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1288A - 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1288A
CN117941288A CN202280002524.7A CN202280002524A CN117941288A CN 117941288 A CN117941288 A CN 117941288A CN 202280002524 A CN202280002524 A CN 202280002524A CN 117941288 A CN117941288 A CN 117941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node
period
clock domain
intermediate device
tim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25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道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41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1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在本申请中,不再依赖两端传输节点在时钟上严格同步,只需要通过调整一端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使得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另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实现两端传输节点在确定性流传输的弱同步,保证了确定性流的正常转发。

Description

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确定性流传输应用中,两端传输节点之间要实现时钟同步都需要硬件层面的支持。比如,5G系统(5GS:5G System)两端的传输节点之间要实现时钟同步为例,则5GS两端的任一传输节点比如网络侧TSN转换器(NW-TT:Network-side TSN translator)、设备侧TSN转换器(DS-TT:Device-side TSN translator)在实现时钟同步时都需要硬件层面的支持。而这对大多数低成本产品,硬件层面很难支撑时间同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以在两端传输节点的时钟域保持相互独立的前提下实现两端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同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周期同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还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该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报文发送事件时,在所述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1]向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发送周期同步信息报文,以用于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基于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确定出需要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时调整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
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至少携带:第一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其中,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或者,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的系统周期;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依据所述第三时钟域下与所述第一时钟域中的所述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周期同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传输节点,第二传输节点还连接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1]接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发送的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并确定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2_1;
依据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的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确定在所述时间点t2[1]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C1_2;
依据所述C2_1和所述C1_2,以及第二传输节点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确定的C2_0和C1_0,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则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C2_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的当前周期,C1_0表示在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第一传输节点所处的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周期同步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执行如上第一种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执行如上第二种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周期同步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还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该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报文发送事件;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报文发送事件时,在所述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1]向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发送周期同步信息报文,以用于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基于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确定出需要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时调整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
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至少携带:第一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其中,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或者,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的系统周期;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依据所述第三时钟域下与所述第一时钟域中的所述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周期同步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二传输节点,第二传输节点还连接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1]接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发送的第一周期同步 信息报文,并确定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2_1;
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的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确定在所述时间点t2[1]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C1_2;
调整单元,用于依据所述C2_1和所述C1_2,以及第二传输节点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确定的C2_0和C1_0,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则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C2_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的当前周期,C1_0表示在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第一传输节点所处的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方法。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依赖两端传输节点在时钟上严格同步,只需要通过调整一端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使得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另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实现两端传输节点在确定性流传输的弱同步,保证了确定性流的正常转发。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钟域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时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装置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还连接第二传输节点。这里,第一传输节点、第二传输节点只是为便于描述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以第一传输节点、第二传输节点为5GS两端的传输节点为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中的一个为DS-TT,另一个为NW-TT,或者,则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为两个不同的DS-TT,等等,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还存在网络系统。比如,该网络系统为5GS或者其它移动系统等,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
仍以上述网络系统为5GS为例,通过对5GS进行研究,发现用户面功能网元(UPF:User Plane Function)和终端(UE)在5GS中具有统一的时钟域即5GS时钟域(5GS Timer),并且5GS分别通过UPF、UE这两个中间设备与两个传输点有连接。比如,第一传输节点为NW-TT,第二传输节点为DS-TT时,5GS通过UPF与作为第一传输节点的NW-TT连接,以及通过UE与作为第二传输节点的DS-TT连接,此时上述第一中间设备为UPF,第二中间设备为UE,上述第三时间域为5GS时钟域。
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可分别以所连接的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上属于上述第三时间域比如5GS时钟域中的时间信息为参照,并通过交互在宏观上实现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的周期同步。下面通过图1所示的步骤进行举例描述。
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检测到报文发送事件时,执行步骤102。
在本实施例中,报文发送事件有很多实现形式,比如报文发送时间到达(比如发送周期到达、报文发送定时时间到达等)、外部触发等,本实施例并不具体现定。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1]向第二传输节点发送已构造的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以用于第二传输节点基于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确定出需要调整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时调整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至少携带:第一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记为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当前周期为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比如指示第i个调度周期。这里的报文队列用于存放属于确定性流的报文。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当前周期为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的系统周期。在本实施例中,系统周期是指第一传输节点本地已经历的调度周期的总数量,每经历一个调度周期,系统周期增加设定值比如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间信息是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可依据第三时钟域下与第一时钟域中的上述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记为t3[1])确定。t3[1]为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以第三时钟域为5GS下的5GS时钟域为例,则第一时间信息可为5GS中5GS时钟域的一个时间点,其可依据5GS中与上述时间点t1[1]对应的5GS时间点确定。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传输节点与上述第一中间设备之间时间信息的传输时延(记为a),则此时第三时钟域下与第一时钟域中的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可通过公式1表示:
t3[1]=t3_1[0]+a+Δt1 (公式1)
在公式1中,t3_1[0]为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0]获得的第三时钟域下的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为第三时钟域的t3_1[0]时发送,第一传输节点在t1[0]获得。作为一个实施例,t3_1[0]为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以第三时钟域为5GS下的5GS时钟域为例,则t3_1[0]可为5GS中5GS时钟域的一个时间点。t3_1[0]小于t3[1]。
在公式1中,Δt1表示时间点t1[1]与时间点t1[0]之间的时差。
基于如上描述的t3[1],则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一时间信息可为上述的t3[1]。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考虑到精度的前提下,上述第一时间信息也可为t3[1]与t1 CyclePast之差。这里,t1 CyclePast为时间点t1[1]与当前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至此,完成图1所示流程。
通过图1所示流程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所连接的网络系统下第三时钟域的时间信息比如5GS时间信息等为参照,通过第一传输节点发送至少携带上述周期标识C1_1(用于标识第一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和第一时间信息(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的第 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以使第二传输节点基于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确定出需要调整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时,调整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得第二传输节点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在宏观上实现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同步,保障了更高抖动精度要求的确定性网络应用场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同步方法,不再依赖两端传输节点在时钟上严格同步,只需要通过调整一端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使得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另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实现两端传输节点在确定性流传输的弱同步,保证了确定性流的正常转发。
下面站在第二传输节点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第二传输节点。
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1]接收第一传输节点发送的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并确定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记为C2_1。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为第二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用于调度报文队列)。比如,第二传输节点在时间点t2[1]正好处于第M个调度周期,则此时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2_1可为M。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也为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的系统周期。比如,第二传输节点在时间点t2[1]正好处于第M个调度周期,而此时的第二传输节点本地记录的系统周期为2M,则上述C2_1可为2M。
步骤202,依据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的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确定在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记为C1_2。
作为一个实施例,为方便确定C1_2,这里可引入第二时间信息。第二时间信息为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依据第三时钟域下与第二时钟域中的时间点t2[1]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由于第一时间信息、第二时间信息在同一第三时钟域比如5GS时钟域,则基于第一时间信息与第二时间信息之间的时差很容易确定在时间点t2[1]时对应的第一传输节点的周期。
作为一个实施例,本步骤202中确定在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可通过以下步骤a1至步骤a3实现:
步骤a1,计算第二时间信息与第一时间信息之间的时差。
第二时间信息的确定类似于上述第一时间信息的确定方式,是依据第三时钟域中与时间点t2[1]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这里,第三时钟域中与时间点t2[1]对应的时间信息记为t3[2]。
比如,第一时间信息为第三时钟域下与第一时钟域中的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对应地,第二时间信息为第三时钟域下与第二时钟域中的时间点t2[1]对应的时间信息t3[2]。
再比如,第一时间信息为t3[1]与上述t1 CyclePast之差,对应地,第二时间信息为上述t3[2]与t2 CyclePast之差,其中,t2 CyclePast为时间点t2[1]与C1_2对应的调度周期(比如上述的第M个调度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作为一个实施例,t3[2]的确定方式类似上述t3[1]。比如,t3[2]通过下述公式2表示:
t3[2]=t3_2[0]+b+Δt2 (公式2)
在公式2中,t3_2[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0]获得的第三时钟域下的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在第三时钟域t3_2[0]时发送,第二传输节点在t2[0]获得。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公式2中,t3_2[0]为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以第三时钟域为5GS下的5GS时钟域为例,则t3_2[0]可为5GS中5GS时钟域的一个时间点。t3_2[0]小于t3[2]。
在公式2中,b表示第二传输节点与第二中间设备之间时间信息的传输时延。Δt2表示时间点t2[0]与时间点t2[1]之间的时差。
如上描述的第二时间信息,其和第一时间信息的确定方式类似,两者都是在第三时钟域比如5GS时钟域下,第一时间信息与第二时间信息可以直接计算时差。
步骤a2,依据时差以及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时长,确定该时差对应的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周期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可计算上述时差与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时长的商,依据该商确定上述周期数量,比如将最接近该商的正整数确定为上述周期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同步原因,上述时长虽非固定值,但因变化非常小,积累误差对计算影响很小,因此可等同于一常数值。
步骤a3,依据上述周期数量和上述C1_1,确定在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记为C1_2)。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C1_2可为上述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基于此,假若上述C1_1也表示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则本步骤a3中,C1_2可为上述C1_1与上述周期数量之和。比如,上述C1_1为L(标识第一传输节点的第L个调度周期),上述周期数量为10,则上述C1_2为L+10,表示第一传输节点的第(L+10)个调度周期。
通过上述步骤a1至步骤a3举例描述了步骤202的具体实现。但这只是举例,并非用于限定。
步骤203,依据C2_1和C1_2,以及第二传输节点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确定的 C2_0和C1_0,确定是否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则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C2_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的当前周期,C1_0表示在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假若C2_1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对应地,C2_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同样,假若C2_1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当前所处的系统周期,对应地,C2_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当前所处的系统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假若上述C1_2为上述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对应地,上述C1_0为在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同样,假若上述C1_2为上述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系统周期,对应地,上述C1_0为在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系统周期。
作为一个实施例,这里,依据C2_1和C1_2,确定是否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有很多实现方式,比如下述的步骤b1至步骤b3描述的实现方式:
步骤b1,计算C2_1与C2_0之间的第一增量。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增量可为C2_1与C2_0之差。当然,假若当前还不存在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的接收记录,则可直接结束当前流程。
步骤b2,计算C1_2与C1_0之间的第二增量。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增量可为C1_2与C1_0之差。
步骤b3,判断第一增量和第二增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如果否,确定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确定不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数值范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也可为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时长,比如增大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时长,或者缩小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时长等,具体是增大还是缩小,主要依赖于第一增量和第二增量的差值,这里不进行限定。但不管如何调整,最终目的是保证在宏观上实现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精度,在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时长时,可限定调整的步长,通过渐近式调整以最终实现在宏观上实现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同步。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确定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时,则可直接删除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的记录(比如上述的C2_0、C1_0等)。
至此,完成图2所示流程。
通过图2所示流程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两端传输节点都以第三时钟域比如5GS时钟域的时间信息为参照,通过第一传输节点发送至少携带上述周期C1_1(用于标识第一传输节点的当前的确定性流调度周期)和第一时间信息的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第二传输节点基于该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确定是否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在确定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时调整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以使得调整后的的调度周期与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偏差在预设范围内,在宏观上实现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同步,保障了更高抖动精度要求的确定性网络应用场景。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同步的实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不再依赖两端传输节点在时钟上严格同步,只需要通过调整一端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使得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另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实现两端传输节点在确定性流传输的弱同步,保证了确定性流的正常转发,并保证两端传输节点的时钟域保持相互独立。
下面以5GS两端的传输节点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进行举例描述:
应用于图3所示的组网中,NW-TT通过与5GS中UPF之间的通道连接UPF。这里的通道比如以太连接或者内部连接,取决于NW-TT与UPF是集成在同一设备还是分离实现,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在图3所示的组网中,DS-TT通过1PPS和TOD时间信息通道与5GS中的UE相连。图4举例示出了NW-TT、5GS、DS-TT三者之间的时钟域(Timer)关系示意图。5GS具有统一的时钟域(可记为5GS时钟域),UPF和UE的时间在5GS时钟域内时同步的。
假若第一传输节点为NW-TT,第二传输节点为DS-TT,则:
如图5所示的时序,NW-TT先通过与5GS中UPF之间的通道(比如以太连接或者内部连接)获取UPF在5GS时钟域下的当前时间信息t UPF[1](比如上述的t3_1[0]),获取到时间信息t UPF[1]经过的时延设为a,此时NW-TT上的计时为t1 NW-TT[1](也即上述的t1[0])。t1 NW-TT[1]与t UPF[1]之间的映射关系为:t1 NW-TT[1]=t UPF[1]+a。在本实施例中,传输时延a固定且很小,可视为常量。
NW-TT在t1 NW-TT[2](也即上述的t1[1])向DS-TT发送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这里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C1_1和t1 NW-TT2UPF[1](也即上述第一时间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C1_1用于表示NW-TT在t1 NW-TT[2]时当前所处的周期。比如,C1_1为NW-TT在t1 NW-TT[2]时当前所处的第2个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C1_1为2;再比如,C1_1为NW-TT在t1 NW-TT[2]时当前所处的第20个系统周期,C1_1为20。
作为一个实施例,t1 NW-TT2UPF[1]可通过公式3表示:
t1 NW-TT2UPF[1]=t UPF[1]+a+Δt1-t1 CyclePast (公式3)
在公式3中,t1 CyclePast为时间点t1 NW-TT[2]与上述C1_1表示的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在公式3中,Δt1表示时间点t1 NW-TT[2]与时间点t1 NW-TT[1]之间的时差,这里的时差可包括从时间点t1 NW-TT[1]至时间点t1 NW-TT[2]的时延(也包含构造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以及内部处理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等)。在具体实现时,Δt1较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NW-TT、5GS各独立计时的时钟积累偏差可以忽略,因此Δt1虽是NW-TT的时钟域中的计时,也可以近似看成5GS时钟域的计时。
DS-TT在t2 DS-TT[1](也即上述的t2[1])收到NW-TT发送的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此时DS-TT在t2 DS-TT[1]时当前所处的周期为C2_1。在一个例子中,C2_1可为DS-TT在t2 DS-TT[1]时当前所处的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比如,DS-TT在t2 DS-TT[1]时当前正处于第2个调度周期,则C2_1可为2。在另一个例子中,C2_1可为DS-TT在t2 DS-TT[1]时当前所处的系统周期。比如,DS-TT在t2 DS-TT[1]时当前正处于第20个系统周期,则C2_1可为20。
在本实施例中,DS-TT在时间点t2 DS-TT[1]之前,比如在时间点t2 DS-TT[2](也即上述的t3_2[0])通过DS-TT和UE之间的1PPS和TOD时间信息通道精确获得UE的时间信息t UE[1]。此时时间点t2 DS-TT[2]与5GS时钟域下t UE[1]之间的映射关系为:t2 DS-TT[2]=t UE[1]+b。其中,b为DS-TT获得t UE[1]的传输时延(也即DS-TT与UE之间的传输时延)。
在本实施例中,5GS时钟域下与上述时间点t2 DS-TT[1]对应的时间信息(也即上述的t3[2])可近似为:t UE[1]+b+Δt2。其中Δt2虽然用的是DS-TT的时钟域计时,但因Δt2很小,故频偏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Δt2表示t2 DS-TT[1]与t2 DS-TT[2]之差。
之后,与上述计算t1 NW-TT2UPF[1]类似,本实施例还可采用类似方式计算t2 DS-TT2UE[1](也即上述的第二时间信息)。则本实施例中,t2 DS-TT2UE[1]可通过公式4表示:
t2 DS-TT2UE[1]=t UE[1]+b+Δt2-t2 CyclePast(公式4)
在公式4中,t2 CyclePast为时间点t2 DS-TT[1]与上述C2_1表示的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在本实施例中,DS-TT从接收到的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中提取t1 Nw-TT2UPF[1],C1_1。
之后,即可根据提取的t1 NW-TT2UPF[1]和上述的t2 DS-TT2UE[1]可以计算在时间点t2 DS-TT[1]时NW-TT当前的周期C1_2,比如:先计算t2 DS-TT2UE[1]与t1 NW-TT2UPF[1]之间的时差t TT_Delay[1]。因为UE和UPF都是统一的时间域,因此t2 DS-TT2UE[1]与t1 NW-TT2UPF[1]可以直接计算。该计算出的时差近似于5GS内部传输及处理时延。之后,进一步再依据该时差t TT_Delay[1]和NW-TT的调度周期的时长t NW-TTCyleLen[1]计算该时差对应的NW-TT的调度周期的周期数量C TT_Delay[1]。其中,C TT_Delay[1]可通过下式表示: 在本实施例中,t NW-TTCyleLen[1]变化非常小,并且基于变化产生的积累误差对计算影响很小,因此,t NW-TTCyleLen[1]可等同于一常数值。最后再依据上述周期数量C TT_Delay[1]和上述C1_1确定时间点t2 DS-TT[1]时NW-TT当前的周期C1_2。
本实施例中,C1_1表示NW-TT在t1 NW-TT[2]时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C1_2表示t2 DS-TT[1] 时NW-TT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C1_2可通过如下公式5表示:
C1_2=C1_1+C TT_Delay[1](公式5)。
至此,最终获得以下记录:DS-TT在时间点t2 DS-TT[1]时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C2_1、以及在时间点t2 DS-TT[1]时NW-TT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C1_2。为便于描述,将本次记录为第I次记录。
假若在第I次之前还存有第J次记录(都是采用类似上述方式得到)。第J次记录了如下内容:DS-TT在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C2_0、以及在DS-TT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NW-TT当前所处的调度周期C1_0。
基于此,则分别计算DS-TT和NW-TT的周期增量△C DS-TT(也即上述的第一增量)和△C NW-TT(也即上述的第二增量)。
△C DS-TT=C2_1-C2_0;
△C NW-TT=C1_2–C1_0。
判断△C DS-TT与△C NW-TT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如果否,对
DS-TT的调度周期进行调整。比如,若△C DS-TT大于△C NW-TT,则增加DS-TT的调度周期的时长(至于增加多少,则依赖于△C DS-TT、△C NW-TT的差值);若△C DS-TT小于△C NW-TT,则减少DS-TT的调度周期的时长(至于减少多少,则依赖于△C DS-TT、△C NW-TT的差值)。
之后,DS-TT即可根据调整后的调度周期调度报文队列中的报文进行转发。
至此,完成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和装置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周期同步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传输节点与第二传输节点;其中,第一传输节点执行如图1所示的流程中的步骤;第二传输节点执行如图2所示的流程中的步骤。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如图6所示的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一传输节点。该装置对应图1所示流程。
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报文发送事件;
发送单元,用于在检测单元检测到报文发送事件时,在检测到报文发送事件时,在所述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1]向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发送周期同步信息报文,以用于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基于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确定出需要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时调整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
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至少携带:第一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其 中,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或者,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的系统周期;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依据所述第三时钟域下与所述第一时钟域中的所述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确定。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t3[1]通过下式表示:
t3[1]=t3[0]+a+Δt1;
其中,t3_1[0]表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0]获得的所述第三时钟域下的时间信息,时间点t1[0]在时间点t1[1]之前;a表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之间时间信息的传输时延,Δt1表示时间点t1[1]与时间点t1[0]之间的时差。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三时钟域下与所述第一时钟域中的所述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或者,
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t3[1]与t1 CyclePast之差,其中,所述t1 CyclePast为所述时间点t1[1]与所述当前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报文发送事件至少包括:报文发送时间到达,或者外部发送指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系统为5G系统5GS;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NW-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UPF,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DS-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UE;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UE,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UPF;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两个不同的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和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两个不同的UE。
至此,完成图6所示装置的结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图7所示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对应图2所示流程。该装置应用于第二传输节点。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1]接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发送的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并确定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2_1;
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的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确定在所述时间点t2[1]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C1_2。
调整单元,用于依据所述C2_1和所述C1_2,以及第二传输节点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确定的C2_0和C1_0,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则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C2_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的当前周期,C1_0表示在第二传输 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第一传输节点所处的周期。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单元依据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的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确定在所述时间点t2[1]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C1_2包括:
计算第二时间信息与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之间的时差;所述第二时间信息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依据第三时钟域下与第二时钟域中的时间点t2[1]对应的时间信息t3[2]确定;
依据时差以及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时长,确定该时差对应的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周期数量;
依据上述周期数量和上述C1_1,确定在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C1_2。
作为一个实施例,t3[2]通过下述公式表示:t3[2]=t3_2[0]+b+Δt2;
其中,t3_2[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0]获得的第三时钟域下的时间信息,其中,时间点t2[0]在时间点t2[1]之前;b表示第二传输节点与第二中间设备之间时间信息的传输时延,所述Δt2表示时间点t2[1]与时间点t2[0]之间的时差。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所述t3[2];或者,
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所述t3[2]与t2 CyclePast之差,其中,所述t2 CyclePast为所述时间点t2[1]与C2_1表示的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单元依据所述C2_1和所述C1_2,以及第二传输节点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确定的C2_0和C1_0,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包括:
计算C2_1与C2_0之间的第一增量;
计算C1_2与C1_0之间的第二增量;
判断所述第一增量和所述第二增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如果否,确定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确定不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系统为5G系统5GS;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NW-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UPF,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DS-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UE;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UE,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NW-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UPF;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两个不同的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和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两个不同的UE。
至此,完成图7所示装置的结构描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硬件结构可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 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上述示例公开的方法。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申请上述示例公开的方法。
示例性的,上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 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5)

  1. 一种周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还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该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报文发送事件时,在所述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1]向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发送周期同步信息报文,以用于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基于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确定出需要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时调整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
    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至少携带:第一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其中,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或者,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的系统周期;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依据所述第三时钟域下与所述第一时钟域中的所述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确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3[1]通过下式表示:
    t3[1]=t3_1[0]+a+Δt1;
    其中,t3_1[0]表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0]获得的所述第三时钟域下的时间信息,时间点t1[0]在时间点t1[1]之前,a表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之间时间信息的传输时延,所述Δt1表示时间点t1[1]与时间点t1[0]之间的时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三时钟域下与所述第一时钟域中的所述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或者,
    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t3[1]与t1 CyclePast之差,其中,所述t1 CyclePast为所述时间点t1[1]与所述当前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发送事件至少包括:报文发送时间到达,或者外部发送指令。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为5G系统5GS;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网络侧TSN转换器NW-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用户面功能网元UPF,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设备侧TSN转换器DS-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终端UE;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设备侧TSN转换器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UE,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网络侧TSN转换器NW-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UPF;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两个不同的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和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两个不同的UE。
  6. 一种周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第二传输节点,第二传输节点还连接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1]接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发送的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并确定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2_1;
    依据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的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确定在所述时间点t2[1]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C1_2;
    依据所述C2_1和所述C1_2,以及第二传输节点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确定的C2_0和C1_0,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则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C2_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的当前周期,C1_0表示在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第一传输节点所处的周期。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的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确定在所述时间点t2[1]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C1_2包括:
    计算第二时间信息与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之间的时差;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依据第三时钟域下与第二时钟域中的时间点t2[1]对应的时间信息t3[2]确定;
    依据时差以及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时长,确定该时差对应的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周期数量;
    依据所述周期数量和所述C1_1,确定在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所处的周期C1_2。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t3[2]通过下述公式表示:t3[2]=t3_2[0]+b+Δt2;
    其中,t3_2[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0]获得的第三时钟域下的时间信息,其中,时间点t2[0]在时间点t2[1]之前;b表示第二传输节点与第二中间设备之间时间信息的传输时延,所述Δt2表示时间点t2[1]与时间点t2[0]之间的时差。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所述t3[2];或者,
    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所述t3[2]与t2 CyclePast之差,其中,所述t2 CyclePast为所述时间点t2[1]与C2_1表示的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C2_1和所述C1_2,以及第二传输节点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确定的C2_0和C1_0,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包括:
    计算C2_1与C2_0之间的第一增量;
    计算C1_2与C1_0之间的第二增量;
    判断所述第一增量和所述第二增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如果否,确定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确定不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为5G系统5GS;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网络侧TSN转换器NW-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用户面功能网元UPF,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设备侧TSN转换器DS-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终端UE;或者,所述第一传 输节点为设备侧TSN转换器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UE,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网络侧TSN转换器NW-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UPF;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两个不同的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和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两个不同的UE。
  12. 一种周期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11任一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3. 一种周期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还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该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报文发送事件;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报文发送事件时,在所述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1]向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发送周期同步信息报文,以用于所述第二传输节点基于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确定出需要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时调整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
    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至少携带:第一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其中,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或者,当前周期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的系统周期;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依据所述第三时钟域下与所述第一时钟域中的所述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确定。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3[1]通过下式表示:
    t3[1]=t3_1[0]+a+Δt1;
    其中,t3_1[0]表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在第一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1[0]获得的所述第三时钟域下的时间信息,时间点t1[0]在时间点t1[1]之前,a表示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之间时间信息的传输时延,所述Δt1表示时间点t1[1]与时间点t1[0]之间的时差。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三时钟域下与所述第一时钟域中的所述时间点t1[1]对应的时间信息t3[1];或者,
    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所述t3[1]与t1 CyclePast之差,其中,所述t1 CyclePast为所述时间点t1[1]与所述当前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发送事件至少包括:报文发送时间到达,或者外部发送指令。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为5G系统5GS;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网络侧TSN转换器NW-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用户面功能网元UPF,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设备侧TSN转换器DS-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终端UE;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设备侧TSN转换器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UE,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网络侧TSN转换器NW-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UPF;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两个不同的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和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两个不同的UE。
  18. 一种周期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第二传输节点,第二传输节点还连接第一传输节点,第一传输节点的第一时钟域不同于第二传输节点的第二时钟域,第一传输节点和第二传输节点之间的网络系统分别通过第一中间设备连接第一传输节点、以及通过第二中间设备连接第二传输节点,第一中间设备和第二中间设备在网络系统具有相同的第三时钟域;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1]接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发送的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并确定第二传输节点的当前周期C2_1;
    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的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确定在所述时间点t2[1]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C1_2;
    调整单元,用于依据所述C2_1和所述C1_2,以及第二传输节点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确定的C2_0和C1_0,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则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以使调整后的调度周期的宽度与第一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的偏差在预设同步范围内,C2_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的当前周期,C1_0表示在第二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第一传输节点所处的周期。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依据所述第一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携带的周期C1_1和第一时间信息,确定在所述时间点t2[1]时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当前所处的周期C1_2包括:
    计算第二时间信息与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之间的时差;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第三时钟域下的一个时间点,其依据第三时钟域下与第二时钟域中的时间点t2[1]对应的时间信息t3[2]确定;
    依据时差以及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时长,确定该时差对应的第一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周期数量;
    依据所述周期数量和所述C1_1,确定在时间点t2[1]时第一传输节点所处的周期C1_2。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t3[2]通过下述公式表示:t3[2]=t3_2[0]+b+Δt2;
    其中,t3_2[0]表示第二传输节点在第二时钟域下的时间点t2[0]获得的第三时钟域下的时间信息,其中,时间点t2[0]在时间点t2[1]之前;b表示第二传输节点与第二中间设备之间时间信息的传输时延,所述Δt2表示时间点t2[1]与时间点t2[0]之间的时差。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所述t3[2];或者,
    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所述t3[2]与t2 CyclePast之差,其中,所述t2 CyclePast为所述时间点t2[1]与C2_1表示的周期的起始时刻之差。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依据所述C2_1和所述C1_2,以及第二传输节点之前接收到第二周期同步信息报文时确定的C2_0和C1_0,确定是否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本地用于调度报文队列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包括:
    计算C2_1与C2_0之间的第一增量;
    计算C1_2与C1_0之间的第二增量;
    判断所述第一增量和所述第二增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如果否,确定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如果是,确定不调整所述第二传输节点的调度周期的宽度。
  23.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为5G系统5GS;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网络侧TSN转换器NW-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用户面功能网元UPF,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设备侧TSN转换器DS-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终端UE;或者,所述第一传输节点为设备侧TSN转换器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为UE,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网络侧TSN转换器NW-TT,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UPF;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二传输节点为两个不同的DS-TT,所述第一中间设备和所述第二中间设备为两个不同的UE。
  24.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
  25. 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80002524.7A 2022-07-29 2022-07-29 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9412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9171 WO2024021091A1 (zh) 2022-07-29 2022-07-29 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1288A true CN117941288A (zh) 2024-04-26

Family

ID=8970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2524.7A Pending CN117941288A (zh) 2022-07-29 2022-07-29 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1288A (zh)
WO (1) WO20240210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8787B (zh) * 2019-03-14 2023-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规则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11865830B (zh) * 2019-04-29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敏感网络业务tsn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56763B (zh) * 2019-09-27 2023-05-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现时间敏感网络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相关设备及介质
CN113747512A (zh) * 2020-05-29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292271A1 (en) * 2020-07-30 2023-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Reference Time Delivery Failure in a Time-Sensitive Network (TS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1091A1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9247B2 (ja) WiFiレンジングのための周波数オフセット補償
US11552871B2 (en) Receive-side timestamp accuracy
JP2016507193A5 (zh)
US10666417B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using timestamp exchanges
US20190253169A1 (en) Unmanned vehicle,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unmanned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5610652B (zh) 数据传输延时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US1163261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synchronously playing audio
EP2342850A1 (en) A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clock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4435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urate time sampling in presence of output delay
KR20100124195A (ko) 노드 간의 시간 동기화를 수행하는 네트워크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4236443A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2838904B (zh) Tsn网络延迟抖动测量装置及方法
US9755926B2 (en) Efficiently utilizing probe packets within a network
CN113574940B (zh) 时间同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456450B (zh) 一种EtherCAT与5G融合组网的时间同步方法
US78142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floor control in a network
CN11605502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955927B1 (en) Insertion of a content item to a media stream
CN108737006A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客户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18380B (zh) 电子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参考节点同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0952281B1 (ko)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동기를 위한 지연값 설정방법
JP2014082694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65582A (ja) 時刻同期システム、時刻同期方法、スレーブノード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7941288A (zh) 周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9054333A (ja)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