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00613A - 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00613A CN118000613A CN202211323796.5A CN202211323796A CN118000613A CN 118000613 A CN118000613 A CN 118000613A CN 202211323796 A CN202211323796 A CN 202211323796A CN 118000613 A CN118000613 A CN 1180006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dust collection
- mode
- particle
- garb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8—Floor-scrubbing machines, motor-driven
- A47L11/282—Floor-scrubbing machines, motor-driven having rotary too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11—Regulation of the cleaning machine by electric means; Control systems and remote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A47L2201/06—Control of the cleaning action for autonomous devices; Automatic detection of the surface condition before, during or after clean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清洁设备具有吸尘模式及排尘模式,清洁设备包括壳组件、第一负压产生件、尘量检测器及第一控制器,尘量检测器设置于壳组件的进尘通道内,用于在吸尘模式下采集经过进尘通道的垃圾信息;第一控制器与尘量检测器电连接,用于根据垃圾信息计算吸尘模式下进入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在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时,发出排尘指示。本申请实施例增设尘量检测器,对吸尘模式下进入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进行检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对垃圾的重量进行检测而言,更能够反映出第一集尘腔内是否还存在剩余的垃圾收纳空间,因此,能够使得排尘指示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清洁通常是人们需要面对的日常事务,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人们一般会借助各种清洁设备来对地面等积尘区域进行清洁,例如:借助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清洁设备清除积尘区域上的碎屑、尘埃等垃圾杂物,并对垃圾杂物进行收集存放。
相关技术中,清洁设备通过重量来判断其尘杯内是否充满垃圾,并在充满垃圾时取出尘杯进行垃圾排放。然后,由于垃圾的种类多样,其密度存在差异,因此,通过重量判断尘杯内是否充满垃圾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重量判断尘杯内是否充满垃圾,误差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具有吸尘模式,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壳组件,形成有第一集尘腔及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的进尘通道;
第一负压产生件,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用于使所述第一集尘腔产生负压,以使垃圾能够由所述进尘通道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
尘量检测器,设置于所述进尘通道处,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下采集经过所述进尘通道的垃圾信息;
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尘量检测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并根据所述垃圾信息计算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在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时,发出排尘指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包括垃圾中各颗粒的粒径及数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粒径将各所述颗粒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颗粒单元,分别计算各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并进行累加,以得到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满足以下条件式:
v=(M*β*N)/(NA*ρ)
式中,v为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单位为cm3;M为单个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β为所述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相对于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N为所述颗粒单元中包含的所述颗粒的数量;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ρ为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密度,单位为g/cm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准颗粒的密度为2.2g/cm3,所述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两个以上的所述颗粒单元包括第一颗粒单元及第二颗粒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的粒径小于1000um,所述第一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相对于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25;所述第二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00um,所述第二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相对于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34。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结束时更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为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与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原有垃圾体积的累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识别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排空时,由零开始重新记录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结束且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大于第二预值时,发出所述排尘指示,其中,所述第二预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值。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计算单位时间内进入所述进尘通道内垃圾的质量浓度,并根据所述质量浓度调整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工作功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通过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用于使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以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或
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所述排尘模式下,基站上的第二负压产生件通过所述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用于使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以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组件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的吸尘口、出风口、脉冲口及排尘口,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吸尘口打开,且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经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排尘口打开、所述出风口关闭、所述第二集尘腔经所述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且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脉冲口以脉冲形式开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
上述的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及
基站,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清洁设备的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以在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时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
本申请的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增设尘量检测器,对吸尘模式下进入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进行检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对垃圾的重量进行检测而言,不受不同垃圾的密度差异的影响,检测结果更加可靠,且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相较于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重量而言,更能够反映出第一集尘腔内是否还存在剩余的垃圾收纳空间,因此,能够使得排尘指示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清洁系统在清洁设备处于排尘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清洁系统中清洁设备在吸尘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示出的清洁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示出的清洁系统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在吸尘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示出的清洁设备在排尘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清洁系统;100、清洁设备;110、壳组件;111、第一集尘腔;112、进尘通道;113、吸尘口;114、出风口;115、脉冲口;116、排尘口;120、第一负压产生件;130、尘量检测器;140、第一控制器;170、过滤件;171、第一表面;172、第二表面;200、基站;210、第二集尘腔;211、进尘口;212、排风口;220、尘袋;230、第二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10,清洁系统10包括清洁设备100及基站200。其中,清洁设备100可以用于对地面、沙发面、座椅面等积尘区域进行清洁,去除积尘区域上的碎屑、尘埃等垃圾;具体地,清洁设备100可以将积尘区域上的垃圾进行抽吸存储,以便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清洁设备100可以为吸尘器、清洁机器人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基站200可以与清洁设备100连接,用于为清洁设备100供电和/或抽吸清洁设备100内存储的垃圾。
请结合图1和图2,清洁设备100具有吸尘模式及排尘模式,其中,图1示出了清洁设备100在排尘模式下与基站200的配合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清洁设备100在吸尘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吸尘模式下,清洁设备100可用于将积尘区域的垃圾收集到其内部的第一集尘腔111,排尘模式下,清洁设备100与基站200连接,用于将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排出到基站200的第二集尘腔210,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装有垃圾的尘杯由清洁设备上拆除并排出垃圾而言,可减少人工拆装尘杯的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200的第二集尘腔210内可以设有尘袋220,尘袋220用于对第一集尘腔111过来的垃圾进行收集,以便后续取出倒掉。尘袋220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可以使得气流穿过尘袋220,而垃圾则可以留在尘袋220内。可选地,尘袋220上可以设有过滤器,用于使气流穿过而垃圾则阻挡在尘袋220内。尘袋220上可以设有二级过滤器,以增加对垃圾的阻挡效果。由于基站200相较于清洁设备100而言,结构更为简单、可利用空间更大且放置位置更为固定等,因此,将垃圾回收至基站200内再取出丢掉相较于直接将清洁设备100内垃圾取出丢掉而言,操作更加方便。
具体地,清洁设备100包括壳组件110、第一负压产生件120、尘量检测器130及第一控制器140。
结合图3,壳组件110形成有第一集尘腔111及与第一集尘腔111流体连通的进尘通道112,吸尘模式下,第一负压产生件120与第一集尘腔111流体连通,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用于使第一集尘腔111产生负压,以使垃圾能够由进尘通道112进入第一集尘腔111。尘量检测器130设置于进尘通道112处,用于在吸尘模式下采集经过进尘通道112的垃圾信息;第一控制器140与尘量检测器130电连接,用于接收尘量检测器130检测到的垃圾信息,并根据垃圾信息计算吸尘模式下进入第一集尘腔111的垃圾的体积,在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时,发出排尘指示。
其中,排尘指示可以以声信号和/或光信号的形式发出,声信号可以通过与第一控制器140电连接的蜂鸣器等器件发出,光信号可以通过与第一控制器140电连接的指示灯等器件发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清洁设备100发出排尘指示后,用户可以通过该排尘指示知晓清洁设备100内的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需要排出,从而能够将清洁设备100手动放入到基站200,以便基站200的第二集尘腔210与清洁设备100的第一集尘腔111流体连通,以进入排尘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排尘指示以声信号和/或光信号的形式发出,需要用户手动将清洁设置置于基站200上,此种清洁设备100可以适用于吸尘器等手持式清洁设备。而在清洁设备100包括自行走机构时(例如,清洁机器人),排尘指示除了可以为以声信号和/或光信号的形式发出外,还可以为向自行走机构发送的返回基站指令。
具体地,在清洁设备100包括自行走机构时,若排尘指示以声信号和/或光信号的形式发出,则自行走机构停止运行,等待用户将清洁设备100手动放入到基站200;而在清洁设备100包括自行走机构且自行走机构接收到返回基站指令时,则自行走机构控制清洁设备100自动朝向基站200运动,以使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
需要说明的是,排尘指示除了用于提示第一集尘腔111需要进行排尘外,还可以用于控制第一负压产生件120停止运行,以暂停吸尘模式,避免在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还未及时排出时,再次向第一集尘腔111内吸入垃圾。第一负压产生件120可以为风机等,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增设尘量检测器130,对吸尘模式下进入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的体积进行检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对垃圾的重量进行检测而言,不受不同垃圾的密度差异的影响,检测结果更加可靠,且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相较于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重量而言,更能够反映出第一集尘腔111内是否还存在剩余的垃圾收纳空间,因此,能够使得排尘指示更加准确。而排尘指示可以提示用户对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有利于清洁设备100后续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
尘量检测器130安装于进尘通道112处,由于进尘通道112的尺寸相较于第一集尘腔111的尺寸而言,可以设计的较窄,使得进尘通道112内的尘量分布更为集中,因此,将尘量检测器130安装于更窄的进尘通道112处并对进尘通道112内的尘量进行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地,在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时,第一控制器140发出排尘指示,而在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小于第一预值时,清洁设备100可以按原规划运行。
可选地,尘量检测器130检测到的垃圾信息包括垃圾中各颗粒的粒径及数量;控制器140用于根据粒径将颗粒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颗粒单元,分别计算各颗粒单元中所有颗粒的体积并进行累加,以得到吸尘模式下进入第一集尘腔111的垃圾的体积;其中,颗粒单元中所有颗粒的体积满足以下条件式:v=(M*β*N)/(NA*ρ);式中,v为颗粒单元中所有颗粒的体积,单位为cm3;M为单个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β为颗粒单元中单个颗粒相对于单个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N为颗粒单元中包含的颗粒的数量;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ρ为单个基准颗粒的密度,单位为g/cm3。
可选地,基准颗粒的密度为2.2g/cm3,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为60g/mol;两个以上的颗粒单元包括第一颗粒单元及第二颗粒单元,其中,第一颗粒单元中单个颗粒的粒径小于1000um,第一颗粒单元中单个颗粒相对于单个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25;第二颗粒单元中单个颗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00um,第二颗粒单元中单个颗粒相对于单个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34。
需要说明的是,为提升进入第一集尘腔111的所有颗粒体积的检测精度,可以将第一颗粒单元内所包括的颗粒按照粒径划分为多个颗粒子单元,将第二颗粒单元内所包括的颗粒按照粒径划分为多个颗粒子单元。例如,第一颗粒单元可以进一步地划分为第一颗粒子单元、第二颗粒子单元、第三颗粒子单元及第四颗粒子单元,其中,第一颗粒子单元中单个颗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um且小于50um,第一颗粒子单元中单个颗粒相对于单个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为1;第二颗粒子单元中单个颗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50um且小于200um,第二颗粒子单元中单个颗粒相对于单个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为4.2;第三颗粒子单元中单个颗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200um且小于500um,第三颗粒子单元中单个颗粒相对于单个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为11.7;第四颗粒子单元中单个颗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500um且小于1000um,第四颗粒子单元中单个颗粒相对于单个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为25。
其中,尘量检测器130可以通过红外阴影检测技术等方式检测经过进尘通道112的垃圾信息,其中,通过红外阴影检测技术检测物质的颗粒及数量已在相关技术中有所揭露,在此不作赘述。
其中,尘量检测器130可以设于进尘通道112的外侧,也可以设于进尘通道112的内侧,对此不作限定。在尘量检测器130设于进尘通道112的外侧时,进尘通道112可以选用透光性材料制成,使得位于进尘通道112外侧的尘量检测器130能够检测到吸尘模式下经过进尘通道112的垃圾信息。在尘量检测器130设于进尘通道112的内侧时,尘量检测器130可以嵌设于壳组件110内,以避免对进入进尘通道112内的垃圾进行阻碍。
可选地,第一控制器140还用于根据尘量检测器130检测到的垃圾信息,计算进入进尘通道112内垃圾的质量浓度,并根据质量浓度调整吸尘模式下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工作功率。其中,进入进尘通道112内垃圾的质量浓度为单位时间内尘量检测器130检测到的垃圾的质量,其中,单位时间内尘量检测器130检测到的垃圾的质量为单位时间内尘量检测器130所检测到的各颗粒单元中所有颗粒的质量的累加,其中,单位时间内尘量检测器130所检测到的各个颗粒单元中所有颗粒的质量满足以下条件式:m1=M*β*N1/NA;式中,m1为单位时间内尘量检测器130所检测到的各颗粒单元中所有颗粒的质量,单位为g;N1为单位时间内尘量检测器130检测到的各颗粒单元中包含的颗粒的数量。
其中,第一控制器140根据进入进尘通道112内垃圾的质量浓度调整吸尘模式下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工作功率可以为:在进入进尘通道112内垃圾的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第四预值时,提升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工作功率;和/或,在进入进尘通道112内垃圾的质量浓度小于第四预值时,保持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工作功率不变,或,降低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工作功率,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调整。
可选地,清洁设备100包括清洁主体150及清洁头160,清洁主体150包括壳组件110、第一负压产生件120、尘量检测器130及第一控制器140,清洁头160连接清洁主体150且与进尘通道112连通,清洁头160用于与积尘区域接触并使积尘区域处的垃圾依次经清洁头160、进尘通道112进入到第一集尘腔111中,尘量检测器130可以位于进尘通道112靠近清洁头160的一端。将尘量检测器130设置于进尘通道112靠近清洁头160的一侧,在需要拆装尘量检测器130时,将清洁头160与清洁主体150进行拆装即可接触到尘量检测器130,拆装更为方便。
可选地,尘量检测器130与第一控制器140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方式电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电连接(例如,蓝牙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控制器140用于在吸尘模式结束时更新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其中,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为吸尘模式下经进尘通道112进入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与第一集尘腔111内原有垃圾体积的累加。其中,第一集尘腔111内原有垃圾体积可以为零,也可以为小于第一预值的任意值,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吸尘模式结束时若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值,则记录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并在下一吸尘模式结束时作为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原有垃圾体积。而在第一控制器140识别到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排空时,则由零开始重新记录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此时,在下一吸尘模式结束时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原有垃圾体积记为零。
其中,第一控制器140识别到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排空可以通过设于壳组件110上的重量传感器等检测实现,例如,在重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值时,表明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排空,而在重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大于第三预值时,则表明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未排空。
需要说明的是,尘量检测器130用于在每次吸尘模式下均检测经过进尘通道112进入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的体积,以使得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能够被实时测出,以便在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时,能够及时发出排尘指示,提升清洁设备100的吸尘效果。
其中,若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即使清洁设备100按照原规划仍处于吸尘模式,第一控制器140也将发出排尘指示,以便快速对第一集尘腔111进行排尘。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时,第一控制器140可以控制清洁设备100停止吸尘模式。
可选地,第一控制器140还用于在吸尘模式结束且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大于第二预值时,发出排尘指示,其中,第二预值小于第一预值,以便下次进入吸尘模式时,第一集尘腔111内具有足够的空间用来装载垃圾,能够保证吸尘时长及吸尘量。其中,第二预值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的0.8倍,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第一预值、第二预值、第三预值、第四预值等可以为系统预先设定的,也可以为用户自行设定的,第一预值、第二预值、第三预值、第四预值的具体选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一预值、第二预值、第三预值、第四预值可以为一端值,例如,第一预值为10cm3等;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预值、第二预值、第三预值、第四预值也可以替换为一区间范围,例如,第一预值可以替换为8cm3-10cm3等,第一控制器140用于在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的体积位于8cm3-10cm3时,发出排尘指示,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排尘模式下,第二集尘腔210需要产生负压,使得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能够吸入到第二集尘腔210中。其中,第二集尘腔210产生负压可以通过第一负压产生件120实现,即,吸尘模式与排尘模式共用同一第一负压产生件120,可以节省成本且减小基站200的体型。其中,第二集尘腔210产生负压也可以通过基站200上的第二负压产生件(图中未示出)实现,对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二负压产生件可以为风机等。下文中将以吸尘模式与排尘模式共用同一第一负压产生件120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地,排尘模式下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启动触发条件具有多种,基站200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用于切换排尘模式下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启动触发条件。用户可以结合自身喜好灵活选定排尘模式下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启动触发条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排尘模式下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启动触发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触发条件,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且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第二触发条件,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小于第一预值但清洁设备100接收到用户触发指令;第三触发条件,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第四触发条件,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且清洁设备100接收到用户触发指令。其中,在排尘模式下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启动触发条件为第一触发条件或第三触发条件时,在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后,将自动进入排尘模式,可节省用户操作步骤,加快排尘进度;在排尘模式下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启动触发条件为第二触发条件或第四触发条件时,只有在用户输入触发指令时才会进入排尘模式,操作更加灵活,此时,基站200上可以设有开始按键,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开始按键输入触发指令,和/或,清洁系统10还可以与手机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向清洁系统10发送用户触发指令。
请参阅图4,可选地,基站200上设有第二控制器230,第二控制器230用于在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时与清洁设备100上的第一控制器140电连接,进而判断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可选地,基站200上的第二控制器230与清洁设备100上的第一控制器140之间可以通过信号问答方式判断清洁设备100是否置于基站200上。例如,基站200上的第二控制器230可以每间隔预设时间(例如,50ms)就发送一次提问信息,若清洁设备100未置于基站200上则清洁设备100无法针对该提问信息发出应答信息,而在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时清洁设备100可以针对该提问信息发出应答信息且应答信息可以在规定时间(例如,5ms)内发出,以此可以判断清洁设备100是否置于基站200上。其中,在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时,清洁设备100的第一控制器140与基站200上的第二控制器230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方式电连接。
可选地,基站200上设有位置检测器(图中未示出),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清洁设备100是否置于基站200上。例如,清洁设备100在置于基站200上时,基站200上的位置检测器可以受到清洁设备100的抵推力,而清洁设备100未置于基站200上时,位置检测器不会受到清洁设备100的抵推力,以此,可以判断清洁设备100是否置于基站200上。可选地,位置检测器可以为微动开关,触点间距小,响应速度快。
可选地,清洁设备100上可以设有推杆,位置检测器可以位于基站200的安装槽内,推杆用于伸入安装槽内且抵推位置检测器。如此设计,推杆伸入安装槽内不仅可以触发位置检测器还可以对清洁设备100与基站200的相对位置起到定位效果,有利于提升组装对位精度。
可选地,基站200上可以设有间隔分布的两个以上的位置检测器,部分位置检测器可以用于检测清洁设备100的第一集尘腔111的排尘口116是否与第二集尘腔210的进尘口211对准,部分位置检测器可以用于检测清洁设100上的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进风口是否与第二集尘腔210的排风口212对准。例如,在基站200上的两个位置检测器均受到抵推力时,判断清洁设备100置于基站200上且第一集尘腔111的排尘口116与第二集尘腔210的进尘口211对准、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进风口与第二集尘腔210的排风口212对准,而在基站200上两个以上的位置检测器均未受到抵推力或只有部分位置检测器受到抵推力时,判断清洁设备100与基站200未对准。
需要说明的是,排尘模式开始之前需要确保第一集尘腔111的排尘口116与第二集尘腔210的进尘口211对准且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进风口与第二集尘腔210的排风口212对准,该对准可以通过人眼观察判断也可以通过上述两个以上的位置检测器判断。
可选地,请参阅图5和图6,壳组件110还形成有与第一集尘腔111连通的吸尘口113、出风口114、脉冲口115及排尘口116,吸尘模式下出风口114及吸尘口113打开,且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经出风口114与第一集尘腔111流体连通;排尘模式下排尘口116打开、出风口114关闭,第二集尘腔210经排尘口116与第一集尘腔111流体连通,且排尘模式下脉冲口115以脉冲形式开闭。脉冲口115以脉冲形式打开,在脉冲口115打开的瞬间将会有大量气流进入到第一集尘腔111内,而瞬间产生的大量气流更易将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带入到第二集尘腔210中,实现即使使用低功率的第一负压产生件120也可满足第一集尘腔111至第二集尘腔210的排尘需求,而低功率的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功耗更小,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其中,脉冲口115可以通过驱动件驱动以实现脉冲形式开闭。
可选地,清洁设备100还包括过滤件170,过滤件170设置于第一集尘腔111内,过滤件170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171及第二表面172,吸尘口113及排尘口116位于第一表面171所在的一侧,脉冲口115及出风口114位于第二表面172所在的一侧。排尘模式下,在脉冲口115打开时经脉冲口115进入的大量气流将由过滤件170的第二表面172朝向第一表面171运动,对过滤件170的冲击较大,且与吸尘模式下气流由过滤件170的第一表面171朝向第二表面172流动的流动方向相反,可以冲掉过滤件170在吸尘模式下附着的垃圾,避免过滤件170阻塞。而本申请实施例的脉冲口115不同于吸尘口113、出风口114和排尘口116,开闭控制相对独立,且能够同时实现吸尘模式和排尘模式共用同一第一负压产生件120、及脉冲口115处产生的气流对过滤件170上附着的垃圾进行清理的效果。
可选地,排尘模式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第一负压产生件120与第二集尘腔210连通且排尘口116打开、脉冲口115关闭;此时,第二集尘腔210、第一集尘腔111经第一负压产生件120抽吸处于负压状态。第二阶段,第一负压产生件120与第二集尘腔210连通且排尘口116打开、脉冲口115以脉冲形式开闭;此时,在脉冲口115以脉冲形式打开时,形成负压的第一集尘腔111在脉冲口115打开的瞬间将使大量气流冲进第一集尘腔111内,并将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带入到基站200的第二集尘腔210内,而在脉冲口115打开的瞬间大量的气流更易将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带入到第二集尘腔210。
可选地,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排风口与大气连通,脉冲口115打开时与大气连通。如此,在吸尘模式下,经吸尘口113吸入的气流可以经出风口114、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排风口排至大气中,实现吸尘模式下的内外气压平衡。在排尘模式下的第一阶段,第二集尘腔210内的气流可以经第一负压产生件120的排风口排至大气中,以使第二集尘腔210及第一集尘腔111处于负压状态;而在排尘模式下的第二阶段,且脉冲口115打开时,大气中的气流可以经脉冲口115进入第一集尘腔111,进而将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经由排尘口116带入到第二集尘腔210内,即,使用大气中的常温气流带动第一集尘腔111内的垃圾到达第二集尘腔210,相较于脉冲口115处直接进入第二集尘腔210处走过来的热气流而言,排尘效果更佳。
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洁设备100可以为随手吸吸尘器,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洁设备100也可以为杆式吸尘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杆式吸尘器中的部分可以形成为随手吸吸尘器,以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灵活变换。例如,在对地面等积尘区域进行清洁时,可以使用杆式吸尘器;而在对沙发面、座椅面等积尘区域进行清洁时,可以将杆式吸尘器上的随手吸吸尘器进行拆除使用。该方案已在相关技术中有所揭露,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尘量检测器130的设置位置可以满足,无论是以随手吸吸尘器的形态使用还是以杆式吸尘器的形态使用,尘量检测器130均可以对进入第一集尘腔111内垃圾的体积进行检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吸尘模式,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壳组件,形成有第一集尘腔及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的进尘通道;
第一负压产生件,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用于使所述第一集尘腔产生负压,以使垃圾能够由所述进尘通道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
尘量检测器,设置于所述进尘通道处,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下采集经过所述进尘通道的垃圾信息;
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尘量检测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并根据所述垃圾信息计算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在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时,发出排尘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包括垃圾中各颗粒的粒径及数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粒径将各所述颗粒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颗粒单元,分别计算各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并进行累加,以得到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满足以下条件式:
v=(M*β*N)/(NA*ρ)
式中,v为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单位为cm3;M为单个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β为所述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相对于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N为所述颗粒单元中包含的所述颗粒的数量;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ρ为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密度,单位为g/cm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颗粒的密度为2.2g/cm3,所述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两个以上的所述颗粒单元包括第一颗粒单元及第二颗粒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的粒径小于1000um,所述第一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相对于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25;所述第二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00um,所述第二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相对于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结束时更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为所述吸尘模式下经所述进尘通道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与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原有垃圾体积的累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识别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排空时,由零开始重新记录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结束且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大于第二预值时,发出所述排尘指示,其中,所述第二预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计算进入所述进尘通道内垃圾的质量浓度,并根据所述质量浓度调整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工作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通过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用于使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以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或
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所述排尘模式下,基站上的第二负压产生件通过所述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用于使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以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的吸尘口、出风口、脉冲口及排尘口,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吸尘口打开,且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经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排尘口打开、所述出风口关闭、所述第二集尘腔经所述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且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脉冲口以脉冲形式开闭。
10.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及
基站,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清洁设备的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以在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时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23796.5A CN118000613A (zh) | 2022-10-27 | 2022-10-27 | 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23796.5A CN118000613A (zh) | 2022-10-27 | 2022-10-27 | 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00613A true CN118000613A (zh) | 2024-05-10 |
Family
ID=90952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23796.5A Pending CN118000613A (zh) | 2022-10-27 | 2022-10-27 | 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00613A (zh) |
-
2022
- 2022-10-27 CN CN202211323796.5A patent/CN11800061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50736B2 (en) | Interface for robot cleaner evacuation | |
EP3503787B1 (en)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 |
JP7559184B2 (ja) | 排出ステーションの制御 | |
JP6648618B2 (ja) | ごみ回収装置、電気掃除機及び掃除機システム | |
US20180177369A1 (en) | Evacuation Station | |
KR100871487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제어 방법 | |
KR100876694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제어 방법 | |
US20170210559A1 (en) | Trashcan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 |
US20190183307A1 (en)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 |
EP4011260A1 (en) | Handheld vaccum cleaner | |
US20200054183A1 (en)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 |
EP3585232B1 (en)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 |
AU2007200409B2 (en) | Vacuum clean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JP2008073066A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118000613A (zh) | 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
KR20220071811A (ko) | 진공 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포함하는 청소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214342171U (zh) | 一种清洁设备 | |
JP4984853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112369985A (zh) | 一种灰尘清理方法及清洁设备 | |
KR100813723B1 (ko) | 진공 청소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20230082593A (ko) | 청소기 스테이션,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100906849B1 (ko) | 진공 청소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 |
JP2020068991A (ja) | 清掃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