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20209A - 汇流条及蓄电模块 - Google Patents

汇流条及蓄电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20209A
CN118020209A CN202280063363.2A CN202280063363A CN118020209A CN 118020209 A CN118020209 A CN 118020209A CN 202280063363 A CN202280063363 A CN 202280063363A CN 118020209 A CN118020209 A CN 118020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power storage
portions
mountai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33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村畅之
中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20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0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01G11/12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6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5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6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汇流条(20)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11)的板状的汇流条(20),具备与多个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2A、12B)连接的多个连接部(21)和连结相邻的连接部(21)的一个以上中间部(22),连接部(21)具备电极焊接部(23),电极焊接部(23)以与电极端子(12A、12B)对置的方式配置,焊接到电极端子(12A、12B),在中间部(22)设置有一个以上狭缝(24),狭缝(24)呈在连接部(21)排列的排列方向较长的形状,在与排列方向及电极焊接部(23)和电极端子(12A、12B)对置的对置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具有预定尺寸。

Description

汇流条及蓄电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汇流条及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蓄电模块具备层叠的多个蓄电元件,多个蓄电元件通过汇流条串联或者并联电连接。作为这样的汇流条,以往已知日本特开2021-26946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层叠汇流条。该层叠汇流条具备:导电性的板状的第1基材,具有隔开相等间隔排列成一列的多个第1贯穿孔;和第2基材,具有隔开相等间隔排列成一列的多个第2贯穿孔。第1基材和第2基材层叠固定。各第1贯穿孔和各第2贯穿孔在第1基材及第2基材的层叠方向对置配置。在第2贯穿孔的孔缘部设置有与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焊接的薄壁部。层叠汇流条在相邻的薄壁部之间具有弯曲部。弯曲部能向第1贯穿孔的排列方向弹性变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269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与第1基材及第2基材的层叠方向和第1贯穿孔的排列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层叠汇流条的短边方向)上,层叠汇流条不易变形。因此,在将上述层叠汇流条焊接到蓄电元件后,当蓄电元件在层叠汇流条的短边方向上错位时,则应力施加于层叠汇流条和电极端子的焊接部分,考虑到层叠汇流条和电极端子的连接可靠性受损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汇流条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的板状的汇流条,具备:多个连接部,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和一个以上中间部,连结相邻的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备电极焊接部,所述电极焊接部以与所述电极端子对置的方式配置,焊接到所述电极端子,在所述中间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狭缝,所述狭缝呈在所述连接部排列的排列方向较长的形状,在与所述排列方向及所述电极焊接部和所述电极端子对置的对置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具有预定尺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高与电极端子的电连接不易受损的汇流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汇流条周边的蓄电模块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4是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5是汇流条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山形部周边的汇流条的放大主视图。
图7是汇流条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一片基材的立体图。
图9是对汇流条的变形示意性示出的俯视图。
图10是对不包含于本公开的范围的汇流条且不具有狭缝的汇流条的变形示意性示出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12是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汇流条的主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4的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5的汇流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汇流条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的板状的汇流条,具备:多个连接部,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和一个以上中间部,连结相邻的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备电极焊接部,所述电极焊接部以与所述电极端子对置的方式配置,焊接到所述电极端子,在所述中间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狭缝,所述狭缝呈在所述连接部排列的排列方向较长的形状,在与所述排列方向及所述电极焊接部和所述电极端子对置的对置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具有预定尺寸。
在此,“预定尺寸”是基本上不被识别为零的大小的尺寸,例如是能识别出狭缝的孔缘部在宽度方向分离的程度的尺寸。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狭缝,从而汇流条在宽度方向容易变形。因此,在蓄电元件在该宽度方向错位的情况下,能降低施加于焊接到电极端子的电极焊接部的应力。因此,汇流条和电极端子的电连接不易受损。
(2)优选的是,针对一个所述中间部设置多个所述狭缝,所述狭缝在所述宽度方向排列。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狭缝的数量增加,从而汇流条在宽度方向进一步容易变形。
(3)优选的是,所述中间部形成为从所述连接部向与所述电极端子分离的方向突出的山形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山形部,从而能吸收排列方向上的公差。另外,配置于相邻的连接部之间的汇流条的长度变大,因此汇流条在宽度方向进一步容易变形。
(4)优选的是,所述山形部具备与所述连接部平行的顶部和将所述顶部和所述连接部连结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随着从所述连接部侧朝向所述顶部侧而向在所述排列方向上从所述顶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凸出。
在此,假设“平行”也包括基本上识别为平行的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连结部向连接部侧,从而配置于相邻的连接部之间的汇流条的长度变大,因此汇流条在宽度方向进一步容易变形。
(5)优选的是,上述汇流条构成为具备在所述对置方向层叠的板状的多个基材。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容易增加汇流条的体积,所以即使蓄电元件高压化,也能抑制汇流条的发热。
(6)优选的是,上述汇流条构成为具备在所述对置方向层叠的板状的多个基材,各所述基材具有构成所述山形部的凸部,在邻接的所述凸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在邻接的凸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以各凸部容易独立地变形。因此,汇流条在宽度方向容易变形。
(7)优选的是,本公开的蓄电模块具备多个蓄电元件和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的上述汇流条。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提供汇流条和电极端子的电连接不易受损的蓄电模块。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与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9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构成为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1和在相邻的蓄电元件11之间电连接的汇流条20。蓄电模块10例如作为用于驱动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的电源搭载于车辆。在以下说明中,将箭头线Z表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箭头线X表示的方向设为前方,将箭头线Y表示的方向设为左方进行说明。此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省略其他构件的附图标记。
[蓄电元件、电极端子]
蓄电元件11呈扁平的长方体状,在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蓄电要素。在蓄电元件1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极端子12A、12B。电极端子12A、12B的一方是正极,另一方是负极。蓄电元件11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二次电池,另外也可以是电容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11为二次电池。蓄电元件11在左右方向层叠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在相邻的蓄电元件11之间配置有未图示的间隔物。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11以电极端子12A和电极端子12B在蓄电元件11的层叠方向交替地连接的方式配置。
[汇流条]
如图4所示,汇流条2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详细地说,如后所述,汇流条20通过将呈板状的多个基材30在上下方向层叠而构成。作为构成汇流条20的金属,可列举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SUS)等。如图1及图2所示,汇流条20装配于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上表面,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2A、12B(即正极和负极)电连接。
[连接部、中间部、电极焊接部]
如图2所示,汇流条20具有两个连接部21和连结两个连接部21的中间部22。连接部21为平板状,是与电极端子12A、12B重叠的部分。在左右的连接部21的下表面设置有电极焊接部23,电极焊接部23以与电极端子12A、12B的上表面对置的方式配置。电极焊接部23通过焊接与电极端子12A、12B的上表面电且物理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1排列的排列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电极焊接部23和电极端子12A、12B对置的对置方向成为上下方向。
[狭缝]
如图2所示,汇流条20具有在上下方向贯穿中间部22的狭缝24。狭缝24配置于汇流条20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如图3所示,狭缝24呈在左右方向较长的形状,形成为在宽度方向具有预定尺寸。本实施方式的狭缝24的宽度方向是前后方向。在此,所谓预定尺寸是基本上不被识别为零的大小的尺寸,例如是能识别出狭缝24的孔缘部在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分离的程度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24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短边方向)上的尺寸LW是狭缝24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尺寸LL的8%程度。
[山形部]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部22形成为从连接部21向与电极端子12A、12B分离的方向即上方突出的山形部25。如图5所示,山形部25在主视时呈带棱角的倒U字形状。山形部25具备与连接部21平行的顶部26和将顶部26和连接部21连结的两个连结部27。详细地说,左侧的连结部27连接左侧的连接部21的右端部和顶部26的左端部,右侧的连结部27连接右侧的连接部21的左端部和顶部26的右端部。连结部27相对于连接部21垂直地设置。此外,在本公开中,平行及垂直包括基本上被识别为平行及垂直的配置。
山形部25通过弹性变形,从而吸收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公差。另外,通过设置山形部25,与未设置山形部25的情况(参照图14所示的平板状的汇流条320)相比,能增大配置于两个电极焊接部23之间的汇流条20的长度。即,因为在山形部25设置有汇流条20的余长,所以即使是左右的连接部21在前后方向错位的情况下,汇流条20的变形也容易(详细后述)。
如图3所示,狭缝24在上下方向贯穿山形部25。详细地说,狭缝24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LL大于山形部25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狭缝24的右端部及左端部配置于连接部21的靠近山形部25的位置。即,山形部25被狭缝24在前后方向分割。配置于比狭缝24靠前侧的山形部25的部分形成为第1山形部25A。配置于比狭缝24靠后侧的山形部25的部分形成为第2山形部25B。第1山形部25A具备作为顶部26的前侧部分的第1顶部26A和作为连结部27的前侧部分的两个第1连结部27A。第2山形部25B具备作为顶部26的后侧部分的第2顶部26B和作为连结部27的后侧部分的两个第2连结部27B。
[基材、凸部]
如图7所示,汇流条20由在上下方向层叠的板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片)基材30构成。如图8所示,各基材30具备两个板部31和连结两个板部31的中间板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板部32形成为从板部31向上方突出的凸部35。凸部35具备与板部31平行的突出板部36和将板部31和突出板部36连结的两个侧板部37。详细地说,左侧的侧板部37连接左侧的板部31的右端部和突出板部36的左端部,右侧的侧板部37连接右侧的板部31的左端部和突出板部36的右端部。侧板部37相对于板部31垂直地设置。多个基材30的俯视形状设置成相互大致同形且同大小。
如图8所示,基材30具有在上下方向贯穿中间板部32的长孔部34。长孔部34配置于基材30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长孔部34呈在左右方向较长的形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具有预定尺寸。多个基材30的长孔部34在俯视时形成为相互大致同形且同大小。
长孔部34在上下方向贯穿凸部35。详细地说,长孔部34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凸部35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长孔部34的右端部及左端部配置于板部31的靠近凸部35的位置。即,凸部35被长孔部34在前后方向分割。
汇流条20通过将多个基材30在上下方向层叠,并利用压接等将板部31彼此固定而制造(参照图5至图7)。如图6所示,汇流条20的连接部21、中间部22、山形部25、顶部26以及连结部27分别由层叠的多个基材30的板部31、中间板部32、凸部35、突出板部36以及侧板部37构成。图4所示,汇流条20的狭缝24通过将多个基材30的长孔部34在上下方向连通而设置。
[间隙]
如图6所示,在汇流条20中,在邻接的凸部35之间设置有间隙CL。更详细地说,在邻接的突出板部36之间设置有上下方向的间隙CL1。在邻接的侧板部37之间设置有左右方向的间隙CL2。
通过这样设置间隙CL,从而各凸部35变得不易干涉,各凸部35容易独立地变形。因此,山形部25的变形变得容易。另外,因为摩擦力等不在凸部35之间作用,所以施加于山形部25的变形的阻力变小。因此,汇流条20与在邻接的凸部35之间未设置间隙CL的汇流条相比,在前后方向容易变形。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间隙CL,容易进行多个基材30的层叠。
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20是如上结构,以下对汇流条20的变形进行说明。
[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汇流条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是多个蓄电元件11层叠的方向(参照图1及图2)。上下方向是电极端子12A、12B和汇流条20的电极焊接部23对置的方向,是在电极端子12A、12B组装汇流条20的方向。因此,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产生例如由蓄电元件11的膨胀收缩引起的公差、蓄电元件11的制造公差、蓄电元件11和汇流条20的组装公差等。汇流条20具备在主视时形成为大致倒U字形状的山形部25(参照图4及图5)。山形部25能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因此,汇流条20能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变形而吸收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公差。
[前后方向上的汇流条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是与多个蓄电元件11的层叠方向及在电极端子12A、12B组装汇流条20的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参照图1及图2)。根据蓄电模块10的配设场所、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11之间的间隔物的方式等,在左右方向相邻的蓄电元件11有可能相互在前后方向错开。例如,如图9所示,在右侧的连接部21相对于左侧的连接部21向前方错开dX的情况下,配置于左右的连接部21之间的山形部25较大地变形。此外,在图9中未图示蓄电元件11,将错位量dX及汇流条20的变形程度夸张地图示(图10也同样)。
山形部25被在宽度方向具有预定尺寸的狭缝24分割成第1山形部25A和第2山形部25B。由此,第1山形部25A及第2山形部25B相互不会干涉,能独立地变形。
首先,考虑第1山形部25A的变形。在右侧的连接部21相对于左侧的连接部21向前方错开dX的情况下,第1顶部26A主要绕逆时针旋转,第1连结部27A主要绕逆时针以扭转的方式变形。由此,应力集中于特别是变形变大的第1连结部27A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周边。
关于第2山形部25B也与第1山形部25A同样,应力集中于第2连结部27B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周边。
接着,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参照图10对不具有狭缝24的汇流条720的变形进行说明。除了未设置狭缝24这点之外,汇流条720与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20同样地构成。在汇流条720中,对与汇流条20相同的构件标注对汇流条20标注的附图标记。
汇流条720具备两个连接部21和连结两个连接部21的山形部725。在连接部21的下表面设置有电极焊接部23。山形部725具备与连接部21平行的顶部726和将顶部726和连接部21连结的两个连结部727。在右侧的连接部21相对于左侧的连接部21向前方错开dX的情况下,顶部726主要绕逆时针旋转,连结部727主要绕逆时针以扭转的方式变形。由此,应力集中于连结部727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周边。
在此,对汇流条20及汇流条720的变形进行比较(参照图9及图10)。在汇流条20中,应力集中于第1连结部27A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周边和第2连结部27B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周边。另一方面,在汇流条720中,应力集中于连结部727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周边。因此,在汇流条20中,与汇流条720相比,能分散应力。
另外,第1山形部25A及第2山形部25B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山形部725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因此,在图9和图10中,当假设扭转变形的扭转角度相同时,则第1连结部27A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和第2连结部27B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同连结部727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相比变形变小,伴随扭转变形的反作用力变小。因此,第1连结部27A及第2连结部27B比连结部727容易扭转变形。
如上所述,因为在汇流条20设置有狭缝24,所以在左右的连接部21在前后方向错位的情况下,能减轻施加于电极焊接部23的应力。因此,能抑制电极焊接部23和电极端子12A、12B的焊接部分的破损,容易维持汇流条20和电极端子12A、12B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20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11的板状的汇流条20,具备与多个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2A、12B连接的多个连接部21和连接相邻的连接部21的一个以上中间部22,连接部21具备电极焊接部23,电极焊接部23以与电极端子12A、12B对置的方式配置,焊接到电极端子12A、12B,在中间部22设置有一个以上狭缝24,狭缝24呈在连接部21排列的排列方向(左右方向)较长的形状,在与排列方向及电极焊接部23和电极端子12A、12B对置的对置方向(上下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具有预定尺寸。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狭缝24,从而汇流条20在宽度方向容易变形。因此,在蓄电元件11在该宽度方向错位的情况下,能降低施加于焊接到电极端子12A、12B的电极焊接部23的应力。因此,汇流条20和电极端子12A、12B的电连接不易受损。
在实施方式1中,中间部22形成为从连接部21向与电极端子12A、12B分离的方向突出的山形部25。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山形部25,能吸收排列方向上的公差。另外,配置于相邻的连接部21之间的汇流条20的长度变大,因此汇流条20在宽度方向进一步容易变形。
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20构成为具备在对置方向层叠的板状的多个基材30。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容易增加汇流条20的体积,所以即使蓄电元件11高压化,也能抑制汇流条20的发热。
在实施方式1中,各基材30具有构成山形部25的凸部35,在邻接的凸部35之间设置有间隙CL。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在邻接的凸部35之间设置有间隙CL,所以各凸部35容易独立地变形。因此,汇流条20在宽度方向容易变形。
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0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1和与多个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2A、12B连接的汇流条20。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提供汇流条20和电极端子12A、12B的电连接不易受损的蓄电模块10。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1及图12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汇流条120除了具有多个狭缝124这点之外,与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20同样地构成。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标注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汇流条120具有在上下方向贯穿中间部22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狭缝124。三个狭缝124在中间部22沿前后方向排列。通过设置三个狭缝124,从而汇流条120的山形部125从前侧被分割为第1山形部125A、第2山形部125B、第3山形部125C以及第4山形部125D。
第1山形部125A、第2山形部125B、第3山形部125C以及第4山形部125D与实施方式1的第1山形部25A及第2山形部25B相比在前后方向变短。因此,关于前后方向上的汇流条20的变形,如上所述,在左右的连接部21在前后方向错位的情况下,这些山形部125A~125D与第1山形部25A及第2山形部25B相比不易受到过大的应力,且容易变形。
[实施方式2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2中,针对一个中间部22设置多个狭缝124,狭缝124在宽度方向排列。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狭缝124的数量增加,从而汇流条120在宽度方向进一步容易变形。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3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实施方式3的汇流条220除了连结部227之外,与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20同样地构成。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标注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在汇流条220的山形部225中,连结部227相对于顶部26及连接部21呈锐角,不垂直地配置。详细地说,左侧的连结部227越朝向上方越位于左侧。右侧的连结部227越朝向上方越位于右侧。即,连结部227随着从连接部21侧朝向顶部26侧而向在排列方向(左右方向)上从顶部26朝向连接部21的方向凸出。
因为汇流条220的连结部227向连接部21侧凸出,所以与如实施方式1那样连结部27与顶部26及连接部21垂直地配置的情况(参照图5)相比,能增大山形部225所包含的汇流条220的长度。即,能将汇流条220在前后方向变形时能变形的汇流条220的余长设定得较长。因此,在左右的连接部21在前后方向错位的情况下,汇流条220比汇流条20更容易变形。
[实施方式3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3,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3中,山形部225具备与连接部21平行的顶部26和将顶部26和连接部21连结的连结部227,连结部227随着从连接部21侧朝向顶部26侧而向在排列方向上从顶部26朝向连接部21的方向凸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连结部227向连接部21侧凸出,从而配置于相邻的连接部21之间的汇流条220的长度变大,因此汇流条220在宽度方向进一步容易变形。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4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实施方式4的汇流条320不具备实施方式1的山形部25。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标注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汇流条320为平板状,具备两个连接部21和连结两个连接部21的一个中间部322。即,在汇流条320中,连接部21和中间部322构成为齐平。汇流条320具有在上下方向贯穿中间部322的狭缝24。
在左右的连接部21在前后方向错位的情况下,中间部322主要变形。中间部322不是能弹性变形的方式,变形的模式也与实施方式1的山形部25不同。但是,通过设置狭缝24,与实施方式1同样,可期待中间部322容易变形的效果。即,通过中间部322被狭缝24分割,与不设置狭缝24的情况相比,能使施加于中间部322的应力分散,认为能减小由中间部322的变形引起的反作用力。
<实施方式5>
参照图15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实施方式5的汇流条420与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20同样地构成,进一步具有贯穿连接部21的定位孔428。虽然未图示,但是构成汇流条420的多个基材30进一步具有构成定位孔428的圆形的贯穿孔。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标注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定位孔428设置于连接部21的大致中央部。虽然未图示,但是有时在蓄电元件11设置有从电极端子12A、12B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圆柱状的突起部(未图示)。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定位孔428的内壁和突起部卡合,从而能将汇流条420相对于电极端子12A、12B定位。
另外,在汇流条420的制造工序中层叠多个基材30时,通过将销等插通于多个基材30的贯穿孔,从而能容易地将多个基材30彼此定位。
<其他实施方式>
(1)在实施方式1中,汇流条20是具备两个连接部21和一个中间部22,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2A、12B连接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汇流条也可以是具备三个以上连接部和比连接部少一个的中间部,将与连接部相同数量的蓄电元件连接的结构。另外,与汇流条连接的多个电极端子的极性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一部分不同。
(2)在实施方式1中,汇流条20通过将多个基材30层叠而构成,但是不限于此。汇流条也可以由单一的基材构成。
(3)在实施方式1中,在邻接的凸部35之间设置有间隙CL,但是不限于此,邻接的凸部也可以无间隙地层叠。
(4)在实施方式1中,山形部25在主视时是带棱角的倒U字形状,但是不限于此,山形部也可以是在主视时带圆形的倒U字形状。
(5)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金属板材的冲裁加工或折弯加工而预先成形的多个基材30层叠并相互固定,由此构成汇流条20,但是不限于此,多个基材的层叠、固定以及成形的工序的顺序能任意变更。例如,多个基材也可以在通过金属板材的冲裁加工而预成形,在层叠、固定后进行折弯加工。另外,也可以在将预成形的多个基材折弯之后,在层叠、焊接后将基材的端部切齐。
附图标记说明
10:蓄电模块
11:蓄电元件
12A、12B:电极端子
20:汇流条
21:连接部
22:中间部
23:电极焊接部
24:狭缝
25:山形部
25A:第1山形部
25B:第2山形部
26:顶部
26A:第1顶部
26B:第2顶部
27:连结部
27A:第1连结部
27B:第2连结部
30:基材
31:板部
32:中间板部
34:长孔部
35:凸部
36:突出板部
37:侧板部
120:汇流条
124:狭缝
125:山形部
125A:第1山形部
125B:第2山形部
125C:第3山形部
125D:第4山形部
220:汇流条
225:山形部
227:连结部
320:汇流条
322:中间部
420:汇流条
428:定位孔
720:汇流条
725:山形部
726:顶部
727:连结部
CL:间隙
CL1:上下方向的间隙
CL2:左右方向的间隙
LL:狭缝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
LW:狭缝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dX:左右的连接部的前后方向上的错位量

Claims (7)

1.一种汇流条,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的板状的汇流条,具备:
多个连接部,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和
一个以上中间部,连结相邻的所述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具备电极焊接部,所述电极焊接部以与所述电极端子对置的方式配置,焊接到所述电极端子,
在所述中间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狭缝,
所述狭缝呈在所述连接部排列的排列方向较长的形状,在与所述排列方向及所述电极焊接部和所述电极端子对置的对置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具有预定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其中,针对一个所述中间部设置多个所述狭缝,所述狭缝在所述宽度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其中,所述中间部形成为从所述连接部向与所述电极端子分离的方向突出的山形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其中,所述山形部具备与所述连接部平行的顶部和将所述顶部和所述连接部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随着从所述连接部侧朝向所述顶部侧而向在所述排列方向上从所述顶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条,其中,所述汇流条构成为具备在所述对置方向层叠的板状的多个基材。
6.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条,其中,所述汇流条构成为具备在所述对置方向层叠的板状的多个基材,
各所述基材具有构成所述山形部的凸部,
在邻接的所述凸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7.一种蓄电模块,具备多个蓄电元件和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的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条。
CN202280063363.2A 2021-09-27 2022-09-09 汇流条及蓄电模块 Pending CN1180202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6362A JP2023047446A (ja) 2021-09-27 2021-09-27 バスバー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1-156362 2021-09-27
PCT/JP2022/033869 WO2023047980A1 (ja) 2021-09-27 2022-09-09 バスバー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20209A true CN118020209A (zh) 2024-05-10

Family

ID=85720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3363.2A Pending CN118020209A (zh) 2021-09-27 2022-09-09 汇流条及蓄电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7446A (zh)
CN (1) CN118020209A (zh)
WO (1) WO20230479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9233B2 (ja) * 2007-09-28 2013-03-06 株式会社東芝 バスバー
JP6903891B2 (ja) * 2016-10-07 2021-07-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池パック
CN116053712A (zh) * 2018-03-28 2023-05-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汇流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7980A1 (ja) 2023-03-30
JP2023047446A (ja)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7245B (zh) 用于电化学设备的单元接触系统
EP3595042B1 (en) Circuit body and battery module
CN112997354B (zh) 连接模块
CN109428039B (zh) 汇流条、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组
CN112204810B (zh) 电池组件
CN109103402B (zh) 电线连接汇流条以及导电模块
JP2011253779A (ja) 組電池
CN112997355B (zh) 连接模块
EP2490277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1712940B (zh) 电池模块
JP5991044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6711151A (zh) 配线模块
JP7372339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8020209A (zh) 汇流条及蓄电模块
JP2013080621A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EP3923391A1 (en) Battery module
KR20220089648A (ko) 축전 모듈
CN112997352B (zh) 连接模块
JP7109256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932978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24135518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3140121A1 (ja) 電極端子間接続部品
CN114497674B (zh) 电池单体及电池模块
EP4333157A1 (en) Battery module
WO2024198136A1 (zh) 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