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29146A - 气体分配单元和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分配单元和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29146A
CN118129146A CN202311540124.4A CN202311540124A CN118129146A CN 118129146 A CN118129146 A CN 118129146A CN 202311540124 A CN202311540124 A CN 202311540124A CN 118129146 A CN118129146 A CN 118129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inlets
gas
distribution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01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柿崎友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lo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lo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lo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lom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29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291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提供气体分配单元和热水器。能够在避免因使用尺寸大的电磁阀而导致的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分配流路的压力损失。气体分配单元(7)具有主流路和第1~第3分配流路(66~68),在主体(25)上设置有主凹部、第1~第3凹部(32~34)、分别设置于各凹部(32~34)的上游端并与主凹部连通的第1~第3入口(42~44)以及分别对各入口(42~44)进行开闭的第1~第3电磁阀(50~52)。各入口(42~44)中的、与喷嘴(30)的数量最多的组对应的第1凹部(32)的第1入口(42)形成为直径比其他的第2、第3凹部(33、34)的第2、第3入口(43、44)的直径大,并且第1入口(42)形成为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T1)比其他的第2、第3入口(43、44)小。

Description

气体分配单元和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热水器中为了向多个燃烧器分配提供燃料气体而设置的气体分配单元和具有该气体分配单元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水器在壳体内具有具备燃烧器的燃烧装置和热交换器,通过对燃料气体与燃烧用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而燃烧的燃烧器的燃烧排气,对通过热交换器的水进行加热而使其流出。
关于燃烧器,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多个扁平状的燃烧器而被单元化,在燃烧器单元的上游侧设置有气体分配单元。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该气体分配单元包含:铝压铸制的主体,其设置有与各燃烧器对应的多个喷嘴;以及钣金制的盖体,其组装于主体的前表面,通过形成于主体的凹部和设置于盖体的鼓出部,划分形成上游端的气体导入部(主流路)和从气体导入部分支的多个分支流路(分配流路)。设置于各分支流路的上游端的入口与气体导入部分别连通。各入口根据分支流路的大小(喷嘴的数量)而改变大小,由此调整分配比率,能够分别通过电磁阀进行开闭。
在该气体分配单元中,控制器对各电磁阀进行开闭控制来选择提供燃料气体的分支流路,由此能够调整燃烧的燃烧器的数量。气体分配单元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安装于收纳燃烧器单元的内壳体的前表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2-89030号公报
在上述气体分配单元中,若在气体供给压力低的情况下分配流路的压力损失变大,则不再提供所需的气体量。在该情况下,空燃比可能不会成为规定的数值而引起燃烧不良。若使气体流量最大的分配流路的入口的直径变大,则能够减轻压力损失,但相应地,阀座也成为大径,需要尺寸大的电磁阀,导致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气体分配单元和热水器,能够在避免因使用尺寸大的电磁阀而导致的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分配流路的压力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结构为一种气体分配单元,其组装于收纳3个以上的燃烧器的燃烧装置,由主体和盖体构成,该主体排列设置有向各燃烧器分别喷出燃料气体的3个以上的喷嘴,该盖体覆盖主体,该气体分配单元具有:主流路,其被导入燃料气体;以及多个分配流路,该多个分配流路从主流路按照数量互不相同的多个喷嘴的每个组而分别使燃料气体分支而进行提供,在主体上设置有形成主流路的主凹部、形成各分配流路的多个凹部、分别设置于各凹部的上游端并与主凹部连通的燃料气体的入口以及分别对各入口进行开闭的多个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各入口中的、与喷嘴的数量最多的组对应的凹部的入口形成为直径比其他的凹部的入口的直径大,并且大径的入口形成为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比其他的凹部的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小。
第1结构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大径的入口由于包含该入口的部分形成为以该入口为最深部的研钵状而使得该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形成得较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结构为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热水器由在收纳3个以上的燃烧器的燃烧装置上组装第1结构的气体分配单元而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使用与其他分配流路相同尺寸的电磁阀的状态下降低与喷嘴的数量最多的组对应的分配流路中的压力损失,即使在燃料气体的供给压力低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所需的供给量。因此,能够在避免因使用尺寸大的电磁阀而导致的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分配流路的压力损失。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式,除了上述效果之外,大径的入口由于包含该入口的部分形成为以该入口为最深部的研钵状而使得该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形成得较小,因此能够在不使主体自身的厚度变薄的情况下减小大径的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从而能够确保主体的壁厚而维持相对于内壳体的平面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拆下了前罩的状态的热水器的主视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气体分配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气体分配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主体的主视图。
图5是图1的A-A线放大局部剖视图(仅示出气体分配单元)。
图6是从前方观察主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后方观察主体的立体图。
图8是代替第3电磁阀而安装有封闭板的气体分配单元的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代替第3电磁阀而安装有封闭板的气体分配单元的后视图。
图10是图9的B-B线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热水器;2:壳体;3:燃烧装置;4:热交换器;5:排气部;6:内壳体;7、7A:气体分配单元;9:控制器;11:供水管;12:出热水管;16:气体比例阀单元;25:主体;26:盖体;27:密封体;28:主凹部;29:气体导入部;30:喷嘴;32:第1凹部;33:第2凹部;34:第3凹部;35:第1导入部;36:第2导入部;37:第3导入部;38:第1分配部;39:第2分配部;40:第3分配部;42:第1入口;43:第2入口;44:第3入口;45:阀座;46:锥形部;47:第1阀室;48:第2阀室;49:第3阀室;50:第1电磁阀;51:第2电磁阀;52:第3电磁阀;53:阀芯;54:第1开口;55:第2开口;56:第3开口;57:连通流路;65:主流路;66:第1分配流路;67:第2分配流路;68:第3分配流路;70:封闭板;T1:第1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T2:第2、第3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热水器的一例的说明图,示出拆下了前表面的前罩的状态的正面。
热水器1在四方箱状的壳体2内设置有燃烧装置3、热交换器4以及排气部5。燃烧装置3具有收纳未图示的燃烧器单元的内壳体6。燃烧器单元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在左右方向上扁平的浓淡燃烧器。在内壳体6的前表面上组装有用于按照数量互不相同的浓淡燃烧器的每个燃烧器组分配提供燃料气体的气体分配单元7。
在燃烧装置3的下表面左侧组装有提供燃烧用空气的供气风扇8。在燃烧装置3的下方且壳体2内的右侧配置有具有控制电路基板的控制器9。在排气部5形成有贯穿前罩而向前方突出的左右横长的排气筒10。
热交换器4成为具有供在厚度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翅片呈蛇行状贯通的传热管的翅片管式。在传热管的入侧端部连接有供水管11,在传热管的出侧端部连接有出热水管12。在壳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外部的自来水管连接的水入口13和与向供热水栓的外部配管连接的热水出口14。供水管11的上游端与水入口13连接,出热水管12的下游端与热水出口14连接。
另外,在壳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外部的气体管连接的气体入口15。气体入口15在壳体2内经由具有比例阀17及其上游侧的原电磁阀18的气体比例阀单元16与气体分配单元7连接。
气体分配单元7以封闭内壳体6的前表面下部的开口的方式组装于内壳体6的前表面。在气体分配单元7的上侧且在内壳体6的前表面插入连接有火焰杆19和放电电极20。
如图2和图3所示,气体分配单元7为由后侧的主体25和从前方螺纹紧固于主体25的前侧的盖体26形成的横长扁平状。在主体25与盖体26之间夹设有密封体27。
在铝压铸制的主体25的下部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深底的主凹部28。主凹部28的右端向下弯折,在其下端贯通形成有气体导入口29。设置于气体比例阀单元16的上端的气体出口部(省略图示)从后方与气体导入口29连结。
在主体25的上部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有20组向后方突出的上下一对喷嘴30、30。在主体25的前表面且在喷嘴30的周围及规定的数量的喷嘴30之间,通过向前方突出且呈框状连续的突条31,均分别形成有比主凹部28浅的第1凹部32、第2凹部33以及第3凹部34。
如图4所示,第1~第3凹部32~34分别具有从下端向上方延伸且左右宽度逐渐扩大的第1~第3导入部35~37和与第1~第3导入部35~37的上部连通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第3分配部38~40。在第1分配部38内配置有13组喷嘴30,在第2分配部39配置有4组喷嘴30,在第3分配部40配置有3组喷嘴30。在第1、第2分配部38、39内形成有从突条31的上部向下形成并将喷嘴30的组按照规定的数量分隔的分隔突条41、分隔突条41…分隔突条41。
如图5所示,在第1~第3导入部35~37的下端贯通形成有第1~第3入口42~44。第1~第3入口42~44在主视时为圆形,在各自的背面侧的周围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阀座45。这里,第1入口42的直径比第2、第3入口43、44的直径大。第2入口43与第3入口44为相同直径。3个阀座45也为相同直径。
而且,在形成第1入口42的第1导入部35中,中心的第1入口42成为最深部的研钵状的锥形部46局部地形成于第1入口42的上侧。通过该锥形部46,包含阀座45的第1入口4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T1比包含阀座45的第2、第3入口43、44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T2小。
在第1~第3入口42~44的后侧形成有向后方突出而开口的圆筒状的第1~第3阀室47~49。第1~第3电磁阀50~52通过螺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第3阀室47~49。第1~第3电磁阀50~52成为具有分别与阀座45抵接而能够将第1~第3入口42~44封闭的阀芯53的相同尺寸。
如图6和图7所示,第1、第2阀室47、48的下侧通过第1、第2开口54、55与主凹部28连通。在第3阀室49的左上侧形成有第3开口56。第3开口56经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通流路57与第2导入部36中的第2入口43的上侧(下游侧)连通。
盖体26为从前方覆盖包含主凹部28和包围第1~第3凹部32~34的外侧的突条31的区域的钣金制。在盖体26上,分别向前方突出形成有位于主凹部28的前侧的主鼓出部60、位于第1凹部32的前侧的第1鼓出部61、位于第2凹部33的前侧的第2鼓出部62以及位于第3凹部34的前侧的第3鼓出部63。
密封体27在主体25的主凹部28和第1~第3凹部32~34的周围、主凹部28与第1~第3凹部32~34之间、第1~第3凹部32~34之间等呈网状连接,将主体25与盖体26之间密封。
因此,若将密封体27定位于组装有第1~第3电磁阀50~52的主体25的前表面,覆盖盖体26并螺纹紧固,则在气体分配单元7内,由主凹部28和主鼓出部60形成与气体导入口29和第1、第2开口54、55连通的主流路65。另外,由第1凹部32和第1鼓出部61形成与第1入口42连通的第1分配流路66,由第2凹部33和第2鼓出部62形成与第2入口43连通的第2分配流路67。而且,由第3凹部34和第3鼓出部63形成与第3入口44连通的第3分配流路68。但是,第3入口44通过第3阀室49和第3开口56以及前表面被盖体26封闭的连通流路57而在第2入口43的下游侧与第2分配流路67连通。
该气体分配单元7将主体25设置于内壳体6的前表面,若在气体导入口29连接气体比例阀单元16并利用螺钉固定气体分配单元7,则气体分配单元7的组装完成。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热水器1中,当打开与热水出口14的配管连接的供热水栓而向器具内通水时,检测到该情况的控制器9打开气体比例阀单元16的原电磁阀18,并且将比例阀17控制为点火时的规定的开度。
控制器9使第1~第3分配流路66~68的第1~第3电磁阀50~52进行开阀动作,并且使供气风扇8进行工作而提供燃烧用空气。因此,燃料气体经由气体比例阀单元16向气体分配单元7的主流路65提供。流入主流路65的燃料气体从第1、第2开口54、55流入第1、第2阀室47、48,经由第1、第2入口42、43向第1、第2分配流路66、67流入。流入第2分配流路67的燃料气体的一部分从连通流路57经由第3开口56流入第3阀室49,从第3入口44向第3分配流路68流入。流入第1~第3分配流路66~68的燃料气体沿着第1~第3导入部35~37上升并向第1~第3分配部38~40扩散,从各喷嘴30向各浓淡燃烧器提供。
然后,通过控制器9使点火器进行工作,当放电电极20连续放电时,从各浓淡燃烧器的火焰孔部喷出的混合气燃烧。燃烧器单元的燃烧排气与通过热交换器4的传热管的水进行热交换,成为设定温度的热水并从出热水管12流出。
控制器9根据所需的燃烧量来调整比例阀17的开度,调整来自气体比例阀单元16的燃料气体的供给量,并且使供气风扇8的转速连续地变化,维持规定的空燃比。
另外,控制器9根据所需的燃烧量对气体分配单元7的第1~第3电磁阀50~52进行开闭控制,由此选择第1~第3分配流路66~68各自的燃烧器组,阶段性地控制燃烧根数。
例如,在仅使与第2分配流路67对应的中央的燃烧器组(4根浓淡燃烧器)燃烧的情况下,控制器9关闭第1电磁阀50和第3电磁阀52而仅打开第2电磁阀51。因此,燃料气体从主流路65经由第2阀室48流入第2分配流路67,使中央的燃烧器组燃烧(1级燃烧)。
另外,在使中央的燃烧器组和右侧的燃烧器组(3根浓淡燃烧器)燃烧的情况下,控制器9关闭第1电磁阀50而打开第2电磁阀51和第3电磁阀52。因此,燃料气体从主流路65经由第2阀室48流入第2分配流路67,并且从连通流路57经由第3开口56和第3阀室49流入第3分配流路68,使中央和右侧的燃烧器组(7根浓淡燃烧器)燃烧(2级燃烧)。
并且,在使中央的燃烧器组和左侧的燃烧器组(13根浓淡燃烧器)燃烧的情况下,控制器9打开第1电磁阀50和第2电磁阀51而关闭第3电磁阀52。因此,燃料气体从主流路65经由第1、第2阀室47、48流入第1、第2分配流路66、67,使中央和左侧的燃烧器组(17根浓淡燃烧器)燃烧(3级燃烧)。
然后,在使全部的燃烧器组燃烧的情况下,控制器9打开第1~第3电磁阀50~52。因此,燃料气体从主流路65经由第1、第2阀室47、48流入第1、第2分配流路66、67,并且经由连通流路57和第3阀室49流入第3分配流路68,使全部的燃烧器组(20根浓淡燃烧器)燃烧(4级燃烧)。
这样,20根浓淡燃烧器的燃烧根数能够以4个阶段进行切换。
但是,根据使用热水器1的国家或地区等,即使不能够以4个阶段切换燃烧根数,也存在7根、13根、20根这3个阶段就足够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如图8~图10所示,代替第3电磁阀52而将封闭板70螺纹紧固于第3阀室49的开口,从而封闭第3阀室49的开口。因此,在该气体分配单元7A中,在经由连通流路57与第2分配流路67相连的第3分配流路68中,能够仅通过第2电磁阀51的开闭来切换有无燃料气体的供给。
即,在使与第2分配流路67对应的中央的燃烧器组和右侧的燃烧器组燃烧的情况下,控制器9关闭第1电磁阀50而打开第2电磁阀51。因此,燃料气体从主流路65经由第2阀室48流入第2分配流路67,并且经由连通流路57和第3阀室49流入第3分配流路68,使中央和右侧的燃烧器组(7根浓淡燃烧器)燃烧(1级燃烧)。
另外,在使左侧的燃烧器组燃烧的情况下,控制器9打开第1电磁阀50而关闭第2电磁阀51。因此,燃料气体从主流路65经由第1阀室47流入第1分配流路66,使左侧的燃烧器组(13根浓淡燃烧器)燃烧(2级燃烧)。
然后,在使全部的燃烧器组燃烧的情况下,控制器9打开第1、第2电磁阀50、51。因此,燃料气体从主流路65经由第1、第2阀室47、48流入第1、第2分配流路66、67,并且经由连通流路57和第3阀室49流入第3分配流路68,使全部的燃烧器组(20根浓淡燃烧器)燃烧(3级燃烧)。
这样,气体分配单元7A能够以3个阶段切换20根浓淡燃烧器的燃烧根数,并且仅通过第3电磁阀52与封闭板70的更换就能够使其他部件与气体分配单元7共用化。
在主体25中,使大径的第1入口4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T1比小径的第2、第3入口43、44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T2小,因此能够在不使第1入口42的阀座45的直径比第2、第3入口43、44的阀座45的直径大的情况下降低第1分配流路66中的压力损失。因此,不需要仅在第1入口42使用阀芯大的电磁阀。另外,能够使第2、第3入口43、44的直径相对于第1入口42的直径也相对变大,因此有助于降低完全燃烧时的压力损失。因此,即使在燃料气体的供给压力低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所需的燃料气体的供给量。
也可以考虑使主体25的厚度自身变薄来减小第1入口42的厚度,但若减小主体25的厚度,则在利用喷砂进行表面处理时产生翘曲,有可能无法组装到内壳体6。因此,通过仅局部减小第1入口42的厚度,主体25自身成为确保内壳体6的平面度所需的壁厚。
(涉及大径的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的公开的效果)
在上述方式的热水器1中,气体分配单元7组装于收纳20根浓淡燃烧器(3个以上的燃烧器的一例)的燃烧装置3,由主体25和覆盖主体25的盖体26构成,该主体25排列设置有向各浓淡燃烧器分别喷出燃料气体的20组喷嘴30(3个以上的喷嘴的一例)。
另外,气体分配单元7具有:主流路65,其被导入燃料气体;以及第1~第3分配流路66~68(多个分配流路的一例),该第1~第3分配流路66~68从主流路65按照数量互不相同的多个喷嘴30的每个组分别使燃料气体分支而提供,在主体25设置有形成主流路65的主凹部28、形成各分配流路66~68的第1~第3凹部32~34(多个凹部的一例)、分别设置于各凹部32~34的上游端且与主凹部28连通的第1~第3入口42~44(入口的一例)以及分别对各入口42~44进行开闭的第1~第3电磁阀50~52(多个电磁阀的一例)。
而且,各入口42~44中的与喷嘴30的数量最多的组对应的第1凹部32的第1入口42形成为直径比其他的第2、第3凹部33、34的第2、第3入口43、44的直径大,并且大径的第1入口42形成为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T1比其他的第2、第3入口43、44小。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使用了与第2、第3分配流路67、68的第2、第3电磁阀51、52相同的尺寸的第1电磁阀50的状态下降低第1分配流路66中的压力损失,即使在燃料气体的供给压力低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所需的供给量。因此,能够在避免因使用较大的尺寸的电磁阀而导致的成本提高的同时,实现第1分配流路66的压力损失的降低。
第1入口42由于包含该入口42的部分形成于以该入口42为最深部的锥形部46(研钵状的一例)而使得该第1入口4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T1形成为比厚度T2小。
因此,能够在不使主体25自身的厚度变薄的情况下减小第1入口4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T1,从而能够确保主体25的壁厚而维持相对于内壳体6的平面度。
以下,对涉及大径的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的公开的变更例进行说明。
设置于第1入口的周围的锥形部的宽度、深度能够适当变更。也可以不是局部的锥形部,而是第1入口的整周为锥形部。也能够以锥形部以外的形状减小第1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
在上述方式中,第2入口与第3入口的直径是相同的,但只要比第1入口的直径小,则也可以设为互不相同的直径。
分配流路的数量不限于3个,能够适当增减。因此,设置于喷嘴的组的数量最多的分配流路的厚度较小的入口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的第1分配流路。
在涉及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的公开中,也可以不由连通流路连接相邻的2个分配流路。即,也可以在各分配流路的入口分别设置电磁阀而使其独立。
(涉及附加电磁阀的选择性安装的公开的效果)
上述方式的热水器1的燃烧装置3包含:内壳体6,其收纳20根浓淡燃烧器(3个以上的燃烧器的一例);20组喷嘴30(3个以上的喷嘴的一例),其组装于内壳体6,向各浓淡燃烧器分别喷出燃料气体;以及气体分配单元7,其具有被导入燃料气体的主流路65和从主流路65按照喷嘴30的数量互不相同的多个喷嘴30的每个组分别使燃料气体分支的第2分配流路67和第3分配流路68(2个分配流路的一例),通过切换有无向各分配流路67、68提供燃料气体,能够切换浓淡燃烧器的燃烧根数。
在气体分配单元7中,在第2分配流路67(喷嘴的数量多的分配流路的一例)的上游端形成有能够供燃料气体从主流路65流入的第2入口43(流入口的一例),并且设置有能够对第2入口43进行开闭的第2电磁阀51(电磁阀的一例)。
另一方面,形成有使第2分配流路67中的比第2入口43靠下游侧的部分与设置于第3分配流路68(喷嘴的数量较少的分配流路的一例)的上游端的第3入口44(连通口的一例)连通的连通流路57,从而能够在第3分配流路68的上游端选择性地安装能够对第3入口44进行开闭的第3电磁阀52(附加电磁阀的一例)。
而且,在安装有第3电磁阀52的气体分配单元7的情况下,能够分别切换基于第2电磁阀51的开阀和第3电磁阀52的闭阀的仅向第2分配流路67提供燃料气体的供给状态和基于第2电磁阀51的开阀和第3电磁阀52的开阀的向第2、第3分配流路67、68提供燃料气体的供给状态,
在未安装第3电磁阀52的气体分配单元7A的情况下,能够分别切换基于第2电磁阀51的开阀的向第2、第3分配流路67、68提供燃料气体的供给状态和基于第2电磁阀51的闭阀的不向第2、第3分配流路67、68提供燃料气体的非供给状态。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除了第3电磁阀52以外的部件以及气体分配单元7、7A的部件大幅地共用化而应对多阶段(4级)与少阶段(3级)的燃烧级数的差异。因此,能够削减管理和制造成本。
在第3分配流路68的上游端开口形成有能够与连通流路57和第3入口44连通而安装第3电磁阀52的第3阀室49(阀室的一例),在不将第3电磁阀52安装于第3阀室49的情况下,通过安装将第3阀室49的开口封闭的封闭板70,能够分别切换燃料气体向第2、第3分配流路67、68的供给状态和燃料气体向第2、第3分配流路67、68的的非供给状态。
因此,通过第3电磁阀52与封闭板70的更换,能够容易地进行气体分配单元7、7A的切换。
在向气体分配单元7的主流路65提供燃料气体的气体比例阀单元16(气体供给路的一例)设置有原电磁阀18,第2电磁阀51兼用作与第2分配流路67对应地串联的2个电磁阀中的下游侧的电磁阀和与第3分配流路68对应地串联的2个电磁阀中的下游侧的电磁阀。
因此,即使在第3分配流路68不安装第3电磁阀52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热水器1的安全标准。
以下,对涉及附加电磁阀的选择性安装的公开的变更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方式中,用连通流路连接3个分配流路中的右侧的2个分配流路,但也可以用连通流路连接左侧的2个分配流路。也可以将连通流路与左右的入口的上游和下游的关系左右颠倒地连接。
分配流路不限于3个,也可以为2个而用连通流路连接,也可以为4个以上的分配流路而用连通流路连接左右相邻的2个分配流路。
连通流路和阀室的方式能够适当变更。例如,连通流路不限于凹设于主体并被盖体封闭的方式,也可以在盖体也设置鼓出部而形成。
在上述方式中,各凹部的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可以全部相同。
接着,对各公开中共同的变更例进行说明。
喷嘴的组的数量不限定于上述方式,能够适当增减。燃烧器也可以不是浓淡燃烧器。因此,喷嘴也可以不是上下一对,而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成一列。
主流路和各分配流路的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在主流路中,也可以将气体导入口左右颠倒地配置。也可以是主流路分体地组装于主体。
热水器自身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即使是具有二次热交换器而回收潜热的类型、排气筒向上突出的类型、同时设置浴池回路、供暖回路的类型,也能够应用各公开。

Claims (3)

1.一种气体分配单元,其组装于收纳多个燃烧器的燃烧装置,由主体和盖体构成,该主体排列设置有向各所述燃烧器分别喷出燃料气体的多个喷嘴,该盖体覆盖所述主体,
该气体分配单元具有:
主流路,其被导入燃料气体;以及
多个分配流路,该多个分配流路从所述主流路按照数量互不相同的多个所述喷嘴的每个组而分别使燃料气体分支而进行提供,
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形成所述主流路的主凹部、形成各所述分配流路的多个凹部、分别设置于各所述凹部的上游端并与所述主凹部连通的燃料气体的入口以及分别对各所述入口进行开闭的多个电磁阀,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入口中的、与所述喷嘴的数量最多的组对应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入口形成为直径比其他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入口的直径大,并且大径的所述入口形成为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比其他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入口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配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径的所述入口由于包含该入口的部分形成为以该入口为最深部的研钵状而使得该入口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厚度形成得较小。
3.一种热水器,其中,
该热水器由在收纳多个燃烧器的燃烧装置上组装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分配单元而成。
CN202311540124.4A 2022-12-01 2023-11-17 气体分配单元和热水器 Pending CN1181291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93057 2022-1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29146A true CN118129146A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5084B2 (ja) 燃焼装置
JP4675862B2 (ja) 燃焼装置
WO2009008588A1 (en) Combustion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multi layer cylindrical burner
JPH05256422A (ja) ガス燃焼装置
CN118129146A (zh) 气体分配单元和热水器
US11754315B2 (en) Gas manifold
US20240183531A1 (en) Combustion device and water heater
US20240183530A1 (en) Gas distribution unit and water heater
KR20210031312A (ko) 가스분배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물 가열기
CA3220835A1 (en) Combustion device and water heater
CA3220827A1 (en) Gas distribution unit and water heater
JP6860907B2 (ja) 給湯器
JP7367985B2 (ja) ガス分配ユニット及び給湯器
US20210293453A1 (en) Gas manifold
JP7126685B2 (ja) 燃焼装置
JPH11287410A (ja) ガスバーナ装置とガスバーナ装置の燃料ガスの流量調整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燃料ガスの流量調整装置
JP2020085290A (ja) 給湯器
JP7239972B2 (ja) ガス比例弁ユニット及び給湯器
JP2022089030A (ja) ガス分配ユニット及び給湯器
JP2010127540A (ja) 燃焼装置
JP7426080B2 (ja) ガス分配ユニット及び給湯器
JP2019196863A (ja) 予混合装置及び燃焼装置
JPH0514164B2 (zh)
JP2021188773A (ja) ガス分配ユニット及び給湯器
JP3742521B2 (ja) ガスバーナ装置の燃料ガスの流量調整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燃料ガスの流量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