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5076A - 物料处理装置和用于调节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料处理装置和用于调节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5076A
CN117945076A CN202311410455.6A CN202311410455A CN117945076A CN 117945076 A CN117945076 A CN 117945076A CN 202311410455 A CN202311410455 A CN 202311410455A CN 117945076 A CN117945076 A CN 117945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region
material handling
handling devic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104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勒尔
C·威勒
W·施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leemann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leeman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leemann GmbH filed Critical Kleeman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7945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50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1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 B65G21/14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to allow adjustment of length or configuration of load-carrier or traction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1/00Disintegrating plant with or without drying of the material
    • B02C21/02Transportable disintegrating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3/00Auxiliary methods or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groups or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covered by a single preceding group
    • B02C23/02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B07B1/005Transportable screening pl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1/00Supporting frames or bases for conveyors as a whole, e.g. transportable conveyor frames
    • B65G41/007Means for moving conveyor frames and contro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65G41/008Means for moving conveyor frames and control arrangements therefor frames mounted on wheels or caterpil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4Bulk
    • B65G2201/045Sand, soil and mineral 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1/00Supporting frames or bases for conveyors as a whole, e.g. transportable conveyor frames
    • B65G41/001Supporting frames or bases for conveyors as a whole, e.g. transportable conveyor frames with the conveyor adjustably mounted on the supporting frame or base
    • B65G41/002Pivotably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ramework For Endless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处理装置,特别是移动式物料处理装置,其具有输送装置,特别是输送带,用于在输送装置的拾取区域和卸料区域之间沿输送方向输送已被处理的物料和/或待被处理的物料,其中输送装置具有第一输送区域和第二输送区域,其中该第一输送区域在第一连接部的区域中联接至该物料处理装置,使得该第一输送区域能够围绕具有第一回转轴线的第一接头回转,其中该第一输送区域和该第二输送区域借助于具有第二回转轴线的第二接头互连,其中第二输送区域通过第二连接部区域中的第三接头连接到张紧装置,并且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接头形成接头机构的部分。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调节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的方法。

Description

物料处理装置和用于调节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处理装置,特别是移动式物料处理装置,其具有输送装置,特别是输送带,用于在输送装置的拾取区域和卸料区域之间沿输送方向输送已处理物料和/或待被处理的物料,其中输送装置具有第一输送区域和第二输送区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这种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用于岩石处理设备的侧向卸料输送机从US2006/0180436已知。侧向卸料输送机具有第一输送机部段,该第一输送机部段通过第一框架部段牢固地连接到岩石处理设备的框架。第二框架部段设置成连接到围绕竖直的第一轴线回转的第一框架部段。侧向卸料输送机的中间部段连接到第二框架部段。侧向卸料输送机的外部部段围绕第二轴线回转地连接到中间部段。此外,为绳索形式的支撑元件在侧向卸料输送机的外端和岩石处理设备的框架上的附接点之间伸展。在操作状态下,侧向卸料输送机从岩石处理设备竖直地和侧向地突出。为了实现运输状态,侧向卸料输送机围绕第一轴线回转到岩石处理设备。由于支撑元件到岩石处理设备的框架的附接点与第一轴线间隔开,因此侧向卸料输送机的外端可以在该过程中降低其自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提供一种物料处理装置的问题,该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可以在节省空间的运输配置和操作配置之间快速、容易且安全地移动。
本发明还解决了提供一种用于调节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的简单、快速和安全的方法的问题。
关于物料处理装置的问题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解决。
因此,输送装置具有第一输送区域和第二输送区域。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二回转轴线的第二接头用于将第二输送区域连接到第一输送区域,第二输送区域可以相对于第一输送区域在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和展开的输送位置之间调节。因此,可以实现适合于运输输送装置和/或物料处理装置的节省空间的运输配置。因此,在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输送装置的总长度可以减小。特别是在输送方向上。例如,总长度可以是在输送方向上或在物料处理装置的纵向延伸方向上测得的拾取区域和卸料区域之间的距离。
特别地,在输送位置中的第二输送区域可以具有与第一输送区域基本相同的取向,优选地在输送方向上的取向。在折叠位置中,第二输送区域可以朝向第一输送区域回转。优选地,卸料区域可以设置在第二输送区域处并且在折叠位置中位于第一输送区域上方。
此外,如果不超过用于运输物料处理装置的期望的和/或允许的总高度,则对于运输而言是特别有利的。例如,可以设想到的是,在适合于操作物料处理装置的操作配置中,输送装置相对于水平方向以一倾斜角度倾斜。因此,可以在输送装置的拾取区域和卸料区域之间建立高度差。以这种方式,例如,已被处理和/或待被处理的物料可以从一个单元(特别是筛分单元)进料到物料处理装置的另一个单元或另一个物料处理装置,例如破碎机。还可以设想到的是,处理过的物料将被进料到例如料堆。
对于相应倾斜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总高度和/或物料处理装置的总高度因此也可以取决于输送装置的总长度,特别是在输送方向上。因此,如果输送装置的总长度在第二输送区域的折叠位置与操作位置相比减小,则也可以实现在运输配置中减小的总高度。
第一输送区域在第一连接部的区域中围绕具有第一回转轴线的第一接头回转地联接至物料处理装置。在第一连接部的区域中,第一输送区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接至物料处理装置。第一连接部可以形成第一接头。例如,可以设想到的是,第一输送区域在第一连接部的区域中连接到物料处理装置的底盘。此外,可以设想到,第一输送区域连接到物料处理装置的机器部分,例如连接到物料处理装置的单元的壳体,诸如连接到筛分单元的壳体。还可以设置规定第一输送区域在第一连接部的区域中连接到回转装置,该回转装置除了围绕第一回转轴线回转之外,还能够围绕另一回转轴线进一步回转。回转装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物料处理装置,例如连接到底盘或机器部件。
设置第二连接部以防止输送装置围绕第一回转轴线的任何不期望的回转,例如在输送配置或操作配置中从其期望的倾斜角度的任何不期望的回转。在第二连接部的区域中,第二输送区域借助于第三接头连接到张紧装置,该第三接头可以形成为例如一个或多个拉绳索、链条或杆。第二连接部可以形成第三接头。柔性张紧装置的固定联接也可以被认为是接头。
为了能够在输送装置和物料处理装置之间施加匹配的保持力,张力机构还可以在联接点的区域中联接至物料处理装置。可以设想到,联接点设置在物料处理装置的机器部件上,例如设置在物料处理装置的单元的壳体上。还可以设想到,联接点设置在回转装置上。
因为规定第一输送区域联接到物料处理装置以便围绕第一回转轴线回转,特别是如果与第二输送区域的第二连接部进一步设置成与第二回转轴线间隔开,则将第二输送区域调节到折叠位置也可以有利地实现输送装置相对于水平面呈现的倾斜角度的减小。通过回转入第二输送区域中,在倾斜角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第二连接部与联接点之间的距离。在这种假想情况下,一定长度的张紧装置现在将被松开或释放。因此,输送装置现在可以例如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其自身。当在相应减小的倾斜角度下,第二连接部与联接点之间的距离基本上再次对应于张紧装置的长度时,可以终止降低。在该位置下,张紧装置可以再次将由系绳索输送装置施加的负载传递到物料处理装置。换句话说,当第二输送区域向下折叠时,第二连接部在第二输送区域上的位置可以同时至少在一些区域中降低输送装置。
因此,在第二输送区域的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中,总高度可以进一步减小。因此,输送装置或物料处理装置的总长度和总高度都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规定将拾取区域设置在第一输送区域的拾取端的区域中,将卸料区域设置在第二输送区域的卸料端的区域中,并且优选地规定将第二回转轴线设置在第一输送区域的与拾取端相对的传送端的区域中和第二输送区域的与卸料端相对的拾取端的区域中。
以这种方式,第二输送区域相对于第一输送区域的可回转性可以通过设计容易地实现。例如,可以设想到,至少一个回转轴承形成在第一输送区域的输送端的区域中,第二输送区域的拾取端连接到该输送端。例如,第一输送区域和第二输送区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轴承孔,该轴承孔可以相互对准并保持轴承螺栓以形成回转轴承。
特别是在折叠位置中的特别紧凑的输送配置可以通过第二回转轴线与第一回转轴线形成最多±5°的角度、并且特别是平行于第一回转轴线对准来实现。因此,第二输送区域可以在第一输送区域的方向上围绕第二回转轴线至少部分地向下折叠。
如果进一步规定第一回转轴线与水平面形成至多±5°的角度,特别是水平对准,则可以通过将第二输送区域回转到折叠位置内来有效地实现输送装置和/或物料处理装置的总高度的减小。
特别优选地,第一回转轴线可以与输送方向形成85°至95°的角度,并且特别地垂直于输送方向对准。
根据本发明,还可以规定在折叠位置中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二输送区域的输送位置中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在几何视图中,联接点、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可以被认为是三角形,其中张紧装置和输送装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区域形成两个相对的支腿。如果现在通过减小距离来缩短后一支腿,其中维持前一支腿的长度,则这可以通过改变的角度、特别是改变的倾斜角度来补偿。优选地,因此,规定在折叠位置中的第一输送区域和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小于在第二输送区域的输送位置中的第一输送区域和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
可能期望在运输配置中不仅观察允许的总高度,而且还考虑期望的离地间隙,例如能够经由斜坡装载输送装置和/或物料处理装置或物料处理装置的部分。例如,与操作配置相比,为了运输,特别是在其拾取区域的区域中,可能期望升高输送装置。
因此,根据优选实施例,规定第一连接部设置成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一输送区域的拾取端间隔开。因此,当倾斜角度减小时,第一输送区域的拾取端也可以围绕第一回转轴线回转,其中拾取端位于相对于传送端和/或卸料部段与第一回转轴线相对的端部上,并且因此经历提升而不是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物料处理装置可以使得第一输送区域和第二输送区域各自具有顶面和下侧以及中心平面,其中中心平面各自在顶面和下侧之间居中地延伸并且平行于顶面和下侧,并且使得第二回转轴线和/或第二连接部至少在输送位置中设置在中心平面上方,优选地在顶面上方。以这种方式,可以相对于第二回转轴线实现作用在输送装置上的力的有利的杠杆比,特别是由张紧装置传递的张紧力。此外,通过这种布置,在运输位置中,第二输送区域的顶面可以与第一输送区域的顶面相对定位,以节省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改进,规定第二输送区域在输送位置中以自锁方式铰接到第一输送区域,以如此的方式使得防止第二输送区域在朝向折叠位置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输送区域的任何的自主移位。因此,可以防止第二输送区域的任何无意的、特别是仅部分的旋入。例如,可以设想到,提供了一种装置,其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提供防止向下折叠的保护,例如,在具有保持功能的输送装置上提供至少一个折叠驱动器。
然而,即使当折叠驱动器没有动力时,例如在故障的情况下,也期望避免无意的向下折叠。否则不希望的和/或不受控制的向下折叠可能导致损坏输送装置的风险和/或伤害人员的风险。
此外,通过自锁可以实现节能。因此,如果没有自锁机构,则展开的输送位置将必须通过折叠驱动器保持就位。如果需要,通过能量输入。
可以特别地由具有第一质心的第一输送区域、具有第二质心的第二输送区域、在第二连接部上施加张力的张紧装置实现或至少支持自锁,其中第一重力作用在第一质心中,第二重力作用在第二质心中,张紧装置相对于第一回转轴线的力矩与第一和第二重力的力矩之和平衡,至少当该第二输送区域处于该折叠状态时,该第二重力和该张力相对于该第二回转轴线的力矩之和等于零或具有正的大小并且指向该第二输送区域回转到该输送位置内的方向。
此外或备选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机构实现和/或支持自锁。例如,可以设想到的是,支承点中的摩擦力和/或力矩,例如在能够围绕第二回转轴线回转的折叠机构中,特别是在回转轴承中,引起或支持自锁。还可以设想到的是,第二输送区域可以设置成在输送位置中相对于第一输送区域过度延伸。在这种过度延伸的位置中,第二连接部相对于第二回转轴线和/或张紧装置的取向可以是如此的,使得由张力相对于第二回转轴线施加的力矩作用在输送位置的方向上。
还可能期望至少在输送装置卸料时发生自锁。然而,优选地,可以规定在输送装置装载有例如已被处理或待被处理的物料的情况下也发生自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重力由第一输送区域的质量并且优选地由位于其上的物料的质量产生,第一质心的位置由第一输送区域的质量并且优选地由位于其上的物料的质量的空间分布产生,和/或第二重力由第二输送区域的质量和优选地由位于其上的物料的质量产生,并且第二质心的位置由第二输送区域的质量和优选地由位于其上的物料的质量的空间分布产生。
特别地,可以通过相应地选择第一回转轴线和/或第二回转轴线和/或第一质心和/或第二质心和/或第二连接部和/或联接点的位置和/或第一重力和/或第二重力的量来实现或支持自锁。
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连接部在第二输送区域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可以设置在面向第二回转轴线的区域中,并且在第二输送区域的运输方向上与第二回转轴线间隔开不超过第二输送区域的长度的30%,更优选地不超过15%,特别优选地不超过10%,特别是不超过5%。因此,牵引力相对于第二回转轴线的杠杆臂可以调节到至少不防止自锁的尺寸。
另外,由于从第二连接部到第二回转轴线的小距离,当第二输送区域向下折叠到折叠位置内时,可以实现倾斜角度不减小到超过期望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改进,规定输送装置具有折叠机构,该折叠机构具有至少一个折叠驱动器,用于折叠驱动效果或至少支持第二输送区域在折叠位置和输送位置之间的调节,其中折叠驱动器具有致动元件以及可相对于致动元件调节的传动元件,致动元件特别是液压缸,特别优选是双作用液压缸,传动元件优选是活塞杆。
例如,折叠驱动器可以连接到控制装置并由其控制。折叠驱动器可以提供在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和展开的输送位置之间方便和安全地调节第二输送区域,特别是,如果将第二输送区域以自锁方式保持在输送位置中,则折叠驱动器可以施加所需的力或力矩以将第二输送区域传送到折叠位置中。
特别地,如果规定致动元件联接到第一输送区域,并且设置杠杆元件,该杠杆元件一方面通过第一回转轴承回转地联接到传动元件,另一方面通过与第二回转轴线间隔开的第二回转轴承回转地联接到第二输送区域,则可以实现第一输送区域、折叠驱动器和第二输送区域之间的结构上简单且可靠的动力传递。
如果设置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一方面借助于第三回转轴承回转地联接到第一输送区域,并且另一方面借助于第四回转轴承回转地联接到传动元件,优选地联接到杠杆元件,并且在第二输送区域围绕第二回转轴线回转期间,杠杆元件借助于引导元件在第一输送区域上被引导,在第二输送区域的调节过程中,折叠机构的运动顺序可以被安全地引导。特别地,相对于致动器横向于传动元件的调节方向作用的力可以至少部分地被引导元件吸收。这可以防止折叠驱动器的损坏和/或过度磨损,特别是如果致动器被设计为液压缸并且传动元件被设计为活塞杆。
优选地,杠杆元件可以在第四回转轴承的区域中的圆形路径上被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改进,规定将该折叠驱动器/折叠驱动器设置在输送区域的(多个)中心平面下方,优选地在输送区域的(多个)下侧下方,至少在输送位置中。以这种方式,可以相对于第二回转轴线产生由折叠驱动器施加的用于调节第二输送区域的力的有利的杠杆比。
如这已经指出的那样,可能期望能够减小用于运输的输送装置的总长度和/或总高度和/或能够保持用于运输的期望离地间隙。
然而,另外,还可能期望改变输送装置的定位,例如其纵向延伸部相对于物料处理装置的取向,以实现用于运输的紧凑配置。如果输送装置安装在物料处理装置上以便可围绕第三回转轴线在操作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回转,则这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其中该第三回转轴线横向于该第一回转轴线延伸,优选地与该第一回转轴线形成85°至95°的角度,特别地垂直于该第一回转轴线对准,其中特别地该第三回转轴线与竖直方向形成至多±5°的角度,并且特别优选地竖直对准。优选地,在该运输位置中,该输送装置能够相对于该操作位置围绕该第三回转轴线回转过至少170°,并且更优选地回转过180°。
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输送装置和/或物料处理装置的特别紧凑的运输配置。
输送装置围绕第三回转轴线的回转优选由回转驱动器实现和/或支持。回转驱动器例如可以连接到控制装置并由此被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出将拾取区域设置在物料处理装置的第一单元的传送单元的区域中的操作位置中,特别是在筛分单元的分支带的区域中,用于拾取待从第一单元输送的物料,并且将卸料区域设置在物料处理装置的另一单元的进料单元或另一物料处理装置的单元的操作位置中,特别是在破碎机单元的进料料斗的区域中,用于将所接收的物料传送到该另一单元,其中处于该运输位置的该输送装置相对于该操作位置围绕该第三回转轴线优选地回转过至少170°,特别优选地回转过180°。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解决关于该方法的问题。
与物料处理装置相关的问题还通过一种物料处理装置、特别是移动式物料处理装置来解决,该物料处理装置具有输送装置、特别是输送带,该输送装置用于在输送装置的拾取区域和卸料区域之间沿输送方向输送已被处理的物料和/或待被处理的物料,其中输送装置具有第一输送区域和第二输送区域,其中该第一输送区域在第一连接部的区域中联接至该物料处理装置,使得该第一输送区域能够围绕第一回转转轴线回转,其中设置有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一方面在联接点的区域中联接至该物料处理装置,并且另一方面在与该第一连接部间隔开的第二连接部的区域中联接,其中该第二输送区域围绕第二回转轴线相对于该第一输送区域在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和展开的输送位置之间回转地安装,其中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第一输送区域上,并且其中该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与该第二回转轴线间隔开的该第二输送区域上。特别地,这种物料处理装置可以具有权利要求1的一个、多个或所有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而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7的使用这种材料处理装置的方法解决了与该方法有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基于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处于操作配置的输送装置10的物料处理装置1的示意性表示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具有处于操作位置的输送装置10的物料处理装置1的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具有处于运输位置的输送装置10的物料处理装置1的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处于展开的输送位置的输送装置10的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标记的区域的详细视图;
图6示出了处于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的输送装置10的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输送装置10上的力比的示意性表示;
图8示出了具有处于运输配置的输送装置10的物料处理装置1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为破碎机形式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具有为破碎机单元4形式的物料处理单元。物料处理装置设计为移动式物料处理装置,且因此具有底架9。然而,也可以设想到物料处理装置1是固定式物料处理装置1。
物料处理装置1具有承载机器部件或至少一部分机器部件的底盘2。进料单元3形成在物料处理装置1的后端部处。进料单元3可包括进料料斗。
进料料斗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在物料处理装置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料斗壁和横向于纵向方向延伸的后壁形成。
进料单元3可以用于例如使用轮式装载机将待被破碎的物料进料到物料处理装置1中,并且经由输送机斜槽将其进料到破碎机单元4。
破碎机单元4可以例如为回转冲击破碎机单元、颚式破碎机或回转破碎机的形式。
被破碎的物料可以通过破碎机出口离开破碎机单元4,并且例如通过破碎机卸料带5被引导出破碎机单元4的工作区域。
如从图1中可以进一步看出的那样,破碎机卸料带5可以被设计为环形循环输送带。在带端部处,破碎机卸料带5可以例如通过偏转辊偏转。可以在偏转辊之间的区域中设置引导件,特别是支撑辊,以改变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以某种方式使输送带成形和/或支撑输送带。
筛分单元6可以设置在破碎机卸料带5的下游。筛分单元6可以具有筛壳体6.1,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筛板。在筛板下方,可以形成下壳体部分6.2,该下壳体部分6.2用作在筛板6.1处筛分出的物料的收集空间。
下壳体部分6.1中的开口形成与另一细粒带7的空间连接。细粒带7将筛分出的物料输送到其卸料端。从那里,筛分出的物料被传送到例如岩石堆。
未在筛网单元6的筛板上筛分出的物料从筛板输送到传送单元8,在这种情况下输送到分支带。在图1中,传送单元8的输送方向延伸出图像平面。
在其卸料端部处,分支带8可以将未筛分的物料(也称为特大尺寸物料)传送到输送装置10的拾取区域13。
图2示出了物料处理装置1的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输送装置10的位置可以对应于输送装置10的操作位置。操作位置可以使得输送装置10的拾取区域13设置在筛分单元6的传送单元8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是筛分单元6的分支带。输送装置10可以在拾取区域13中具有接收料斗13.1,从传送单元8传送的物料可以填充到接收料斗13.1中。
输送装置10可以被设计为带式输送器,并且可以具有环形循环的输送带,该输送带在其顶面上具有松弛侧,且在其下侧上具有张紧侧(未示出)。松弛侧可以用于收集在输送装置10的拾取区域13中进料的进料物料,并将其沿输送方向FR输送到卸料区域16。
在带端部处,偏转辊10.1可用于将输送带从松弛侧偏转到张紧侧,以及反之亦然。引导件,特别是支撑辊,可设置在偏转辊之间的区域中,以改变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以某种方式成形输送带和/或支撑输送带(未示出)。
输送装置10还可以包括驱动器14,其可以用于驱动输送装置10。驱动器14可以优选地设置在输送装置10的拾取区域13附近。输送装置10可以通过控制线连接到控制装置,例如通过驱动器14。
如从图1和图2可以进一步看出的那样,在操作位置中,输送装置10的卸料区域16可以设置在物料处理装置1的单元的进料单元3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破碎机单元4的进料料斗的区域中。因此,已经装载到输送装置10的拾取区域13中的物料可以被供应到进料单元3。
例如,为了补偿传送单元8和进料单元3之间的高度差,输送装置10可以相对于水平面以倾斜角度α倾斜。为了能够调节倾斜角度α,输送装置10可以在第一连接部15的区域中安装在物料处理装置1上,以便可以围绕第一回转轴线15.1回转。
如从图1中可以进一步看出的那样,输送装置10可以包括第一输送区域11和第二输送区域12。第二输送区域12可以安装成相对于第一输送区域11围绕第二回转轴线25回转。该回转连接的设计和功能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论述。
此外,可以提供张紧装置30,特别是一个或多个拉绳索。张紧装置30的第一端部区域31可以在联接点34的区域中联接至物料处理装置1。相对的第二端部区域32可以用于将张紧装置30联接至输送装置10上的第二连接部17。因此,张紧装置30可以在输送装置10和物理处理装置1之间施加张力。这可以将输送装置10保持在期望的倾斜角度α处。
例如,可以通过选择张紧装置30的长度来调节倾斜角度α。备选地或另外地,如在此所示,可以在张紧装置30上设置设定机构33,其可以用于调节张紧装置30的长度。例如,可以为此设置横拉板。如在该情况下那样,张紧装置30可以具有拉绳索,两个横拉板在第二端部区域32中以Y形分支方式连接到拉绳索。横拉板可以在第二连接部17的区域中连接到输送装置10。如图1中可见,第二连接部17可以具有两个连接点,这两个连接点可以横向于输送方向FR彼此相对地设置在输送装置10上。
图3示出了输送装置10的运输位置。与操作位置相比,在运输位置中,输送装置10可以相应地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回转。第三回转轴线41可以优选地设置在输送装置10的拾取区域13的区域中。可以设置回转装置40,用于在操作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移动输送装置10。回转装置40的可能的实施例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论述。
第三回转轴线41可以优选地是竖直轴线。优选地,输送装置10可以在操作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回转过180°,如从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显而易见的那样。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运输位置中,与操作位置相比,卸料区域16现在不再位于进料单元3的区域中。因此,在运输位置中,输送装置10不再朝向破碎机单元4对准,而是有利地沿着筛分单元6运输。
图4示出了输送装置10、回转装置40和张紧装置30的示意性侧视图。回转装置40可包括基座部分42,臂部段42.1可与基座部分42邻接。梁45可用于将回转装置40附接到物料处理装置1,例如附接到筛分单元6区域中的底盘2(参见图1)。回转装置40还可包括允许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回转的回转轴承41.1。
回转轴承41.1可以用于通过回转装置40上的第一端部区域44.1支撑吊杆44。在吊杆44的相对的第二端部区域44.2处,可以设置第一连接部15用于联接输送装置10。如图1中可见,第二端部区域44.2可以配置为横向于输送装置10的输送方向FR取向的梁。在这样做时,第二端部区域44.2可在第一输送区域11的第一带框架11.1的两个侧壁11.10之间延伸。
紧固元件15.2可以设置在第一带框架11.1的侧壁11.10上,特别是在第一带框架11.1的两侧上横向于输送方向FR设置,其可以是例如板状的。紧固件15.2可以与吊杆44的第二端部区域44.2形成回转轴承,允许围绕第一回转轴线15.1回转。例如,第二端部区域44.2和/或紧固元件15.2可以具有安装座,轴承螺栓可以通过该安装座被引导。
因此,吊杆44可以用于将输送装置10安装到回转装置40的回转轴承41.1,使得其可以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回转。
回转装置40还可以具有回转驱动器43。它可以设置在臂部段42.1上,如在此所示。例如,回转驱动器43可以是液压回转驱动器43,其具有优选地双作用的液压缸和相对于其可调节的活塞杆。回转驱动器43的调节可以以合适的方式(例如通过齿轮或铰接杆)转换成吊杆44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的回转。
用于将张紧装置30联接到物料处理装置1的联接点34也可以设置在回转装置40处。优选地,张紧装置30的第一端部区域31可以可回转地联接到物料处理装置1,特别地,如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在回转装置40上。联接点34可以设置在第三回转轴线41的区域中,并且特别优选地使张紧装置30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回转,第三回转轴线41优选地是竖直的,如图4所示。
如从图4中可以进一步看出的那样,第一连接部15可以设置在输送装置10的拾取区域13的区域中。特别地,第一连接部15可以设置成更靠近第一输送区域11的拾取端11.5而不是更靠近传送端11.6。
第二回转轴线25可以设置在第一输送区域11的输送端11.6和第二输送区域12的拾取端12.5的区域中。第二输送区域12可以相对于第一输送区域11围绕第二回转轴线25在如图1至图5中所示的展开的输送位置和如图6和图8中所示的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之间回转地安装。换句话说,回转轴承可在第一输送区域11和第二输送区域12之间在第一输送区域11的传送端11.6和第二输送区域12的拾取端12.5的区域中形成。
为此目的,加强元件11.2、12.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输送区域11、12的带框架11.1、12.1的侧壁11.10、12.10上。优选地,加强元件11.2、12.2可以横向于输送方向FR设置在带框架11.1、12.1的两侧上。加强元件11.2、12.2可以各自具有相互对准的轴承座11.12、12.12。例如,轴承螺栓25.1可以被引导穿过轴承座11.12、12.12以形成回转轴承。
如从图4中可以进一步看出的那样,第二连接部17可以设置成与第二输送区域12上的第二回转轴线25间隔开。优选地,第二连接部17可以沿着输送方向FR与第二回转轴线25间隔开。
第二输送区域12可以例如在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元件12.2上具有例如为孔形式的轴承座26.1。张紧装置30可以在其第二端部区域32中具有至少一个保持部段32.2,保持部段32.2具有例如相应形成的轴承座。轴承螺栓17.1可以被引导穿过轴承座,以优选地以回转方式将第二端部区域32联接到第二连接部17。优选地,连接元件26可以设置为在分配给第二回转轴线25的轴承座12.12和分配给第二连接17的轴承座26.1的区域中的第二加强元件12.2的加强件。这可以是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第二加强元件12.2的板状元件。
图4还示出了折叠机构20可以设置在第二回转轴线25的区域中。在图5中,基于图4中标记的细节可以更详细地看到折叠机构20的可能设计。因此,折叠机构2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折叠驱动器21。折叠驱动器21可以具有控制元件21.1和传动元件21.2,传动元件21.2可以相对于控制元件21.1调节。优选地,致动器21.1设计为液压缸,特别是双作用液压缸。在这种情况下,传动元件21.2可以是联接到液压缸的活塞的活塞杆。
折叠驱动器21可以连接到第一输送区域11,特别是连接到第一带框架11.1。优选地,折叠驱动器21,例如其致动元件21.1,基本上刚性地连接到第一输送区域11。然而,也可以设想到提供回转连接,例如致动器21.1的背离传动元件21.2的端部区域连接到第一输送区域11。
杠杆元件22可以通过第一回转轴承22.1回转连接到传动元件21.2。在与第一回转轴承22.1相对的端部区域中,杠杆元件22可以通过第二回转轴承22.2回转联接到第二输送区域12。第二回转轴承22.2可以设置在第二加强元件12.2的输送区域的端部上。优选地,第二回转轴承22.2与第二回转轴线25间隔开以提供杠杆臂,以将折叠驱动器21的力转换成第二输送区域12围绕第二回转轴线25的回转运动。
杠杆元件22可以包括第一段22.4和第二段22.6,它们通过连接部22.5相互连接。可以设想到,段22.4、22.6回转连接到彼此。然而,优选地,段22.4、22.6基本上刚性连接到彼此,如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
因此,折叠机构20可以通过杠杆元件22将致动元件21.1相对于折叠驱动器21的致动元件21.1调节成第二输送区域12相对于第一输送区域11围绕第二旋转轴线25的旋转运动。
如从图5中可以进一步看出的那样,折叠机构20还可以包括引导元件24,例如为杠杆形式的引导元件24。引导元件24可以通过第三回转轴承24.1回转地联接到第一输送区域11。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规定将第三回转轴承24.1设置在第一加强元件11.2的输送区域的端部上。如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三回转轴承24.1间隔开地,引导元件24可以通过第四回转轴承22.3回转地联接到杠杆元件22。
然而,还可以设想到的是,引导元件24借助于第四回转轴承22.3回转地联接到传动元件21.2,特别是如果致动器21.1以回转方式设置在第一输送区域11上,如前所述。
引导元件24可用于在第二输送区域12围绕第二回转轴线25的调节移动期间安全地引导杠杆元件22。第四回转轴承22.3可围绕第三回转轴承24.1执行圆形路径(也参见图6)。特别地,引导元件24可用于确保在调节第二输送区域12时没有横向力或仅有较小的横向力作用在传动元件21.2上。
由于侧视图,在图中仅可见一个折叠机构20。优选地,至少部分相似设计的折叠机构20可以设置在横向于输送方向FR的相对端上。还可以设想到,折叠机构20的至少一个或多个部件设置在输送装置10的相对端上。
图6示出了处于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中的输送装置10的示意性侧视图。在折叠位置中,卸料区域16可以位于第一输送区域11上方。可以设想到,第二输送区域12在折叠状态下完全折叠到第一输送区域11上,例如搁置在其上。然而,优选地,如在此所示,输送区域11、12之间可以保持一定距离或一定的打开角度。
如从图5和图6的比较可以看出的那样,通过将第二输送区域12回转到折叠位置,可以减小输送装置10在输送方向FR上的总长度。这本身可以导致输送装置10的尺寸减小,这对于运输是有利的。
然而,从图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通过将第二输送区域12回转到折叠位置,可以减小输送装置10的倾斜角度α。因此,输送装置10可以同时折叠和降低,节省时间和金钱。特别有利于运输,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减小输送装置10的长度和高度。
特别是由于第二连接部17和张紧装置30的联接点34之间的假想连接线在折叠位置中在一定倾斜角度α下比在输送位置中更短而降低。这可能特别是由于第二连接部17与第二回转轴线25的间隔。
因为联接点34设置成与第一回转轴线15.1间隔开,所以假想连接线在减小的倾斜角度α下比在较大的倾斜角度α下更短。因此,如果张紧装置30优选地具有固定长度,则当第二输送区域12移动到折叠位置时,输送装置10可以围绕第一回转轴线15.1降低其自身。
特别有利的是,倾斜角度α的减小也可以使第一输送区域11的拾取端11.5上升。这可以特别地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5布置成与拾取端11.5间隔开来实现。因此,当第二输送区域12从输送位置传送到折叠位置时,也可以增加离地间隙,特别是为了运输目的。
图7示出了输送装置10上的力和力矩比的示意性表示。
优选地,自锁机构可防止第二输送区域12从输送位置自主移动到折叠位置。如图7所示,第一输送区域11可具有施加第一重力F11的第一质心11.3。同样地,第二输送区域12可具有施加第二重力F12的第二质心12.3。
为了初始考虑输送装置10处的力和力矩比,最初可以忽略围绕第二回转轴线25的可回转性,使得最初可以假设输送区域11、12之间的刚性连接。
为了使输送装置10在该视图中处于平衡状态,张紧装置30在第二连接部17上施加张紧力F30,该张紧力F30相对于第一回转轴线15.1的力矩与第一重力F11和第二重力F12的力矩之和平衡。换句话说,张紧力F30由重心的位置、重力和连杆的位置产生。重力和重心的位置当然可以考虑输送装置10上的任何材料及其质量分布。
为了更详细地考虑自锁,现在必须考虑围绕第二回转轴线25的可回转性,然而,其中第二回转轴线25可以简单地视为固定轴承,其仅允许第二输送区域12的旋转。因此,在这种考虑中可以忽略第一输送区域11。
如图7中所示,作用力导致围绕第二回转轴线25作用在第二输送区域12上的力矩M25。力矩M25由围绕第二回转轴线25的张力F30和第二重力F12的力矩之和产生。
然后可以特别地通过第二重力F12和张力F30的力矩之和等于零或相对于第二回转轴线25具有正的大小并且在第二输送区域12回转到输送位置的方向上被引导来实现自锁。
为此目的,特别地,第二连接部17与第二回转轴线25相距的距离27可以被设计成影响牵引力F30的杠杆臂。特别地,距离27可以如此的方式设计成使得导致产生张力F30的力矩,该力矩优选地小于第二重力F12的力矩。
此外,可以设想到相应地选择第一回转轴线15.1和/或第二回转轴线25和/或第一质心11.3和/或第二质心12.3和/或第二连接部17和/或联接点34的位置和/或第一重力F11和/或第二重力F12的量。
当然,也可以通过分配给第二回转轴线25的回转轴承的支承点或折叠机构20的支承点处的摩擦来实现或支持自锁。另外或备选地,还可以设想到,第二输送区域12可以设置在相对于第一输送区域11过度延伸的输送位置,由此也可以实现或支持自锁。
图8示出了处于优选运输配置下的物料处理装置1的侧视图。在这种情况下,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操作位置相比,输送装置10可以处于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回转到运输位置的操作位置,如上面关于图3所解释的那样。
然而,另外,在图8中所示的优选运输配置中,输送装置10的第二输送区域12也可以处于向下折叠的位置。以这种方式,物料处理装置1的总高度和/或总长度可以优化用于运输,如通过与图3的比较所示。此外,输送装置10下方的离地间隙可以以上述方式增加。
下面基于从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优选操作配置到如图8中所示的优选运输配置的调节来解释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起初,输送装置10可以处于操作配置。如果现在要执行到运输配置的传送,则输送装置10可以在第一步骤中借助于回转装置40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从操作位置传送到运输位置。因此,可以实现图3中所示的状态。现在,在第二步骤中,折叠机构20可以用于使第二输送区域12向下折叠到折叠位置。可以实现图8所示的运输配置。
当然,也可以设想到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步骤。然而,优选地,如前所述,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的回转可以作为第一步骤执行。在输送位置中,在拾取端上的第一输送区域11的端部11.5与折叠位置相比可以有利地降低。在该降低位置中,当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回转时,其可以在物料处理装置1的一部分下方通过,优选地在底盘2和/或筛分单元6的区域下方通过。
为了从运输配置到操作配置的转换,第二输送区域12可以在第一步骤中借助于折叠机构20转换到输送位置。因此,可以实现图3所示的状态。随后,在第二步骤中,回转装置40可以用于使输送装置10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从输送位置回转到操作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想以相反的顺序执行步骤。

Claims (47)

1.一种物料处理装置(1),
具有输送装置(10),
用于在输送方向(FR)上在所述输送装置(10)的拾取区域(13)和卸料区域(16)之间输送已被处理的物料和/或待被处理的物料,
其中所述输送装置(10)具有第一输送区域(11)和第二输送区域(12),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在第一连接部(15)的区域中联接至所述物料处理装置(1),使得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能够围绕具有第一回转轴线(15.1)的第一接头回转,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和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通过具有第二回转轴线(25)的第二接头互连,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借助于在第二连接部(17)的区域中的第三接头而连接到张紧装置(30),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形成接头机构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处理装置是移动式物料处理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是输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形成四连杆机构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装置(30)一方面在联接点(34)的区域中联接至所述物料处理装置(1),并且另一方面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5)间隔开的第二连接部(17)的区域中联接至所述输送装置(10);
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围绕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回转轴线(25)在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和展开的输送位置之间回转地安装;
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17)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间隔开的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拾取区域(13)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的拾取端(11.5)的区域中,
所述卸料区域(16)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卸料端(12.6)的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的与所述拾取端(11.5)相对的传送端(11.6)和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与所述卸料端(12.6)相对的拾取端(12.5)的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形成至多±5°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平行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与水平面形成至多±5°的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水平对准。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还与所述输送方向(FR)形成85°至95°之间的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FR)对准。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17)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5)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中比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展开的输送位置中更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地由于较小的距离,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和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α在第二输送区域(12)的折叠位置中比在第二输送区域(12)的输送位置中更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15)设置成在所述输送方向(FR)上与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的拾取端(11.5)间隔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和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各自具有顶面(11.7、12.7)、下侧(11.8、12.8)和中心平面(11.9、12.9),其中所述中心平面(11.9、12.9)各自在所述顶面(11.7、12.7)与所述下侧(11.8、12.8)之间居中地延伸并且与其平行地延伸;
并且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7)至少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展开的输送位置中设置在所述中心平面(11.9、12.9)上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7)至少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展开的输送位置中设置在所述顶面(11.7、12.7)的上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处于展开的输送位置中的第二输送区域(12)以自锁方式铰接到第一输送区域(11),以这种方式,防止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在所述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的方向上的任何自主移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具有第一质心(11.3),第一重力(F11)作用在所述第一质心(11.3)中,
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具有第二质心(12.3),第二重力(F12)作用在所述第二质心(12.3)中,
所述张紧装置(30)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7)上施加张力(F30),所述张力(F30)相对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的力矩与所述第一重力(F11)和所述第二重力(F12)的力矩之和平衡;
至少当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处于所述展开的输送位置时,所述第二重力(F12)和所述张力(F30)相对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的力矩之和等于零或具有正值,并且指向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回转到所述输送位置的方向,从而实现或支持自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的位置和/或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的位置和/或所述第一质心(11.3)的位置和/或所述第二质心(12.3)的位置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7)的位置和/或联接点(34)的位置,在所述张紧装置(30)联接至所述物料处理装置(1)的区域中,
和/或以实现或支持自锁的方式选择所述第一重力(F11)和/或所述第二重力(F12)的大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7)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运输方向上的位置设置在面向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在第二输送区域(12)的运输方向上间隔开不超过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延伸部的30%。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7)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运输方向上的位置设置在面向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在第二输送区域(12)的运输方向上间隔开不超过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延伸部的15%。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7)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运输方向上的位置设置在面向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在第二输送区域(12)的运输方向上间隔开不超过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延伸部的10%。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7)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运输方向上的位置设置在面向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在第二输送区域(12)的运输方向上间隔开不超过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的延伸部的5%。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10)具有折叠机构(20),所述折叠机构(20)具有至少一个折叠驱动器(21);
所述折叠驱动器(21)实现或至少支持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在所述折叠位置和所述输送位置之间的调节;
其中所述折叠驱动器(21)具有致动元件(21.1);
以及所述折叠驱动器(21)具有传动元件(21.2),其能够相对于所述致动元件(21.1)调节。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驱动器(21)具有液压缸。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驱动器(21)具有双作用液压缸。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驱动器(21)具有活塞杆。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元件(21.1)联接到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
并且设置杠杆元件(22),所述杠杆元件(22)一方面借助于第一回转轴承(22.1)回转地联接到所述传送元件(21.2),并且另一方面借助于与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间隔开的第二回转轴承(22.2)回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设置引导元件(24),所述引导元件(24)一方面借助于第三回转轴承(24.1)回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并且另一方面借助于第四回转轴承(22.3)回转地联接到所述传送元件(21.2);
并且,在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围绕所述第二回转轴线(25)回转期间,所述杠杆元件(22)借助于所述引导元件(24)在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上被引导。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4)另一方面借助于第四回转轴承(22.3)回转地联接到所述杠杆元件(22)。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元件(22)在所述第四回转轴承(22.3)的区域中的圆形路径上被引导。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折叠驱动器(21)至少在所述输送位置中设置在所述输送区域(11、12)的中心平面(11.9、12.9)下方。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折叠驱动器(21)至少在所述输送位置中设置在所述输送区域(11、12)的下侧(11.8、12.8)下方。
3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10)安装在所述物料处理装置(1)上,以便能够围绕第三回转轴线(41)在操作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回转,
其中所述第三回转轴线(41)横向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延伸。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回转轴线(41)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形成85°至95°的角度。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回转轴线(41)垂直于所述第一回转轴线(15.1)对准。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回转轴线(41)与竖直方向形成至多±5°的角度。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回转轴线(41)竖直对准。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处于所述操作位置的所述拾取区域(13)设置在所述物料处理装置(1)的第一单元的传送单元(8)的区域中,用于拾取待从所述第一单元输送的物料;
并且所述卸料区域(16)在所述操作位置中设置在所述物料处理装置(1)的另一单元或另一物料处理装置(1)的一单元的进料单元(3)的区域中,用于将所接收的物料传送到所述另一单元;
其中在所述运输位置中,所述输送装置(10)相对于所述操作位置围绕所述第三回转轴线(41)回转。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操作位置的所述拾取区域(13)设置在筛分单元(6)的分支带的区域中。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区域(16)在所述操作位置中设置在破碎机单元(4)的进料料斗的区域中。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输位置中,所述输送装置(10)相对于所述操作位置围绕所述第三回转轴线(41)至少回转过170°。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输位置中,所述输送装置(10)相对于所述操作位置围绕所述第三回转轴线(41)回转过180°。
46.一种用于调节物料处理装置(1)的输送装置(10)的方法,
其中所述输送装置(10)的第二输送区域(12)相对于所述输送装置(10)的第一输送区域(11)在向下折叠的折叠位置和展开的输送位置之间回转,
其中,张紧装置(30)到所述第二输送区域的第二连接部(17)之间的距离、到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的第一连接部(15)之间的距离、到所述物料处理装置(1)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第二输送区域(12)朝向所述折叠位置的回转运动而减小,并且通过朝向所述输送位置回转而增加,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区域(11)和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α通过减小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7)的距离而减小,并且通过增加该距离而增加。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装置(1)。
CN202311410455.6A 2022-10-28 2023-10-27 物料处理装置和用于调节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的方法 Pending CN1179450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2128781.5A DE102022128781A1 (de) 2022-10-28 2022-10-28 Materialverarbeit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stellung einer Fördereinrichtung einer Materialverarbeitungseinrichtung
DE102022128781.5 2022-10-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5076A true CN117945076A (zh) 2024-04-30

Family

ID=88146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10455.6A Pending CN117945076A (zh) 2022-10-28 2023-10-27 物料处理装置和用于调节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40719A1 (zh)
EP (1) EP4361068A1 (zh)
CN (1) CN117945076A (zh)
DE (1) DE10202212878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1464A (en) * 1972-10-30 1974-10-15 Lippmann Inc Hydraulically folding material discharge conveyor
CA1143321A (en) * 1981-04-09 1983-03-22 Donald L. Smith Retractable conveyor belt
US20060180436A1 (en) 2005-02-01 2006-08-17 Johnson Crushers International Side discharge conveyor
GB2459898B (en) * 2008-05-09 2012-08-08 Terex Gb Ltd A conveyo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40719A1 (en) 2024-05-02
EP4361068A1 (de) 2024-05-01
DE102022128781A1 (de) 2024-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1894B2 (en) Conveyor support mechanism for variable slope vibrating screens
FI118891B (fi) Menetelmä syöttökuljettimen ajamiseksi, syöttökuljetin sekä murskainlaite
CN109843758B (zh) 物料处理装置的传送带配置
JP5623624B2 (ja) 旋回ベルト取付機構
US11511319B2 (en) Screening assembly and mobile material processing machine
US9636686B2 (en) Mineral material processing plant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ocessing plant
CA2680081A1 (en) Foldable framework for auxiliary conveyor
US20150307285A1 (en) Movabl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mineral material processing
US4946018A (en) Extensible and retractable chute
BR112016004864B1 (pt) Unidade de processamento de material mineral e método para uma unidade de processamento de material mineral
CN117945076A (zh) 物料处理装置和用于调节物料处理装置的输送装置的方法
JPH09511433A (ja) ふるい分け装置
US6106211A (en) Portable overhead bin
US11896982B2 (en) Material processing equipment
JP2809598B2 (ja) 移動式搬送体処理設備用のベルトコンベア装置
US2022148A (en) Self propelled loader
CA3039436C (en) Radial stacker with angle control
AU2018363808B2 (en) Screening assembly and mobile material processing machine
RU2741925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по переработке минераль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US2022145A (en) Scraper loader
JP3396383B2 (ja) バケットチェーン掘削装置
KR101277953B1 (ko) 붐 스태커
BR112016004865B1 (pt) Unidade de processamento de material mineral e método para operar uma unidade de processamento de material miner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