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6260A - 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76260A CN117976260A CN202211309979.1A CN202211309979A CN117976260A CN 117976260 A CN117976260 A CN 117976260A CN 202211309979 A CN202211309979 A CN 202211309979A CN 117976260 A CN117976260 A CN 1179762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um
- reactor
- pool
- heat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18—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 G21C15/182—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comprising powered means, e.g. pumps
- G21C15/185—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comprising powered means, e.g. pumps using energy stored in reactor syste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rotection For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及反应堆系统。所述冷却系统用于池式反应堆,池式反应堆包括第一容纳池和反应堆本体,反应堆本体设在第一容纳池内,第一容纳池内容纳有第一介质。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驱动件和蒸汽动力装置,第一换热装置与第一容纳池相连,以用于对第一介质进行换热降温,驱动件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以用于驱动第一介质流动或驱动与第一介质进行换热的第二介质流动,蒸汽动力装置与第一容纳池连通,以用于接收第一容纳池内的蒸汽并利用蒸汽做功以驱动驱动件。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设置蒸汽动力装置以利用第一容纳池内的蒸汽驱动驱动件运行,使驱动件在池式反应堆停堆时自动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背景技术
池式反应堆是一种将堆芯安装在水池内的反应堆。当反应堆正常停堆或因事故停堆后,通过换热器和连通换热器的循环管路将水池内的介质与外界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将堆芯的余热排出,避免出现反应堆事故。为了保持循环管路内的介质流动,循环管路设有泵体。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当反应堆因事故停堆时,泵体存在无法接受启动信号和/或人员无法手动开启泵体的情况,导致净水与外界的冷却介质无法进行热交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该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设置蒸汽动力装置以利用第一容纳池内的蒸汽驱动驱动件运行,使驱动件在池式反应堆停堆时自动运行。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反应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用于池式反应堆,所述池式反应堆包括第一容纳池和反应堆本体,所述反应堆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池内,所述第一容纳池内容纳有第一介质,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容纳池相连,以用于对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降温;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介质流动或驱动与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的第二介质流动;
蒸汽动力装置,所述蒸汽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一容纳池连通,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容纳池内的蒸汽并利用所述蒸汽做功以驱动所述驱动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设有蒸汽动力装置,当池式反应堆停堆时,池式反应堆的余热会使第一容纳池内的第一介质产生蒸汽,蒸汽动力装置能够利用第一容纳池内的蒸汽驱动驱动件运行,以使驱动件在反应堆停堆时自动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动力装置包括螺杆膨胀机和蒸汽管路,所述螺杆膨胀机具有输出转轴,所述蒸汽管路将所述第一容纳池与所述螺杆膨胀机连通,以使所述输出转轴在蒸汽做功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驱动件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具有叶轮和安装所述叶轮的安装轴,所述输出转轴与所述安装轴相连,以驱动所述叶轮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池式反应堆还包括反应堆厂房,所述第一容纳池设在所述反应堆厂房内;
所述蒸汽动力装置还包括乏气排出管路,所述乏气排出管路连通所述螺杆膨胀机和所述反应堆厂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池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池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
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内部设有所述第二介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二介质对所述第一介质换热降温,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池外,且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连通,以用于对所述第二介质换热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容纳池,所述第二容纳池用于容纳第三介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池内,以使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三介质对所述第二介质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余热导出管路,所述余热导出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池内,且所述余热导出管路与所述反应堆本体连通,以用于将所述反应堆本体内的余热导出至所述第一介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导出管路与所述第一容纳池连通;或
所述余热导出管路上设有第三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和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和所述反应堆本体,且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和所述反应堆本体内具有第四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用于连通供热管网,以通过所述第四介质向所述供热管网供热;
所述余热导出管路具有第一启闭装置,所述第一启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余热导出管路和所述反应堆本体的通断,
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具有第二启闭装置,所述第二启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和所述反应堆本体的通断,
所述反应堆本体包括运行状态和停堆状态,在所述运行状态,所述第一启闭装置关闭且所述第二启闭装置开启,在所述停堆状态,所述第一启闭装置开启且所述第二启闭装置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包括:
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连通;
第三循环管路,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与所述第四换热器连通,以使所述第四换热器将所述第三循环管路内的介质与所述第四介质换热;
第五换热器,所述第五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且所述第五换热器用于连通所述供热管网,以将所述第三循环管路内的介质与所述供热管网内的介质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堆本体具有保温层。
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应堆系统包括:
池式反应堆,所述池式反应堆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池式反应堆,所述反应堆本体包括反应堆容器和堆芯,所述反应堆容器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池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池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所述堆芯位于所述反应堆容器内;
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应堆系统设置具有蒸汽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当池式反应堆停堆时,池式反应堆的余热会使第一容纳池内的第一介质产生蒸汽,蒸汽动力装置能够利用第一容纳池内的蒸汽驱动驱动件运行,以使驱动件在反应堆停堆时自动运行从而冷却池式反应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应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容纳池;2.反应堆本体;21.反应堆容器;22.堆芯;3.第一换热装置;31.第一换热器;32.第一循环管路;33.第二换热器;34.第二容纳池;4.驱动件;5.蒸汽动力装置;51.螺杆膨胀机;52.蒸汽管路;53.乏气排出管路;6.反应堆厂房;7.余热导出管路;71.第一启闭装置;8.第二换热装置;81.第四换热器;82.第三循环管路;83.第五换热器;9.第二循环管路;91.第二启闭装置;10.供热管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描述根据发明实施例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用于池式反应堆,池式反应堆包括第一容纳池1和反应堆本体2,反应堆本体2设在第一容纳池1内,第一容纳池1内容纳有第一介质。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容纳池1密闭并容纳有第一介质,反应堆本体2设在第一容纳池1内且位于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第一介质优选为水。
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3、驱动件4和蒸汽动力装置5,第一换热装置3与第一容纳池1相连,以用于对第一介质进行换热降温,驱动件4与第一换热装置3相连,以用于驱动第一介质流动或驱动与第一介质进行换热的第二介质流动,蒸汽动力装置5与第一容纳池1连通,以用于接收第一容纳池1内的蒸汽并利用蒸汽做功以驱动驱动件4。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装置3与第一容纳池1相连,驱动件4与第一换热装置3相连,驱动件4用于驱动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进入第一换热装置3并在第一换热装置3的部分中循环流动,或者用于驱动与第一介质进行换热的第二介质流动在第一换热装置3的部分中循环流动,从而通过第一换热装置3和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进行换热降温。蒸汽动力装置5与第一容纳池1连通,且蒸汽动力装置5与驱动件4相连,第一容纳池1内的蒸汽可进入蒸汽动力装置5内并在蒸汽动力装置5内做功,以使蒸汽动力装置5可驱动驱动件4运行,实现对第一介质进行换热降温。优选地,第二介质为水。
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设有蒸汽动力装置,当池式反应堆因事故停堆时或者正常停堆时,反应堆本体的余热会传递至第一容纳池内,并使第一容纳池内的第一介质产生蒸汽,蒸汽进入蒸汽动力装置并在蒸汽动力装置内做功,以使蒸汽动力装置在池式反应堆停堆后能够在蒸汽的作用下自动运行,并能够驱动驱动件自动运行,驱动件驱动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在第一换热装置的部分中循环流动,以对第一介质进行换热降温,从而将反应堆本体的余热排出,避免出现反应堆事故。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动力装置5包括螺杆膨胀机51和蒸汽管路52,螺杆膨胀机51具有输出转轴,蒸汽管路52将第一容纳池1与螺杆膨胀机51连通,以使输出转轴在蒸汽做功的驱动下旋转。驱动件4包括循环泵,循环泵具有叶轮和安装叶轮的安装轴,输出转轴与安装轴相连,以驱动叶轮旋转。
如图1所示,蒸汽管路52的一端与第一容纳池1连通,蒸汽管路52的另一端与螺杆膨胀机51连通,当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产生蒸汽时,蒸汽通过蒸汽管路52进入螺杆膨胀机51做功,以使螺杆膨胀机51的输出转轴旋转,驱动件4包括循环泵,循环泵设在第一换热装置3的管路上,螺杆膨胀机51的输出转轴与循环泵的安装轴同轴连接,以驱动循环泵的安装轴旋转,使设在安装轴上的叶轮驱动位于第一换热装置3的部分内的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循环流动,使第一介质换热降温。
可以理解的是,螺杆膨胀机与循环泵不限于采用输出转轴和安装轴同轴连接的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螺杆膨胀机的输出转轴与发电机相连,输出转轴旋转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发电机与循环泵通过线路连接,以使发电机的电能驱动循环泵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池式反应堆还包括反应堆厂房6,第一容纳池1设在反应堆厂房6内。蒸汽动力装置5还包括乏气排出管路53,乏气排出管路53连通蒸汽动力装置5和反应堆厂房6。
如图1所示,池式反应堆还包括反应堆厂房6,反应堆厂房6具有阻隔辐射的功能,第一容纳池1设在反应堆厂房6内,螺杆膨胀机51和驱动件4位于反应堆厂房6外,蒸汽动力装置5还包括乏气排出管路53,乏气排出管路53的入口端与螺杆膨胀机51连通,乏气排出管路53的出口端位于反应堆厂房6内,由于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转化的蒸汽具有一定的辐射,且蒸汽在螺杆膨胀机51内做功后会生成具有一定辐射的乏气,因此设置乏气排出管路53将乏气导入至反应堆厂房6内,避免辐射泄露。
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动力装置不限于具有乏气排出管路,在另一些实施例,螺杆膨胀机位于反应堆厂房内,此时无需设置入口端位于反应堆厂房外的乏气排出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装置3包括第一换热器31、第一循环管路32和第二换热器33。第一换热器31设在第一容纳池1内且位于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第一循环管路32内部设有第二介质,第一循环管路32与第一换热器31连通,以使第一换热器31通过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换热降温,驱动件4设在第一循环管路32上,第二换热器33位于第一容纳池1外,且第二换热器33与第一循环管路32连通,以用于对第二介质换热降温。
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3通过第一循环管路32连通,第一循环管路32内设有第二介质,驱动件4设在第一循环管路32上,以驱动第二介质在第一换热器31、第二换热器33和第一循环管路32内循环流动,第一换热器31设在第一容纳池1内且位于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以用于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第一换热器31内进行热交换,使第一介质换热降温,第二换热器33位于反应堆厂房6外,以用于对接收第一介质热量后的第二介质换热降温,使第二介质能够在循环流动至第一换热器31时再次接收第一介质的热量,实现对第一介质的持续换热降温。优选地,第二介质为水,第一换热器31为盘式换热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装置不限于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换热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装置不具有第一换热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一容纳池连通并容纳第一介质,在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一介质在第一容纳池、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换热器内循环流动,且第一介质在第二换热器内换热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装置3还包括第二容纳池34,第二容纳池34用于容纳第三介质,第二换热器33设在第二容纳池34内,以使第二换热器33通过第三介质对第二介质降温。
如图1所示,第二容纳池34内容纳第三介质,第三介质优选为水,第二换热器33设在第二容纳池34内并位于第二容纳池34内的第三介质液面以下,第二换热器33用于第三介质和第二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二介质换热降温,第二换热器优选为盘式换热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装置不限于具有第二容纳池,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装置不具有第二容纳池,第二换热器设在空气中,并优选为空冷式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还包括余热导出管路7,余热导出管路7位于第一容纳池1内,且余热导出管路7与反应堆本体2连通,以用于将反应堆本体2内的余热导出至第一介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余热导出管路7与第一容纳池1连通;或余热导出管路7上设有第三换热器。
如图1所示,余热导出管路7位于第一容纳池1内且位于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余热导出管路7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分别与反应堆本体2连通,以形成循环管路,反应堆本体2内的介质从余热导出管路7的入口端进入余热导出管路7,并在向余热导出管路7的出口端流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换热降温,将反应堆本体2内的余热导出至第一介质中,然后从余热导出管路7的出口端回流至反应堆本体2内,以使反应堆本体2降温。
可以理解的是,余热导出管路的结构不限于图1中的结构,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堆本体内的介质为第一介质,余热导出管路包括入口段和出口段,入口段将第一容纳池与反应堆本体连通,以用于反应堆本体内的温度较高的第一介质进入第一容纳池内,出口段将第一容纳池与反应堆本体连通,以用于第一容纳池内温度较低的第一介质进入反应堆本体,以使反应堆本体降温。还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余热导出管路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分别与反应堆本体连通,以形成循环管路,余热导出管路上设有优选为盘式换热器的换热器,该换热器用于余热导出管路内的介质与第一容纳池内的第一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将余热导出管路从反应堆本体内导出的热量换热至第一介质内。
可以理解的是,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不限于设置余热导出管路,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系统不具有余热导出管路,此时冷却系统用于反应堆本体因事故破裂的状态,由于反应堆本体破裂,因此反应堆本体内的热量能够直接进入第一容纳池内以使第一介质产生蒸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8和第二循环管路9,第二循环管路9连通第二换热装置8和反应堆本体2,且第二循环管路9和反应堆本体2内具有第四介质,第二换热装置8用于连通供热管网10,以通过第四介质向供热管网10供热。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换热装置8位于反应堆厂房6外并连通供热管网10,第二循环管路9贯穿反应堆厂房6和第一容纳池1设置,且第二循环管路9将第二换热装置8与反应堆本体2连通,以形成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9和反应堆本体2内具有第四介质,第四介质优选为水,通过第二换热装置8将供热管网10内的介质与第四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利用反应堆本体2内的热量向供热管网10供热。
余热导出管路7具有第一启闭装置71,第一启闭装置71用于控制余热导出管路7和反应堆本体2的通断。第二循环管路9具有第二启闭装置91,第二启闭装置91用于控制第二循环管路9和反应堆本体2的通断。反应堆本体2包括运行状态和停堆状态,在运行状态,第一启闭装置71关闭且第二启闭装置91开启,在停堆状态,第一启闭装置71开启且第二启闭装置91关闭。
具体地,如图1所示,余热导出管路7具有第一启闭装置71,第一启闭装置71包括设在余热导出管路7入口端的第一开关阀和余热导出管路7出口端的第二开关阀,通过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控制余热导出管路7和反应堆本体2的通断。第二循环管路9包括将第四介质由反应堆本体2向第二换热装置8导出的导出段和将第四介质由第二换热装置8向反应堆本体2导入的导入段,第二循环管路9具有第二启闭装置91,第二启闭装置91包括设在导出段上的第三开关阀和设在导入段上的第四开关阀,通过第三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控制第二循环管路9和反应堆本体2的通断,优选地,第三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位于反应堆厂房6内并位于第一容纳池1外。
在反应堆本体2正常运行的运行状态,第一启闭装置71关闭且第二启闭装置91开启,反应堆本体2内的第四介质进入第二循环管路9和第二换热装置8中,将反应堆本体2内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循环管路9和第二换热装置8对供热管网10供热,对反应堆本体2产生的热量进行利用。在反应堆本体2正常停堆或因事故停堆的停堆状态,第一启闭装置71开启且第二启闭装置91关闭,反应堆本体2内的第四介质进入余热导出管路7,以将反应堆本体2内的余热排出至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中,避免出现反应堆事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装置8包括第四换热器81、第三循环管路82和第五换热器83。第四换热器81与第二循环管路9连通,第三循环管路82与第四换热器81连通,以使第四换热器81将第三循环管路82内的介质与第四介质换热,第五换热器83连通第三循环管路82,且第五换热器83用于连通供热管网10,以将第三循环管路82内的介质与供热管网10内的介质换热。
如图1所示,第二循环管路9和第三循环管路82分别与第四换热器81连通,第四换热器81用于第二循环管路9内的第四介质与第三循环管路82内的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将第四介质内的热量转移至第三循环管路82内的介质上,供热管网10和第三循环管路82分别与第五换热器83连通,第五换热器83用于供热管网10内的介质和第三循环管路82内的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将第三循环管路82内的介质的热量转移至供热管网10内的介质上,从而将反应堆本体2产生的热量转移至供热管网10。由于第四介质可进入反应堆本体2内,因此第四介质具有一定辐射,在第四换热器81和供热管网10之间设置第五换热器83能够降低第四介质的辐射对供热管网10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堆本体2具有保温层。
具体地,反应堆本体2的外周包裹有保温层,优选为金属反射型保温层,保温层能够将反应堆本体2产生的热量阻隔在反应堆本体2内,以避免热量的散失,在运行状态能够使反应堆本体2产生的热量更多的用于向供热管网10供热。
可以理解的是,保温层不限于设在反应堆本体2的外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保温层设在反应堆本体2的内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应堆系统包括池式反应堆和冷却系统。池式反应堆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池式反应堆,反应堆本体2包括反应堆容器21和堆芯22,反应堆容器21设在第一容纳池1内且位于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堆芯22位于反应堆容器21内。冷却系统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
具体地,如图1所示,池式反应堆包括第一容纳池1和反应堆本体2,反应堆本体2包括反应堆容器21和堆芯22,反应堆容器21设在第一容纳池1内且位于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反应堆容器21内容纳有第四介质,堆芯22位于反应堆容器21内并浸在第四介质中,余热导出管路7和第二循环管路9分别与反应堆容器21连通,在运行状态,堆芯22产生热量,在停堆状态,堆芯22具有余热,保温层设在反应堆容器21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应堆系统设置具有蒸汽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当堆芯停堆时,堆芯的余热会使第一容纳池内的第一介质产生蒸汽,蒸汽动力装置能够利用第一容纳池内的蒸汽驱动驱动件运行,以使驱动件在反应堆停堆时自动运行从而冷却堆芯。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式反应堆包括第一容纳池(1)和反应堆本体(2),所述反应堆本体(2)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池(1)内,所述第一容纳池(1)内容纳有第一介质,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第一换热装置(3),所述第一换热装置(3)与所述第一容纳池(1)相连,以用于对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降温;
驱动件(4),所述驱动件(4)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3)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介质流动或驱动与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的第二介质流动;
蒸汽动力装置(5),所述蒸汽动力装置(5)与所述第一容纳池(1)连通,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容纳池(1)内的蒸汽并利用所述蒸汽做功以驱动所述驱动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动力装置(5)包括螺杆膨胀机(51)和蒸汽管路(52),所述螺杆膨胀机(51)具有输出转轴,所述蒸汽管路(52)将所述第一容纳池(1)与所述螺杆膨胀机(51)连通,以使所述输出转轴在蒸汽做功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驱动件(4)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具有叶轮和安装所述叶轮的安装轴,所述输出转轴与所述安装轴相连,以驱动所述叶轮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式反应堆还包括反应堆厂房(6),所述第一容纳池(1)设在所述反应堆厂房(6)内;
所述蒸汽动力装置(5)还包括乏气排出管路(53),所述乏气排出管路(53)连通所述螺杆膨胀机(51)和所述反应堆厂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3)包括:
第一换热器(31),所述第一换热器(31)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池(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
第一循环管路(32),所述第一循环管路(32)内部设有所述第二介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3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31)通过所述第二介质对所述第一介质换热降温,所述驱动件(4)设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32)上;
第二换热器(33),所述第二换热器(33)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池(1)外,且所述第二换热器(33)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32)连通,以用于对所述第二介质换热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3)还包括第二容纳池(34),所述第二容纳池(34)用于容纳第三介质,所述第二换热器(33)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池(34)内,以使所述第二换热器(33)通过所述第三介质对所述第二介质降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导出管路(7),所述余热导出管路(7)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池(1)内,且所述余热导出管路(7)与所述反应堆本体(2)连通,以用于将所述反应堆本体(2)内的余热导出至所述第一介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导出管路(7)与所述第一容纳池(1)连通;或
所述余热导出管路(7)上设有第三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8)和第二循环管路(9),所述第二循环管路(9)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装置(8)和所述反应堆本体(2),且所述第二循环管路(9)和所述反应堆本体(2)内具有第四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装置(8)用于连通供热管网(10),以通过所述第四介质向所述供热管网(10)供热;
所述余热导出管路(7)具有第一启闭装置(71),所述第一启闭装置(71)用于控制所述余热导出管路(7)和所述反应堆本体(2)的通断,
所述第二循环管路(9)具有第二启闭装置(91),所述第二启闭装置(9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循环管路(9)和所述反应堆本体(2)的通断,
所述反应堆本体(2)包括运行状态和停堆状态,在所述运行状态,所述第一启闭装置(71)关闭且所述第二启闭装置(91)开启,在所述停堆状态,所述第一启闭装置(71)开启且所述第二启闭装置(91)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8)包括:
第四换热器(81),所述第四换热器(81)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9)连通;
第三循环管路(82),所述第三循环管路(82)与所述第四换热器(81)连通,以使所述第四换热器(81)将所述第三循环管路(82)内的介质与所述第四介质换热;
第五换热器(83),所述第五换热器(83)连通所述第三循环管路(82),且所述第五换热器(83)用于连通所述供热管网(10),以将所述第三循环管路(82)内的介质与所述供热管网(10)内的介质换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堆本体(2)具有保温层。
11.一种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式反应堆,所述池式反应堆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池式反应堆,所述反应堆本体(2)包括反应堆容器(21)和堆芯(22),所述反应堆容器(21)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池(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池(1)内的第一介质液面以下,所述堆芯(22)位于所述反应堆容器(21)内;
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09979.1A CN117976260A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09979.1A CN117976260A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76260A true CN117976260A (zh) | 2024-05-03 |
Family
ID=90851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09979.1A Pending CN117976260A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76260A (zh) |
-
2022
- 2022-10-25 CN CN202211309979.1A patent/CN11797626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56058B (zh) | 一种集成电机电控制系统 | |
KR20010034383A (ko) | 제너레이터의 냉각을 위한 냉각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9841288B (zh) |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 | |
WO2014018247A1 (en) | Passive power production during a nuclear station blackout | |
EP2290300A8 (en) | Fuel cell cogeneration system | |
CN113793947B (zh) | 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能源系统 | |
CN113571291A (zh) | 一种用于潮湿环境的电力变压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3450933B (zh) | 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 | |
CN117976260A (zh) | 池式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及反应堆系统 | |
WO2015019664A1 (ja) | 風力発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変圧器搬入、搬出方法 | |
CN116096039A (zh) | 一种冷却系统 | |
JP2004198118A (ja) | 原子炉格納容器冷却設備および原子炉格納容器冷却方法 | |
US3935488A (en) | Method of operating a fluid-cooled hydropower generator | |
CN214611717U (zh) | 一种热力发电厂发电机冷却水水质自动调节装置 | |
CN113437328A (zh) | 一种潜用多模块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
JPH09147885A (ja) | 燃料電池用熱発電システム | |
CN111564288A (zh) | 一种用于油浸变压器过负荷的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082094B (zh) | 冷启动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冷启动方法 | |
CN108766600B (zh) | 一种一回路注水系统 | |
JP6479406B2 (ja) | 冷却装置および原子力設備 | |
JPH09190927A (ja) | 廃熱回収装置 | |
CN118471559A (zh) | 一种高温气冷堆反应堆舱室冷却系统及方法 | |
CN221728759U (zh) | 变频器通风散热装置 | |
CN214281064U (zh) | 发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 |
JP3596848B2 (ja) | 高速炉の崩壊熱除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