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4114A - 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4114A
CN118134114A CN202410549394.XA CN202410549394A CN118134114A CN 118134114 A CN118134114 A CN 118134114A CN 202410549394 A CN202410549394 A CN 202410549394A CN 118134114 A CN118134114 A CN 118134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arbon
individual
supply chain
suppli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493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林河
王会武
吴颖琦
樊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ongxinn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Zhongxinn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Zhongxinn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Zhongxinn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34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41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涉及碳足迹计算技术领域,包括:数据收集与监测模块,用于收集、存储和监测企业及供应链的碳排放数据;供应链管理模块,用于设置碳影响评估策略,评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碳影响;碳足迹计算模块,用于跟踪企业活动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生成企业碳足迹;智能分析与报告模块,用于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选择的参考数据。本发明为优化供应链、降低整体碳排放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通过引入相应的修正因子,可以更全面地考虑能源质量、燃烧条件和环境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从而提高碳足迹计算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足迹计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碳足迹计算作为衡量企业或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重要工具,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在供应链中实现低碳化、绿色化运营,也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自身的碳足迹管理,但往往面临数据收集不全、计算方法不一致、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此外,供应链中的碳排放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难以实现有效的协同管理和控制。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整合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碳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供应链各环节碳排放数据的统一收集、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碳足迹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这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了解自身的碳排放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例如现有的公开号为CN11646858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能源行业的企业碳足迹核算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碳足迹核算相关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碳足迹核算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碳足迹计算模块,基于处理后的碳足迹核算相关数据进行企业碳足迹计算,并将计算出的企业碳足迹汇总归纳为生产加工过程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报告生成模块,基于计算出的企业碳足迹生成图表和/或报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源行业企业碳足迹核算系统,通过自动采集和处理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数据,计算出企业的碳足迹,并提供详细的报告和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环境负荷和节能减排情况。但这种设计没有考虑到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的问题,由于能源行业的复杂性,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遗漏、错误或不一致的情况,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包括:
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收集与监测模块,用于收集、存储和监测企业及供应链的碳排放数据;
供应链管理模块,用于设置碳影响评估策略,评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碳影响;
碳足迹计算模块,用于跟踪企业活动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生成企业碳足迹;
智能分析与报告模块,用于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选择的参考数据。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数据收集与监测模块包括计算企业采购环节、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的碳排因子和能源消耗总量,每个环节的碳排因子通过结合修正因子计算得到,并记录每个环节对应的供应商。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碳影响评估策略包括通过每个环节的碳排因子和能源消耗总量计算各个环节碳排放量。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能源消耗总量通过每个环节的产量和能源单位消耗量计算得到,获取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的产品的生产量集合/>,/>表示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产品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产品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材料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材料产量,获取所述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的设备的运行时间总和/>,/>表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设备运行时间总和,/>表示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设备运行时间总和,/>表示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设备运行时间总和;提取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能源消耗波动频率,并记录能源消耗高峰数据序列,设置高峰能源差异阈值,当所述能源消耗高峰数据序列中当前数据与前一数据差值超过所述高峰能源差异阈值时,记录所述当前数据与前一数据差值,作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能源消耗异常值/>,则第/>个供应商在/>环节得到能源消耗总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消耗的能源类别总数,第/>个供应商在采购环节的能源消耗总量为/>,/>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修正因子包括能源质量修正因子、燃烧条件修正因子和环境因素修正因子;提取能源消耗总量计算过程中第个供应商在/>环节所有类别能源消耗量的倒数之和作为能源质量修正因子/>,其中第/>个供应商在采购环节能源质量修正因子/>;所述燃烧条件修正因子通过在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生产设备上均匀设置同等数量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得到设备温度数据集和设备压力数据集,/>表示传感器数量,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则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燃烧条件修正因子,/>表示标准高温阈值,/>表示标准高压阈值;所述环境因素修正因子通过采集空气湿度和环境风速得到,则环境因素修正因子,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空气湿度,/>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环境风速,/>表示空气湿度非线性系数,/>表示环境风速非线性系数,/>表示空气湿度权重,/>表示环境风速权重,/>表示空气湿度非线性系数权重,/>表示环境风速非线性系数权重。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碳排因子包括采购环节碳排因子、制造环节碳排因子、装配环节碳排因子和包装环节碳排因子,所述采购环节和所述装配环节碳排因子通过提取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产品产量/>,记为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碳排因子/>,提取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材料产量/>,记为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碳排因子/>;所述制造环节和所述包装环节碳排因子通过在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产品生产设备排放源处安装气体分析仪测量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二氧化碳浓度/>,通过在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包装材料生产设备排放源处安装气体分析仪测量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二氧化碳浓度/>,则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碳排因子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碳排因子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各个环节碳排放量包括采购环节碳排放量、制造环节碳排放量、装配环节碳排放量和包装环节碳排放量,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碳排放量通过采集第/>个供应商产品损耗量/>得到,计算公式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产品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能源消耗异常值;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碳排放量通过采集第/>个供应商零件损耗量/>得到,计算公式为/>;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碳足迹计算模块包括计算运输系数,所述运输系数通过运输方式和物资运输量计算得到,对运输方式分配交通等级系数,具体为公路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A、铁路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B、水路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C、航空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D,提取每种运输方式的单次交通运输量、/>、/>、/>,及各环节间的路程/>、/>、/>,/>表示采购环节至制造环节的路程,/>表示制造环节至装配环节的路程,/>表示装配环节至包装环节的路程,则运输系数/>其中,/>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碳足迹计算模块还包括通过提取企业待选供应链序列,并通过所述待选供应链序列中采购环节、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对应的供应商的碳排放量和各环节中运输系数的总和得到该供应链的碳排放量总和,设置碳排放量阈值,提取所述供应链序列中碳排放量总和/>小于碳排放量阈值的供应链列入合格供应链序列,提取所述供应链序列中碳排放量总和/>大于等于碳排放量阈值的供应链列入待解决供应链序列/>,其中/>表示第/>个待解决供应链的碳排放量总和,/>表示待解决供应链个数,定位/>中碳排放量最大的环节/>,通过计算该环节其他每一种供应商的碳排放量及其对应的运输系数的总和得到集合,/>表示第/>个供应商的/>的碳排放量总和,/>表示待选供应商数量,提取/>对应的供应商替换/>中碳排放量最大的环节后送入合格供应链序列。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智能分析与报告模块通过结合所述合格供应链序列中的每种供应链成本计算每种供应链的推荐指数,提取所述合格供应链序列中第个供应链的碳排总和/>和成本/>,计算第/>个供应链推荐系数/>,其中表示第/>个供应链的碳排总和权重,/>表示第/>个供应链的成本权重,设置供应链推荐系数分隔值/>、/>、/>、/>,通过对比第/>个供应链推荐系数与所述供应链推荐系数分隔值的关系,得到第/>个供应链的推荐指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先通过在供应链管理模块允许企业设置碳影响评估策略,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碳影响进行精确评估。帮助企业识别出碳排放高的环节和供应商,为优化供应链、降低整体碳排放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2、通过引入相应的修正因子,可以更全面地考虑能源质量、燃烧条件和环境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从而提高碳足迹计算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展示了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的框架图,包括:
数据收集与监测模块,用于收集、存储和监测企业及供应链的碳排放数据;包括计算企业采购环节、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的碳排因子和能源消耗总量,每个环节的碳排因子通过结合修正因子计算得到,并记录每个环节对应的供应商。
所述能源消耗总量通过每个环节的产量和能源单位消耗量计算得到,获取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的产品的生产量集合,/>表示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产品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产品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材料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材料产量,获取所述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的设备的运行时间总和/>,/>表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设备运行时间总和,/>表示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设备运行时间总和,/>表示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设备运行时间总和;提取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能源消耗波动频率,并记录能源消耗高峰数据序列,设置高峰能源差异阈值,当所述能源消耗高峰数据序列中当前数据与前一数据差值超过所述高峰能源差异阈值时,记录所述当前数据与前一数据差值,作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能源消耗异常值/>,则第/>个供应商在/>环节得到能源消耗总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消耗的能源类别总数,第/>个供应商在采购环节的能源消耗总量为/>,/>
修正因子包括能源质量修正因子、燃烧条件修正因子和环境因素修正因子;提取能源消耗总量计算过程中第个供应商在/>环节所有类别能源消耗量的倒数之和作为能源质量修正因子/>,其中第/>个供应商在采购环节能源质量修正因子;所述燃烧条件修正因子通过在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生产设备上均匀设置同等数量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得到设备温度数据集和设备压力数据集,/>表示传感器数量,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则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燃烧条件修正因子,/>表示标准高温阈值,/>表示标准高压阈值;所述环境因素修正因子通过采集空气湿度和环境风速得到,则环境因素修正因子,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空气湿度,/>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环境风速,/>表示空气湿度非线性系数,/>表示环境风速非线性系数,/>表示空气湿度权重,/>表示环境风速权重,/>表示空气湿度非线性系数权重,/>表示环境风速非线性系数权重。
碳排因子包括采购环节碳排因子、制造环节碳排因子、装配环节碳排因子和包装环节碳排因子,所述采购环节和所述装配环节碳排因子通过提取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材料产量/>,记为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碳排因子/>,提取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材料产量/>,记为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碳排因子/>;所述制造环节和所述包装环节碳排因子通过在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产品生产设备排放源处安装气体分析仪测量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二氧化碳浓度/>,通过在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包装材料生产设备排放源处安装气体分析仪测量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二氧化碳浓度/>,则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碳排因子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碳排因子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
供应链管理模块,用于设置碳影响评估策略,评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碳影响;碳影响评估策略包括通过每个环节的碳排因子和能源消耗总量计算各个环节碳排放量。各个环节碳排放量包括采购环节碳排放量、制造环节碳排放量、装配环节碳排放量和包装环节碳排放量,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碳排放量/>通过采集第/>个供应商产品损耗量/>得到,计算公式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产品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能源消耗异常值;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碳排放量通过采集第/>个供应商零件损耗量/>得到,计算公式为/>;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碳排放量通过包装环节材料产量和包装环节的碳排因子得到,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
碳足迹计算模块,用于跟踪企业活动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生成企业碳足迹;碳足迹计算模块包括计算运输系数,所述运输系数通过运输方式和物资运输量计算得到,对运输方式分配交通等级系数,具体为公路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A、铁路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B、水路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C、航空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D,提取每种运输方式的单次交通运输量、/>、/>、/>,及各环节间的路程/>、/>、/>,/>表示采购环节至制造环节的路程,/>表示制造环节至装配环节的路程,/>表示装配环节至包装环节的路程,则运输系数/>其中/>
碳足迹计算模块还包括通过提取企业待选供应链序列,并通过所述待选供应链序列中采购环节、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对应的供应商的碳排放量和各环节中运输系数的总和得到该供应链的碳排放量总和,设置碳排放量阈值,提取所述供应链序列中碳排放量总和/>小于碳排放量阈值的供应链列入合格供应链序列,提取所述供应链序列中碳排放量总和/>大于等于碳排放量阈值的供应链列入待解决供应链序列,其中/>表示第/>个待解决供应链的碳排放量总和,/>表示待解决供应链个数,定位/>中碳排放量最大的环节/>,通过计算该环节其他每一种供应商的碳排放量及其对应的运输系数的总和得到集合/>表示第/>个供应商的/>的碳排放量总和,/>表示待选供应商数量,提取对应的供应商替换/>中碳排放量最大的环节/>后送入合格供应链序列。
智能分析与报告模块,用于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选择的参考数据,通过结合所述合格供应链序列中的每种供应链成本计算每种供应链的推荐指数,提取所述合格供应链序列中第个供应链的碳排总和/>和成本/>,计算第/>个供应链推荐系数,其中/>表示第/>个供应链的碳排总和权重,/>表示第/>个供应链的成本权重,设置供应链推荐系数分隔值/>、/>、/>、/>,当时,第/>个供应链的推荐指数为五星,当/>时,第/>个供应链的推荐指数为四星,当/>时,第/>个供应链的推荐指数为三星,当/>时,第/>个供应链的推荐指数为二星,当/>时,第个供应链的推荐指数为一星。
所述阈值及权重的设定由操作人员依据需求自行设置。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收集与监测模块,用于收集、存储和监测企业及供应链的碳排放数据;
供应链管理模块,用于设置碳影响评估策略,评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碳影响;
碳足迹计算模块,用于跟踪企业活动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生成企业碳足迹;
智能分析与报告模块,用于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选择的参考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与监测模块包括计算企业采购环节、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的碳排因子和能源消耗总量,每个环节的碳排因子通过结合修正因子计算得到,并记录每个环节对应的供应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影响评估策略包括通过每个环节的碳排因子和能源消耗总量计算各个环节碳排放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消耗总量通过每个环节的产量和能源单位消耗量计算得到,获取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的产品的生产量集合,/>表示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产品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产品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材料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材料产量,获取所述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的设备的运行时间总和/>,/>表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设备运行时间总和,/>表示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设备运行时间总和,/>表示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设备运行时间总和;提取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能源消耗波动频率,并记录能源消耗高峰数据序列,设置高峰能源差异阈值,当所述能源消耗高峰数据序列中当前数据与前一数据差值超过所述高峰能源差异阈值时,记录所述当前数据与前一数据差值,作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能源消耗异常值/>,则第/>个供应商在/>环节得到能源消耗总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消耗的能源类别总数,第/>个供应商在采购环节的能源消耗总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因子包括能源质量修正因子、燃烧条件修正因子和环境因素修正因子;提取能源消耗总量计算过程中第个供应商在/>环节所有类别能源消耗量的倒数之和作为能源质量修正因子/>,其中第/>个供应商在采购环节能源质量修正因子;所述燃烧条件修正因子通过在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生产设备上均匀设置同等数量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得到设备温度数据集和设备压力数据集,/>表示传感器数量,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则第/>个供应商在/>环节的燃烧条件修正因子,/>表示标准高温阈值,/>表示标准高压阈值;所述环境因素修正因子通过采集空气湿度和环境风速得到,则环境因素修正因子,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空气湿度,/>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环境风速,/>表示空气湿度非线性系数,/>表示环境风速非线性系数,/>表示空气湿度权重,/>表示环境风速权重,/>表示空气湿度非线性系数权重,/>表示环境风速非线性系数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因子包括采购环节碳排因子、制造环节碳排因子、装配环节碳排因子和包装环节碳排因子,所述采购环节和所述装配环节碳排因子通过提取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产品产量/>,记为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碳排因子/>,提取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材料产量/>,记为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碳排因子/>;所述制造环节和所述包装环节碳排因子通过在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产品生产设备排放源处安装气体分析仪测量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二氧化碳浓度/>,通过在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包装材料生产设备排放源处安装气体分析仪测量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二氧化碳浓度/>,则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碳排因子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碳排因子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环节碳排放量包括采购环节碳排放量、制造环节碳排放量、装配环节碳排放量和包装环节碳排放量,第个供应商采购环节碳排放量/>通过采集第/>个供应商产品损耗量/>得到,计算公式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制造环节产品产量,/>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制造环节的能源消耗异常值;第/>个供应商装配环节碳排放量通过采集第/>个供应商零件损耗量/>得到,计算公式为/>;第/>个供应商包装环节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的第/>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表示第/>个供应商在包装环节第/>类能源消耗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足迹计算模块包括计算运输系数,所述运输系数通过运输方式和物资运输量计算得到,对运输方式分配交通等级系数,具体为公路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A、铁路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B、水路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C、航空方式交通等级系数为D,提取每种运输方式的单次交通运输量、/>、/>、/>,及各环节间的路程/>、/>,/>表示采购环节至制造环节的路程,/>表示制造环节至装配环节的路程,表示装配环节至包装环节的路程,则运输系数/>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足迹计算模块还包括通过提取企业待选供应链序列,并通过所述待选供应链序列中采购环节、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和包装环节对应的供应商的碳排放量和各环节中运输系数的总和得到该供应链的碳排放量总和,设置碳排放量阈值,提取所述供应链序列中碳排放量总和/>小于碳排放量阈值的供应链列入合格供应链序列,提取所述供应链序列中碳排放量总和/>大于等于碳排放量阈值的供应链列入待解决供应链序列,其中/>表示第/>个待解决供应链的碳排放量总和,/>表示待解决供应链个数,定位/>中碳排放量最大的环节/>,通过计算该环节其他每一种供应商的碳排放量及其对应的运输系数的总和得到集合/>表示第/>个供应商的/>的碳排放量总和,/>表示待选供应商数量,提取对应的供应商替换/>中碳排放量最大的环节/>后送入合格供应链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分析与报告模块通过结合所述合格供应链序列中的每种供应链成本计算每种供应链的推荐指数,提取所述合格供应链序列中第个供应链的碳排总和/>和成本/>,计算第/>个供应链推荐系数/>,其中/>表示第/>个供应链的碳排总和权重,/>表示第/>个供应链的成本权重,设置供应链推荐系数分隔值/>、/>、/>,通过对比第/>个供应链推荐系数与所述供应链推荐系数分隔值的关系,得到第/>个供应链的推荐指数。
CN202410549394.XA 2024-05-06 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8134114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4114A true CN118134114A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62468A (zh) 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062620B (zh) 基于混合计费数据的电力计费公平性智能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6681187B (zh)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企业碳配额预测方法
CN116028887B (zh) 一种连续性工业生产数据的分析方法
CN114548552A (zh) 碳排放量预测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8038211A (zh) 一种基于上下文的无监督关系数据异常检测方法
CN116882569A (zh) 一种基于多元时间序列的企业碳排放量预测系统与方法
CN112686491A (zh) 一种基于用电行为的企业电力数据分析方法
CN114971584A (zh)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企业用erp管理控制系统
CN117217419B (zh) 工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3516192A (zh) 一种用户用电异动识别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8134114A (zh) 一种碳足迹计算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碳资产管理系统
CN110826827B (zh)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企业在线能源审计系统及方法
CN114595945B (zh) 一种面向制造过程的航空产品mbom健康度评价方法
CN116629808A (zh) 一种碳减排生态项目评价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384622A (zh) 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碳排放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5578043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物流大数据实时监控与分析处理系统
CN115951295A (zh) 一种日清电量异常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768282B (zh) 数据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rry et al. Automated shift detection in sensor-based PV power and irradiance time series
CN115222153B (zh) 一种火电企业低碳调度寻优方法及系统
CN110570024A (zh) 基于部分运行数据和模型校准的制冷站运行评价方法
CN117436718B (zh) 一种基于多维引擎的智能数据管理平台
CN102004971A (zh) 用于erp系统的计量方法和系统
CN113592145B (zh)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物质资源转化系统评价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