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91868A - 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91868A
CN118091868A CN202211494309.1A CN202211494309A CN118091868A CN 118091868 A CN118091868 A CN 118091868A CN 202211494309 A CN202211494309 A CN 202211494309A CN 118091868 A CN118091868 A CN 118091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lens
glue
lens
fram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43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文宾
胡心禕
张子阳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43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918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91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91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涉及虚拟现实设备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第一曲面透镜具有第一胶框区域,第二曲面透镜具有第二胶框区域;对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进行光学对位,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至少部分重合并形成环形区域;获取环形区域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并计算实际涂胶量;根据实际涂胶量在环形区域的各位置进行点胶,并对环形区域上的光学胶进行固化,以在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之间形成至少具有一开口的胶框及容置空间;通过开口向容置空间内灌注光学胶,以形成光学胶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透镜组。

Description

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虚拟现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虚拟现实设备逐渐应用于各技术领域,用户对其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成像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目镜的设计。
为提升成像质量,目镜通常包括多个透镜组,每个透镜组包括两个曲面透镜及位于两个曲面透镜之间的胶框、光学胶层,其中胶框位于曲面透镜的边缘,胶框围设在光学胶层的外围,胶框、光学胶层分别与两个曲面透镜朝向彼此的表面贴合并粘结。在透镜组的制备过程中,当两个曲面透镜光学对位完成后,在两个曲面透镜的边缘涂布光学胶并形成具有开口的胶框,并进一步利用灌胶装置通过开口向两个曲面透镜、胶框之间的围成的容置空间内注入光学胶,以形成光学胶层。
然而,上述形成胶框过程中会出现缺胶的情况,胶框与两个曲面透镜之间存在缺口,因而导致在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部分光学胶从缺口流出,影响光学胶层的光学参数,进而影响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能够避免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部分光学胶从缺口流出的现象,从而提升光学胶层的光学参数以及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所述第一曲面透镜朝向所述第二曲面透镜的光学表面具有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曲面透镜朝向所述第一曲面透镜的光学表面具有第二胶框区域;
对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和所述第二曲面透镜进行光学对位,以使两者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和所述第二胶框区域至少部分重合,并形成环形区域;
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环形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并计算所述环形区域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所述实际涂胶量为所述涂胶补偿量和定量涂胶量之和;
根据所述环形区域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在所述环形区域各位置进行点胶;
对所述环形区域上的光学胶进行固化,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和所述第二胶框区域粘结的胶框,以及形成位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和所述胶框之间的容置空间,所述胶框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的至少一开口;
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曲面透镜、所述第二曲面透镜和所述胶框粘结的光学胶层。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的制备方法,在对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进行光学对位后,对第一曲面透镜的第一胶框区域、第二曲面透镜的第二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所需的涂胶补偿量进行计算,以使实际涂胶量与各位置之间的振幅偏差相一致,即胶框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根据该位置的振幅进行补偿。
与相关技术中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之间涂覆定量涂胶量,且胶框各位置的厚度一致,而无法针对胶框区域各位置之间的偏移振幅进行有效补偿的方案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的制备方法,胶框区域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根据该位置的偏移振幅进行增加或者减少,从而避免在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某些位置出现涂胶不足而出现缺胶的现象,以及某些位置涂胶过多而出现溢胶的现象,从而能够提升胶框对两个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的密封效果,以及避免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部分光学胶从缺口流出的现象发生,从而提升光学胶层的光学参数以及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环形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第一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涂胶补偿量V1
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第二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涂胶补偿量V2
计算所述环形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V:
V=V1+V2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和所述胶框粘结的光学胶层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和所述第二曲面透镜放置于负压腔内。如此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将第一曲面透镜、第二曲面透镜设置于负压腔内进行灌胶,以减少形成在容置空间内的光学胶层出现气泡的情况,从而提升透镜组的光学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胶框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开口,其中一个所述开口为注胶口,另一个所述开口为出胶口;所述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和所述胶框粘结的光学胶层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和所述第二曲面透镜呈竖直状态放置于所述负压腔内,且所述注胶口位于所述出胶口的下方。如此设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胶框包括相对的注胶口和出胶口,注胶口位于出胶口的下方,进而在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光学胶由底部至顶部逐渐浸满整个容置空间,从而可进一步减少光学胶层出现气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和所述胶框粘结的光学胶层的步骤还包括:利用抽吸装置从所述出胶口对所述容置空间进行抽真空。如此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在向容置空间进行灌胶的过程中,利用抽吸装置对第二开口进行抽吸,以使容置空间内的空气排出,从而可避免光学胶层出现气泡。
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组,包括第一曲面透镜、第二曲面透镜、胶框及光学胶层;沿所述透镜组的光轴方向,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曲面透镜的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曲面透镜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曲面透镜的第二胶框区域;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和所述第二曲面透镜的光轴重合,且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和所述第二胶框区域至少部分重合并形成环形区域;所述胶框布置在所述环形区域,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曲面透镜、所述第二曲面透镜朝向彼此的表面贴合粘结且围成容置空间;所述光学胶层配置为填满所述容置空间,并且所述光学胶层分别与所述第一曲面透镜、所述第二曲面透镜和所述胶框粘结。
本公开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结构,包括镜筒及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方面所述的透镜组;所述镜筒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透镜组定位的定位槽。
本公开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透镜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胶框在透镜组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的各位置进行点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曲面透镜;
20-第二曲面透镜;
30-胶框;
31-第一开口;32-第二开口;
40-光学胶层;
100-透镜组。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透镜组的边缘设置有胶框,胶框围成容置空间,并通过胶框上的注胶口向容置空间进行灌胶,以形成光学胶层。然而,在形成胶框的过程中会出现缺胶的情况,胶框与两个曲面透镜之间存在缺口,因而导致在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部分光学胶从缺口流出,影响光学胶层的光学参数,进而影响透镜组的成像质量。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在透镜组制作过程中,将两个曲面透镜进行光学对位完成后,各曲面透镜的胶框区域的实际光学表面与胶框区域对应的理想光学曲面之间出现偏移振幅。在形成胶框时,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之间涂覆定量涂胶量,而无法针对各位置之间的偏移振幅进行有效补偿,导致在形成胶框的过程中会出现缺胶、的情况,导致胶框与两个曲面透镜之间存在缺口,因而导致在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部分光学胶从缺口流出。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合透镜的制备方法,在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进行光学对位后,对第一胶框区域、第二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所需的涂胶补偿量进行计算,以使实际涂胶量与各位置之间的振幅偏差相一致,即胶框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根据该位置的偏移振幅进行增加或者减少。
如此设置,可避免在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某些位置出现涂胶不足而出现缺胶,以及某些位置涂胶过多而出现溢胶的现象,从而能够提升胶框对两个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的密封效果,以及避免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部分光学胶从缺口流出的现象发生,从而提升光学胶层的光学参数以及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为了使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其包括透镜结构;即透镜结构可应用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头戴式显示设备中。例如,透镜结构可以应用于VR眼镜中,即VR眼镜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透镜结构,透镜结构的一端与用户的眼镜相对,另一端与显示器件相对。
为提升成像质量,每个透镜结构包括镜筒及设置在镜筒内的至少一个透镜组。例如,沿透镜结构的入光侧至出光侧的方向(即透镜组的光轴方向),透镜结构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透镜组,镜筒设置有与透镜组配合的定位槽,当透镜组插装至镜筒内时,透镜组可嵌设至定位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个透镜组100包括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光学胶层40及胶框30,其中胶框30和光学胶层40分别设置在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之间,胶框30和光学胶层40分别与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朝向彼此的光学表面贴合粘结。
例如,沿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第一曲面透镜10设置在第二曲面透镜20的上方,第一曲面透镜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出光面,且第一出光面朝向第二曲面透镜20设置。第二曲面透镜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且第二入光面与第一出光面相互靠近且相对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出光面可以是朝向第二入光面一侧凸起的弧形光学表面,则第二入光面与第一出光面配合设置,第二入光面为背离第一出光面一侧凹陷的弧形光学表面。沿透镜组100的光轴方向,胶框30、光学胶层40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入光面贴合。
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可以是非对称的椭圆形透镜镜片,沿透镜组100的径向方向,胶框30设置在透镜组100的边缘,胶框30分别与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粘结,且三者围成容置空间,光学胶层40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填满整个容置空间。光学胶层40分别与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和胶框30粘结,即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通过胶框30和光学胶层40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曲面透镜10包括第一胶框区域,第一胶框区域位于第一出光面上,即沿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第一胶框区域位于第一曲面透镜10朝向第二曲面透镜20的光学表面上;第一胶框区域用于涂覆光学胶而形成胶框30。第二曲面透镜20包括第二胶框区域,第二胶框区域与第一胶框区域相对,且第二胶框区域位于第二入光面上,即第二胶框区域位于第二曲面透镜20朝向第一曲面透镜10的光学表面上。
第二胶框区域在第二入光面上的投影与第一胶框区域在第一出光面上的投影重合,第二胶框区域用于涂覆光学胶而形成胶框30,即当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对位后,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具有至少部分重合区域以环形区域,胶框30形成在环形区域上,且分别与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胶框30与光学胶层40可采用相同的光学胶固化而成,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形成透镜组100的工艺中,由于需先形成胶框30,在向胶框30内填充光学胶以形成光学胶层40,因此可将胶框30视为光学胶层40的一部分。
由于在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进行光学对位完成后,各曲面透镜的胶框区域的光学表面与胶框区域的理想光学曲面之间出现偏移振幅,导致胶框30各位置胶框所需的胶层厚度不同,而现有技术中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之间涂覆定量涂胶量,导致最终形成的胶框30各位置胶层厚度一致,导致胶框30与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之间存在缺口。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沿胶框30的周向,胶框30各位置处的胶层的厚度均不同。例如,沿透镜组100的周向,位于0度位置的胶框30的胶层厚度与位于45度位置的胶框30的胶层的厚度不同。
如此设置,胶框30各位置胶层厚度根据该位置的偏移振幅进行增加或者减少,以使胶框30的各位置胶层厚度与胶框30各位置所需的胶层厚度一致,可使胶框30与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的光学表面贴合,从而提升胶框30对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的密封效果,因此可避免在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某些位置出现涂胶不足而出现缺胶,以及某些位置涂胶过多而出现溢胶的现象,从而避免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部分光学胶从缺口流出的现象发生,以使光学胶浸满整个容置空间,从而提升光学胶层的光学参数以及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100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提供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
具体地,沿第二曲面透镜20的光轴方向,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均放置于基台上,且第一曲面透镜10位于第二曲面透镜的上方。第一曲面透镜10朝向第二曲面透镜20的光学表面具有第一胶框区域,第二曲面透镜朝向第一曲面透镜的光学表面具有第二胶框区域,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0:对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进行光学对位,以使两者的光轴重合,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至少部分重合,以形成环形区域。
具体地,对透镜组100对位时,可先将第二曲面透镜20放置于基台上,沿第二曲面透镜20的光轴方向,移动第二曲面透镜20,并使第二曲面透镜20的光轴与基台的机械轴重合,基台的机械座可作为参考轴。
当第二曲面透镜20的光轴与基台的机械轴重合后,可进一步对第一曲面透镜10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可沿垂直于第一曲面透镜10的光轴方向移动第一曲面透镜10,以调整第一曲面透镜10的光轴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曲面透镜10的光轴与机械轴重合,即第一曲面透镜10的光轴与第二曲面透镜20的光轴重合,以完成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的光学对位。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光学对位后,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部分重合,并形成环形区域。
步骤S300:获取沿环形区域的周向,环形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并计算环形区域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实际涂胶量为涂胶补偿量和定量涂胶量之和。
具体地,在透镜组100制作过程中,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进行光学对位完成后,对于非球面轴进行量测,以获取各透镜组100的胶框区域实际光学表面与胶框区域的理想光学曲面之间出现偏移振幅,并计算涂胶补偿值。若在形成胶框30时,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之间涂覆定量涂胶量,而无法针对各位置之间的偏移振幅进行有效补偿涂,导致在形成胶框30的过程中会出现缺胶、溢胶的情况。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需对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V进行计算,即需获取第一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涂胶补偿量V1以及获取第二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涂胶补偿量V2,即环形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V满足:
V=V1+V2
在获取环形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V之后,进一步计算计算实际涂胶量,其中实际涂胶量为涂胶补偿量和定量涂胶量之和。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胶框区域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时,首先需获取第一胶框区域实际光学表面与第一胶框区域对应的理想光学曲面之间的各位置偏移振幅A1;其次获取第一胶框区域各位置偏移振幅A1对应的倾斜角σ1,进而计算第一胶框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V1
其中,S1为第一胶框区域各位置的涂胶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偏移振幅A1以及偏移振幅A1对应的倾斜角σ1可通过中心偏差测量仪的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并计算,根据透镜组100的光学性能需要,其定量涂胶量以及第一胶框区域的涂胶面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在此设定的基础下,对第一胶框区域、第二胶框区域的涂胶补偿量进行计算。
同样的,在获取第二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涂胶补偿量V2时,首先需获取第二胶框区域实际光学表面与第二胶框区域对应的理想光学曲面之间的各位置偏移振幅A2;其次获取第一胶框区域各位置的偏移振幅A2对应的倾斜角δ2,进而计算第一胶框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V2
其中,S2为第二胶框区域各位置的涂胶面积,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00:根据环形区域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在环形区域各位置进行点胶。
具体地,在获取环形区域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后,可利用点胶装置对第一胶框区域或者第二胶框区域朝向彼此的表面进行滴胶。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第一曲面透镜10设置在第二曲面透镜20上方为例进行说明,即在第二胶框区域朝向第一胶框区域的表面涂覆光学胶。
如图4所示,在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完成对位后,沿透镜组100的光轴方向,移动第一曲面透镜10和/或第二曲面透镜20,并使第一曲面透镜10与第二曲面透镜20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以使点胶装置的点胶口置于第一胶框区域和所述第二胶框区域之间。
例如上述点胶装置可以是滴管,移动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滴管插入的空间。如此以便于对第二胶框区域的表面进行滴胶。进一步地,根据透镜组100各位置所需的实际涂胶量对第二胶框区域的表面进行点胶。
步骤S500:对环形区域上的光学胶进行固化,形成分别与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粘结的胶框,以及形成位于第一胶框区域、第二胶框区域和胶框之间的容置空间,胶框具有与容置空间相通的至少一开口。
具体地,在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完成滴胶后,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贴合,以挤压点胶以使点胶向其四周扩散。进一步地对透镜组100的胶框区域的光学胶进行紫外光照射,以固化环形区域上的光学胶,进而在环形区域形成胶框30。
需要说明的是,沿胶框30的周向,胶框30围设在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的边缘位置,且胶框30内侧围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光学胶,且胶框30具有至少一个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通过开口可向容置空间内灌注光学胶。例如,上述开口可设置在胶框30的0°或者90°位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步骤S600:通过开口向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和胶框30粘结的光学胶层40。
具体地,在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之间形成胶框30后,可利用灌胶装置向容置空间内灌注光学胶,并对容置空间内的光学胶进行紫外光照射,以使容置空间内的光学胶固化而形成光学胶层40。
如此设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胶框30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根据该位置的振幅进行补偿或者减少,从而避免在第一胶框区域和第二胶框区域某些位置出现涂胶不足而出现缺胶,以及某些位置涂胶过多而出现溢胶的现象,从而能够提升胶框30对两个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的密封效果,以及避免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部分光学胶从缺口流出的现象发生,以使光学胶填满整个容置空间,从而提升光学胶层的光学参数以及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上述通过开口向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和胶框30粘结的光学胶层40的步骤S600包括:
将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置于负压腔内,即容置空间与负压腔连通,如此设置,在利用灌胶装置向容置空间内注入光学胶时,可防止外部环境的空气进入容置空间内,以减少形成在容置空间内的光学胶层40出现气泡的情况,从而提升透镜组100的光学性能。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胶框3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可定位为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其中第一开口31可以是注胶口,沿胶框30的周向,第一开口31可设置在90度位置;第二开口32可以是出胶口,沿胶框30的周向,第二开口32可设置在270°度位置,则第二开口32与第一开口31相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上述通过开口向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第一曲面透镜10、第二曲面透镜20和胶框30粘结的光学胶层40的步骤S600还包括将第一曲面透镜10和第二曲面透镜20呈竖直状态放置于负压腔内,且注胶口位于出胶口的下方。如此设置,进而在向容置空间注入光学胶时,光学胶由底部至顶部逐渐浸满整个容置空间,从而可进一步减少光学胶层40出现气泡。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容置空间进行灌胶时,可利用抽吸装置对第二开口32进行抽真空。如此设置,利用抽吸装置对第二开口32进行抽吸,以使容置空间内的空气排出,从而可避免光学胶层40出现气泡。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透镜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曲面透镜和第二曲面透镜,所述第一曲面透镜朝向所述第二曲面透镜的光学表面具有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曲面透镜朝向所述第一曲面透镜的光学表面具有第二胶框区域;
对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和所述第二曲面透镜进行光学对位,以使两者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一胶框区域与所述第二胶框区域至少部分重合,并形成环形区域;
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环形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并计算所述环形区域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所述实际涂胶量为所述涂胶补偿量和定量涂胶量之和;
根据所述环形区域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在所述环形区域各位置进行点胶;
对所述环形区域上的光学胶进行固化,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和所述第二胶框区域粘结的胶框,以及形成位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和所述胶框之间的容置空间,所述胶框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的至少一开口;
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曲面透镜、所述第二曲面透镜和所述胶框粘结的光学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环形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第一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涂胶补偿量V1
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第二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涂胶补偿量V2
计算所述环形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V:
V=V1+V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第一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涂胶补偿量V1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胶框区域的光学表面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对应的理想光学表面之间的各位置偏移振幅A1
获取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各位置的偏移振幅A1对应的倾斜角σ1
计算所述第一胶框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V1
其中,S1为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各位置的涂胶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沿所述环形区域的周向,所述第二胶框区域的各位置涂胶补偿量V2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胶框区域的光学表面与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对应的理想光学表面之间的各位置偏移振幅A2
获取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各位置的偏移振幅A2对应的倾斜角σ2
计算所述第二胶框区域的各位置的涂胶补偿量V2
其中,S2为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各位置的涂胶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和所述胶框粘结的光学胶层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和所述第二曲面透镜放置于负压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开口,其中一个所述开口为注胶口,另一个所述开口为出胶口;
所述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和所述胶框粘结的光学胶层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和所述第二曲面透镜呈竖直状态放置于所述负压腔内,且所述注胶口位于所述出胶口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容置空间内注满光学胶,以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胶框区域和所述胶框粘结的光学胶层的步骤还包括:
利用抽吸装置从所述出胶口对所述容置空间进行抽真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形区域各位置的实际涂胶量,在所述环形区域各位置进行点胶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和/或所述第二曲面透镜,以使点胶装置的点胶口置于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和所述第二胶框区域之间;
对所述第一胶框区域或所述第二胶框区域朝向彼此的表面进行点胶。
9.一种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曲面透镜、第二曲面透镜、胶框及光学胶层;
沿所述透镜组的光轴方向,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曲面透镜的第一胶框区域,所述第二曲面透镜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曲面透镜的第二胶框区域;
所述第一曲面透镜和所述第二曲面透镜的光轴重合,且所述第一胶框区域和所述第二胶框区域至少部分重合并形成环形区域;所述胶框布置在所述环形区域,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曲面透镜、所述第二曲面透镜朝向彼此的表面贴合粘结且围成容置空间;
所述光学胶层配置为填满所述容置空间,并且所述光学胶层分别与所述第一曲面透镜、所述第二曲面透镜和所述胶框粘结。
10.一种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及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组;
所述镜筒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透镜组定位的定位槽。
11.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结构。
CN202211494309.1A 2022-11-25 2022-11-25 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80918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4309.1A CN118091868A (zh) 2022-11-25 2022-11-25 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4309.1A CN118091868A (zh) 2022-11-25 2022-11-25 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91868A true CN118091868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59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4309.1A Pending CN118091868A (zh) 2022-11-25 2022-11-25 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9186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91016B2 (ja) 箔が埋め込まれたレンズを製造する方法
TWI487974B (zh) 顯示面板
KR20140113528A (ko) 환상 삽입체를 갖는 동력공급된 안과용 장치 내에서의 밀봉 및 봉지
KR20070106643A (ko) 캐스팅에 의해 고품질 광학 부품을 만들기 위한 방법
US20080031583A1 (en) Flexible optical waveguide film,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multi-channel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lexible optical waveguide film
CN109291446B (zh) 胶体粘接方法及胶体粘接装置
CN106603897A (zh) 凹口间隔式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KR20100016402A (ko) 광전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전 소자
US20160271928A1 (en) A method for bonding first and second panels and a display device
CN113436534B (zh)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837172B (zh) 镜片组及其贴合方法
WO2019206255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JP4781001B2 (ja) 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18091868A (zh) 透镜组、透镜结构、虚拟现实设备及透镜组的制备方法
WO2014119646A1 (ja) 積層レンズアレイ、積層レンズアレイ用絞り部材、並びに関連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8369349B (zh) 透镜装置、尤其是眼镜片装置及生产透镜装置的方法
WO2023165623A1 (zh) 光学器件制作方法
TW201447672A (zh) 觸控面板的組裝方法及觸控面板
WO2020042803A1 (zh) 光学镜头及组装光学镜头的方法和系统
KR20210041071A (ko) 렌즈 세트 조립체, 광학 렌즈, 카메라 모듈 및 렌즈 세트의 조립 방법
US836903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ens and lens manufactured using the same
JP5656529B2 (ja) 液晶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33261A (zh) 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
CN220271635U (zh) 光学镜片固定装置
CN218995747U (zh) 镜片组件、镜头模组及虚拟现实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