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66618A - 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和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和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66618A CN118066618A CN202410400799.7A CN202410400799A CN118066618A CN 118066618 A CN118066618 A CN 118066618A CN 202410400799 A CN202410400799 A CN 202410400799A CN 118066618 A CN118066618 A CN 1180666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humidification
- regeneration
- compressor
- rotating wheel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274 desic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145 classific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62 neural network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87 long-term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76 p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47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403 short-term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06 support-vector machin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59 z-score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0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in which the humidity of the air is exclusively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the evaporator of a closed-circuit cooling system or heat pump circui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58—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using re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和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该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处理风侧组件、再生风侧组件和控制组件,处理风侧组件包括一次预除湿组件、二次预除湿组件、预除湿箱体、除湿转轮箱体、除湿转轮和除湿后处理组件,二次预除湿组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蒸发器与除湿区贯通,冷凝器与压缩机设置在预除湿箱体的上端;再生风侧组件包括再生加热器和再生排风机;蒸发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缩机与控制组件通信连接;除湿转轮与除湿后处理组件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再生加热器、再生排风机与控制组件通信连接。该实施方式可以节省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除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和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转轮除湿机可以用于调节和控制工厂环境中的温湿度,近年来随着锂电行业的高速发展,作为锂电池生产工艺的环境配套必需品,转轮除湿机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目前,在通过转轮除湿机进行除湿时,通常采用的方式为:采用集中式供冷(7/12℃冷冻水)和集中式供蒸汽或者电加热的方式作为除湿机的冷热源,所处再生侧的再生排风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频率运行以将再生风排出室外。
然而,实践中,当采用上述转轮除湿机进行除湿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受到冷冻水水温的影响,除湿机前表冷器的除湿能力较弱,处理侧大部分湿负荷还是由除湿转轮来承担,导致除湿机所需的再生温度较高,再生排风量较大,从而造成所需能耗较大。
第二,室内、室外的相对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实时变化的,再生排风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频率运行,当室内或者室外的相对温度和相对湿度发生变化,需要更大的排风量时,导致转轮除湿机的除湿效果较差,当室内或者室外的相对温度和相对湿度发生变化,需要更小的排风量时,造成再生排风机能耗的浪费较多。
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和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该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处理风侧组件、再生风侧组件和控制组件,上述处理风侧组件包括一次预除湿组件、二次预除湿组件、预除湿箱体、除湿转轮箱体、除湿转轮和除湿后处理组件,上述除湿转轮设置在上述除湿转轮箱体内,上述除湿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上述二次预除湿组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与上述蒸发器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内,上述蒸发器的出风口与上述除湿区的进风口贯通,上述蒸发器的制冷接口与上述压缩机的一端管道连接,上述压缩机的另一端与上述冷凝器连接,上述冷凝器与上述压缩机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的上端;上述再生风侧组件包括再生加热器和再生排风机;上述蒸发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上述压缩机与上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上述除湿转轮与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上述湿度传感器、上述再生加热器、上述再生排风机与上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在工作状态下,机组新风依次先后经过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上述蒸发器、上述除湿区和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的出风口端设置在室内,再生风依次先后经过上述再生加热器和上述再生区,然后通过上述再生排风机和通风管道排出室外。
可选地,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包括过滤器和前表冷器,上述过滤器、上述前表冷器与上述蒸发器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内。
可选地,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包括后处理箱体和后表冷器,上述后表冷器设置在上述后处理箱体内,上述除湿区的出风口端与上述后处理箱体的进风口端贯通,上述后表冷器用于处理经过上述除湿区除湿后的混合新风,上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上述除湿转轮与上述后表冷器中间。
可选地,上述湿度传感器与上述后表冷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湿度传感器与上述除湿区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还包括后加热设备,上述后加热设备设置在上述后处理箱体内。
可选地,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还包括处理风机和处理风机箱体,上述处理风机设置在上述处理风机箱体内,上述后处理箱体的出风口端与上述处理风机箱体的进风口端贯通。
可选地,上述处理风侧组件还包括冷凝箱体,上述冷凝器和上述压缩机设置在上述冷凝箱体内,上述冷凝箱体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的上端。
可选地,上述冷凝箱体的出风口与上述再生排风机箱体的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其中,上述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上述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处理风侧组件、再生风侧组件和控制组件,上述处理风侧组件包括压缩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上述再生风侧组件包括再生加热器和再生排风机,上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确定检测到机组开启信息,从上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出风干球温度信息;根据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响应于确定执行上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根据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控制上述压缩机执行频率调整操作;响应于确定不执行上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执行以下调整步骤:从上述湿度传感器获取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根据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和上述再生加热器继续运行。
可选地,上述根据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和上述再生加热器继续运行,包括:根据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和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生成湿度比较信息;响应于确定上述湿度比较信息满足预设比较条件,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按照当前再生风机频率继续执行运行操作,以及控制上述再生加热器按照当前加热器输出量继续执行运行操作;响应于确定上述湿度比较信息未满足上述预设比较条件,且上述当前再生风机频率满足预设频率条件,调整上述再生排风机的运行频率,以及继续执行上述调整步骤;响应于确定上述比较结果未满足上述预设比较条件,且上述当前再生风机频率未满足上述预设频率条件,调整上述再生加热器的加热器输出量,以及继续执行上述调整步骤。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可以节省能耗。具体来说,造成所需能耗较大的原因在于:受到冷冻水水温的影响,除湿机前表冷器的除湿能力较弱,处理侧大部分湿负荷还是由除湿转轮来承担,导致除湿机所需的再生温度较高,再生排风量较大,从而造成所需能耗较大。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处理风侧组件、再生风侧组件和控制组件,上述处理风侧组件包括一次预除湿组件、二次预除湿组件、预除湿箱体、除湿转轮箱体、除湿转轮和除湿后处理组件,上述除湿转轮设置在上述除湿转轮箱体内,上述除湿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上述二次预除湿组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与上述蒸发器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内,上述蒸发器的出风口与上述除湿区的进风口贯通,上述蒸发器的制冷接口与上述压缩机的一端管道连接,上述压缩机的另一端与上述冷凝器连接,上述冷凝器与上述压缩机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的上端;上述再生风侧组件包括再生加热器和再生排风机;上述蒸发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上述压缩机与上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上述除湿转轮与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上述湿度传感器、上述再生加热器、上述再生排风机与上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在工作状态下,机组新风依次先后经过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上述蒸发器、上述除湿区和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的出风口端设置在室内,再生风依次先后经过上述再生加热器和上述再生区,然后通过上述再生排风机和通风管道排出室外。因为在除湿转轮之前增加了二次预除湿组件,从而减少了进入除湿转轮的处理风的含湿量,除湿转轮承担的除湿量也随之减少,进而可以减小再生侧的再生排风量和再生温度,由此,可以节省能耗。又因为二次预除湿组件包括的冷凝器和压缩机设置在上述蒸发器所在箱体的上端,与上述蒸发器实现了一体化设计,从而可以无需额外的安装空间,由此,可以便于后期安装。且当二次预除湿组件出现故障时,转轮机的规格未发生变化,转轮除湿系统还能保持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的二次预除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包括处理风侧组件1、再生风侧组件2、控制组件3、一次预除湿组件11、蒸发器121、冷凝器122、压缩机123、除湿转轮13、除湿后处理组件14、再生加热器21、再生排风机22。
图2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的二次预除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包括蒸发器121、冷凝器122、压缩机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可以包括:处理风侧组件1、再生风侧组件2和控制组件3。其中,上述处理风侧组件1可以为用于处理机组新风的组件。上述机组新风可以为从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所在的空间所取的风。上述再生风侧组件2可以为用于处理再生风的组件。上述再生风可以为从干燥房或者外界所取的风。上述控制组件3可以为微控制器。对于控制组件3的位置,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风侧组件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次预除湿组件11、二次预除湿组件、预除湿箱体、除湿转轮箱体、除湿转轮13和除湿后处理组件14。其中,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11可以为用于对机组新风进行第一次除湿的组件。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新风表冷器和初效过滤网。上述二次预除湿组件可以为用于对机组新风进行二次除湿的组件。上述预除湿箱体可以为用于容纳各个预除湿组件的箱体。上述除湿转轮箱体可以为用于设置除湿转轮13的箱体。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14可以为用于对经过除湿后的机组新风进行处理的组件。上述除湿转轮13可以通过螺钉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上述除湿转轮箱体内。上述除湿转轮13可以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上述除湿区可以用于除去机组新风中的水分。上述再生区可以用于将除湿转轮13中所吸收的水分蒸发。上述二次预除湿组件可以包括蒸发器121、冷凝器122和压缩机123。上述蒸发器121可以为直膨蒸发器。上述冷凝器122可以为直膨冷凝器。上述压缩机123可以为直膨压缩机。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11与上述蒸发器121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内。上述蒸发器121的出风口与上述除湿区的进风口可以通过通风管道贯通。如图2所示,上述蒸发器121的制冷接口与上述压缩机123的一端可以管道连接。上述压缩机123的另一端与上述冷凝器122连接。上述冷凝器122与上述压缩机123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再生风侧组件2可以包括再生加热器21和再生排风机22。其中,上述再生加热器21可以用于对等待流向室外的再生风进行加热处理。上述再生加热器21可以通过电加热器或蒸汽加热的方式对再生风进行加热处理。上述再生排风机22可以为用于排出带有除湿转轮中的水分的空气的排风机。上述再生加热器21和上述再生排风机22可以分别设置在上述再生区的两侧。上述再生加热器21和上述再生排风机22可以分别对应有加热器箱体和再生排风机箱体。上述加热器箱体可以为用于承载上述再生加热器21的箱体。上述再生排风机箱体可以为用于承载再生排风机22的箱体。上述再生加热器2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加热器箱体中。上述再生排风机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再生排风机箱体内。上述加热器箱体的进风口与室内空间可以贯通。上述加热器箱体的出风口与上述再生区的进风侧可以贯通。上述再生区的出风侧可以与上述再生排风机箱体的进风口贯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蒸发器121的出风口处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其中,上述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蒸发器121的出风口的任意位置。上述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经过蒸发器121处理后的新风的干球温度。例如,上述温度传感器可以为红外测温仪。上述温度传感器、上述压缩机123与上述控制组件3可以通信连接。上述控制组件3可以被配置成获取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出风干球温度,以及响应于确定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与预设出风干球温度相同,控制上述压缩机123按照当前运行频率运行,响应于确定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与预设出风干球温度相异,根据PID(ProportionIntegral Differential)算法和上述预设出风干球温度,调节上述压缩机123的运行频率。其中,上述预设出风干球温度可以为预先设定的蒸发器121的出风口处的干球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除湿转轮13与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14之间可以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其中,上述湿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经过除湿转轮13进行除湿处理后的新风的相对湿度。上述湿度传感器、上述再生加热器21、上述再生排风机22与上述控制组件3通信连接。上述控制组件3可以被配置成根据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相对湿度,控制上述再生加热器21和上述再生排风机22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工作状态下,机组新风可以依次先后经过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11、上述蒸发器121、上述除湿区和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14。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14的出风口端可以设置在室内。再生风可以依次先后经过上述再生加热器21和上述再生区,然后通过上述再生排风机22和通风管道可以排出室外。由此,处理侧的机组新风经过一次预除湿组件,通过冷冻水降温除湿后,再进入蒸发器中进行深度除湿,得到含湿量和温度更低的处理风后,与机组的一次回风充分混合(如有一次回风)后进入除湿转轮的处理侧,除湿转轮通过吸附材料吸收处理空气中的水分来得到相对干燥的空气,处理风经过除湿转轮处理之后与机组的二次回风充分混合(如有二次回风)再进入除湿后处理组件,将处理风排进室内。再生侧的室内新风进入再生加热器,利用蒸汽加热或电加热将再生风加热至预先设定的再生温度,高温的再生风进入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将转轮处理侧吸收的水分带走,通过再生风机排至机房外。
可选地,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11可以包括过滤器和前表冷器。其中,上述过滤器、上述前表冷器与上述蒸发器121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内。
可选地,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1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后处理箱体和后表冷器。其中,上述后处理箱体可以为用于承载经过上述除湿转轮13的处理风的后续处理的箱体。上述后表冷器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后处理箱体内。上述除湿区的出风口端与上述后处理箱体的进风口端可以贯通。上述后表冷器可以用于处理经过上述除湿区除湿后的混合新风。上述混合新风可以为经过除湿转轮13处理之后的新风与机组的二次回风充分混合的新风。上述湿度传感器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除湿转轮13与上述后表冷器中间的任意位置。
可选地,上述湿度传感器与上述后表冷器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上述湿度传感器与上述除湿区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14还可以包括后加热设备。其中,上述后加热设备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后处理箱体内。上述后加热设备可以用于对新风进行加热处理。上述后加热设备可以为电加热设备,也可以为蒸汽加热设备。
可选地,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14还可以包括处理风机和处理风机箱体。其中,上述处理风机可以为用于将经过除湿后的新风排入到室内的排风机。上述处理风机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处理风机箱体内。上述后处理箱体的出风口端与上述处理风机箱体的进风口端贯通。
可选地,上述处理风侧组件1还可以包括冷凝箱体。其中,上述冷凝箱体可以为用于承载冷凝器122和压缩机123的箱体。上述冷凝器122和上述123压缩机可以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冷凝箱体内。上述冷凝箱体可以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的上端。
可选地,上述处理风侧组件还可以包括除湿排风机。其中,上述除湿排风机可以为用于将冷凝机排出的新风排出室外的排风机。上述除湿排风机的进风口与上述冷凝箱体的出风口可以通过管道连接。由此,冷凝器排出的热风也可以通过除湿排风机排出室外。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可以节省能耗。具体来说,造成所需能耗较大的原因在于:受到冷冻水水温的影响,除湿机前表冷器的除湿能力较弱,处理侧大部分湿负荷还是由除湿转轮来承担,导致除湿机所需的再生温度较高,再生排风量较大,从而造成所需能耗较大。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处理风侧组件、再生风侧组件和控制组件,上述处理风侧组件包括一次预除湿组件、二次预除湿组件、预除湿箱体、除湿转轮箱体、除湿转轮和除湿后处理组件,上述除湿转轮设置在上述除湿转轮箱体内,上述除湿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上述二次预除湿组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与上述蒸发器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内,上述蒸发器的出风口与上述除湿区的进风口贯通,上述蒸发器的制冷接口与上述压缩机的一端管道连接,上述压缩机的另一端与上述冷凝器连接,上述冷凝器与上述压缩机设置在上述预除湿箱体的上端;上述再生风侧组件包括再生加热器和再生排风机;上述蒸发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上述压缩机与上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上述除湿转轮与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上述湿度传感器、上述再生加热器、上述再生排风机与上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在工作状态下,机组新风依次先后经过上述一次预除湿组件、上述蒸发器、上述除湿区和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上述除湿后处理组件的出风口端设置在室内,再生风依次先后经过上述再生加热器和上述再生区,然后通过上述再生排风机和通风管道排出室外。因为在除湿转轮之前增加了二次预除湿组件,从而减少了进入除湿转轮的处理风的含湿量,除湿转轮承担的除湿量也随之减少,进而可以减小再生侧的再生排风量和再生温度,由此,可以节省能耗。又因为二次预除湿组件包括的冷凝器和压缩机设置在上述蒸发器所在箱体的上端,与上述蒸发器实现了一体化设计,从而可以无需额外的安装空间,由此,可以便于后期安装。且当二次预除湿组件出现故障时,转轮机的规格未发生变化,转轮除湿系统还能保持正常运行。
继续参考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300。该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应用于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响应于确定检测到机组开启信息,从温度传感器获取出风干球温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可以响应于确定检测到机组开启信息,从上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出风干球温度信息。其中,上述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可以包括处理风侧组件、再生风侧组件和控制组件。上述处理风侧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压缩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上述再生风侧组件可以包括再生加热器和再生排风机。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可以表征与上述压缩机对应的蒸发器的出风口处的干球温度。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可以包括出风干球温度。上述出风干球温度可以为与上述压缩机对应的蒸发器的出风口处的干球温度。上述机组开启信息可以表征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开启。例如,上述机组开启信息可以为“on”。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检测到上述机组开启信息,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从上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出风干球温度信息。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步骤302,根据出风干球温度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其中,上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可以为根据上述PID算法调整上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操作。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包括的出风干球温度与预设出风干球温度相同,确定不执行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响应于确定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包括的出风干球温度与预设出风干球温度相异,确定执行上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其中,上述预设出风干球温度可以为预先设定的出风干球温度。
步骤303,响应于确定执行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根据出风干球温度信息,控制压缩机执行频率调整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执行上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根据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控制上述压缩机执行频率调整操作。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执行上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根据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上述预设出风干球温度和上述PID算法,调整上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得到调整后运行频率。然后控制上述压缩机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上述调整后运行频率以继续运行。
步骤304,响应于确定不执行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执行以下调整步骤:
步骤3041,从湿度传感器获取转轮出风湿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上述湿度传感器获取转轮出风湿度信息。其中,上述转轮出风湿度可以表征除湿转轮的出风口处的湿度。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可以为出风相对湿度,也可以为出风含湿量。上述出风相对湿度可以为除湿转轮的出风口处的处理风的相对湿度。上述出风含湿量可以为除湿转轮的出风口处的处理风的含湿量。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从上述湿度传感器获取转轮出风湿度信息。
步骤3042,根据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控制再生排风机和再生加热器继续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和上述再生加热器继续运行。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根据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和上述再生加热器继续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根据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和上述再生加热器继续运行:
第一步,根据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和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生成湿度比较信息。其中,上述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可以为预先设定的转轮出风湿度信息。上述湿度比较信息可以表征转轮出风湿度信息与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是否相同。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和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相同,将预设湿度相同信息确定为湿度比较信息。其中,上述预设湿度相同信息可以为预先设定的表征转轮出风湿度信息与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相同的信息。例如,上述预设湿度相同信息可以为“1”。响应于确定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和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相异,将预设湿度相异信息确定为湿度比较信息。其中,上述预设湿度相异信息可以为预先设定的表征转轮出风湿度信息与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相异的信息。例如,上述预设湿度相异信息可以为“0”。
第二步,响应于确定上述湿度比较信息满足预设比较条件,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按照当前再生风机频率继续执行运行操作,以及控制上述再生加热器按照当前加热器输出量继续执行运行操作。其中,上述预设比较条件可以为上述湿度比较信息表征转轮出风湿度信息与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相同。上述当前再生风机频率可以为获取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时上述再生排风机的运行频率。上述当前加热器输出量可以为获取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时上述再生加热器的热能的输出量。
第三步,响应于确定上述湿度比较信息未满足上述预设比较条件,且上述当前再生风机频率满足预设频率条件,调整上述再生排风机的运行频率,以及继续执行上述调整步骤。其中,上述预设频率条件可以为当前再生风机频率大于预设再生风机频率阈值。上述预设再生风机频率阈值可以为预先设定的上述再生排风机的运行频率的最小值。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比较结果未满足上述预设比较条件,且上述当前再生风机频率满足预设频率条件,根据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上述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和上述PID算法,调整上述再生排风机的运行频率,以及继续执行上述调整步骤。
第四步,响应于确定上述比较结果未满足上述预设比较条件,且上述当前再生风机频率未满足上述预设频率条件,调整上述再生加热器的加热器输出量,以及继续执行上述调整步骤。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比较结果未满足上述预设比较条件,且上述当前再生风机频率未满足上述预设频率条件,根据上述PID算法调整上述再生加热器的加热器输出量,以及继续执行上述调整步骤。
在采用技术方案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又会伴随着如下问题:如何及时检测二次预除湿组件是否发生故障,以在减少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的运行能耗同时提升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的除湿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常规的解决方案为:将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的各个运行参数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以进行故障诊断。然而,上述常规解决方案依然存在如下问题:直接将各个运行参数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忽略了各个运行参数之间的动态耦合性,造成故障诊断的准确性较低,进而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运行能耗的浪费,除湿效果较差。考虑到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运行过程中需要满足节省能耗和较高的除湿效果的需求,决定采用如下解决方案:
可选地,上述处理风侧组件还可以包括运行温度传感器组件和运行压力传感器组件。其中,上述运行温度传感器组件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上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的各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分别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管内的任意位置、压缩机的排气管内的任意位置、蒸发器排气管内的任意位置、冷凝器对应的冷凝管的任意位置以及蒸发器的膨胀阀处。上述运行压力传感器组件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组。上述压力传感器组包括的各个压力传感器可以分别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管内的任意位置、压缩机的排气管内的任意位置。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步,响应于当前时间满足预设时长条件,从上述运行温度传感器组件和运行压力传感器组件分别获取运行温度信息集和运行压力信息集。其中,上述预设时长条件可以为当前时间与检测到机组开启信息的时间的间隔时长为预设间隔时长的整数倍。上述预设间隔时长可以为预先设定的间隔时长。例如,上述预设间隔时长可以为1小时。上述运行温度信息集中的运行温度信息可以为目标时间段内对应的运行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的运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温度。当上述目标时间段可以为当前时间与上次获取运行温度信息集的时间对应的时间段。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次获取运行温度信息集时,上述目标时间段可以为当前时间与检测到机组开启信息的时间对应的时间段。上述运行温度信息集中的运行温度信息可以包括运行温度序列。上述运行温度序列可以为各个运行温度按照时间升序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序列。上述运行温度序列中的运行温度可以为对应的时间点运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每个运行温度信息对应一个运行温度传感器。上述运行温度信息集中的运行温度信息对应有检测温度类型。上述检测温度类型可以表征温度检测的位置。上述检测温度类型可以为以下中的一项: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膨胀温度。上述吸气温度可以为压缩机的吸气管内的温度。上述排气温度可以为压缩机的排气管内的温度。上述蒸发温度可以为蒸发器排气管内的温度。上述冷凝温度可以为冷凝器对应的冷凝管内的温度。上述膨胀温度可以为蒸发器的膨胀阀处的温度。上述运行压力信息集中的运行压力信息可以为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在上述目标时间段内检测到的各个压力值。上述运行压力信息集中的运行压力信息可以包括运行压力序列。上述运行压力序列可以为各个运行压力按照时间升序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序列。上述运行压力序列中的运行压力可以为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在对应的时间点检测到的压力。上述运行压力信息集中的运行压力信息对应有检测压力类型。上述检测压力类型可以表征压力检测的位置。上述检测压力类型可以为以下中的一项:吸气压力、排气压力。上述吸气压力可以为压缩机的吸气管内的压力。上述排气压力可以为压缩机的排气管内的压力。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当前时间满足预设时长条件,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从上述运行温度传感器组件和运行压力传感器组件分别获取运行温度信息集和运行压力信息集。
第二步,获取压缩机运行功率。其中,上述压缩机运行功率可以为压缩机当前时间的运行功率。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从数据库获取压缩机运行功率。
第三步,将上述压缩机运行功率、上述运行温度信息集和上述运行压力信息集输入到预先训练的故障类型生成模型,得到故障类型。其中,上述故障类型生成模型可以为以压缩机运行功率、运行温度信息集和运行压力信息集为输入、以故障类型为输出的分类模型。上述分类模型可以为神经网络。上述神经网络可以为TCN(Temporal ConvolutionalNetwork,时域卷积网络)。上述故障类型可以表征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故障的种类。上述故障类型可以为但不限于以下中一项:无故障、空气过滤网堵塞、蒸发器空气侧堵塞、风冷冷凝器空气侧堵塞、膨胀阀开度过大、膨胀阀开度过小。上述故障类型生成模型包括输入层、残差特征向量生成模型、统计特征向量生成模型和分类输出层。其中,上述输入层可以用于对输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上述输入层可以采用Z-Score标准化操作对输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上述残差特征向量生成模型可以为预先训练的以样本标准化数据为输入,以残差特征向量为输出的长短期记忆网络。上述残差特征向量生成模型可以包括数据输入层、编码解码层和向量输出层。上述数据输入层可以用于提取样本标准化数据的特征向量,得到样本初始特征向量。上述编码解码层可以为以样本初始特征向量为输入,以解码特征向量为输出的长短期记忆网络。上述向量输出层可以用于将样本初始特征向量与解码特征向量的差确定为残差特征向量。统计特征向量生成模型可以用于对上述样本标准化数据进行池化操作且通过核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特征降维操作,得到统计特征向量。上述分类输出层可以为根据残差特征向量和统计特征向量,输出故障类型的分类器。上述分类器可以为支持向量机,也可以为TCN网络。上述输入层与残差特征向量生成模型、统计特征向量生成模型连接。残差特征向量生成模型、统计特征向量生成模型和分类输出层连接。上述故障类型生成模型可以是通过以下步骤训练得到的:
步骤一,获取样本集。其中,上述样本集中的样本包括样本压缩机运行功率、样本运行温度信息集、样本运行压力信息集和样本故障类型。
步骤二,基于样本集执行以下训练步骤:
第一训练步骤,将样本集中的至少一个样本包括的样本压缩机运行功率、样本运行温度信息集和样本运行压力信息集分别输入至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的输入层,得到上述至少一个样本中的每个样本对应的样本标准化数据。
第二训练步骤,将上述至少一个样本中的每个样本对应的样本标准化数据分别输入至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包括的残差特征向量生成模型和统计特征向量生成模型,得到上述至少一个样本中的每个样本对应的样本残差特征向量和样本统计特征向量。
第三训练步骤,将上述至少一个样本中的每个样本对应的样本残差特征向量和样本统计特征向量进行合并处理,得到上述至少一个样本中的每个样本对应的样本特征向量。
第四训练步骤,将上述至少一个样本中的每个样本对应的样本特征向量输入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包括的分类输出层,得到上述至少一个样本中的每个样本对应的故障类型。
第五训练步骤,将上述至少一个样本中的每个样本对应的故障类型与对应的样本故障类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第六训练步骤,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是否达到预设的优化目标。其中,上述优化目标可以为样本故障诊断准确率大于预设故障诊断准确率。对于预设故障诊断准确率的设定,不做限定。上述样本故障诊断准确率可以为得到正确诊断的样本的数量与已使用的样本总数量的比值。
第七训练步骤,响应于确定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达到上述优化目标,将上述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确定为训练完成的故障类型生成模型。
第四步,响应于确定上述故障类型满足预设故障条件,控制上述压缩机停止运行,以及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和上述再生加热器按照预设运行信息执行运行操作。其中,上述预设故障条件可以为故障类型表征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的二次预除湿组件存在故障。上述预设运行信息可以为预先设定的二次预除湿组件不工作时的运行信息。上述预设运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预设排风机运行频率和预设加热器输出量。上述预设排风机运行频率可以为预先设定的二次预除湿组件不工作时再生排风机的运行频率。上述预设加热器输出量可以为预先设定的二次预除湿组件不工作时再生加热器输出的热能的输出量。
上述故障类型生成模型及其相关内容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技术问题“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运行能耗的浪费,除湿效果较差”。导致故障诊断的准确性较低,进而导致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的稳定性较低的因素往往如下:直接将各个运行参数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忽略了各个运行参数之间的动态耦合性,造成故障诊断的准确性较低,进而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运行能耗的浪费,除湿效果较差。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节省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的运行能耗,提升除湿效果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故障类型生成模型,通过残差特征向量生成模型构造了能够反映运行参数独立变化的残差特征,通过池化操作揭示运行参数之间动态耦合特性的统计特征,最后,合并残差特征向量和统计特征向量,从而增强了运行参数的特征,进而提高故障类型诊断的准确性,由此,可以节省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的运行能耗。又因为当检测到二次预除湿组件存在故障时,可以直接停止二次预除湿组件,通过调整转轮除湿机组的运行参数继续运行,从而可以提升除湿效果。
可选地,上述训练步骤还包括:响应于确定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未达到上述优化目标,调整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包括的分类模型的网络参数,以及使用未用过的样本组成样本集,使用调整后的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作为初始故障类型生成模型,再次执行上述训练步骤。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除湿效果,节省能耗。具体来说,造成转轮除湿机的除湿效果较差,再生排风机能耗的浪费较多的原因在于:室内、室外的相对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实时变化的,再生排风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频率运行,当室内或者室外的相对温度和相对湿度发生变化,需要更大的排风量时,导致转轮除湿机的除湿效果较差,当室内或者室外的相对温度和相对湿度发生变化,需要更小的排风量时,造成再生排风机能耗的浪费较多。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首先,响应于确定检测到上述机组开启信息,从上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出风干球温度信息。由此,可以得到蒸发器出风口处的温度,从而可以用于确定压缩机稳定运行的运行频率。其次,根据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由此,可以判断是否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而使出风干球温度信息与设定的风干球温度相匹配。然后,响应于确定执行上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根据上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控制上述压缩机执行频率调整操作。由此,当确定压缩机需要调整运行频率时,及时进行调整。之后,响应于确定不执行上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执行以下调整步骤:从上述湿度传感器获取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根据上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和上述再生加热器运行。由此,当压缩机稳定运行时,可以根据检测到的除湿转轮出风侧的湿度信息,控制上述再生排风机和上述再生加热器运行。也因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蒸发器出口的温度和除湿转轮出风口处的湿度信息,并对压缩机、再生排风机的运行频率和再生加热器的输出量进行实时调整以满足设定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可以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节省能耗,由此,可以提高除湿效果,节省能耗。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其中,所述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处理风侧组件、再生风侧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处理风侧组件包括一次预除湿组件、二次预除湿组件、预除湿箱体、除湿转轮箱体、除湿转轮和除湿后处理组件,所述除湿转轮设置在所述除湿转轮箱体内,所述除湿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二次预除湿组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所述一次预除湿组件与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预除湿箱体内,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除湿区的进风口贯通,所述蒸发器的制冷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一端管道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预除湿箱体的上端;
所述再生风侧组件包括再生加热器和再生排风机;
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
所述除湿转轮与所述除湿后处理组件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再生加热器、所述再生排风机与所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
在工作状态下,机组新风依次先后经过所述一次预除湿组件、所述蒸发器、所述除湿区和所述除湿后处理组件,所述除湿后处理组件的出风口端设置在室内,再生风依次先后经过所述再生加热器和所述再生区,然后通过所述再生排风机和通风管道排出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其中,所述一次预除湿组件包括过滤器和前表冷器,所述过滤器、所述前表冷器与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预除湿箱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其中,所述除湿后处理组件包括后处理箱体和后表冷器,所述后表冷器设置在所述后处理箱体内,所述除湿区的出风口端与所述后处理箱体的进风口端贯通,所述后表冷器用于处理经过所述除湿区除湿后的混合新风,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除湿转轮与所述后表冷器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其中,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后表冷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除湿区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其中,所述除湿后处理组件还包括后加热设备,所述后加热设备设置在所述后处理箱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其中,所述除湿后处理组件还包括处理风机和处理风机箱体,所述处理风机设置在所述处理风机箱体内,所述后处理箱体的出风口端与所述处理风机箱体的进风口端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其中,所述处理风侧组件还包括冷凝箱体,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冷凝箱体内,所述冷凝箱体设置在所述预除湿箱体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其中,所述处理风侧组件还包括除湿排风机,所述除湿排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冷凝箱体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
9.一种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其中,所述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包括处理风侧组件、再生风侧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处理风侧组件包括压缩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再生风侧组件包括再生加热器和再生排风机,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确定检测到机组开启信息,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出风干球温度信息;
根据所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
响应于确定执行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根据所述出风干球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压缩机执行频率调整操作;
响应于确定不执行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操作,执行以下调整步骤:
从所述湿度传感器获取转轮出风湿度信息;
根据所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控制所述再生排风机和所述再生加热器继续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控制所述再生排风机和所述再生加热器继续运行,包括:
根据所述转轮出风湿度信息和预设转轮出风湿度信息,生成湿度比较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湿度比较信息满足预设比较条件,控制所述再生排风机按照当前再生风机频率继续执行运行操作,以及控制所述再生加热器按照当前加热器输出量继续执行运行操作;
响应于确定所述湿度比较信息未满足所述预设比较条件,且所述当前再生风机频率满足预设频率条件,调整所述再生排风机的运行频率,以及继续执行所述调整步骤;
响应于确定所述湿度比较信息未满足所述预设比较条件,且所述当前再生风机频率未满足所述预设频率条件,调整所述再生加热器的加热器输出量,以及继续执行所述调整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400799.7A CN118066618A (zh) | 2024-04-03 | 2024-04-03 | 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和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400799.7A CN118066618A (zh) | 2024-04-03 | 2024-04-03 | 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和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66618A true CN118066618A (zh) | 2024-05-24 |
Family
ID=91100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400799.7A Pending CN118066618A (zh) | 2024-04-03 | 2024-04-03 | 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和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66618A (zh) |
-
2024
- 2024-04-03 CN CN202410400799.7A patent/CN11806661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05920B (zh) | 双冷源热泵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式 | |
CN202692282U (zh) | 双冷源热泵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式 | |
CN101363648B (zh) | 温湿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及制冷/除湿方法 | |
CN107355954A (zh) | 一种全新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和方法 | |
CN110017564B (zh) | 双冷源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582927U (zh) |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 |
CN102519096A (zh) | 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处理机 | |
CN105864922B (zh) | 模块化组合式多冷源深度调湿机组 | |
CN102635906A (zh) | 热泵再生转轮式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635905A (zh) | 复合式热泵型低温再生转轮除湿全热回收新风机组 | |
CN109974174A (zh) | 一种基于神经模糊控制的数据机房散热系统及方法 | |
CN107477738A (zh) | 低温辐射型空调用新风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459215A (zh) | 用于烘干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烘干系统 | |
CN109780640A (zh) | 一种变频多联辐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13266873A (zh) |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607121A (zh) | 热泵型低温再生转轮除湿新风处理机 | |
CN102032624B (zh) | 蒸发式冷气机性能试验装置 | |
CN113678739B (zh) | 一种禽畜养殖舍环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403143A (zh) | 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907328B (zh) | 多段控制的新型空调系统 | |
CN208312601U (zh) | 空调 | |
CN201277663Y (zh) | 温湿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 |
CN114704924B (zh) | 一种工艺空调系统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8066618A (zh) | 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和转轮除湿机组控制方法 | |
CN202561928U (zh) | 热泵型低温再生转轮除湿新风处理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