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0565A - 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0565A
CN117950565A CN202211339259.XA CN202211339259A CN117950565A CN 117950565 A CN117950565 A CN 117950565A CN 202211339259 A CN202211339259 A CN 202211339259A CN 117950565 A CN117950565 A CN 117950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sub
control
gesture operation
applica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92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会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392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5056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9509 priority patent/WO20240879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50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0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属于人机交互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手势操作;若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所述第二子轨迹与所述第一子轨迹为连续的轨迹;若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二子轨迹,则根据所述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所述目标功能控件是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的一个;若所述手势操作结束前绘出的最后一个子轨迹为第二子轨迹,则响应于所述手势操作结束,执行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不影响应用界面的显示效果的基础上,方便地多样化的界面交互。

Description

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人机交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频次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上搭载的软硬件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用户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交互方式触达电子设备上丰富多样的各种功能和服务。
相关技术中,有些功能和服务的交互方式还不够便捷,影响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界面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手势操作;
若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若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二子轨迹,则根据所述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所述目标功能控件是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子轨迹与所述第一子轨迹为连续的轨迹;
若所述手势操作的结束轨迹为第二子轨迹,则响应于所述手势操作结束,执行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界面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手势操作;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监听所述手势操作的手势轨迹;
显示模块,用于若所述手势轨迹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手势轨迹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二子轨迹,则根据所述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所述目标功能控件是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的一个;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手势轨迹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结束时,若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存在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则执行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面所述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一个手势就能够实现控件呼出,控件选择并执行控件相应功能,缩短了交互路径。通过特定的交互手势可以控制更多的功能,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交互方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显示设备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仅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屏,触摸显示屏,投影显示设备,基于AR/VR技术的显示设备等。
相应地,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势操作,可以为接触式的手势操作,典型的如触摸滑动操作等,也可以为非接触式的手势操作,如,基于近场通信技术(如UWB标签或者红外技术)实现的手势操作,或者,基于传感器(如图像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实现的隔空手势操作。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电子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等等)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手势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界面可以是任何应用的任何界面,如图2中的2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界面为第一应用的某个控制界面,例如,通讯类应用中的聊天界面、社区界面等,资讯类应用中的浏览界面、个人信息界面等,购物类应用中的商品详情界面、订单界面等,软件/主题商店类应用的内容推荐界面、排行榜界面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界面也可以是第一应用的纯信息显示页面,如视频APP的全屏播放页面,阅读类APP的文本页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手势操作为设备的操作者所做出的用于操控电子设备的动作,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作用在电子设备本体上的动作直接控制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辅助设备间接控制电子设备。手势操作可以为接触式的或非接触式的,例如,手势操作可以为作用于触摸屏的滑动操作,也可以为基于遥控器、手柄、电子标签等辅助设备而被电子设备识别并响应的手势动作,还可以为基于摄像头或者毫米波雷达等技术实现的隔空手势动作。以作用于触摸显示屏的滑动操作为例,手势操作可以为滑动距离超过一定长度的滑动操作,如上滑、下滑、左滑、右滑等,也可以为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长度的触摸操作。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是指,手势操作的操作对象为第一应用界面或者第一应用界面中的界面元素。以手势操作为滑动操作为例,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可以为滑动操作的起点在第一应用界面上,再者,以手势操作为拖动操作为例,作用于第一界面可以为被拖动的对象隶属于第一应用界面。具体的判断方式与电子设备对手势操作的响应机制有关,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同理,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手势操作,可以是通过电子设备自身的硬件模块来进行接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前文所述的辅助装置来接收。本实施例对此亦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接收到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手势操作之后,可以监听手势操作绘制出的手势轨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自身的硬件模块来监听手势轨迹,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前文所述的辅助装置来监听手势轨迹。应当理解的是,辅助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建立连接。电子设备可以对整个手势操作过程中的手势轨迹进行实时监听,也可以仅对部分轨迹进行监听。具体的技术实现多种多样,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应当理解,手势轨迹与手势操作是对应的,手势轨迹是指的是手势操作过程中的轨迹,即单次手势操作开始至结束之间的轨迹。例如,对于触摸滑动操作而言,用户的手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没有离开触摸屏或者仅在极短的时间内离开触摸屏(以致电子设备无法识别出该离开或者忽略该次离开仍认为本次触摸操作为连续的),则用户的手指在屏幕上画出的轨迹即为整个触摸滑动操作的手势轨迹。应当理解的是,电子设备监听手势操作对应的轨迹,并可以对某些特定的轨迹做出响应,可以是在监听到轨迹满足某些特定的条件(某些子轨迹)就做出响应,并不一定要等到手势操作结束,监听到整个手势操作的轨迹时才做出响应。并且,在手势操作进行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可能针对监听到的不同轨迹情况,做出不同的响应,因此,在一个手势操作持续期间,电子设备可能根据监听到的轨迹情况先后做出多种响应。
S102,若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监听到的手势轨迹,对手势操作进行响应。如果监听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应用界面上没有功能控件被呼出时,电子设备如果监听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子轨迹是手势轨迹中的一段(某些特定情况下,子轨迹可能与手势轨迹相同),子轨迹与子轨迹之间的分界点可以是任意的,相邻的子轨迹与子轨迹之间可以有重叠的部分,也可以没有重叠的部分(端点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子轨迹自身可以是连续不中断的。子轨迹可以具有方向,子轨迹的方向可以为子轨迹起点指向轨迹终点的方向,子轨迹的方向也可以是与绘出子轨迹的操作方向对应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轨迹可以是满足第一条件的轨迹,具体地,第一子轨迹的属性满足第一条件,第一子轨迹的属性可以是轨迹方向、轨迹距离、轨迹点压力强度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子轨迹可以是轨迹方向为第一方向的轨迹,或者是轨迹方向是第一方向且轨迹距离超过第一阈值的轨迹,又或者是轨迹方向为第一方向且在轨迹点上产生的压力强度超过第二阈值的轨迹。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系统默认或者由用户设定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终端,手势操作是作用于触摸屏的滑动操作,此时,第一方向可以是沿屏幕平面竖直(沿平面y轴)向下,或者沿屏幕平面水平(沿平面x轴)向左/向右。还可以是由设备的显示屏确定的方向,例如,与显示屏幕较长的一边平行的任一方向。第一方向又可以终端的使用状态改变,例如,当检测到用户竖向握持终端时,终端确定第一方向为沿屏幕平面竖直向下/上,当检测到用户横向握持终端时,终端确定第一方向为沿屏幕平面水平向左/向右;又如,当检测到第一应用界面被竖屏显示时,终端确定第一方向为沿屏幕平面竖直向下/上,当检测第一应用界面被横屏显示时,终端确定第一方向为沿屏幕平面水平向左/向右。
电子设备监听到手势操作绘出轨迹的轨迹属性和第一子轨迹的属性匹配时,判断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可以不必等待第一子轨迹绘制完成,就判断出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一子轨迹。例如,电子设备监听到手势操作绘制出的轨迹为第一方向(且超过第一阈值),则判断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一子轨迹,而后继续监听手势操作绘出的第一子轨迹的剩余部分,做出响应,直至第一子轨迹绘制完毕(例如,监听到满足其他条件的轨迹)。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能在手势操作过程绘制出的第一个子轨迹就是第一子轨迹,即第一子轨迹包含手势操作的起点;也可能在手势操作结束前绘制出的最后一个子轨迹为第一子轨迹,即第一子轨迹包含手势操作的终点;还可以在手势操作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绘制出第一子轨迹。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仅当手势操作绘出的第一个子轨迹就是第一子轨迹的情况下,响应第一子轨迹,呼出功能控件。也可以是,如果第一应用界面上没有已经被呼出的功能控件,则电子设备对于手势操作中绘出的第一子轨迹做出响应,而不管第一子轨迹是在手势操作的哪一个阶段绘出的。
第一子轨迹可以是任意形状的轨迹,可以是直线轨迹,也可以为曲线轨迹;可以为系统默认,也可以由用户设置。以手势操作为触摸滑动操作为例,第一子轨迹可以是从屏幕上一处到另一处的具有一定长度的直线轨迹,对应于直线滑动,例如从上滑、下滑、左滑、右滑等。以手势操作为在触摸屏上的滑动操作为例,第一子轨迹可以是向下滑动超过距离阈值的轨迹。
功能控件是承载了一定功能的控件,当功能控件被触发时,电子设备执行对应的功能。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功能控件可以对应第一应用界面上的第一应用中的功能,可以是不在第一界面上的功能,例如,可以是第一应用界面的子界面中的功能,尤其是相对于第一界面而言交互路径较深的功能,例如,如图2所示的展示预约信息212;也可以对应系统功能,例如息屏、设置、网络开关等,此外,其他应用的应用图标也可以理解为系统功能中的一种,当应用图标被触发时,电子设备运行该应用图标对应的应用。当然,功能控件也可以是第一应用界面相关的功能,如,刷新211、锁定显示213等。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可以全部为第一应用相关的功能,也可以全部为系统功能,也可以一部分为第一应用相关的功能一部分为系统功能。功能控件可以是本来没有在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的控件,响应于监听到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一子轨迹,在第一应用界面上呼出功能控件。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的子界面可以是第一应用界面中的子版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界面的子界面也可以是通过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控件实现跳转(一级跳转或者多级跳转)的第二应用界面。
被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用户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习惯和/或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例如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N个系统功能控件+M个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第一应用所属的但未包含在第一应用界面上的功能控件,其中M和N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满足M+N大于等于1。又如,根据第一应用界面的界面属性确定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不同应用界面上接收到的手势操作呼出不同的功能控件。又或,确定在打开第一应用界面的情况下,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前O个功能对应的功能控件为被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O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手势操作的起点和/或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被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例如,可以根据手势操作对应的起点在第一应用界面上的位置确定,若手势操作对应的起点位于第一应用界面的第一区域,则呼出第一功能控件集合,若手势操作对应的起点位于第一应用界面的第二区域,则呼出第二功能控件集合,以适应更多样化的操作需求,提供更快捷的操作体验。具体地,第一区域可以是第一应用界面的左侧/上侧区域,相应地,第二区域可以是第一应用界面的右侧/下侧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还可以根据第一方向确定,例如,按照第一方向将第一应用界面分区,以确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又如,也可以结合前述的手势操作的起点和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被呼出的功能控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监听到的第一子轨迹的起点确定被该第一子轨迹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又或者,根据监听到的第一子轨迹的起点和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被该第一子轨迹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应当理解的是,在一次手势操作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可能多次监听到第一子轨迹,从而多次呼出(取消)功能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在手势操作的过程中,手势操作至少两次呼出功能控件,则其中至少一次被第一子轨迹呼出的功能控件至少部分与前次呼出的所述功能控件不同。也即,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呼出功能控件-取消显示功能控件-再次呼出功能控件”类似的操作,刷新呼出的功能控件种类,从而实现一个操作控制更多功能的交互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被呼出的功能控件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至少两个,至少三个,三个或四个。当然,也可以根据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功能控件的数量,以适应用户的视觉需求。
图2A、图2B中示出了以电子设备为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移动终端,手势操作为滑动操作为例,当第一子轨迹被设定为满足一定长度阈值的下滑轨迹时,功能控件的呼出过程。其中,图2A中手势操作开始后产生的第一子轨迹即他,即滑动操作在屏幕上向下超距离阈值所产生的轨迹,电子设备监听到轨迹22,并判断出该轨迹与设定的第一子轨迹匹配,则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21。图2B中手势操作开始后产生的子轨迹并未与第一子轨迹匹配,设备持续对手势操作的轨迹进行监听,当监听向下滑动超过距离阈值产生的子轨迹22时,判断出该子轨迹与配置的第一子轨迹匹配,此时界面上不存在已被呼出的功能控件,则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图2A、图2B中还示出了一些典型的功能控件,如“刷新”211,“预约信息”212,“锁定页面”213功能控件,分别对应刷新当前页面,跳转到预约信息,和锁定当前界面等功能,设备监听到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一子轨迹时,即呼出这些功能控件。需要说明的是,图2A、图2B中的示例仅仅是助于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功能控件,可以是,将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移动或缩小,将移动或缩小后空出的区域作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图层,将显示图层所在的区域作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并将功能控件显示在图层上,还可以根据第一应用界面的色彩确定该图层的颜色,以使被呼出的功能控件能够突出显示。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应用界面上的部分内容折叠,将折叠后空出的区域作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从而在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图3A-3D中示出了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可能的几种呼出显示方式,同样以呼出控件的手势操作为下滑操作的情况为例。图3A中显示了一种示例性的第一应用界面,主题商店的主页30,在该界面上监听到手势操作包含下滑超过距离阈值的手势轨迹,则可以以图3B-3D中任一中方式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在图3B中,将界面上的全部显示内容向屏幕下方移动,在空出的区域显示功能控件31,使得功能控件显示在靠近显示屏边缘的区域,这样可以不影响原有界面内容的整体布局,保存用户视觉上的连续性;在图3C中,将界面上的推荐应用介绍等部分显示内容向屏幕下方移动,在空出的区域显示功能控件31,使得功能控件嵌入原有的页面内容中,这样可以通过保持部分重要内容的显示位置,避免用户关注的内容频繁改变位置;在图3D中,在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图层32,并在图层上显示功能控件,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布局,在执行完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时,从视觉上更流程地返回第一应用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方向或缩小的方向可以和第一子轨迹的第一方向相同,这样可以给用户一种“跟手”的视觉反馈,如图3B-3C中的移动方向,当然移动方向也可以和第一方向不同,例如,和第一方向相反,或者垂直,或者成一定的角度。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同,相反,垂直等,可以是大致相同,大致相反,大致垂直,例如,若移动方向与第一方向夹角小于一个较小的阈值(如5°、10°等)可认为两者相同,若移动方向与第一方向夹角与180°相差较小(如175°-185°),可认为两者相反,若移动方向与第一方向夹角与90°相差较小(如85°-95°),可认为两者垂直。移动方向可以是系统默认的,也可以是用户设置的,还可以是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例如横屏或竖屏)确定,也可以根据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例如,根据第一界面的排版方式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界面还可以包括标签栏,标签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标签栏中的标签与子界面一一对应,这些标签中包括激活的第一标签,激活的第一标签对应的子界面显示在第一应用界面中。可以通过在标签栏中对激活的标签进行切换,以切换第一应用界面中显示的子界面。对应的,显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激活的子界面对应的第二功能控件,在不同的标签被激活的情况下,第一子轨迹呼出的功能控件也不同。当然,在不同的标签被激活的情况下,第一子轨迹呼出的功能控件也可以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活的标签被标识,可以有多种的标识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高亮,放大,改变颜色,改变形状,加粗,加阴影等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同样,以主题商店的为例,图4A-4B示出了第一应用界面的一种可选样式,图4中的第一应用界面为主题商店APP中的首页401,包含标签栏,标签栏中包含“应用时刻”、“主题”、“字体”、“互动桌面”、“铃声”等标签,其中,激活的标签被放大显示,当“应用时刻”标签被激活时,界面上显示与“应用时刻”相关的子界面401(图4A中虚线框中所示),当将激活的标签切换为“铃声”时,界面切换为显示“铃声”对应的子界面402(图4B中虚线框中所示),相应地,当“应用时刻”标签被激活时,第一子轨迹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411中包括“应用管理”、“云应用”等专属于“应用时刻”子界面的功能控件,而当“字体”标签被激活时,第一子轨迹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412中包括“DIY字体”、“超大清晰”等隶属于“字体”子界面的功能控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功能控件显示于紧挨着标签栏的位置,以便用户清楚地了解到当前的标签与功能控件的对应关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手势操作将产生的控制结果。例如,显示于标签栏上方/下方靠近标签栏的位置,或者,显示于标签栏左侧/右侧靠近标签栏的位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控件也可以显示于靠近标签栏并朝向第一方向的位置,例如,当第一子轨迹为下滑操作对应的子轨迹,此时第一方向为由屏幕顶部朝向屏幕底部,则功能控件可显示于标签栏下方靠近标签栏的位置,如图4A-4B中所示。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控件也可以显示在靠近屏幕边缘的位置,例如,沿第一方向靠近屏幕内侧的位置,如图3B中所示,这样避免影响第一应用界面先前的排布,给用户更流畅的视觉体验。
在S10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S103,若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二子轨迹,根据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
其中,目标功能控件是手势操作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轨迹可以是满足第二条件的轨迹,具体地,第二子轨迹为轨迹方向、轨迹距离、轨迹点停留时间、轨迹点压力强度中的至少一个满足特定条件的子轨迹。
第二子轨迹应当在至少一个第一子轨迹之后,电子设备才能在功能控件被第一子轨迹呼出之后,通过第二子轨迹在被呼出的功能控件中确定目标功能控件。即第二条件至少包括,轨迹顺序在第一子轨迹之后。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轨迹与第一子轨迹是连续的轨迹。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势操作可能在结束之前的最后一个子轨迹绘出第二子轨迹,即第二子轨迹包含手势操作的终点,手势操作的结束轨迹为第二子轨迹。也可以在手势操作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绘制出第二子轨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轨迹与第一子轨迹为不相同的子轨迹,第二子轨迹是第一子轨迹之后的任一子轨迹。同样地,第二子轨迹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轨迹,可以是直线轨迹,也可以为曲线轨迹;可以为系统默认,也可以由用户设置,还可以由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排布方式确定。第二子轨迹可以是具有任意方向的子轨迹,也可以是具有特定方向的子轨迹,这里特定方向可以是某个具体的方向(如上/下/左/右),也可以是除开某个具体的方向之外的方向,例如,除开第一方向以外的方向,或者除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之外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轨迹为方向具有第二方向的子轨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可以,例如,与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排布方向一致,当至少一个功能控件横向排布时,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当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纵向排布时,第二方向可以是上下方向。其中,横向排布可以理解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被显示时,显示的列数大于行数,纵向排布可以理解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被显示时,显示的行数大于列数。应当理解的是,水平方向包括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方向,上下方向包括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方向。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可以是不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任一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也可以由先后多个方向构成,应当理解的是,用户在通过第一子轨迹的手势操作将功能控件呼出后,可以通过第二子轨迹对应的手势操作在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选择目标功能控件,由于用户的手势操作可以改变方向,因此,第二子轨迹可能是多段的,具有多个先后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和第一方向相同,也可以和第一方向相反,还可以和第一方向垂直或成某一的角度。如前文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同,相反,垂直等,可以是大致相同,大致相反,大致垂直,此处不再赘述。
电子设备监听到手势操作绘出轨迹的轨迹属性和第二子轨迹的属性匹配时,判断手势操作绘出第二子轨迹。同样,电子设备可以不必等待第二子轨迹绘制完成,就判断出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二子轨迹。例如,电子设备监听到手势操作绘制出的轨迹为第二方向(或者其他判断条件),则判断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二子轨迹,而后继续监听手势操作绘出的第二子轨迹的剩余部分,并适时做出响应,直至第二子轨迹绘制完毕(例如,监听到满足其他条件的轨迹或手势操作结束)。
又如,电子设备监听到第一子轨迹之后的轨迹一段轨迹,且该轨迹的方向与第一子轨迹的方向不相反,则判断手势操作绘出第二子轨迹。继续监听并实时做出响应。
图5A-5D中示出了几种可能的包含第二子轨迹的手势轨迹的示例,图5A-5D示出的情况仅仅为助于理解本申请而给出的示例,并不对本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图5A示出了第二子轨迹531为与第一子轨迹52连续且方向一致的子轨迹的一种情况。图5B中示出了第二子轨迹532和533与功能控件的排布方向一致的一种情况,在图5B中,设备监听到用户通过手势操作画出52的第一子轨迹,则横向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51,设备持续监听手势操作的轨迹,当监听到手势操作的轨迹在M点开始转弯,且转向水平方向时,判断出手势操作开始描绘第二子轨迹532或者533(532和533是两个独立的轨迹,不会同时存在,图中为了方便将两者绘制于同一张图),设备持续监听,直到监听到手势操作结束,形成完整的第二子轨迹。图5C中示出了第二子轨迹534和535先后存在两个方向的一种情况,在图5C中,设备监听到用户通过手势操作画出52的第一子轨迹,则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51,设备持续监听手势操作的轨迹,当监听到手势操作的在绘制出第一子轨迹52之后还在持续绘制时,判断出手势操作开始描绘第二子轨迹534或者535(534和535是两个独立的轨迹,不会同时存在,图中为了方便将两者绘制于同一张图),设备持续监听,直到监听到手势操作结束,形成完整的第二子轨迹。图5D中示出了第二子轨迹536先后存在多个方向的一种情况,在图5D中,设备监听到用户通过手势操作画出52的第一子轨迹,则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51,设备持续监听手势操作的轨迹,当监听到手势操作的在绘制出第一子轨迹52之后还在持续绘制时,判断出手势操作开始描绘第二子轨迹536,设备持续监听,直到监听到手势操作结束,形成完整的第二子轨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可以是根据第二子轨迹的属性确定目标功能控件,其中第二子轨迹的属性包括但不限于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和轨迹长度。相应地,根据第二子轨迹的属性,确定目标功能控件过程可以是,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起点,将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和轨迹长度分别映射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根据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从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确定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其中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被呼出时,默认被选中的功能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功能控件被监听到的第一子轨迹呼出时,可以将功能控件显示在功能控件显示区域。在这些功能控件中会有一个默认的功能控件被选中,作为初始目标功能控件,然后,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起点,跟随着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在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中移动以重新选中目标功能控件。具体地,以与第二轨迹相同的方向,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将第二轨迹的轨迹长度映射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前述比例关系可以是任意比例值,1:1,1:2,2:1,1:3,3:1,2:3,3:2等,也可以是根据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尺寸和屏幕的显示尺寸确定的值,如根据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宽度和屏幕的宽度确定的。出于便于用户操作的目的考虑,映射的比例关系还可以仅由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尺寸确定,如根据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宽度,或者高度确定。映射比例还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动态地确定,例如,当电子设备被纵向握持时,映射比例为相对小的比例,如按照轨迹长度:目标距离为1:1或者更小的比例映射,当电子设备被横向握持时,映射比例为相对大的比例,如按照轨迹长度:目标距离为1:2或者更大的比例映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和轨迹长度分别映射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的过程中,可以只对第二子轨迹中特定的方向分量和在该分量上的距离进行映射。其中特定的方向分量可以由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排布方式确定,例如,当至少一个功能控件横向排布时,特定方向分量可以是水平方向(本申请提到的水平方向均包括水平向左或向右),或者当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纵向排布时,特定方向分量可以是竖直方向(本申请提到的竖直方向均包括竖直向上或向下)。也可以是,当至少一个功能控件横向排布,且仅排成一排时,特定方向分量为水平方向,或者当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纵向排布,且仅排成一列时,特定方向分量为竖直方向。特定的方向分量也可以由第一子轨迹的方向确定,例如,当第一子轨迹为水平方向时,特定的方向分量为竖直方向,或者,当第一子轨迹为竖直方向时,特定的方向分量为水平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映射后的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确定目标控件的过程中,在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中的移动点可能并不在任何一个功能控件上,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离移动点最近的控件,作为目标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势操作的过程中,根据手势操作的轨迹动态地确定目标控件,具体地,根据第二子轨迹对应的操作过程中,动态地将操作轨迹映射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中,以动态地确定目标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识目标控件,典型地,动态地突出显示目标控件,以给予用户直观的反馈。突出显示可以有多种的实现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高亮,放大,改变颜色,改变形状,加粗,加阴影等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
图6-图10示出了几种可能的根据第二轨迹确定目标控件的过程。
以图6为例,图6A中显示第一应用界面60,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界面60上通过触摸屏接收到用户的下滑操作,在图6B中,当电子设备监听到下滑操作超过阈值(对应下滑产生的第一子轨迹62),在第一应用界面上以单排的形式显示3个功能控件61,“刷新”、“历史记录”、“锁定”,默认“刷新”控件为初始目标控件,并设为高亮显示,持续监听滑动操作产生的轨迹,当监听到持续向下的滑动轨迹时,电子设备判断第二子轨迹63开始,持续监听第二子轨迹63的走向,并以初始目标控件“刷新”为基点,将第二子轨迹63映射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61的显示区域,其中,映射方式为将垂直方向映射为水平方向,并将滑动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映射,以在显示区域中选定新的目标控件。图6C中,通过将第二子轨迹映射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选定“历史记录”控件为目标控件。
以图7为例,图7A中显示第一应用界面70,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界面70上接收到用户的下滑操作,在图7B中,当电子设备监听到下滑操作超过阈值(对应下滑产生的第一子轨迹72),在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3个功能控件61,“刷新”、“历史记录”、“锁定”,默认“刷新”控件为初始目标控件,并设为高亮显示,持续监听滑动操作产生的轨迹,当监听到滑动操作改变方向时,电子设备判断第二子轨迹73开始,持续监听第二子轨迹73的走向,并以初始目标控件“刷新”为基点,并将第二子轨迹73映射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71的显示区域,其中,映射方式为将第二子轨迹73的方向直接映射,并将滑动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映射,以在显示区域中选定新的目标控件。图7C中,通过将第二子轨迹映射到显示区域,选定“历史记录”控件为目标控件。
以图8为例,图8A中显示第一应用界面80,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界面80上接收到用户的下滑操作,在图8B中,当电子设备监听到下滑操作超过阈值(对应下滑产生的第一子轨迹82),在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3个功能控件81,“刷新”、“历史记录”、“锁定”,默认“刷新”控件为初始目标控件,并设为高亮显示,持续监听滑动操作产生的轨迹,当监听到滑动操作改变方向时,电子设备判断第二子轨迹83开始,持续监听第二子轨迹83的走向,并以初始目标控件“刷新”为基点,将第二子轨迹83映射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81的显示区域,其中,由于控件的显示方式为单排横向显示,此时映射方式为仅将第二子轨迹83的方向的水平分量映射到显示区域,并将滑动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映射,以在显示区域中选定新的目标控件。图8C中,通过将第二子轨迹映射到显示区域,选定“锁定”控件为目标控件。
以图9为例,图9A中显示第一应用界面90,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界面90上接收到用户的下滑操作,在图9B中,当电子设备监听到下滑操作超过阈值(对应下滑产生的第一子轨迹92),在第一应用界面上以双排的形式显示6个功能控件91,“刷新”、“历史记录”、“锁定”、“设置”、“个性化”、“分享”,默认“刷新”控件为初始目标控件,并设为高亮显示,持续监听滑动操作产生的轨迹,当监听到滑动操作持续且滑动产生的轨迹方向不与第一子轨迹92相反时,电子设备判断第二子轨迹93开始,持续监听第二子轨迹93的走向,并以初始目标控件“刷新”为基点,将第二子轨迹93实时映射到功能控件91的显示区域,其中,映射方式为将第二子轨迹93的方向直接映射,并将滑动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映射,以在显示区域中选定新的目标控件。图9C中,通过将第二子轨迹实时映射,当检测到第二子轨迹持续向下时,实时选定“设置”控件为目标控件并高亮,此时若滑动操作还没有被释放,电子设备持续监听手势轨迹,在图E和图F中,第二子轨迹继续并转向并产生一定的距离,电子设备将该方向和距离映射至控件91的显示区域,当检测到映射后的位置距离“个性化”比距离“设置”更近时,选定“个性化”为目标控件。
以图10为例,图10A中显示第一应用界面100,电子设备在第一应用界面100上接收到用户的下滑操作,在图9B中,当电子设备监听到下滑操作超过阈值(对应下滑产生的第一子轨迹102),在第一应用界面上以双排的形式显示6个功能控件101,“刷新”、“历史记录”、“锁定”、“设置”、“个性化”、“分享”,默认“刷新”控件为初始目标控件,并设为高亮显示,持续监听滑动操作产生的轨迹,当监听到滑动操作持续且滑动产生的轨迹方向不与第一子轨迹102相反时,电子设备判断第二子轨迹103开始,持续监听第二子轨迹103的走向,并以初始目标控件“刷新”为基点,将第二子轨迹103实时映射到功能控件101的显示区域,其中,映射方式为将第二子轨迹103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映射,并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滑动距离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映射,以在显示区域中选定新的目标控件。图10C中,通过将第二子轨迹实时映射,选定“分享”为目标控件。
可以理解的是,图6-图10示出的仅仅是一些可能的手势轨迹、功能控件的排布方式、手势轨迹映射至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映射方式,这些可能的手势轨迹、排布方式和映射方式之间可以任意组合,不限于图6-图10示出的组合方式。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手势轨迹、排布方式和映射方式,图6-图10的示例并不对此产生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可以是根据第二子轨迹的属性确定目标功能控件,第二子轨迹的属性包括但不限于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和轨迹点停留时长。
相应地,根据第二子轨迹的属性,确定目标功能控件过程可以是,电子设备监听手势操作产生的手势轨迹以及在轨迹点上的停留时长,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起点,将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映射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目标方向;根据目标方向和第二子轨迹方向上的轨迹点的停留时长确定目标功能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一定时间间隔在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按照目标方向跳选,例如,假设以5ms为跳选间隔,在呼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后,产生第二子轨迹,第二子轨迹的方向为水平向右,手势在第二子轨迹的点上停留10ms,则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基点,将向右数第二个控件作为目标功能控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轨迹点的停留时长映射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距离,并结合目标方向确定目标功能控件,例如,假设1ms的时长对应1mm,在呼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后,产生第二子轨迹,第二子轨迹的方向为水平向右,手势在第二子轨迹的点上停留10ms,则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基点,在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移动10mm,将距离移动终点最近的功能控件作为目标功能控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可以是根据第二子轨迹的属性确定目标功能控件,第二子轨迹的属性包括但不限于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和在轨迹点的按压力度。
相应地,根据第二子轨迹的属性,确定目标功能控件过程可以是,电子设备监听手势操作产生的手势轨迹以及在轨迹点上的按压力度,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起点,将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映射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目标方向;根据目标方向和第二子轨迹方向上的轨迹点的按压力度确定目标功能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一定按压力度等级间隔在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按照目标方向跳选,例如,假设以按压力度等级5为跳选间隔,在呼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后,产生第二子轨迹,第二子轨迹的方向为水平向右,手势在第二子轨迹的点上的按压力度等级为10,则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基点,将向右数第二个控件作为目标功能控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轨迹点的按压力度等级映射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距离,并结合目标方向确定目标功能控件,例如,假设1等级的按压力度对应1mm,在呼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后,产生第二子轨迹,第二子轨迹的方向为水平向右,手势在第二子轨迹的点上的按压力度等级为10,则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基点,在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移动10mm,将距离移动终点最近的功能控件作为目标功能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S103确定出目标控件之后,还可以包括,S1031,若手势操作的结束轨迹为第二子轨迹,响应于手势操作结束,电子设备执行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手势操作的操作对象被释放时,确定手势操作结束,例如,对应触摸滑动操作,用户的手指离开显示屏,电子设备检测到触摸信号消失,则确定手势操作结束;又如,对于隔空手势操作,可以设置手势操作结束的标识动作,当传感器检测到手势操作结束的标识动作时,确定手势操作结束,也可以是当手势操作的操作主体(如用户的手)传感器的传感范围内消失时,确定手势操作结束;再如,对于基于辅助设备实现的手势操作,当检测到操作信号去激活时,确认手势操作结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S103确定出目标控件之后,在第一应用界面上仍显示有功能控件被呼出的情况下,若监听到手势操作结束,则响应于手势操作结束,电子设备执行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呼出功能控件是为了执行一次功能控件的选择操作,因此,功能控件的显示是暂态的。即目标功能控件被选定,手势操作结束后,应当取消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显示。具体地,若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包括界面跳转,由于跳转后的界面不包括这些功能控件,因此直接跳转显示即可。若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不包括界面跳转,例如,“刷新”“锁定”等,则响应于手势操作结束,执行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并取消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显示。
图6-图10中示出了一些可能的场景下,手势操作结束时,电子设备响应于手势操作结束,执行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图6C中通过第二手势选定目标功能控件为“历史记录”。当电子设备监听到手势操作释放,在图6D中执行“历史记录”对应的跳转功能,跳转到第一应用的历史记录页面60’。图7C、8C中通过第二手势选定目标功能控件为“锁定”。当电子设备监听到手势操作释放,执行“锁定”功能,将当前页面锁定,禁用除解锁之外的操作响应,可以在页面顶部显示锁定的标识,取消功能控件71的显示,如图7D、8D中的70’、80’所示。图9C中通过第二手势选定目标功能控件为“设置”。当电子设备监听到手势操作释放,执行“设置”对应的跳转功能,跳转到第一应用的设置页面;当检测到9C中的第二子轨迹93之后,若手势操作持续进行,则通过手势操作在图9E-9F中确定目标功能控件为“个性化”,当电子设备监听到手势操作释放,执行“个性化”对应的跳转功能,在图9G中跳转到第一应用的个性化页面90’。
如图11所示,在S10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S104,若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三子轨迹,在第一应用界面上取消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显示。
如果此时手势操作结束,则S1041电子设备不执行控件功能,回到第一应用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轨迹可以是满足第三条件的轨迹,具体地,第三子轨迹的属性满足第三条件,第三子轨迹的属性可以是轨迹顺序、轨迹方向、轨迹距离、轨迹点停留时间、轨迹点压力强度中的至少一个。
第三子轨迹应当在至少一个第一子轨迹之后,电子设备才能在功能控件被第一子轨迹呼出之后,通过第三子轨迹取消显示被第一子轨迹呼出的功能控件。即第三条件至少包括,轨迹顺序在第一子轨迹之后。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势操作可能在结束之前的最后一个子轨迹绘出第三子轨迹,即第三子轨迹包含手势操作的终点。也可以在手势操作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绘制出第三子轨迹。
此外,第三子轨迹与第二子轨迹的先后顺序则不受限制。如此,用户可以通过第三子轨迹对应的操作将呼出的功能控件隐藏,使电子设备在不进行其他操作的情况下回到初始的第一应用界面,在用户发现误操作的时候及时撤回。
同样地,第三子轨迹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轨迹,可以是直线轨迹,也可以为曲线轨迹;可以为系统默认,也可以由用户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轨迹具有第三方向,第三条件还包括第三方向满足特定条件,例如,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条件还包括轨迹距离满足特定条件,例如,或者第三子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且轨迹距离超过距离阈值,又或者,第三方向在与第方向相反的方向分量上的距离超过距离阈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轨迹是轨迹方向和轨迹速度满足一定条件的轨迹,例如,第三子轨迹的方向与第一子轨迹的方向相反且轨迹速度超过速度阈值,又或者,第三子轨迹在与第一子轨迹相反的分量上的速度超过速度阈值。其中,轨迹速度由轨迹长度除以产生该轨迹长度的手势操作持续时间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消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显示后,显示界面回到第一应用界面的初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不执行任何一个功能控件的对应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手势操作在结束之前的最后一个子轨迹绘出第三子轨迹,则显示界面回到第一应用界面的初始状态,操作流程结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轨迹也可以既不是手势操作开始后的第一个子轨迹,也不是手势操作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子轨迹。即在电子设备监听到第三子轨迹并隐藏被呼出的功能控件后,手势操作并未结束,电子设备持续监听手势轨迹。则当电子设备再次监听到第一子轨迹时,可以再次呼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其中再次呼出的功能控件可以与前次呼出的功能控件完全相同,也可以是至少有一次与前次呼出的功能控件至少部分不同(部分不同或者全部不同),以使得用户通过一个操作控制更多的功能控件,获得流畅无缝的交互体验。
图12中示出了一种可能的第三子轨迹,以及响应手势操作的过程。
图12A中电子设备接收到手势操作,开始监听手势操作产生的轨迹,图12B中,通过下滑操作122呼出3个功能控件121,电子设备持续监听手势操作的轨迹,并可以跟随持续监听到的轨迹动态选定目标功能控件。在图12C中,用户可能会发现呼出的功能控件中,没有自己想要的功能控件,则可以通过执行上滑操作返回第一应用界面,相应地,电子设备监听到第三子轨迹124,取消功能控件121在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显示,此时如果手势操作结束,则第一应用回到初始显示状态,电子设备对于手势操作的响应结束。此外,在图12C示出轨迹的基础上,若手势操作并未结束,则电子设备可以对手势操作的轨迹持续监听,并在再次监听到第一手势轨迹122之时,再次呼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121,图12F中示出了再次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与前次呼出的功能控件相同的情况,其中,再次呼出的功能控件也可以是与前次呼出的功能控件至少部分不同的功能控件121’(图中未示出)。以方便用户对更多的功能控件进行控制。在图12F-12G的过程中,电子设备检测到手势操作结束,执行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在12G中显示刷新后的界面120’。
如图13所示,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S105,若手势操作的结束轨迹为第一子轨迹,则响应于手势操作结束,执行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轨迹是所述手势操作开始后的第一个子轨迹,既第一子轨迹包含手势操作的起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被呼出时,默认被选中的功能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功能控件被监听到的第一子轨迹呼出时,可以将功能控件显示在功能控件显示去区域,在这些功能控件中会有一个默认的功能控件被选中,作为初始目标功能控件。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手势操作在功能控件被呼出之后没有进一步的轨迹就结束了,由于此时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就是目标功能控件,因此,当手势操作释放时,电子设备将执行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确定,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默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可以由用户设置,也可以根据用户习惯和/或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例如确定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功能控件作为初始目标功能控件,或者,根据第一应用界面的界面属性确定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不同的应用界面对应不同的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亦或,确定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属于第一应用的功能控件为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又或,确定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在打开第一应用界面的情况下,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功能对应的功能控件为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手势操作的起点和/或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的功能控件,例如,可以根据手势操作对应的起点在第一应用界面上的位置确定初始目标功能控件,若手势操作对应的起点位于第一应用界面的左侧,则确定第一功能控件为初始目标功能控件,若手势操作对应的起点位于第一应用界面的右侧,则确定第二功能控件为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又如,也可以结合手势操作的起点和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初始目标功能控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初始目标功能控件的选择可以遵循既有的交互逻辑,使得本申请示出的交互方式与既有的交互方式兼容,避免两者之间的冲突。例如,对于新闻阅读类应用的界面,下滑操作的既有响应是“刷新”,则当第一手势轨迹被配置为下滑轨迹时,可以配置“刷新”控件为初始目标功能控件;而对于类似于“微信”的通讯类应用的对话列表界面,下滑操作的既有响应是“跳转小程序页面”,则当第一手势轨迹被配置为下滑轨迹时,可以配置“小程序”控件为初始目标功能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目标功能控件被标识,默标识的方法可以采用参考前文多种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初始目标功能控件显示在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不同位置,例如,结合手势操作的操作区域确定初始目标功能控件的显示位置。具体地,考虑移动终端竖屏使用的情况或者手势操作在屏幕中的位置情况,可将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在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靠左显示,以便手势操作的作用位置在屏幕左侧时,便于向右选择目标功能控件。同理,也可将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在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靠右/上/下显示。还可以将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在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居中显示,这样可以方便地向多个方向进行选择,以快速选择到目标功能控件。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界面控制方法的执行流程。在S01处,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的手势操作,在S02处,设备开始监听用户的手势操作产生的手势轨迹。需要说明的是,S01与S02之前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在S01开始之后执行S02,也可以在S01接收到用户操作的同时开始S02监听手势轨迹。在D01处,电子设备判断监听到的手势操作轨迹是否匹配第一条件,若匹配,说明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一子轨迹,执行S03在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若不匹配,说明手势操作为绘制出第一子轨迹,则继续监听手势操作的轨迹,当然此时手势操作也有可能结束(图中未示出),如果此时手势操作结束,则结束本次响应流程。若在D02处,用户的手势操作在S03呼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后结束,则电子设备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操作,流程结束。若在D02处,用户的手势操作还未结束,持续监听手势操作的轨迹,电子设备在D03处判断监听到的手势轨迹是否匹配第二条件,以确定手势操作是否绘制出第二子轨迹,在S05处,电子设备判断出手势操作开始绘制第二子轨迹,持续监听手势操作的轨迹,并实时根据第二子轨迹的属性,确定目标功能控件。在D05处,若电子设备检测到手势操作结束,则S05执行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若未检测到手势操作结束则持续监听手势轨迹,并响应监听到的手势轨迹。在D03处,若电子设备判断出手势操作为绘制出第二子轨迹,若此时手势操作未结束,持续监听手势操作的轨迹,若此时手势操作结束(图中未示出),则执行目标功能控件(可能是初始目标功能控件)。电子设备在D04处判断手势操作的轨迹是否匹配第三子条件,以确定手势操作是否绘制出第三子轨迹。若判断手势操作绘制出第三子轨迹,在第一应用界面取消显示被呼出的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使得第一应用界面回到初始显示状态。在D05处,若手势操作尚未结束,则持续监听手势操作的轨迹,并根据监听到的轨迹做出响应,若手势操作此时结束,则流程结束。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的各步骤,如果不是明显不可能实现的顺序,则各个步骤之间可以以任一顺序执行,尤其是D03和D04,其顺序可以是D03在D04之前,即先判断是否存在第二子轨迹,再判断是否存在第三子轨迹,也可以是同时监听两种轨迹的产生。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还需要说明的事,在图14所示的流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判断步骤,不一定是显性地判断或者专门有判断的节点,电子设备可以直接监听手势轨迹并对相应的手势轨迹做出了响应,则认为其进行了判断或者是识别的步骤。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处理模块1501,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手势操作并监听所述手势操作的手势轨迹;
显示模块1502,所述显示模块用于若所述处理模块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所述处理模块1501,还用于若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二子轨迹,则根据所述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所述目标功能控件是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的一个;
所述处理模块1501,还用于在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结束时,若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存在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则执行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1501,还用于:
若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三子轨迹,则控制所述显示模块1502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取消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显示。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1501,用于:
若监听到所述手势轨迹的属性与第一条件匹配,确定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若监听到所述手势轨迹的属性与第二条件匹配,确定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二子轨迹;若监听到所述手势轨迹的属性与第三条件匹配,确定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三子轨迹。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块1502,用于:
若在所述手势操作的过程中,所述处理模块1501监听到手势操作至少两次呼出功能控件,则其中至少一次显示模块1502响应于第一子轨迹呼出的所述功能控件至少部分与前次呼出的所述功能控件不同。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1501,用于:
若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仅绘出所述第一子轨迹,响应于所述手势操作结束,执行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块1502,还用于:
移动或者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的部分或全部显示内容,将移动后空出的区域作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
或者,
在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图层,将所述显示图层所在的区域作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
将第一应用界面上的部分内容折叠,将折叠后空出的区域作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
在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上显示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块1502,还用于:
标识目标功能控件和/或激活的标签;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1501,用于:
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起点,将所述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和轨迹距离分别映射为所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
根据所述目标方向和所述目标距离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确定所述目标功能控件。
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1600可以实现成为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终端。终端16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610和存储器1620。
处理器16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6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6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6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6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6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6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4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NPU用于实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功能;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6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6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6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6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6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4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6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600中还包括显示屏、摄像组件、麦克风、扬声器、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比如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等)、音频电路、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本文中描述的步骤编号,仅示例性示出了步骤间的一种可能的执行先后顺序,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也可以不按照编号顺序来执行,如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同时执行,或者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按照与图示相反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的特征和元素在各实施方式中以特定的结合进行了描述,但每个特征或元素可以在没有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特征和元素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或在与或不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元素结合的各种情况下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应用界面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手势操作;
若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若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二子轨迹,则根据所述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所述目标功能控件是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子轨迹与所述第一子轨迹为连续的轨迹;
若所述手势操作的结束轨迹为第二子轨迹,则响应于所述手势操作结束,执行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三子轨迹,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取消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轨迹的轨迹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第三子轨迹的轨迹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轨迹为轨迹方向、轨迹距离、轨迹点停留时间、轨迹点压力强度中的至少一个满足特定条件的子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第三子轨迹的轨迹方向为第三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和轨迹长度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确定所述目标功能控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子轨迹的方向和轨迹长度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确定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包括:
以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起点,将所述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和轨迹长度分别映射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
根据所述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确定所述目标功能控件;
其中,所述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被呼出时,默认被选中的功能控件;
所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为显示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子轨迹的轨迹方向和轨迹长度分别映射为功能控件显示区域的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包括:
将所述第二子轨迹的第一分量方向作为目标方向,将所述第二子轨迹在所述第一分量方向上的距离映射为目标距离;
所述第一分量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的排列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手势操作绘制所述第二子轨迹的过程中,实时地根据所述第二子轨迹,动态地确定所述目标功能控件;
标识所述目标功能控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手势轨迹的结束轨迹为所述第一子轨迹,响应于所述手势操作结束,执行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所述初始目标功能控件为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被呼出时,默认被选中的功能控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目标功能控件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用户设置;
电子设备根据用户习惯确定;
电子设备根据第一应用界面的属性确定;
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手势操作的起点确定;
或者,
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子轨迹的起点确定。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目标功能控件在所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中以下述任一方式显示:
靠近显示区域的第一边界;
靠近显示区域的第二边界;
或者,居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包括: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没有功能控件被呼出的情况下,若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手势操作的过程中,所述手势操作至少两次呼出所述功能控件,则其中至少一次被所述第一子轨迹呼出的所述功能控件至少部分与前次呼出的所述功能控件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包括:
移动或者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的部分或全部显示内容,将移动后空出的区域作为所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
或者,
在第一应用界面上叠加显示图层,将所述显示图层所在的区域作为所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
或者,
将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的部分内容折叠,将折叠后空出的区域作为所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
在所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上显示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界面和/或其子界面中的功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界面包括标签栏,所述标签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标签,所述标签与所述子界面对应;
所述至少一个标签中包含激活的第一标签,所述第一标签与第一子界面对应;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包括第一子界面对应的功能控件;
所述功能控件显示区域与所述标签栏相邻。
18.一种应用界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作用于第一应用界面上的手势操作;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监听所述手势操作的手势轨迹;
显示模块,用于若所述手势轨迹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一子轨迹,则在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控件;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手势轨迹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绘出第二子轨迹,则根据所述第二子轨迹,确定目标功能控件,所述目标功能控件是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控件中的一个;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手势轨迹监听模块监听到所述手势操作结束时,若所述第一应用界面上存在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则执行所述目标功能控件对应的功能。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界面控制方法。
CN202211339259.XA 2022-10-28 2022-10-28 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950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9259.XA CN117950565A (zh) 2022-10-28 2022-10-28 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119509 WO2024087940A1 (zh) 2022-10-28 2023-09-18 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9259.XA CN117950565A (zh) 2022-10-28 2022-10-28 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0565A true CN117950565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9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9259.XA Pending CN117950565A (zh) 2022-10-28 2022-10-28 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50565A (zh)
WO (1) WO20240879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8420B2 (en) * 2012-03-16 2018-09-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Electronic devices,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160041702A1 (en) * 2014-07-08 2016-02-11 Nan Wang Pull and Swipe Navigation
JP6175546B2 (ja) * 2016-07-05 2017-08-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及び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1147660B (zh) * 2019-12-04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件的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90520A (zh) * 2020-01-02 2020-05-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菜单项选择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747214A (zh) * 2020-05-28 2021-12-0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及触控菜单交互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7940A1 (zh)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72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locking screen saver
KR101390103B1 (ko) 영상제어방법 및 이동단말기
CN108762843A (zh) 应用程序的预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KR101522919B1 (ko) 드로잉 제어 방법, 장치 및 이동 단말기
US9779228B2 (en) Touchscreen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7118329A1 (zh) 标签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2479662B1 (ko) 페이지 전환 방법, 장치, 저장 매체 및 컴퓨터 기기
CN107305458B (zh) 一种应用软件交互界面的自定义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8647055A (zh) 应用程序预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4360798A (zh) 一种桌面布局的方法和终端
CN104246681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2934065A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04346076B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8475172B (zh)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3716452A (zh) 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设备
CN108717344A (zh) 页面导航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10512A (zh) 应用程序的预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7704184B (zh) 用于操作装置的方法和操作设备
CN109643560A (zh) 装置和相关联的方法
CN117950565A (zh) 应用界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14661B (zh) 基于智能终端的可交互对象显示控制方法及智能终端
JP5906344B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表示方法
CN107153503A (zh) 一种智能手表控制方法、智能手表控制装置及智能手表
CN111078113A (zh) 侧边栏编辑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60170A (zh) App页面快速跳转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