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82927U -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82927U
CN201582927U CN2009202738429U CN200920273842U CN201582927U CN 201582927 U CN201582927 U CN 201582927U CN 2009202738429 U CN2009202738429 U CN 2009202738429U CN 200920273842 U CN200920273842 U CN 200920273842U CN 201582927 U CN201582927 U CN 201582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heat
condens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738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智
丁力行
邓玉艳
刘波
刘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ead-Power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ead-Power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ead-Power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ead-Power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738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82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82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829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包括热泵系统、溶液除湿和再生新风处理系统,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部件;溶液除湿、再生新风处理系统由新风处理模块、溶液再生模块、换热器和溶液泵组成,其新风处理模块、溶液再生模块均由两个以上溶液全热交换器通过溶液池和管道串联构成。新风处理模块设置在室内入风口处;溶液再生模块设置在室内排风口处,回收室内排风的能量。本实用新型采用液体除湿技术处理空调新风,通过溶液的喷淋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系统能回收室内排风的能量,减小了新风处理能耗;利用热泵为溶液再生提供热量,使低品位热源得以利用。

Description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液除湿新风系统,特别是一种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民用建筑空调系统大都采用新回风混合模式,由于大部分空气在室内循环,使得污染物不能很快的排到室外,危害人类健康。加大新风量(或采用全新风的运行方式),可以将室内的有害物质稀释并排出室外,明显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但另一方面,新风量的增加使得新风处理能耗大大增加。另外对空气的处理方式目前多采用冷冻除湿方式,这种空调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一、需要把空气降到露点温度,低于室内送风的要求,需要再热,引起再热损失;二、为了提供较低的冷媒温度,需要较低的蒸发温度,使制冷机的效率也随之降低;三、难以适应热湿比的变化。通过冷凝方式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其吸收的显热与潜热比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热湿比却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是牺牲对湿度的控制,通过仅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来妥协,造成室内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四、因冷凝水的存在,盘管的表面形成了滋生各种霉菌的温床,恶化了室内空气品质,引发多种病态建筑综合症。
以江亿教授为代表的清华大学及有关单位,系统开发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基本组成为:处理显热的系统与处理潜热的系统,两个系统独立调节分别控制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处理显热的系统由于其供水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因而不存在结露的危险。新风处理机组作为处理潜热的系统,同时承担去除室内CO2、异味,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任务。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需要新风处理机组提供干燥的室外新风,以满足排湿、排CO2、排味和提供新鲜空气的需求。采用转轮除湿方式,是一种可能的解决途径,即用硅胶、分子筛等吸湿材料附着于轻质骨料制作的转轮表面。但转轮除湿机热能利用效率低的实质是除湿与再生这两个过程都是等焓过程而非等温过程,转轮表面与空气间的湿度差和温度差都很不均匀,造成很大的不可逆损失。再一种除湿方式是空气直接与具有吸湿的盐溶液接触(如溴化锂溶液、氯化锂溶液等),空气中的水蒸气被盐溶液吸收,从而实现空气的除湿,吸湿后的盐溶液需要浓缩再生才能重新使用。采用溶液吸湿,可以使空气溶液接触表面同时作为换热表面,在表面的另一侧接入冷水或热水,实现吸收或补充相变热的目的,从而实现接近等温的吸湿和再生过程;还可以采用带有中间换热器的溶液空气热湿交换单元。溶液和水之间是交叉流,如果单元内溶液的循环量足够大,空气通过这样一个单元的湿度变化量又较小时,其不可逆损失可大大减少。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047646Y于2008年4月16日公开一种热湿分别处理的空调机组,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和溶液再生系统;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依次串联的冷凝器、膨胀阀、第一、二蒸发器,以及连接在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的四通换向阀;溶液再生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浓溶液容器、溶液泵、第一、二喷淋装置、稀溶液收集容器,其第一喷淋装置设置在第二蒸发器的上方,稀溶液收集容器置于第二蒸发器的下方,第二喷淋装置设置在冷凝器的上方,浓溶液容器置于冷凝器的下方。该结构耗能大,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耗低的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包括热泵系统和溶液除湿、再生新风处理系统,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部件;溶液除湿、再生新风处理系统由新风处理模块、溶液再生模块、换热器和溶液泵组成,其结构特征是新风处理模块、溶液再生模块均由两个以上溶液全热交换器通过溶液池和管道串联构成。
所述新风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溶液全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全热交换器,其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溶液池和第二溶液池,第一溶液全热交换器内的喷淋头通过管道与第二溶液池连通;溶液再生模块包括第三溶液全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全热交换器,其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三溶液池和第四溶液池,第三溶液全热交换器内的喷淋头通过管道与第四溶液池连通。
所述第一溶液池通过管道并依次经过换热器、冷凝器与第四溶液全热交换器内的喷淋头连通;第三溶液池通过管道并依次经过换热器、蒸发器与第二溶液全热交换器内的喷淋头连通。
所述溶液泵包括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分别连接在与第一、二、三、四溶液池连接的管道上。
所述四通换向阀的a接口与冷凝器的一端连接,b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c接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d接口与蒸发器的一端连接;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节流部件与蒸发器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冷凝器与节流部件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两端并联有辅助冷凝器,其中,第一电磁阀与冷凝器连接的一端与通过第二电磁阀与辅助冷凝器连接;辅助冷凝器设置在溶液再生模块的出风口处。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新风处理模块设置在室内入风口处;溶液再生模块设置在室内排风口处,回收室内排风的能量;
当室外空气为高温潮湿空气时,开启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的a、b接口连通,c、d接口连通,新风处理模块被冷却的浓溶液喷淋,对进入室内的空气降温除湿;吸湿后的稀溶液在冷凝器中被加热,由溶液泵依次送入溶液再生模块,室内排出的空气流经溶液再生模块被加热加湿后排向辅助冷凝器,而溶液被排风初步冷却浓缩,并继续经过蒸发器冷却,再次喷淋到新风处理模块,从而实现循环。
当室外空气为低温干燥空气时,开启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的a、c接口连通,b、d接口连通,实现热泵系统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功能相互转换;新风处理模块被加热的稀溶液喷淋,对进入室内的空气升温加湿;带走部分水分后的浓溶液在冷凝器(冷凝器充当夏季运行时蒸发器的功能)中被冷却,由溶液泵依次送入溶液再生模块,室内排出的空气流经溶液再生模块被冷却除湿后排向辅助冷凝器,而溶液被排风初步加热稀释,并继续经过蒸发器(蒸发器充当夏季运行时冷凝器的功能)加热,再次喷淋到新风处理模块,从而实现循环。
当室外空气温度适合、湿度过高时,关闭压缩机,溶液在新风处理模块和溶液再生模块之间与从室内排出室外的空气和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通过换热器进行全热交换;潮湿的空气经过新风处理模块中的浓溶液喷淋除湿后进入室内,浓溶液被稀释并喷淋到溶液再生模块,从室内排出室外的干燥空气经过溶液再生模块,并带走稀溶液中的水分,使溶液浓缩,并再次喷淋到新风处理模块,从而实现循环。
当室外空气温度适合、湿度过低时,关闭压缩机,溶液在新风处理模块和溶液再生模块之间与从室内排出室外的空气和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通过换热器进行全热交换;干燥的空气经过新风处理模块中的稀溶液喷淋除湿后进入室内,稀溶液被浓缩并喷淋到溶液再生模块,从室内排出室外的湿润空气经过溶液再生模块,使溶液稀释,并再次喷淋到新风处理模块,从而实现循环。
所述辅助冷凝器与冷凝器串联连接,用于排出制冷系统多余的冷凝热,若第三溶液池的溶液浓度过高,需将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开启,辅助冷凝器的冷凝热由排风带出室外;若第三溶液池的溶液浓度较低,则需将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辅助冷凝器不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体除湿技术处理空调新风,通过溶液的喷淋可以除去空气中夹带的灰尘和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系统能回收室内排风的能量,减小了新风处理能耗;利用热泵为溶液再生提供热量,使低品味热源得以利用,由于热泵可获得比驱动能源多的热量,有助于节能和改善因燃煤、燃油造成的环境污染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包括热泵系统和溶液除湿、再生新风处理系统,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9、四通换向阀10、冷凝器13、蒸发器6和节流部件8;溶液除湿、再生新风处理系统由新风处理模块、溶液再生模块、换热器11和溶液泵组成。
新风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溶液全热交换器1和第二溶液全热交换器4,其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溶液池2和第二溶液池5,第一溶液全热交换器内的喷淋头通过管道与第二溶液池连通;溶液再生模块包括第三溶液全热交换器20和第四溶液全热交换器18,其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三溶液池21和第四溶液池17,第三溶液全热交换器内的喷淋头通过管道与第四溶液池连通。第一溶液池2通过管道并依次经过换热器11、冷凝器13与第四溶液全热交换器18内的喷淋头连通;第三溶液池21通过管道并依次经过换热器、蒸发器6与第二溶液全热交换器4内的喷淋头连通。
溶液泵包括第一溶液泵7、第二溶液泵3、第三溶液泵14和第四溶液泵19,分别连接在与第一、二、三、四溶液池连接的管道上。
四通换向阀10的a接口与冷凝器13的一端连接,b接口与压缩机9的排气口连接,c接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d接口与蒸发器6的一端连接;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节流部件8与蒸发器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13与节流部件8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2,第一电磁阀两端并联有辅助冷凝器16,其中,第一电磁阀与冷凝器连接的一端与通过第二电磁阀15与辅助冷凝器连接;辅助冷凝器设置在溶液再生模块的出风口处。
溶液再生模块设置在排风处理通道中,新风处理模块设置在新风处理通道中;排风处理通道和新风处理通道分别位于上层和下层(图中未示出)。
图1-图3中,虚线所示为输送冷媒的管道,实线为输送溶液的管道;位于虚线旁的箭头所指方向为冷媒流动方向,位于实线旁的箭头所指方向为溶液流动方向。排风指的是从室内排出室外的空气,新风指的是从室外吹往室内的空气。
其工作原理是:
一、夏季运行
参见图1,开启溶液泵、压缩机9,四通换向阀10的a、b接口连通,c、d接口连通,高温潮湿的室外新风依次经过新风处理模块的两个串联的第一、二溶液全热交换器,由被蒸发器6冷却的浓溶液喷淋除湿后,再送入室内。用蒸发器6冷却浓溶液的目的是吸收溶液吸湿时产生的相变热,增强溶液吸湿能力。吸湿后的稀溶液在冷凝器13中被加热浓缩,由溶液泵7依次送入溶液再生模块的两个串联的第三、四溶液全热交换器进行喷淋,室内排风依次流经第三、四溶液全热交换器,经溶液喷淋被加热加湿后排向辅助冷凝器16,而溶液被排风冷却浓缩。再生后的浓溶液需要经蒸发器6冷却以增强其吸湿能力,而吸湿后的稀溶液需要经冷凝器13加热再生。通过换热器11,浓溶液和稀溶液在进入蒸发器6和冷凝器13前彼此进行热量交换,使浓溶液温度降低,稀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再生后的浓溶液经换热器11冷却后,再回到蒸发器。辅助冷凝器16与冷凝器13串联连接,用于排出制冷系统多余的冷凝热,若第三溶液池21的溶液浓度过高,需将第一电磁阀12关闭,第二电磁阀15开启,辅助冷凝器的冷凝热由排风带出室外;若第三溶液池的溶液浓度较低,则需将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辅助冷凝器不工作。
第三溶液池21内的浓溶液被换热器11和蒸发器6冷却后,在新风处理模块内与被处理新风进行热湿交换,溶液被稀释且温度升高。第一溶液池2内的溶液被冷凝器13加热后,在溶液再生模块内完成溶液的浓缩再生过程。被稀释和被浓缩的溶液由溶液管相连,通过溶液的流动完成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的循环,以维持两端的浓度差。蒸发器的制冷量用于冷却喷淋除湿溶液以增强其除湿能力,冷凝器的排热量用于溶液的加热浓缩再生。
二、冬季运行
参见图2,开启溶液泵、压缩机9,四通换向阀10的a、c接口连通,b、d接口连通(四通换向阀10换向实现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相互转换)。室外干燥、低温的新风依次经过新风处理模块的两个串联的第一、二溶液全热交换器,由被蒸发器6(冷凝器充当夏季运行时蒸发器的功能)加热的稀溶液喷淋,新风被加热加湿后送入室内。蒸发器6的排热量用于加热进入喷淋装置的溶液以增强其加湿能力。经喷淋浓缩的浓溶液由第三溶液池2被第一溶液泵7送入换热器11与稀溶液进行热量交换,浓溶液温度降低,稀溶液温度升高。浓溶液经换热器冷却后,再回到冷凝器13(冷凝器充当夏季运行时蒸发器的功能)进一步冷却,冷却的浓溶液依次流经第三、四溶液全热交换器喷淋,与室内排风进行热质交换,溶液吸收排风中的水分而稀释成为稀溶液,除湿后的排风被排出室外。第一电磁阀12开启,第二电磁阀15关闭,辅助冷凝器16不工作。再生的稀溶液流入第三溶液池21,被第三溶液泵14送入换热器11加热,然后返回到蒸发器6,如此循环。
三、过渡季节新风机组运行说明
参见图3,热泵系统停止工作。溶液在新风处理模块和和溶液再生模块之间与排风和新风进行全热交换,新风回收排风的能量后被送入室内。
春季,潮湿的室外新风依次经过新风处理模块的两个串联的第一、二溶液全热交换器,被浓溶液喷淋除湿后送入室内。吸湿后的稀溶液由第一溶液泵7送入换热器11与来自第三溶液池21的浓溶液进行热交换,再进入溶液再生模块的两个串联的第三、四溶液全热交换器进行喷淋,室内排风经溶液喷淋被加湿后排出室外,而溶液被排风浓缩。再生后的浓溶液经换热器回到第二溶液全热交换器4,如此循环。
秋季,干燥的室外新风依次经过新风处理模块的两个串联的第一、二溶液全热交换器,被稀溶液喷淋加湿后送入室内。浓缩后的浓溶液由第一溶液泵7送入换热器11与来自第三溶液池21的稀溶液进行热交换,再进入溶液再生模块的两个串联的第三、四溶液全热交换器进行喷淋,室内排风经溶液喷淋被除湿后排出室外,而溶液被排风稀释。再生后的稀溶液经换热器回到第二溶液全热交换器4,如此循环。

Claims (6)

1.一种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包括热泵系统、溶液除湿和再生新风处理系统,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9)、四通换向阀(10)、冷凝器(13)、蒸发器(6)和节流部件(8);溶液除湿、再生新风处理系统由新风处理模块、溶液再生模块、换热器(11)和溶液泵组成,其特征是新风处理模块、溶液再生模块均由两个以上溶液全热交换器通过溶液池和管道串联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新风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溶液全热交换器(1)和第二溶液全热交换器(4),其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溶液池(2)和第二溶液池(5),第一溶液全热交换器内的喷淋头通过管道与第二溶液池连通;溶液再生模块包括第三溶液全热交换器(20)和第四溶液全热交换器(18),其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三溶液池(21)和第四溶液池(17),第三溶液全热交换器内的喷淋头通过管道与第四溶液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溶液池(2)通过管道并依次经过换热器(11)、冷凝器(13)与第四溶液全热交换器(18)内的喷淋头连通;第三溶液池(21)通过管道并依次经过换热器、蒸发器(6)与第二溶液全热交换器(4)内的喷淋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溶液泵包括第一溶液泵(7)、第二溶液泵(3)、第三溶液泵(14)和第四溶液泵(19),分别连接在与第一、二、三、四溶液池连接的管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四通换向阀(10)的a接口与冷凝器(13)的一端连接,b接口与压缩机(9)的排气口连接,c接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d接口与蒸发器(6)的一端连接;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节流部件(8)与蒸发器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凝器(13)与节流部件(8)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2),第一电磁阀两端并联有辅助冷凝器(16),其中,第一电磁阀与冷凝器连接的一端与通过第二电磁阀(15)与辅助冷凝器连接;辅助冷凝器设置在溶液再生模块的出风口处。
CN2009202738429U 2009-11-26 2009-11-26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82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38429U CN201582927U (zh) 2009-11-26 2009-11-26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38429U CN201582927U (zh) 2009-11-26 2009-11-26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82927U true CN201582927U (zh) 2010-09-15

Family

ID=42724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7384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82927U (zh) 2009-11-26 2009-11-26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82927U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1702A (zh) * 2011-05-28 2011-11-30 浙江理工大学 双效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01876469B (zh) * 2009-11-26 2012-06-27 佛山市浩特普尔人工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17269A (zh) * 2012-12-14 2013-04-03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溶液除湿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装置及其节能运行方法
CN103090475A (zh) * 2012-09-29 2013-05-08 刘拴强 热泵驱动逆流热湿交换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
CN104654479A (zh) * 2015-02-06 2015-05-27 清华大学 一种热泵驱动的多级溶液除湿新风处理机组
CN105371393A (zh) * 2016-01-11 2016-03-02 北京格瑞力德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全部冷热源且无辅助散热装置并同时制备冷/热水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CN105757836A (zh) * 2016-03-28 2016-07-1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除湿换热器的再生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5805868A (zh) * 2016-03-28 2016-07-27 上海交通大学 再生回热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5805869A (zh) * 2016-03-28 2016-07-27 上海交通大学 太阳能驱动的回热式固体干燥除湿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6931553A (zh) * 2017-04-28 2017-07-07 北京格瑞高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预冷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6469B (zh) * 2009-11-26 2012-06-27 佛山市浩特普尔人工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61702B (zh) * 2011-05-28 2013-10-16 浙江理工大学 双效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02261702A (zh) * 2011-05-28 2011-11-30 浙江理工大学 双效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03090475A (zh) * 2012-09-29 2013-05-08 刘拴强 热泵驱动逆流热湿交换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
CN103090475B (zh) * 2012-09-29 2015-06-10 刘拴强 热泵驱动逆流热湿交换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
CN103017269A (zh) * 2012-12-14 2013-04-03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溶液除湿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装置及其节能运行方法
CN103017269B (zh) * 2012-12-14 2015-06-24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溶液除湿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装置及其节能运行方法
CN104654479B (zh) * 2015-02-06 2017-09-26 清华大学 一种热泵驱动的多级溶液除湿新风处理机组
CN104654479A (zh) * 2015-02-06 2015-05-27 清华大学 一种热泵驱动的多级溶液除湿新风处理机组
CN105371393A (zh) * 2016-01-11 2016-03-02 北京格瑞力德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全部冷热源且无辅助散热装置并同时制备冷/热水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CN105805868A (zh) * 2016-03-28 2016-07-27 上海交通大学 再生回热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5805869A (zh) * 2016-03-28 2016-07-27 上海交通大学 太阳能驱动的回热式固体干燥除湿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5757836A (zh) * 2016-03-28 2016-07-1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除湿换热器的再生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5805869B (zh) * 2016-03-28 2018-08-17 上海交通大学 太阳能驱动的回热式固体干燥除湿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5805868B (zh) * 2016-03-28 2018-08-17 上海交通大学 再生回热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5757836B (zh) * 2016-03-28 2018-10-1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除湿换热器的再生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931553A (zh) * 2017-04-28 2017-07-07 北京格瑞高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预冷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6469B (zh)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82927U (zh)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CN102705920B (zh) 双冷源热泵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式
CN102589059B (zh) 双效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处理机
CN102519096A (zh) 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处理机
CN202692282U (zh) 双冷源热泵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式
CN101701738B (zh) 溶液调湿控温新风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89073A (zh) 冰蓄冷热泵藕合多级全热回收新风处理机
CN100510558C (zh) 太阳能驱动的单个转轮两级除湿空调器
CN202719696U (zh) 一种热泵驱动转轮除湿和再生型空气处理机组
CN102635905A (zh) 复合式热泵型低温再生转轮除湿全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06322583A (zh) 双级热回收大焓差除湿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72615U (zh) 太阳能液体除湿露点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2705921A (zh) 一种热泵驱动转轮除湿和再生型空气处理机组
CN102635906A (zh) 热泵再生转轮式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76782B (zh) 一种多级叉流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CN106705334A (zh) 能量回收型双冷源大焓差蓄能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48602U (zh) 除湿转轮与热泵耦合式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空调
CN105276736A (zh) 一种带冷凝再热的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CN100419340C (zh) 排风潜能回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CN110173776A (zh) 一种预冷式转轮调湿的新风处理装置
CN102721133B (zh) 自冷式固体干燥剂降温除湿空调系统
CN202494181U (zh) 双效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处理机
CN202709344U (zh) 冰蓄冷热泵藕合多级全热回收新风处理机
CN108826541A (zh) 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12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