜罩100内侧壁上开设有轨道槽101,第一轨道211、第二轨道212、第三轨道213和换向轨道220均位于轨道槽101内,支撑板310位于轨道槽101内滑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轨道槽101能够对支撑板310的移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能够提高支撑板310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能够提高馈源振子400的稳定性。
在相关技术领域中,天线结构通常安装于高于地面的预设安装位置处,为了使天线结构能够稳定安装在预设安装位置处,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天线结构还包括安装组件500和安装支架600。
透镜罩100通过安装组件500与安装支架600连接,安装支架600用于与预设安装位置连接。
具体的,安装支架600与透镜罩100的外侧壁连接,透镜罩100通过安装支架600和安装组件500与预设安装位置连接,便于天线结构的安装,提高天线结构的实用性。
这里,安装支架600为首部第一轨道211和尾部第一轨道211的对称轴,相当于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结构发射的波束均朝向远离安装支架600一侧发射,如此设置,能够使馈源振子发射的波束透过透镜本体之后无障碍物,能够增强波束的强度。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组件500包括连接支架510,连接支架510为板体,且与透镜罩100的外侧壁抵接,连接支架510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透镜罩100连接,连接支架510通过螺栓与安装支架600连接。连接支架510的两端均能够提供更多连接支架510与透镜罩100的连接点,进而提高连接支架510与透镜罩100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组件5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连接支架510呈U型设置,安装支架510内具有安装腔,连接支架510的两端均通过安装组件500与透镜罩100连接,以使透镜罩100夹设在安装支架600的安装腔内。
透镜罩100夹设在安装支架600,能够提供更多的透镜罩100的支撑点,使得透镜罩100安装更为稳固,进而提高天线结构工作时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支架600的刚度和强度,安装支架600包括第一连接部610和连接在第一连接部610两端的第二连接部620。
第一连接部610与第二连接部620之间具有弯折段,弯折段上具有支撑筋700。且支撑筋7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能够在降低整体天线结构的重量的同时,提高安装支架600的强度和刚度,进而提高天线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600上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组件800,固定组件800包括连接板810、夹持板820和设置在连接板810与夹持板820之间的紧固螺杆830。
连接板810与安装支架600连接,紧固螺杆830与连接板810和夹持板820均螺纹连接,以使连接板810和夹持板820夹设在天线杆900的外周侧。
这里,天线杆900为插设与地面上的柱体,天线杆900为该领域内的相关技术,本申请对天线杆9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转动紧固螺杆830,带动夹持板820和连接板810相向移动,以此使安装支架600安装在天线杆900上。
为了能够调整安装支架600的角度,安装支架600与连接板810转动连接,固定组件800还包括调节杆840,调节杆840与第一连接部610转动连接,调节杆840一端与天线杆900抵接,且调皮杆位于连接板810的下方。通过转动调节杆840,能够使安装支架600以连接板810为轴,转动调节安装支架600与天线杆900之间的间距,进而能够调整安装支架600的角度。
这里,通过转动调节杆840,相当于能够调整透镜罩100的整体与天线杆900的角度,便于透镜罩100整体安装位置的调整,以及天线结构所发射的波束的整体角度的调整,进一步能够提高天线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天线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透镜罩100、轨道组件200、至少两个滑动组件300和至少两个馈源振子400,透镜罩100用于同心套设在透镜本体上,轨道组件200设置在透镜罩100上,且轨道组件200沿透镜罩100所在的球面分布,馈源振子400一一对应设置在滑动组件300上,滑动组件300被配置为,位于轨道组件200上滑动,分别带动各对应的馈源振子400移动,以调整各馈源振子400发射的波束的角度。通过设置滑动组件300和轨道组件200,使各馈源振子400可位于轨道组件200上任一位置处朝向透镜本体发射波束,轨道组件200又沿透镜罩100所在的球面分布,相当于各馈源振子400可位于透镜罩100所在球面任一位置处发射波束,通过控制滑动组件300,可以单独调整各馈源振子400发射波束的方向,提高天线结构的功能性解决了电热水器安装复杂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
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组件、轨道组件、至少两个滑动组件和至少两个馈源振子;
所述透镜组件包括透镜本体和同心套设在所述透镜本体上的透镜罩;
所述轨道组件设置在所述透镜罩上,且所述轨道组件沿所述透镜罩分布;
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组件上,所述馈源振子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上,且各所述馈源振子均朝向所述透镜本体的球心发射波束;
所述滑动组件被配置为,沿所述轨道组件上滑动,以带动与其对应的所述馈源振子移动,以调整所述馈源振子发射的所述波束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轨道本体和至少一个换向轨道;
所述轨道本体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换向轨道均位于所述透镜罩内,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三轨道与所述透镜罩的内侧壁连接;
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中至少一者沿所述透镜罩的纬线分布,所述第二轨道沿所述透镜罩的经线分布;
所述换向轨道转动设置在所述透镜罩上;
所述换向轨道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透镜罩转动,以连接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中的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轨道位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上方,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至少两个滚轮;
所述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滚轮对称夹设于所述轨道组件两侧,以滚动带动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轨道组件移动;
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滚轮一侧与所述馈源振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数量设置为至少四个,四个所述滚轮两两成组设置在所述轨道组件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罩内侧壁上开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组件位于所述轨道槽内,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轨道槽内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组件和安装支架;
所述透镜罩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用于与预设安装位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支架;
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均通过螺栓与所述透镜罩连接,所述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安装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透镜罩,以使所述透镜罩夹设在所述安装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上具有支撑筋。
CN202410430740.2A 2024-04-10 2024-04-10 一种天线结构 Pending CN1181371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30740.2A CN118137170A (zh) 2024-04-10 2024-04-10 一种天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30740.2A CN118137170A (zh) 2024-04-10 2024-04-10 一种天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7170A true CN118137170A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3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30740.2A Pending CN118137170A (zh) 2024-04-10 2024-04-10 一种天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371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72561C (en) Low profile antenna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7629935B2 (en) Low profile antenna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US7388551B2 (en) Antenna system
US8260336B2 (en)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a radiation beam by beam steering
KR20060114317A (ko) 수직 전기 다운틸트 안테나
US10079431B2 (en) Antenna array having mechanically-adjustable radiator elements
JP5297461B2 (ja) セルラ方式通信能力およびポイントツーポイント通信能力を備えたアンテナ
JP2015512218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用可変ビーム制御アンテナ
KR20120006963A (ko) 형상 변경이 가능한 기지국 안테나
KR20110071818A (ko) 형상 변경이 가능한 기지국 안테나
US7006053B2 (en) Adjustable reflector system for fixed dipole antenna
US8144067B2 (en) Combination planar and parabolic reflector antenna to access satellite
JP2001292015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118137170A (zh) 一种天线结构
US4937587A (en) Low profile scanning antenna
JPH10247813A (ja) 放射パターン可変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208507971U (zh) 多层移相器驱动装置以及相关的电调系统和电调天线
RU2314611C2 (ru)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ая линзовая антенна со стабилизируемой и управляемой по углам многолучевой диаграммой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и
WO2003017424A1 (en) Waveguide antennas
RU2561238C1 (ru) Нестационарная перископическая антенная система
JP2006054730A (ja) アンテナ装置,放射特性調整方法
US20210005963A1 (en) Antenna apparatus
JPH0556695B2 (zh)
KR20230048871A (ko) 가변 지향성 배열 안테나 시스템
JP2002325009A (ja) 移動体用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