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29796A -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29796A
CN118029796A CN202410315367.6A CN202410315367A CN118029796A CN 118029796 A CN118029796 A CN 118029796A CN 202410315367 A CN202410315367 A CN 202410315367A CN 118029796 A CN118029796 A CN 118029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oor body
door
distanc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153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大磊
谭敏威
余道军
黄佳庆
孙文武
陈墩
赵志良
王信锟
杨扬
孙豪杰
刘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153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29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29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9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门组件及制冷设备。门组件包括门体,门体设置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均朝向门体的前侧弯曲,第一槽体位于第二槽体靠近门体前侧的一侧;第二槽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槽部、第四槽部和第五槽部。由于第三槽部远离第四槽部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槽体上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第五槽部远离第四槽部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槽体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因此铰链组件的宽度是由第二槽体在门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决定的,即由D2与D1的差值决定的;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发明中D2与D1的差值较小,确保铰链组件可以做的较窄,可以很好地适配薄门体。

Description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居住环境的美观度,以及节省居住空间,目前,人们喜欢将制冷设备(如冰箱)采用嵌入的安装方式安置在家居橱柜中,使冰箱完美隐藏到家居橱柜中,与家居环境更好的融为一体,在形式上将厨房形成了一个整体,以提升居住环境的美观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生活,冰箱门体上开始挂载装饰面板或者显示屏,这就导致冰箱的总厚度加大,为了减小冰箱门体的总厚度,需要对门体的厚度进行减薄。门体减薄之后由于现有铰链组件的宽度较大,铰链组件与门体不适配,影响门体的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门组件,用于解决现有铰链组件与薄门体不适配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门组件,包括:
门体,设置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均朝向所述门体的前侧弯曲,所述第一槽体位于所述第二槽体靠近所述门体前侧的一侧;所述第二槽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槽部、第四槽部和第五槽部,所述第三槽部远离所述第四槽部的一端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D1小于所述第一槽体上任意一点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五槽部远离所述第四槽部的一端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2大于所述第一槽体任意一点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所述D2与所述D1的差值为15-35m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组件,由于第三槽部远离第四槽部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槽体上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第五槽部远离第四槽部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槽体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因此铰链组件的宽度是由第二槽体在门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决定的,即由D2与D1的差值决定的;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发明中D2与D1的差值较小,确保铰链组件可以做的较窄,可以很好地适配薄门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槽体包括沿相连通的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沿直线延伸,或,所述第二槽部沿第二椭圆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槽部以第一半径绕第一圆心沿弧形延伸,所述第三槽部绕所述第一圆心以第二半径沿弧形延伸,所述第四槽部沿第一椭圆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槽部与所述第四槽部的连接处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D1的差值为15-23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槽部与所述第四槽部的连接处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D1的差值为18-2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槽部远离所述第四槽部一端的槽壁以及所述第一槽部远离所述第二槽部一端的槽壁均设置有缓冲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槽部远离所述第四槽部一端的槽壁以及所述第一槽部远离所述第二槽部一端的槽壁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缓冲垫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体包括门本体和第一铰接件,所述门本体适于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铰接件固定于所述门本体的铰接侧,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位于所述第一铰接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二铰接件,设置有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插设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轴体插设于所述第二槽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半径,所述第一圆心位于预设基准面、所述预设基准面的第一侧或所述预设基准面的第二侧,所述预设基准面为门本体的枢转侧的门封条的外侧面,所述第一侧为所述外侧面的内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外侧面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门组件,所述箱体通过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门体铰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组件,由于第三槽部远离第四槽部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槽体上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第五槽部远离第四槽部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槽体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因此铰链组件的宽度是由第二槽体在门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决定的,即由D2与D1的差值决定的;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发明中D2与D1的差值较小,确保铰链组件可以做的较窄,可以很好地适配薄门体。
进一步的,通过采用上述门组件,可有效减小门部件的厚度,减小了制冷设备的体积,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铰链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体、第二轴体以及第一铰接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安装在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安装在制冷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的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处于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门本体处于关门位置;图中通过垂直于轨迹的虚线标示各个槽部的分隔位置;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一打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以第一打开角度为25°为例说明,此时门本体相对于箱体打开25°;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二打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以第二打开角度为70°为例说明,此时门本体相对于箱体打开70°;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处于第三打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以第三打开角度为100°为例说明,此时门本体相对于箱体打开100°;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的第一槽体的壁面到前侧面的距离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的第二槽体的壁面到前侧面的距离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组件安装于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N1示意了第一侧棱的轨迹,图中虚线N2示意了第二侧棱的轨迹,图中虚线N3示意了第三侧棱的轨迹。
附图标记:
100、第一铰接件;110、第一槽体;111、第一槽部;112、第二槽部;113、第六槽部;114、第一槽壁;115、第一间隙;120、第二槽体;121、第三槽部;122、第四槽部;123、第五槽部;124、第二间隙;125、第二槽壁;131、第一轨迹;132、第二轨迹;141、第三轨迹;142、第四轨迹;143、第五轨迹;
200、第二铰接件;210、第一轴体;220、第二轴体;
310、门本体;311、第一侧棱;312、前侧面;313、第一侧壁;314、第二侧壁;320、门封;321、第三侧棱;323、预设基准面;330、柜板;331、第二侧棱;332、前壁面;
400、制冷设备;410、箱体;500、环境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3所示,门组件包括门体,门体设置有第一槽体110和第二槽体120,第一槽体110和第二槽体120均朝向门体的前侧弯曲,第一槽体110位于第二槽体120靠近门体前侧的一侧;第二槽体12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槽部121、第四槽部122和第五槽部123,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D1,D1小于第一槽体110上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第五槽部123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D2,D2大于第一槽体110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D2与D1的差值为15-35mm,具体地,D2与D1的差值为25mm、27mm、30mm或者其他尺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组件,由于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槽体110上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第五槽部123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槽体110任意一点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因此铰链组件的宽度是由第二槽体120在门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决定的,即由D2与D1的差值决定的;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发明中D2与D1的差值较小,确保铰链组件可以做的较窄,可以很好地适配薄门体。
参考图2、图5和图6所示,门体前侧与第一铰接件100靠近门体前侧的侧边齐平,这里将第一铰接件100靠近门体前侧的侧边记作前侧边。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前侧边的距离,第五槽部123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第五槽部123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前侧边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槽部121与第四槽部122的连接处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与D1的差值为15-23mm,具体地,第三槽部121与第四槽部122的连接处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与D1的差值为17m、19m、20m或者其他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五槽部123与第四槽部122的连接处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与D1的差值为18-25mm,具体地,第五槽部123与第四槽部122的连接处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与D1的差值为21m、22m、23m或者其他尺寸。
一些情况下,第四槽部的椭圆轨迹在坐标系中的任意点(x,y)满足以下关系:
x=M/sin(θ)*cos(90°-a-θ)-R*sin(a),y=M/sin(θ)*sin(90°-a-θ)
其中,x为该任意点在第一坐标轴X上的坐标值,y为该任意点在第二坐标轴Y上的坐标值,M为第二轴体的起点在第一坐标轴X上的坐标绝对值,a为门本体的打开角度,θ为椭圆的长轴和第二坐标轴Y的夹角。在初始位置,第一坐标轴X平行于门本体的前侧面,第二坐标轴Y垂直于前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一端的槽壁以及第一槽部111远离第二槽部112一端的槽壁均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的材质为柔性材料,例如橡胶或者硅胶。由于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为了使得门体具有负关门角度,第一轴体210与第一槽部111远离第二槽部112一端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为了防止门体匡动,在第一槽部111远离第二槽部112一端的槽壁设置缓冲垫,利用缓冲垫与第一轴体210接触,既能避免门体出现匡动,又可以减小门体运动过程中第一轴体210对第一槽部111远离第二槽部112一端的槽壁的撞击。同样地,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一端的槽壁设置缓冲垫的作用与上述作用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一端的槽壁以及第一槽部111远离第二槽部112一端的槽部均设置有凹槽,缓冲垫嵌设于凹槽内。设置凹槽可方便对缓冲垫进行固定,防止缓冲垫发生脱落。
第一槽体110远离第二槽体120的一侧具有第一槽壁114,第二槽体120远离第一槽体110的一侧具有第二槽壁125,沿第二槽体120靠近门体铰接侧的方向,第一槽壁114与第二槽壁125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一槽壁114与第二槽壁125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5-35m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组件,由于沿第二槽体120靠近门体铰接侧的方向,第一槽壁114与第二槽壁125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槽壁114与第二槽壁125之间的最大距离仅为15-35mm,相较于相关技术槽体的宽度大大减小,确保铰链组件可以做的较窄,可以很好地适配薄门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槽壁114与第二槽壁125之间的距离是指沿着门体的厚度方向上两者的距离。沿第二槽体120靠近门体铰接侧的方向指图2中从左至右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门体包括门本体500和第一铰接件100,第一铰接件100固定于门本体500的铰接侧,第一槽体110和第二槽体120位于第一铰接件10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铰接件200,第二铰接件200设置有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第一轴体210插设于第一槽体110,第二轴体220插设于第二槽体1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槽体11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槽部111和第二槽部112,第二槽体12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槽部121、第四槽部122和第五槽部123,在打开状态,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二槽部112远离第一槽部111的一端,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五槽部123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在关闭状态,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部111远离第二槽部112的一端,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打开状态,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体110的尾端,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二槽体120的尾端;在关闭状态,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体110的首端,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二槽体120的首端;第一槽体110的首端与第一轴体2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15,第二槽体120的首端与第二轴体22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24,以使门体可以向箱体410的一侧靠近形成负关门角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在关闭状态,使第一槽体110的首端与第一轴体2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15,第二槽体120的首端与第二轴体22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24,确保门体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当外力推动门体向箱体410的一侧靠近时,门体与箱体410形成负关门角度,使得门体可以挤压密封件,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密封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常关闭状态,门体与箱体410的一侧平行,即门体与箱体410的一侧夹角为零度。门体与箱体410形成负关门角度是指门体在处于关闭状态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继续向箱体410靠近,门体与箱体410的一侧形成锐角夹角,锐角夹角处于箱体410的一侧背离门体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隙115的宽度为0.5-4mm,具体地,第一间隙115的宽度为1mm、2mm、3mm或者其他尺寸。第二间隙124的宽度为0.5-4mm,具体地,第一间隙115的宽度为1mm、2mm、3mm或者其他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门体朝向箱体41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适于与开口的边缘密封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负关门角度为-5°至-2°,负关门角度的绝对值越大,密封件受挤压的程度越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关闭状态,第一间隙115位于第一轴体210与第一槽部111远离第二槽部112一端的槽壁之间,第二间隙124位于第二轴体220与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一端的槽壁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槽部121位于第二槽体120的首端;第一槽部111的第一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1;第二槽部112的第二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2;第三槽部121的第三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3;第四槽部122的第四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4;沿第二槽体120远离第二槽体120首端的方向,C3与C1的差值逐渐增大,C3与C1的差值变化范围为0.8-8mm,C3与C1的差值具体为2.5mm、3mm或者4mm。C4与C2的差值逐渐增大,C4与C2的差值变化范围为8-23mm,C4与C2的差值具体为8mm、12mm或者16m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组件,第一槽部111的第一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1;第二槽部112的第二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2;第三槽部121的第三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3;第四槽部122的第四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4;由于沿第二槽体120远离第二槽体120首端的方向,C3与C1的差值逐渐增大,C4与C2的差值逐渐增大,因此第一槽体110的中心线与第二槽体120的中心线在门体的厚度方向到门体前侧的距离之差逐渐增大,且最大值仅为8-23mm,这就使得铰链组件可以做的较窄,可以很好地适配薄门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门体前侧也就是门本体500前侧,为了方便描述后续将门体前侧记作门本体500前侧。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6所示,由于门本体500前侧与第一铰接件100靠近第一铰接件100的侧边齐平,因此各个中心线(即第一中心线、第二中心线、第三中心线、第四中心线以及第五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与各个中心线到第一铰接件100靠近第一铰接件100的侧边之间的距离相等。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门体的厚度方向也就是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为了方便描述后续将门体的厚度方向记作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C3与C1的差值为在门本体打开过程中同一时刻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在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同样地,C4与C2的差值也为在门本体打开过程中同一时刻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在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二槽体(120)远离第二槽体(120)首端的方向,C3与C1的差值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基于C3与C1的差值逐渐减小,C3与C1的差值变化范围为0-2.5mm;基于C3与C1的差值逐渐增大,C3与C1的差值变化范围为0-8m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门体处于关闭状态,C3与C1的差值为0.8-2.5mm,具体地,C3与C1的差值为1m、1.2mm或者1.5mm,优选地,C3与C1的差值为1.2m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门体处于打开状态,C4与C2的差值为18-23mm,具体地,C4与C2的差值为19m、20m或者21mm,优选地,C4与C2的差值为20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轴体210适于在第一槽体110内沿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相对第一槽体110进行运动;第二轴体220适于在第二槽体120内沿第三轨迹和第四轨迹相对第二槽体120进行运动,第二轨迹与第二槽部112的第二中心线重合,第二轨迹沿第二槽部112的第二中心线延伸,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连接,第一轨迹为以第一半径(图2中的R1)绕第一圆心(图2中的Q1)沿弧形延伸,第一轨迹与第一槽部111的第一中心线重合,第一轨迹沿第一槽部111的第一中心线延伸。第三轨迹为以第二半径(图2中的R2)以第二半径绕第一圆心沿弧形延伸,第三轨迹与第三槽部121的第三中心线重合,第三轨迹沿第三槽部121的第三中心线延伸。第四轨迹为与第三轨迹连接的椭圆轨迹,第四轨迹与第四槽部122的第四中心线重合,第四轨迹沿第四槽部122的第四中心线延伸。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第一轴体210相对第一槽体110运动,以及第二轴体220相对第二槽体120运动可以是第一铰接件100运动且第二铰接件200静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铰接件100固定于门本体500的铰接侧,第二铰接件200与箱体410连接,当然,也可以是第一铰接件100静止且第二铰接件200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铰接件200固定于门本体500的铰接侧,第一铰接件100与箱体410连接;优选地,第一铰接件100运动且第二铰接件200静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五槽部123设置在第四槽部122远离第三槽部121的一端并与第四槽部122连通,第五槽部123以第三半径(图2中的R3)绕第二圆心(图2中的Q2)沿弧形延伸。
进一步地,第五槽部123的宽度与第四槽部122的宽度相同,第五槽部123与第四槽部122连接处的槽壁为弧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圆心位于第一槽体110的第一中心线上,即第二圆心位于第二轨迹上,第二圆心到第五槽部123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R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二槽体120远离第二槽体120首端的方向,第五槽部123的第五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本体500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5,C5与C2的最大值的差值先增大后减小。这里将,第五中心线与第四中心线的连接处至第五中心线的中部的第五中心线记作前半段第五中心线,前半段第五中心线与门本体500前侧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五中心线的中间位置与第五中心线远离第四中心线的一端记作后半段第五中心线,半段第五中心线与门本体500前侧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二中心线远离第一中心线的一端与门本体500前侧之间的距离为C2的最大值,C5与C2的最大值的差值范围为20-23mm,即C5与第二中心线远离第一中心线一端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与门本体500前侧之间距离的差值范围为20-23mm,具体地,C5与C2的最大值的差值可以为20.2mm、21.3mm、22.5mm或者其他值。
在此阶段,第一轴体210与第二轴体220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先增大再减小。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件100的宽度由C5与C2的最大值的差值进行确定,即第一轴体210与第二轴体220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进行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至图6所示,在门本体500打开过程中,第二轴体220适于在第五槽部123内沿第五轨迹以第三半径绕第二圆心进行运动,且第一轴体210在第二槽部112远离第一槽部111的一端进行轴向转动,即第一轴体210相对第二轴体220沿弧形的第五轨迹以第三半径绕第二圆心进行滑动;同时,第二轴体220以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为中心围绕第一轴体210进行转动,第一轴体210在第二槽部112远离第一槽部111的一端进行轴向转动,采用这样的运动方式有效减小了门体打开过程中门本体500的铰接侧突出于箱体410的距离,使得门本体500的铰接侧突出于箱体410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m,具体地,门本体500的铰接侧突出于箱体410的距离为2mm、2.5mm或者2.6mm。这就是使得环境结构500与箱体410之间的间隙大大减小,有效提高了制冷设备安装于环境结构500之后的美观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五轨迹与第五槽部123的第五中心线重合,第五轨迹沿第五槽部123的第五中心线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槽部111以第一半径绕第一圆心沿弧形延伸,第一半径大于等于5mm,第一半径为6mm、7mm、8mm或者其他数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槽部121以第二半径绕第一圆心沿弧形延伸,第二半径大于等于20mm,第一半径为21mm、22mm、23mm或者其他数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槽部122沿第一椭圆延伸,第四中心线也沿第一椭圆延伸,第四轨迹也沿第一椭圆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槽部112沿直线延伸,第二槽部112沿第一槽部111与第二槽部112连接处的切线延伸,这就使得第一轴体210可以很顺利地由第一槽部111进入到第二槽部112。当然,第二槽部112也可以沿第二椭圆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槽部111的宽度与第二槽部112的宽度相同,这就使得第一轴体210无论是在第一槽部111还是在第二槽部112中,第一轴体210与槽壁之间的间隙不会发生变化,提高了第一轴体210在第一槽体110内运动过程的稳定性,避免门本体500运动过程中出现匡动,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第一槽部111与第二槽部112的连接处进行了平滑处理,即第一槽部111与第二槽部112连接处的槽壁为弧面,第一轴体210无论是从第一槽部111进入到第二槽部112,还是从第二槽部112进入到第一槽部111,第一轴体210都可以顺利进入,减小了第一轴体210与槽壁之间的撞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槽部121的宽度与第四槽部122的宽度相同,第二轴体220无论是在第三槽部121还是在第四槽部122中,第二轴体220与槽壁之间的间隙不会发生变化,提高了第二轴体220在第二槽体120内运动过程的稳定性,避免门本体500运动过程中出现匡动,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第三槽部121与第四槽部122的连接处进行平滑处理,即第三槽部121与第四槽部122连接处的槽壁为弧面,这就使得第二轴体220无论是从第三槽部121进入到第四槽部122,还是从第四槽部122进入到第三槽部121,第二轴体220都可以顺利进入,减小了第二轴体220与槽壁之间的撞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槽体110在第一铰接件100的第一侧形成与第一槽体110连通的第一槽口,第一槽口的边沿设置有第一凸棱,第一凸棱围设于第一槽口的边沿,第一凸棱围成的形状与第一槽口的形状相同。第二槽体120在第一铰接件100的第一侧形成与第二槽体120连通的第二槽口,第二槽口的边沿设置有第二凸棱,第二凸棱围设于第二槽口的边沿,第二凸棱围成的形状与第二槽口的形状相同。由于第一槽口的边沿设置有第一凸棱,第二槽口的边沿设置有第二凸棱,第一轴体210插设于第一槽体110以及第二轴体220插设于第二槽体120之后,第二铰接件200与第一凸棱以及第二凸棱接触,减小了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之间的接触面,减小了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之间的摩擦力,打开或关闭门本体500时只需要施加很小的作用力,便可推动门本体500转动,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二槽部112沿直线延伸,第二槽部112的第二中心线穿过第一椭圆的中心;
或,基于第二槽部112沿第二椭圆延伸,第二椭圆的中心与第一椭圆的中心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铰接件100呈块状结构,第一铰接件100固定于门本体500的铰接侧,其中门本体500铰接侧的上部设置一个第一铰接件100,门本体500铰接侧的下部设置另一个第一铰接件100。进一步地,门本体500的铰接侧设置有安装槽,第一铰接件100嵌设于安装槽内,并使用紧固件进行固定,紧固件为螺钉或者螺栓,当然,也可采用卡扣将第一铰接件100固定于安装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铰接件10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槽体110和第二槽体120位于第一铰接件100的第一侧,第一铰接件100的第二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当第一铰接件100嵌设于安装槽时,定位柱插设于定位孔内,实现对第一铰接件100的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铰接件200呈片状结构,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垂直设置于第二铰接件200朝向第一铰接件100的一侧,具体地,第二铰接件200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分别插设于两个通孔内。当然,也可以将第二铰接件200与第一轴体210以及第二轴体220焊接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二铰接件200还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箱体410连接,具体地,连接部设置有通孔,连接部通过通孔内的铆钉或者螺钉与箱体410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门体适于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切换,在打开状态,门体的打开角度小于等于第一打开角度,且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部111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三槽部121;第一打开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50°,具体地,第一打开角度为24°、25°、26°或者其他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门本体500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35mm,具体地,门本体500的厚度为25mm、30mm、32mm或者其他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沿远离第三槽部121的方向,第四槽部122的曲率半径逐渐递增,第五槽部123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三槽部121的曲率半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槽部121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曲率半径;第五槽部123的曲率半径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曲率半径,且第三预设曲率半径小于第一预设曲率半径。第四槽部122沿第一椭圆延伸,第四槽部122靠近第三槽部121一端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预设曲率半径,第四槽部122靠近第五槽部123一端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三预设曲率半径。
由于第三槽部121、第四槽部122和第五槽部123的连接处均相切,因此,相当于第三槽部121的结束端的曲率半径与第四槽部122的起始端的曲率半径相等,也即第三槽部121的结束端为第四槽部122的起始端,而后第四槽部122靠近第三槽部121一端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预设曲率半径,以使第三槽部121向第四槽部122逐渐圆弧过渡,保证开门过程更加稳定,避免发生卡顿。
同样,第四槽部122的结束端的曲率半径与第五槽部123的起始端的曲率半径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曲率半径为R1,其中,30mm≤R1≤34mm,即R1的取值可以为30mm至34mm之间的任一整数,即30mm、31mm、32mm、33mm或34mm,R1的取值也可以为30mm至34mm之间的任一有理数,即30.1mm、32.65mm或33.52mm等,优选第一预设曲率半径R1为32mm。
第三预设曲率半径为R3,其中,10mm≤R2≤14mm,即R3的取值可以为12mm至14mm之间的任一整数,即10mm、11mm、12mm、13mm或14mm,R3的取值也可以为10mm至14mm之间的任一有理数,即10.1mm、12.65mm或13.52mm等,优选第一预设曲率半径R3为12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门本体500的打开角度大于第一打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打开角度,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mm,具体地,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门本体50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为7m、8m或者9m。
参考图4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可应用于可开合的连接在箱体410的门本体310,用户可以直接观察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也可以应用于嵌入式安装的门本体310,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连接有柜板330,用户可以直接观察到柜板330的前壁面332,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被柜板330的前壁面332遮盖。在门本体310不配设柜板330的情况下,需要保证门本体310的侧棱不会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发生干涉;在门本体310配设柜板330的情况下,需要保证门本体310的侧棱和柜板330的侧棱均不会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发生干涉;无论门本体310是否配设柜板330,在门本体310的后侧设置有门封320的情况下,需要保证门封320可稳定与箱体410分离,避免门封320受到门本体310与箱体410的挤压力而卡塞。
其中,环境结构500可以理解为墙壁、橱柜、电器等。门本体310的侧棱(下文称为第一侧棱311)可以理解为,位于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与第一侧壁313(门本体310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的连接处,前侧面312与第一侧壁313位于门本体310的相邻侧面,第一侧壁313位于门本体310的铰接侧,铰链组件安装在门本体310的铰接侧,门本体310的开合侧与铰接侧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在开合侧,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与第二侧壁314连接,第二侧壁314与第一侧壁313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其中,用户通常抓持开合侧的门本体310以开合门本体310。关于第一侧棱311:当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与第一侧壁313相交,该相交处为第一侧棱311;当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与第一侧壁313之间设置有倒角区,倒角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任意直线均可理解为第一侧棱311,第一侧棱311不限定为一个固定的棱线,第一侧棱311可以在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与第一侧壁313之间的多个垂线中切换。
同理,关于柜板330的侧棱(下文称为第二侧棱331),第二侧棱331位于柜板330的前壁面332与第一壁面(左壁面或右壁面)的连接处,第一壁面与前壁面332位于柜板330的相邻侧面,第一壁面位于柜板330的铰接侧,铰链组件安装在柜板330的铰接侧,柜板330的开合侧与铰接侧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在开合侧,柜板330的前壁面332与第二壁面连接,第二壁面与前壁面332位于柜板330的相邻侧面,第二壁面与第一壁面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关于第二侧棱331:当柜板330的前壁面332与第一壁面相交,该相交处为第二侧棱331;当柜板330的前壁面332与第一壁面之间设置有倒角区,倒角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任意直线均可理解为第二侧棱331,第二侧棱331不限定为一个固定的棱线,第二侧棱331可以在柜板330的前壁面332与第一壁面之间的多个垂线中切换。
关于门本体310的门封320的后侧棱(下文称为第三侧棱321):门封320的后壁面与门封320的第三侧壁的连接处形成第三侧棱321,第三侧壁位于门本体310的铰接侧,以门封320的第三侧棱321的位置为参考,确定门封320是否可以顺利开合。同上,第三侧棱321可以为后壁面与第三侧壁的相交处,或者,第三侧棱321为后壁面与第三侧壁之间的倒角区内的纵向棱线(第三侧棱321可在多个纵向棱线之间切换)。
处于第二槽部112中的第一轴体210以及处于第四槽部122中的第二轴体220相配合,能保证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向外移动的距离较小,避免门本体310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发生反射,在门本体310安装有柜板330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向外移动的距离较小,避免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发生干涉。
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向外移动可以理解为沿门本体310的左右方向向远离门本体310的方向移动,如左门本体310向左侧移动、右门本体310向右侧移动(左门本体310的铰接侧为左侧,右门本体310的铰接侧为右侧),前述移动均以关门状态的第一侧棱311的起始位置为基准,第一侧棱311的当前位置到起始位置的距离为第一侧棱311移动的距离。
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向外移动可以理解为沿柜板330的左右方向向远离柜板330的方向移动,如向左门本体310的左侧移动、向右门本体310的右侧移动,前述移动均以关门状态的第二侧棱331的起始位置为基准,第二侧棱331的当前位置到起始位置的距离为第二侧棱331移动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在初始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初始位置对应于门本体310处于关门状态,打开位置对应于门本体310相对于箱体410打开,所有的打开角度均可以理解为打开位置。打开角度的测量示例:以处于初始位置的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为基准面,当前位置的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与基准面的夹角可以理解为打开角度。关于打开位置,打开位置为门本体310相对于箱体410打开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打开的角度不作限定,打开位置包括多个打开角度。
参考图9所示,在初始位置,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部111远离第二槽部112的一端,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三槽部121远离第四槽部122的一端,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体110的起始端,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在初始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第一轴体210在第一槽体110内运动,第二轴体220在第二槽体120内运动。
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在打开位置,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部111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三槽部121,或,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二槽部112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四槽部122。在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部111的情况下,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三槽部121,此时,第一铰接件100和第二铰接件200在初始位置与第一打开角度之间;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二槽部112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四槽部122,此时第一铰接件100和第二铰接件200在第一打开角度与第二打开角度之间运动。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的位置存在对应关系。第一打开角度大于0°且小于第二打开角度,一些情况下,打开角度的范围可以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30°,与之对应的,第二打开角度小于等于130°,铰链组件应用于门本体310与箱体410之间,门本体310的打开角度可达到130°。
本发明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第一轴体210在第一槽体110内运动,第二轴体220在第二槽体120内运动,以实现门本体310的开合;第一槽体110的轨迹和第二槽体120的轨迹配合,可减小第一槽体110与第二槽体120之间的最大距离,当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中的一个安装在门本体310,可减小第一铰接件100前后方向的长度,可适用于厚度较小的门本体310,还能减小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向外移动的距离,避免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加工误差、装配误差以及设计要求等情况,上述的第一槽部111与第三槽部121沿同心圆弧轨迹延伸,此处的同心圆弧并不要求为严格的同心圆弧,可以为近似同心的圆弧,圆弧也可以近似为圆弧,如第一槽部111的第一圆心与第三槽部121的第一圆心在设定间距内,如设定间距小于等于10mm。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第一铰接件100或第二铰接件200安装在门本体310的开关门原理相同,结合附图以及下述实施例,以第一铰接件100安装在门本体310、第二铰接件200安装在箱体410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9所示,从初始位置进入打开位置,也就是在初始位置到第一打开角度之间,第一轴体210沿第一轨迹131运动,第二轴体220沿第三轨迹141运动,第一轨迹131以第一圆心Q1为圆心第一半径R1为半径的圆弧轨迹,第三轨迹141以第一圆心Q1为圆心第二半径R2为半径的圆弧轨迹,可得知第一轴体210与第二轴体220做同心转动,也就是第一轴体210沿第一槽部111的导向方向运动,第二轴体220沿第三槽部121的导向方向运动,此时,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部111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三槽部1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槽体110对第一轴体210进行导向,第二槽体120对第二轴体220进行导向,但第一槽体110的延伸路径不局限于沿第一轨迹131延伸,第一槽体110的两侧壁面配合,保证第一轴体210沿第一轨迹131运动即可,同理,第二槽体120的延伸路径也不局限于沿第三轨迹141延伸,第二槽体120的两侧壁面配合,保证第二轴体220沿第三轨迹141运动即可。
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在打开位置,第一打开角度与第二打开角度之间,第一轴体210沿第二轨迹132运动,第二轴体220沿第四轨迹142运动,第四轨迹142为第一椭圆的轨迹,第二轨迹132与第四轨迹142中一个的延长线可与另一个可相交,第二轨迹132的具体路径不做限定,也就是,第一轴体210可沿第二槽部112的导向方向运动,第二轴体220可沿第四槽部122的导向方向运动,并且,向远离第一槽部111的方向,第二槽部112与第四槽部122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差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在开门过程中,第一轴体210与第二轴体220先做同心转动,完成同心转动后,第二轴体220以第一椭圆轨迹运动且第一轴体210在第二槽部112内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轨迹132与第四轨迹142中一个的延长线与另一个相交,可以理解为第二轨迹132与第四轨迹142配合形成米字滑道,第二槽部112与第四槽部122中一个的延长线与另一个相交叉,保证门本体310可顺利开合。
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在绕第一圆心进行同心转动的过程中,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向外移动的距离较小,可避免门本体310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碰撞的问题,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向外移动的距离也较小,也可以避免柜板330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碰撞的问题。第一轴体210与第二轴体220完成同心运动,然后,第二轴体220沿第一椭圆路径运动且第一轴体210的运动方式不做限定,通过控制第二轴体220以第一椭圆路径运动,可继续减小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向外移动的距离,例如保证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向内移动,以保证顺利开关门。并且,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绕第一圆心进行同心转动,保证门本体310的门封320尽量向前运动,门封320尽量不承载或尽量少的承载门封320与箱体410之间的挤压力,避免门封320与箱体410之间出现卡死的情况,保证门本体310可顺利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铰接件100设置于门本体310的情况下,第一槽体110的起始端与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均靠近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第二槽体120的终止端远离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第一槽体110的终止端的位置不做限定。一些情况下,第一槽体110的终止端尽量靠近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在第一槽体110与第二槽体120的距离差增大的情况下,尽量减小第二槽体120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以减小第一铰接件100在门本体31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也就是减小门本体310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门本体310的左右方向上,第一槽体110的起始端到终止端的方向,第一槽体110向靠近第一侧壁313的方向延伸,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到终止端的方向,第二槽体120向靠近第一侧壁313的方向延伸。结合上述内容,在门本体310的厚度方向上,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到终止端的方向,第二槽体120从门本体310的前侧向后侧延伸,第一槽体110的门本体310厚度方向的延伸路径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上述的第一轨迹131、第二轨迹132、第三轨迹141和第四轨迹142,第一槽体110与第二槽体120中第一设定位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最小,第一槽体110与第二槽体120中第二设定位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距离最大,第一设定位与第二设定位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差大于等于13mm且小于等于33mm。第一设定位可以为第一槽体110或第二槽体120的一个点位,第二设定位也可以为第一槽体110或第二槽体120的一个点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铰链组件前后方向,第二槽体120的最前端到最后端的距离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33mm。也就是,第一设定位和第二设定位均设置在第二槽体120。第一设定位设置在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第二设定位设置在第二槽体120的终止端。
第一铰接件100在门本体31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35mm,门本体31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也就是,门本体310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35mm,其中,第一铰接件100为独立于门本体310的部件或者门本体310一体成型第一铰接件100。第一设定位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最小距离为1mm,保证槽体的壁厚,第二设定位到门本体310的后侧面的最小距离为1mm,保证槽体的壁厚。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铰链组件,门本体310的厚度可控制在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35mm,以提供一种超薄的门本体31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槽部111与第三槽部121的圆心角相同,也就是:第一轴体210沿第一槽部111的起始端运动到第一槽部111的终止端,同时,第二轴体220沿第三槽部121的起始端运动到第四槽部122的终止端。第一槽部111的终止端连接第二槽部112的起始端,第三槽部121的终止端连接第四槽部122的起始端。也就是,在门体处于第一打开角度的情况下,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部111的终止端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三槽部121的终止端。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半径R2大于第一半径R1,第三槽部121相对于第一槽部111更加平缓,以通过第一轴体210带动第二轴体220同心转动。
第一圆心Q1的位置以预设基准面323为基准,预设基准面323为门本体310的枢转侧的门封320条的外侧面,此处的外侧可以理解为面向外界环境的表面,内侧为面向箱胆的开口的表面。预设基准面323可以理解为门封320的第三侧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圆心Q1位于预设基准面323、预设基准面323的第一侧或预设基准面323的第二侧,第一侧为预设基准面323的内侧,第二侧为预设基准面323的外侧。在第一圆心设置在预设基准面323以及预设基准面323的第二侧的情况下,第一圆心Q1的位置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一圆心位于预设基准面323的第二侧,第一圆心Q1到预设基准面323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设置为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200mm。当然,第二阈值可以不设置上限值。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一圆心Q1位于预设基准面323的第一侧,第一圆心Q1到预设基准面323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设置为小于等于20mm,如小于等于10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圆心Q1的位置,需要保证第一槽部111的终止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大于第三槽部121的起始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以及第三槽部121的终止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大于第三槽部121的起始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一些情况下,第一圆心到预设基准面323的距离小于第一槽部111到预设基准面323的最小距离,第一圆心Q1到预设基准面323的距离小于第三槽部121到预设基准面323的最小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圆心位于门本体310的前侧,保证从起始端向终止端,第一槽部111和第三槽部121均向远离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方向延伸,第一槽体110与第二槽体120均朝向门本体310的前侧弯曲。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打开的角度小于等于第一打开角度,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以减小第一槽体110与第二槽体120的距离,减小第一铰接件100在前后方向的长度,适用于厚度较小的门本体310。在打开位置,且打开角度小于等于第一打开角度的情况下,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如5mm。
可以理解的是,在初始位置,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小于2.5mm,以减小第一槽体110与第二槽体120的距离,减小第一铰接件100在前后方向的长度,适用于厚度较小的门本体310。一些情况下,在初始位置,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mm,如1.5mm。
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槽部112沿直线延伸,或,第二槽部112沿第二椭圆延伸;也就是,第二轨迹132为直线轨迹或沿第二椭圆延伸的轨迹。当第二槽部112沿直线延伸,结构简单;第二槽部112沿第二椭圆延伸,第一轴体210与第二轴体220可顺畅运动。
在第二槽部112沿直线延伸的情况下,关于上述的“第二槽部112的轨迹的中心与第四槽部122的轨迹的中心相交”,可以理解为,第二槽部112的第一中心线与第四槽部122的第一椭圆的中心相交,第二轨迹132的第一中心线穿过第一椭圆的中心,第一轴体210运动的第一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运动的第四轨迹142的中心相交叉,以利用米形滑道的原理;在第二槽部112沿第二椭圆延伸的情况下,第二槽部112的第二椭圆的中心与第四槽部122的第一椭圆的中心相交,形成米字滑道,以便门体顺利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轴体210在第二槽部112内走过第一长度,第二轴体220在第四槽部122内走过第二长度,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也就是,第四轨迹142的长度大于第二轨迹132的长度,保证顺利开关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二槽部112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四槽部122,也就是,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打开的角度大于第一打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打开角度,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以减小第一槽体110与第二槽体120的最前端与最后端的距离,减小第一铰接件100在前后方向的长度,适用于厚度较小的门本体310。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轴体220可在第五槽部123内沿圆弧路径运动,以使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可打开到第三打开角度,第三打开角度大于第二打开角度。
在第二槽体120设置有第五槽部123的情况下,第二轴体220适于在第二槽体120内沿第五轨迹143运动,第五轨迹143为以第二圆心Q2为圆心、第三半径R3为半径的圆弧路径,第五轨迹143设置在第四轨迹142的终止端并与第四轨迹142连接。第二轴体220依次沿第三轨迹141、第四轨迹142和第五轨迹143运动,第二轴体220到达第五轨迹143的终止端,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达到第三打开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二轴体220沿第五轨迹143运动,第一轴体210在第一槽体110内定轴转动,第一轴体210的运动方式简单且第一槽体110的结构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圆心Q2位于第一槽体110的中心线上,也就是,第二圆心Q2在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上,第二轴体220饶第一轴体210转动,此时,第一轴体210在第一槽体110内的位置不做限定,如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体110的终止端、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二槽部112的终止端或第二槽部112的终止端之前。
一些情况下,第一轴体210在第二轨迹132的终止端定轴转动,或者,第一轴体210沿第二轨迹132回撤到第一槽体110的预设位置并在预设位置定轴转动。预设位置可以为第一槽部111或第二槽部112中的位置。
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从第二打开角度向第三打开角度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轴体210在第二槽部112内转动且第二轴体220沿第五槽部123向远离第四槽部122的方向运动,第二轴体220以第一轴体210的中心为圆心。
在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体110的终止端的情况下,第一槽体110的终止端可以为第二槽部112的终止端、或者、第二槽部112的终止端连接有延伸槽部,第一槽部111的终止端位于延伸槽部的终止端,延伸槽部的路径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槽体110包括第一槽部111和第二槽部112且第二槽体120设置有第五槽部123,在打开位置,第二轴体220可以位于第五槽部123且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二槽部112,可简化第一槽部111的结构,还能增大门本体310的打开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打开的角度大于第二打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三打开角度,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小于等于20mm,以减小第一铰接件100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进而适用于厚度较小的门本体310。在打开位置且打开的角度大于第二打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三打开角度的情况下,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大于等于12mm且小于等于17mm,如13mm。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槽部111与第二槽部112的连接处相切,第一槽部111与第二槽部112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一过渡段连接,通过第一过渡段使得第一槽部111与第二槽部112相切过渡,保证第一槽部111与第二槽部112顺利过渡,第一轴体210在第一槽部111和第二槽部112之间顺利运动,避免第一轴体210的运动过程出现卡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槽部121与第四槽部122的连接处相切。第三槽部121和第四槽部122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二过渡段连接,通过第二过渡段使得第三槽部121与第四槽部122相切过渡,保证第三槽部121和第四槽部122顺利过渡,第二轴体220在第三槽部121和第四槽部122之间顺利运动,避免第二轴体220的运动过程出现卡顿。
还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槽部122与第五槽部123的连接处相切。第四槽部122和第五槽部123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三过渡段连接,通过第三过渡段使得第四槽部122与第五槽部123相切过渡,保证第四槽部122和第五槽部123顺利过渡,第二轴体220在第四槽部122和第五槽部123之间顺利运动,避免第二轴体220的运动过程出现卡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轴体210的直径大于第二轴体220的直径,与之对应的,第一槽体110的宽度大于第二槽体120的宽度,宽度为垂直于中心线的长度。第一轴体210作为主轴、第二轴体220作为辅轴,第一轴体210起到大部分的承载作用,通过加粗第一轴体210的直径,可以加强第一轴体210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轴体210的长度大于第二轴体220的长度,与之对应的,第一槽体110的深度大于第二槽体120的深度。在安装过程中,第一轴体210先插接到第一槽体110的底部,第二轴体220再插接到第二槽体120的底部,第一轴体210先与第一槽体110完成定位,第二轴体220再与第二槽体120完成定位,通过轴向长度不同的设计,可简化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间接件的定位和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在打开位置,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打开的角度小于等于第一打开角度,第一打开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50°,此时,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部111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三槽部121。第一打开角度可设置为20°到30°,如25°。参考图9和图10示意了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打开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从关门位置向打开位置的第一打开角度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轴体210沿第一轨迹131向第二轨迹132的起始端运动且第二轴体220沿第三轨迹141向第四轨迹142的起始端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打开的角度大于第一打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打开角度,第二打开角度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95°,此时,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二槽部112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四槽部122。第二打开角度可以为65°到75°,如70°。参考图10和图11示意了从第一打开角度到第二打开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在打开位置从第一打开角度向第二打开角度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轴体210沿第二轨迹132向远离第一轨迹131的终止端运动且第二轴体220沿第四轨迹142向远离第三轨迹141的终止端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二槽体120包括第五槽部123,第一铰接件100与第二铰接件200打开的角度大于第二打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三打开角度,第三打开角度大于等于100°且小于等于130°,此时,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五槽部123且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二槽部112。第三打开角度可以为100°到110°,如105°。参考图11和图12示意了从第二打开角度到第三打开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从第二打开角度向第三打开角度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轴体210在第二槽部112内转动且第二轴体220沿第五轨迹143向远离第四轨迹142的终止端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轴体220沿第五轨迹143运动,第五轨迹143为绕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以第三半径R3的圆弧,第三半径R3等于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为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第五轨迹143与第一轴体210配合,可减小第五轨迹143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减小第一铰接件100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进而减小门本体310的厚度。
当第一轴体210在第二轨迹132的终止端定轴转动,第三半径等于第二轨迹132的终止端与第四轨迹142的终止端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30mm。通过控制第三半径,使得第五轨迹143向后延伸的距离更小,有助于减薄门本体310的厚度。
在关门位置,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位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的后侧,在关门位置与设定角度之间,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门本体310的厚度方向的距离逐渐缩小,在设定角度与第一打开角度之间,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在门本体310的厚度方向的距离逐渐增大,其中,设定角度大于0°且小于第一打开角度。
设定角度小于等于10°,例如设定角度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7°。
在关门位置,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与第二轴体220的中心线设置有第一间距,第一间距小于等于2.5mm。如第一间距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mm。
关于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
基于门本体310从关门位置运动到第一打开角度的过程中,第一轴体210沿第一轨迹131运动,第二轴体220沿第三轨迹141运动,第一轨迹131与第三轨迹141均为圆弧轨迹。第一轨迹131的起始端和第三轨迹141的起始端靠近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第一轨迹131和第三轨迹141均向靠近门本体310的第一侧壁313(铰接侧的侧壁)的方向延伸。
其中,第一轨迹131与第三轨迹141可以为同心圆弧轨迹,具体可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关内容;但第一轨迹131与第三轨迹141也不局限于同心圆弧轨迹,第一轨迹131与第三轨迹141的圆心位置需要保证顺利开门,如第一轨迹131的圆心与第二轨迹132的圆心的间距小于预设值,使得第一轨迹131与第二轨迹132接近同心圆弧轨迹。
下述内容,参考图13和图14所示,对第一槽体110和第二槽体120的静态轨迹进行说明。
门本体310的铰接侧设置有第一槽体110和第二槽体120,第一槽体110位于第二槽体120的前侧;门本体310设置有相垂直的前侧面312与第一侧壁313,第一侧壁313设置在门本体310的铰接侧;
第一轴体210插设于第一槽体110,第二轴体220插设于第二槽体120;第一槽体110的起始端和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均远离第一侧壁313,第一槽体110的终止端和第二槽体120的终止端均靠近第一侧壁313;门本体310处于关闭位置,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体110的起始端且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在开门过程中,第一轴体210向第一槽体110的终止端运动,第二轴体220向第二槽体120的终止端运动,直至达到最大开门角度。
参考图14所示,关于第一槽体110:
第一槽体110的起始端到终止端,第一槽体110到前侧面312的距离先增大到第一拐点,第一拐点之后,第一槽体110到前侧面312的距离可以减小或保持不变,可根据需要选择。
第一槽体110的起始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第一距离L1,第一距离L1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4.8mm,第一槽体110的第一拐点到前侧面312第二距离L2,第二距离L2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0mm,第一槽体110的终止端到前侧面312第五距离L5,第五距离L5为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当第五距离L5小于第二距离L2,第一槽体110向靠近前侧面312的方向延伸,有助于减小第一槽体110在前后方向的间距,有助于减小门本体310的厚度。
其中,第一槽体110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均为最小距离。
第一拐点可以理解为第一槽体110的延伸趋势发生变化的点,当第一槽体110先沿圆弧轨迹延伸,再沿直线延伸,圆弧与直线的交点为第一拐点;当第一槽体110沿圆弧轨迹延伸,再沿椭圆轨迹延伸,圆弧与椭圆的交点为第一拐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槽体110到前侧面312的距离,可以理解为最小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槽体110的起始端与第一拐点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点,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体110的第一中点,第一中点到前侧面312第八距离L8,第八距离L8大于等于4.9mm且小于等于9mm。
一些情况下,第一距离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4mm,第八距离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6mm,第二距离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7mm,第五距离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5mm。
其中,第一打开角度可参考上述内容。
第一拐点与第一槽体110的终止端之间设置有中点,该中点到前侧面312的距离L12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5mm。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槽体110包括第一轨迹131和第二轨迹132,第一轨迹131为圆弧轨迹,第二轨迹132为直线轨迹,第一轨迹131与第二轨迹132之间设置有第六轨迹,也就是第一槽部111与第二槽部112之间设置有第六槽部113,第六槽部113以第六轨迹延伸,第一轨迹131与第二轨迹132通过第六轨迹圆弧过渡,保证第一轴体210可以沿切线方向运动,减小第一轴体210的运动阻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六轨迹设置有第一拐点。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轨迹131的第一半径大于第六轨迹的第四半径,第一轨迹131的第一圆心与第六轨迹的第四圆心均位于第一槽体110的前侧,结构简单,且能保证第一轴体210顺利运动。
参考图14所示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到终止端,也就是向靠近第一侧壁313的方向,第二槽体120逐渐远离前侧面312。
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第三距离L3,第三距离L3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4mm,第二槽体120的第二拐点到前侧面312的第四距离L4,第四距离L4为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第二槽体120的终止端到前侧面312的第七距离L7,第七距离L7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27mm。
其中,第二槽体120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距离也为最小距离。
第二拐点为第二轴体220的第三轨迹141与第四轨迹142相连接的位置,第二拐点也可以理解为门本体310处于第一打开角度时,第二轴体220所在的位置。
一些情况下,第三距离L3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3mm,第四距离L4大于等于11mm且小于等于13mm,第七距离L7大于等于18mm且小于等于22mm。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轴体210的运动轨迹还包括第五轨迹143,第二槽体120的第三拐点到前侧面312的第六距离L6,第六距离L6为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25mm,第三拐点位于第二拐点与第二槽体120的终止端之间。
第三拐点为第二轴体220的第四轨迹142与第五轨迹143相连接的位置,第三拐点也可以理解为门本体310处于第二打开角度时,第二轴体220所在的位置。
第六距离可以为大于等于17mm且小于等于21mm。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与第二拐点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点,第二中点到前侧面312第九距离L9,第九距离L9大于等于6mm且小于等于12mm。第九距离L9可以为大于等于9mm且小于等于12mm。
第二中点为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与第二拐点之间的轨迹的长度中心。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拐点与第三拐点之间设置有第三中点,第三中点到前侧面312第十距离L10,第十距离L10大于等于12mm且小于等于20mm。
第十距离L10可以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17mm。
第三中心为第二拐点与第三拐点之间的长度中心。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拐点与第二槽体120的终止端之间设置有第四中点,第四中点到前侧面312第十一距离L11,第十一距离L11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25mm。
第十一距离L11可以大于等于18mm且小于等于21mm。
第四中心为第三拐点与第二槽体120的终止端之间的长度中心。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拐点与第二槽体120的终止端之间,可参考上述的第一轴体210的第五轨迹143,第二槽体120以第一轴体210的中心为圆心、第三半径为半径的弧形延伸,第三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30mm。
参考图15所示,基于第一轴体210相对于第一槽体110沿第一轨迹131运动,第二轴体220相对于第二槽体120沿第三轨迹141运动,第一轨迹131与第三轨迹141均为圆弧轨迹。
其中,第一轨迹131与第三轨迹141可以为同心圆弧轨迹,具体可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关内容;但第一轨迹131与第三轨迹141也不局限于同心圆弧轨迹,第一轨迹131与第三轨迹141的圆心位置需要保证顺利开门,如第一轨迹131的圆心与第二轨迹132的圆心的间距小于预设值,使得第一轨迹131与第二轨迹132接近同心圆弧轨迹。
门本体310从关门位置运动至第一打开角度,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第一侧棱311沿左右方向相对于第一侧棱311的初始位置向内移动,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不会向外移动,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不会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发生干涉,可保证门本体310的顺利开合。第一侧棱311的运动轨迹可参考图15中轨迹线N1。
门本体310的门封320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三侧棱321,门本体310从关门位置运动至第一打开角度,第三侧棱321相对于第三侧棱321的初始位置向后运动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小于等于1mm。门封320被挤压的形变量较小,可保证门封320顺利与箱体410分离,避免门封320与箱体410发生卡顿。第三侧棱321的运动轨迹可参考图15中轨迹线N3。
上述的内外,可以理解为,沿左右方向向远离门本体310的方向为外,沿左右方向向靠近门本体310的方向或门本体310内部的位置为内。
关于第一打开角度可参考上述说明。当第一打开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50°,第一打开角度可以设置为20°到30°。
可以理解的是,在关门位置到第一打开角度之间,第三侧棱321先向后运动、再向前运动、再向后运动、再向前运动。第三侧棱321的运动轨迹受到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的运动轨迹影响。第三侧棱321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往复进行位置调节,以减小第三侧棱321向后移动的距离,减小第三侧棱321被挤压的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从关门位置到第一预设角度,第三侧棱321向后运动,当第一打开角度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50°,第一预设角度小于等于10°,也就是在门本体310的打开角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的情况下,第三侧棱321持续向后运动,门封320承受挤压力,保证门本体310可以稳定且顺畅的开闭。如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等于4°且小于等于7°。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从第一预设角度到第二预设角度,第三侧棱321向前运动再向后运动,第二预设角度大于10°且小于等于16°。在第一预设角度与第二预设角度之间,第三侧棱321在前后方向往复运动。门本体310打开到7°到10°,第三侧棱321向前运动,门本体310打开到10°到13°,第三侧棱321向后运动。在门本体310运动到第一打开角度之前,第一侧棱311与箱体410的前面分离。
一些情况下,门本体310的打开角度大于13°,第三侧棱321持续向前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从第一打开角度打开到第二打开角度,第一轴体210在第一槽体110内沿第二轨迹132运动,第二轴体220在第二槽体120内沿第四轨迹142运动,第二轨迹132与第四轨迹142相远离,第三侧棱321向前运动第二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25mm,第三侧棱321与箱体410的前面的距离逐渐增大,门本体310实现稳定开合。
第二打开角度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95°,第二打开角度的相关说明可参考上述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从第二打开角度打开到第三打开角度,第二轴体220绕第一轴体210转动,第三打开角度大于等于100°且小于等于130°,第三侧棱321继续向前运动,第三侧棱321与箱体410的前面的距离可持续增大,也可以增大到最大值再减小,此时不对第三侧棱321的位置进行限定。
关于门本体310连接有柜板330的情况下,柜板330的运动路径:
在关门位置,柜板330到相邻的环境结构500的距离大于门本体310到相邻的环境结构500的距离,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与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的运动轨迹不同。第二侧棱331的运动轨迹可参考图15中轨迹线N2。
在“第一轴体210相对于第一槽体110沿第一轨迹131运动,第二轴体220相对于第二槽体120沿第三轨迹141运动,第一轨迹131与第三轨迹141均为圆弧轨迹”的情况下,对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的运动轨迹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从关门位置到第一打开角度,第二侧棱331相对于第二侧棱331的初始位置沿左右方向向外移动第三预设距离,第三预设距离小于等于1.5mm。在关门位置,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间距3mm到4mm的情况下,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不会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发生干涉,适用于嵌入式柜板330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从关门位置到第一打开角度,第三预设距离先增大再减小。在开门的初始阶段,第二侧棱331向外移动的距离较大,第二侧棱331向外移动的距离并不随门本体310的打开角度而增大。在开门初始阶段的门本体310运动速度较小,即便第二侧棱331与相邻的环境结构500的间隙较小,也不会因门体振动等因素发生干扰、碰撞,门本体310的打开更加顺畅。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打开至第三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距离最大,第三预设角度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8°。第三预设距离最大可达到1mm到1.5mm。
可以理解的是,门本体310在第一打开角度与第三打开角度之间,第二侧棱331相对于第二侧棱331的初始位置沿左右方向向外移动第四预设距离,第四预设距离小于等于1mm,可保证门本体310和柜板330均被顺利打开。
按照上述的轨迹运动的门本体310和柜板330,适用于厚度较薄的门本体310,如门本体310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35mm,柜板330的厚度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25mm,使得整个门组件的厚度在20mm到60mm之间,适用于嵌入式设备的门组件的安装,适用于嵌入式家居环境。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400包括箱体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门组件,箱体通过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与门体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门组件,可有效减小门部件的厚度,减小了制冷设备的体积,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制冷设备400可以为冰箱、冰柜、冷藏柜、冷冻柜、酒柜以及其他具有储物及制冷功能的设备。
结合上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制冷设备400包括箱体410和门组件,箱体410内部设有容纳空间,其中容纳空间具有开口,门本体310用于开闭开口。铰链组件设于箱体410的枢转侧,且枢接箱体410和门本体310。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铰接件100和第二铰接件200,第一铰接件100设于箱体410和门本体310中的一者,第二铰接件200设于另一者,第二铰接至少设有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第一铰接件100至少设有第一槽体110和第二槽体120,第一轴体210连接第一槽体110且能够沿第一槽体110的导向方向运动,第二轴体220连接第二槽体120且能够沿第二槽体120运动。
门本体310从关门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过程如下:门本体310从关闭位置至打开位置过程中,门本体310的打开角度小于等于25°,第一轴体210沿第一槽部111的圆弧转动,第二轴体220沿第三槽部121的圆弧转动,两个轴做同心圆转动;门本体310的打开角度在25°-70°之间,第二轴体220围绕椭圆槽转动,第一轴体210围绕直线槽运动;门本体310的打开角度在70°-100°之间,第一轴体210做定轴自转,第二轴体220以第一轴体210的中心线为圆心转动。
在铰链组件进行上述运动的过程中,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相对于箱体410的外侧边在左右方向的垂直距离3mm以内,且第一侧棱311的整个运动轨迹相对于第一侧棱311的初始点为向后方且向内侧的运动,第一侧棱311为曲线圆弧运动;再具体为0~25°左右做定圆心转动,25°~70°左右做椭圆弧运动,后30°做定圆心转动;且整个运动轨迹都是在初始点的右侧。
当门本体310的前侧连接有柜板330,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运动过程中会超出第二侧棱331的初始位置,但保证第二侧棱331与相邻的橱柜间隙大于等于1mm,且第二侧棱331的整个运动轨迹相对于第二侧棱331的初始位置主要为向后方运动,具体为先左后方运动,后右后方运动;再具体为0~25°左右做定圆心转动,25°~70°左右做椭圆弧运动,后30°做定圆心转动;整个运动轨迹最多超第二侧棱331的初始位置左侧2mm以内。柜板330的第二侧棱331超出门本体310的第一侧棱311及箱体410的外侧面。
门封320的第三侧棱321位于箱体410与门本体310之间,第三侧棱321的整个运动轨迹方向相对于第三侧棱321的初始位置为右前方运动;具体为曲线运动;再具体为0~25°左右做定圆心转动,25°~70°左右做椭圆弧运动,后30°做定圆心转动;且整个运动轨迹超初始点后方不超过2mm。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400,可解决嵌入式制冷设备400的开门超出基准平面过多而碰相邻橱柜的问题;门本体310可以做的更薄,门本体310的前侧可挂柜板330。上述的铰链组件也可用于不挂柜板330的门组件场景,这种场景下门组件前侧与相邻的橱柜前侧齐平。
一些情况下,第一槽体110包括曲线槽和直线槽,第二槽体120包括不同曲率的曲线槽。第二槽体120的凹口方向朝向门体的前侧,第一槽体110在第二槽体120的凹口方向内,第一槽体110的的凹口方向也朝向门体前侧。
第一轴体210与第二轴体220在前后距离落差在0~10mm;第一槽体110和第二槽体120在前后方向的最大距离在15~35mm之间,门本体310的厚度为15~35mm之间;
在关门位置,第一轴体210位于第一槽体110,第二轴体220位于第二槽体120,第一轴体210到第一槽体110的起始端预留第一间隙,第二轴体220到第二槽体120的起始端预留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可小于等于2mm,以保证门体有-2°~-5°的负关门角度。
当第一槽体110包括第一槽部111和第二槽部112,第一槽部111的起始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L1,第一距离L1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4mm,第一槽部111的终止端(也就是第二槽部112的起始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最小距离为第二距离L2,第二距离L2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7mm;第二槽部112的终止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最小距离为第五距离L5,第五距离L5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5mm。
当第二槽体120包括第三槽部121、第四槽部122和第五槽部123,第三槽部121的起始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最小距离为第三距离L3,第三距离L3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3mm;第三槽部121的终止端(也就是第四槽部122的起始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最小距离为第四距离L4,第四距离L4大于等于11mm且小于等于13mm;第四槽部122的终止端(也就是第五槽部123的起始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最小距离为第六距离L6,第六距离L6大于等于11mm且小于等于13mm;第五槽部123的终止端到门本体310的前侧面312的最小距离为第七距离L7,第七距离L7大于等于18mm且小于等于21m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设置有第一槽体(110)和第二槽体(120),所述第一槽体(110)和所述第二槽体(120)均朝向所述门体的前侧弯曲,所述第一槽体(110)位于所述第二槽体(120)靠近所述门体前侧的一侧;所述第二槽体(12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槽部(121)、第四槽部(122)和第五槽部(123),所述第三槽部(121)远离所述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D1小于所述第一槽体(110)上任意一点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五槽部(123)远离所述第四槽部(122)的一端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2大于所述第一槽体(110)任意一点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所述D2与所述D1的差值为15-3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110)包括沿相连通的第一槽部(111)和第二槽部(112);所述第二槽部(112)沿直线延伸,或,所述第二槽部(112)沿第二椭圆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部(111)以第一半径绕第一圆心沿弧形延伸,所述第三槽部(121)绕所述第一圆心以第二半径沿弧形延伸,所述第四槽部(122)沿第一椭圆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部(121)与所述第四槽部(122)的连接处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D1的差值为15-23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槽部(123)与所述第四槽部(122)的连接处到所述门体前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D1的差值为18-2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部(121)远离所述第四槽部(122)一端的槽壁以及所述第一槽部(111)远离所述第二槽部(112)一端的槽壁均设置有缓冲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部(121)远离所述第四槽部(122)一端的槽壁以及所述第一槽部(111)远离所述第二槽部(112)一端的槽壁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缓冲垫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门本体和第一铰接件(100),所述门本体适于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铰接件(100)固定于所述门本体的铰接侧,所述第一槽体(110)和所述第二槽体(120)位于所述第一铰接件(1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铰接件(200),设置有第一轴体(210)和第二轴体(220),所述第一轴体(210)插设于所述第一槽体(110),所述第二轴体(220)插设于所述第二槽体(1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半径,所述第一圆心位于预设基准面、所述预设基准面的第一侧或所述预设基准面的第二侧,所述预设基准面为门本体的枢转侧的门封条的外侧面,所述第一侧为所述外侧面的内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外侧面的外侧。
1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门组件,所述箱体通过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门体铰接。
CN202410315367.6A 2024-03-19 2024-03-19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Pending CN118029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5367.6A CN118029796A (zh) 2024-03-19 2024-03-19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5367.6A CN118029796A (zh) 2024-03-19 2024-03-19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29796A true CN118029796A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87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15367.6A Pending CN118029796A (zh) 2024-03-19 2024-03-19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297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0566B1 (en)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comprising two doors
CN112878836B (zh) 一种铰链组件及安装有该铰链组件的器具
CN215638197U (zh) 箱体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8029796A (zh)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8065729A (zh) 铰链组件、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8008067A (zh)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5978928U (zh) 箱体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8049102A (zh)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8008068A (zh) 铰链组件、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EP4006284A1 (en) Hinge assembly having movable plate,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hinge assembly
CN217269558U (zh) 冰箱
WO2023071433A1 (zh) 一种箱体装置
WO2023071430A1 (zh) 一种箱体装置
WO2023071434A1 (zh) 一种箱体装置
WO2023071432A1 (zh) 一种箱体装置
WO2023071437A1 (zh) 一种箱体装置
WO2023071435A1 (zh) 一种箱体装置
WO2023071431A1 (zh) 一种箱体装置
WO2023071436A1 (zh) 一种箱体装置
CN220769195U (zh) 铰链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20728655U (zh) 一种冰箱门活动中梁及冰箱
CN219889856U (zh) 储物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9889855U (zh) 储物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WO2023109586A1 (zh) 冰箱
CN212671443U (zh) 铰链及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