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9376A - 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9376A
CN117949376A CN202410356398.6A CN202410356398A CN117949376A CN 117949376 A CN117949376 A CN 117949376A CN 202410356398 A CN202410356398 A CN 202410356398A CN 117949376 A CN117949376 A CN 117949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microcolumn
strength steel
compression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563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荣建
董恒
吴宏辉
商春磊
熊希临
庞晓露
毛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to CN2024103563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9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9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9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服役性能检测评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利用扩散多元节制备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利用聚焦离子束微纳加工技术在样品成分梯度扩散区域加工出微柱。利用电化学预充氢方法,将氢充入到样品微柱中,利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微柱压缩,获取微柱充氢前后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而获得高强钢扩散多元节不同成分区域的氢致塑性损失性能。本发明能够实现同时对多种成分材料样品的高通量评价,提高了评价方法的效率。通过观察氢对扩散多元节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综合评价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提供可靠的评价结果,有利于指导高强抗氢致塑性损失钢的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服役性能检测评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在高强钢的冶炼、轧制、热处理、焊接以及电镀等生产制备过程中,还是在储运、服役过程中,高强钢的氢致塑性损失始终是制约其发展应用的重要瓶颈。并且,高强钢的强度越高,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也越大,危害也越严重,高强度势必带来使役过程中更高的氢致塑性损失风险,由此产生的瓶颈制约作用也日益凸显。
高强钢在氢环境中易发生氢致塑性损失现象,这对其在工程和工业应用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高效评价高强钢的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并开发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对于确保材料性能和应用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评价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且通常只能针对单一成分样品进行测试,限制了高效评价的实现。
随着理论计算(如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和实验表征(如三维原子探针技术、原位透射电镜技术)的日益发展壮大,对氢致塑性损失有了新的更广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氢致塑性损失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不同微合金的成分设计能够有效提升高强钢的抗氢致塑性损失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具有一定范围内微合金成分的高强钢进行设计、制备,最终高效评价和筛选出具有优异抗氢致塑性损失性能的高强度钢。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更加高效的、能够同时对具有系列成分梯度的高强钢样品的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进行测试的高通量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扩散多元节制备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
S2、利用聚焦离子束微纳加工技术在扩散多元节样品成分梯度扩散区域加工出系列微柱;
S3、利用电化学预充氢方法,将氢充入到微柱中;
S4、利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微柱压缩,获取微柱充氢前后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
S5、通过观察氢对样品力学性能的变化,综合评价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1中,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的元素扩散距离≥200 μm。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2中,微柱的高径比为2:1,由于样品强度较高,为了避免在设备最大压力下微柱不断,微柱直径为2~5 μm,微柱锥度控制在2~3°,以尽量保持圆柱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3中,电化学预充氢的溶液为含有0.25 g/L硫脲的浓度为0.1 mol/L的NaOH水溶液。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3中,充氢电流密度为1~5 mA/cm²,充氢时间为12~24 h。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4中,微柱压缩采用配备5~10 μm直径平压头的FT-NMT04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4中,微柱压缩的参数为:位移测试范围0.05 nm~10 μm,载荷测试范围为0.5 nN~200 mN,加载速率为20 nm/s,加载至微柱断裂后保载1 s,随后卸载。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4中,通过载荷-位移曲线得到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利用扩散多元节制备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利用聚焦离子束微纳加工技术在样品特定区域加工出微柱,利用电化学预充氢方法,将氢充入到微柱中,利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微柱压缩,高效获取微柱充氢前后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本发明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进行高强钢样品高通量氢致塑性损失评敏感性评价,能够实现同时对一系列梯度成分材料样品的高通量评价,提高了评价方法的效率。通过观察氢对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综合评价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提供更可靠的评价结果,改善评价的准确性,并最终指导高强抗氢致塑性损失钢的合金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样品A加工的单根微柱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样品A加工的系列微柱的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样品A获得的载荷-位移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样品A获得的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随Cr元素浓度的评价结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样品B获得的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随V元素浓度的评价结果。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扩散多元节制备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
S2、利用聚焦离子束微纳加工技术在样品成分梯度扩散区域加工出系列微柱;
S3、利用电化学预充氢方法,将氢充入到微柱中;
S4、利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微柱压缩,获取微柱充氢前后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
S5、通过观察氢在样品中的扩散情况和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综合评价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的元素扩散距离≥200 μm。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微柱的高径比为2:1,由于样品强度较高,为了避免在设备最大压力下微柱不断,微柱直径为2~5 μm,微柱锥度控制在2~3°,以尽量保持圆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电化学预充氢的溶液为含有0.25 g/L硫脲的浓度为0.1mol/L的NaOH水溶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充氢电流密度为1~5 mA/cm²,充氢时间为12~24 h。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微柱压缩采用配备5~10 μm直径平压头的FT-NMT04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微柱压缩的参数为:位移测试范围0.05 nm~10 μm,载荷测试范围为0.5 nN~200 mN,加载速率为20 nm/s,加载至微柱断裂后保载1 s,随后卸载。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通过载荷-位移曲线得到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扩散多元节制备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以高强钢36MnB5作为基体钢,利用扩散多元节进行Cr元素扩散制备Cr元素梯度分布的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A;样品A中Cr元素分布范围为0~0.6 wt%,其中不可避免杂质包括P、S、N和O,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元素范围为质量百分比≤0.1%。利用扩散多元节进行V元素扩散制备V元素梯度分布的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B;样品B中V元素分布范围为0~0.6 wt%,其中不可避免杂质包括P、S、N和O,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元素范围为质量百分比≤0.1%。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的元素扩散距离为600 μm。
S2、利用聚焦离子束微纳加工技术在扩散多元节样品A成分梯度扩散区域加工出系列微柱,单根微柱具体形貌如图1所示,微柱分布如图2所示,共切出6根微柱,其中Cr1、Cr2、Cr3进行空气中压缩实验,Cr1-H、Cr2-H、Cr3-H进行预充氢后压缩实验,且Cr1与Cr1-H、Cr2与Cr2-H、Cr3与Cr3-H的材料成分两两相同,Cr1至Cr3的Cr元素浓度逐渐升高。微柱的高径比为2:1,微柱直径为5 μm,微柱锥度为2°,以尽量保持圆柱状结构。样品B采用与样品A同样的加工技术加工微柱,共切出6根微柱,其中V1、V2、V3进行空气中压缩实验,V1-H、V2-H、V3-H进行预充氢后压缩实验,且V1与V1-H、V2与V2-H、V3与V3-H的材料成分两两相同,V1至V3的V元素浓度逐渐升高。
S3、利用电化学预充氢,将氢气注入到微柱中;电化学预充氢的溶液为含有0.25g/L硫脲的浓度为0.1 mol/L的NaOH水溶液;充氢电流密度为2.5 mA/cm²,充氢时间为18 h。
S4、利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微柱压缩,获取微柱充氢前后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微柱压缩采用配备10 μm直径平压头的FT-NMT04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微柱压缩的参数为:位移测试范围0.05 nm~10 μm,载荷测试范围为0.5 nN~200 mN,加载速率为20nm/s,加载至微柱断裂后保载1 s,随后卸载。通过载荷-位移曲线(如图3所示)得到样品A的力学性能变化。
S5、通过观察氢在样品中的扩散情况和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综合评价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如图4-图5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IHE随着Cr元素浓度的升高呈现降低(由56.14%到39.42%,再到7.87%)的趋势;由图5可以看出,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IHE随着V元素浓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由62.77%到13.46%)后升高(由13.46%到71.2%)的趋势。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利用扩散多元节制备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利用聚焦离子束微纳加工技术在扩散多元节样品成分梯度扩散区域加工出系列微柱,利用电化学预充氢,将氢气注入到微柱中,利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微柱压缩,获取微柱充氢前后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本发明利用扩散多元节和微柱压缩进行高强钢样品高通量氢致塑性损失评敏感性评价,能够实现同时对多个材料样品的高通量评价,提高了评价方法的效率;通过观察氢对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综合评价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提供更可靠的评价结果,改善评价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扩散多元节制备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
S2、利用聚焦离子束微纳加工技术在扩散多元节样品成分梯度扩散区域加工出系列微柱;
S3、利用电化学预充氢方法,将氢充入到微柱中;
S4、利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微柱压缩,获取微柱充氢前后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
S5、通过观察氢对样品力学性能的变化,综合评价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敏感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高强钢成分梯度样品的元素扩散距离≥200 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微柱的高径比为2:1,微柱直径为2~5 μm,微柱锥度控制在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电化学预充氢的溶液为含有0.25 g/L硫脲的浓度为0.1 mol/L的NaOH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充氢电流密度为1~5 mA/cm²,充氢时间为12~24 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微柱压缩采用配备5~10 μm直径平压头的FT-NMT04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微柱压缩的参数为:位移测试范围0.05 nm~10 μm,载荷测试范围为0.5 nN~200 mN,加载速率为20 nm/s,加载至微柱断裂后保载1 s,随后卸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扩散多元节和纳米压痕微柱压缩表征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通过载荷-位移曲线得到样品的力学性能变化。
CN202410356398.6A 2024-03-27 2024-03-27 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 Pending CN117949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56398.6A CN117949376A (zh) 2024-03-27 2024-03-27 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56398.6A CN117949376A (zh) 2024-03-27 2024-03-27 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9376A true CN117949376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98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56398.6A Pending CN117949376A (zh) 2024-03-27 2024-03-27 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9376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7773A (zh) * 2018-06-19 2018-11-1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辐照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CN114369779A (zh) * 2021-12-15 2022-04-19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高强度抗氢脆纯钛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23446A (zh) * 2024-02-07 2024-03-19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扩散多元节及skpfm测量氢扩散系数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7773A (zh) * 2018-06-19 2018-11-1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辐照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CN114369779A (zh) * 2021-12-15 2022-04-19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高强度抗氢脆纯钛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23446A (zh) * 2024-02-07 2024-03-19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扩散多元节及skpfm测量氢扩散系数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合奕: "微尺度下氢对金属镍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no. 2020, 15 March 2020 (2020-03-15), pages 022 - 186 *
石荣建: "纳米析出相对马氏体钢氢脆性能影响机制的研宄",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no. 2022, 15 April 2022 (2022-04-15), pages 022 - 186 *
陈今龙 等: "纳米压痕表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热加工工艺》, vol. 47, no. 16, 31 August 2018 (2018-08-31), pages 13 - 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Qu et al.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properties of AISI 304L stainless steel subjected to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JP4901662B2 (ja) 薄鋼板水素脆化評価用試験片及び薄鋼板水素脆化評価方法
JP5345426B2 (ja) 介在物評価方法
Chida et al. Comparison of constant load, SSRT and CSRT methods for hydrogen embrittlement evaluation using round bar specimens of high strength steels
Karsch et al. Influence of hydrogen content and microstructure on the fatigue behaviour of steel SAE 52100 in the VHCF regime
JP6354476B2 (ja) 鋼材の水素脆化の特性評価方法
CN110243675B (zh) 一种评估多种变形条件对trip/twip板材性能影响的方法
Li et al. Research on formability of 5052 aluminum alloy sheet in a quasi-static–dynamic tensile process
Ranjbar et al.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API X65 pipeline steel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Chen et al. Irreversible hydrogen embrittlement study of B1500HS high strength boron steel
Pourazizi et al. Effect of thermo-mechanical controlled process on microstructural texture and hydrogen embrittlement resistance of API 5L X70 pipeline steels in sour environments
de Jesus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EDM and grinding machining on fatigue behaviour of AISI D2 tool steel
CN117949376A (zh) 一种高强钢氢致塑性损失的高通量评价方法
de Sonis et al. Microstructure–Toughness relationships in 316L stainless steel produc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Li et al. Influence of hydrogen on the S–N fatigue of DP1180 advanced high-strength steel
Stalheim et al. Cross-Sectional Grain Size Homogeneity Effect on Structural Steel Fatigue Performance in Air and Hydrogen Environments
CN111638148B (zh) 一种测试同类金属材料s-n曲线的方法
CN115096727A (zh) 一种快速确定高强度钢氢脆机理及敏感性的方法
CN112881117A (zh) 一种高强度钢铁材料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Amarnath et al. Ratcheting fatigue behaviour of Al-7075 T6 alloy: influence of stress parameters
He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tability of circular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YU et al. Effect of stress relief heat treatment on low cycle fatigue behaviours of Lpbf Stainless Steel 316l
Zha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 magnetic memory signals of different steels under static tension
JP7234544B2 (ja) 水素脆化特性評価方法
Wu et al. Tensile tests of niobium material for SRF cav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