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6399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6399A
CN117996399A CN202211383948.0A CN202211383948A CN117996399A CN 117996399 A CN117996399 A CN 117996399A CN 202211383948 A CN202211383948 A CN 202211383948A CN 117996399 A CN117996399 A CN 117996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body
rib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39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炎霖
徐海宇
姚云迪
刘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839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96399A/zh
Priority to EP23878390.6A priority patent/EP440779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3/126378 priority patent/WO20240990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96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6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结构件和天线本体,结构件设置有多个支撑筋,多个支撑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间隔布置,且沿第二方向,部分支撑筋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天线本体设置于间隙中。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结构件上设置该支撑筋,从而无需设计单独的用于安装天线本体的专用支架,使天线本体安装于支撑筋之间的间隙中即可实现天线本体的可靠固定,从而节省了电子设备内的空间,减轻了重量,方便了天线本体的安装,操作方便。此外,通过使各个支撑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间隔分布,可以实现模具热熔后的正常出模,实现天线本体和结构件可以采用热熔工艺连接,保证天线本体和结构件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车载产品中的天线一般为支架天线形式,即天线钢片通过专用支架安装在产品中的电路板上。但随着车载产品演进,传统支架天线方案由于需要配置专用支架,导致天线组装复杂、占用空间大、质量较大,无法满足客户及产品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支架天线组装复杂、占用空间大、质量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
结构件,所述结构件设置有多个支撑筋,多个所述支撑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间隔布置,且沿第二方向,至少部分所述支撑筋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本体设置于所述间隙中。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结构件上设置该支撑筋,从而无需设计单独的用于安装天线本体的专用支架,使天线本体安装于支撑筋之间的间隙中即可实现天线本体的可靠固定,从而节省了电子设备内的空间,减轻了重量,方便了天线本体的安装,操作方便。
此外,通过使各个支撑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间隔分布,可以实现在不改变现有模具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模具热熔后的正常出模,实现天线本体和结构件可以采用热熔工艺连接,保证天线本体和结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各个支撑筋可以对天线本体上不同的位置进行定位,保证了天线本体在结构件上固定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所述支撑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筋和多个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分别位于所述天线本体相对的两侧;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筋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的投影之间。从而能够实现对天线本体多个位置的支撑定位,保证天线本体在结构件上安装可靠性,无需设计单独的用于安装天线本体的专用支架,从而节省了电子设备内的空间,减轻了重量,方便了天线本体的安装,操作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间隔交替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天线本体包括直立部,所述直立部为平板结构。
其中,具有平板结构的直立部各处的厚度均匀一致,在第一方向的支撑筋之间的距离可以具有均匀的间隙,使直立部能够卡设至该间隙中,并能够保证直立部卡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天线本体包括直立部,所述直立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的弯折结构,且至少部分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弯折结构的一侧。
其中,沿第一方向,通过在弯折结构的一侧均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筋,可以实现对弯折结构的支撑,以保证弯针结构的形态,且位于弯折结构处的支撑筋与其它支撑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间隔分布,从而可以便于模具出模,实现天线本体的各处均能够通过热熔工艺与结构件连接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天线本体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直立部连接,所述直立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结构件。从而能够保证天线本体与结构件连接固定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结构件热熔连接、铆接或螺接固定。无论采用哪种固定方式,均可以从天线本体的高度方向将连接部固定于结构件,可以便于操作,也可以在采用热熔工艺时,便于模具出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天线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馈电部,所述馈电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天线本体的一侧弯折,所述馈电部支撑于所述支撑筋。
其中,馈电部背离支撑筋的一侧可以通过弹片抵接于PCB,馈电部背离PCB的一侧则可以通过支撑筋进行支撑,防止馈电部受弹片的挤压而变形,由此可以延长馈电部的使用寿命,保证天线本体能够长期通过馈电部与PCB可靠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天线本体的高度。从而可以使支撑筋在高度方向上与天线本体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增强了对天线本体限位支撑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馈电部连接于所述支撑筋的顶端。在天线本体安装到位后,馈电部可以搭接在对应的支撑筋的顶端,从而可以通过支撑筋对馈电部进行支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筋的侧壁设置有凸台,所述馈电部连接于所述凸台。
其中,该凸台可以为支撑筋在高度方向上的某一位置处。本实施例中,馈电部可以不与支撑筋的顶端接触,而是可以与支撑筋上的凸台接触,通过凸台也可以实现对馈电部的支撑。可以理解的是,该支撑筋上的凸台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其它支撑筋的投影间隔分布,从而可以便于模具正常出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馈电部与所述支撑筋热熔连接、铆接或螺接固定。以保证馈电部与支撑筋连接的可靠性,保证支撑筋对馈电部的有效支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筋上设置有第一热熔柱,所述馈电部上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热熔柱的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筋和所述馈电部通过所述第一热熔柱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的配合热熔连接。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一热熔柱的配合,保证了馈电部与支撑筋配合的位置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避让缺口中。从而可以在安装过程中,使避让缺口与相应的支撑筋位置对齐,然后可以将天线本体的直立部卡接至间隙中,并最终能够使连接部抵接于结构件,便于后续固定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结构件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避让缺口中,且沿第二方向,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避让缺口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其中,该限位凸起可以与避让缺口沿第二方向上的侧壁接触,从而可以通过限位凸起限制天线本体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保证天线本体与结构件连接固定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部分的所述支撑筋包括第一筋骨和第二筋骨,所述第一筋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筋骨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筋骨和所述第二筋骨之间具有用于卡接所述天线本体的卡槽。
其中,第一筋骨和第二筋骨分别位于天线本体的两侧,从而可以从而天线本体的两侧对天线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限位,进一步保证天线本体与结构件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结构件与所述支撑筋为一体成型。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间隙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天线本体的厚度尺寸。从而可以便于将天线本体卡入至间隙中,便于天线本体的安装,同时可以保证对天线本体卡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筋的材料为塑胶、玻璃或陶瓷。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塑胶,一方面可以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量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车载设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天线本体与结构件配合的状态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结构件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在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在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支撑筋在另一种布置形式中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本体与支撑筋配合的俯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本体与结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在C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天线本体与结构件配合的状态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结构件的俯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本体与结构件配合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
1-结构件;
11-限位凸起;
12-第二热熔柱;
2-支撑筋;
21-第一支撑筋;
22-第二支撑筋;
23-第一筋骨;
24第二筋骨;
25-卡槽;
26-凸台;
27-第一热熔柱;
3-天线本体;
31-直立部;
32-连接部;
321-第二定位孔;
322-避让缺口;
33-馈电部;
331-第一定位孔;
34-弯折结构;
H-间隙。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传统车载产品普遍需要无线信号接收和发射功能,这需要在产品中配置天线。而现有天线一般为支架天线形式,即天线支架包括天线钢片和专用支架,天线钢片固定在专用支架上,专用支架可以通过螺丝、卡扣固定在产品内的电路板上,或者也可以将专用支架焊接在电路板上。但是,专用支架的体积较大,需要在产品内预留较大的安装空间,且需要占用电路板上的较大的面积,这对产品的小型化、轻型化以及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度带来较大挑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设备、可穿戴式设备、车载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和/或智慧城市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以电子设备为车载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该电子设备包括结构件1和天线本体3,该结构件1可以为电子产品的外壳,或某些功能器件的外壳、连接筋、加强筋等结构,该结构件1可以实现对元器件的安装、保护或支撑等。
其中,如图1至图4所示,结构件1设置有多个支撑筋2,多个支撑筋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间隔布置,且沿第二方向Y,至少部分支撑筋2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H,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该支撑筋2可以具有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在天线本体3卡设于支撑筋2之间的间隙H中时,天线的两侧可以分别与各个支撑筋2抵接,通过各个支撑筋2的支撑可以保证天线卡接的稳定性。
由此,通过在结构件1上设置该支撑筋2,从而无需设计单独的用于安装天线本体3的专用支架,使天线本体3安装于支撑筋2之间的间隙H中即可实现天线本体3的可靠固定,从而节省了电子设备内的空间,减轻了重量,方便了天线本体3的安装,操作方便。
此外,对于将天线本体3组装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1上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会考虑采用热熔工艺将天线本体3热熔到结构件1上,但是,电子产品的结构件1一般为不规则的形状,其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采用模具将天线本体3热熔至结构上,即使可以采用模具实现天线本体3与结构件1的热熔连接,但由于结构件1具有较复杂的结构,例如存在众多的结构筋、隔板等,会对模具出模造成干涉,甚至无法出模。尤其对于天线本体3两侧的支撑筋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合的结构而言,由于相对的两个支撑筋2会造成模具出模干涉,导致现有热熔模具无法出模,因此不能实现从天线本体3与结构件1的热熔连接。
为此,本申请中,如图4所示,通过使各个支撑筋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间隔分布,可以实现在不改变现有模具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模具热熔后的正常出模,实现天线本体3和结构件1可以采用热熔工艺连接,保证天线本体3和结构件1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各个支撑筋2可以对天线本体3上不同的位置进行定位,保证了天线本体3在结构件1上固定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多个支撑筋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筋21和多个第二支撑筋22,第一支撑筋21和第二支撑筋22分别位于天线本体3相对的两侧;沿第一方向X,至少一个第一支撑筋21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筋22的投影之间。
可选地,第一支撑筋21和第二支撑筋2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间隔交替分布。也就是说,在第一方向X上,一个第一支撑筋21的投影与一个第二支撑筋22的投影相邻,当第一支撑筋21和第二支撑筋22具有多个时,第一支撑筋21和第二支撑筋22的投影交替排列,从而可以使天线本体3受力均匀,可以避免天线本体3受力不均而产生不良变形。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当支撑筋2具有三个时,例如第一支撑筋21具有一个,第二支撑筋22具有两个,在第一方向X上,三个支撑筋2的投影相互间隔,其中第一支撑筋21可以位于天线本体3的一侧,两个第二支撑筋22可以位于天线本体3的另一侧,且位于天线本体3一侧的单独一个的第一支撑筋21的投影设置于天线另一侧的两个第二支撑筋22的投影之间,从而可以使天线本体3受力均匀,可以避免天线本体3受力不均而产生不良变形。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支撑筋2具有四个以上时,在第一方向X上,四个以上的支撑筋2的投影相互间隔。其中,以支撑筋2具有四个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具体地,当天线本体3的一侧具有两个第一支撑筋21,天线本体3的另一侧具有两个第二支撑筋22时,两个第一支撑筋21和两个第二支撑筋22的投影可以均匀交替分布,还可以是两个第一支撑筋21的投影共同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筋22的投影之间。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支撑筋2布置方式,均可以使各个支撑筋2在第一方向X的投影间隔分布,且能够实现对天线本体3多个位置的支撑定位,保证天线本体3在结构件1上安装可靠性。
此外,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当支撑筋2具有两个时,即天线本体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支撑筋21和一个第二支撑筋22,在第一方向X上,两个支撑筋2位置相互错开,使两个支撑筋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且该两个支撑筋2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一定的间隙H,使天线本体3可以卡接在该间隙H中,天线的两侧可以分别与两个支撑筋2抵接,通过两个支撑筋2的支撑也可以保证天线卡接的稳定性。且由于两个支撑筋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相互错开,可以使两个支撑筋2抵接在天线本体3两个不同的位置,从而保证天线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在结构件1上设置该支撑筋2,从而无需设计单独的用于安装天线本体3的专用支架,使天线本体3安装于支撑筋2之间的间隙H中即可实现天线本体3的可靠固定,从而节省了电子设备内的空间,减轻了重量,方便了天线本体3的安装,操作方便。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天线本体3包括直立部31,直立部31为平板结构。具有平板结构的直立部31各处的厚度均匀一致,在第一方向X的支撑筋2之间可以具有均匀的间隙H,使直立部31能够卡设至该间隙H中,并能够保证直立部31卡接的稳定性。平板结构的直立部31形状较为规则,便于加工制造,也便于向结构件1组装。其中,该直立部31可以为薄金属片,金属片可以为钢制、铜制、银制等,其厚度可以为0.4mm、0.5mm、0.6mm等,也可以为其它厚度尺寸,具体可以根据天线性能而定。
在其它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的支撑筋2之间也可以具有不均匀的间隙。例如,对于天线本体3厚度不均匀的情形,可以在支撑筋2之间设置不均匀的间隙,以实现对天线本体3的可靠固定。此外,可以理解地,对于均匀间隙的理解,可以是指近似均匀的,允许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产生的一定误差。
然而,对于具有较复杂结构的结构件1而言,难以做到用于卡接天线本体3的间隙H沿直线延伸,或者根据天线的辐射性能,天线本体3并非一定是平直的板状结构。因此,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天线本体3包括直立部31,直立部31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弯折的弯折结构34,且至少部分支撑筋2设置于弯折结构34的一侧。
如图9所示,该弯折结构34可以为但不限于U形、V形、W形等形状,该弯折结构34可以沿第一方向X向天线本体3的任一侧弯折,例如当弯折结构34具有一个时,可以沿第一方向X向直立部31的一侧或相对的另一侧弯折;当弯折结构34具有两个以上时,各个弯折结构34的弯折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部分不同。可选地,针对全部的弯折结构34,或其中的部分弯折结构34,沿第一方向X,在弯折结构34的一侧或两侧均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筋2,通过支撑筋2可以实现对弯折结构34的支撑,以保证弯针结构的形态,且位于弯折结构34处的支撑筋2与其它支撑筋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间隔分布,从而可以便于模具出模,实现天线本体3的各处均能够通过热熔工艺与结构件1连接固定。
如图9所示,当一个弯折结构34的两侧均具有支撑筋2时,该位于同一个弯折结构34两侧的支撑筋2沿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H,天线本体3可以可靠地固定于间隙H中。
此外,如图9所示,当天线本体3具有弯折结构34时,在第二方向Y上,弯折结构34的部分部位的一侧或两侧也可以设置支撑筋2,且沿第二方向Y在同一弯折结构34处的两侧的支撑筋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H’,该间隙H’可以用于安装天线本体3,提升对天线本体3固定的可靠性。
其中,该弯针结构的弯折深度、弧度、开口宽度等各个尺寸可以根据需要避让的结构尺寸或者天线的辐射性能而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天线本体3还包括连接部32,连接部32与直立部31连接,直立部31通过连接部32固定于结构件1。
其中,直立部31卡接在各个支撑筋2之间会有窜动的风险,为此,通过连接部32可以实现天线本体3整体与结构件1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保证天线本体3与结构件1连接固定的可靠性。
该天线本体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在制造天线本体3时,可以一体成型出直立部31和连接部32,从而可以方便加工制造,也能够提升天线本体3的结构可靠性。其中,直立部31与连接部32可以相互垂直连接,连接部32可以为金属片,金属片具有较大的面积,从而可以使连接部32与结构件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天线本体3的稳定性。
具体地,连接部32与结构件1可以采用热熔连接、铆接或螺接固定的方式。无论采用哪种固定方式,均可以从天线本体3的高度方向将连接部32固定于结构件1,例如采用铆接方式时,可以将铆钉沿天线本体3的高度方向穿过连接部32后固定在结构件1上;在采用热熔连接方式时,可以使热熔模具沿天线本体3的高度方向对连接部32或结构件1的设定位置加热熔融。由此,沿天线本体3的高度方向将连接部32固定于结构件1上,可以便于操作,也可以在采用热熔工艺时,便于模具出模。
其中,如图7所示,连接部32设置有第二定位孔321,如图5所示,结构件1设置有第二热熔柱12,第二热熔柱12穿设于第二定位孔321中,天线本体3通过第二热熔柱12与第二定位孔321的配合与结构件1热熔连接。天线本体3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可以使连接部32的第二定位孔321预先套设在第二热熔柱12上,实现预定位,然后可以采用热熔模具对第二热熔柱12上从第二定位孔321中穿出的部位进行加热熔融,以实现连接部32与结构件1的固定连接。由此,通过第二定位孔321和第二热熔柱12的配合,保证了连接部32与结构件1的位置精度。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部32设置有避让缺口322,支撑筋2设置于避让缺口322中。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筋2可以为结构件1的一部分,在安装天线本体3前,各个支撑筋2的布局已确定,如采用此设计方式,支撑筋2无法移动改变,如此天线本体3仅能沿支撑筋2的高度方向上安装至间隙H中,因此,为了避免天线本体3在安装过程中与支撑筋2发生干涉,在连接部32上可以设置避让缺口322,安装时,可以使避让缺口322与相应的支撑筋2位置对齐,然后可以将天线本体3的直立部31卡接至间隙H中,并最终能够使连接部32抵接于结构件1,便于后续固定操作。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结构件1设置有限位凸起11,限位凸起11设置于避让缺口322中,且沿第二方向Y,限位凸起11与避让缺口322的侧壁抵接,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当连接部32抵接至结构件1后,结构件1上的限位凸起11可以与避让缺口322沿第二方向Y上的侧壁接触,从而可以通过限位凸起11限制天线本体3沿第二方向Y移动,以保证天线本体3与结构件1连接固定的可靠性。
由此,通过各个支撑筋2的配合,可以限制该天线本体3在第一方向X上的移动,通过限位凸起11可以限制该天线本体3在第二方向Y上的移动,而通过将连接部32通过热熔连接、铆接或螺接固定的方式固定于结构件1,可以限制天线本体3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保证了天线与结构件1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至少部分的支撑筋2包括第一筋骨23和第二筋骨24,第一筋骨23的一端与第二筋骨24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筋骨23和第二筋骨24之间具有用于卡接天线本体3的卡槽25。
在安装天线本体3时,天线本体3可以卡接在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各个筋骨之间的间隙H中,同时也可以卡接在第一筋骨23和第二筋骨24之间的卡槽25中,第一筋骨23和第二筋骨24分别位于天线本体3的两侧,从而可以从而天线本体3的两侧对天线本体3在第一方向X上的限位,进一步保证天线本体3与结构件1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如图11所示,由于第一筋骨23和第二筋骨24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合,如果第一筋骨23和第二筋骨24等高,则在热熔连接时,模具不易出模。为此,可选地,设置第一筋骨23的高度小于第二筋骨24的高度,通过使第一筋骨23的高度小于第二筋骨24的高度,可以便于模具出模,能够实现采用热熔工艺对天线本体3和结构件1的固定连接。
其中,由第一筋骨23和第二筋骨24构成的支撑筋2可以在制造结构件1时一体成型。
示例性地,如图7和图8所示,天线本体3设置有至少一个馈电部33,馈电部33沿第一方向X向天线本体3的一侧弯折,馈电部33支撑于支撑筋2。可选地,馈电部33可以通过弹片连接于电路板,例如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馈电部33和PCB可以对弹片挤压,从而可以保证馈电部33与PCB可靠接触。但是,当馈电部33和PCB对弹片挤压时,弹片也会对馈电部33产生反作用力,会导致馈电部33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如果馈电部33没有支撑筋2的支撑,长期使用状态下,馈电部33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导致馈电部33不能有效挤压弹片,进而导致天线本体3与PCB接触不良。本实施例中,支撑筋2和PCB可以分别位于馈电部33的两侧,也就是说,馈电部33背离支撑筋2的一侧可以通过弹片抵接于PCB,馈电部33背离PCB的一侧则可以通过支撑筋2进行支撑,防止馈电部33受弹片的挤压而变形,由此可以延长馈电部33的使用寿命,保证天线本体3能够长期通过馈电部33与PCB可靠连接。可选地,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馈电部33的数量。如图7所示,馈电部33可以仅具有一个;如图8所示,馈电部33可以具有两个;如图12至图14所示,馈电部33可以具有三个。
可选地,如图15所示,支撑筋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天线本体3的高度,从而可以使支撑筋2在高度方向上与天线本体3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增强了对天线本体3限位支撑的效果。当然,支撑筋2的高度也可以略小于天线本体3的高度,也能够保证对天线的稳定支撑。
示例性地,当天线本体3具有均匀一致的高度时,支撑筋2的高度与天线本体3的高度可以近似相等,从而能够保证对天线本体3的稳定支撑。本实施例中,各个支撑筋2的高度可以相等。
示例性地,当天线本体3不同位置的高度不一致时,不同位置处的支撑筋2可以与其对应于天线本体3上相应位置处的高度近似相等,从而能够保证对高度不一致的天线本体3的可靠支撑,本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支撑筋2的高度可以不相等,具体可以根据天线本体3上需要固定位置处高度而定。
可选地,各个支撑筋2的高度相等,从而可以使各个支撑筋2对天线本体3的作用力均匀一致,可以避免天线本体3在某个支撑筋2处受力相对过大或过小而导致天线本体3发生扭曲变形的问题。例如,如果天线本体3一侧的支撑筋2高度小于天线本体3另一侧的支撑筋2的高度,高度较高的支撑筋2会将天线本体3向高度较小的支撑筋2所在方向压弯,导致天线本体3变形。而通过使天线本体3两侧的支撑筋2高度一致,可以使天线本体3两侧的受力一致,不会发生向某一侧弯曲偏斜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筋2的高度等于天线本体3的高度,馈电部33连接于支撑筋2的顶端。在天线本体3安装到位后,馈电部33可以搭接在对应的支撑筋2的顶端,从而可以通过支撑筋2对馈电部33进行支撑。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支撑筋2的侧壁设置有凸台26,馈电部33连接于凸台26。该凸台26可以位于支撑筋2在高度方向上的某一位置处。本实施例中,馈电部33可以不与支撑筋2的顶端接触,而是可以与支撑筋2上的凸台26接触,通过凸台26也可以实现对馈电部33的支撑。可选地,该支撑筋2上的凸台26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与其它支撑筋2的投影间隔分布,从而可以便于模具正常出模。
具体地,馈电部33与支撑筋2热熔连接、铆接或螺接固定,以保证馈电部33与支撑筋2连接的可靠性,保证支撑筋2对馈电部33的有效支撑。
具体地,如图5所示,支撑筋2上设置有第一热熔柱27,如图7所示,馈电部33上设置有用于穿设第一热熔柱27的第一定位孔331,支撑筋2和馈电部33通过第一热熔柱27和第一定位孔331的配合热熔连接。
在安装该天线本体3时,可以使馈电部33上的第一定位孔331预先套设在第一热熔柱27上,从而可以实现对馈电部33的预定位,然后可以通过模具对第一热熔柱27上从第一定位孔331穿出的部位进行加热熔融,实现馈电部33与支撑筋2的热熔固定。由此,通过第一定位孔331和第一热熔柱27的配合,保证了馈电部33与支撑筋2配合的位置精度。
可选地,为了保证结构件1与支撑筋2连接的可靠性,结构件1与支撑筋2为一体成型,即在结构件1制造时可以一体成型出各个支撑筋2,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可选地,支撑筋2之间形成的间隙H的宽度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天线本体3的厚度尺寸,从而可以便于将天线本体3卡入至间隙H中,便于天线本体3的安装,同时可以保证对天线本体3卡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支撑筋2的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塑胶、玻璃、陶瓷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塑胶,一方面可以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量化。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件,所述结构件设置有多个支撑筋,多个所述支撑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间隔布置,且沿第二方向,至少部分所述支撑筋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本体设置于所述间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筋和多个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分别位于所述天线本体相对的两侧;
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筋的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的投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间隔交替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包括直立部,所述直立部为平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包括直立部,所述直立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的弯折结构,且至少部分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弯折结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直立部连接,所述直立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结构件热熔连接、铆接或螺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馈电部,所述馈电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天线本体的一侧弯折,所述馈电部支撑于所述支撑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天线本体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连接于所述支撑筋的顶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的侧壁设置有凸台,所述馈电部连接于所述凸台。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与所述支撑筋热熔连接、铆接或螺接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上设置有第一热熔柱,所述馈电部上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热熔柱的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筋和所述馈电部通过所述第一热熔柱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的配合热熔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避让缺口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避让缺口中,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避让缺口的侧壁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所述支撑筋包括第一筋骨和第二筋骨,所述第一筋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筋骨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筋骨和所述第二筋骨之间具有用于卡接所述天线本体的卡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与所述支撑筋为一体成型。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天线本体的厚度尺寸。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的材料为塑胶、玻璃或陶瓷。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车载设备。
CN202211383948.0A 2022-11-07 2022-11-07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9963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3948.0A CN117996399A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子设备
EP23878390.6A EP4407794A1 (en) 2022-11-07 2023-10-25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3/126378 WO2024099072A1 (zh) 2022-11-07 2023-10-2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3948.0A CN117996399A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6399A true CN117996399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9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3948.0A Pending CN117996399A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407794A1 (zh)
CN (1) CN117996399A (zh)
WO (1) WO20240990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7816B1 (ko) * 2009-09-18 2011-07-08 임미숙 휴대 단말기용 인테나
KR100982028B1 (ko) * 2009-11-30 2010-09-14 주식회사 네오펄스 수직 방사체를 가진 내장형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867629A (zh) * 2010-06-04 2010-10-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天线的手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KR101333114B1 (ko) * 2011-10-20 2013-1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위한 와이어 타입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02817170U (zh) * 2012-10-15 2013-03-20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蓝牙天线的移动终端
CN208596777U (zh) * 2018-09-06 2019-03-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外置网卡
CN216597957U (zh) * 2022-01-13 2022-05-24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引导板固定结构及车载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407794A1 (en) 2024-07-31
WO2024099072A1 (zh) 2024-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42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210044U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CN1964142A (zh)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CN108039565B (zh) 一种中框组件、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KR20180111144A (ko)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CN105896126A (zh) 弹片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336475B (zh) 一种中框组件、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117996399A (zh) 电子设备
CN108365322B (zh) 一种中框组件、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212909612U (zh) 框体、按键结构和终端
CN220138649U (zh) Ccs组件及电池模组
US20230231344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098504B (zh) 导电装置及终端
CN113629395B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10167510U (zh) 一种小型化基站天线
CN210694319U (zh) 耳机连接梁及耳机
CN112366441B (zh) 一种天线模块及其装配方法
CN213150998U (zh) 一种天线模块
CN108336472B (zh) 一种中框组件、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216214047U (zh) 振子天线
CN211879644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弹片固定结构
CN213150997U (zh) 一种用于天线模块的绝缘底座
CN219105344U (zh) 芯片、芯片安装架、芯片组件及显影剂供应容器
CN221407507U (zh) 电池包支架及电池装置
KR102656046B1 (ko) 전기부재 접촉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