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8145A - 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8145A
CN117978145A CN202410088334.2A CN202410088334A CN117978145A CN 117978145 A CN117978145 A CN 117978145A CN 202410088334 A CN202410088334 A CN 202410088334A CN 117978145 A CN117978145 A CN 117978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ensor
auxiliary
switch modu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883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楠
林初新
陈印成
王立
汪冬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883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81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8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81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开关模组包括主控板、与主控板连接的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主传感器组件包括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辅传感器组件包括辅压力传感器和辅电容传感器。主压力传感器和辅压力传感器用于在外盖板的触控面受到外力作用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主电容传感器形成有主电容感应区域,辅电容传感器形成有辅电容感应区域,主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第一交界面,辅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第二交界面,且第一交界面和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主控板用于根据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所产生的电信号确定输出信号。上述开关模组降低了开关误触发而提高了有效触发。

Description

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触摸开关是一种以点触代替机械按压的方式驱动电路开启相应功能的开关器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机械开关,触摸开关凭借因其智能化程度高、操作便捷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触摸开关易发生因操作人员误触或者复杂外界环境(如电磁干扰)所导致的开关误触发,降低了触摸开关的有效触发。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开关模组,包括:主控板,以及与主控板连接的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
主传感器组件包括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辅传感器组件包括辅压力传感器和辅电容传感器;
主压力传感器和辅压力传感器用于在外盖板的触控面受到外力作用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主电容传感器形成有主电容感应区域,辅电容传感器形成有辅电容感应区域,主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有第一交界面,辅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有第二交界面,且第一交界面和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
主控板用于根据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所产生的电信号确定输出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板还用于:
在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和辅电容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
在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辅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板还用于:
在主压力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且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主压力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
在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传感器组件至少为两个,且相邻设置的辅传感器组件的辅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的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辅传感器组件围绕主传感器组件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还包括模组壳体和传输线,模组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腔体,主控板位于腔体内,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模组壳体的外表面,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通过传输线与主控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输线为柔性传输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还包括振动马达和弹性体振动马达通过弹性体固定于模组壳体,振动马达与主控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用于在输出信号的作用下生产光信号,模组壳体上设置有透光部,发光器件与透光部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还包括匀光膜;匀光膜覆盖透光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还包括遮光部件;遮光部件固定于模组壳体且位于模组壳体的外部,遮光部件环绕发光器件和匀光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窗总成,包括车窗玻璃、固定底板以及上述任一项开关模组;开关模组通过固定底板固定于车窗玻璃。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立柱总成,包括立柱外盖板、固定底板以及上述任一项开关模组;开关模组通过固定底板固定于立柱外盖板。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开关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设置于车窗玻璃,和/或,设置于车辆立柱。
上述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中,所提供的开关模组包括主控板,以及与主控板连接的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主传感器组件包括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辅传感器组件包括辅压力传感器和辅电容传感器。主压力传感器和辅压力传感器用于在外盖板的触控面受到外力作用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主电容传感器形成有主电容感应区域,辅电容传感器形成有辅电容感应区域,主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有第一交界面,辅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有第二交界面,且第一交界面和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主控板用于根据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所产生的电信号确定输出信号。上述开关模组中不仅设置了主传感器组件,还设置了辅传感器组件,并使得主传感器组件与辅传感器组件在触控面形成的电容感应区域分散分布,进而由主控板基于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所产生的电信号综合判定用户是否有意触发开关模组以生成相应输出信号,降低了输出信号判定的独断性,提高了输出信号与用户实际意图的匹配度,从而降低了开关误触发而提高了有效触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并不能理解为其对本发明的构成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相对应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在外盖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的排布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车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立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立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开关模组; 110——主控板;
120——主传感器组件; 121——主压力传感器; 122——主电容传感器;
130——辅传感器组件; 131——辅压力传感器; 132——辅电容传感器;
140——模组壳体; 141——透光部;
150——传输线;
160——振动组件; 161——振动马达; 162——弹性体;
170——发光器件; 180——匀光膜; 190——遮光部件;
200——车窗总成; 210——车窗玻璃;
220——固定底板; 221——容置槽;
230——镂空遮光层; 240——密封部件;
300——立柱总成; 310——立柱外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既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耦合或连通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者等同要素。另外,术语“上”、“下”、“顶”、“底”等并不构成绝对的空间关系限制,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触摸开关是一种以点触代替机械按压的方式驱动电路开启相应功能的开关器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机械开关,触摸开关凭借因其智能化程度高、操作便捷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触摸开关易发生因操作人员误触或者复杂外界环境(如电磁干扰)所导致的开关误触发,降低了触摸开关的有效触发。
为降低误触发而提高有效触发,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开关模组,如图1所示,该开关模组100包括:主控板110,以及与主控板110连接的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
如图1所示,主传感器组件120包括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辅传感器组件130包括辅压力传感器131和辅电容传感器132。
主压力传感器121和辅压力传感器131用于在外盖板的触控面受到外力作用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主电容传感器122形成有主电容感应区域,辅电容传感器132形成有辅电容感应区域,主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有第一交界面,辅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有第二交界面,且第一交界面和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
主控板110用于根据主传感器组件120的传感信号和辅传感器组件130的传感信号确定输出信号。
主控板110为开关模组100中的数据信号处理中心,可称为印刷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主控板110与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电连接,以接收主传感器组件120中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以及辅传感器组件130中辅压力传感器131和辅电容传感器132所产生的电信号,并基于各传感器的电信号确定输出信号。
其中,各传感器所产生的电信号可以是有效信号,也可以是无效信号。例如,压力传感器可在感知到有效压力的情况下输出有效信号;反之,输出无效信号;电容传感器可在感知到电容变化的情况下输出有效信号;反之,输出无效信号。有效信号可以是高电平信号,如1;无效信号可以是低电平信号,如0。
主控板110上包括电源接口和传输接口。其中,电源接口与电源传输线连接与外部电源连接,以为开关模组100供电,传输接口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所要控制的外部设备或功能模块连接,以向外部设备或功能模块输出所确定的输出信号。示例性地,电源接口可以是本地连接网络(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LIN)接口,传输接口可以是硬线接口。
输出信号用于控制该外部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如开启或关闭。示例性地,在将上述开关模组应用于车辆的情况下,可将开关模组100与车内顶灯连接,主控板110可通过输出信号控制车内顶灯开启或关闭。
其中,主控板110的输出信号可以是有效信号,也可以是无效信号。有效信号可以用于改变外部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如由开启切换为关闭,或者由关闭切换为开启。而无效信号无法改变外部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
上述开关模组100可应用于任何终端设备,设置于外盖板,通过电源传输线为开关模组100供电,并通数据传输线与终端设备中的其他设备或功能模块电连接,以实现控制所连接的其他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实际应用中是将开关模组100设置于外盖板的内侧,并安装于终端设备中,以由辅传感器组件130与主传感器组件120分别在外盖板的外侧形成感应区域,外盖板的外侧即作为触控面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以触发开关模组100。
外盖板可以是材质上适用于电场通过的任意材质构成的面板,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外盖板可以为玻璃)(例如钠钙玻璃、碱性硅铝酸盐玻璃、含碱硼硅酸盐玻璃和/或碱性铝硼硅酸盐玻璃))或玻璃陶瓷。合适的玻璃陶瓷的实例包括Li2O-Al2O3-SiO2系统(即LAS系统))玻璃陶瓷;MgO-Al2O3-SiO2系统(即MAS系统))玻璃陶瓷;以及包含晶相的玻璃陶瓷,晶相为以下物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晶相:富铝红柱石、尖晶石、α-石英、β-石英固溶体、透锂长石、二硅酸锂、β-锂辉石、霞石和氧化铝。另外,可以对玻璃进行化学强化、热强化、机械强化或它们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盖板可以为夹层玻璃,夹层玻璃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片玻璃板以及设置在两片玻璃板之间的中间夹层,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中间夹层可以选自以下的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butyral,PVB))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EVA))、离子交联聚合物、聚氯乙烯共聚物和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对外盖板进行着色处理,具体可以通过在玻璃表面或玻璃陶瓷表面通过丝网印刷陶瓷油墨后烧结的方法形成遮蔽层着色,也可以通过涂覆有机油墨后烘干的形式形成遮蔽层着色,对外盖板的着色,可以在外观上对开关模组进行隐藏。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对外盖板进行着色处理时,通过施加不同颜色油墨或通过激光蚀刻部分遮蔽层的方法施加特定标识,以方便用户识别主传感器组件所在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盖板可以为塑料材质,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类似物制成。
如图2所示,开关模组100中主电容传感器122形成有主电容感应区域M,辅电容传感器132形成有辅电容感应区域N。其中,主电容感应区域M和外盖板O的触控面P形成有第一交界面C1,辅电容感应区域N和触控面P形成有第二交界面C2。通过将第一交界面C1与第二交界面C2之间的最小距离S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表示辅传感器组件130与主传感器组件120设置的相对分散,使得两者的电容感应区域也呈分散分布,以避免用户在触摸主传感器组件120时,辅传感器组件130的电容感应区域对用户的触摸行为造成干扰进而导致开关模组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若用户有意触发开关模组100,则会准确按压主传感器组件120的主电容感应区域M,而不会触碰到距离主传感器组件120较远的辅传感器组件130的辅电容感应区域N,相应只有主传感器组件120产生有效信号且主传感器组件120中的主电压传感器121与主电容传感器122均产生有效信号;若用户无意触发开关模组100,如不小心碰到/靠近了主传感器组件120的主电容感应区域M,则会出现未有效按压主传感器组件120,使得主传感器组件120所产生的传感信号中存在无效信号的情况,或者,无意接近/触碰到距离主传感器组件120较远的辅传感器组件130的辅电容感应区域N,使得辅传感器组件130中产生有效信号的情况。基于此,开关模组100中的主控板110即可基于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中各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确定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开关模组包括主控板,以及与主控板连接的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主传感器组件包括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辅传感器组件包括辅压力传感器和辅电容传感器。主压力传感器和辅压力传感器用于在外盖板的触控面受到外力作用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主电容传感器形成有主电容感应区域,辅电容传感器形成有辅电容感应区域,主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有第一交界面,辅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有第二交界面,且第一交界面和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主控板用于根据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所产生的电信号确定输出信号。上述开关模组中不仅设置了主传感器组件,还设置了辅传感器组件,并使得主传感器组件与辅传感器组件在触控面形成的电容感应区域分散分布,进而由主控板基于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所产生的电信号综合判定用户是否有意触发开关模组以生成相应输出信号,降低了输出信号判定的独断性,提高了输出信号与用户实际意图的匹配度,从而降低了开关误触发而提高了有效触发。
主控板110可基于主传感器组件120中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以及辅传感器组件130中辅压力传感器1321和辅电容传感器132产生的电信号的有效性来确定输出信号。基于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板110还用于:
在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131和辅电容传感器132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
在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131输出无效信号,辅电容传感器132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
可选地,主控板110在接收到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131和辅电容传感器132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表征用户有意触发开关模组100,主控板110则确定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主控板110在接收到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131输出无效信号,而辅电容传感器132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也表征用户有意触发开关模组100,但误触/靠近了辅电容感应区域,主控板110则确定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
接下来,介绍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板110还用于:
在主压力传感器121输出无效信号,且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主压力传感器121输出有效信号,且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
在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131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
可选地,主控板110在接收主压力传感器121输出无效信号,而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接收主压力传感器121输出有效信号,而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均表征用户未有效触发开关模组100,此时无论辅压力传感器131和辅电容传感器132是否输出有效信号,主控板110均确定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而主控板110在接收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131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也表征用户未有效触发开关模组100,此时无论辅电容传感器132是否输出有效信号,主控板110均确定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主压力传感器121和主电容传感器122,以及辅压力传感器131和辅电容传感器132均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主控板110则确定输出信号也为无效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控板用于在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和辅电容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在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辅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以及,在主压力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且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主压力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在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辅压力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上述开关模组中主控板基于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中各传感器所产生的电信号的有效性来确定输出信号,搭配上述控制逻辑确保开关模组的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开关模组工作的稳定性。
实际应用中,开关模组100中可以包括一个主传感器组件120以及一个辅传感器组件130,也可以包括一个主传感器组件120以及多个辅传感器组件130。因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传感器组件130至少为两组,且相邻设置的辅传感器组件130的辅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的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
其中,相邻设置的辅传感器组件130的辅电容感应区域和触控面形成的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表示相邻设置的辅传感器组件130之间的间距较大,设置的相对分散,使得两者的电容感应区域也呈分散分布,同样可以避免用户在触摸主传感器组件120时,辅传感器组件130的电容感应区域对用户的触摸行为造成干扰进而导致开关模组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在开关模组100中包括多个辅传感器组件130的情况下,多个辅传感器组件130围绕主传感器组件120设置。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以开关模组100应用于车辆,包括1个主传感器组件120和4个辅传感器组件130,主传感器组件120包括1个压力传感器T1和1个电容传感器P1,各辅传感器组件130也分别包括1个压力传感器T2和1个电容传感器P2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主传感器组件120设置于位置A,4个辅传感器组件130分别设置于位置B、C、D、E。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均为压力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层叠设置的传感器组件。
该开关模组100的触控逻辑如下:
1)T1=0,触压无效
当主压力传感器T1输出无效信号时,即使P1=1,P2=0,T2=0,仍判定此类触发为无效触发,开关模组100输出无效信号。
2)P1=0,触压无效
当主电容传感器P1输出无效信号时,即使T1=1,P2=0,T2=0,仍判定此类触发为无效触发,开关模组100输出无效信号。
3)T1=1,P1=1,T2=0,P2=0,触压有效
当只有主压力传感器T1和主电容传感器P1输出有效信号时,判定本次触发为有效触发,开关模组100输出有效信号。
4)T1=1,P1=1,T2=1,P2=1,触压无效
当主压力传感器T1和主电容传感器P1以及辅压力传感器T2和辅电容传感器P2全部输出有效信号时,说明此时是由于洗车等场景导致,判定本次触发为无效触发,开关模组100输出无效信号。
5)T1=1,P1=1,T2=0,P2=1,触压有效
当主压力传感器T1和主电容传感器P1输出有效信号,辅压力传感器T2输出无效信号,而辅电容传感器P2输出有效信号时,判定本次触发为有效触发,开关模组100输出无效信号。基于本触控逻辑,能够避免在辅电容传感器132持续输出有效信号(例如存在水珠等干扰物)的情况下,用户触压主传感器组件120导致开关模组100无法进行有效触发的情况发生(例如下雨天无法解锁车辆的情况)。
6)T1=1,P1=1,T2=1,P2=0,触压无效
当辅压力传感器T2输出有效信号时,说明此时是由于洗车或暴雨等场景导致,即使T1=1,P1=1,仍判定此类触发为无效触发,开关模组100输出无效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开关模组100还包括模组壳体140和传输线150。
其中,模组壳体140的内部设置有腔体,主控板110位于腔体内;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设置于模组壳体140的外表面;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通过传输线150与主控板110电连接。
可选地,传输线150为柔性传输线。
模组壳体140用于提供腔体以容置主控板110,以对主控板110进行保护。传输线150用于实现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与主控板110之间的信号传输。
可选地,模组壳体140可以是一体化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例如,模组壳体140可以由C型上保护盖和C型下保护盖通过卡接或者超声波焊接的装配方式形成。其中,模组壳体140上述设置有贯穿壳体的通孔,以供柔性传输线150穿过,将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与主控板110电连接。
可选地,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可设置于电路板上作为开关模组100中的传感层。例如,将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可设置于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以采用FPC排线结构将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即传感层)与主控板110电连接,实现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与主控板110之间的信号传输。
可选地,主控板110可以通过卡接或热熔接方式在模组壳体140的腔体内与模组壳体140固定。而为了提高结构稳定性,可将传感层通过热熔胶粘附于模组壳体140的外表面。
实际应用中,用户触发开关模组100需在传感器的设置区域进行按压,为使得传感器上受力均匀,上述传感层与模组壳体140的外表面之间还设置有软橡胶垫,并采用异形设计使软橡胶垫与传感层中电路板的形状一致。通常可将软橡胶垫双面涂胶,一侧与模组壳体140的外表面粘接,另一侧与传感层粘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开关模组还包括模组壳体和传输线;模组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腔体,主控板位于腔体内;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模组壳体的外表面;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通过传输线与主控板电连接。其中,传输线为柔性传输线。上述开关模组中,模组壳体将主控板容置于模组壳体所形成的腔体内,以对主控板进行全方位保护,降低受损概率,而柔性传输线可弯折以将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模组壳体的外表面,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实现了开关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100还包括振动组件160。如图5所示,振动组件160包括振动马达161和弹性体162。
其中,弹性体162设置于内腔内,振动马达161通过弹性体162固定于模组壳体140;振动马达161穿设于模组壳体140,振动马达161与主控板110电连接。
振动组件160用于实现振动反馈。主控板110可在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振动组件振动以向用户反馈开关模组100被触发。反之,在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主控板110则不控制振动组件160振动。
振动马达161是振动组件160中实现振动的主体结构。可选地,该振动马达161可以是线性马达。振动马达161穿设于模组壳体140并与模组壳体140卡接固定,并通过硬导线或FPC的连接方式与主控板110连接,实现主控板110对于振动马达161的控制。
弹性体162设置于振动马达161与模组壳体140之间,并分别与振动马达161和模组壳体14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可用于缓冲振动马达161振动对于模组壳体140的影响。可选地,可设置弹性体162与振动马达161的接触面形状和尺寸一致,一般可采用方形,弹性体162可通过卡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模组壳体140的内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开关模组还包括振动马达和弹性体;弹性体设置于内腔内;振动马达通过弹性体固定于模组壳体,并穿设于模组壳体,并且振动马达与主控板电连接。上述开关模组中,可通过振动马达对用户进行触感反馈,以提示用户开关模组是否被触发,无需用户移动视线查看,提高了反馈便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模组100还包括与主控板110连接的发光器件170。
其中,发光器件170用于在输出信号的作用下生产光信号;模组壳体140上设置有透光部141,发光器件170与透光部141相对设置。
发光器件170用于实现灯语反馈。主控板110可在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发光器件170发光或熄灭以向用户反馈开关模组100被触发。反之,在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主控板110则不控制发光器件170发光。
本实施例中对于发光器件170的类型、结构、形状以及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制,可用于在主控板110的控制下实现灯语反馈即可。示例性地,该发光器件170可以是LED灯珠,可通过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安装在主控板110上,并排列形成环形灯带。
可选地,发光器件170集成于主控板110上,并设置于模组壳体140的腔体内部,且与透光部141相对设置,以在发光器件170发光的情况下,可通过透光部141实现透光。其中,该透光部141可以是设置于模组壳体140上一体化的透光板(如玻璃透光板),也可以是贯穿模组壳体140单侧的通槽或通孔。
为增强灯语反馈效果,如图5所示,可在模组壳体140上设置贯穿模组壳体140单侧的通槽或通孔作为透光部141,并将发光器件170穿过该透光部141与主控板110电连接。传感层可做相应地避让设计,以将发光器件170暴露在外。例如,传感层上对应透光部141的位置不设置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同时进行镂空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开关模组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用于在输出信号的作用下生产光信号;模组壳体上设置有透光部,发光器件与透光部相对设置。上述开关模组中,可通过发光器件对用户进行灯语反馈,以提示用户开关模组是否被触发,适用于视线不佳的应用场景,提高了反馈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模组100还包括匀光膜180。
其中,匀光膜180覆盖透光部141。
匀光膜180起到均匀光线的匀光作用,用于对发光器件170所产生光线进行匀光,使得开关模组100发出均匀不刺眼的光照。
可选地,将发光器件170容置于模组壳体140,可在透光部141设置匀光膜180,或者,在模组壳体140的外表面设置匀光膜180,还可以在传感层远离模组壳体140的一侧设置匀光膜180,以覆盖透光部141。其中,匀光膜180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模组壳体140或传感层的表面。本实施例中,对于匀光膜180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以满足覆盖透光部141即可。
可选地,匀光膜180可以是扩散膜。需要说明的是,对应透光部141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其他光学膜片,以改善发光器件170的光照效果。示例性地,可以设置增光膜,以增强光照亮度;还可以设置滤光片,以改变光照颜色。在存在多个光学膜片的情况下,可将多个光学膜片层叠设置,层叠顺序可根据需求自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开关模组还包括匀光膜;匀光膜覆盖透光部。上述开关模组中,可通过该匀光膜对发光器件所产生的光线进行匀光,使得开关模组发出均匀不刺眼的光照,相应提高了光照舒适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模组100还包括遮光部件190。
其中,遮光部件190固定于模组壳体140且位于模组壳体140的外部;遮光部件190环绕发光器件170和匀光膜180。
遮光部件190用于防止光线外漏而提高光照亮度。可选地,遮光部件190可以是遮光闭孔泡棉条,以环绕发光器件170和匀光膜180设置于模组壳体140的外表面。例如,遮光部件190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模组壳体140的外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开关模组还包括遮光部件;遮光部件固定于模组壳体且位于模组壳体的外部,且环绕发光器件和匀光膜。上述开关模组中,可通过该遮光部件减少发光器件的光线外漏,避免因光线外漏所导致的光照亮度下降,因此提高了光照亮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窗总成,如图6所示,车窗总成200包括车窗玻璃210、固定底板220以及开关模组100。
其中,开关模组100通过固定底板220固定于车窗玻璃210。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车窗总成中开关模组100的具体结构和作用可参见前述图1-图5对应实施例。
如图6所示,固定底板220包括容置槽221,容置槽221用于放置并固定开关模组100,并使得开关模组100中的传感层靠近车窗玻璃210的表面。
示例性地,固定底板220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车窗玻璃210的表面,以将开关模组100固定于车窗玻璃210。例如,可采用聚氨酯(Poly Urethane,PU)胶、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胶或者热塑性弹性(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胶将固定底板220通过粘接在车窗玻璃210的表面。
可选地,开关模组100与固定底板220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例如,采用自攻螺钉将固定底板220与开关模组100的模组壳体140进行锁附压紧,锁附压紧力可通过模组壳体140中的上保护盖传递至弹性体162以及振动马达161上,使得振动马达161在车窗玻璃210的表面压紧而不会松脱,以长期保证振动反馈效果。锁附压紧力还会通过模组壳体140中的下保护盖传递至传感层,使得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以及匀光膜180在车窗玻璃210的表面压紧而不会松脱,以长期保证触摸感应。
可选地,车窗玻璃210可以是车辆中任何位置处的玻璃。示例性地,车窗玻璃210可以是车辆中的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天窗玻璃或者后三角窗玻璃。其中,车窗玻璃210可以钢化玻璃,单层玻璃,也可以是夹层玻璃。
需要说明的是,车窗总成200中的车窗玻璃210即为用于设置开关模组100的外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车窗玻璃210中固定开关模组100的表面设置有镂空遮光层230。
开关模组100包括发光器件170,镂空遮光层230的镂空区域与发光器件170相对设置。
镂空遮光层230包括透光的镂空区域和不透光的遮光区域。可选地,镂空遮光层230可以是油墨层,并可采用网版图案丝印烧结的方式在车窗玻璃210的表面形成镂空遮光层230。
其中,车窗玻璃210上镂空遮光层230中的镂空区域与发光器件170的位置相对应。示例性地,在发光器件170为多个灯珠排列形成的环形灯带的情况下,镂空遮光层230的镂空区域则为与发光器件170位置相对应的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车窗总成200还包括环绕开关模组100设置的密封部件240。
其中,密封部件240用于将设置有开关模组100的车窗玻璃210与车辆的侧围钣金隔离开。示例性地,可将密封部件240沿车窗玻璃210边缘环绕开关模组100设置。
上述车窗总成200中,固定底板220通过容置槽221容置开关模组100,并将开关模组100固定于车窗玻璃210,对开关模组100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环绕开关模组100设置的密封部件240将设置有开关模组100与车辆的侧围钣金隔离开,形成对开关模组100的第二道密封结构。两道密封结构共同构成保护开关模组100的封装空腔,以此降低外界对于车体内部的影响,同时保护开关模组100不受尘污、水汽的影响,降低了因环境影响导致开关模组100触摸失效的发生概率,提高了开关模组100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立柱总成,如图7所示,立柱总成300包括立柱外盖板310、固定底板220以及开关模组100。
其中,开关模组100通过固定底板220固定于立柱外盖板310。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立柱总成300中开关模组100的具体结构和作用可参见前述图1-图5对应实施例。
如图7所示,固定底板220包括容置槽221,容置槽221用于放置并固定开关模组100,并使得开关模组100中的传感层靠近立柱外盖板310的表面。示例性地,固定底板220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立柱外盖板310的表面,以将开关模组100固定于立柱外盖板310。
可选地,开关模组100与固定底板220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同样使得振动马达161在玻璃外盖板310的压紧而不会松脱,以长期保证振动反馈效果,并使得主传感器组件120和辅传感器组件130,以及匀光膜180在玻璃外盖板310的表面压紧而不会松脱,以长期保证触摸感应。
可选地,立柱外盖板310可设置于车辆中任何位置处的立柱,与相应立柱规格匹配即可,从而通过固定底板200和立柱外盖板310将开关模组100固定于车辆立柱。示例性地,立柱外盖板310可设置于车辆中前挡风玻璃与车门之间的A柱、前车门与后车门之间的B柱或者后挡风玻璃与车门之间C柱。图8所示的立柱总成300则是将开关模组100固定于B柱。
其中,立柱外盖板310可以是玻璃的,也可以是塑料的。
需要说明的是,立柱总成300中的立柱外盖板310即为用于设置开关模组100的外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同车窗总成200一样,立柱外盖板310中固定开关模组100的表面也可设置镂空遮光层230,立柱总成300也可以包括环绕开关模组100设置的密封部件240。
本申请实施例中镂空遮光层230和密封部件240设置方式以及作用详见前述车窗总成200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开关模组100。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车辆中开关模组100的具体结构和作用可参见前述图1-图5对应的实施例。
开关模组100可设置于车辆中的任何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组100设置于车窗玻璃,和/或,设置于车辆立柱。
其中,可将开关模组100设置于车窗玻璃形成车辆中的车窗总成,也可以将开关模组100设置于车辆立柱,形成车辆中的立柱总成。
车窗总成的具体结构与作用详见前述图6对应的实施例,立柱总成的具体结构与作用详见前述图7和图8对应的实施例。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包括:主控板,以及与所述主控板连接的主传感器组件和辅传感器组件;
所述主传感器组件包括主压力传感器和主电容传感器,所述辅传感器组件包括辅压力传感器和辅电容传感器;
所述主压力传感器和所述辅压力传感器用于在外盖板的触控面受到外力作用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所述主电容传感器形成有主电容感应区域,所述辅电容传感器形成有辅电容感应区域,所述主电容感应区域和所述触控面形成有第一交界面,所述辅电容感应区域和所述触控面形成有第二交界面,且
所述第一交界面和所述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
所述主控板用于根据所述主传感器组件和所述辅传感器组件所产生的电信号确定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还用于:
在所述主压力传感器和所述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所述辅压力传感器和所述辅电容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
在所述主压力传感器和所述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所述辅压力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所述辅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输出信号为有效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还用于:
在所述主压力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且所述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主压力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所述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无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
在所述主压力传感器和所述主电容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且所述辅压力传感器输出有效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输出信号为无效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传感器组件至少为两个,且相邻设置的所述辅传感器组件的辅电容感应区域和所述触控面形成的第二交界面之间形成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辅传感器组件围绕所述主传感器组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还包括模组壳体和传输线,所述模组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主传感器组件和所述辅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模组壳体的外表面,所述主传感器组件和所述辅传感器组件通过所述传输线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为柔性传输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还包括振动马达和弹性体,所述振动马达通过所述弹性体固定于所述模组壳体,所述振动马达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板连接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用于在所述输出信号的作用下生产光信号,所述模组壳体上设置有透光部,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透光部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还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覆盖所述透光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还包括遮光部件;所述遮光部件固定于所述模组壳体且位于所述模组壳体的外部,所述遮光部件环绕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匀光膜。
12.一种车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总成包括车窗玻璃、固定底板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模组;所述开关模组通过所述固定底板固定于所述车窗玻璃。
13.一种立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总成包括立柱外盖板、固定底板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模组;所述开关模组通过所述固定底板固定于所述立柱外盖板。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模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设置于车窗玻璃,和/或,设置于车辆立柱。
CN202410088334.2A 2024-01-22 2024-01-22 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Pending CN1179781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8334.2A CN117978145A (zh) 2024-01-22 2024-01-22 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8334.2A CN117978145A (zh) 2024-01-22 2024-01-22 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8145A true CN117978145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9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88334.2A Pending CN117978145A (zh) 2024-01-22 2024-01-22 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81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8832B2 (en) Touch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US7989725B2 (en) Proximity sensor for a vehicle
EP2638633B1 (en) Keyless entry assembly having capacitance sensor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objects
CA2594526C (en) Keyless entry touch pad system and method
US20220247409A1 (en) User interface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operation
US9845629B2 (en) Vehicle keyless entry assembly having capacitance sensor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objects
US20150267455A1 (en) Vehicle assembly having a capacitive sensor
KR101986031B1 (ko) 용량성 스위칭 영역을 갖는 복합 판유리
KR102385514B1 (ko) 정전용량식 터치감지장치 및 발광다이오드를 갖는 조명 적층글레이징 및 그 제조
US9575481B2 (en) Fascia panel assembly having capacitance sensor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objects
EP2467760B1 (en) Keyless entry assembly having capacitance sensor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objects
US9705494B2 (en) Vehicle assemblies having fascia panels with capacitance sensors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proximal objects
KR102348262B1 (ko) 정전용량식 터치감지장치 및 발광다이오드를 갖는 터치제어글레이징 및 그 제조
US20180030771A1 (en) Vehicle assembly having a capacitive sensor
US11634937B2 (en) Vehicle assembly having a capacitive sensor
CN110621498A (zh) 含有电控装置的层压窗玻璃和制备
CN117978145A (zh) 开关模组、车窗总成、立柱总成和车辆
WO2017105911A1 (en) Lens system and method
US10473489B1 (en) Fiber optic panel with integrated sensors
CN115243887A (zh) 复合板系统
KR20220033772A (ko) 차량용 후방카메라 및 그 제어방법
FI12747Y1 (fi) Kulkuneuvon ulkoikkuna
CN116330796A (zh) 具有液晶单元和光源的车窗板
CN115968332A (zh) 具有至少一个麦克风的车窗嵌板和具有至少一个这样的车窗嵌板的车辆
CN113508358A (zh) 具有用于控制功能的触摸操作元件的复合玻璃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