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9312A -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9312A
CN117979312A CN202211313613.1A CN202211313613A CN117979312A CN 117979312 A CN117979312 A CN 117979312A CN 202211313613 A CN202211313613 A CN 202211313613A CN 117979312 A CN117979312 A CN 117979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bandwidth
transmission
frequency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36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青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36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931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6313 priority patent/WO20240882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9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9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确定将在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终端设备确定与多个资源块范围相对应的多个发射配置。进而,该终端设备基于多个发射配置来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道。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使终端设备能根据跳频资源块的实际带宽范围而不是根据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带宽来调整发射配置。这样,终端设备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电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引入了为终端设备调度信道资源的若干方式。在一种方式中,终端设备支持处理整个载波带宽,并且该终端设备的信道资源被分布在用于终端设备的载波带宽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通信容量,载波带宽的大小已经被扩展到较大的水平,使得一些终端设备不再支持处理整个载波带宽。针对于此,在调度信道资源的另一种方式中,终端设备的信道资源被分布在载波带宽的一部分中,并且这一部分也被称为部分带宽(BandwidthPart,BWP)。然而,即使BWP是载波带宽的一部分,对于终端设备来说,在整个BWP带宽上进行操作也会产生相对较大的资源消耗,例如设备功耗。应当理解,BWP带宽仅是终端设备被配置的带宽的一种示例,上述针对BWP带宽的分析也同样适用于终端设备被配置的已存在的或未来将定义的其他带宽。因此,在更一般的意义上,终端设备在所配置的带宽上的相应操作和处理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此外,网络侧如何在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带宽中调度信道也是一个关键方面。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以提高终端设备的节能水平。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确定将在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终端设备确定与多个资源块范围相对应的多个发射配置。进而,终端设备基于多个发射配置来传输上行链路信道。以此方式,终端设备能够自主地根据跳频中每一跳的资源块范围来确定对应的发射配置,使得终端设备不必始终在用于跳频的整个带宽内执行射频操作。这样,终端设备的设备功耗被显著降低并且同样确保整个信道的正常发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设备传输上行链路信道包括:终端设备基于多个发射配置中的发射配置,生成用于终端设备的发射器件的发射配置指令,发射配置指令向发射器件指示所述多个资源块范围中与发射配置对应的资源块范围。进而,终端设备使用该发射配置指令来驱动发射器件在对应的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这样,终端设备通过指示资源块范围的发射配置指令来驱动发射器件在一定的资源块范围上而不是射频器件所支持的全部频率带宽上执行射频传输,降低了射频器件的功耗。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发射器件包括功率放大器、数字预失真、平均功率跟踪,包络跟踪器件中的至少一项。这样,基于上述的对应发射配置,功率放大器、数字预失真、平均功率跟踪,包络跟踪器件的消耗电压可以被降低,从而降低这些射频器件的功耗。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多个资源块范围分布在终端设备的部分带宽BWP内,并且多个资源块范围中的每个资源块范围的带宽小于BWP的带宽。以此方式,终端设备不必在所配置的完整BWP内执行射频操作,而是进一步以更小的资源块范围的带宽来执行射频操作,从而降低了功耗。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上行接入信道PRACH。这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发射配置来传输这些信道的不同跳频,从而降低功耗。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接收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调度多个连续时隙中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终端设备基于调度信息来确定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执行缩减带宽传输。进而,如果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终端设备基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来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等效带宽包括用于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上限资源块与频率下限资源块之间的带宽。以此方式,终端设备基于调度信息能够确定能以缩减带宽而不是配置的带宽来传输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这样,如果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调整传输配置来降低设备功耗。
在一些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不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部分带宽BWP来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的条件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仍能使用所配置的部分带宽来传输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包括:基于调度信息,终端设备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如果终端设备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该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在终端设备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不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以此方式,终端
设备从时间角度来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从而为用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其他必要处理预留足够的时间。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包括: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调度信息的第一时间点与开始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第一时长,并且该终端设备确定基于调度信息来获得用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块大小所需的第二时长。进而,在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异大于或等于调整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所需的第三时长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在差异小于所述第三时长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这样,终端设备能够确保在获得用于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必要参数的基础上再执行缩减带宽传输。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三时间点,第三时间点与开始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调整所述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所需的第三时长;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三时间点是否已经基于调度信息获得用于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块大小;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三时间点已经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终端设备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以及如果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间点没有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终端设备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自身的调整能力来预先配置时间点,并且在该时间点处确定能够执行缩减带宽传输。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第一时间点包括接收到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度信息中的最晚调度信息的时间点,并且上述第二时间点包括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被最早传输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时间点。以此方式,终端设备在与上述多个连续时隙相关联的最晚调度信息与该调度信息所调度的最早信道之间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这样,确保了针对所调度的整个发射包络来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发射包络包括终端设备在与网络设备进行时分双工(TDD)通信中用于信道发射的多个连续时隙或该多个连续时隙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传输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数据采样率、终端设备的数字芯片的通路数目、终端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通路数目、数字芯片的工作带宽、射频前端的工作带宽、数字芯片的工作电压、射频前端的工作电压、数字芯片的工作频率、以及射频前端的工作频率。以此方式,如果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则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等效带宽来调整上述传输配置,从而使终端设备中的相应器件适配于等效带宽。进而,终端设备的能耗可以随着缩减带宽降低而相应降低。
在一些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终端设备基于等效带宽而调整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之后,终端设备接收用于调度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的另外的调度信息;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带宽是否在等效带宽内;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是否早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以及如果传输带宽在等效带宽内并且传输不早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终端设备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和第二上行链路信道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以此方式,如果接收到与该连续时隙相关联的另外的调度信息,终端设备可以考虑针对所调度的第二上行链路信道和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一并执行缩减信道传输,从而在降低能耗的同时降低通信延时。
在一些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如果传输带宽超出等效带宽,或传输早于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终端设备放弃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这样,终端设备避免了在有限时间内反复地对传输配置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终端设备确定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包括:基于调度信息,终端设备确定等效带宽与终端设备的BWP的带宽之间的差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差异大于或等于阈值,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以及如果终端设备确定差异小于阈值,终端设备确定不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以此方式,终端设备可以有效带宽相对于所配置的BWP的带宽足够小时才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从而避免调整传输配置所需资源被消耗的同时却没有得到相匹配的功耗降低。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调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调度信息所在的时隙与所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所在的时隙之间的偏移;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频域信息;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时域信息;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的数目;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跳频信息;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估计发射功率;以及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实际发射功率。这样,终端设备基于该调度信息能够确定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从而确定针对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执行缩减带宽传输。
在一些实现中,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上行接入信道PRACH。这样,终端设备可以针对这些上行链路信道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从而降低功耗。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网络设备确定将调度终端设备在多个连续的时隙中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一组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以配置所述一组频带的频率上限与频率下限之间的等效带宽。以此方式,网络设备在为终端设备调度不同信道时,网络设备相关地调度用于一个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从而使该一个或多个信道尽量在较小的等效带宽内。这样,终端设备能够在比配置的BWP的带宽更小的等效带宽内执行信道传输,以便降低设备功耗。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确定一组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包括: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确定一组频带中与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一频带的第一中心频率;以及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确定一组频带中与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二频带的第二中心频率,以使得第二中心频率与第一中心频率的频率差异小于阈值。这样,终端设备通过关联地确定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不同信道的中心频率,使得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得到缩减。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第一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静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半静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以及动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被不同地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特性来相应地确定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一中心频率。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第一上行链路信道是动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确定所述第一中心频率包括:网络设备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道;以及网络设备存储与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一频带的第一中心频率。这样,当网络设备不是按照预先配置的频点来调度第一上行链路信道而是动态调度第一上行链路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存储该第一上行链路的中心频率来确定该中心频率。
在一些实现中,上述确定一组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包括:如果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三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确定一组频带中与第三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三频带是跳频频率范围,则网络设备执行以下至少一项:网络设备在用于所述跳频频率范围的多个候选频率范围中选择较小的候选频率范围作为跳频频率范围,以及网络设备确定跳频频率范围的第三中心频率,以使得第三中心频率与第一中心频率的频率差异小于所述阈值。这样,网络设备通过上述方式确定用于终端设备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一个上行链路信道的跳频频率范围,使得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得到缩减,从而降低设备功耗。
在一些实现中,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上行接入信道PRACH。这样,网络可以针对这些上行链路信道执行相关调度,从而促进终端设备降低功耗。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指令的存储器。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根据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实现方式的任一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指令的存储器。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根据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实现方式的任一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指令在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及其实现方式的任一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指令在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及其实现方式的任一方法。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他特征通过以下的描述将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A-图1B示出了在其中可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网络场景。
图1C-图1H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的示例间隔。
图1I-图1J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PUCCH的示例跳频方式。
图1K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配置给终端设备的不同部分带宽。
图1L-图1O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应于不同上行链路信道的示例跳频方式。
图1P-图1R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所调度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示例。
图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确定多个发射配置的信令过程。
图3A-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跳频的示例资源块范围。
图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的信令过程。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调度信息与所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示例时序。
图5B-图5E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个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以及对应的等效带宽的示意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网络设备配置一组频带的信令过程。
图7A-图7H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网络设备调度的多个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以及对应的等效带宽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示例设备的简化框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示例设备的简化框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示例设备的简化框图。
贯穿所有附图,相同或者相似的参考标号被用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功能描述等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100A,在通信通络100中,示出了网络设备110、终端设备120以及终端设备130。
应理解,以上无线通信系统既可适用于低频场景(sub 6G),也可适用于高频场景(above6G)。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第五代系统(5G)、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等现有通信系统或未来的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系统等。
以上所示终端设备120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120也可以是具有通信模块的通信芯片,也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车辆,或者车载设备(如车载通信装置,车载通信芯片)等。该终端设备120可具备无线收发功能,其能够与一个或多个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如无线通信),并接受网络设备提供的网络服务,这里的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图示网络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120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装置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终端装置等。
该终端设备120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另外,终端设备120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终端设备120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终端设备120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称接入网站点)。其中,接入网设备是指有提供网络接入功能的设备,如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基站等等。网络设备110具体可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或包括基站以及用于控制基站的无线资源管理设备等。该网络设备110还可包括中继站(中继设备)、接入点以及5G网络中的基站或者NR基站、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基站等。网络设备110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网络设备110也可以是具有通信模块的通信芯片。
比如,网络设备110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基站(g nodeB,gNB)、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系统下的无线控制器、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a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节点基站(nodebase station,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evolutional)N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
在一些部署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istributed unit,DU)。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网络设备的部分功能,DU实现网络设备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网络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节点B(NodeB或NB)、演进的NodeB(eNodeB或eNB)、下一代NodeB(gNB)、发送接收点(TRP)、远程无线电单元(RRU)、无线电头(RH)、远程无线电头(RRH)、IAB节点、低功率节点,诸如毫微微节点、微微节点、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网络控制的中继器等
此外,网络设备110可连接至核心网(core network,CN)设备,核心网设备可用于为接入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提供核心网服务。核心网设备在不同的系统下可对应不同的设备。比如在3G中核心网设备可以对应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的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和/或GPRS的网关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在4G中核心网设备可以对应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和/或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在5G中核心网设备可以对应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或者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
如上文所述,随着通信技术发展以及不断提高通信容量的需求,载波带宽已经被扩展到较大的水平。例如,在LTE通信系统中,单个载波带宽仅被设置为20MHz,因而可以假设所有的终端设备都支持处理整个载波带宽。这样,网络设备可以在20MHz的整个载波带宽内为终端设备任意地调度上行链路传输而不需要考虑终端设备能否支持。然而,在NR通信系统中,载波带宽已经被扩展到可能达到或超过400MHz,例如可能达到1GHz,导致终端设备难以支持在整个载波带宽上进行操作。因此,进一步引入了部分带宽BWP的概念,BWP的带宽小于或等于载波带宽并且可以被终端设备所支持。网络侧可以基于BWP来为终端设备调度上行链路传输。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所配置的BWP的带宽上进行信道处理。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帮助终端设备节能,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有具有不同带宽的多个BWP,当终端设备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时,该终端设备可以在具有较小带宽的BWP上进行上行链路信道传输。然而,切换到具有小带宽的BWP对于终端设备可能并不是常态。当终端设备运行具有较大吞吐量需求的应用程序时,终端设备可能需要针对所配置的整个BWP执行信道传输或接收操作。这将导致终端设备中的包括基带处理、中频处理或射频处理的整个传输链路始终需要适配于具有较大带宽的BWP。相应地,终端设备需要为相应的器件分配相对较高的工作电压或开启较多的工作通路,这会使终端设备的功耗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应当理解,BWP带宽仅是终端设备被配置的带宽的一种示例,上述针对BWP带宽的分析也同样适用于终端设备被配置的已存在的或未来将定义的其他带宽。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确定将在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终端设备确定与多个资源块范围相对应的多个发射配置。进而,终端设备基于多个发射配置来传输上行链路信道。以此方式,终端设备能够自主地根据跳频中每一跳的资源块范围来确定对应的发射配置,使得终端设备不必始终在用于跳频的整个带宽内执行射频操作。这样,终端设备的设备功耗被显著降低并且同样确保整个信道的正常发射。
应当理解,尽管上文中主要基于为终端设备所配置的BWP进行描述,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任何其他通信场景,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为了更清楚的讨论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13对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A示出了在其中可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网络场景100A。在通信网络场景100A中,示出了网络设备110、终端设备120以及终端设备130。更具体地,终端设备120和130可以由网络设备110所服务。例如,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为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30分别配置相应的BWP,并且在配置的BWP内为相应的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0)调度上行链路信道传输。应理解的是,在图1中所示出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以及小区的数目仅作为示例。可以存在更多或更少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以及小区,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仅作为示例描述而不做任何限制,终端设备120在网络接入前,网络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20配置初始BWP。网络设备110针对每个载波还可以配置多达4个BWP配置,具体如下:
Initial BWP:被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初始接入阶段的BWP;初始接入时的信号和信道在Initial BWP内传输。
Dedicated BWP:终端设备在RRC连接态配置的BWP;1个终端设备最多可以配置4个Dedicated BWP。网络通过RRC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频分双工FDD最多可配置4个下行链路(DL)Dedicated BWP和4个上行链路(UL)Dedicated BWP。时分双工(TDD)同样最多可配置4个DL Dedicated BWP和4个UL Dedicated BWP。
Active BWP:终端设备在RRC连接态在某一时刻所激活的BWP,是上述DedicatedBWP中的1个。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在RRC连接态,某一时刻只能有1个Active BWP。
Default BWP:终端设备在RRC连接态时,当该终端设备的BWP非活动定时器超时后,终端设备切换回到默认的BWP上。该Default BWP可以是Dedicated BWP中的1个,或者网络设备110也可以通过RRC信令向终端设备120指示哪一个配置的Dedicated BWP是DefaultBWP。
仅为了便于讨论而不做任何限制,本公开还引入了以下有关BWP的概念:
RRC配置BWP带宽:即UE根据预定义的准则所选择的RRC配置的BWP带宽,例如,在Initial BWP工作时,RRC配置BWP就是Initial BWP。在网络激活终端设备的Dedicated BWP中的一个BWP工作时,该Dedicated BWP带宽就是当前的RRC配置BWP。
等效BWP带宽:在TDD的可发射的时隙上所调度的信道最小有效资源块(RB)和最大有效RB范围内的带宽。等效BWP带宽可以是针对每个发射包络实时计算得到的带宽。例如,网络设备110将子载波间隔(SCS)配置为30KHz,假设一个发射包络内只有一个信道并且该信道被网络设备110配置为具有20个RB,则等效BWP带宽为7.2MHz=20*12*30KHz。在本公开中,等效BWP带宽也可以被称为等效带宽,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制。
工作BWP带宽:终端设备120针对发射信道或信号而实际配置的带宽,在一些情况下,这取决于终端设备120自身。通常,终端设备120使用如以下表1A-表1B中所示的工作带宽,终端设备120也可以采用更小的粒度单位。表1定义了5G在sub6G频段可以使用的带宽。表2定义了5G在高频频段可以使用的带宽。终端设备120配置的默认工作BWP带宽是上述RRC配置BWP带宽。例如,终端设备120在初始接入使用Initial BWP带宽=20MHz,则终端设备120默认工作BWP带宽为20MHz。当终端设备12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进入RRC连接态(即,网络在稳定数传态下)时选择BWP=100MHz作为Active BWP工作,则此时终端设备120的默认工作BWP带宽为100MHz。在本公开中,终端设备120可以自主缩减带宽,缩减带宽的具体处理将在本公开的后续实施例中具体描述,在此先不赘述。例如,如果终端设备120计算得到等效BWP带宽(或等效带宽)为7.2MHz,则终端设备120可以选择能够覆盖7.2MHz的最小工作带宽。例如,终端设备120可以选择表1A中10MHz作为工作带宽。终端设备120也可以按照更小的粒度设置,诸如,终端设备120可以设置比表中小粒度的工作带宽。例如,将8MHz或者9MHz作为工作BWP带宽。
表1A
表1B
关于网络设备110为终端设备120调度信道传输,在5G网络中,存在用于网络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20配置物理层参数的静态配置方式、半静态配置方式以及动态配置方式。静态配置方式是指RRC信令配置更新生效,网络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的参数由RRC层解析后下发给物理层。半静态配置方式是指网络设备110用RRC信令向终端设备120配置参数,但是不激活。网络设备110等待终端设备120接收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指令并上报新无线电介质访问控制NR-MAC(NMAC)之后再下发激活命令,激活时间点在终端设备120接收到DCI指令3ms之后,即,接收到DCI生效指令到实际生效至少有3ms以上的延迟量。
动态配置方式是指网络设备110用DCI来为终端设备120调度信道传输。终端设备120从接收DCI到终端设备120传输所调度的信道之间的间隔需要遵守processingcapability 1或processing capability 2能力调度,并且配合K1或K2调度提前量以及对应于processing capability 1的Tproc,1或对应于processing capability 2的Tproc,2的配置信令生效方式,其中K1/K2的调度提前量由网络控制。具体地,上述processingcapability 1或processing capability2能力调度已经根据预定条件而被定义,在此不再赘述。K1是指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与承载ACK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反馈之间的间隔时隙(slot)数目。K2是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射之间的间隔时隙的个数。Tproc,1是指PDSCH与承载ACK的PUCCH反馈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从PDSCH最后一个符号接收到PUCCH第一个符号发射间隔不小于Tproc,1。Tproc,2是指PDCCH与PUSCH发射之间的时间符号(symbol)的数目,即从PDCCH最后一个符号接收到PUSCH第一个符号发射间隔需要不小于Tproc,2。
在一些情况下,当K1或K2等于0时,终端设备120从接收DCI到终端设备120传输所调度的信道之间的间隔需要遵守Tproc,1或Tproc,2。在一些其他情况下,当K1或K2大于或等于1时,终端设备120从接收DCI到终端设备120传输所调度的信道之间的间隔也需要遵守Tproc,1或Tproc,2。(当前标准中DCI动态调度,UE从空口接收到空口发射,协议定义的processing capability 1/processing capability 2在38.214中定义,协议中Tproc,1和Tproc,2定义的协议在38.214 5.3章节和6.4章节。)具体地,图1B示出了终端设备或UE与网络设备或RAN通过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进行通信的场景。
仅是出于讨论清楚的目的,图1C-图1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的示例间隔。图1C是图示了在PDCCH与PDSCH是相同起始符号时,PDSCH与PUCCH之间的符号间隔示意图。图1D是图示在PDCCH与PDSCH不是相同的起始符号时,PDSCH与PUCCH之间的符号间隔示意图。图1E是图示在PDCCH与PDSCH不在相同的时隙中时,PDSCH与PUCCH之间的符号间隔示意图。图1F是图示了PDCCH与PUSCH之间的符号间隔的示意图。
图1G图示了在终端设备120与网络设备110进行时分双工(TDD)通信的情况下的示例上行链路时隙(Uplink Slot)与下行链路(Downlink Slot)时隙的配比。图1G所示的UL时隙与DL时隙之间的配比是4:1、7:3和8:2,其中上行链路可以在2-3个时隙上发射。
图1H图示了从收到发射的K值调度、即从SlotN接收到SlotN+K开始发射的示意图。如图1H所示,Downlink Slot表示TDD通信中的下行链路时隙,Uplink Slot表示TDD通信中的上行链路时隙,Special Slot表示TDD通信中的特殊时隙,其可以被用作上行链路时隙或下行链路时隙或同时被用作这两者。在不具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在本公开中,在TDD中所调度的连续信道发射可以被称为发射包络,在一个发射包络内,可以跨度多个时隙,包含多个多种类型的信道。例如,对于终端设备来说,一个发射包络可以包括SRS信号、PUCCH信道以及PUSCH信道等。此外,关于一个发射包络中的这些信道的示例资源指派在下文中关于图1N-图1F来讨论,在此先不赘述。
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当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在所配置的BWP(即,配置BWP)中进行通信时,通常会在配置BWP内采用跳频传输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以抵抗空口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下文讨论了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的跳频通信的示例方式。
图1I-图1J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PUCCH的示例跳频方式。从LTE到NR,网设设备110用RRC信令来为终端设备120配置BWP带宽。在RRC配置BWP带宽范围内,网络设备110基于驻留在由网络设备110提供的服务小区的所有用户以及调度算法,在整个带宽内为每个终端设备调度信道传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的资源分配、SRS传输、PUCCH传输以及PUSCH传输。以PUCCH传输为例,PUCCH跳频可以在时隙内跳频或在时隙间跳频,在时隙内跳频指的是PUCCH在同一个时隙内使用在时间上分段的两个RB,每一个RB占用这个时隙中的一半符号数,如图1G-图1H所示。
如上文所述,为了帮助终端设备节能,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有具有不同带宽的多个BWP。图1K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配置给终端设备的不同部分带宽BWP。如图1K所示,终端设备被配置具有不同带宽的有BWP1和BWP2。仅作为示例,如果网络监测到终端设备的上下行流量比较小,则网络会设置流量门限使得当终端设备的流向小于该门限时切换到一个比较小的BWP2上,例如BWP2=20MHz/30MHz/50MHz带宽。网络配置小流量的终端设备在小带宽上工作,当在小带宽上工作时,终端设备可以降低采样数据速率,降低数据采样的工作频率和电压,以实现功耗降低。例如,1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被配置有2个上行Dedicated BWP(Dedicated UL BWP)和2个下行Dedicated BWP(Dedicated DL BWP)。2个Dedicated BWP中,1个是全带宽BWP1=100MHz,1个是窄带宽BWP2=20MHz(也称为省电BWP)。Dedicated UL BWP和Dedicated DL BWP需分别配置。BWP是成对使用的,即终端设备上行和下行同时使用全带宽BWP1或较小带宽BWP2。
然而,当终端设备在BWP(例如,BWP1)上工作时,终端设备也没有一直传输和接收占用整个BWP1的信道。对于此,本公开提出了进一步降低设备功耗的方式。
回到用于信道传输的跳频传输,终端设备通常在配置BWP的中整个带宽上轮时地跳频发射周期性SRS信号。如图1L所示,终端设备按照一定周期来传输SRS,在整个BWP带宽上频率上轮循发送。具体地,终端设备执行SRS的全带宽循环轮发,一般为接入之后分配BWP1=100MHz的时候,SRS在100MHz 1/4或者1/8或者1/16循环被发射。在一些其他情况下,终端设备直接执行全带宽发射,通常为初始接入期间,当时BWP0的参数配置时,终端设备为SRS一次发射全带宽。
图1M和图1N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PUCCH的跳频方式。对于PUCCH的资源调度,PUCCH分配资源一般在BWP带宽的上下两端(如图1J所示),或者中间增加一些发送PUCCH的RB资源;比如分配在BWP1的两端RB,和BWP2的两端RB(如图1K所示)。
图1O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PUSCH的跳频方式。关于PUSCH的资源调度,用于一个终端设备PUSCH的配置BWP带宽可以与其他终端设备共享,在PUSCH可以时隙内可以跳频也可以不跳频。从终端设备的角度,PUSCH就是在BWP内随机分配。即使是在内场测试静态环境,在单终端设备场景下,PUSCH也是在BWP内随机分配。如图1O中所示,在BWP=100MHz下的PUSCH在时域和频域上的示例分配。
图1P-图1R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所调度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示例。图1P-图1R中的连续SUU时隙可以是在图1F中所讨论的一个发射包络。如图1N-图1R中所示,在S时隙上存在SRS发射,在第一个U时隙上存在PUSCH发射,在第二个U时隙上存在PUCCH跳频发射。这三个连续的信道作为一个发射包络,通常,终端设备要基于整个BWP带宽来执行用于该发射包络的数据处理。然而,实际上只有被分配用于传输对应信道的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上才承载有效数据,例如,与图1N和图1P中的阴影部分相对应的RE。其他没有被分配用于传输对应信道的RE都不承载有效数据,例如,与图1N和图1P中的空白部分对应的RE。为了兼容整个发射包络,终端设备在BWP带宽中的没有被分配用于信道传输RE单元上也都会有采样数据输出。因为,终端设备需要基于配置BWP带宽来进行数据采样、编码、用于发射信号的数据预失真处理(DPD),平均功率跟踪(APT),包络跟踪(ET)等操作。
虽然如上文中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在发生小流量或大流量业务时向终端设备配置小带宽的BWP或大带宽的BWP。但是从实际网络测试效果来看,网络设备需要均衡所有用户设备的流量,因此用于不同带宽BWP的切换的门限非常低。终端设备在90%以上的时间依然驻留在大带宽下。通常,网络设备平衡整个上下行流量,而对于单独的终端设备来说绝大部分时间还是驻留在大带宽下,比如正在运行游戏、视频流等应用程序的终端设备。这些工作场景网络都是按照大带宽来调度,这可能导致被调度给单个终端设备的带宽有效使用率实际很低。
在大带宽下,对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调度的每个类型的信道、一个发射包络中的不同信道、在不同时隙中的信道,对应的RB范围都是随机的。在一些情况下,由于信道跳频,网络在BWP大带宽内信道的RB分配没有约束,配置BWP带宽内绝大部分的RE都是不需要承载有效数据、即也不需要发射能量。然而,如果终端设备按照配置BWP开启大带宽工作,从数据编码到调制,到数据采样,到数据发射前端的DPD、APT、ET等操作,都是一直按照网络配置的大带宽下操作数据。带宽大代表数据流量大,数据流量大则需要更高的工作频率/工作电压处理,这会导致终端设备的功耗上升。
对于上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并且不限于这些问题,本公开还提出了以下实施例以便进一步降低终端设备的设备功耗。
图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确定多个发射配置的信令过程200。为了讨论清楚而不具有任何限制,信令过程200将结合图1来进行讨论。
在信令过程200中,终端设备120确定(210)将在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附加或备选地,也可以是终端设备130确定将在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从网络设备110接收(215)调度上述上行链路传输的调度信息,终端设备120基于该调度信息来确定将传输上行链路信道。附加地,该调度信息指示终端设备120在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上传输该上行链路信道。
终端设备120确定(220)与上述多个资源块范围相对应的多个发射配置。继而,终端设备120基于确定的多个发射配置来传输(230)上行链路信道。为了更清楚地讨论,参照图3A和图3B来讨论与多个资源块范围相对应的多个发射配置。
图3A-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跳频的示例资源块范围。如图3A中所示,带宽310是网络设备110配置给终端设备120的配置BWP带宽,网络设备110在配置BWP带宽310中调度了用于在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进行跳频传输信道的两个RB范围,即与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信道第一跳和信道第二跳相对应的两个RB范围。应当理解,尽管图3A和图3B中是参照配置BWP带宽来讨论的,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也可以扩展任何其他频率分配的通信场景中,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此外,尽管图3A和图3B仅图示了两个RB范围,但这只是出于方便讨论的目的,也可以存在更多或更少的RB范围,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参照图3A,网络设备110可以将终端设备120的信道传输配置为在一个上行链路时隙内进行跳频传输,例如,将信道第一跳配置为从BWP带宽310起始RB开始,将信道第二跳配置为结束在BWP带宽结束RB。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被分布在用于终端设备120的配置BWP 310内,并且多个资源块范围中的每个资源块范围的带宽(例如用于信道第一跳的资源块范围)小于配置BWP带宽310。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向其自身的射频器件(例如,功率放大器PA和/或数据预失真处理DPD器件)发射按照配置BWP带宽来执行射频发射的指令,尽管终端设备120并不需要在整个BWP内都传输有效数据。在示例中,终端设备120采用一个发射配置指令来配置信道,该发射配置指令用于PA和/或DPD等发射器件的配置。如图3A中所示采用一个发射配置指令,则该发射配置指令指示的RB有效范围需要包含信道第一跳和信道第二跳的RB范围。相应地,PA发射范围也需要包含第一跳的RB和第二跳的RB范围。为了保证整个BWP带宽边缘的RB发射功率符合协议要求,大带宽的发射配置指示的电压需要提升的比较高。这可能导致终端设备120功耗较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终端设备120确定与所述多个资源块范围相对应的多个发射配置。例如,参照图3B,终端设备120分别确定与用于信道第一跳的资源块范围320-1相对应的第一发射配置以及与用于信道第二跳的资源块范围320-2相对应的第二发射配置。继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基于多个发射配置中的发射配置(例如,对应于资源块范围320-1的第一发射配置),来生成用于终端设备120的发射器件的第一发射配置指令,该第一发射配置指令向所述发射器件指示所述多个资源块范围中与所述发射配置对应的资源块范围320-1。在本公开中,发射器件包括设备中的用于射频传输或接收的所有处理器件,包括但不限于PA、天线、天线阵列组件、移相器和DPD等。终端设备120使用该发射配置指令,来驱动发射器件在对应的所述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行链路信道是终端设备120在215接收到的调度信息所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附加地,终端设备120基于对应于资源块范围320-1的第二发射配置,来生成用于终端设备120的发射器件的第二发射配置指令,该第二发射配置指令向所述发射器件指示所述多个资源块范围中与所述发射配置对应的资源块范围320-2。这样,终端设备120可以使其射频器件在执行信道传输的每一跳时仅按照该跳的资源块范围的带宽而不是配置BWP带宽来配置射频器件。
以此方式,信道第一跳的传输可以使用一个发射配置指令,驱动射频器件以包含第一跳的资源块范围的带宽来执行传输。信道第二跳的传输可以再使用另一个发射配置指令,驱动射频器件以包含第二跳的资源块范围的带宽来执行传输。信道分段跳频的RB范围分别使用不同的发射配置来执行传输。每个发射配置包含的范围就是每段跳频发射的有效RB范围。这样,每个发射配置指令需要保证该有效RB发射功率符合要求即可,因而,发射器件需要的电压需求相对于采用BWP带宽的发射器件的电压需求较低,从而降低了终端设备的设备功耗。这样,通过对跳频信道采用分段发射、针对每段有效RB独立地确定发射指令,使得射频器件通过分段的发射被配置时指令可以使采用电压。在实现整个信道的正常发射的情况下,可以节约发射器件的功耗。
不仅是针对跳频传输的每个分段单独配置发射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还针对一个发射包络中的所配置的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特性来调整用于配置BWP带宽的传输配置来执行带宽缩减传输,从而降低设备功耗。为了讨论清楚,参照图4-图5E来讨论具体实施例。
图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的信令过程400。为了讨论清楚而不具有任何限制,信令过程400将结合图1来进行讨论。
在信令过程400中,终端设备120接收(410)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调度多个连续时隙中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在PDCCH中接收该调度信息。附加地,终端设备120可以在DCI中获得该调度信息。为了讨论清楚,参照图5A来讨论调度信息以及所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调度信息与所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示例时序。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调度可以是周期性的配置,也可以是DCI动态调度。如图5A所示,特殊时隙(Special Slot)被调度有周期性地SRS传输。此外,在上行链路时隙(UPLINK SLOT)上,通过DCI而被动态调度有上行链路信道传输,在该示例中,DCI是在PDCCH中被接收到的。动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可以是PUSCH,也可以是PUCCH或是动态的SRS。此外,图5A中的K可以是上文所讨论的K1或K2中的任一者。如图5A中进一步示出的,终端设备在不同的PDCCH中接收到针对多个连续时隙中的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度信息。如上文所述,该多个连续时隙中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在本公开中可以被称为一个发射包络501。附加地,在图5A的示例中,网络设备110调度特殊时隙(SPECIAL SLOT)的一部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
回到图4,终端设备120基于该调度信息,确定(420)是否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继而,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则终端设备120基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来传输(430)一组上行链路信道,该等效带宽包括用于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上限资源块与频率下限资源块之间的带宽。为了描述清楚,参照图5B-图5E来讨论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以及基于如何等效带宽传输上行链路信道。
图5B-图5E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个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以及对应的等效带宽的示意图。如图5B-图5E中所示,带宽501是网络设备110为终端设备120配置的BWP带宽,带宽510、520、530和540分别是在不同的调度下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等宽。附加地,如图5B-图5E中所示,三个连续的SUU时隙可以是图5A中用于发射包络501的连续三个时隙。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取决于是否有执行缩减带宽传输来的足够时间来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例如,终端设备120基于调度信息来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则终端设备120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否则,终端设备120确定不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在终端设备120确定不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20基于该终端设备120的配置BWP的带宽501来执行所调度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附加或备选的,配置BWP带宽是终端设备120执行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的默认带宽配置。例如,作为默认配置芯片逻辑和RF配置的工作带宽。
关于终端设备120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在接收到调度信息的第一时间点与开始传输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第一时长,确定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针对等效带宽调整传输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点可以是接收到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度信息中的最晚调度信息的时间点,如图5A中的时间点502所示。附加地,第二时间点可以是所调度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或一个发射包络)中的被最早传输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时间点,如图5A中的时间点503所示。在接收到调度信息与传输所调度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终端设备120需要完成必要的数据准备和/或预处理等。例如,终端设备基于调度信息得出用于要被传输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数据块大小(Tbsize)。如果在完成必要的数据准备和/或数据封装处理之后,在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开始传输之前还有足够的时间来针对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的等效带宽(例如,510、520、530和540所示的等效带宽)调整传输配置,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确定基于调度信息来获得用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块大小所需的第二时长。继而,如果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异大于或等于调整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所需的第三时长,则终端设备120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长是指从接收到调度终端设备120确定接收到调度信息中最晚调度信息的第一时间点与开始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第二时长是指终端设备120收集信息并估计数据块大小所需的时长。应当理解,虽然该实施例是基于获得传输块大小所需的时间进行讨论的,但该第二时长不限于获得传输块大小所需的时长。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二时长可以是终端设备120为了传输所调度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而必须执行的预处理所消耗的任何其他时长。关于终端设备120执行数据准备和/或预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基于调度信息所包括的以下至少一项来执行数据被和/或预处理(例如,估计Tbsize):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频域信息、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时域信息、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的数目、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跳频信息、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估计发射功率以及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实际发射功率。此外,上文所述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也可以基于调度信息而被确定。例如,终端设备基于上行链路的时域信息、频域信息以及跳频信息的至少一项来确定该等效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文中的传输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数据采样率、终端设备的数字芯片的通路数目、终端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通路数目、数字芯片的工作带宽、射频前端的工作带宽、数字芯片的工作电压、射频前端的工作电压、数字芯片的工作频率、以及射频前端的工作频率。如上文所述,附加或备选地,默认传输配置可以是基于用于终端设备120的配置BWP带宽501而被确定。作为示例,当终端设备120确定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异大于或等于针对等效带宽(例如,510、520、530和540)调整上述配置所需的第三时长,终端设备可以对上述配置执行相应调整来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以此方式,终端设备120可以针对比配置BWP带宽更小的有效带宽,调整数据采样率(例如,降低采样率)、调整芯片或前端的通路数目(例如,减少数目)以及调整工作电压(例如,降低电压)等。因而,通过基于等效带宽来执行带宽缩减传输,终端设备120不仅可以降低了射频器件的功耗,还可以降低数据传输链路上的基带和中频处理的功耗。终端设备120可以以此方式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
备选地,终端设备120也可以基于自身能力来配置用于确定具有足够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的时间提前点,该时间提前点在本公开中也可以被称为第三时间点。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确定第三时间点,第三时间点与开始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终端设备120调整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例如,上文中所述的传输配置)所需的第三时长。终端设备120确定在所述第三时间点是否已经基于调度信息完成数据准备和/或预处理(例如,获得用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Tbsize)。继而,如果终端设备120在第三时间点已经完成数据准备和/或预处理,终端设备120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否则,如果终端设备120在所述第三时间点没有完成数据准备和/或预处理,终端设备120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
回到图4,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则终端设备120如上文所述地调整(425)用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配置。附加或备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也可以基于等效带宽(例如,510、520、530和540)与配置BWP带宽(例如,501)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是否执行用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缩减带宽传输。终端设备120基于调度信息确定等效带宽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部分带宽BWP的带宽之间的差异。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该差异大于或等于阈值,则终端设备120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否则,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该差异小于阈值,则终端设备120确定不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为了清楚,继续参照图5B-图5来描述基于带宽差异来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
如图5B和图5C中所示,网络设备110给终端设备120在发射包络501的时隙中调度单个或者多个信道,合成的等效BWP带宽(例如,等效带宽510和520)基本上占据整个分配的BWP。在这种情况下,等效带宽与配置带宽之间的差异可能较小,例如小于阈值,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不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执行的缩减带宽传输所带来的收益可能无法弥补调整传输配置所消耗的资源。
如图5D和图5C中所示,也有可能网络设备110给终端设备120在配置的信道的分布比较集中,占据整个BWP带宽中小部分带宽(例如,等效带宽530和540)。这样,所调度的一个或多个信道形成一个发射包络的等效BWP带宽远小于配置BWP带宽。在这种情况下,等效带宽与配置带宽之间的差异较大,例如可以大于阈值,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缩减带宽传输可以提供较大的功耗降低。
附加地,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120可以在完成对传输配置的调整(例如,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之后接收到与用于该发射包络的多个时隙相关联的另外的调度信息。回到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基于等效带宽而调整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之后,终端设备120接收(426)用于调度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的另外的调度信息,在本公开中,该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终端设备120确定(428)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是否早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附加地,终端设备120确定(428)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是否早于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继而,如果该传输带宽在等效带宽内并且该传输不早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则终端设备120针对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和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否则,如果传输带宽超出等效带宽、或传输早于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则终端设备120放弃该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
附加地,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120通过以下步骤来执行缩减带宽传输:
1.每次在获取到发射信息之前,默认配置芯片逻辑和RF配置的工作带宽就是网络RRC给终端设备120配置的BWP带宽上。
2.在终端设备120获取得到本发射包络各信道的信息,包括时域,频域信息,调度信道的调制方式,MIMO层数,跳频等信息,评估配置信道能容纳的Tbsize。
3.终端设备120获取得到本发射包络各信道的信息,包括时域,频域信息,调制方式,K1/K2调度提前量,Tbsize。终端设备120评估等效BWP带宽是否比网络配置BWP足够小,达到缩减工作BWP带宽足够小于RRC配置BWP带宽,并同步评估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配置。如果工作带宽BWP带宽能缩减并且缩减带宽配置提前量足够,则终端设备120按照缩减后的工作BWP带宽重新配置(新的工作带宽)。
4.终端设备120根据缩减后的工作BWP带宽再配置RF前端和芯片逻辑的工作带宽;按照该工作带宽,MIMO层数,和发射功率/或者是估计发射功率,来确定RF前端的发射通路个数,工作带宽,工作电压和工作主频;按照工作带宽,Tbsize和MIMO层数,和发射功率/或者是估计发射功率,以及发射提前量,来动态确定开启信号的发射通路个数,确定发射需要的工作带宽,工作电压和工作主频。
在另一示例中,终端设备120通过以下步骤来执行缩减带宽传输:
1.在终端设备120实施自行缩减带宽发射之前,终端设备120进行发射信息的统计。统计的信息包括K1/K2,从接收到DCI到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的时序,PDSCH接收到ACK反馈时序等信息;用于统计影响发射的信息;在统计完成这些信息之后;再进行自行缩减带宽的判断。
2.终端设备120根据自身的能力(例如,终端设备120调整传输配置所需的时长),设置调度信道的调度提前量;用于确定UE自行缩减带宽发射判断的提前点。
3.根据统计信息,确认按照统计配置,网络设备110给终端设备120的调度时序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自行缩减带宽发射的配置,如果统计调度提前量有足够的配置,则终端设备120执行自行缩减带宽发射。
4.终端设备120根据上下行调度配置信息和调度提前量,针对本次发射包络判断是否完成调度信息的收集如果在调度提前量截止时间点依然没有收集完成调度,则按照RRC BWP带宽配置工作带宽。如果在调度提前量截止时间前之前完成调度信息收集,则UE按照缩减后的工作BWP带宽重新配置。该调度提前量按照统计信息的配置提前量设置。
5.在终端设备120获取得到本次发射包络的各信道的信息,包括时域,频域信息,调度信道的调制方式,MIMO层数,跳频等信息之后,终端设备120评估配置信道能容纳的Tbsize。
6.终端设备120获取得到本pattern各信道的信息,包括时域,频域信息,调制方式,K1/K2调度提前量并且在评估Tbsize之后,终端设备120评估等效BWP带宽是否比网络配置BWP足够小,例如,等效带宽足够小于配置BWP带宽。终端设备120还评估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传输配置。如果等效带宽(或对应的工作带宽)足够小于配置BWP带宽并且缩减带宽配置提前量足够,则终端设备120按照等效带宽(或对应的工作带宽)来调整传输配置。
7.终端设备120根据等效带宽(或对应的工作带宽)配置RF前端和芯片逻辑的工作带宽;按照该工作带宽、MIMO层数以及实际发射功率或是估计发射功率,终端设备120确定RF前端的发射通路个数、工作带宽、工作电压和工作主频。继而,终端设备120按照等效带宽(或对应的工作带宽),Tbsize和MIMO层数,和发射功率/或者是估计发射功率,和发射提前量来确定数字芯片逻辑的数据通路个数,工作带宽,工作电压和工作主频。
8.如果终端设备120自行缩减带宽的配置后,依然存在调度需要与本次发射包络相关联地执行发射,终端设备120计算该调度的频域范围是否超过了当前终端设备120的工作BWP带宽(例如,如上文所述基于等效带宽以及预定粒度所确定的工作带宽)、时域上是否比当前工作BWP带宽提前。如果都没有,则该调度的信道发射依然在终端设备120自行缩减带宽范围内,可以执行发射。如果超过,则该调度的信道本次被发起。
9.终端设备120更新调度统计信息,确保将后续的发射调度中包含在以后的判断内。
如此,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自身能力以及等效带宽与配置带宽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是否针对所调度的一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如果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终端设备120不仅降低了射频器件的功耗,还可以降低数据传输链路上的基带和中频处理的功耗。这样,终端设备120可以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
附加或备选地,除了在终端设备侧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信道传输多个发射配置和/或基于等效带宽来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网络设备110也可以针对某个终端设备采用相关调度来配置用于该终端设备的等效带宽。下文参照图6-图7H讨论网络侧采用相关调度来配置一组频带的实施例。
图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网络设备配置一组频带的信令过程600。为了讨论清楚而不具有任何限制,信令过程200将结合图1来进行讨论。
在信令过程600中,网络设备110确定(610)将调度终端设备120在多个连续的时隙中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进而,终端设备120确定(620)用于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一组频带在部分带宽BWP中的位置,以配置一组频带的频率上限与频率下限之间的等效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确定一组频带在部分带宽BWP中的位置包括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道,该网络设备110确定一组频带中与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一频带的第一中心频率。例如,如果第一上行链路信道是被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上行链路信道(例如,SRS),则网络设备110可以预先确定该第一中心频率。在另一示例中,如果第一上行链路信道是通过DCI动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例如,PUSCH、PUCCH或SRS),则网络设备110可以在调度该上行链路信道期间存储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一中心频率。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10还可以采用任何其他方式来确定第一中心频率。
附加地,在确定第一中心频率之后,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另一上行链路信道(该另一上行链路信道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110确定一组频带中的与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二频带的第二中心频率,以使得第二中心频率与第一中心频率的频率差异小于阈值。为了清楚,参照图7A-图7H来讨论第一中心频率和第二中心频率的确定。
图7A-图7G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网络设备调度的多个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以及对应的等效带宽的示意图。如图7A-图7G所示,带宽701是网络设备110为某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0或终端设备130)配置的BWP带宽。带宽710和720是为某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0或终端设备130)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有效带宽。带宽730是没有采用相关调度(例如,上文中所述的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频带的第一中心频率里以及第二频带的第二中心频率)的情况下,为某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0)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有效带宽。带宽750是采用了相关调度的情况下为终端设备120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有效带宽。带宽740是没有采用相关调度的情况下为另一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30)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有效带宽。带宽760是采用了相关调度的情况下为终端设备130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有效带宽。
具体地,如图7A所示,对于每个终端设备来说,网络设备110只需要在用于该终端设备的配置BWP带宽内调度上行链路传输,而不需要考虑这些上行链路传输之间的关联性。这样,可能导致等效BWP带宽会占据配置BWP带宽的绝大部分或占据整个配置BWP。附加地,等效的BWP也可能会比较小,即,占据配置BWP带宽中的较小一部分。然而,等效带宽的大小将是随机的,这将不利于终端设备降低设备能耗。如上文所述,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分别确定信道1、信道2和信道3的中心频率,使这些信道的中心频率之间差异小于阈值。网络设备110从而配置用于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一组频带的等效带宽。
如图7B所示,通过相关地确定信道1、信道2和信道3的中心频率,用于所调度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一组频带的有效带宽720相对于原等效带宽710被显著降低。这样,被相关地调度有该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终端设备能够基于较小的等效带宽710来调节传输配置。以此方式,网络设备110可以促进终端设备的能耗降低。
附加地,如图7C和图7D所示,作为示例,网络设备110在配置BWP带宽701内分别为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30调度上行链路信道传输。在图7C中,网络设备110随机地为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30分别调度不同的上行链路传输。这样,即使针对每个终端设备调度的每个上行链路信道都仅占用了较小的频带范围,但对于每个终端设备来说,所调度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却较大。在图7D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如上文所述来确定用于每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0或终端设备130)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一组频带的中心频率,使得用于这些信道的一组频带的相应中心频率之间的差异小于阈值。这样,用于终端设备120的一组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的等效带宽750、以及用于终端设备130的一组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的等效带宽760均显著小于配置BWP的带宽701。
此外,如上文所述,上述第一中心频率可以是用于静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也可以是用于动态调度的上行链路的频带的中心频率。如图7E-图7F所示,第一中心频率770是静态调度的SRS的中心频率。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中心频率是预先确定的。备选地,第一中心频率780是动态配置的上行链路信道1的中心频率。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110存储该该第一中心频率780,以便用于确定上述第二中心频率。
附加或备选地,网络设备110还可以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上行链路信道选择适当的跳频频率范围来配置等效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三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110确定该一组频带中的与所述第三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三频带是跳频频率范围。对于该第三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110可以在用于跳频频率范围的多个候选频率范围中选择较小的候选频率范围作为跳频频率范围。附加地,网络设备110还可以确定该跳频频率范围的第三中心频率,以使得该第三中心频率与上述第一中心频率的频率差异小于阈值。如图7G-图7H所示,第一中心频率710可以是用于静态配置的上第一上行链路信道(例如,SRS)的频带的中心频率。进而,终端设备120选择用于第二上行链路信道(例如,PUSCH)的频带的第二中心频率,使得第二中心频率与第一中心频率770之间的差异小于阈值。进一步地,针对第三上行链路(例如,PUCCH),终端设备从用于跳频频率范围的多个候选频率范围中选择较小的候选频率范围作为用于PUCCH的跳频频率范围。并且,终端设备120还确定跳频频率范围的第三中心频率,以使得第三中心频率与第一中心频率710的频率差异小于所述阈值这样。这样,网络设备110可以将调度给终端设备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设置在相对较小的带宽内。
备选地,如图7H中所示,第一中心频率780是动态配置的上行链路信道1的中心频率。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110存储该第一中心频率780。进而,终端设备以与上述图7G相同的方式来确定用于信道2的跳频频率范围以及该调频率范围的第三中心频率。
以此方式,在网络设备110向终端设备在一个发射包络内的不同时隙中调度不同信道时,网络设备110针对信道调度所分配的资源块进行相关性约束。这样,在发射包络内的时隙上调度的单个或者多个信道被调度为尽量在小的等效BWP带宽范围内。进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等效BWP带宽来自行缩减工作BWP带宽,以便使终端设备工作在较低功耗的模式下。
附加或备选地,本公开的上述所有实施例既可以被单独地实现也可以被任意组合地实现,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流程图80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800可以由示例环境100A中的终端设备120或终端设备130来实现。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800也可以由独立于示例环境100的其他电子装置来实现。作为示例,在下文中将以由示例环境100A中的终端设备120来实现为例来描述方法800。
在810,终端设备120确定将在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在820,终端设备120确定与多个资源块范围相对应的多个发射配置。在830,终端设备120基于多个发射配置来传输上行链路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道包括:终端设备120基于多个发射配置中的发射配置,生成用于终端设备120的发射器件的发射配置指令,该发射配置指令向发射器件指示多个资源块范围中与所述发射配置对应的资源块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使用发射配置指令,来驱动发射器件在对应的所述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件包括功率放大器、数字预失真、平均功率跟踪,包络跟踪器件中的至少一项。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资源块范围分布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部分带宽BWP内,并且多个资源块范围中的每个资源块范围的带宽小于BWP的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行链路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上行接入信道PRACH。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流程图90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900可以由示例环境100A中的终端设备120或终端设备130来实现。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900也可以由独立于示例环境100的其他电子装置来实现。作为示例,在下文中将以由示例环境100A中的终端设备120来实现为例来描述方法800。
在910,终端设备120接收调度信息,调度信息用于调度多个连续时隙中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在920,终端设备120基于调度信息确定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在930,在终端设备120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20基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来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等效带宽包括用于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上限资源块与频率下限资源块之间的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终端设备120确定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不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20基于终端设备120的部分带宽BWP来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包括:基于调度信息,终端设备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在终端设备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在终端设备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不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包括:终端设备120确定接收到调度信息的第一时间点与开始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第一时长。终端设备备120确定基于调度信息来获得用于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块大小所需的第二时长。如果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异大于或等于调整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所需的第三时长,终端设备备120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如果差异小于所述第三时长,终端设备备120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缩减带宽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包括:终端设备备120确定在第三时间点是否已经基于调度信息获得用于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块大小。如果终端设备备120在第三时间点已经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终端设备备120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三时间点没有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终端设备备120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点包括接收到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度信息中的最晚调度信息的时间点,并且第二时间点包括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被最早传输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时间点。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数据采样率、终端设备的数字芯片的通路数目、终端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通路数目、数字芯片的工作带宽、射频前端的工作带宽、数字芯片的工作电压、射频前端的工作电压、数字芯片的工作频率、以及射频前端的工作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终端设备120基于等效带宽而调整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之后,终端设备120接收用于调度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的另外的调度信息;终端设备120确定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带宽是否在等效带宽内;终端设备120确定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是否早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以及如果传输带宽在等效带宽内并且传输不早于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终端设备120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和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如果传输带宽超出所述等效带宽,或传输早于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终端设备120放弃另外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是否执行缩减带宽传输包括:基于调度信息,终端设备120确定等效带宽与终端设备120的部分带宽BWP的带宽之间的差异;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所述差异大于或等于阈值,终端设备120确定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以及如果终端设备120确定所述差异小于阈值,终端设备120确定不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调度信息所在的时隙与所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所在的时隙之间的偏移;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频域信息;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时域信息;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的数目;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跳频信息;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估计发射功率;以及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实际发射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上行接入信道PRACH。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流程图100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1000可以由示例环境100A中的网络设备110来实现。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1000也可以由独立于示例环境100的其他电子装置来实现。作为示例,在下文中将以由示例环境100A中的网络设备110来实现为例来描述方法1000。
在1010,网络设备110确定将调度终端设备在多个连续的时隙中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在1020,网络设备110确定用于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一组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以配置一组频带的频率上限与频率下限之间的等效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一组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包括: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110确定一组频带中与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一频带的第一中心频率;以及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110确定一组频带中与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二频带的第二中心频率,以使得第二中心频率与第一中心频率的频率差异小于阈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静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半静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以及动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信道是动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确定第一中心频率包括:网络设备110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道;以及网络设备110存储与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一频带的所述第一中心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一组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包括:如果针对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三上行链路信道,网络设备110确定所述一组频带中与所述第三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三频带是跳频频率范围,则网络设备110执行以下至少一项:在用于跳频频率范围的多个候选频率范围中选择较小的候选频率范围作为所述跳频频率范围;以及确定跳频频率范围的第三中心频率,以使得第三中心频率与第一中心频率的频率差异小于所述阈值。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上行接入信道PRACH。
图11和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或130,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1100包括收发模块1101和处理模块1102。通信装置1100可用于实现上述图2、4和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2、4和6所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模块1101,用于确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第一停止时间。处理模块1102,用于基于第一停止时间来进入邻区测量放松模式。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2所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处理模块1102,用于确定将在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以及确定与多个资源块范围相对应的多个发射配置;收发模块1101,用于基于多个发射配置来传输上行链路信道。
关于上述收发模块1101和处理模块1102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说明。
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1200包括处理器1210和接口电路1220。处理器1210和接口电路12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2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30,用于存储处理器12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2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2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时,处理器1210用于执行上述处理模块602的功能,接口电路720用于执行上述收发模块1201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为网络设备时,该装置可以如图13所示。该装置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131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1320。所述RRU 1310可以称为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或者,该收发模块可以是一个能够实现发送和接收功能的模块。该收发模块可以与图11中的收发模块1101对应,即可以执行收发模块1101执行的动作。可选地,该收发模块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311和射频单元1312。该RRU 13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该BBU 131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该RRU 1310与BBU 132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该BBU 132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模块,可以与图11中的处理模块1102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此外,可由处理模块执行由处理模块602执行的动作。例如该BBU(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示例中,该BBU 13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络),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络,5G网络或其他网络)。该BBU 1320还包括存储器1321和处理器1322。该存储器13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13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该存储器1321和处理器13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的图2、4和6所示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以及包括图2、4和6所示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可选的,该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执行图2、4和6中任一所示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该电路可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所示的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相关的流程。该芯片系统可包括该芯片,还可存储器或收发器等其他组件。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通信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
该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该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EPROM)、紧凑型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 disk)、移动硬盘、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并且仅用于区分所指代的对象,而不暗示所指代的对象的特定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值、过程、所选择的项目、所确定的项目、设备、装置、手段、部件、组件等被称为“最佳”、“最低”、“最高”、“最小”、“最大”,等等。应当理解,这样的描述旨在指示可以在许多可使用的功能选择中进行选择,并且这样的选择不需要在另外的方面或所有方面比其他选择更好、更低、更高、更小、更大或者以其他方式优选。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确定”可以涵盖各种各样的动作。例如,“确定”可以包括运算、计算、处理、导出、调查、查找(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另一数据结构中查找)、查明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访问(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等。再者,“确定”可以包括解析、选择、选取、建立等。
以上所示,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将在用于跳频的多个资源块范围上传输上行链路信道;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与所述多个资源块范围相对应的多个发射配置;以及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多个发射配置来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多个发射配置中的发射配置,生成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器件的发射配置指令,所述发射配置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多个资源块范围中与所述发射配置对应的资源块范围;以及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发射配置指令,来驱动所述发射器件在对应的所述资源块范围上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资源块范围分布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部分带宽BWP内;并且
所述多个资源块范围中的每个资源块范围的带宽均小于所述BWP的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
物理上行接入信道PRACH。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发射器件包括功率放大器、数字预失真、平均功率跟踪和包络跟踪器件中的至少一项。
6.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多个连续时隙中的一组上行链路信道;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调度信息,确定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执行缩减带宽传输;以及
在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等效带宽来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所述等效带宽包括用于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上限资源块与频率下限资源块之间的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是否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调度信息,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或
基于所述调度信息,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所述调度信息的第一时间点与开始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第一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基于所述调度信息来获得用于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块大小所需的第二时长;
如果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异大于或等于调整所述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所需的第三时长,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以及
如果所述差异小于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三时间点,所述第三时间点与开始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调整所述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所需的第三时长;
在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间点已经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以及
在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间点没有获得所述传输块大小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点包括接收到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度信息中的最晚调度信息的时间点,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时间点包括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被最早传输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时间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采样率、所述终端设备的数字芯片的通路数目、所述终端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通路数目、所述数字芯片的工作带宽、所述射频前端的工作带宽、所述数字芯片的工作电压、所述射频前端的工作电压、所述数字芯片的工作频率、以及所述射频前端的工作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等效带宽而调整所述缩减带宽传输的传输配置之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用于调度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的另外的调度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带宽是否在所述等效带宽内;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是否早于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以及
如果所述传输带宽在所述等效带宽内并且所述传输不早于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道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传输带宽超出所述等效带宽,或所述传输早于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放弃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的所述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调度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等效带宽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部分带宽BWP的带宽之间的差异;
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差异大于或等于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以及
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差异小于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不执行所述缩减带宽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部分带宽BWP来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
16.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将调度终端设备在多个连续的时隙中传输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以及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的一组频带在部分带宽BWP中的位置,以配置所述一组频带的频率上限与频率下限之间的等效带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一组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包括:
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道,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一组频带中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一频带的第一中心频率;以及
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道,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一组频带中与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二频带的第二中心频率,以使得所述第二中心频率与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的频率差异小于阈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道是动态调度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确定所述第一中心频率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动态调度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道;以及
所述网络设备存储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频带的所述第一中心频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一组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包括:
如果针对所述一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第三上行链路信道,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一组频带中与所述第三上行链路信道相对应的第三频带是跳频频率范围,则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在用于所述跳频频率范围的多个候选频率范围中选择较小的候选频率范围作为所述跳频频率范围;以及
确定所述跳频频率范围的第三中心频率,以使得所述第三中心频率与所述第一中心频率的频率差异小于所述阈值。
20.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或根据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根据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根据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313613.1A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79793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3613.1A CN117979312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PCT/CN2023/126313 WO2024088278A1 (zh) 2022-10-25 2023-10-24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3613.1A CN117979312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9312A true CN117979312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3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3613.1A Pending CN117979312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9312A (zh)
WO (1) WO202408827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8475A (zh) * 2009-01-12 201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跳频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KR20170042695A (ko) * 2014-08-15 2017-04-1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감소된 대역폭을 갖는 wtru에 대한 업링크 송신 및 mbms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743887B2 (en) * 2019-10-15 2023-08-29 Intel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uring initial access in new radio unlicensed
US11564231B2 (en) * 2020-02-13 2023-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 bandwidth part transition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devices
CN114079490A (zh) * 2020-08-13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698113A (zh) * 2020-12-31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cch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03572A1 (en) * 2021-03-22 2022-09-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ucch configurations for reduced bandwidth ues
WO2022215016A1 (en) * 2021-04-06 2022-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pport of pucch transmissions for reduced-bandwidth user equip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8278A1 (zh)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4104C2 (ru)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диапазона частот в активно используемом диапазоне частот
US8576738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haring a subchannel
Goyal et al. Improving small cell capacity with common-carrier full duplex radios
US1154023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463516B2 (ja) サブフレームオフセットをベースとする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JP2014512743A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タイミング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5299003A (zh) 用于高速列车单频网络的频率预补偿
KR20160026091A (ko) 다중 셀 다중 사용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빔 호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71494A1 (zh) 波束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0827493B2 (en)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wideband long-term evolution (LTE) uplink transmission
US10218489B2 (en) Wireless backhaul configuration
US2023013790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JP7218290B2 (ja) アクティブに使用されるスペクトル内での干渉を緩和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3124877A (ja) 送信電力設定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CN106792776B (zh)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和基站
WO2020035026A1 (en) Network-assisted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Bandwidth Adaptation Mechanism
CN117979312A (zh)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Toskala et al. UTRAN Long‐Term Evolution
Barman et al. A combine mode selection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nterference control technique for D2D communication
KR20230152571A (ko) Lte 사이드링크와 nr 사이드링크 간의 공존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59748A (ko) 사이드링크 자원 조정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240054208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trp의 동적 온-오프의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175130A (ko) 비면허 대역에서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ia et al. Flexible uplink MU-MIMO scheduling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1584259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