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7717A - 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 Google Patents

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7717A
CN118107717A CN202311529978.2A CN202311529978A CN118107717A CN 118107717 A CN118107717 A CN 118107717A CN 202311529978 A CN202311529978 A CN 202311529978A CN 118107717 A CN118107717 A CN 118107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ensor
magnet
axial direction
disposed
magnet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299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8107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7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能够抑制磁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下降。旋转装置是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具备:第一构件,具有中心轴心;第二构件,绕所述中心轴心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磁性传感器,构成为不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并检测所述磁铁的磁性;以及磁性产生部件,构成为不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与所述磁铁不同,所述磁性传感器包括第一磁性传感器和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独立地检测所述磁铁的磁性的第二磁性传感器,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相对于包含所述中心轴心并穿过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基准面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相反的一侧。

Description

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其具备:第一构件,具有中心轴心;第二构件,绕中心轴心与第一构件相对旋转;磁铁,设置于第二构件;以及磁性传感器,构成为不与第一构件相对旋转,并检测磁铁的磁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7009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能够抑制磁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下降的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旋转装置是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具备:第一构件,具有中心轴心;第二构件,绕所述中心轴心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磁性传感器,构成为不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并检测所述磁铁的磁性;以及磁性产生部件,构成为不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与所述磁铁不同,所述磁性传感器包括第一磁性传感器和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独立地检测所述磁铁的磁性的第二磁性传感器,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相对于包含所述中心轴心并穿过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基准面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相反的一侧。
在由磁性产生部件的磁性带来的影响在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中不同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第二磁性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容易出现差异。根据第一方面的旋转装置,第一磁性传感器相对于包含中心轴心并穿过磁性产生部件的基准面配置在与第二磁性传感器相反的一侧,因此能够减小由磁性产生部件的磁性带来的向第一磁性传感器的影响与向第二磁性传感器的影响之差。因此,能够抑制磁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的下降。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的旋转装置中,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到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第一距离等于从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到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第二距离。
根据第二方面的旋转装置,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由磁性产生部件的磁性带来的向第一磁性传感器的影响与向第二磁性传感器的影响之差。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第一距离是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到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最短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从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到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最短距离。
根据第三方面的旋转装置,能够将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配置成从第一磁性传感器到磁性产生部件的最短距离与从第二磁性传感器到磁性产生部件的最短距离相等。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由磁性产生部件的磁性带来的向第一磁性传感器的影响与向第二磁性传感器的影响之差。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第四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对称地配置。
根据第四方面的旋转装置,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相对于基准面对称地配置,因此由磁性产生部件的磁性带来的向第一磁性传感器的影响和向第二磁性传感器的影响易于变得等同。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第五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基准面穿过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中心。
根据第五方面的旋转装置,第一磁性传感器和第二磁性传感器相对于穿过磁性产生部件的中心的基准面对称地配置,因此由磁性产生部件的磁性带来的向第一磁性传感器的影响和向第二磁性传感器的影响易于变得等同。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第六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径向上配置在与所述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
根据第六方面的旋转装置,磁铁在径向上配置在与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磁通密度不同的位置配置磁性传感器。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第七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
根据第七方面的旋转装置,磁铁在轴向上配置在与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磁通密度不同的位置配置磁性传感器。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第八方面的旋转装置中,还具备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轴向上延伸的电气基板,所述磁性产生部件和所述磁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气基板。
根据第八方面的旋转装置,磁性产生部件和磁性传感器设置于相同的电气基板,因此易于将第一磁性传感器关于基准面配置在第二磁性传感器的相反侧。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面的第九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磁铁在所述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电气基板不同的位置。
根据第九方面的旋转装置,由于在轴向上电气基板与磁铁分开配置,因此能够在磁通密度不同的位置配置设置于电气基板的磁性传感器。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方面的旋转装置是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具备:第一构件,具有中心轴心;第二构件,绕所述中心轴心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至少1个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以及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构成为不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检测所述至少1个磁铁的磁性,所述至少1个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所述至少1个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径向上配置在与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
根据第十方面的旋转装置,磁铁在径向上配置在与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磁通密度不同的位置配置磁性传感器。因而,旋转装置能够抑制磁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的下降。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方面的第十一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以相对于所述至少1个磁铁为非对置的方式配置。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旋转装置,磁性传感器以相对于磁铁为非对置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在磁通密度不同的位置配置磁性传感器。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或第十一方面的第十二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径向上的第一区域,所述至少1个磁铁配置于在所述径向上不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的第二区域。
根据第十二方面的旋转装置,磁性传感器和磁铁分别配置于在径向上不重叠的区域,因此能够在磁通密度不同的位置配置磁性传感器。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的旋转装置是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具备:第一构件,具有中心轴心;第二构件,绕所述中心轴心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至少1个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以及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构成为不能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并具有检测所述磁铁的磁性的检测面,所述至少1个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所述检测面相对于所述至少1个磁铁的S极和N极排列的磁化方向非垂直地配置。
根据第十三方面的旋转装置,磁性传感器的检测面相对于磁化方向非垂直地配置,因此能适当地接受通过磁性传感器的磁铁的磁通。因此,旋转装置能够提高磁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的第十四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检测面与所述磁化方向平行地配置。
根据第十四方面的旋转装置,由于检测面与磁化方向平行地配置,因此能适当地接受通过磁性传感器的检测面的磁铁的磁通。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的第十五方面的旋转装置中,所述磁化方向与所述轴向平行。
根据第十五方面的旋转装置,以磁化方向与轴向平行的方式配置磁铁,因此检测面能够以沿着轴向的方式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六方面的轮毂组件是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包括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所述的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构件是轴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轮毂壳体和链轮支撑体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旋转装置,能够通过磁性传感器检测相对于轮毂壳体和链轮支撑体中的至少一方的轴构件的旋转。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能够抑制磁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D4-D4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1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7是将图4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在轴向上的右方的端部及其周边放大后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将图4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在轴向上的中间部分放大后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图8的线轴、绕组以及引出线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线轴的俯视图。
图11是图8的限制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图8的外壳的主视图。
图13是图8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14是从图12的外壳除去盖部的主视图。
图15是示出图8的磁铁、磁性传感器、磁性产生部件以及电气基板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图8的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磁铁、磁性传感器、磁性产生部件以及电气基板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图1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18是图4的轴构件在轴向上的右方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19是图4的轴构件的侧视图。
图20是图4的辅助构件的主视图。
图21是示出图4的辅助构件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俯视图。
图22是图1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和用于对轮毂壳体安装转矩传递结构的工具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对图15的磁性传感器输入的磁通密度、第一磁性传感器的输出以及第二磁性传感器的输出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24是对由图17的控制部执行的第二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判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在轴向上的中间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6是将第一变更例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在轴向上的右方的端部及其周边放大后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27是将第二变更例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在轴向上的右方的端部及其周边放大后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28是第三变更例的线轴、绕组以及引出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人力驱动车,20…轮毂组件,24…轮毂壳体,26…轴构件,32…链轮支撑体,58A…电气基板,72…旋转装置,72A…第一构件,72B…第二构件,72X…磁性产生部件,74…磁铁,76…磁性传感器,76A…第一磁性传感器,76B…第二磁性传感器,76X…检测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4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20。
人力驱动车10是具有至少1个车轮并至少能够通过人力驱动力进行驱动的交通工具。人力驱动车10包括例如山地自行车、越野自行车、城市自行车、货运自行车、手扶自行车以及斜躺式自行车等各种自行车。不限定人力驱动车10所具有的车轮的数量。人力驱动车10例如还包括独轮车和具有2轮以上的车轮的交通工具。人力驱动车10不限定于仅通过人力驱动力就能够驱动的交通工具。人力驱动车10包括不仅利用人力驱动力、还将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用于推进的电动自行车(E-bike)。电动自行车包括通过电动马达辅助推进的电动辅助自行车。以下,在实施方式中,将人力驱动车10作为自行车进行说明。
<轮毂组件20>
如图1所示,轮毂组件20的轮毂轴22支撑于人力驱动车10的框架14。在轮毂组件20的轮毂壳体24安裝人力驱动车10的驱动轮的辐条。轮毂组件20例如是后轮毂组件。轮毂组件20构成为将被从链轮12输入的人力驱动力传递到人力驱动车10的驱动轮。
如图2至图5所示,轮毂组件20具备轮毂轴22。轮毂组件20具备轴构件26、轮毂壳体24、链轮支撑体32、转矩传递结构36以及工具卡合部36C。轮毂轴22包括轴构件26。轮毂组件20例如还具备轴承34、单向离合器38以及连接部36A。轮毂组件20例如还具备发电部40。轮毂组件20具备例如发电装置42。发电装置42构成为包括发电部40。轮毂组件20例如还具备电气部件58。轮毂组件20具备电缆88。例如,轮毂组件20还具备辅助构件92。轮毂组件20例如具备至少1个连接器70。
<轮毂轴22>
如图4所示,轮毂轴22能旋转地支撑轮毂壳体24,具有中心轴心C1。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包括第一轴向A1。轴向X1例如包括与第一轴向A1为相反方向的第二轴向A2。轮毂轴22例如安装到人力驱动车10的框架14的框架端。轮毂轴22例如安装到人力驱动车10的框架14的后端。轮毂轴22例如包括具有周壁部22A的中空形状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22A设置于端盖28。
轮毂轴22例如包括轴构件26和至少1个端盖28。轮毂轴22例如包括追加端盖30。轮毂轴22包括定位构件80。轮毂轴22包括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以及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
轴构件26具有中心轴心C1。轴构件26的中心轴心与轮毂轴22的中心轴心C1一致。轴构件26能旋转地支撑轮毂壳体24。轴构件26例如是中空轴,并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包括内表面26A和外表面26B。轴构件26包括端部26C。端部26C包括轴向X1上的一个端部26C和另一个端部26C。
在端部26C,在关于轴构件26的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安装端盖28。至少1个端盖28在轴向X1上安装到轴构件26的端部26C。至少1个端盖28例如包括端盖28X和追加端盖30。端盖28安装到端部26C。例如,端盖28X安装到轴向X1上的一个端部26C,追加端盖30安装到轴向X1上的另一个端部26C。在轴构件26的端部26C例如设置外螺纹。端盖28例如形成具有轮毂轴22的周壁部22A的中空形状的部分。
如图4和图7所示,端盖28X比轴构件26靠第一轴向A1侧配置。端盖28X嵌入轴构件26的端部26C。定位构件80构成为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周向X3上决定相对于轴构件26的端盖28X的位置。例如,定位构件80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延伸。定位构件80例如与端盖28X和轴构件26分体地构成。定位构件80包括例如销构件。端盖28X具有第一配置部28A。轴构件26的端部26C具有第二配置部26D。定位构件80具有第一部分80A和与第一部分80A不同的第二部分80B。第一配置部28A配置第一部分80A。第二配置部26D配置第二部分80B。
例如,第一配置部28A和第二配置部26D中的一方包括定位孔82A。端盖28X的第一配置部28A例如包括定位孔82A。例如,定位孔82A保持定位构件80。定位构件80的第一部分80A被压入定位孔82A,从而在定位孔82A保持定位构件80。
例如,第一配置部28A和第二配置部26D中的另一方包括定位凹部82B。轴构件26的端部26C的第二配置部26D例如包括定位凹部82B。例如,定位凹部82B接受定位构件80。定位构件80的第二部分80B配置在定位凹部82B,从而定位凹部82B接受定位构件80。
例如,定位凹部82B至少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开口。定位凹部82B的开口在定位构件80的第二部分80B配置在定位凹部82B的状态下,在定位构件80与周向X3上的定位凹部82B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定位凹部82B的开口在定位构件80的第二部分80B配置在定位凹部82B的状态下,以定位构件80与周向X3上的定位凹部82B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不接触的方式形成于轴构件26的端部26C。定位凹部82B的开口也可以形成为定位构件80的第二部分80B以能拆下的方式被压入定位凹部82B。定位凹部82B例如在径向X2上从外表面26B连续到内表面26A。定位凹部82B如果以接受定位构件80的方式至少在外表面26B开口,则也可以在径向X2上不从外表面26B连续到内表面26A。定位构件80例如包括追加定位构件80X。追加定位构件80X构成为在轴向X1上决定相对于轴构件26的端盖28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追加定位构件80X构成为在轴向X1上决定相对于轴构件26的端盖28X的位置。追加定位构件80X例如包括O形环。追加定位构件80X例如包括树脂材料。
追加端盖30例如具有与端部26C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追加端盖30安装到轴构件26,以决定轴向X1上的相对于轴构件26的追加轴承30A的位置。追加轴承30A也可以通过螺母安装到轴构件26。
如图1所示,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例如是轴构件26中的轴向X1上的一个端面,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例如是轴构件26中的轴向X1上的另一个端面。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是与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为相反侧的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和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分别设置于端盖28的端面。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设置于端盖28X的端面,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设置于追加端盖30的端面。
框架14包括第一框架14A和第二框架14B。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例如与第一框架14A对置。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例如与第二框架14B对置。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和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在轴构件26安装到框架14的状态下与人力驱动车10的框架14抵接。轴向X1上的从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到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的距离对轮毂组件20的过锁螺母尺寸进行定义。
<轮毂壳体24>
轮毂壳体24以能绕中心轴心C1旋转的方式配置。轮毂壳体24与轴构件26相对旋转。轮毂壳体24包围轴构件26的外表面26B。轮毂组件20例如还包括追加轴承30A。追加轴承30A在轴向X1上设置于轮毂壳体24的追加端盖30侧的端部。追加轴承30A以轮毂壳体24能相对于轴构件26旋转的方式支撑轮毂壳体24。在轮毂壳体24的内部空间H1收容轴构件26的一部分、发电部40、外壳62、外壳限制构件62X以及电缆88的一部分。
<链轮支撑体32>
如图1和图2所示,链轮支撑体32经由转矩传递结构36安装到轮毂壳体24。链轮支撑体32安装到轴向X1上的轮毂轴22的端部的一方。链轮支撑体32以能绕中心轴心C1旋转的方式配置,安装至少1个链轮12。链轮支撑体32例如与轴构件26相对旋转,安装有至少1个链轮12。链轮支撑体32具有与链轮12卡合的链轮卡合部32A。链轮卡合部32A例如包括花键。
如图7所示,轴承34例如设置于轴构件26,以链轮支撑体32能相对于轴构件26旋转的方式支撑链轮支撑体32。轴承34例如经由支撑构件34D设置于链轮支撑体32。轴承34经由轴承35连接链轮支撑体32。轴承34例如包括多个轴承34。轴承34也可以是1个轴承34。轴承34例如包括外圈34A、内圈34B以及旋转体34C。外圈34A经由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设置于链轮支撑体32的径向内侧。内圈34B设置于轴构件26的外表面。旋转体34C以外圈34A能相对于内圈34B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外圈34A与内圈34B之间。例如,旋转体34C是球,轴承34是滚珠轴承。轴承34也可以是滚子轴承。
<转矩传递结构36>
转矩传递结构36将转矩从链轮支撑体32和轮毂壳体24中的一方传递到链轮支撑体32和轮毂壳体24中的另一方。例如,转矩传递结构36中的至少一部分以不能装拆的方式设置于链轮支撑体32。例如,转矩传递结构36包括单向离合器38。单向离合器38包含在将转矩从链轮支撑体32传递到轮毂壳体24的转矩传递结构36中。
单向离合器38例如包括滚子离合器、飞溅离合器以及棘轮离合器中的至少1种。单向离合器38在链轮支撑体32向规定方向旋转的速度要比轮毂壳体24向与人力驱动车10前进的方向对应的规定方向旋转的速度大的情况下,从链轮支撑体32向轮毂壳体24传递转矩。在从链轮支撑体32向轮毂壳体24传递转矩的情况下,链轮支撑体32与轮毂壳体24一体地旋转。从链轮支撑体32向轮毂壳体24传递转矩的情况例如是通过人力驱动车10的曲柄旋转从而人力驱动车10被驱动的情况。单向离合器38构成为:在轮毂壳体24向规定方向旋转的速度比链轮支撑体32向规定方向旋转的速度大的情况下,允许轮毂壳体24与链轮支撑体32的相对旋转。允许单向离合器38相对旋转的情况例如是人力驱动车10正在滑行(coasting)的情况。
单向离合器38包括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和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例如包括单向离合器38的外圈。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例如包括单向离合器38的内圈。单向离合器38还包括卡合部38C和被卡合部38D。卡合部38C包括爪构件或转动体。被卡合部38D包括槽部。卡合部38C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与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之间。卡合部38C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和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中的一方,并且被卡合部38D设置于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和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中的另一方。
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与链轮支撑体32一体旋转。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例如与链轮支撑体32一体地形成。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也可以与链轮支撑体32分体地形成。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例如设置于链轮支撑体32的内表面。例如,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比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的至少一部分靠外侧配置。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与轮毂壳体24一体旋转。
<链轮支撑体32与轮毂壳体24的连接结构>
例如,转矩传递结构36包括连接部36A。链轮支撑体32和转矩传递结构36以能经由连接部36A装拆的方式安装到轮毂壳体24。连接部36A以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与轮毂壳体24一体旋转的方式将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与轮毂壳体24连接。连接部36A例如与轮毂壳体24分体地形成,以不能相对于轮毂壳体24旋转的方式安装到轮毂壳体24。例如,连接部36A与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分体地形成,以不能相对于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旋转的方式安装到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在径向X2上比连接部36A的至少一部分靠内侧配置。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配置成在从轴向X1观看时与连接部36A重叠。
例如,在连接部36A设置第一外螺纹部36X。例如,在轮毂壳体24设置第一内螺纹部24A。例如,第一外螺纹部36X与第一内螺纹部24A螺合。在连接部36A设置第二内螺纹部36Y。例如,在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设置第二外螺纹部38X。第二外螺纹部38X与第二内螺纹部36Y螺合。
例如,连接部36A包括突出部36B。例如,转矩传递结构36包括突出部36B。例如,突出部36B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向轮毂壳体24的外部突出。在链轮支撑体32安装到轮毂壳体24的状态下,突出部36B从轮毂壳体24的内部向第一轴向A1突出。突出部36B例如是单一的部件,包括一部分向轮毂壳体24的外部突出的部分和被收容在轮毂壳体24的内部的部分。例如,突出部36B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向外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6B是与连接部36A一体地形成的。
图7和图22所示的工具卡合部36C构成为供工具T1进行卡合。工具卡合部36C设置于转矩传递结构36,构成为能将工具T1从轮毂壳体24的外部卡合。转矩传递结构36使用工具卡合部36C安装到轮毂壳体24。
例如,工具卡合部36C设置于连接部36A。例如,连接部36A包括工具卡合部36C。例如,工具卡合部36C设置于突出部36B。例如,工具卡合部36C设置于突出部36B中的向轮毂壳体24的外部突出的部分。工具卡合部36C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位于比链轮支撑体3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例如,工具卡合部36C设置于在突出部36B的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外侧形成的外表面36D。在突出部36B的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外侧形成的外表面36D在径向X2上位于比轮毂壳体24的内表面靠外侧的位置。轮毂壳体24的内表面位于安装连接部36A的轮毂壳体24的端部。在突出部36B的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外侧形成的外表面36D在径向X2上位于比轮毂壳体24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靠外侧的位置。轮毂壳体24的外表面位于安装连接部36A的轮毂壳体24的端部。工具卡合部36C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位于比链轮卡合部32A靠轮毂壳体24侧的位置。工具卡合部36C例如以整体位于比链轮卡合部32A靠轮毂壳体24侧的方式设置于外表面36D。
例如,工具T1是在轴构件26配置有轮毂壳体24的状态下为了将转矩传递结构36安装到轮毂壳体24而使用的。例如,在工具卡合部36C形成花键36Z。工具T1与花键36Z卡合。工具T1例如包括形成与花键36Z卡合的内周花键的环状部。工具T1通过从轴向X1嵌入工具卡合部36C并使工具卡合部36C旋转而将第一外螺纹部36X与第一内螺纹部24A螺合。
<发电装置42>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42构成为轮毂组件20。发电装置42例如包括轮毂发电机。发电装置42具备第一构件42A、第二构件42B、磁铁44、电气部件58以及磁屏蔽构件60。第一构件42A具有中心轴心C1。发电装置42例如还具备轴构件2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构件42A包括轴构件26。例如,第二构件42B在径向X2上以包围第一构件42A的外表面42Z的方式设置。第二构件42B能相对于第一构件42A绕中心轴心C1相对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构件42B包括轮毂壳体24。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42包括发电部40。例如,发电部40随着轮毂壳体24的旋转而发电。发电部40以不与轴构件26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在轴构件26。
第二构件42B例如包括金属材料。第二构件42B例如包括铝合金。第二构件42B例如整体由金属材料形成。磁铁44安装到第二构件42B。例如,磁铁44设置于第二构件42B的内表面。磁铁44例如包括多个磁铁44。多个磁铁44例如以在周向X3上排列的方式设置于第二构件42B的内表面。
发电装置42例如在径向X2上具备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磁铁44与第二构件42B之间的背轭42C。背轭42C设置在第二构件42B的内表面,以改变磁铁44的磁力线的行进方向。背轭42C例如以覆盖磁铁44的整个外表面的方式设置。背轭42C设置于第二构件42B的内表面。在背轭42C的内表面设置磁铁44。
如图7至图9所示,发电装置42具备线轴46、绕组50A、引出线50B以及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发电装置42例如具备磁轭42D。发电装置42例如包括爪极型的发电机。发电装置42通过磁铁44与轮毂壳体24一起旋转,从而在设置于轴构件26的绕组50A中产生电流从而发电。发电部40例如是构成发电机的部分。发电部40例如包括线轴46、绕组50A以及磁轭42D。发电部40例如还包括磁铁44和背轭42C。
<线轴46>
如图9和图10所示,线轴46以不与轴构件26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在轴构件26。因此,在轴构件26不旋转的情况下,线轴46不旋转。另一方面,在轴构件26旋转的情况下,线轴46与轴构件26一体地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构件26不旋转。线轴46的中心轴心与轮毂轴22的中心轴心C1一致。线轴46包括绕组配置部46A和第一凸缘46B。线轴46例如包括第二凸缘46C。绕组50A卷绕于线轴46。绕组50A卷绕于线轴46的绕组配置部46A。例如,在绕组配置部46A配置绕组50A。第二凸缘46C配置成在轴向X1上从与第一凸缘46B为相反侧的绕组配置部46A的端部向径向X2突出。第一轴向A1是从绕组配置部46A朝向第一凸缘46B的方向。例如,第一轴向A1是从绕组50A朝向第一线轴端部46X的方向。第二轴向A2是从绕组配置部46A朝向第二线轴端部46Y的方向。第二线轴端部46Y在轴向X1上是与第一线轴端部46X为相反侧的端部。
如图9和图10所示,例如,第一凸缘46B从轴向X1上的绕组配置部46A的端部向线轴46的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外侧延伸。第一凸缘46B配置成从绕组配置部46A的端部向比绕组配置部46A靠径向X2突出。例如,第一凸缘46B包括向第一轴向A1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8。突出部48从第一凸缘46B向第一轴向A1突出。例如,多个突出部48包括第一突出部48A和第二突出部48B。第一突出部48A以在第一轴向A1上不与限制构件52接触的方式从第一凸缘46B向第一轴向A1突出。例如,第二突出部48B的向第一轴向A1的突出量比第一突出部48A大。第二突出部48B以在第一轴向A1上超过限制构件52延伸的方式向第一轴向A1突出。多个突出部48例如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48A和多个第二突出部48B。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出部48包括14个第一突出部48A和2个第二突出部48B。2个第二突出部48B在周向X3上以相邻的方式配置。
如图8和图9所示,磁轭42D配置在线轴46上。磁轭42D的一部分比线轴46靠径向X2的内侧配置。磁轭42D的一部分比线轴46靠径向X2的外侧配置。发电装置42包括多个磁轭42D。多个磁轭42D在周向X3上排列配置。多个磁轭42D中的一部分磁轭42D被第一凸缘46B支撑,另一部分磁轭42D被第二凸缘46C支撑。被第一凸缘46B支撑的磁轭42D的一部分配置在相邻的2个突出部48之间。
磁轭42D在径向X2上与磁铁44对置。磁轭42D包括第一磁轭42X和第二磁轭42Y。第一磁轭42X在轴向X1上以与第二磁轭42Y相邻的方式配置。第一磁轭42X以位于多个突出部48中的在周向X3上相邻的2个突出部48之间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凸缘46B。第二磁轭42Y以位于在周向X3上相邻的2个第三突出部48C之间的方式配置在第二凸缘46C。第三突出部48C从第二凸缘46C向第二轴向A2突出。第一磁轭42X和第二磁轭42Y分别由多个磁轭片构成。
<引出线50B>
引出线50B与绕组50A电连接。引出线50B将产生于绕组50A的电流送到发电部40的外部。引出线50B例如包括正极的引出线50B和负极的引出线50B。正极的引出线50B和负极的引出线50B分别连接到绕组50A的两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出线50B是与绕组50A分体的。如果引出线50B与绕组50A电连接,则引出线50B可以是与绕组50A一体的。如图14所示,被引出到第一轴向A1侧的正极的引出线50B和负极的引出线50B电连接到电气部件58。
<限制构件52>
发电装置42例如具备限制构件52。例如,在轴构件26安装线轴46和限制构件52。限制构件52在关于线轴46的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与线轴46的第一线轴端部46X相邻,限制线轴46的轴向X1的移动。限制构件52限制线轴46向第一轴向A1的移动。例如,限制构件52焊接到轴构件26。限制构件52通过焊接安装到轴构件26。例如,限制构件52具有在轴向X1上与第一线轴端部46X对置的第一面52A和在轴向X1上与第一面52A为相反侧的第二面52B。在从与轴向X1垂直的方向观看时,在限制构件52从第一面52A到第二面52B配置引出线50B。
如图8所示,限制构件52例如具备第一限制构件52C、第二限制构件52D以及追加限制构件52X。第一限制构件52C在关于线轴46的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与线轴46的第一线轴端部46X相邻,限制线轴46向第一轴向A1的移动。第一限制构件52C焊接到轴构件26。第二限制构件52D和追加限制构件52X在轴向X1上与线轴46的第二线轴端部46Y相邻,限制线轴46向第二轴向A2的移动。追加限制构件52X例如包含C形环。通过在轴构件26配置第二限制构件52D和追加限制构件52X,发电部40配置于轴构件26,第一限制构件52C焊接到轴构件26,从而发电部40配置于轴构件26。在轴向X1上,第二限制构件52D配置在第二线轴端部46Y与追加限制构件52X之间。
<引出线引导部54>
引出线引导部54抑制引出线50B与限制构件52的接触。引出线引导部54例如构成为不使引出线50B与限制构件52接触。引出线引导部54例如与线轴46一体地设置。例如,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包含树脂材料。例如,整个线轴46由树脂材料形成。引出线引导部54例如包含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树脂。例如,引出线引导部54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
例如,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设置于第一凸缘46B。例如,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设置于多个突出部48中的至少1个。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设置于第二突出部48B。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设置于第二突出部48B中的、向径向X2凹陷的第二突出部48B的凹部。引出线引导部54的贯通部54A包含于向径向X2凹陷的第二突出部48B的凹部。引出线引导部54的贯通部54A包含于向轴向X1延伸的第二突出部48B的孔。
引出线引导部54构成为将引出线50B比限制构件52更向第一轴向A1侧引出。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配置引出线50B的至少一部分,并向轴向X1延伸。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将第二突出部48B向轴向X1贯通,引出线50B将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中的第二突出部48B配置在向轴向X1贯通的部分。例如,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例如包括配置引出线50B并向轴向X1贯通的贯通部54A。贯通部54A将第二突出部48B向轴向X1贯通。例如,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构成为在第一轴向A1上超过第一面52A地延伸。引出线引导部54构成为在第一轴向A1上超过第二面52B地延伸。引出线引导部54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轴向A1上不超过第二面52B地延伸。
例如,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包括多个引出线引导部54。在1个引出线引导部54配置例如1个引出线50B。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的数量例如与引出线50B的数量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包括2个引出线引导部54。2个引出线引导部54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第二突出部48B,并且分别配置有正极的引出线50B和负极的引出线50B。设置有引出线引导部54的2个第二突出部48B以在2个第二突出部48B之间没有其他突出部48的方式在周向X3上相邻。
<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
如图9和图11所示,在限制构件52设置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在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配置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包括向轴向X1延伸的孔和向关于线轴46的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凹陷的凹部56B中的至少1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包括向径向X2凹陷的凹部56B。引出线引导部54配置在凹部56B。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也可以包含向轴向X1延伸的孔56A。在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包含向轴向X1延伸的孔56A的情况下,引出线引导部54可以配置在孔56A。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的形状能根据引出线引导部54的形状来决定。
<电气部件58>
如图8所示,电气部件58配置在轮毂组件20的内部。例如,电气部件58设置于轮毂壳体24的内部空间H1。例如,电气部件58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配置在与磁铁44不同的位置。电气部件58在轴向X1上配置成不与磁铁44重叠。例如,电气部件58包括蓄电器64X。例如,电气部件58包括至少1个蓄电器64X。例如,蓄电器64X被产生于绕组50A的电充电。
例如,电气部件58包括磁性传感器76。例如,电气部件58包括电气基板58A。例如,电气基板58A向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延伸。电气基板58A在轴向X1上配置在与磁铁44不同的位置。电气基板58A在轴向X1上配置成不与磁铁44重叠。电气基板58A安装到轴构件26。电气基板58A包括在径向X2上延伸的追加电气基板58Y。在从轴向X1观看的情况下,传感器58X以至少一部分与磁铁44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追加电气基板58Y。传感器58X例如可以包含磁性传感器76的一部分。传感器58X例如可以包括检测加速度和倾斜中的至少1个的传感器。传感器58X也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磁屏蔽构件60>
磁屏蔽构件60配置在第二构件42B的内部,以改变磁铁44的磁力线的行进方向。磁屏蔽构件60改变至少从磁铁44中的第一轴向A1的端部产生的磁力线的行进方向。磁屏蔽构件60在从轴向X1观看的情况下,至少一部分与磁铁44重叠,在轴向X1上位于磁铁44与电气部件58之间,向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延伸。磁屏蔽构件60在从轴向X1观看的情况下与全部磁铁44重叠。因此,磁屏蔽构件60包括在从轴向X1观看的情况下与全部磁铁44重叠的区域。磁屏蔽构件60在轴向X1上配置在与限制构件52相同的位置。例如,磁屏蔽构件60包含软磁性材料。
例如,磁屏蔽构件60在径向X2上从第二构件42B的内表面向内侧延伸。例如,第一径向距离Y1比第二径向距离Y2小。例如,第一径向距离Y1是在径向X2上从中心轴心C1到磁屏蔽构件60的距离。第一径向距离Y1例如是从中心轴心C1到在径向X2上位于最内侧的磁屏蔽构件60的端部的距离。例如,第二径向距离Y2是在径向X2上从中心轴心C1到磁铁44的距离。第二径向距离Y2例如是从中心轴心C1到在径向X2上位于最内侧的磁铁44的端部的距离。
例如,磁屏蔽构件60以磁性连接到背轭42C。例如,磁屏蔽构件60配置成与背轭42C接触。例如,磁屏蔽构件60与背轭42C一体地形成。例如,磁屏蔽构件60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周向X3上配置在整周上。磁屏蔽构件60配置成第一径向距离Y1在整周上实际上相同。例如,在磁铁44构成为相对于磁屏蔽构件60绕中心轴心C1旋转的情况下,也是磁屏蔽构件60配置在整周上,因此磁屏蔽构件60能够改变磁铁44的磁力线的行进方向。磁屏蔽构件60例如通过背轭42C的端部向径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例如,磁屏蔽构件60配置成与磁铁44接触。磁屏蔽构件60配置成至少与第一轴向A1上的磁铁44的端部接触。
<外壳62和外壳限制构件62X>
如图8所示,轮毂组件20例如还具备:外壳62,收容电气部件58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外壳限制构件62X,限制外壳62相对于轴构件26的移动。电气部件5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外壳62。外壳62在轮毂壳体24的内部与轮毂壳体24分体地设置。外壳62例如包含树脂材料。外壳62收容电气部件58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外壳62的内部空间H2收容电气部件58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外壳62包括内壁62A、外壁62B、端壁62C以及盖部62D。例如,外壳62具有配置电气部件58的收容部64。外壳62包括轴构件接受部66和开口部68。外壳62例如从轴向X1观看时具有U字形状。例如,开口部68与U字形状的开口部对应,轴构件接受部66与U字形状的底部对应。
如图12到图14所示,例如,内壁62A划定轴构件接受部66和开口部68。内壁62A包括在轴向X1上延伸的板状构件。例如,外壁62B位于从内壁62A向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外侧分开的位置。外壁62B包括向轴向X1延伸的板状构件。例如,端壁62C将内壁62A和外壁62B连接,至少部分地划定外壳62的内部空间H2。端壁62C包括在在与轴向X1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例如,盖部62D覆盖内部空间H2的至少一部分。盖部62D包括在与轴向X1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例如,内壁62A、外壁62B以及端壁62C一体地形成,形成内部空间H2。例如,盖部62D与内壁62A、外壁62B以及端壁62C分体地形成,安装到内壁62A和外壁62B。盖部62D在外壳62的内部空间H2收容电气部件58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下安装到内壁62A和外壁62B。
例如,收容部64包括第一收容部64A、第二收容部64B以及第三收容部64C。例如,第二收容部64B以与第一收容部64A夹着中心轴心C1的方式配置。例如,第三收容部64C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周向X3上配置在第一收容部64A与第二收容部64B之间。例如,在第一收容部64A和第二收容部64B中的至少一方至少收容1个蓄电器64X。至少1个蓄电器64X包括2个蓄电器64X。能够根据至少1个蓄电器64X的数量,在第一收容部64A和第二收容部64B中的至少一方任意收容至少1个蓄电器64X。2个蓄电器64X分别由第一收容部64A和第二收容部64B收容。
如图8所示,外壳限制构件62X构成为限制相对于轴构件26的外壳62的移动。外壳限制构件62X例如通过螺钉等安装到外壳62。外壳限制构件62X例如包括与轴向X1垂直地延伸的板状构件。外壳限制构件62X例如在不同于与外壳62的安装部分的部分通过螺钉等安装到发电部40,从而以相对于轴构件26不移动的方式安装到轴构件26。外壳限制构件62X例如安装到第一限制构件52C。
如图4所示,外壳62构成为包围轴构件26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轴构件26包括第一轴部26X。例如,第一轴部26X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配置有外壳62。第一轴部26X的尺寸D1例如在第一轴部26X中是与轴向X1垂直的方向上的轴构件26的外表面26B的外径中的最大的尺寸。
例如,轴构件26包括第一轴部26X和第二轴部26Y。例如,第二轴部26Y在轴向X1上与第一轴部26X不同。第二轴部26Y相对于第一轴部26X配置在第二轴向A2侧。例如,径向X2上的第二轴部26Y的尺寸D2比径向X2上的第一轴部26X的尺寸D1大。例如,在第二轴部26Y设置发电部40。第二轴部26Y的尺寸D2是在外壳62配置于轴构件26的状态下,在轴向X1上外壳62无法超过第二轴部26Y地移动的尺寸。因此,外壳62无法在轴向X1上从第二轴部26Y朝向第一轴部26X插入轴构件26。
例如,轴构件26包括第三轴部26Z。例如,第三轴部26Z在轴向X1上与第一轴部26X和第二轴部26Y双方不同。第三轴部26Z相对于第一轴部26X配置在第一轴向A1侧。例如,第二轴部26Y和第三轴部26Z以夹着第一轴部26X的方式配置。例如,径向X2上的第三轴部26Z的尺寸D3比径向X2上的第一轴部26X的尺寸D1大。例如,在第三轴部26Z安装轴承34。第三轴部26Z的尺寸D3在外壳62配置于轴构件26的状态下是在轴向X1上外壳62无法超过第三轴部26Z地移动的尺寸。因此,外壳62在轴向X1上无法从第三轴部26Z朝向第一轴部26X插入轴构件26。
轴构件接受部66接受轴构件26。轴构件26经由开口部68从径向X2被轴构件接受部66接受,从而外壳62配置在轴构件26。轴构件接受部66配置在内壁62A的径向内表面。例如,轴构件接受部66构成为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周向X3上沿着轴构件26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例如,在轴构件接受部66构成为沿着轴构件26的外周面中的圆弧形状的部分的形状的情况下,轴构件接受部66具有与轴构件26的外周面的圆弧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轴构件接受部66构成为在周向X3上沿着轴构件26的90度以上200度以下的部分的形状。换言之,轴构件接受部66中的沿着轴构件26的形状的部分具备在周向X3上与90度以上200度以下对应的长度。轴构件接受部66例如构成为在周向X3上沿着轴构件26的实质上为180度的部分的形状。
开口部68以轴构件26经由开口部68被轴构件接受部66接受的方式与轴构件接受部66连通。开口部68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与轴构件接受部66连结。例如,开口部68在周向X3上配置在与轴构件接受部66沿着轴构件26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构成为从外壳62的端部的一方到达另一方。开口部68构成为在径向X2上从内壁62A到达外壁62B。
在内壁62A的径向内表面中的未配置有轴构件接受部66的部分,配置开口部68。开口部68包括第一侧部68A和第二侧部68B。在内壁62A的径向内表面,以与第一侧部68A相邻的方式配置轴构件接受部66,并且以与轴构件接受部66相邻的方式配置第二侧部68B。总之,在周向X3上,在轴构件接受部66的一端配置第一侧部68A,在轴构件接受部66的另一端配置第二侧部68B。第一侧部68A和第二侧部68B相互平行地配置。
例如,开口部68形成供轴构件26能通过的轴构件通过路径68C。轴构件通过路径68C是从外壳62的外壁62B连续到内壁62A的通路。例如,轴构件26构成为经由轴构件通过路径68C被轴构件接受部66接受。轴构件26以被轴构件接受部66接受的方式通过轴构件通过路径68C。例如,开口部68的开口尺寸D4是径向X2上的第一轴部26X的尺寸D1以上。开口部68的开口尺寸D4例如从轴向X1观看时是从第一侧部68A到第二侧部68B的距离。开口部68的开口尺寸D4例如比径向X2上的第一轴部26X的尺寸D1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部68A和第二侧部68B平行地配置,因此在轴构件通过路径68C内开口尺寸D4是固定的。如果轴构件26通过轴构件通过路径68C,则开口部68的开口尺寸D4在轴构件通过路径68C内也可以一部分不同。
<连接器70>
如图8和图14所示,例如,至少1个连接器70将由外壳62收容的电气部件58和配置在外壳62的外部的电缆88连接。例如,至少1个连接器70配置在第一收容部64A和第二收容部64B中的至少一方。连接器70例如配置在第二收容部64B。也可以是,至少1个连接器70包括多个连接器70,在第一收容部64A和第二收容部64B双方配置有连接器70。连接器70至少电连接到电气基板58A。连接器70电连接到蓄电器64X。连接器70的连接部分从外壳62的外壁62B露出。为了在连接器70连接电缆88的状态下保护连接器70而在连接器70配置O形环。连接器70的接收口配置成朝向与轴向X1垂直的方向,使得电缆88能够从与轴向X1垂直的方向连接。连接器70的一部分从外壁62B向外部突出。在外壁62B与连接器70之间设置有环状构件。环状构件例如是O形环。通过环状构件,能够防止灰尘、液体等从外壁62B与连接器70的间隙侵入收容部64。
<旋转装置72>
如图7和图17所示,例如,轮毂组件20包括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72。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72构成为轮毂组件20。旋转装置72具备第一构件72A、第二构件72B、至少1个磁铁74以及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旋转装置72具备第一构件72A、第二构件72B、磁铁74、磁性传感器76以及磁性产生部件72X。磁性产生部件72X构成为不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并与磁铁74不同。因此,在第一构件72A不旋转的情况下,磁性产生部件72X不旋转。另一方面,在第一构件72A旋转的情况下,磁性产生部件72X与第一构件72A一体地旋转。磁性产生部件72X安装到电气基板58A,由此构成为不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磁性产生部件72X包括产生磁的电部件。磁性产生部件72X例如包括电感器。磁性产生部件72X例如包括线圈。磁性产生部件72X在电流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磁性。旋转装置72例如还具备电气基板58A。旋转装置72例如具备控制部78。
第一构件72A具有中心轴心C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构件72A是轴构件26。第二构件72B绕中心轴心C1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第二构件72B包括轮毂壳体24和链轮支撑体32中的至少1个。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构件72B例如包括链轮支撑体32。
<磁性传感器76>
例如,磁性传感器76构成为检测与磁铁44不同的磁性部件74X的磁性。磁性部件74X例如是磁铁74。磁性传感器76设置于电气基板58A。磁性传感器76在轴向X1上比磁屏蔽构件60靠电气部件58侧配置。磁性传感器76构成为不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检测磁铁74的磁性。因此,在第一构件72A不旋转的情况下,磁性传感器76不旋转。另一方面,在第一构件72A旋转的情况下,磁性传感器76与第一构件72A一体地旋转。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构成为不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检测至少1个磁铁74的磁性。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构成为不能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磁性传感器76构成为通过安装到电气基板58A而不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磁性传感器76例如与第一构件72A分体地构成。磁性传感器76例如以能够与第一构件72A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构件72A。例如,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以相对于至少1个磁铁74为非对置的方式配置。磁性传感器76以在轴向X1上不与磁铁74对置的方式配置。例如,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配置在径向X2上的第一区域R1。
如图8和图15所示,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具有检测磁铁74的磁性的检测面76X。在检测面76X配置磁检测元件。检测面76X相对于至少1个磁铁74的S极和N极排列的磁化方向M1非垂直地配置。例如,磁化方向M1与轴向X1平行。检测面76X相对于磁化方向M1倾斜或者与磁化方向M1平行地配置。例如,检测面76X与磁化方向M1平行地配置。
从磁铁74产生的磁性的磁通密度随着去往与磁化方向M1交叉的方向且与磁铁74分开的方向而变低。另外,磁铁74的磁力线的行进方向随着与磁铁74分开而向与磁化方向M1交叉的方向弯曲。在从磁铁74向轴向X1偏离、且从磁铁74向径向X2偏离的位置配置磁性传感器76,从而磁性传感器76能够高效地检测磁铁74的磁性。
如图15和图16所示,磁性传感器76包括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第一磁性传感器76A检测磁铁74的磁性。第二磁性传感器76B与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独立地检测磁铁74的磁性。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例如分别具备别的检测元件。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分开设置。
<磁铁74>
如图15和图16所示,至少1个磁铁74设置于第二构件72B。磁铁74设置于第二构件72B。磁铁74构成为在第二构件72B绕中心轴心C1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的情况下,绕中心轴心C1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在第二构件72B绕中心轴心C1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的情况下,磁铁74构成为绕中心轴心C1与第二构件72B一体地旋转。至少1个磁铁74例如包括第一磁铁74A和第二磁铁74B。第二磁铁74B在周向X3上相对于中心轴心C1配置在第一磁铁74A的相反侧。第二磁铁74B例如在径向X2上相对于中心轴心C1配置在第一磁铁74A的相反侧。总之,第一磁铁74A与第二磁铁74B夹着中心轴心C1配置。
至少1个磁铁74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配置在与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不同的位置。至少1个磁铁74在径向X2上不与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重叠地配置在与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不同的位置。磁铁74例如在径向X2上比磁性传感器76靠径向外侧配置。至少1个磁铁74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配置在与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不同的位置。至少1个磁铁74在轴向X1上不与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重叠地配置在与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不同的位置。磁铁74例如在轴向X1上比磁性传感器76靠第一轴向A1侧配置。例如,磁铁74在轴向X1上配置在与电气基板58A不同的位置。磁铁74在轴向X1上不与电气基板58A重叠地配置在与电气基板58A不同的位置。磁铁74例如在轴向X1上相对于电气基板58A配置在第一轴向A1侧。例如,至少1个磁铁74配置于在径向X2上不与第一区域R1重叠的第二区域R2。第一区域R1例如是位于比在径向X2上位于最内侧的磁铁74的端部靠径向X2的内侧的位置的圆形区域。第二区域R2是位于在径向X2上位于最内侧的磁铁74的端部所形成的圆与在径向X2上位于最外侧的磁铁74的端部所形成的圆之间的区域。第一区域R1例如是位于比在径向X2上位于最外侧的磁铁74的端部靠径向X2的外侧的位置的圆形区域。
<磁性产生部件72X、磁性传感器76以及磁铁74的配置>
例如,磁性产生部件72X和磁性传感器76设置于电气基板58A。磁性产生部件72X的磁性以对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同样地产生影响的方式到达磁性传感器76。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设置于电气基板58A中的设置有磁性产生部件72X的面。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相对于基准面P1配置在与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相反的一侧。基准面P1包含中心轴心C1并穿过磁性产生部件72X。基准面P1例如包含全部中心轴心C1。例如,基准面P1穿过磁性产生部件72X的中心。磁性产生部件72X以相对于基准面P1对称地产生磁性的方式设置于电气基板58A。例如,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相对于基准面P1对称地配置。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相对于基准面P1面对称地配置。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检测面76X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检测面76X相对于基准面P1对称地配置。
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第二磁性传感器76B以及磁性产生部件72X配置在规定平面P2。规定平面P2是与基准面P1正交的平面。规定平面P2例如包含电气基板58A中的设置有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第二磁性传感器76B以及磁性产生部件72X的面。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第二磁性传感器76B以及磁性产生部件72X以在规定平面P2上由各自的中心形成等腰三角形的方式配置。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第二磁性传感器76B以及磁性产生部件72X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为:磁性产生部件72X位于顶角的位置的顶点,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分别位于底角的位置的顶点。
例如,第一距离Z1等于第二距离Z2。例如,第一距离Z1是从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到磁性产生部件72X的距离。例如,第一距离Z1是从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到磁性产生部件72X的最短距离。例如,第一距离Z1是从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检测面76X的中心到磁性产生部件72X的中心的距离。例如,第二距离Z2是从第二磁性传感器76B到磁性产生部件72X的距离。例如,第二距离Z2是从第二磁性传感器76B到磁性产生部件72X的最短距离。例如,第二距离Z2是从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检测面76X的中心到磁性产生部件72X的中心的距离。
<控制部78>
如图16和图17所示,控制部78构成为根据磁性传感器76检测出的磁铁74的磁性来判定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的旋转。控制部78包括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的运算处理装置。运算处理装置例如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控制部78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微型计算机。控制部78可以包括在多个场所分开配置的多个运算处理装置。例如,控制部78还具备存储部。存储部存储用于各种控制程序和各种控制处理的信息。存储部包括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子式可清除程序化只读存储器)以及闪存中的至少一方。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控制部78电连接到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使得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检测出的磁性作为信号被输入。控制部78经由输出控制电路78A电连接到设置于轮毂组件20的外部的外部电气部件16。控制部78对外部电气部件16输出与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的旋转相关的信息。输出控制电路78A经由电缆88电连接到外部电气部件16。电气部件58与外部电气部件16由电缆88电连接。外部电气部件16例如包括与轮毂组件20不同的人力驱动车用的组件。外部电气部件16例如包括人力驱动车用的驱动单元。输出控制电路78A是以控制部78的电输出稳定的方式进行动作的电路。控制部78例如以经由保护电路78B被从发电部40供给电力的方式安装到电气基板58A。保护电路78B进行动作使得向控制部78的电力的供给量稳定。
<电缆88>
如图4和图5所示,例如,电缆88电连接到电气部件58。例如,电缆88连接到控制部78。例如,电缆88将磁性传感器76的信号发送到轮毂组件20的外部。例如,电缆88将由发电部40发电的电力送到轮毂组件20的外部。例如,电缆88在轮毂壳体24的内部沿着轮毂轴22配置。电缆88例如以在轮毂壳体24的内部在轮毂轴22的轴向X1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在轮毂轴22的外表面。在轮毂轴2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在用于配置电缆88的轴向X1上延伸的配线部94。配线部94例如包括在轴向X1上延伸的槽94A。配线部94也可以以电缆88通过轴构件26的中空部分的方式配置在轮毂壳体24的内部。
例如,电缆88在收容部分88A中具有面对径向内侧的第一面88X。收容部分88A是电缆88中的收容在轮毂壳体24的内部的部分。收容部分88A例如是电缆88中的收容在轮毂组件20的内部的部分。例如,第一面88X从收容部分88A延伸到露出部分88B。露出部分88B是电缆88中的露出到轮毂壳体24的外部的部分。露出部分88B露出到轮毂组件20的外部。例如,电缆88具有与第一面88X为相反侧的第二面88Y。例如,第二面88Y从收容部分88A延伸到露出部分88B。
<线缆引导部90>
如图2至图4所示,例如,电缆88由线缆引导部90引导以在轮毂壳体24的外部在径向X2上延伸。例如,电缆88由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引导以在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延伸。线缆引导部90对电缆88进行引导,使得电缆88不与轮毂壳体24和链轮支撑体32中的至少一方接触。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构成为在轴向X1上设置在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与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之间,并对电缆88进行引导。线缆引导部90构成为引导电缆88,使得在轴向X1上电缆88通过人力驱动车10的框架14与轴构件26的端部26C之间。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至少1个端盖28。例如,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设置于端盖28。本实施方式的线缆引导部90设置于端盖28X。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引导部90是设置于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并从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朝向轴向X1的内侧的凹部。在轴构件26不包括端盖28的情况下,线缆引导部90也可以设置于轴构件26的端部26C。线缆引导部90的一部分例如在轴向X1上配置在端盖28X的内部。电缆88从端盖28X的内部穿过线缆引导部90的凹部并被引出。在电缆88从线缆引导部90的凹部被引出的情况下,电缆88与线缆引导部90的凹部的端部接触。线缆引导部90中的、电缆88所接触的部分是抵接部90B。通过电缆88与抵接部90B接触,能够抑制电缆88与链轮支撑体32或轮毂壳体24等旋转体接触。在电缆88被槽94A引导而配置在轮毂轴22的端部的情况下,轮毂组件20例如可以具备与电缆88的第二面88Y抵接的部件。与电缆88的第二面88Y抵接的部件包括电缆88和轮毂轴22所贯通的环状构件。例如,通过将环状部件安装到轮毂轴22,能够抑制电缆88与轮毂轴22分开。与电缆88的第二面88Y抵接的部件的环状部件具有抵接部90B的功能。
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至少部分地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将轮毂轴22贯通。例如,线缆引导部90设置于中空形状的部分,将周壁部22A贯通。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可以是将周壁部22A贯通的孔。例如,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是设置于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和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中的至少1个的切口部90A。切口部90A以将周壁部22A的一部分横切并截取的方式形成。
例如,线缆引导部90具有抵接部90B。电缆88与抵接部90B抵接。抵接部90B包括端盖28的内表面中的、与电缆88的被引导的部分抵接的部分。抵接部90B配置成位于比链轮支撑体32靠第一轴向A1侧的位置。线缆引导部90能够通过抵接部90B对电缆88进行引导,使得电缆88中的在径向X2上被引导的部分位于比链轮支撑体32靠第一轴向A1侧的位置。
<辅助构件92>
如图2至图4所示,辅助构件92构成为将露出部分88B的至少一部分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引导。辅助构件92例如安装到轮毂轴22。辅助构件92例如安装到端盖28。辅助构件92配置在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与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之间。例如,辅助构件92由线状构件形成。例如,轮毂轴22包括线状构件的端部所插入的孔22X和凹部22Y中的至少1个。轮毂轴22的孔22X和凹部22Y中的至少1个例如形成于端盖28。线状构件的端部插入孔22X和凹部22Y中的至少1个,从而辅助构件92安装到轮毂轴22。轮毂轴22包括孔22X和凹部22Y这两者。
如图20和图21所示,例如,辅助构件92包括轮毂轴安装部92A。轮毂轴安装部92A插入轮毂轴22的孔22X和凹部22Y中的至少1个。例如,辅助构件92包括第一线缆支撑部92B。第一线缆支撑部92B与第一面88X接触。例如,辅助构件92包括第二线缆支撑部92C。第二线缆支撑部92C与第二面88Y接触。轮毂轴安装部92A、第一线缆支撑部92B以及第二线缆支撑部92C由线状构件一体地形成。
例如,辅助构件92构成为能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在图21中,用实线示出第一状态的辅助构件92。例如,第一状态是将电缆88中的露出部分88B的至少一部分向径向X2引导的状态。辅助构件92在第一状态下以露出部分88B远离中心轴心C1的方式将电缆88向径向X2引导。在图21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第二状态的辅助构件92。例如,第二状态是将电缆88中的露出部分88B的至少一部分向轴向X1引导。辅助构件92在第二状态下以露出部分88B接近中心轴心C1的方式将电缆88向径向X2的内侧引导。辅助构件92在第二状态下将电缆88中的露出部分88B向轴向X1引导。
例如,在轮毂组件20安装到框架14的状态下,辅助构件92被设定为第一状态。例如,在链轮12安装到链轮支撑体32的情况下以及链轮12从链轮支撑体32拆下的情况下,辅助构件92被设定为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切换例如能通过作业者按压或者拉动辅助构件92来实现。
<轮毂组件20的组装方法>
在轴构件26中,在关于轴构件26的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的轴构件26的端部26C中的朝向轴向X1的面84A设置工具卡合部84。朝向轴向X1的面84A例如是轴构件26的端面。工具卡合部84能卡合工具T2。
例如,工具卡合部84包括向轴向X1凹陷的至少1个凹部86。例如,凹部86包括朝向轴向X1的工具卡合面84B。工具卡合面84B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轴向X1垂直地形成。例如,至少1个凹部86在径向X2上从外表面26B连续到内表面26A。凹部86例如至少向径向X2开口。凹部86例如向轴向X1开口。
如图19所示,例如,至少1个凹部86包括第一凹部86A和第二凹部86B。例如,第二凹部86B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周向X3上相对于中心轴心C1配置在第一凹部86A的相反侧。第二凹部86B例如在径向X2上相对于中心轴心C1配置在第一凹部86A的相反侧。第一凹部86A和第二凹部86B以夹着中心轴心C1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具卡合部84的凹部86包括图7所示的配置定位构件80的定位凹部82B。定位构件80安装到端盖28X,配置在工具卡合部84。定位构件80的第二部分80B配置在工具卡合部84的凹部86。工具卡合部84的凹部86也可以与定位凹部82B独立地设置。
参照图4、图5、图9以及图22来说明轮毂组件20的组装方法。轮毂组件20的组装方法包括第一工序、第二工序、第三工序、第四工序、第五工序以及第六工序。
第一工序是在轴构件26配置发电部40和外壳限制构件62X的工序。在第一工序中,在发电部40安装到轴构件26的第二轴部26Y后,外壳限制构件62X安装到发电部40。
第二工序是在轴构件26配置外壳62的工序。在第二工序中,在外壳62从径向X2配置在轴构件26的第一轴部26X后,外壳62安装到外壳限制构件62X。从绕组50A引出的引出线50B电连接到外壳62。电缆88连接到外壳62的连接器70。
第三工序是在轴构件26配置轮毂壳体24的工序。在内表面安装有磁铁44、背轭42C以及追加轴承30A的轮毂壳体24配置在轴构件26。
第四工序是在轴构件26安装追加端盖30的工序。在第四工序中,配置在轮毂壳体24的内表面的追加轴承30A的轴向X1的位置被定位。在第四工序中,工具T2与工具卡合部84卡合,从而得以抑制至少周向X3上的轴构件26的旋转。在周向X3上的轴构件26的旋转得到抑制的状态下,在轴构件26安装追加端盖30。通过工具卡合部84能够抑制周向X3上的轴构件26的旋转,因此易于在轴构件26安装追加端盖30。
第五工序是转矩传递结构36安装到轮毂壳体24的工序。在第五工序中,在工具T1的花键与工具卡合部36C卡合的状态下,工具T1向周向X3旋转,从而转矩传递结构36安装到轮毂壳体24。
第六工序是在轴构件26安装端盖28X的工序。在第六工序中,连接到连接器70的电缆88通过端盖28X的中空形状的部分被引出到轮毂壳体24的外部。在电缆88通过端盖28X的中空形状的部分的状态下,在轴构件26安装端盖28X。
<由控制部78进行的旋转的判定方法>
参照图23和图24来说明由控制部78进行的旋转的判定方法。
磁性传感器76例如构成为在检测磁性的情况下对控制部78输出检测信号,在不检测磁性的情况下对控制部78输出非检测信号。磁性传感器76例如构成为在对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控制部78输出检测信号。磁性传感器76例如构成为在对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比规定阈值小的情况下对控制部78输出非检测信号。检测信号和非检测信号可以是电压值。检测信号和非检测信号中的一方是高信号,检测信号和非检测信号中的一方也可以是低信号。低信号可以是0V。控制部78构成为根据来自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的变化来判定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的旋转。
在第二构件72B旋转的情况下,由第一磁性传感器76A进行的磁铁74的磁性的检测定时与由第一磁性传感器76A进行的磁铁74的磁性的检测定时不同。由第一磁性传感器76A进行的磁铁74的磁性的检测定时与由第二磁性传感器76B进行的磁铁74的磁性的检测定时之差与关于中心轴心C1的第一磁性传感器76A与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相位差对应。总之,由第一磁性传感器76A进行的磁铁74的磁性的检测定时与由第二磁性传感器76B进行的磁铁74的磁性的检测定时之差与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在周向X3上的位置对应。关于中心轴心C1的第一磁性传感器76A与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相位差小于例如关于中心轴心C1的第一磁铁74A与第二磁铁74B的相位差。关于中心轴心C1的第一磁铁74A与第二磁铁74B的相位差例如是180度。
在第二构件72B旋转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可以构成为在第一规定期间内输出检测信号。在第二构件72B旋转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传感器76B可以构成为在第二规定期间内输出检测信号。例如,第一规定期间实质上等于第二规定期间。关于中心轴心C1的第一磁性传感器76A与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相位差被设定成例如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输出了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非检测信号成为检测信号。
在图23中,用实线示出对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变化,用双点划线示出对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的变化。
时刻t11示出通过第二构件72B在规定方向上旋转从而对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成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时刻。在时刻t11,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从非检测信号变化为检测信号。在时刻t11,对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不到规定阈值,因此,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是非检测信号。
时刻t12示出通过第二构件72B在规定方向上进一步旋转从而对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成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时刻。在时刻t12,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非检测信号变化为检测信号。在时刻t12,对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被维持为规定阈值以上,因此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被维持为检测信号。
时刻t13示出通过第二构件72B在规定方向上进一步旋转从而对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不到规定阈值的时刻。在时刻t13,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在时刻t13,对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被维持为规定阈值以上,因此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被维持为检测信号。
时刻t14示出通过第二构件72B在规定方向上进一步旋转从而对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不到规定阈值的时刻。在时刻t14,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在时刻t14,对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被维持为不到规定阈值,因此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被维持为非检测信号。
图23示出了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向规定方向旋转的情况,但在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以从时刻t14去往时刻t11的方式,对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对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检测面76X输入的磁通密度、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以及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发生变化。
控制部78例如构成为根据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的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来判定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的旋转。控制部78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的变化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正向规定方向旋转。控制部78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的变化为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正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控制部78例如构成为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的变化与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均不同的情况下,不判定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的旋转。
第一模式是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非检测信号变化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检测信号、并且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非检测信号的模式。在第一模式中,在时刻t12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非检测信号变化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检测信号。之后,在时刻t14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非检测信号。
第二模式是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非检测信号变化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非检测信号、并且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检测信号的模式。在第二模式中,在时刻t14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非检测信号变化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非检测信号。之后,在时刻t12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检测信号。
参照图24,说明控制部78判定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的旋转方向的控制的一个例子。控制部78例如当控制部78被供给电力时,开始步骤S11的处理。控制部78例如当图24的处理结束时,在规定期间后再次开始步骤S11的处理。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78判定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是否从非检测信号变化为检测信号。控制部78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没有从非检测信号变化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处理结束。控制部78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非检测信号变化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78判定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否是检测信号。控制部78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3。控制部78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不是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6。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78判定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是否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控制部78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没有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S13的处理。控制部78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78判定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否是非检测信号。控制部78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5。控制部78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不是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处理结束。在步骤S15中,控制部78在判定为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正向规定方向旋转后将处理结束。控制部78在步骤S14中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不是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不判定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的旋转方向。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78判定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是否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控制部78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没有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S16的处理。控制部78在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的输出从检测信号变化为非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控制部78判定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否是检测信号。控制部78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是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8。控制部78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不是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处理结束。在步骤S18中,控制部78在判定为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正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后将处理结束。控制部78在步骤S17中在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的输出不是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不判定第二构件72B相对于第一构件72A的旋转方向。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25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轮毂组件20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轮毂组件20除了发电装置42和外壳62的构成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毂组件20同样,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构成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发电装置42>
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42具备线轴46、绕组50A、引出线50B、电气部件58以及导体96。本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42除了具备电气部件58和导体96的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42相同。
<导体96>
例如,导体96在关于线轴46的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延伸。导体96安装到线轴46的第一凸缘46B,构成为从第一凸缘46B超过限制构件52地延伸。导体96构成为向第一轴向A1突出。导体96安装到突出部48。导体96如果能够从第一凸缘46B超过限制构件52地延伸即可,也可以不安装到第一突出部48A和第二突出部48B中的至少1个。
导体96包括第一部分96X和第二部分96Y。导体96通过引出线50B电连接到第一部分96X并且电气部件58电连接到第二部分96Y而将引出线50B与电气部件58电连接。例如,第一部分96X设置于第一凸缘46B的突出部48。引出线50B被延伸到突出部48,从而引出线50B电连接到第一部分96X。
导体96是连接器销96A、插座96B以及母线中的至少1个。导体96例如与电缆88相比刚性较高。连接器销96A、插座96B以及母线中的至少1个以与轴向X1平行的方式从第一凸缘46B向第一轴向A1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体96是连接器销96A。连接器销96A例如包括露出的电极。连接器销96A例如通过露出的电极插入插座96B而与插座96B电连接。
<电气部件58>
本实施方式的电气部件58包括连接到第二部分96Y的插座96B。本实施方式的电气部件58除了包括插座96B的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气部件58相同。插座96B连接到连接器销96A的第二部分96Y。插座96B的接收口朝向第二轴向A2,从轴向X1观看时以与连接器销96A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追加电气基板58Y。插座96B相对于配置于轴构件26的发电装置42使外壳62向第二轴向A2动作,从而配置成连接器销96A与插座96B能够连接。
<外壳62>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62中,在轴向X1上在端壁62C设置贯通孔62E。本实施方式的外壳62除了在端壁62C设置贯通孔62E的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62相同。连接器销96A通过贯通孔62E。连接器销96A例如经由贯通孔62E从端壁62C向第一轴向A1突出。连接器销96A例如经由贯通孔62E在轴向X1上关于端壁62C向收容部64突出。插座96B的一部分也可以经由贯通孔62E向外壳62之外突出。在插座96B的一部分向外壳62之外突出的情况下,连接器销96A不从端壁62C向第一轴向A1突出地相对于端壁62C在第二轴向A2侧与插座96B连接。
<变更例>
关于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根据本公开的轮毂组件可以采取的方式的例示,并不旨在限制其方式。根据本公开的轮毂组件可以采取例如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的变更例和相互不矛盾的至少2个变更例被组合而成的方式。在以下的变更例中,针对与实施方式的方式共用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限制构件52也可以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安装到轴构件26。限制构件52也可以例如通过螺钉或螺母等与限制构件52不同的部件安装到轴构件26。
·引出线引导部54也可以与线轴46分体地设置。在引出线引导部54与线轴46分体地设置的情况下,引出线引导部54也可以以能够从线轴46拆下的方式安装到线轴46。在引出线引导部54与线轴46分体地设置的情况下,引出线引导部54也可以不设置于线轴46而设置于限制构件52的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
·连接部36A只要以相对于轮毂壳体24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到轮毂壳体24即可,也可以适当变更向轮毂壳体24的安装方法。连接部36A例如通过压入或锯齿嵌合安装到轮毂壳体24。
·连接部36A只要以相对于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到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即可,也可以适当变更向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的安装方法。连接部36A例如可以通过压入或锯齿嵌合安装到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
·如图26所示,第一单向离合器部38A也可以在径向X2上比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的至少一部分靠内侧配置。在本变更例中,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与连接部36A对应。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例如通过螺钉与轮毂壳体24结合。在本变更例中,工具卡合部36C设置于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的外表面。本变更例的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包括突出部36B。在本变更例中,工具卡合部36C设置于第二单向离合器部38B的突出部36B的外表面。
·如图27所示,转矩传递结构36也可以不包括单向离合器38。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连接部36A与链轮支撑体32一体地形成。本变更例的转矩传递结构36将转矩从链轮支撑体32传递到轮毂壳体24。本变更例的转矩传递结构36将转矩从轮毂壳体24传递到链轮支撑体32。
·发电装置42也可以是第一构件42A包括轮毂壳体24,并且第二构件42B包括轴构件26。在第一构件42A包括轮毂壳体24、并且第二构件42B包括轴构件26的情况下,磁铁44安装到轴构件26,磁屏蔽构件60在径向X2上从轴构件26的外表面26B向外侧延伸。
·旋转装置72也可以是第一构件72A包括轮毂壳体24和链轮支撑体32中的至少1个,并且第二构件72B为轴构件26。设置于轮毂壳体24和链轮支撑体32中的至少1个的磁性传感器76检测设置于轴构件26的磁铁74。
·磁屏蔽构件60也可以在周向X3上配置在整周上。磁屏蔽构件60例如在从轴向X1观看的情况下,只要至少一部分位于磁铁44与电气部件58之间即可。在磁屏蔽构件60从轴向X1观看时至少一部分位于磁铁44与电气部件58之间的情况下,磁屏蔽构件60也可以安装到电气部件58。在磁屏蔽构件60例如安装到电气部件58的情况下,磁屏蔽构件60设置于电气部件58的需要磁屏蔽的部分。
·磁屏蔽构件60只要在轴向X1上位于磁铁44与电气部件58之间即可,也可以配置成不与磁铁44接触。
·磁屏蔽构件60只要磁屏蔽构件60能够以磁性连接到背轭42C即可,也可以与背轭42C分体地形成。在磁屏蔽构件60与背轭42C分体地形成的情况下,磁屏蔽构件60也可以不与背轭42C接触。
·轴构件26的端部26C的工具卡合部84的凹部86只要工具T2能卡合即可,也可以在径向X2上不从外表面26B连续到内表面26A。工具卡合部84的凹部86例如在径向X2上从外表面26B连续到径向X2上的外表面26B与内表面26A之间的位置。工具卡合部84的凹部86例如在径向X2上从内表面26A连续到径向X2上的外表面26B与内表面26A之间的位置。
·定位构件80也可以与端盖28和轴构件26中的一方一体地形成。在定位构件80与端盖28和轴构件26中的一方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例如定位构件80作为设置于端盖28和轴构件26中的一方的凸部而形成。在定位构件80作为设置于端盖28和轴构件26中的一方的凸部而形成的情况下,端盖28和轴构件26中的另一方也可以包括与凸部嵌合的凹部。
·开口部68的开口尺寸D4只要轴构件26能够通过使得轴构件26被轴构件接受部66接受即可,也可以是径向X2上的第一轴部26X的尺寸D1以下。在开口部68的开口尺寸D4是第一轴部26X的尺寸D1以下的情况下,例如外壳62也可以能以挠曲的方式变形。
·轴构件26的与中心轴心C1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非圆形状。在轴构件26的与中心轴心C1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非圆形状的情况下,开口部68的开口尺寸D4也可以是轴构件26的最大尺寸以下。非圆形状的截面形状例如是在一部分具有直线的形状。在一部分具有直线的形状的一个例子是D形状。在轴构件26的与中心轴心C1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D形状的情况下,D形状的与直线部分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尺寸不同于D形状的与直线部分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二尺寸。例如在第二尺寸是轴构件26的最大尺寸的情况下,开口部68的开口尺寸D4也可以比第一尺寸大并且是第二尺寸以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导体96也可以代替连接器销96A或者在连接器销96A的基础上是插座96B和母线中的至少1个。在导体96是插座96B的情况下,电气部件58包括连接到插座96B的第二部分96Y的连接器销96A。在导体96是母线的情况下,电气部件58包括连接到母线的第二部分96Y的连接器70。
·如28所示,也可以通过引出线50B卷绕于第一部分96X,从而引出线50B电连接到第一部分96X。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发电装置42具备:线轴46;绕组50A,卷绕于线轴46;引出线50B,与绕组50A电连接;限制构件52,在关于线轴46的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与线轴46的第一线轴端部46X相邻,限制线轴46的轴向X1的移动;以及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配置有引出线50B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X1上延伸,在限制构件52设置有配置有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的至少一部分的引出线引导配置部56。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发电装置42具备:线轴46;绕组50A,卷绕于线轴46;引出线50B,与绕组50A电连接;以及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配置有引出线50B的至少一部分,在关于线轴46的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延伸,线轴46包括:绕组配置部46A,配置有绕组50A;以及第一凸缘46B,从轴向X1上的绕组配置部46A的端部向关于线轴46的中心轴心C1的径向外侧延伸,轴向X1包括从绕组配置部46A朝向第一凸缘46B的第一轴向A1,第一凸缘46B包括向第一轴向A1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8,多个突出部48包括第一突出部48A和向第一轴向A1的突出量比第一突出部48A大的第二突出部48B,至少1个引出线引导部54设置于第二突出部48B。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发电装置42具备:线轴46;绕组50A,卷绕于线轴46;引出线50B,与绕组50A电连接;电气部件58;以及导体96,导体96是连接器销96A、插座96B以及母线中的至少1个,包括第一部分96X和第二部分96Y,通过第一部分96X电连接引出线50B、并且第二部分96Y电连接电气部件58,从而将引出线50B和电气部件58电连接。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轮毂组件20具备:轴构件26,具有中心轴心C1;轮毂壳体24,以能绕中心轴心C1旋转的方式配置;链轮支撑体32,以能绕中心轴心C1旋转的方式配置,安装至少1个链轮12;转矩传递结构36,将转矩从链轮支撑体32和轮毂壳体24中的一方传递到链轮支撑体32和轮毂壳体24中的另一方;以及工具卡合部36C,设置于转矩传递结构36,以能从轮毂壳体24的外部卡合工具T1的方式构成,工具卡合部36C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位于比链轮支撑体3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轮毂组件20具备:轴构件26,具有中心轴心C1;轮毂壳体24,以能绕中心轴心C1旋转的方式配置;链轮支撑体32,以能绕中心轴心C1旋转的方式配置,安装至少1个链轮12;转矩传递结构36,将转矩从链轮支撑体32和轮毂壳体24中的一方传递到链轮支撑体32和轮毂壳体24中的另一方;以及工具卡合部36C,设置于转矩传递结构36,以能从轮毂壳体24的外部卡合工具T1的方式构成,链轮支撑体32具有与链轮12卡合的链轮卡合部32A,工具卡合部36C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位于比链轮卡合部32A靠轮毂壳体24侧的位置。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发电装置42具备:第一构件42A,具有中心轴心C1;第二构件42B,能相对于第一构件42A绕中心轴心C1相对旋转;磁铁44,安装到第二构件42B;电气部件58,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配置在与磁铁44不同的位置;以及磁屏蔽构件60,在从轴向X1观看的情况下,至少一部分与磁铁44重叠,在轴向X1上位于磁铁44与电气部件58之间,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延伸。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轮毂组件20具备包括能旋转地支撑轮毂壳体24的轴构件26的轮毂轴22,轴构件26在关于轴构件26的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的轴构件26的端部26C中的朝向轴向X1的面84A,设置有工具T2能卡合的工具卡合部84。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轮毂组件20具备轮毂轴22,所述轮毂轴22包括:轴构件26、端盖28、以及具有第一部分80A和与第一部分80A不同的第二部分80B的定位构件80,轴构件26包括在关于轴构件26的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安装端盖28的端部26C,定位构件80构成为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周向X3上决定端盖28相对于轴构件26的位置,端盖28具有配置第一部分80A的第一配置部28A,端部26C具有配置第二部分80B的第二配置部26D。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旋转装置72具备:第一构件72A,具有中心轴心C1;第二构件72B,绕中心轴心C1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磁铁74,设置于第二构件72B;磁性传感器76,构成为不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检测磁铁74的磁性;以及磁性产生部件72X,构成为不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与磁铁74不同,磁性传感器76包括第一磁性传感器76A和与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独立地检测磁铁74的磁性的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第一磁性传感器76A相对于包含中心轴心C1并穿过磁性产生部件72X的基准面P1配置在与第二磁性传感器76B相反的一侧。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旋转装置72具备:第一构件72A,具有中心轴心C1;第二构件72B,绕中心轴心C1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至少1个磁铁74,设置于第二构件72B;以及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构成为不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检测磁铁74的磁性,至少1个磁铁74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配置在与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不同的位置,至少1个磁铁74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配置在与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不同的位置。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旋转装置72具备:第一构件72A,具有中心轴心C1;第二构件72B,绕中心轴心C1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至少1个磁铁74,设置于第二构件72B;以及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构成为不能与第一构件72A相对旋转,具有检测磁铁74的磁性的检测面76X,至少1个磁铁74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配置在与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76不同的位置,检测面76X相对于至少1个磁铁74的S极和N极排列的磁化方向M1非垂直地配置。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轮毂组件20具备:轮毂轴22,能旋转地支撑轮毂壳体24,具有中心轴心C1;以及电缆88,轮毂轴22包括: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与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为相反侧;以及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在轴向X1上设置在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与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之间,构成为引导电缆88,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在轴向X1上至少部分地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贯通轮毂轴22。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轮毂组件20具备:轮毂轴22,能旋转地支撑轮毂壳体24,具有中心轴心C1,包括轴构件26和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安装到轴构件26的端部26C的至少1个端盖28;以及电缆88,轮毂轴22包括: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在轴向X1上与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为相反侧;以及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在轴向X1上,设置在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与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之间,构成为引导电缆88,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至少1个端盖28。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轮毂组件20具备:轮毂轴22,能旋转地支撑轮毂壳体24,具有中心轴心C1;电缆88;以及辅助构件92,构成为将电缆88中的露出到轮毂壳体24的外部的露出部分88B的至少一部分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上引导,轮毂轴22包括: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轴向X1上与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为相反侧;以及至少1个线缆引导部90,在轴向X1上,设置在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与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之间,构成为引导电缆88,辅助构件92配置在第一框架抵接端面22B与第二框架抵接端面22C之间。
·只要是如下构成即可,也可以省略其他构成:轮毂组件20具备:轴构件26,具有中心轴心C1;电气部件58;以及外壳62,收容电气部件58的至少一部分,外壳62包括接受轴构件26的轴构件接受部66和在关于中心轴心C1的径向X2中上与轴构件接受部66连结的开口部68。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至少1个”这一表达意味着所希望的选项的“1个以上”。作为一个例子,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至少1个”这一表达如果选项的数量为2个则意味着“仅1个选项”或“2个选项双方”。作为其他例,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至少1个”这一表达如果选项的数量为3个以上则意味着“仅1个选项”或“2个以上的任意选项的组合”。

Claims (16)

1.一种旋转装置,是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构件,具有中心轴心;
第二构件,绕所述中心轴心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
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
磁性传感器,构成为不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并检测所述磁铁的磁性;以及
磁性产生部件,构成为不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与所述磁铁不同,
所述磁性传感器包括第一磁性传感器和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独立地检测所述磁铁的磁性的第二磁性传感器,
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相对于包含所述中心轴心并穿过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基准面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相反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到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第一距离等于从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到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是从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到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最短距离,
所述第二距离是从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到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最短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性传感器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对称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面穿过所述磁性产生部件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径向上配置在与所述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轴向上延伸的电气基板,
所述磁性产生部件和所述磁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气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在所述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电气基板不同的位置。
10.一种旋转装置,是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构件,具有中心轴心;
第二构件,绕所述中心轴心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
至少1个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以及
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构成为不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检测所述至少1个磁铁的磁性,
所述至少1个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
所述至少1个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径向上配置在与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以相对于所述至少1个磁铁为非对置的方式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径向上的第一区域,
所述至少1个磁铁配置于在所述径向上不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的第二区域。
13.一种旋转装置,是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构件,具有中心轴心;
第二构件,绕所述中心轴心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
至少1个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构件;以及
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构成为不能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旋转,并具有检测所述磁铁的磁性的检测面,
所述至少1个磁铁在关于所述中心轴心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至少1个磁性传感器不同的位置,
所述检测面相对于所述至少1个磁铁的S极和N极排列的磁化方向非垂直地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面与所述磁化方向平行地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化方向与所述轴向平行。
16.一种轮毂组件,是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以及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
所述第一构件是轴构件,
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轮毂壳体和链轮支撑体中的至少一方。
CN202311529978.2A 2022-11-30 2023-11-15 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Pending CN1181077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91453 2022-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7717A true CN118107717A (zh) 2024-05-3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6867B (zh) 载具、车轮组及其轮毂装置
EP2501603B1 (e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teering torque and steering angle and steer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US10855147B2 (en) Drive unit, electrically assisted vehicle having the drive uni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drive unit
US9834278B2 (en) Drive unit and electric-motor-assisted bicycle
US20030127921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EP2377749A1 (en) Generator hub adapter
JP2010263768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4196080A (ja)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CN111886778B (zh) 马达单元和电动自行车
EP4157701B1 (en) Pedal for bicycles with integrated generator
WO2014097985A1 (ja)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CN118107717A (zh) 人力驱动车用的旋转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CN116890568A (zh) 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CN116890567A (zh) 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CN116890566A (zh) 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CN116890565A (zh) 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CN118117823A (zh) 人力驱动车用的发电装置和人力驱动车用的轮毂组件
JP4198723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9118236B2 (en) Motor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TW202406764A (zh) 人力驅動車用輪轂組件
TW202340033A (zh) 人力驅動車用輪轂組件
TW202340034A (zh) 人力驅動車用輪轂組件
TW202406763A (zh) 人力驅動車用輪轂組件
JP2022104351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電子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JP6941585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コンポーネ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