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7023A - 船用推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船用推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47023A
CN118047023A CN202410371989.0A CN202410371989A CN118047023A CN 118047023 A CN118047023 A CN 118047023A CN 202410371989 A CN202410371989 A CN 202410371989A CN 118047023 A CN118047023 A CN 118047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ller
transmission
propellers
teeth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719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志赛
陈巧
王建政
王尧
罗晓园
晏飞
张建
陈波
陈思臻
杜言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4103719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470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47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7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船用推进装置,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包括主体,以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主体迎流端的第一螺旋桨组和第二螺旋桨组,主体具有平行第一方向的主轴线。其中,第一螺旋桨组包括多个第一螺旋桨,多个第一螺旋桨围绕主轴线的周向均匀阵列设置,第二螺旋桨组包括多个第二螺旋桨,多个第二螺旋桨围绕主轴线的周向均匀阵列设置;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螺旋桨位于第二螺旋桨靠近主轴线的一侧。还包括设置在主体上的驱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以用于带动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转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目前推进装置推进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船用推进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推进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船用推进器已被广泛应用于船舶上,作为用于驱动船体前进的动力装置,螺旋桨是推进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推进构件之一,其依靠桨叶在水中旋转,利用对水体的反作用力推进船体移动。
目前的船舶为了提高推进力一般会在多个位置布置螺旋桨,但是每一处的螺旋桨的数量多为单一的一个螺旋桨,在每个区域获取的推进力比较有限,而在某一位置布置数量较多的螺旋桨又会导致占用空间跨度大,并且多个螺旋桨之间常常需要并联多个电机控制,电机之间的控制误差难以实时精准地控制每个螺旋桨的转速,可能会导致螺旋桨之间的转速差异较大,容易产生附加力矩对推进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船用推进装置,以便解决目前船舶推进器推进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船用推进装置,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船用推进装置用于推动船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包括:
主体,主体具有平行所述第一方向的主轴线,所述主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端的迎流端和尾流端;
第一螺旋桨组和第二螺旋桨组,所述第一螺旋桨组和所述第二螺旋桨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在所述迎流端上,所述第一螺旋桨组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桨组远离所述尾流端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桨组包括多个第一螺旋桨,多个所述第一螺旋桨沿着所述主轴线的周向均匀阵列设置,所述第二螺旋桨组包括多个第二螺旋桨,多个所述第二螺旋桨沿着所述主轴线的周向均匀阵列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在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桨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桨靠近所述主轴线的一侧;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驱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螺旋桨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螺旋桨转动,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螺旋桨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螺旋桨转动。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旋桨组和第二螺旋桨组呈圆周状的排列以及沿着第一方向的阵列可以在有限的占用空间内集成更多的螺旋桨,提高船用推进器的推力;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能够减少第一螺旋桨对于第二螺旋桨的遮挡,使得第二螺旋桨迎流的水体尽可能地充实,以提高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淌水效率,从而提高推进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旋桨在旋动过程中会产生沿着主轴线的推力用于推动船体沿着既定方向移动,同时还会产生沿着第一螺旋桨桨叶的径向力,该部分力会将水流向径向推动从而产生涡流,这就会导致第二螺旋桨的迎流水体不够充实,将第二螺旋桨的旋向与第一螺旋桨相反能够吸收该部分涡流,使得第二螺旋桨的迎流水体充实,提高推进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每个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主轴线的夹角均相同,多个所述第一螺旋桨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线相交于一点。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第一螺旋桨的桨叶相较于主轴线倾斜,便于第一螺旋桨的桨叶在有限空间内更好的布置,另一方面,多个第一螺旋桨的相较于水体的反作用力集中在一点,推力更加集中,从而提供更加高效的推进力。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每个所述第二螺旋桨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主轴线的夹角均相同,多个所述第二螺旋桨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线相交于一点。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桨的外径。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减少第一螺旋桨对于第二螺旋桨的遮挡,以使得第二螺旋桨迎流水体更加充实全面,提高推进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数量和所述第二螺旋桨的数量均大于等于三。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一螺旋桨同步转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二螺旋桨同步转动。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主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主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线重合,所述第一主轴穿设所述主体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二主轴通过驱动齿轮副啮合传动。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齿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的外壁;
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螺旋桨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围绕所述第一传动齿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每个所述第一传动轴均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内;
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中间齿,所述第一中间齿固定套设在第一传动轴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齿均与所述第一传动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旋转轴传动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旋转轴通过万向接头传动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齿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主轴上;
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螺旋桨的换向齿,多个所述换向齿围绕所述第二传动齿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每个所述换向齿均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内;
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螺旋桨的第二中间齿,所述第二中间齿围绕所述第二传动齿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并均与所述第一传动齿啮合;
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螺旋桨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围绕所述第二传动齿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每个所述第二传动轴均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内;
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齿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桨的旋转轴传动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一中间齿啮合的传动比为i,所述第二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中间齿啮合的传动比为I,有i<I。
作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所述迎流端的迎流面设为弧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第一螺旋桨组和第二螺旋桨组呈圆周状的排列以及沿着第一方向的阵列可以在有限的占用空间内集成更多的螺旋桨,提高船用推进器的推力;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能够减少第一螺旋桨对于第二螺旋桨的遮挡,使得第二螺旋桨迎流的水体尽可能地充实,以提高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淌水效率,从而提高推进效率;
2、驱动机构与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一螺旋桨同步转动,驱动机构与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二螺旋桨同步转动,且由于传动比和换向齿的设定,是的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转向相反,第一螺旋桨的转速大于第二螺旋桨,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得第二螺旋桨吸收涡流,提高第二螺旋桨的淌水效率最终提高推进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船用推进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船用推进装置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船用推进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船用推进装置主要用于展示驱动机构、第一传动结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船用推进装置由图4左视的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螺旋桨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1a、主轴线;1b、安装腔;11、迎流端;12、尾流端;2、第一螺旋桨组;21、第一螺旋桨;211、第一桨轴;2a、第一轴承;
3、第二螺旋桨组;31、第二螺旋桨;311、第二桨轴;3a、第二轴承;
4、驱动机构;41、第一主轴;42、第二主轴;43、驱动齿轮副;431、第一锥齿轮;432、第二锥齿轮;4a、第一驱动轴承;4b、第二驱动轴承;
5、第一传动机构;51、第一传动齿;52、第一中间齿;53、第一传动轴;5a、第一传动轴承;
6、第二传动机构;61、第二传动齿;62、换向齿;62a、换向轴承;63、第二中间齿;64、第二传动轴;6a、第二传动轴承;
7、万向接头;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船用推进装置,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在具体使用场景中,第一方向X与航行方向平行,第二方向Y垂直于水面,第一方向X的一个指向为船体行进方向。该船用推进装置包括主体1,以及设置在主体1上的第一螺旋桨组2和第二螺旋桨组3。其中,主体1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主轴线1a,该主轴线1a通过主体1的重心。主体1具有位于第一方向X两端的迎流端11和尾流端12。在具体使用场景中,迎流端11即是船体移动时主体1迎向水体的一端,第一螺旋桨组2和第二螺旋桨组3均设置在迎流端11上。在本实施例中迎流端11设计为弧形,具体的将迎流端11设计为椭圆形以尽可能减少水体阻力,提高推进装置的推进效率。
参照图1和图2,第一螺旋桨组2和第二螺旋桨组3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在迎流端11上,第一螺旋桨组2设置在第二螺旋桨组3远离尾流端12的一侧。具体的,第一螺旋桨组2包括多个第一螺旋桨21,每个第一螺旋桨21均转动设置在主体1上,多个第一螺旋桨21围绕主轴线1a的周向均匀阵列设置;第二螺旋桨组3包括多个第二螺旋桨31,每个第二螺旋桨31均转动设置在主体1上,多个第二螺旋桨31围绕主轴线1a的周向均匀阵列设置。第一螺旋桨21和第二螺旋桨31在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螺旋桨21位于第二螺旋桨31靠近主轴线1a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旋桨21的数量以及第二螺旋桨31的数量可选地设置为三个以上更为合适,该设定能够基于三角形稳定原理实现螺旋桨对水体更加全面均匀搅动以获取更稳定的推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21的数量和第二螺旋桨31的数量均为三个,即相邻的第一螺旋桨21之间旋转角度间距为120度,在其它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21或者第二螺旋桨31的数量也可以为分别设置为其它可选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旋桨组2和第二螺旋桨组3间隔排布指的是:每个第一螺旋桨21所形成的旋转平面的中心点共同所在的平面,与每个第二螺旋桨31所形成的旋转平面的中心点共同所在的平面在第一方向X上是具有间距的。第一螺旋桨21和第二螺旋桨31在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指的是:第一螺旋桨21所形成的旋转平面的中心点位于第二螺旋桨31所形成的旋转平面的中心点靠近主轴线1a的一侧。
以上,第一螺旋桨组2和第二螺旋桨组3呈圆周状的排列以及沿着第一方向X的阵列可以在有限的占用空间内集成更多的螺旋桨,提高船用推进器的总的推力;并且第一螺旋桨21和第二螺旋桨31在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能够减少第一螺旋桨21对于第二螺旋桨31的遮挡,使得第二螺旋桨31迎流的水体尽可能地充实,以提高第一螺旋桨21和第二螺旋桨31的淌水效率,提高推进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21的外径小于第二螺旋桨31的外径,即第一螺旋桨21旋动所形成的旋转平面的直径小于第二螺旋桨31旋动所形成的旋转平面的直径,以进一步减少第一螺旋桨21对于第二螺旋桨31的遮挡,以使得第二螺旋桨31迎流水体更加充实全面,提高推进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图8中所示出,多个第一螺旋桨21的外边缘共同限定的圆形的直径小于多个第二螺旋桨31的内边缘共同限定的圆形的直径。这就使得第一螺旋桨21在旋动时阻挡的水体是处于多个第二螺旋桨31之间的空隙中,进一步能够减少第一螺旋桨21旋动过程对于第二螺旋桨31的干扰。以提高推进效率。
参照图1和图2,每个第一螺旋桨21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线1a的夹角均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夹角范围设置为30°~45°,多个第一螺旋桨21的轴线与主轴线1a相交于一点。每个第二螺旋桨31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线1a的夹角均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夹角范围设置为30°~45°,多个第二螺旋桨31的轴线与主轴线1a相交于一点。
以上设定,一方面第一螺旋桨21和第二螺旋桨31的桨叶均相较于主轴线1a倾斜,便于第一螺旋桨21和第二螺旋桨31在有限空间内更好的布置;另一方面,由于多个第一螺旋桨21或者多个第二螺旋桨31相较于水体的反作用力集中在一点,能够提供更加集中的推力,从而提供更加高效的推进力。
参照图3-图5,还包括设置在主体1上的驱动机构4、第一传动机构5以及第二传动机构6。驱动机构4通过第一传动机构5与多个第一螺旋桨21传动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一螺旋桨21同步转动,驱动机构4通过第二传动机构6与多个第二螺旋桨31传动连接以使得多个第二螺旋桨31同步转动。且使得第一螺旋桨21和第二螺旋桨31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螺旋桨21的转速小于第二螺旋桨31的转速。
以上设定是由于第一螺旋桨21在旋动过程中不仅会产生沿着主轴线1a方向的推力用于推动船体沿着第一方向X移动,同时还会产生沿着第一螺旋桨21桨叶的径向力,该部分径向力会将水流沿着桨叶的径向推动从而产生涡流,这就会导致第二螺旋桨31的迎流水体不够充实,将第二螺旋桨31的旋向与第一螺旋桨21设置相反能够使得第二螺旋桨31吸收该部分涡流,使得第二螺旋桨31的迎流水体充实,提高推进效率。并且由于第一螺旋桨21的转动,会使得部分朝向第二螺旋桨31的水体具有初速度,因此将第二螺旋桨31的转速设计大于第一螺旋桨21能够保证第二螺旋桨31与水体的相对速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以保证第二螺旋桨31对于水体的搅动,保证推进力。并且由于部分朝向第二螺旋桨31的水体具有初速度,第二螺旋桨31在旋动时不需要克服较大的静态水体的阻力,从而能够降低第二螺旋桨31的功率损耗,更为全面地利用第一螺旋桨21的做功,提高推进效率。
参照图3、图4和图5,主体1内设有安装腔1b,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主轴41和第二主轴42,第二主轴42转动设置在安装腔1b内,第二主轴42的轴线与主轴线1a重合。具体来说,第二主轴42靠近尾流端12的一端的外壁以及中间部位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第二驱动轴承4b,第二驱动轴承4b固定在安装腔1b内的腔壁上。第一主轴41沿着第二方向Y穿设主体1并转动设置在主体1上,第一主轴41与第二主轴42通过驱动齿轮副43啮合传动。具体来说,第一主轴41的外壁上沿着自身轴向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驱动轴承4a,第一驱动轴承4a的外壁固定在主体1内。驱动齿轮副43包括固定套设在第一主轴41靠近第二主轴42一端外壁的第一锥齿轮431以及固定套设在第二主轴42外壁的第二锥齿轮432,第一锥齿轮431和第二锥齿轮432啮合传动。当第一主轴41受到例如电机的驱动力实现旋转时,则第一主轴41通过驱动齿轮副43带动第二主轴42旋转。
参照图3、图4和图5,每个第一螺旋桨21均配置有第一桨轴211,且每个第一螺旋桨21对应固定套设在一个第一桨轴211的端部,第一桨轴211通过第一轴承2a转动设置在主体1的迎流端11;每个第二螺旋桨31均配置有第二桨轴311,且每个第二螺旋桨31均对应固定套设在一根第二桨轴311的端部,第二桨轴311通过第二轴承3a转动设置在主体1的迎流端11。第一传动机构5包括第一传动齿51,第一传动齿51固定套设在第一主轴41的外壁;还包括一一对应第一螺旋桨21的第一中间齿52,第一中间齿52围绕第一传动齿51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并均与第一传动齿51啮合;还包括一一对应第一螺旋桨21的第一传动轴53,第一传动轴53围绕第一传动齿51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每个第一传动轴53均通过第一传动轴承5a转动设置在主体1内,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传动轴53的轴线均平行于主轴线1a;其中,第一中间齿52固定套设在第一传动轴53的一端,第一传动轴53的另一端与第一桨轴211传动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53与第一桨轴211通过万向接头7传动连接。
参照图3和图6第一传动轴53承,第一传动机构5的驱动原理为:第二主轴42被带动旋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齿51旋动,第一传动齿51与多个第一中间齿52啮合进而带动多个第一中间齿52同时转动,最终带动多个第一传动轴53同时转动,进而通过万向接头7带动多个第一桨轴211同时转动,最终带动多个第一螺旋桨21同时转动。以上设定是因为,当采用多个电机独立控制第一螺旋桨21时,由于不同电机的控制误差或者工况误差导致不同第一螺旋桨21转速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第一螺旋桨21的推力不同,从而产生不同于航行方向的附加力矩,进而导致推进效率降低。而本方案中多个第一螺旋桨21的转动同步性良好可靠,由于同步性较高,基本不会产生附加力矩,从而提高推进效率。
参照图3、图4和图5,第二传动机构6包括第二传动齿61,第二传动齿61固定套设在第二主轴42上;还包括一一对应第二螺旋桨31的换向齿62,多个换向齿62围绕第二传动齿61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每个换向齿62均通过换向轴承62a转动设置在主体1内;还包括一一对应第二螺旋桨31的第二中间齿63,第二中间齿63围绕第二传动齿61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并均与第二传动齿61啮合;还包括一一对应第二螺旋桨31的第二传动轴64,第二传动轴64围绕第二传动齿61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每个第二传动轴64均通过第二传动轴承64a转动设置在主体1内。其中,第二中间齿63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64的一端,第二传动轴64的另一端与第二桨轴311传动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中第二传动轴64与第二桨轴311之间通过万向接头7传动连接。
参照图3和图7,第二传动机构6驱动原理为:第二主轴42被带动旋动从而带动第二传动齿61旋动,进而带动换向齿62以及第二中间齿63旋动,最终带动第二传动轴64和第二桨轴311旋动,以带动第二螺旋桨31同步转动。
并且,第一传动齿51与第一中间齿52啮合的传动比为i,第二传动齿与第二中间齿啮合的传动比为I,有i<I。该设定使得第一螺旋桨21的转速小于第二螺旋桨31,并且由于换向齿62的存在,也会使得第一螺旋桨21的转向与第二螺旋桨31的转向相反。由于第一螺旋桨21在旋动过程中不仅会产生沿着主轴线1a的推力用于推动船体沿着第一方向X移动,同时还会产生沿着第一螺旋桨21桨叶的径向力,该部分力会将水流沿着径向推动从而产生涡流,这就会导致第二螺旋桨31的迎流水体不够充实,将第二螺旋桨31的旋向与第一螺旋桨21相反能够吸收该部分涡流,使得第二螺旋桨31的迎流水体充实,提高推进效率。并且由于第一螺旋桨21的转动,会使得部分朝向第二螺旋桨31的水体具有初速度,因此将第二螺旋桨31的转速设计大于第一螺旋桨21能够保证第二螺旋桨31与水体的相对速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以保证第二螺旋桨31对于水体的搅动,保证推进力。并且由于部分朝向第二螺旋桨31的水体具有初速度,第二螺旋桨31在旋动时就不需要克服较大的静态水体的阻力,从而能够降低第二螺旋桨31的功率损耗,更为全面地利用第一螺旋桨21的做功,提高推进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对该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船用推进装置,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用推进装置用于推动船体沿所述第一方向(X)移动,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包括:
主体(1),具有平行所述第一方向(X)的主轴线(1a),所述主体(1)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方向(X)两端的迎流端(11)和尾流端(12);
第一螺旋桨组(2)和第二螺旋桨组(3),所述第一螺旋桨组(2)和所述第二螺旋桨组(3)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在所述迎流端(11)上,所述第一螺旋桨组(2)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桨组(3)远离所述尾流端(12)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桨组(2)包括多个第一螺旋桨(21),多个所述第一螺旋桨(21)沿着所述主轴线(1a)的周向均匀阵列设置,所述第二螺旋桨组(3)包括多个第二螺旋桨(31),多个所述第二螺旋桨(31)沿着所述主轴线(1a)的周向均匀阵列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桨(21)和第二螺旋桨(31)在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桨(21)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桨(31)靠近所述主轴线(1a)的一侧;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的驱动机构(4)、第一传动机构(5)以及第二传动机构(6);
所述驱动机构(4)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与所述第一螺旋桨(21)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螺旋桨(21)转动,所述驱动机构(4)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6)与所述第二螺旋桨(31)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螺旋桨(31)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21)和所述第二螺旋桨(31)的旋转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螺旋桨(21)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主轴线(1a)的夹角均相同,多个所述第一螺旋桨(21)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线(1a)相交于一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螺旋桨(31)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主轴线(1a)的夹角均相同,多个所述第二螺旋桨(31)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线(1a)相交于一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2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螺旋桨(31)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21)的数量和所述第二螺旋桨(31)的数量均大于等于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传动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一螺旋桨(21)同步转动,所述驱动机构(4)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传动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二螺旋桨(31)同步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设有安装腔(1b),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主轴(41)和第二主轴(42),所述第二主轴(42)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b)内,所述第二主轴(42)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线(1a)重合,所述第一主轴(41)穿设所述主体(1)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所述第一主轴(41)与所述第二主轴(42)通过驱动齿轮副(43)啮合传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包括:
第一传动齿(51),所述第一传动齿(51)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41)的外壁;
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螺旋桨(21)的第一传动轴(53),所述第一传动轴(53)围绕所述第一传动齿(51)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每个所述第一传动轴(53)均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1)内;
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传动轴(53)的第一中间齿(52),所述第一中间齿(52)固定套设在第一传动轴(53)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齿(52)均与所述第一传动齿(51)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轴(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桨(21)的旋转轴传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53)与所述第一螺旋桨(21)的旋转轴通过万向接头(7)传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6)包括:
第二传动齿(61),所述第二传动齿(61)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主轴(42)上;
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螺旋桨(31)的换向齿(62),多个所述换向齿(62)围绕所述第二传动齿(61)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每个所述换向齿(62)均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1)内;
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螺旋桨(31)的第二中间齿(63),所述第二中间齿(63)围绕所述第二传动齿(61)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并均与所述第一传动齿(51)啮合;
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螺旋桨(31)的第二传动轴(64),所述第二传动轴(64)围绕所述第二传动齿(61)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呈行星排列,每个所述第二传动轴(64)均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1)内;
其中,所述第二中间齿(63)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64)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轴(6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桨(31)的旋转轴传动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51)与所述第一中间齿(52)啮合的传动比为i,所述第二传动齿(61)与所述第二中间齿(63)啮合的传动比为I,有i<I。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船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流端(11)的迎流面设为弧形。
CN202410371989.0A 2024-03-29 2024-03-29 船用推进装置 Pending CN1180470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71989.0A CN118047023A (zh) 2024-03-29 2024-03-29 船用推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71989.0A CN118047023A (zh) 2024-03-29 2024-03-29 船用推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7023A true CN118047023A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71989.0A Pending CN118047023A (zh) 2024-03-29 2024-03-29 船用推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4702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40001340B1 (ko) 선박용 2중반전 프로펠러 구동장치
EP2150459B1 (en) Contra-rotating propeller supported on rudder horn of ship
CN102001434B (zh) 一种差速型船用平旋推进装置
EP3954613A1 (en) Coaxial contra-rotating circumferential propeller
CN100534858C (zh) 双叶片推进器
CN110316345A (zh) 一种新型对转桨船舶侧向推进系统
CN118047023A (zh) 船用推进装置
US3291086A (en) Tandem propeller propulsion and control system
CN201914445U (zh) 差速型船用平旋推进装置
CN216035040U (zh) 一种同轴差速回转的凸轮正交齿轮式变距桨
FI75128C (fi) Drivanordning foersedd med motroterande propellrar.
CN105667747A (zh) 一种高效螺旋桨
KR101422240B1 (ko) 선박 추진장치
JP2766707B2 (ja) 遊転プロペラ付き舶用プロペラ装置
KR101422239B1 (ko) 선박 추진장치
WO2016004836A1 (zh) 一种恒速变距直翼全向推进器
JP3381865B2 (ja) 流体力エネルギ変換装置と回転エネルギ変換装置とこれらを利用した船舶
KR20120050839A (ko) 이중반전 아지무스 추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선박
KR102510678B1 (ko) 전방위 추진기
KR101444116B1 (ko) 선박의 프로펠러 동력 전달장치
RU2115589C1 (ru) Судовая движитель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типа &#34;поворотная колонка&#34;
CN217456310U (zh) 一种同轴差速回转的曲柄滑块式船用变距桨
US20040132360A1 (en) Transverse watercraft propeller
CN219277770U (zh) 一种串列式舵桨
CN212423430U (zh) 一种组合式对转桨电力推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