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3599A - 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43599A
CN118043599A CN202280064125.3A CN202280064125A CN118043599A CN 118043599 A CN118043599 A CN 118043599A CN 202280064125 A CN202280064125 A CN 202280064125A CN 118043599 A CN118043599 A CN 118043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outdoor unit
ventila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41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进
邹先许
朱建国
潘琦
蓝原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683207.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151870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68323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165883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22/12845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1244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043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3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壳体、蜗壳主体、导风管、弹性连接件、安装座和减震垫。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所述蜗壳主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蜗壳主体连通,所述导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蜗壳主体上,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所述安装座具有安装槽。所述减震垫套设于所述导风管的外周,所述减震垫的一侧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减震垫用于减小所述导风管的震动幅度。

Description

室外机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2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23455494.7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于2021年12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683235.1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于2021年12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23455428.X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于2021年12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683207.X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外机。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室外机上安装有新风装置,用于将室外空气抽入室内并进行过滤,实现对室内增添清新空气的目的。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壳体、蜗壳主体、导风管、弹性连接件、安装座和减震垫。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所述蜗壳主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蜗壳主体连通,所述导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蜗壳主体上,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减小所述蜗壳主体的震动幅度。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所述安装座具有安装槽。所述减震垫套设于所述导风管的外周,所述减震垫的一侧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座用于固定所述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用于减小所述导风管的震动幅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然而,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室外机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装置隐藏了顶盖后的结构图;
图5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装置隐藏了顶盖后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装置隐藏了顶盖后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7的B部分放大图;
图9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装置隐藏了顶盖后的正视图;
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
图1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通风支架的结构图;
图1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新风装置的通风支架的结构图;
图1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基座与抽风组件之间的结构图;
图14是图13的分解图;
图15是图14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装置中的抽风组件、通风接头及基座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E-E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F部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壳体的结构图;
图20是图19中G部分的放大图;
图2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蜗壳、卡箍、环形减震环及通风接头的结构图;
图22是图21的分解图。
图中,
100、新风装置;
1、壳体;11、进风口;111、进风格栅;12、出风口;121、凹槽;13、插口;14、基座;141、容置槽;142、排水孔;143、隔板;144、支撑台;1441、过风通道;145、支撑板;146、安装座;1461、安装槽;1462、插槽;1463、螺钉孔;147、挡水台;148、集水槽;149、安装柱;15、顶盖;
2、过滤组件;
3、电控组件;
4、抽风组件;41、蜗壳;411、蜗壳主体;4111、吸风口;412、导风管;413、连接环;42、电机;43、弹性连接件;44、减震垫;45、通风接头;451、通风接头本体;452、连接板;46、卡箍;
5、通风支架;51、进风通道;511、进风端;512、出风端;513、过风腔;5131、挡水板;514、过滤腔;515、过风间隙;52、过口;53、导向筋板;
20、室外机;201、压缩机;202、四通阀;203、室外换热器;204、室外机风扇;205、膨胀阀;206、箱体;207、第一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 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0包括室内机10和室外机20。室内机10和室外机20通过管路连接以传输冷媒。室内机10包括室内换热器400和室内风扇600。室外机20包括压缩机201、四通阀202、室外换热器203、室外风扇204和膨胀阀205。依序连接的压缩机201、室外换热器203、膨胀阀205和室内换热器400形成冷媒回路,冷媒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循环流动,通过室外换热器203与室内换热器400分别与空气进行换热,以实现空调器1000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压缩机201被配置为压缩冷媒以使得低压冷媒受压缩形成高压冷媒。
室外换热器203被配置为将室外空气与在室外换热器203中传输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例如,室外换热器203在空调器1000的制冷模式下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使得由压缩机201压缩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203将热量散发至室外空气而冷凝。室外换热器203在空调器1000的制热模式下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使得减压后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203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而蒸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203还包括换热翅片,以扩大室外空气与室外换热器203中传输的冷媒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室外空气与冷媒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室外风扇204被配置为将室外空气经室外机20的室外进风口吸入至室外机20内,并将与室外换热器203换热后的室外空气经由室外机20的室外出风口送出。室外风扇204为室外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
膨胀阀205连接于室外换热器203与室内换热器400之间,由膨胀阀205的开度大小调节流经室外换热器203和室内换热器400的冷媒压力,以调节流通于室外换热器203和室内换热器400之间的冷媒流量。流通于室外换热器203和室内换热器400之间的冷媒的流量和压力将影响室外换热器203和室内换热器400的换热性能。膨胀阀205可以是电子阀。膨胀阀205的开度是可调节的,以控制流经膨胀阀205的冷媒的流量和压力。
四通阀202连接于所述冷媒回路内,四通阀202被配置为切换冷媒在冷媒回路中的流向以使空调器1000执行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室内换热器400被配置为将室内空气与在室内换热器400中传输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例如,室内换热器400在空调器1000的制冷模式下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使得经由室外换热器203散热后的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400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室内换热器400在空调器1000的制热模式下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使得经由室外换热器203吸热后的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400将热量散发至室内空气而冷凝。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400还包括换热翅片,以扩大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400中传输的冷媒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室内空气与冷媒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室内风扇600被配置为将室内空气经室内机10的室内进风口吸入至室内机10内,并将与室内换热器400换热后的室内空气经由室内机10的室内出风口12送出。室内风扇600为室内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
为便于描述,如无特殊说明,本公开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空调器1000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空调器1000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空调器1000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空调器1000的左右方向与用户的左 右方向相反,例如空调器1000的左侧为用户的右侧、空调器1000的右侧为用户的左侧。
一般情况下,为了将新风引入至室内空间,通常在室内机上集成设置新风装置,这会导致室内机体积增大,从而占用室内空间。另外,将过滤组件安装在室内机上,导致拆卸过滤组件时容易对室内产生二次污染。或者,将新风装置安装于室外机上,但由于室外机内部的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震动,该震动会直接传递至新风装置上,导致新风装置内部的蜗壳及导风管容易受到震动而发生晃动,从而影响了出风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风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将新风装置安装在室外机上,将过滤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新风装置内,并且在蜗壳主体与壳体的连接位置处加装弹性连接件,在导风管与壳体的连接位置处加装减震垫,以减少震动对蜗壳主体和出风管的影响,从而保证新风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如图2至图5所示,空调器1000还包括新风装置100,新风装置100安装于室外机20上。新风装置100包括壳体1、过滤组件2、电控组件3及抽风组件4。壳体1包括基座14和顶盖15。壳体1具有进风口11、出风口12和插口13。进风口11、出风口12和插口13分别开设于基座14上。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分别设置于壳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例如进风口11位于基座14的右侧,则出风口12位于基座14的左侧。插口13位于壳体1的第三侧(例如,前侧)靠近进风口11位置处。
如图3所示,室外机20还包括箱体206,箱体206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开口207,当然,箱体206的上部也可以封闭。当箱体206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开口207时,新风装置100安装于箱体206的顶上部,且配合封盖箱体的第一开口207,即新风装置100集成设于室外机20内,新风装置100的上部结构同时构成箱体206的上部结构,能够简化室外机20的整体结构。当箱体206的上部封闭时,新风装置100与室外机20相对独立,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拆下新风装置100,而不影响空调器1000的使用。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对应设置于壳体1上靠近室外机20内压缩机201所在腔体的一侧,例如,将出风口12及压缩机201均布置在壳体1的左侧,能够使得接线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基座14的上部开设有容置槽141,过滤组件2、电控组件3及抽风组件4按第一方向(例如,从右至左的方向)依次安装于基座14的容置槽141内,过滤组件2穿过插口13滑动插置于壳体1内,便于过滤组件2通过插口13拆装,而不用拆开壳体1再对过滤组件2进行拆装。抽风组件4位于容置槽141内靠近出风口12的一侧,电控组件3位于过滤组件2和抽风组件4之间,抽风组件4与电控组件3耦接,抽风组件4用于从进风口11吸入外部空气并使外部空气流经过滤组件2后从出风口12流出。顶盖15安装于基座14上,且盖合于容置槽141的上部。例如,可以在基座14的上部侧沿设置螺钉柱,在顶盖15的侧缘设置连接孔,通过侧面打螺钉的方式将顶盖15连接至基座14上。
新风装置100安装于室外机20的上部,不占用室内空间。且新风装置100中,进风口11、过滤组件2、电控组件3、抽风组件4及出风口12沿从右向左的方向依次设置,能够合理利用水平空间,以适配室外机尺寸。另外,过滤组件2通过壳体1前侧的插口13滑动插置于壳体1内,便于拆装,从而使得清洗及更换更加方便,从而保证长期的过滤效果。并且室外空气从壳体1的右侧流入后经过过滤组件2过滤除臭后从壳体1的左侧送入室内,由于室外空气在壳体1内通过左右对流的方式确保气体流动顺畅,避免空气在壳体1内产生涡流等现象,保证了进风量及通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新风装置100还包括通风支架5,通风支架5设置于进风口11与电控组件3之间。例如,通风支架5与基座14之间可以采用卡接或螺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通风支架5可以用于将由进风口11进入的气体输送至过滤组件2。如图5所示,通风支架5包括进风通道51,进风通道51具有进风端511和出风端512。进风端511位于进风通道51上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进风端511与进风口11连接,出风端512位于进风通道51上靠近电控组件3的一侧。通风支架具有过口52,过口52设置于通风支架5的靠近插口13前侧,过口52与进风通道51的内部连通。过滤组件2依次穿过插口13及过口52后,滑动插置于进风通道51内。在抽风组件4的作用下,室外侧 新风依次经进风口11、进风端511进入进风通道51内,经过滤组件2过滤后最终从出风口12流出至室内侧。
如图8、图11所示,通风支架5还包括多个导向筋板53,多个导向筋板53设置于进风通道51靠近进风端511一侧的内壁上,沿垂直于壳体1底面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依次排列。多个导向筋板53倾斜设置,例如,多个导向筋板53向进风口11一侧倾斜设置。例如,导向筋板53的倾斜角度可以为30至45°。在进风端511设置倾斜的导向筋板53,能够有效减少雨水进入到进风通道51内,还能够保证新风顺利通过。
如图8所示,通风支架5还包括多个进风格栅111,多个进风格栅111设置于进风通道51靠近进风端511一侧的内壁上,多个进风格栅111沿进风端511的上、下方向依次排列。如图8所示,进风格栅111与导向筋板53相互搭接。进风格栅111能够保证进风口11与进风端511之间良好的配合相接效果,避免雨水进入壳体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2所示,进风通道51还具有过风腔513、过滤腔514和过风间隙515。过风腔513位于进风通道51靠近进风端511的一侧,过风腔513用于流通气流,过滤腔514位于进风通道51靠近出风端512的一侧,过风腔513和过滤腔514相连通。如图8、图9所示,通风支架5还包括挡水板5131,挡水板5131设置于过风腔513内靠近进风端511的一侧,挡水板5131将进风端511与过滤腔514相隔,例如,挡水板5131可以沿壳体1的上、下方向设置。挡水板5131的上侧可以与进风通道51的上侧相连,挡水板5131的下侧可以与基座14相连接。
如图10、图12所示,挡水板5131与过风腔513的前、后两侧壁面之间均设有过风间隙515。过风间隙515用于流通气流。过滤组件2插置于过滤腔514内,过滤腔514用于容置所述过滤组件。在进风通道51内,新风中的雨水会在与挡水板5131的碰撞过程中,沿挡水板5131向下流,而去除雨水后的新风会从过风间隙515继续向前流动至过滤组件2进行过滤处理。
如图14所示,基座14的底面上还具有排水孔142。排水孔142用于排出壳体1内的积水。例如,可以将排水孔142与室外机20的风扇所在的腔体连通。挡水板5131上的水滴向下流动并经排水孔142向下排出至室外机20的室外风扇204所在的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3所示,基座14还具有集水槽148,集水槽148设置在基座14的容置槽141的底面上,且排水孔142设于集水槽148内,集水槽148起到集水的作用,能够将过风腔513内的余水向下排出。
如图8和图13所示,壳体1还包括挡水台147,挡水台147设置在安装槽1461的底面,且位于通风支架5与电控组件3之间,能够进一步防止雨水流动至安装电控组件3的位置,避免发生漏电现象。
如图5、图7和图13所示,壳体1还包括隔板143,隔板143设置于基座14的容置槽141内,且位于通风支架5与电控组件3之间,例如,隔板143位于挡水台147与电控组件3之间。当过滤组件2被取出后,该隔板143能够防止手指伸入过滤腔514的位置后误碰电控组件3,从而起到防触电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13所示,壳体1还包括支撑台144和支撑板145。支撑台144设置于基座14的容置槽141内且位于电控组件3与抽风组件4之间。支撑台144上设置有过风通道1441。过风通道1441用于空气流通。支撑板145设置于基座14的容置槽141内,架设于抽风组件4靠近顶盖15的一侧(例如,上方)。支撑板145的两端与基座14可拆卸连接。通风支架5、支撑台144和支撑板145共同对顶盖15起到支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抽风组件4包括蜗壳41、电机42、弹性连接件43和减震垫44。蜗壳41包括蜗壳主体411和导风管412。如图7所示,蜗壳主体411设置于容置槽141内,蜗壳主体411上开设有吸风口4111,导风管412的一端与蜗壳主体411连通,例如,导风管412与蜗壳主体411为一体成型件。导风管412的另一端与出风口12连通。弹性连接件43设置于蜗壳主体411上,且与基座14相连接,弹性连接件43用于减小蜗壳主体411的震动幅度。如图22所示,减震垫44套设于导风管412的外周, 减震垫44用于减小导风管412的震动幅度。导风管412通过减震垫44与基座14相连。电机42安装于蜗壳主体411上,且电机的输出轴伸入至蜗壳主体4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图18所示,抽风组件4还包括通风接头45。通风接头45内部中空且两端带开口。通风接头45的一端从壳体1的外侧至壳体1的内侧穿过出风口12,通风接头45间隔套设于导风管412的外周,通风接头本体451的内径大于导风管412的外径,即通风接头45不与导风管412直接接触,例如,通风接头45的内壁与导风管412的外周之间可以预留2㎜左右的间隙,且通风接头45抵靠于减震垫44的端面上,减震垫44将通风接头45的内壁与导风管412的外周之间的间隙密封。蜗壳41通过通风接头45外接管道,提高蜗壳41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从而使新风装置100产生的新鲜空气通过管道顺利送入室内。
如图18所示,通风接头45还包括通风接头本体451和连接板452,连接板452位于通风接头本体451的外周,连接板452与基座14的外侧面相连接。例如,连接板452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接等方式与壳体1的外侧壁可拆卸连接,以使通风接头本体451固定在壳体1上,避免使用过程中通风接头45因震动而发生晃动,提高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8所示,新风装置100还包括安装座146,安装座146设置在基座14的容置槽141内靠近出风口12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安装座146具有安装槽1461,减震垫44的下侧卡设于安装槽1461内,与安装槽1461的内壁相贴合。安装座146用于固定安装槽1461。减震垫44沿其轴向的尺寸大于安装槽1461的槽宽,以使减震垫44通过过盈配合卡设于安装槽1461内,从而使减震垫44固定在安装槽1461内。如图21、图22所示,抽风组件4还包括卡箍46,卡箍46与减震垫44的上侧抵接,且卡箍46与安装座146相连,卡箍46与安装槽1461拼合形成安装通道,导风管412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利用卡箍46限制导风管412向上与蜗壳主体411分离,从而使导风管412稳固在壳体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连接件43及减震垫44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材质制成,具有较强的弹性势能,能够吸收传导至壳体1或抽风组件4产生的震动。
通过在导风管412与基座14之间设置弹性连接件43,以及在蜗壳主体411与基座14之间设置减震垫44,避免了蜗壳主体411或通风接头45与基座14之间产生刚性接触。一方面可以减少抽风组件4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对基座14和通风接头45的影响,避免产生共振噪音。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压缩机201传导至壳体1的震动对抽风组件4的影响,从而提高抽风组件4在壳体1内的连接稳定性,进而确保出风稳定,提高新风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并且,减震垫44与通风接头45的端部弹性相抵,还起到密封对接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安装座146还具有插槽1462及螺钉孔1463,插槽1462及螺钉孔1463分别设置在安装槽1461的两端,卡箍46的一端插设于插槽1462内,卡箍46的另一端可通过螺钉与螺钉孔1463相连,安装座146还用于固定卡箍46。卡箍46与安装座146安装过程可以为先将卡箍46的一端插入插槽1462内,例如,卡箍46的端部与插槽1462之间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或卡接等方式连接,卡箍46与插槽1462的连接实现卡箍46的定位,然后再将卡箍46的另一端与螺钉孔1463相连接,例如,使用螺钉与螺钉孔1463实现卡箍46与螺钉孔1463螺纹连接,卡箍46与螺钉孔1463的连接实现卡箍46的固定。以此提高卡箍46与安装座146之间装配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图20所示,壳体1还具有凹槽121,凹槽121沿出风口12外周设置,且位于壳体1的外侧,连接板452设置于凹槽121内,以固定通风接头本体451。凹槽121与连接板452相配合起到定位的目的,提高通风接头45在壳体1上的装配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图19所示,新风装置100还包括安装柱149,安装柱149设置于容置槽141的底面上,例如,安装柱149可以与壳体1为一体成型件,弹性连接件43套设于安装柱149上,安装柱149用于固定弹性连接件43。如图13所示,蜗壳41还包括多个连接环413,多个连接环413设置于蜗壳主体411的外周,例如,多个连接环413与蜗壳主体411也可以为一体形成件,弹性连接件43的外周设有多个卡槽,连接环413 套设于弹性连接件43的卡槽内,例如连接环413通过过盈配合套设于环形卡槽内,从而使蜗壳主体411稳固在壳体1的内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公开的公开范围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例的某些要素进行修改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受所附权力要求的限制。

Claims (20)

  1. 一种室外机,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
    蜗壳主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蜗壳主体连通,所述导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蜗壳主体上,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减小所述蜗壳主体的震动幅度;和
    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所述安装座具有安装槽;和
    减震垫,套设于所述导风管的外周,所述减震垫的一侧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座用于固定所述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用于减小所述导风管的震动幅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还包括:
    卡箍,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所述卡箍与所述减震垫抵接,所述卡箍与所述安装槽拼合形成安装通道,所述导风管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卡箍用于固定所述导风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安装座还具有插槽和螺钉孔,所述插槽和所述螺钉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两端,所述卡箍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卡箍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螺钉孔相连,所述安装座还用于固定所述卡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还包括:
    通风接头本体,所述通风接头本体的一端穿过所述出风口并套设于所述导风管的外周,所述通风接头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导风管的外径,所述减震垫封闭所述通风接头本体的内壁与所述导风管的外周之间的间隙;和
    连接板,设置于所述通风接头本体的外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相连,以固定所述通风接头本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壳体还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出风口的外周设置,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用于定位所述连接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还包括:
    安装柱,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连接件套设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安装柱用于固定所述弹性连接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还包括:
    多个连接环,设置于所述蜗壳主体的外周;其中,
    所述弹性连接件具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外周,所述多个连接环套设于所述卡槽内,以固定所述蜗壳主体。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壳体还具有插口,所述插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处;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
    过滤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滑动连接,所述过滤组件穿过所述插口置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过滤组件通过所述插口拆装;和
    电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控组件位于所述过滤组件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以减少水进入所述电控组件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还包括:
    通风支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过滤组件之间,所述通风支架具有过口,所述过口设置于所述通风支架靠近所述插口的一侧,所述通风支架用于将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外部空气输送至所述过滤组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通风支架包括:
    进风通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端位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电控组件的一侧,所述过口与所述进风通道的内部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穿过所述插口及所述过口置于所 述进风通道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进风通道还具有过风腔和过滤腔,所述过风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出风端的一侧,所述过风腔用于流通气流,所述过滤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出风端的一侧,所述过风腔与所述过滤腔连通,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
    所述通风支架还包括:
    挡水板,设置于所述过风腔内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侧,所述挡水板将所述进风端与所述过滤腔相隔,所述挡水板与所述过风腔的两侧壁面之间设有过风间隙,所述过风间隙用于流通气流。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基座,具有容置槽,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插口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过滤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和所述蜗壳主体沿第一方向依次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和
    顶盖,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容置槽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隔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通风支架与所述电控组件之间,所述隔板用于绝缘所述电控组件。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支撑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蜗壳主体之间,所述支撑台具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用于空气流通,所述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顶盖。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蜗壳主体靠近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顶盖。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挡水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上,且位于所述通风支架与所述电控组件之间,所述挡水台用于为所述电控组件隔挡水。
  17.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基座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基座的底面上,所述排水孔用于排出所述壳体内的积水。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基座具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上,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集水槽内。
  19.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通风支架还包括:
    多个导向筋板,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进风端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多个导向筋板沿垂直于所述壳体底面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多个导向筋板倾斜设置,以减少水进入所述进风通道内。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室外机,其中,所述通风支架还包括:
    多个进风格栅,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进风端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多个进风格栅沿垂直于所述壳体底面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多个进风格栅与所述导向筋板相互搭接以使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端相接。
CN202280064125.3A 2021-12-31 2022-10-28 室外机 Pending CN1180435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32351 2021-12-31
CN202111683207.XA CN114151870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N202111683235.1A CN11416588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新风模块
CN202111683207X 2021-12-31
PCT/CN2022/128451 WO2023124493A1 (zh) 2021-12-31 2022-10-28 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3599A true CN118043599A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9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4125.3A Pending CN118043599A (zh) 2021-12-31 2022-10-28 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435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1040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669388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新风模块
CN114165883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新风模块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8043599A (zh) 室外机
CN215490038U (zh) 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WO2023124493A1 (zh) 室外机
WO2023040665A1 (zh) 空调器
CN216693795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N21339558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4151870A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N110805966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08998190U (zh) 加长轴跨墙式窗机
CN110748976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KR20070119896A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
KR20080011510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WO2023124492A1 (zh) 室外机
KR10086330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조립용 모듈장치
CN210179881U (zh) 用于空调器的排水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KR20100040597A (ko) 스탠드형 공기조화기
CN118043601A (zh) 室外机
CN218955033U (zh) 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
CN218717782U (zh) 一种柜式离心通风机
CN110748975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1339558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