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92762A - 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92762A CN118092762A CN202410075280.6A CN202410075280A CN118092762A CN 118092762 A CN118092762 A CN 118092762A CN 202410075280 A CN202410075280 A CN 202410075280A CN 118092762 A CN118092762 A CN 1180927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
- interface
- component
- event
- swi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115 recruit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12 desal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组件;响应于第一事件,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响应于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在第二模式下展现第二界面,所述第二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模式下的第一界面上触发第一组件,并拖动至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即可实现不同模式的快速切换,提高用户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各类应用程序满足了人们丰富多样的需求,并且根据应用程序对运行资源、客户端配置等要求,分别开发了不同的模式,以支持各种客户端对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然而,传统的应用程序模式切换的执行路径漫长,造成用户的操作效率低下,体验差。为此如何快速实现应用程序的模式切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实现应用程序多种模式的快速切换,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使用体验。
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至少存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组件;
响应于第一事件,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
响应于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在第二模式下展现第二界面,所述第二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可实现的方式,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所述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模式图标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可实现的方式,所述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被按住的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阈值的事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可实现的方式,所述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包括:
生成覆盖所述第一界面的图层蒙版作为所述第三界面,并复制所述第一组件至所述第三界面;或者,
生成并展现包括所述第一组件的新的视图作为所述第三界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并展现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被拖动到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三事件,所述第三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未被拖动至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且被释放的事件,取消展现所述第三界面并返回所述第一界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可实现的方式,所述第二界面包括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起始界面或预设的功能界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可实现的方式,所述第二界面包括所述第一组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四事件,生成并展现第四界面,所述第四事件包括所述第二界面上的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所述第四界面包括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
响应于第五事件,切换回所述第一模式并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五界面,所述第五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四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一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第一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可实现的方式,所述第五界面包括: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起始界面、预设的功能界面或者所述第一界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可实现的方式,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场景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场景对应的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媒体类型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媒体类型对应的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身份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身份对应的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组织框架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组织框架对应的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展现风格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展现风格对应的模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即时通讯客户端,所述即时通讯客户端至少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所述即时通讯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
响应于第一事件,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被触发的事件,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图标组件;
响应于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在所述第二模式下展现第二界面,所述第二事件包括所述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第二模式对应的图标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工作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个人模式;或者,所述第一模式为个人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工作模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装置,设置于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至少存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装置包括:
界面展现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组件;
事件监听单元,被配置为监听所述客户端的事件;
界面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事件监听单元监听到的第一事件,生成第三界面并提供给所述界面展现单元,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所述第三界面包括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
所述界面展现单元,还被配置为展现所述第三界面;
模式切换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事件监听单元监听到的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将第二模式下的第二界面提供给所述界面展现单元,所述第二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所述界面展现单元,还被配置为展现所述第二界面。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申请,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模式下的第一界面上触发第一组件,并在生成的第三界面上拖动至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即可实现不同模式的快速切换,提高了用户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2)本申请通过在第二模式下的第二界面上触发第一组件,并在生成的第四界面上拖动至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即可快速切换回第一模式,满足了用户在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的需求,提高了用户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3)本申请在拖动第一组件进行模式切换的过程中,生成覆盖第一界面的图层蒙版作为第三界面,避免了用户拖动第一组件的过程中对第一界面产生的误操作,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4)本申请在拖动第一组件进行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检测并展现第一组件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到的位置,方便用户准确地进行操作。并且若用户在拖动第一组件至第二目标区域之前被释放,则取消展现第三界面并返回第一界面,从而方便用户在操作过程中随时取消模式切换,从而提高了用户操作的灵活性。
5)用户在模式切换后展现的页面可以是起始界面或预设的功能界面,从而尽可能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用户切换后界面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6)本申请适用于不同场景、媒体类型、身份、组织架构、展现风格等类型的模式切换,能够满足用户在生活、娱乐、不同身份管理、展现风格偏好等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式的第一界面示意图;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三界面示意图;
图3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三界面示意图;
图3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第三界面示意图;
图3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到第二模式的第二界面示意图;
图3f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四界面示意图;
图3g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四界面示意图;
图3h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第四界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即时通讯客户端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即时通讯客户端在第一模式的第一界面的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即时通讯客户端的一个第三界面示意图;
图5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即时通讯客户端的另一个第三界面示意图;
图5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即时通讯客户端的再一个第三界面示意图;
图5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即时通讯客户端切换到第二模式的第二界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式切换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目前诸如即时通讯类应用、招聘类应用、音视频应用等客户端通常提供多种模式供用户进行使用,但传统方式中用户对客户端进行模式切换的方式,大多通过点击页面上的特定组件进入设置界面,在设置界面上触发模式切换功能后进入模式切换界面,再在模式切换界面上触发特定组件切换至其他模式。显然传统方式对于用户而言操作路径很长,这就造成用户的操作效率低下,体验差的缺陷。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理解,首先对本申请所基于的系统架构进行描述。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如图1中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1、网络12、若干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3和手机14等。
服务器1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器1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还可以设置于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传统物理主机与虚拟专用服务器(VPS,VirtualPrivate Server)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服务扩展性弱的缺陷。在运行过程中,服务器11可以运行某一应用的服务器侧的程序,以实现该应用的相关功能,比如当该服务器11运行应用程序时,可以实现为该应用程序的服务端,并且能够实现应用程序不同模式下的各种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以即时通讯类应用为例,即时通讯类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办公功能,还可以实现私人生活等方面功能。办公功能比如对于审批事件(如请假、办公物品申领、财务等审批事件)、考勤事件等办公事件的处理,私人生活功能如私人通讯、观看直播、查看朋友动态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手机13、14只是用户可以使用的一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实际上,用户显然还可以使用诸如下述类型的电子设备: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式设备、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其中智能移动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互联网汽车等。智能家居设备可以包括智能家电设备,诸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等能够在不同模式下实现各种功能的家电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混合现实设备(即可以支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设备)等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在运行过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运行某一应用的客户端侧的程序,以实现该应用的相关功能,比如当该电子设备运行即时通讯类应用时,可以实现为该即时通讯类应用的客户端。在第一模式下实现第一模式相关的各种功能,在第二模式下实现第二模式相关的各项功能。其中不同模式下的功能可以部分相同,如通讯聊天功能;不同模式下的功能也可以完全不同,如第一模式实现办公相关功能,第二模式实现娱乐相关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应用服务的客户端可以被预先安装在电子设备上,使得该客户端可以在该电子设备上被启动并运行;当然,当采用诸如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5技术的在线“客户端”时,无需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即可获得并运行该客户端。
对于手机13、14与服务器11之间进行交互的网络12,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有线或无线网络。手机13、14等电子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该网络12进行通讯交互,比如在任意两台电子设备之间建立单聊通讯会话;或者,若干电子设备可以参与至同一群聊通讯会话,使得任一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电子设备向该群聊通讯会话中的其他所有用户发送通讯消息。此外,手机13、14也可以独立实现即时通讯类应用的若干功能。除了即时通讯类应用之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客户端还可以是诸如招聘类应用、音视频应用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图1所示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手机13、14等)中的客户端执行,该客户端至少存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如图2中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组件。
步骤203:响应于第一事件,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第一事件包括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第三界面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
步骤205:响应于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在第二模式下展现第二界面,第二事件包括第一组件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第二目标区域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由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模式下的第一界面上触发第一组件,并在生成的第三界面上拖动至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即可快速切换不同模式,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效率与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实施例分别对上述流程中的各步骤以及能够进一步产生的效果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限定并不具备大小、顺序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仅仅用以在名称上加以区分。例如“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用以在名称上区分客户端的两种模式。再例如“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用以在名称上区分客户端呈现的两个界面。
首先结合实施例对上述步骤201即“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用户在使用客户端的过程中,若客户端处于第一模式,第一界面为第一模式下的某个功能界面,该功能界面根据不同类型应用的客户端可以为不同的功能界面。例如对于即时通信类应用而言,第一界面可以为消息列表页;再例如对于短视频类应用而言,第一界面可以为首页;再例如对于招聘类应用而言,第一界面可以为招聘浏览页等等。
针对应用程序开发了不同的模式,分别能在不同的模式下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在第一模式下能够实现第一模式相关的功能。在第一界面上包括用以实现模式切换的第一组件。作为其中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上述第一组件可以为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例如用户的头像。还可以采用其他已有的组件或者专门设置的用以进行模式切换的组件,如某项特定功能组件、客户端的通讯对象的标签组件。
更进一步地,客户端处于第一模式的信息可以以文字或图标等方式显示于第一界面,如通过用户的状态栏显示用户处于办公、空闲、请假等状态。也可以不显示于第一界面,通过用户的操作才能查看所处模式,如通过用户的触屏操作显示出第一模式。
第一组件可以在第一界面中全屏显示,也可以在第一界面中占据部分区域,可以半透明、悬浮等状态位于第一界面,或者隐藏于第一界面侧边,可以通过用户操作随时显示第一组件。本实施例不对第一组件的位置状态进行限制。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端处于第一模式的一个界面示意图示意图。图中的界面1表示第一界面。用户可以在界面1上进行操作(例如点击界面1上的各种组件等)来实现第一模式下的各项功能。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上述步骤203即“响应于第一事件,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第一事件包括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第三界面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事件可以是第一界面上的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触发方式可以是长按、双击、被拖动等等。所谓长按指的是第一组件被按住的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阈值的事件,这种触发方式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客户端在检测到第一事件后,生成并展现不同于第一界面的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可以悬浮、半透明、全覆盖、半覆盖于第一界面。
第三界面可以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第三界面与第二组件共同位于屏幕界面中。对于第三界面与第二组件的位置关系,本申请不做限制,例如第二组件可以位于第三界面的中心位置,也可以位于第三界面靠下部的位置,等等。第二组件用以指示第二模式,可以包括第二模式的名称、图标等信息。作为其中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上述第二组件可以为客户端的模式图标组件,例如包含切换到第二模式名称的图标组件。还可以采用其他已有的组件或者专门设置的用以进行模式切换的组件如文字、动态图像等组件。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生成第三界面的方法可以包括:在检测到第一事件后,生成覆盖第一界面的图层蒙版作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覆盖第一界面的方式包括全覆盖(如图3b中所示)、半覆盖第一界面。本申请中可以将第一组件复制到第三界面,如第一组件位于第三界面左上角,如图3b中所示。第三界面可以采用不透明、半透明等方式。这种生成蒙层的方式,可以避免用户在第三界面拖动第一组件的过程中对第一界面产生的误操作,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生成并展现包括第一组件的新的视图作为第三界面。
本申请中也可以从直接生成新的视图,新的视图生成过程中,第一组件在视图中的位置可以不变,其他位置的界面视图全部变化,也可以第一组件在原界面视图中消失,在新的视图中重新生成。第三界面与第一组件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第一组件全部、部分在第三界面。第一组件可以在原界面视图以及新的界面视图中位置不变,也可以变化。例如,直接生成包括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的新的视图作为第三界面。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上述步骤205即“响应于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在第二模式下展现第二界面,第二事件包括第一组件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第二目标区域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进行详细描述。
例如用户通过长按第一组件的方式触发第三界面的生成,并在第三界面上拖动第一组件至第三界面上第二目标区域即第二组件对应的区域,如图3d中所示。客户端检测到第二事件,则切换到第二模式,并在第二模式展现第二界面。
作为本申请中的一可实现方式,检测并展现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到的位置,如果检测到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进入到模式组件对应的区域,则客户端切换到第二模式下的第二界面。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用户在拖动耕地以组件的过程中,客户端可以检测并展现第一组件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到的位置。如图3c中所示,这样在拖动第一组件进行模式切换的过程中,用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操作,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图3e是客户端成功切换到第二模式的界面示意图。切换模式的方法可以无痕切换,也可以结合翻页、淡化、折叠、图标变化的方式进行。图中界面2对应第二模式下的第二界面,该界面2可以是第二模式对应的起始界面或预设的功能界面。第二界面的变化可以完全覆盖、半覆盖第三界面,悬浮在第三界面上,第二界面可以完全替代第三界面。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果用户在第三界面上拖动第一组件的过程中“反悔”即不想继续进行模式切换,则可以在未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就释放(例如结束对第一组件的操作)。对于客户端响应于第三事件,第三事件包括第一组件在第三界面上未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且被释放的事件,取消展现第三界面并返回第一界面。
本申请提供了用户撤销切换模式的功能,在切换到第二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撤销模式切换。在返回第一界面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翻页、逐渐翻转、滚动、滑动的方式进行。如图3c中的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未进入到模式组件对应的区域,则取消模式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第二界面可以进行预设配置,第二界面可以是第二模式下的初始界面,如登录界面、消息列表界面,可以是预设的功能界面,如搜索提问界面、应用中心界面。第二界面也可以开放给用户进行预先配置,例如由用户根据生活需求进行配置,设置为阅读小说、直播界面等。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二界面中也可以包括第一组件;所述方法还可以提供切换回第一模式的功能。包括:
响应于第四事件,生成并展现第四界面,第四事件包括第二界面上的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第四界面包括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第一组件被触发的方式以及第四界面的生成方式可以与步骤203中第一组件被触发的方式以及第三界面的生成方式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响应于第五事件,切换回第一模式并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五界面,第五事件包括第一组件在第四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一目标区域的事件,第一目标区域为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其中在第一组件被拖动的过程中,客户端检测第一组件在第四界面上被拖动的位置,并在第四界面上展现第一组件被拖动的位置。如图3f中所示。
第一组件在第四界面上被拖动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的区域,如图3g中所示。则被切换回第一模式。切换回第一模式时展现第五界面,第五界面可以包括:第一模式对应的起始界面、预设的功能界面或者第一界面。例如切换回如图3a所示的界面1。
可以看出,本申请还提供了切换回第一模式的功能。本申请切换到第一模式的步骤与切换到第二模式的步骤类似。
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客户端可能同时具有更多的模式,例如三个模式。则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可以在第三界面和第四界面上展示出了当前所在模式之外的其他多个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如图3h中所示,在第一模式下进行切换时,在第三界面上展现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用户可以选择将第一组件拖动至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的区域,实现切换至第二模式,或者拖动至第三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的区域,实现切换至第三模式。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一:应用于场景模式的切换。例如客户端具备工作场景模式和个人场景模式,则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式实现工作场景模式和个人场景模式之间的切换。
应用场景二:应用于不同媒体类型的切换。例如对于媒体播放类型的客户端具备图文模式和视频模式等,则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式实现图文模式和视频模式之间的切换。
应用场景三:应用于不同身份模式的切换。例如对于招聘类应用的客户端具备招聘者模式和应聘者模式等,则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式实现招聘者模式和应聘者模式之间的切换。
应用场景四:应用于不同组织架构的切换。例如对于办公类客户端,登录用户可能同时属于多个组织架构,例如部门1和项目组2等,则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式实现部门1和项目组2之间的切换。
应用场景五:应用于不同展现风格的切换。例如音频播放类客户端而言,用户可能设置有不同的主题风格,则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式实现不同主题风格之间的切换。
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在此不做一一列举。以应用于即时通讯客户端为例,目前往往根据即时通讯类应用提供的主要服务为即时通讯类应用提供工作模式和个人模式两类。工作模式主要用于用户办公效率的提升,提供与用户办公相关的功能,例如办公日程、在线会议、企业消息、考勤打卡等等。而个人模式则用于用户生活感受的提升,提供与生活相关的功能。例如私人通话、娱乐直播等方面的功能。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如图4中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即时通讯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
如图5a中所示,在工作模式下第一界面可以是消息列表页,在消息列表页左上方有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例如用户头像。
步骤403:响应于第一事件,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第一事件包括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被触发的事件,第三界面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图标组件。
例如,用户在第一界面上长按用户头像,生成覆盖第一界面的蒙层作为第三界面,如图5c中所示,该第三界面可以设置为半透明状态。在第三界面区域中心位置上悬浮有第二模式(即个人模式)对应的图标组件。
步骤405:响应于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在第二模式下展现第二界面,第二事件包括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第二目标区域为第二模式对应的图标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如图5d中所示,登录用户的用户头像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即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区域,客户端切换到第二模式,并在第二模式展现第二界面。图5e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成功切换到第二模式的界面示意图。
同样,如果客户端存在更多的模式,例如第三模式,则呈现如图5c所示的第三界面。
由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本申请的应用程序能够在工作模式与个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效率与用户体验。
同样,用户也可以从个人模式切换回工作模式。该过程本实施例不做详述。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记载。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根据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装置,设置于客户端。图6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该模式切换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可以设置于图1所示架构中的诸如手机13或14等用户终端中的客户端。如图6所示,该模式切换装置可以包括:
界面展现单元601,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组件。
事件监听单元603,被配置为监听客户端的事件。
界面生成单元605,被配置为响应于事件监听单元603监听到的第一事件,生成第三界面并提供给界面展现单元601,第一事件包括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第三界面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
界面展现单元601,还被配置为展现第三界面。
模式切换单元607,被配置为响应于事件监听单元603监听到的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将第二模式下的第二界面提供给界面展现单元601,第二事件包括第一组件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第二目标区域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界面展现单元601,还被配置为展现第二界面。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实现方式,第一组件包括: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第二组件包括:模式图标组件。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包括:第一组件被按住的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阈值的事件。第二界面可以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起始界面或预设的功能界面。
作为其中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界面生成单元605在生成第三界面时,可以具体配置为:生成覆盖第一界面的图层蒙版作为第三界面,并复制第一组件至第三界面。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界面生成单元605在生成第三界面时,可以具体配置为:生成并展现包括第一组件的新的视图作为第三界面。
作为其中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事件监听单元603还被配置为检测第一组件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的位置,并提供给界面展现单元601。
相应地,界面展现单元601,还被具体配置为展现第一组件在第三界面上被拖动到的位置。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实现方式,界面生成单元605,还被配置为响应于事件监听单元603监听到的第三事件,取消展现第三界面并返回第一界面。第三事件包括第一组件在第三界面上未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且被释放的事件。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可实现方式,界面生成单元605,被配置为响应于事件监听单元603监听到的第四事件,生成第四界面并提供给界面展现单元601,第四事件包括第二界面上的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第四界面包括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
界面展现单元601,还被配置为展现第四界面。
模式切换单元607,被配置为响应于事件监听单元603监听到的第五事件,切换至第一模式并将第一模式下的第五界面提供给界面展现单元601,第五事件包括第一组件在第四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一目标区域的事件,第一目标区域为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界面展现单元601,还被配置为展现第五界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其中,图7示例性的展示出了电子设备的架构,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76,视频显示适配器77,磁盘驱动器78,输入/输出接口713,网络接口714,以及存储器720。上述处理器76、视频显示适配器77、磁盘驱动器78、输入/输出接口713、网络接口714,与存储器720之间可以通过通信总线730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处理器76可以采用通用的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7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720可以存储用于控制电子设备700运行的操作系统721,用于控制电子设备700的低级别操作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722。另外,还可以存储网页浏览器723,数据存储管理系统724,以及模式切换装置725等等。上述模式切换装置725就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实现前述各步骤操作的应用程序。总之,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720中,并由处理器76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713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网络接口714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73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76、视频显示适配器77、磁盘驱动器78、输入/输出接口713、网络接口714,与存储器72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76、视频显示适配器77、磁盘驱动器78、输入/输出接口713、网络接口714,存储器720,总线730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申请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至少存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组件;
响应于第一事件,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
响应于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在第二模式下展现第二界面,所述第二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所述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模式图标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被按住的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阈值的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包括:
生成覆盖所述第一界面的图层蒙版作为所述第三界面,并复制所述第一组件至所述第三界面;或者,
生成并展现包括所述第一组件的新的视图作为所述第三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并展现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被拖动到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三事件,所述第三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未被拖动至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且被释放的事件,取消展现所述第三界面并返回所述第一界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包括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起始界面或预设的功能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包括所述第一组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四事件,生成并展现第四界面,所述第四事件包括所述第二界面上的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所述第四界面包括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
响应于第五事件,切换回所述第一模式并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五界面,所述第五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四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一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第一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界面包括: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起始界面、预设的功能界面或者所述第一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场景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场景对应的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媒体类型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媒体类型对应的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身份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身份对应的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组织框架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组织框架对应的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模式为第一展现风格对应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二展现风格对应的模式。
11.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即时通讯客户端,所述即时通讯客户端至少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所述即时通讯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
响应于第一事件,生成并展现第三界面,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被触发的事件,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第二模式对应的图标组件;
响应于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在所述第二模式下展现第二界面,所述第二事件包括所述登录用户的图标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第二模式对应的图标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工作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个人模式;或者,所述第一模式为个人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工作模式。
12.一种模式切换装置,设置于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至少存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界面展现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下展现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组件;
事件监听单元,被配置为监听所述客户端的事件;
界面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事件监听单元监听到的第一事件,生成第三界面并提供给所述界面展现单元,所述第一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被触发的事件,所述第三界面包括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
所述界面展现单元,还被配置为展现所述第三界面;
模式切换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事件监听单元监听到的第二事件,切换至第二模式并将第二模式下的第二界面提供给所述界面展现单元,所述第二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组件在所述第三界面上被拖动至第二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组件所对应的区域;
所述界面展现单元,还被配置为展现所述第二界面。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75280.6A CN118092762A (zh) | 2024-01-17 | 2024-01-17 | 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75280.6A CN118092762A (zh) | 2024-01-17 | 2024-01-17 | 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92762A true CN118092762A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4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75280.6A Pending CN118092762A (zh) | 2024-01-17 | 2024-01-17 | 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92762A (zh) |
-
2024
- 2024-01-17 CN CN202410075280.6A patent/CN11809276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96985B (zh) | 多媒体会议场景下的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
CN113204656A (zh) | 多媒体资源的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18505484A (ja) | グループチャット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2422405B (zh) | 消息互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120254777A1 (en) | Intera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for syncretic communication | |
CN113709022B (zh) | 消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640114B (zh) | 用于直接操纵即时通信客户端应用中的进入交互的方法 | |
CN112306325B (zh) | 交互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2073301B (zh) | 删除聊天群组成员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2711366A (zh) | 图像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9819341B (zh) | 视频播放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324262B (zh) | 一种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
CN114884914B (zh) | 一种应用程序同屏交流方法、系统 | |
CN118092762A (zh) | 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073302B (zh) | 用户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5378893A (zh) |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810203B (zh) | 主题会话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7579854B (zh) | 直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979060B (zh) | 信息发送方法和信息发送装置 | |
CN117119205A (zh) | 对象互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870099A (zh) | 一种信息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264845A (zh) | 直播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931781A (zh) | 界面处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
CN117648144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714720A (zh) | 直播交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