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2535A -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2535A
CN117982535A CN202410266275.3A CN202410266275A CN117982535A CN 117982535 A CN117982535 A CN 117982535A CN 202410266275 A CN202410266275 A CN 202410266275A CN 117982535 A CN117982535 A CN 117982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arasite
oocysts
spraying
inhibiting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662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素芳
马静
刘志国
郜德英
高嵌
崔平
陆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Luanxi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Luanxi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Luanxi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Luanxi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662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825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82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2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70‑80份的4‑氯‑3‑甲酚、5‑10份的苄氯酚以及5‑10份的磷酸,并在上述核心组分的基础上基于施用目标及施用模式的变异构建适应性的差异化剂型。本发明具有广谱性和多目标适应性,能够有效杀灭抑制球虫等寄生虫,降低养殖业发病率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组合物及其应用,尤其涉及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球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可以导致养殖业出现严重损失。寄生虫在小肠内成倍增殖导致组织损伤,降低采食量和饲料中养分的吸收率,脱水和血液损失。球虫病是一种由单细胞寄生虫Eimeria(艾美耳)引起的。Eimeria的生命周期大约是4-7天。当活动的卵囊被采食吞噬后Eimeria的生活就开始了。一个“卵囊”是一个胶囊有一层厚厚的保护层保护着寄生虫。它们是“孢子”或者没有感染性的,但是如果湿度、温度或者氧气合适,它们就开始生长。在采食卵囊后,球虫在肠道内着床,嵌合在肠细胞之间几个成倍繁殖后,损害组织。
球虫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不同种的家畜有不同种的球虫,互不交叉感染。不同种的球虫又各有其固定的寄生部位。其侵害方式为土壤、饲料或饮水中的感染性卵囊被畜禽吞入后,子孢子在消化道内脱囊逸出,进入上皮细胞吸取营养,长成第一代裂殖体,经分裂而成为第一代裂殖子。每个裂殖子进入一个新的上皮细胞,再发育为第二代裂殖体,并再分裂产生第二代裂殖子,重新进入新的上皮细胞内生长发育。如此不断反复,可使上皮细胞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疾病发作。经两个或多个世代后,一部分裂殖子发育为大配子母细胞,最后发育为大配子。另一部分发育为小配子母细胞,继而生成许多带有2根鞭毛的小配子。活动的小配子钻入大配子体内(受精),成为合子。合子迅速由被膜包围而成为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多呈卵圆形、椭圆形或近似球形,长度多为11~48微米,宽度为9~35微米,初排出的卵囊内含1个合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完成孢子发育后便具有感染性。粪便检查发现卵囊是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球虫的生活史仅需一个宿主就可完成,生活史包括两个方面:内生性发育和外生性发育。内生性发育指的是在寄主体内进行的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两个阶段,外生性发育指的是在外部环境中完成的孢子生殖阶段。球虫卵囊在外部环境中的孢子化是导致球虫传染扩散的重要原因,形成孢子化卵囊,再经过各类传播方式将孢子化卵囊传递至其他动物群中,当动物吞食了孢子化卵后,在胃部、小肠的机械压力及化学物质的作用下,卵囊的壁面会破裂。卵囊中具有繁殖能力的子孢子进入小肠细胞或肝细胞,以此进行下一代的繁殖和发育。因此,切断球虫的孢子生殖阶段,对卵囊孢子化的抑制,对球虫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球虫病多半是通过向饲料中添加一些含有抗球虫的药物来进行防治的,对球虫的裂殖与配子繁殖阶段均起到抑制作用,从而降低球虫的危害。常见的抗球虫药物,按照其化学成分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化学合成类药物,另一种是离子载体类药物。常用的的药物有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氯吡嗪钠。研究表明使用1 g/kg磺胺六甲氧嘧啶与200 mg/kg磺胺二甲嘧啶对球虫混合感染有良好治疗效果。然而,因为磺胺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如果长期服用的话,可能会造成家禽中毒,因此该类药物最好作为治疗用药。地克珠利(Diclazuril)是一种三嗪类抗球虫药,最早于1989年被报道能够有效抵抗球虫感染,1 mg/kg的地克珠利添加能够有效抵抗肠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的感染;该药物同时能够有效抑制斯氏艾美耳球虫的感染,保护家兔肝脏功能和生长性能。
聚醚离子载体类抗生素可以打破虫体中的离子稳态,进而达到杀灭病原的效果,对球虫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都有持续的影响。常见的聚醚离子类抗生素包括莫能菌素(Monensin)、盐霉素(Salinomycin)等。莫能菌素400 mg/kg对肝、肠球虫病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此外被应用的还有马杜霉素(Maduramicin),5-6 mg/kg的添加剂量可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球虫病,但是动物对这种药物比较敏感,如果不正确的话,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所以在生产中要非常小心的使用。
虽然应用于内生性发育阶段的抗球虫药物仍然有效,但已有研究表明多地区的球虫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这对于养殖业的长期发展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广谱性,在体外杀灭抑制球虫等寄生虫,降低高发病率损失和药剂投入的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70-80份的4-氯-3-甲酚、5-10份的苄氯酚以及5-10份的磷酸。
进一步的,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70-80份的4-氯-3-甲酚、5-10份的苄氯酚、5-10份的丙酸、5-10份的L-乳酸乙酯、5-10份的丙二醇、5-10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以及5-10份的磷酸。
进一步的,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70-80份的4-氯-3-甲酚、5-10份的苄氯酚、5-10份的磷酸、5-10份的牛至油、5-10份的L-乳酸乙酯、5-10份的离子活性剂、5-10份的粘膜修复保护剂等。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主要应用于体外抑制寄生虫,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组合物按照2-4%的浓度加水稀释,获得稀释液,即配即用;
S2:彻底清理笼舍和垫草,将稀释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地面、床面、围栏设施和墙壁至1.5m高度范围内彻底喷湿透。
进一步的,步骤S2中,对于光滑表面,按照1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
进一步的,步骤S2中,对于粗糙表面,采用高浓度喷洒,按照4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在喷洒过程中保持通风,晾干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S2中,首次喷洒后隔7天再补喷一次,期间每有新进幼崽喷洒一次,可持续4-6个月。
进一步的,步骤S2中,喷洒频率为夏秋季节每月喷洒两次,或者根据生产程序,每次清除垫草等后,喷洒环境设施。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主要应用于体内抑制寄生虫,其主要应用方式为口服预防和治疗。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可以用到猪、牛、鸡、兔等动物的寄生虫的治疗和预防,根据动物的种类、体重、月龄、用途等来调节用量和稀释浓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的组合物中采用4-氯-3-甲酚、苄氯酚、丙酸、乳酸乙酯、丙二醇、十二烷基苯磺酸以及磷酸进行协同增效,使得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乳化、分散,使得组合物能够大幅降低球虫病的发病率,减少抗球虫药的投入,其杀灭球虫卵的机理为通过其表面活性作用,损害球虫卵囊壁而抑杀球虫卵囊的感染活性,具有高效杀灭球虫卵囊,对未孢子化卵囊和孢子化卵囊均可有效杀灭的产品优势,可以适用于畜禽舍、车辆、设备器物及环境等消毒。
本发明通过成分改进一方面提高了分散均匀性,另一方面保证其渗透性,在加水稀释后可渗入墙壁地面细小缝及土质地面内3-5厘米,且使用浓度低,安全的特性。经试验证实,本品3%溶液,作用2小时,对球虫卵囊的杀灭率可接近100%,大幅降低球虫病的发病率,减少抗球虫药的投入。
本发明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结核杆菌也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通过损害菌体细胞膜,使菌体内含物逸出和蛋白质变性,呈杀菌作用,而且还可通过抑制细菌脱氢酶和氧化酶等酶的活性,呈现抑菌作用,实现较长的抑菌效果,降低使用成本。
本发明通过添加牛至油、L-乳酸乙酯等成分使得动物易于口服,并对其胃粘膜形成修复保护作用,对于体内形成寄生虫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采用的试剂和产品也均为可商业获得的。未详细描述的各种过程和方法是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方法,所用试剂的来源、商品名以及有必要列出其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现时标明。
实施例1,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70份的4-氯-3-甲酚、10份的苄氯酚、10份的丙酸、10份的L-乳酸乙酯、10份的丙二醇、10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以及10份的磷酸。
实施例2,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80份的4-氯-3-甲酚、5份的苄氯酚、5份的丙酸、5份的L-乳酸乙酯、5份的丙二醇、5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以及5份的磷酸。
实施例3,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75份的4-氯-3-甲酚、8份的苄氯酚、8份的丙酸、8份的L-乳酸乙酯、8份的丙二醇、8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以及8份的磷酸。
针对以上实施例获得的组合物进行对比分析试验,提供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有效性试验方法,其需要以下实验用品:
仪器设备:麦克马斯特法计数板、电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广口瓶、冰箱。
主要试剂:实施例1-3的组合物加水稀释浓度为3%溶液,7%氨水溶液、2.5%高锰酸钾溶液、饱和食盐水。
试验动物:选取涿鹿一舟禽业罗斯308,将其饲养与铁丝笼中(已用火焰消毒),每笼饲养2~3只,饲喂自配鸡饲料(已高温处理),每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是否存在卵囊,如果25日龄通过镜检未发现有卵囊存在即可开始试验。
虫株:本试验选用由河北北方学院兽医寄生虫实验室提供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卵囊,试验前进行复壮,采用人工感染无球虫雏鸡的方式,获得新鲜的且未孢子化的卵囊,经纯化后在抑制组合物对未孢子化的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使用,剩余未孢子化卵囊可继续培养至孢子化供对孢子化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使用。
虫株复壮过程为:试验前通过人工给7日龄无球虫的雏鸡接种1×104个具有感染性的Eimeria necatrix,按照虫株的潜伏期,将鸡只的粪便收集起来,然后得到大量纯种的未孢子化的卵囊,部分用于组合物对未孢子化的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剩余部分在恒温培养箱37℃培养至孢子化,置冰箱4℃,保存备用。
对比组合物对未孢子化卵囊抑制的效果,包括以下步骤:
将复壮后的未孢子化卵囊纯化后备用。准备五个广口瓶分为五个组别,分别在Ⅰ、Ⅱ、Ⅲ组广口瓶中加入实施例1-3中的组合物稀释溶液,第Ⅳ组广口瓶中加入7%氨水,第Ⅴ组为阳性对照组在广口瓶中加入2.5%重铬酸钾溶液40mL,然后于每个广口瓶中加入4×106个未孢子化卵囊,放入振荡培养箱中,温度27℃条件下进行培养3h,然后洗掉药液组中的药液,加入等量的2.5%重铬酸钾溶液继续在27℃条件下培养36h后进行计数,计算出各组卵囊的孢子化率。
卵囊孢子化率:将1滴由卵囊和药液组成的混悬液滴在载玻片上,在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并随机数100个卵囊,且记录完全孢子化的卵囊数量,从而计算出其孢子化率。计算公式:卵囊孢子化率(%)=孢子化的卵囊个数/100×100%。
分析组合物对未孢子化卵囊的影响:
试验中Ⅰ、Ⅱ、Ⅲ、Ⅳ组孢子化率(1%、0%、0%、0%)远均较Ⅴ组(97%)低,其中Ⅱ组和Ⅲ组孢子化率与氨水处理组(Ⅳ组)无差异,均为0。详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稀释液作用3h对球虫卵囊孢子化率的影响
组别 药液成分 孢子化率(%)
Ⅰ组 3%浓度的实施例1稀释液 1
Ⅱ组 3%浓度的实施例2稀释液 0
Ⅲ组 3%浓度的实施例3稀释液 0
Ⅳ组 7%氨水 0
Ⅴ组 97
针对以上实施例1-3获得的组合物进行对比分析试验,提供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有效性试验方法,其需要以下实验用品:
仪器设备:麦克马斯特法计数板、电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广口瓶、冰箱。
主要试剂:实施例1-3的组合物加水稀释浓度为3%溶液,7%氨水溶液、2.5%高锰酸钾溶液、饱和食盐水。
试验动物:选取涿鹿一舟禽业罗斯308,将其饲养与铁丝笼中(已用火焰消毒),每笼饲养2~3只,饲喂自配鸡饲料(已高温处理),每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是否存在卵囊,如果25日龄通过镜检未发现有卵囊存在即可开始试验。
虫株:本试验选用由河北北方学院兽医寄生虫实验室提供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卵囊,试验前进行复壮,采用人工感染无球虫雏鸡的方式,获得新鲜的且未孢子化的卵囊,经纯化后在抑制组合物对未孢子化的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使用,剩余未孢子化卵囊可继续培养至孢子化供对孢子化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使用。
虫株复壮过程为:试验前通过人工给7日龄无球虫的雏鸡接种1×104个具有感染性的Eimeria necatrix,按照虫株的潜伏期,将鸡只的粪便收集起来,然后得到大量纯种的未孢子化的卵囊,部分用于组合物对未孢子化的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剩余部分在恒温培养箱37℃培养至孢子化,置冰箱4℃,保存备用。
实验对比研究实施例1-3的组合物对球虫孢子化卵囊抑制的效果:将纯化后的未孢子化卵囊继续放置培养箱培养至其孢子化备用。将罗斯308雏鸡于25日龄逐只称重,体重接近的鸡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将实施例1-3的组合物,加水稀释成3%浓度的稀释液,并用其处理Eimeria necatrix孢子化的卵囊,处理时间为3h,然后将处理后的孢子化卵囊由前三组仔鸡分别经口服用,第Ⅳ组鸡只经口服用通过7%氨水处理3h的Eimeria necatrix孢子化的卵囊,阴性对照组灌服蒸馏水即可,阳性对照组鸡口服无任何处理的具有感染性的Eimeria necatrix,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五组口服的虫株个数均为1×104个。6个组鸡只在相同环境下饲养。在整个试验期间每日观察鸡只的采食、精神、发病、血便和死亡情况。于感染后的第9天将所有鸡只称重并解剖,最后按照存活率、平均日增重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组详见表2。
表2 组合物对球虫孢子化卵囊抑制作用的分组
分组 鸡只个数 处理卵囊药液 接种卵囊数(个)
Ⅰ组 20 实施例1稀释液 1.0×104
Ⅱ组 20 实施例2稀释液 1.0×104
Ⅲ组 20 实施例3稀释液 1.0×104
Ⅳ组 20 7%氨水 1.0×104
Ⅴ组 20 - -
Ⅵ组 20 - 1.0×104
抑制效果包括以下判定指标:
存活率(%)=各组活鸡数目/各组总鸡数×100。
平均日增重=(末体重-初体重)/天数
经组合物稀释液作用的球虫对感染鸡存活率的影响
试验期间实施例1-3组合物稀释液处理组中的鸡只精神和采食情况均比阳性对照组好。阳性对照组中鸡只在感染后第5天开始大量出现血便,在第6天最为严重,有鸡死亡现象。试验结束时,实施例1-3组无鸡只死亡。
通过试验可知:Ⅰ、Ⅱ、Ⅲ、Ⅳ组存活率(100%、100%、100%、100%)均高于Ⅵ组(阳性对照组,50%),实施例1-3的组合物稀释液处理后使鸡的存活率最高达100%,与Ⅳ组(7%氨水处理组)和V组(阴性对照组)持平。详见表3。
表3 各试验组鸡存活率
组别 处理卵囊药液 存活(只) 存活率(%)
Ⅰ组 实施例1稀释液 20 100
Ⅱ组 实施例2稀释液 20 100
Ⅲ组 实施例3稀释液 20 100
Ⅳ组 7%氨水 20 100
Ⅴ组(阴性对照组) 蒸馏水 20 100
Ⅵ(阳性对照组) 10 50
经组合物稀释液作用的球虫对感染鸡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从试验可得出前五组均与Ⅵ组的末重(1620.6g)和平均日增重(68.54g)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Ⅰ组(86.23g)、Ⅱ组(88.28g)、Ⅲ组(88.47g)与Ⅳ组(88.46g)和Ⅴ组(88.47g)相比平均日增重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
注:小写字母在此处表示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在此处表示各组间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中涉及试剂组分均属市售分析纯试剂。本发明对所述搅拌、喷洒、通风、晾干等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方案即可。本发明对使用容器没有特殊的限制,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使用容器即可。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组合物按照2-4%的浓度加水稀释,获得稀释液,即配即用;
S2:彻底清理笼舍和垫草,将稀释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地面、床面、围栏设施和墙壁至1.5m高度范围内彻底喷湿透;对于光滑表面,按照1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对于粗糙表面,采用高浓度喷洒,按照4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在喷洒过程中保持通风,晾干即可;首次喷洒后隔7天再补喷一次,期间每有新进幼崽喷洒一次,抑制效果可持续4-6个月。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平日喷洒频率为夏秋季节每月喷洒两次,或者根据生产程序,每次清除垫草等后,喷洒环境设施。
为了验证抑制效果,采用不同的应用实施例进行测试,需要以下实验用品:
虫株:本试验选用由河北北方学院兽医寄生虫实验室提供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卵囊,试验前进行复壮,获得新鲜的且未孢子化的卵囊,经纯化后在抑制组合物对未孢子化的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使用,剩余未孢子化卵囊可继续培养至孢子化供对孢子化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使用。
虫株复壮过程为:试验前通过人工给7日龄无球虫的雏鸡接种1×104个具有感染性的Eimeria necatrix,按照虫株的潜伏期,将鸡只的粪便收集起来,然后得到大量纯种的未孢子化的卵囊,部分用于组合物对未孢子化的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剩余部分在恒温培养箱37℃培养至孢子化,置冰箱4℃,保存备用。
在夏秋季节,将获得的新鲜且未孢子化的卵囊和孢子化卵囊和鸡只粪便混合,置入到笼舍内,应用以下应用实施例后对环境采样,检测卵囊数量,检测有效性。
应用实施例1,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组合物按照2%的浓度加水稀释,获得稀释液,即配即用;
S2:彻底清理笼舍和垫草,将稀释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地面、床面、围栏设施和墙壁至1.5m高度范围内彻底喷湿透;对于光滑表面,按照1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对于粗糙表面,采用高浓度喷洒,按照4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在喷洒过程中保持通风,晾干即可。
应用实施例2,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组合物按照3%的浓度加水稀释,获得稀释液,即配即用;
S2:彻底清理笼舍和垫草,将稀释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地面、床面、围栏设施和墙壁至1.5m高度范围内彻底喷湿透;对于光滑表面,按照1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对于粗糙表面,采用高浓度喷洒,按照4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在喷洒过程中保持通风,晾干即可。
应用实施例3,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组合物按照4%的浓度加水稀释,获得稀释液,即配即用;
S2:彻底清理笼舍和垫草,将稀释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地面、床面、围栏设施和墙壁至1.5m高度范围内彻底喷湿透;对于光滑表面,按照1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对于粗糙表面,采用高浓度喷洒,按照4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在喷洒过程中保持通风,晾干即可。
7%氨水处理对照应用实施例4:
S1:采用7%氨水作为喷洒溶液使用;
S2:彻底清理笼舍和垫草,将稀释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地面、床面、围栏设施和墙壁至1.5m高度范围内彻底喷湿透;对于光滑表面,按照1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对于粗糙表面,采用高浓度喷洒,按照4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在喷洒过程中保持通风,晾干即可。
阴性对照应用实施例5:
S1:采用蒸馏水作为喷洒溶液使用,不在笼舍环境中置入球虫卵囊;
S2:彻底清理笼舍和垫草,将稀释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地面、床面、围栏设施和墙壁至1.5m高度范围内彻底喷湿透;对于光滑表面,按照1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对于粗糙表面,采用高浓度喷洒,按照4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在喷洒过程中保持通风,晾干即可。
阳性对比应用实施例6:
S1:采用蒸馏水作为喷洒溶液使用;
S2:彻底清理笼舍和垫草,将稀释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地面、床面、围栏设施和墙壁至1.5m高度范围内彻底喷湿透;对于光滑表面,按照1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对于粗糙表面,采用高浓度喷洒,按照4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在喷洒过程中保持通风,晾干即可。
应用实施例的结果为:Ⅵ组(阳性对照组)排卵囊量为50.3×103个,Ⅰ组(2%浓度稀释液)排卵囊量为9.1×103个,而Ⅱ组(3%浓度稀释液组)和Ⅲ组(4%浓度稀释液)、Ⅳ组(7%氨水处理组)均为0。即稀释液在2%时有排卵囊量,但是其数量相比阳性对照组有明显减少,而在稀释液浓度到达3%时效果最好几乎没有排卵囊量。由此可见当稀释液浓度为3%时对于球虫卵囊的活性影响最大。数据详见表5。
表5 各试验组每克粪便的卵囊数
由以上实施例、应用实施例、对比应用实施例中的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采用的组合物中采用4-氯-3-甲酚、苄氯酚、丙酸、乳酸乙酯、丙二醇、十二烷基苯磺酸以及磷酸进行协同增效,使得组合物能够大幅降低球虫病的发病率,减少抗球虫药的投入,其杀灭球虫卵的机理为通过其表面活性作用,损害球虫卵囊壁而抑杀球虫卵囊的感染活性,具有高效杀灭球虫卵囊,对未孢子化卵囊和孢子化卵囊均可有效杀灭的产品优势,可以适用于畜禽舍、车辆、设备器物及环境等消毒,本发明通过结合渗透性极强,可渗入墙壁地面细小缝及土质地面内3-5厘米,且使用浓度低,安全的特性。经试验证实,本品3%溶液,作用2小时,对球虫卵囊的杀灭率可接近100%,大幅降低球虫病的发病率,减少抗球虫药的投入。
本发明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结核杆菌也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通过损害菌体细胞膜,使菌体内含物逸出和蛋白质变性,呈杀菌作用,而且还可通过抑制细菌脱氢酶和氧化酶等酶的活性,呈现抑菌作用,实现较长的抑菌效果,降低使用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主要应用于体内抑制寄生虫,其主要应用方式为口服预防和治疗,所述组合物可以用到猪、牛、鸡、兔等动物的寄生虫的治疗和预防,根据动物的种类、体重、月龄、用途等来调节用量和稀释浓度。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进行详细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中涉及试剂组分均属市售分析纯试剂。
实施例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70份的4-氯-3-甲酚、10份的苄氯酚、10份的磷酸、10份的牛至油、10份的L-乳酸乙酯、10份的离子活性剂、10份的粘膜修复保护剂等。
实施例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80份的4-氯-3-甲酚、5份的苄氯酚、5份的磷酸、5份的牛至油、5份的L-乳酸乙酯、5份的离子活性剂、5份的粘膜修复保护剂等。
实施例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75份的4-氯-3-甲酚、8份的苄氯酚、8份的磷酸、8份的牛至油、8份的L-乳酸乙酯、8份的离子活性剂、8份的粘膜修复保护剂等。
针对以上实施例4-6获得的组合物进行对比分析试验,对寄生虫抑制组合物体内抑制进行有效性试验,其需要以下实验用品:
仪器设备:麦克马斯特法计数板、电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广口瓶、冰箱。
主要试剂:实施例4-6的组合物、蒸馏水、饱和食盐水。
试验动物:选取15kg相近重量同品种断奶仔猪,将其饲养在已消毒的猪圈中,饲喂自配猪饲料(已高温处理),每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是否存在卵囊,如果25日龄通过镜检未发现有卵囊存在即可开始试验。
虫株:本试验选用由河北北方学院兽医寄生虫实验室提供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卵囊,试验前进行复壮,采用人工感染无球虫雏鸡的方式,获得新鲜的且未孢子化的卵囊,培养至孢子化供对孢子化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使用。
虫株复壮过程为:试验前通过人工给7日龄无球虫的雏鸡接种1×104个具有感染性的Eimeria necatrix,按照虫株的潜伏期,将鸡只的粪便收集起来,然后得到大量纯种的未孢子化的卵囊,部分用于组合物对未孢子化的卵囊抑制的效果试验,剩余部分在恒温培养箱37℃培养至孢子化,置冰箱4℃,保存备用。
实验对比研究实施例4-6的组合物对球虫孢子化卵囊抑制的效果:将纯化后的未孢子化卵囊继续放置培养箱培养至其孢子化备用。将仔猪逐只称重,体重接近的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将实施例4-6的组合物,原液灌服,每只用量2-3ml,连续灌服两天后,将处理后的孢子化卵囊由前四组仔猪分别经口服用,第Ⅳ组仔猪灌服蒸馏水即可作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仔猪仅灌服蒸馏水,不服用孢子化卵囊,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四组口服的虫株个数均为1×104个。5个组仔猪在相同环境下饲养。在整个试验期间每日观察仔猪的采食、精神、发病、血便和死亡情况。于感染后的第15天按照存活率、平均日增重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组详见表6。
表6 组合物对预防球虫效果试验的分组
抑制效果包括以下判定指标:
存活率(%)=各组仔猪数目/各组仔猪数×100。
平均日增重=(末体重-初体重)/天数
灌服原液后对仔猪预防球虫感染的效果对比
试验期间实施例4-6组合物原液处理组中的仔猪精神和采食情况均比阳性对照组好。阳性对照组中仔猪在感染后第4天开始大量出现血便,在第7天最为严重,有仔猪死亡现象。试验结束时,实施例4-6组无仔猪死亡。
通过试验可知:Ⅰ、Ⅱ、Ⅲ、Ⅴ组存活率(100%、100%、100%、100%)均高于Ⅳ组(阳性对照组,60%),实施例4-6的组合物原液口服后对于仔猪预防球虫感染有明显效果,处理后使仔猪的存活率最高达100%,与 V组(阴性对照组)持平。详见表7。
表7 各试验组仔猪存活率
经组合物原液灌服后预防球虫感染对猪仔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从试验可得出前三组与阴性对照组均与Ⅳ组(阳性对照组)的末重(18.5kg)和平均日增重(213g)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Ⅰ组(546g)、Ⅱ组(553g)、Ⅲ组(560g)和Ⅴ组(560g)相比平均日增重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8。
表8 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
注:小写字母在此处表示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在此处表示各组间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由以上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主要应用于体内抑制寄生虫,其主要应用方式为口服预防和治疗,本发明通过添加牛至油、L-乳酸乙酯等成分使得动物易于口服,并对其胃粘膜形成修复保护作用,对于体内形成寄生虫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70-80份的4-氯-3-甲酚、5-10份的苄氯酚以及5-10份的磷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70-80份的4-氯-3-甲酚、5-10份的苄氯酚、5-10份的丙酸、5-10份的L-乳酸乙酯、5-10份的丙二醇、5-10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以及5-10份的磷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70-80份的4-氯-3-甲酚、5-10份的苄氯酚、5-10份的磷酸、5-10份的牛至油、5-10份的L-乳酸乙酯、5-10份的离子活性剂、5-10份的粘膜修复保护剂等。
4.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应用于体外抑制寄生虫,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组合物按照2-4%的浓度加水稀释,获得稀释液,即配即用;
S2:彻底清理笼舍和垫草,将稀释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地面、床面、围栏设施和墙壁至1.5m高度范围内彻底喷湿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于光滑表面,按照1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于粗糙表面,采用高浓度喷洒,按照400ml/m2的标准喷洒稀释液,在喷洒过程中保持通风,晾干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首次喷洒后隔7天再补喷一次,期间每有新进幼崽喷洒一次,可持续4-6个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喷洒频率为夏秋季节每月喷洒两次,或者根据生产程序,每次清除垫草等后,喷洒环境设施。
9.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应用于体内抑制寄生虫,其主要应用方式为口服预防和治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寄生虫抑制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可以用到猪、牛、鸡、兔等动物的寄生虫的治疗和预防,根据动物的种类、体重、月龄、用途等来调节用量和稀释浓度。
CN202410266275.3A 2024-03-08 2024-03-08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9825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6275.3A CN117982535A (zh) 2024-03-08 2024-03-08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6275.3A CN117982535A (zh) 2024-03-08 2024-03-08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2535A true CN117982535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2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6275.3A Pending CN117982535A (zh) 2024-03-08 2024-03-08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825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45843B2 (ja) 動物における病気を制御する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JP4584577B2 (ja) コクシジウムの制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組成物
CN100366726C (zh) 一种球虫卵囊培养和保存用溶液及使用方法
BRPI0616153A2 (pt) aditivo para raÇço animal, raÇço, e, mÉtodo de fabricaÇço de uma raÇço
KR20060133569A (ko) 분변 찌꺼기의 효소 분해를 이용한 난포낭의 정제 방법
RU2197237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животных, вызванных бактериями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Hu et al. Effect of anticoccidials and antibiotics on the control of blackhead disease in broiler breeder pullets
CN117982535A (zh) 一种寄生虫抑制组合物及其应用
KR100379026B1 (ko) 양식 넙치의 스쿠티카충 구제방법
CN101795570B (zh) 用于灭活形成孢子的和/或未形成孢子的球虫亚纲寄生虫的水性组合物
EP1894995B1 (de) Irilis-biopräparation auf der basis von darin enthaltenen bacillus-bakterienstämmen bacillus subtilis und bacillus licheniformis
JPH0840935A (ja) 家禽類のコクシジウム症に対して免疫を付与する方法
FR2472389A1 (fr) Compositions antibiotiques contenant un macrolide et un aminoheteroside
CN113423414A (zh) 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制剂
CN103732734B (zh) 孢子化缺陷型德克萨斯侧孢短芽孢杆菌细胞及用于有效且划算灭活和使用它们的方法
CN113491740B (zh) 一种防治白色念珠菌病的组合物及含有该组合物的药物和饲料添加剂
CN115261334B (zh) 一株葡萄球菌噬菌体、噬菌体制剂及其在防治葡萄球菌感染的疾病中的应用
RU2813112C1 (ru)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кокцидиозом у птицы
RU2425678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и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кокцидиозов норок
US20220218637A1 (e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Formulations Havi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Manzoor et al. Comparative anticoccidial activity of hydrochloric acid (HCl) and formic acid against Eimeria tenella in broiler chickens
Paap et al. Dietary treatments for major poultry diseases
CN117919213A (zh) N,2-二羟基苯甲酰胺的新用途
HU STUDIES ON HISTOMONAS MELEAGRIDIS AND HISTOMONIASIS IN CHICKENS AND TURKEY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LARRY R. MCDOUGALD) A series of studies has been conducted to expand knowledge of the pathogenicity
Gaydos Secondary Plant Compounds (SPC’s) to reduce the use of antibio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