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1752A - 一种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影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11752A CN118011752A CN202311487464.5A CN202311487464A CN118011752A CN 118011752 A CN118011752 A CN 118011752A CN 202311487464 A CN202311487464 A CN 202311487464A CN 118011752 A CN118011752 A CN 1180117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ce
- developing
- shutter
- developing roller
- developing cartri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中,成像设备设置有分离力输出件,显影盒包括:显影框架、接收分离组件、保护组件和显影辊,显影框架包括粉仓,显影辊可旋转地设置于显影框架,接收分离组件包括力承受件,力承受件用于接收分离力输出件输出的作用力,保护组件设置于粉仓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沿显影辊的轴线方向观察,力承受件不凸出于保护组件。在本申请中,由于力承受件不凸出于保护组件,即力承受件的所有部分完全被保护组件遮盖,因此保护组件能够阻挡来自外界的冲击、碰撞,保护力承受件,防止力承受件在运输过程中损坏,进而影响显影盒的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是能够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其具有利用显影剂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的显影盒。显影盒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其壳体内的显影辊,通过将收纳在壳体内的调色剂从显影辊供给到感光鼓来进行显影。
在成像设备工作过程中,显影辊与感光鼓需要抵紧接触,在成像设备不工作时,显影辊与感光鼓需要分隔开一定距离,避免显影辊与感光鼓长时间接触而导致感光鼓被显影辊上附着的多余显影剂污染或者显影辊变形或者感光鼓磨损等问题。
现有的显影盒通过接触分离组件实现显影辊与感光鼓的接触和分离,接触分离组件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显影设备的作用力的力承受件。然而,力承受件的体积较小,强度较弱。在运输的过程中,力承受件容易受到冲击、碰撞损坏,甚至影响接触分离组件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用于解决接触分离组件的力承受件易损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中,所述成像设备设置有分离力输出件,所述显影盒包括:显影框架、接收分离组件、保护组件和显影辊,所述显影框架包括粉仓,所述显影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显影框架,所述接收分离组件包括力承受件,所述力承受件用于接收所述分离力输出件输出的作用力,所述保护组件设置于所述粉仓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沿所述显影辊的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力承受件不凸出于所述保护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分离组件和/或所述保护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粉仓的下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力承受件部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容纳空间用于使所述分离力输出件伸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粉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朝向彼此的表面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粉仓的长度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力承受件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朝向彼此的表面;和/或,所述分离力输出件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朝向彼此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影框架还包括轴承和端盖,所述轴承和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粉仓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且所述轴承相对所述端盖靠近所述粉仓;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中的一者与所述轴承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端盖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夹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挡板垂直于所述显影辊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挡板平行于所述显影辊的轴线方向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力承受件的运动方向和/或所述分离力输出件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朝向所述粉仓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影框架还包括轴承和端盖,所述轴承和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粉仓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且所述轴承相对所述端盖靠近所述粉仓;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轴承或所述端盖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挡板为矩形的或圆弧形的板状件,和/或,所述第二挡板为矩形的或圆弧形的板状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影框架还包括支承部和端盖,所述支承部和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粉仓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且所述支承部相对所述端盖靠近所述粉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粉仓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承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粉仓驱动端的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一支承部上具有安装导槽,所述显影辊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导槽;所述显影辊具有显影辊轴,所述安装导槽的最小尺寸小于所述显影辊轴的直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承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粉仓导电端的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安装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显影辊。
在本申请中,由于力承受件不凸出于保护组件,即力承受件的所有部分完全被保护组件遮盖,因此保护组件能够阻挡来自外界的冲击、碰撞,保护力承受件,防止力承受件在运输过程中损坏,进而影响显影盒的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显影盒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显影盒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显影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Ⅰ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导滑槽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显影盒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显影盒在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显影盒在第四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显影盒的侧视图;
图10为图8中驱动端盖和接触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Ⅱ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8中显影盒的主视图;
图13为本申请所提供显影盒在第五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显影盒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3中显影盒的侧视图,其中不包括驱动端盖;
图16为图13中显影盒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中显影盒的驱动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第一支承部上的安装导槽与显影辊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中显影盒的导电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粉仓;
110-驱动端轴承;
111-支撑柱;
112-第一导滑槽;
1121-突起部;
1122-第一部分;
1123-第二部分;
113-第一抵接部;
114-第二抵接部;
120-导电端盖;
130-驱动端盖;
131-第二导滑槽;
132-第三导滑槽;
140-第一支承部;
141-安装导槽;
150-第二支承部;
151-安装定位柱;
200-显影辊;
201-显影辊轴;
310-动力接收件;
320-显影辊齿轮;
330-搅拌架齿轮;
410-第二弹性件;
420-可推动块;
510-力承受件;
511-连接部;
5111-第一凸块;
512-杆部;
513-受力部;
5131-第二凸块;
514-转动固定部;
520-力传递件;
521-转动部;
522-滑动部;
530-第一弹性件;
540-第三弹性件;
610-第一挡板;
620-第二挡板;
700-分离力输出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鼓组件中。其中,成像设备可以是电子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文字处理器等。成像设备包括鼓组件和分离力输出件700,鼓组件上可旋转地支撑有感光鼓。显影盒包括显影框架、显影辊200、搅拌架、驱动组件、电极组件和接触分离组件。
显影框架即显影盒盒体包括粉仓100、驱动端轴承110、导电端盖120和驱动端盖130。沿显影盒的长度方向,显影框架的一端为驱动端,另一端为导电端。粉仓100内部具有可容纳显影剂的粉仓,显影剂可以是碳粉。驱动端轴承110设置在粉仓100的驱动端的端面上,驱动端盖130设置在驱动端轴承110的外侧,即驱动端盖130相比于驱动端轴承110离粉仓100更远。导电端盖120设置在粉仓100的导电端的端面上,即导电端盖120和驱动端轴承110分别位于粉仓1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显影辊200可旋转地支撑于显影框架上。具体的,显影辊200的长度方向与显影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显影辊200的旋转轴线沿显影辊200的长度方向延伸。显影辊200的两端分别支撑于驱动端轴承110和导电端盖120。
搅拌架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架上且位于粉仓100的粉仓内。具体的,搅拌架的两端支撑在驱动端轴承110和导电端盖120上,搅拌架的长度方向与显影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搅拌架能够沿其在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周向旋转。搅拌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叶片,通过旋转带动叶片来搅拌粉仓内的显影剂,防止粉仓内的显影剂结块,同时也可以向显影辊200方向输送显影剂,使显影剂被带电的显影辊200吸附。
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设置于驱动端轴承110的外侧(背向粉仓100的一侧),包括动力接收件310和齿轮组。动力接收件310用于接收成像设备的驱动力并通过齿轮组将驱动力传递,进而带动显影辊200和搅拌架旋转。齿轮组包括显影辊齿轮320和搅拌架齿轮330,显影辊齿轮320固定在显影辊200的轴在长度方向上的驱动端且位于驱动端轴承110外侧,显影辊齿轮320与动力接收件310啮合,从而使显影辊200能够接收驱动力旋转。搅拌架齿轮330固定在搅拌架在长度方向上的驱动端且位于驱动端轴承110外侧,搅拌架齿轮330与动力接收件310啮合,使搅拌架能够接收驱动力旋转。显影辊齿轮320和搅拌架齿轮330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动力接收件310啮合。
电极组件设置于显影框架的导电端,位于导电端盖120的内侧,导电端盖120上设有开口,电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从开口中暴露,从而与成像设备电连接。电极组件还与显影辊200在长度方向靠近导电端的一端电连接,从而使显影辊200带电,能够吸附显影剂。
成像设备工作的过程中,显影辊200与感光鼓需要抵紧接触,当成像设备不工作时,显影辊200和感光鼓需要分隔开一定距离,避免显影辊200与感光鼓长时间接触而导致感光鼓被显影辊200上附着的多余显影剂污染或者显影辊200变形或者感光鼓磨损等问题。
基于此,显影盒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鼓组件运动。具体的,显影盒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显影盒处于第一位置时,显影盒远离鼓组件,显影辊200与感光鼓分离;显影盒处于第二位置时,显影盒靠近鼓组件,显影辊200与感光鼓接触。
接触分离组件能够接收来自成像设备的分离力输出件700的作用力,以带动显影盒靠近或远离感光鼓,从而使显影辊200与感光鼓接触或分离,即实现显影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
具体的,接触分离组件可以设置于显影框架的驱动端,也可以设置于显影框架的导电端,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显影框架的驱动端和导电端。
更具体的,接触分离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显影框架的力承受件510,力承受件510能够与分离力输出件700配合。为了便于力承受件510与分离力输出件700的配合,力承受件510的周围具有一定容纳空间供力承受件510与分离力输出件700接合与运动。
关于显影盒的具体结构本申请提供以下多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接触分离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显影框架的力承受件510和与力承受件510铰接的力传递件520。
如图3所示,力承受件510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连接部511、杆部512和受力部513。连接部511为力承受件510的一端,受力部513为力承受件510的另一端。连接部511用于将力承受件510装配于显影框架上,受力部513用于接收分离力输出件700的作用力,即在显影盒装配到位的状态下,受力部513位于能够与分离力输出件700相互作用的位置。
如图3所示,以接触分离组件设置于显影框架的驱动端为例,本实施例设置有驱动端轴承110,力承受件510设置于驱动端轴承110的外侧(背向粉仓100的一侧)。驱动端轴承110的外侧设有支撑柱111,支撑柱111从驱动端轴承110的外侧面向外突出,力承受件510的连接部511上设有通孔,力承受件510通过通孔套设于支撑柱111,从而装配在驱动端轴承110上,并且能够以支撑柱111为中心旋转。杆部512的长度方向沿与显影框架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杆部512的一端延伸至驱动端轴承110边缘的位置,受力部513设置于杆部512的端部,便于与分离力输出件700配合,接收作用力。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显影框架上设有第一导滑槽112,第一导滑槽112设置于驱动端轴承110的外侧面上。第一导滑槽112内设有突起部1121,突起部1121大致位于第一导滑槽112的中部位置,将第一导滑槽112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1122和第二部分1123,第一部分1122相较于第二部分1123距离显影辊200更远。
如图3和图4所示,力传递件520为杆状构件,其一端与力承受件510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导滑槽112滑动连接,力传递件520被力承受件510带动运动时,其另一端沿第一导滑槽112滑动。
具体的,力传递件520的一端设置有转动部521,力承受件510设置有与转动部521相配合的转动固定部514。转动部521可以是开设于力传递件520一端的通孔,转动固定部514可以是设置于力承受件510的杆部512上的支轴,通过支轴与通孔配合以将力传递件520转动设置于力承受件510上。可选择的,也可以是转动部521设置为支轴,转动固定部514设置为通孔,支轴可以是分体或一体设置。力传递件520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动部522,滑动部522与第一导滑槽112滑动连接,滑动部522可以是柱状件或块状件,其从力传递件520的表面朝向粉仓100的方向延伸/突出。装配时,力传递件520朝向粉仓100的表面与第一导滑槽112背向粉仓100的表面抵接,滑动部522插入到第一导滑槽112内,第一导滑槽112的第二部分1123靠近显影辊200的一端封闭或部分封闭,第一部分1122远离显影辊200的一端封闭或部分封闭,从而防止滑动部522沿着第一导滑槽112滑动时从第一导滑槽112从脱出。
滑动部522能够在成像设备的作用力(具体是分离力输出件700对力承受件510的作用力传递至力传递件520使滑动部522移动)下滑动越过突起部1121。突起部1121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滑动部522在第一部分1122或第二部分1123内保持稳定。突起部1121可以是弹性的或刚性的。
如图2所示,当成像设备工作时(打印任务进行时),成像设备中的分离力输出件700沿A1方向移动,与力承受件510的受力部513远离显影辊200的一侧相抵接,并对力承受件510施加作用力(推压力)。力承受件510绕着支撑柱111逆时针旋转,力承受件510带动与其活动连接的力传递件520移动,使力传递件520的滑动部522从第一导滑槽112的第一部分1122越过突起部1121到达第二部分1123,滑动部522移动至与第一导滑槽112靠近显影辊200的一端相抵接,使力承受件510接收的推压力通过力传递件520作用于整个显影盒,使得显影盒受力运动,沿着靠近感光鼓的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显影辊200与感光鼓接触。
当成像设备结束打印后,成像设备中的分离力输出件700沿A2方向移动,与力承受件510的受力部513靠近显影辊200的一侧相抵接,并对力承受件510施加作用力(推压力)。力承受件510沿顺时针旋转,力承受件510驱动力传递件520移动,使力传递件520的滑动部522从第一导滑槽112的第二部分1123越过突起部1121到达第一部分1122,滑动部522移动至与第一导滑槽112远离显影辊200的一端相抵接,使力承受件510接收的推压力通过力传递件520作用于整个显影盒,使得显影盒受力后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显影辊200与感光鼓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接触分离组件不限于设置在驱动端,也可以设置在导电端,还可以设置于驱动端和导电端。当接触分离组件设置于导电端时,力承受件510和力传递件520设置于导电端盖120的内侧或者粉仓100在导电端的端面上,导电端盖120内侧或粉仓100在导电端的端面上设置支撑柱111、第一导滑槽112等结构,连接方式与接触分离组件设于驱动端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显影盒结构和实施例一中的大致相同,主要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接触分离组件的力传递件为第一抵接部113和第二抵接部11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接触分离组件包括力承受件510、第一抵接部113和第二抵接部114。其中,力承受件51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类似,区别在于:连接部511上设置有向上突出的第一凸块5111,用于与第一抵接部113相抵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设置有驱动端轴承110,第一抵接部113设置于驱动端轴承110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撑柱111的上方侧。第一抵接部113包括沿远离粉仓100的方向突出设置的柱部和设置于柱部远离粉仓100的一端的圈部,第一凸块5111能够到达与第一抵接部113的圈部相抵的位置,且第一凸块5111抵接于圈部靠近显影辊200的一侧。圈部受到一定的外力时,能够产生较小程度的形变。第二抵接部114为驱动端轴承110的一部分,第二抵接部114位于力承受件510远离显影辊200的一侧,且与力承受件510相抵接。即第一抵接部113和第二抵接部114分别抵接于力承受件510的不同侧,使得力承受件510的转动被限制。
当成像设备工作时(打印任务进行时),成像设备中的分离力输出件700沿A1方向移动,与力承受件510的受力部513远离显影辊200的一侧相抵接,并对力承受件510施加作用力,使得力承受件510具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但由于力承受件510的第一凸块5111与第一抵接部113的圈部抵接,使得力承受件510不能旋转,力承受件510接收的推压力作用于整个显影盒,使得显影盒受力运动,沿着靠近感光鼓的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显影辊200与感光鼓接触。此外,力承受件510对第一抵接部113的推压力,能使第一抵接部113的圈部发生轻微形变,圈部形变产生的作用力也能反作用于显影盒,使显影辊200进一步贴近感光鼓,从而起到缓冲作用,使显影辊200和感光鼓更好的接触,保证显影质量。
当成像设备结束打印后,成像设备中的分离力输出件700沿A2方向移动,与力承受件510的受力部513靠近显影辊200的一侧相抵接,并对力承受件510施加作用力,使得力承受件510具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但由于力承受件510与第二抵接部114相抵,使得力承受件510不能旋转,力承受件510接收的推压力作用于整个显影盒,使得显影盒受力后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显影辊200与感光鼓分离。
本实施例中接触分离组件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显影盒与实施例一中的显影盒大致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显影盒还包括用于保护力承受件510的保护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保护上述实施例中力承受件510的保护组件,如图7所示,显影盒还包括保护组件,保护组件设置于粉仓10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沿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观察,力承受件510不凸出于保护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由于力承受件510不凸出于保护组件,即力承受件510的所有部分完全被保护组件遮盖,因此保护组件能够阻挡来自外界的冲击、碰撞,保护力承受件510,防止力承受件510在运输过程中损坏,进而影响显影盒的使用。
具体的,保护组件包括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之间具有容纳空间,力承受件510伸入容纳空间,且容纳空间用于使分离力输出件700伸入。
力承受件510能够在容纳空间中运动。在显影盒安装至成像设备的鼓组件时,分离力输出件700能够伸入容纳空间中,从而使分离力输出件700能够与力承受件510配合,进而驱动显影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沿粉仓10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力承受件510能够伸入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之间,从而使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对力承受件510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朝向彼此的表面平行,且垂直于粉仓100的长度方向。力承受件51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朝向彼此的表面,从而使力承受件510能够在容纳空间中运动,且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不干涉力承受件510的运动。
更进一步的,分离力输出件70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朝向彼此的表面,从而使分离力输出件700能够伸入容纳空间中,且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不干涉分离力输出件700的运动。
具体的,第一挡板610可以设置于驱动端盖130的下边缘,第二挡板620可以设置于驱动端轴承110的下边缘。
更具体的,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可以是长方形的板状件或其他形状的板状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接触分离组件设置在导电端时,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可以相对设置于导电端盖120和粉仓100上;当接触分离组件同时设置于驱动端和导电端时,保护组件可以同时设置于驱动端和导电端。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保护组件,如图8和图10所示,接触分离组件包括力承受件510和第一弹性件530。其中,第一弹性件530一端与力承受件510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端盖130连接。
如图10所示,力承受件510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连接部511、杆部512、和受力部513,即连接部511为力承受件510的一端,受力部513为力承受件510的另一端。连接部511用于将力承受件510装配于显影盒上,受力部513用于接收分离力输出件700的作用力,使得显影盒受力运动,沿着靠近感光鼓的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显影辊200与感光鼓接触或分离。此外,受力部513上还设置有第二凸块5131。
具体的,驱动端盖130上设置有第二导滑槽131,连接部511能够滑动连接于第二导滑槽131,以实现与驱动端盖130的连接。第一弹性件530位于第二导滑槽131的底部,以保证力承受件510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保持在第二导滑槽131内的初始位置。
如图10和图11所示,驱动端盖130上还设置有第三导滑槽132和缓冲弹性组件。其中,缓冲弹性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410和可推动块420,可推动块420能够在第三导滑槽132内滑动,第二弹性件410一端与可推动块420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端盖130连接。
当力承受件510受到分离力输出件700使显影辊200和感光鼓接触的力时,第二凸块5131推动可推动块420,使第二弹性件410被拉伸,从而调节显影辊200对感光鼓的压力,以提高显影质量。当分离力输出件700撤销对力承受件510的作用力时,可推动块420能够在第二弹性件410的作用下复位。
本实施例中接触分离组件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显影盒还包括保护组件,本实施例中的保护组件对实施例三中的保护组件进行改变。
如图8所示,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之间具有夹角。具体的,第一挡板610垂直于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二挡板620平行于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设置,使得沿显影辊200的轴向方向观察,力承受件510被第一挡板610遮盖;如图12所示,沿垂直于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观察,力承受件510被第二挡板620遮盖,从而力承受件510能够完全被保护组件保护,有效防止力承受件510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进一步的,力承受件51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挡板610朝向粉仓100的表面,使得力承受件510能够在容纳空间中运动,且第一挡板610不干涉力承受件510的运动。同理,分离力输出件70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挡板610朝向粉仓100的表面,使得分离力输出件700能够在容纳空间中运动,且第一挡板610不干涉分离力输出件700的运动。
更进一步的,第二挡板620不在力承受件510的移动范围内,因此第二挡板620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力承受件510的移动。此外,在显影盒安装至成像设备的鼓组件时,第二挡板620也不会与分离力输出件700发生干涉,使得分离力输出件700能够稳定地与力承受件510配合。
具体的,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可以设置于驱动端盖130的下边缘或驱动端轴承110的下边缘。
更具体的,如图9所示,沿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观察,过显影辊200与动力接收件310轴心的连线L穿过第一挡板610。
可选的,如图8所示,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邻接。第一挡板610为圆弧形的板状件,第二挡板620为矩形的板状件。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保护组件,如图13和图15所示,接触分离组件包括力承受件510和第三弹性件540。其中,力承受件510设置于驱动端轴承110上,能够接收分离力输出件700的作用力,使得显影盒受力运动,沿着靠近感光鼓的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显影辊200与感光鼓接触或分离。第三弹性件540能够保证力承受件510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在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接触分离组件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显影盒还包括保护组件,本实施例中的保护组件对实施例三中的保护组件进行改变。
如图13所示,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之间具有夹角。具体的,第一挡板610垂直于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二挡板620平行于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设置,使得沿显影辊200的轴向方向观察,力承受件510被第一挡板610遮盖;如图12和图16所示,沿垂直于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观察,力承受件510被第二挡板620遮盖,从而力承受件510能够完全被保护组件保护,有效防止力承受件510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进一步的,力承受件51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挡板610朝向粉仓100的表面,使得力承受件510能够在容纳空间中运动,且第一挡板610不干涉力承受件510的运动。同理,分离力输出件70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挡板610朝向粉仓100的表面,使得分离力输出件700能够在容纳空间中运动,且第一挡板610不干涉分离力输出件700的运动。
更进一步的,第二挡板620不在力承受件510的移动范围内,因此第二挡板620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力承受件510的移动。此外,在显影盒安装至成像设备的鼓组件时,第二挡板620也不会与分离力输出件700发生干涉,使得分离力输出件700能够稳定地与力承受件510配合。
具体的,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可以设置于驱动端盖130的下边缘或驱动端轴承110的下边缘。
更具体的,如图14所示,沿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观察,过显影辊200与动力接收件310轴心的连线L穿过第一挡板610。
可选的,如图13所示,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断开。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均为矩形的板状件。
实施例六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的处理盒结构,粉仓100的驱动端不设置驱动端轴承110,而设置支承部。如图17和图19所示,支承部包括第一支承部140和第二支承部150,第一支承部140位于粉仓100的驱动端,第二支承部150位于粉仓100的导电端。
具体的,驱动端盖130设置在第一支承部140背离粉仓100的端面上,显影辊200的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一支承部140和导电端盖120,搅拌架的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一支承部140和导电端盖120,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支承部140背离粉仓100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支承部与粉仓100一体注塑成型,从而使显影盒更易安装显影辊200,节省装配时间。
更进一步的,第一支承部140与粉仓100一体注塑成型,即第一支承部140与驱动端盖130相对独立设置;第二支承部150与粉仓100一体注塑成型,即第二支承部150与导电端盖120相对独立设置。
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支承部140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导槽141。特别的,安装导槽141开口的最短距离小于显影辊轴201的直径,以防止显影辊200从第一支承部140脱出。
如图19所示,第二支承部150上设置有安装定位柱151,用于定位显影辊200。在装配显影辊200时,先将显影辊200与第二支承部150配合,再将显影辊200的驱动端沿安装导槽141装入第一支承部140,从而完成显影辊200和粉仓100的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中,所述成像设备设置有分离力输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
显影框架,所述显影框架包括粉仓(100);
显影辊(200),所述显影辊(200)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显影框架;
接收分离组件,所述接收分离组件包括力承受件(510),所述力承受件(510)用于接收所述分离力输出件(700)输出的作用力;
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设置于所述粉仓(10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
沿所述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力承受件(510)不凸出于所述保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分离组件和/或所述保护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粉仓(10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第一挡板(610)和第二挡板(620),所述第一挡板(610)和所述第二挡板(620)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力承受件(510)部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容纳空间用于使所述分离力输出件(700)伸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610)和所述第二挡板(620)沿所述粉仓(10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610)和所述第二挡板(620)朝向彼此的表面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粉仓(100)的长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承受件(51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610)和所述第二挡板(620)朝向彼此的表面;
和/或,所述分离力输出件(70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610)和所述第二挡板(620)朝向彼此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框架还包括轴承和端盖,所述轴承和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粉仓(10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且所述轴承相对所述端盖靠近所述粉仓(100);
所述第一挡板(610)和所述第二挡板(620)中的一者与所述轴承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端盖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610)和所述第二挡板(620)之间具有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610)垂直于所述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挡板(620)平行于所述显影辊(200)的轴线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承受件(510)的运动方向和/或所述分离力输出件(700)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610)朝向所述粉仓(100)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框架还包括轴承和端盖,所述轴承和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粉仓(10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且所述轴承相对所述端盖靠近所述粉仓(100);
所述第一挡板(610)和所述第二挡板(620)与所述轴承或所述端盖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3-11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610)为矩形的或圆弧形的板状件,和/或,所述第二挡板(620)为矩形的或圆弧形的板状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框架还包括支承部和端盖,所述支承部和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粉仓(100)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且所述支承部相对所述端盖靠近所述粉仓(10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粉仓(100)一体成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粉仓(100)驱动端的第一支承部(140),所述第一支承部(140)上具有安装导槽(141),所述显影辊(200)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导槽(141);
所述显影辊(200)具有显影辊轴(201),所述安装导槽(141)的最小尺寸小于所述显影辊轴(201)的直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粉仓(100)导电端的第二支承部(150),所述第二支承部(150)具有安装定位柱(151),用于定位所述显影辊(20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89495 | 2022-11-09 | ||
CN2022229894958 | 2022-11-09 | ||
CN202322368697 | 2023-08-31 | ||
CN2023223686975 | 2023-08-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11752A true CN118011752A (zh) | 2024-05-10 |
Family
ID=909569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487464.5A Pending CN118011752A (zh) | 2022-11-09 | 2023-11-08 | 一种显影盒 |
CN202323026333.5U Active CN221326938U (zh) | 2022-11-09 | 2023-11-08 | 一种显影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26333.5U Active CN221326938U (zh) | 2022-11-09 | 2023-11-08 | 一种显影盒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8011752A (zh) |
WO (1) | WO202409937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86077B2 (ja) * | 2005-03-18 | 2007-10-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743199B2 (ja) * | 2007-12-28 | 2011-08-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KR101588218B1 (ko) * | 2009-06-10 | 2016-01-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닙제어방법,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포장방법 |
JP5168304B2 (ja) * | 2010-03-24 | 2013-03-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ーラカバー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WO2017144022A1 (zh) * | 2016-02-26 | 2017-08-31 |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 显影盒以及显影盒中的传动装置 |
CN112034694A (zh) * | 2020-09-26 | 2020-12-04 | 珠海鼎龙汇通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显影盒 |
CN215679048U (zh) * | 2021-07-14 | 2022-01-28 |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显影盒 |
-
2023
- 2023-11-08 WO PCT/CN2023/130523 patent/WO2024099371A1/zh unknown
- 2023-11-08 CN CN202311487464.5A patent/CN118011752A/zh active Pending
- 2023-11-08 CN CN202323026333.5U patent/CN221326938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26938U (zh) | 2024-07-12 |
WO2024099371A1 (zh) | 2024-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14199B2 (en) |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782738B (zh) |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677656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ES2937395T3 (es) | Cartucho, elemento constitutivo de cartucho y apara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 |
CN114077175B (zh) | 一种显影盒、鼓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5808859A (zh) | 盒保护组装体 | |
US931075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in assembly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221326938U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113050399A (zh) | 盒单元 | |
CN220855448U (zh) | 一种显影盒 | |
US1139207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 |
CN220933352U (zh) | 保护件和处理盒套件 | |
JP483388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