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9727A - 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以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以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9727A
CN117989727A CN202310963847.9A CN202310963847A CN117989727A CN 117989727 A CN117989727 A CN 117989727A CN 202310963847 A CN202310963847 A CN 202310963847A CN 117989727 A CN117989727 A CN 117989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flow rate
circulation
water supply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638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崎悠也
浅井佑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nn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nn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nnai Corp filed Critical Rinna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89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9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以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能迅速地判定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若循环路内的热水的温度较低,则能够迅速地进行加热而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热水,进而能够实现用户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的提高。关于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循环泵使得热水在由汇流部、供水管、内部流路、热水出水管、热水流通管以及回流管形成的循环路内循环。控制部执行热水供给运转、即热运转以及防冻结运转。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循环泵进行控制:使得在防冻结运转中且循环泵处于工作中时由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流量即第二循环流量(CF2)小于在即热运转中且循环泵处于工作中时由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流量即第一循环流量(CF1)。

Description

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以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以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21-85549号公报中公开了现有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一例。该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具备热交换器、加热单元、供水管、热水出水管、汇流部、热水供给龙头、热水流通管、回流管、循环泵、水量传感器以及控制部。
在热交换器形成有内部流路。加热单元对热交换器进行加热。供水管将从外部的供水源供给的水向内部流路引导。热水出水管将从内部流路通过的热水送出。汇流部使得从供水源供给的水在比供水管更靠上游的位置通过。热水流通管将从热水出水管送出的热水向热水供给龙头供给。回流管使得热水从热水流通管返回至汇流部。循环泵设置于供水管。水量传感器设置于供水管、且对热水的流量进行检测。
由汇流部、供水管、内部流路、热水出水管、热水流通管以及回流管形成循环路。循环泵使得热水在循环路内循环。
在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流量达到规定的使用判定流量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判定为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而且,控制部执行在使得循环泵停止的状态下使加热单元工作而将热水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的热水供给运转。
当存在即热请求时,控制部执行使循环泵及加热单元连续或间歇地工作而将循环路内的热水维持为规定温度以上的即热运转。
当存在防冻结请求时,控制部执行使循环泵连续或间歇地工作而防止循环路内的热水冻结的防冻结运转。
根据日本特开2021-85549号公报的图5,当循环泵在即热运转中使得热水在循环路内循环时,控制部判定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流量X是否达到规定的使用判定流量(基本流量Y+α)以上,在“YES”的情况下,判定为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
但是,关于上述现有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当循环泵使得热水在循环路内循环时,即使热水供给龙头“打开”而开始送出热水,也立即从外部的供水源向循环路补充水。因此,当热水供给龙头“关闭”时,只要未以某种程度大于热水在循环路内循环的流量的流量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热水,则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流量几乎不变化。
即,在热水供给龙头“关闭”时热水在循环路内循环的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与此相应地将使用判定流量也设定为较大值,因此,若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的热水量未以某种程度增大,则无法判定为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
因此,针对该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而要求迅速地判定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且若循环路内的热水的温度较低则迅速地进行加热而将热水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进而要求实现用户的舒适性以及便利性的提高。对于该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所具备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也一样。
发明内容
因此,提供如下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以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是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一个课题:能够迅速地判定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且若循环路内的热水的温度较低则迅速地进行加热而将热水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进而能够实现用户的舒适性以及便利性的提高。该课题根据技术方案1的教导而得到解决。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拓展方式记载于从属技术方案中。
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构成为具备:
热交换器,其形成有内部流路;
加热单元,其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加热;
供水管,其将从外部的供水源供给的水向所述内部流路引导;
热水出水管,其将从所述内部流路通过的热水送出;
汇流部,其使得从所述供水源供给的水在比所述供水管更靠上游的位置通过;
热水供给龙头;
热水流通管,其将从所述热水出水管送出的热水向所述热水供给龙头供给;
回流管,其使得热水从所述热水流通管返回至所述汇流部;
循环泵,其设置于所述供水管、所述热水出水管、所述热水流通管或者所述回流管;
水量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供水管、所述热水出水管或者所述热水流通管、且对热水的流量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
由所述汇流部、所述供水管、所述内部流路、所述热水出水管、所述热水流通管以及所述回流管形成循环路,
所述循环泵使得热水在所述循环路内循环,
在所述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流量达到规定的使用判定流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在使得所述循环泵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加热单元工作而从所述热水供给龙头送出热水的热水供给运转,
在发出了即热运转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使得所述循环泵及所述加热单元连续或间歇地工作而将所述循环路内的热水维持为规定的第一温度以上的即热运转,
在气氛温度小于规定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使得所述循环泵及所述加热单元中的至少所述循环泵连续或间歇地工作而防止所述循环路内的热水冻结的防冻结运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所述循环泵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防冻结运转中且所述循环泵处于工作中时由所述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流量即第二循环流量小于在所述即热运转中且所述循环泵处于工作中时由所述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流量即第一循环流量。
关于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控制部以使得防冻结运转所涉及的第二循环流量小于即热运转所涉及的第一循环流量的方式对循环泵进行控制。根据该结构,关于用于判定在防冻结运转中且在循环泵的工作中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的使用判定流量,控制部能够将其设定为小于用于判定在即热运转中且在循环泵的工作中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的使用判定流量的值。
其结果,控制部能够迅速地判定在防冻结运转中且在循环泵的工作中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并能够迅速地对循环路内的温度较低的热水进行加热而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热水。
此外,虽然控制部难以迅速地判定在即热运转中且在循环泵的工作中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但由于循环路内的热水维持为第一温度以上,因此,不会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温度较低的热水。
因此,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能够迅速地判定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若循环路内的热水的温度较低,则能够迅速地进行加热而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热水,进而能够实现用户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的提高。
另外,该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能够降低在防冻结运转中基于循环泵的工作的能量消耗及噪声。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优选地,控制部能够以如下方式对循环泵进行控制:使得第一循环流量达到规定的第一目标流量,且使得第二循环流量达到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即小于第一目标流量的第二目标流量。而且,优选地,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是基于第一目标流量而设定的值、且是大于第一目标流量的值。另外,优选地,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是基于第二目标流量而设定的值、且是小于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并大于第二目标流量的值。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较高的可靠性实现:迅速地判定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若循环路内的热水的温度较低,则迅速地进行加热而从热水供给龙头送出热水,进而能够以较高的可靠性实现用户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的提高。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优选地,防冻结运转包括:在使得加热单元停止的状态下使循环泵连续地工作的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以及使循环泵及加热单元连续地工作的加热循环工序。优选地,控制部构成为能够判断加热单元是否处于无法对热交换器进行加热的无法加热状态。优选地,在加热循环工序中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而且,优选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循环泵进行控制:使得在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而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时由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流量大于在判断为未处于无法加热状态而执行加热循环工序时由水量传感器检测出的流量。
在加热循环工序中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判定为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控制部也无法执行热水供给运转。即,在无法加热状态的条件下,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的迅速的检测无助于用户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的提高。因此,控制部在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而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时使得循环路内循环的热水的流量增大,由此能够抑制无法加热状态下的防冻结性能下降,其结果,还能够有助于用户的便利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是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所具备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热交换器、加热单元、供水管、热水出水管、循环泵、水量传感器以及控制部,循环泵设置于供水管或热水出水管,在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的外部对汇流部、热水供给龙头、热水流通管以及回流管进行施工。
根据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能够实现与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相同的作用效果。
根据以下记载及添加的附图所公开的实施例、该附图所举例示出的图解、以及整个说明书和该附图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概念,使得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及优点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涉及实施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即热运转以及防冻结运转的执行程序的流程图。
图3是涉及实施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即热运转以及防冻结运转的执行程序的流程图。
图4是涉及实施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即热运转以及防冻结运转的执行程序的流程图。
图5是涉及实施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判定程序的流程图。
图6是涉及变形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将图4的步骤S150变更为步骤S151~S153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1…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4A…内部流路;4…热交换器;3…加热单元(燃烧装置);10…供水管;20…热水出水管;50…汇流部;6…热水供给龙头;60…热水流通管;65…回流管;5…循环泵;70…水量传感器;C1…控制部;7…循环路;CF1…第一循环流量;CF2…第二循环流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100(以下,简称为“热水供给系统100”。)是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一例。
热水供给系统100所具备的实施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1(以下,简称为“热水器1”。)是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的一例。
热水供给系统100具备:热水器1,其具备壳体9、热交换器4、燃烧装置3、气体供给管30、供水管10、热水出水管20、循环泵5、水量传感器70以及控制部C1;以及在热水器1的外部施工的汇流部50、热水供给龙头6、热水流通管60以及回流管65。燃烧装置3是本发明的“加热单元”的一例。
热水供给系统100设置于住宅、设施等。热水器1是在住宅等中主要设置于室外、且对设置于厨房、浴室等的热水供给龙头6供给高温热水的装置。
热水器的概要结构
关于热水器1,壳体9为近似箱状体,并对热交换器4、燃烧装置3以及控制部C1进行收容。另外,壳体9使得气体供给管30、供水管10以及热水出水管20各自的下端部从壳体9的底壁向下方突出,并对气体供给管30、供水管10以及热水出水管20各自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循环泵5以及水量传感器70进行收容。
在壳体9的底壁设置有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的感温部在壳体9的外部露出。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对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进行检测并将其传递至控制部C1。
控制部C1是构成为包括如下部件的电子电路单元:未图示的CPU;存储部C1M,其由ROM及RAM等存储元件构成;接口电路,其与控制对象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以及供电电路,其控制向控制对象的供电。
存储部C1M对用于使热水器1执行动作的各种程序以及设定信息等进行存储。另外,存储部C1M适当地对控制部C1在热水器1的动作中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
存储部C1M存储的程序中包括图2~4所示的“即热运转及防冻结运转的执行程序”、以及图5所示的“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判定程序”。
在控制部C1连接有遥控器90。遥控器90在厨房、浴室等处设置于热水供给龙头6的周围。
遥控器90利用具有多个按钮的操作部受理热水器1的启动、停止、即热运转指示、目标供给热水温度等各种设定信息的输入等操作输入并将其传递至控制部C1。
另外,遥控器90由控制部C1控制,在作为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适当地对热水器1的运转状态、各种设定信息、错误消息等进行显示。
燃烧装置3具有燃烧室3C、燃烧风扇3F以及燃烧器3B。燃烧室3C位于壳体9内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燃烧风扇3F位于比燃烧室3C更靠下方的位置、且向燃烧室3C供给燃烧用空气。燃烧器3B的火焰口位于燃烧室3C内。
从外部的未图示的气体供给源向气体供给管30的下端部供给都市气体、丙烷气体等燃气。在气体供给管30设置有总气体电磁阀30V以及气体比例阀30P。气体供给管30在比气体比例阀30P更靠下游的位置分支出多个部分,在各分支管设置有切换气体电磁阀31V。
燃烧器3B利用由控制部C1控制而工作的点火器3G进行点火。燃烧器3B使得由气体供给管30供给的燃气从火焰口喷出并燃烧而生成作为燃烧废气的高温气体。
热交换器4位于壳体9内的上部。热交换器4具有罐体40C以及导热管41。
罐体40C的下端与区划出燃烧室3C的箱状体的上端连接,从而使得罐体40C与燃烧室3C连通。罐体40C具有排气口49。排气口49在罐体40C的前表面的上端部开口、且在壳体9的外部露出。燃烧器3B生成的高温气体在罐体40C内上升、且经由排气口49而向壳体9的外部排出。
虽然简化图示,但导热管41包括如下部分而蜿蜒延伸:多个直线部分,它们位于罐体40C内;以及多个折返部分,它们在罐体40C的外部以圆弧状折返且使得各直线部分连通。多个导热翅片42与导热管41的各直线部分接合。由导热管41的内部空间形成热交换器4的内部流路4A。
燃烧装置3利用燃烧器3B生成的高温气体而对热交换器4的导热管41进行加热。热交换器4使得从内部流路4A通过的水与燃烧器3B生成的高温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从内部流路4A通过的水变换为热水。
在导热管41的折返部分设置有用于防止热交换器4的空烧的双金属开关45。
在燃烧室3C内的比燃烧器3B的火焰口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温度熔断器33,其用于防止过热;以及火焰杆34及电极35,它们用于检测燃烧器3B的火焰。
控制部C1能够基于温度熔断器33的状态、火焰杆34及电极35的检测结果而掌握燃烧装置3的状态,并能够判断燃烧装置3是否处于无法对热交换器4进行加热的无法加热状态。
作为无法加热状态的具体例,能举出因点火器3G的不良而无法对燃烧器3B点火的状态、因总气体电磁阀30V、气体比例阀30P或者切换气体电磁阀31V的不良而无法使得燃烧器3B持续进行适当的燃烧的状态、因燃烧风扇3F的不良而无法使得燃烧器3B持续进行适当的燃烧的状态等。
在供水管10的位于热水器1的外部的下端部设置有水过滤器兼排水栓19。供水管10的上游端10U是供水管10的下端部的下端。供水管10的上游端10U与汇流部50连接。
从外部的未图示的供水源经由进水管55、止回阀56以及汇流部50而向供水管10供给未加热的水。汇流部50使得从供水源供给的水在比供水管10更靠上游的部位通过。
在进水管55的比止回阀56更靠下游的位置设置有膨胀阀55W。膨胀阀55W将进水管55以及汇流部50内增大的压力吸收。
供水管10的下游端10D与热交换器4的导热管41的入口连接。供水管10将从外部的供水源供给的水向内部流路4A引导。
在供水管10的位于壳体9内的部分设置有止回阀11、旁通管15、循环泵5、水量传感器70、供水热敏电阻71以及带止水功能的水量伺服器13。
旁通管15的上游端与供水管10的比止回阀11更靠上游的部位连接。旁通管15的下游端与供水管10的比止回阀11更靠下游的部位连接。
循环泵5位于旁通管15的中途而设置于供水管10。循环泵5工作而将处于供水管10的比止回阀11更靠上游的部位的热水向供水管10的比止回阀11更靠下游的部位压送。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泵5具有DC马达、以及对DC马达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对电压、电流进行调节而以良好的精度将DC马达控制为以所需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水量传感器70位于供水管10的比止回阀11、旁通管15以及循环泵5更靠下游的位置,并对热水的流量进行检测。
虽然简化图示,但水量传感器70具有:外壳,其具有用于安装于供水管10的中途的安装部;流通路,其形成于外壳;以及叶轮,其配置于流通路。
叶轮能够绕与供水管10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旋转轴心旋转,并具有以旋转轴心为中心且以螺旋状延伸的叶片。叶轮的每单位时间(秒)的转速与在供水管10内流通的热水的流量成正比地增加。
虽然省略图示,但水量传感器70具有:磁体,其装配于叶轮的外周缘;以及磁传感器,其装配于外壳的接近流通路的内壁面的部位。磁传感器的内部触点在叶轮旋转1圈的期间且在与磁体分离的期间断开,仅在与磁体最接近时切换为连接状态而发出1次脉冲信号。
因此,水量传感器70发出的信号(脉冲数/秒)与在供水管10内流通的热水的流量成正比地增加。控制部C1根据水量传感器70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数/秒)而获取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热水的流量。
供水热敏电阻71位于供水管10的比水量传感器70更靠下游的位置。供水热敏电阻71的感温部位于供水管10内。供水热敏电阻71对在供水管10内流通的热水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其传递至控制部C1。
带止水功能的水量伺服器13位于供水管10的比供水热敏电阻71更靠下游的位置。带止水功能的水量伺服器13对在供水管10内流通的热水的流量进行控制。另外,带止水功能的水量伺服器13能够使热水的流通在供水管10内停止。
热水出水管20的上游端20U与热交换器4的导热管41的出口连接。在热水出水管20的位于热水器1的外部的下端部设置有水击缓冲阀29以及过压溢流阀28。热水出水管20的下游端20D为热水出水管20的下端部的下端。热水出水管20将从内部流路4A通过的热水向热水器1的外部送出。
在热水出水管20的位于壳体9内的部分设置有加热器80以及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
加热器80与热水出水管20的外表面密接。加热器80被通电而发热,由此将热水出水管20以及热水出水管20内的热水加热。
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位于热水出水管20的比加热器80更靠下游的位置。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的感温部位于热水出水管20内。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对在热水出水管20内流通的热水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其传递至控制部C1。
热水出水管20的中间部与供水管10的中间部借助较细的固定旁通管21而连通。固定旁通管21是用于进行使在供水管10内流通的低温的热水的一部分与由热交换器4加热的高温的热水混合的、所谓的旁通混合的配管。
热水流通管60的上游端60U与热水出水管20的下游端20D连接。热水流通管60的下游端60D与分支部63连接。热水流通管60经由分支部63而向热水供给龙头6供给从热水出水管20送出的热水。
回流管65的上游端65U与分支部63连接。回流管65的下游端65D与汇流部50连接。在回流管65设置有止回阀66。回流管65使得热水从热水流通管60返回至汇流部50。
由汇流部50、供水管10、内部流路4A、热水出水管20、热水流通管60以及回流管65形成循环路7。循环泵5由控制部C1控制而工作,由此使得热水在循环路7内循环。
热水供给运转、即热运转以及防冻结运转
控制部C1对遥控器90进行热水器1的启动操作而变为等待状态,并同时并行地执行图2~图4所示的“即热运转及防冻结运转的执行程序”、以及图5所示的“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判定程序”。由此,控制部C1能够执行热水供给运转、即热运转以及防冻结运转。
如图5所示,热水供给运转为如下运转:在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达到规定的使用判定流量以上的情况下,在使得循环泵5停止的状态下使燃烧装置3工作而从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热水。
如图2所示,即热运转为如下运转:在发出了即热运转指示的情况下,使得循环泵5及燃烧装置3连续或间歇地工作而将循环路7内的热水维持为规定的第一温度以上。
如图2~图4所示,防冻结运转为如下运转:在气氛温度小于规定的第二温度(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检测出的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小于3℃)的情况下,使得循环泵5及燃烧装置3中的至少循环泵5连续或间歇地工作而防止循环路7内的热水冻结。
即热运转及防冻结运转的执行程序
若控制部C1开始执行图2~图4所示的“即热运转及防冻结运转的执行程序”,则在步骤S101中判断是否通过针对遥控器90的操作而发出了即热运转指示。
在步骤S101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03。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02,判断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检测出的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是否小于3℃。步骤S102是判断防冻结运转的开始条件的步骤。3℃是本发明的“规定的第二温度”的一例。
在步骤S102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01、S102。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判断为防冻结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从而使得处理转移至图3所示的步骤S111。
若从图2所示的步骤S101转移至步骤S103,则控制部C1开始执行即热运转。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04,设定为第一循环流量CF1=8(L/min)。
第一循环流量CF1是在即热运转中循环泵5处于工作中时由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8(L/min)是本发明的“规定的第一目标流量”的一例。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05,作为即热烧沸,开始执行基于燃烧装置3的燃烧器3B的即热燃烧、且使循环泵5工作。由此,热水在循环路7内循环,该循环的热水在热交换器4的内部流路4A被加热。另外,控制部C1开始执行即热泵ON计时器的计时。
此时,控制部C1借助循环泵5的驱动电路将循环泵5的DC马达控制为以所需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以使得第一循环流量CF1达到作为规定的第一目标流量的8(L/min)。另外,在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大于或小于第一循环流量CF1的情况下,控制部C1对循环泵5的DC马达进行反馈控制而维持第一循环流量CF1=8(L/min)的状态。
此外,热水流通管60及回流管65的长度根据设置于住宅等的热水器1及热水供给龙头6的位置关系等的设置状态而发生各种变化。因此,循环路7的流路阻力也根据设置状态而发生各种变化,设为第一循环流量CF1=8(L/min)的循环泵5的DC马达的旋转速度也根据设置状态而发生各种变化。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06,判断供水热敏电阻71检测出的供水管10内的热水的温度是否大于循环停止温度、或者即热泵ON计时器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循环停止温度根据通过针对遥控器90的操作而设定的目标供给热水温度来决定。
在步骤S106中为“No”的情况下、即供水热敏电阻71检测出的供水管10内的热水的温度为循环停止温度以下且即热泵ON计时器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06。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6中为“Yes”的情况下、即供水热敏电阻71检测出的供水管10内的热水的温度大于循环停止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即热泵ON计时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07。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07,则作为即热间隔而使得基于燃烧装置3的燃烧器3B的即热燃烧停止、且使得循环泵5停止。由此,循环路7内的热水并未过度高于目标供给热水温度。另外,控制部C1开始执行间隔计时器的计时。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08,判断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检测出的热水出水管20内的热水的温度是否小于循环开始温度、或者间隔计时器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循环开始温度根据通过针对遥控器90的操作而设定的目标供给热水温度来决定,另外,循环开始温度低于循环停止温度。循环开始温度是本发明的“规定的第一温度”的一例。
在步骤S108中为“No”的情况下、即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检测出的热水出水管20内的热水的温度达到循环开始温度以上且间隔计时器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08。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8中为“Yes”的情况下、即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检测出的热水出水管20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循环开始温度的情况下、或者间隔计时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05~S108。
此外,控制部C1在步骤S103~S108的执行中判断是否同时并行地发出了即热运转中止指示。而且,在控制部C1判断为发出了即热运转中止指示的情况下,中止即热运转并返回至步骤S101。此时,若处于步骤S105、S106的执行中,则中止燃烧器3B的即热燃烧、且使得循环泵5停止。
若从步骤S102转移至图3所示的步骤S111,则控制部C1开始执行防冻结运转。在本实施例中,防冻结运转包括:步骤S113~S120所示的非加热间歇循环工序;图4的步骤S131~S135所示的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以及步骤S141~S146所示的加热循环工序。
非加热间歇循环工序为如下工序:在使得燃烧装置3停止的状态下使循环泵5间歇地工作。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为如下工序:在使得燃烧装置3停止的状态下使循环泵5连续地工作。加热循环工序为如下工序:使得循环泵5及燃烧装置3连续地工作。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图3所示的步骤S112,设定为第二循环流量CF2=2(L/min)。控制部C1将第二循环流量CF2设定为小于第一循环流量CF1。
第二循环流量CF2是在防冻结运转中循环泵5处于工作中时由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2(L/min)是本发明的“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的一例。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3,开始执行非加热间歇循环工序。而且,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4,在使得燃烧装置3的燃烧器3B停止的状态下使循环泵5工作。由此,热水在循环路7内循环。另外,控制部C1开始执行决定使循环泵5间歇地工作时的ON时间的计时器的计时。
此时,控制部C1借助循环泵5的驱动电路而将循环泵5的DC马达控制为以所需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达到作为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的2(L/min)。另外,在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大于或小于第二循环流量CF2的情况下,控制部C1对循环泵5的DC马达进行反馈控制而维持第二循环流量CF2=2(L/min)的状态。
在非加热间歇循环工序中,控制部C1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小于第一循环流量CF1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更详细而言,控制部C1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达到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2L/min)即大幅小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的第二目标流量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5,判断是否处于热水在循环路7内无法循环的无法循环状态。无法循环状态例如为热水流通管60或回流管65堵塞的状态、循环泵5出现故障的状态等。例如,在无论循环泵5是否处于工作中水量传感器70都无法检测流量的情况下、从循环泵5的驱动电路传递有错误信息等情况下,控制部C1能够判断为处于无法循环状态。
在步骤S115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23。后文中对步骤S123~S126的处理进行叙述。另一方面,在步骤S115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6。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6,则判断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检测出的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是否小于-3℃、或者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检测出的热水出水管20内的热水的温度是否小于3℃。步骤S116是判断从非加热间歇循环工序向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转移的条件的步骤。
在步骤S116中为“Yes”的情况下、即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检测出的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小于-3℃的情况下、或者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检测出的热水出水管20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3℃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图4所示的步骤S131。后文中对步骤S131以后的处理进行叙述。另一方面,在步骤S116中为“No”的情况下、即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检测出的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达到-3℃以上且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检测出的热水出水管20内的热水的温度达到3℃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7。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7,则判断计时器是否经过了第一时间T1。在步骤S117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15~S117。另一方面,在步骤S117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8。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8,则使循环泵5停止。由此,热水未在循环路7内循环。另外,控制部C1开始执行决定使得循环泵5间歇地工作时的OFF时间的计时器的计时。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19,判断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检测出的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是否达到6℃以上。步骤S119是判断防冻结运转的结束条件的步骤。
在步骤S119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结束防冻结运转,使得处理转移至图2所示的步骤S101而变为等待状态。另一方面,在步骤S119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20。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20,则判断计时器是否经过了第二时间T2。在步骤S120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19、S120。另一方面,在步骤S120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14~S120。
即,控制部C1在步骤S114~S120反复执行如下处理:在使循环泵5以第一时间T1工作之后,使其以第二时间T2而停止,由此使得循环泵5间歇地工作。
若从步骤S116转移至图4所示的步骤S131,则控制部C1开始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而且,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32,在使得燃烧装置3的燃烧器3B停止的状态下持续保持使循环泵5工作的状态。由此,热水在循环路7内循环的状态持续。
此时,控制部C1也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达到作为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的2(L/min)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反馈控制。
在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中,控制部C1也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小于第一循环流量CF1的方式,详细而言,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达到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2L/min)、即大幅小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的第二目标流量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
但是,如后所述,在步骤S150中变更为第二循环流量CF2=8(L/min)之后返回至步骤S131而重新开始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的情况下,控制部C1以达到第二循环流量CF2=8(L/min)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
若从步骤S132转移至步骤S133,则控制部C1判断是否处于无法循环状态。在步骤S133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图3所示的步骤S123。后文中对步骤S123~S126的处理进行叙述。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步骤S133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34。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34,则判断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检测出的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是否达到0℃以上。步骤S134是判断从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向非加热间歇循环工序恢复的条件的步骤。
在步骤S134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图3所示的步骤S112而开始执行非加热间歇循环工序。若在图4所示的步骤S150中变更为第二循环流量CF2=8(L/min),则在图3所示的步骤S112中恢复为第二循环流量CF2=2(L/min)。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步骤S134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35。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35,则判断热水出水热敏电阻72检测出的热水出水管20内的热水的温度是否小于3℃。步骤S135是判断从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向加热循环工序转移的条件的步骤。
在步骤S135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33~S135。另一方面,在步骤S135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41。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41,则开始执行加热循环工序。而且,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42,由此开始执行基于燃烧装置3的燃烧器3B的防冻结燃烧、且持续保持使循环泵5工作的状态。由此,热水在循环路7内循环的状态持续,该循环的热水在热交换器4的内部流路4A中被加热。
此时,控制部C1也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达到作为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的2(L/min)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反馈控制。
在加热循环工序中,控制部C1也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小于第一循环流量CF1的方式,详细而言,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达到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2L/min)、即大幅小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的第二目标流量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
但是,如后所述,在步骤S150中变更为第二循环流量CF2=8(L/min)之后返回至步骤S131而重新开始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进而转移至加热循环工序的情况下,控制部C1以达到第二循环流量CF2=8(L/min)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
若从步骤S142转移至步骤S143,则控制部C1判断是否处于无法循环状态。在步骤S143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图3所示的步骤S123。后文中对步骤S123~S126的处理进行叙述。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步骤S143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44。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44,则基于温度熔断器33的状态、火焰杆34及电极35的检测结果而掌握燃烧装置3的状态,并判断燃烧装置3是否处于无法对热交换器4进行加热的无法加热状态。
在步骤S144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49。后文中对步骤S149、S150的处理进行叙述。另一方面,在步骤S144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45。
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45,则判断供水热敏电阻71检测出的供水管10内的热水的温度是否大于15℃。步骤S145是判断从加热循环工序向非加热间歇循环工序恢复的条件的步骤。
在步骤S145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46而使得基于燃烧装置3的燃烧器3B的防冻结燃烧停止。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图3所示的步骤S112而开始执行非加热间歇循环工序。若在图4所示的步骤S150中变更为第二循环流量CF2=8(L/min),则在图3所示的步骤S112中恢复为第二循环流量CF2=2(L/min)。另一方面,在步骤S145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43~S145。
若从步骤S144转移至步骤S149,则控制部C1使得基于燃烧装置3的燃烧器3B的防冻结燃烧停止。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50,在设定为第二循环流量CF2=8(L/min)之后返回至步骤S131。
即,在加热循环工序的步骤S144中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C1经由步骤S149、S150返回至步骤S131而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而且,控制部C1以如下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使得在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而经由步骤S149、S150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时由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8L/min)大幅大于在判断为未处于无法加热状态而不经由步骤S149、S150执行加热循环工序时由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2L/min)。
若从图3所示的步骤S115、图4所示的步骤S133或步骤S143转移至图3所示的步骤S123,则即使循环泵5工作也不会使得热水在循环路7内循环,因此,控制部C1使循环泵5停止而停止使热水在循环路7内循环的动作。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24而对加热器80通电。即,控制部C1利用加热器80对滞留于热水出水管20及热水出水管20内的热水进行加热,将其热量向比热水出水管20更靠上游及下游的部位传导,并且对壳体9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而至少仅在热水器1的内部防止冻结。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25,判断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检测出的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是否达到6℃以上。在步骤S125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25。另一方面,在步骤S125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判断为在热水器1的内部冻结的可能性降低而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26,不对加热器80进行通电。然后,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图2所示的步骤S101而变为等待状态。
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判定程序
若控制部C1开始执行图5所示的“热水供给龙头的使用判定程序”,则在步骤S201中判断是否处于即热运转中、以及循环泵5是否处于工作中。
在步骤S201中为“Yes”的情况下、即在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02。而且,在设定为规定的使用判定流量=10(L/min)之后,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206。
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0L/min)是基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而设定的值、且是大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的值。更详细而言,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0L/min)是对第一目标流量(8L/min)加上基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而设定的第一判定阈值(2L/min)所得的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判定阈值(2L/min)为第一目标流量(8L/min)的1/4。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1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203,判断是否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以及循环泵5是否处于工作中。
在步骤S203中为“Yes”的情况下、即在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情况下,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204。而且,在设定为规定的使用判定流量=2.5(L/min)之后,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206。
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2.5L/min)是基于第二目标流量(2L/min)而设定的值、且是小于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0L/min)并大于第二目标流量(2L/min)的值。更详细而言,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2.5L/min)是对第二目标流量(2L/min)加上基于第二目标流量(2L/min)而设定的第二判定阈值(0.5L/min)所得的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判定阈值(0.5L/min)为第二目标流量(2L/min)的1/4。第二判定阈值(0.5L/min)小于第一判定阈值(2L/min)。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3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205并判断为循环泵5处于停止中,在设定为规定的使用判定流量=1.5(L/min)之后,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206。
处于循环泵5的停止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5L/min)小于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2.5L/min),并且略微大于水量传感器70的最小检测流量。
若从步骤S202、步骤S204或步骤S205转移至步骤S206,则控制部C1判断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是否达到规定的使用判定流量以上。
在步骤S206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201~S206。另一方面,在步骤S206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判断为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并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211而开始执行热水供给运转。
此时,在图2~图4所示的“即热运转及防冻结运转的执行程序”中,若处于即热运转中,则控制部C1结束即热运转,另外,若处于防冻结运转中,则在结束防冻结运转之后转移至图2所示的步骤S101而变为等待状态。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图5所示的步骤S212,开始执行基于燃烧装置3的燃烧器3B的热水供给燃烧,并且,若循环泵5处于工作中,则使循环泵5停止。由此,热水从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
此时,若处于即热运转中,则在循环路7内维持为循环开始温度以上的热水立即从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若处于等待中或防冻结运转中,则在热交换器4迅速加热的热水从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213,判断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是否小于规定的熄火判定流量。规定的熄火判定流量小于循环泵5的停止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5L/min)。
在步骤S213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213。另一方面,在步骤S213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判断为已结束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214而使基于燃烧装置3的燃烧器3B的热水供给燃烧停止,由此结束热水供给运转。然后,控制部C1使得处理返回至步骤S201。
作用效果
关于实施例的热水供给系统100,如图2的步骤S104以及图3的步骤S112所示,控制部C1以使得防冻结运转所涉及的第二循环流量CF2小于即热运转所涉及的第一循环流量CF1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部C1以设为第一循环流量CF1=8(L/min)、且设为第二循环流量CF2=2(L/min)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如图5的步骤S202、S204所示,关于用于判定在防冻结运转中且在循环泵5的工作中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的使用判定流量,控制部C1能够将其设定为小于用于判定在即热运转中且在循环泵5的工作中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的使用判定流量的值。
具体而言,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2.5L/min)大幅小于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0L/min)。
其结果,控制部C1能够迅速地判定在防冻结运转中且在循环泵5的工作中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能够迅速地对循环路7内的温度较低的热水进行加热而从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热水。
此外,控制部C1难以迅速地判定在即热运转中且在循环泵5的工作中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但由于循环路7内的热水维持为循环开始温度以上,因此,不会从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温度较低的热水。
因此,关于实施例的热水供给系统100,能够迅速地判定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若循环路7内的热水的温度较低,则能够迅速地加热而从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热水,进而能够实现用户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的提高。对于热水供给系统100所具备的实施例的热水器1也一样。
另外,热水供给系统100及热水器1能够降低在防冻结运转中基于循环泵5的工作的消耗能量及噪声。
并且,关于热水供给系统100及热水器1,控制部C1能够以如下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如图2的步骤S104、S105所示,使得第一循环流量CF1达到规定的第一目标流量(8L/min),并且,如图3的步骤S112、S114、图4的S132、S142所示,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达到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2L/min)即大幅小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的第二目标流量。而且,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0L/min)是基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而设定的值、且是大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的值。另外,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2.5L/min)是基于第二目标流量(2L/min)而设定的值、且是小于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0L/min)并大于第二目标流量(2L/min)的值。根据该结构,控制部C1能够以较高的可靠性实现:迅速地判定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若循环路7内的热水的温度较低,则迅速地加热而从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热水,进而能够以较高的可靠性实现用户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的提高。
另外,关于热水供给系统100及热水器1,防冻结运转包括图4的步骤S131~S135所示的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以及步骤S141~S146所示的加热循环工序。在加热循环工序的步骤S144中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C1经由步骤S149、S150返回至步骤S131而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而且,控制部C1以如下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使得在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而经由步骤S149、S150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时由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8L/min)大幅大于在判断为未处于无法加热状态而不经由步骤S149、S150执行加热循环工序时由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2L/min)。此处,在加热循环工序中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判定为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控制部C1也无法执行热水供给运转。即、在无法加热状态的条件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的迅速的检测无助于用户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的提高。因此,控制部C1在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而执行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时使得在循环路7内循环的热水的流量增大,由此能够抑制无法加热状态下的冻结防止性能下降,其结果,还能够有助于用户的便利性的提高。
以上基于实施例而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受到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未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适当地变更应用。
变形例
关于变形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将实施例的热水供给系统100所涉及的图4的步骤S150变更为图6所示的步骤S151~S153。变形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的热水供给系统100相同。
在变形例中,若控制部C1使得处理从步骤S149转移至步骤S151,则对加热器80通电,并且使循环泵5工作。即,控制部C1利用加热器80对热水出水管20及在热水出水管20内流通的热水进行加热,并使该加热的热水在循环路7内循环,由此防止循环路7内的热水冻结。
接下来,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52,判断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检测出的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是否达到6℃以上。在步骤S152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C1反复执行步骤S152。另一方面,在步骤S152中为“Yes”的情况下,控制部C1判断为循环路7内的热水冻结的可能性下降而使得处理转移至步骤S153,不对加热器80进行通电,并且使得循环泵5停止。然后,控制部C1使得处理转移至图2所示的步骤S101而变为等待状态。
变形例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也与实施例的热水供给系统100相同,能够迅速地判定是否已开始热水供给龙头6的使用,若循环路7内的热水的温度较低,则能够迅速地加热而从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热水,进而能够实现用户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的提高。
在实施例中,循环泵5设置于供水管1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中还包括循环泵设置于热水出水管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中还包括循环泵在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的外部设置于热水供给管或回流管的结构。并且,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中还包括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具备汇流部、回流管的与汇流部连接的下游部分、以及设置于回流管的下游部分的循环泵的结构。
在实施例中,水量传感器70设置于供水管1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水量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热水出水管。另外,在实施例中,水量传感器70具有能够绕与供水管1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旋转轴心旋转的叶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水量传感器也可以具有能够绕与供水管或热水出水管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旋转轴心旋转的叶轮。另外,水量传感器并不限定于叶轮式,也可以是浮子式、超声波式、电磁式等各种流量计。
在实施例中,循环泵5位于旁通管15的中途而设置于供水管1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本发明中还包括删除了实施例所涉及的旁通管15、且将循环泵5直接设置于供水管10或热水出水管20的结构。
在实施例中,加热单元为燃烧装置3,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加热单元也可以是电加热器。
在实施例中,低灵敏度热敏电阻79对热水器1外部的气氛温度进行检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利用设置于用于从热水器1的外部向壳体9内的燃烧风扇3F供气的供气路径的温度传感器而对气氛温度进行检测。
在实施例中,控制部C1基于水量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对循环泵5的DC马达进行反馈控制,从而以使得第二循环流量CF2小于第一循环流量CF1的方式对循环泵5进行控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本发明中还包括以如下方式对循环泵进行控制的结构:在本发明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的设置施工时进行试运转,控制部使具有DC马达的循环泵工作而使得热水在循环路内循环,对第一循环流量达到规定的第一目标流量时的DC马达的转速进行存储,并且,对第二循环流量达到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时的DC马达的转速进行存储,基于该存储的转速而使得第二循环流量小于第一循环流量。另外,本发明中还包括以如下方式对循环泵进行控制的结构:循环泵具备AC马达,在即热运转中使循环泵工作的情况下,控制部对AC马达施加100%的电压,在防冻结运转中使循环泵工作的情况下,对AC马达施加50%的电压,由此使得第二循环流量小于第一循环流量。
在实施例中,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0(L/min),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2.5(L/min),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可以变更为基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而设定的值、即大于第一目标流量的值(≠10L/min)。另外,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可以变更为基于第二目标流量(2L/min)而设定的值、即小于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并大于第二目标流量的值(≠2.5L/min)。
在实施例中,处于即热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10L/min)是对第一目标流量(8L/min)加上基于第一目标流量(8L/min)而设定的第一判定阈值(2L/min)所得的值,第一判定阈值(2L/min)为第一目标流量(8L/min)的1/4,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可以对第一目标流量进行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等而设定第一判定阈值。
在实施例中,处于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使用判定流量(2.5L/min)是对第二目标流量(2L/min)加上基于第二目标流量(2L/min)而设定的第二判定阈值(0.5L/min)所得的值,第二判定阈值(0.5L/min)为第二目标流量(2L/min)的1/4,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可以对第二目标流量进行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等而设定第二判定阈值。第二判定阈值可以与第一判定阈值相等。
在实施例中,在加热循环工序的步骤S144中判断为处于无法加热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C1在步骤S150中变更为第二循环流量CF2=8(L/min),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控制部C1可以在步骤S150中将第二循环流量CF2变更为大于2(L/min)的值、且是与8(L/min)不同的值。
本发明例如可以用于具备具有热水供给功能以及即热功能的热水器、具有热水供给功能、即热功能以及浴缸循环加热功能的热水器、具有热水供给功能、即热功能以及使热水在与制热设备之间循环的制热功能的热水供给制热机等的热水供给系统。

Claims (4)

1.一种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100),其构成为具备:
热交换器(4),其形成有内部流路(4A);
加热单元(3),其对所述热交换器(4)进行加热;
供水管(10),其将从外部的供水源供给的水向所述内部流路(4A)引导;
热水出水管(20),其将从所述内部流路(4A)通过的热水送出;
汇流部(50),其使得从所述供水源供给的水在比所述供水管(10)更靠上游的位置通过;
热水供给龙头(6);
热水流通管(60),其将从所述热水出水管(20)送出的热水向所述热水供给龙头(6)供给;
回流管(65),其使得热水从所述热水流通管(60)返回至所述汇流部(50);
循环泵(5),其设置于所述供水管(10)、所述热水出水管(20)、所述热水流通管(60)或者所述回流管(65);
水量传感器(70),其设置于所述供水管(10)、所述热水出水管(20)或者所述热水流通管(60)、且对热水的流量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C1),
由所述汇流部(50)、所述供水管(10)、所述内部流路(4A)、所述热水出水管(20)、所述热水流通管(60)以及所述回流管(65)形成循环路(7),
所述循环泵(5)使得热水在所述循环路(7)内循环,
在所述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所述流量达到规定的使用判定流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C1)执行在使得所述循环泵(5)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加热单元(3)工作而从所述热水供给龙头(6)送出热水的热水供给运转,
在发出了即热运转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C1)执行使得所述循环泵(5)及所述加热单元(3)连续或间歇地工作而将所述循环路(7)内的热水维持为规定的第一温度以上的即热运转,
在气氛温度小于规定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C1)执行使得所述循环泵(5)及所述加热单元(3)中的至少所述循环泵(5)连续或间歇地工作而防止所述循环路(7)内的热水冻结的防冻结运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C1)以如下方式对所述循环泵(5)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防冻结运转中且所述循环泵(5)处于工作中时由所述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所述流量即第二循环流量(CF2)小于在所述即热运转中且所述循环泵(5)处于工作中时由所述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所述流量即第一循环流量(CF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C1)能够以如下方式对所述循环泵(5)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一循环流量(CF1)达到规定的第一目标流量,且使得所述第二循环流量(CF2)达到规定的第二目标流量即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流量的所述第二目标流量,
处于所述即热运转中且处于所述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所述使用判定流量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流量而设定的值、且是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流量的值,
处于所述防冻结运转中且处于所述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所述使用判定流量是基于所述第二目标流量而设定的值、且是小于处于所述即热运转中且处于所述循环泵(5)的工作中的所述使用判定流量并大于所述第二目标流量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冻结运转包括:在使得所述加热单元(3)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循环泵(5)连续地工作的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以及使所述循环泵(5)及所述加热单元(3)连续地工作的加热循环工序,
所述控制部(C1)构成为能够判断所述加热单元(3)是否处于无法对所述热交换器(4)进行加热的无法加热状态,
在所述加热循环工序中判断为处于所述无法加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C1)执行所述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
所述控制部(C1)以如下方式对所述循环泵(5)进行控制:使得在判断为处于所述无法加热状态而执行所述非加热连续循环工序时由所述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所述流量大于在判断为未处于所述无法加热状态而执行所述加热循环工序时由所述水量传感器(70)检测出的流量。
4.一种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1),其是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100)所具备的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1),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1)具备所述热交换器(4)、所述加热单元(3)、所述供水管(10)、所述热水出水管(20)、所述循环泵(5)、所述水量传感器(70)以及所述控制部(C1),
所述循环泵(5)设置于所述供水管(10)或所述热水出水管(20),
在所述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1)的外部对所述汇流部(50)、所述热水供给龙头(6)、所述热水流通管(60)以及所述回流管(65)进行施工。
CN202310963847.9A 2022-11-04 2023-08-02 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以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 Pending CN1179897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77159A JP2024067242A (ja) 2022-11-04 2022-11-04 即湯機能付き給湯システム及び即湯機能付き給湯器
JP2022-177159 2022-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9727A true CN117989727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87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63847.9A Pending CN117989727A (zh) 2022-11-04 2023-08-02 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以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67242A (zh)
CN (1) CN11798972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67242A (ja)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2159B2 (en) Water hea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00111508A1 (en) Mixed energy heater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trol
US20230151974A1 (en) Integrated recirculation pump for non-condensing water heater
CN117989727A (zh) 带即热功能的热水供给系统以及带即热功能的热水器
US20210063024A1 (en) Tankless water heater with integrated variable speed pump
WO2006128030A2 (en) Heater apparatus
JP4668246B2 (ja) 温水利用システム
GB2318857A (en) Water Heaters
CN216924756U (zh) 燃气采暖热水炉
JP7098923B2 (ja) 給湯装置
JP6234387B2 (ja) 熱源装置
CN211451364U (zh) 一种零冷水热水器
CN114198904A (zh) 燃气采暖热水炉
JP4847502B2 (ja) 貯湯式給湯システム
KR100406130B1 (ko) 일체형 솔레노이드밸브를 이용한 보일러
CN113007767A (zh) 燃气热水设备及其预热循环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06112645A (ja) 燃焼装置
JP4768681B2 (ja) 温水利用システム
CN219868479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6620318U (zh) 一种智控双热源燃气采暖热水炉
JP7433104B2 (ja) 給湯装置
JP2023176932A (ja) 貯湯式給湯システム
JP6801991B2 (ja) 暖房装置
JPH0278826A (ja) 温水暖房装置
JP2023060740A (ja) 即湯式給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