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21374A - 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21374A
CN118121374A CN202211538251.6A CN202211538251A CN118121374A CN 118121374 A CN118121374 A CN 118121374A CN 202211538251 A CN202211538251 A CN 202211538251A CN 118121374 A CN118121374 A CN 118121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adjustable
traction
wire
b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382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旸
冯也
贾珍珠
肖本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382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213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31497 priority patent/WO20241143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121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21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以及用于实现可调弯构件分段弯曲的控弯组件;其中,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控弯组件包括固设于可调弯段上的固定件以及固设于牵引丝上的阻挡件,固定件上设有可供牵引丝穿过的牵引通道,牵引丝穿过牵引通道且其远端与可调弯段的远端相连并在相连处形成初始牵拉点,阻挡件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固定件之间设有预设间距;在牵拉牵引丝的过程中,阻挡件可随牵引丝的移动与固定件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本发明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介入器械无法被精准放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最致命且治疗难度最高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大、病死率高的风险。近年来,发展了一种微创、简捷的介入手术方法,将覆膜支架植入病变血管处,覆膜支架紧贴于血管内壁,将血管病变部位与血流隔离。覆膜支架既能让血液正常流通,又能保护病变血管,有效地修复血管病变。重建主动脉弓部需要使用输送装置将支架输送至主动脉弓部并释放,由于导丝贴着主动脉弓的大弯侧,目前的输送装置在释放时需要贴着主动脉弓部的大弯侧进行释放,使得覆膜支架的近端在小弯侧存在无法紧密贴壁,呈现“鸟嘴”效应,使得介入器械无法被精准放置,导致内漏发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介入器械无法被精准放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用于将与之可拆卸连接的介入器械运送至预设位置的鞘芯组件以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牵拉所述鞘芯组件弯曲的牵引丝;所述鞘芯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可调弯段相连,牵拉所述牵引丝可至少使所述可调弯段相对所述鞘芯组件的纵向中心轴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鞘芯组件包括内鞘芯组件和/或外鞘芯组件,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内鞘芯组件的远端和/或所述外鞘芯组件的远端相连;其中,在所述鞘芯组件同时包括所述内鞘芯组件和所述外鞘芯组件时,所述内鞘芯组件与所述外鞘芯组件至少部分套设,且所述内鞘芯组件的远端更靠近所述输送系统的远端,所述外鞘芯组件可相对所述内鞘芯组件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鞘芯组件包括内鞘芯管、固设于所述内鞘芯管远端的引导头及固设于所述引导头近端末端的倒钩;在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内鞘芯组件的远端相连时,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内鞘芯管的远端、所述引导头和所述倒钩三者之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钩包括连接于所述引导头近端的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近端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径向上凸出所述连接部;当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倒钩相连时,所述限位部的凸出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上设有一轴向贯穿的连接孔,所述牵引丝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倒钩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鞘芯组件包括外鞘芯管及设于所述外鞘芯管远端的锚定件;在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外鞘芯组件的远端相连时,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外鞘芯管的远端和所述锚定件两者之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中空并套设于所述鞘芯组件外侧的外鞘管,所述鞘芯组件的远端更靠近所述输送系统的远端,所述外鞘管与所述鞘芯组件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外鞘管可相对所述鞘芯组件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丝可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内并在所述第一间隙内轴向移动;或者所述外鞘管的管壁上轴向上设有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牵引丝可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通道内并在所述第一限位通道内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鞘芯组件和所述外鞘管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内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鞘芯组件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丝可置于所述第二间隙内并在所述第二间隙内轴向移动;或者所述推杆的管壁上轴向上设有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牵引丝可置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内并在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内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鞘芯组件的所述可调弯段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m个,其中,1≤m且m为自然数,m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可调弯段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可供所述牵引丝穿过的牵引通道,所述牵引丝可相对所述固定件轴向移动,所述牵引丝穿过所述牵引通道后与所述可调弯段相连并在相连处形成初始牵拉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牵引丝上的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预设间距,在牵拉所述牵引丝的过程中,所述阻挡件可随所述牵引丝的移动与所述固定件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套设于与所述可调弯段相对的所述牵引丝上的控弯套,所述控弯套设有p个,1≤p且p为自然数,p个所述控弯套的轴向长度之和不大于所述可调弯段的有效弯曲长度,p个所述控弯套用于在牵拉过程中调节所述可调弯段的弯曲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弯段上设有多个牵拉点,所述牵拉点至少包括沿所述可调弯段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r个轴向连接点,2≤r且r为自然数;所述牵引丝设有s根,2≤s且s为自然数;其中,r≤s,s根所述牵引丝中的r根的远端与r个所述轴向连接点分别连接形成r个轴向牵拉点,牵拉s根所述牵引丝以调节所述可调弯段的弯曲程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所述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可调弯构件分段弯曲的控弯组件;其中,所述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所述控弯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可调弯段上的固定件以及固设于所述牵引丝上的阻挡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可供所述牵引丝穿过的牵引通道,所述牵引丝的远端穿过所述牵引通道且与所述可调弯段的远端相连并在相连处形成初始牵拉点,所述阻挡件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预设间距;在牵拉所述牵引丝的过程中,所述阻挡件可随所述牵引丝的移动与所述固定件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设有m个,1≤m且m为自然数,m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可调弯段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阻挡件设有n个,1≤n且n为自然数,n个所述阻挡件沿所述牵引丝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n个所述阻挡件可选择性的间隔位于m个所述固定件的远端侧,使得所述阻挡件可随所述牵引丝的移动与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m>n时,n个所述阻挡件分别与m个所述固定件中的n个一一对应,使得每一所述阻挡件的近端侧均有一与其相邻的所述固定件,每一所述阻挡件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均存在一个预设间距,从而形成n个预设间距,n个所述预设间距的尺寸相等或不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m=n时,n个所述阻挡件与m个所述固定件一一匹配,使得每一所述阻挡件的近端侧均有一与其相邻的所述固定件,每一所述阻挡件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均存在一个预设间距,从而形成n个预设间距,n个所述预设间距的尺寸相等或不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n个所述预设间距自远至近逐渐增大,使得在牵拉所述牵引丝的过程中,n个所述阻挡件可随所述牵引丝的移动与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依次相抵并在抵接处依次形成n个新的牵拉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呈球状、和/或柱状、和/或椭圆球状、和/或锥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与所述固定件相抵时为弹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的近端侧和/或与所述阻挡件相邻的所述固定件的远端侧设有可轴向压缩的弹性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可套设于所述可调弯段上并近端侧与所述可调弯段相对固定的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内径大于所述可调弯段的外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可在所述牵引丝受到的拉力超过预设拉力时穿过所述固定件上的所述牵引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和所述阻挡件其中之一上设置有限位槽,可使得在抵接时其中另一个全部或者部分嵌入至所述限位槽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控弯输送系统,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所述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可调弯构件弯曲程度的控弯组件;其中,所述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可调弯段的远端相连,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牵拉所述可调弯段弯曲;所述控弯组件包括套设于与所述可调弯段相对的所述牵引丝上的控弯套,所述控弯套设有p个,1≤p且p为自然数,p个所述控弯套的轴向长度之和不大于所述可调弯段的有效弯曲长度,p个所述控弯套用于在牵拉过程中调节所述可调弯段的弯曲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弯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可调弯段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m个,1≤m且m为自然数,m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可调弯段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m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可调弯段分割成m+1个可调弯的子段;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可供所述牵引丝穿过的牵引通道,所述牵引丝的远端穿过所述牵引通道与所述可调弯段的远端相连;其中,1≤p≤m+1,p个所述控弯套可选择性的与m+1个所述子段中的p个子段一一相对,每一所述控弯套的轴向长度均不大于与之相对的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弯套活动的套设于所述牵引丝上,使得所述控弯套可在所述牵引丝上相对所述控弯套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m+1个可调弯的所述子段自所述可调弯构件的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第一子段、第二子段……第m+1子段;其中,m+1个可调弯的子段中,其中一子段用于与主动脉弓部相对,与主动脉弓部相对的所述子段具有最大的有效弯曲长度;p个所述控弯套中其中一所述控弯套套设于与该具有最大有效弯曲长度的所述子段相对的所述牵引丝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段用于与主动脉弓部相对,所述第二子段具有最大的有效弯曲长度,其中一所述控弯套套设于与所述第二子段相对的所述牵引丝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m+1子段具有最小的有效弯曲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m+1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不大于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p个所述控弯套包括不可发生轴向形变的刚性套和/或可发生轴向形变的弹性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p个所述控弯套中存在至少两个弹性套,两个所述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自远至近依次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所述控弯套包括沿所述牵引丝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的q个子套,1≤q且q为自然数,q个所述子套相连或不连,q个所述子套的轴向长度之和不大于与之相对的所述可调弯段的有效弯曲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控弯套包括可发生轴向形变的弹性套,且q个所述子套中存在至少两个子弹性套时,两个所述子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子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自远至近依次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套设于所述可调弯段上并至少部分与所述可调弯段固定,所述可调弯段与所述螺旋弹簧之间设有可供所述牵引丝穿过的牵引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调弯输送系统,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以及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所述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所述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所述可调弯段上设有多个牵拉点,所述牵拉点至少包括沿所述可调弯段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r个轴向牵拉点,2≤r且r为自然数;所述牵引丝设有s根,2≤s且s为自然数;其中,r≤s,s根所述牵引丝中的r根的远端与r个所述轴向牵拉点分别连接,牵拉s根所述牵引丝以调节所述可调弯段的弯曲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r个所述轴向牵拉点不均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使得r个所述轴向牵拉点在垂直于所述可调弯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r个所述轴向牵拉点均位于所述可调弯构件的小弯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r<s且差值为a时,则所述可调弯段还包括与所述轴向牵拉点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周向牵拉点,所述周向牵拉点设有a个,a个所述周向牵拉点均位于同一圆周上或不均位于同一圆周上,a根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a个所述周向连接点分别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a个所述周向牵拉点均位于所述可调弯构件的小弯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弯输送系统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可调弯段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m个,1≤m且m为自然数,m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可调弯段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可供所述牵引丝穿过的牵引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弯输送系统还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设有n个,其中,1≤n≤s且n为自然数,n个所述阻挡件可选择性的固设于s个所述牵引丝上,且n个所述阻挡件沿轴向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一个所述阻挡件间隔位于一个所述固定件的远端侧并同时位于一个所述牵拉点的近端侧,使得所述阻挡件可随所述牵引丝的移动与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弯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可调弯段的近端侧的支撑段,所述可调弯输送系统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支撑段外的推杆,所述推杆的管壁上轴向上设有可供所述牵引丝穿过的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二限位通道设有t个,t个所述第二限位通道相互平行,其中,1≤t≤s且t为自然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t个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均位于所述可调弯构件的小弯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弯输送系统还包括套设于与所述可调弯段相对的所述牵引丝外的控弯套,所述控弯套设有p个,1≤p且p为自然数,p个所述控弯套的轴向长度之和不大于所述可调弯段的有效弯曲长度,p个所述控弯套用于在牵拉过程中进一步调节所述可调弯段的弯曲程度。
本发明的输送系统通过调节输送系统前端的弯曲角度,既可以使支架顺利到达弯曲部位,也能使支架在释放时前端可位于主动脉弓部中间,降低“鸟嘴”
效应。另外,限位件及阻挡件800的设置不仅避免了牵拉件的缠绕,同时对调
弯的方向以及调弯段进行控制,实现了逐级分段精准的控弯。进一步的,控弯5套与多根牵引丝的设置可以使得调弯方式更加灵活,提升了输送系统的调弯性
能确保介入器械可被精准的输送并释放至预设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外鞘管与手柄内的固定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示例性的推杆与外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示例性的牵引丝与手柄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示例性的牵引丝与手柄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具有半释放结构的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具有半释放结构的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的释放后的示意图;
图8(c)为本发明示示例性的具有半释放结构的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的释放
前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内鞘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示例性的牵引丝与内鞘芯组件的倒钩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示例性的牵引丝与内鞘芯组件的倒钩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外鞘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外鞘芯组件的锚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示例性的牵引丝穿过锚定件的支架固定杆之间的间隙与倒钩
连接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未设置固定件的输送系统在血管内弯曲时的形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设有固定件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设有固定件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设有多个固定件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设有多个固定件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设有多个固定件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设置固定件的输送系统在血管内弯曲时的形态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示例性的牵引丝上设有阻挡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设置固定件和阻挡件配合时的输送系统在血管内弯曲时的形态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固定件上设置限位槽的半剖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示例性的阻挡件与固定件弹性抵接的一种实施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示例性的阻挡件与固定件弹性抵接并可穿过固定件的一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示例性的阻挡件与固定件弹性抵接并可穿过固定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中设置控弯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示例性的控弯套为刚性套的调弯示意图一;
图31为本发明示例性的控弯套为刚性套的调弯示意图二;
图32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设有控弯套的输送系统在人体血管中的其中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设有控弯套的输送系统中同一区域内设有多个子套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输送系统中设有多个牵拉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5和图36分别为牵拉本发明示例性的设有多个牵拉点的输送系统中的牵引丝时,可调弯段的弯曲状态一和弯曲状态二;
图37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设有多个牵拉点的输送系统中的多根牵引丝的一种连接方式;
图38~图40分别为牵拉本发明示例性的设有多个牵拉点的输送系统中的不同牵引丝时输送系统的弯曲形态;
图41分别为本发明示例性的设有多个牵拉点的输送系统的推杆的截面示意图;
图42为α=180°时本发明示例性的设有多个牵拉点的输送系统的弯曲形态;
图43为α=90°时本发明示例性的设有多个牵拉点的输送系统的弯曲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或者输送该医疗器械的输送器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定义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定义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或者输送器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总体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输送系统,以将装载其内的介入器械输送至预设位置。所述输送系统至少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以及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所述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所述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牵引丝与可调弯段相连,牵拉牵引丝可至少使可调弯段相对可调弯构件的纵向中心轴弯曲。其中,介入器械包括但不限于支架、封堵器、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等,以下实施例将以支架为例对本发明的输送系统进行示例性说明,应当理解,并不局限于此。需说明的是,以下所有的实施例均基于本总体的输送系统展开,以下实施例将单独或组合的方式结合至总体的输送系统中,以寻求更优的调弯方案及效果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介入器械无法精准放置的问题。
实施例一
基于上述总体的输送系统,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在总体的输送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可调弯构件为鞘芯组件。即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包括鞘芯组件及牵引丝。鞘芯组件用于与介入器械可拆卸连接并将与之可拆卸连接的介入器械输送至预设位置,牵引丝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牵拉鞘芯组件弯曲。在采用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输送介入器械的过程中,与鞘芯组件可拆卸连接的介入器械可在整个过程(包括输送及半释放过程)中随鞘芯组件的弯曲而弯曲,使得介入器械可被精准的送达并释放到预设位置。
参照图1~图3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包括鞘芯组件100及牵引丝200。鞘芯组件100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100a,其中,可调弯段100a的长度及划分界限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不做具体限定。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可调弯段100a相连,牵拉牵引丝200可至少使可调弯段100a相对鞘芯组件100的纵向中心轴x弯曲。由于鞘芯组件100为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构件,必然的,鞘芯组件100具有一纵向中心轴x,牵引丝200偏置的位于鞘芯组件100的一侧,且牵引丝200的远端与鞘芯组件100的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100a相连,牵拉牵引丝200使可调弯段100a相对鞘芯组件100的纵向中心轴x偏向弯曲。需说明的是,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可调弯段100a相连可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可在牵拉牵引丝的过程中使鞘芯组件的可调弯段100a弯曲,在输送系统输送介入器械(例如支架)的过程中,即使外鞘管后撤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但鞘芯组件依然可以在牵引丝的牵拉过程中携带与之可拆卸连接的介入器械进行弯曲,依然可调整输送系统的远端,改变输送系统远端的弯曲角度,使支架能顺利且精准的到达弯曲部位,使支架在释放时远端能够位于主动脉弓部中间,从而避免内漏降低“鸟嘴”效应,解决支架的远端在小弯侧无法紧密贴壁的问题。
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还包括中空的外鞘管300,外鞘管300套设在鞘芯组件100外侧,且鞘芯组件100的远端更靠近输送系统的远端,即鞘芯组件100的远端相对外鞘管300的远端伸出,外鞘管300的内壁与鞘芯组件100的外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w1,外鞘管300可相对鞘芯组件100轴向移动。其中,中空的外鞘管300为可调弯外鞘管或非可调弯外鞘管,外鞘管300的可调弯性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并不做限定。优选的,外鞘管300为可调弯外鞘管,可调弯的外鞘管可进一步增强输送系统的可调弯性,以进一步确保介入器械能顺利到达弯曲部位。较佳的,可对外鞘管的远端进行预弯,预弯后的外鞘管,更容易弯曲,通过调节近端侧的调弯手柄,使装载有介入器械的输送系统的远端呈微弯曲状,从而更容易通过弯曲的血管。需说明的是,可调弯的外鞘管300的具体结构及调节方式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示例性的,作为外鞘管300相对鞘芯组件100轴向移动的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图2~图4,外鞘管300的管体为空心管,外鞘管300另一端连接固定底座M,手柄500内置凹槽结构(未示出)连接固定底座M,通过后撤手柄500拉动外鞘管300,使外鞘管300相对鞘芯组件100向后移动,将装载区域301a内的支架释放出来,解除外鞘管300对支架的径向约束。
参照图3和图5,基于本实施例上述任一输送系统的结构,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还包括套设于鞘芯组件100上的推杆400。在所述输送系统装载有支架600时,套设于鞘芯组件100上的推杆400的远端端面与支架600的近端端面相对。在输送系统包括外鞘管300时,推杆400位于鞘芯组件100和外鞘管300之间的第一间隙w1内,且推杆400的内壁与鞘芯组件100的外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w2。
如图5所示,示例性的,推杆400的主体为空心管,用较硬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推杆400的近端通过输送系统的限位结构(未示出)与输送系统的手柄相对固定而不可轴向移动。优选的,空心管的管壁上设有小通道孔401。优选的,小通道孔401设置多个,多个小通道孔401可沿空心管的管壁周向间隔设置。
继续参照图2,基于本实施例上述任一输送系统的结构,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还包括手柄500,鞘芯组件100的近端和牵引丝200的近端均伸入手柄500内与手柄500连接,通过手柄500牵拉牵引丝200的近端至少使鞘芯组件100的远端相对其轴线弯曲。需说明的是,除输送系统的鞘芯组件100的近端和牵引丝200的近端均伸入手柄500内与手柄500连接外,当输送系统还包括外鞘管300和/或推杆400时,外鞘管300和/或推杆400的近端也均伸入手柄500内与输送手柄连接,通过手柄500对外鞘管300进行轴向移动操作以及对推杆400进行固定。其中,当外鞘管300为可调弯鞘管时,也可通过手柄500对外鞘管300同时进行调弯及轴向移动操作。
其中,鞘芯组件100、外鞘管300及推杆400与手柄500的连接方式及操作方式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并不做赘述。以下将对牵引丝200与手柄500的连接方式做示例性说明,应当说明,其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6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手柄500内轴向上设有多个凹槽卡扣501,形成多个档位,可设置每个挡位对应一个弯曲角度。限位件N1与手柄500卡扣连接,同时限位件N1与牵引丝200的近端相连,通过选择挡位移动限位件N1可拉动牵引丝200,使牵引丝200受力。在牵引丝200受力的状态下,鞘芯组件100远端受到弯曲力,达到不同弯曲角度的效果。
参照图7所示,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手柄500内部设置螺纹结构,限位件N2与手柄500螺纹连接,同时限位件N2与牵引丝200的近端相连,通过旋转的方式牵拉牵引丝200,使牵引丝200受力。在牵引丝200受力的状态下,鞘芯组件100远端受到弯曲力,达到不同弯曲角度的效果。需说明的是,上述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牵引丝200与手柄500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继续参照图3,基于本实施例上述任一输送系统的结构,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还预装载有一介入器械。示例性的,介入器械为支架600,支架600的远端与鞘芯组件100的远端可拆卸连接,使得在支架600未脱离鞘芯组件100之前,支架600均可随鞘芯组件100的弯曲而发生偏转,从而对支架600的位置进行调整。其中,在输送系统设有外鞘管300时,支架600被径向压缩收容于外鞘管300与鞘芯组件100之间的第一间隙w1内,收容于第一间隙w1内的支架600的远端与鞘芯组件100的远端可拆卸连接。在支架600被输送至预设位置后外鞘管300向近端移动后撤,从而使得支架600脱离外鞘管300对其带来的径向约束。
参考图8(a)所示,示例性的,支架600包括具有超弹性的直筒状金属骨架610及外层的聚合物薄膜620,其中远端有部分金属骨架无聚合物薄膜包裹,即形成裸支架610a,裸支架610a勾挂于鞘芯组件100的远端,从而实现支架600的远端与鞘芯组件100的远端可拆卸连接。应当说明的是,支架600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支架600为具有半释放结构的支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继续参照图8(a)所示,半释放结构包括线扣630及释放件640。线扣630为高分子材料做成,设于金属骨架610上。优选地,线扣630固定于金属骨架610的波峰上。示例性的,释放件640为一可活动的金属杆或金属丝,位于支架600其中一侧。所有的线扣630套在释放件640上,以达到径向压缩支架600的目的。通过牵拉释放件640,即金属杆或金属丝,使金属杆或金属丝后撤,与支架600上的线扣分离,支架600径向上不再受束缚,径向上可完全展开。释放件640另一端穿过推杆400的小通道孔401后固定于输送装置尾端手柄500上,尾端手柄内置凹槽结构连接金属杆或金属丝,达到牵拉金属杆或金属丝的效果。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参照图8(b),与上述具有半释放结构的支架结构不同的是,半释放结构进一步还包括约束件650,示例性的,约束件650为双层高分子材料线。支架600上部分线扣630之间采用双层高分子材料线固定。优选地,选择支架600其中一面采用双层高分子材料线固定,并且线扣630处于金属骨架140的波峰和波谷中间。参照图8(c),在制作过程中,双层高分子材料线的两端分别穿过其余线扣630并固定于释放件640上,即固定于可活动的金属杆或金属丝上,使支架600径向上受高分子材料线650压缩处于半束缚状态。应当说明的是,支架的半释放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其中,释放件640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当牵引丝200穿过推杆400的小通道孔时,为了避免金属杆或金属丝与牵引丝造成干涉影响,可将释放件640的金属杆或金属丝与牵引丝分别穿过推杆400上的不同的小通道孔401。当释放件640设置两个时,优选地,释放件640设置在支架的两侧,并分别通过推杆400两侧的小通道孔401,此时,可将牵引丝设置在支架小弯侧部分。这一设置不仅避免了由于金属杆或金属丝设置在小弯侧而引起的干涉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金属杆或金属丝设置在大弯侧而引起的路径较长、阻力较大、不利于其释放的问题,因此金属杆或金属丝设置在支架的两侧为最优。
基于本实施例上述任一输送系统的结构,下述将对鞘芯组件100及牵引丝20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下述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均可与上述任一的输送系统的结构进行组合,只要在不影响支架正常释放的基础上能够实现通过牵拉牵引丝200使鞘芯组件100远端弯曲即可。
结合图1、图9及图12所示,鞘芯组件100包括内鞘芯组件101和/或外鞘芯组件102。即存在鞘芯组件100包括内鞘芯组件101;或鞘芯组件100包括外鞘芯组件102;或鞘芯组件100同时包括内鞘芯组件101和外鞘芯组件102的多种情况。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内鞘芯组件101的远端和/或外鞘芯组件102的远端相连。即存在牵引丝200的远端仅与内鞘芯组件101的远端相连;或牵引丝200的远端仅与外鞘芯组件102的远端相连;或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内鞘芯组件101的远端和外鞘芯组件102的远端同时相连的多种情况。应当知晓,牵引丝200至少与内鞘芯组件101、外鞘芯组件102其中之一相连。本实施例仅对鞘芯组件100同时包括内鞘芯组件101和外鞘芯组件102的情况进行示例性说明。可理解的是,在鞘芯组件100仅包括内鞘芯组件101或者外鞘芯组件102时,其内鞘芯组件101和外鞘芯组件102的结构以及与牵引丝200的连接方式均可参照下述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鞘芯组件100同时包括内鞘芯组件101和外鞘芯组件102,内鞘芯组件101和外鞘芯组件102至少部分套设,其中,外鞘芯组件102在外,内鞘芯组件101在内,内鞘芯组件101的远端更靠近输送系统的远端,且外鞘芯组件102可相对内鞘芯组件101轴向移动,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内鞘芯组件101的远端和/或外鞘芯组件102的远端相连。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内鞘芯组件101的远端和/或外鞘芯组件102的远端相连可为直接相连,也可为通过其他部件间接相连。
参照图9所示,内鞘芯组件101包括内鞘芯管101a、固设于内鞘芯管101a远端的引导头101b及设于引导头101b近端的倒钩101c。其中,内鞘芯组件101内轴向上设有一可供导丝穿过的导丝腔(未示出)。内鞘芯管101a、引导头101b及倒钩101c三者可通过粘接、注塑、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内鞘芯管101a的近端与手柄500的内部固定,且内鞘芯管101a不可相对手柄500轴向移动。当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内鞘芯组件101的远端相连时,牵引丝200可与内鞘芯管101a、引导头101b及倒钩101c中的其中一个或者任一两个或者与三个均相连。连接方式不限于焊接、粘接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固定。当牵引丝200与远端的引导头101b连接时,调弯可直接作用于引导头101b上,使引导头101b产生弯曲。当牵引丝200与倒钩101c连接时,由于远端倒钩101c通常采用金属类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因此,牵引丝200与倒钩101c的连接力更强,远端连接的位置可承受的拉力更大。优选的,引导头101b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可顺应血管弯曲,也可制作成预弯状态。倒钩101c优选为圆角倒钩。圆角倒钩101c和外鞘芯组件102的锚定件102b配合可使介入器械可拆卸的与鞘芯组件100相连,支架600远端上的裸支架610a可勾挂于锚定件102b上,通过拉动外鞘芯组件102后撤,倒钩101c对支架进行阻挡,可使先前勾挂于锚定件102b上的支架600与外鞘芯组件100分离。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倒钩101c包括连接于引导头101b近端的连接部101c1及连接于连接部101c1近端的限位部101c2,限位部101c2径向凸出连接部101c1。优选的,限位部101c2的凸出部分的外周面上凹设有用于可供锚定件102b穿过的凹陷部,相邻的凹陷部之间形成用于阻挡的凸起部。
如图10所示,当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倒钩101c相连时,作为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限位部101c2的凸出连接部101c1的凸起部上轴向上设有通孔101c21,牵引丝200穿过通孔101c21与倒钩101c相连。例如,牵引丝200穿过通孔101c21后勾挂于连接部101c1上,或者牵引丝200穿过通孔101c21后在牵引丝200的末端再形成直径大于通孔101c21的阻挡件,从而实现连接。通孔101c21设于凸起部上,不仅可实现连接,还可避免对裸支架的释放造成影响。作为连接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凹陷部内设有一滑轮结构101d,牵引丝200通过一金属环勾挂于连接部101c1上后通过滑轮结构101d,该结构可以使得在提供牵引力的时候,改变力的方向,使原本沿输送系统轴向的牵引力转化为对圆角倒钩的径向拉力,可以极大地减少所需提供的牵引力,也使得牵引丝200在受力时的张力减小,从而减小对支架切割的风险。
参照图12所示,示例性的,外鞘芯组件102包括套设于内鞘芯管101a外的外鞘芯管102a及设于外鞘芯管102a远端的锚定件102b,牵引丝200可与外鞘芯管102a及锚定件102b中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均相连。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粘接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固定。当牵引丝200与外鞘芯组件102的远端连接时,相同的弯曲角度下,需要提供的调弯力更小。
继续参照图12,外鞘芯管102a为中空结构,中间通道可插入内鞘芯管101a,外鞘芯管102a包括柔性空心管102a1和刚性空心管102a2。锚定件102b为金属件。锚定件102b、柔性空心管102a1和刚性空心管102a2三者可通过粘接、注塑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刚性空心管102a2的近端与手柄500的内部连接,并预留可往后拉动外鞘芯管102a的空间。示例性的,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锚定件102b包括与外鞘芯管102a的远端相连的锚接体102b1及设于锚接体102b1远端的支架固定杆102b2,支架固定杆102b2沿锚接体102b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相连的支架固定杆102b2之间存在可容置裸支架的间隙。
当鞘芯组件100包括内鞘芯管101a、引导头101b、倒钩101c、外鞘芯管102a及锚定件102b时,牵引丝200可与其中任一一个连接,当然,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也可与其中的多个连接,多个指两个及两个以上。一般的,在装载过程中,由于外鞘芯管102a未后撤时,外鞘芯管102a是完全包围在内鞘芯管101a外侧,此时可不将牵引丝200与内鞘芯管101a连接,而选择与其他连接。优选的,选择将牵引丝200与倒钩101c和/或引导头101b连接,原因在于,一方面施加的作用力可直接作用于更靠近远端的外鞘芯组件上,能够快速实现调整。另一方面,即使在支架脱离了锚定件102b或处于半脱离状,依然可以直接牵拉内鞘芯组件进行微调。需注意的是,若选择将牵引丝200与外鞘芯组件102和内鞘芯组件101连接时,由于外鞘芯组件102需要进行后撤,为了避免对外鞘芯组件102造成影响,牵引丝200可选择穿过外鞘芯组件102的方式与内鞘芯组件101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包括但不不限于焊接、粘接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固定。
如图14所示,较佳的,牵引丝200的远端穿过锚定件102b的支架固定杆102b2之间的间隙仅与倒钩101c连接,这样不仅可以在支架完成半释放过程中对鞘芯组件的远端进行调弯,且裸支架由于勾挂在支架固定杆102b2上,并不会对支架600的释放造成任何影响。当然,牵引丝200的远端还可以再延长伸入引导头101b内与引导头101b连接。
下述将对牵引丝200的放置位置进行示例性说明,牵引丝200的放置位置可根据输送系统的实际结构进行设置。例如,参照图3所示,当输送系统包括外鞘管300时,牵引丝可置于鞘芯组件100和外鞘管300之间的第一间隙w1内,牵引丝200置于第一间隙w1内后牵引丝200的远端与鞘芯组件100的远端相连,牵引丝200可在第一间隙w1内移动,牵引丝200的近端延伸与手柄500相连,通过手柄500对牵引丝200进行牵拉操作。
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外鞘管300的管壁在轴向上设有第一限位通道(未示出),牵引丝200置于第一限位通道后牵引丝200的远端与鞘芯组件100的远端相连,牵引丝200可在第一限位通道内移动,牵引丝200的近端穿出第一限位通道与手柄500相连,通过手柄500对牵引丝200进行牵拉操作。
继续参照图3,例如,当输送系统包括推杆400时,牵引丝200可置于鞘芯组件100和推杆400之间的第二间隙w2内,牵引丝200置于第二间隙内后牵引丝200的远端与鞘芯组件100的远端相连,牵引丝200可在第二间隙内移动,牵引丝200的近端延伸与手柄500相连,通过手柄500对牵引丝200进行牵拉操作。
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推杆400的管壁上轴向上设有第二限位通道,例如可为上述的小通道孔401,牵引丝200可置于第二限位通道后远端与鞘芯组件100的远端相连,牵引丝200可在第二限位通道内移动,牵引丝200的近端穿出第二限位通道与手柄500相连,通过手柄500对牵引丝200进行牵拉操作。这样牵引丝200有很长的一段是处于推杆400的小通道孔401内,而推杆400具有一定的硬度,可控制牵引丝200的路径,防止调弯过程中游离的牵引丝200路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弯曲角度发生改变。同时,防止了牵引丝200在调弯过程中丝缠绕于鞘芯组件上。其中,牵引丝200偏置设置,优选地,牵引丝200位于小弯一侧,可以控制输送系统的弯曲方向。较佳的,牵引丝200与释放件640进入的小通道孔401应分别处于不同侧。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对支架600的释放造成影响,在设有支架600的一段处,牵引丝200穿过支架600的内部。
本实施例的牵引丝的远端与鞘芯组件的远端相连,牵拉牵引丝的近端可至少使鞘芯组件的远端相对其轴线弯曲,通过调节输送系统前端的弯曲角度,既可以使支架顺利到达弯曲部位,也能使支架在释放时前端可位于主动脉弓部中间,降低“鸟嘴”效应。
实施例二
上述总体的输送系统或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虽然分别可对可调弯构件或者鞘芯组件实现调弯,但问题在于,会出现牵引丝200与鞘芯组件100缠绕,同时在牵拉过程中会出现如图15所示的情况,在牵拉过程中牵引丝200对支架或血管产生切割性的损伤。鉴于此,本实施例在上述总体的输送系统或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防缠绕及防切割的输送系统。
参照图1和图16,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在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固定件700。即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200以及固设于所述可调弯构件的可调弯段上的固定件700。其中,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100a,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可调弯段100a的远端相连,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牵拉所述可调弯段100a弯曲。可调弯构件以及牵引丝的具体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参见上述总体的输送系统或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为了保证调弯效果,本实施例的可调弯构件可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鞘芯组件100,鞘芯组件100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应当知晓的是,若仅是基于防缠绕及切割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可调弯构件并不限于为鞘芯组件100。
继续参照图16,本实施例的固定件700设有m个,1≤m且m为自然数,m个固定件700沿可调弯段100a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固定件700的间隔距离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图17所示,固定件700上设有可供牵引丝200穿过的牵引通道710,牵引丝200可相对固定件700轴向移动,牵引丝200穿过牵引通道710后与可调弯构件的可调弯段100a相连并在相连处形成初始牵拉点。本实施例的牵引丝200从固定件700的牵引通道710中穿过,不仅防止了牵引丝200缠绕,同时可对可调弯构件的弯曲路径进行限位,避免在牵拉过程对支架或血管产生切割性的损伤。
如图16所示,示例性的,固定件700可单侧固设于可调弯构件的可调弯段100a的外壁上,当牵引丝200同时穿过固定件700的牵引通道710及推杆400上的小通道孔401时,固定件700上的牵引通道710与推杆400上的小通道孔401相对。还可的是,如图18所示,柱状的固定件700a围绕鞘芯组件100一周设置,柱状的固定件700a固定套设于可调弯段100a的外侧。
固定件700的形状及轴向上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如图19所示,可设置具有较长轴向长度的杆状的固定件700b。如图20所示,也可设置具有较短的轴向长度的柱状的固定件700a。还可为贴附于可调弯段100a外的薄膜固定件,例如固定件700可通过高分子材料薄膜形成,高分子材料薄膜通过热缩、或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可调弯段100a外,并在薄膜与可调弯段100a的外壁中间设计可共牵引丝200通过的牵引通道710。
其中,参照图20,m个固定件沿可调弯段100a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m个间隔设置的固定件自可调弯构件的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m固定件,m个间隔设置的固定件将可调弯段100a分割成m+1个可调弯的子段,m+1个可调弯的子段自可调弯构件的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第一子段、第二子段……第m+1子段。每一子段具有一有效弯曲长度。本发明所述的有效弯曲长度包括第一固定件与可调弯段100a的远端末端之间的距离(即图20中的D1)、第m固定件与可调弯段100a的近端末端之间的距离(即图20中的Dm+1)以及相邻的两个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即图中D1与Dm+1之间的每一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如图20所示,第一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为D1,第二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为D2,第三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为D3,第四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为D4依次类推,第m+1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为Dm+1。其中,各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节固定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来设置。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D1>D2,D3>D2。或如图20所示,D1>D2,D2=D3=D4=……=Dm+1。或如图21所示,m+1个可调弯的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自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即D1>D2>D3>……>Dm+1。。
优选的,m+1个可调弯的子段中,其中一子段用于与主动脉弓部相对,与主动脉弓部相对的子段具有最大的有效弯曲长度。较佳的,第一子段或第二子段用于与主动脉弓部相对,第一子段或第二子段具有最大的有效弯曲长度。最大的有效弯曲长度的选择范围为42mm~66mm,其他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范围为31mm~56mm。第m+1子段具有最小的有效弯曲长度,优选的第m+1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不大于20mm,此时第m+1子段的弯曲角度极小。
对比图15和图22,图15和图22分别为未设置固定件的输送系统和设有固定件的输送系统在血管内弯曲时的形态。图22中第一子段用于与主动脉弓部相对,具有最大的有效弯曲长度,即D1最大,因此,第一子段的弯曲最明显,其余子段弯曲的程度比第一子段小,第m+1子段仅是因为顺应血管而弯曲,输送系统几乎不提供弯曲力。
本实施例通过固定件对牵引丝进行限位防止了牵引丝缠绕并避免了在牵拉过程对牵引丝支架或血管产生切割性的损伤。同时在可调弯构件为鞘芯组件时,可调节输送系统前端的弯曲角度,可以使支架顺利到达弯曲部位,也能使支架在释放时前端可位于主动脉弓部中间,降低“鸟嘴”效应,使得介入器械进一步被精准放置。
实施例三(阻挡件)
上述实施例二的输送系统通过固定件700的限位防止了牵引丝200缠绕,同时避免了在牵拉过程对支架或血管产生切割性的损伤。但问题在于,如图22所示,牵引丝200在对可调弯构件的远端进行牵拉过程中,如果牵拉力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牵拉过渡,导致可调弯构件远端末端刺穿血管壁,这样风险性高,且对牵拉的控制要求较高。鉴于此,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可对可调弯构件的可调弯段进行分段控弯的方案。
参照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阻挡件800。即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所述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200、固设于所述可调弯构件的可调弯段100a上的固定件700以及固设于牵引丝上的阻挡件800。固定件700与阻挡件800共同构成用于实现可调弯构件100分段弯曲的控弯组件。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100a,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可调弯段100a的远端相连,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牵拉所述可调弯段100a弯曲。其中,可调弯构件以及牵引丝200的具体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参见上述总体的输送系统或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为了保证调弯效果,本实施例的可调弯构件可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鞘芯组件100,鞘芯组件100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应当知晓的是,若仅是基于分段控弯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可调弯构件并不限于为鞘芯组件100。
如图23所示,固定件700固设于可调弯段100a上,阻挡件800固设于牵引丝200上,固定件700上设有可供牵引丝穿过的牵引通道710,牵引丝穿过牵引通道710且其远端与可调弯段100a的远端相连并在相连处形成初始牵拉点,阻挡件800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固定件700之间设有预设间距;在牵拉牵引丝200的过程中,阻挡件800可随牵引丝200的移动缩小预设间距直至与固定件700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当阻挡件800与固定件700接触时,即使拉力增加(指未达到预设最大拉力),也不会继续弯曲,有利于控制可调弯构件的最大弯曲程度。
参照图23和图24所示,牵引丝200上设有阻挡件800,在未牵拉牵引丝200的自然状态下,阻挡件800距离固定件700预设距离,在牵拉过程中,阻挡件800可与固定件700相抵,使得固定件700对阻挡件800进行轴向限位,形成新的牵拉点,避免对鞘管组件100远端进行过渡牵拉,防止可调弯构件远端因为过渡弯曲而末端刺穿血管壁。
如图23所示,固定件700设有m个,1≤m且m为自然数,m个固定件700沿可调弯段100a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m个固定件700的设置方式参见上述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继续参照图23,本实施例的阻挡件800设有n个,1≤n且n为自然数,n个阻挡件800沿牵引丝20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n个阻挡件800可选择性的间隔位于m个固定件700的远端侧,使得阻挡件800可随牵引丝200的移动与与其近端侧相邻的固定件700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
在m>n时,即固定件700的数量多于阻挡件800的数量,n个阻挡件800分别与m个固定件700中的n个一一对应,使得每一阻挡件800的近端侧均有一与其相邻的固定件700,每一阻挡件800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固定件700之间均存在一个预设间距,从而形成n个预设间距,n个预设间距的尺寸相等或不等。在m=n时,即固定件700的数量与阻挡件800的数量相等时,n个阻挡件800与m个固定件700一一匹配,使得每一阻挡件800的近端侧均有一与其相邻的固定件700,每一阻挡件800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固定件700之间均存在一个预设间距,从而形成n个预设间距,n个预设间距的尺寸相等或不等。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700不仅防止了牵引丝200缠绕,避免在牵拉过程对支架或血管产生切割性的损伤;同时可用于与阻挡件800配合实现可调弯构件的分段弯曲。
如图23所示,n个预设间距自远至近依次为L1、L2……Ln,n个预设间距自远至近逐渐增大,即L1<L2<……<Ln,使得在牵拉牵引丝200的过程中,n个阻挡件800可随牵引丝200的移动与与其近端侧相邻的固定件700依次相抵并在抵接处依次形成n个新的牵拉点。本实施例中,多个阻挡件800依次与其近端侧最近的一个固定件70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这样使得在牵拉过程中,可以依次轴向上形成多个牵拉点,不仅避免了对鞘管组件100远端进行过渡牵拉了,且实现了对鞘芯组件100轴向上的逐级分段控弯。在该设计下,当拉动牵引丝时,D1区域受力最先发生弯曲,当弯曲的程度达到最大值时,阻挡件800与固定件700接触。此时即使继续施加拉力(指未达到预设最大拉力),D1区域不会发生弯曲,但D2区域发生弯曲,后续的各段同理,该设计下实现了逐级分段调弯的效果。
示例性的,阻挡件80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呈球状、和/或柱状、和/或椭圆球状、和/或锥状等,只需控制阻挡件800与固定件700可相抵即可。更优选的,固定件700和阻挡件800其中之一上设置有限位槽,可使得在抵接时其中另一个全部或者部分嵌入至限位槽中。例如,如图25所示,固定件700上设有一限位槽720,限位槽720与牵引通道710贯通,在抵接时阻挡件800可嵌入限位槽中,使得连接的稳定性更好。
在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掌控调弯力度以及实现更优的调弯效果,阻挡件800与固定件700相抵时为弹性抵接。弹性抵接的结构可以随着挤压需要使用的力越大,操作者能感知某一段是否已经快到弯曲极限,可以更好的去控制,不会导致一下子施加拉力导致刺破血管。当弹性抵接没有空间时,随着拉力增大,可能下一个抵接点形成牵拉点。另外弹性抵接使得调弯可以回弹,能更好的去控制弯曲角度。
作为弹性抵接的一种实施方式,阻挡件800的近端侧和/或固定件700的远端侧设有可轴向压缩的弹性部。示例性的,该弹性部为弹簧、扭簧或者柔性橡胶件等。如图26所示,固定件为可套设于可调弯段100a上并近端侧与可调弯段100a相对固定的螺旋弹簧700c,螺旋弹簧700c的内径大于可调弯段100a的外径,使得可以保证固定件700可套设于可调弯段100a上。该设计不仅实现了弹性抵接,且可使螺旋弹簧的厚度可设计得较薄,降低了可调弯构件上整体的外径,使得介入器械在输送系统内具有更多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提升分段弯曲的灵活性,在弹性抵接时,可使阻挡件800在牵引丝700受到的拉力超过预设拉力时穿过固定件700上的牵引通道710。阻挡件800被牵拉时固定件700和阻挡件800接触位置形成挤压力,当该力超过预设拉力时时,阻挡件800从固定件700上的牵引通道710上通过,继续牵拉牵引丝200可以使位于该固定件700远端的可调弯段继续弯曲,即可以通过控制牵拉力的大小,从而控制阻挡件800从固定件700穿过或者不穿过,在不穿过时控制前一段的弯曲,在穿过后可继续控制,并增大了可控的长度。优选的,可进一步设置某个阻挡件仅穿过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固定件,而在于不能穿过的固定件抵接时,依然能形成固定的牵拉点。
一实施例中,在阻挡件800与固定件700相抵时为弹性抵接,且阻挡件800在牵引丝700受到的拉力超过预设拉力时穿过固定件700上的牵引通道710时,参考图27,固定件700的牵引通道710内设有弹簧701和活动件702,活动件702可随弹簧701升高或者降低,当阻挡件800被拉至牵引通道710内时,随着拉力的增加,弹簧701被压缩,当牵拉力足够大时,弹簧701被压缩至足够阻挡件800通过时,阻挡件800即可从固定件700的牵引通道710穿过,从而与下一固定件700再抵接形成新的牵拉点。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8,固定件700的牵引通道710内设有具有坡面的橡胶件703,由于橡胶件703具有弹性,当拉力足够大,将橡胶件703压缩至足够阻挡件800通过时,阻挡件800即可通过,从而形成新的牵拉点。
本实施例通过在可调弯段上设置固定件700并在牵引丝200上设置阻挡件800实现了分段控弯,从而使牵引丝200的各个位置弯曲到位,还能避免牵引丝200的远端弯曲过大的情况。进一步,当本实施例的阻挡件800和固定件700弹性抵接,当牵拉牵引丝200的力足够大时,可以使阻挡件800穿过固定件700上的牵引通道710,将阻挡件800牵拉到与其相应的固定件700的近端侧,从而使与其相应的可调弯段在牵引丝200的作用下能够继续弯曲,另外,弹性抵接的结构可以随着挤压需要使用的力越大,操作者能感知某一段是否已经快到弯曲极限,可以更好的去控制,不会导致一下子施加拉力导致刺破血管。
实施例四(控弯套)
上述实施例三的输送系统实现了分段控弯,但其分段控弯是通过固定件700与阻挡件800抵接形成限位的方式,其问题在于,在输送系统制作完成后,分段控弯的先后顺序只能自远至近依次进行且调弯方式固定,无法根据实际需求更灵活的对各段进行调弯。鉴于此,本实施例在上述总体的输送系统或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或实施例二的输送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可对可调弯构件的可调弯段100a灵活控弯的方案。
参照图29,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可控弯输送系统,可控弯输送系统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200以及用于控制可调弯构件弯曲程度的控弯组件。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100a;牵引丝200的远端与可调弯段100a的远端相连,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牵拉可调弯段100a弯曲。其中,可调弯构件以及牵引丝200的具体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参见上述总体的输送系统或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为了保证调弯效果,本实施例的可调弯构件可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鞘芯组件100,鞘芯组件100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应当知晓的是,若仅是基于灵活控弯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可调弯构件并不限于为鞘芯组件100。
参照图29,本实施例的控弯组件包括套设于与可调弯段100a相对的牵引丝200上的控弯套900,控弯套900活动的套设于牵引丝200上,使得控弯套900可在牵引丝200上相对控弯套900轴向移动。其中,控弯套900设有p个,1≤p且p为自然数,p个控弯套900的轴向长度之和不大于可调弯段100a的有效弯曲长度,p个控弯套900用于在牵拉过程中调节可调弯段100a的弯曲程度。其中,此处的所述有效弯曲长度指可调弯段100a内的可弯曲的有效长度。例如,如果在可调弯段100a上设置其他不可调弯部件,则需要除去该部分的长度。
优选的,控弯套900可为不可弯曲的刚性套或者可弯曲的弹性套。即p个控弯套900包括不可发生轴向形变的刚性套和/或可发生轴向形变的弹性套。应当知晓,当存在多个控弯套900时,多个控弯套900可部分为刚性套,另一部分为弹性套。多个指两个及两个以上。优选的,若p个控弯套900中存在至少两个弹性套,则两个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相同或不同。在两个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不同时,两个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自远至近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分段有效的控弯,本实施例的控弯组件还包括固设于可调弯段100a上的固定件700,固定件700设有m个,1≤m且m为自然数,m个固定件700沿可调弯段100a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m个间隔设置的固定件700将可调弯段100a分割成m+1个可调弯的子段;固定件700上设有可供牵引丝200穿过的牵引通道,牵引丝200的远端穿过牵引通道与可调弯段100a的远端相连;其中,1≤p≤m+1,p个控弯套900可选择性的与m+1个子段中的p个子段一一相对,每一控弯套900的轴向长度均不大于与之相对的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其中,本实施例的固定件700的设置方式可参见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可理解,在本实施例包括固定件700时,此处所述的有效弯曲长度包括第一固定件与可调弯段100a的远端末端之间的距离、第m固定件与可调弯段100a的近端末端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两个固定件之间的距离。
m+1个可调弯的子段自可调弯构件的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第一子段、第二子段……第m+1子段;其中,m+1个可调弯的子段中,其中一子段用于与主动脉弓部相对。优选的,与主动脉弓部相对的子段具有最大的有效弯曲长度;p个控弯套900中其中一控弯套900套设于与该具有最大有效弯曲长度的子段相对的牵引丝200上。较佳的,第二子段用于与主动脉弓部相对,第二子段具有最大的有效弯曲长度,其中一控弯套900套设于与第二子段相对的牵引丝200上。第m+1子段具有最小的有效弯曲长度。第m+1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不大于20mm。
进一步,固定件700包括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套设于可调弯段100a上并至少部分与可调弯段100a固定,可调弯段100a与螺旋弹簧之间设有可供牵引丝200穿过的牵引通道。螺旋弹簧的内径大于可调弯段100a的外径,使得可以保证固定件700可套设于可调弯段100a上。该设计不仅实现了弹性抵接,且可使螺旋弹簧的厚度可设计得较薄,降低了可调弯构件上整体的外径,使得介入器械在输送系统内具有更多的空间。
示例性的,如图30,控弯套包括刚性套900a,刚性套可用金属制成,如不锈钢。牵引丝200穿过该刚性套,与刚性套间可发生相互位移。该刚性套长度为L,满足L≤D2,其中,D2为第二子段的有效弯曲长度。可以理解,L的长度决定D2区域可弯曲的最大程度,L越短,D2区域的可弯曲程度越大。如图30,在该设计下,当提供一牵拉力时,D2区域的有效弯曲长度最大,因此D2区域优先弯曲,其余区域刚开始未发生明显弯曲,当继续增大牵拉力时,其余区域也随之发生弯曲。如图31所示,由于D2区域最大的弯曲程度受L限制,在持续增大牵拉力的过程中,D2区域达到最大弯曲程度后不继续弯曲,其余区域仍然可继续发生弯曲,实现灵活的分段调弯效果。
图32为该输送系统在人体血管中的其中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D2区域位于主动脉弓的部位,D1区域位于升主动脉部位。可通过先调节D2区域的弯曲程度,使勾挂于鞘芯组件上的支架与小弯侧靠近,当D2区域达到设计的弯曲程度后,进一步调节可使D1区域发生弯曲,进一步调节支架的近端和血管的贴壁性。其中,D1、D2…Dm+1区域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刚性通道300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地设计在各个区域上。
示例性的,如图30,控弯套900包括弹性套,弹性套设计为弹簧结构(非刚性结构),且弹簧长度L≤D2,优选的L=D2。设弹簧套的最大压缩量为ΔL,则当弹簧长度为L-ΔL时,对应D2区域的最大弯曲角度。该设计下,输送系统不仅可实现灵活的分段控弯;且采用弹簧套设计可在整段区域内覆盖牵引丝,有效地避免裸露的牵引丝对人体血管造成的伤害。另外,弹簧具有恢复性,在压缩后可恢复原本的形状。因此,当撤掉牵拉力后,D2区域可以恢复为原本的形状,有利于输送系统的回撤。
在其他实施例中,一控弯套900包括沿牵引丝200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的q个子套,1≤q且q为自然数,q个子套相连或不连,q个子套的轴向长度之和不大于与之相对的可调弯段100a的有效弯曲长度。
其中,子套可为不可发生轴向形变的子刚性套和/或可发生轴向形变的子弹性套。在子套可为不可发生轴向形变的子刚性套时,同一区域内所有子套的长度之和为该区域的最大弯曲角度下对应的曲线弦长。在控弯套900包括可发生轴向形变的弹性套,且q个子套中存在至少两个子弹性套时,两个子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相同或不同。优选的,在两个子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不同时,两个子弹性套的弹性劲度系数自远至近依次增大。
示例性的,如图33所示,同一区域内有三段子弹性套(也可以是多段),以下各段分别用901、902、903表示。各段子弹性套的劲度系数分别以K1、K2、K3表示,K1、K2、K3三者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关系,优选的,K1<K2<K3。因此,子弹性套901受力最容易变形,而子弹性套903受力最难以变形,使得在D2区域内的弯曲曲线的曲率是逐渐降低的。同理,可根据不同的血管形态,选择不同的子弹性套长度及劲度系数,参考该方式在同一区域内设置出符合血管形态的弯曲曲线。
优选的,可将具有不同劲度系数的各子弹性套连续设置,即各子弹性套连续后形成一个弹性套,该弹性套的不用段具有不同的劲度系数,在该实施例下,即使不设计固定件700,仅通过在牵引丝上套弹性套亦可实现分段调弯的功能。
进一步,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弯组件还包括固设于牵引丝200上的阻挡件800,阻挡件800的结构及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二,通过阻挡件800与固定件700抵接、以及控弯套等多种方式实现分段控弯,提高了控弯的灵活性以及精准度。
实施例五(多个牵引丝200)
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弯的灵活性,参照图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弯输送系统,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以及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200;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100a,可调弯段100a上设有多个牵拉点110,牵拉点110至少包括沿可调弯段100a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r个轴向牵拉点110a,2≤r且r为自然数;牵引丝200设有s根,2≤s且s为自然数;其中,r≤s,s根牵引丝200中的r根的远端与r个轴向牵拉点分别连接,牵拉s根牵引丝200以调节可调弯段100a的弯曲程度。优选的,为了保证调弯效果,本实施例的可调弯构件可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鞘芯组件100,鞘芯组件100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应当知晓的是,若仅是基于灵活控弯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可调弯构件并不限于为鞘芯组件100。
优选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r个轴向牵拉点110a不均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使得r个轴向牵拉点110a在垂直于可调弯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较佳的,为了很好的对小弯侧进行控制,r个轴向牵拉点110a均位于可调弯构件的小弯侧。
其中,牵引丝200的数量可以设置的大于r个轴向牵拉点110a的数量,在r<s且差值为a时,则可调弯段100a还包括与轴向牵拉点110a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周向牵拉点110b,周向牵拉点110b设有a个,a个周向牵拉点110b均位于同一圆周上或不均位于同一圆周上,a根牵引丝200的远端与a个周向牵拉点110b分别连接。优选的,a个周向牵拉点110b均位于可调弯构件的小弯侧。
继续参照图34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调弯输送系统还包括固设于可调弯段100a上的固定件700,固定件700设有m个,1≤m且m为自然数,m个固定件700沿可调弯段100a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固定件700上设有可供牵引丝200穿过的牵引通道。其中,固定件700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可参照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34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调弯输送系统还包括阻挡件800,阻挡件800设有n个,其中,1≤n≤s且n为自然数,n个阻挡件800可选择性的固设于s个牵引丝200上,且n个阻挡件800沿轴向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一个阻挡件800间隔位于一个固定件700的远端侧并同时位于一个牵拉点110的近端侧,使得阻挡件800可随牵引丝200的移动与与其近端侧相邻的固定件700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110。其中,阻挡件800的结构以及与固定件700的配合方式可参照实施例三,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34所示,可调弯构件还包括连接于可调弯段100a的近端侧的支撑段100b,可调弯输送系统还包括套设于支撑段100b外的推杆400,推杆400的管壁上轴向上设有可供牵引丝200穿过的第二限位通道,即图中的小通道孔401,第二限位通道设有t个,t个第二限位通道相互平行,其中,1≤t≤s且t为自然数。t个第二限位通道均位于可调弯构件的小弯侧。
可调弯输送系统还包括套设于与可调弯段100a相对的牵引丝200外的控弯套,控弯套设有p个,1≤p且p为自然数,p个控弯套的轴向长度之和不大于可调弯段100a的有效弯曲长度,p个控弯套用于在牵拉过程中进一步调节可调弯段100a的弯曲程度。其中,控弯套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可参照实施例四,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如图18所示,固定件700上设有多个牵引通道710可允许牵引丝200通过。鞘芯组件100为软质高分子材料,牵引丝210和220分别在远端设有固定点,通过推杆400的小孔道孔401后在近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牵拉机构上。其中,推杆400可在小弯侧设多个小孔道孔401,每个小孔道孔401对应一根牵引丝200,也可在推杆400小弯侧的小孔道孔401内设多个独立通道,每个独立通道对应一根牵引丝200。
继续参照图34,可调弯段100a的区域为调弯区域,由于每根牵引丝200在远端都有一个固定点,均可使100a区域受力弯曲。如图34所示,D1、D2…Dm+1均为牵引丝200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当Dm+1≤20mm时,D m+1段的弯曲角度极小。当牵拉牵引丝210时,如图35,可调弯段100a的区域整体发生弯曲;当牵拉220牵引丝时,如图36,可调弯段100a的除D1外的区域发生弯曲。当同时牵拉2根牵引丝时,两者重叠的弯曲区域可产生叠加效果,不重叠的弯曲区域不发生干涉。因此,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如何进行牵拉。另外2根牵引丝可固定于同一牵拉机构上,同时进行牵拉。2根牵引丝如图37所示,远端分别独立固定,通过固定件后通过焊接、粘接等工艺使2根牵引丝融为一体进入推杆的通道中,并在远端固定于牵拉机构上。
如图2所示,输送系统上设置的是多根牵引丝,每根牵引丝分别在远端固定,可实现每一段具有不同程度的弯曲效果。以3根牵引丝为例,图38为210、220和230三根牵引丝一起进行调弯时输送系统的弯曲形态。图39为220和230两根牵引丝一起进行调弯时输送系统的弯曲形态。图40为230进行调弯时输送系统的弯曲形态。
不同的是,牵引丝可分布在不同侧。如图41所示,其为推杆400的截面视图,同理,固定件700的截面视图与推杆一致,至少确保2根牵引丝的通道在同一水平线。210和220分别为2根牵引丝,2根牵引丝所处位置夹角为α,0°≤α≤180°。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当单根牵引丝受到牵拉时,输送系统会朝牵引丝设计的方向弯曲,当2根牵引丝同时受到牵拉时,弯曲角度可在空间上进行叠加,达到立体调弯的效果。图42为α=180°时,输送系统的弯曲形态,图43为α=90°时,输送系统的弯曲形态。
输送系统上设置的是多根牵引丝,可根据实际需求,使可调弯段100a区域各段在空间上向不同方向的有不同程度的弯曲,更利于进入扭曲的血管中。优选的,牵引丝需要有一定的抗拉伸强度,若拉伸强度不足,牵引丝容易被拉长,导致行程损失,甚至被拉断,使功能丧失。可通过淬火工艺(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急速冷却),提升金属的拉伸和断裂强度。
本发明的输送系统通过调节输送系统前端的弯曲角度,既可以使支架顺利到达弯曲部位,也能使支架在释放时前端可位于主动脉弓部中间,降低“鸟嘴”效应。另外,限位件及阻挡件的设置不仅避免了牵拉件的缠绕,同时对调弯的方向以及调弯段进行控制,实现了逐级分段精准的控弯。进一步的,控弯套与多根牵引丝的设置可以使得调弯方式更加灵活,提升了输送系统的调弯性能,确保介入器械可被精准的输送并释放至预设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预设轴向长度的可调弯构件、用于在拉力作用下牵拉所述可调弯构件弯曲的牵引丝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可调弯构件分段弯曲的控弯组件;其中,所述可调弯构件包括位于远端的可调弯段,所述控弯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可调弯段上的固定件以及固设于所述牵引丝上的阻挡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可供所述牵引丝穿过的牵引通道,所述牵引丝的远端穿过所述牵引通道且与所述可调弯段的远端相连并在相连处形成初始牵拉点,所述阻挡件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预设间距;在牵拉所述牵引丝的过程中,所述阻挡件可随所述牵引丝的移动与所述固定件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有m个,1≤m且m为自然数,m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可调弯段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阻挡件设有n个,1≤n且n为自然数,n个所述阻挡件沿所述牵引丝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n个所述阻挡件可选择性的间隔位于m个所述固定件的远端侧,使得所述阻挡件可随所述牵引丝的移动与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相抵并在两者的抵接处形成新的牵拉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n时,n个所述阻挡件分别与m个所述固定件中的n个一一对应,使得每一所述阻挡件的近端侧均有一与其相邻的所述固定件,每一所述阻挡件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均存在一个预设间距,从而形成n个预设间距,n个所述预设间距的尺寸相等或不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n时,n个所述阻挡件与m个所述固定件一一匹配,使得每一所述阻挡件的近端侧均有一与其相邻的所述固定件,每一所述阻挡件与位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均存在一个预设间距,从而形成n个预设间距,n个所述预设间距的尺寸相等或不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预设间距自远至近逐渐增大,使得在牵拉所述牵引丝的过程中,n个所述阻挡件可随所述牵引丝的移动与与其近端侧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依次相抵并在抵接处依次形成n个新的牵拉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呈球状、和/或柱状、和/或椭圆球状、和/或锥状。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6任一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与所述固定件相抵时为弹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的近端侧和/或与所述阻挡件相邻的所述固定件的远端侧设有可轴向压缩的弹性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可套设于所述可调弯段上并近端侧与所述可调弯段相对固定的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内径大于所述可调弯段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可在所述牵引丝受到的拉力超过预设拉力时穿过所述固定件上的所述牵引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4或6任一所述的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阻挡件其中之一上设置有限位槽,可使得在抵接时其中另一个全部或者部分嵌入至所述限位槽中。
CN202211538251.6A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8121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8251.6A CN118121374A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PCT/CN2023/131497 WO2024114365A1 (zh) 2022-12-02 2023-11-14 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8251.6A CN118121374A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21374A true CN118121374A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32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38251.6A Pending CN118121374A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21374A (zh)
WO (1) WO20241143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0963A1 (en) * 2013-07-23 2015-01-29 The Provost, Fellows, Foundation Scholars, And The Other Members Of Board, Of The College Of The Holy And Undivided Trinity Of Queen Elizabeth, Near Dublin A treatment device for internally treating a vessel within a body
CN210673408U (zh) * 2018-01-03 2020-06-05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调弯鞘管以及可调弯介入瓣膜输送系统
SG11202103934XA (en) * 2018-10-19 2021-05-28 Biotronik Se & Co Kg Implantable electrode lead for a curved implantation path
JP2022151105A (ja) * 2021-03-26 2022-10-0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医療用留置具搬送装置及び留置具付き医療用留置具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14365A1 (zh) 2024-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4259B2 (en) Microcatheter
JP2024074975A (ja) プルワイヤを有する操向可能なカテーテル
US6241691B1 (en) Coated superelastic stent
US5984957A (en) Radially expanded prostheses with axial diameter control
CN1166346C (zh) 身体管道的修补物修复
US6607555B2 (en) Delivery cathet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securing a surgical component to a vessel during a surgical procedure
EP0959810B1 (en) Endovascular apparatus
JP2008513129A (ja) 内腔内アンカ装置
RU2370224C2 (ru) Внутрипросветная хирург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доставки
CN113440323B (zh) 支架装配系统及支架装配方法
WO2017107990A1 (zh) 支架输送系统及其组件和使用方法
WO2024125225A1 (zh) 一种覆膜支架
CN118121374A (zh) 一种可分段调弯输送系统
CN118121375A (zh) 一种可调弯输送系统
CN118161321A (zh) 一种可控弯输送系统
CN118161320A (zh) 一种输送系统
CN219579139U (zh) 覆膜支架系统
EP4272699A1 (en) Luminal stent
US20230414356A1 (en) Device for heart repair
CN118253014A (zh) 可调弯鞘管及输送器
CN116035760A (zh) 覆膜支架系统及覆膜支架导入方法
CN114306884A (zh) 一种双层套叠弯曲度可变式超选导管
AU2020408369A1 (en)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altering bloo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 vessel
CN116322865A (zh) 用于植入物递送的可偏转递送系统
JP2006525835A (ja) 放射方向に安定化されたカテーテルを備えているステント搬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