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9690A - 电极组件、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9690A
CN117999690A CN202380013607.0A CN202380013607A CN117999690A CN 117999690 A CN117999690 A CN 117999690A CN 202380013607 A CN202380013607 A CN 202380013607A CN 117999690 A CN117999690 A CN 117999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negative electrode
positive electrode
fac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136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承起
李应周
金大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99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9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7Plate-shap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2010/4292Aspects relating to capacity ratio of electrodes/electrolyte or anode/cath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组件包括负极,该负极包括滑动区域,其中作为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面对正极的下端部的第一面对面位置处的厚度TN1与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NC的比率的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TN1/TNC)和作为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下端部处的厚度TP1与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中心部分上的厚度TPC的比率的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TP1/TPC)满足以下条件1,以便于可以有效防止滑动区域中的局部NP比反转的风险。(条件1)RTN1≥(RTP1/NP比)×100.1(在条件1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管 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与2022年8月8日提交的第10-2022-0098524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锂析出的电极组件、一种包括该电极组件的锂二次电池、一种制造该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一种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设备、汽车和能源存储等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电池作为能源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在这些二次电池中,已经对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放电电压的锂二次电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实现商业化和广泛应用。
取决于电池外壳的形状,二次电池分为电极组件嵌入圆柱形或棱柱形金属罐中的圆柱形和棱柱形电池以及电极组件嵌入由铝层压片制成的软包式外壳中的软包式电池。
此外,其中电极组件嵌入在电池外壳中的果冻卷式(jelly-roll type)电极组件是包括正极/隔膜/负极的层压结构的可充电的电发生器,其中隔膜插入在长片状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在其上施加并缠绕有包括电极活性材料的电极混合物,可以例举出一种堆叠式(层压式)电极组件,其中将以预定尺寸单元进行冲切和开槽的多个正极和负极依次堆叠,并在它们之间插入隔膜,并且可以例举出一种堆叠/折叠式电极组件,其具有通过层压正极和负极的预定单元来包裹双电池或全电池以及在它们之间插入的隔膜的结构。
将在混合处理中制造的用于电极混合物的浆料通过槽模以预定的图案和一定的厚度施加到电极集电器上,然后将其干燥,从而制造包括电极组件的正极和负极。但由于电极混合料浆是一种流体,在电极混合料浆施加处理之后的电极混合层中,电极混合料浆由于其流动性而向下流动,这称为滑动。
图1示出了将电极混合物施加到片状集电器的电极片,图2示出了沿图1中的切割平面线(虚线)切割的电极片的横截面视图。参考这些附图,在电极片的宽度方向x的两个边缘处沿朝向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1的方向,其上施加有电极混合物的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2的厚度逐渐减小,在集电器的平面内形成斜面。这称为滑动区域S。该滑动区域可以是从没有施加电极混合物的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与施加有电极混合物的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之间的边界线开始形成在沿着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内向方向的30mm内或20mm内。
同时,参考图3,包括电极组件的正极10和负极20彼此相对,它们之间插入隔膜(未示出),正极的滑动区域S的长度和负极的滑动区域S’的长度可能看起来不同,滑动区域的倾斜形状可以呈现各种变化,如上凸形状、下凸形状、直线形状、S形,并且即使倾斜形状相同,斜率也可能呈现不同。因此,根据正负极的面对位置,NP比可能会出现局部失衡,从而导致锂从负极析出,引发短路等安全事故。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技术来防止在制造正极和负极处理中出现NP比的失衡,但传统上,在电极浆料施加处理、干燥和轧制处理以及冲切和开槽处理的各个单元处理中,NP比的管理由于在滑动区域中测量电极混合层厚度的繁琐而存在局限性,并且缺乏标准化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防止电极制造处理中的滑动区域局部NP比失衡的电极组件技术,以及防止NP比失衡的电极滑动标准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寻求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极组件,一种包括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以及一种制造该电极组件的方法,当正极和负极中至少一个包括滑动区域时,即使正极和负极存在于相同的传统面对面位置时,也可以防止NP比反转的风险。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寻求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提供一种管理滑动标准的标准化方法,以防止包括滑动区域在内的电极制造处理中的NP比反转的风险。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在锂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中,正极与负极彼此面对,正极与负极之间存在隔膜,但正极极耳的伸出方向与负极极耳的伸出方向相反,负极极耳包括:在负极集电器上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肩线部分和未施加负极混合物的负极未涂覆部分,负极肩线部分包括:负极滑动区域,该负极滑动区域随着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沿负电极极耳的伸出方向减小而相对于负极集电器的平面形成斜面,其中作为负极混合物层在其中负极面对正极的下端部的第一面对面位置处上的厚度TN1与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中心部分上的厚度TNC的比率的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TN1/TNC)和作为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下端部处的厚度TP1与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PC的比率的(=TP1/TPC)可以满足以下条件1。
(条件1)
RTN1≥(RTP1/NP比)×100.1
(在条件1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中,作为负极混合物层在其中负极面对正极的上端部的第二面对面位置处的厚度TN2与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中心部分上的厚度TNC的比率的第二负极厚度比RTN2(=TN2/TNC)和作为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的上端部处的厚度TP2与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PC的比率的第二正极厚度比RTP2(=TP2/TPC)可以满足以下条件2。
(条件2)
RTN2≥(RTP2/NP比)×100.1
(在条件2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中,负极肩线部分的长度L1与从第一面对面位置到负极肩线部分的端部的长度L3的比值可以在0.5至0.9之间。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中,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TP1/TPC)可以是0.6至1。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中,正极的正极极耳包括具有在正极集电器上施加有正极混合物的正极肩线部分和未施加正极混合物的正极未涂覆部分,正极肩线部分可包括正极滑动区域,其中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沿正极极耳的伸出方向减小,从而相对于正极集电器平面形成斜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并且该锂二次电池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电极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该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制备电极片,该电极片包括在电极集电器片上施加有电极混合物的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未施加电极混合物并位于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至少一个边缘上的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厚度测量处理,包括:在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的边界部分上选定的多个点处测量每个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并在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处测量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计算电极厚度比,包括:计算电极混合层在多个点中的每一个点处的厚度与电极混合物层在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上的厚度之比;设定正/负极开槽预定线,其基于所计算的正极厚度比和负极厚度比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设定以单个正极和单个负极形式进行开槽的开槽预定线;开槽处理,根据设定的开槽预定线进行开槽;以及层压处理,通过在被开槽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插入隔膜进行层压,其中设定正极/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包括:在正极片上确定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和在负极片上确定负极面对面预定线P1;将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确定为正极下端部开槽预定线;以及基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确定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其中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和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被确定成使得在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处的负极厚度比和在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处的正极厚度比满足以下条件3。
(条件3)
负极厚度比≥(正极厚度比/NP比)×100.1
(条件3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中,设定正/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还可包括:根据预设的NP比值制作满足条件3的正极厚度比和负极厚度比的组合表。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中,在确定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的步骤中,可将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确定为将沿负极片的宽度方向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相距正极和负极的平面间距G1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中,设定正/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还可包括:在正极片上确定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以及在负极片上确定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其中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和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被确定成使得在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处的负极厚度比和在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处的正极厚度比满足条件3。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中,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可以被确定为将沿负极片的宽度方向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相距正极的全长方向长度C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中,设定正极/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还可包括:将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确定为正极上端部分预定线;将沿负极片的宽度方向与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相距负极的全长方向长度A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确定为负极下端部开槽预定线。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中,设定正/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还可包括:确定正极极耳开槽预定线和负极极耳开槽预定线,其中在确定正极极耳开槽预定线和负极极耳开槽预定线的步骤中,正极极耳开槽预定线被设定成使得正极极耳包括其上施加有正极混合物的正极肩线部分,负极极耳开槽预定线被设定成使得负极极耳包括其上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肩线部分。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中,层压处理可包括对正极进行层压,使得开槽后的正极的正极下端部开槽预定线位于开槽后的负极的第一面对面预定线上。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中,层压处理可包括对正极进行层压,使得开槽后的正极的正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位于开槽后的负极的第二面对面预定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极滑动标准的管理方法。电极滑动标准管理方法是一种管理电极的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该电极包括滑动区域,在滑动区域中,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减小以相对于集电器平面形成斜面,该方法包括:在正极片上分别测量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PC和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下端部预定区域处的的厚度TP1,并计算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TP1/TPC),即TP1与TPC之比;在负极片上确定面向正极下端部预定区域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在负极片上分别测量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NC和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处的厚度TN1,并计算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TN1/TNC),即TN1与TNC之比;确认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与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下面的条件1。
(条件1)
RTN1≥(RTP1/NP比)×100.1
(在条件1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滑动标准管理方法中,还可包括:测量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上端部预定区域处的厚度TP2,并计算第二正极厚度比RTP2(=TP2/TPC),即TP2与TPC的比值;在负极片中确定面对正极上端部的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以;测量负极混合物层在第二负极面对面预定线P2处的厚度TN2,计算第二负极厚度比RTN2(=TN2/TNC),即TN2与TNC之比;确定第二正极厚度比RTP2与第二负极厚度比RTN2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条件2。
(条件2)
RTN2≥(RTP2/NP比值)×100.1
(在条件2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滑动标准管理方法中,在确定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的步骤中,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可以被确定为将沿宽度方向与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负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的边界线相距负极肩线部分的长度L1以及正极和负极的平面间距G1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滑动标准管理方法中,在确定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的步骤中,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可以被确定为将沿宽度方向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相距正极的全长方向长度C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和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具有防止电极滑动区域内NP比局部反转现象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正极和负极相互面对的特定面对面位置处计算的正极厚度比和负极厚度比满足预定条件,以确保防止局部NP比反转风险,并且可以以标准化的方式管理存在NP比反转风险的滑动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其中电极混合物施加在集电器上的电极片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切割线(虚线)切割的电极片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示出电极滑动区域中NP比失衡的概念的概念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图4的部分A处的放大的电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图4的部分A的俯视图。
图7是图4的部分B处的放大的电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图4的部分B的俯视图。
图9和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正极片
11:正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
12:正极混合物施加部分
20:负极片
21:负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
22: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
100:电极组件
110:正极、正极开槽预定线
120:负极、负极开槽预定线
111:正极极耳
121:负极极耳
111a:正极肩线部分
111b:正极未涂覆部分
121a:负极肩线部分
121b:负极未涂覆部分
P1: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
P2: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
P3: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
P4: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和本专利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按其普通意义或字典意义进行解释,而应基于发明人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以最好地描述其发明的原则,按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一致的意义和概念进行解释。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用于指定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元件或构件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应该理解,不排除预先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元件、构件或其组合的可能性。此外,当层、膜、区域或板的一部分“放置”在另一部分上时,这不仅包括其中一部分“直接”放置在另一部分上的情况,而且还包括在其中插入第三部分的情况。相反,当层、膜、区域或板的一部分设置在另一部分“下面”时,这不仅包括其中一部分“直接”设置在另一部分下面的情况,而且还包括在其中插入第三部分的情况。此外,在本申请中,“在……之上”不仅可以包括设置在上部的情况,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下部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中,NP比例是一个预设值,指的是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之比。可根据产品规格确定,NP比的取值为100%或以上,条件1至3中省略了单位%。NP比的具体数值范围可以是例如:100或以上200以下、100或以上180以下、100或以上160或以下、101至140。
在本说明书中,滑动区域是指其中没有电极混合物(正极混合物层和负极混合物层)的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和其中施加有电极混合物的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边界周围的区域,其中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不恒定,并随着电极混合物层靠近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而逐渐减小,从而相对于集电器平面形成斜面。
在本说明书中,正极上端部是指伸出有正极极耳的正极角部的端部,负极上端部是指伸出有负极极耳的负极角部的端部。
在本说明书中,正极下端部是指与伸出有正极极耳的正极角部相对的正极角部的端部,负极下端部是指与伸出有负极极耳的负极角部相对的负极角部的端部。
在本说明书中,负极(正极)的中心部分(其是不包括滑动区域的区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负极(正极)混合物层中的其中负极(正极)混合物层由于其平行于集电器的平面而使得厚度恒定且保持不变的区域,并且不一定是指在负极(正极)全长方向(x)的中心部分中的特定点。
在本说明书中,电极片的宽度方向和电极的全长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电极片的传输方向(MD)和电极的全宽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电极的厚度方向和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作为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图5是图4的部分A处被放大的电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图4的部分A的俯视图,图7是图4的部分B处被放大的电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图8是图4的部分B的俯视图。
参考这些附图,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锂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100包括相互面对的正极110和负极120,它们之间存在隔膜130,其中正极极耳111的伸出方向与负极极耳121的伸出方向相互相反,负极极耳121包括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肩线部分121a和未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未涂覆部分121b,其中负极肩线部分121a包括在负极集电器平面上形成斜面的负极滑动区域S’,其中负极混合物层122的厚度沿负极极耳121的伸出方向减小。
一般来说,锂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NP比应控制在1或更高,以防止锂在充放电过程中析出,防止电池的快速退化,特别是在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然而,当正极和负极包含滑动区域时,取决于滑动区域的长度、滑动的倾斜形状(S形或直线)以及坡度,可能会出现NP比的反转,使得NP比在局部小于1。特别是在负极滑动区域中,由于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相对较小,NP比反转的风险可能更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从负极片上切出负极时,通过开槽制造负极,使得负极肩线部分包含在负极极耳内。这意味着当切下负极时,负极滑动区域被切断。因此,与根据其中将负极切下以便在负极极耳内不存在负极肩线部分的现有技术的负极滑动区域的长度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围绕负极上端部120T的负极混合物层的滑动区域的长度缩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组件由于缩短了负极滑动区域的长度,可以降低NP比反转的风险。这里,负极滑动区域的长度是指负极滑动区域沿负极全长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长度。
参见图4,在电极组件100中,正极的下端部110B与负极的伸出有负极极耳的上端部120T彼此面对的区域A和正极的上端部110T与负极的下端部120B彼此面对的区域B是可能发生NP比反转的区域。并且,在相面对的区域A和B中,NP比反转更可能发生在其中正极的下端110B和负极的上端部120T彼此面对的相面对区域A中。
参见图5和图7,相面对区域A处的负极滑动区域AS’的长度比相面对区域B处的负极滑动区域BS’的长度要长。这是因为当作为负极基材的负极片被切成单个负极时,位于负极极耳内的负极肩线部分原样地包括了该滑动区域,但位于负极的下端部的滑动区域被部分地切断。另一方面,相面对区域A处的正极滑动区域AS的长度短于相面对区域B处的正极滑动区域BS的长度。结果是,具有相对长的滑动区域的负极和具有相对短的滑动区域的正极在相面对区域A处彼此面对。因此,NP比的反转更有可能发生在相面对区域A。
因此,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特征在于,其被设计成在相面对区域A处优先满足以下条件1。具体而言,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100,作为负极混合物层在其中负极面对正极的下端部的第一面对面位置(上的厚度TN1与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中心部分上的厚度TNC的比率的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TN1/TNC)与作为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下端部处的厚度TP1与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中心部分上的厚度TPC的比率的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TP1/TPC)满足以下条件1。
(条件1)
RTN1≥(RTP1/NP比)×100.1
(在条件1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正极和负极彼此面对,它们之间具有隔膜,为了不发生NP比反转,负极的容量必须大于面对其的正极的容量。然而,由于很难分别测量正极滑动区域的正极容量和负极滑动区域的负极容量,因此,通过分别测量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和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来代替测量滑动区域的容量,可以很容易地管理NP比。这是因为电极的容量与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成正比。
尽管如此,在量产过程中,通过分别测量正极和负极相互接触的所有区域的正极混合物层厚度和负极混合物层厚度,并根据测量结果检查是否满足NP比的方法来管理NP比是不现实的。
因此,为了呈现一种不发生NP比反转的电极组件模型,本发明不需要测量正极和负极相互面对的所有区域的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而是根据在特定面对面位置测得的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和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来计算第一负极厚度比和第一正极厚度比的各个值,从而保证关系满足条件1的电极组件不发生NP比反转。并且,作为用于计厚度比的厚度测量位置的第一面对面位置P1分了在负极120中被指定为面向正极下端部110的位置,并且在正极110的情况下被指定为正极的下端部110B的位置。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组件是采用在正极下端部110B与负极120彼此面对的“第一面对面位置P1”处的厚度比而设计的电极组件,并且防止了NP比反转的风险。
在本发明中,使用厚度比而不是厚度的绝对值来管理NP比,因为厚度比能够进一步确保防止NP比反转的风险。虽然在特定面对面位置处测量的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或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不能决定滑动程度,但是特定面对面位置处的正极厚度比或负极厚度比可以决定滑动程度,因此利用厚度比管理NP比的方法可以进一步确保防止NP比反转的风险。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TP1/TPC)可以从0.6到1,更具体地说,可以从0.65到0.99;从0.7到0.98;从0.75到0.95;从0.8到0.95。对于相面对区域A处的正极下端部110B,希望最小化滑动区域以增加正极的能量密度,因此,正极下端部的厚度比,即第一正极厚度比,具有上述数值范围。
参见图6,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负极肩线部分121a的长度L1与从第一面对面位置P1到负极肩线部分的端部的长度L3的比值可以为0.5至0.9,更具体地说可以为0.65至0.8;0.6至0.9;0.7至0.9;0.7至0.8。在防止NP比反转方面,优选负极肩线部分具有较长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100中,作为负极混合物层在其中负极面对正极的上端部的第二面对面位置处的厚度TN2与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中心部分上的厚度TNC的比率的第二负极厚度比RTN2(=TN2/TNC)以及作为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的上端部处的厚度TP2与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中心部分上的厚度TPC的比率的第二正极厚度比RTP2(=TP2/TPC)满足以下条件2。
(条件2)
RTN2≥(RTP2/NP比)×100.1
(在条件2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上述条件2可以是确保在相面对区域B处防止NP比反转风险的条件。如上所述,在相面对区域B处发生NP比反转的概率小于相面对区域A,因此条件2作为NP比管理的辅助措施可能是有意义的。
参见图7和图8,相面对区域B是正极上端部110T与负极下端部120B彼此面对的区域,正极极耳111可包括在集电器上施加有正极混合物112的正极肩线部分111a和未施加正极混合物的正极未涂覆部分111b;其中,正极肩线部分111a可包括在正极集电器平面上形成斜面的正极滑动区域S,其中正极混合物层112的厚度沿正极极耳111伸出的方向减小。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
图9和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图。
参见图9,一种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包括:制备包括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的电极片,P110;在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的边界部分选定的多个点处测量每个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并在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测量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P120;通过计算多个点的每个点处的电极混合层的厚度与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的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之比来计算电极厚度比,P130;设定正/负极开槽预定线,根据计算的正极厚度比和负极厚度比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设定以单个正极和单个负极形式进行开槽的开槽预定线,P140;根据所设定的开槽预定线进行开槽的开槽处理,P150;以及通过在开槽后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插入隔膜进行层压的层压处理,P160。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为正极和负极设定开槽预定线之前,在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之间的边界处选择多个点,并在所选的多个点处测量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并计算所选的多个点处各自的厚度比。然后,基于所计算的多个厚度比来设计电极组件,从而可以防止电极滑动区域的局部NP比反转。
制备电极片P110可以是制备电极片的处理,该电极片包括在电极集电器片上施加有电极混合物的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以及未施加电极混合物且位于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至少一个边缘处的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
具体地说,电极片制备处理P110可包括制备负极片和制备正极片。制备这些电极片的处理可以通过将包括电极活性材料的电极浆料施加到片状集电器上,然后干燥和轧制来制备。
参见图10,负极片20可以包括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22和未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21。相对于负极片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负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21可位于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任一边缘处。然而,不限于此,并且负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21可以位于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22的一个边缘处。正极片,与负极片20一样,也包括施加有正极混合物的正极混合物施加部分12和未施加正极混合物的正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11,其中正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11部分可以各自位于正极混合物施加部分12的任一边缘处,或者可以位于正极混合物施加部分12的一个边缘处。
厚度测量处理P120可包括在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未施加部分的边界处选择多个点,测量每个电极混合物层在所选点处的厚度,并且测量电极混合物层在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处的厚度。这里,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未施加部分之间的边界可以是存在滑动区域的区域。
厚度测量处理P120可包括测量正极片上的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和测量负极片上的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
具体地说,在正极片中测量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的处理可包括测量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片10中心部分处的厚度的处理,以及在正极片10中在正极混合物施加部分12和正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21的边界周围的包括有滑动区域的区域中随机选择多个点,并测量每个正极混合物层在这些点处的厚度的处理。这里,沿着正极片1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以规则间隔选择多个点。
此外,在负极片中测量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的处理可包括测量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片20中心部分处的厚度的处理,以及在负极片20中在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22和负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21的边界周围的包括有滑动区域的区域中随机选择多个点,并测量每个负极混合物层在这些点处的厚度的处理。这里,沿着负极片2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以规则间隔选择多个点。
在厚度测量处理P120之后,进行厚度比计算处理P130。厚度比计算处理可包括正极厚度比计算处理和负极厚度比计算处理。
正极厚度比可定义为每个正极混合物层在多个点处的厚度与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PC的比值,负极厚度比可定义为每个负极混合物层在多个点处的厚度与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NC的比值。因此,根据厚度比计算处理P130,可以计算出多个点的各自的正极厚度比和多个点的各自的负极厚度比。
设定正极/负极的开槽预定线P140可以是基于上述电极厚度比计算处理P130中计算的正极厚度比和负极厚度比,在正极片10上设定将要以单个正极110的形式进行开槽的正极开槽预定线,以及在负极片20上设定将要以单个负极120的形式进行开槽的负极开槽预定线。
在设定正极/负极的开槽预定线的步骤中,由于其早于对正极、负极和隔膜进行层压,因此尚不确定要正极片的哪一部分要和负极片的哪一部分面对,在这种状态下,不知道负极厚度比与正极厚度比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条件3。因此,设定正极/负极的开槽预定线的处理P140可包括确定要与负极面对的正极片的一部分,以及确定要与正极面对的负极片的一部分。
参见图4至5以及图11,参考x轴方向,正极片10的上部可切出正极下端部110B,正极片10的下部可切出正极极耳111和正极上端部110T。另外,根据本发明,正极下端部110B和正极上端部110T可以是正极的具体的面对面位置。即,正极下端部预定线可以是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正极上端部预定线可以是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
正极上端部是指正极极耳伸出的正极角部的端部,正极下端部是指与正极极耳伸出的正极角部相对的正极角部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电极组件可设计为使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和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上的每个正极厚度比满足条件3。即,在厚度比计算处理P130中所计算的多个正极厚度比中,具有满足条件3的正极厚度比的点可位于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和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上。
参见图6到7和图11,一般将负极120切割得比正极110大,使得当正极110叠加在负极120上时,在正极110的外围周围可以看到一部分负极110。根据x轴方向,负极片20的上部可切出负极极耳121和负极上端部120T,负极片20的下部可切出负极下端部120B。然后,在负极片20的上部可设定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在负极片20的下部可设定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
这里,负极上端部分是指负极极耳伸出的负极角部的端部,负极下端部是指与负极极耳伸出的负极角部相对的负极角部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电极组件可设计为使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和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上的各负极厚度比满足条件3。即,在厚度比计算处理P130中所计算的多个负极厚度比中,具有满足条件3的负极厚度比的点可位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和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上。
在通过层压处理P160组装的电极组件100中,相对于电极组件的水平方向(x-y),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和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可以重叠。并且相对于电极组件的水平方向(x-y),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和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可重叠。
参见图10和11,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设定正负开槽预定线P140的处理可包括:确定正极片10上的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和负极片20上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P141;将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确定为正极下端部开槽预定线,P142;并且基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确定负极上端部的开槽预定线,其中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和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被确定为使得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处的负极厚度比和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处的正极厚度比满足以下条件3。
(条件3)
负极厚度比≥(正极厚度比/NP比)×100.1
(条件3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也就是说,在多个负极厚度比中,具有满足条件3的负极厚度比的点可被确定为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并且在多个正极厚度比中,具有满足条件3的正极厚度比的点可被确定为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
条件3是确保防止滑动区域内正负极NP比反转的标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可以基于满足条件3的特定面对位置为正/负极设定开槽预定线,并且可以通过层压正/负极来确保防止NP比反转。并且,相应制造的电极组件可确保在正极下端部110B和伸出负极极耳121的负极上端部120T相面向的相面对区域A处防止NP比反转。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设置正/负开槽预定线的处理P140还可以包括根据预设的NP比制作满足条件3的正极厚度比和负极厚度比组合表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其具有便于确定满足条件3的正极第一和第二面对面预定线以及负极第一和第二面对面预定线的效果。
例如设置NP比为108,则可以生成满足条件3的正极厚度比和负极厚度比的组合,如表1所示。然后,根据表1的组合,可以确定作为开槽预定线基础的正极第一、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3、P4和负极第一、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1、P2。
表1
正极厚度比 负极厚度比
1或者更小 0.93或者更大
0.95或者更小 0.88或者更大
0.90或者更小 0.83或者更大
0.85或者更小 0.79或者更大
0.80或者更小 0.74或者更大
0.75或者更小 0.70或者更大
0.70或者更小 0.65或者更大
0.65或者更小 0.60或者更大
0.60或者更小 0.56或者更大
参见图11,在负极片20中,负极的开槽预定线(虚线120)可被设定为大于待开槽的正极(虚线110)的尺寸。并且负极极耳的开槽预定线可位于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22的一侧上。可根据负极肩线部分的长度L1、负极全长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A、负极全宽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W1确定负极的开槽预定线。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负极的全长方向长度A和负极的宽度方向长度W1可以是预设长度,并且在确定包括在负极极耳区域内的负极肩线部分121a的长度L1时,负极肩线部分的长度L1可以基于满足条件3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来被自然地确定。这里,负极肩线部分的长度可以定义为负极极耳预定区域内的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肩线部分121a的延伸长度。
参见图11,在确定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的处理P143中,负极上部的开槽预定线可确定为将沿负极片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相距正极和负极的平面间距G1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参见图10和11,正极片10中的正极开槽预定线110可设定成小于待开槽的负极120的尺寸。并且,正极的开槽预定线可被设定为使得在正极混合物施加部分12的一侧上形成正极极耳111。并且,可根据正极肩线部分的长度L2、正极全长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C、正极全宽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W2来确定正极的开槽预定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正极在全长方向的长度C和正极在全宽方向的长度W2可以是预设长度,并且在确定正极极耳区域内所包括的正极肩线部分111b的长度L2时,正极肩线部分的长度L2可根据满足条件3的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而被自然地确定。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设定正/负开槽预定线P140的处理还可包括在正极片上确定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和在负极片上确定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此时,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和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可被确定为使得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处的负极厚度比和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处的正极厚度比满足条件3。
由此制造的电极组件可确保在正极的上端部110T与负极的下端部120B彼此面对的相面对区域B处防止NP比反转。然而,如上所述,在上述相面对区域A处发生NP比反转的可能性比在相面对区域B处更高,因此确定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的处理P144可以具有作为确定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的处理的辅助的意义。
参见图11,可将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确定为将沿着负极片的宽度方向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相距正极的全长方向长度C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定正/负极开槽预定线P140的处理还可包括:确定正极上端部的开槽预定线,P145;以及确定用于负极下端部的开槽预定线,P146。
参照图11,可将正极上端部的开槽预定线确定为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可将负极下端部的开槽预定线确定为将沿着负极片的宽度方与与负极上端部的开槽预定线相距全长方向长度A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定正/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还可包括确定正极极耳开槽预定线和负极极耳开槽预定线的处理,P147。参见图11,确定正极极耳开槽预定线和负极极耳开槽预定线的处理可以是:将正极极耳开槽预定线设定为在正极极耳111包括施加有正极混合物的正极肩线部分111a,并将负极极耳开槽预定线设定为在负极极耳121内包括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肩线部分121a。
具体地说,负极极耳121的负极肩线部分121a可以包括在负极极耳121的内部区域中,其形式是从将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相距正极和负极平面间距G1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延伸至负极极耳未涂覆部分121b。并且,负极肩线部分121a和负极未涂覆部分121b的边界线可以与负极片20的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22和负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21的边界线重合,该负极片20是负极120的基材。
此外,正极极耳111的肩线部分111a可以包括在正极极耳111的内部区域中,其形式是从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向正极极耳未涂覆部分111b延伸。正极肩线部分111a和正极未涂覆部分111b的边界线可以与正极片10的正极混合物施加部分12和正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11的边界线重合,该正极片10是正极110的基材。
开槽处理P150可包括正极开槽处理以及负极开槽处理,其中沿根据上述处理建立的正极的开槽预定线对正极片10进行开槽以获得单个正极110,沿着根据上述处理建立的负极的开槽预定线对负极片20进行开槽以获得单独的负极120。
层压处理P160可以是通过在开槽后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插入隔膜来层压的处理。
层压处理P160可包括对正极进行层压,使得开槽后的正极110的正极下端部开槽预定线位于开槽后的负极120的第一面对面开槽预定线P1上。
此外,层压处理P160可包括对正极进行层压,使得开槽后的正极110的正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位于开槽后的负极120的正极的第二面对面开槽预定线P2上。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正极和负极的特定面对面位置和在包括滑动区域的电极片上电极厚度比,来以标准化的方式管理电极滑动标准。此外,可以更简单地管理电极滑动区域的NP比反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锂二次电池可以包括单个电极组件,或者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堆叠电极组件的堆叠体。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电极组件是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其正极和负极相互面对,两者之间有隔膜,其中正极极耳的伸出方向与负极极耳的伸出方向相互相反;其中,负极极耳包括在负极集电器上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肩线部分以及未施加负极混合物的负极未涂覆部分,其中负极肩线部分包括随着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沿负极极耳的伸出方向减小而相对于负极集电器平面形成斜面的负极滑动区域,其中作为负极混合物层在其中负极面对正极的下端部的第一面对面位置上的厚度TN1与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中心部分上的厚度TNC的比率的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TN1/TNC)和作为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下端部上的厚度TP1与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中心部分上的厚度TPC的比率的第一正电极厚度比RTP1(=TP1/TPC)可以满足下面的条件1。
(条件1)
RTN1≥(RTP1/NP比)×100.1
(在条件1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1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是管理包括有滑动区域的电极的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在滑动区域中,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减小以相对于集电器平面形成斜面,该方法包括:在正极片中分别测量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PC和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下端部的预定部分处的厚度TP1,并计算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TP1/TPC),即TP1与TPC的比值,P210;在负极片中确定面向正极下端部预定部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P220;在负极片中分别测量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NC和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处的厚度TN1,并计算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TN1/TNC),即TN1与TNC之比,P230;确认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与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条件1,P240。
(条件1)
RTN1≥(RTP1/NP比)×100.1
(在条件1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一种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还可包括:测量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上端部的预定部分处的厚度TP2,并计算第二正极厚度比RTP2(=TP2/TPC),其为TP2与TPC的比;在负极片中确定面向正极上端部的第二预定线P2;测量负极混合物层在第二负极面对面线P2处的厚度TN2,计算第二负极厚度比RTN2(=TN2/TNC),即TN2与TNC之比;确认第二正极厚度比RTP2与第二负极厚度比RTN2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条件2。
(条件2)
RTN2≥(RTP2/NP比)×100.1
(在条件2中,NP比为预设值,即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参见图11,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确定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的处理中,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可被确定为将沿着宽度方向与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负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相距负极肩线部分的长度L1和正极和负极的平面间距G1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此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确定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的处理中,可以将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确定为将沿宽度方向与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相距正极的全长方向长度C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可以使用正/负极的特定面对面位置和包括滑动区域的电极片中的电极厚度比来以标准化的方式管理电极滑动标准。
下面,将参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不受此限制。
实施例1
将人造石墨、SBR粘结剂、CMC粘合剂、炭黑等组成的负极浆料施加在铜箔上,制备了干燥、轧制的负极片。将LiNi0.8Co0.1Mn0.1O2、PVDF粘结剂、炭黑等组成的正极浆料施加在铝箔上,制成干燥轧制的正极片。
设定正极全长方向长度、正极全宽方向长度、负极全长方向长度、负极全宽方向长度以及负极上端部与正极下端部的平面间距G1,使得所要组装的电极组件的NP比为108。
在所制备的负极片上,在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负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的边界处随机选择多个测量位置,在所选的多个点处测量每个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并且,测量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处的厚度。然后,计算负极厚度比,即,负极混合物层在多个点中的每一个点处的厚度与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中心部分的厚度之比。
对于制备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一样,测量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计算正极厚度比。
在负极片上,确定其负极厚度比为0.94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在正极片上,确定其正极厚度比为0.99而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然后,在负极片上确定其负极厚度比为0.96的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在正极片上确定其正极厚度比为0.94的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
将与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相距正极和负极的预设平面间距G1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确定为负极上端部的开槽预定线。然后,将与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相距负极的预设全长方向长度A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确定为负极下端部的开槽预定线。然后,将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确定为正极下端部的开槽预定线,将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确定为正极上端部的开槽预定线。
通过沿上面设置的开槽预定线对正极和负极进行开槽,并对正极进行层压,使开槽后的正极的正极下端部开槽预定线位于开槽后的负极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上,开槽后的正极110的正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位于开槽后的负极的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上,从而完成电极组件制造。
实施例2
在示例1中,在确定负极第一、第二预定线和正极第一、第二预定线时,在负极片中确定其负极厚度比为0.89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在正极片中确定其正极厚度比为0.94的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然后,在负极片上确定其负极厚度比为0.93的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在正极片上确定其正极厚度比为0.90的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除此之外,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在确定负极第一、第二预定线和正极第一、第二预定线时,在负极片中确定其负极厚度比为0.90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在正极片中确定其正极厚度比为0.99的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然后,在负极片上确其负极厚度比为0.85的了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在正极片上确定其正极厚度比为0.94的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除此之外,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在确定负极第一、第二预定线和正极第一、第二预定线时,在负极片中确定其负极厚度比为0.80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在正极片中确定其正极厚度比为0.94的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然后,在负极片上确定其负极厚度比为0.82的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在正极片上确定其正极厚度比为0.90的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除此之外,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
实验例:观察锂析出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每个电极组件都储存在由PP/Al/尼龙层压片制成的软包式电池外壳中,通过注入电解质密封,并进行激活处理以制造二次电池。
制造的二次电池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后,将电池拆开,目测是否有锂从负极析出,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条件1、2、3如上所述,“○”表示满足条件或析出了锂,“×”表示不满足条件或未析出锂。
表2
如上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制造的电极组件满足条件1、2和3,并且在200次充放电循环后未从负极析出锂。另一方面,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在二次电池(包括比较例的电极组件)中观察到锂的析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指定具有满足条件1至条件3的正/负极厚度比的面对面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开槽预定线,可以在不改变预设正/负极间距的情况下轻松防止NP比的局部反转。

Claims (19)

1.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正极与负极彼此面对,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存在隔膜,但正极极耳的伸出方向与负极极耳的伸出方向相反,
所述负极极耳包括:在负极集电器上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肩线部分和未施加负极混合物的负极未涂覆部分,
所述负极肩线部分包括:负极滑动区域,所述负极滑动区域随着所述负极混合物层的厚度沿所述负电极极耳的所述伸出方向减小而相对于所述负极集电器的平面形成斜面,其中
作为负极混合物层在所述负极面对所述正极的下端部的第一面对面位置处的厚度TN1与所述负极混合物层在所述负极的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NC的比率的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TN1/TNC)以及作为正极混合物层在所述正极的所述下端部处的厚度TP1与所述正极混合物层在所述正极的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PC的比率的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TP1/TPC)满足以下条件1,
(条件1)
RTN1≥(RTP1/NP比)×100.1
在条件1中,NP比为预设值,其指示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
作为所述负极混合物层在所述负极面对所述正极的上端部的第二面对面位置处的厚度TN2与所述负极混合物层在所述负极的所述中心部分处的所述厚度TNC的比率的第二负极厚度比RTN2(=TN2/TNC)以及作为所述正极混合物层在所述正极的所述上端部处的厚度TP2与所述正极混合物层在所述正极的所述中心部分处的所述厚度TPC的比率的第二正极厚度比RTP2(=TP2/TPC)满足以下条件2,
(条件2)
RTN2≥(RTP2/NP比)×100.1
在条件2中,NP比为预设值,其指示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
所述负极肩线部分的长度L1与从所述第一面对面位置到所述负极肩线部分的端部的长度L3的比值在0.5至0.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TP1/TPC)为0.6至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正极的所述正极极耳包括具有在正极集电器上施加有正极混合物的正极肩线部分和没有施加四品设计正极混合物的正极未涂覆部分,
所述正极肩线部分包括正极滑动区域,其中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沿所述正极极耳的所述伸出方向减小,从而相对于所述正极集电器的平面形成斜面。
6.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
7.一种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制备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在电极集电器片上施加有电极混合物的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未施加电极混合物并位于所述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至少一个边缘上的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
厚度测量处理,包括:在所述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所述电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的边界部分处选定的多个点处测量每个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并在所述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处测量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
计算电极厚度比,包括:计算所述多个点中的每一个点处的电极混合层的厚度与电极混合物施加部分的中心部分处的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之比;
设定正/负极开槽预定线,基于计算的正极厚度比值和负极厚度比值,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设定以单个正极和单个负极的形式进行开槽的开槽预定线;
开槽处理,根据设定的所述开槽预定线进行开槽;以及
层压处理,通过在开槽的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插入隔膜来进行层压,其中
设定所述正极/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包括:
在所述正极片上确定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和在所述负极片上确定负极面对面预定线P1;
将所述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确定为正极下端部开槽预定线;以及
基于所述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确定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其中
所述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和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被确定为使得在所述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处的负极厚度比和在所述正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3处的正极厚度比满足以下条件3,
(条件3)
负极厚度比≥(正极厚度比/NP比)×100.1
条件3中,NP比为预设值,其指示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其中设定所述正/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NP比制作满足所述条件3的正极厚度比和负极厚度比的组合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其中
在确定所述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的步骤中,
将所述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确定为将沿负极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相距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平面间距G1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其中
设定所述正/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还包括:
在所述正极片上确定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并且在所述负极片上确定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其中
所述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和所述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被确定为使得在所述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处的负极厚度比和在所述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处的正极厚度比满足所述条件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被确定为将沿所述负极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相距所述正极的全长方向长度C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其中
设定所述正/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还包括:
将所述正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4确定为正极上端部预定线;
将沿所述负极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负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相距所述负极的全长方向长度A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确定为负极下端部开槽预定线。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其中
设定所述正/负极开槽预定线的处理还包括确定正极极耳开槽预定线和负极极耳开槽预定线,其中
在确定所述正极极耳开槽预定线和所述负极极耳开槽预定线的步骤中,
所述正极极耳开槽预定线被设定成使得所述正极极耳包括施加有正极混合物的正极肩线部分,所述负极极耳开槽预定线被设定成使得所述负极极耳包括施加有负极混合物的负极肩线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层压处理包括对正极进行层压,使得开槽后的所述正极的正极下端部开槽预定线位于开槽后的所述负极的第一面对面预定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层压处理包括对正极进行层压,使得开槽后的所述正极的正极上端部开槽预定线位于开槽后的所述负极的第二面对面预定线上。
16.一种电极滑动标准的管理方法,所述电极包括滑动区域,在所述滑动区域中电极混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减小以相对于集电器的平面形成斜面,所述方法包括:
在正极片上分别测量正极混合物层在正极的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PC和所述正极混合物层在所述正极的下端部预定区域处的厚度TP1,并计算作为TP1与TPC之比的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TP1/TPC);
在负极片上确定面向所述正极的所述下端部预定区域的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
在所述负极片上分别测量负极混合物层在负极的中心部分处的厚度TNC和所述负极混合物层在所述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处的厚度TN1,并计算作为TN1与TNC之比的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TN1/TNC);
确认所述第一正极厚度比RTP1与所述第一负极厚度比RTN1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下面的条件1,
(条件1)
RTN1≥(RTP1/NP比)×100.1
在条件1中,NP比为预设值,其指示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极滑动标准管理方法,还包括:
测量所述正极混合物层在所述正极的上端部预定区域处的厚度TP2,并计算作为TP2与TPC的比值的第二正极厚度比RTP2(=TP2/TPC),即;
在所述负极片上确定面对所述正极的所述上端部的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
测量所述负极混合物层在所述第二负极面对面预定线P2处的厚度TN2,计算作为TN2与TNC之比的第二负极厚度比RTN2(=TN2/TNC),即;
确定所述第二正极厚度比RTP2与所述第二负极厚度比RTN2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下面的条件2,
(条件2)
RTN2≥(RTP2/NP比值)×100.1
在条件2中,NP比为预设值,其指示单位面积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比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极滑动标准管理方法,其中
在确定所述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的步骤中,
所述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被确定为将沿宽度方向与所述负极混合物施加部分和所述负极混合物未施加部分的边界线相距所述负极肩线部分的长度L1加上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平面间距G1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极滑动标准管理方法,其中
在确定所述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的步骤中,
负极第二面对面预定线P2被确定为将沿宽度方向与所述负极第一面对面预定线P1相距所述正极的全长方向长度C的点进行连接的假想线。
CN202380013607.0A 2022-08-08 2023-08-03 电极组件、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 Pending CN1179996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98524 2022-08-08
KR20220098524 2022-08-08
PCT/KR2023/011396 WO2024034994A1 (ko) 2022-08-08 2023-08-03 전극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전극 슬라이딩 규격의 관리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9690A true CN117999690A (zh) 2024-05-07

Family

ID=89852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13607.0A Pending CN117999690A (zh) 2022-08-08 2023-08-03 电极组件、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20683A (zh)
CN (1) CN117999690A (zh)
WO (1) WO202403499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72714B1 (ko) * 2009-02-24 2012-08-14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비수계 2차 전지용 전극판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비수계 2차 전지
KR101966774B1 (ko) * 2016-03-29 2019-04-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음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20180079817A (ko) 2017-01-02 2018-07-11 동서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후면보조 모바일기기 케이스, 그리고 이를 기반한 모바일기기 상황 정보 표시 방법
KR20210038257A (ko) * 2019-09-30 2021-04-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일부 패턴 코팅된 양극을 포함하는 젤리-롤형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20210061619A (ko) * 2019-11-20 2021-05-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복수 금속 시트가 결합된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20021841A (ko) * 2020-08-14 2022-02-2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의 적층 특성을 개선한 음극시트 및 음극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20098524A (ko) 2021-01-04 2022-07-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20683A (ko) 2024-02-15
WO2024034994A1 (ko)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4362B2 (en) Electrode plate and electrode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US1132927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for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pre-slitting process
EP3664192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US11196031B2 (en) Electrod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electrode, and roller for manufacturing the electrode
CN113013377A (zh) 电池
US9825301B2 (en) Electrode with improvement of biased movemen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210087943A (ko) 에너지 저장 장치용 간헐적으로 코팅된 건식 전극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18299826U (zh) 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
CN216250793U (zh) 一种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EP3324464A1 (en) Roll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ll electrode
CN117999690A (zh) 电极组件、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管理电极滑动标准的方法
CN114613943B (zh) 极片、电芯、极片制备工艺及电芯制备工艺
CN116780109A (zh) 隔膜、电池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KR20220147029A (ko) 전극 집전체 및 이차 전지
CN114122325A (zh) 一种分段式间隔涂布极片及裸电芯
US11594751B2 (en) Battery
KR20210104264A (ko) 전극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제조장치
KR20220021841A (ko) 전극의 적층 특성을 개선한 음극시트 및 음극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5174779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20210088257A (ko) 테이핑 영역을 포함하는 전극 집전체용 금속 박막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극 제조방법
JP7484071B2 (ja) 電極の積層特性を改善した負極シート及び負極を含む電極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788448U (zh) 一种分段式间隔涂布极片及裸电芯
CN114068859B (zh) 一种正极片及电池
CN114614211B (zh)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114843576B (zh) 电芯和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