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3294A - 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单元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3294A
CN118103294A CN202280067918.0A CN202280067918A CN118103294A CN 118103294 A CN118103294 A CN 118103294A CN 202280067918 A CN202280067918 A CN 202280067918A CN 118103294 A CN118103294 A CN 118103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s
fin
motor
peripheral surface
out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79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秀明
酒井雅晴
西中村和寿
杉田俊
渡边晴彦
林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1206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52155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3694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63140A1/ja
Publication of CN118103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3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EDS(50)具有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逆变器外壳(90)具有逆变器翅片(92)。电动机外壳(70)具有作为电动机翅片(72)的顺倾斜翅片(721)。顺倾斜翅片(721)设置于外周面(70a)。顺倾斜翅片(721)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顺倾斜翅片(721)沿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的方向笔直地延伸。顺倾斜翅片(721)的整体成为倾斜部。在顺倾斜翅片(721)中,翅片下游端(72b)位于从翅片上游端(72a)向周向(CD)的下游侧远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单元
相关申请的援引
本申请以2021年10月11日在日本提交申请的专利申请第2021-166880号和2022年7月28日在日本提交申请的专利申请第2022-120696号为基础,将基础申请的内容整体地以参照的方式援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的公开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单元。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装设于电动垂直起降机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是用于驱动旋转翼旋转的EDS。驱动装置具有电动机和驱动部。驱动部具有逆变器电路等,用于驱动电动机旋转。驱动装置通过电动机的旋转来使旋转翼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1-309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驱动装置中,认为由于电动机的旋转和驱动部的驱动等而产生热量。因此,在驱动装置中,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有时在收容有电动机和驱动部的外壳上设置多个散热翅片。针对驱动装置,如果散热翅片的数量较多,则散热效果容易提高,另一方面,在装设于电动垂直起降机等飞行体时有可能会变得过重。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装设于飞行体的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单元。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多个方式采用互相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各自的目的。另外,权利要求书和其中记载的括号内的符号是作为一个方式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元件的对应关系的一例,并不限定技术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所公开的方式是一种驱动装置,上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飞行体的旋翼旋转,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包括:
发热体,上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上述外壳具有沿输送气体的风扇的旋转轴线延伸的外周面,并且收容发热体;以及
散热翅片,上述散热翅片以在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上沿外周面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风扇的旋转而沿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发热体的热量,
作为散热翅片,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线在旋转轴线的周向上倾斜的倾斜翅片设置于外周面。
根据上述驱动装置,在外壳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线在周向上倾斜的倾斜翅片。在该结构中,为了提高对于驱动装置来说的冷却效果,能够通过倾斜翅片来引导沿着外壳的外周面流动的气体。因此,即使对包括倾斜翅片的翅片的数量和大小进行限制以使驱动装置对于飞行体来说不会变得过重,也能够通过倾斜翅片来抑制驱动装置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针对驱动装置,能够通过倾斜翅片来同时实现散热效果的提高和轻量化。这样,能够实现适合装设于飞行体的驱动装置。
所公开的一个方式是一种驱动装置单元,上述驱动装置单元装设于飞行体,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单元包括:
驱动装置,上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飞行体的旋翼旋转;以及
风扇,上述风扇以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而输送气体,并且沿着旋转轴线而与驱动装置并列,
驱动装置具有:
发热体,上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上述外壳具有沿输送气体的风扇的旋转轴线延伸的外周面,并且收容发热体;以及
散热翅片,上述散热翅片以在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上沿外周面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风扇的旋转而沿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发热体的热量,
作为散热翅片,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线在旋转轴线的周向上倾斜的倾斜翅片设置于外周面。
根据上述驱动装置单元,能够起到与上述驱动装置同样的效果。由此,能够实现适合装设于飞行体的驱动装置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eVTOL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eVTOL中的EDS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是旋翼和EDS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EDS的立体图。
图5是将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6是逆变器的横剖视图。
图7是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将变形例1-1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9是将变形例1-2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10是将变形例1-3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11是将变形例1-4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12是变形例1-5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3是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14是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5是将变形例2-1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16是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17是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8是将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19是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0是将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21是图20中的露出引导板周边的放大图。
图22是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3是图20中的高热引导板周边的放大图。
图24是变形例5-1中的露出引导板周边的放大图。
图25是变形例5-2中的高热引导板周边的放大图。
图26是将变形例5-3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27是变形例5-4中的露出引导板周边的放大图。
图28是将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29是图28中的露出引导板周边的放大图。
图30是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31是将第七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32是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33是将第八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34是将第九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35是将第十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36是将变形例5-5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图37是将变形例5-6中的电动机和逆变器的外周面部分地展开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前的方式中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对结构的仅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应用在先说明的其他方式。不仅是各实施方式中具体明确记载了可以组合的部分之间的组合,只要不对组合造成阻碍,即使没有明确记载,也可以将实施方式之间部分地进行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驱动系统30装设于eVTOL 10。eVTOL 10是电动垂直起降机,能够垂直地起降。eVTOL是电动垂直起降机(e l ectr ic Vert i ca lTake-Off and Land i ng a ircraft)的简称。eVTOL 10是在大气中飞行的航空器,相当于飞行体。eVTOL 10是乘员乘坐的有人航空器。驱动系统30是用于驱动eVTOL 10飞行的系统。
eVTOL 10具有机身11和旋翼20。机身11具有机身主体12和翼13。机身主体12是机身11的躯体,例如呈沿前后延伸的形状。机身主体12具有用于乘员乘坐的乘员室。翼13从机身主体12延伸,并且在机身主体12上设置有多个。翼13是固定翼。多个翼13包括主翼、尾翼等。
图1、图3所示的旋翼20在机身11上设置有多个。旋翼20分别设置于机身主体12和翼13。旋翼20以后述的电动机轴线Cm为中心旋转。旋翼20的旋转轴线为电动机轴线Cm。电动机轴线Cm与旋翼20的中心线一致。在将电动机轴线Cm所延伸的方向称为轴向AD时,针对电动机轴线Cm,轴向AD、径向RD和周向CD彼此正交。旋翼20沿周向CD旋转。另外,径向RD的外侧有时称为径向外侧,径向RD的内侧有时称为径向内侧。
旋翼20具有叶片21、旋翼头22和旋翼轴23。叶片21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旋翼头22将多个叶片21连结。叶片21从旋翼头22沿径向RD延伸。叶片21是与旋翼轴23一起旋转的叶片。旋翼轴23是旋翼20的旋转轴,从旋翼头22沿着电动机轴线Cm延伸。
eVTOL 10是倾转旋翼机(日文:チルトロータ機)。在eVTOL 10中,旋翼20能够倾斜。即,旋翼20的俯仰角能够调节。例如,在eVTOL 10上升的情况下,以电动机轴线Cm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定旋翼20的朝向。在这种情况下,旋翼20作为用于使eVTOL 10产生升力的升起用旋翼发挥作用。即,旋翼20能够起到作为旋转翼的作用。在eVTOL 10向前方前进的情况下,以电动机轴线Cm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定旋翼20的朝向。在这种情况下,旋翼20作为用于使eVTOL 10产生推力的巡航用旋翼发挥作用。
在eVTOL 10中,能够使翼13相对于机身主体12相对地倾斜。即,能够针对每个翼13来使旋翼20倾斜。在eVTOL 10中,通过调节翼13相对于机身主体12的倾斜角度来调节旋翼20的俯仰角。另外,在eVTOL 10中,旋翼20也可以能够相对于机身11相对地倾斜。例如,也可以通过调节旋翼20相对于翼13的相对倾斜角度来调节旋翼20的俯仰角。
如图1、图2所示,驱动系统30具有电池31、分配器32、转换器33、通信装置34、存储装置35、飞行控制装置40、EDS 50。在图2中,将旋翼20图示为旋翼,将电池31图示为电池,将分配器32图示为分配器,将转换器33图示为DC-DC转换器。另外,将通信装置34图示为通信装置,将存储装置35图示为存储装置,将飞行控制装置40图示为飞行控制装置。
电池31与多个EDS 50电连接。电池31是向EDS 50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相当于电源部。电池31是向EDS 50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压源。电池31具有能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作为该二次电池,存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另外,作为电源部,除了电池31以外或作为电池31的替代,也可以使用燃料电池或发电机等。
分配器32与电池31和多个EDS 50电连接。分配器32将来自电池31的电力分配至多个EDS 50。在EDS 50中,后述的驱动部81与分配器32电连接。电池31的电力经由分配器32供给至驱动部81。如果将电池31的电压称为高电压,则对驱动部81施加高电压。另外,如果是将电池31的电力供给至多个EDS 50的结构,则也可以没有分配器32。作为也可以没有分配器32的结构,例如存在在多个EDS 50的每一个中单独地设置电源部的结构。
飞行控制装置40例如是ECU,控制EDS 50的驱动。ECU是电子控制单元(E l ectroni c Contro l Un it)的简称。飞行控制装置40例如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I/O、连接它们的总线的微型计算机为主体而构成。微型计算机有时被称为微机。存储器是非临时性地存储能由计算机读取的程序和数据的非过渡性实体记录介质。另外,非过渡性实体记录介质是non-trans i tory tangi b l e storage med i um,由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等实现。
飞行控制装置40与存储装置35和EDS 50电连接。飞行控制装置40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和存储装置35的至少一方中的控制程序,执行与EDS 50的驱动相关的各种处理。飞行控制装置40进行用于使eVTOL 10飞行的飞行控制。该飞行控制包括EDS 50的控制、改变旋翼20的俯仰角的俯仰角控制等。在EDS 50中,后述的驱动控制部54与飞行控制装置40电连接。飞行控制装置40通过向驱动控制部54输出控制信号来进行EDS 50的控制。
转换器33与电池31、飞行控制装置40和EDS 50电连接。在EDS 50中,驱动控制部54与转换器33电连接。转换器33对来自电池31的电力进行降压或升压,并且向飞行控制装置40和驱动控制部54供给。如果将由转换器33降压后的电力的电压称为低电压,则向飞行控制装置40和驱动控制部54施加低电压。该低电压是比电池31的电压低的电压。相反,如果将由转换器33升压后的电力的电压称为高电压,则对飞行控制装置40及驱动控制部54施加高电压。该高电压是比电池31的电压高的电压。
EDS 50是用于驱动旋翼20旋转的装置,相当于驱动装置。EDS 50驱动旋翼20旋转。EDS 50是电子驱动系统(E l ectr ic Dr ive System)的简称。EDS 50有时被称为电驱动装置和EPU。EPU是电力推进单元(E l ectr ic Propu l s ion Un it)的简称。EDS 50针对多个旋翼20中的每一个单独地设置。EDS 50沿着电动机轴线Cm排列于旋翼20。多个EDS 50都固定于机身11。EDS 50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旋翼20。EDS 50与旋翼轴23机械地连接。多个EDS 50包括以向机身11的外侧伸出的状态固定于机身11的EDS 50和以埋入机身11的内侧的状态固定于机身11的EDS 50中的至少一方。
旋翼20经由EDS 50固定于机身11。不会发生EDS 50相对于旋翼20倾斜的情况。EDS50能够与旋翼20一起相对于机身11相对地倾斜。在调节旋翼20的俯仰角的情况下,EDS 50的朝向与旋翼20一起被设定。
如图2所示,EDS 50具有齿轮箱53、驱动控制部54、旋转传感器55、电动机61、驱动部81。在图2中,将齿轮箱53图示为齿轮箱,驱动部81图示为驱动部,将驱动控制部54图示为驱动控制部,将旋转传感器55图示为旋转传感器,将电动机61图示为电动机。
电动机61是多相的交流电动机,例如是三相交流方式的旋转电机。电动机61作为eVTOL 10的飞行驱动源即电动机发挥作用。电动机61具有转子和定子。电动机61与驱动部81电连接。从电池31经由驱动部81向电动机61供给电力。电动机61根据从驱动部81供给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驱动。作为电动机61,例如使用无刷电动机。另外,作为电动机61,也可以使用感应电动机或电抗电动机。
齿轮箱53将电动机61与旋翼20机械地连接。例如,旋翼轴23经由齿轮箱53与电动机61的旋转轴机械地连接。齿轮箱53使电动机61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旋翼20。齿轮箱53构成为包括多个齿轮,有时被称为变速齿轮和减速器。齿轮箱53成为与电动机61所具有的电动机特性一致的结构。
驱动部81通过对向电动机61供给的电力进行转换来驱动电动机61。驱动部81具有逆变器。逆变器将向电动机61供给的电力从直流转换为交流。逆变器是转换电力的电力转换部。逆变器是多相的逆变器,分别针对多个相进行电力转换。逆变器例如是三相逆变器。逆变器是包括多个开关元件而构成的逆变器电路。作为该开关元件,存在I GBT和MOSFET等功率元件。I GBT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 nsu l ated Gate B i po l ar Trans i stor)的简称。MOSFET是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eta l-Ox i de-Sem i conductor F i e l d-Effect Trans i stor)的简称。开关元件有时被称为驱动元件。
在逆变器中,在多个相的每一个中,开关元件被并联连接。例如,在电动机61是三相的交流电动机的结构中,在U相、V相、W相的每一个中,多个开关元件与电动机61并联连接。另外,在多个相的每一个中,也可以不并联连接多个开关元件。例如,在U相、V相、W相的每一个中,也可以不针对电动机61并联连接多个开关元件。
旋转传感器55针对电动机61设置。旋转传感器55是对电动机61的转速和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部。旋转传感器55向驱动控制部54输出与电动机61的转速对应的检测信号。旋转传感器55例如构成为包括编码器、解析器等。
驱动控制部54例如是ECU,控制驱动部81。驱动控制部54与飞行控制装置40同样地,例如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I/O、连接它们的总线的微型计算机为主体构成。
驱动控制部54与飞行控制装置40及驱动部81电连接。驱动控制部54与包括旋转传感器55的各种传感器电连接。驱动控制部54通过对驱动部81输出指令信号来进行驱动部81的控制。驱动控制部54根据从飞行控制装置40输入的控制信号和从旋转传感器55等各种传感器输入的检测信号等来生成指令信号。在驱动部81中,根据从驱动控制部54输入的指令信号来驱动逆变器,并且进行逆变器的电力转换。
作为各种传感器,除了旋转传感器55之外,还存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电流传感器例如针对多个相中的每一个,对流过电动机61的电流进行检测。电压传感器例如检测从电池31输出的电压。
如图3所示,旋翼20和EDS 50沿电动机轴线Cm排列。旋翼20通过旋转向轴向AD的一侧输送空气,由此使eVTOL 10产生推力和升力。旋翼20朝向轴向AD上的EDS 50侧输送空气。在旋翼20旋转的情况下,产生沿着电动机轴线Cm前进的回旋流。在该回旋流中,空气在沿周向CD回旋的同时沿轴向AD流动。
如图3、图4所示,EDS 50具有电动机装置60、逆变器装置80和翅片罩100。电动机装置60具有电动机61和电动机外壳70。电动机外壳70收容电动机61。电动机61具有电动机轴62。电动机轴62是电动机61的旋转轴,并且与旋翼一起旋转。如果将旋翼旋转称为电动机61的旋转,则电动机61以电动机轴线Cm为中心旋转。电动机轴线Cm是直线状地延伸的假想线,与电动机61的中心线一致。电动机轴62沿着电动机轴线Cm延伸。
逆变器装置80具有驱动部81和逆变器外壳90。逆变器外壳90收容驱动部81。电动机装置60和逆变器装置80沿着电动机轴线Cm排列。
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沿着电动机轴线Cm排列。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整体上形成为筒状,沿着电动机轴线Cm延伸。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处于在轴向AD上彼此重叠的状态。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通过螺栓等固定件而彼此固定。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由金属材料等形成,具有热传导性。
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构成EDS 50的外壳。电动机61和驱动部81用于驱动旋翼20旋转,由于该驱动而容易发热。电动机61和驱动部81相当于发热体,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相当于外壳。电动机外壳70的外周面70a和逆变器外壳90的外周面90a相当于外壳的外周面。这些外周面70a、90a沿轴向AD排列。例如,外周面70a、90a形成沿轴向AD连续地延伸的连续面。
翅片罩100收容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翅片罩100整体上形成为筒状,并且沿电动机轴线Cm延伸。翅片罩100处于在轴向AD上架设于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的状态。翅片罩100处于从外周侧覆盖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的状态。翅片罩100在径向RD上设置于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的外侧,并且沿外周面70a、90a延伸。翅片罩100有时被称为管道。
翅片罩100由树脂材料等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翅片罩100以弹性变形的状态安装于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翅片罩100通过弹性变形而至少向径向外侧伸出,并且处于通过朝向径向内侧的复原力来保持相对于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的位置的状态。这样,翅片罩100利用由弹性变形引起的复原力而安装于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翅片罩100相当于外壳罩。翅片罩100的热传导性比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的热传导性低。
在EDS 50上安装有送风装置110。送风装置110安装于EDS 50,并且与EDS 50一起构成EDS单元130。EDS单元130装设于eVTOL 10。送风装置110相对于旋翼20和EDS 50沿着电动机轴线Cm排列。送风装置110在轴向AD上设置在旋翼20与EDS 50之间。EDS单元130相当于驱动装置单元。
送风装置110通过驱动来输送空气。送风装置110具有送风风扇111和护罩120。送风风扇111以电动机轴线Cm为中心旋转。送风风扇111的旋转轴线为电动机轴线Cm。送风风扇111的中心线与电动机轴线Cm一致。送风风扇111通过旋转而沿轴向AD朝向EDS 50输送空气。送风风扇111朝向EDS 50输送用于冷却EDS 50的冷却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EDS 50来说,送风风扇111侧为上游侧。
在送风风扇111旋转的情况下,产生沿着电动机轴线Cm前进的回旋流。在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中,与由旋翼20产生的回旋流同样地,空气在沿向周向CD回旋的同时沿轴向AD流动。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在朝向由旋翼20产生的回旋流相同的方向回旋的同时前进。例如,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和由旋翼20产生的回旋流都是在向右回旋的同时前进的右旋的回旋流。
送风风扇111具有风扇叶片112和风扇轴113。风扇叶片112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风扇叶片112由风扇头连结。风扇叶片112从风扇头沿径向RD延伸。风扇叶片112是与风扇轴113一起旋转的叶片。风扇轴113是送风风扇111的旋转轴,并且从风扇头沿着电动机轴线Cm延伸。
护罩120收容送风风扇111。护罩120形成为筒状,并且沿着电动机轴线Cm延伸。护罩120在径向RD上设置于送风风扇111的外侧。护罩120安装于EDS 50。护罩120例如固定于电动机外壳70。护罩120由树脂材料等形成。护罩120的热传导性比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的热传导性低。
电动机轴62与旋翼20及送风风扇111连接。例如,在电动机轴62上连接有旋翼轴23和风扇轴113。在驱动电动机61的情况下,旋翼20及送风风扇111与电动机轴62一起旋转。如上所述,电动机轴62经由齿轮箱53与旋翼20连接,但是在图3、图4中省略了齿轮箱53的图示。另外,电动机轴62也可以不经由齿轮箱53而与旋翼20连接。另外,电动机轴62也可以与风扇轴113成为一体。
在EDS 50中,由旋翼20和送风风扇111输送的空气沿外周面70a、90a流动。这样,通过利用旋翼20和送风风扇111强制地使空气沿外周面70a、90a流动,从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向空气释放的热量容易变多。即,从电动机61和驱动部81等产生的热量容易经由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向外部释放。另外,只要沿外周面70a、90a流动的是能够与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进行热交换的气体即可,也可以不是空气。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沿外周面70a、90a流动的空气是由送风风扇111输送的空气,但是实际上由旋翼20输送的空气也沿外周面70a、90a流动。因此,送风风扇111和旋翼20都相当于风扇。对于EDS 50来说,作为空气流动方向的上下游方向是轴向AD。送风风扇111位于EDS 50的上游侧。
如图4所示,电动机外壳70具有外周面70a、内周面70b(参照图7)和上游端面70c。外周面70a和内周面70b沿着电动机轴线Cm并在轴向AD上延伸,并且在周向CD上环状地延伸。上游端面70c是电动机外壳70的端面,并且朝向送风风扇111侧。上游端面70c在与轴向AD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外周面70a包括外周上游端70a1和外周下游端70a2。外周上游端70a1是外周面70a的上游侧端部,并且沿着上游端面70c的外周缘延伸。外周下游端70a2是外周面70a的下游侧端部。
如图4、图5所示,电动机外壳70具有外壳主体71、电动机翅片72和凸缘75。外壳主体71整体上形成为筒状,并且沿着电动机轴线Cm延伸。外壳主体71形成外周面70a、内周面70b和上游端面70c。
电动机翅片72是设置于外周面70a的翅片。电动机翅片72能够向外部释放电动机装置60的热量,相当于散热翅片。电动机翅片72通过增大电动机外壳70的表面积来提高来自电动机外壳70的散热效果。
电动机翅片72从外周面70a突出。电动机翅片72一体地设置于外壳主体71。电动机翅片72形成为板状。电动机翅片72从外壳主体7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沿轴向AD延伸。例如,如果将经过电动机轴线Cm并在径向RD上延伸的假想直线称为径线,则电动机翅片72以与径线重叠的方式在径向RD上延伸。电动机翅片72沿着外周面70a而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在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电动机翅片72中,各自的板面彼此相对。电动机翅片72在轴向AD上设置于外周面70a的中央附近。电动机翅片72在外周面70a上位于与外周上游端70a1和外周下游端70a2这两者分开的位置。在径向RD上,电动机翅片72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于凸缘75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突出尺寸。
电动机翅片72具有翅片上游端72a和翅片下游端72b。在电动机翅片72中,沿轴向AD排列的两端中的上游侧的端部是翅片上游端72a,下游侧的端部是翅片下游端72b。
凸缘75设置于外周面70a,并且从外周面70a突出。凸缘75从外壳主体7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周向CD上,凸缘75的宽度尺寸大于电动机翅片72的板厚尺寸。凸缘75具有上游面75a。上游面75a是凸缘75的外表面中的朝向上游侧的面。上游面75a在与轴向AD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由于凸缘75的宽度尺寸较大以及上游面75a与轴向AD正交等,容易成为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的障碍物。凸缘75容易阻碍空气沿轴向AD流动,相当于阻碍物。
凸缘75例如是壳体固定部。凸缘75是用于将电动机外壳70固定于逆变器外壳90及护罩120等固定对象的部位。在凸缘75上螺合有例如螺栓等固定件。
如图5所示,作为凸缘75,在外周面70a上设置有上游凸缘751和下游凸缘752。上游凸缘751在外周面70a上位于靠近外周上游端70a1的位置。上游凸缘751例如从外周上游端70a1朝向外周下游端70a2并沿轴向AD延伸。下游凸缘752在外周面70a上位于靠近外周下游端70a2的位置。下游凸缘752例如从外周下游端70a2朝向外周上游端70a1延伸。上游凸缘751和下游凸缘752沿着外周面70a而在周向CD上各排列有多个。
在外周面70a上存在露出区域AL1和隐藏区域AL2。隐藏区域AL2是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隐藏于凸缘75的里侧的区域。例如,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隐藏于上游凸缘751的下游侧的区域是隐藏区域AL2。该隐藏区域AL2在轴向AD上从上游凸缘751朝向下游侧延伸。隐藏区域AL2位于在轴向AD上隔着凸缘75与送风风扇111相反的相反侧。隐藏区域AL2与上游凸缘751一起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
露出区域AL1是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不隐藏于凸缘75的里侧而露出的区域。例如,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不隐藏于上游凸缘751的下游侧而露出的区域是露出区域AL1。露出区域AL1是在周向CD上与隐藏区域AL2并列的区域。露出区域AL1位于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隐藏区域AL2之间。露出区域AL1与隐藏区域AL2一起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区域AL1相当于轴向排列区域,隐藏区域AL2相当于周向排列区域,上游凸缘751相当于阻碍物。
电动机翅片72设置于露出区域AL1,另一方面,不设置于隐藏区域AL2。电动机翅片72在多个露出区域AL1的每一个中各设置有多个。如果将设置于一个露出区域AL1的多个电动机翅片72称为电动机翅片组73,则在一个露出区域AL1中设置有一个电动机翅片组73。电动机翅片组73与露出区域AL1一起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在周向CD上,在相邻的两个电动机翅片组73之间存在隐藏区域AL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机翅片72,在外周面70a上设置有顺倾斜翅片721。顺倾斜翅片721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顺倾斜翅片721沿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的方向笔直地延伸。在顺倾斜翅片721中,包括从翅片上游端72a朝向下游侧延伸的上游部位在内的所有部位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在顺倾斜翅片721中,如果将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的部位称为倾斜部,则在本实施方式中,顺倾斜翅片721的整体成为倾斜部。
顺倾斜翅片721的倾斜角度成为顺倾斜翅片721沿着来自送风风扇111的回旋流延伸的角度。在顺倾斜翅片721中,一对板面中的一方朝向上游侧,另一方朝向下游侧。在顺倾斜翅片721中,一对板面均为平坦面。即,顺倾斜翅片721的板面为平坦形状。
在顺倾斜翅片721中,翅片上游端72a和翅片下游端72b位于沿周向CD错开的位置。顺倾斜翅片721以沿着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延伸的方式倾斜。在顺倾斜翅片721中,板面沿着回旋流延伸。在顺倾斜翅片721中,板面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不平行。即,在顺倾斜翅片721中,板面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翅片下游端72b位于从翅片上游端72a向周向CD的下游侧远离的位置。顺倾斜翅片721相当于散热翅片和倾斜翅片。
在多个露出区域AL1的每一个中,顺倾斜翅片721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在一个露出区域AL1中,多个顺倾斜翅片721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例如,轴向AD的长度尺寸、板厚尺寸和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突出尺寸在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中相同。另外,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在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中相同。顺倾斜翅片721的倾斜角度例如是5度~45度。多个顺倾斜翅片721彼此平行地延伸。多个顺倾斜翅片721在周向CD上等间隔地排列。
在多个露出区域AL1中,各个顺倾斜翅片721的大小和形状相同。顺倾斜翅片721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也在多个露出区域AL1中相同。多个顺倾斜翅片721的间隔也在多个露出区域AL1中相同。
如图7所示,在电动机外壳70中收容有线圈63和线圈支承部64。线圈63和线圈支承部64包含在电动机61中,并且是构成电动机61的部件之一。线圈63和线圈支承部64容易随着电动机61的驱动而发热。线圈63和线圈支承部64相当于发热构件。线圈63是构成电动机61的绕组。线圈63整体上形成为环状,在电动机外壳70的内部沿着内周面70b延伸。线圈支承部64固定于电动机外壳70,并且支承线圈63。线圈支承部64沿内周面70b而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线圈支承部64安装于内周面70b。线圈支承部64由树脂材料等形成。
电动机翅片72设置于沿径向RD与线圈63并列的位置。电动机翅片72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AD上位于沿径向RD与线圈63重叠的位置。电动机翅片72位于线圈中心线Cc所经过的位置。线圈中心线Cc是经过线圈63的中心并沿径向RD延伸的假想直线。例如,电动机翅片72配置成线圈中心线Cc经过电动机翅片72的中心。
在电动机外壳70中,外周面70a中的沿径向RD与线圈63重叠的重叠区域沿周向CD环状地延伸。该重叠区域是来自作为发热构件的线圈63的热量容易传递的区域。即,该重叠区域是相当于后述的高热区域AE1的区域。在电动机外壳70中,构成为一个高热区域AE1沿周向CD环绕外周面70a一周。
如图4所示,逆变器外壳90具有外周面90a、内周面90b(参照图6、图7)和下游端面90c。外周面90a和内周面90b沿着电动机轴线Cm并在轴向AD上延伸,并且在周向CD上环状地延伸。下游端面90c是逆变器外壳90的端面,并且朝向与送风风扇111相反的一侧。下游端面90c沿与轴向AD正交的方向延伸。外周面90a包括外周上游端90a1和外周下游端90a2。外周上游端90a1是外周面90a的上游侧端部。外周下游端90a2是外周面90a的下游侧端部,并且沿着下游端面90c的外周缘延伸。
如图4、图5所示,逆变器外壳90具有外壳主体91、逆变器翅片92、凸缘95和外壳突起部96。外壳主体91整体上形成为筒状,并且沿着电动机轴线Cm延伸。外壳主体91形成外周面90a、内周面90b和下游端面90c。
逆变器翅片92是设置于外周面90a的翅片。逆变器翅片92能够向外部释放逆变器装置80的热量,相当于散热翅片。逆变器叶片92通过增大逆变器外壳90的表面积来提高来自逆变器外壳90的散热效果。
逆变器翅片92从外周面90a突出。逆变器翅片92一体地设置于外壳主体91。逆变器翅片92形成为板状。逆变器翅片92从外壳主体9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沿轴向AD延伸。例如,逆变器翅片92以与径线重叠的方式沿径向RD延伸。逆变器翅片92沿着外周面90a而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在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逆变器翅片92中,各自的板面彼此相对。逆变器翅片92在轴向AD上设置于外周面90a的中央附近。逆变器翅片92在外周面90a上位于与外周上游端90a1和外周下游端90a2这两者分开的位置。在径向RD上,逆变器翅片92从外周面9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于凸缘95从外周面90a突出的突出尺寸。
逆变器翅片92具有翅片上游端92a和翅片下游端92b。在逆变器翅片92中,沿轴向AD排列的两端中的送风风扇111侧的端部是翅片上游端92a,相反侧的端部是翅片下游端92b。
凸缘95设置于外周面90a,并且从外周面90a突出。凸缘95从外壳主体9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周向CD上,凸缘95的宽度尺寸大于逆变器翅片92的板厚尺寸。凸缘95具有上游面95a。上游面95a是凸缘95的外表面中的朝向送风风扇111侧的面。上游面95a在与轴向AD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由于凸缘95的宽度尺寸较大以及上游面95a与轴向AD正交等,容易成为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的障碍物。凸缘95容易阻碍空气沿轴向AD流动,相当于阻碍物。
凸缘95例如是壳体固定部。凸缘95是用于将逆变器外壳90固定于电动机外壳70等固定对象的部位。在凸缘95上螺合有例如螺栓等固定件。
如图5所示,作为凸缘95,在外周面90a上设置有上游凸缘951和下游凸缘952。上游凸缘951在外周面90a上位于靠近外周上游端90a1的位置。上游凸缘951例如从外周上游端90a1朝向外周下游端90a2并沿轴向AD延伸。下游凸缘952在外周面90a上位于靠近外周下游端90a2的位置。下游凸缘952例如从外周下游端90a2朝向外周上游端90a1延伸。上游凸缘951和下游凸缘952沿着外周面90a而在周向CD上各排列多个。
如图6所示,外壳突起部96是设置于外周面90a的突起。外壳突起部96从外周面90a突出。外壳突起部96从外壳主体9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作为外壳突起部96,存在与逆变器外壳90的内部结构相匹配并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位、用于将逆变器装置80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器部等。例如,图6所示的外壳突起部96是大型的突起。
在逆变器外壳90中收容有开关模块83。开关模块83包含在驱动部81中,并且是构成驱动部81的部件之一。开关模块83容易随着驱动部81的驱动而发热。开关模块83相当于发热构件。开关模块83具有开关元件和元件保护部。开关元件是构成逆变器等的半导体元件。元件保护部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在覆盖开关元件的状态下进行保护。开关模块83在逆变器外壳90的内部沿着内周面90b而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各开关模块83安装于内周面90b。
开关模块83针对多个相各设置有多个。例如,开关模块83针对U相、V相、W相各设置有多个。在U相、V相、W相的每一个中,多个开关模块83各自所具有的开关元件并联连接。
如图5、图6所示,在外周面90a上存在高热区域AE1和低热区域AE2。高热区域AE1是比较容易施加来自驱动部81的热量的区域。高热区域AE1是位于在径向RD上与开关模块83重叠的位置的区域。针对位于沿径向RD排列的位置的一组高热区域AE1和开关模块83,来自开关模块83的热量容易经由外壳主体71传递到高热区域AE1。高热区域AE1与开关模块83的位置配合而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高热区域AE1是在轴向AD上位于外周上游端90a1和外周下游端90a2之间的区域。
低热区域AE2是与高热区域AE1相比难以施加来自驱动部81的热量的区域。低热区域AE2是位于在径向RD上不与开关模块83重叠的位置的区域。相对于开关模块83,低热区域AE2位于比高热区域AE1更远的位置。低热区域AE2与开关模块83的分开距离比高热区域AE1与开关模块83的分开距离小。低热区域AE2位于在径向RD上与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开关模块83之间的分开区域重叠的位置。来自开关模块83的热量与高热区域AE1相比难以传递到低热区域AE2。低热区域AE2位于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高热区域AE1之间,并且是这些高热区域AE1之间的区域。低热区域AE2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低热区域AE2是在轴向AD上位于外周上游端90a1和外周下游端90a2之间的区域。
在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中,低热区域AE2位于在周向CD上相邻的两个隐藏区域AL2之间。低热区域AE2也位于在周向CD上与这些隐藏区域AL2中的任一个分开的位置。低热区域AE2位于在轴向AD上与露出区域AL1并列的位置,并且从露出区域AL1沿轴向AD延伸。高热区域AE1隔着隐藏区域AL2延设至在周向CD上相邻的两个露出区域AL1。高热区域AE1从露出区域AL1和隐藏区域AL2这两者沿轴向AD延伸。另外,高热区域AE1相当于第一热区域,低热区域AE2相当于第2热区域。
在逆变器外壳90中,如图6所示,大型的开关模块83沿着内周面90b而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另外,在逆变器外壳90中,开关模块组也可以沿着内周面90b而在周向CD上排列多个。在开关模块组中排列有多个小型的开关模块83。在该结构中,高热区域AE1是位于在径向RD上与一个开关模块组重叠的位置的区域。
如图5所示,在逆变器外壳90中,凸缘95设置于低热区域AE2。凸缘95也位于在周向CD上与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高热区域AE1中的任一个分开的位置。
高热区域AE1成为与低热区域AE2相比容易散热的区域。在高热区域AE1中设置有逆变器翅片92,另一方面,在低热区域AE2中没有设置逆变器翅片92。在高热区域AE1中,来自开关模块83的热容易通过逆变器翅片92散热。高热区域AE1相当于翅片区域,低热区域AE2相当于无翅片区域。
逆变器翅片92在多个高热区域AE1的每一个中分别设置有多个。如果将设置于一个高热区域AE1的多个逆变器翅片92称为逆变器翅片组93,则在一个高热区域AE1中设置有一个逆变器翅片组93。逆变器翅片组93与高热区域AE1一起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在周向CD上,在相邻的两个逆变器翅片组93之间存在低热区域AE2。逆变器翅片92在周向CD上位于沿径向RD与开关模块83重叠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逆变器翅片92,平行翅片923设置于外周面90a。平行翅片923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延伸。平行翅片923不是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而是在轴向AD上笔直地延伸。在平行翅片923中,一对板面均为平坦面。平行翅片923相当于散热翅片。
平行翅片923在多个高热区域AE1的每一个中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在一个高热区域AE1中,多个平行翅片923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例如,轴向AD的长度尺寸、板厚尺寸和从外周面90a突出的突出尺寸在多个平行翅片923中相同。多个平行翅片923彼此平行地延伸。多个平行翅片923在周向CD上等间隔地排列。
在多个高热区域AE1中,各个平行翅片923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多个平行翅片923的间隔也在多个高热区域AE1中相同。
如图7所示,逆变器翅片92位于在径向RD上与开关模块83并列的位置。逆变器翅片92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AD上位于沿径向RD与开关模块83重叠的位置。逆变器翅片92位于模块中心线Cp所经过的位置。模块中心线Cp是经过开关模块83的中心并沿径向RD延伸的假想直线。例如,逆变器翅片92配置成模块中心线Cp经过逆变器翅片92的中心。
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逆变器外壳90的外周面90a上也存在露出区域AL1和隐藏区域AL2。隐藏区域AL2例如是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隐藏于上游凸缘951的里侧的区域。露出区域AL1例如是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不隐藏于上游凸缘951的凸缘的里侧而露出的区域。
如图6、图7所示,翅片罩100具有外周面100a、内周面100b和罩开口部100c。外周面100a和内周面100b沿着电动机轴线Cm并在轴向AD上延伸,并且在周向CD上环状地延伸。罩开口部100c分别设置于翅片罩100中的沿轴向AD排列的两端。内周面100b相当于罩内周面。
翅片罩100的内周面100b在与外周面70a、90a相对的状态下,沿着外周面70a、90a延伸。该内周面100b与电动机翅片72及逆变器翅片92的一部分或全部接触。例如,在内周面100b上重叠有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各前端面。在翅片罩100中,由于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复原力,内周面100b成为按压于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状态。这样,通过翅片罩100的复原力来保持翅片罩100相对于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的相对位置。另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图示,在内周面100b与散热翅片72、92之间图示了间隙,但是实际上难以产生该间隙。
如图7所示,护罩120具有外周面120a、内周面120b和护罩开口部120c。外周面120a和内周面120b沿着电动机轴线Cm并在轴向AD上延伸,并且在周向CD上环状地延伸。护罩开口部120c分别设置于护罩120中的沿轴向AD排列的两端。护罩120的内部空间124通过护罩开口部120c而沿轴向AD开放。在护罩120中,在内部空间124中收容有送风风扇111。
护罩120和翅片罩100沿轴向AD排列。在护罩120和翅片罩100中,外周面100a、120a沿轴向AD排列,并且内周面100b、120b沿轴向AD排列。例如,内周面100b、120b形成沿轴向AD连续地延伸的连续面。
EDS 50具有罩通路104。罩通路104形成在翅片罩100与电动机外壳70及逆变器外壳90之间。在翅片罩100、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中,内周面100b与外周面70a、90a隔着电动机翅片72及逆变器翅片92分开。该分开部分成为罩通路104。罩通路104通过罩开口部100c而沿轴向AD开放。在护罩120中,内部空间124与罩通路104连通。
如图5、图7所示,在来自送风风扇111的空气作为回旋流朝向EDS 50输送的情况下,该回旋流从内部空间124流入罩通路104,沿着外周面70a、90a流动并从罩通路104向外部流出。罩通路104中的到达露出区域AL1的回旋流沿着顺倾斜翅片721的板面前进。
在图5中,针对电动机外壳70,将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隐藏区域AL2中的在周向CD上比翅片上游端72a更靠近翅片下游端72b的隐藏区域AL2称为“顺隐藏区域AL2”。沿着顺倾斜翅片721流动的回旋流容易流入“顺隐藏区域AL2”。例如,露出区域AL1中的位于最靠近“顺隐藏区域AL2”的位置的顺倾斜翅片721引导回旋流流入“顺隐藏区域AL2”。在图5中,如果将中央的隐藏区域AL2设为“顺隐藏区域AL2”,则位于右侧的露出区域AL1的顺倾斜翅片721引导回旋流流入“顺隐藏区域AL2”。
针对逆变器外壳90,将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高热区域AE1中的在周向CD上比翅片上游端72a更靠近翅片下游端72b的高热区域AE1称为“顺高热区域AE1”。沿着顺倾斜翅片721流动的回旋流容易流入“顺高热区域AE1”。例如,位于露出区域AL1的顺倾斜翅片721以朝向“顺高热区域AE1”延伸的方式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并且引导回旋流流入“顺高热区域AE1”。在图5中,如果将中央的高热区域AE1设为“顺高热区域AE1”,则位于右侧的露出区域AL1的顺倾斜翅片721引导回旋流流入“顺高热区域AE1”。
从送风风扇111输送来的回旋流由于顺倾斜翅片721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等,在经过顺倾斜翅片721之后也容易在周向上继续回旋。另一方面,由于平行翅片923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延伸,该回旋流通过经过平行翅片923而容易成为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前进的平行流。平行翅片923具有以使作为回旋流流动的空气沿着电动机轴线Cm前进的方式进行整流的整流功能。回旋流通过平行翅片923的整流功能而容易成为平行流。由平行翅片923整流后的平行流保持平行流的状态并从罩通路104朝向下游侧向外部释放。
根据到此为止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在电动机外壳70中,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的顺倾斜翅片721设置于外周面70a。在该结构中,为了提高对于EDS 50来说的冷却效果,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721来引导沿着外周面70a流动的空气。因此,例如即使限制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数量和大小以使EDS 50对于eVTOL 10来说不会变得过重,也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721来抑制EDS 50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针对EDS 50,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721来同时实现冷却效果的提高和轻量化。这样,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721来实现适于装设于eVTOL 10的EDS 50和EDS单元130。
例如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电动机翅片72中不包含顺倾斜翅片721的结构中,不存在以沿着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延伸的方式倾斜的电动机翅片72。在该结构中,考虑到到达电动机翅片72的回旋流的流动紊乱等,针对在多个电动机翅片72之间流动的回旋流,压损会增加。这样,如果压损增加,则在多个电动机翅片72之间流动的回旋流的风量会不足,电动机翅片72的散热效果有可能会降低。另外,在配置于电动机翅片72的下游的逆变器翅片92之间流动的风量也一并减少,逆变器翅片92的散热效果也有可能会降低。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顺倾斜翅片721以沿着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延伸的方式倾斜。在该结构中,顺倾斜翅片721能够引导回旋流的流动,以使回旋流的流动不会紊乱。因此,到达顺倾斜翅片721的回旋流的流动变得难以紊乱。这样一来,针对在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之间流动的回旋流,压损难以增加,难以产生在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之间流动的回旋流的风量不足的情况。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在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之间流动的回旋流的风量以用于电动机装置60的冷却。这样,能够提高顺倾斜翅片721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翅片罩100以从外周侧覆盖电动机翅片72及逆变器翅片92的方式安装于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在该结构中,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流过在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与翅片罩100之间形成的罩通路104。因此,能够通过翅片罩100来限制回旋流在比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流动。因此,能够通过翅片罩100来抑制经过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空气的量减少而导致冷却效果降低。
另外,在回旋流流过罩通路104的情况下,罩通路104的压损有可能会增加。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顺倾斜翅片721来抑制针对回旋流的压损增加。因此,即使罩通路104中的压损增加,由于通过顺倾斜翅片721来抑制压损的增加,因此,压损难以过度地增加。
例如,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所有的电动机翅片72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延伸的结构中,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不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难以流入隐藏区域AL2。在该结构中,回旋流容易流入露出区域AL1,另一方面,难以流入隐藏区域AL2,因此,在电动机外壳70中,周向CD上的热分布容易变得不均匀。例如,在电动机外壳70中,隐藏区域AL2中的风量容易比露出区域AL1中的风量少。另一方面,在电动机装置60中,由于作为发热构件的线圈63在周向CD上环状地延伸等,发热方式在周向CD上容易变得均匀。这样,发热方式在周向CD上容易变得均匀,另一方面,针对散热效果,由于隐藏区域AL2容易变得比露出区域AL1低,因此,在电动机外壳70中,周向CD上的热分布容易变得不均匀。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顺倾斜翅片721以将回旋流从露出区域AL1引导到隐藏区域AL2的方式倾斜。在该结构中,流入露出区域AL1的回旋流由于沿着顺倾斜翅片721流动而容易流入隐藏区域AL2。因此,难以产生隐藏区域AL2中的风量变得比露出区域AL1中的风量少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机外壳70中的周向CD上的热分布变得不均匀。能够在电动机外壳70中在整个周向CD上施加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顺倾斜翅片721以将回旋流引导到高热区域AE1的方式倾斜。在该结构中,由于回旋流通过沿顺倾斜翅片721流动而容易流入高热区域AE1,因此,高热区域AE1容易增加。因此,针对高热区域AE1和低热区域AE2中的接近开关模块83的区域即高热区域AE1,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721来抑制风量不足而导致冷却效果降低。因此,在逆变器外壳90中,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721来抑制高热区域AE1等一部分的温度过度地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顺倾斜翅片721设置于从高热区域AE1向回旋流的上游侧远离的位置,并且以向高热区域AE1延伸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实现回旋流容易沿着顺倾斜翅片721流动的结构以及沿着顺倾斜翅片721流动的回旋流容易到达高热区域AE1的结构这两者。
根据本实施方式,高热区域AE1是在周向CD上与开关模块83重叠的区域,低热区域AE2是不在周向CD上与开关模块83重叠的区域。在该结构中,对低热区域AE2施加的热量容易变得比对高热区域AE1施加的热量小。因此,即使假设由于顺倾斜翅片721将回旋流引导到高热区域AE1导致低热区域AE2的风量减少,也难以产生低热区域AE2的温度过度地上升的情况。因此,即使低热区域AE2中的风量变得比高热区域AE1中的风量少,在逆变器外壳90中,也能够在整个周向CD上提高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高热区域AE1中设置有逆变器翅片92,另一方面,在低热区域AE2中没有设置逆变器翅片92。在该结构中,利用难以产生低热区域AE2中的温度过度地上升的情况,通过不在低热区域AE2中设置逆变器翅片92,能够实现EDS 50的轻量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顺倾斜翅片721中,从翅片上游端72a朝向下游侧延伸的上游部位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在该结构中,到达顺倾斜翅片721的回旋流容易沿着顺倾斜翅片721的上游部位流动。因此,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721的上游部位来抑制到达顺倾斜翅片721的回旋流的流动紊乱。因此,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721的上游部位来抑制在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之间流动的回旋流的压损增加。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逆变器外壳90中,平行翅片923设置在比顺倾斜翅片721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在该结构中,即使从送风风扇111输送来的空气保持回旋流的状态并经过顺倾斜翅片721,该回旋流也容易由平行翅片923整流而成为平行流。由于从EDS 50向下游侧释放的空气为平行流,由eVTOL 10产生的推力和升力难以降低。例如,在从罩通路104向下游侧释放的空气的流动为平行流的情况下,与回旋流的情况相比,沿周向CD流动的分量容易变小。这样,在从罩通路104向下游侧释放的空气的流动为平行流的情况下,与回旋流的情况相比,沿轴向AD流动的分量容易变大,其结果是,由eVTOL 10得到的推力或升力容易变大。因此,即使从适当地管理eVTOL 10的飞行状态的观点出发,也能够实现适于装设于eVTOL 10的EDS 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翅片罩100中,成为电动机翅片72及逆变器翅片92的各前端面与内周面100b重叠的状态。因此,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空气容易沿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各板面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所发挥的冷却效果。
<变形例1-1>
电动机翅片72等散热翅片也可以设置于隐藏区域AL2。在变形例1-1中,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顺倾斜翅片721设置于隐藏区域AL2。
如图8所示,在露出区域AL1和隐藏区域AL2的每一个中设置有顺倾斜翅片721。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中的一个顺倾斜翅片721处于设于露出区域AL1和隐藏区域AL2的状态。该顺倾斜翅片721配置于在周向CD上跨过露出区域AL1和隐藏区域AL2的边界部的位置。在该顺倾斜翅片721中,翅片上游端72a位于露出区域AL1,另一方面,翅片下游端72b位于隐藏区域AL2。该翅片下游端72b位于在轴向AD上隔着上游凸缘751与送风风扇111相反的相反侧。
根据本变形例,在一个顺倾斜翅片721中,翅片上游端72a位于露出区域AL1,翅片下游端72b位于隐藏区域AL2。在该结构中,露出区域AL1中的沿着顺倾斜翅片721前进的回旋流到达翅片下游端72b,由此流入隐藏区域AL2。因此,通过将一个顺倾斜翅片721配置于跨过露出区域AL1和隐藏区域AL2的边界部的位置,能够提高隐藏区域AL2的冷却效果。
<变形例1-2>
顺倾斜翅片721等倾斜翅片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也可以在多个倾斜翅片中不均匀。在变形例1-2中,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电动机翅片72中包含逆倾斜翅片722。
如图9所示,多个电动机翅片72包括顺倾斜翅片721和逆倾斜翅片722这两者。逆倾斜翅片722是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的方向与顺倾斜翅片721相反的翅片。在逆倾斜翅片722中,一对板面中的一方朝向送风风扇111侧,另一方朝向逆变器装置80侧。逆倾斜翅片722中的朝向送风风扇111侧的板面与顺倾斜翅片721中的朝向送风风扇111侧的板面在周向CD上彼此反向。逆倾斜翅片722相当于散热翅片和倾斜翅片。
在本变形例中,逆倾斜翅片722沿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的方向笔直地延伸。在该逆倾斜翅片722中,整体成为倾斜部。逆倾斜翅片722的板面为平坦形状。在逆倾斜翅片722中,板面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不平行。即,在逆倾斜翅片722中,板面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
逆倾斜翅片722的在周向CD上引导回旋流的方向与顺倾斜翅片721相反。因此,在周向CD上隔着隐藏区域AL2相邻的两个露出区域AL1中的一方的露出区域AL1中,最靠近隐藏区域AL2的电动机翅片72为顺倾斜翅片721。在另一方的露出区域AL1中,最靠近隐藏区域AL2的电动机翅片72为逆倾斜翅片722。在该结构中,从一方的露出区域AL1通过顺倾斜翅片721向隐藏区域AL2引导回旋流,从另一方的露出区域AL1通过逆倾斜翅片722向隐藏区域AL2引导回旋流。这样,通过将回旋流从两个露出区域AL1的双方引导到一个隐藏区域AL2,隐藏区域AL2中的风量增加,能够提高隐藏区域AL2的冷却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针对设置于一个露出区域AL1的多个顺倾斜翅片721,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不同。在这些顺倾斜翅片721中,倾斜角度从周向CD的一方朝向另一方逐渐地变大。
<变形例1-3>
电动机翅片72等散热翅片也可以以在散热翅片的板厚方向上隆起的方式弯曲。在变形例1-3中,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顺倾斜翅片721以在轴向AD上隆起的方式弯曲。如图10所示,多个顺倾斜翅片721都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这些顺倾斜翅片721整体上以在沿着回旋流延伸的方向上倾斜的方式弯曲。在顺倾斜翅片721中,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从翅片上游端72a朝向翅片下游端72b逐渐地变小。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顺倾斜翅片721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因此,沿着顺倾斜翅片721流动的回旋流的朝向从翅片上游端72a朝向翅片下游端72b逐渐地变化。在经过顺倾斜翅片721的气流从回旋流变化为平行流的情况下,顺倾斜翅片721具有整流功能。在本变形例中,顺倾斜翅片721整体上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该顺倾斜翅片721的整体成为倾斜部。
另外,电动机翅片组73也可以不在周向CD上排列多个。在本变形例中,一个电动机翅片组73以环绕外周面70a一周的方式环状地延伸。例如,如图10、图11所示,顺倾斜翅片721在露出区域AL1和隐藏区域AL2这两者中各设置有多个。
<变形例1-4>
在多个散热翅片中,轴向AD的长度也可以不均匀。在变形例1-4中,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轴向AD的长度在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中不同。例如,如图11所示,在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中,轴向AD的长度尺寸从周向CD的一方朝向另一方逐渐地变小。另外,如图10所示,多个顺倾斜翅片721中的位于隐藏区域AL2的顺倾斜翅片721也可以在轴向AD上比位于露出区域AL1的顺倾斜翅片721短。
<变形例1-5>
电动机翅片72等散热翅片和线圈63等发热构件也可以设置于在轴向AD上错开的位置。在变形例1-5中,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动机翅片72位于相对于线圈63在轴向AD上错开的位置。例如,如图12所示,电动机翅片72位于相对于线圈中心线Cc靠近逆变器装置80侧的位置。另外,作为散热翅片和发热构件在轴向AD上错开的结构,也可以是逆变器翅片92位于相对于开关模块83在轴向AD上错开的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翅片罩100具有罩引导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3、图14所示,翅片罩100具有罩主体101和罩翅片102。罩主体101整体上呈筒状,并且沿电动机轴线Cm延伸。罩主体101形成外周面100a、内周面100b和罩开口部100c。
罩翅片102是设置于内周面100b的翅片。罩翅片102从内周面100b突出。罩翅片102一体地设置于罩主体101。罩翅片102形成为板状。罩翅片102从罩主体101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沿轴向AD延伸。例如,罩翅片102以与径线重叠的方式沿径向RD延伸。罩翅片102沿内周面100b而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在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罩翅片102中,各自的板面彼此相对。
罩翅片102具有翅片上游端102a和翅片下游端102b。在罩翅片102中,沿轴向AD排列的两端中的送风风扇111侧的端部是翅片上游端102a,相反侧的端部是翅片下游端102b。
罩翅片102在轴向AD上设置于电动机翅片72的上游侧。罩翅片102在轴向AD上位于外周上游端70a1与电动机翅片72之间。多个罩翅片102包括与电动机翅片72接触的罩翅片102和在轴向AD上与电动机翅片72分开的罩翅片102。多个罩翅片102包括从外周上游端70a1朝向下游侧延伸的罩翅片102和位于从外周上游端70a1向下游侧远离的位置的罩翅片102。
罩翅片102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罩翅片102以在轴向AD上隆起的方式弯曲。多个罩翅片102都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这些罩翅片102整体上以在沿着回旋流延伸的方向上倾斜的方式弯曲。在罩翅片102中,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从翅片上游端102a朝向翅片下游端102b逐渐地变小。沿罩翅片102流动的回旋流的方向从翅片上游端102a朝向翅片下游端92b逐渐地变化。
罩翅片102以朝向电动机翅片72延伸的方式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罩翅片102朝向电动机翅片72并向下游侧延伸。罩翅片102将沿罩翅片102流动的回旋流朝向电动机翅片72引导。罩翅片102相当于罩引导部。
罩翅片102设置于在径向RD上与露出区域AL1重叠的位置。罩翅片102针对多个露出区域AL1各设置有多个。如果将针对一个露出区域AL1设置的多个罩翅片102称为罩翅片组103,则针对一个露出区域AL1而设置有一个罩翅片组103。罩翅片组103与露出区域AL1一起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
在电动机外壳70中,外周面70a与罩翅片102接触。例如,罩翅片102的前端面与外周面70a重叠。例如,在翅片罩100中,由于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复原力,罩翅片102的前端面成为按压于外周面70a的状态。另外,在图14中,为了便于图示,在外周面70a与罩翅片102之间图示了间隙,但是实际上难以产生该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罩翅片102与电动机翅片72接触。在彼此接触的电动机翅片72和罩翅片102中,翅片上游端72a和翅片下游端102b以在轴向AD上重叠的方式彼此接触。针对这些电动机翅片72和罩翅片102,罩翅片102处于从电动机翅片72朝向上游侧延伸的状态。例如,罩翅片102所具有的板面和电动机翅片72的板面成为沿轴向AD连续地延伸的面。
在制造EDS 50的制造工序中,在将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固定之后,进行在这些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上安装翅片罩100的工序。在该工序中,操作者使上游端面70c进入到罩开口部100c的内部,并且使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收容在翅片罩100的内部。然后,使翅片罩100相对于电动机外壳70在轴向AD上相对地移动,直到翅片上游端72a与翅片下游端102b接触为止。这样,通过使翅片上游端72a与翅片下游端102b接触,能够在轴向AD上决定翅片罩100相对于电动机外壳70的相对位置。另外,制造工序包含在制造EDS 50的制造方法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电动机翅片72中包含平行翅片723。平行翅片723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延伸。平行翅片723不是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而是在轴向AD上直线状地延伸。在平行翅片723中,一对板面均为平坦面。平行翅片723相当于散热翅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电动机装置60的冷却效果,分别针对多个电动机翅片72中的每一个,单独地设定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周向CD的长度尺寸和周向CD上的弯曲程度。例如,电动机翅片72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在一个电动机翅片72中从翅片上游端72a朝向翅片下游端72b增加减少。另外,电动机翅片72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在多个电动机翅片72中不同。另外,电动机翅片72中的轴向AD的长度尺寸在多个电动机翅片72中不同。除此之外,多个电动机翅片72中的周向CD上的弯曲程度在多个电动机翅片72中不同。另外,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电动机翅片72的间隔也可以在多个电动机翅片72中不均匀。优选的是,如果能提高电动机装置60的冷却效果,则优选将电动机翅片72的间隔设为不均匀。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多个电动机翅片72和多个罩翅片102中的每一个,设定形状、大小和位置,以使回旋流通过电动机翅片72而成为平行流。这样,由于电动机翅片72和罩翅片102整体上发挥整流功能,从电动机翅片72朝向平行翅片923并向下游侧流出的空气容易成为平行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平行流容易沿着平行翅片923流动,因此,经过逆变器翅片92的空气的流动难以产生紊乱。因此,经过逆变器翅片92的空气量容易增加,逆变器翅片92的散热效果容易提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来自送风风扇111的空气通过罩翅片102引导至顺倾斜翅片721。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罩翅片102来增加经过顺倾斜翅片721的空气量。因此,能够通过罩翅片102来进一步提高顺倾斜翅片721所发挥的冷却效果。另外,通过将顺倾斜翅片721的倾斜部形状的一部分置换为罩翅片102,能够减轻EDS 50的重量。
<变形例2-1>
罩翅片102也可以不在周向CD上弯曲。在变形例2-1中,例如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罩翅片102笔直地延伸。如图15所示,罩翅片102沿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的方向笔直地延伸。在罩翅片102中,包括从翅片上游端102a朝向下游侧延伸的上游部位在内的所有部位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罩翅片102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大于顺倾斜翅片721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
另外,罩翅片102的倾斜角度也可以不大于顺倾斜翅片721的倾斜角度。罩翅片102也可以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延伸。在多个罩翅片102中,大小和形状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罩翅片102的轴向AD上的间隔可以均匀,也可以不均匀。另外,罩翅片102也可以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护罩120具有护罩引导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6、图17所示,护罩120具有护罩主体121和护罩翅片122。护罩主体121整体上形成为筒状,并且沿电动机轴线Cm延伸。护罩主体121形成外周面120a、内周面120b和护罩开口部120c。
护罩翅片122是设置于内周面120b的翅片。护罩翅片122从内周面120b突出。护罩翅片122一体地设置于护罩主体121。护罩翅片122形成为板状。护罩翅片122从护罩主体121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沿轴向AD延伸。例如,护罩翅片122以与径线重叠的方式沿径向RD延伸。在径向RD上,护罩翅片122从内周面120b突出的突出尺寸与电动机翅片72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致相同。护罩翅片122沿内周面120b而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在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护罩翅片122中,各自的板面彼此相对。
护罩翅片122具有翅片上游端122a和翅片下游端122b。在护罩翅片122中,沿轴向AD排列的两端中的送风风扇111侧的端部是翅片上游端122a,相反侧的端部是翅片下游端122b。护罩翅片122在轴向AD上设置在电动机翅片72的上游侧。护罩翅片122从下游侧的护罩开口部120c朝向上游侧延伸。
护罩翅片122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护罩翅片122以在轴向AD上隆起的方式弯曲。多个护罩翅片122都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这些护罩翅片122整体上以在沿着回旋流延伸的方向上倾斜的方式弯曲。在护罩翅片122中,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从翅片上游端122a朝向翅片下游端122b逐渐地变小。护罩翅片122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由此容易使回旋流的方向变化。
护罩翅片122以朝向电动机翅片72延伸的方式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护罩翅片122朝向电动机翅片72并向下游侧延伸。护罩翅片122将沿着护罩翅片122流动的回旋流朝向电动机翅片72引导。护罩翅片122相当于护罩引导部。
护罩翅片122设置于在轴向AD上与露出区域AL1重叠的位置。护罩翅片122针对多个露出区域AL1各设置有多个。如果将针对一个露出区域AL1设置的多个护罩翅片122称为护罩翅片组123时,则针对一个露出区域AL1而设置有一个护罩翅片组123。护罩翅片组123与露出区域AL1一起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
根据本实施方式,来自送风风扇111的空气通过护罩翅片122引导至顺倾斜翅片721。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护罩翅片122来增加经过顺倾斜翅片721的空气量。因此,能够通过护罩翅片122来进一步提高顺倾斜翅片721所发挥的冷却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送风风扇111设置于EDS 50的上游侧。与此相对,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送风风扇111设置于EDS 50的下游侧。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8、图19所示,送风风扇111设置于下游端面90c侧。送风风扇111朝向与EDS50相反的一侧并在轴向AD上输送空气。在送风风扇111旋转的情况下,除了送风风扇111的下游侧以外,在送风风扇111的上游侧也产生回旋流。在送风风扇111的上游侧产生的回旋流在轴向AD上朝向送风风扇111前进。该回旋流由吸入送风风扇111的空气产生。送风风扇111通过负压来吸入用于冷却EDS 50的冷却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EDS 50来说,送风风扇111侧为下游侧。
在逆变器外壳90中,作为逆变器翅片92,在外周面90a上设置有顺倾斜翅片921。顺倾斜翅片921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顺倾斜翅片921沿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的方向笔直地延伸。在顺倾斜翅片921中,包括从翅片上游端92a朝向下游侧延伸的上游部位在内的所有部位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另外,在多个逆变器翅片92中也可以包含逆倾斜翅片。逆倾斜翅片是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方向与顺倾斜翅片921相反的翅片。
顺倾斜翅片921的倾斜角度成为顺倾斜翅片921沿着朝向送风风扇111前进的回旋流延伸的角度。在顺倾斜翅片921中,一对板面中的一方朝向上游侧,另一方朝向下游侧。在顺倾斜翅片921中,一对板面均为平坦面。在顺倾斜翅片921中,翅片上游端92a和翅片下游端92b位于沿周向CD错开的位置。顺倾斜翅片921以沿着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延伸的方式倾斜。在顺倾斜翅片921中,板面沿着回旋流延伸。顺倾斜翅片921相当于散热翅片和倾斜翅片。
如图18所示,在逆变器外壳90中,在外周面90a上设定有露出区域AL1和隐藏区域AL2。隐藏区域AL2是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隐藏于凸缘95的里侧的区域。例如,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隐藏于下游凸缘952的上游侧的区域是隐藏区域AL2。该隐藏区域AL2在轴向AD上从下游凸缘952朝向下游侧延伸。隐藏区域AL2与下游凸缘952一起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
露出区域AL1是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不隐藏于凸缘95的里侧而露出的区域。例如,对于送风风扇来说不隐藏于下游凸缘952的上游侧而露出的区域是露出区域AL1。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区域AL1相当于轴向排列区域,隐藏区域AL2相当于周向排列区域,下游凸缘952相当于阻碍物。
在多个露出区域AL1的每一个中,顺倾斜翅片921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在一个露出区域AL1中,多个顺倾斜翅片921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例如,轴向AD的长度尺寸、板厚尺寸和从外周面90a突出的突出尺寸在多个顺倾斜翅片921中相同。另外,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在多个顺倾斜翅片921中相同。顺倾斜翅片921的倾斜角度例如是5度~20度。多个顺倾斜翅片921彼此平行地延伸。多个顺倾斜翅片921在周向CD上等间隔地排列。
在多个露出区域AL1中,各顺倾斜翅片921的大小和形状相同。顺倾斜翅片921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也在多个露出区域AL1中相同。多个顺倾斜翅片921的间隔也在多个露出区域AL1中相同。
在图18、图19中,在送风风扇111旋转的情况下,从内部空间124流入罩通路104的空气沿着外周面70a、90a流动并作为回旋流而吸入到送风风扇111。吸入到送风风扇111的回旋流在外周面90a上沿着顺倾斜翅片921的板面前进。
在图18中,针对逆变器外壳90,将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隐藏区域AL2中的在周向CD上比翅片下游端92b更靠近翅片上游端92a的隐藏区域AL2称为“顺隐藏区域AL2”。由于空气沿着顺倾斜翅片921流动,吸入到送风风扇111的空气容易经过“顺隐藏区域AL2”。例如,露出区域AL1中的位于最靠近“顺隐藏区域AL2”的位置的顺倾斜翅片721从“顺隐藏区域AL2”向送风风扇111引导空气。在图18中,如果将右侧的隐藏区域AL2设为“顺隐藏区域AL2”,则位于中央的露出区域AL1的顺倾斜翅片921从“顺隐藏区域AL2”向送风风扇111引导空气。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逆变器外壳90中,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的顺倾斜翅片921设置于外周面90a。在该结构中,为了提高对于EDS 50来说的冷却效果,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921来引导沿着外周面90a流动的空气。因此,例如即使限制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数量和大小以使EDS 50对于eVTOL 10来说不会变得过重,也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921来抑制EDS 50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针对EDS 50,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921来同时实现冷却效果的提高和轻量化。这样,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921来实现适于装设于eVTOL10的EDS 50和EDS单元130。
<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外壳70具有引导部。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电动机外壳70具有外壳突起部76和电动机引导板77。外壳突起部76是设置于外周面70a的突起。外壳突起部76从外周面70a突出。外壳突起部76从外壳主体7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作为外壳突起部76,存在与电动机外壳70的内部结构相匹配并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位、用于将电动机装置60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器部等。例如,图20所示的外壳突起部76是小型的突起。
在周向CD上,外壳突起部76的宽度尺寸大于电动机翅片72的板厚尺寸。外壳突起部76具有上游面76a。上游面76a是外壳突起部76的外表面中的朝向上游侧的面。上游面76a在与轴向AD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由于外壳突起部76的宽度尺寸较大以及上游面76a与轴向AD正交等,容易成为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的障碍物。外壳突起部76容易阻碍空气沿轴向AD流动,相当于阻碍物。
外壳突起部76在周向CD上与凸缘75并列。外壳突起部76位于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上游凸缘751之间。外壳突起部76位于在轴向AD上相较于外周下游端70a2更靠近外周上游端70a1的位置。外壳突起部76位于从外周上游端70a1向外周下游端70a2侧远离的位置。
在多个隐藏区域AL2中包含对于送风风扇111来说隐藏于外壳突起部76的里侧的隐藏区域AL2。该隐藏区域AL2在轴向AD上从外壳突起部76朝向下游侧延伸。
电动机引导板77设置于外周面70a。电动机引导板77从外周面70a突出。电动机引导板77一体地设置于外壳主体71。电动机引导板77整体上形成为板状。电动机引导板77以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例如,电动机引导板77以中央部分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电动机引导板77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电动机引导板77以使来自送风风扇111的空气朝向电动机翅片72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电动机引导板77相当于引导部和外壳引导部。
如图22所示,在径向RD上,电动机引导板77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于凸缘75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的突出尺寸。在电动机引导板77和电动机翅片72中,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致相同。在翅片罩100中,电动机引导板77与内周面100b接触。例如,在内周面100b上重叠有电动机引导板77的前端面。在翅片罩100中,由于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复原力,内周面100b成为按压于电动机引导板77的状态。另外,在图22中,为了便于图示,在内周面100b与电动机引导板77之间图示了间隙,但是实际上难以产生该间隙。
如图20、图21、图23所示,电动机引导板77具有引导顶部77a、引导端部77b、引导外表面77c、引导内表面77d。电动机引导板77具有一对板面,这些板面都以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凸状地弯曲。在电动机引导板77中,一对板面中的外侧的板面是引导外表面77c,内侧的板面是引导内表面77d。引导外表面77c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引导外表面77c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引导内表面77d在轴向AD上朝向下游侧。引导外表面77c相当于引导面。
引导顶部77a是引导外表面77c中的位于最靠上游侧的部分。引导端部77b是引导外表面77c的下游端部,在引导外表面77c中包含一对。一对引导端部77b隔着引导顶部77a而在周向CD上排列。引导端部77b位于在轴向AD上从引导顶部77a向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引导端部77b包含在电动机引导板77的下游端部中。引导外表面77c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从引导顶部77a朝向引导端部77b逐渐地变小。
作为电动机引导板77,露出引导板771和高热引导板772设置于外周面70a。图20、图21所示的露出引导板771以使在轴向AD上朝向隐藏区域AL2流动的空气朝向露出区域AL1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露出引导板771设置于隐藏区域AL2的上游侧,并且朝向露出区域AL1并沿外周面70a延伸。露出引导板771处于从隐藏区域AL2在周向CD上伸出的状态。露出引导板771处于设于在周向CD上隔着隐藏区域AL2相邻的两个露出区域AL1的状态。
露出引导板771位于与隐藏区域AL2在轴向AD上重叠的位置。通过将露出引导板771设置于隐藏区域AL2,成为在轴向AD上与隐藏区域AL2并列的状态。在露出引导板771中,引导顶部77a位于相对于隐藏区域AL2在轴向AD上重叠的位置。另一方面,引导端部77b不是位于相对于隐藏区域AL2在轴向AD上重叠的位置,而是位于与隐藏区域AL2在周向CD上分开的位置。
露出引导板771处于架设于两个露出区域AL1各自的电动机翅片72的状态。架设有露出引导板771的两个电动机翅片72在周向CD上隔着隐藏区域AL2相邻。在露出引导板771中,引导外表面77c处于架设于两个电动机翅片72的状态。露出引导板771所具有的一对端部位于分别与两个电动机翅片72接近的位置,并且不与电动机翅片72连接。
露出引导板771在轴向AD和周向CD的任一个方向上都与在周向CD上隔着隐藏区域AL2相邻的两个电动机翅片72分开。在轴向AD上,引导端部77b位于从翅片上游端72a向上游侧远离的位置。在周向CD上,引导端部77b位于从翅片上游端72a向外壳突起部76侧远离的位置。
露出引导板771设置于外壳突起部76的上游侧。露出引导板771位于在轴向AD上与外壳突起部76并列的位置。露出引导板771处于从上游侧覆盖外壳突起部76的状态。在露出引导板771中,引导内表面77d朝向外壳突起部76侧。引导内表面77d从外壳突起部76向上游侧远离。成为外壳突起部76的至少一部分进入露出引导板771的内侧的状态。在周向CD上,露出引导板771的宽度尺寸大于外壳突起部76的宽度尺寸。
露出引导板771从外周上游端70a1朝向下游侧延伸。另外,露出引导板771也可以设置于从外周上游端70a1向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另外,露出引导板771也可以设置于从外周上游端70a1向上游侧突出的位置。另外,露出区域AL1相当于第一区域,隐藏区域AL2相当于第二区域。
图20、图23所示的高热引导板772以使在轴向AD上朝向低热区域AE2流动的空气朝向高热区域AE1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高热引导板772设置于低热区域AE2的上游侧,并且朝向露出区域AL1并沿外周面70a延伸。高热引导板772位于从在周向CD上隔着低热区域AE2相邻的两个高热区域AE1向低热区域AE2侧远离的位置。
高热引导板772位于与高热区域AE1在轴向AD上重叠的位置。高热引导板772位于比高热区域AE1更靠上游侧且在轴向AD上与高热区域AE1并列的位置。在高热引导板772中,引导顶部77a和引导端部77b都位于在轴向AD上与高热区域AE1并列的位置。另外,高热引导板772也可以以在周向CD上从低热区域AE2向高热区域AE1侧伸出的方式延伸。
高热引导板772设置于下游凸缘752的上游侧。高热引导板772位于在轴向AD上与下游凸缘752并列的位置。高热引导板772处于从上游侧覆盖下游凸缘752的状态。在高热引导板772中,引导内表面77d朝向下游凸缘752侧。引导内表面77d从下游凸缘752向上游侧远离。成为下游凸缘752的至少一部分进入高热引导板772的内侧的状态。在周向CD上,高热引导板772的宽度尺寸大于下游凸缘752的宽度尺寸。
高热引导板772从外周下游端70a2朝向上游侧延伸。另外,高热引导板772也可以设置于从外周下游端70a2向上游侧远离的位置。另外,高热引导板772也可以设置于从外周下游端70a2向下游侧突出的位置。另外,高热区域AE1相当于第一区域,低热区域AE2相当于第二区域。
在EDS 50中,通过将下游凸缘752与上游凸缘951连结,将电动机外壳70和逆变器外壳90固定。下游凸缘752和上游凸缘951在轴向AD上并列,并且处于彼此重叠的状态。下游凸缘752和上游凸缘951通过作为连结件的螺栓52连结。电动机外壳70相当于第一外壳,逆变器外壳90相当于第二外壳。下游凸缘752相当于第一连结部,上游凸缘951相当于第二连结部。下游凸缘752和上游凸缘951相当于阻碍物。
在下游凸缘752中设置有连结孔75b,在上游凸缘951中设置有连结孔95b。螺栓52从下游侧插通到连结孔75b、95b中。在螺栓52中,头部52a位于上游凸缘951的下游侧,轴部52b插通到连结孔75b、95b中。这样,在头部52a位于上游凸缘951的下游侧的结构中,能够与头部52a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地设定高热引导板772与下游凸缘752的位置关系。
如图20所示,在通过送风风扇111朝向EDS 50输送空气的情况下,到达露出引导板771的空气在露出引导板771中沿着引导外表面77c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朝向外壳突起部76并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通过沿着引导外表面77c流动,以朝向露出区域AL1前进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这样,由露出引导板771引导的空气容易在露出区域AL1中在轴向AD上经过多个电动机翅片72。
例如,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没有设置露出引导板771的结构中,如果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到达外壳突起部76,则由于该空气与上游面76a接触等,在外壳突起部76的周边处空气的流动容易紊乱。如果在外壳突起部76的周边处产生的流动的紊乱向露出区域AL1侧扩展,则针对在露出区域AL1中经过多个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压损容易增加。这样一来,经过电动机翅片72的风量有可能会减少而导致电动机翅片72的散热效果降低。
如图20所示,经过电动机翅片72并到达高热引导板772的空气在高热引导板772中沿着引导外表面77c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朝向下游凸缘752并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通过沿着引导外表面77c流动,以朝向高热区域AE1前进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这样,由高热引导板772引导的空气容易在高热区域AE1中在轴向AD上经过多个逆变器翅片92。
例如,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没有设置高热引导板772的结构中,如果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到达下游凸缘752,则由于该空气与上游面75a接触等,在下游凸缘752的周边处空气的流动容易紊乱。如果在下游凸缘752的周边处产生的流动紊乱向高热区域AE1侧扩展,则针对在高热区域AE1中经过多个逆变器翅片92的空气,压损容易增加。这样一来,经过逆变器翅片92的风量有可能会减少而导致逆变器翅片92的散热效果降低。
根据到此为止说明的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于电动机外壳70的电动机引导板77,以使空气朝向电动机翅片72及逆变器翅片92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在该结构中,经过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空气量容易由于电动机引导板77而增加,因此,能够提高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冷却效果。因此,例如即使限制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数量和大小以使EDS 50对于eVTOL 10来说不会变得过重,也能够通过电动机引导板77来抑制EDS 50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针对EDS 50,能够通过电动机引导板77来同时实现冷却效果的提高和轻量化。这样,能够通过电动机引导板77来实现适于装设于eVTOL10的EDS 50和EDS单元130。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动机引导板77所具有的引导外表面77c以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并且朝向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在周向CD上延伸。因此,能够实现通过引导外表面77c将从送风风扇111输送来并到达电动机引导板77的空气引导到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露出引导板771处于架设于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电动机翅片72的状态。在该结构中,朝向两个电动机翅片72的分开部分流动的空气通过露出引导板771而朝向两个电动机翅片72中的一方引导。因此,能够实现减少到达不存在电动机翅片72的分开部分的空气量以及增加经过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量这两者。例如,在电动机外壳70中,能够实现减少到达外壳突起部76的空气量以及增加在露出区域AL1中经过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量这两者。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动机引导板77以从上游侧覆盖凸缘75等阻碍物的方式设置。在该结构中,通过电动机引导板77来抑制从送风风扇111输送来的空气碰到阻碍物。因此,在阻碍物的周边难以产生空气的流动紊乱。
例如,露出引导板771以从上游侧覆盖外壳突起部76的方式设置。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露出引导板771来抑制从送风风扇111输送来的空气与外壳突起部76接触、在外壳突起部76的周边处空气的流动紊乱。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经过多个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难以产生压损增加,因此,能够提高电动机翅片72的冷却效果。
另外,高热引导板772以从上游侧覆盖下游凸缘752的方式设置。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高热引导板772来抑制从送风风扇111输送来的空气与下游凸缘752接触、在下游凸缘752的周边处空气的流动紊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针对经过多个逆变器翅片92的空气而难以产生压损增加,因此,能够提高逆变器翅片92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高热引导板772以从上游侧覆盖作为电动机外壳70与逆变器外壳90的连结部分的下游凸缘752和上游凸缘951的方式设置。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高热引导板772来抑制在电动机外壳70与逆变器外壳90的连结部分周边处空气的流动紊乱。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动机引导板77设置于与低热区域AE2等第二区域在轴向AD上重叠的位置,并且以使空气朝向高热区域AE1等第一区域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在该结构中,由于通过电动机引导板77而容易增加第一区域中的风量,因此,能够在第一区域中提高电动机翅片72等散热翅片的冷却效果。
例如,露出引导板771设置在与隐藏区域AL2在轴向AD上重叠的位置,并且以将空气从隐藏区域AL2朝向露出区域AL1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进行引导。在该结构中,由于朝向隐藏区域AL2流动的空气通过露出引导板771而引导到露出区域AL1,因此,露出区域AL1中的风量容易增加。因此,能够在露出区域AL1中提高电动机翅片72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高热引导板772设置在与低热区域AE2在轴向AD上重叠的位置,并且以使空气从低热区域AE2朝向高热区域AE1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在该结构中,由于朝向低热区域AE2流动的空气通过高热引导板772而引导到高热区域AE1,因此,高热区域AE1中的风量容易增加。因此,针对高热区域AE1和低热区域AE2中的接近开关模块83的区域即高热区域AE1,能够通过高热引导板772来抑制风量不足而导致冷却效果降低。因此,在逆变器外壳90中,能够通过高热引导板772来抑制高热区域AE1等一部分的温度过度地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作为第一区域的高热区域AE1中设置有逆变器翅片92,另一方面,在作为第二区域的低热区域AE2中没有设置逆变器翅片92。在该结构中,通过高热引导板772,朝向没有逆变器翅片92的低热区域AE2流动的空气被引导到具有逆变器翅片92的高热区域AE1。因此,能够使从送风风扇111输送来的空气集中在由于具有逆变器翅片92而冷却效果比较高的高热区域AE1。因此,通过在低热区域AE2中不设置逆变器翅片92,能够实现EDS 50的轻量化,并且能够通过高热引导板772来抑制逆变器外壳90中的冷却效果降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动机引导板77包含在电动机外壳70中且设置于外周面70a。在该结构中,与电动机翅片72同样地,电动机引导板77能够发挥散热效果。这样,电动机引导板77除了空气的引导功能之外还发挥散热效果,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EDS 50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EDS 50具有翅片罩100。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通过翅片罩100来抑制经过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空气量减少而导致冷却效果降低。另外,假设即使罩通路104中的压损增加,由于通过电动机引导板77来抑制压损的增加,因此,压损难以过度地增加。
<变形例5-1>
引导板也可以与散热翅片连接。在变形例5-1中,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引导板77与电动机翅片72连接。如图24所示,露出引导板771与电动机翅片72连接。露出引导板771分别与在周向CD上隔着隐藏区域AL2相邻的两个电动机翅片72连接。露出引导板771将供引导外表面77c架设的两个电动机翅片72连接。
在露出引导板771中,引导端部77b与翅片上游端72a连接。在露出引导板771中,引导外表面77c和引导内表面77d从翅片上游端72a朝向上游侧延伸。引导外表面77c和引导内表面77d中的至少一个与电动机翅片72的板面连续地连接。例如,在引导外表面77c与电动机翅片72的板面连续地连接的结构中,沿着引导外表面77c流动的空气沿着电动机翅片72的板面连续地流动。
根据本变形例,露出引导板771将两个电动机翅片72连接。在该结构中,露出引导板771处于由两个电动机翅片72支承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电动机翅片72来弥补露出引导板771的强度。因此,即使为了实现EDS 50的轻量化而使露出引导板771薄型化,也能够通过电动机翅片72来抑制由于薄型化而导致露出引导板771的强度不足。
另外,引导端部77b也可以与电动机翅片72中的从翅片上游端72a向下游侧远离的部位连接。另外,在露出引导板771中,从引导端部77b向引导顶部77a侧远离的部位也可以与电动机翅片72连接。此外,露出引导板771也可以仅与两个电动机翅片72中的一个连接。
<变形例5-2>
引导板也可以具有作为连结部的功能。在变形例5-2中,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高热引导板772与上游凸缘951连结。如图25所示,高热引导板772具有连结孔77e和厚壁部77f。厚壁部77f是高热引导板772中的引导内表面77d的中央部位朝向下游侧鼓出的部位,并且与其他部位相比更厚壁。连结孔77e在轴向AD上贯穿厚壁部77f。高热引导板772和上游凸缘951通过插通到连结孔77e、95b中的螺栓52进行连结。
在本变形例中,螺栓52从上游侧插通到连结孔77e、95b中。在螺栓52中,头部52a位于高热引导板772的上游侧。引导外表面77c从头部52a的下游侧进一步朝向下游侧延伸。在周向CD上,引导外表面77c的宽度尺寸大于头部52a的宽度尺寸。因此,即使在引导外表面77c的上游侧存在头部52a,从送风风扇111输送来的空气也容易到达引导外表面77c。因此,能够发挥由引导外表面77c引导空气的功能。另外,头部52a也可以位于凸缘95的下游侧。
<变形例5-3>
逆变器外壳90也可以具有引导部。在变形例5-3中,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外壳90具有逆变器引导板97。如图26所示,逆变器引导板97设置于外周面90a。逆变器引导板97从外周面90a突出。逆变器引导板97一体地设置于外壳主体91。逆变器引导板97整体上形成为板状。逆变器引导板97以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例如,逆变器引导板97以中央部分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逆变器引导板97相当于引导部和外壳引导部。
在径向RD上,逆变器引导板97从外周面9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于凸缘95从外周面90a突出的突出尺寸。在逆变器引导板97和逆变器翅片92中,从外周面9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致相同。在翅片罩100中,逆变器引导板97与内周面100b接触。例如,在内周面100b上重叠有逆变器引导板97的前端面。在翅片罩100中,由于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复原力,内周面100b成为按压于逆变器引导板97的状态。
逆变器引导板97具有引导顶部97a、引导端部97b、引导外表面97c、引导内表面97d。逆变器引导板97具有一对板面,这些板面都以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在逆变器引导板97中,一对板面中的外侧的板面为引导外表面97c,内侧的板面为引导内表面97d。引导外表面97c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引导外表面97c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引导内表面97d在轴向AD上朝向下游侧。引导外表面97c相当于引导面。
引导顶部97a是引导外表面97c中的位于最靠上游侧的部分。引导端部97b是引导外表面97c的下游端部,在引导外表面97c中包含一对。一对引导端部97b隔着引导顶部97a而在周向CD上排列。引导端部97b位于在轴向AD上从引导顶部97a向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引导端部97b包含在逆变器引导板97的下游端部中。上述下游端部是位于比引导顶部97a更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下游端部。引导外表面97c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从引导顶部97a朝向引导端部97b逐渐地变小。
逆变器引导板97以使在轴向AD上朝向低热区域AE2流动的空气朝向高热区域AE1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逆变器引导板97设置于低热区域AE2,并且朝向高热区域AE1并沿外周面70a延伸。逆变器引导板97位于在轴向AD上从上游凸缘951向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在周向CD上,引导外表面97c的宽度尺寸大于上游凸缘951。逆变器引导板97在低热区域AE2中,位于与沿周向CD相邻的两个逆变器翅片92的任一个都在周向CD上分开的位置。逆变器引导板97位于在轴向AD上靠近翅片上游端92a的位置。逆变器引导板97位于相对于逆变器翅片92在轴向AD上跨过翅片上游端92a的位置。
另外,逆变器引导板97也可以与上述变形例5-1中的电动机引导板77与两个电动机翅片72连接的方式同样地,与两个逆变器翅片92连接。
经过电动机翅片72并流入低热区域AE2且到达逆变器引导板97的空气在逆变器引导板97中沿着引导外表面97c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沿引导外表面97c流动的空气以从低热区域AE2朝向高热区域AE1前进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这样,由逆变器引导板97引导的空气流入高热区域AE1,并且容易在轴向AD上经过逆变器翅片92。因此,高热区域AE1中的风量增加,并且能够提高逆变器翅片92的冷却效果。
例如,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逆变器引导板97没有设置于低热区域AE2的结构中,流入低热区域AE2的空气不会引导到高热区域AE1,而是释放到逆变器外壳90的下游侧。因此,高热区域AE1中的风量难以增加,有可能会难以发挥逆变器翅片92的冷却效果。
<变形例5-4>
对引导部进行辅助的辅助引导部也可以设置于翅片罩100。在变形例5-4中,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处于辅助引导部架设于引导部和散热翅片的状态。如图27所示,翅片罩100具有罩主体101和辅助引导板108。本变形例的罩主体101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辅助引导板108设置于翅片罩100的内周面100b。辅助引导板108从内周面100b突出。辅助引导板108一体地设置于外壳主体71。辅助引导板108整体上形成为板状。辅助引导板108整体上沿轴向AD延伸。例如,辅助引导板108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
在径向RD上,辅助引导板108从内周面100b突出的突出尺寸与电动机翅片72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致相同。在电动机外壳70中,辅助引导板108与外周面70a接触。例如,辅助引导板108的前端面与外周面70a重叠。例如,在翅片罩100中,由于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复原力,辅助引导板108的前端面成为按压于外周面70a的状态。
辅助引导板108具有辅助上游端108a和辅助下游端108b。在辅助引导板108中,沿轴向AD排列的两端中的上游侧的端部是辅助上游端108a,下游侧的端部是辅助下游端108b。
辅助引导板108处于架设于露出引导板771和电动机翅片72的状态。辅助引导板108分别针对露出引导板771所具有的一对引导端部77b设置。辅助引导板108处于在轴向AD上从上游侧将露出引导板771与电动机翅片72之间的间隙封闭的状态。在辅助引导板108中,辅助上游端108a侧的部位与露出引导板771接触,辅助下游端108b侧的部位与电动机翅片72接触。在辅助引导板108中,一个板面中的罩引导板107侧的部位与引导外表面77c重叠,辅助下游端108b与翅片上游端72a重叠。
辅助引导板108沿轴向AD和周向CD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针对露出引导板771和电动机翅片72,在引导端部77b和翅片上游端72a沿轴向AD分开的结构中,辅助引导板108至少沿轴向AD延伸。在引导端部77b和翅片上游端72a沿周向CD分开的结构中,辅助引导板108至少沿周向CD延伸。
在制造EDS 50的制造工序中,操作者在将翅片罩100安装于电动机外壳70的情况下,使翅片上游端72a与辅助下游端108b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使翅片罩100相对于电动机外壳70沿轴向AD移动,直到翅片上游端72a与辅助下游端108b接触。这样,通过使翅片上游端72a与辅助下游端108b接触,能够在轴向AD上决定翅片罩100相对于电动机外壳70的相对位置。
在图27中,通过送风风扇111到达露出引导板771并沿着引导外表面107c流动而到达辅助引导板108的空气通过辅助引导板108而朝向电动机翅片72并在轴向AD上进行引导。因此,即使在露出引导板771与两个电动机翅片72之间形成有间隙,也能够通过辅助引导板108来限制空气沿轴向AD经过该间隙。
<变形例5-5>
引导板也可以架设于散热翅片和障碍物。在变形例5-5中,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将架桥引导板773架设于逆变器翅片92和外壳突起部96。如图36所示,架桥引导板773作为电动机引导板77而设置于外周面70a。架桥引导板773与外壳突起部96一起在轴向AD上设置于电动机翅片72的下游侧。外壳突起部96与下游凸缘75等同样地,对于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来说容易成为障碍物。
架桥引导板773架设于多个逆变器翅片92中的位于外壳突起部96旁边的逆变器翅片92和外壳突起部96。架桥引导板773只要处于架设于逆变器翅片92和外壳突起部96的状态即可,可以分别与逆变器翅片92和外壳突起部96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例如,在架桥引导板773中,只要第一引导端部77b1位于接近翅片上游端92a的位置,第二引导端部77b2位于接近突起上游端96a的位置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引导端部77b1与翅片上游端92a的距离和第二引导端部77b2与突起上游端96a的距离大致相同。在引导板77中,一对引导端部77b中的一方的引导端部77b是第一引导端部77b1,另一方的引导端部77b是第二引导端部77b2。突起上游端96a是外壳突起部96的上游端。突起上游端96a从外周面90a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在轴向AD上朝向电动机外壳70侧。
在架桥引导板773中,第一引导端部77b1和第二引导端部77b2位于沿轴向AD错开的位置。例如,第一引导端部77b1位于从第二引导端部77b2向轴向AD的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在架桥引导板773中,由于翅片上游端92a和突起上游端96a位于沿轴向AD错开的位置等,第一引导端部77b1和第二引导端部77b2位于沿轴向AD错开的位置。
由于第一引导端部77b1和第二引导端部77b2位于沿轴向AD错开的位置等,架桥引导板773不会成为以顶部线Ca为对象轴而线对称的形状。顶部线Ca是经过架桥引导板773的引导顶部77a并沿轴向AD延伸的直线状的假想线。在架桥引导板773中,将顶部线Ca和第一引导端部77b1连接的部位比将顶部线Ca和第二引导端部77b2连接的部位长。
另外,架桥引导板773成为与逆变器翅片92和外壳突起部96的位置关系对应的形状。因此,根据逆变器翅片92与外壳突起部96的位置关系,架桥引导板773也可以成为以顶部线Ca为对象轴而线对称的形状。
在本变形例中,架桥引导板773以从上游侧覆盖下游凸缘75等阻碍物的方式设置。另外,架桥引导板773也可以不从上游侧覆盖阻碍物。例如,架桥引导板773也可以设置在与下游凸缘752和上游凸缘951在周向CD上分开的位置。另外,架桥引导板773也可以设置在比下游凸缘752及上游凸缘951更靠轴向AD的下游侧的位置。
<变形例5-6>
引导板也可以以不成为架设于散热翅片和下游阻碍部的状态的方式,相对于下游阻碍部设置。在变形例5-6中,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分开引导板774以不会成为架设于逆变器翅片92和外壳突起部96的状态的方式,相对于外壳突起部96设置。如图37所示,分开引导板774作为电动机引导板77而设置于外周面70a。
分开引导板774与外壳突起部96一起在轴向AD上设置于电动机翅片72的下游侧。外壳突起部96位于比逆变器翅片92更靠轴向AD的下游侧的位置。外壳突起部96容易阻碍空气沿轴向AD流动。外壳突起部96相当于下游阻碍部。分开引导板774相当于分开引导部。
分开引导板774设置于在周向CD上跨过逆变器翅片92与外壳突起部96之间的区域的位置。分开引导板774所跨过的区域是多个逆变器翅片92中的位于外壳突起部96旁边的逆变器翅片92与外壳突起部96之间的区域。在分开引导板774中,在周向CD上,第一引导端部77b1位于逆变器翅片92侧,第二引导端部77b2位于外壳突起部96侧。
分开引导板774整体上设置于从外壳突起部96向电动机翅片72侧远离的位置。分开引导板77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比外壳突起部96更靠轴向AD的上游侧的位置。在分开引导板774中,至少引导顶部77a和第二引导端77b2位于从外壳突起部96向电动机翅片72侧远离的位置。在分开引导板774中,第一引导端部77b1位于比突起上游端96a更靠下游侧的位置。
分开引导板774整体上从逆变器翅片92朝向上游侧延伸。分开引导板774可以与逆变器翅片92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例如,在分开引导板774中,第一引导端部77b1位于接近翅片上游端92a的位置。分开引导板774位于比外壳突起部96更接近逆变器翅片92的位置。例如,第一引导端部77b1与翅片上游端92a的距离小于第二引导端部77b2与突起上游端96a的距离。另外,分开引导板774只要能够将空气引导到逆变器翅片92即可,也可以位于从逆变器翅片92远离一定程度的位置。
在EDS单元130中,空气容易在分开引导板774与外壳突起部96之间流动。例如,在轴向AD上经过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经过分开引导板774与外壳突起部96之间并向比突起上游端96a更靠下游侧的位置流动。分开引导板774与外壳突起部96的距离足够大,以便从上游流来的空气容易流动。例如,第二引导端部77b2与突起上游端96a的距离大于分开引导板774的引导顶部77a与第二引导端部77b2的距离。另外,第二引导端部77b2与突起上游端96a的距离大于分开引导板774所覆盖的上游凸缘951与外壳突起部96的距离。
在分开引导板774中,与上述变形例5-5的架桥引导板773同样地,第一引导端部77b1和第二引导端部77b2位于沿轴向AD错开的位置。例如,针对轴向AD上的第一引导端部77b1与第二引导端部77b2的距离,分开引导板774大于架桥引导板773。另外,分开引导板774与架桥引导板773同样地,没有成为以顶部线Ca为对象轴而线对称的形状。另外,如果空气容易在分开引导板774和外壳突起部96之间流动,则分开引导板774也可以成为以顶部线Ca为对象轴而线对称的形状。
根据本变形例,分开引导板774设置成在周向CD上跨过逆变器翅片92与外壳突起部96之间的区域。因此,分开引导板774以在电动机翅片72的下游侧使空气从外壳突起部96沿周向CD远离的方式进行引导。因此,能够通过分开引导板774来实现经过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容易沿逆变器翅片92流动的结构。
另外,分开引导板774设置在从外壳突起部96向电动机翅片72侧远离的位置。在该结构中,在外壳突起部96的上游侧,作为冷却风的空气容易在外壳突起部96与分开引导板774之间流动。因此,即使经过电动机翅片72的冷却风朝向外壳突起部96并沿轴向AD流动,该冷却风也容易以避开突起上游端96a的方式在周向CD上绕入。因此,难以产生在外壳突起部96的上游侧积存空气或热量的情况。即,能够通过分开引导板774与外壳突起部96的位置关系来抑制在外壳突起部96的上游侧积存空气或热量。
另外,例如在上述变形例5-5中,架桥引导板773架设于逆变器翅片92和外壳突起部96。因此,即使经过电动机翅片72并到达外壳突起部96的冷却风以避开突起上游端96a的方式在周向CD上绕入,也容易碰到架桥引导板773。碰到架桥引导板773的冷却风不能在周向CD上回避突起上游端96a,而是与热量一起积存在外壳突起部96的上游侧。冷却风积存在外壳突起部96的上游侧是指,即使是位于外壳突起部96的上游侧的电动机翅片72的周边,冷却风也不会流过。因此,在外壳突起部96的上游侧,有可能会在电动机翅片72的周边积存空气或热量而使电动机翅片72的冷却效果降低。
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如上所述,由于冷却风容易经过分开引导板774与外壳突起部96之间,因此,在外壳突起部96的上游侧,难以在电动机翅片72的周边积存空气或热量。因此,能够通过分开引导板774与外壳突起部96的位置关系来抑制电动机翅片72的冷却效果降低。
<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翅片罩100具有引导部。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28、图29、图30所示,翅片罩100具有罩主体101和罩引导板107。本实施方式的罩主体101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罩引导板107设置于翅片罩100的内周面100b。罩引导板107从内周面100b突出。罩引导板107一体地设置于罩主体101。罩引导板107整体上形成为板状。罩引导板107以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例如,罩引导板107以中央部分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罩引导板107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罩引导板107相当于引导部和罩引导部。
如图30所示,在径向RD上,罩引导板107从内周面100b突出的突出尺寸与电动机翅片72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致相同。在电动机外壳70中,罩引导板107与外周面70a接触。例如,罩引导板107的前端面与外周面70a重叠。例如,在翅片罩100中,由于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复原力,罩引导板107的前端面成为按压于外周面70a的状态。另外,在图30中,为了便于图示,在外周面70a与罩引导板107之间图示了间隙,但是实际上难以产生该间隙。
如图28、图29所示,罩引导板107具有引导顶部107a、引导端部107b、引导外表面107c、引导内表面107d。罩引导板107具有一对板面,这些板面都以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在罩引导板107中,一对板面中的外侧的板面是引导外表面107c,内侧的板面是引导内表面107d。引导外表面107c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引导外表面107c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引导内表面107d在轴向AD上朝向下游侧。罩引导板107以使来自送风风扇111的空气朝向电动机翅片72等引导部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引导外表面107c相当于引导面。
引导顶部107a是引导外表面107c中的位于最靠上游侧的部分。引导端部107b是引导外表面107c的下游端部,在引导外表面107c中包含一对。一对引导端部107b隔着引导顶部107a而在周向CD上排列。引导端部107b包含在罩引导板107的下游端部中。引导外表面107c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从引导顶部107a朝向引导端部107b逐渐地变小。
罩引导板107以使在轴向AD上朝向隐藏区域AL2流动的空气朝向露出区域AL1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罩引导板107设置于隐藏区域AL2的上游侧,并且朝向露出区域AL1并沿内周面100b延伸。罩引导板107处于从隐藏区域AL2在周向CD上伸出的状态。罩引导板107处于设于在周向CD上隔着隐藏区域AL2相邻的两个露出区域AL1的状态。
罩引导板107处于架设于两个露出区域AL1各自的电动机翅片72的状态。供罩引导板107架设的两个电动机翅片72在周向CD上隔着隐藏区域AL2相邻。在罩引导板107中,引导外表面107c处于架设于两个电动机翅片72上的状态。
罩引导板107与两个电动机翅片72接触。例如,在彼此接触的罩引导板107和电动机翅片72中,罩引导板107的下游端部和翅片上游端72a以在轴向AD上重叠的方式彼此接触。针对这些罩引导板107和电动机翅片72,罩引导板107处于从电动机翅片72朝向上游侧延伸的状态。例如,引导外表面107c和引导内表面107d中的至少一个从电动机翅片72的板面连续地延伸。例如,在引导外表面107c从电动机翅片72的板面连续地延伸的结构中,沿着引导外表面107c流动的空气沿着电动机翅片72的板面连续地流动。
在制造EDS 50的制造工序中,操作者在将翅片罩100安装于电动机外壳70的情况下,使翅片上游端72a与罩引导板107的下游端部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使翅片罩100相对于电动机外壳70沿轴向AD移动,直到翅片上游端72a与罩引导板107的下游端部接触。这样,通过使翅片上游端72a与罩引导板107的下游端部接触,能够在轴向AD上决定翅片罩100相对于电动机外壳70的相对位置。
如图28所示,通过送风风扇111到达罩引导板107的空气在罩引导板107中沿着引导外表面107c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朝向外壳突起部76并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通过沿着引导外表面107c流动,以朝向露出区域AL1前进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这样,由罩引导板107引导的空气容易在露出区域AL1中在轴向AD上经过多个电动机翅片72。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于翅片罩100的罩引导板107,以使空气朝向电动机翅片72及逆变器翅片92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在该结构中,经过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空气量容易由于罩引导板107而增加,因此,能够提高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冷却效果。因此,例如即使限制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数量和大小以使EDS 50对于eVTOL 10来说不会变得过重,也能够通过罩引导板107来抑制EDS 50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针对EDS 50,能够通过罩引导板107来同时实现冷却效果的提高和轻量化。这样,能够通过罩引导板107来实现适于装设于eVTOL 10的EDS 50和EDS单元130。
例如,在如上述第五实施方式那样将作为引导部的电动机引导板77与外壳突起部76一起设置于电动机外壳70的结构中,认为对电动机外壳70进行模塑成形的困难性较高。这是由于在与径向RD正交的方向上,上游面76a与引导内表面77d之间的空间成为由外壳突起部76和电动机引导板77从四方包围的状态等而导致的。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罩引导板107包含在翅片罩100中且设置于内周面100b。在该结构中,由于不需要在电动机外壳70上设置引导部,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机外壳70的形状变得过于复杂。因此,能够使电动机外壳70的模塑成形容易化。
<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护罩120具有引导部。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31、图32所示,护罩120具有护罩主体121和护罩引导板127。本实施方式的护罩主体121具有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护罩引导板127设置于护罩120的内周面120b。护罩引导板127从内周面120b突出。护罩引导板127一体地设置于护罩主体121。护罩引导板127整体上形成为板状。护罩引导板127以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例如,护罩引导板127以中央部分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在径向RD上,护罩引导板127从内周面120b突出的突出尺寸与电动机翅片72从外周面70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致相同。护罩引导板127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护罩引导板127相当于引导部和护罩引导部。护罩引导板127在轴向AD上设置于上游凸缘751的上游侧。
如图31所示,护罩引导板127具有引导顶部127a、引导端部127b、引导外表面127c、引导内表面127d。护罩引导板127具有一对板面,这些板面都以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在护罩引导板127中,一对板面中的外侧的板面是引导外表面127c,内侧的板面是引导内表面127d。引导外表面127c在轴向AD上朝向上游侧。引导外表面127c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引导内表面127d在轴向AD上朝向下游侧。护罩引导板127以使来自送风风扇111的空气朝向电动机翅片72等引导部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引导外表面127c相当于引导面。
引导顶部127a是引导外表面127c中的位于最靠上游侧的部位。引导端部127b是引导外表面127c的下游端部,在引导外表面127c中包含一对。一对引导端部127b隔着引导顶部127a而在周向CD上排列。引导端部127b包含在护罩引导板127的下游端部中。引导外表面127c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的倾斜角度从引导顶部127a朝向引导端部127b逐渐地变小。
护罩引导板127以使在轴向AD上朝向隐藏区域AL2流动的空气朝向露出区域AL1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护罩引导板127设置于隐藏区域AL2的上游侧,并且朝向露出区域AL1并沿内周面120b延伸。护罩引导板127处于从隐藏区域AL2在周向CD上伸出的状态。护罩引导板127处于架设于在周向CD上隔着隐藏区域AL2相邻的两个露出区域AL1的状态。
通过送风风扇111到达护罩引导板127的空气在护罩引导板127中沿着引导外表面127c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朝向上游凸缘751并沿轴向AD流动的空气通过沿着引导外表面127c流动,以朝向露出区域AL1前进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这样,由护罩引导板127引导的空气容易在露出区域AL1中在轴向AD上经过多个电动机翅片72。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于护罩120的护罩引导板127,以使空气朝向电动机翅片72及逆变器散热翅片92流动的方式在周向CD上进行引导。在该结构中,经过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空气量容易由于护罩引导板127而增加,因此,能够提高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冷却效果。因此,例如即使限制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数量和大小以使EDS 50对于eVTOL 10来说不会变得过重,也能够通过护罩引导板127来抑制EDS50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针对EDS 50,能够通过护罩引导板127来同时实现冷却效果的提高和轻量化。这样,能够通过护罩引导板127来实现适于装设于eVTOL 10的EDS 50和EDS单元130。
<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外壳具有倾斜翅片和引导部这两者。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33所示,电动机外壳70具有顺倾斜翅片721、露出引导板771和高热引导板772。在本实施方式中,顺倾斜翅片721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露出引导板771和高热引导板772具有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轴向AD上,露出引导板771位于顺倾斜翅片721的上游侧,高热引导板772位于顺倾斜翅片721的下游侧。
在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朝向EDS 50输送的情况下,到达露出引导板771的空气沿着引导外表面77c并朝向顺倾斜翅片721流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产生回旋流碰到外壳突起部76而使空气的流动紊乱,针对经过多个顺倾斜翅片721的空气压损增加的情况。而且,通过露出引导板771朝向顺倾斜翅片721侧并沿周向CD进行引导的空气,通过顺倾斜翅片721而朝向外壳突起部76的下游侧并沿周向CD进行引导。因此,朝向外壳突起部76的回旋流在周向CD上绕入外壳突起部76,并且容易从外壳突起部76的上游位置经过露出区域AL1并到达隐藏区域AL2。这样,即使是在外壳突起部76的上游侧设置有露出引导板771的结构,也能够通过顺倾斜翅片721来增加隐藏区域AL2中的风量,并且提高隐藏区域AL2中的冷却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外壳罩具有罩整流部。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九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34所示,电动机外壳70具有露出引导板771和高热引导板772,翅片罩100具有罩翅片102。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引导板771和高热引导板772具有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罩翅片102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罩翅片102以使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流动的方式进行整流。该罩翅片102具有整流功能,相当于罩整流部。
罩翅片102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并且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罩翅片102整体上弯曲。罩翅片102弯曲成使回旋流经过罩翅片102而成为平行流。例如,在罩翅片102中,翅片下游端102b位于从翅片上游端102a在周向CD上向回旋流的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另外,在罩翅片102中,从翅片上游端102a朝向下游侧延伸的上游部位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另一方面,从翅片下游端102b朝向上游侧延伸的下游部位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延伸。
罩翅片102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与电动机外壳70所具有的外周面70a接触。罩翅片102处于在径向RD上设于罩主体101和外壳主体71的状态。即,罩翅片102处于在径向RD上架设于内周面100b和外周面70a的状态。罩翅片102处于将罩通路104在周向CD上隔开的状态。
罩翅片102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多个罩翅片102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例如,轴向AD的长度尺寸、周向CD的长度尺寸、弯曲程度、板厚尺寸、从内周面100b突出的突出尺寸在多个罩翅片102中相同。多个罩翅片102在周向CD上等间隔地排列。多个罩翅片102配置成使经过这些罩翅片102中的每一个的空气流彼此平行。
多个罩翅片102设置于在轴向AD上与露出区域AL1并列的位置。多个罩翅片102沿着露出区域AL1并沿周向CD延伸。罩翅片组103和电动机翅片组73沿轴向AD排列。
在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朝向EDS 50输送的情况下,到达罩翅片102的空气通过沿着罩翅片102的板面并朝向电动机翅片72流动,整流成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流动的平行流。这样,由罩翅片102整流后的平行流沿着电动机翅片72并沿轴向AD流动。特别地,在电动机翅片72是平行翅片723的结构中,由罩翅片102整流后的平行流容易沿着平行翅片723流动。因此,通过利用罩翅片102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难以产生到达电动机翅片72的平行流紊乱的情况。这样,由于由罩翅片102整流后的平行流经过电动机翅片72,难以产生针对经过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的压损增加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翅片罩100中,设置于内周面100b的罩翅片102具有整流功能。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罩翅片102对流过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进行整流,以提高电动机翅片72的散热效果。因此,例如即使限制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数量和大小以使EDS50对于eVTOL 10来说不会变得过重,也能够通过罩翅片102来抑制EDS 50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针对EDS 50,能够通过罩翅片102来同时实现冷却效果的提高和轻量化。这样,能够通过罩翅片102来实现适于装设于eVTOL 10的EDS 50和EDS单元130。
根据本实施方式,罩翅片102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并且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在该结构中,罩翅片102中的从翅片上游端102a延伸的上游部位不是沿与回旋流交叉的方向延伸,而是沿回旋流延伸。因此,到达翅片上游端102a的回旋流不是以与罩翅片102的板面碰撞的方式流动,而是容易沿着罩翅片102的板面流动。而且,由于回旋流沿罩翅片102的板面并朝向翅片下游端102b流动,因此,沿罩翅片102的弯曲逐渐前进的方向容易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提高罩翅片102的整流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罩翅片102处于在径向RD上架设于内周面100b和外周面70a的状态。在该结构中,通过内周面100b来限制回旋流在比罩翅片102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流动。因此,能够实现容易发挥罩翅片102的整流功能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罩翅片102以使经过各自的回旋流彼此平行的方式进行整流。在该结构中,针对在周向CD上设置有多个罩翅片102的区域的整体,能够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例如,由罩翅片组103整流后的平行流容易到达电动机翅片组73。这样,由于平行流经过电动机翅片组73,电动机翅片组73的周边处的空气的流动难以变得紊乱,因此,能够通过罩翅片102来提高电动机翅片组73的冷却效果。
<第十实施方式>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护罩具有护罩整流部。在第十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在第十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35所示,电动机外壳70具有露出引导板771和高热引导板772,护罩120具有护罩翅片122。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引导板771和高热引导板772具有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护罩翅片122具有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护罩翅片122以使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流动的方式进行整流。该护罩翅片122具有整流功能,相当于护罩整流部。
护罩翅片122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并且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护罩翅片122整体上弯曲。护罩翅片122弯曲成使回旋流经过护罩翅片122而成为平行流。例如,在护罩翅片122中,翅片下游端122b位于从翅片上游端122a在周向CD上向回旋流的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另外,在护罩翅片122中,从翅片上游端122a朝向下游侧延伸的上游部位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另一方面,从翅片下游端122b朝向上游侧延伸的下游部位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延伸。
护罩翅片122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周向CD上排列有多个。多个护罩翅片122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例如,轴向AD的长度尺寸、周向CD的长度尺寸、弯曲程度、板厚尺寸、从内周面100b突出的突出尺寸在多个护罩翅片122中相同。多个护罩翅片122在周向CD上等间隔地排列。多个护罩翅片122配置成使经过这些多个护罩翅片122中的每一个的空气流彼此平行。
多个护罩翅片122设置于在轴向AD上与露出区域AL1并列的位置。多个护罩翅片122沿着露出区域AL1并沿周向CD延伸。护罩翅片组123和电动机翅片组73沿轴向AD排列。
在由送风风扇111产生的回旋流朝向EDS 50输送的情况下,到达护罩翅片122的空气通过沿着护罩翅片122的板面并朝向电动机翅片72流动,整流成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流动的平行流。这样,由护罩翅片122整流后的平行流沿着电动机叶片72并沿轴向AD流动。特别地,在电动机翅片72是平行翅片723的结构中,由护罩翅片122整流后的平行流容易沿着平行翅片723流动。因此,通过利用护罩翅片122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难以产生到达电动机翅片72的平行流紊乱的情况。这样,由于由护罩翅片122整流后的平行流经过电动机翅片72,难以产生针对经过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的压损增加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翅片罩100中,设置于内周面100b的护罩翅片122具有整流功能。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护罩翅片122对流过电动机翅片72的空气进行整流,以提高电动机翅片72的散热效果。因此,例如即使限制电动机翅片72和逆变器翅片92的数量和大小以使EDS 50对于eVTOL 10来说不会变得过重,也能够通过护罩翅片122来抑制EDS 50的冷却效果降低。因此,针对EDS 50,能够通过护罩翅片122来同时实现冷却效果的提高和轻量化。这样,能够通过护罩翅片122来实现适于装设于eVTOL 10的EDS 50和EDS单元130。
根据本实施方式,护罩翅片122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并且以朝向轴向AD的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在该结构中,护罩翅片122中的从翅片上游端102a延伸的上游部位不是沿与回旋流交叉的方向延伸,而是沿回旋流延伸。因此,到达翅片上游端122a的回旋流不是以与护罩翅片122的板面碰撞的方式流动,而是容易沿着护罩翅片122的板面流动。而且,由于回旋流沿着护罩翅片122的板面并朝向翅片下游端122b流动,因此,沿着护罩翅片122的弯曲逐渐前进的方向容易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提高护罩翅片122的整流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护罩翅片122处于在径向RD上架设于内周面120b和外周面70a的状态。在该结构中,通过内周面120b来限制回旋流在比护罩翅片122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流动。因此,能够实现容易发挥护罩翅片122的整流功能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护罩翅片122以使经过各自的回旋流彼此平行的方式进行整流。在该结构中,针对在周向CD上设置有多个护罩翅片122的区域的整体,能够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例如,由护罩翅片组123整流后的平行流容易到达电动机翅片组73。这样,由于平行流经过电动机翅片组73,电动机翅片组73的周边处的空气的流动难以变得紊乱,因此,能够通过护罩翅片122来提高电动机翅片组73的冷却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的公开不限定于例示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包括例示的实施方式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其进行的变形方式。例如,本公开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部件、要素的组合,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本公开能够以各种组合来实现。本公开可以具有能追加到实施方式的追加部分。本公开包含省略了实施方式的部件、要素的结构。本公开包括一个实施方式与另一实施方式之间的部件、要素的替换或组合。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限于实施方式的记载。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应理解为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表示,并且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等同的意味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结构组A>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顺倾斜翅片721等倾斜翅片也可以相对于径线在周向CD上倾斜。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顺倾斜翅片721也可以以一个板面朝向径向内侧且另一个板面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在电动机外壳70中相对于径线在周向CD上倾斜。在该结构中,容易在顺倾斜翅片721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板面与外周面70a之间流过回旋流。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电动机翅片72等散热翅片中,一对板面也可以不彼此平行地延伸。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顺倾斜翅片721中,也可以以一对板面的至少一方朝向外侧隆起的方式弯曲。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倾斜翅片也可以以朝向轴向AD的下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顺倾斜翅片721也可以以朝向轴向AD的下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倾斜翅片的一部分也可以相对于旋转轴线在周向上倾斜。即,也可以不是倾斜翅片的整体成为倾斜部。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顺倾斜翅片721也可以以在周向CD上隆起的方式弯曲。在该顺倾斜翅片721中,从翅片上游端72a朝向下游侧延伸的上游部位在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的方向上笔直地延伸,并且成为倾斜部。另一方面,从翅片下游端72b朝向上游侧延伸的下游部位成为与电动机轴线Cm平行地笔直延伸的平行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倾斜翅片也可以在轴向AD上排列有多个。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多个电动机翅片72中包含顺倾斜翅片721,在多个逆变器翅片92中包含顺倾斜翅片921。这些顺倾斜翅片721、921也可以沿周向CD排列。
<结构组B>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引导板77等引导部也可以相对于径线在周向CD上倾斜。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通过电动机引导板77相对于径线在周向CD上倾斜,从引导外表面77c中的一方的引导端部77b延伸的面部朝向径向内侧,从另一方的引导端部77b延伸的面部朝向径向外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引导部也可以不是板状。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从外周面70a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圆柱状的圆柱部位作为引导部。在该结构中,圆柱部位的外周面中的朝向上游侧的面部作为引导外表面77c并相当于引导面。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只要引导面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即可,引导部可以呈任何形状。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一对引导端部77b中的一方也可以配置在比另一方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另外,引导外表面77c也可以从引导顶部77a朝向周向CD的一侧延伸。在该结构中,在引导外表面77c中仅包含一个引导端部77b。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引导部位于相对于第二区域在轴向AD上重叠的位置的结构中,引导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在轴向AD上与第二区域并列的位置即可。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露出引导板771的整体控制在隐藏区域AL2中。在该结构中,在周向CD上,露出引导板771的宽度尺寸为隐藏区域AL2的宽度尺寸以下。另外,露出引导板771也可以在轴向AD上设置在比隐藏区域AL2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在该结构中,露出引导板771成为从上游侧覆盖隐藏区域AL2的整体的状态。
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高热引导板772也可以以不伸出到露出区域AL1中的方式设置于低热区域AE2。即,也可以将高热引导板772的整体控制在低热区域AE2中。另外,高热引导板772也可以成为从低热区域AE2在周向CD上伸出的状态。在该结构中,在周向CD上,高热引导板772的宽度尺寸大于低热区域AE2的宽度尺寸。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下游凸缘752等第一连结部和上游凸缘951等第二连结部也可以不是沿轴向AD排列,而是沿周向CD排列。例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高热引导板772也可以成为在周向CD上架设于下游凸缘752和上游凸缘951的状态。另外,引导部从上游侧覆盖阻碍物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EDS单元130等驱动装置单元中,也可以设置罩引导板107等罩引导部和护罩引导板127等护罩引导部这两者。例如,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与罩引导板107在周向CD上分开的位置设置护罩引导板127。
<结构组C>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驱动装置单元中同时设置罩翅片102等罩整流部和护罩翅片122等护罩整流部。例如,在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中,罩翅片102和护罩翅片122也可以沿轴向AD排列。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罩翅片102和护罩翅片122这两者来发挥整流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只要罩整流部和护罩整流部具有整流功能即可,可以呈任何形状。例如,在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中,只要罩翅片102能够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即可,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即可。罩翅片102只要能够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即可,也可以不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罩翅片102只要能够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即可,也可以不以在周向CD上隆起的方式弯曲。
同样地,在上述第十实施方式中,只要护罩翅片122能够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即可,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在周向CD上倾斜即可。护罩翅片122只要能够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即可,也可以不相对于电动机轴线Cm倾斜。护罩翅片122只要能够将回旋流整流成平行流即可,也可以不以在周向CD上隆起的方式弯曲。
<共通>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外壳70也可以设置于逆变器外壳90的下游侧。例如,电动机外壳70也可以在轴向AD上设置在逆变器外壳90与送风风扇111之间。在EDS单元130中,在轴向AD上,可以在送风风扇111与逆变器装置80之间具有电动机装置60,也可以在送风风扇111与电动机装置60之间具有逆变器装置8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外壳也可以在电动机装置60和逆变器装置80中共通化。例如,电动机61和驱动部81也可以收容在一个外壳中。另外,也可以不在EDS 50的外壳中收容电动机61和驱动部81这两者。在该外壳中,只要收容电动机61和驱动部81等的发热体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发热体只要处于收容于外壳的状态即可,也可以埋入到外壳中。例如,在逆变器装置80中,开关模块83也可以成为埋入外壳主体91的状态。在该结构中,开关模块83在逆变器外壳90中设置在外周面90a与内周面90b之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用于使送风风扇111旋转的动力源也可以不是EDS 50。例如,也可以是与EDS 50不同的电动机等动力源使送风风扇111旋转的结构。例如,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与EDS 50不同的动力源也可以在轴向AD上隔着送风风扇111而设置于与EDS50相反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也是,送风风扇111的旋转轴线与电动机轴线Cm一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沿着EDS 50的外周面流动的回旋流等气流只要是由旋翼20和送风风扇111的至少一方产生的空气流即可。例如,也可以不针对EDS 50设置送风风扇111,在该结构中,旋翼20相当于风扇。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EDS单元130等驱动装置单元也可以是包括EDS 50等驱动装置和送风风扇111等风扇的单元。例如,驱动装置单元也可以仅包含送风风扇111和护罩120中的送风风扇111。另外,驱动装置单元也可以是除了驱动装置和风扇之外还包括旋翼20的单元。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翅片罩100也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于电动机外壳70等外壳。翅片罩100也可以不能够弹性变形。翅片罩100也可以位于从电动机翅片72等散热翅片向径向外侧远离的位置。另外,护罩120也可以固定于翅片罩100。此外,翅片罩100和护罩12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罩翅片102也可以设置于散热翅片的下游侧。例如,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罩翅片102也可以设置于电动机翅片72的下游侧和逆变器翅片92的下游侧中的至少一方。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EDS 50也可以不具有翅片罩100。即,也可以不在电动机外壳70等外壳上安装翅片罩100。另外,EDS单元130也可以不具有护罩120。即,也可以不针对送风风扇111安装护罩12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eVTOL 10也可以不是倾斜式旋转机。即,在eVTOL 10中,旋翼20也可以不能倾斜。例如,在eVTOL 10中,多个旋翼20也可以分别包含升降用的旋翼20和巡航用的旋翼20。在该eVTOL 10中,例如在上升的情况下驱动升降用的旋翼20,在向前方前进的情况下驱动巡航用的旋翼2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装设有EDS 50和EDS单元130的飞行体也可以不是垂直起降机。例如,飞行体可以是旋转翼机或固定翼机。在旋转翼机中,旋转翼相当于旋翼。在固定翼机中,螺旋桨相当于旋翼。另外,飞行体也可以是没有人乘坐的无人航空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飞行控制装置40和驱动控制部54由包括至少一个计算机的控制系统提供。控制系统包括作为硬件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如果将上述处理器称为硬件处理器,则硬件处理器能够由下述的(i)、(ii)或(iii)提供。
(i)硬件处理器有时是硬件逻辑电路。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由包括多个被编程的逻辑单元(门电路)的数字电路提供。数字电路有时包括存储程序和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的存储器。计算机有时由模拟电路提供。计算机有时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组合提供。
(ii)硬件处理器有时是执行存储在至少一个存储器的程序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内核。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由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内核提供。处理器内核例如被称为CPU。存储器也被称为存储介质。存储器是非暂时性地存储能够通过处理器读取的“程序和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的非临时性且实体的存储介质。
(iii)硬件处理器有时是上述(i)和上述(ii)的组合。(i)和(ii)配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或共用的芯片上。
即,由飞行控制装置40提供的手段和功能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仅由硬件、仅由软件、或由它们的组合来提供。
<结构组A的特征>
[特征A1]
一种驱动装置,上述驱动装置(50)用于驱动飞行体(10)的旋翼(20)旋转,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包括:
发热体(61、81),上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70、90),上述外壳具有沿输送气体的风扇(20、111)的旋转轴线(Cm)延伸的外周面(70a、90a),并且收容发热体;以及
散热翅片(72、721、722、723、92、921、923),上述散热翅片以在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AD)上沿外周面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风扇的旋转而沿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发热体的热量,
作为散热翅片,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线在旋转轴线的周向(CD)上倾斜的倾斜翅片(721、722、921)设置于外周面。
[特征A2]
如特征A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风扇能够产生使气体沿相对于旋转轴线在周向上倾斜的方向流动的回旋流,
作为倾斜翅片,在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部分以沿回旋流延伸的方式倾斜的顺倾斜翅片(721)。
[特征A3]
如特征A1或A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包括阻碍物(75、751、752、95、951、952),上述阻碍物设置于外周面,阻碍气体沿轴向流动,
在外周面上,存在与阻碍物沿轴向排列且位于在轴向上隔着阻碍物与风扇相反一侧的轴向排列区域(AL2)和与轴向排列区域在周向上并列的周向排列区域(AL1),
倾斜翅片的至少一部分倾斜,以将气体从周向排列区域引导到轴向排列区域。
[特征A4]
如特征A1至A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在外周面上,存在第一热区域(AE1)和第二热区域(AE2),上述第一热区域被施加来自发热体的热量,上述第二热区域与第一热区域在周向上并列,并且配置成相对于发热体的分开距离大于发热体与第一热区域的分开距离,
倾斜翅片的至少一部分倾斜,以将气体引导到第一热区域。
[特征A5]
如特征A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倾斜翅片设置于在轴向上从第二热区域和第一热区域向上游侧远离的位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以朝向第一热区域延伸的方式倾斜。
[特征A6]
如特征A4或A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在外壳的内周面(80b)上安装有构成发热体的发热构件(83),
第一热区域是位于在旋转轴线的径向(RD)上与发热构件重叠的位置的区域,
第二热区域是位于不在径向上与发热构件重叠的位置的区域。
[特征A7]
如特征A4至A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第一热区域是设置有散热翅片的翅片区域,
第二热区域是没有设置散热翅片的无翅片区域。
[特征A8]
如特征A1至A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在倾斜翅片中,从上游侧的端部即翅片上游端(72a)朝向下游侧延伸的上游部位至少倾斜。
[特征A9]
如特征A1至A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作为散热翅片,与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平行翅片(923)在相对于气体流比倾斜翅片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处设置于外周面。
[特征A10]
如特征A1至A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包括外壳罩(100),上述外壳罩具有与外周面相对的罩内周面(100a),并且以从外周侧覆盖散热翅片的方式安装于外壳。
[特征A11]
如特征A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包括罩引导部(102),上述罩引导部设置于罩内周面,并且从罩内周面朝向外周面(70a、90a)突出,将气体引导至倾斜翅片。
[特征A12]
一种驱动装置单元,上述驱动装置单元(130)装设于飞行体(10),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单元包括:
驱动装置(50),上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飞行体的旋翼(20)旋转;以及
风扇(20、111),上述风扇以旋转轴线(Cm)为中心进行旋转而输送气体,并且沿着旋转轴线而与驱动装置并列,
驱动装置具有:
发热体(61、81),上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70、90),上述外壳具有沿输送气体的风扇(20、111)的旋转轴线(Cm)延伸的外周面(70a、90a),并且收容发热体;以及
散热翅片(72、721、722、723、92、921、923),上述散热翅片以在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AD)上沿外周面(70a、90a)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风扇的旋转而沿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发热体的热量,
作为散热翅片,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线在旋转轴线的周向(CD)上倾斜的倾斜翅片(721、722、921)设置于外周面。
[特征A13]
如特征A12所述的驱动装置单元,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单元包括:
护罩(120),上述护罩沿着旋转轴线而与外壳并列,并且从旋转轴线的径向外侧覆盖风扇;以及
护罩引导部(122),上述护罩引导部设置于护罩的内周面(120b),并且从内周面朝向外周面突出,将气体引导至倾斜翅片。
<结构组B的特征>
[特征B1]
一种驱动装置,上述驱动装置(50)用于驱动飞行体(10)的旋翼(20)旋转,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包括:
发热体(61、81),上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70、90),上述外壳具有沿输送空气的风扇(20、111)的旋转轴线(Cm)延伸的外周面(70a、90a),并且收容发热体;
散热翅片(72、721、722、723、92、921、923),上述散热翅片以在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AD)上沿外周面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风扇的旋转而沿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发热体的热量;以及
引导部(77、771、772、97、107),上述引导部沿着外周面并与散热翅片并列,并且以使气体朝向散热翅片流动的方式在旋转轴线的周向(CD)上进行引导。
[特征B2]
如特征B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引导部具有引导面(77c),上述引导面以在轴向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并且朝向散热翅片而在周向上延伸。
[特征B3]
如特征B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散热翅片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
引导面处于架设于沿周向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的状态。
[特征B4]
如特征B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引导部分别与供引导面架设的两个散热翅片连接。
[特征B5]
如特征B1至B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包括阻碍物(75、752、76、95、951),上述阻碍物设置于外周面,阻碍气体沿轴向流动,
引导部以从上游侧覆盖阻碍物的方式设置。
[特征B6]
如特征B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外壳包括:
第一外壳(70),上述第一外壳具有第一连结部(752);以及
第二外壳(90),上述第二外壳具有第二连结部(951),并且在轴向上与第一外壳并列,通过将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连结而固定于第一外壳,
引导部以将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作为阻碍物并从上游侧覆盖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的方式设置。
[特征B7]
如特征B1至B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包括:
下游阻碍部(96),上述下游阻碍部设置于比作为散热翅片的上游翅片(72)更靠轴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并且阻碍气体沿轴向流动;以及
分开引导部(774),上述分开引导部作为引导部而设置在从下游阻碍部向上游翅片侧远离的位置,并且在上游翅片的下游侧以使气体远离下游阻碍部的方式在周向上进行引导。
[特征B8]
如特征B1至B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在外周面中设置有第一区域(AL1、AE1)和第二区域(AL2、AE2),
上述第一区域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并且通过多个散热翅片来释放来自发热体的热量,
上述第二区域在周向上与第一区域并列,
引导部设置于与第二区域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并且以使气体朝向第一区域流动的方式在周向上进行引导。
[特征B9]
如特征B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第一区域是被施加来自发热体的热量的高热区域(AE1),
第二区域是与高热区域在周向上并列,并且配置成相对于发热体的分开距离大于发热体与高热区域的分开距离的低热区域(AE2),
引导部设置于与低热区域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并且以使气体朝向高热区域流动的方式在周向上进行引导。
[特征B10]
如特征B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高热区域是设置有散热翅片的翅片区域,
低热区域是没有设置散热翅片的无翅片区域。
[特征B11]
如权利要求B1至B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作为引导部,包括包含在外壳中且设置于外周面的外壳引导部(77、771、772、97)。
[特征B12]
如特征B1至B11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包括外壳罩(100),上述外壳罩具有与外周面相对的内周面(100b),并且以从外周侧覆盖散热翅片的方式安装于外壳。
[特征B13]
如特征B1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包括作为引导部而设置于内周面的罩引导部(107)。
[特征B14]
一种驱动装置单元,上述驱动装置单元(130)装设于飞行体(10),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单元包括:
驱动装置(50),上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飞行体的旋翼(20)旋转;以及
风扇(20、111),上述风扇以旋转轴线(Cm)为中心进行旋转而输送气体,并且沿着旋转轴线而与驱动装置并列,
驱动装置具有:
发热体(61、81),上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70、90),上述外壳具有沿输送空气的风扇(20、111)的旋转轴线(Cm)延伸的外周面(70a、90a),并且收容发热体;
散热翅片(72、721、722、92、921、923),上述散热翅片以在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AD)上沿外周面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风扇的旋转而沿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发热体的热量;
引导部(77、771、772、723、97、127),上述引导部沿着外周面并与散热翅片并列,并且以使气体朝向散热翅片流动的方式在旋转轴线的周向(CD)上进行引导。
[特征B15]
如特征B14所述的驱动装置单元,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单元包括:
护罩(120),上述护罩沿着旋转轴线而与外壳并列,并且从旋转轴线的径向外侧覆盖风扇;以及
护罩引导部(127),上述护罩引导部作为引导部而设置于护罩的内周面(120b)。
<结构组C的特征>
根据下述的特征C1,在外壳罩的内周面设置有罩整流部。在该结构中,为了提高散热翅片的散热效果,能够通过罩整流部来对朝向散热翅片流动的空气进行整流。因此,即使散热翅片的数量被限制以使驱动装置对于飞行体来说不会变得过重,也能够通过罩整流部来提高驱动装置的冷却效果。因此,针对驱动装置,能够通过罩整流部来同时实现散热效果的提高和轻量化。
[特征C1]
一种驱动装置,上述驱动装置(50)用于驱动飞行体(10)的旋翼(20)旋转,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包括:
发热体(61、81),上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70、90),上述外壳具有沿输送空气的风扇(20、111)的旋转轴线(Cm)延伸的外周面(70a、90a),并且收容发热体;
散热翅片(72、721、722、92、921、923),上述散热翅片以在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AD)上沿外周面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风扇的旋转而沿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发热体的热量;
外壳罩(100),上述外壳罩具有与外周面相对的内周面(100b),并且以从外周侧覆盖散热翅片的方式安装于外壳;以及
罩整流部(102),上述罩整流部设置于内周面,并且以使朝向散热翅片的气体沿旋转轴线流动的方式进行整流。
[特征C2]
如特征C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罩整流部以在轴向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线在旋转轴线的周向(CD)上倾斜。
[特征C3]
如特征C1或C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罩整流部处于在旋转轴线的径向(RD)上架设于内周面和外周面的状态。
[特征C4]
如特征C1至C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罩整流部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
多个罩整流部以使经过多个罩整流部中的每一个的空气流彼此平行的方式进行整流。
[特征C5]
一种驱动装置单元,上述驱动装置单元(130)装设于飞行体(10),其中,上述驱动装置单元包括:
驱动装置(50),上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飞行体的旋翼(20)旋转;以及
风扇(20、111),上述风扇以旋转轴线(Cm)为中心进行旋转而输送气体,并且沿着旋转轴线而与驱动装置并列,
驱动装置包括:
发热体(61、81),上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70、90),上述外壳具有沿输送空气的风扇(20、111)的旋转轴线(Cm)延伸的外周面(70a、90a),并且收容发热体;
散热翅片(72、721、722、92、921、923),上述散热翅片以在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AD)上沿外周面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风扇的旋转而沿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发热体的热量;
护罩(120),上述护罩沿着旋转轴线而与外壳并列,并且从旋转轴线的径向外侧覆盖风扇;以及
护罩整流部(122),上述护罩整流部设置于护罩的内周面(120b),并且以使朝向散热翅片的气体沿旋转轴线流动的方式进行整流。
[特征C6]
如特征C5所述的驱动装置单元,其中,护罩整流部以在轴向上朝向上游侧隆起的方式弯曲,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线在旋转轴线的周向(CD)上倾斜。
[特征C7]
如特征C5或C6所述的驱动装置单元,其中,
护罩整流部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
多个护罩整流部以使经过多个护罩整流部中的每一个的空气流彼此平行的方式进行整流。

Claims (13)

1.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50)用于驱动飞行体(10)的旋翼(20)旋转,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发热体(61、81),所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所述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70、90),所述外壳具有沿输送气体的风扇(20、111)的旋转轴线(Cm)延伸的外周面(70a、90a),并且收容所述发热体;以及
散热翅片(72、721、722、723、92、921、923),所述散热翅片以在所述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AD)上沿所述外周面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所述风扇的旋转而沿所述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所述发热体的热量,
作为所述散热翅片,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在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向(CD)上倾斜的倾斜翅片(721、722、921)设置于所述外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能够产生使所述气体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在所述周向上倾斜的方向流动的回旋流,
作为所述倾斜翅片,在所述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部分以沿所述回旋流延伸的方式倾斜的顺倾斜翅片(72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阻碍物(75、751、752、95、951、952),所述阻碍物设置于所述外周面,并且阻碍所述气体沿所述轴向流动,
在所述外周面上,存在沿所述轴向与所述阻碍物排列且位于在所述轴向上隔着所述阻碍物与所述风扇相反一侧的轴向排列区域(AL2)和与所述轴向排列区域在所述周向上并列的周向排列区域(AL1),
所述倾斜翅片的至少一部分倾斜,以将所述气体从所述周向排列区域引导到所述轴向排列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周面上,存在第一热区域(AE1)和第二热区域(AE2),所述第一热区域被施加来自所述发热体的热量,所述第二热区域与所述第一热区域在所述周向上并列,并且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发热体的分开距离大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第一热区域的分开距离,
所述倾斜翅片的至少一部分倾斜,以将所述气体引导到所述第一热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翅片设置于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第二热区域和所述第一热区域向上游侧远离的位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以朝向所述第一热区域延伸的方式倾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内周面(90b)上安装有构成所述发热体的发热构件(83),
所述第一热区域是位于在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RD)上与所述发热构件重叠的位置的区域,
所述第二热区域是位于不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发热构件重叠的位置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区域是设置有所述散热翅片的翅片区域,
所述第二热区域是没有设置所述散热翅片的无翅片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倾斜翅片中,从上游侧的端部即翅片上游端(72a)朝向下游侧延伸的上游部位至少倾斜。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平行翅片(923)相对于所述气体的流动,在比所述倾斜翅片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处设置于所述外周面。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罩(100),所述外壳罩具有与所述外周面相对的罩内周面(100b),并且以从外周侧覆盖所述散热翅片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罩引导部(102),所述罩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罩内周面,并且从所述罩内周面朝向所述外周面(70a、90a)突出,将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倾斜翅片。
12.一种驱动装置单元,所述驱动装置单元(130)装设于飞行体(10),所述驱动装置单元包括:
驱动装置(50),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飞行体的旋翼(20)旋转;以及
风扇(20、111),所述风扇以旋转轴线(Cm)为中心进行旋转而输送气体,并且沿着所述旋转轴线而与所述驱动装置并列,
所述驱动装置具有:
发热体(61、81),所述发热体由于用于使所述旋翼旋转的驱动而发热;
外壳(70、90),所述外壳具有沿输送气体的风扇(20、111)的旋转轴线(Cm)延伸的外周面(70a、90a),并且收容所述发热体;以及
散热翅片(72、721、722、723、92、921、923),所述散热翅片以在所述旋转轴线所延伸的轴向(AD)上沿所述外周面(70a、90a)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向通过所述风扇的旋转而沿所述外周面流动的气体释放来自所述发热体的热量,
作为所述散热翅片,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在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向(CD)上倾斜的倾斜翅片(721、722、921)设置于所述外周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装置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罩(120),所述护罩沿着所述旋转轴线而与所述外壳并列,并且从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外侧覆盖所述风扇;以及
护罩引导部(122),所述护罩引导部设置于所述护罩的内周面(120b),并且从所述内周面朝向所述外周面突出,将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倾斜翅片。
CN202280067918.0A 2021-10-11 2022-10-03 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单元 Pending CN1181032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6880 2021-10-11
JP2022-120696 2022-07-28
JP2022120696A JP7521558B2 (ja) 2021-10-11 2022-07-28 駆動装置及び駆動装置ユニット
PCT/JP2022/036949 WO2023063140A1 (ja) 2021-10-11 2022-10-03 駆動装置及び駆動装置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3294A true CN118103294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46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7918.0A Pending CN118103294A (zh) 2021-10-11 2022-10-03 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32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7162B (zh) 轴向延伸电机电子器件冷却塔
US20240213855A1 (en) Drive device and drive device unit
CN118103294A (zh) 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单元
CN118159471A (zh) 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单元
US20230037350A1 (en) Multicopter
US20230188007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nit
US20240208662A1 (en) Drive device and drive device unit
JP7484975B2 (ja) 駆動装置及び駆動装置ユニット
JP7521558B2 (ja) 駆動装置及び駆動装置ユニット
WO2023210316A1 (ja) 駆動装置及び駆動装置ユニット
WO2023210349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23210350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23210347A1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WO2024048342A1 (ja) 駆動装置
WO2024048341A1 (ja) 駆動装置
US20240258867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O2023210348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23048222A1 (ja) 回転電機
US20240258852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240258864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240258854A1 (en) Magnet, r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gnet
US20240258865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O2023048220A1 (ja) 回転電機
WO2023048217A1 (ja) 回転電機
US20230188000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